鱼类生理学实验五 鱼类性腺发育组织切片观察
鱼类染色体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
鱼类染色体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引言染色体在生物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基因组结构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采用细胞学技术,制作鱼类染色体制片,并观察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化。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进一步了解鱼类的细胞遗传学特征。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 新鲜鱼悬浮液- 漂白液:含有3%的鳗鱼酸和0.9%的氯化钠溶液- 10%氯化锂溶液- 醋酸铬酸乙酯溶液- 各类显微镜标本玻片- 显微镜- 辅助工具:玻璃棒、塑料移液管等2. 实验步骤:- 步骤1:取适量鱼悬浮液放入离心管中,离心后将上清液倒掉;- 步骤2:向离心管中加入适量漂白液,并在4°C下放置1小时,使细胞解离;- 步骤3:去除漂白液,加入10%氯化锂溶液,温和摇动离心管,使细胞悬浮均匀;- 步骤4:去除锂溶液,加入醋酸铬酸乙酯溶液,摇动离心管,使细胞制片;- 步骤5:将制片取出,放入烘箱中,将其加热至80°C,使制片固定;- 步骤6:将制片放入显微镜标本玻片中,加入一滴甘油,并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化。
结果与讨论通过制片,并利用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得到鱼类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信息。
鱼类的染色体通常是线状的,并且数量较多。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状、大小和着色情况,了解不同种类鱼类的染色体差异。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漂白液和锂溶液来解离细胞和制备染色体制片。
漂白液可以去除细胞内的色素,提高显像效果。
锂溶液则是用来均匀分散细胞和保持形态的。
制片成功后,我们将制片放入标本玻片中,加入甘油来保持制片的透明度。
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可以调整倍镜放大倍数,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鱼类的遗传特征和进化关系。
不同物种间染色体的差异可以为物种分类和生物进化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
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鱼类染色体制片,并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的变化。
该实验方法为研究鱼类细胞遗传学特征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手段。
动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五鱼类的观察与解剖
六 作业:画出鲤鱼内部解剖图(原位观察图或 各系统图)。 思考:鱼适合于水生生活的特征有哪些?
• 鳔:位置与鳔管走向、开口部位
• 生殖系统:生殖腺——精巢、卵巢; 生殖导管——短细
• 排泄系统:肾脏(头肾)、输尿管、膀 胱(输尿管膀胱)、尿道、泄殖腔
• 循环系统:心脏——心室、心房、静脉窦、动脉球
探索性观察
剪开口腔观察各部内容
• 舌、咽骨、咽齿、角质垫
五 注意事项
• 操作要规范,观察要仔细; • 尽量原位观察,保持器官的完整性,不随意剪
• 鱼体量度:实习 (P74-76实验18)
标本演示:骨骼系统
•
2、内部解剖与观察:
• 呼吸系统:鳃——鳃盖、鳃裂、鳃弓、鳃隔、 鳃耙、鳃片、鳃小片、鳃丝
• 脑:从眼眶下剪开,向后至颅骨末,去除顶盖、 颅侧骨,完全暴露:五部脑、嗅球、视叶
嗅叶间脑
嗅束
小脑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迷走叶
脑上腺
小脑瓣 小脑
迷走叶 面叶
动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五鱼类的观察与解剖
二、 实验内容:
1、文昌鱼装片与切片观察 2、鱼类外形、骨骼的观察、及分类(P74-
76) 2、鲫鱼大脑结构、内部解剖与观察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
1、文昌鱼装片与切片 2、活鲫鱼、鱼骨标本 3、解剖器具、解剖盘等
四、 实验步骤:
• 1、文昌鱼观察
• 整体装片:显微镜下观察,注意调节光 栅,可见肌节(肌肉、肌隔)、背鳍、 尾鳍等、鳍条、背神经管、脑眼、脊索、 腹孔;(注意各结构特点与位置)
延脑
视神经
大脑
中脑 间脑 三叉神经 外外展展神神经经 舌下神经
鱼类性腺
第V时相
次级卵母细胞,明显的极化现象,核膜 溶解,细胞掉到卵巢腔中或排出。
各时期卵巢的切片图
2、卵巢发育分期
Ⅰ期:卵原细胞; Ⅱ期:初级卵母细胞小生长阶段; Ⅲ 期:初级卵母细胞大生长阶段; Ⅳ期:晚期初级卵母细胞阶段; Ⅴ期:次级卵母细胞阶段; Ⅵ期:卵排放。
鱼类性腺
精巢:认识精巢的一些基本组织,了解生 殖细胞各个形态,分期及相关特点
次级精母细胞,呈圆形,较小,直径为 3.5~4.0µm,细胞质很少,核的嗜碱性增加, 存在的时间短暂。
精子细胞(spermatid)
细胞小,直径为2.5µm,无明显的细胞质, 只含有强嗜碱性的细胞核。
精子(sperrnatozoa)
精巢中最小的一种细胞,有特殊的形态。 多数鱼类精子由头、颈、尾三部分组成。
第Ⅱ时相
初级卵母细胞小生长期,细胞呈多角形, 直径为 90~300µm,细胞质嗜碱性,有卵黄 核。
第Ⅲ时相
大生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直径为 250~500µm,有二层滤泡膜,出现辐射带, 细胞质为弱嗜碱性,出现液泡和少量卵黄 颗粒。
第Ⅳ时相
晚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体积增大,直径为 800~1580µm左右。辐射带增厚,卵黄颗粒 几乎充满核外空间,细胞质嗜碱性,细胞 核极化。
白膜
板层状结构
产卵板
成熟突破滤泡膜跌入卵巢腔
卵巢的外部结构
1卵巢 2肾脏 3,4输尿 管 5输卵管 6泄殖腔
刀鲚的卵巢
卵子
弹涂鱼卵 中华鲟卵
1、不同发育阶段生殖细胞的形态
第Ⅰ时相 第Ⅱ时相 第Ⅲ时相 第Ⅳ时相 第V时相
第Ⅰ时相
卵原细胞,体积最小,直径为12—22µm, 有明显的细胞核。
成熟类精巢
鱼类生理学实验指导
鱼类生理学实验指导实验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目的学习生理学实验基本的组织分离技术;学习和掌握制备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方法;了解刺激的种类。
原理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恒温动物相似,若将蛙的神经-肌肉标本放在任氏液中,其兴奋性在几个小时内可保持不变。
若给神经或肌肉一次适宜刺激,可在神经和肌肉上产生一个动作电位,肉眼可看到肌肉收缩和舒张一次,表明神经和肌肉产生了一次兴奋。
在生理学实验中常利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研究神经、肌肉的兴奋、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和肌肉收缩的特征等,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生理学实验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动物与用品蟾蜍或蛙、任氏液、食盐、1% H2SO4滤纸、普通剪刀、手术剪、眼科镊(或尖头无齿镊)、金属探针(解剖针)、玻璃分针、蛙板(或玻璃板)、蛙钉、细线、培养皿、滴管、锌铜弓(或电子刺激器)、酒精灯。
实验步骤与项目破坏脑、脊髓取蟾蜍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勿用手搓)。
左手握住蟾蜍,使其背部向上,用大拇指或食指使头前俯(以头颅后缘稍稍拱起为宜)。
右手持探针由头颅后缘的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椎管(图)。
然后将探针改向前刺入颅腔内,左右搅动探针2~3次,捣毁脑组织。
如果探针在颅腔内,应有碰及颅底骨的感觉。
再将探针退回至枕骨大孔,使针尖转向尾端,捻动探针使其刺入椎管,捣毁脊髓。
此时应注意将脊柱保持平直。
针进入椎管的感觉是,进针时有一定的阻力,而且随着进针蟾蜍出现下肢僵直或尿失禁现象。
若脑和脊髓破坏完全,蟾蜍下颌呼吸运动消失,四肢完全松软,失去一切反射活动。
此时可将探针反向捻动,退出椎管。
如蟾蜍仍有反射活动,表示脑和脊髓破坏不彻底,应重新破坏。
2.剪除躯干上部、皮肤及内脏用左手捏住蟾蜍的脊柱,右手持粗剪刀在前肢腋窝处连同皮肤、腹肌、脊柱一并剪断,然后左手握住蟾蜍的后肢,紧靠脊柱两侧将腹壁及内脏剪去(注意避开坐骨神经),并剪去肛门周围的皮肤,留下脊柱和后肢。
鱼类学实验报告五
实验五不同家鱼部分生物学形状观察一、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掌握鱼类鳞片上的年轮标志,认识性腺成熟分期的特征,了解食性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一)工具解剖盘,解剖刀,解剖剪,尖头摄,药用天平,秤,直尺,分规,解剖镜,显微镜,载玻片,透明胶纸,目微尺,培养皿,吸管,4%福尔马林溶液。
(二)材料2龄以上,已达性成熟的新鲜鱼;已做好的鲢(或鳙)鳞片片子;年轮示范——鲢鳍条切片,镢(或鲈)鳃盖骨,鲇脊椎骨,沙塘鳢胸鳍辐鳍骨,大黄鱼(或小黄鱼)的耳。
三、内容和方法(一)测定鲤的体长、体重。
然后在鲤的背鳍下方、侧线上方的左右体侧取6—10枚鳞片(不取再生鳞和侧线鳞)浸入淡氨水或温水中数分钟,用牙刷或软布轻轻擦去表皮及粘液,再放到清水冲洗,拭干后夹在两载玻片之间,用透明胶纸固定后即可用作观察年轮。
用剪刀在鲤肛门前方剪一小口后沿腹中线向前开腹壁肌肉,注意不要损坏内脏,剪至鳃盖下方为止,然后剪去左侧腹壁肌肉,观察性腺成熟度和肠的充塞度。
(二)性腺成熟度鉴别1. 根据性腺大小、·颜色、血管分布状况、卵细胞牲状等标准,目测性腺成熟度的分期等级。
I期:性腺呈透明细线状,紧败矛鳔下诱侧的体腔膜上,肉踉无法区别雌雄。
Ⅱ期:卵巢为扁带状,淡红色,表面有分枝状的细长血管,卵相互紧依,肉跟看不清卵粒,用放放大镜可见卵粒,精巢呈线状或细带状,半透明或不透明,血管不显著。
Ⅲ期:卵巢椭圆形,黄橙色,前部宽大,表表有血管分布,肉跟可见卵粒;邻粒开始沉积卵黄,精巢圆杆状,粉红色,压挤精巢或剪开精巢无精液流出。
Ⅳ期:卵巢增大,橘黄色,占据大部腹腔,卵巢膜具弹性,血管发达,卵粒大而饱满,充满卵黄。
到Ⅳ期末,肉眼可见卵核。
精巢呈乳白色,早期阶段无精液流出;晚期能挤出少量白色精液。
V期:卵粒流动;提起鱼钵;卵屈生殖孔滞出。
提起雄鱼或轻压腹部,糟液从生殖孔涌出。
Ⅵ期:当年生殖过的性腺,卵巢体积大大缩小,松软,表面充血,外观呈紫红色,残留少量卵精巢体积显著缩小,呈淡红色。
鱼类生理学实验
鱼类生理学实验鱼类生理学实验是一种以观察、记录和探究鱼类生理活动为主要目的的科学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通过分析和记录鱼类的各种生理参数来研究鱼类的生理机能和生存环境,为人类保护和利用鱼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也大有益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下鱼类生理学实验的步骤。
第一步:实验前准备在进行鱼类生理学实验之前,需要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工具,例如水槽、溶氧计、温度计、酸碱度计等,以及实验所需要的鱼类。
同时,还应当选择合适的实验环境和时间,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二步:实验设计在实验前,应当做好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案。
包括确定实验所需参数、测量方法和实验流程等,以及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特别要注意实验过程中鱼类的健康状况和安全,尽量减少实验对鱼类的伤害和不适。
第三步:实验操作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认真按照实验方案和操作流程进行,同时密切观察实验结果和变化,及时纠正实验中出现的偏差。
例如,在测量鱼类心跳频率时,需注意测量频率和时间间隔,排除外界干扰,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第四步:实验结果分析在实验操作结束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仔细的分析和归纳,将鱼类的生理参数和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鱼类的生理机能和环境适应性等问题。
同时,需要对实验结果加以解释和说明,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实验成果。
总结:鱼类生理学实验是一种富有启发性和具有科学价值的实验,并有助于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和环保意识的提高。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重实验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并认真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提高实验成果的应用价值。
鱼类性腺发育研究进展
鱼类性腺发育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鱼类性腺发育研究是水产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对于理解鱼类的繁殖机制、提高养殖产量以及保护渔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鱼类性腺发育研究的进展,包括性腺的组织结构、发育过程、调控机制以及环境因素对性腺发育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从业者提供全面的研究参考,推动鱼类性腺发育研究的深入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对鱼类性腺的组织结构和发育过程进行概述,包括性腺的形态特征、细胞类型以及发育阶段等。
我们将探讨性腺发育的调控机制,包括内分泌激素、基因表达以及信号通路等方面的研究。
我们还将关注环境因素对鱼类性腺发育的影响,如温度、光照、水质等因素对性腺发育的调控作用。
我们将对鱼类性腺发育研究的未来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推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全面展示鱼类性腺发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我们也希望本文能够激发更多学者和从业者对鱼类性腺发育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共同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鱼类性腺发育的生物学基础鱼类性腺发育的生物学基础涉及遗传、内分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在遗传层面,鱼类的性腺发育受到一系列基因的精细调控,这些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表达,共同影响性腺的分化、发育和成熟。
内分泌因素在鱼类性腺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促性腺激素(GTH)和性类固醇激素(如睾酮和雌二醇)等,它们通过复杂的反馈机制调控性腺的发育和功能。
环境因素也对鱼类性腺发育产生显著影响。
水温、光照、水质、食物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鱼类内分泌系统的改变,进而影响性腺发育。
例如,水温的升高可能促进鱼类性腺的发育和成熟,而水质污染则可能导致性腺发育异常或功能障碍。
在鱼类性腺发育过程中,性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生殖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以及性腺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等。
鱼类生理学具体实验内容
鱼类生理学实验实验一反射中枢活动的某些基本特征及反射弧的分析实验项目学时:3** 实验要求:■必修□选修一、实验目的及要求:通过对某些脊髓反射(如脊蛙的屈肌反射)的分析,了解反射弧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掌握反射时的测定方法,通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刺激蛙趾引起屈肌反射。
以脊蛙的屈肌反射为指标,观察反射中枢活动的某些基本特征,并分析它们产生的机制。
二、实验基本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具有适应意义的规性律性反应过程称为反射。
将动物的高位中枢切除仅保留脊髓的动物成为脊髓动物(如脊蛙),它们产生的反射活动为单纯的脊髓反射,由于失去高位中枢的控制反射活动较为简单,便与观察与分析反射过程的某些特征。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弧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引起反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在反射活动中,由于神经元特别是中间神经元联系方式的不同,使反射活动表现出种种特征。
如:反射时(从刺激作用于感受器至效应器出现反应所经历的时间)的长短、反射活动空间范围的大小、反射活动持续时间的久暂以及引起反射活动的刺激条件等等。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实验耗材:蟾蜍、硫酸溶液(0.1%,0.3%,0.5%,1%)、纱布。
蛙类手术器械、铁架台、血管钳一把、秒表、玻璃平皿、肌夹、搪瓷杯、小滤纸(约1cm×1cm)、烧杯。
四、实验内容或步骤:1、实验准备取蟾蜍一只,用粗剪刀由两侧口裂剪去上方头颅,制成脊蟾蜍。
将动物俯卧位固定在蛙板上,于右侧大腿背侧纵行剪开皮肤,在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沟内找到坐骨神经干,在神经干下穿一条细线备用。
手术完后,用肌夹夹住动物下颌,悬挂在铁架台上。
2、实验项目(l)反射中枢活动的某些基本特征①反射时的测定:在平皿内盛适量0.1%硫酸溶液,将蟾蜍一侧后肢的一个脚趾尖浸入硫酸溶液中,同时按动秒表记录从浸入时起至后肢发生屈曲所需要的时间,并立即将该足趾浸入搪瓷杯水中浸洗数次,然后用纱布拭干。
斑马鱼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1年,第30卷,第2期,第168-174页Genomics and Applied Biology,2011,Vol.30,No.2,168-174研究报告A Letter斑马鱼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王晶王冰李纪同杨磊张永忠*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聊城,252059*通讯作者,Dr.yzz@摘要在过去几十年,斑马鱼(Danio rerio)由于其发育周期短且速度快,胚胎发育透明,已经成为众多研究领域的典型模式生物。
斑马鱼的性腺发育和分化非常特殊,雄性和雌性幼鱼的性腺在早期全部发育成“类卵巢”结构。
目前,对于斑马鱼的性别分化和性腺分化机制还不清楚。
本文以孵化后不同时期的斑马鱼仔鱼和幼鱼的生殖腺为材料,经石蜡切片和苏木精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了斑马鱼仔鱼性腺从出现、分化到成熟的发育过程。
结果发现:孵化后5~10日龄仔鱼腹腔两侧可以观察到没有分化的生殖腺,其中的生殖细胞明显比周围的体细胞大;孵化后14~24日龄仔鱼的生殖腺中可见由卵原细胞分裂形成的生殖包囊,其中的生殖细胞进一步分化、分裂形成体积更大、数量更多的卵母细胞;25日龄左右的仔鱼,其性腺成为在腹腔两侧对称,而且在组织结构上也较为典型的卵巢样结构。
到35日龄前后可见一部分仔鱼的性腺逐步由卵巢样结构向精巢结构转变的过程。
我们在2周左右的仔鱼的性腺中观察到了生殖包囊存在,这一现象还未见有前人报道。
在本试验中,我们不仅清楚地观察到类似卵巢的性腺中“卵母细胞”逐渐凋亡消失的过程,还观察到性腺由最初的类似卵巢样结构逐渐变成典型的精巢结构的整个过程。
这些研究成果将为发育生物学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第一手资料。
关键词斑马鱼,性腺发育,石蜡切片,生殖包囊,组织学观察Histological Observation of Zebrafish Gonad DevelopmentWang Jing Wang Bing Li Jitong Yang Lei Zhang Yongzhong*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s,Liaocheng University,Liaocheng,252059*Corresponding author,Dr.yzz@DOI:10.3969/gab.030.000168Abstract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zebrafish(Danio rerio)has become a typical model species for several re-search areas,primarily due to its short generation time and rapid,transparent embryonic development.Zebrafish gonad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tiation are rather special for that in both of early male and female juveniles the go-nad develop into overy-like-structure(‘juvenile ovary’).The sexual differentiation mechanism of zebrafish is far from being fully understood at present.In this study,juvenile zebrafish gonad developmental process from the ear-liest recognizable stage,through differentiation,to maturation,was observed under fluorescent microscope after hematoxylin stain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ifferentiated gonads could be observed on both sides of dorsal abdominal cavity of5~10days'juveniles,in which germ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bigger than the surrounding somatic cells;germline cysts derived from oogonium division could be seen in the gonads of14~24days'juveniles,in which the germ cells further differentiated and increased both in number and in size.Gonads from about25days'juveniles developed into typical symmetic localization and typical ovary-like in shape and histological structure.From about 35days,gonads in some juveniles revealed clear transformation process from ovary-like shape and histological structure into testises.We identified the occurrence of the germline cyst in the gonads of juvenile zebrafish2weeks post-hatching,to our konwledge,this phenomenon has not been reported previously.In this study we both clearly基金项目:本研究由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Y2007D06)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1268)共同资助observed the apoptotic process of“oocyte”in the ovary-like gonads,untill all the“oocytes”disapear gradually,and the whole process of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gonad from the overy-like-structure to typical testis gradually. These observations will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and firsthand materials to the the developmental biology. Keywords Zebrafish(Danio rerio),Gonad development,Paraffin section,Germline cyst,Histological observation斑马鱼(Danio rerio)属鲤科(Cyprinidae),短担尼鱼属(Danio),原为一种典型的亚热带观赏鱼。
鱼类性腺
第Ⅲ时相 大生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直径为 大生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 250~500µ 有二层滤泡膜,出现辐射带, 250~500µm,有二层滤泡膜,出现辐射带, 细胞质为弱嗜碱性, 细胞质为弱嗜碱性,出现液泡和少量卵黄 颗粒。 颗粒。
第Ⅳ时相 晚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体积增大, 晚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体积增大,直径为 800~1580µ 左右。 辐射带增厚, 800~1580µm 左右 。 辐射带增厚 , 卵黄颗粒 几乎充满核外空间, 细胞质嗜碱性, 几乎充满核外空间 , 细胞质嗜碱性 , 细胞 核极化。 核极化。
鱼类性腺
学习纲要
鱼类性腺包括卵巢,精巢 学习三个方面 1 一般形态结构 2 不同发育阶段生殖细胞的形态 3 发育的分期
一、精 巢
1 形态结构特点:精巢有一对 位于腹面两 形态结构特点: 侧 体积小 , 乳白色 形状多样 ( 圆柱 体积小, 形状多样( 状·细带状·多叶状) 细带状·多叶状)
精巢有一对位于腹面两侧
2、精巢发育分期 Ⅰ期:精小叶未形成,精原细胞; 精小叶未形成,精原细胞; 精小叶形成,精原细胞; Ⅱ期:精小叶形成,精原细胞; 精小叶出现腔,少量初级精母细胞; Ⅲ 期 : 精小叶出现腔 , 少量初级精母细胞; 出现各种生精细胞; Ⅳ 期:出现各种生精细胞; 充满成熟精子; Ⅴ期:充满成熟精子; 精子排出。 Ⅵ期:精子排出。
鱼类性腺
精巢:认识精巢的一些基本组织,了解生 殖细胞各个形态,分期及相关特点 鱼类卵巢:用联系的方法认识精巢的一些 异同,掌握各时相细胞的特点,识记相关 的分期特点
精子细胞(spermatid) 精子细胞(spermatid)
细胞小,直径为2 细胞小,直径为2.5µm,无明显的细胞质, 无明显的细胞质, 只含有强嗜碱性的细胞核。 只含有强嗜碱性的细胞核。
鱼类生理学实验
4 分析与探讨 4.1 Hb测定结果比对照高(或低、或基本一致),从操作过程 方面说明原因:……。 4.2 RBC脆性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最小抵抗高(或低、 或基本一致),最大抵抗……,从操作过程方面说明 原因:……。 4.3 凝血时间测定结果表明,××处理能加快(抑制或不 凝)血液凝固,为什么?××管加CaCl2后凝固,为什么? (从凝血机制分析) 5 参考文献 [1] 杨秀平. 动物生理学实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5-99.
RBC脆性测定(NaCl%)
最小抵抗
最大抵抗
实验组
对照组
75
0.48~0.40
0.33~0.21
3.2 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时间的影响 表2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试管号
实验处理
凝血时间(秒)
1
空白
2
液体石蜡4滴
3
棉花少许
4
冰水环境
5
肝素4滴
6
草酸钾4滴
7
肺组织浸液4滴
5号管加CaCl24滴
6号管加CaCl24滴
家兔Hb、RBC脆性测定及影响血凝的因素观察
1 实验相关信息及目的 2 材料 2.1 动物 2.2 主要药品: 2.3 主要仪器: 3 实验方法:简述或按生理实验指导书a~b页介绍方法进行[1]。 4 结果 4.1 家兔Hb、RBC脆性测定:见表1。
实验四 蛙心收缩的记录和心肌特性证明 【实验目的】 学习蟾蜍心脏活动描记的方法,观察心肌收缩的特点。 【实验原理】 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几乎占据了整个收缩 期和舒张早期。在此期内任何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收 缩。因此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心脏总是有节律的 舒缩。在心脏舒张早期之后,给心肌一次有效刺激, 会引起心脏一次期前收缩,紧接着出现一次较长的间 歇——代偿间歇。
鱼类学实验终稿
鳞片,但全身鳞片尚未长齐。
• 幼鱼期:全身披鳞,外部形态与内部解剖特征
接近成鱼,但性腺未成熟。
实验十六 鱼类年龄与生长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掌握鱼类年龄鉴定方法及生长推算方法。 二、实验鱼:鲫鱼 1.利用鳞片鉴定年龄 2.测定鳞片上各年轮处的半径(即鳞焦到年轮 处的距离):S(毫米)
3.测定鱼的体长:L(毫米)。
鳅鮀亚科(鳅鮀亚科) 原缨口鳅(平鳍鳅科) 三、作业 比较光唇鱼与厚唇鱼、棒花鱼与蛇 鮈的主要分类特征。
实验十 鲤形目(三)、鲶形目等的分类
一、目的要求 了解各目特征、下属科\属特征及代表鱼。 二、实验鱼 鲤形目: 鲤、鲫(鲤亚科) 长须鳅鮀(鳅鮀亚科) 鲢、鳙( 鲢亚科) 中华花鳅、泥鳅(鳅科) 原缨口鳅(平鳍鳅科)
鱼类学实验
竺俊全
实验一 鱼类的外形及体形
一、实验材料 鲫、小黄鱼、加州鲈
二、形态观察 外形与体型;头部器官(口、唇、眼、鼻孔、 鳃盖、鳃孔);鳍(背、臀、尾、腹、胸鳍)形 态与位置,鳍棘与鳍条,鳍式。 三、鱼体测量 头长、吻长、体长、全长、眼径、眼间距、 躯干长、体高、体宽、尾部长、尾柄长、尾柄高。 四、实验报告 描述3种鱼的体形、记录鱼体测量结果,列 成表;写出1种鱼的鳍式。
水槽中。 3 实验结束后值日生打扫卫生,每次两人值 日轮换。 4 每个实验要求在课堂中完成实验报告。实验
报告要求字迹清楚,绘图准确。实验报告成绩
作为实验成绩的大部分。 5 实验态度占平时成绩的20%以上。
实验三
鱼类消化、骨骼系统解剖
一、实验材料:大黄鱼、鲫鱼 二、解剖方法:见实验指导 三、观察内容: 消化系统:口咽腔(咽齿)、食道、胃、肠、 肛门、肝脏(或肝胰脏)、胰脏、胆囊的位置、形 态特征。 骨骼:脑颅、咽颅(颌弓、舌弓、鳃弓)、 脊柱(躯椎、尾椎)肋骨、肩带、腰带、支鳍骨。 四、实验报告 绘制小黄鱼或鲫鱼的消化系统结构图,比较 小黄鱼与鲫鱼消化系统异同;绘制小黄鱼或鲫鱼的 躯椎结构图。
鱼类性腺
精子细胞(spermatid)
细胞小,直径为2.5µm,无明显的细胞质, 只含有强嗜碱性的细胞核。
精子(sperrnatozoa)
精巢中最小的一种细胞,有特殊的形态。 多数鱼类精子由头、颈、尾三部分组成。
2、精巢发育分期
Ⅰ期:精小叶未形成,精原细胞; Ⅱ期:精小叶形成,精原细胞; Ⅲ期:精小叶出现腔,少量初级精母细胞; Ⅳ 期:出现各种生精细胞; Ⅴ期:充满成熟精子; Ⅵ期:精子排出。
第Ⅳ时相
晚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体积增大,直径为 800~1580µm左右。辐射带增厚,卵黄颗粒 几乎充满核外空间,细胞质嗜碱性,细胞 核极化。
第V时相
次级卵母细胞,明显的极化现象,核膜 溶解,细胞掉到卵巢腔中或排出。
各时期卵巢的切片图
2、卵巢发育分期
Ⅰ期:卵原细胞; Ⅱ期:初级卵母细胞小生长阶段; Ⅲ 期:初级卵母细胞大生长阶段; Ⅳ期:晚期初级卵母细胞阶段; Ⅴ期:次级卵母细胞阶段; Ⅵ期:卵排放。
精原细胞圆形,直径为9~15µm。细 胞质为弱嗜碱性。
初级精母细胞(primary spermatocytes)
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比精原细胞 小,平均为4.0~5.5µm,核染色质丰富, 所以染色比精原细胞深。
次级精母细胞(secondary spermatocytes)
次级精母细胞,呈圆形,较小,直径为 3.5~4.0µm,细胞质很少,核的嗜碱性增加, 存在的时间短暂。
第Ⅰ时相
卵原细胞,体积最小,直径为12—22µm, 有明显的细胞核。
第Ⅱ时相
初级卵母细胞小生长期,细胞呈多角形, 直径为 90~300µm,细胞质嗜碱性,有卵黄 核。
第Ⅲ时相
大生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直径为 250~500µm,有二层滤泡膜,出现辐射带, 细胞质为弱嗜碱性,出现液泡和少量卵黄 颗粒。
发育生物学实验(鱼类)
TE溶液 : Tris-HCl 10mM (pH:8.0) EDTA.Na2 1mM (pH:8.0) 作用: 提供略碱的pH值,保证DNA溶于水相。 在酸性条件下,DNA分配于有机相。 8-羟基喹啉: 0.1% 黄色 酚相指示剂、抗氧化剂
作用: 去除蛋白等杂质。酚对蛋白有强烈的变性作用,用酚和氯 仿抽提样品,可以使样品中的蛋白质变性沉淀,可通过离心去除。 为防止其对后续实验的影响,一般再用氯仿抽提去除残留的酚。
操作注意事项: 1、离心时离心机内样品平衡后对称放置 2、注意30ul、50ul加样体积准确。
加样器使用提示: (1)吸头的安装要紧密。 (2)打到第一挡,将吸头插入液面下适 当深度(3)缓慢松开拇指,吸取液体。拇指完全放开后,吸头在 液面下停留一下(约半秒钟)(4)将外壁液体用容器口引流回容 器。吸头内的体积应大致正确。(5)贴目的容器内壁,将液体匀 速打到目的容器内,加样器推到第二挡。观察吸头内液体是否完全 打出。
而研究的起点就是要获得纯度高-不含蛋白质、糖类、 酚、氯仿等污染;得率好-以便有足够量用于分析;基 因组相对完整--断裂的基因组以便实验目的
掌握鱼类组织模板DNA的提取技术。 学习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和技术。 三、实验材料 鱼类组织
SDS裂解 蛋白酶K消化
酚氯仿抽提
琼脂糖电泳 PCR
乙醇沉淀
DNA提取步骤图解
二、各种试剂的作用
1、NE 溶液:
N: NaCl 50mM E: EDTA.Na2 25mM (PH:8.0) 作用: 金属离子螯合剂,抑制DNase的活性
(螯合DNase发挥活性所需的2价阳离子)。
2、SDS :十二烷基硫酸钠 终浓度0.5%
实验内容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五 基因组DNA的提取
05-实验五-鱼体测量及描述-鱼类学实验
实验五鱼体测量及描述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达到初步了解与掌握鱼体测量及描述的一般方法;熟悉鱼类分类学所习见的某些外部形态术语的含义,以便为鉴定鱼类分类奠立基础。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1、实验材料:鲨和鳐鲤或鲈2、工具:解剖盘镊子分规直尺或鱼体测量板三、观察内容(一)测量项目凡10m以下标本均以mm,10m以上者以cm为计算单位。
1、全长自吻端至尾鳍末端的直线长度。
2、体长或标准长自吻端至尾鳍基部最后1枚椎骨的末端或到尾鳍基部的垂直距离。
3、叉长由吻端至尾叉最凹的直线长。
4、头长自吻端至鳃盖骨后缘的垂直距离;鲨、鳐类至最后一个鳃孔后缘。
5、吻长自吻端或上颌前缘至眼前缘的垂直距离。
6、眼径眼水平方向前后缘的最大距离。
7、眼间距头背部两眼间的最大距离。
8、眼后头长自眼后缘至鳃盖骨后缘的垂直距离(鲨、鳐类自眼后缘至最后一个鳃孔后缘距离)。
9、口裂长由上颌前端量至口角的距离。
10、口长上颌正中至口角处的垂直距离。
11、躯干长自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个鳃孔)至肛门(或生殖腔)后缘的垂直距离。
12、体高鱼体最高处的垂直距离。
13、体宽鱼体左右侧的最大距离。
14、尾部长自肛门(或泄殖腔)后缘至最后一椎骨(用手拿尾鳍向上折弯处)的垂直距离。
15、尾柄长自臀鳍基底后缘至尾鳍基部(最后一枚椎骨)的垂直距离。
16、尾柄高尾柄部最低的垂直高度。
17、尾鳍长尾鳍基部至尾鳍末端的垂直距离。
鲨、鳐类除上述测量项目外还有些项目:1、口前吻长 自头腹面吻端至上颌前缘距离。
2、唇褶长 口角裂状沟,上颌口角处为上唇褶,下颌口角处为下唇褶,唇褶的有无及其长度是分类特征之一。
3、背鳍 ①背鳍长,背鳍前缘长度或称背鳍前缘长。
②背鳍高,背鳍上角至背鳍基底的垂直高度。
③背鳍上角 ,背鳍向背上方的角。
④背鳍下角,背鳍向后方的角。
⑤背鳍后缘,背鳍向后方的边缘。
⑥背鳍下缘,背鳍下角末端至背鳍基底终点间的距离。
4、胸鳍 ①胸鳍基底长,胸鳍基底起点至终点的距离。
鱼类生态学实验
4/10/2020 1:25 PM
12
• 几种鱼类鳞片的年轮特征如下,供观察时对照参考:
• ①鲫、鲤、草鱼:以切割型为主,在上下侧区和前区或后区交 界处特别明显;也可也看到疏密型,主要分布在前区;后区年
轮特征常不显著,环片变形、断裂、融合,成为一些瘤突,年
轮部位的瘤突可能更明显。因此,年轮在鳞片表面四个区基本
鱼类生态学实验
6学时
4/10/2020 1:25 PM
1
实验内容
• 1、鱼类种群形态学性状的测定 • 2、鱼类鳞片的年轮特征、鳞(轮)径的测量
和年龄鉴定 • 3、鱼类的食物组成和摄食强度的测定 • 4、鱼类的性腺发育和繁殖力的测定
4/10/2020 1:25 PM
2
目的要求
• 1、掌握传统的依据形态学特征鉴别种群的原理和方法 • 2、掌握用鳞片鉴定鱼类年龄的方法 • 3、掌握研究鱼类食物组成和摄食强度的基本方法 • 4、掌握鱼类的性腺发育和繁殖力测定的方法
4/10/2020 1:25 PM
11
• 年轮数的记录和年龄记载: • 未观察到年轮,则为 0 + ,观察到一个年轮,其外方
尚有若干环片为 1 + ,依次为 2 + 、 3 + 等。若年轮恰 在鳞片的边缘,则为 1 、 2 、 3 等。 • 一般, 0 + — 1. 代表 1 龄, 1 + — 2. 代表 2 龄,…… 依次类推。
腺发育时期,性成熟系数,估测繁殖力 (相对怀卵量) 。
4/10/2020 1:25 PM
28Βιβλιοθήκη • 在此基础上对该水域渔业资源作出客观评价:综合分析该批 渔获物性比、年龄组成;不同年龄(或体长)组雌雄鱼当月 性腺发育期相,不同发育期相成熟系数的范围和均值,并由 此推定该批渔获物初次性成熟年龄,各龄组性成熟百分比; 不同发育期相卵巢内卵粒的卵径范围、均值;裂表统计不同 年龄或体长组绝对和相对怀卵量范围和均值,并和上届同学、 其它水域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鱼类学实验报告
鱼类学实验报告鱼类学实验报告一实验一鱼类的外部形态一、实验目的:1、了解鱼类体形的多样性及体形与生活环境、生活习性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对不同鱼类鳍条和鳞片的观察与计数,掌握鳍式与鳞式的正确表达方式。
掌握鱼体可量性状的正确测量方法,体会可比性状的形态学意义。
3、初步熟悉鱼体外部特征与术语。
二、实验内容:1、体型与体色;2、各鳍的形态特征;3、侧线完全情况下与侧线不完全情况下鳞片的数计4、棘、假棘、不分支软条与分支软条的观察与数计;5、鱼体外部可量性状及可比性状三、仪器与材料:显微镜、测量与绘图用具,1套/组。
四、实验步骤:1、熟悉各种鱼的名称并仔细观察其外部特征;2、识别各种鱼的各种鳍及掌握鳍式的表达方式3、测量各种鱼的可量性状五、作业(一)填空题1、鱼类骨骼可分为外骨骼鳞片+ 鳍条和内骨骼头骨+ 脊柱两大部分。
2、骨骼之功能为支撑身体、保持体形和保护鱼体内部器官。
3、背鳍、臀鳍的支鳍骨一般由基节、中节和末节构成,高等鱼则逐渐减少。
4、支持胸鳍的带骨为肩带,支持腹鳍的带骨为腰带。
5、鳍条分为“角质鳍条“和鳞质鳍条”,前者是软骨鱼类特有,后者是硬骨鱼类特有,它根据分支、分节情况可以分为末端分支、末端不分支、末端不分支鳍条。
6、鱼类的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前者起源于上皮细胞,后者起源于结缔组织。
7、鳞片根据它的形状、构造和发生,分为盾鳞、硬鳞和骨鳞,骨鳞由真皮产生,根据露出体外部分有无棘刺可分为园鳞、栉鳞。
8、鲤和鲫最主要的区别特征是是否具有两对口须。
9、青鱼和草鱼最主要的区别特征是生活环境,形态特征。
10、鲈鱼和鳜鱼最主要的区别特征是腹部腹鳍前后腹棱。
11、鱼类的体腔分为___颅腔___与____腹(胸)腔_____两部分。
12、在生殖季节,许多硬骨鱼雄体常在鳃盖上,上唇触须上、胸鳍等部位出现一些点状或小片状突起,叫做_珠星,它们是由表皮__角质化___形成。
13、鲢鱼(或白鲢)的腹棱自_胸鳍基部_至___肛门__,鳙鱼(或花鲢或胖头鱼)的腹棱是自__腹鳍____至___肛门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