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美容局部解剖学-眼、耳

合集下载

美容解剖学|美的秘诀

美容解剖学|美的秘诀

美容解剖学|美的秘诀额部和眉间额部不平整会让人外观显得衰老。

一些人主要是长头型颅骨,则还有一部分主要是短头型颅骨。

圆润而光滑的额头可使整个面部看起来更小。

眉间纹通常是由反复皱眉的动作引起的。

同时衰老可导致眉间区的组织容量减少,形成静态的眉间纹。

临床解剖在额角和眉弓之间通常会有一条较宽的天然凹陷,有些情况下,额部中央或眉毛外侧上方也存在局部凹陷。

额角与额部的凹陷(真人正面观)额角与额部的凹陷。

a解剖示意图下面观;b解剖示意图侧面观额部范围宽广,由皮肤、皮下组织、额肌和帽状腱膜、疏松结缔组织以及骨膜组成,皮下脂肪含量很低,软组织较薄(<2mm),额肌亦非常薄。

额部的脂肪萎缩有两种,即先天的和后天的。

随年龄的增长,额部的脂肪可逐渐萎缩,使额骨的骨性结构愈加明显,在外观上变得凹凸不平,给人以更加衰老的感觉。

血管分布眶上动脉从眶上孔或眶上切迹穿出。

要特别注意避免损伤从眶上孔或眶上切迹穿出的血管及内眼区。

滑车上动脉穿过眶隔和额部的肌肉及皮下组织层。

要注意,滑车上动脉比眶上动脉的走行更表浅。

额部正中矢状面常见并发症由于缺乏侧支的血液循环,加上组织很薄,因此额部皮肤在栓塞后很容易出现坏死。

眼窝凹陷和卧蚕上睑部凹陷是由先天的因素或后期衰老引起的,给人以疲惫、衰老的外观。

微笑时有卧蚕会使眼睛显得更年轻、可爱。

a眼窝凹陷;b卧蚕临床解剖眼睑和眼眶包括上睑(睑裂上方到眉毛下方的区域)、内眦(上下眼睑内侧的汇合点)、外眦(上下眼睑外侧的汇合点)、下睑(睑裂下方的区域)。

卧蚕是由下睑下方的眼轮匝肌收缩形成的突起,卧蚕下方的褶皱被称为睑板前沟。

卧蚕并非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解剖学用词,但已被广泛使用和认可,故此处仍用此名。

一部分人的提上睑肌的肌纤维常不附着于真皮,眶隔脂肪向下延伸,使眼睛看起来显得臃肿。

眼睛和眶周区各部位的基本解剖学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眶隔脂肪会减少,导致眶缘明显凹陷以及眼睛下方的褶皱明显,称为凹眼。

常见并发症眼动脉的分支分布在眶隔脂肪的内侧,血管壁较厚,面部、额部、鼻部的重要动脉都从这点发出,最终与视网膜中央动脉在深层相通,因此需特别小心,不可大意。

美容局部解剖学-眼、耳 PPT

美容局部解剖学-眼、耳 PPT

耳廓形态及外展度
耳廓类型——软骨部类型
耳廓类型——耳垂类型
圆型
方型
三角型
耳廓的临床分型
1、正常型 2、异常型
招风耳 贝壳耳 杯状耳 隐 耳 猿 耳 菜花耳 大耳畸形 小耳畸形 无 耳副 耳 耳垂畸形 耳廓缺损
《美丽赠言》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祝愿各位美丽天使与2位俊朗先生 在今后追求美丽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为人间创造更多美的神话
眼部美学分析
3、单睑:皮肤松弛程度及皮下脂肪多少
正力型
超力型
无力型
眼部美学分析
4、睑裂位置的分型
上翘型
水平型
下倾型
眼睑
• 眼睑的层次结构 • 眼睑的悬吊系统 • 眼睑的血管、淋巴与神经
泪器
眉与容貌美
眉的形态
眉头 眉体 眉峰 眉尾
眉的分类——依照眉的形态分为
新月眉
大刀眉
剑眉
柳叶眉
一字眉
感谢您的聆听!
八字眉
眉的分类——依照眉头位置分为
标准型
靠内型
靠外型
眉的分类——依照眉峰位置分为
标准型
靠内型
靠外型
眉的分类——依照眉稍位置分为
水平型 上升型 下降型
眉的分类——依照眉的疏密分为
稀少型 中等型 浓眉型
眉的美学标准
1、眉的位置 2、眉的形态 3、眉的一般状况
耳与容貌美
耳廓的表面标志
耳轮结节
美容局部解剖学-眼、耳
眼部表面解剖
眼部表面解剖——内眦赘皮
眼部表面解剖
上眼窝 重睑沟 下眼窝 眼袋 上睑缘 下睑缘 上、下睫毛
眼部:有无皱襞及皱襞特征
单睑、重睑、多重睑、隐重睑

眼部解剖ppt课件

眼部解剖ppt课件
睑板跨过连接眼球的眶前开口。闭眼时, 下睑较上睑覆盖眼球表面的区域略小。睑 板的后表面由结膜覆盖。
36
睑板跨过连接眼球的眶前开口。闭眼时, 下睑较上睑覆盖眼球表面的区域略小。睑 板的后表面由结膜覆盖。
37
38
内眦韧带又称为内眦腱,支撑眼睑和协助泪 泵功能。内眦韧带有两个组成部分,前支和 后支。前支为宽的纤维结构,附着眼睑于上 领骨前突和泪前嵴上,抬高睑板前轮匝肌浅 端。内眦韧带后支附着在泪后嵴和泪囊筋膜 上。后支较前支薄弱,但与睑板前轮匝肌和 眶隔前轮匝肌深头一起矢量力向后牵拉眼睑 内侧部分,对维持眼睑与眼球良好内侧相对 位置是必需的,外伤等导致内眦韧带撕脱可 使内眦部移位、变形。
44
提上睑肌起自眶尖肌肉 总腱环之上方,于眶顶 和上直肌之间沿眶上壁 向前行走,于上眶缘水 平处逐渐呈扇形散开, 形成提上睑肌键膜,附 于睑板上缘,其扩张部 延伸到睑板中1/3或下 1/3交界处。肌肉全长约 50-55mm,腱膜长20一 22mm。
于上眶缘处,于眼球水平,提上睑肌扇形分散成腱膜前,肌肉表面的筋 膜增厚形成灰白色的“Whitnall韧带”,即节制韧带,其对提上睑肌收缩 有一定的限制作用,距上睑板约10一15 mm,宽约5 mm。节制韧带内侧, 止于滑车及其后的眶骨,外侧,穿过泪腺止于外侧眶缘。
45
46
额肌 眶隔 滑车 上睑提肌 上睑提肌腱膜 睑板
• 提上睑肌腱膜中央止于睑板上缘,两侧内角向鼻侧扩展的部 分止于后泪峭,与内眦韧带相连续。外角为颞侧扩展的部分, 止于眶上侧缘的颧结节,将眶部泪腺分成深浅两部分。
47
48
49
50
51
起始于提上睑肌下表面的平滑肌,位于 节制韧带水平下方,附着于睑板上缘。长 约12mm,宽约15mm,上方Muller肌与结 膜松散附着,但在近睑板处附着紧密。 Muller肌由交感神经支配。临床上,增加 交感神经刺激,如在Graves病中所见,是 引起甲状腺性眼睑退缩的一个因素, Muller肌的运动幅度为2mm左右。

面部局部解剖学

面部局部解剖学

面部为人体经常外露的部位,是外形美的重要 代表区之一和敏感部位,在功能、形态及外观上均
具有重要意义。
整理ppt
2
一、面部分区及表面解剖
(一)面部分区
根据面部形态及解剖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各区:
1.眶区:四周以眶缘为界,为视器所在。
2.鼻区:上界鼻根点,下界鼻底,两侧界为内 眦与鼻翼点的连线,为鼻所在。
美貌人群眼、鼻、口裂等颜面主要结构具有高度对称 性,平均非对称率为5.37~1.61%。6个中线附近标志 点(鼻尖点,鼻下点,上、下唇突点,颏唇沟点,颏前点) 与中线的左、右位置偏移均很小(在±0.5mm以内)。 水平断面非对称率均<10%,其中鼻根点水平最低,颏 前点水平最高。越靠近面下部,非对称率有增加趋势。 男性水平断面非对称率>女性。颜面主要结构具有高度 对称性,但非绝对对称。
整理ppt
20
(六)协调
无论是三停五眼及其他关系,还是对称或美容角,均集 中的体现在协调关系上。所谓协调系指面部与其局部之间 或面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和谐关系,无论种族或民族的不 同、性别的差异,以及个体的特点,颜面美均不能离开协 调这一准则。
整理ppt
21
例如,有的人五官若分开观察是美的,但构成面部 整体并不一定美;反之,面部的某一器官可能欠美, 但面部整体布局在其他结构的衬托下却显示出颜面美, 这些充分地表明面部各因素之间的协调在颜面美中的 重要性。面部各因素的重要性是均衡的,若改变其中 任一因素,就可能对颜面美产生影响,可谓“牵一发 而动全身”,提示面部各结构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的 关系。
7.鼻面沟:鼻外侧之长形凹陷。沿此沟作手术切口, 愈合后瘢痕不明显。
8.唇面沟:为上唇与颊部之斜行凹陷。沿此沟作手

美容局部解剖学

美容局部解剖学

第一章概论一.概论M美容局部解剖学:是从美容临床应用的角度,,按照人体的分布,由浅入深的研究人体格局不结构和器官的形态、位置、层次及相关比邻,进而揭示医学人体美和人的生命活力美感规律的科学。

二.人体层次结构的解剖基础(一)皮肤1.人体结构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骨骼肌、骨、关节以及配布其间的血管神经。

2.皮肤的表面积在承认月1.5-2.0㎡,新生儿约0.21㎡,起重量约占体重的16%。

眼睑耳廓乳房和四肢屈侧皮肤较薄,背部臀部手掌和足底皮肤较厚。

3.皮纹:是指有皮肤表面很多自然地细小隆起和凹陷所形成的纹理。

隆起的皮纹称为皮嵴,凹的皮纹称为皮沟或皱襞。

皮纹主要是由皮肤的弹性纤维束和胶原纤维束在真皮内按照一定方向排列牵引而形成的,故又称为张力线。

(二)浅筋膜1.在腹壁下部(脐平面以下)浅筋膜分为两层,浅层为Camper筋膜,含有脂肪,向下与股部浅筋膜相连接。

深层为Scarpa筋膜,含有丰富弹性纤维,其两侧在腹股沟韧带下方一横指处,附着于大腿阔筋膜,在耻骨联合及耻骨结节间继续向下至阴囊与浅会阴筋膜相连。

2浅筋膜系统(皮下组织):由脂肪组织和疏松结缔组织两部分组成。

疏松结缔组织交织成筋膜样纤维隔,脂肪组织形成或大或小的脂肪球镶嵌在纤维隔内。

浅筋膜是储存脂肪的仓库,具有保暖和缓冲外力的作用。

皮下组织内有丰富血管、淋巴管和皮神经。

(三)深筋膜1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膜性组织。

面部与腹前壁没有深筋膜,只有薄层疏松结缔组织。

第二章头部一.颅部(一)额顶枕区软组织W额顶枕区的软组织分为5层:皮肤、浅筋膜、枕额肌和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颅骨外膜2.皮肤特点:①含有大量毛囊、皮脂腺和汗腺,腺体分泌旺盛②富有血管,易出血,伤口愈合也快3.浅筋膜是由含有较多脂肪组织和致密结缔组织构成,此层被许多垂直于皮肤与帽状腱膜的结缔组织小梁分成许多小格,故炎性感染时渗出物不易扩散,张力过大而压迫神经末梢引起局部剧痛4.枕额肌是由前部的额腹(额肌)和后部的枕腹(枕肌)中间的帽状腱膜连成的菲薄扁肌,肌纤维程矢状走向,左右成对。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课件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课件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32
综上所述,翼外肌的浅面有翼丛和上颌动脉;深 面有下颌神经及其分支,其中耳颞神经向后,翼 外肌上缘有颞深前后神经和咬肌神经,翼外肌两 头之间有上颌动脉穿入和颊神经穿出,翼外肌下 缘有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穿出。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33
五、蜂窝组织间隙及其连通
• 面部及口腔的蜂窝组织间隙是指位于筋膜
颞浅腱膜 耳前腱膜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7
三、腮腺咬肌区
parotideomasseteric region
• 境界
上界:颧弓、外耳道
下界:下颌骨下缘 前界:咬肌前缘 后界:乳突和胸锁乳突 肌上部的前缘
• 层次及内容
皮肤 皮下组织 腮腺咬肌筋膜 腮腺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8
腮腺咬肌筋膜
• 来源:颈深筋膜浅层 • 解剖特点:
翼内肌后缘 咽旁间隙
向后 咽后间隙
间隙
间隙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45
• 咬肌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19
腮腺与面神经相互位置关系
腮腺前段:为面神经主干,长约1cm。 于茎乳孔浅出后,并非急转向前,而是在腮腺 后面向下走一短段。此处前方为茎突,后方为乳突, 下方为二腹肌后腹,三者均可作为寻找面神经主干的标志。
腮腺内段:行于腮腺实质内,分上、下两干, 上干粗且向前上行,下干细且沿下颌支后缘向下行。 两干共发9-12条神经,形成五组分支,即颞支、颧支、 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分别于腮腺上、前、下穿出。
• 境界
颞下间隙、翼颌间 隙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28
上os内t外p前mhqfoae界ut侧侧rhxatiep:ilmol界界atgzneo蝶颧ryry::uregoy骨sabofg蝶下tomp大的eotnahra骨i颌e翼下rdewtt.icoi的部的支prnfabgr和颞too翼的mhonce上下fue突上ettseh颌面saem外部sno骨。dspfo侧和po的stmfhhruat板e颧ea颞phlneniebn下。弓ordofiiorsdin面a。Mbrpeltbyleh。.eeolma-endAattnpeihenanooeatrldreilaandyirnlldti-lofhysbrartaue-ohlytrptneef-zhaotmehyceroetgpeiuouoolotonrpemfawoprtlehafespretturhilpcarefotaaerctrieoconhf

美容解剖学

美容解剖学

美容解剖学面部层次一、皮肤分层面部的软组织基本由五部分组成:(1)皮肤(2)皮下组织层(3)面部表浅肌筋膜系统(SMAS)(4)支持韧带和间隙(5)骨膜和深筋膜面部基本的5个层次面部皮肤含有大量的皮脂腺和汗腺。

除耳廓和鼻翼(这两处皮下即是软骨)外,由于疏松结缔组织层的存在,面部皮肤可有较大的移动度。

面部的皮下脂肪可分为浅层和深层,二者在颜色和特性方面都有显著的区别。

浅层脂肪有颧脂肪、鼻唇沟脂肪等,几乎覆盖了整个面部,肉眼看不见它们的边界。

深层脂肪位于面部肌肉的深层,包括下睑眼轮匝肌下脂肪、上睑眼轮匝肌下脂肪、颊脂肪垫和颊部深层脂肪等,被诸如间隔和支持韧带等致密结缔组织分隔。

纤维结缔组织穿过面部脂肪组织,起到连接脂肪组织、面部肌肉、真皮、皮肤和骨骼的作用。

面部浅表脂肪和肌肉面部深层脂肪间隔浅筋膜、皮下结缔组织、脂肪这3种组织位于面部肌肉组织间,起到平滑面部轮廓的作用。

有些区域脂肪组织分布广泛,如颊脂肪垫不仅使脸颊饱满,还向上延伸到头皮和颞部。

面静脉、三叉神经、面神经和面部表浅肌肉都位于皮下。

头部冠状面显示的颊脂肪垫头部水平面显示的颊脂肪垫二、皮肤厚度面部不同区域的皮肤厚度并不相同,上睑、下睑、眉间区、鼻部的皮肤相对较薄,颊部及颏部的皮肤相对较厚。

面部平均皮肤厚度面部表情肌及其运动面部表情肌起自颅面骨或浅筋膜,止于皮肤或皮下组织,肌肉的形状、与皮肤的联系,以及收缩时带来的表情。

男性和女性的面部肌肉形态不同,即使是同性别,个体差异也极其明显,这便是为何人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面部表情的原因。

面部肌肉分布广泛,通常按照部位进行归类,可分为额部、眶部、鼻部、口周等,由于颈阔肌参与口周的运动,故也被归于面部肌肉进行论述。

面部肌肉:正面视图面部肌肉:侧面视图面部肌肉:斜侧面视图面部参与形成面部表情的肌肉被称为表情肌,位于浅筋膜或皮下组织内,起自面部骨骼或筋膜,止于面部皮肤,可表达悲伤、愤怒、喜悦、恐惧、厌恶和惊讶等情绪。

美容局部解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美容局部解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美容局部解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011100课程名称:美容局部解剖学(COSMETIC REGIONAL ANATOMY)课程属性:必修实验属性:非独立设课开课学期:第二学期学时:12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美容医学) 学分:1.5开课部门:医学院考核要求:考试课程简介:进行尸体解剖操作,是学习局部解剖学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

首先要求学生非常重视尸体解剖操作,要珍惜爱护尸体。

不怕脏、不怕累、不怕异味刺激。

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解剖步骤和操作要求依次进行。

人体表面标志的摸认、器官体表投影的度量、脏器位置毗邻的观察、血管神经走行的辨识以、局部层次的结构以及和美容外科手术密切的软组织结构必须逐一弄清楚。

一、实验项目设置及学时分配二、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实验项目1:头部局部解剖1、教学内容1)翻开面部皮肤,剥认表情肌:表情肌位于浅筋膜内,多起于面颅,终于皮下,有的肌纤维,色淡而菲薄,翻皮时不易与皮下组织分清,故修洁时要仔细。

2)寻认面部的皮肤韧带:在颧大肌起点后缘,颧弓前端寻找颧弓韧带,咬肌前缘寻找SMAS颧颊部韧带,口角外上方寻找颈阔肌皮肤韧带,下颌骨下缘稍上方寻找下颌骨韧带;在乳突下方寻找颈阔肌耳韧带;胸锁乳突肌前缘上分与下颌下腺之间寻找颈阔肌悬韧带。

修洁腮腺时注意勿伤及腮腺周缘的神经、血管。

在腮腺前缘,平颧弓下约1厘米外,寻认腮腺导管并修洁至咬肌前缘呈直角弯转穿颊肌处为止。

3)寻认腮腺周缘的神经、血管:(1)于腮腺上缘,近耳根处可见颞浅血管和耳颞神经穿出至颞部。

(2)于腮腺前上缘,寻找面神经颞支并追踪至额肌。

(3)于颧弓和腮腺管之间,寻找细小的面横动脉及面神经颧支,并追踪后者至眼轮匝肌。

(4)于腮腺前缘,腮腺管的上、下方寻找面神经颊支至颊肌。

(5)于腮腺前下缘,找寻面神经下颌缘支,并沿下颌骨体下缘追踪其至降口角肌。

(6)于腮腺下缘寻找面神经颈支至颈阔肌。

(7)于咬肌前缘寻认面动脉及位于该动脉后方的面静脉,并追踪其经口角,鼻翼两侧至内眦止。

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2018/11/1
重要关系3---腮腺边缘的重要结构
? 浅叶前缘 面N颧支、 面横A、 面N上颊支、 腮腺导管、 面N下颊支 下颌缘支
2018/11/1
重要关系3---腮腺边缘的重要结构
? 浅叶下端 下颌缘支及颈支、 下颌后V
2018/11/1
重要关系4----腮腺深叶的深面
? 腮腺床: 茎突诸肌及围以蜂窝组织 的深部血管、神经 (颈内AV 、第Ⅸ-Ⅻ对脑N) ? 骨性标志:
重要关系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
? 面神经 ? 下颌后静脉 ? 颈外动脉
2018/11/1
重要关系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
? 面神经
后内上-腮腺-后向前越下颌后V颈外A 下颌支后-分两干
2018/11/1
重要关系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
颞浅V腮腺前内-腮腺 与上颌V-合成下颌后V 分两支 前支与面V合成面总V 后支与耳后V合成颈外V
2018/11/1
显露面神经分支 —— ? 颞支—耳屏基部前 1-1.5cm
颞浅A前1cm-腮腺浅叶上缘出 ? 颧支:耳屏基部及耳垂前缘作一垂直线 耳垂下缘作垂线 -角分线-腮腺上、前缘出 耳垂下缘与眼外眦连线 -腮腺浅叶前缘 ? 颊支:腮腺导管上下 1cm咬肌筋膜上 ? 下颌缘支:下颌下缘 -面VA,浅面面N下颌缘支 下颌角 -下颌缘支 颈外V、下颌后 V- 下颌缘支 -主干 ? 颈支:腮腺浅端下缘
2018/11/1
重要关系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
颈外动脉
甲状软骨上缘从颈总A分出 下颌后窝深面 下颌支中下1/3-腮腺前内面 耳后A-后内面 上颌A-前内面 颞浅A-上缘
纵行组 横行组 2018/11/1
2018/11/1

美容局部解剖头部专家讲座

美容局部解剖头部专家讲座
颞支 颧支 颊支 下颌缘支 颈支:支配颈阔肌
美容局部解剖头部
第14页
美容局部解剖头部
第15页
二、面侧区 (一)腮腺咬肌区
1.境界
上:颧弓与外耳道 下:下颌体下缘 前:咬肌前缘 后:乳突和胸锁乳突肌
上份前缘
美容局部解剖头部
第16页
2、内容 (1) 腮腺咬肌筋膜 :
颈深筋膜浅层延续,在腮腺后缘分浅、深两层,包 绕腮腺,在腮腺前缘两层融合,形成腮腺鞘。融合后覆 盖咬肌表面部分,称咬肌筋膜。
第34页
(4)下颌神经 咀嚼肌神经:至咬肌、 翼内、外肌、颞肌
颊神经:分布于颊粘膜、 颊侧牙龈、颊部、口角皮 肤、 耳颞神经:分布于颞区、 外耳道、耳廓前部皮肤。
舌神经:在翼外肌深面与鼓索 会合,行于下颌支与翼内肌之 间,经舌骨舌肌浅面至口底。
分布于舌前2/3及口底粘膜、
舌侧牙龈、舌下腺和下颌下腺
等。
美容局部解剖头部
第35页
下牙槽神经:
在舌神经后 方,进入下颌管 ,分支至下颌诸 牙及下颌骨,出 颏孔后为颏神经 分布于下唇及颏 部皮肤,其中肌 支为下颌舌骨肌 神经支配下颌舌 骨肌、二腹肌前 腹。
美容局部解剖头部
第36页
面深层血管和神经(侧面观)(1)
美容局部解剖头部 Blood vessels and nerves of the deep layer of the face 第37页
腮腺鞘特点: 1) 与腮腺结合紧密,发出间隔伸入腮腺,将腮腺分成许 多小叶。引流时注意小隔。 2) 浅层致密,深层微弱,在茎突和翼内肌间有裂隙,腮 腺深部经此与咽旁间隙和翼下颌间隙相通。
美容局部解剖头部
第17页
(2)腮腺 parotid gland:

美容局部解剖学重点参考

美容局部解剖学重点参考

美容局部解剖学重点参考题型:名词解释30分;选择题20分;填空题20分;问答题30分名词解释:1.三停五眼:“三停”指面型长度,从发缘点到颏下点的距离分为三等份,即从发缘点到眉间点、眉间点到鼻下点、鼻下点到颏下点各为一份,各称一停,共三停。

“五眼”指面型宽度,双耳间正面投影的宽度为5个眼裂的宽度。

除双眼外,内眦间距为一眼裂宽度,两侧外眦角到耳部各一眼裂宽度,共是5个眼裂宽度,称“五眼”。

2.头皮:由于帽状腱膜借浅筋膜的垂直结缔组织小梁与皮肤紧密相连,三层不易各自分离,故临床上常讲三者视为一层称头皮3.唇珠:为唇谷中央下前方有一结节状突起,在婴幼儿最为明显。

4.鼻中隔:鼻中隔是位于鼻部中线并把鼻腔分为两个侧室的结构,由骨和软骨构成。

5.Whitnall结节:位于眶缘内颧额缝下方的骨性隆起,是眶隔、眦韧带、Lockwood韧带、Whitnall韧带、眼轮匝肌的深头、外直肌的限制韧带共同组成外侧支持韧带的共同交汇点,也是上睑提肌腱膜的外侧角止点。

6.Cooper韧带:乳腺腺叶间有许多不同走向的结缔组织纤维束,由腺体基底部连于皮肤或胸部浅筋膜,称乳房悬韧带,也称Cooper韧带。

它们对乳腺起固定和悬吊作用。

7.皮瓣:具有带血供的一块皮肤和皮下组织,在形成与转移过程中,有一部分组织与本体相连,此相连的部分称为蒂,被转移的部分称为瓣,故称为皮瓣,又称带蒂皮瓣。

8.灰线:眼睑前缘与眼睑后缘之间有一灰色线称灰线,此线将眼睑分为一个由皮肤眼轮匝肌构成的前层和由睑板结膜构成的后层。

9.Ricketts平面:即瑞氏审美平面,指从鼻尖点至软组织颏前点连线的审美平面,也称E线。

10.耳廓外展度:耳廓并非紧贴头颅,其最大横轴与头颅颞面间夹角称为耳廓外展度。

11.SMAS:即面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在面颈部皮下脂肪层的深面,存在一个明确的连续性的解剖结构,它主要是由肌肉、腱膜组织排列构成。

12.体型:对人体形状的总体描述和评定。

《美容局部解剖学》课程简介

《美容局部解剖学》课程简介

《美容局部解剖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美容局部解剖学》
英文名称:《facial topographical anatomy》
开课单位: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教学学时:24学时,其中理论:12学时,实验:12学时。

学分:1.3学分
适用专业:医学美容
课程目的:以身体的局部为中心.通过理论讲授和解剖操作,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对要求掌握的内容,教师应讲课讲透,通过解
剖或示教使学生理解并牢固掌握;为进一步学习本专业的相关课程和
临床美容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重视自己的容貌、体形的素质。

美容局部解剖是从美容临床运用的角度,按照人体的分部,
由浅入深地研究人体各局部结构的器官的形态、位置、层次及相关
毗邻,进而揭示医学人体美和人的生命活力美感规律的科学,是为医
学美容的临床实践研究构筑形态学基础的一门生物医学基础理论学
科,是培养美容医师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必修课程.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教材:《美容局部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王向义,1版,2002年。

主要参考书目:《美容整形临床应用解剖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张书琴,2版,1997年。

主讲教师:薛黔教授张潜副教授杨胜波副教授兰美兵讲师。

医疗美容实用解剖

医疗美容实用解剖

医疗美容实用解剖目录面部解剖面部浅层结构头面部SMAS表浅肌肉腱膜系统头面部分区头面部骨骼面部皮肤面部肌肉面部韧带面部血管面部神经腮腺系统眼部解剖鼻部解剖下颌解剖身体解剖大腿解剖小腿解剖上臂解剖腹部解剖胸部解剖会阴部解剖正文医疗美容实用解剖面部解剖一、面部浅层结构面部皮肤薄而柔软,富于弹性。

移动性视其与深部组织连接的松紧情况而定,睑部连接疏松,鼻尖等部连接紧密。

面部皮肤含有较多的皮脂腺、汗腺和毛囊,是皮脂腺囊肿和疖肿的好发部位。

浅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又称皮下组织、皮下脂肪或皮下筋膜,位于真皮之下。

其中颊部脂肪聚成的团块,称颊脂体。

睑部皮下组织少而疏松,此部位易形成水肿。

浅筋膜内有面肌、神经、血管和腮腺管穿行。

由于血供丰富,故面部创口愈合快,抗感染能力亦较强,但创伤时出血较多。

二、头面部SMAS表浅肌肉腱膜系统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uperficial musculoaponeurotic system, SMAS的概念由Mitz 和Peyronie于1976年首次提出,是指颅顶和面颈部皮下组织深面的一层连续性肌肉腱膜结构,它的浅面有脂肪组织与皮肤相隔,深面有疏松结缔组织与深筋膜相隔。

SMAS向上为枕额肌和帽状腱膜;向下为颈阔肌;向前为眼、鼻、口周围肌;向后为耳上肌、耳前肌、颞浅筋膜和颈浅筋膜。

根据SMAS所含肌肉或腱膜的多少,可分为肌性区、腱膜性区、混合区。

SMAS的提出对于面颈部整形美容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三、头面部分区头面部分区:1.额部、2.眶部、3.鼻部、4.颏部、5.口部、6.眶下部、7.颊部、8.颧部、9.枕部、10.颞部、11.头顶部四、头面部骨骼面颌骨(正面观)点图区域表示皮肤筋膜韧带,黑色区域表示皮肤骨韧带。

(淡颜色点图表示附着力较弱,深颜色表示附着力较强,之间颜色表示附着力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颜色最深表示附着力最强)面颌骨(侧面观)下颌骨五、面部皮肤皮肤的分层结构毛囊的结构模式图毛囊与皮肤呈一定角度,毛囊的细胞从毛球处向表面生长分化图中可见立毛肌粘附于皮脂腺的下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赠言》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祝愿各位美丽天使和2位俊朗先生 在今后追求美丽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为人间创造更多美的神话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啊啊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 春流到夏 啊啊
眼部表面解剖
眼部表面解剖——内眦赘皮
眼部表面解剖
上眼窝 重睑沟 下眼窝 眼袋 上睑缘 下睑缘 上、下睫毛
水平型 上升型 下降型
眉的分类——根据眉的疏密分为
稀少型 中等型 浓眉型
眉的美学标准
1.眉的位置 2.眉的形态 3.眉的一般状况
耳与容貌美
耳廓的表面标志
耳轮结节
耳廓形态及外展度
耳廓类型——软骨部类型
耳廓类型——耳垂类型
圆型
方型
三角型
耳廓的临床分型
1.正常型 2.异常型
招风耳 贝壳耳 杯状耳 隐 耳 猿 耳 菜花耳 大耳畸形 小耳畸形 无 耳副 耳 耳垂畸形 耳廓缺损
眼部美学分析 “形”、“神”统一
眼部美学分析
1.上睑形态:有无皱襞及皱襞特征
单睑、重睑、多重睑、隐重睑
眼部美学析
2.重睑:上睑沟的走向和内睑形态
平行型、广尾型、新月型、窄尾型
眼部美学分析
3.单睑:皮肤松弛程度及皮下脂肪多少
正力型
超力型
无力型
眼部美学分析
4.睑裂位置的分型
上翘型
水平型
下倾型
眼睑
• 眼睑的层次结构 • 眼睑的悬吊系统 • 眼睑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泪器
眉与容貌美
眉的形态
眉头 眉体 眉峰 眉尾
眉的分类——根据眉的形态分为
新月眉
大刀眉
剑眉
柳叶眉
一字眉
八字眉
眉的分类——根据眉头位置分为
标准型
靠内型
靠外型
眉的分类——根据眉峰位置分为
标准型
靠内型
靠外型
眉的分类——根据眉稍位置分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