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发展史介绍ppt课件
中医护理发展史介绍ppt课件
![中医护理发展史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82487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f.png)
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成果与影响
成果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果,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和生活质量。
影响
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发展对医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医学的进步,为未来 的医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04 中医护理在现代的传承与 创新
中医护理在现代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护理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同时现代人对中医 护理的需求也在逐渐减少。
宋、元、明时期,中医护理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 体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强调预防保健和饮食 调理。
总结词
专业护理人员出现
详细描述
随着中医护理理论体系的形成,专业的护理人员开始出 现,负责病人的日常照护和病情观察,并参与治疗方案 的制定和实施。
总结词
护理技术发展
详细描述
宋、元、明时期,中医护理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包括 针灸、推拿、拔罐等多种护理技术,这些技术在当时广 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中医护理在未来的发展策略与建议
强化基础研究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中医护理的基础理论研究,深入挖掘 中医护理的优势和特色,为临床实践提供 有力支持。
加强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提高护理人员 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为中医护理事业 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推进标准化建设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制定和完善中医护理的标准化体系,规范 护理操作和服务流程,提高中医护理的规 范化水平。
挑战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护理面临着来自西医等其他医疗体系的竞争压力。同时,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日益提高,对中医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机遇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中医护理在预防、康复、保健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国家对中医药事 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中医护理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医护理学基础》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89be25866fb84ae55c8d2b.png)
此外他还发明了蜡疗和热 熨法。
三、宋金元时期
这一时期国家重视医药事业,宋政 府有翰林医官院,御药院,尚药局等 机构,金元政府有太医院等。宋政府 还把医学校作为一个独立机构纳入国 家官学系统。
在法律上保护病人:“凡同居亲疾 病,辄相弃绝者,杖一百”
重视调理脾胃的护理
著名医学家李东垣创立了脾胃 学说,认为“内伤脾胃,百病乃生” 李氏非常重视饮食、劳倦、情志三 者的护理,在其《脾胃论》中有 “用药宜禁论”、“养心神调治脾 胃论”、“饮食伤脾胃论”、“脾 胃将理法”等
2、养生保健护理的发展
《寿世保元》更系统地论述了对养 生及老年护理的重要内容: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 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 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 莫生气。任我逍遥过百春。”
5、近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清朝开办了“京师同文馆”——近代最早
的医学院
丁甘仁在上海开办中医院,一边医疗,一
“动摇则谷得消,血脉流通,病 不得生,譬如户枢不朽也” “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 而汗出,身体轻便,腹中欲食。”
逐渐发展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
肘 后 备 急 方
腹水病人的护理:“勿食盐,常食小豆 饭,饮小豆汁,鲤鱼佳也” 对天花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 最早指出用海藻治疗瘿病 在急救方面,指出治疗大失血休克的病 人时应禁食水。
孙氏高度重视养生之道和 食疗,如在饮食和药物选择上, 强调“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 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 后命药” 掌
握 孙氏还首创了脏器疗法
4、饮食护理
《 千 金 方 》
主张:“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勿食生菜、生米、勿饮浊酒, 勿食生肉,一切内惟须煮烂。” 并指出“食毕当漱口数过,令 人牙齿不败,口香” “食毕当行步踌躇,则食易消。”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PPT精品文档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PPT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ccb5aa2deff9aef8941e06a8.png)
现代护理 中西医结合护理
护理学专业
中医护理
社区护理 疗养康复护理
2009-06-02
9
中医护理学的形成
萌芽时期 宋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夏-春秋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 当代 战国-东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2009-06-02
10
第一节 古代中医护理学
各时期对中医护理的贡献
一、萌芽时期(原始社会)
(四)预防思想
(五)其他:按摩、隔离、用酒
2009-06-02 15
三、战国-东汉时期
(一)《黄帝内经》 (二)《伤寒杂病论》
(三)华佗
2009-06-02
16
黃 帝 內 經
2009-06-02
17
《黄帝内经》与中医护理学基础
1. 天人合一学说与生活护理 2. 饮食护理
3. 情志护理
4. 病情观察
2009-06-02
11
神 农
2009-06-02
12
古代针具的演变
2009-06-02 13
二、夏-春秋时期
卫生保健
护理 饮食护理 传染病护理
2009-06-02
14
二、夏-春秋时期
洗脸、洗手、洗 脚、沐浴和洗涤 食具等
(一)个人和环境卫生的改善
(二)饮食卫生 (三)心理卫生
“以五味,五谷 ,五药 养其病” 及“凡疗疡, 以五毒攻之,以五气 养之, 以五药疗 之……
腹水病人的饮食指导 瘿病的治疗 狂犬病的治疗
2009-06-02
27
五、隋唐五代时期
《诸病源候论》 《千金方》
《外台秘要》
《食疗本草》 《刘涓子鬼遗方》
2009-06-02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f117b99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1c.png)
01
健康教育
通过开展中医健康教育活动, 提高公众对中医护理学的认识 和了解。
02
预防保健
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开展预 防保健工作,提高公众健康水 平。
03
康复护理
针对慢性病和伤残患者,采用 中医护理技术进行康复训练和 指导。
04
社区护理
将中医护理学融入社区卫生服 务,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的 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和传播
科研合作
国际学术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中医护理学术交 流活动,推动中医护理学的国 际发展。
跨国医疗服务
向海外提供中医护理服务,满 足国际市场对中医护理的需求 。
培训与教育
开展国际中医护理培训和教育 项目,培养国际化的中医护理 人才。
与国际研究机构合作开展中医 护理科学研究,共同探索中医 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中医护理学在临床的应用
针灸护理
通过针灸刺激穴位,调 节人体气血,缓解疼痛
和不适感。
推拿护理
运用手法推拿,舒缓肌 肉紧张和疲劳,促进血
液循环。
中药护理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中 药内服或外敷,以调理
身体和治疗疾病。
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 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调节身体机能。
中医护理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目录
• 中医护理学起源 •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历程 • 中医护理学的特色与优势 • 中医护理学在现代的应用 • 中医护理学的未来展望
01
中医护理学起源
古代中医护理
古代中医护理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人 们已经开始注重疾病的预防和养生,提倡“ 治未病”的理念。
古代中医护理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 ”为核心思想,强调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 注重个体差异和疾病的特殊性。
第一章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史
![第一章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5e549434227916888486d7be.png)
第一章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古代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同中医学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有了人类,有了疾病,就有了医和护,医护是同源的,所以护理实践与人类社会发展紧紧相连,护理学是在人类祖先自我防护本能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抗病害斗争和劳动实践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中医学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其中“七分养”的实践就是护理,中医护理学的实质就是研究这“七分养”的科学内涵。
随着祖国医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医护理学也在不断的总结、研究与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
中医护理学的形成大至经历了以下九个时期:一、原始社会时期(远古)人类为了生存,在与大自然的拼挣中,必然会遭到外界的伤害。
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学会了用草茎、泥土、树叶对伤口进行涂裹包扎,这是最早的外科包扎止血法;对四肢的跌仆损伤部位进行抚摸揉按,起到消肿散瘀止痛作用,形成了最原始的按摩术。
为了避免暴雨雷击及野兽的袭击,他们过着“六巢而居”的生活;为了防寒避邪用兽皮或树皮作衣;他们定居下来后,通过对动、植物的长期观察和尝试,认识了更多的动、植物,懂得了哪些动、植物食后可充饥或治病,哪些会致病或中毒等。
例如《史记·补三皇本记》说:“神农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
”《淮南子·修务训》:“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这样便出现了药物的内服,外敷及动物的内脏、骨骼、甲壳的运用。
中医护理技术方面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和《五十二病方》分别记载了热熨和针刺,这些都是最早的中医护理技术之一。
二、夏至春秋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5年)夏至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时期,随着经济思想及科学文化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医药卫生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医学逐渐摆脱了宗教的羁绊,开始走独立发展的道路。
例如医学分科,专职医生的出现,最早的医学制度建立等。
又如早期病因学说及疾病诊疗的产生,为医学理论的形成作了准备。
这一时期有关医学知识的记载已包含有护理的内容。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7cba6bb7b9d528ea80c77920.png)
一、中医护理学
一、中医护理学
★二、中医护理学发展过程
(一)医药起源阶段(原始社会时期)
(二)中医护理的起源阶段(夏 -春秋时期)
• 1、个人卫生保健 • 2、改善环境卫生 • 3、饮食方面 • 4、重视情志 • 5、认识疾病方面等
▲
(三)中医护理学的初步形成阶段 (战国-东汉时期)
(1)医德高尚 (2)重视妇、儿科的护理 (3)重视食疗 (4)饮食护理 (5)生活起居 (6)用药护理 (7)精神调养 (8)老年人养生 (9)护理技术 首创细葱导尿法
▲ (四)中医护理学的发展阶段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外治秘要》
4、专科护理发展
关于《内经》
1、《黄帝内经》
饮食护理 生活起居 心理护理 疾病护理 中医护理技术
2、《神农本草经》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三)中医护理学的初步形成阶段
3、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三)中医护理学的初步形成阶段
4、华佗
▲ (四)中医护理学的发展阶段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
1、孙思邈
• • • • • • • • •
(五)中医护理学的充实阶段(宋 金元时期)
(六)中医护理学成熟阶段 (明清时期)
1、李时珍 《本草纲目》 2、温病护理
(1)吴有性:《温疫论》 (2)吴鞠通:
口腔护理 (3)叶天士:《温热论》
(七)当代中医护理学的蓬勃发展阶段 ——(建国到至今)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a35b7245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4.png)
国际化发展
人才培养
中医护理学专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 不断完善,为中医护理事业培养了大 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中医护理学逐渐走向国际化,与国际 护理界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为世 界各地提供中医护理服务和技术支持。
现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特点
强调整体观念
现代中医护理学注重整体观念,从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 进行全面评估和护理,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突出辨证施护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和手段,体 现了中医护理个性化的特点。
融合现代科技
中医护理学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如信 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提升中医护理的科技含量和临床应用价值。
现代中医护理学的代表人物与著作
代表人物
现代中医护理学的代表人物包括李时中 、张仲景等,他们为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文献记载与传承
中医护理学的早期发展也体现在相关文献的记载和传承上。古代医家通过著书 立说等方式,将护理实践经验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整理,为后世中医护理学的 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早期护理实践与理论
整体护理观念
中医护理学强调整体护理观念,认为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因此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采取综合措施进行调理。
融合中西
中医护理学在近代发展中,积极吸收和融合 了西方医学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形成了独特 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
实践创新
近代中医护理学注重实践和创新,不断探索 和总结临床经验,为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和实 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学术交流
近代中医护理学在发展中,积极开展学术交 流和合作,促进了学科的国际化和专业化发 展。
VS
中医护理发展史介绍
![中医护理发展史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e9f60c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3.png)
经验积累、自然哲学、以预防为主
详细描述
在古代,中医护理技术与方法主要基于经验积累,以自然哲 学为理论基础,强调天人合一,注重预防保健,通过饮食调 理、起居调理、情志调护等方式来维护身体健康。
近现代中医护理技术与方法
总结词
科学化、现代化、中西医结合来自详细描述随着现代医学的传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 医护理技术与方法开始向科学化、现代化转 变。在继承传统中医护理的基础上,开始借 鉴西医护理的方法和手段,同时结合现代科 学技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护理体 系。
缺乏科学依据
中医护理的部分理论和实 践缺乏现代科学依据,难 以被现代医学所接受和认 可。
中医护理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融合创新
中医护理应积极吸收现代医学 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实现融合 创新,提高护理效果和水平。
人才培养
加强中医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和引进,提高中医护理从业人 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科学研究
总结词
中医护理理论体系现代化
详细描述
近现代以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兴起,中医护理理论体系也逐步现代化。这一时期,中 医护理开始与现代医学护理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同
时,中医护理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具备专业素质的中医护理人才。
03 中医护理技术与方法发展
古代中医护理技术与方法
中医护理在妇产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总结词
中医妇产科护理注重经期、孕期和产后的护理,通过中 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方法缓解妇科疾病症状。
详细描述
中医妇产科护理针对女性经期、孕期和产后的特殊生理 时期进行护理。在经期护理中,注重保暖、调经止痛, 采用中药汤剂调理月经周期。在孕期护理中,关注孕妇 体质变化,指导合理饮食和运动,采用针灸、推拿等方 法缓解孕期不适。在产后护理中,注重恶露排除和子宫 恢复,指导产妇进行适当的产后锻炼和调理,以促进身 体康复。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本护理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本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65d46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e.png)
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情志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情志护理在中医护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情志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调节 情绪和促进身心放松等措施,以帮助患者树 立信心、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促进疾病的
康复。
04
中医康复护理
中医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01 整体护理
02 辨证施护
03 饮食调理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本护理ppt课 件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中医护理学概述 • 中医基本护理理论 • 中医基本护理技能 • 中医康复护理 • 中医护理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01
中医护理学概述
中医护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 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研究中医护理理论、技能和方法 的学科。
派和特色。
现代
现代中医护理学已经成为了独立 的学科,具有较为完善的教学、 科研、实践体系。同时,中医护 理学也在逐渐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不断创新发展。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基本原则
整体观念、辨证施护、预防为主、个性化护理。
方法
中医护理学的方法包括情志护理、饮食护理、起居护理、药物护理等方面。其中 ,情志护理强调心理调适和情绪管理,饮食护理注重营养调理和食疗,起居护理 关注生活环境和习惯,药物护理则涉及药物治疗和药理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气功疗法
气功疗法是一种古老的康复方法,通过调节呼吸、内气运 行等,达到调节身心、促进康复的目的。
05
中医护理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 应用
中医护理学在预防疾病中的作用
01
02
中医护理精品PPT课件
![中医护理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a0a36c80eb6294dc886c77.png)
(二)苔色:
①白苔:一般常见于表证、寒证。由于外感邪气尚未传里, 舌苔往往无明显变化,仍为正常之薄白苔。若舌淡苔白而湿润, 常是里寒证或寒湿证。但在特殊情况下,白苔也主热证。如舌 上满布白苔,如白粉堆积,扪之不燥,为“积粉苔”是由外感 秽浊不正之气,毒热内盛所致。常见于温疫或内痈。再如苔白 燥裂如砂石,扪之粗糙,称“糙裂苔”,皆因湿病化热迅速, 内热暴起,津液暴伤,苔尚未转黄而里热已炽,常见于温病或点
❖观察的基本内容 对病情的观察在中医护理中尤为重要,
通过神色、精神、体温、脉搏、呼吸、血 压、睡眠、饮食的观察提供施护依据,观 察还要重视病情的主要病证,在一系列病 证中最令病人痛苦或最易导致恶变的症状 是观察的重点。
围绕主证的观察而作为观察病情的重 点是辨证施护的又一特点。
望舌苔包括苔质和苔色两方面的变化。
(一)苔质:
①厚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凡透过舌苔隐约可 见舌质的为见底,即为薄苔。由胃气所生,属正常舌苔,有病见之,多为 疾病初起或病邪在表,病情较轻。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质的为不见底,即 是厚苔。多为病邪入里,或胃肠积滞,病情较重。
②润燥:舌面润泽,干湿适中,是润苔。表示津液未伤;若水液过 多,扪之湿而滑利,甚至伸舌涎流欲滴,为滑苔。是有湿有寒的反映,多 见于阳虚而痰饮水湿内停之证。若望之干枯。扪之无津,为燥苔,由津液 不能上承所致。
辩证施护观察的内容和特点
❖ 舌象 舌象是中医观察病情的重要内容,尤其在
外感热病的辨证施护中更为重要。舌为心之 苗,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极其丰富,其粘膜 上皮薄而透明,乳头反应灵敏,故机体一般 情况,消化系统和体液变化均可在舌上迅速 地反映出来。包括观察舌质、舌苔两个方面。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本护理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本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44b34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2.png)
调理饮食
中医护理学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 点和健康状况,提出相应的饮食 调理方案,帮助老年人保持营养
均衡。
促进睡眠
中医护理学通过中药、针灸等方 法可以促进睡眠,有助于缓解老
年人的失眠问题。
指导养生
中医护理学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 况和健康需求,提出相应的养生 建议,帮助老年人保持健康状态
。
06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本护理ppt课 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中医护理学概述 • 中医基本护理理论 • 中医基本护理技能 • 中医康复护理 • 中医护理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01
中医护理学概述
中医护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结合预防、保健、康复、治疗 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研究中医 护理理论、技能和方法的学科。
04 运动康复
05 情志调护
中医康复护理注重整体观 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 整体,强调人体内部各器 官、各系统的协调与平衡 。在护理过程中,要全面 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和 社会因素,以实现整体康 复。
中医康复护理强调辨证施 护,即根据患者的体质、 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 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个性 化的护理方案。
推拿
推拿是运用手法在人体一定部位进行按摩、操作和推拿,以调整人体的气血流通 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在中医护理中,推拿治疗需要由专业 医生操作,并注意力度和时间。
拔罐与刮痧
拔罐
拔罐是通过负压吸引作用,将罐吸附在人体一定部位上,以达到刺激经络、舒筋活络、行气活血、消 肿止痛等作用。在中医护理中,拔罐治疗需要由专业医生操作,并注意拔罐的时间和力度。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e4d29e102de2bd97058841.png)
之……
(五)其他:按摩、隔离、用酒
2009-06-02
15
三、战国-东汉时期
(一)《黄帝内经》 (二)《伤寒杂病论》 (三)华佗
2009-06-02
16
黃 帝 內 經
2009-06-02
17
《黄帝内经》与中医护理学基础
1. 天人合一学说与生活护理 2. 饮食护理 3. 情志护理 4. 病情观察 5. 护理诊疗技术
消毒隔离 预 防接种 饮食卫
生
2009-06-02
33
七、明清时期
《温热论》 《治疫全书》 《侍疾要语》
2009-06-02
34
《侍疾要语》
1、 情志护理 2、 生活护理 3、 病情观察 4、 投药护理
现存最早古籍中医护理专书
2009-06-02
35
第二节 近代中医护理学
一、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二、中医办学的发展
2009-06-02
30
六、宋金元时期
《太平圣惠方》----服药的方法 《饮膳正要》----食、养、医结合 《脾胃论》----辨证施护 《保生要录》-----社区保健 《妇人大全良方》----妇产科护理 《卫济宝书》-----外科护理 《外科精义》-----外科护理
2009-06-02
2009-06-02
23
五禽之戏
2009-06-02
24
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 组编而成的一套锻炼身体的功法。
2009-06-02
25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中医护理 《脉经》 《肘后救急卒方》
2009-06-02
26
《肘后救急卒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医护理的地位 二、中医护理学的形成
三、中医护理的展望
2020/8/6
.
40
3
中医护理的地位
*中医护理是中医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护理学的 主要组成部分。
*归属于医学学科门类
I级学科---临床医学
学科专业---护理学
方向分化---中医护理
2020/8/6
.
4
护理学专业
现代护理 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医护理 社区护理 疗养康复护理
198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率先成立了中医 护理系 ,招收大专生。
1999年我国首届中医护理本科在广州中 医药大学护理系招生 。
2003年9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在 中医学招生(护理方向硕士)。
2020/8/6
.31ຫໍສະໝຸດ 中医护理的现状1、中医护理适合现代护理的发展方向
2、中医护理的效果渐渐得到肯定
健和康复的应用研究。
2020/8/6
.
34
1、提高现有中医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2、提高现有中医护理人员的国际交流水平
3、现有护理人员普及中医护理学知识
4、拓宽中医护理的应用范围
5、与国际护理接轨、完善整体护理的内容
2020/8/6
.
35
护理专业教学改革趋势
◎师资培养的改革。
◎课程的重组与整合,并逐渐走向规范。
《外科精义》 首部护理专论,从六方面专论护理内容: 1.首先提出病室环境宜安静; 2.规定了探视制度 3.注意情志护理 4.强调饮食卫生及营养 5.做好康复护理 6.提出了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2020/8/6
.
27
七、明代时期
《本草纲目》--世界医药杰出贡献
《温疫论》--世纪性传染病因卓越创见
◎普及中医护理基础课程。
◎从二级学科成为一级学科,并向各个发展方向
发展为专业,学历教育不断提高。
◎临2020床/8/6 护理向专.科化发展。
36
孙思邈曰:“ 凡大 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 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 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 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 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 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 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 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卫生保健 护理 饮食护理
传染病护理
2020/8/6
.
10
三、战国-东汉时期
(一)《黄帝内经》 (二)《伤寒杂病论》 (三)华佗。
2020/8/6
.
11
黃 帝 內 經
2020/8/6
.
12
《黄帝内经》与中医护理学基础
1. 天人合一学说与生活护理 2. 饮食护理 3. 情志护理 4. 病情观察 5. 护理诊疗技术
2020/8/6
.
17
华 佗
2020/8/6
.
18
五禽之戏
2020/8/6
.
19
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 组编而成的一套锻炼身体的功法。
2020/8/6
.
20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中医护理 《脉经》 《肘后救急卒方》
2020/8/6
.
21
《肘后救急卒方》
腹水病人的饮食指导 瘿病的治疗 狂犬病的治疗
消毒隔离 预 防接种 饮食卫
生
2020/8/6
.
28
八、清代时期
《温热论》 《治疫全书》 《侍疾要语》
2020/8/6
.
29
《侍疾要语》
1、 情志护理 2、 生活护理 3、 病情观察 4、 投药护理
现存最早古籍中医护理专书
2020/8/6
.
30
九、当代
1958年江苏省中医院编写了首部中医护 理专著《中医护理学》,创办了第一所 中医护校 。
3、中医护理在社区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中医护理拥有巨大的国际市场。
2020/8/6
.
32
中医护理的展望
中医护理要发展,要走向世界,就 必须要走科学研究的道路。
中医护理要发展,要走向世界,就 必须要走继续教育的道路。
2020/8/6
.
33
近10年来中医护理研究方向:
1.开展中医护理高等教育研究 2. 开展中医整体护理模式的研究; 3.开展中药外用药护理的研究; 4.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与方法在社区保
2020/8/6
.
25
六、宋金元时期
《太平圣惠方》----服药的方法 《饮膳正要》----食、养、医结合 《脾胃论》----辨证施护 《保生要录》-----社区保健 《妇人大全良方》----妇产科护理 《卫济宝书》-----外科护理 《外科精义》-----外科护理
2020/8/6
.
26
中医护理学基础
第二章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2020/8/6
.
1
学习目标:
1、了解各朝代中医护理的发展 2、了解现代护理学与中医护理的关系 3、熟悉《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外科精义》 《侍疾要语》对中医护理学基础的贡献 4、熟悉《千金方》在妇儿科护理的内容。
2020/8/6
.
2
第二章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2020/8/6
.
22
五、隋唐五代时期
《诸病源候论》 《千金方》 《外台秘要》 《食疗本草》 《刘涓子鬼遗方》
2020/8/6
.
23
《诸病源候论》
1. 病情观察 2. 外科护理 3. 强身健体
术后病人饮食、 乳痈早期护理
呼吸法、健身 法、搂肚法等
2020/8/6
.
24
《千金方》
1. 妇产科护理 2. 婴幼儿护理 3. 饮食护理(提出先用食疗后用药疗) 4. 预防养生保健 5. 情志护理 6. 投药护理 7.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发展 8. 高尚的医德
2020/8/6
.
13
张 仲 景
2020/8/6
.
14
伤寒论
2020/8/6
.
15
《伤寒杂病论》与中医护理学基础
1. 首创中药灌肠 2. 开展心肺复苏术 3. 发展中药用药法 4. 完善饮食护理 5. 舌下含服
2020/8/6
.
16
华佗对护理的贡献
1. 首创剖腹术的护理 2 .倡导“五禽戏”用于养生保健
孙思邈
2020/8/6
.
37
小结
绪论
各时期对中医护理的贡献
2020/8/6
.
38
2020/8/6
.
5
中医护理学的形成
萌芽时期
夏-春秋时期
宋金元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
战国-东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明代时期 清代时期 当代
2020/8/6
.
6
各时期对中医护理的贡献
一、萌芽时期(原始社会)
2020/8/6
.
7
神 农
2020/8/6
.
8
古代针具的演变
2020/8/6
.
9
二、夏-春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