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
2
分支
介绍心理学的各个分支,如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
3
应用
探讨不同心理学分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
介绍心理学中常用的实验设计和方法,以及实验研究在心理学中的重要性。
观察研究
介绍观察研究的不同形式和技术,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调查研究
探讨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分析和解释调查数据。
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
介绍儿童在不同阶段的身体、认知和情感发展。
青少年发展
探讨青少年时期的身份认同、社会关系和情绪变化。
成人发展
讨论成人时期的事业、家庭和生活变化,以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社会心理学
1 群体行为
介绍群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
2 社会认知
探讨社会认知的概念和过程,如归因、认知失调和社会比较。
治疗方法
探讨不同心理障碍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和心理 疗法。
3 人际关系
讨论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以及建立健康关系的技巧。
人格心理学
1
人格理论
介绍不同的人格理论和人格类型分类系统。
2
人格评估
探讨人格评估的方法和工具,如问卷调查和项目ive测试。
3
性格特质
讨论性格特质的概念和重要性,如内外倾、情绪稳定性和责任感。
心理障碍与治疗
心理障碍
介绍常见的心理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和精神分 裂症。
神经科学与认知心理学
神经科学
介绍神经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以及神经与 行为的关系。
认知心理学
探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以及人们的思 维和决策过程。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49.
对几种特质的解释:
共同特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
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个人特质:个体身上独具的特质。 首要特质:一个人具有的最典型、最有概括性 的特质,它影响一个人行为的方方面面。如林黛玉 的多愁善感就是她的首要特质。
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
特质,每个人大约有 5 - 10 个。如林黛玉的清
高、率直、聪慧、孤僻等。
次要特质:个体的一些不重要的特质,往
往只在特殊情况下表现出来,只有关系非常近
的人才知道。
对各种特质的解释: 1、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 与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观点相同。 2、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是从外部行为直接可以观察到的特 质。如一个孩子“爱干家务活”,但它的原因可
能各种各样,如可能为了得到零花钱,也可能是
3、超我(superego) 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是道德化的自 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 来。
超我的作用:抑制本我冲动,对自我进行
监控,追求善的境界。
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关系:
三者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整体,各自代
表人格的不同方面,即生物本能我,心理社会
我,和道德理想我。
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
1、本我(id)
这是人格结构的最底层,由先天本能、欲望 组成的能量系统,具有较强冲动力量,也被称做 “力比多”(libido),包括各种生理需要。 本我是无意识的,非理性的,非社会化和混 乱无序的。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ego) 从本我中分化出来,处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 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外倾性( extraversion) :表现为热情、 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 宜人性( agreeableness ):具有信任、 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1
重点和难点:重点为知觉对象与背景、知觉 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知觉恒常性的含义及其 种类、影响条件;图形的组织原则和距离知觉依 赖的线索,方向定位的规律。难点为距离知觉依 赖的线索。
一、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1.定义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 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它事物当成 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 象。
以视觉系统为例,外侧膝状体细胞在网膜上 的感受野为"中心周围"对抗的圆形感受野,它接 受来自网膜感觉器和视神经节细胞的输入信息, 并对细小的光点敏感。
当一系列外侧膝状体细胞左一右排列的感受野,它对光 棒或直线敏感。在这里,皮层细胞又整合了外侧 膝状体输入的信息,并对直线作出反应。
本节小结:本节主要讲述了知觉的概念、知 觉中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加工的含义,介绍 了知觉的生理机制和知觉的种类问题。
小问题:知觉和感觉的关系如何?
第二节 知觉的特性
一 .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二 . 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三 . 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 四 . 知觉的恒常性 五 . 知觉的适应
本节教学目标:掌握知觉对象与背景、知觉 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了解知觉理解性在生活 中的作用;掌握知觉恒常性的含义及其种类、影 响条件;掌握图形的组织原则和距离知觉依赖的 线索,掌握方向定位的规律。
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给它命名, 并把它纳入一定的范畴。例如,断定闪闪发亮的 东西是一面镜子,这就是分辨和确认的结果。在 知觉过程中,人对事物的觉察、分辨和确认的阈 限值是不一样的。
二、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 例如,物体颜色和明度的知觉依赖于光的波长与 强度;形状知觉依赖于物体的一序列特征;运动 知觉依赖于物体的位移等。对这些感觉特性的加 工叫自下而上的加工或数据驱动加工。
一、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1.定义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 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它事物当成 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 象。
以视觉系统为例,外侧膝状体细胞在网膜上 的感受野为"中心周围"对抗的圆形感受野,它接 受来自网膜感觉器和视神经节细胞的输入信息, 并对细小的光点敏感。
当一系列外侧膝状体细胞左一右排列的感受野,它对光 棒或直线敏感。在这里,皮层细胞又整合了外侧 膝状体输入的信息,并对直线作出反应。
本节小结:本节主要讲述了知觉的概念、知 觉中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加工的含义,介绍 了知觉的生理机制和知觉的种类问题。
小问题:知觉和感觉的关系如何?
第二节 知觉的特性
一 .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二 . 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三 . 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 四 . 知觉的恒常性 五 . 知觉的适应
本节教学目标:掌握知觉对象与背景、知觉 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了解知觉理解性在生活 中的作用;掌握知觉恒常性的含义及其种类、影 响条件;掌握图形的组织原则和距离知觉依赖的 线索,掌握方向定位的规律。
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给它命名, 并把它纳入一定的范畴。例如,断定闪闪发亮的 东西是一面镜子,这就是分辨和确认的结果。在 知觉过程中,人对事物的觉察、分辨和确认的阈 限值是不一样的。
二、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 例如,物体颜色和明度的知觉依赖于光的波长与 强度;形状知觉依赖于物体的一序列特征;运动 知觉依赖于物体的位移等。对这些感觉特性的加 工叫自下而上的加工或数据驱动加工。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57.
3、精细技能和粗大技能
精细技能:局限的空间小,动作要精巧、 协调,由小肌肉来实现。如弹钢琴、打字等。 粗大技能:需要的空间大,动作幅度较 大,大肌肉群参与、甚至整个躯体参与。如 跑步、打网球等。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和特征
(一)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 1、认知-定向阶段 产生掌握技能的动机,并形成与技能有关 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技能的最一般、最粗略 的表象。 动作表象:学习者在头脑中对动作的呈现, 它对技能学习有重要作用,依赖于训练者的示 范动作和学习者的正确感知。 学习策略:可以从个别动作入手,或从整 体入手。 如学习射击,常常从个别动作入手;而学 习打字常常从整体入手。
(二)动作技能的种类
1、连续技能和非连续技能 连续技能:以连续、不间断的方式来完成一 系列动作。如说话、唱歌,滑冰等。 非连续技能:有可以直接感知的开端和终点, 完成这种技能需要的时间较短。 如投掷标枪、推门翻一页书等。 两种技能测试: (1)根据灯光模式操作开关——非连续。 (2)用笔追踪目标点移动——连续。
托尔曼的三路迷津示意图
2、潜在学习
一个迷津学习实验: 三组白鼠 A、达到目的地给予食物强化 B、始终没有食物强化 C、前10天没有强化物,第11天开始有强 化物。 结果:如图所示。 结论:B组和C组的白鼠在没有得到强化时 同样学会了迷津,只是在没有强化物时,学习 效果没有表现在外显行为中。这种学习过程被 托尔曼称为“潜在学习”。
托尔曼指出,学习需要目标,如果
没有目标,学习的效果就无法表现出来。 强化物的出现,就为动物的学习显示了目 标,它对于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到建 构主义: 行为主义:强调事物及其意义独立于人而 存在,学习是把外在、客观的内容转移到学习 者身上。 认知主义:强调已有知识在新知识获得中 的作用。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主体建构的,离开 了主体,知识就失去了意义。对知识的理解决 定于主体原有的经验。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30 线性推理
要证实的规则是:“若有人喝啤酒,则该人的年 龄必超过19岁”。结果表明,采用这种与被试生 活经验相关的材料,有高达74.1%的被试作出了正 确的选择。
• 小结:本节主要讲述了概念的含义,种 类,概念结构的理论;还介绍了概念形 成的实验研究,概念形成的理论;讲述 了推理的含义、种类及其推理过程中发 生的一些推理现象及其对这些现象的解 释。小问题:三段论推理中发生错误的 可能原因有那些?
休腾洛切尔等人认为线性推理的前提是以表象的方式复现在人脑中并按一定的空间系列进行操作即人们把前提结合成统一的视觉形象把一些项目按大小想象为自上而下垂直排列或自左至右的水平排列
• 以沃森的“四卡片选择作业”为例。在 实验中,他给被试看四张卡片,卡片的 一面写有字母,另一面写有数字,见图 7-8。同时,主试给被试提出一个规则: “若卡片的一面是元音字母,则另一面 为偶数”。要求被试说出为证实这一规 则的真伪,必须翻看哪些卡片。
• 三、操作的认知性,即问题解决时所进 行的操作活动需具有认知的成分。
(二)问题的种类
• 1.根据问题的明确程度,可分为界定清 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界定清晰 的问题是指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 初始状态如何达到目标状态的一系列过 程都很清楚的问题。界定含糊的问题是 指问题的初始状态或目标状态没有清楚 的说明,或者两者都没有明确的说明, 这些问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问题解决中的策 略
• 采用什么样的策略解决问题,是影响问题 解决效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好的 策略,有利于问题的解决。纽威尔和西蒙 认为,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如下通用的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算法
• 算法策略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 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 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算法策略的优 点是它能够保证问题的解决,但这种策 略需要大量的尝试,因此费时费力。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16 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例如,一辆急驶的汽车,最先看到的是汽 车的整体,然后才是它的各种细节。
介绍内温的实验。(见图4一5)。内温称 这种现象为"整体优先",即整体水平的加工先于 局部水平的加工。可见,在提取事物的细节信 息之前,我们对事物的整体可能已经有了粗略 的了解。
陈霖的实验也表明,在视觉加工的早期,人 的视觉系统对刺激的整体性质(拓扑性质)更敏 感。在加工整体后,才进行局部成分或特征的分 析。介绍实验(图4-6):结果显示,被试对拓 扑性质不同的图形,有较高的正确报告率,说明 被试对大范围的整体特性更敏感。
本节小结:本节主要讲述了知觉对象与背景 的关系、知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觉理解性的 含义以及知觉恒常性的概念和种类等。
小问题:试举一两个例子说明什么是知觉的 恒常性。
三、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
人的知觉与记忆、思维等高级认识过程有着 密切的联系。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 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 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 有一定的意义。
知觉的这一特性可以用某些隐匿图形来说明 (图4一7)。
图4一7,隐匿图形
当人们第一次看到这张图片时,他们不是 消极地观看图片上的这些黑白斑点,而是力求 理解这些斑点的关系,提出种种假设,对它做 出合理的解释。
3.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 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的相对明度或视
亮度保持不变,叫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例如, 月色下粉笔,阳光下的煤块。
4.颜色恒常性; 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色光照明下,它的表
面颜色并不受色光照明的严重影响,而是保持 相对不变。例如,室内的家俱在不同灯光照明 下,它的颜色相对保持不变。
图4一6,拓扑性质的检测
知觉整体性的作用:
介绍内温的实验。(见图4一5)。内温称 这种现象为"整体优先",即整体水平的加工先于 局部水平的加工。可见,在提取事物的细节信 息之前,我们对事物的整体可能已经有了粗略 的了解。
陈霖的实验也表明,在视觉加工的早期,人 的视觉系统对刺激的整体性质(拓扑性质)更敏 感。在加工整体后,才进行局部成分或特征的分 析。介绍实验(图4-6):结果显示,被试对拓 扑性质不同的图形,有较高的正确报告率,说明 被试对大范围的整体特性更敏感。
本节小结:本节主要讲述了知觉对象与背景 的关系、知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觉理解性的 含义以及知觉恒常性的概念和种类等。
小问题:试举一两个例子说明什么是知觉的 恒常性。
三、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
人的知觉与记忆、思维等高级认识过程有着 密切的联系。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 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 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 有一定的意义。
知觉的这一特性可以用某些隐匿图形来说明 (图4一7)。
图4一7,隐匿图形
当人们第一次看到这张图片时,他们不是 消极地观看图片上的这些黑白斑点,而是力求 理解这些斑点的关系,提出种种假设,对它做 出合理的解释。
3.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 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的相对明度或视
亮度保持不变,叫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例如, 月色下粉笔,阳光下的煤块。
4.颜色恒常性; 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色光照明下,它的表
面颜色并不受色光照明的严重影响,而是保持 相对不变。例如,室内的家俱在不同灯光照明 下,它的颜色相对保持不变。
图4一6,拓扑性质的检测
知觉整体性的作用: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38
(二)挫折情境的形成 挫折情境也是挫折产生的原因,分为主观因素 挫折情境也是挫折产生的原因,分为主观因素 和客观因素. 和客观因素. 1,主观因素:内部因素,包括个体的生理和 ,主观因素:内部因素,包括个体的生理和 心理因素 因素. 心理因素. 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个体由于某些缺陷不能胜任某些工 或实现某些目标.如口吃者不能担任教师工作. 作,或实现某些目标.如口吃者不能担任教师工作. 心理因素:如对自己估计不当,没能达成目标, 心理因素:如对自己估计不当,没能达成目标, 或有多种目标产生了动机冲突, 或有多种目标产生了动机冲突,有些目标未能实现 等.
(二)冲突的种类 意志行动通常表现为接近或回避某一目标, 意志行动通常表现为接近或回避某一目标, 据此可以把冲突分成四种类型. 据此可以把冲突分成四种类型. 1,接近-接近型冲突 ,接近-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同时吸引人们 人们,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同时吸引人们,但只 能选择其中一个时就会出现这种冲突. 能选择其中一个时就会出现这种冲突.即:"鱼和 熊掌不可兼得" 熊掌不可兼得". 2,回避-回避型冲突 ,回避-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人们力图回避的 事物,而又只能回避其中一个时就会出现这种冲突. 事物,而又只能回避其中一个时就会出现这种冲突. 牙痛与拔牙" "牙痛与拔牙".
二,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一)什么叫做冲突 冲突:在人们的意志行动中,常常具有两个或以 冲突:在人们的意志行动中,常常具有两个或以 上的目标,但是又不能同时实现,所以就产生了冲突. 上的目标,但是又不能同时实现,所以就产生了冲突. 如一位高中生在填报志愿时, 如一位高中生在填报志愿时,既想报北大又想报 清华,难以取舍,就产生冲突. 清华,难以取舍,就产生冲突. 冲突的深刻性:问题越重要, 冲突的深刻性:问题越重要,而可供选择的方案 又都具有充分理由时,冲突就越深刻. 又都具有充分理由时,冲突就越深刻. 冲突总是伴随着情绪体验:紧张,焦躁,烦恼, 冲突总是伴随着情绪体验:紧张,焦躁,烦恼, 心神不宁等. 心神不宁等.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17
(五)眼动与形状知觉
在形状知觉中,眼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形状知觉中,眼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眼动可分 两大类:一类是微动;一类随意的,较大的眼动, 两大类:一类是微动;一类随意的,较大的眼动,如眼 跳和追踪等. 跳和追踪等. 微动对维持视觉映象, 微动对维持视觉映象,避免网膜因注 视而产生的局部适应有重要的意义. 视而产生的局部适应有重要的意义.如果用稳定网像 的技术,使某一物体的投影( 的技术,使某一物体的投影(像)始终落在网膜的一个 固定位置上,那么,人们看到的图形将逐渐消失. 固定位置上,那么,人们看到的图形将逐渐消失. 跳动是另一种重要的眼动.研究发现, 跳动是另一种重要的眼动.研究发现,眼跳中的 注视与信息提取有关. 注视与信息提取有关. 另外,由于人们面临的察任务不同, 另外,由于人们面临的观察任务不同,眼跳的模 式也不同. 式也不同.
二,大小知觉
我们是如何知觉物体的大小, 我们是如何知觉物体的大小,或者说有哪些 因素影响着大小知觉呢? 因素影响着大小知觉呢? (一)大小距离不变假设 我们知道网膜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 而与距离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 比,而与距离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 a=A/D 指网象的大小, 指物体的大小, a指网象的大小,A指物体的大小,D指对象与 眼睛的距离. 眼睛的距离.
这种情况下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相等观察的距离也一样它们在大小上的差别是由于网膜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影比例造成的网膜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影比例造成的
第三节 空间知觉
一, 二, 三, 四, 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 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方位定向
本节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空间知觉的概念, 本节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空间知觉的概念, 形状知觉中图形的组织原则; 形状知觉中图形的组织原则;影响深度知觉的线 听觉方向定位的规律等. 索;听觉方向定位的规律等. 重点和难点:重点为空间知觉的概念, 重点和难点:重点为空间知觉的概念,图形 的组织原则;影响深度知觉的线索; 的组织原则;影响深度知觉的线索;听觉方向定 位的规律.难点是影响距离知觉的线索. 位的规律.难点是影响距离知觉的线索.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
精神分析心理学
探索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了解梦的意义、潜意识的力量以及心理疾病的解释。
行为主义心理学
研究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了解条件反射、奖惩机制和行为调节等基本原理。
Hale Waihona Puke 人本主义心理学探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理念,如自我实现、人类内在的积极潜能以及自 我成长的追求。
认知心理学
了解人类思维和信息处理的机制,包括感知、注意、记忆、学习和解决问题。
神经科学与心理学
通过探索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揭示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发展心理学
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晚年的心理发展过程,包括社会、情感和认知方面的变化。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 课程)
这门课程将帮助您深入了解普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其中包括心理学 的历史与发展、主流流派和重要理论,以及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课程介绍
本节课程将向您介绍普通心理学的学习内容和课程结构,帮助您了解学习的 目标和预期结果。
心理学概述
深入探讨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本质,探索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背后的原 理。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14 第三节 听 觉
第三节 听 觉
一、听觉的刺激 二、听觉的生理机制 三、听觉的基本现象
教学目标:要求掌握听觉的适宜刺激、听 觉中的基本现象,了解听觉的生理机制。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听觉的基本现象,难 点为听觉的一些理论。
二、听觉的生理机制
(一)耳的构造和功能:
耳朵是人的听觉器官。它由外耳、中耳、内 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它的作 用主要是收集声音。
(二) 音响
音响是由声音强度决定的一种听觉特性。强度 大,听起来响度高;强度小,听起来响度低。测量 音响的单位是贝尔(Bel)或分贝尔(dB)。对人来说, 音响的下阈为0分贝,它的物理强度为0.0002达因/ 平方厘米。上阈约130分贝,它的物理强度约为下阈 时物理强度的100万倍。
音响还和声音频率有关。在相同的声压水平上, 不同频率的声音响度是不同的。而不同的声压水平 却可产生同样的音响。音响与频率的关系,可以从 等响曲线上看出来(图3-33)。
(二) 听觉的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
毛细胞的轴突离开耳蜗组成 了听神经。它先投射到脑干的髓 质,然后和背侧或腹侧的耳蜗神经核形成突触。这 些区域的细胞轴突形成外侧丘系,最后终止于下丘 的离散区。从下丘开始,经过背侧和腹侧的内侧膝 状体,形成了两条通道。腹侧通道投射到听觉的核 心皮层(AI或布罗德曼41区),背侧通路投射到第 二级区。最后产生声音。
三、基本听觉现象
(一)音调 1.什么叫音调:音调主要是由声波频率决定
的听觉特性。声波频率不同,我们听到的音调高 低也不同。
人的听觉的频率范围为16-20000Hz。其中 1000-4000Hz是人耳最敏感的区域。16Hz是人的 音调的下阈。音调是一种心理量,它和声波的物 理特性-频率的变化不完全对应。图3-30是一个 音调量表。它表现了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一、听觉的刺激 二、听觉的生理机制 三、听觉的基本现象
教学目标:要求掌握听觉的适宜刺激、听 觉中的基本现象,了解听觉的生理机制。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听觉的基本现象,难 点为听觉的一些理论。
二、听觉的生理机制
(一)耳的构造和功能:
耳朵是人的听觉器官。它由外耳、中耳、内 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它的作 用主要是收集声音。
(二) 音响
音响是由声音强度决定的一种听觉特性。强度 大,听起来响度高;强度小,听起来响度低。测量 音响的单位是贝尔(Bel)或分贝尔(dB)。对人来说, 音响的下阈为0分贝,它的物理强度为0.0002达因/ 平方厘米。上阈约130分贝,它的物理强度约为下阈 时物理强度的100万倍。
音响还和声音频率有关。在相同的声压水平上, 不同频率的声音响度是不同的。而不同的声压水平 却可产生同样的音响。音响与频率的关系,可以从 等响曲线上看出来(图3-33)。
(二) 听觉的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
毛细胞的轴突离开耳蜗组成 了听神经。它先投射到脑干的髓 质,然后和背侧或腹侧的耳蜗神经核形成突触。这 些区域的细胞轴突形成外侧丘系,最后终止于下丘 的离散区。从下丘开始,经过背侧和腹侧的内侧膝 状体,形成了两条通道。腹侧通道投射到听觉的核 心皮层(AI或布罗德曼41区),背侧通路投射到第 二级区。最后产生声音。
三、基本听觉现象
(一)音调 1.什么叫音调:音调主要是由声波频率决定
的听觉特性。声波频率不同,我们听到的音调高 低也不同。
人的听觉的频率范围为16-20000Hz。其中 1000-4000Hz是人耳最敏感的区域。16Hz是人的 音调的下阈。音调是一种心理量,它和声波的物 理特性-频率的变化不完全对应。图3-30是一个 音调量表。它表现了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18 单眼线索(共37张PPT)
第二十五页,共37页。
4.贾斯特罗(Jastrow)错觉。两条等长的曲线, 下面一条(yī tiáo)比上面一条(yī tiáo)看去长些(图 4一37d)。
5.多尔波也夫(Dolboef)错觉。(图4一37e)。 6.月亮错觉。月亮在天边(刚升起)时显大,而在 天顶时显小。
第二十六页,共37页。
第十页,共37页。
本节小结:主要讲述了空间知觉的概念,形状 知觉中图形组织的原那么,距离知觉的各种线索, 以及视觉和听觉方向定位(dìngwèi)的一些特点。
小问题:距离知觉的产生依赖于哪些线索?
第十一页,共37页。
第四节 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一、时间知觉 二、运动知觉
本节教学目标:要求掌握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的概念,运动知觉的形式;了 解(liǎojiě)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三、错觉(cuòjué) 理论
对错觉有三种(sān zhǒnɡ)解释。
第一种是把错觉归结为刺激取样的误差;
第二种是把错觉归结为知觉系统的神经生理学 原因;
第三种(sān zhǒnɡ)是用认知的观点来解释错 觉。
第三十页,共37页。
(一)眼动理论(lǐlùn) 这种理论(lǐlùn)认为,我们在知觉几何图形时,
眼睛总在沿着图形的轮廓或线条作有规律的扫描运 动。当人们扫视图形的某些特定局部时,由于周围轮廓 的影响,改变了眼动的方向和范围,造成取样的误差, 因而产生各种知觉的错误。根椐这种理论(lǐlùn),垂 直一水平错觉是由于眼睛作上下运动比作水平运动困难 一些,人们看垂直线比看水平线费力,因而垂直线看起 来长一些。
第二十三页,共37页。
一、什么(shén me)叫 错觉
它是指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歪 曲的知觉。
4.贾斯特罗(Jastrow)错觉。两条等长的曲线, 下面一条(yī tiáo)比上面一条(yī tiáo)看去长些(图 4一37d)。
5.多尔波也夫(Dolboef)错觉。(图4一37e)。 6.月亮错觉。月亮在天边(刚升起)时显大,而在 天顶时显小。
第二十六页,共37页。
第十页,共37页。
本节小结:主要讲述了空间知觉的概念,形状 知觉中图形组织的原那么,距离知觉的各种线索, 以及视觉和听觉方向定位(dìngwèi)的一些特点。
小问题:距离知觉的产生依赖于哪些线索?
第十一页,共37页。
第四节 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一、时间知觉 二、运动知觉
本节教学目标:要求掌握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的概念,运动知觉的形式;了 解(liǎojiě)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三、错觉(cuòjué) 理论
对错觉有三种(sān zhǒnɡ)解释。
第一种是把错觉归结为刺激取样的误差;
第二种是把错觉归结为知觉系统的神经生理学 原因;
第三种(sān zhǒnɡ)是用认知的观点来解释错 觉。
第三十页,共37页。
(一)眼动理论(lǐlùn) 这种理论(lǐlùn)认为,我们在知觉几何图形时,
眼睛总在沿着图形的轮廓或线条作有规律的扫描运 动。当人们扫视图形的某些特定局部时,由于周围轮廓 的影响,改变了眼动的方向和范围,造成取样的误差, 因而产生各种知觉的错误。根椐这种理论(lǐlùn),垂 直一水平错觉是由于眼睛作上下运动比作水平运动困难 一些,人们看垂直线比看水平线费力,因而垂直线看起 来长一些。
第二十三页,共37页。
一、什么(shén me)叫 错觉
它是指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歪 曲的知觉。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记忆 材料进行编码。如在记忆农历24个节气时,可以 把它组成有音韵、有节律的口诀:春雨惊春清谷 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 冬寒更寒。将24个节气用音韵组成四句话,每一 句都包括六个节气,这样就好记了。
(二)影响长时记忆编码的主要因素
1、编码时的意识状态 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有意编码的效果明 显优于自动编码的效果。有意编码可使人们的 全部心理活动趋向于一个目标,这使任务从背 景中突出出来,人们在进行感知时头脑中能留 下较深的痕迹。
小问题:一般来讲,短时记忆的容量 是多少?
第五节
长时记忆
一、 什么是长时记忆 二、 长时记忆的编码 三、 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四、 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五、 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
教学目标:掌握长时记忆的概念、编码方 式,长时记忆在存储时量和质的方面的变化特 点以及长时记忆存储的条件。掌握有关长时记 忆遗忘的几种理论和遗忘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长时记忆的概念、编 码方式和遗忘的特点及其理论,难点是遗忘的 几种理论。
一 .什么是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 长时记忆中存贮着我们过去的所有经验和知识。 长时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储的时间长,容量没 有限制。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有组织的知识系统。这 种知识系统对人的学习和行为的决策有着重要的 意义。
二、长时记忆的编码
(一)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
1)按语义类别编码。在记忆一系列语词概 念材料时,人们总是倾向于把它们按语义的关系 组成一定的系统,并进行归类。 2)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借助语 言的某些特点,如语义、发音、字形等,对当前 输入的某些信息进行编码,使它成为可以存贮的 东西。这种编码方式,在记忆无意义音节时经常 使用。
3、完全的系列扫描。它是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 的提取,然后再作出判断。在这种提取方式下, 反应时间仍将是项目长度的函数,但由于肯定判断 和否定判断的都要对全部项目进行搜索,因此它们 应该具有同样的反应时间。
说明短时记忆中项目的提取是完全系列扫描。
小结:这一节我们主要讲述了短时记 忆的概念、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和影响编 码方式的因素,有关短时记忆遗忘的学说 和短时记忆的提取方式。
三、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一)信息存储的动态变化 长时记忆中信息的存储是一个动态过程, 在存储阶段,保持的经验会发生变化。这种变 化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在量的方面,存储 信息的数量随时间的迁移而逐渐下降。这其中 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记忆恢复现象。
所谓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间隔一 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 的保持量要高。巴拉德在1913年,曾要求学生用 15分钟学习一首诗,学习后让他们写下所记忆的 内容,以后隔一天、两天、三天和七天继续测量 所记忆的内容。结果表明,第二、第三天的保持 量都比第一天的回忆数量多。记忆恢复现象依赖 一定的条件,如年龄、学习程度。
(三)短时记忆的遗忘--干扰还是消退?
是什么原因导致短时记忆的遗忘呢?一种观 点认为短时记忆的遗忘是由于信息痕迹的自然消 退,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遗忘是由于短时记忆中的 信息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由于加入干扰信 息需要时间,因此分离这两个因素的作用是非常 困难的。
Waugh等人的实验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让被试听 由若干个数字组成的数字序列,在数字序列呈现完毕后, 伴随着一个声音信号呈现一个探测数字,这个探测数字 曾经在前面出现过一次。被试的任务就是回忆在探测数 字后边是什么数字。在实验中,他们采用了两种速度来 呈现数字,一种是快速的,为每秒4个,一种是慢速的, 为每秒1个。这样,就可以在间隔数字不变的情况下改 变间隔时间,从而使时间和干扰信息这两种因素分离开 来。结果发现,在快、慢两种呈现速度下,被试的回忆 正确率都随间隔数字的增加而减少,并且不受间隔时间 的影响。这说明短时记忆的遗忘是由干扰引起的。
1.平行扫描。它是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 的所有项目进行提取,如果是这样,无论短时 记忆中保存的项目有多少,提取的时间都应该 是一样的。 2.自动停止的系列扫描。它是对项目逐个 进行的提取,一旦找到目标项目就停止查找。 如果是这样,那么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越多, 反应时间就会越长。另外,由于找到目标项的 搜索(肯定判断)不需要再对剩余项目进行检 索,因此其反应时间要比找不到目标项目的搜 索(否定判断)反应时短。
2.加工深度
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是有效地记忆各 种材料的必要条件。由于信息加工的深度不同, 记忆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有心理学家在实验中 将被试分为两组,第一组被试要记住一些具有 “主-谓-宾”结构的简单句子;第二组被试用 句子中的主语和宾语另造句子,然后进行回忆。 检查时只给两组被试提示主语,要求他们回忆 宾语。结果表明,第一组的回忆率为29%,第二 组为58%,两组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这是因为 第二组被试的句子是由自己编造的,他们对句 子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和考虑,加工的成都深一 些,因而记忆的效果要好。
(二)短时记忆的遗忘进程
短时记忆保持信息的时间有限,大约15-30秒。 皮特森等人的实验中,要求被试记住以听觉形式呈 现的三个字母,为了阻止被试进行复述,呈现字母 之后马上让被试对一个数字进行连减3的计算,直到 主试发出信号再回忆刚才呈现的三个字母。结果发 现,当时间间隔为3秒时,回忆正确率为80%,当时 间间隔延长到6秒时,正确率迅速下降到55%,而延 长到18秒时,正确率就只有10%了。这说明,短时记 忆存储的时间很短,如得不到复述将会迅速遗忘。
(四)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的方式
斯腾伯格为探讨短时记忆的提取方式,曾 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在实验中给被试呈现 1 到6个不等的数字系列,如5、2、9、4、6,之 后马上再呈现一个探测数字,要求被试判断探 测数字刚才是否出现过,并做出肯定或否定的 反应。例如探测数字是9,就要做肯定反应, 如果是8就做否定反应。被试的反应时间是重 要的衡量指标。斯腾伯格认为,短时记忆中对
(二)影响长时记忆编码的主要因素
1、编码时的意识状态 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有意编码的效果明 显优于自动编码的效果。有意编码可使人们的 全部心理活动趋向于一个目标,这使任务从背 景中突出出来,人们在进行感知时头脑中能留 下较深的痕迹。
小问题:一般来讲,短时记忆的容量 是多少?
第五节
长时记忆
一、 什么是长时记忆 二、 长时记忆的编码 三、 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四、 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五、 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
教学目标:掌握长时记忆的概念、编码方 式,长时记忆在存储时量和质的方面的变化特 点以及长时记忆存储的条件。掌握有关长时记 忆遗忘的几种理论和遗忘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长时记忆的概念、编 码方式和遗忘的特点及其理论,难点是遗忘的 几种理论。
一 .什么是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 长时记忆中存贮着我们过去的所有经验和知识。 长时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储的时间长,容量没 有限制。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有组织的知识系统。这 种知识系统对人的学习和行为的决策有着重要的 意义。
二、长时记忆的编码
(一)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
1)按语义类别编码。在记忆一系列语词概 念材料时,人们总是倾向于把它们按语义的关系 组成一定的系统,并进行归类。 2)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借助语 言的某些特点,如语义、发音、字形等,对当前 输入的某些信息进行编码,使它成为可以存贮的 东西。这种编码方式,在记忆无意义音节时经常 使用。
3、完全的系列扫描。它是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 的提取,然后再作出判断。在这种提取方式下, 反应时间仍将是项目长度的函数,但由于肯定判断 和否定判断的都要对全部项目进行搜索,因此它们 应该具有同样的反应时间。
说明短时记忆中项目的提取是完全系列扫描。
小结:这一节我们主要讲述了短时记 忆的概念、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和影响编 码方式的因素,有关短时记忆遗忘的学说 和短时记忆的提取方式。
三、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一)信息存储的动态变化 长时记忆中信息的存储是一个动态过程, 在存储阶段,保持的经验会发生变化。这种变 化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在量的方面,存储 信息的数量随时间的迁移而逐渐下降。这其中 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记忆恢复现象。
所谓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间隔一 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 的保持量要高。巴拉德在1913年,曾要求学生用 15分钟学习一首诗,学习后让他们写下所记忆的 内容,以后隔一天、两天、三天和七天继续测量 所记忆的内容。结果表明,第二、第三天的保持 量都比第一天的回忆数量多。记忆恢复现象依赖 一定的条件,如年龄、学习程度。
(三)短时记忆的遗忘--干扰还是消退?
是什么原因导致短时记忆的遗忘呢?一种观 点认为短时记忆的遗忘是由于信息痕迹的自然消 退,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遗忘是由于短时记忆中的 信息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由于加入干扰信 息需要时间,因此分离这两个因素的作用是非常 困难的。
Waugh等人的实验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让被试听 由若干个数字组成的数字序列,在数字序列呈现完毕后, 伴随着一个声音信号呈现一个探测数字,这个探测数字 曾经在前面出现过一次。被试的任务就是回忆在探测数 字后边是什么数字。在实验中,他们采用了两种速度来 呈现数字,一种是快速的,为每秒4个,一种是慢速的, 为每秒1个。这样,就可以在间隔数字不变的情况下改 变间隔时间,从而使时间和干扰信息这两种因素分离开 来。结果发现,在快、慢两种呈现速度下,被试的回忆 正确率都随间隔数字的增加而减少,并且不受间隔时间 的影响。这说明短时记忆的遗忘是由干扰引起的。
1.平行扫描。它是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 的所有项目进行提取,如果是这样,无论短时 记忆中保存的项目有多少,提取的时间都应该 是一样的。 2.自动停止的系列扫描。它是对项目逐个 进行的提取,一旦找到目标项目就停止查找。 如果是这样,那么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越多, 反应时间就会越长。另外,由于找到目标项的 搜索(肯定判断)不需要再对剩余项目进行检 索,因此其反应时间要比找不到目标项目的搜 索(否定判断)反应时短。
2.加工深度
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是有效地记忆各 种材料的必要条件。由于信息加工的深度不同, 记忆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有心理学家在实验中 将被试分为两组,第一组被试要记住一些具有 “主-谓-宾”结构的简单句子;第二组被试用 句子中的主语和宾语另造句子,然后进行回忆。 检查时只给两组被试提示主语,要求他们回忆 宾语。结果表明,第一组的回忆率为29%,第二 组为58%,两组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这是因为 第二组被试的句子是由自己编造的,他们对句 子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和考虑,加工的成都深一 些,因而记忆的效果要好。
(二)短时记忆的遗忘进程
短时记忆保持信息的时间有限,大约15-30秒。 皮特森等人的实验中,要求被试记住以听觉形式呈 现的三个字母,为了阻止被试进行复述,呈现字母 之后马上让被试对一个数字进行连减3的计算,直到 主试发出信号再回忆刚才呈现的三个字母。结果发 现,当时间间隔为3秒时,回忆正确率为80%,当时 间间隔延长到6秒时,正确率迅速下降到55%,而延 长到18秒时,正确率就只有10%了。这说明,短时记 忆存储的时间很短,如得不到复述将会迅速遗忘。
(四)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的方式
斯腾伯格为探讨短时记忆的提取方式,曾 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在实验中给被试呈现 1 到6个不等的数字系列,如5、2、9、4、6,之 后马上再呈现一个探测数字,要求被试判断探 测数字刚才是否出现过,并做出肯定或否定的 反应。例如探测数字是9,就要做肯定反应, 如果是8就做否定反应。被试的反应时间是重 要的衡量指标。斯腾伯格认为,短时记忆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