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题材一文言语段翻译

合集下载

常见语文文言文翻译

常见语文文言文翻译

1. 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2. 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3. 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4. 原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翻译:“处境困难时,就要努力完善自己;境遇顺利时,就要努力造福天下。

”5. 原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不必担心自己拥有的少,而要担心分配不均;不必担心自己贫穷,而要担心生活不安定。

”6. 原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翻译:“在国内,没有法家和儒家思想的争执;在国外,没有敌国的侵扰。

”7. 原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天的运行刚强劲健,君子应该像天一样永不停息地自我加强修养。

”8. 原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翻译:“读万卷书籍,行万里路。

”9. 原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翻译:“不符合礼仪的不要看,不符合礼仪的不要听,不符合礼仪的不要说,不符合礼仪的不要做。

”10. 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在翻译文言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保留原文的韵味:翻译时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韵味和风格,尽量让现代汉语的表述与文言文保持一定的相似性。

2. 理解词义:文言文中的一些词汇与现代汉语的词义可能有所不同,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准确理解其含义。

3. 注意句式:文言文的句式与现代汉语的句式存在差异,翻译时要根据句式特点进行转换。

4. 语境还原:翻译时要充分考虑语境,确保翻译内容符合原文的意图。

5. 适度润色:在确保准确翻译的基础上,可以对翻译内容进行适度润色,使语言更加流畅、生动。

总之,文言文翻译是一项既考验知识储备又考验语言能力的任务。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言文短句摘抄加翻译

文言文短句摘抄加翻译

一、摘抄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7.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8.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9.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为政》)10.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颜渊》)二、翻译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知道我,我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个人的行列中,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改正。

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希望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乐于其中的人。

7.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自己想要成功,也要帮助别人成功;自己想要通达,也要帮助别人通达。

8. 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上听到真理,晚上死去也值得。

9.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10.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则常常忧愁。

文言文高考语段翻译

文言文高考语段翻译

行至泰山之阴,果见一泉,泉水晶莹,如玉液琼浆。

孔子问老者:“此泉何名?”老者曰:“此泉名为‘灵泉’。

”孔子曰:“灵泉之水,果然甘美。

吾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此泉若能疗疾,吾欲取水一瓢,以赐吾徒。

”老者曰:“善哉!然此泉非比寻常,饮之可疗百病,但饮者必心诚。

”孔子曰:“吾心诚矣,敢请取水。

”遂命弟子取泉。

弟子捧泉,孔子捧瓢,以水自饮。

饮毕,孔子曰:“吾闻水能明心,吾饮此泉,果然心明如镜。

吾徒可共饮之,以启智慧。

”弟子皆饮,皆觉神清气爽,智慧大开。

孔子与老者言及治国之道,老者曰:“治国之道,在于民心。

民心顺,则国治;民心逆,则国乱。

孔子闻言,深以为然。

孔子曰:“吾闻泰山之阳,有五岳,其阴亦有五岳。

五岳者,国之根本也。

民者,国之基石也。

若民不安,则国不安。

吾欲以五岳之灵气,养民心,以安国家。

”老者曰:“善哉!孔子真乃圣人也。

”孔子于是留于泰山之阴,与老者共论治国之道。

孔子曰:“吾闻泰山之阴,有五岳,其灵气可通天。

吾欲以五岳之灵气,通于民心,使民心归顺,国家安定。

”老者曰:“善哉!孔子真乃圣人也。

”孔子留泰山之阴三月,民心归顺,国家安定。

孔子遂辞别老者,复往泰山之阳,继续游历天下,传道授业解惑。

孔子游历天下,凡遇明君贤臣,皆以五岳之灵气,教之治国之道。

天下渐趋安定,民生日益昌盛。

孔子之心,遂得安宁。

孔子年九十有六,终老于泰山之阳,后世称为“至圣”。

孔子之道,传于后世,凡有志之士,皆以孔子为师。

孔子之道,如泰山之巍峨,永不磨灭。

孔子之教,如灵泉之甘美,滋养人心。

孔子之道,如五岳之灵气,通于民心,使国家安定,民生幸福。

今人读孔子之书,当以孔子之心为心,以孔子之道为道,以孔子之行为行。

如此,方能成圣成贤,治国安邦。

孔子之道,万世不易,永为世人之楷模。

孔子之道,如泰山之阳,光照千古,永垂不朽。

(注:本文以文言文形式模拟高考语段,内容虚构,旨在练习文言文翻译。

)。

高考语文经典文言文翻译

高考语文经典文言文翻译

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臣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江,舍舟登陆,结庐南阳,too居陋巷,不求闻达。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嗟久叹,谓臣曰:“吾待天下士,以信义为本。

”故五月渡江,深入不毛,欲以一统天下,退而求之,未尝不叹其志之壮也。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江,舍舟登陆,结庐南阳,too居陋巷,不求闻达。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2024中职高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2024中职高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劝学》(荀子)1、原文: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译文: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2、原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3、原文: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译文:我曾经踮起脚尖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4、原文: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译文: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听的人会听的清楚。

5、原文: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远。

6、原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7、原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8、原文: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9、原文: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距离,就无法到达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河流,就无法汇成江河大海。

10、原文:锲而舍之,朽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文:雕刻几下就放弃,连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一直坚持雕刻下去,连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成功。

11、原文: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大钳子,除了蛇和鳝的洞穴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1、原文: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

译文:只不过没有一百步罢了,也是逃跑啊。

2、原文: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译文:(跑了五十步的人)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3、原文: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

译文: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

4、原文: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文:(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端。

文言文短句及翻译注释

文言文短句及翻译注释

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注释: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注释:学习知识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注释: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注释: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5. 知之者不如行之者,行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注释: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如去实践它的人,去实践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注释:三个人一起行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要加以改正。

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注释:宇宙不停运转,君子应该不断地自我加强修养。

8.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翻译注释:言行谨慎,诚实可信,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注释: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注释: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1. 谁谓秦无人?翻译注释:谁说秦国没有人?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注释: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翻译注释:不合礼的事情不要看,不合礼的事情不要听,不合礼的事情不要说,不合礼的事情不要做。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注释: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注释: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6.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翻译注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7.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注释:学习知识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8.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各行各业的文言文翻译

各行各业的文言文翻译

一、农业原文:农者,国之根本,食之源也。

译文:农夫者,国家之根本,食物之源也。

原文:春耕秋收,不违农时。

译文:春耕秋收,不违背农时。

原文:谷满仓,民安居。

译文:谷物满仓,民众安居乐业。

二、工商业原文:工商者,国之宝也,民之富也。

译文:工商业者,国家之宝藏,民众之富裕。

原文:匠心独运,巧夺天工。

译文:匠心独运,巧夺天工之技。

原文:市井熙熙,商贾云集。

译文:市场热闹非凡,商贾云集。

三、医学原文:医者,仁术也,救死扶伤,悬壶济世。

译文:医者,仁爱之术也,拯救生命,抚慰伤痛,悬壶济世。

原文:望闻问切,四诊合璧。

译文:望闻问切,四诊俱全,如璧之合。

原文:药到病除,功莫大焉。

译文:药到病除,功绩无上。

四、文学艺术原文:文学艺术,国之瑰宝,民之精神食粮。

译文:文学艺术,国家之瑰宝,民众之精神食粮。

原文:诗词歌赋,意境悠远。

译文:诗词歌赋,意境深远。

原文:丹青妙笔,传神写照。

译文:丹青妙笔,传神写照之技。

五、军事原文:军事者,国之干城,民之保障。

译文:军事者,国家之干城,民众之保障。

原文: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译文: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原文:铁马冰河入梦来,烽火戏诸侯。

译文:铁马冰河入梦来,烽火连天,诸侯戏谑。

六、教育原文:教育者,国之栋梁,民之未来。

译文:教育者,国家之栋梁,民众之未来。

原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译文:教师者,所以传授知识、教授技艺、解答疑惑也。

原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

译文:青出于蓝,而颜色更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冷胜于水。

此文言文译本,仅以简短之文,概述各行业之风貌,未能尽述其详。

然各行各业,皆为国家之基石,民众之福祉,不可不重视也。

文言语段翻译

文言语段翻译

文言语段翻译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译文)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

灭秦国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

唉!如果六国的国君能各自爱抚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了;(秦统一后)如果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灭亡他呢?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译文)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3、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译文)在农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明月高悬,照在墙上。

月光下,庭中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

4、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译文)古语说:仁爱的人“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及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儿女”。

我扩充我爱你的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顾你呀。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藉口的态度。

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文言文语段翻译(详解答案)

文言文语段翻译(详解答案)

(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

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对,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言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文言文常考段落翻译

文言文常考段落翻译

原文:孙子者,齐人也,名武。

吴起者,卫人也,名起。

二人皆善用兵,威震天下。

孙子既死,吴起亦随其后。

起少好学,家贫,出无以为资,乃借书于人,勤苦力学,遂成一代名将。

起尝为鲁国将军,与齐战,败齐师,遂以鲁国威服诸侯。

起后至魏,为魏武侯谋士,助武侯破韩、赵、燕三国,威震中原。

起又尝为楚悼王师,楚悼王用之,国势大振。

悼王崩,诸侯皆来吊,起遂以楚国之兵,大破赵、魏、韩三国之师,威震天下。

起既死,天下莫不称叹。

翻译:孙子,齐国人,名叫武。

吴起,卫国人,名叫起。

这两个人都擅长用兵,威震天下。

孙子去世后,吴起也紧随其后。

吴起年轻时就喜欢学习,家中贫穷,外出没有资本,于是向人借书,勤奋刻苦地学习,最终成为一代名将。

吴起曾经担任鲁国将军,与齐国交战,打败了齐军,于是鲁国威震诸侯。

后来吴起到了魏国,成为魏武侯的谋士,帮助武侯击败韩、赵、燕三国,威震中原。

吴起还曾经担任楚国悼王的师傅,悼王采纳了他的建议,国家势力大振。

悼王去世后,诸侯都来吊唁,吴起就带领楚国的军队,大败赵、魏、韩三国的军队,威震天下。

吴起去世后,天下无人不赞叹。

在这段文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孙武和吴起两位军事家的事迹。

他们都是善于用兵的人才,威震天下。

孙武,齐国人,名叫武,他去世后,吴起也紧随其后。

吴起从小就好学,家中贫穷,为了学习,他向人借书,勤奋刻苦地学习,最终成为一代名将。

吴起曾经担任鲁国将军,与齐国交战,打败了齐军,使鲁国威震诸侯。

后来,他到了魏国,成为魏武侯的谋士,帮助武侯击败韩、赵、燕三国,威震中原。

此外,吴起还曾经担任楚国悼王的师傅,悼王采纳了他的建议,国家势力大振。

悼王去世后,诸侯都来吊唁,吴起就带领楚国的军队,大败赵、魏、韩三国的军队,威震天下。

吴起去世后,天下无人不赞叹他的才能和功绩。

这段文言文生动地描绘了孙武和吴起的生平事迹,展示了他们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

文言文语段60翻译一

文言文语段60翻译一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 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 “太 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 大的意 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 “祖”。 ③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④蚋:一种吸血的小虫。⑤囋: 叮咬。 【文化常识】食客。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 人 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在食客中有的 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 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和 ②亦 ③并 ④类 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5、曹绍夔捉“怪”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 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 “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 夔 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 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③比 ②不徒言也
④四海 ③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 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 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 将军 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对,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言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 画幅 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 此 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 防 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态与气质。④ 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文化常识】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 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 种。 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 国象棋才真 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不能直接用来修饰动词的,但上 文“以史事余”中的“兄”,它属名词,直接修饰动词“事”,这“兄”就是名 词作状 语用(或称之名词活用为副词)。这句话的意思是崔景偁用对待兄长的态度侍 奉我。又,《狼》:“一狼犬坐于前。”“犬坐”要理解为像狗一样坐着,“犬” 也 是名词作状语用。又,“车载之而行”,意为用车载着他前往,“车”同样是名 词 作状语。 【思考与练习】

语文必考文言文翻译

语文必考文言文翻译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遂其道;遂其道,未必反乡里。

故士之立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亦可以乐矣。

夫以仲尼之圣,犹不能以行求之;然则今之世也,虽有其志,亦莫能遂矣。

古人云:“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又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此句意为:那有了志向的人,未必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实现了自己的抱负,未必能够回到故乡。

所以,那些立志于追求道德的人,依据于仁德,依仗于仁爱,游历于各种技艺之中,也可以感到快乐。

以孔子的圣明,尚且不能通过行动来实现自己的抱负;那么,现在的世界,虽然有志向,也未必能够实现。

古人说:“本来就知道把生死看作是虚无的,把长寿和短命看作是虚幻的。

”又说:“如果从事物的变化中去观察,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瞬的时间都无法维持;如果从事物的不变中去观察,那么万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又何必羡慕呢!”。

中职重点文言文翻译

中职重点文言文翻译

【原文】昔者,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翻译】在古代,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的守官。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睦,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得到了恢复。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了它的规模,把唐代名士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了楼上。

托我写篇文章来记载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壮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湖与远山相连,吞吐长江之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

早晨阳光明媚,傍晚阴云密布,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观。

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

然而,它北通巫峡,南至潇水、湘水,被贬谪的人和游子多在这里聚会,观赏景物的心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至于那连绵的细雨,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排山倒海;日月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上的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一片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

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害怕别人批评指责的心情,满眼都是凄凉之景,感慨万分,以至于悲伤。

高考文言文翻译摘抄

高考文言文翻译摘抄

一、原文摘抄:1. 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翻译:老师(孔子)说:“人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谁能没有疑惑呢?”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不是君子吗?”3.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来改正。

”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5.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可以成为老师了。

”二、摘抄原文及翻译:1. 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翻译:老师(孔子)说:“人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谁能没有疑惑呢?”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不是君子吗?”3.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来改正。

”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5.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可以成为老师了。

”三、总结:高考文言文翻译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题型之一。

通过对文言文原文的摘抄和翻译,可以锻炼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翻译技巧。

以上摘抄的文言文句子,既涵盖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又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

经典文言文翻译白话文

经典文言文翻译白话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原文翻译:古代的学者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有了疑惑却不跟老师学习,那些疑惑,终究不能解开。

不懂得断句,疑惑不解,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学习。

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有什么明智的地方。

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的学习来得有收获;我曾经踮起脚跟远望,却不如登高看得广阔。

登高招手,胳膊并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快,可是听的人却听得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能横渡大江大河。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白话文:在古代,那些求学的人一定会有自己的老师。

老师,就是那些能够传授知识、教授技能、解答疑惑的人。

人不是天生就懂得所有事情,谁能没有疑惑呢?有了疑惑却不去请教老师,那些疑惑就像顽石一般,始终无法解开。

不懂得如何断句,对疑惑不解,有的人会去请教老师,有的人却不愿意。

小的事情要学习,大的事情却放弃了,我看不出这样的人有什么明智的地方。

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花几分钟时间去学习来得更有收获;我曾经踮起脚跟远望,却不如登高看得更远。

登高招手,胳膊并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快,可是听的人却听得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能横渡大江大河。

职高语文常考文言文翻译

职高语文常考文言文翻译

一、《鸿门宴》原文: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谓张良曰:“君何不俱来?”张良曰:“臣死且不避,况盗嫂纳婢,何辞为?”项伯具言楚人欲害之状。

留张良于军中,自己则归报项羽。

翻译:项伯就在夜间骑马赶到刘邦的军营,对张良说:“你为什么不一起来?”张良回答说:“我即使死去也不回避,何况是偷嫂子、收婢女,有什么好推辞的呢?”项伯详细地说明了楚人要加害刘邦的情况。

他留下张良在军中,自己则回去报告项羽。

二、《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翻译:先帝开创的事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益州疲弱,这确实是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

然而,那些在朝廷内尽职尽责的官员,以及那些在外为国忘身的忠臣,都是因为怀念先帝的殊遇,想要报答在陛下身上。

三、《兰亭集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翻译:永和九年,癸丑年,暮春之初,我们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举行修禊仪式。

众多贤才都来了,年长的和年轻的都聚集在这里。

这里有着高耸的山峰和险峻的山岭,茂密的树林和修长的竹子,还有清澈的溪流和湍急的水流,映衬着周围的美景。

四、《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翻译:晋朝太元年间,武陵人以捕鱼为生。

沿着溪流行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了一片桃花林,两岸相隔数百步,中间没有其他树木,花草鲜美,落花纷纷扬扬,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奇。

这些文言文常考篇目,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对原文的理解和翻译技巧的掌握,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积累词汇,熟悉文言文中的语法规则,为应对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3高考语文备考:这些文言文段落,断句翻译积累素材,一段三用

2023高考语文备考:这些文言文段落,断句翻译积累素材,一段三用

1.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2.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3.董遇谈三余勤读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原文: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汉文专业文言文翻译

汉文专业文言文翻译

《桃花源记》者,晋代陶渊明所作也。

此文以寓言之笔,描绘一隐居之所,寓意深远,传为后世所传颂。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注译:晋太元中,晋朝太元年间。

武陵人,武陵郡的居民。

捕鱼为业,以捕鱼为生。

缘溪行,沿着溪水前行。

忘路之远近,忘记了道路的远近。

忽逢桃花林,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两岸相隔数百步。

中无杂树,中间没有其他树木。

芳草鲜美,花草鲜美。

落英缤纷,花瓣纷纷扬扬。

渔人甚异之,渔夫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复前行,继续前行。

欲穷其林,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既出,便欲还。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注译:既出,出了桃花林。

便欲还,就想要回去。

村中闻有此人,村中的人们听说有这个人。

咸来问讯,都来询问。

自云先世避秦乱,他自己说,他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混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再也没有出去。

遂与外人间隔,于是与外界隔绝。

问今是何世,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

乃不知有汉,竟然不知道有汉朝。

无论魏、晋,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

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人闻之,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率妻子邑人来此。

于是为之饶舌,处处志之。

此人为之说,到处讲述此事。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注译:问所从来,他们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具答之,他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便要还家,就要回家。

设酒杀鸡作食,摆上酒菜款待他们。

村人闻之,村中的人们听说了这件事。

咸来问讯,都来询问。

自云先世避秦,他自己说,他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

率妻子邑人来此,带领妻子和乡邻们来到这里。

于是为之饶舌,于是大家纷纷议论。

此人为之说,这个人到处讲述这件事。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人说:“这些事情不值得对外人说。

中职语文文言文翻译句

中职语文文言文翻译句

1. 太史公曰:“昔者孔子西望,见一童子,问之曰:‘子何居乎?’童子曰:‘吾居桃花源中。

’”翻译:太史公说:“以前孔子往西边看,看见一个小孩,问他说:‘你住在哪里?’小孩说:‘我住在桃花源里。

’”现代汉语解释:太史公讲述了孔子看到一个小孩子,并询问他住在哪里,小孩子回答说他住在桃花源里。

2.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讶,便继续往前走,想要探究这片林子的尽头。

现代汉语解释:渔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奇,便继续前行,想要探究这片林子的边界。

3.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便沿着原来的路走,到处都做了标记。

现代汉语解释:渔人出来后,找到了自己的船,便沿着原来的路走,到处都做了标记。

4. 及郡下,道塞,不得出。

翻译:到了郡城下面,道路堵塞,无法出去。

现代汉语解释:到了郡城下面,道路被堵塞,无法通行。

5. 既至,不复有通途,舍船步走,处处遇溪谷,皆异于所居。

翻译:到了那里,再也没有通向桃花源的路,渔人只能舍船步行,到处遇到溪谷,都与他原来居住的地方不同。

现代汉语解释:到了那里,已经没有通往桃花源的路了,渔人只能舍弃船只,步行前进,到处遇到溪谷,都与他原来居住的地方不同。

6. 渔人甚悲,遂不复问津。

翻译:渔人非常悲伤,于是不再询问桃花源的位置。

现代汉语解释:渔人非常悲伤,于是不再询问桃花源的位置。

7.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便沿着原来的路走,到处都做了标记。

现代汉语解释:渔人出来后,找到了自己的船,便沿着原来的路走,到处都做了标记。

8. 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此后再也没有人来询问桃花源的位置了。

现代汉语解释:此后再也没有人来询问桃花源的位置了。

通过对《桃花源记》中部分句子的文言文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到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的美妙景象。

同时,这也让我们领略到了古汉语的韵味和魅力。

精简文言文及翻译

精简文言文及翻译

天地之大德,生而无言。

日月之行,寒暑之更,皆自然之理,无言而喻。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是以君子立身处世,当效法天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器。

是以吾辈,当勤学不辍,修德不怠,以期日新又新。

是以,古之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翻译:天地之伟大德性,在于其默默生长,不言而喻。

日月的运行,寒暑的更迭,都是自然之理,无需言语便能明白。

古人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因此,君子立身处世,应当效仿天地,自强不息,以厚德承载万物。

君子的行为,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不淡泊无以明志,不宁静无以致远。

学习必须静心,才能培养才能;不学习则无法拓宽才能,不立志则无法成就器物。

因此,我们应当勤奋学习,不断修养德行,以期不断进步。

因此,古代那些成就大事业的人,必先使心志痛苦,使筋骨劳累,使体肤饥饿,使身体空虚,使行为受到干扰。

这样才能够动荡心灵,锻炼性情,增加自己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扰,思虑纠结,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表情显露,声音发出,然后才能被人理解。

所以,天命要赋予某人重大责任,必先使他的心志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饥饿,使他的身体空虚,使他的行为受到干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特色题型精练专题一文言语段翻译(一)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张衡,字建平,河内人也,幼怀志尚,有骨鲠之风。

及晋王广为扬州,衡拜扬州总管掾,王甚亲任之。

衡亦竭虑尽诚事之,夺宗之计,多衡所建也。

俄而敕衡督役江都宫。

有人诣衡讼宫监者,衡不为理,还以讼书付监,其人大为监所困。

(节选自《隋书·张衡传》) (1)衡亦竭虑尽诚事之,夺宗之计,多衡所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诣衡讼宫监者,衡不为理,还以讼书付监,其人大为监所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张衡也尽忠竭力侍奉他,夺取太子之位的计谋,大多是张衡所提出的。

(得分点:“事”“夺”“建”,判断句,句意正确。

)(2)有人到张衡那里告修江都宫的宫监,张衡不为他处理,回去以后(却)把状纸交给那个宫监,那个告状的人更被宫监刁难了。

(得分点:“诣”“以”“困”“为……所”。

)参考译文张衡,字建平,是河内人,小的时候就怀有远大的志向,有刚直的风骨。

等到晋王杨广镇守扬州时,张衡被授予扬州总管掾的官职,晋王很亲近信任他。

张衡也尽忠竭力侍奉他,夺取太子之位的计谋,大多是张衡所提出的。

不久(皇帝)命令张衡监督修建江都宫的劳役。

有人到张衡那里告修江都宫的宫监,张衡不为他处理,回去以后(却)把状纸交给那个宫监,那个告状的人更被宫监刁难了。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高崇文,字崇文。

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

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

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

诏令刻石记功于鹿头山。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有删改) (1)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衣冠胁污者诣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阿跌光颜)延后了日期,害怕获罪,因此请求深入敌军立功赎罪,于是驻军在鹿头西,断绝了贼军运输粮草的道路。

(得分点:“后”“罪”“军”,句意正确。

)(2)士大夫受胁迫而叛乱的都到衙门请求保全性命,高崇文为他们分条上奏,使他们全都保住了性命。

(得分点:被动句“衣冠胁污者”,“诣”,“活”的使动用法,句意正确。

)参考译文高崇文,字崇文。

他的祖先从渤海迁到幽州,上下七代人不曾分家居住。

大将阿跌光颜与高崇文约定了日期,(阿跌光颜)延后了日期,害怕获罪,因此请求深入敌军立功赎罪,于是驻军在鹿头西,断绝了贼军运输粮草的道路。

邢泚投降后又有二心,高崇文下令斩首于军中,士大夫受胁迫而叛乱的都到衙门请求保全性命,高崇文为他们分条上奏,使他们全都保住了性命。

朝廷下令在鹿头山上刻石记载他的功劳。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石珤,字邦彦,藁城人。

嘉靖元年遣祀阙里及东岳。

事竣还家,屡乞致仕。

言官以珤望重,交章请留,乃起赴官。

至明年春,奸人王邦奇讦杨廷和,诬珤及(费)宏为奸党,两人遂乞归。

(节选自《明史·石珤传》,有删改) (1)事竣还家,屡乞致仕。

言官以珤望重,交章请留,乃起赴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至明年春,奸人王邦奇讦杨廷和,诬珤及(费)宏为奸党,两人遂乞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事情结束回家,多次请求辞官。

谏官因为石珤德高望重,纷纷上奏请求把他留下,于是他得以重新起用任职。

(得分点:“竣”“致仕”“交章”“乃”,句意正确。

)(2)到第二年春天,奸人王邦奇攻击杨廷和,诬陷石珤和费宏是奸党,他们两人于是请求离职还家。

(得分点:“明年”“讦”“遂”“乞归”,句意正确。

)参考译文石珤,字邦彦,是藁城人。

嘉靖元年他受命前往祭祀阙里和东岳。

事情结束回家,多次请求辞官。

谏官因为石珤德高望重,纷纷上奏请求把他留下,于是他得以重新起用任职。

到第二年春天,奸人王邦奇攻击杨廷和,诬陷石珤和费宏是奸党,他们两人于是请求离职还家。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

延祐四年,监四明倭人互市。

先是,监者惧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克敬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受约束。

有军士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

鄱阳大饥,总管王都中出廪粟赈之,行省欲罪其擅发。

克敬曰:“鄱阳距省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罪之,顾不自愧耶?”都中因得免。

(节选自《新元史》,有删改) (1)有军士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鄱阳距省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罪之,顾不自愧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有一个身陷日本的士兵,到这时跟从日本商人(从日本)来到中国,向王克敬申诉,希望回到家乡。

(得分点:定语后置句,“至是”,介宾短语后置句,句意正确。

)(2)鄱阳距离省治(省会、省府)有上千里之远,等到行省发布命令,百姓将要饿死了,他做了仁爱之事我们却怪罪他,自己难道不会感到惭愧吗(我们自己反而不感到惭愧吗)?(得分点:“比”“罪”“顾”,句意正确。

)参考译文王克敬,字叔能,是大宁人。

延祐四年,前往四明监督百姓与日本人的贸易往来。

在此之前,前往监督的官员担心外国人的心理不可揣测,认为一定要严密部署军队自卫;王克敬到任后,将军队全部撤走,用恩惠安抚他们,日本人都俯首收敛,不敢喧哗闹事。

有一个身陷日本的士兵,到这时跟从日本商人(从日本)来到中国,向王克敬申诉,希望回到家乡。

鄱阳出现严重饥荒,总管王都中取出官仓的粮食救济饥民,行省官员想治他擅自打开官仓的罪。

王克敬说:“鄱阳距离省治(省会、省府)有上千里之远,等到行省发布命令,百姓将要饿死了,他做了仁爱之事我们却怪罪他,自己难道不会感到惭愧吗(我们自己反而不感到惭愧吗)?”王都中因此得以免罪。

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伏湛,字惠公,琅邪东武人也。

更始立,以为平原太守。

时仓卒兵起,天下惊扰,而湛独晏然,教授不废。

谓妻子曰:“夫一谷不登,国君彻膳;今民皆饥,奈何独饱?”乃共食粗粝,悉分奉禄以赈乡里,来客者百余家。

时,彭宠反于渔阳,帝欲自征之,湛上疏谏曰:“渔阳以东,本备边塞,地接外虏,贡税微薄。

安平之时,尚资内郡,况今荒耗,岂足先图?”(节选自《后汉书·伏湛传》) (1)乃共食粗粝,悉分奉禄以赈乡里,来客者百余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安平之时,尚资内郡,况今荒耗,岂足先图?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于是大家一道吃粗粮,把俸禄全都救济乡邻,来他家吃饭的有一百多家。

(得分点:“粗粝”“赈”“客”,句意正确。

)(2)平安的年代,尚且依靠内地郡县(供给),何况现在荒芜消耗,哪值得先图谋攻取?(得分点:“资”“荒耗”“图”,句意正确。

)参考译文伏湛,字惠公,是琅琊东武人。

刘玄即位,任用他做平原太守。

当时突然兵乱兴起,天下惊慌骚动,而伏湛独自很安逸,教学不停止。

他对妻子儿女说:“如果一季粮食没有收成,国君吃不下饭;如今百姓都饿,怎么能独自饱餐呢?”于是大家一道吃粗粮,把俸禄全都救济乡邻,来他家吃饭的有一百多家。

当时,彭宠在渔阳反叛,光武帝想亲自征讨他,伏湛上疏劝说道:“渔阳以东,本是边塞,土地连接塞外敌人,赋税很少。

平安的年代,尚且依靠内地郡县(供给),何况现在荒芜消耗,哪值得先图谋攻取?”6.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宋琪,字俶宝,幽州蓟人。

广南转运王延范,高氏之亲也,知广州徐休复密奏其不轨,且言其依附大臣。

上因琪入对,问延范何如人。

琪未知其端,盛言延范强明忠干,上意琪交通,不欲暴其状。

琪素有文学,颇谐捷。

在使府前后三十年,周知人情,光通吏术。

在相位日,百执事有所求请,多面折之,以是取怨于人。

(节选自《宋史·宋琪传》) (1)盛言延范强明忠干,上意琪交通,不欲暴其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百执事有所求请,多面折之,以是取怨于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宋琪)大力上言王延范精明强干,皇上认为宋琪与王延范勾结,不想公开这一情况。

(得分点:“盛”“交通”“暴”,句意正确。

)(2)百官有所请求,他经常当面拒绝他们,因此被人们怨恨。

(得分点:“面折”“以是”“取怨于人”,句意正确。

)参考译文宋琪,字俶宝,是幽州蓟人。

广南转运使王延范,是高氏的亲戚,广州知州徐休复密奏他图谋不轨,并且上言他依附大臣。

皇上趁宋琪入朝廷对,询问王延范是什么样的人。

宋琪不知事情的起因,大力上言王延范精明强干,皇上认为宋琪与王延范勾结,不想公开这一情况。

宋琪一向博学能文,非常诙谐,才思敏捷。

在节度府前后三十年,了解世态人情,尤其通晓做官之道。

任宰相时,百官有所请求,他经常当面拒绝他们,因此被人们怨恨。

(二)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赵赞,字元辅。

本名美,后改焉。

父延寿,尚明宗女兴平公主。

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

及受诏移军,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睥睨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