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
《汉语专题(2)》作业(一)
文字部分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
2.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秦书八体是。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新莽时代的六书是。
4.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采用的字体是。
5.大篆的名称始见于。
6.汉字字体演变的个阶段是。
7.甲骨文是在被金石学家偶然发现的。甲骨主要出现在,那里是,称作。
8.甲骨主要出现在,那里是商王盘庚迁殷后的商王朝都城的遗址,称作
殷墟。
9.完整的甲骨卜辞,大概记载四个方面的内容。
10辞记录的行款主要有:。
11.甲骨文形体的主要特点是。
12.占卜时,对占卜的事,经常要从反正两方面设问,称为。
13.甲骨学者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根据他所定的十项标准分为个时期,具体是。
14.刘锷的《铁云藏龟》是第一部,孙诒让的《契文举例》是第一部。考释方面集大成的著作有,资料方面最丰富的著作有,工具书方面有孙海波的,的《甲骨文字典》,综合研究著作有陈梦家的。
15.在铜器上铸铭文,开始于,则大为流行。
16 金文字体与甲骨文的不同主要有。
17春秋晚期以后金文美术字体的主要特点有。
18.战国时期六国文字又称。六国文字的特点是:。
19
20.目前发现的秦国文字,有石鼓文和诅楚文等石刻文字。据学者考证,这些石鼓约刻成于
21.隶书一般分为和。隶书产生于,它是在战国末期
的基础上形成的。隶书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大约之后,隶书已经成熟了。这种发展,到时期已经完成。
22.楷书又名或。这种字体是在基础上形成的。楷书的形成,大约在。魏晋时代是它与并行
的时期。
23.六书之名始见于。这时的六书大概是识字的科目。首次说出六书内容的,是,对六书解
24.许慎对“六书”的说解是。
25.清代学者对六书是造字之本提出了质疑。他提出的“四体二用”说的意思是。
26.唐兰的提出的三书说的意思是。
27
28.陈梦家、刘又辛将文字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是。
二.解释下列名词:
1.图画文字
2.籀文
3.甲骨卜辞
4.钟鼎文
5.隶定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判定汉字所属的类型?
2.为什么教材也认为“汉字也可以径称之为表意文字”,这和西洋学者所说的表意文字有什么不同?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的秦书八体是从什么角度划分的?
4.汉字字体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5.隶书是怎么产生的?隶书在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的意义是什么?
6.没有本字的假借,在其应用和发展过程中的有三种情况是么?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假借字并说明是属于哪种情况的假借?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2.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3.之二虫又何知?(《庄子·逍遥游》)
4.欲辟土地,朝秦楚。(《孟子·梁惠王上》)
5.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梁惠王上》)
6.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大宗师》)
7.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庄子·天运》)
8.八月剥枣。(《诗经·豳风·七月》)
9.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孟子·离娄下》)
10.姜氏何厭之有?(《左传·隐公元年》)
五.写出下列加的本义,如果属于分化字,则说明属于那种情况的分化字?
1.使民战栗。《论语·八佾》
2.终鲜兄弟。(《诗经·郑风·扬之水》)
3.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孟子·梁惠王上》)
4.越竟乃免。(《左传·宣公二年》)
5.夙夜匪解。(《诗经·大雅·烝民》)
《汉语专题(2)》作业(二)
词汇部分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0分,每题2分)
1.《中华大字典》给“奋”列出的一项意义是:“振也,振去尘也。”举的例子是《礼记·曲礼上》:“奋衣,由右(车的右边)上。”这句话是讲驾车人为国君驾车时的情况。“振去尘”能不能看作一个义位?
2.“臭”可以指香气,也可以指臭气,能不能分作两个义位,为什么?
二、将下面两段古文译成现代汉语。文中的很多单音词译成现代汉语后成了双音词,举例说明:(20分,每题10分)
(1) 张仪,魏氏余子也,将西游于秦,过东周。客有语之于昭文君者曰:『魏氏人张仪,材士也,将西游于秦,愿君之礼貌之也。』昭文君见而谓之曰:『闻客之秦。寡人之国小,不足以留客。虽游然岂必遇哉?客或不遇,请为寡人而一归也,国虽小,请与客共之。』张仪还走,北面再拜。张仪行,昭文君送而资之,至于秦,留有间,惠王说而相之。张仪所德于天下者,无若昭文君。周,千乘也,重过万乘也,令秦惠王师之,逢泽之会,魏王尝为御,韩王为右,名号至今不忘,此张仪之力也。(《吕氏春秋·报更》)
(2)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胜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源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国语·周语上》)
三、指出下面句子中的偏义复词:(5分,每题1分)
(1)“(人者)无毛羽以御寒暑。”(《列子·杨朱》)
(2)“心疑之,阴独察其动静。”(《汉书·金日殚传》)
(3)“便可白公姥,及时相其遣归。”(《孔雀东南飞》)
(4)“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同上)
(5)“尝与兄徽之、操之俱诣谢安,二兄多言俗事,献之寒温而已。”(《晋书·王献之传》)
四、解释下面成语中加横线字的意义:(5分,错一处扣1分,不倒扣)
义愤填膺
断发文身
防患未然
一语破的
一鼓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