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普的神奇故事公式

合集下载

论普罗普的故事形态——以《美丽少女》为例

论普罗普的故事形态——以《美丽少女》为例
,还 是按 情 节分 类 ( 如 P . M. 沃尔科夫将故事按 照情节 划分为 l 5种类 型 ,阿尔奈认 为神奇故 事包 括 神奇 的对 手 、神 奇的丈夫 ( 妻子) 、神 奇 的难 题 、神 奇 的相 助 者、 神 奇 的物 件 、 神 奇 的 力量 或 技 能 和其 他 神
第2 9卷 第 3 期( 2 0 1 3 )
河 西 学 院 学报
V o 1 . 2 9 N o . 3 ( 2 0 1 3 )
论 普 罗普 的 故事 形 态
以《 美丽 少 女 》 为例
张 锦 帆
( 乌 里扬诺夫斯 克国立 大学语 文系 ,俄 罗斯 摘 乌里扬诺夫斯克 4 3 2 0 4 8 )
要 :俄 罗斯 著名文艺理论 家、 民俗 学 家弗 ・ 雅 ・ 普 罗普 ( B . 兑 . Y I p o n n ,l 8 9 5—1 9 7 0 )通
过研 究阿法纳西耶夫故事集里从 5 0号到 1 5 1号故事 ,发现神奇故 事具有结构上 的 同一性 ,指 出故 事 的核 心是 角 色的 “ 功 能” ,提供 了故 事的新 的研 究方 法,对 结构主 义叙 事 学产生 了 巨大的影 响。
的开 山 之作 。 “ 该书对描述 性科学 整个领域 ( 即
的好汉们将伊万送到 了另一个王 国( 1 5 6 ) 。
通过细致 的研 究 ,普 洛普 发现学 界存 在的 对故事研究 的几个 问题 :第 一 ,关 于故事 的学 术研究 文献不 是很 丰富 ,谈论 局部 问题的 文章
多 ,而 整体 性 的 著 述 相 对 较 少 ,而 且 只 是 空 泛
1 . 沙皇赠 给好汉一 只鹰。鹰将好汉 送到 了
另一个 王国( 阿法 纳 西 耶 夫 , l 7 1 ) 。

普罗普

普罗普

普罗普普洛普的“功能说”是叙事语法的最初成果。

在《民间故事形态学》一书中,他指出:“童话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千奇百怪,五彩缤纷,另一方面,它如出一辙,千篇一律。

”普洛普认为那些千篇一律的、万变不变的因素就是“功能”。

普洛普从100篇童话中提取出了31个功能,如下:1、某个家庭成员不在家。

(β)2、对主人公下一道禁令。

(γ)3、禁令被破坏。

(δ)4、坏人试探虚实。

(ε)5、坏人获得受害者的消息。

(δ)6、坏人企图欺骗受害者,以便控制他或占有他的财产。

(ε)7、受害者落入圈套,不自觉地帮助了敌人。

(ζ)8、坏人伤害了家庭中的某个成员。

(A)8a、家庭中某个成员缺少或希望得到某物。

(a)9、出现灾难或贫穷:主人公得到请求或命令,他被允许前往或派往。

(B)10、寻找者同意或决定反抗。

(C)11、主人公离家出走。

↑12、主人公经受考验、审讯或遭到攻击等。

这一切为他后来获得某种魔力或帮助铺平了道路。

(D)13、主人公对未来的施与者作出反应。

(E)14、主人公获悉使用魔力的方法。

(F)15、主人公被送到、派到或带到他所寻找的目标所在地。

(G)16、主人公与坏人殊死交锋。

(H)17、主人公遇难得救。

(J)18、坏人败北。

(I)19、最初的灾难与贫穷得到解除。

(K)20、主人公返回家园。

↓21、主人公受到追捕。

(Pr)22、主人公在追捕中获救。

(Rs)23、主人公返回家园或到另一国度,未被认出。

(O)24、假主人公提出无理要求。

(L)25、给主人公出难题。

(M)26、难题得到解决。

(N)27、主人公得到承认。

(Q)28、假主人公或坏人被揭露。

(Ex)29、主人公被赋予新的形象。

(T)30、主人公受到惩罚。

(U)31、主人公结婚并登上王位。

(W)普罗普像弗拉基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罗普(Vladimir Propp,1895—1970)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艺术理论家,是苏联民间创作问题研究的杰出代表。

作为历史产物的故事形态学理论——评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一)

作为历史产物的故事形态学理论——评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一)

作为历史产物的故事形态学理论——评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一) 论文关键词:普罗普故事形态学理论渊源历史境遇论文摘要: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一书开形式主义故事学研究之先河。

他在此书中提出的故事形态学理论,具有伟大的创新之处。

但这种创新是在继承和扬弃前人理论成果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这一理论本身也在后世经历了接受与误解的境遇。

文章在评述普罗普故事形态学理论的基础上,考察了这一理论的渊源和历史境遇。

《故事形态学》一书,是俄国著名文艺学家弗拉斯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罗普的开山之作,该书开形式主义故事学研究之先河。

“该书对当代描述性科学整个领域(即构建叙事文本理论,而且不仅仅是民间文学叙事文本理论)发生了巨大的影响”1]3。

但与这种巨大影响相伴随的还有诸多的误解。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他的“故事形态学”理论固然源自于他的远见卓识,但也是他努力吸收前人研究成就的结果。

一、“故事形态学”理论之渊源:继承与扬弃普罗普在《故事形态学》一书的序言中开明宗义地指出,所谓“‘形态学’一词意味着关于形式的学说”1]7,因他研究的对象是“神奇故事”,所以他在这本书中主要研究了故事的形式因素。

普罗普在此书中构建的故事形态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其理论的核心,就是他一反传统观点,指出母题并非故事中的最小的情节单元,母题还可以再分成更小的稳定因素,即功能。

所谓功能指的是“从其对于行动过程意义角度定义的角色行为”1]18。

不能不承认的是,普罗普的确发现了故事中最核心的东西——角色的行动。

他的这一发现是在批判和继承维谢洛夫斯基的“情节诗学”理论和贝迪耶的故事理论的基础上得出的。

维谢洛夫斯基认为,“母题是一种格式,它们是社会生活的初期回答自然界到处对人所提出的种种问题,或者把现实生活中一些特别鲜明的,看来重要的或者重复出现的印象固定下来”,这明显是一个从起源的角度来给母题下的定义;他进一步指出,母题是“最小的叙事单位”,它可以成长为情节,而情节则是由母题组合而成的2]587-596。

普罗普功能理论对叙事学人物研究的启发意义

普罗普功能理论对叙事学人物研究的启发意义

普罗普功能理论对叙事学人物研究的启发意义俄国理论家普罗普在《故事形态学》中提出的核心理论——功能理论,不仅对结构主义叙事学有着直接的影响,也同样对今天的叙事学人物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本文通过对普罗普功能理论的剖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该理论对人物研究的启发意义:一、人物和行动的研究;二、人物和结构的研究;三、人物和身份的研究。

“功能”一词在各领域使用都颇为广泛,但将人物与功能直接关联到一起进行文学研究的,要首推以《故事形态学》享誉世界的俄国理论家弗拉基米尔·雅科夫列维奇·普罗普。

普罗普将“功能”界定为“从其对于行动过程意义角度定义的角色行为”,同时,他把对“功能”的考察概括为以下四点:第一,角色的功能充当了故事的稳定不变因素,它们不依赖于由谁来完成以及怎样完成,它们构成了故事的基本组成成分;第二,神奇故事已知的功能项是有限的;第三,功能项的排列顺序永远是同一的;第四,所有神奇故事按其构成都是同一类型。

[1](P18-22)在普罗普的研究中,人物是承载功能作用的角色。

但人物作为具有功能作用的角色,仅仅是普罗普研究方法中的一个要素或工具,是普罗普用来寻找故事的共同规律的一个材料。

不过,在找寻民间故事叙事规律的过程中,普罗普关于人物作为功能性的行动者的研究却带给我们众多启示。

一、人物和行动的研究普罗普关于功能的定义中的核心问题就是“行动”。

对此核心词的理解除了从定义本身进行解读(强调角色行为是从其对于行动过程意义角度定义)之外,首先必须从普罗普关于功能定义的两个视点进行理解:第一,在任何情况下,定义都不应考虑作为完成者的人物。

定义最常见的是表达行动意义的名词。

第二,行动不能越出其叙事过程中的状态被定义,应虑及该功能在行动过程中所具有的意义。

[1](P18)此外,必须结合他围绕功能进行观察的四个要点中的第一点进一步理解。

请注意,在这里普罗普对行动的强调始终系于它在整个行动过程中的意义,并且,对具有功能执行者的角色的具体心理性特征毫不关心。

【神话故事】珀罗普斯

【神话故事】珀罗普斯

【神话故事】珀罗普斯珀罗普斯,又名普罗匹诺普斯,是希腊神话中的经典人物之一,他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气、智慧和命运的传奇。

珀罗普斯的故事在古希腊世界中广为流传,成为了许多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灵感源泉。

他的传奇生平涉及了几个经典的神话主题,如迷途的英雄、复仇和命运的轮回。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古老的神话故事。

一、珀罗普斯的出生与成长珀罗普斯的父亲是莫洛斯国王提斯坦,母亲是梅萨尼欧岛的公主马里阿,他们是古希腊世界中著名的王室家族。

在珀罗普斯出生之际,神谕告诉了他的父母,珀罗普斯将会被一个来自天上的金羊所救,在此之前,提斯坦和马里阿必须将他牺牲给神明。

在珀罗普斯出生不久后,金羊果然出现了,并将他带到了安全的地方。

在金羊的帮助下,珀罗普斯在农场主的庇护下健康成长。

他很快地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成为了农场主心目中的得力助手。

由于金羊的祝福,珀罗普斯还得以拥有了很多其他人所没有的金羊皮,据说这块金羊皮具有神奇的力量。

二、珀罗普斯和波塞冬的争斗在一次狩猎中,珀罗普斯遇到了一群来自海洋深处的怪物,并且成功地击败了它们。

这一壮举引起了波塞冬的注意,波塞冬是海神宙斯的弟弟,他对珀罗普斯的勇敢行为非常赞赏。

于是,他决定将自己的女儿玛罗珀亚嫁给珀罗普斯。

可是,珀罗普斯已经有了妻子帕拉美诺瓦,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找到一种解决办法。

最终,珀罗普斯提出了与波塞冬进行比赛的建议,他们决定用立誓来解决争端。

波塞冬并没有遵守立誓,他给了珀罗普斯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求他把种在田野上的禾草砍完,然后再在这片土地上重新种上。

珀罗普斯巧妙地利用了他得到的金羊皮,将里面的黄金线拉出来,并把它缠绕在闪电中。

波塞冬被珀罗普斯的灵巧和聪明所感到震惊,他明白了珀罗普斯会成为一个非常杰出的人物。

三、珀罗普斯的复仇之路珀罗普斯最终成为了莫洛斯的国王,他继承了父亲提斯坦的王位。

珀罗普斯的王位并不稳固,他必须处理漫长的复仇之路。

在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中,复仇和报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主题,因为在那个时代,人们认为只有通过复仇来保护自己和家族的利益。

第14课《普罗米修斯》第二课时 课件(共21张PPT)

第14课《普罗米修斯》第二课时   课件(共21张PPT)
2023-2024学年秋季 统编教材 语文课件
2
0
2
3



四 年 级
普罗米修斯
米 修 斯




2
0 2 3


年 四 年

01
任务一:研读文本,感悟形象
罗 米 修


语 文
02
任务二:添加细节,讲述故事


03
任务三:对比阅读,感受神奇
2
0
2
3



四 年
米 修 斯





01 研读文本,感悟形象
2
0
2
3 年
Q 回顾课文
普 罗
四 年
米 修 斯


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盗”取火种?

上 册
普罗米修斯是怎样“盗”取火种的?
“盗”取火种后,发生了什么事?
感悟形象
2
0
2
3 年
Q 气急败坏的宙斯又是如何惩罚普罗米修斯的呢?
普 罗
四 年
米 修 斯

语 文
找到相关段落,用波浪线八描述普罗米


修斯被折磨得惨不忍睹的画面的语句画
对比阅读
2
0
2 3
Q 比较:燧人取火与普罗米修斯取火有什么不一样?




年 级
普罗米修斯是从天上“盗”火,普罗米修斯具有神
米 修 斯
语 文
奇的力量;


燧人是钻木取火,燧人善于思考,勇于创造,同样来自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

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

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

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
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是弗拉基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罗普所提出的一种研究民间故事的理论和方法。

普罗普认为,民间故事是由一些固定的人物角色、情节结构、功能和象征元素组成的,这些元素在不同的故事中会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出现。

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揭示出民间故事的结构规律和演变过程。

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对民间故事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民间故事的内在结构和逻辑。

同时,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也为后来的文艺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网站。

普罗米修斯表达式

普罗米修斯表达式

普罗米修斯表达式普罗米修斯表达式是一种特殊的数学表达式,它以普罗米修斯的名义命名。

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伟大英雄,他具有各种神奇的能力,其中最著名的能力之一是能够理解并掌握各种神秘的技能和知识。

在数学领域,普罗米修斯表达式也具有类似的神秘性和重要性。

普罗米修斯表达式通常形如:P(n) = n! + p(n),其中n是一个非负整数,p(n)是一个多项式函数。

这种表达式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够生成一些看起来非常复杂的函数,但实际上却可以通过简单的递归关系来求解。

普罗米修斯表达式在数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可以用来求解阶乘函数n!的近似值。

虽然阶乘函数的值很快就会变得非常大,但是普罗米修斯表达式可以通过递归关系来计算出它的近似值,而且随着n的增大,这种近似值的精度也会逐渐提高。

此外,普罗米修斯表达式还可以用来求解一些组合数学问题,例如排列、组合、分割等。

普罗米修斯表达式的求解方法通常是通过递归关系来实现的。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函数f(n),使得f(0) = 1,f(n) = n * f(n-1) + p(n)。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这个递归关系来计算出f(n)的值,从而得到普罗米修斯表达式的近似值。

除了在数学领域的应用之外,普罗米修斯表达式还具有一些哲学上的意义。

例如,它可以被用来探讨人类对神秘和未知事物的探索和认识。

普罗米修斯作为神话中的英雄,他掌握着各种神奇的技能和知识,这使得他成为了人类对未知事物探索的象征。

而普罗米修斯表达式的神秘性和复杂性也体现了人类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和认识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发现的过程。

总之,普罗米修斯表达式是一种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的数学表达式。

它不仅在数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还可以被用来探讨哲学上的人类对神秘和未知事物的探索和认识。

通过对普罗米修斯表达式的深入研究和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和哲学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鄂伦春民间文学中的功能和角色

鄂伦春民间文学中的功能和角色

鄂伦春民间文学中的功能和角色关于《鄂伦春民间文学中的功能和角色》,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    要:俄罗斯着名语言学家普罗普以俄国民间故事为文本, 从功能项划分、角色模式等方面对故事形态进行了精确分类。

可以说, 几乎所有的民间故事都符合普罗普的神奇故事理论。

运用故事形态学方法分析鄂伦春民间文学的内部结构, 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内部稳定讲述规律, 进一步向读者展现鄂伦春民间文学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普罗普; 故事形态学; 功能项; 神奇故事; 鄂伦春民间文学;1928年, 俄罗斯着名语言学家和民间文学家弗拉基米尔·雅科夫列维奇·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出版, 作品以俄国的民间故事为文本, 对神奇故事形态从功能、角色模式等进行分类。

可以说, 几乎所有民间故事都符合普罗普的神奇故事叙述。

鄂伦春民间故事在故事结构和行动元上具有许多相似点, 给人一种单一重复感。

这同样也是普罗普在阅读俄罗斯民间故事时的感受。

因此, 运用故事形态学方法分析鄂伦春民间文学的内部结构, 可以发现这些口耳相传的故事中存在的内部稳定讲述规律, 进一步向读者展现鄂伦春民间文学的艺术魅力。

一、鄂伦春民间文学中的功能项“功能指的是从其行动过程意义角度定义的角色行为。

”[1]18-20普罗普认为功能项的出现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 可以通过功能项划分分析故事内部结构。

(一) 功能项划分普罗普总结出三十一种角色功能项, 通过编号代码的方式, 对每一个功能项都用一个词组来表达其定义, 主要有: (1) 一位家庭成员离家外出; (2) 对主人公下一道禁令; (3) 打破禁令; (4) 对头试图刺探消息; (5) 对头获知其受害者的信息, [1]23-56等等。

在同一故事情节中, 这三十一个功能项既不必全部出现, 也可反复出现, 但是, 这些功能项的出现必须按照固定顺序交替进行。

关于克洛德·布雷蒙的《叙事的逻辑》

关于克洛德·布雷蒙的《叙事的逻辑》

关于克洛德·布雷蒙的《叙事的逻辑》保尔·利科从人物而不从行为出发,以合宜的方式把这些人物有可能在所有叙事中担当的角色加以形式化,在叙事逻辑化和非顺时化的道路上再走一步。

这时便可设想出一个叙事的逻辑,它始于系统清点可能有的主要叙述角色,即随便哪个叙事中的人物有可能担任的职位。

克洛德·布雷蒙在其《叙事的逻辑》中就做了这样的尝试。

我们的问题将是在依据与普罗普相反的一种选择所建立的叙事逻辑中给予情节及其时间性什么样的地位。

克洛德·布雷蒙提出的模式在逻辑上的抱负源于对普罗普著作的批判性思考。

作者从根本上否定普罗普模式中的“功能”的链接方式,认为这种链接死板、生硬、带有强制性,没有给取舍和选择留下位置。

这种强制性是普罗普的图式只适用于俄罗斯故事的原因:后者正是31个相同功能的序列。

因此,普罗普的模式仅限于认可构成了俄罗斯故事作为“讲述”的一个种类的文化选择。

要重树模式在形式上的野心,必须打开被俄罗斯故事单一序列所关闭的取舍通道,用可能的路线图取代俄罗斯故事所走的单一路程。

但如何打开关闭了的取舍通道呢?克洛德·布雷蒙说,办法是否定从终上溯到始的目的的论需要:为了惩罚恶人,叙事才让他犯下恶行。

时间目的性法则的逆行需要可以说使人看不见向前行进能够遇到的抉择:斗争的前景或为胜利,或为失败。

目的论模式只知斗争必胜:“胜利蕴涵着斗争,这是合乎逻辑的要求;斗争蕴涵着胜利,这是文化的老生常谈。

”如果不想受普罗普系列中的典型情节束缚,就必须采纳克洛德•布雷蒙称作的“基本序列”为基本单位。

它比普罗普的系列短,但比其功能长。

因为不管要讲述什么,一个行为必须也只须经过三个阶段:一种情境开辟某种可能性,实现该可能性,行为取得结果。

这三个时刻打开两条取舍之路,可概括为如下图式:┌完成┌采取行动└未完成或然性└不采取行动这个二分选择系列既能满足倒退的必然性,又满足前进的偶然性。

选择基本序列作为叙述单位后,接下来的问题是从基本序列转入复杂序列,这时逻辑需要不再存在,但必须“恢复作为俄罗斯故事素材的固定意群的活动性和尽可能大的变易性”。

故事遗产学的分类理论——兼评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和《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

故事遗产学的分类理论——兼评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和《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

故事遗产学的分类理论———兼评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和《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董晓萍 内容提要:故事遗产学的基础是故事学,是故事学提出的分类方法和文化内部故事文本的清单编纂法。

故事遗产学的差别则在于,要对世界他国和未来社会讲故事,要用故事遗产演绎整个人类遗产对于地球生命和地球环境的互动价值,因此更要求一种形态学上的高明成果;要求在故事历史内涵的解释上做到简单的不简单,还要求在各国各民族多元文化的相互共享与尊重上,拿出特色更鲜明、兼容性更强的表述框架。

闻名于世的普罗普著作《故事形态学》和《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可以充任两者的桥梁。

在今天的故事遗产保护讨论中,也可以对他提出的人文分类原则、历史内涵阐释和研究型故事叙事建模,做适当的反思与吸收。

关键词:普罗普 故事学 故事遗产学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在人类精神遗产中,故事是一种天才遗产。

研究它的故事学,以分类理论为核心,在整个20世纪中,成为各国故事学说的基石。

它的经典著作的作者,如芬兰的阿尔奈,俄国的普罗普和巴赫金,法国的列维—斯特劳斯,英国的杜德桥,美国的汤普森、洛德和阿兰·邓迪斯,日本的柳田国男,以及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等,皆举世闻名,并在与故事学相关的文化史、社会史、语言史和精神世界史等领域的研究中,也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

近年世界上人类遗产学兴起,随之需要建立故事遗产学。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和中国政府通过的世界“四遗产”保护公约后,故事遗产学的建立,将促使所有遗产地人民和外来参观者热爱多元的民族历史文化,保护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这份伟大赠予。

故事学与故事遗产学是有紧密联系的,故事学所提出的分类方法和文化内部故事文本的清单编纂法,是故事遗产学的基础。

故事学与故事遗产学的差别就在于,故事遗产学的志向更大,要对世界他国和未来社会讲故事,要用故事遗产演绎整个人类遗产对于地球生命和地球环境的互动价值,而不是仅仅为一己生存、文化内部规则和现实逗乐去讲述。

麦茨与普罗普一种电影研究方法论的联系

麦茨与普罗普一种电影研究方法论的联系

麦茨与普罗普一种电影研究方法论的联系[摘要] 麦茨的第一电影符号学放弃了寻找电影中最小单位的努力,转而强调电影语法中的“造句法”,这让他的方法论不同于了列维-斯特劳斯式的发现静态的文化结构的作法,而是侧重了普罗普式的电影经验现象中的组合关系,也就是电影的叙事功能或者说大组合段。

但是研究这一功能必须在人的意识领域,因此,在完成了这一阶段之后,麦茨的电影理论自然地转向了对电影观影主体的心理分析研究,也就是电影第二符号学。

[关键词] 方法论结构功能大组合段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4.033克里斯蒂安•麦茨的电影符号学理论是在欧洲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建立的。

一般意义上认为,麦茨先后创立了以文学结构主义为思想源头的第一电影符号学,以及以精神分析结构主义为思想源头的第二电影符号学。

在本文看来,麦茨思想路径的演进,与结构主义思潮自身在方法论上的摇摆有密切关系。

这一摇摆简单而言就是从存在论到认识论再回到存在论的过程。

具体说来,就是由初期自索绪尔经列维-斯特劳斯发展出来的寻找社会历史文化中的静态的结构,到普罗普探索结构的功能及其组合方式,最后到拉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转向寻找主体的认知结构这样的一个过程。

因此,探索麦茨电影符号学的转向,必须要把它放在结构主义自身的转向这一进程中来理解。

一般而言,西方电影研究者普遍都注意麦茨理论和早期的罗兰•巴尔特结构主义方法的联系,国内研究者这方面的成果也不少。

然而在本文中,我们尝试探讨麦茨电影理论和普罗普的结构形态学在方法论层面的关系,从而梳理出麦茨由第一电影符号学转向精神分析符号学的理论路径,即由探索电影自身的符号结构转向研究观众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讨论麦茨电影理论与普罗普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普罗普对麦茨的电影理论表面上看是微小的。

在《电影语言》(英译本)这部书中,麦茨大约只有四次提到了普罗普[1],而且在这几处大多是把普罗普的观点作为结构主义的基本概念来论述,没有专门阐明他对自己方法论的影响。

普洛普 三十一种叙事功能

普洛普 三十一种叙事功能

一、从Propp 的故事角色与行动功能谈起Propp (1928/1968)以故事结构做为分析对象,着重于故事的组织和组合方式,并提出叙事结构分析的两个基本原则:第一,表象的母题(motiffs),它是故事的最小分析单位,包括叙事、描人或写物的单位,但是它自身只是一种「变项」(variable),它的功能才是一种「常数」(constant)。

亦即不论是那一个或那一种母题,它们都有特定相同的功能(function)。

第二,研究叙事应该从「常数」「功能」着手。

既然母题是属变项,就可以各种面貌出现,必然杂乱纷沓,所以从常数下手才是上策。

Propp 并提出俄国童话故事的四个通则:第一,人物或动物不论其角色为何,它们的功能都是不变的常数。

第二,功能的数量总是有限的。

第三,功能的出现,有一定的秩序,永远是相同的。

第四,就结构而言,所有童话都属于相同的类型。

Propp 指出,故事人物及其行动变化万千,根本没有所谓固定格式或模式可言,所以故事的基本单位不应该是人物,而是人物在故事中的行动功能,他并且分析俄国各式各样一百多个童话故事归纳总共七种角色和31 种的行动功能,而这些行动功能才是真正组成故事情节的恒定不变因素。

这七种叙事角色分别是:坏人、神助、帮助者、公主、派遣者、英雄和假英雄,兹分别说明如下:(1) 坏人(villain):创造叙事复杂化的角色;(2) 神助、捐助者(donor):给予英雄某些东西(实体对象、信息或忠告),有助解决叙事的角色;(3) 帮助者(helper):协助英雄回复均衡状态的角色;(4) 公主(princess):经常是受坏人胁迫,而在最高潮又丞待英雄拯救的角色;国王通常则是在叙事结尾,将公主许配给英雄。

(5) 派遣者(dispatcher):派遣英雄出任务的角色;(6) 英雄(hero):男性为主,任务是恢复均衡状态,通常是拯救公主,并且赢得美人芳心;有关英雄角色,又细分落难英雄和找寻者英雄(seeker hero),落难英雄是坏人破坏的焦点,找寻者英雄则是协助受害人。

普洛普 三十一种叙事功能

普洛普 三十一种叙事功能

一、从 Propp 的故事角色与行动功能谈起Propp (1928/1968)以故事结构做为分析对象,着重于故事的组织和组合方式,并提出叙事结构分析的两个基本原则:第一,表象的母题 (motiffs),它是故事的最小分析单位,包括叙事、描人或写物的单位,但是它自身只是一种「变项」(variable),它的功能才是一种「常数」 (constant)。

亦即不论是那一个或那一种母题,它们都有特定相同的功能 (function)。

第二,研究叙事应该从「常数」「功能」着手。

既然母题是属变项,就可以各种面貌出现,必然杂乱纷沓,所以从常数下手才是上策。

Propp 并提出俄国童话故事的四个通则:第一,人物或动物不论其角色为何,它们的功能都是不变的常数。

第二,功能的数量总是有限的。

第三,功能的出现,有一定的秩序,永远是相同的。

第四,就结构而言,所有童话都属于相同的类型。

Propp 指出,故事人物及其行动变化万千,根本没有所谓固定格式或模式可言,所以故事的基本单位不应该是人物,而是人物在故事中的行动功能,他并且分析俄国各式各样一百多个童话故事归纳总共七种角色和31 种的行动功能,而这些行动功能才是真正组成故事情节的恒定不变因素。

这七种叙事角色分别是:坏人、神助、帮助者、公主、派遣者、英雄和假英雄,兹分别说明如下:(1) 坏人 (villain):创造叙事复杂化的角色;(2) 神助、捐助者 (donor):给予英雄某些东西(实体对象、信息或忠告),有助解决叙事的角色;(3) 帮助者 (helper):协助英雄回复均衡状态的角色;(4) 公主 (princess):经常是受坏人胁迫,而在最高潮又丞待英雄拯救的角色;国王通常则是在叙事结尾,将公主许配给英雄。

(5) 派遣者 (dispatcher):派遣英雄出任务的角色;(6) 英雄 (hero):男性为主,任务是恢复均衡状态,通常是拯救公主,并且赢得美人芳心;有关英雄角色,又细分落难英雄和找寻者英雄 (seeker hero),落难英雄是坏人破坏的焦点,找寻者英雄则是协助受害人。

民间故事形态学

民间故事形态学

民间故事形态学
这本书是俄罗斯著名民间作家普罗普的开山之作。

写作的初衷是考察民间故事领域的情况,确定其结构的规律性。

通过对《阿法纳舍夫故事集》中100个俄罗斯故事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了魔幻故事的结构要素和组合规则,这些故事在20世纪中期被欧洲结构主义理论家视为精神源泉。

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民间故事研究的领域,成为了许多人文学科的经典。

1928年问世的《故事形态学》,是俄罗斯著名民间文艺学家弗·雅·普罗普的开山之作,其写作初衷是为了“在民间故事领域里对形式进行考察并确定其结构的规律性”。

根据对阿法纳西耶夫故事集里100个俄罗斯神奇故事所做的形态比较分析,从中发现了神奇故事的结构要素,即31个功能项,以及这些功能项的组合规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整体的关系,这构成了全书的轴心。

富于独创性的结构形态分析方法,后来被20世纪中期欧洲盛极一时的结构主义理论家们奉为精神源头,其影响远远超越了民间故事研究领域,成为人文学科众多分支学科的经典。

20世纪80年代初,《故事形态学》的一些内容通过英译和法译介绍到中国,钱钟书先生当时便说过把这本书译出来“是当务之急”。

近年来,国内不断有民间文学、叙事学等方面的研究应用普罗普的形态分析方法。

此次是根据最新版俄文本全文译出。

论普罗普的故事形态——以《美丽少女》为例

论普罗普的故事形态——以《美丽少女》为例

论普罗普的故事形态——以《美丽少女》为例张锦帆【摘要】俄罗斯著名文艺理论家、民俗学家弗·雅·普罗普(В.Я.Пpoпп,1895-1970)通过研究阿法纳西耶夫故事集里从50号到151号故事,发现神奇故事具有结构上的同一性,指出故事的核心是角色的“功能”,提供了故事的新的研究方法,对结构主义叙事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运用普罗普的研究方法分析俄罗斯神奇故事《美丽少女》,以此论证普罗普理论在新时期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期刊名称】《河西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9)003【总页数】5页(P79-83)【关键词】普罗普;俄罗斯神奇故事;故事形态学;功能【作者】张锦帆【作者单位】乌里扬诺夫斯克国立大学语文系,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432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一、普罗普的故事形态理论《故事形态学》(1928)是俄罗斯著名文艺理论家、民俗学家弗·雅·普罗普历经十年完成的开山之作。

“该书对描述性科学整个领域(即构建叙事文本理论,而且不仅仅是民间文学叙事文本理论)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1]3他用结构类型方法,按照推导的方式,即从材料到结果,分析了阿法纳西耶夫故事集里从50号到151号故事,发现“故事里的人物无论多么千姿百态,但常常做着同样的事情。

”故事里存在着不变因素和可变因素:“变换的是角色的名称(以及他们的物品),不变的是他们的行动或功能。

” [1]17也就是说,在神奇故事里不同的人物完成着同样的行为,或者说同样的行为可以以很不同的方式实现:1.沙皇赠给好汉一只鹰。

鹰将好汉送到了另一个王国(阿法纳西耶夫,171)。

2.老人赠给苏钦科一匹马。

马将苏钦科驮到了另一个王国(同上132)。

3.巫师赠给伊万一艘小船。

小船将伊万载到了另一个王国(同上138)。

4.公主赠给伊万一个指环。

从指环中出来的好汉们将伊万送到了另一个王国(156)。

通过细致的研究,普洛普发现学界存在的对故事研究的几个问题:第一,关于故事的学术研究文献不是很丰富,谈论局部问题的文章多,而整体性的著述相对较少,而且只是空泛之论。

森林与原野的故事

森林与原野的故事

森林与原野的故事作者:刘薇禛平来源:《留学》2020年第11期随着时间的不断打磨,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已经变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英国历史学家、宗教社会学家利奥·鲁伊克比在他记录世界各地传说生物的著作《幻兽动物园》(The Impossible Zoo)中曾说,“这些生物使森林变得蛮荒,使夜晚变得恐怖;这些生物让旧时的制图者在他们绘出的地图空白处写上‘这里有龙’。

”传说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的幻想变成了实体。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世界各国几乎没有专门的“儿童文学”,写故事的人往往只是把人们从蛮荒到文明过渡的漫长时光中那些诡丽奇异的幻想记录下来,至于它们的用途,不管是教育、娱乐还是仅仅吓唬孩子,则并没有形成系统。

很多“童话”可能只是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主人公是小动物或者幻想生物,故事的内涵则可能比較黑暗和恐怖。

也因此,《格林童话》才会被很多现代人惊呼“毁童年”,觉得很多故事原本的面貌并不适合孩子阅读。

同样地,在俄语中“сказка”一词虽然现在基本指的是“童话”,但它也包含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含义,很多故事是人们长久以来群体形成的某种传说与幻想,并非现代文学意义上的“给孩子看的童话”。

不过,也正是孩子们才拥有最为丰富的想象力,这些故事更可能在他们的头脑中唤醒瑰丽绚烂的形象,而不是研究它们的大人。

在基努·里维斯主演的“John Wick”三部曲电影里,男主角被人们称为“Baba Yaga”(雅加婆婆,或音译巴巴雅嘎),而主人公设定是来自白俄罗斯的罗姆人(吉普赛人),这个绰号显然与他的文化背景有关,结合一下电影中男主角令人闻之色变的名声,大家也不难想象出这个民间传说人物的形象。

不过“Baba”即俄语中的“Баба”是“婆娘,老妇人”的意思,是比较粗俗、口头的一个词语,给男主角起这么一个绰号,大概是考虑到了雅加婆婆在斯拉夫文化中残暴、神秘的形象。

“yaga”这个词来源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它来自梵语的“ah”或者“auh”,是“走,移动”的意思;原始斯拉夫语言中则表示“蛇,蜥蜴”,与“爬行”也有关系;德国语言学家Max Vasmer在他的词源学词典中解释说它与波罗的海语系有关,意为烦恼、令人讨厌的事物,以及古老的冰岛语ekki-,指痛苦。

普洛普.故事形态学重点要点整理

普洛普.故事形态学重点要点整理

1、20世纪20年代的故事研究为什么会钻进死胡同材料不足②研究的方法没有数理科学那样严整的分类法、为学界认可的统一术语系统、薪火相传不断完善的研究方法,使得清晰严谨地提出问题并作出解答显得十分困难母庸置疑,我们周围的现象和对象可以或者从其构成结构方面、或者从其起源方面、或者从其所经历的变化和过程方面进行研究。

无论什么现象,只有在对其进行描述之后才可以去谈论它的起源,这也是无须任何证明就十分清楚的事然而,已有的故事研究主要还只是起源学方面的,大部分没有试着去做一个初步的系统描述。

在阐述故事是从何而来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回答它是什么这个问题2、材料的分类把材料分成不同的部分,即对它进行分类,正确的分类是科学描述的初阶之一。

研究的正确性有赖于分类的正确性。

尽管分类是所有研究的基础,它本身也应该是一定的初步研究的结果然而大部分研究者始于从外部引入材料的分类,而不是根据实质从材料中得出来3、例:最常见的对故事的划分,就是把它们分成有神奇内容的故事、日常生活故事、动物故事。

但动物故事中也包含神奇的因素,动物们正是在神奇故事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4故事类别进行的划分①神话寓言故事②纯粹的神奇故事③生物的故事和寓言④纯粹的动物寓言⑤起源故事⑥滑稽的故事和寓言⑦道德寓言寓言是一个形式范畴,不明确5、按情节划分①如同按类别划分一样,按情节划分也应该被置于新的轨道。

而故事有一个特点:一个故事的组成部分可以原封不动地搬入另一个故事,这一特征是故事专有的②不顾及这个特点,情节一般是这样定义的:取故事的某一个部分,加上一个介词“关于”,定义就出来了。

在决定性要素的选择上并无一个统一的原则6幻想故事的15个情节,按照划分原则分类①按照开场定义的②按照主人公的性格③按照主人公的数目……这种划分无章可循,不能算是准确意义上的科学的分类法,充其量是个用途有限的索引,其价值大可怀疑7阿尔奈是所谓芬兰学派的奠基人之一。

这个学派的著作是当代故事研究的巅峰。

普罗莫吉多定理

普罗莫吉多定理

普罗莫吉多定理
普罗莫吉多定理是数论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也是有史以来最古
老的有限论数学定理之一,它是全球诸多学者所钦佩的结论。

它由20
世纪著名的意大利数学家安德烈·普罗莫吉所提出,1936年由卡米佐
夫正式证明。

普罗莫吉多定理的概念是: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存在正整数x,y,z,使得N = x^2 + y^2 + z^2,称该定理为N可以写为三元数学之和。

普罗莫吉多定理是一种“弱”分解原理,当只解决正整数分解时
它就是有效的。

据说普罗莫吉多定理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数学家比拉尔特,这是关
于“任何一个整数都可以被写成平方的和的形式”的论证。

这也确定
为“三元分解定理”,表明某一个正整数可以写成三个正整数的平方
和的形式,然而比拉尔特的证明并未完整的展示这个定理的神秘之处。

正是安德烈·普罗莫吉发现了证明比拉尔特定理的终极秘诀,并
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效。

他的这一论断对数学研究有着深远影响,也
是数论学科发展的一重要组成部分。

普罗莫吉最令人惊叹的是,一个
只有21岁的年轻人能够发现这么伟大的理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经过如此长久的考察,在普罗莫吉多定理的基础上及对它作出的
贡献,安德烈·普罗莫吉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的
理论也被认为是数学界中影响巨大的发展奠基性的定理之一,而且他
的成果仍然被学习和研究,将来的研究也肯定会继续进行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罗普的神奇故事公式——《故事形态学》读书笔记文/张三四一、简述俄罗斯著名民间文艺学家弗•雅•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1928年)是整个叙事学领域里的一部里程牌式的著作。

他的思想和理论对后来的结构主义学者,如格雷马斯、托多罗夫、布雷蒙等人的研究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故事形态学》的写作初衷是为了“在民间故事领域里对形式进行考察并确定其结构的规律性”。

作者根据对阿法纳西耶夫故事集里100个俄罗斯神奇故事所做的形态比较分析,从中发现了神奇故事的结构要素,即31个功能项,以及这些功能项的组合规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整体的关系。

贾放译的2006年中华书局版《故事形态学》还收入了《神奇故事的衍化》《神奇故事的结构研究与历史研究》《在1965年春天纪念会上的讲话》三篇文章。

《神奇故事的衍化》提示了普罗普的下一步研究工作:从神奇故事的结构研究转向历史研究。

其成果是《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一书。

《神奇故事的结构研究与历史研究》则回应了列维•斯特劳斯的批评。

这篇文章可以读到普罗普对遭到误解的强烈不满。

二、普罗普的神奇故事公式在序言中,普罗普指出,形态学是关于形式的学说,在植物学中,形态学指的是关于植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关于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整体的关系的学说。

他认为,借鉴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创立“故事形态学”这一术语。

植物形态学将世界上成千上万种植物分门别类,故事形态学也将起到同样的作用:把丰富多彩的故事分门别类,使之呈现出“奇妙的一致性”。

在第一章《问题的历史》中,普罗普说:“正确的分类是科学描述的初阶之一。

下一步研究的正确性有赖于分类的正确性。

”但是,已有的故事分类却常常破坏最简单的划分规则。

比如,把故事划分为有神奇内容的故事、日常生活故事、动物故事。

但是,有神奇内容的故事和动物故事有交集。

又比如文特的划分方法,把故事分为七类:神话寓言故事、纯粹的神奇故事、生物的故事和寓言、纯粹的动物寓言、起源故事、滑稽的故事和寓言、道德寓言。

另外,还有按情节分类的方法。

例如,沃尔科夫就把幻想故事分为15个情节。

普罗普分析了这15个情节,认为它不能算是准确意义上的科学的分类法。

故事分类的情形不如人意,是因为前人的研究方法存在问题。

普罗普的研究方法在第二章《方法与材料》中得到说明。

首先,假定存在一个特殊亚类的故事,即神奇故事。

普罗普的研究对象锁定在神奇故事上。

“神奇故事”到底是什么,是在本书结尾给出定义的。

其次,普罗普将研究范围缩小至阿法纳西耶夫故事集里的100个俄罗斯神奇故事。

普罗普认为,对故事进行准确描述的方法是:看出不变的因素和可变的因素。

在这100个神奇故事中,变换的是角色的名称以及他们的物品,不变的是他们的行动或功能。

故事常常将相同的行动分派给不同的人物,这使我们有可能根据角色的功能来研究故事。

这里有一个问题,即功能是什么。

普罗普下定义说:功能指的是从其对于行动过程意义的角度定义的角色行为。

他给出四个“观察”:一、角色的功能充当了故事的稳定不变因素,它们不依赖于由谁来完成以及怎样完成。

它们构成了故事的基本组成成分。

二、神奇故事已知的功能项是有限的。

三、功能项的排列顺序永远是同一的。

四、所有神奇故事按其构成都是同一类型。

在第三章里,普洛普按照神奇故事本身记述的顺序列举出角色的31项功能,这31项功能如此重要,我们经常在各种引文中见到,因此有必要引用在下面:1. 一位家庭成员离家外出(外出)2. 对主人公下一道禁令(禁止)3. 打破禁令(破禁)4. 对头试图刺探消息(刺探)5. 对头获知其受害者的消息(获悉)6. 对头企图欺骗其受害者,以掌握他或他的财物(设圈套)7. 受害者上当并无意中帮助了敌人(协同)8. 对头给一个家庭成员带来危害或损失(加害)8a. 家庭成员之一缺少某种东西,他想得到某种东西(缺失)9. 灾难或缺失被告知,向主人公提出请求或发出命令,派遣他或允许他出发(调停)10. 寻找者应允或决定反抗(最初的反抗)11. 主人公离家(出发)12. 主人公经受考验,遭到盘问,遭受攻击等等,以此为他获得魔法或相助者做铺垫(赠与者的第一项功能)13. 主人公对未来赠与者的行动做出反应(主人公的反应)14. 宝物落入主人公的掌握之中(宝物的提供、获得)15. 主人公转移,他被送到或被引领到所寻之物的所在之处(在两国之间的空间移动,引路)16. 主人公与对头正面交锋(交锋)17. 给主人公做标记(打印记)18. 对头被打败(战胜)19. 最初的灾难或缺失被消除(灾难或缺失的消除)20. 主人公归来(归来)21. 主人公遭受追捕(追捕)22. 主人公从追捕中获救(获救)23. 主人公以让人认不出的面貌回到家中或到达另一个国度(不被察觉的抵达)24. 假冒主人公提出非分要求(非分要求)25. 给主人公出难题(难题)26. 难题被解答(解答)27. 主人公被认出(认出)28. 假冒主人公或对头被揭露(揭露)29. 主人公改头换面(摇身一变)30. 敌人受到惩罚(惩罚)31. 主人公成婚并加冕为王(举行婚礼)第五章中,普罗普分析了故事的若干其他成分,分别是:用于功能项之间联系的辅助成分(联结成分)、伴随着三重化的辅助成分、缘由。

其中联结成分使得故事由上一个功能转向下一个功能,它是一套信息传递系统。

三重化是故事中机械重复或递进式重复的成分。

缘由则是引发人物这种或那种行为的原因。

对主人公来说,引发其行为的缘由往往是遭到危害或意识到缺失。

第六章中,普罗普按照角色将功能项分成对头行动圈、赠与者行动圈、相助者行动圈、公主(要找的人物)及其父王的行动圈、派遣者的行动圈、主人公的行动圈、假冒主人公的行动圈。

在第九章,普罗普给“神奇故事”下了一个定义:从形态学的角度说,任何一个始于加害行为或缺失、经过中间的一些功能项之后终结于婚礼或其他作为结局的功能项的过程,都可以称之为神奇故事。

本章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回合,普罗普没有给它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从行文中可以概括出:一个回合就是两个成对的功能项。

典型的回合如:21.主人公遭受追捕(追捕)22.主人公从追捕中获救(获救)又如:25.给主人公出难题(难题)26.难题被解答(解答)在一一列出神奇故事的31个功能项时,普罗普分别给他们一个俄文字母。

在第九章中,他把这些字母按故事的叙述顺序排列成一条横轴。

用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术语来定义,这条横轴可以被看成功能项的组合关系。

横轴上的每一个字母可以被有限地替换,用于替换的功能项可以形成聚合关系。

这样,阿法纳西耶夫故事集里的这100个俄罗斯神奇故事就被抽象成了一条“神奇故事公式”。

三、对普罗普的误解普罗普的研究对象锁定在阿法纳西耶夫故事集里的100个俄罗斯神奇故事上,但人们似乎有意无意地忽略这一点,列维•斯特劳斯就认为普罗普的结论不能适用于文人创作。

普罗普很不客气地说:“列维•斯特劳斯教授引用我的话说,我所得出的结论不适用于诺瓦利斯或歌德的故事以及一般来说不适用于作家创作的艺术故事,他引用这些话来反对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的结论是错误的。

但这些结论绝对没有错,它们只是不曾具备我那可尊敬的批评者所想赋予它们的那种包罗万象的意义。

”(《故事形态学》P182)有人将31个功能项生搬硬套,用来分析好莱坞电影,显得非常牵强附会。

有些读者甚至以为读了这本书就可以用普罗普公式来指导创作,那就更滑稽了。

普罗普的研究重要的不是他的结论,而是他的方法。

这是一种可以广泛运用的方法,用它来分析成千上万的故事,也许可以得出上百条公式。

我们可以感觉到大多数好莱坞电影出自同一个模式,用这种方法当能找出隐藏在这些电影故事背后的“好莱坞公式”。

那么,这是不是就说明故事将失去它的意义呢?对此,普罗普在《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中说:“故事的丰富不在于结构,而在于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实现同一个结构因素。

”(《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P49)四、从普罗普出发普罗普的研究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他没有说明区分一个功能与另一个功能的标准是什么。

比如,列维•斯特劳斯就认为,成对的功能项就是一个功能项,它们合二为一。

这样一来,“难题”和“解答”应该看作一个功能项而不是两个。

普罗普解释说,成对的功能项是由不同的人来完成的,因此应该看作两个功能项而不是一个。

但我以为列维•斯特劳斯的质疑是有道理的。

普罗普区分功能项既以行动为标准,又以行动者为标准,难免给后来的研究带来困难。

功能区分的标准问题实际上是什么是最小的意义单位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后的叙事学没有少花功夫。

比如,汤普森的“母题”,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荣格的“原型”。

然而,什么是故事的最小意义单位,这个问题到今天也没有解决。

第二,他的结论概括性不够。

普罗普虽然用了一些俄文字母,把故事抽象出一条神奇故事公式,很像数理科学,但是他的研究内容和形式是混杂在一起的,那些俄文字母和公式实际上很像装饰,不过表现出作者向“科学”靠近的愿望罢了。

在《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一书中,这套字母系统就被完全放弃了。

内容和形式混杂在一起的结果,是概括性远远不够。

在普罗普的研究基础上,格雷马斯把人物按其表现抽象出“行动素模式”,即六个功能,分为相辅相成的三组成分:主体/客体、送信者/受信者、助手/敌手。

我们已经在普罗普的七大行动圈中看出了格雷马斯行动素模式的端倪。

且让我以百度百科中“叙事学”条目中对普罗普的评价做本文结语:尽管普罗普探讨的是叙事体的一种特殊形式--童话,但是他采用的分析故事构成单位及相互关系的方法,对其他叙事文体的分析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它的重大突破在于他确立了故事中十分重要的基本因素--功能,提供了按照人物功能和它们联结关系研究叙事体的可能性。

由此,为叙事体结构和要素分析开掘了一条新路。

同时,他将故事中出现的动作简化为一种顺序组合,超出了表层的经验描述,使叙事体的研究更趋科学化。

其贡献是巨大的,他所走出的虽然是第一步,但却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