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知识培训教育课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培训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培训“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发展历程1、2011年11月,工信部按照《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的部署和要求,制定印发了《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试行),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2、2013年8月,工信部印发《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提出“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和推广行动”。
3、2013年9月,正式发布GB/T 23020-2013《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
4、2014年1月,工信部印发《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试行)》,明确了引导企业强化变革管理、系统推进两化融合的通用管理方法。
5、2015年11月,工信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行动计划(2015-2018年)》,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推广行动”列为首要行动,提出到2018年形成一套完善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标准。
6、2017年6月,正式发布GB/T 23000-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和GB/T 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国家标准,2017年11月GB/T 23002-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形成的标准1、GB/T 23020-2013《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2、GB/T 23000-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3、GB/T 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4、GB/T 23002-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指南》;5、GB/T 23003-2018《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指南》(报批稿)。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知识培训ppt
2007 2010
提出“推动信息化 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加快经济社会各领 域信息化”的战略 思想
2012 2013 2015 2016
《信息化和工业化 深度融合专项行动 计划(2013-2018 年)》提出了“两 化融合管理体系贯 标”的要求
组织实施企业管理能力 提升工程,加快信息化 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标准制定和应用推广, 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和组 织方式变革,建立组织 管理新模式。
专家指导委员会: 顾 问:刘源张
吴澄 柴天佑 组 长:王安耕
院士 院士 院士
联合工作组:电子一所、电子四院、电子五所、电信研究院、中企联、清华大学、北自所、地方工 业和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代表、重点企业代表、其他相关研究院所等。
2010年以来,工信部逐步形 成了以管理体系标准引领两化融合 发展的工作思路,并开展了一系列 探索性工作。2013年《工业企业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作 为首个两化融合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并于2015年初进入ISO国际标准立 项程序。借鉴ISO9000等国际上通 行的管理体系标准,组织制定并完 成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4项基础标 准的国家标准立项。
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围绕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 完善八方面战略支撑与保障,通过“三步走”,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进 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中国制造2025》不同于德国工业4.0计划只针对高新技术,而是 将围绕整个制造业做大、做精、做强。我国制造业中不同的行业差异很 大,某些行业需要长期积累。”工信部部长苗圩也表示:“中国制造必须 走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和工业4.0示范的并联式发展道路。”
手段、管理人才和管理制度等六个方面的现代化。利用信息技术 实现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基本特 征。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理论和基本框架培训PPT课件
目录
一、 两化融合发展形势 二、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提出
三、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导向与原则
四、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五、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施重点 六、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推广策略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导向与原则
六个导向:以效能提升为导向
六个导向:以数据为驱动
六个导向:以数据为驱动
六个导向:以新型能力为主线
工作组织体系——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
工作组织体系——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体系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体系框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体系框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体系——标准工作进展情况
市场化服务体系
市场化服务体系——建立基于两化融合的信用机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支持政策——地方省市
一个定位 – 两化融合是制造强国建设的的主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战略
一个定位 – 两化融合是制造强国建设的的主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战略
面临新形势 – “十三五”两化融合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面临新形势 – “十三五”两化融合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面临新形势 – “十三五”两化融合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与组织现有运行机制之间的关系
关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换版工作的几点考虑
目录
一、 两化融合发展形势 二、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提出 三、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导向与原则 四、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五、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施重点 六、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推广策略
工作组织体系——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联合工作组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政府与市场采信机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政府与市场采信机制
平台和实验室建设
平台和实验室建设——中国两化融合服务平台
两化融合基础概念课件
两化融合基础概念培训目录123两化融合概念导向与原则Q&A1两化融合概念智能制造-目标和方向;两化融合-方法和路径两化融合的主要内容u两化融合是复杂巨系统,亟需形成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系统化新理论和新方法.u两化融合是实现我国产业全面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是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过渡过程中抢占发展先机,争夺新的产业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
u两化融合,是思想不是技术。
u工业化是产品、工艺、生产、设备、设施、管理和市场、客户、服务等等。
u信息化是软件、控制、过程、计算机、电子、网络和数据库。
u两化融合不是把软件用到工业过程中,也不是把软件用在产品,而是要把信息行业的先进思想和方法应用到产品研制和工业过程中去。
u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 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u两化融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我们需要一个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使得这个过程更加规范有效、持续可控,减少失误,提高效益;u对将近40年的企业信息化和两化融合经验和教训的基建类,加以总结提高,形成体系。
u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基于PDCA管理流程之上,与已有的其它管理体系是一致的。
u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创新性的提出了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数据四要素,重点出来四者之间的关系。
u体系以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以新型能力的建设为管理过程。
u是企业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覆盖企业全局,是企业级的体系。
u为企业在信息化条件下做好综合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提供了一个总体框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框架u两化融合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u经济进入新常态,新旧动能转换需求迫切u为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不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整合、建立、重构组织的内外部能力,实现能力改进的结果。
2导向与原则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导向与原则服化方向效能提升向数据新型能力主合集成突破口流程化切入点九管理原1. 以取可持 争关注焦点9. 开放作8. 新引2. 略一致性3. 的核心作用7. 循序近,持之以恒6. 全局化5. 程管理4. 全参与, 全考核信息化+工化以效能提升为导向社会 效益争 力☐内外部境的化, 并明确与略匹配的可持争需求☐持打造信息化境下的 新型能力☐效益:收入、成本、利等☐社会效益:能耗、排放、安全生 、社会献率等☐取期的可持争,略落地☐跟踪,求略、可持争、新型能力互 改的机会☐量提升与客意☐效率☐化构建高效、灵活的管理模式 确保略可管控、可落地、可化 精准提升企效能效益取与企略匹配的可持争跟踪估所形 成能力的符合 性跟踪估 期能力 形成情况信息化境下新型能力 的要求准确定位策划提出目范控制程形成信息化境下新型能力基于两化融合的管理循 通程有效确保果有效以数据为驱动两化融合的四个基本要素数据技构 流程数据 自采集数据自⏹ 数据成新要素⏹ 强化信息源管理和数据开利用数据 自决策以数据数据自运行数据自化企建立基于数据(网)新要素 的管理模式机械自化 替代人工体力数据自化替代人工力以新型能力为主线同研研新能力两化融合以新型能力建主管控能力网化管控数据、技、流程、构四要素互新和持改,和打造企核心争力。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专题培训课件
相似和继承乊处
管理体系的方法论相似 丌同的管理体系都是在各自系统化的管理思想、管理原则挃导下的一种
模式化的管理方法,针对的都是管理活劢。 实施管理体系的目的相同
通过模式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迚,确保不管理对象相关 的各项过程和活劢都处二可控幵叐控的状态下,从而确保方针的落地和以目 标为驱劢的体系绩效持续改迚。 遵循了一些相同的管理原则和方法
14
第二节 培训的组织不实施
一、培训的组织不实施
培讦应贯穿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整个过程中。持续开展丌同层次、 丌同内容的培讦一方面能使相关人员逐步理解、掌握幵能熟练运用两化融合管 理体系的管理思想、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另一方面也是组细能力和意识建设 的重要一环。将组细的管理理念、文化融入二具体、直观的岗位培讦之中,从 而使管理逐步向“人管人——制度管人——文化管人”的方向演迚。
随着ISO9000族标准在全丐界范围内的成功实施,随后的各种管理体系 都遵循了ISO9000族标准所采用的一些管理原则和方法,如PDCA循环、过 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迚等管理思想和原则等。
3
第一节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特点
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不其他管理体系贯标的异同
管理对象丌同
质量管理体系:对组细持续稳定地提供合格产品有影响的过程;(体系运 行绩效——产品质量水平)
4
第一节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特点
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不其他管理体系贯标的异同
管理对象的基础丌同
其他管理体系:对二质量、环境、安全等管理,卲使组细没有挄标准要求 建 立质量体系,也都会在丌同程度上开展相应的日常管理活劢。
两化融合发展及知识讲义(PPT 51张)
二、基础理论
成为世界 500 强或 500 大,信息技术是企业核心竞争 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波音公司把握的只是组装,其他的 全部都外包制造,而且它现在计划连组装也外包出去, 所以波音公司最后将会成为没有制造的全世界最强的飞 机制造公司。维系波音公司的,是一个综合的、高性能 的信息平台,没有这个平台,波音公司不复存在 中国的高铁沸沸扬扬,是中 国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进步 ,但没有进口的零部件,任 何高铁都无法正常运作。所 以,我国工业在迅速变大, 快速变强的过程中,“大而 不强,受制于人”这八个字 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 必须解决的问题
“两化”融合的发展历程及
知识讲座
2008年,我国大部制改革后成立了工业和 信息化部。为了贯彻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大 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两化融合)发展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任务,工业和信 息化部将推进两化融合作为一项重点工作, 在全国范围内做了部署
从近五年的实践来看,两化融合对于促进工 业发展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具有重 大作用。许多生动的案例证明,两化融合促 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发生了明显的 甚至是 根本性的变化,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整体素 质,特别是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有 了大幅度提升,形成了新的竞争力。同时,两 化融合还促成了行业内部、行业上下游之间 的协作,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的运行效率,形 成了产央政策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思想
一、发展历程——党中央政策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 由大变强”的战略思想
一、发展历程——党中央政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 提出:“坚持走中国 特色新型工业化、信 息化、城镇化、农业 现代化道路,推动信 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 合、工业化和城镇化 良性互动、城镇化和 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促进工业化、信息 化、城镇化、农业现 代化同步发展。”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129页PPT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两化融合的基本知识和内涵PPT
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两化融合专项资金项目 典型企业两化融合专题调研 钢铁、消费品、装备企业典型经验交流会 行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工作 特殊行业两化融合智能监管 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区、试验区等 省市(区域)企业两化融合整体性评估工作 工业云创新服务、智能制造试点等
13
两化融合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两化融合水平评估发现,两化融合确实是提高企业经济 效益的有效手段,只是两者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 是台阶式的,即两化融合只有达到综合集成阶段,企业 经济效益才会出现台阶式的飞跃。 这是典型的三个馒头式的悖论,吃到第三个馒头才 感到饱,但你不能说只有第三个馒头有用,你不可能只 吃那个第三个馒头就饱。
推动分级分类和自我对标 •能够明确各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和等 级,提炼不同类型、不同水平阶段企业 的最佳实践,更科学有效地推动企业分 级分类和自我对标; •能够帮助各级政府、行业组织、科研 院所、企业等依据量化数据分析进行 科学决策,并加强工作成效跟踪和测 评,实现闭环管理和持续改进。 促进闭环管理和持续改进
20
我国企业两化融合的现状与问题
在评估规范的统一框架下,制定了流程、混合、离散(大批量、多品种中小批量、 复杂单件)、采掘、电力(发电、电网)8 套通用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 方法,并嵌入到两化融合咨询服务平台()。
我国企业两化融合的现状与问题 依托两化融合咨询服务平台(),开展了众多重点行业和各 省市等企业两化融合评估工作,覆盖企业50000余家。
两化融合发展历程
互联网+与两化融合
互联网+这一口号是互联网企业提出来的。意指互联网 企业要发展,不能只搞互联网,而要与各行业相结合,融 合发展。 对工业企业来说,不能等互联网企业来加你,而要主 动加互联网。工业企业要加互联网,必须实现两化融合。 一个没有实现两化融合的企业是不可能加互联网的。这在 后面还有更深入的讨论。 11
两化融合体系策划培训PPT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培训
ZHANGWEI
目录
(一)策划目的 (二)策划过程 (三)策划内容
(一)策划目的
5.6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 a) 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两化融合的目标以及4.1的要求; b) 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其连续性和完整性。
管理手册 程序文件 管理制度 表单记录
(三)策划内容-体系文件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包 括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表 述,以及相关文件的查 询途径;
(三)策划内容-体系文件
程序文件 关注点在“工作过程(流)”,所以有“动态
性”特点。它更多涉及到工作步骤,希望通过对过 程的同一约定,实现过程活动的可控。
求,主动管理两化融合所有实施过程,以确保稳定获取两化融合的绩效。
(三)策划内容-新型能力 新型能力
竞争优势
附表:首批200家认证通过企业
序号 1 2 3 4 5 6 7
企业名称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阿特拉斯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安徽叉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昊方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红星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
广的领域、更高的 层次、更深的应 用、更多,提高市场的 响应速度,不断对研发、生 产、销售及运营管理过程进 行完善和改进,最终改善公
司的进程。
(三)策划内容-方针(例)
精军强民、创新驱动、提质增效、融合发展
精军强民:以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为驱动,做精军品,做强民品,做专配套,实现优势产品系列 化、品牌化、专业化、批量化发展模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创新驱动:充分利用高端船舶及海工产品领域的研发设计能力,通过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变 革和创新,驱动船舶设计、制造和管理的责任化、专业化、数字化、系统化、标准化、信息化; 提质增效:以提高效率、效益为中心,聚焦获取与发展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借助“大沪东”的品 牌优势、技术优势、制造能力优势,通过吸收先进的设计管理理念和方法、强化加工和制造能力,提升产 品设计质量和制造质量; 融合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通过业务流程化和目标责任化,将技术优势 转化为生产力优势,推进“大沪东”资源整合,推动公司良性有序发展,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专题培训课件
六类新型能力的内涵不传统巟业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建设 重点也从关注技术产品本身的成本、质量等斱面,向关注用户价 值、快速满足个性化需求转变。
14
各类新型能力的重点斱向
研发创新类能力
基于客户需求的数字化快 速定制研发
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生 产制造一体化
在线、异地协同研发
生产管控类能力
产能平衡不稳定生产 精益生产不敏捷制造 质量、安全、节能、环
营造发展的新环境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本质上是一套系统推 进两化融合的管理方法论,主要是解决 信息化条件下企业戓略转型“怎么干”、
“怎么干好”的问题,而丌是“干什么” 的问题,是授人以渔,而丌是授人以鱼。
形成了以贯标促转型、以贯标求发展的 良好氛围和共识。
激发市场的新活力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最根本的作用是充分 调劢和激发了贯标企业、咨询机构、行 业组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积极性和主 劢性,形成了以市场服务为纽带、以价 值链共创为基础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通过评定企业区域聚集度高
300
1296家通过评定企业的省市分布情况
250
200 257
150 255
100
246
50 0
94 83 78 64 54 48 41 38 33 32 30 27 23 18 16 15 13 12 12 10 7 6 5 5 4 3 3 2 1
广江福安山浙北上重湖河辽天河陕山湖江广黑内宁四贵新吉于甘海西青新
开展各类新型能力建设的企业比例
23.3% 21.9%
48.3%
研发创新类能力 生产管控类能力 供应链管理类能力 财务管控类能力 经营管控类能力 用户服务类能力
研发创新类能力
16.9%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
05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总结
培训收获与体会
1 2 3
深刻理解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
通过培训,我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有了更深 入的理解,掌握了其核心理念和实践方法。
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能力
培训让我认识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对于企业 发展的重要性,提高了我在企业信息化管理方面 的能力。
增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体系保障与支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要点一
总结词
建立保障和支持机制,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长效运行 。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为了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长效运行,需要建立相应的 保障和支持机制。这包括建立组织架构、明确岗位职责、 制定管理制度、提供资源保障等。同时,要确保保障和支 持机制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以便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 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03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践应用
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
制定两化融合方针和目标
资源配置
明确企业两化融合的发展方向和预期 成果,为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指导。
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组织架构调整
建立专门的推进机构或指定相关部门 负责两化融合工作,明确职责和权限 。
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推进
培训过程中,我与来自不同领域的学员共同学习 和交流,增强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培训建议与展望
完善培训课程体系
建议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覆盖更广泛的两化融合实践案例和管 理经验分享。
加强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增加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环节,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 识。
定期举办培训活动
希望定期举办相关培训活动,以便学员持续跟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标准的最新发展。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知识培训55页PPT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两化合管理体系基本知识培训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5
6
7
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围绕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 完善八方面战略支撑与保障,通过“三步走”,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进 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中国制造2025》不同于德国工业4.0计划只针对高新技术,而是 将围绕整个制造业做大、做精、做强。我国制造业中不同的行业差异很 大,某些行业需要长期积累。”工信部部长苗圩也表示:“中国制造必须 走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和工业4.0示范的并联式发展道路。”
目前,德国已经跨越了“工业2.0”与“工业3.0”阶段,主要聚焦在高端 的产业和产业的高端环节,需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但对于中国的工业发展现状, 国内专家普遍认为仍处于“工业2.0”与“工业3.0”并行发展阶段。
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数据,中国制造业净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增加 值在世界占比达到20.8%,是个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由于工业基础比较 薄弱,在基础零部件、材料、工艺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仍面临着质量 的问题,发达国家早在“工业.0”时代已经解决了,因此中国还不能算是“制 造强国”。
14
我们对两化融合的理解
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来理解两化融合的内涵 现代企业的两大显著特征:现代化技术&现代化管理 当前信息技术已成为工业化的第一推动技术,生产自动化和信 息化推动了企业的全面现代化 企业管理现代化通常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 理手段、管理人才和管理制度等六个方面的现代化。利用信息技术 实现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道 路图,推动信息化和工 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推 进四化两型建设”的战 略思想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 度融合”列为九项战略 任务之一,提出加快制 定智能制造技术标准, 建立完善智能制造和两 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
1997 2002
提出“以信息化带动 工业化,以工业化促 进信息化”的战略思 想
两化融合管 理体系基本
知识培训 PPT讲座
1
学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习 大
第二章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纲
第三章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及意义
2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第二章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第三章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及效益
3
提出“大力推进国民 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 局战略措施”
提出“发展现代产 业体系,大力推进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 合,促进工业由大 变强”的战略思想
(二)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七)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三)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八)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九)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等
(五)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10
由于中德两国经济战略定位和发展情况的不同,两国在制造业方面处于不 同的阶段,而且基础也不一样。
在定位上,德国的“工业4.0”提出实现智能化工厂和智能制造,由数字化 向智能化迈进,“中国制造2025”提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 为本的发展战略。德国要由制造强国向超级强国转变,中国则要由制造大国向制 造强国转变 。
2007 2010
提出“推动信息化 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加快经济社会各领 域信息化”的战略 思想
2012 2013 2015 2016
《信息化和工业化 深度融合专项行动 计划(2013-2018 年)》提出了“两 化融合管理体系贯 标”的要求
组织实施企业管理能力 提升工程,加快信息化 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标准制定和应用推广, 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和组 织方式变革,建立组织 管理新模式。
12
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内涵 什么是信息化?《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明确提 出,“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 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 程。” 关于工业化,国内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工业化是农业国向工业 国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从以农业生产为主转化为 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发展过程。 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关键在于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具体而 言,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进两化融合 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同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促进 两化融合发展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经之路和有效战略选择。
8
规划力争通过“三步走”来实现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 国阵营中等水平。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 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9
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
(一)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六)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13
两化融合的基本概念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企业围绕其战略目标,将信息化 作为企业的内生发展要素夯实工业化基础,推进数据、技术、业务流 程、组织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充分挖掘资源配置潜力,不断 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创新发展、 智能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过程。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试行)》
德国“工业4.0”是在“工业3.0”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中国还处于“工业 2.0”的后期阶段,中国面临着“工业2.0”要补课、“工业3.0”要普及、“工 业4.0”要示范跟上的处境。中国的制造企业要能够快速地进化,实现“中国制 造2025”战略目标,必须快速的转型升级。
11
转型升级=两化融合 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出我国工业的基础优势,与新技术有效融合,那么传统工业将打开 发展空间。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将迎来重大机遇。因此,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 应用不断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使柔性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日益成为生 产方式变革的方向,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的融合,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也成 为《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的主线。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宏大尺度来看,我们身处生产力爆炸的信息化时代,也是瞬息万变 的时代,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中 国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两化融合寄托着中国政府塑造制造业的国际 竞争力、抢占国际产业发展制高点的使命,从目的而言,与德国工业4.0战略、美国工业 互联网规划并无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