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概念复习
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2017年中级经济基础知识汇总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
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
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
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完整版)经济学基础
(完整版)经济学基础经济学基础1. 引言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分配和决策的学科,它对我们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的基础概念和主要理论,帮助读者对经济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基本概念2.1. 需求和供给经济学中的供需关系是经济体中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了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2.2.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做出某个选择而放弃的下一个最好的选择的代价。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同时满足所有需求,因此需要在各种选择之间做出权衡。
3. 主要理论3.1. 边际效益边际效益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生产或消费所带来的额外效益。
根据边际效益原理,一个人或企业应该继续进行某项活动,直到其边际效益为零。
这有助于优化资源的利用。
3.2. 比较优势和专业化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或个人在某种生产活动中相对于其他活动具有更低的机会成本。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国家之间应该专门从事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活动,然后进行贸易,以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
3.3.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分配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由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引起。
政府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干预来修正资源分配问题。
4. 结论经济学的基础概念和理论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提供了框架。
通过研究经济学,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有限资源进行决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以上是对经济学基础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读者的经济学研究和思考提供一些帮助。
经济学基本概念汇总
经济学基本概念汇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个体行为的学科,通过研究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
本文将对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汇总,帮助读者建立对经济学的初步了解。
1.需求和供给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需求指的是顾客对商品或服务愿意购买的意愿和能力;供给指的是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价格由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决定,当需求增加时,价格往往上涨;当供给增加时,价格往往下跌。
2.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
边际效用逐渐减少的原理说明了为什么人们在满足初级需求后倾向于追求次级需求,例如,当我们饱食时,对于额外的食物的边际效用会递减。
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选择一种行动而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选择。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一项经济活动会带来机会成本。
因此,经济学家强调在做出决策时需要权衡利益和机会成本。
4.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经济学工具,用于评估决策的可行性。
它将成本与效益相互比较,以确定是否值得进行某项活动。
比如,一家公司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来评估是否值得投资新的生产设备。
5.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生产或消费一种额外单位的产品或服务所需要付出的成本。
考虑到边际成本可以帮助决策者判断是否继续生产或消费更多单位的产品或服务。
6.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由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竞争等原因引起。
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市场来纠正市场失灵,例如通过征税、补贴或限制垄断来保持市场效率。
7.弹性弹性是衡量供求关系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对于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而供给弹性则衡量了生产者对于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不同商品或服务的弹性情况有所不同。
8.机会经济学机会经济学是研究决策制定者如何利用有限资源来满足无限需求的学科。
机会成本、边际效益分析以及利益权衡等概念都是机会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一、基本概念1、经济学:研究人类社会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如何分配和利用资源的学科。
2、稀缺性:指资源有限,社会生产能力有限,因此,必须有效利用和分配资源。
3、效率: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收益。
4、公平:指人们之间资源分配的合理性。
5、市场:指通过自由竞争和价格机制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机制。
6、自由市场:指在产品价格、生产计划、利润分配等方面没有政府干预的市场。
7、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包括国民收入、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
8、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消费者、厂商等)的行为和决策,包括需求理论、供给理论等。
二、核心知识点1、需求与供给: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需求增加。
价格上升,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
2、市场均衡:当供给等于需求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3、弹性理论:描述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需求弹性分为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
4、消费者行为:消费者选择最能满足其需求的产品,即实现效用最大化的过程。
5、生产者行为: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6、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中存在大量厂商,产品同质,信息完全,价格由市场决定。
7、垄断市场:市场中只有一个厂商,产品无替代品,价格和产量由厂商自行决定。
8、寡头市场:市场中只有几个厂商,产品存在替代品,价格和产量由厂商协商决定。
9、GDP(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10、失业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但是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11、通货膨胀:总体物价水平上升,通常用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来衡量。
12、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财政支出和税收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政策。
13、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货币供应等手段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政策。
三、细节和扩展知识点1、经济学分类: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以及国际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分支。
经济学基础知识大全
一、经济学基础知识大全基本概念:1.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三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投资和净出口额。
用公式表示为:GDP = C+ I + X 式中:C为消费、I为投资、X为净出口额。
2.GNP国民生产总值又称为国民总产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写成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GDP与GNP的区别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不同在于二者计算依据的准则不同,前者是按“国民原则”计算,后者则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
也即,GNP是一国居民所拥有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而GDP则是一国境内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
例如,中国GDP的一部分是由美国公司在中国境内的工厂所生产的,这些工厂的利润应划入中国GDP但不应计入GNP;又如当中国的劳动力在海外市场取得报酬时,收入应计入GNP而不应计入GDP,由此可以得出GNP与GDP存在以下关系:GDP=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4.CPI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CPI的计算公式是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5.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经济学基本概念1. 经济学定义:研究社会如何管理有限资源以满足无限需求的社会科学。
2. 经济体系:市场经济(供需决定价格和产量)与计划经济(政府决定资源分配)。
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
二、供需理论1. 供给与需求: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生产的商品或服务数量,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数量。
2. 市场均衡: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市场价格和数量。
3. 价格弹性:需求和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
三、生产要素1. 劳动力:人力资源,包括技能、经验和教育水平。
2. 土地: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和矿产。
3. 资本:人造生产工具,如机器、工厂和交通工具。
4. 企业家精神:创新、风险承担和组织生产的能力。
四、市场结构1. 完全竞争:市场上许多买家和卖家,产品同质化,无市场势力。
2. 垄断竞争:许多卖家,但每个卖家提供有区别的产品。
3. 寡头市场:少数卖家控制大部分市场份额。
4. 垄断:单一卖家控制整个市场。
五、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1. 国民生产总值(GDP):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2. 经济增长:GDP的增长表示经济产出的增加。
3. 经济周期:经济活动在扩张和衰退之间的循环波动。
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1.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来影响经济。
2.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公共支出来影响经济。
七、国际贸易1. 比较优势: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拥有相对较低的机会成本。
2. 贸易顺差与逆差:出口与进口的差额,顺差为正,逆差为负。
3. 国际贸易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八、经济效率与公平1. 经济效率:资源分配使总产出最大化。
2. 公平:资源分配的公正性,考虑收入分配和社会福利。
九、经济指标1. 通货膨胀:货币价值下降,物价水平上升。
2. 失业率:劳动力市场中无业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口比例。
完整版)经济学基本知识及概念
完整版)经济学基本知识及概念经济学基本知识及概念引言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通过研究经济学,可以认识到经济现象的本质、经济体制的运行规律以及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做出某种经济决策而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选择。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们必须面临不同的选择,而机会成本就是选择某种行为而失去的其他可行选择的价值。
2.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描述市场中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供给是指厂商愿意出售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该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商品数量的分配。
3.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边际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或生产一单位额外产品而必须付出的额外成本。
边际效益则是指得到或生产一单位额外产品所带来的额外效益。
经济理性的决策通常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益的时候做出。
4.通胀与失业通胀指的是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情况,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
失业则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有能力而愿意工作的人找不到工作。
通胀和失业是经济中两个常见的问题,政府通常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平衡这两个因素。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稀缺性原理稀缺性原理指出资源有限,而人们的需求是无限的。
人们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的需求,因此必须做出选择,并承担机会成本。
2.激励原理激励原理指出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激励的影响。
正向激励可以促使人们采取积极行动,而负向激励则可以抑制不良行为。
3.风险收益原则风险收益原则指出在做出决策时,应该在风险和收益之间进行权衡。
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收益,而低风险则对应低收益。
结论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研究复杂的经济现象和经济体制。
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做出明智的经济决策,并为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与考点汇总(最新精华版)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与考点汇总(最新精华版)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需求的构成要素:购买欲望、支付能力市场需求:一定时间、一定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某商品或服务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二)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1.消费者偏好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需求与之正相关)3.产品价格(最重要的因素,需求与之负相关)4.替代品价格(与价格有关)5.互补品价格(例如:汽车与汽油,电器与电)6.预期7.其他因素(品种、质量、地理位置、季节、政策)(三)需求函数、需求规律、需求曲线需求函数:Q d = Q d(P)其中,Q d是需求量,P是该商品价格。
需求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的变动为需求规律(大部分商品符合需求规律,但是极少数不符合:例如钻石的价格越低,需求越少;低收入群体购买食品,价格越高,需求越大)需求曲线:二、市场供给(一)供给的含义以及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某一时间内,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供给函数:Qs=Qs(P),Qs是供给量,P是该商品的价格。
影响供给的因素:1.产品价格(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供给量与价格呈正相关)2.生产成本(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成本越低,利润增加,供给增加。
)3.生产技术(技术水平高,成本下降,供给增加)4.预期5.其他因素(生产要素价格及国家政策)(二)供给规律与供给曲线规律: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与市场价格呈正方向变化。
供给曲线:三、均衡价格(一)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形成与变动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于E点,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其数量为Qo,为均衡数量。
Po为均衡价格。
(二)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1.最高限价分析(最高限价,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在这一价格下进行,目标是保护消费者权益或降低生产成本)如图所示,Po为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Pe,因此刺激消费,导致供给减少,需求加大。
经济学基础复习
经济学基础复习《经济学基础》复习范围一、名词解释1.均衡价格:当商品达到供求均衡时所对应的价格。
2.等成本线: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3.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的轨迹4.等产量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5.机会成本;生产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经济资源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6.正常利润;指厂商对自己的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的支付7.经济利润;企业所求得的最大利润8.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工资变动的劳动者消费闲暇与收入之间的替代所产生的影响9.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工资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动对劳动供给所产生的影响10.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赛11.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12.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13.自然失业率;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14.通货膨胀;物价持续上涨15.充分就业;是现代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指失业率降到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也就是不引起通货膨胀的最低失业率。
此时,不存在凯恩斯所谓非自愿失业,只存在自愿失业,摩擦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等,它代表可以到的国民收入最高水平16.完全垄断市场结构:是指除了价格因素外,其他因素所影响的需求变动17.需求的变动18.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消费者品的平均价格水平或生活的费用情况的价格指数19.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体系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环节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20.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的持续增加,他所带来的边际产量先递增,到达最大值在递减的规律。
21.通货膨胀:22.公开市场业务:中午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二、单项选择题1、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了5%,需求量增加了4%,则这种商品( A )。
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
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分配有限资源以满足他们的需求的学科。
它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方面。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系,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问题,而微观经济学将重点放在个体经济行为及市场交易上。
以下是经济学基础的一些复习资料,以便于读者复习和复盘相关知识。
一、微观经济学1.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供求双方交易后的一种状态。
当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供求两方都满意。
市场均衡点由供求曲线相交的点确定。
在均衡状态下,市场上的商品交易价格通常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价格水平。
2.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特定消费量增加而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变化。
例如,一顿饭吃得饱,再吃一口或者两口饭,可能会感到吃得太饱了,不会再感到更满足了。
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的体现。
3.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需求与价格的变化呈现的弹性关系。
当价格上升时,消费者购买量下降的程度称为价格弹性。
如果需求曲线的密集程度较小,意味着商品本身有较高的价格弹性。
4.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商品或服务生产的所有费用总和。
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原料成本、人力成本、设备成本等。
这些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生产成本可以在决策制定的时候对生产商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宏观经济学1. GDP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缩写,是一个经济国家中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通常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流通量过大,货币价值下降,物价上升的现象。
通货膨胀率可通过计算物价指数来计算。
通货膨胀率一般与货币政策密切相关。
3.贸易逆差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进口超过出口,以货物和服务为计量单位。
贸易逆差通常被视为国际贸易不平衡的体现。
4.税收与支出税收与支出是政府为实现其经济目标而采取的主要政策手段之一。
财政政策是调整税收与财政支出的手段,通常可用于调节经济增长和失业率。
总之,经济学基础是程序性技能的核心之一,有助于丰富我们的思维和知识。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归纳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归纳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管理资源的学科,它关注生产、分配和消费资源的过程,涉及到许多基础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一些经济学基础知识点进行综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一、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当供给量高于需求量时,价格往往下降;当需求量高于供给量时,价格往往上升。
供求关系的理解对于经济学学习非常重要。
二、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当做出某种选择时,所放弃的最好的替代选择的成本。
在经济学中,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每个选择都会有机会成本。
理解机会成本有助于我们评估不同的决策,并选择最具效益的方案。
三、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边际效益是指对某一单位变动的增益。
边际成本是指进行某一单位变动所需的成本。
在经济学中,决策者通常会考虑到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来进行决策。
当边际效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决策者会选择继续进行某项活动;当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效益时,决策者会选择停止或转变活动。
四、弹性在经济学中,弹性是指某一经济变量对另一经济变量的响应程度。
需求弹性测量了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变动的影响程度。
供给弹性测量了价格变动对供给量变动的影响程度。
理解弹性有助于我们研究市场的反应和预测经济变化。
五、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和资本。
这些生产要素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基础。
劳动力是指人们的工作能力;土地是指自然资源,如农田、矿产等;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的设备、工具和资金。
六、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指市场上企业相互竞争的程度和形式。
有四种常见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每种市场结构都面临不同的竞争和定价方式,不同的结构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产生不同影响。
以上所列举的经济学基础知识点只是众多概念中的一部分。
经济学作为一门广泛的学科,涵盖了更加复杂和深入的理论和模型。
经济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经济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1.经济学基本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分配方式的学科,其基本概念包括资源、稀缺性、机会成本、边际分析、供求关系等。
2.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销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就是市场均衡点,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3.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指的是市场中存在的各种竞争形式,包括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纯粹垄断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结果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4.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等,生产函数则是描述生产要素如何转化为产出的数学模型,通常用来衡量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
5.成本与收益成本是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需的货币和资源,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收益是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能获得的货币和资源,包括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6.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在资源配置和分配中出现的问题,包括外部性、公共品、垄断和信息不对称等。
政府通常需要通过政策手段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7.货币和金融市场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具有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和储藏手段的功能,金融市场是货币和资本的交易场所,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等。
8.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国际金融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资金流动和汇率变动。
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对于全球经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9.经济增长和发展经济增长是指国民总收入和生产能力的持续增长,经济发展则是指国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的全面提高。
经济增长和发展是每个国家都追求的重要目标。
10.经济周期和经济政策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包括繁荣期、衰退期、滞胀期和复苏期等。
经济政策是政府用来调控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手段。
以上就是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更好地复习和准备考试。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前速记知识点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前速记知识点《经济基础知识》是初级经济师考试的一门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理解。
以下是1200字以上的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前速记知识点。
一、经济学基本概念1.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有限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方式的社会科学。
2.需求和供给:需求是指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其中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是指市场上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其中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3.机会成本:指做项决策所需要放弃的最高的替代选择的成本。
4.市场均衡:指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状态时的价格和数量。
二、宏观经济学1.宏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全社会总体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规律的经济学分支。
2.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产出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4.劳动力市场:指劳动力供给方和劳动力需求方通过劳动力市场进行买卖的市场。
5.失业率:指劳动力中失业人口所占的比例。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普遍上涨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普遍下降导致货币购买力增加。
三、微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个人、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行为的经济学分支。
2.供给的弹性:指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3.需求的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4.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变动百分比)/(价格的变动百分比)。
5.粘性需求和弹性需求:粘性需求是指需求弹性小于1的情况,需求对价格变动不敏感;弹性需求是指需求弹性大于1的情况,需求对价格变动敏感。
6.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7.市场失灵: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以上是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前速记知识点的一部分,涉及了经济学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重点内容。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回复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汇总-回复
1.需求和供给: 需求和供给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需求表示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而供给表示生产商品和服务的提供量。
市场中的价格由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来决定。
2.机会成本: 在经济学中,机会成本是指取得某种物品或享受某种服务所放弃的最好的其他选择的成本。
因为某种资源只能以一种方式使用,所以在选择使用该资源的方式时,必须考虑放弃使用其他方式的机会成本。
3.边际效用: 经济学中,边际效用指的是增加一单位的消费或生产对总效用或总产量所产生的影响。
当边际效用递减时,每增加一单位的产量或消费,其额外效用会逐渐减少。
4.弹性: 弹性指的是某种物品或服务的需求或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也称为价格弹性。
需求和供给的弹性不同,取决于生产和消费者对变化的反应程度。
5.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指的是市场中供应方与需求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
每种市场结构都有不同的价格和数量水平,影响市场效率和消费者福利。
6.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的策略。
调整货币政策可以影响通货膨胀、利率、就业和经济增长等方面。
7.贸易政策: 贸易政策指的是国家采取的政策来管理对外贸易。
贸易政策包括关税、配额、补贴和倾销等,可以影响国际贸易的规模和结构。
8.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指的是国家经济产出的总量随时间的增长。
经济增长所涉及的问题包括生产率、创新、教育和科技等。
经济增长对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
《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一、经济学概述1、经济学定义: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资源分配的学科。
它探讨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以满足人类无限的需求。
2、经济学分类: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个主要分支。
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如企业、家庭和消费者等;宏观经济学则侧重于整个国家甚至全球的经济状况。
3、研究方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旨在描述和解释经济现象,而规范分析则涉及到价值判断和政策建议。
二、微观经济学基础1、需求与供给: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需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均衡产量。
2、市场类型:根据竞争程度的不同,市场可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四种类型。
3、生产理论:生产理论主要研究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等)如何组合以实现成本最小化和产量最大化。
4、成本理论:成本理论涉及企业生产成本的构成和变化。
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是成本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
5、利润最大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即在考虑生产成本和收益的情况下,使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差额最大化。
三、宏观经济学基础1、国民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规模的重要指标,反映了该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通常用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来衡量。
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数所占的比例。
宏观经济学通过分析失业原因和趋势,为政策制定者提供解决失业问题的思路。
4、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政策。
5、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四、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1、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不是生产效率最高的,通过专门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它可以从中获益。
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经济基础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涵盖了众多领域和知识点。
以下是对一些重要经济基础知识点的汇总,希望能帮助您建立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一、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稀缺性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了稀缺性的存在。
这是经济学产生的根本原因。
2、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的最大价值。
例如,选择上大学而放弃工作所失去的工资收入就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3、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它说明了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的必要性。
二、供求关系1、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商品自身价格、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2、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商品自身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相关商品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3、供求均衡当市场上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此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对应的数量称为均衡数量。
三、消费者行为理论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3、预算约束线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四、生产者行为理论1、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2、短期生产与长期生产短期生产中,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而在长期生产中,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
大一经济学基础复习知识点
大一经济学基础复习知识点经济学基础复习知识点一、经济学的定义和分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的社会科学。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二、供给和需求1.供给: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2.需求: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3.供给需求曲线:供给曲线表示供给数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需求曲线表示需求数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4.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供给数量等于需求数量,此时市场上不存在供需差距。
三、市场结构1.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有大量的买家和卖家,产品同质化,参与者信息完全透明。
2.垄断市场:市场中只有一个卖家或少数几个卖家,卖家对市场的价格具有较大的控制力。
3.寡头垄断市场:市场上仅有少数几个卖家,卖家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4.垄断竞争市场:市场上有多个卖家,产品有差异化,但是进入市场的门槛较低。
四、宏观经济学1.国民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3.失业率:劳动力市场中正在主动寻找工作但未能找到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参与者总数的比例。
4.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府政策。
5.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府政策。
五、微观经济学1.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量所需要的额外成本,边际效益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量所带来的额外效益。
2.弹性:指一种经济变量对另一种经济变量变动的敏感程度。
3.生产函数:反映输入与输出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4.价格弹性:衡量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5.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如外部性和公共物品问题。
六、经济增长和发展1.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物质财富的总量增加。
2.人力资本:指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方式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的资源。
(完整版)经济学基本知识及概念
(完整版)经济学基本知识及概念经济学基本知识及概念1. 经济学的定义和作用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资源如何分配和利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通过研究经济学,我们可以了解个人、企业和国家在面对有限资源时如何做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对经济的影响。
2. 基本经济概念2.1.供给与需求供给是指市场上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可获得数量,需求是指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变动。
2.2.成本与效益成本是指用于生产或获取商品和服务的资源,包括劳动力、原材料和资本等。
效益是指消费者或生产者从商品和服务中获得的满足感或利益。
在经济中,人们通常会权衡成本与效益来做出决策。
2.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因选择某项活动而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活动的成本。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选择一种活动就意味着无法同时进行其他活动,因此存在机会成本。
2.4.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实际增长。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人力资本和改善技术等方式实现。
3. 经济学分支3.1.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行为,包括国家的经济活动、产出、失业率、通货膨胀等问题。
通过宏观经济学,我们可以了解经济的总体运行规律和宏观政策的影响。
3.2.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个人、家庭、企业等)的决策行为和市场交易的行为,包括供求关系、价格决定等问题。
通过微观经济学,我们可以了解个体决策的原理和市场交易的机制。
3.3.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经济增长和贫困问题等。
通过发展经济学,我们可以了解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4. 国际经济合作国际经济合作是不同国家之间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解决经济问题而进行的合作。
国际经济合作包括贸易合作、金融合作和技术合作等,通过国际经济合作,各国可以共同开拓市场、分享资源和推动全球经济发展。
5. 结论经济学是我们了解和应对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
经济学基础相关知识点
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第一章经济学导论1、资源的稀缺性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生产人类所需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2、市场经济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3、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4、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5、经济学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社会科学.第二章供给与需求1、需求量买者在给定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物品的数量.2、供给量卖者在给定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某种物品的数量.3、均衡价格当商品达到供求均衡时所对应的价格4、需求价格弹性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5、供给价格弹性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1.效用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2.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4、预算线在消费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货币额和实际支付的货币额之间的差额.第四章生产与成本分析1、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2、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3、等成本线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4、企业生产的隐成本企业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5、企业生产的边际成本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品时所增加的成本.第五章市场理论1、边际收益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益的增加量.2、垄断竞争由许多生产和销售相似而不同的产品的企业所组成的市场结构.3、寡头市场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组织.4、不完全竞争市场泛指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第八章宏观经济主要变量及其衡量1、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国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动的市场价值.2、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3、实际GDP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4、GDP折算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5、通货膨胀一国价格水平持续而普遍的上涨.6、失业率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第十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2、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一、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进行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个人、组织和国家等经济主体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最优的选择。
2. 经济学的对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资源、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
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等,生产包括生产者的行为和生产方式,分配包括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消费包括个人和组织的消费行为和消费需求。
3. 经济学的目的经济学的目的是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经济产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发展。
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宏观经济总量关系的学科,包括总产出、总消费、总投资、总就业、总需求、总供给等宏观经济指标。
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周期等宏观经济问题。
它探讨宏观经济中的经济波动与对策,以及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方法与效果。
3. 宏观经济学的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总需求和总投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
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微观经济学的定义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个体行为与市场机制的学科,包括消费者、生产者、市场结构、价格机制等。
2. 市场的基本概念市场是买卖商品和劳务的地方,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市场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寡占市场等。
3. 弹性的概念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在价格变动时的反应程度。
需求弹性包括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供给弹性包括价格弹性和交叉弹性。
四、生产者行为的理论1. 生产函数与边际生产力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输入用于生产可能产生的最大产出。
边际生产力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对产出的增加程度。
2. 生产成本与产出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产出包括总产出、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基础概念复习经济学基础概念复习第一章1.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对仅次于最优选择的放弃。
2.三个基本经济学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3.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企业家才能。
4.生产可能性曲线:描述一定时期、一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各种可能产出的商品和服务组合的曲线。
第二章1.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它是描述衡量一个国家总产出的标准。
2.GDP建立在商品实物数量和价格两者共同的基础上,因此,无论价格上升还是数量增加都会引起名义GDP.3.通货膨胀采用不变价格来计算产出价值,得到的结果就是实际GDP。
4.人均GDP:总的GDP除以人口总数,就是人均GDP。
5.收入转移:向那些不为其提供直接服务的人支付报酬。
6.生产要素:资本存量、要素质量。
7.政府管制:提供法律框架、保护消费者、保护劳动力、保护环境。
8.累进税:通过对收入较高的人实施较高的税率来实现市场收入的再分配。
9.累退税:对收入较低的家庭征收较高的税率。
第三章1.经济交往的原因:⑴作为个人,我们没有能力生产所有我们想要的东西。
⑵我们生产自己有能力生产的东西的时间、精力、和资源也是有限的。
2.经济参与方:企业、消费者、政府、外国人。
3.两个市场:要素市场,向社会提供生产要素;产品市场,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4.需求强调的观念是:我们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
5.需求法则: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反向的,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反之。
需求曲线的共同特征是向下倾斜。
6.需求的因素:价格、偏好、收入、其他商品价格、预期。
7.需求量的变动:沿着给定的需求曲线的移动。
反映的是商品价格的变化。
8.需求的变动:需求曲线的移动。
9.市场供给反映了不同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销售该商品的所有厂商的集体行为。
10.市场供给法则:市场供给曲线向上倾斜,价格愈高,供给量越多。
增加的产出必定需要更多地成本,而且,只有在较高的价格下才会有较多的产出出现,较高的价格,也可以增加利润,并且诱使生产商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11.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量的变动,沿着给定的供给曲线移动;供给的变动,供给曲线的移动。
12.均衡价格:一种价格和数量的组合使得现有买者和买者的意愿相符合。
13.价格上限的三个结果:增加需求数量、减少市场供给、产生市场短缺。
14.价格下限的三个结果:减少需求数量、增加市场供给、引起市场过剩。
第四章1.总效用:(TU)指从一种商品的全部消费中获得的满足感的数量。
2.边际效用:(MU)指从某种商品的最后一单位(边际单位)消费中所获得的满一、平均成本等于总成本除以总产量。
ATC=二、平均总成本(ATC)=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13.U型ATC曲线:平均成本曲线经历先递减再递增的过程,ATC曲线最初的下降主要归功于固定成本。
14.边际成本(MC):增加一单位生产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量。
边际成本(MC)=边际成本曲线呈上升状态,所增加的一额外单位产出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
边际成本在生产过程中上升,是因为边际产品递减规律。
边际产品递减等价于边际成本上升,边际产品递减意味着,当我们不断增加某种可变投入时,每一单位的投入所得到的产品增量会越来越小。
换言之,当我们不断增加产量时,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需要增加的这种投入越来越多,也就是边际成本越来越高。
15.U型平均成本曲线与固定成本、边际成本平均成本曲线最初下降归于固定成本被更大的产品分摊;平均成本曲线后来的上升是由于边际成本的上升。
第六章1.市场结构:不同的企业获利的机会不尽相同;市场结构对企业利润追逐构成影响;市场结构是指一个行业中厂商的绝对数量以及相对大小。
2.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众多厂商生产相同的的产品。
例如农场主3.垄断:是指单独一家企业提供了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全部供给。
例如地方公用事业公司。
4.不完全竞争:介于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
双寡头是指只有两家企业提供产出;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家大企业完全或几乎控制某一产业。
5.市场结构对产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购买某产品所支付的价格部分取决于生产此商品的厂商数目。
※产品质量也依赖市场竞争程度。
6.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ⅰ完全竞争厂商没有市场权力(是指改变市场商品或服务价格的能力)※完全竞争厂商每个厂商相对于市场而言都是如此之小,对市场的总产量和价格都无显著影响ⅱ价格的接受者※完全竞争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个别厂商必须接受市场价格,并相应调整产量ⅲ单个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水平的※单个完全竞争厂商只能以市场决定的价格卖出商品※一旦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对其产品的需求马上变为零7.市场需求曲线总是向下倾斜的,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水平的。
8.企业生产决策◆产出水平的选择即是企业的生产决策对于竞争性厂商而言,他们可以以市场价格出售所有的产品,所以他们的供给决策就是生产多少。
◆产出和收益若竞争性厂商增加产出,其销售收入必然提高。
总收益为一定时期产品价格与销售数量的乘积◆收益与利润利润是总收益与总成本之间的差额总利润取决于产出增加成本增加的数量◆生产最大的产量,能带来收益最大化,但不能保证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当增加一额外单位产出所带来的收益大于其增加的成本时,才生产这一单位产出9.企业生产决策◆价格竞争性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他们必须接受其产品的现行市场价格。
竞争性厂商额外一单位产出带来的收益等于价格◆边际成本增加一单位的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边际成本通常会随着产出量的增加而上升10.利润最大化产出率◆竞争性厂商的生产决策,归结起来就是比较价格和边际成本。
只要价格大于边际成本,竞争性厂商就扩大生产水平当边际成本上升到价格以上时,减少生产11.总利润◆总利润的两种计算方法总利润=总收益-总成本总利润=平均成本(单位利润)X销售数量单位利润=价格-平均总成本=P-ATC总利润=(P-ATC)XQ12.供给行为◆厂商如何决定其生产量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关系◆单个厂商的供给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在每个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竞争性厂商调整供给数量直至MC=P边际成本曲线是竞争性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13.供给移动◆边际成本决定厂商的供给政策◆任何引起边际成本改变的原因都将引起攻击行为的变化◆对于边际成本和供给行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投入要素的价格技术水平预期14.市场供给◆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个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总量◆市场供给曲线是所有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之和15.竞争性行业的市场供给◆决定竞争性市场供给的因素投入要素的价格技术水平预期行业中的厂商数量16.行业进入与退出◆进入当存在丰厚利润时,新的厂商将进入该行业经济利润吸引厂商—厂商数目增加导致市场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价格下降—只要存在利润新厂商就会继续进入竞争性行业—这一过程知道价格下降到平均成本的最低点,所有的经济利润消失时才会停止。
◆退出当厂商发现其他领域的投资利润更好时,将退出该行业。
如果价格下降到平均成本之下,厂商将离开该行业。
当厂商离开该行业时,市场的供给曲线将向左移动。
◆均衡竞争性行业存在利润导致进入竞争性行业存在亏损导致退出长期均衡:价格等于最低平均成本;经济利润不会持续太久17.竞争性市场特征众多厂商;产品同质;低进入壁垒;MC=P;零经济利润;完全信息第七章1.垄断企业是指该行业的全部商品或服务均由一家提供。
2.垄断厂商的市场权利市场权力的本质是改变产品价格的能力。
垄断者会运用自己的市场权力,收取较高的价格从而获得更多地利润。
其市场权力只受到需求和法律的约束。
3.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与该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一致,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限制了垄断者利用市场权利获得利润的能力。
4.边际收益(MR)是指增加一单位的商品销售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增量。
完全垄断厂商只有降低价格才能销售处其额外产出,且边际收益总是低于价格的5.为什么边际收益低于价格?当垄断者增加一单位生产时,就必须降低对所销售的每单位产品收取的价格,而这种价格下降就减少他所卖出的各单位的收益;某单位额外产出的MR等于售价扣除前面各单位潜在的收益。
6.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时利润最大,垄断厂商在此处生产。
7.垄断厂商与完全竞争厂商决策比较完全竞争厂商在MC=MR(=P)处产出垄断厂商在MC=MR(<P)处产出8.利润最大化9.进入壁垒的障碍专利保护;法律诉讼;独家授权;捆绑产品;政府特权由于存在很高的进入壁垒,进入威胁并不影响完全垄断厂商的利润状况。
10.垄断与竞争的比较※在竞争行业,高价格和利润是消费者需求更多产出的信号,在垄断行业,情况相同。
※在竞争行业,高利润吸引新的供应商,在垄断行业,进入壁垒的建立排斥了潜在的竞争对手。
※在竞争行业,新均衡形成。
在垄断行业,没有新均衡的建立。
※竞争性行业,平均成本接近最低,垄断行业,平均成本不需要处于或者接近最低水平※在竞争行业,经济利润接近零,在垄断行业,经济利润最大。
※在竞争行业,整个过程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在垄断行业,价格始终超过边际成本。
※在竞争性行业,为了获得更多利润迫使企业降低成本或者改进产品质量。
在垄断行业,没有降低成本或者改进产品质量获取利润的压力。
11.近乎垄断:两个或者多个厂商同样可以操纵市场以取得垄断结果和利润。
包括双寡头、多寡头。
12.对垄断的评价*垄断有抑制经济发展的倾向*原则上,垄断者更有优势进行有价值的研发活动*对企业家产生激励13.规模经济:是指如果厂房和设备规模扩大时,平均成本下降。
规模经济的原因,一个大的厂商能够在比较低的单位成本下生产,而小企业则不行。
大厂商比小厂商的生产效率更高。
14.自然垄断:是指一家企业厂商提供全部供给的效率高于由大量的小厂商共同提供的效率。
如电信业务,公共事业服务。
15.掠夺性定价:是指暂时的将价格降低从而有计划地逐出竞争者。
第八章1.工作的决策实际上就是在收入和闲暇之间的选择,这一选择取决于人们的偏好、财富以及工资率的高低。
2.向上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反映了两个现象:劳动的机会成本递增;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减3.劳动的市场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在各种工资水平下愿意提供劳动的总小时数,是向上倾斜的。
4.劳动需求:是指雇主在各种工资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雇佣的工人数量。
5.派生需求:企业对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的需求,派生于市场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6.雇用水平的决定:消费需求;劳动力价格7.劳动的边际物质产品(MPP):是指增加一个工人时总产出的变化量。
用边际物质产品来衡量一个工人对雇主的价值。
在多数情况下,边际物质产品随着所雇佣人数的增加而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