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公开课教案 (2)

合集下载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清诗歌情感变化,抓住意象解读诗歌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悟李白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诵读、借助“酒”意象的解读,走进李白的内心深处。

2、感受李白借豪写悲,悲而能壮的诗歌风韵。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由诗歌、李白、导入本节内容。

2、出示学习环节浅读――品读――深读读诗亦如饮酒,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浅尝滋味,然后细细品味,最后深入体味。

二、诗歌学习(一)、浅读――读出诗歌内容1、自由朗读、注意字词的准确性。

2、单个朗读。

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感情,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和感情三方面点评。

3、齐读提示:读李白的诗,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李白,放开胆来旁若无人,这样才能获得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4、多媒体听读(二)、品读――读出情感变化1、引入:一个人心情不同,场合不同,喝酒的方式也不一样。

那么在《将进酒》中李白是怎么喝酒的呢?怎么劝酒的?找出相关诗句。

――“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将进酒,杯莫停”喝得急,“但愿长醉不复醒”喝得沉醉,“斗酒十千恣欢谑”喝得畅快,“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倾其所有。

―――可谓“豪饮、狂饮”。

2、那么,李白为什么要如此喝酒,如此劝酒呢?甚至要长醉不醒呢?再走进诗歌,感受他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

分组讨论、交流。

(读出相关的诗句)点拨:悲――“欢”――愤――狂小结:但李白毕竟是李白,悲也好,愤也罢,都磨钝不了李白内心澎湃的激情和经世济民的大志,他还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宣言,悲愁之中不失万丈豪情。

3、指名朗读(男生女生各推荐一名最能代表你们各自最高水平的选手朗诵《将进酒》,比一比,看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传达出李白丰富复杂的情感。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完美版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完美版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介:《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被誉为“诗仙”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1.2 学生朗读:《将进酒》全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1.3 探讨诗歌背景:介绍唐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李白的人生经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将进酒》诗歌内容,解释生僻词语和古文用法。

2.2 意象分析: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煮酒论英雄”等,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豪放情怀。

2.3 修辞手法: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等,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第三章:诗歌欣赏3.1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3.2 学生表演:学生分组朗读,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3 音乐配合:播放古筝或古琴曲,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欣赏诗歌的美感。

第四章:创意写作4.1 题目设定:以“将进酒”为主题,设定一个创意写作的任务,如写一首现代诗或一篇短文。

4.2 学生创作:学生现场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3 分享交流: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讨论各自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第五章:课堂小结5.1 重点回顾: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诗歌的解析、欣赏和创作。

5.2 学生反馈: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5.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背诵《将进酒》或写一篇关于李白诗歌的短文。

第六章:诗歌与人生6.1 人生哲学:探讨李白在诗歌中表现的人生哲学,如“及时行乐”,“人生得意须尽欢”等。

6.2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人生哲学的理解和体会。

6.3 价值观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珍惜生活,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第七章:诗歌与艺术7.1 绘画创作:以《将进酒》为题材,进行绘画创作,让学生感受诗歌与艺术的结合。

7.2 学生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7.3 艺术鉴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同学的作品,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将进酒两课时教案

将进酒两课时教案

将进酒两课时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将进酒》,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人豪放的性格,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勇于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学难点:领悟诗人豪放的性格,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兴趣:提问学生是否曾经喝过酒,让学生分享喝酒的经历。

2. 引导学生思考:酒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将进酒》,理解诗文内容。

2. 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诗歌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将进酒》的短文,可以是读后感或者对诗歌的赏析。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将进酒》,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人豪放的性格,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勇于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学难点:领悟诗人豪放的性格,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引导学生思考:酒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将进酒》,理解诗文内容。

2. 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完美版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完美版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将进酒》,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了解作者李白及诗歌的背景,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白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将进酒》的字词、句式、意象等,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李白的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和诗歌中的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李白的生平简介引入,激发学生对李白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将进酒》,理解诗歌的大意,感知诗歌的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字词、句式等,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情感体验: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李白的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体验诗歌的艺术魅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李白的人生态度和诗歌的主题。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将进酒》。

2. 写一篇关于李白人生态度和诗歌艺术特色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李白的生平和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在合作探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情感体验方面,部分学生可能未能充分感受到李白的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将进酒》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3. 利用对比分析法,将《将进酒》与其他李白的诗作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李白诗歌风格的认识。

李白将进酒公开课教案

李白将进酒公开课教案

李白《将进酒》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将进酒》,使学生了解李白及其诗歌创作的背景,提高学生对唐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学会欣赏古典诗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背景知识的介绍。

2. 诗歌意境和主题的分析和解读。

3. 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文言文的解释。

2.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和音乐,增强教学的生动性。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白及其诗歌创作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将进酒》,理解诗歌的大意。

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艺术特色,解析诗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分享彼此的感悟。

5. 课堂展示:每组选代表进行诗歌朗诵和解读,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将进酒》的读后感,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读后感作业,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诗歌朗诵与解读:评估学生在课堂展示中的诗歌朗诵和解读能力,包括语言表达、情感把握等。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诗歌作品。

2. 邀请诗人或文学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歌创作和鉴赏的知识。

八、教学资源1. 李白的生平介绍资料。

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这是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第1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吟诵,把握诗歌感情脉络2、把握诗人形象3、体会比兴、夸张艺术手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读、赏、品、悟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李白乐观思想并感受其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1、吟诵,赏析。

2、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3、品味比兴、夸张等艺术手法。

4、感受李白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诗仙、酒中仙“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哥》)二、读一读自由读齐读朗诵学生评价、老师指导听名家配乐朗诵三、赏一赏,自主探究理解赏析诗句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水——人生比兴、夸张感情:悲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表达哪种感情,为什么?(联系文本中诗句回答)A、沉沦消极,及时行乐B、怀才不遇,积极用事3、有人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就是李白“赐金放还”后的人生追求。

你同意么?为什么?(1)、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种想法?因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寂寞:_________。

皆:__________。

(2)、这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感情?a、蔑视权贵b、消极避世,麻醉自己c、不平,愤恨。

4、为什么单单举陈王曹植宴平乐的典故?(讨论探究)四、品一品:解读艺术手法比兴夸张小结:浪漫风格、豪迈气概(正如一头受伤的雄狮的悲吼)五、悟一悟:课堂总结:回顾全篇,授之以渔诗仙酒仙读、赏、品、悟六、作业布置:1、有感情朗诵《将进酒》2、联系学过的李白诗歌,走进李白,以“我心中的李白”为题,写一篇200字的鉴赏文章。

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第2篇教学背景我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一年多的高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中国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和方法,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预习,参照书下注释和练习册上的提示,大体理解诗歌的内容。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完美版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完美版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将进酒》的创作背景及诗歌内容;(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3)能够欣赏并解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偶等;(4)能够背诵并默写《将进酒》。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将进酒》;(2)通过分析、对比的方法,了解李白的其他代表作;(3)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白豪放洒脱的个性和独特的诗歌风格;(2)理解“及时行乐”、“天生我材必有用”等观念,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将进酒》的字词解释、意象分析;(2)李白诗歌的风格特点及影响;(3)诗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诗中深层意象和情感的把握;(3)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背景;(2)以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李白被誉为‘诗仙’?”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将进酒》,理解诗歌大意;(2)让学生结合注释,解释生僻字词;(3)让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2)解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偶等;(3)介绍李白的其他代表作,进行对比分析。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2)选取代表进行分享;(3)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进行诗歌翻译,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对诗中“及时行乐”、“天生我材必有用”等观念的感悟;(3)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模仿李白的风格。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并默写《将进酒》;2. 完成一篇关于李白诗歌风格特点的短文;3.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李白诗歌,进行鉴赏分析。

将进酒(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将进酒(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将进酒》。

(2)理解《将进酒》的创作背景、意义和艺术特色。

(3)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将进酒》。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豪放、奔放的个性,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认识酒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理解适度饮酒的价值观。

(3)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将进酒》的诗意、诗境和诗情。

2. 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 诗人的豪放性格和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 诗中深层次的情感和哲理的把握。

3.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将进酒》,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1)讲解诗的背景、意象、情感和哲理。

(2)解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诗歌填空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将进酒》。

2. 深入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下节课分享。

3. 结合《将进酒》的学习,选取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鉴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将进酒》。

2. 学生能够理解《将进酒》的诗意、诗境和诗情。

3. 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并能运用到其他诗歌的鉴赏中。

4. 学生能够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实用】《将进酒》教案三篇

【实用】《将进酒》教案三篇

【实用】《将进酒》教案三篇【实用】《将进酒》教案三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将进酒》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将进酒》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主要字词,进行必要的词语积累。

2、能力目标声情并茂的品读诗词,培养学生朗诵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

3、素养教育目标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和豪放不羁、乐观自信的情怀。

【教学重点】品读诗词,培养学生朗诵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由悲而欢而愤而狂放的复杂矛盾的思想情感。

【教学设想】通过诵读与探究讨论来鉴赏作品。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授课步骤自主地带互动空间教师站点导入新课回忆中国古典咏酒诗,以酒与诗的“缘分”导入新课。

诗歌初读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学生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讨论并把握诗人复杂多变的思想情感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个别诵读,可集体诵读。

1.校正字词。

2.个别诵读,教师指导。

3.齐读。

4.体会文章情感。

教师适当指导,各组代表各抒己见。

情感脉络如下: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

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

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

教师适当引导,并相应补正。

诵读指导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掌握诗歌朗诵的相关技巧,学会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

适应着诗人情感的变化,朗诵时,可注意以下技巧:1、注意节奏:例,“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节奏要适当加快。

师范读,生跟读。

2、读重音:例,“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三百杯”须重读,要读得铿锵有力。

生读,师范读,生集体跟读。

3、读四声:例,“将进酒”,三字声调要读足,饱满,教师示范。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 公开课教案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 公开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古诗词诵读《将进酒》公开课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将进酒》。

(2)理解《将进酒》的诗意,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领略诗人的豪放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将进酒》。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将进酒》。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的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白及《将进酒》的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将进酒》,感知诗歌节奏和韵律。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后注释,自主解决生僻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偶等。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情感,如豪放、奔放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将进酒》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将进酒》。

3. 推荐一首李白的其他诗作,简要介绍其背景和特点,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过程6. 诗歌解析(1)教师带领学生详细解析《将进酒》的诗意,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及时行乐”、“天生我材必有用”等观念,并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7. 朗读与背诵(1)教师示范朗读《将进酒》,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朗读技巧。

(3)全班一起背诵《将进酒》,加强诗歌的记忆。

8. 诗词创作启示(1)教师引导学生从《将进酒》中汲取创作灵感,尝试自己创作古诗词。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将进酒》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帮助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夸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

掌握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复杂而又矛盾的情感世界。

理解诗歌中所体现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重点字词、艺术特色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精彩语句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李白的诗歌朗诵音频或视频,营造出浓厚的诗歌氛围,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李白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进酒》。

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经历、诗歌风格和成就。

讲述《将进酒》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3、初读诗歌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指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诗歌解读结合注释,疏通诗歌的大意,解释重点字词的含义。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明确诗歌的起承转合。

逐句解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5、诗歌赏析分析诗歌中夸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等,让学生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探讨诗歌的语言特色,如豪放、奔放、富有感染力等,让学生感受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如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对自由和快乐的追求等。

将进酒两课时教案

将进酒两课时教案

将进酒两课时教案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提问关于李白的背景知识。

2. 引导学生回顾《将进酒》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力。

二、文本解析1.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大意。

2. 教师讲解生僻词汇和典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4.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探讨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互动1.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诗歌,加强语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提问有关《将进酒》的问题。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做铺垫。

二、深入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分析诗歌,探讨诗人的创作手法。

2. 学生自主研究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研究成果。

三、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 邀请学生上台表演诗歌中的场景,增强课堂趣味性。

四、总结拓展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诗歌的感悟。

3. 布置拓展作业:比较《将进酒》与其他李白的诗歌,分析其艺术特色。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1.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提问关于李白的背景知识。

2. 引导学生回顾《将进酒》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力。

二、文本解析1.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大意。

2. 教师讲解生僻词汇和典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4.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探讨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互动1.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诗歌,加强语感。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 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提问有关《将进酒》的问题。

将进酒教案6篇

将进酒教案6篇

将进酒教案6篇将进酒教案将进酒教案(一):《将进酒》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同上)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背景、解题:本文选自《李太白全集》,作于天宝十一年(725年),李白和友人岑夫子在蒿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为“劝酒歌”,朵颐因酒放歌为资料,将(qiāng),清、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愿、请你不要生气。

二、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此刻。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狂放不羁)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嗜酒)1.李白的生平、经历: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他为“诗仙”,又自称“酒中仙”。

少年时,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崇尚自然、清净无忧,企慕到达不受约束的人生境界。

早年多在隐居、漫游中度过,养成了他狂放不羁、豪放洒脱的气度、狂傲的人格和自由创作的浪漫情怀。

他希冀凭借自己的才华,得到推荐,受到重用。

天宝元年,他被招入长安,供奉翰林,但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他宠爱杨贵妃,整日荒淫享乐,不理朝政。

他只需李白歌功颂德,装点太平。

这并不是李白的初衷,他没有半点奴颜媚态,受到排挤,最终提出离开长安。

之后的他,仍持续着对人生自由的向往,大力宣扬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这首诗歌就是一个很好地体现。

关于《将进酒》教案3篇

关于《将进酒》教案3篇

关于《将进酒》教案3篇关于《将进酒》教案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将进酒》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将进酒》教案篇1教学目的:背诵全篇,了解文意教学手段:介绍背景及相关知识,学生自己理解掌握一、解析文题将进酒,注意读音,“将”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

原来这是一首劝酒诗。

李白为什么写劝酒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二、文化背景大诗人李白(701———762)出生于四川,自称汉将李广之后(一说与大唐皇族同宗),继承了先祖的豪迈狂放,加上先天的聪慧(文才),以及后天的勤奋(阅历)——“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他成了“诗圣”。

725年辞亲远游,乘船经三峡出蜀,经历了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

742天宝元年赴长安求官,贺之章见《蜀道难》等诗,惊呼太白为“谪仙人”,并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后受诏入朝,供奉翰林。

醉酒使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捧砚,再加遭奸佞谗毁,被“赐金放还”。

744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遇,同游同咏,亲如弟兄。

750漫游复漫游,南北飘流,隐居或修炼,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

759蒙冤流放,行至白帝城遇赦。

作《早发白帝城》。

晚年写出《秋浦歌》、《赠汪伦》。

762太白逝世。

书上交代,到写这首诗为止,李白已经被“赐金放还”八年,仕途是没指望了,所以他索性隐居或修炼。

可最要命的是他还嗜酒,常常酩酊大醉,这说明他“有情”,他是一个性情中人。

那么他的情是什么情呢?学习这首诗我们或许可以略知一二。

三、解读全诗(一)朗读课文(正音)(结合课后练习一)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君”,按岑夫子、丹丘生。

要读得从容、亲切。

“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发源于昆仑山,地势极高),“不复回”——不再返回,均须重读。

“不复回”隐含何意?——韶光易逝之意。

类似还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李白将进酒公开课教案

李白将进酒公开课教案

李白《将进酒》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将进酒》的创作背景,掌握诗的基本内容,领会诗意,品味诗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感受诗人豪放不羁的人生态度和对人生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2. 诗中意象、情感和哲理的分析3. 诗的艺术特色的品味三、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2. 诗的艺术特色的深入理解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的背景、诗意和艺术特色。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诗文内容。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4.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典型意象和修辞手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如诗人李白的人生经历、诗歌创作背景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将进酒》,理解诗文内容,感知诗意。

3. 课堂讲解讲解诗的背景、诗意和艺术特色,如诗中出现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分享学习心得。

5. 案例分析分析诗中的典型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等。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7.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如介绍李白的其他诗歌作品等。

8.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果评价:对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进行批改,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节奏的把握等,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高中课文《将进酒》优秀教案

高中课文《将进酒》优秀教案

高中课文《将进酒》优秀教案高中课文《将进酒》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李白诗中的真正情感和艺术特色②熟背全诗2.过程与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情感,树立积极向上人生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李白这首诗的特色和技巧2.深入理解李白在诗中的情感教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写作背景: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此时,诗人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

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

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

”)。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将进酒》,乐府旧题,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二.诵读全诗:1.诗中一会儿“高堂明镜悲白发”“与尔同销万古愁”,一会儿又“人生得意须尽欢”“烹羊宰牛且为乐”,到底是“悲愁”还是“欢乐”?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于豪放不羁之中深蕴情才不遇、时光易逝之深沉悲哀。

所以读的时候要于狂饮纵歌之中把握好诗人深沉的愁绪。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感慨时光流逝,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深沉悲怆,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要有气势。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黄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应该怎样读?这几句是李白自信、狂放的体现,于深沉的悲绪中洋溢着暂时的欢乐,应读得充满喜悦,而且是稍带夸张的喜悦。

其中“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四个三字句,酒酣之时,喜悦之至,短句叠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要读得充满喜悦之情,节奏要快,声音有力。

《将进酒》的教案(8篇)

《将进酒》的教案(8篇)

《将进酒》的教案(8篇)《将进酒》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促进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热忱,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能进展恰当的评价。

3、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体会本诗所表达的浪漫主义风格。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质疑法。

3、比较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大诗人李白因遭权贵排挤离开长安开头了他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其次次漫游。

我们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即写于这一时期,今日我们学习的《将进酒》也是此间的作品。

大诗人李白又将向我们呈现些什么呢?二、疏通。

三、诵读。

(一)读懂内容《将进酒》是写劝酒、对酌的诗,本属汉乐府鼓吹铙歌。

李白沿用旧题,借与友人岑勋、元丹丘饮酒之机,发泄心中的郁积。

(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黄河”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既用眼前景物起兴又具有比方的作用。

“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承受夸大手法,极言人生短促。

(2)“人生得意”以下六句,极写痛饮狂饮。

“天生”一联说明“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将来的信念。

(3)“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折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

诗人在力劝“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之后,放杯高歌,吐露心声:“钟鼓馔玉缺乏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古来圣贤”以下四句,诗人将“饮者”与“圣贤”作比,引出“陈王”曹植来。

曹植《名都篇》有云:“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看来这位陈王确是在“恣而欢谑”了。

然而,在他这欢快中,包含着何等巨大的苦痛!他是在备受猜忌、压抑的险恶环境中,因大志难骋而沉溺酒乡的,在这一点上,李白与曹植颇为相像,故化用曹诗,明写欢快而暗寓愤激。

(5)“仆人何为”二句以反诘之句振起文意,以使令语气引出下文:“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将进酒》全诗;(2)理解《将进酒》的历史背景、作者李白及诗歌的基本内容;(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4)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将进酒》;(2)学会通过诗歌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生活的热爱;(2)认识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可贵,珍惜当下;(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将进酒》;(2)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作者李白及诗歌的基本内容;(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风格;(2)阐述《将进酒》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将进酒》,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句子;(2)分析诗歌的结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诗人的豪放不羁和对生活的热爱;(2)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可贵,珍惜当下。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将进酒》;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中“人生得意须尽欢”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8篇)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8篇)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8篇)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幻灯显示)1.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2.品读诗歌,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3.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二、教学重、难点: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三、教学方法:诵读、探究、赏析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多少诗人因饮酒而忘却了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饮酒而在自由的`时空尽情地翱翔,也因饮酒而成就了太多的传世佳作。

在这其中,唐代大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也正因为如此,李白被誉为“诗仙”,他也自诩为“酒仙”,今天,我们来共同品尝李白的一坛美酒—将进酒。

(二)解题将进酒是乐府旧题,将—读qiang,有“请”的意思,将进酒就是请喝酒。

(三)朗读1、师读,学生思考: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变化?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找出文中直接表明诗人情感的字、词语或是句子,并且用笔划记出来。

3、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其他同学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

4、提问: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变化,如果有的话,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学生思考,指名回答)(四)品读,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介绍朗诵技巧,指导学生朗读(出示幻灯)诵朗基本技巧一、确定情感基调二、确定语速三、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四、处理好停顿(五)诵读,落实朗诵技巧,检查朗诵水平(幻灯显示)《将进酒》诵读提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悲)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欢)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完美版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完美版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将进酒》全文。

2.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 能够解释诗中的难词难句。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 学会通过诗歌分析,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李白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

2. 理解“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将进酒》。

2.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2 教学难点1. 诗中难词难句的理解。

2. 对李白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的深入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分钟通过播放音乐版《将进酒》引起学生兴趣,教师简要介绍李白及《将进酒》。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将进酒》,并尝试解决生字词。

3.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诗文内容,包括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诗中的难词难句,共同解决难题。

3.5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李白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

第四章: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将进酒》。

2. 写一篇关于《将进酒》的读后感。

第五章: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文内容,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6.2 情境教学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6.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七章:教学评价7.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7.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其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7.3 读后感评价阅读学生的读后感,评价其对诗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内容,提炼信息,从而把握诗句中体现出的不同情感,并且根据分析出的不同情感,指出朗读的注意事项,教会学生对这首诗的朗读)
【诵读提示一】
这两句诗朗读时要注意先“高亢”后“悲伤”的情感把握,重读“悲”字。
【诵读提示二】
这几句诗朗读时,要节奏稍许明快一些,展现出“乐”情,不过,仍不能过于明快,还要注意“愁”情的贯穿。
授课
时间
2010年3月31日第五周星期三上午第三节
课题
《将进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3、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4、鼓励学生背诵全诗
教学
重点
1、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
(2)“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提问】这几句中,哪两个字明确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解析】“欢”“乐”
作者认为人生既然有太多的不得志,不如及时行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恰逢知己聚会,这种及时行乐的心情,即化为豪迈的酒量——“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提问】作者真的既“欢”且“乐”吗?这不是与“愁”不符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明确)
【明确】
酒逢知己千杯少——朋友聚会
②“与尔同销万古愁”——借酒消愁
【问题三】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应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
【明确】(引出李白被排挤的史实)
李白于公元744年,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本诗写于公元752年,已据流放当时八年之久,本来梦想未灭,只是“且放白鹿青崖间”,李白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还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但韶光易逝,人生易老,垂暮之年的李白,发现昔日的梦想离自己愈来愈远了,却无可奈何,怎么不愁思满怀呢?
唐代天才诗人李白在这个方面尤为突出,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的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小黑板出示】一个嗜酒如命,狂放不羁的李白跃然笔下,不过李白不仅能喝,而且也善劝酒。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的一首劝酒歌——《将进酒》,感受他与酒的不解之缘。
六、作业布置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因为“愁”而喝,怀才不遇,喝!仕途失意,喝!功业未成,喝!离愁别绪,也喝!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穿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狂言,因酒而成传世佳作。
【板书课题】
【点拨】
“将进酒”中的“将”读“qiāng”,为“请、愿”的意思,“将进酒”意为劝酒歌,多为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个朋友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等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引言】
本诗抓住一个“愁”字,由“愁”生饮,由“愁”引发感慨,不过,全文的情感并未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一“愁”到底,而是围绕着“愁”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作者在诗中的情感是如何围绕着“愁”转变的,又是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如下分析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
【提问】“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问题一】请同学们依据诗歌内容作一个大胆推测,宴饮后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明确】
形象:大醉,酣睡不起
理由: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饮酒多)
“将进酒,杯莫停。”(饮酒快)
【问题二】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啊?从诗歌的内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集中而鲜明的表明了这一原因?)
2、背诵全诗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对诗中作者激愤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
教学
设想
1、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诵读引导法、探究谈论发。要以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为主,适当的加以点拨总结,引导学生深入诗歌,认真思考,质疑问难,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同时通过诵读提示的方式,让学生注意把握本诗的朗诵情感和节奏,从而更进一步的品味诗歌感情。
【提问】“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中,诗人为何而悲?悲什么?
【解析】看似作者借此“悲”头发白了,青春不再,其实,从更深一层讲,作者是由“青春易逝,人生短暂”引发“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的感慨。
【小结】诗的开头运用比兴的手法,引发作者“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悲凉之情,作者因“愁”而“悲”,感人肺腑。
【诵读提示三】
这几句诗,李白的愤慨之情尽情宣泄,故而,朗诵之时,要加强语气,注意重读。
【诵读提示四】
自然而然,这部分朗读时,要注重配合作者的“狂放”之情,要将这种情感通过节奏的加快展现出来。
2、总结把握全诗主旨
3、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五、拓展阅读
(通过对诗歌句意的解释,让学生感受诗中所蕴含的怀才不遇的情感,进一步感受李白作品中那豪迈奔放的特点。)
教学
工具
小黑板、录音播放设备、《将进酒》的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过程
(见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一、情境导入
二、背景介绍、解题
1、解题
2、背景
三、诵读训练Leabharlann 整体感知1、学生放声朗读,纠正字音
2、自习五分钟,理解诗歌大意
3、通过问题,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四、解析诗意,把握情感
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变化过程
【解析】作者这种“欢”与“乐”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正如李白说的“人生得意须尽欢”一样,李白却并不“得意”,可见这种“欢”并不发自内心,而是对心中“愁”的发泄而已,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
【解析】黄河的水好像是从天上奔涌而下,一泻千里,向东流去,很有挟天风海雨的气势,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气势雄壮的画面,有种势不可挡的感觉。
【提问】作者描绘这样一幅景象要表达怎样的感慨?
【解析】看似是作者借黄河之恢宏气势抒发豪迈之情,其实作者“另有所图”:我们知道,自从《论语》提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后,我们中国人只要看到流水一去不复返很自然就会想到时光的流逝,诗人借“奔流到海不复回”引发“时光易逝”的感慨。这种“先咏他物,而引出所咏之物”的手法在诗歌中叫“比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