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第四版)下册期末复习部分要点
分析化学下册知识概要
2
3碳碳双键的吸收峰出现在1670~1600c 之间,强度中等或较低
4
5苯环的骨架振动约在1600,1580,1500及1450c 处
46.
47.红移和蓝移:当改变溶剂或在有机物中引入官能团使其最大吸收波长向长波长移动的现象称为红移;向短波长移动的现象称为蓝移。
48.
49.生色团/助色团:含有 键的不饱和基团叫做生色团;本身没有生色作用但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使生色团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并且强度增强,常为含杂原子的基团主要生色团有羟基、烷氧基、氨基。
20.
21.自吸:元素的原子或离子从光源中心部位的辐射被光源边缘处于基态或较低能态的同类原子吸收,使发射线强度减弱的现象叫做谱线的自吸b 1b=1无自吸现象,b越远离1自吸现象越严重
22.
自蚀:当元素含量很小,即原子密度低时,谱线不呈现自吸现象,大原子密度很大时,谱线便产生自吸,当元素含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自吸现象严重,谱线的峰值强度会完全被吸收,这种现象称为谱线的自蚀(谱线上“边强中弱”,呈现马鞍状)
84.
85.
86.振动自由度:分子基本振动的数目。每个振动的自由度相应于一个基本振动。
87.
88.在中红外区,光子的能量较小,不足以引起分子的电子能级跃迁,只有分子中的平动、振动、转动这三种运动形式的能量变化。分子的平动能量改变不产生振动-转动光谱;分子的转动能级跃迁产生红外光谱。因此,在中红外区,应扣除平动与转动两种运动形式,只考虑分子的振动能级跃迁。
粒子性:根据量子理论,电磁辐射是在空间高速运动的光量子(光子)流。可以用每个光子所具有的能量来表征。
波动性和粒子性的关系有普朗克方程描述:E= h=6.63
分析化学总结期末复习大纲2
九、纯碱的组成成分
双指示剂法
NaOH Na2CO3
PP H2O
NaHCO3 V1
MO
V2
H2CO3
滴定NaOH的HCl体积为V1-V2
滴定Na2CO3的HCl体积为2V2
双指示剂法不仅用于混合碱的定量分析, 还可用于未知碱的定性分析
V1 和V2的变化
试样的组成
1 V1>0 V2=0
NaOH
2 V1=0 V2>0
(3)、共轭酸碱对只差一个质子。--要会判断
酸碱的强度
1、定性:酸碱的强弱取决于物质给出质子或接 受质子的能力的强弱。
如果酸越易给出质子,酸性越强,它的共轭碱 接受质子的能力越弱,碱性弱。 2、定量
衡量酸(碱)强弱的尺度—— 酸(碱)的解离常数
酸在水中给出质子的能力用质子转移平衡常数的大小
来表示.
[H+]计算式 滴定前 [H+]= Kaca
sp前
[HA] [H+]= Ka [A-] -0.1%:pH=pKa+3
sp [OH-]= Kbcb
sp后:[OH-]=cNaOH(过量)
1、滴定曲线
结论
起点高;前半段陡--缓--陡(缓冲)
后半段与强—强相同。
2、突跃范围明显变窄,且均在碱性范围pH7.76-9.70, NaOH滴HAc,只能选酚酞!
Y(H) ≥1
共存离子效应系数 Y(N)
[Y]
[Y]+[NY]
NaHCO3
3 V1=V2 > 0
Na2CO3
4 V1> V2 > 0
Na2CO3+NaOH
NaOH(V1-V2) ,Na2CO3 (V2)
5 V2 >V1> 0
分析化学要点精编(武汉大学 第四版) 第2章_酸碱滴定法(2)
第4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4.1 氧化还原平衡一、概述1、电对的可逆性与不可逆性可逆电对:在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一瞬间,电对的氧化态和还原态都迅速建立氧化还原平衡,其电势基本符合能斯特公式计算出的理论电势。
++23/Fe Fe , -I I /2不可逆电对:在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一瞬间,不能迅速建立起真正的平衡。
实际电势与理论电势差别较大,一般有中间价态的含氧酸及电极反应中有气体参加的电对多为不可逆电对+-24/Mn MnO , +-3272/CrO Cr可逆氧化还原反应与不可逆氧化还原反应2、电对的对称性和不对称性对称电对:在氧化还原半反应中,氧化态与还原态系数相同++=+23Fe e Fe不对称电对:氧化态和还原态系数不同--=+I e I 222对称氧化还原反应与不对称氧化还原反应二、条件电极电势d ne Ox Re =+ (可逆电对) dOx a a n E E Re lg 059.0+=θ θE 是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25℃),仅随温度而变。
由于实际上知道的是氧化态或还原态的浓度,要得到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活度,考虑到氧化态、还原态发生副反应以及离子强度的影响,必须引入相应的副反应系数.Re ,d O x αα和相应的活度系数d O x Re ,γγ进行校正。
Ox Ox Ox Ox Ox c Ox a αγγ/][⋅=⋅=d d d d d c d a Re Re Re Re Re /][Re αγγ⋅=⋅=dOxOx d d Ox c c n n E E Re Re Re lg 059.0lg 059.0+⋅⋅+=αγαγθ当1Re 0.1-⋅==L mol c c d O x 时, θθαγαγ'=⋅⋅+=E n E E Oxd dOx Re Re lg 059.0 所以 dOxc c n E E Re lg059.0+='θ θ'E 称为条件电势,它表示在一定介质条件下,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分析浓度都为1mol/L 时的实际电势,在一定条件下为常数。
分析化学第四版答案详解
分析化学第四版答案详解前言《分析化学第四版答案详解》是针对分析化学第四版教材的答案进行全面解析和详细讲解的文档。
本文档将从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常用分析方法以及实验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析化学。
第一章:分析化学基本概念本章将对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进行详解。
主要包括分析化学的定义、分类、基本原理以及分析化学中常见的量和单位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系统解析,读者将能够对分析化学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第二章:常用分析方法在本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主要通过观察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来确定其成分或组分,而定量分析方法则可以精确地确定物质的含量。
本章将对这些方法进行具体的步骤、原理和操作技巧的介绍,以帮助读者掌握这些方法的应用。
第三章:实验室技术在分析化学中,实验室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章将介绍实验室中常用的实验技术,如称量、溶液的配制和稀释、滴定、萃取等。
我们将详细讲解这些技术的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帮助读者在实验中准确、安全地进行操作。
第四章:酸碱滴定和中和曲线酸碱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常用于测定溶液中酸、碱的浓度或相互转化的反应。
本章将介绍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滴定曲线的形状、如何选择指示剂等内容。
此外,我们还将对中和曲线进行详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第五章:溶液的配制和稀释在分析化学中,准确配制和稀释溶液是非常重要的。
本章将介绍溶液的配制方法、稀释方法以及相关计算。
我们将讲解如何根据需要制备不同浓度的溶液,以及如何稀释已有溶液。
同时,还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实验室技术,如容量瓶的使用和溶液的准确称量等。
第六章:质量分析质量分析是分析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章将介绍质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常用的质量分析方法以及仪器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我们将详细解释质量分析的步骤和操作技巧,并附上具体的实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质量分析的知识。
华中师范大学等六校合编《分析化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华中师范大学等六校合编《分析化学》(第4版)考研笔记绪论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概念分析化学是关于测定物质的质和量的科学,是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与其他学科的联系(1)其他学科为分析化学提供新的原理、方法、技术、仪器;(2)分析化学为其他学科提供数据源。
3、作用(1)制定各种检测方法和标准;(2)为相关学科的发展建立新的测试方法;(3)为突发事件提供快速应急监控手段。
二、分析化学的内容1、分类(1)按任务分类①定性分析;②定量分析;③结构分析。
(2)按分析对象分类①无机分析;②有机分析;④药物分析。
(3)按原理分类①化学分析法;②仪器分析法。
2、分析方法的选择明确每一种方法的原理、应用范围及其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来源:https:///BoVJDuXm)1、发展趋势(1)对生物活性相关物质的分析;(2)对单细胞、单分子的分析;(3)对生物和环境等复杂体系的分析;(4)对薄层、表面、界面微区及形态的分析;(5)分析仪器智能化、小型化、仪器联用、在线实时监测;(6)分析对象损伤程度转向无损及遥测方向。
2、研究热点(1)极端条件下的分析测试;(2)痕量活性物质的在线、原位和实时分析;(3)功能纳米材料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4)联用技术与联用仪器的使用等。
四、仪器分析简介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指基于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是指基于测量某些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及其变化来确定被测物质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方法(1)光学分析法①定义光学分析法是指以电磁辐射为测量信号的分析方法。
②分类a.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光谱法、荧光法、磷光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发光法、Raman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和电子能谱法等。
b.非光谱法折射法、干涉法、浊度法、旋光法、X射线衍射法及电子衍射法等。
分析化学要点精编(武汉大学 第四版) 第1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第1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1.1 概述一、定量分析过程1、取样。
要有代表性2、试样的分解和试液的制备。
一般采用湿法分析,根据试样性质选取不同分解方法将试样分解转入溶液,然后分离、测定3、分离及测定。
根据待测组分的性质、含量和对分析结果准确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4、分析结果的计算和评价。
根据反应计量关系,计算待测组分含量,应用统计学方法评价测定结果及误差分布情况二、分析试样的制备及分解1、试样的采集和制备(1)首先选取合理的取样点和采样量。
(2)然后将采集到的试样经过多次粉碎、过筛(全部)、缩分(四分法)到200~300g。
缩分目的是使粉碎后试样量有代表性的逐步减少,缩分一次后试样量为原先的一半。
采集量和缩分时应保留的试样量由m Q2决定kdm Q试样量(kg)k 缩分常数,试样均匀度越差,k值越大d 试样的最大粒度(直径mm)2、试样的分解根据试样的性质及测定方法来选择适宜的分解方法(1)无机试样A. 溶解法,分解样品常用溶剂见P6HCl:电位序在H前的金属或合金、碱性氧化物、弱酸盐;软锰矿(MnO2);赤铁矿(Fe2O3).HNO3:不能溶解:铂、金及某些稀有金属;能被硝酸钝化的金属(铝铬铁);与硝酸作用生成不溶酸的金属(锑锡钨)H2SO4:多种合金、矿石;分解破坏有机物;(加热硫酸至冒白烟可除去溶液中的HCl、HNO3、HF.)H3PO4:合金钢、难溶矿HClO4:强氧化性、脱水性,分解含铬的合金及矿石HF:络合能力强,与硫酸或硝酸混合分解硅酸盐. (使用铂或聚四氟乙烯坩埚) 王水:浓HCl +浓HNO3=3:1,难溶的贵金属,合金,硫化物HNO3 +HClO4:分解有机物B. 熔融法 熔融法是将试样与固体熔剂混匀后置于特定材料制成的坩埚中,高温熔融,分解试样,再用水或酸浸取融块。
酸性熔剂:K 2S 2O 7,KHSO 4,用于分解铁、钛等氧化物矿石,用石英或铂坩埚 碱性熔剂:Na 2CO 3,Na 2O 2,用于分解酸性矿物,使用铁、镍、银或刚玉坩埚。
分析化学(第四版)下册期末复习部分要点
定量分析方法评价指标:精密度、准确度、检出限、灵敏度、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等。
标准曲线:又称校准曲线,是指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
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检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一般来说,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越宽越好。
灵敏度:被测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一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
精密度:指使用统一方法对同一式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
检出限: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能够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电磁波通常用频率(ν)、波长(λ)和波数(σ)等波参数来表征。
C=νλ(c为光速,ν表示频率,λ表示波长)σ=1/λ(波数表示1cm内波的数目,单位cm-1)E=hv=hc/λ(h=6.626×10-34J·S)可见光区:400—780nm分子光谱:分子在不同的能级之间跃迁,产生分子光谱。
根据跃迁类型,分子光谱可分为电子光谱、振动光谱和转动光谱三类。
电子光谱:分子在电子能级间跃迁产生分子光谱。
振动光谱:分子在振动能级间跃迁产生振动光谱。
转动光谱:分子在不同的转动能级间跃迁产生转动光谱。
自吸:元素的原子或离子从光源中心部位的辐被光源边缘处于基态或较低能态的同类原子吸收,使发射线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为谱线的自吸。
自蚀:当元素含量很小,即原子密度低时,谱线不呈现自吸现象,当原子密度增大时,谱线便产生自吸,当元素含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自吸现象严重谱线的峰值强度会完全被吸收,这种现象称为谱线的自蚀。
光栅光谱仪的光学特性:色散率:它表示将不同波长的光谱线色散开来的能力,dl/dλ(mm/nm)和倒线色散率dλ/dl(nm/mm)表示。
Dl/dλ=kf/d或dl/dλ=kfb在实际工作中,光栅光谱仪的色散率习惯用倒线色散率表示,即:dλ/dl=d/kfd=1/b(d:光栅常数,k光谱级数,f物镜焦距单位mm,b光栅刻痕密度)分辨率:光谱仪的分辨率R是根据Rayleigh准则分辨清楚两条相邻光谱线的能力。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资料汇编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资料汇编化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现代化学工业和生物科学的基础。
化学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化学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组成,以及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科学。
如何学好分析化学,掌握其理论和实践技能,是每位学生都需要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
在复习期末考试时,各种资料和复习方法都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一些分析化学期末复习资料的汇编和分析。
一、教材和课堂笔记教材和课堂笔记是考试复习的重要资料来源。
教材是分析化学知识和理论的载体,通过系统的理论阐述和实验操作示范,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
而课堂笔记则是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和记笔记的成果,它们记录了老师讲解的重点和难点,是课堂授课内容的补充和细化。
因此,认真复习教材和课堂笔记是提高分析化学成绩的重要手段。
二、试题库和历年试卷试题库和历年试卷是复习的重要参考资料。
试题库是学校或公共教育资源库中收集的各种分析化学试题,按照难度、类型、知识点等方面分类归类,供学生查找和练习。
历年试卷则是学校或教育部门每年举行的分析化学考试的真实试卷,它们记录了每年的考试难度和类型,是复习的重要参考依据。
通过做试题,可以检验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找出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和复习策略,提高分析化学成绩。
三、名师讲义和网络课程名师讲义和网络课程是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辅助资源。
名师讲义是一些分析化学领域杰出教授所编写的精品讲义,其中包含了许多知识点和实验操作技巧等,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学习分析化学的好工具。
而网络课程则是一些优秀教师开设的线上分析化学教学课程,包括视频讲解、PPT讲义、习题讲解等多种形式,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随时随地进行观看和学习,较为灵活和便捷。
四、真题解析和复习指南真题解析和复习指南对于学生考试复习很有帮助。
真题解析是对分析化学考试真题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试题的出题思路和选项的区别,批判性思维水平得到提高。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1.共振吸收线:原子从基态激发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产生的谱线。
2.分配系数K: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s)与流动相(m)中的浓度(c)之比。
K=C s/C m3.分离度R:是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时间之差与两色谱峰峰宽均值之比。
4.化学位移δ:由于屏蔽效应的存在,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核的共振频率(进动频率,吸收频率)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5.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停留的时间或将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流动相体积的数值。
6.直接电位法:是选择合适的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浸入待测溶液中组分原电池,通过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根据Nernst方程直接求出待测组分活(浓)度的方法。
7.电极电位:金属与溶液之间的相界电位就是溶液中的电极电位。
8.离子选择电极(ISE),饱和甘汞电极(SCE),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红外吸收光谱发(IR),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核磁共振波谱法(NMR),质谱法(M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9.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指示系统,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温度,溶剂,PH,时间。
10.化学位移标准物一般为四甲基硅烷(TMS),影响因素屏蔽效应和磁各向导性、氢键。
11.自旋偶合是核自旋产生的核磁矩间的相互干扰。
12.有机质谱中的离子:分子离子、碎片离子、同位素离子、亚稳离子。
13.色谱法:气相(GC),液相(LC),超临界(SFC),气固(GSC),气液(GLC),液固(LSC),液液(LLC),柱(填充柱、毛细管柱、微填充柱),平面(纸、薄层TLC、薄膜)14.色谱法基本理论:热力学理论、塔板理论、动力学理论、速率理论。
15.评价柱效:塔板数和塔板高度。
16.气相色谱仪:气路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系统、检测和记录系统、控制系统17.气相色谱检测器:火焰光度(FPD)、热离子化(TID),浓度:热导(TCD)、电子捕获(ECD)a,热导检测器(TCD)浓度型,原理:根据物质具有不同的热导系数原理制成。
分析化学下册(华中师大-第四版)-高教社
第一章 绪论1. 解释下列名词:(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答:(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2. 对试样中某一成分进行5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单位g mL 1)分别为 0.36,0.38,0.35,0.37,0.39。
(1) 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2) 如果试样中该成分的真实含量是0.38 g mL 1,试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
解:(1)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37.0539.037.035.038.036.0=++++=x g mL 1标准偏差122222120158.015)37.039.0()37.037.0()37.035.0()37.038.0()37.036.0(1)(-=⋅=--+-+-+-+-=--=∑m L g n x x s n i iμ相对标准偏差 %27.4%10037.00158.0%100=⨯=⨯=xs s r (2)相对误差 %63.2%10038.038.037.0%100-=⨯-=⨯-=μμx E r 。
3. 用次甲基蓝二氯乙烷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硼时,为制作标准曲线,配制一系列质量浓度B (单位mg L 1)分别为0.5,1.0,2.0,3.0,4.0,5.0的标准溶液,测得吸光度A分别为0.140,0.160,0.280,0.380,0.410,0.540。
分析化学复习要点讲解
《分析化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一、分析化学概述1、定义: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含量和结构的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的一门学科。
2、定量分析过程取样、试样的分解、消除干扰、测定、分析结果计算及评价。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1、按分析对象分: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2、分析化学的任务: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3、按试样用量分: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固体(m) >0.1g 0.01~0.1g 0.0001~0.01g <0.1mg 液体(V) >10mL 1~10mL 0.01~1mL <0.01mL4、按组分在试样中的质量分数分:常量组分分析微量组分分析痕量组分分析% >1 0.01~1 <0.01 质量分数wB5、按测定原理和操作方法分: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
(1)化学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确定待测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重量分析:使试样中待测组分转化为另一种纯粹的、固定组成的化合物,再通过称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计算待测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据分离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沉淀法和气化法。
滴定分析法:将巳知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滴定溶液)滴加到待测物质的溶液中,直至到达化学计量点,据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待测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据反应的类型,可分为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
(2)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测定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这类方法通常需要借助特殊的仪器进行测量,故将它们称为仪器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包括光学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等等。
(3)化学分析法与仪器分析法的关系:仪器分析法的优点是迅速、灵敏、操作简便,能测定含量极低的组分。
但是仪器分析是以化学分析为基础的,如试样预处理、制备标样、方法准确度的校验等都需要化学分析法来完成。
因此仪器分析法和化学分析法是密切配合、相互补充的。
只有掌握好化学分析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学好和掌握仪器分析法。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气相色谱定性定量依据定性:标准试样进行对照定性。
相对保留值定性,保留指数定性。
定量:在实验条件一定时,峰面积或峰高与组分的含量成正比,因此可以利用峰面积或峰高定量。
其定量方法有归一化法,内标法和外标法。
气相色谱检测器浓度型:热导检测器(TCD)和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质量型:氢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和火焰光度检测器(FPD)。
热导检测器优点:对有机物还是无机气体都有响应,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不破坏试样。
多用于常量到10μg·mL-1以上组分的测定。
原理:①被测组分的蒸汽与载气具有不同的热导系数;②热死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③利用惠斯通电桥测量。
分离度(R):若峰形对称且满足于正态分布,当R=1.0时,分离程度可达98%,当R=1.5时,分离程度可达到99.7%。
通常用R=1.5作为相邻两峰已经完全分离的标志。
R<1,两峰重叠,R=1.25,两峰基本上被分离。
原子发射光谱法(AES)原理:根据试样中不同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热激发或电激发下,发射特征的电磁辐射而进行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AAS单色器:由入射狭缝,出射狭缝,反射镜和色散元件组成。
作用:将被检测的元素的共振吸收线分离出来。
原子发射光谱只能用来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与含量。
AES不能用于分析有机物和一般非金属元素。
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统计权重,跃迁概率,激发能,激发温度,基态原子数。
激发能最低的共振线通常是强度最大的谱线。
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分析方法:元素光谱图比较法,标准试样光谱比较法。
定性分析工作条件的选择:光谱仪,激发光源,电流控制,狭缝,运用哈特曼光阑。
光谱定量分析:内标法,校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定量分析工作条件的选择:光谱仪,光源,狭缝,内标元素和内标线,光谱添加剂。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理:气态基态原子对于同种原子发射出来的特征光谱辐射具有吸收能力的现象。
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①灵敏度高,检出限低;②精密度;③选择性好;④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⑤仪器比较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一)2024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引言概述:分析化学是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的成分和结构以及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总结分析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大点:质量分析、能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和光谱分析。
一、质量分析1. 原子质量和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2. 质谱仪的原理和应用3. 质谱图的解析和鉴定4. 元素分析的方法和步骤5. 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质谱分析技术二、能谱分析1. 能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仪器2. X射线衍射法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3. 能谱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4. 能谱分析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5. 能谱分析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三、电化学分析1. 电极和电解质的基本概念2. 电解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3. 电化学分析的常用电极和方法4. 电化学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5. 电化学分析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四、色谱分析1. 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 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的比较与选择3. 色谱仪的构造和操作方法4. 色谱分析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5. 色谱分析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五、光谱分析1. 电子能级和光谱线的特点2. 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3. 光谱仪器的类型和应用领域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有机化合物鉴定中的应用5. 光谱分析在医药研发中的应用总结:分析化学是现代化学研究和应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分析化学的五个重要知识点:质量分析、能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和光谱分析,并阐述了每个大点下的关键知识。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知识,读者将能够更好地应用分析化学的方法来解决相关问题和挑战。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资料汇编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资料汇编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以及分析方法。
在学习分析化学的过程中,复习资料的积累和整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分析化学期末复习资料的汇编,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理论知识篇1.基础知识概述:复习资料中应包括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术语的解释。
例如,酸碱理论、溶液的浓度计算、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等内容。
2.分析方法分类:复习资料中应包括各种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其原理。
如重量法、容量法、电化学分析、光谱分析等。
重点强调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3.仪器设备:复习资料中应包括各种常用的分析仪器设备的原理、结构和操作方法。
如电化学分析仪器、光谱仪器、质谱仪器等。
同时,要重点强调仪器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
二、实验技能篇1.实验操作步骤:复习资料中应包括各种分析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例如,溶液的配制、标定曲线的绘制、样品的预处理等。
同时,要重点强调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数据处理与分析:复习资料中应包括各种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和分析技巧。
如数据的平均值计算、相对标准偏差的计算、曲线拟合等。
同时,要重点强调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实验结果的解释与评价:复习资料中应包括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和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如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对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析等。
同时,要重点强调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三、综合应用篇1.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复习资料中应包括分析化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如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药物分析等。
同时,要重点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案例分析:复习资料中应包括一些分析化学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如对某种药物成分的分析、对某种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的检测等。
同时,要重点强调案例分析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3.综合实验设计:复习资料中应包括一些综合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如设计一个完整的分析方案、设计一个新的分析方法等。
(完整版)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1.分析⽅法的分类按原理分: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法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法光学分析⽅法:光谱法,⾮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伏安法,电导分析法等⾊谱法:液相⾊谱,⽓相⾊谱,⽑细管电泳其他仪器⽅法:热分析按分析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按分析对象:⽆机分析,有机分析,⽣物分析,环境分析等按试样⽤量及操作规模分: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分析按待测成分含量分:常量分析(>1%), 微量分析(0.01-1%), 痕量分析(<0.01%)2.定量分析的操作步骤1) 取样2) 试样分解和分析试液的制备3) 分离及测定4) 分析结果的计算和评价3.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反应按⼀定的反应⽅程式进⾏反应要定量进⾏反应速度较快容易确定滴定终点4.滴定⽅式a.直接滴定法b.间接滴定法如Ca2+沉淀为CaC2O4,再⽤硫酸溶解,⽤KMnO4滴定C2O42-,间接测定Ca2+ c.返滴定法如测定CaCO3,加⼊过量盐酸,多余盐酸⽤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返滴d.置换滴定法络合滴定多⽤5.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基准物质: 能⽤于直接配制和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
要求:试剂与化学组成⼀致;纯度⾼;稳定;摩尔质量⼤;滴定反应时⽆副反应。
标准溶液: 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配制⽅法有直接配制和标定两种。
6.试样的分解分析⽅法分为⼲法分析(原⼦发射光谱的电弧激发)和湿法分析试样的分解:注意被测组分的保护常⽤⽅法:溶解法和熔融法对有机试样,灰化法和湿式消化法7.准确度和精密度准确度: 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误差衡量。
绝对误差: 测量值与真值间的差值, ⽤ E 表⽰ E = x - x T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占真值的百分⽐,⽤E r 表⽰ E r =E /x T = x - x T /x T ×100%精密度: 平⾏测定结果相互靠近的程度,⽤偏差衡量。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二节分析方法的分类一、按任务分类定性分析:鉴定物质化学组成(化合物、元素、离子、基团)定量分析: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或纯度结构分析:确定物质化学结构(价态、晶态、平面与立体结构)二、按对象分类:无机分析,有机分析三、按测定原理分类(一)化学分析定义:以化学反应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分类:定性分析重量分析:用称量方法求得生成物W重量定量分析滴定分析:从与组分反应的试剂R浓度和体积求得组分C的含量反应式:mC+nR→CmRnX V W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较低,分析速度较慢,适于常量组分分析(二)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分类:电化学分析(电导分析、电位分析、库伦分析等)、光学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等)、色谱分析(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质谱分析、放射化学分析、流动注射分析、热分析特点:灵敏,快速,准确,易于自动化,仪器复杂昂贵,适于微量、痕量组分分析四、按被测组分含量分类-常量组分分析:>1%;微量组分分析:0.01%~1%;痕量组分分析;< 0.01%五、按分析的取样量分类试样重试液体积常量分析>0.1g>10ml半微量0.1~0.01g10~1ml微量10~0.1mg1~0.01ml超微量分析<0.1mg﹤0.01ml六、按分析的性质分类:例行分析(常规分析)、仲裁分析第三节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1、取样(采样):要使样品具有代表性,足够的量以保证分析的进行2、试样的制备:用有效的手段将样品处理成便于分析的待测样品,必要时要进行样品的分离与富集。
3、分析测定:要根据被测组分的性质、含量、结果的准确度的要求以及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4、结果的计算和表达:根据选定的方法和使用的仪器,对数据进行正确取舍和处理,合理表达结果。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第一节误差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就其来源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
分析化学重点总结
1.基本概念滴定分析法: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根据所加试剂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被测物质的量滴定:进行滴定分析时,将被测物质溶液置于锥形瓶中,然后将标准溶液(滴定剂)通过滴定管加到被测物质溶液中进行测定,这一过程称为滴定化学计量点:当加入的滴定剂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之间,正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时,称反应到达了化学计量点指示剂:能指示计量点到达的试剂滴定终点:在滴定时,滴定到指示剂改变颜色即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滴定终点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往往不一致,由这种不一致造成的误差称为滴定误差2.滴定曲线及其特点以溶液中组分(被滴定组分或滴定剂)的浓度对加入的滴定剂体积作图,即得滴定曲线实践中,滴定曲线的纵坐标一般是与组分浓度有关的某种参数1)曲线的起点决定于被滴定物质的性质或浓度,一般被滴定物质的浓度越高,滴定曲线的起点越低2)滴定开始时,加入滴定剂引起浓度及其相关参数的变化比较平缓。
其变化的速度与被滴定物质的性质或滴定反应平衡常数的大小有关。
至计量点附近,溶液的浓度及其参数将发生突变,曲线变得陡直3)化学计量点后,曲线由陡直逐渐趋于平缓,其变化趋势决定于滴定剂的浓度4)滴定突跃和滴定突跃范围在化学计量点附近,通常计量点前后+0.1%(滴定分析允许误差)范围内,溶液浓度及其相关参数所发生的急剧变化称为滴定突跃,突跃所在的范围称为突跃范围3.直接滴定反应需要具备的条件1)反应必须按一定的化学反应式进行,即反应具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2)反应必须定量进行,通常要求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以上3)反应速度快,最好在滴定剂加入后即可完成4)必须有适当的方法确定终点12.基准物质及其要求基准物质是用以直接配置标准溶液或标定标准溶液浓度的物质7.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符8.纯度足够高,且所含杂质不影响滴定反应的准确度9.性质稳定10.最好有较大的摩尔质量,以减小称量时的相对误差11.应按滴定反应式定量进行反应,且没有副反应准确度高;操作简单,快捷;仪器简单、价廉4.非水滴定的优点:不仅能增大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而且能使在水中进行不完全的反应进行完全,从而扩大了滴定分析的应用范围5.非水酸碱滴定溶剂的选择1)溶剂的酸碱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量分析方法评价指标:精密度、准确度、检出限、灵敏度、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等。
标准曲线:又称校准曲线,是指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
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检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一般来说,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越宽越好。
灵敏度:被测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一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
精密度:指使用统一方法对同一式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
检出限: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能够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电磁波通常用频率(ν)、波长(λ)和波数(σ)等波参数来表征。
C=νλ(c为光速,ν表示频率,λ表示波长)
σ=1/λ(波数表示1cm内波的数目,单位cm-1)
E=hv=hc/λ(h=6.626×10-34J·S)
可见光区:400—780nm
分子光谱:分子在不同的能级之间跃迁,产生分子光谱。
根据跃迁类型,分子光谱可分为电子光谱、振动光谱和转动光谱三类。
电子光谱:分子在电子能级间跃迁产生分子光谱。
振动光谱:分子在振动能级间跃迁产生振动光谱。
转动光谱:分子在不同的转动能级间跃迁产生转动光谱。
自吸:元素的原子或离子从光源中心部位的辐被光源边缘处于基态或较低能态的同类原子吸收,使发射线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为谱线的自吸。
自蚀:当元素含量很小,即原子密度低时,谱线不呈现自吸现象,当原子密度增大时,谱线便产生自吸,当元素含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自吸现象严重谱线的峰值强度会完全被吸收,这种现象称为谱线的自蚀。
光栅光谱仪的光学特性:
色散率:它表示将不同波长的光谱线色散开来的能力,dl/dλ(mm/nm)和倒线色散率dλ/dl(nm/mm)表示。
Dl/dλ=kf/d
或dl/dλ=kfb
在实际工作中,光栅光谱仪的色散率习惯用倒线色散率表示,即:dλ/dl=d/kf
d=1/b
(d:光栅常数,k光谱级数,f物镜焦距单位mm,b光栅刻痕密度)
分辨率:光谱仪的分辨率R是根据Rayleigh准则分辨清楚两条相邻光谱线的能力。
R=λ/Δλ=KN=klb
(其中k为光谱级次,l为光栅宽度,b为光栅刻痕密度)
灵敏线:指元素特征光谱中强度较大的谱线,通常是具有较低激发能和较大跃迁率概率的共振线。
最后线:谱线强度与试样中元素的含量有关,当元素的含量逐渐减少时,其谱线数目亦相应减少,随着元素含量较少而最后消失的谱线称为该元素的最后线。
最后线往往是元素的最灵敏线,即元素的共振线。
分析线:在光谱定性分析中,根据试样中被测元素的含量不同,可选择不同程度的灵敏线作为分析用的谱线,这些被选作分析用的谱线称为分析线。
谱线宽度及变宽
1、自然宽度:在无外界影响时,谱线的固有宽度称为自然宽度。
与谱线的其他宽度相比,自然宽度可以忽略不计。
2、多普勒变宽:它是由原子在空间作相对热运动引起的谱线变宽,又称热变宽。
温度升高,原子的相对热运动加剧,热变宽增大。
3、碰撞变宽:由同种辐射原子间或辐射原子与其它粒子间相互碰撞而产生的。
辐射原子间互相碰撞产生的谱线变宽又称为共振变宽。
4、其它:电场致宽、磁场致宽和自吸致宽。
以峰值吸收测量代替积分吸收测量的必要条件:
1、锐线光源辐射的发射线与原子吸收线的中心频率v0(或波长λ)完全一致。
2、锐线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比吸收线的半宽度更窄,一般为吸收线半宽度的1/5~1/10。
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有锐线光源、原子化系统、分光系统、检测系统和电源同步调制系统五部分组成。
锐线光源:是发射谱线宽度很窄的元素共振线。
原子化系统:将试样蒸发并使带测定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蒸汽分光系统:使锐线光源辐射的共振发射线能正确地通过或聚焦于原子化区,并把透过光聚焦于单色器的入射狭缝。
检测系统:将待测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过检波放大、数据处理后显示结果。
化学发光反应过程:反应体系和中某些物质,如反应物、反应产物、反应中间体或者加入的荧光物质吸收了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从基态跃迁道激发态,当这些激发态的物质回到基态是,以光辐射的形式释放出部分能量,产生化学发光。
生色团: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
祝色团:本身在紫外和可见光区无吸收,但能使生色团吸收峰红移、吸收强度增大是基团称为祝色团。
光电管:光电管由一个半圆形光敏阴极和一个金属丝阳极组成,以铯锑为阴极的光电管,适用波长范围为220~625nm,称为蓝敏光电管;以银和氧化铯为阴极的光电管,适用波长范围为600~1200nm,称为红敏光电管。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需同时配有红敏和蓝敏光电管。
分子震动形式:水分子V型,CO2直线型。
震动自由度:非线形3n-6,直线型分子3n-5,n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
分子吸收红外辐射的条件:
1、辐射应具有刚好满足震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2、只有能使偶极矩发生变化的振动形式才能吸收红外辐射。
液体接界电位:它产生于具有不同电解质或浓度不同的同种电解质溶液界面之间,由于离子扩散通过界面的速率不同,有微小的电位差产生,这种电位差称为液体接界电位。
使用盐桥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小液接电位,使之近与完全消除。
碱差:ph玻璃电极,只能用于ph1~10的溶液,当试液的ph大于10是,测得的ph比实际数值(真值)要低,这种现象称为碱差。
它来源于溶液中一价阳离子(主要是钠离子)的干扰,故又称为钠差。
酸差:当试液的ph小于0.5时,测定的ph比实际值(真值)要偏高一些,这种现象称之为酸差。
敏感膜对响应离子和对其他离子的响应差异可以用电位选择性系数来定量表征。
电位选择性系数越小,电极对被测离子的选择性越
好。
极限电压:当外加电压增加的一定数值时,电流不在增加而达到一个极限值,此时的电流称为极限电流。
半波电位:当电流等于极限扩散电流的一半时相应的滴汞电极电位,称为半波电位。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半波电位,这是极谱定性分析的依据。
充电电流:由于滴汞的不断生长和落下导致滴汞面积变化和双电层变化,进而引起电容变化和充电电流变化,充电电流是残余电流的主要部分。
色谱柱按固定相的固定方式分类:
1、柱色谱:(包括填充柱色谱和毛细管柱色谱)是指固定相装在金属(或玻璃)色谱柱内或涂在柱壁上。
2、薄层色谱:以涂在玻璃板或塑料板上的吸附剂作固定相,或将固定相直接制成薄板装。
3、纸色谱:用滤纸作固定相或固定相载体。
保留时间t R:指某组分通过色谱柱所需时间,即从进样到出现某组分色谱峰最大值的时间。
任何一种化合物都有一个确定的保留时间,这是色谱定性的依据。
死时间t0: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组分从进样到出现色谱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也是组分在流动相中说消耗的时间。
调整保留时间t R’:保留时间减去死时间。
反映了组分在色谱过程中与固定相相互作用所消耗的时间,即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时间。
t R’=t R-t0
保留体积V R:从进样到出现某组分色谱峰的最大值是所通过的载气体积。
V R=t R·q0
q0为色谱柱出口的载气流量(ml·min-1)
死体积V0:指在t0这段时间内通过色谱柱的载气体积。
死体积实际上就是色谱柱内载气所占的体积。
V0=t0·q0
调整保留体积V’R:指扣除死体积后的保留体积,即:
V’R=V R-V0
分配系数: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浓度之比。
分配比k:分配比亦称容量,容量因子,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组分在两相中到达分配平衡时,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之比。
热导检测器(TCD)、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和火焰光度检测器(F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