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竞赛讲义复习课件维生素与辅酶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王金福)维生素和辅酶PPT课件

生物化学(王金福)维生素和辅酶PPT课件

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维生素可以作为辅酶的组成成分,直 接参与酶促反应,如维生素B1是辅 酶TPP的组成成分,参与糖代谢中的 反应。
维生素也可以通过影响辅酶的合成或 代谢来影响生物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如维生素B6是辅酶磷酸吡哆醛的组 成成分,参与氨基酸代谢中的反应。
02 维生素的种类与功能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C缺乏症 坏血病、牙龈出血等。
辅酶缺乏症及其症状
辅酶A缺乏症
脂肪代谢障碍、神经系 统疾病等。
辅酶Q10缺乏症
心肌炎、心肌缺血等心 脏疾病。
叶酸缺乏症 贫血、消化系统疾病等。
泛酸缺乏症
皮肤炎症、神经系统疾 病等。
如何合理补充维生素和辅酶
饮食补充
药物补充
通过食物摄取丰富的维生素和辅酶,如绿 叶蔬菜、水果、坚果、全谷类食物等。
维生素和辅酶在生物体内相互依赖, 共同参与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辅酶对维生素的影响
辅酶可以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同时也可以促进维生素的排泄。
维生素和辅酶缺乏症与补充方
05

维生素缺乏症及其症状
维生素A缺乏症
夜盲症、干眼症、角膜 软化症等。
维生素D缺乏症
维生素B1缺乏症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脚气病、神经系统疾病 等。
分类
维生素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脂溶 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可 在体内储存,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 B族和维生素C,不易在体内储存。
辅酶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辅酶是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它们在酶促反应中传递电子、原 子或化学基团,是酶促反应的必 要辅助因子。
作用
辅酶在酶促反应中起到加速反应 速度和提高反应效率的作用,是 生物体正常代谢和功能所必需的 。

生物化学维生素与辅酶课件

生物化学维生素与辅酶课件
2.抗坏血病 维生素
1.氧化还原作用 新鲜水果、 坏血病
2.作为脯氨酸羟化 蔬菜,特
酶的辅酶,促进细 别是番茄、
胞间质的形成
柑桔、鲜
3其他(预防贫血等)枣等
四、作为辅酶的金属离子
• (一) 概论 • (二) 金属酶类与金属激活酶类 • (三) 含铁酶类 • (四) 含铜酶类 • (五) 含锌酶类 • (六) 其他金属酶类
来源
一碳基团如-CH3, -CH2-, -CHO 等 的载体,参与多种
生物合成过程。
青菜、肝、酵 母等
缺乏病 恶性贫血
四氢叶酸(THFA)
5,6,7,8-四氢叶酸的结构 含有1—7个 Glu
维生素B2有两个特征性结构: 钴啉环系统和5,6-二甲基苯并咪唑核苷酸。
维 生 素
B12

B12
辅 酶
维生素B12
(一)概 论
动物和人为了生长和发育在饮食中除了维生素外,还需 要一些无机形式的化学元素。这些元素可分为两类:大量元 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包括钙、镁、钠、钾、磷、硫和氯,需要相对 大的量,它们常具有一种以上的功能。
微量元素主要包括铁、碘、铜、锰、锌、钴、钼、硒、 等。
其中有些微量元素的功能尚未搞清如铬、硒、氟、硅、 砷等 。
维生素B6
名 称 别名
辅酶
主要生理功能 和机制
来源
缺乏病
维生素B6
吡哆醇 磷酸吡哆醛 吡哆醛 和磷酸吡哆 吡哆胺 胺
参与氨基酸转 酵母、蛋黄、 人类未
氨、脱羧和消 肝、谷类等, 发现典
旋作用
肠道细菌可 型缺乏
合成

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
磷酸吡哆醛
磷酸吡哆胺

高中生物竞赛维生素与辅酶 课件

高中生物竞赛维生素与辅酶  课件

硫胺素 抗脚气病维生素
核黄素
泛酸
遍多酸
烟酰胺 维生素PP
吡哆素 抗皮炎维生素
生物素 维生素H
叶酸
钴胺素 抗恶性贫水溶性维生素及辅酶
Water-soluble Vitamin and Coenzyme
1、分布及溶解性质则大致相同,结构、生理 生化功能各异。
2、来源:植物能合成,人动物多数微生物都 不能自行合成。
3、需要量极少,不能储存,过量由尿排出。 4、B族的衍生物多是辅酶或辅基。
10
一、硫胺素(thiamine)VB1和脱羧辅酶 (一)化学结构:1嘧啶环+1咪唑环结合而成,含
有硫和氨基。纯品常以盐酸形式存在。
11
焦磷酸硫胺素(thiamine pyrophosphate,TPP) 是 硫胺素的衍生物,在体内是脱羧酶的辅酶。
27
VPP为无色晶体,性质稳定,不易受酸和热的破 坏,对碱也很稳定,溶于水及酒精,
在260nm处有一吸收光谱,与溴化氰作用产生 黄绿色化合物,可用于定量测定。
NAD及NADP都是脱氢酶的辅酶,它们在催化 底物脱氢时通过氧化态还原态的互变传递氢。
8
类别
名称
脂 VitaminA
溶 VitaminD
性 VitaminE
VitaminK
水 Vitamin B

Vitamin B1

Vitamin B2
Vitamin B3
Vitamin B5
Vitamin B6
Vitamin B7
Vitamin B11
Vitamin B12
VitaminC
别名 视黄醇 抗干眼病维生素 钙化醇 抗佝偻病维生素 生育酚 抗不育维生素 抗出血维生素

高中生物竞赛: 维生素与辅酶课件

高中生物竞赛: 维生素与辅酶课件
甲基钴胺素等 硫辛酸赖氨酸
——
主要功能
转醛基和α-酮酸脱羧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氢原子(电子)转移 转酰基 氨基酸转氨基、脱羧 传递CO2 传递一碳单位 甲基化、氢原子重排
转酰基、氧化还原反应 羟基化反应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视黄醇) 维生素D 维生素E(生育酚) 维生素K
11-顺视黄醛 1、25-二羟胆钙甾醇
—— ——
视循环 调节钙、磷代谢 抗氧化 羧基化、氧化还原反应
5
ADEK Lipid-soluble 硫辛酸(氧化型)
Vitamine
Vc B1 B2 B3
Water-soluble VB B5 B12 B6
B7 B11 B12
硫辛酸(还原型)
6
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可直接参与
代谢的调节作用
水溶性维生素是通过转变成辅酶
1
1
10
10
VB2
15
2、VB2 (核黄素)
核黄素(riboflavin)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是 黄素单核苷酸(flavin mononucleotide, FMN) 、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 FAD), 它们是黄素酶的辅基。
16
17
2、VB2 (核黄素)
(5)维生素B1盐酸盐为无色结晶,在酸性溶液中 稳定,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易被氧化;耐热, 在普通烹调条件下损失并不大;有特殊香气, 微苦,极易溶于水,所以米不易多淘 。
14
2、VB2 (核黄素)
VB2由核糖醇和6,7-二甲基异咯嗪两部分组成;在自 然界多与蛋白质结合成黄素蛋白。 功能:在脱氢酶催化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起着电子和 质子的传递体作用。

生物化学维生素和辅酶PPT

生物化学维生素和辅酶PPT
如长期服用抗生素可使肠道正常菌丛生长受到抑制,从而影响其合成某些维生素,如维生 素K、B6、叶酸、PP等;日光照射不足,则常可使皮肤内维生素D的生成不足,从而引起小儿 佝偻病或成人软骨病。
第8页/共48页
7.1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
来源与结构:天然的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包括A1 和 A2
目前我们见到的维生素名称无论从英文字母或阿拉伯数字顺序来看
都是不连贯的原因。
第6页/共48页
前言
类别 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
名称(别名) VA(视黄醇,抗干眼病V) VD(钙化醇,抗佝偻病V ) VE(生育酚,抗不育V) VK(抗出血V) VB族:
VB1(硫胺素,抗脚气病V) VB2 (核黄素) VB3 (泛酸,遍多酸) VB5 (烟酰胺,维生素PP) VB6(吡哆素,抗皮炎V) VB7 (生物素,维生素H) VB11(叶酸) VB12 (钴胺素,抗恶性贫血V) VC:(抗坏血酸)
现在人们已能合成许多种维生素;这对防治疾病、增进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各种维生素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逐渐清楚。
第4页/共48页
前言
维生素的种类
食物以外的维生素供给不足
维生素A 尼克酰胺(nicotinamide)
象脂类消化吸收障碍可严重降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维生素D 需要量很少:每天的需要量以 mg 甚至 ug 来计算。
[教学纲要]
前言 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及辅酶
围绕如下问题学习: 维生素的结构、功能、缺乏症、来源与性质; 特别是维生素B族与辅酶、辅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
第2页/共48页
前言
维生素的概念:
是机体维持生物正常生命(参与生物生长发育与 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微量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必不可少:对维持健康十分重要,如果长期缺乏任何一种维生

生物化学 维生素与辅酶(共55张PPT)

生物化学 维生素与辅酶(共55张PPT)
﹡易自身氧化,故能保护其他物质。
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或抗不育维生素,已知有8种,其中4种(α、 β、γ、δ-生育酚)较为重要,α-生育酚的效价最高。动物组织的
维生素E都是从食物中取得的。
维生素E为淡黄色无嗅无味油状物,不溶于水而溶于油脂。不易被
酸、碱和热破坏,无氧条件下热至200℃也稳定。极易被氧化。
FMNH2和FADH2 : 260nm 2.缺乏症(成人的建议每日摄取量是)
口角炎,唇炎,阴囊炎等。
3.过量 引起搔痒、麻痹、灼热感、刺痛等。
RCH2CH2CO-SCOA+[FAD] →RCH=CHCOSCOA+[FADH2](酰基辅酶A脱氢酶)
三、维生素B5(维生素PP)
(一)化学本质及性质
﹡维生素PP包括
N C NH H 吡哆素 + 2,6-二氯醌氯亚胺 → 蓝色产物
一、维生素A(抗干眼病维生素)
O 维持体内凝血因子Ⅱ、Ⅶ 、 Ⅸ和Ⅹ的正常水平,参与凝血作用
在自然界中只有微生物能合成维生素B12。
OH N
9
N
维生素K是一类能促进血液凝固的萘醌衍生物。
FMN flavin mononucleotide , 食欲不振、食物利用率低、失重、呕吐、下痢等毛病。
3.过量:
引起反胃,胃肠气胀,腹泻和心脏急速跳动的不良反应。
四、维生素K(凝血维生素)
(一)化学本质及性质
天然形式:K1、K2(脂溶性) 人工合成:K3、K4(水溶性)
维生素K是一类能促进血液凝固的萘醌衍生物。1929年,H. Dam 发现。有K1、K2、K3三种,K1、K2为天然产物,K3为人工合 成品。
肝、胆疾病可阻碍维生素的吸收。
长期口服抗生素可抑制肠道菌生长,引起Vk、生物素、叶酸、泛酸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乏维生素B1不仅周围神经的结构和功 能受损,中枢神经系统也同样受害。因为神 经系统(特别的大脑)所需的能量,基本由 血糖氧化供给,当糖代谢受阻时,神经组织 也就发生反常现象。
性质和来源
维生素B1盐酸盐为无色结晶,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稳定, 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易被氧化。在普通烹调条件下损失并不 大。有特殊香气,微苦。
最早分离出的维生素(维生素B1)是一种胺类 (amine),将维生素取名为Vitamine(生命胺, 最初中译为维他命),但并非所有的维生素都 含氨基,改为Vitamin(V)。
生物对维生素的需要情况取决于:1. 在代谢过 程中是否需要;2. 自身能否合成。
Christiaan Eijkman 荷兰
4
2 1
H3C
N—4C—CH3
CH2 HC2 5C—CH2CH2OHP P 1 S
焦磷酸硫胺素(TPP)
硫胺素 + ATP
Mg2+(肝) TPP + AMP
硫胺素激酶
主要功能: 1. 以TPP形式作为脱羧酶、脱氢酶的辅酶参加糖的分解代 谢。 2. 维生素B1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促进肠胃蠕动,增 加消化液的分泌,因而能促进食欲。 3. 保护神经系统,促进糖代谢,为神经活动提供能量。
维生素B2为橘黄色的 针状晶体,味苦,微 溶于水,极易溶于碱 性溶液,对光和碱不 稳定
CCHH33
OH OH OHOH
1′ 2′ 3′ 4′ 5′
H2C—C—C—C—CH 核糖醇基
H H HH
8N N
7
9
12C O
5
10
异咯嗪基
N
4
C
3 NH
O
VB2 + ATP → FMN + ADP FMN + ATP → FAD +PPi
缺乏症: 1. 脚气病 2. 中枢神经和肠胃患糖代谢失常
脚气病
—— 因维生素B1严重缺乏而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患者的周 围神经末梢及臂神经丛均有发炎和退化现象,伴有心界扩大、 心肌受累、四肢麻木、肌肉瘦弱、烦躁易怒和食欲不振等症 状。同时因丙酮酸脱羧作用受阻,组织和血液中乳酸量大增, 湿性脚气病还伴有下肢水肿。
辅酶A(CoASH)
泛酸为淡黄色粘性油状物,溶于水和醋酸,不溶于氯仿和苯, 在中性溶液中对湿热、氧化和还原都稳定。
泛酸的生物功能是以辅酶A(CoA)形式参加代谢,是酰基 的载体,作为酰化酶的辅酶,对糖、脂、蛋白质代谢过程中 的酰基转移有重要作用。常以CoA-SH表示。
成人每天需要量为5~10mg,一般膳食的泛酸含量丰富。大 白鼠缺乏泛酸,毛发边灰白,并自行脱落,毛与皮的色素 形成可能与泛酸有关。 来源:肝脏、肾、蛋、小麦、米糠、花生、豌豆 蜂王浆
酸等
三、过多症和缺乏症
长期大量使用维生素A和维生素D会引起中毒;维生素B1用 量过多会引起周围神经痛觉缺失;长期大量使用维生素B12 会引起红细胞过多;口服维生素C过多可破坏膳食中维生素 B12而引起贫血。 机体长期缺乏任何一种维生素会引起缺乏症。
引起缺乏的原因:1.肝、胆疾病可阻碍维生素的吸收。 2.长期口服抗生素可抑制肠道菌生长,引起Vk、生物素、叶 酸、泛酸等的缺乏。
Hopkins 英国
剑桥大学 1861年--1947年
英国的霍布金斯于1906年,发现大鼠 饲以纯化的饲料,包括蛋白质、脂肪、糖 类和矿物质后,不能存活;如果在纯化的 饲料里添加极其微量的牛奶后,大鼠可以 正常生长。霍布金斯得出结论,正常膳食 中除了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矿物质外, 还有必需的食物辅助因子,即维生素。
OH OH OH
H2C—C—C—C—CH2OH O
HHH
-O—P=O
CCHH33
NN CO
N C NH
O-
H
-O—P=O N
OH
O
N
FMN,黄素单核苷酸
H2C5′ O
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4′
1′
3′ 2′
OH OH
N
H
9
N
R
CCHH33
维生素B2的生理功能是以FMN和FAD 形式作为黄酶等多种氧化还原酶及递 氢体辅基的组成成分,参与生物氧化 作用,作为递氢体。
埃克曼和霍布金斯由于他们在维生素的 发现和研究中做出的重要贡献而荣获了 1929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二、维生素的分类
按溶解性 分为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B族(B1、B2、泛酸 、叶酸( B11 ),
B12)和维生素C等。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D、E、K、硫辛
生物竞赛复习课件维生素与辅酶
精品jing
易水寒江雪敬奉
一、维生素的概念
维生素是维持生物正常生命过程所必需,但需要 量很少,人和动物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量太少,必须由
食物供给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维生素不能供给 机体热能,也不能作为构成机体组织的物质,其主要
功能是通过作为辅酶的成分调节机体代谢。长期缺乏 任何一种维生素都会导致相应的疾病(维生素缺乏 症)。
酵母中含维生素B1最多,其他食物中含量多不高。五谷类 多集中在胚芽及皮层中。瘦肉、核果和蛋类的含量也较多。 酵母、细菌和高等植物能合成维生素B1。
2.维生素B2和黄素辅酶
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riboflavin)或抗口唇 炎维生素,是一种 核糖醇与6,7—二甲基异咯嗪的缩合物,在自然界多与蛋白质 结合成黄素蛋白。
乌德勒支大学 1858年--1930
埃克曼医生对维生素的发现做出了 突破性的贡献。他没有遵循固有的逻辑 去研究问题,没有因为专家们认为脚气 病是一种细菌引起的传染病而放弃自己 的想法。他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敏 锐的观察力,发现了导致脚气病的真正 原因,为人类最终发现维生素作出了重 大的贡献。
Sir Frederick Gowland
CCHH33
NN 1C O
10
N C NH O
H2- +2H
R H
NN CO
N C NH H
O
维生素B2每人每天需要量:儿童0.6mg,成人1.6mg。 动物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B2。过量则排出。 膳食中长期缺乏维生素B2,眼角膜和口角血管增 生,引起白内障、眼角膜炎、舌炎和阴囊炎等。
3.泛酸(维生素B3)和辅酶A
3.妊娠、哺乳、强体力劳动、高温操作等对维生素的需求量 增加。4.食物中含量少。5.某些特异性缺陷。 医疗上用维生素防治维生素不足而引起的疾病。
四、水溶性维生素
1.维生素B1(抗脚气病维生素)
维生素B1由一含S的噻唑环和一含NH2的嘧啶环组成,又 称硫胺素(Thiamine)。
NH2·HCl C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