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之曹禺与中国话剧
中国现代文学史12曹禺与现代话剧地位的确立_OK
![中国现代文学史12曹禺与现代话剧地位的确立_OK](https://img.taocdn.com/s3/m/3b20807add88d0d232d46abf.png)
春柳四友(自左至 右为欧阳予倩、吴 我尊、马降士、陆 镜若)
春柳社《黑奴吁天录》 海报
1907年,春柳社在日本演出《黑 4 奴吁天录》
2、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中期,随着《雷雨》、《日出》等剧目的出现,话剧才在中国显示出 了它的独特魅力,中国观众由此真正领略到话剧艺术的精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曹禺才 是中国话剧真正的奠基人。
22
三、曹禺创作的文学史地位 与影响
• 曹禺创作确立了中国话剧的地位和风范,但是其 风格是很难继承的。
• 当代导演林兆华曾说,田汉不行,夏衍不行,中 国话剧两个人,一是曹禺,一是老舍,曹禺在现 代,老舍在当代。就其二人来说,曹禺更体现了 话剧的本源和经典价值,而老舍是从小说切入话 剧的。
• 你怎么理解林兆华的这番话? 23
17
2005年明星版《雷雨》
《日出》
18
19
20
21
• 曹禺话剧风格的形成 • (1)戏剧冲突的构造:最擅于将日常生活构造成
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即生活的戏剧化; 化; • (3)特有的语言和舞台设置:最擅于凸显戏剧语
言的表演性,将舞台设置与剧本一体化。
其他重要剧作家
欧阳予倩 (1889 ~ 1962)
• 欧阳予倩1907年加入青柳社,演出话剧《黑奴吁天 录》和《热泪》。1910年回国以后,先后组织新剧 同志会、改良《黛玉葬花》等戏,创造了独特的舞 台表演风格。1919年创办南通伶工学社,热心倡导 话剧运动。1926年加入南国社。主要创作剧本有 《潘金莲》等。1929年创办了广东戏剧研究所,培 养了不少戏剧人才。
7
作者的签名本
《蜕变》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 江人。1910年9月24日出生于天津。
曹禺与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课件
![曹禺与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ec155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83.png)
“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什么, 讽刺或攻击些什么。也许写到末了,隐隐 仿佛有一种情感到汹涌的流来推动物。我 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 庭和社会。然而在起首,我初次有了《雷 雨》一个模糊的影像的时候,逗起我兴趣 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 杂而又原始的情绪。”“《雷雨》对我是 个诱惑···我的情感强要我表现的,只是对 宇宙这一方面的憧憬。”
周婚姻的不幸,反过来说明他当初的真爱刻骨铭心,他 全部身心浸透,曾经沧海,无法走出那场爱情雨季。
第28页,共51页。
5、周朴园的怀念、忏悔、内疚通过一系列 生活细节“外化”出来了。譬如爱穿侍萍 绣过的衣服,每年四月十八日都要为侍萍 做生日,无论家搬到哪里都要带上侍萍用 过的家具,按照以前样式布置房子,保留 生活习惯等等。
第27页,共51页。
3、双方回首往事,不约而同回忆30年前而不是27年 前。这不是笔误,口误或约等于,这苦心营造的细节, 符合真实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老年人对消极信号的反应弱,更 偏好记忆积极的事情,遗忘和忽略不愉快的记忆。
4、周朴园的第一任妻子不是蘩漪(27年前蘩漪仅8岁), 这个影子人物(阁楼上的疯女人)郁闷而终,仿佛一声 叹息。
新形式剧(契诃夫) •锁闭式结构(藏头露尾)
开放式结构(顺序展开)
第17页,共51页。
易卜生《群鬼》、白薇《打出幽灵塔》 剧情剧情从周萍要“走”,蘩漪要“留”
开始,显示张力和悬念。
第18页,共51页。
锁闭式“回顾法”:将时间、地点、情节 高度集中(符合戏剧的“三一律”)。用 历史的剧情,推动现实的剧情的发展。 《雷雨》的时间是非常复杂的,有三重时 间:一个序幕时间:即“今天”,是讲述 时间,也可以说是曹禺创作的那年,我们 假定它是1933年。一个剧本时间:即十年 前,1923年夏季的一天,从上午到午夜两 点。还有一个故事时间:即30年前和三年 之前。
曹禺与中国话剧精品课件.ppt
![曹禺与中国话剧精品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bd8f26bebceb19e8b8f6ba94.png)
与 中
特点:现实性增强,戏剧节奏与戏剧冲突也趋 向舒缓与淡化 (生活化的戏剧)
第三阶段:从《明朗的天》到《王昭君》
国
特点:为现实政治服务的思想性增强,艺术性有
话 所下降
剧
王 《王昭君》 昭
君
创作简况
曹 •1933年发表成名作《雷雨》
禺
•1935年完成《日出》 •1937年完成《原野》
与 •1939年创作《锐变》
1930年转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曹
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
禺
《雷雨》, 引起震动。
与
1935年写成剧本《日出》,曾
中
获《大公报》文艺奖。
国
1936年任教于南京戏剧专科学
话
校,写作剧作《原野》。
剧
抗战后,随校迁往四川,写 《北京人》等作品。
曹禺的出现,标志中国话剧的
成熟。
曹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
禺
国
话
剧
曹禺戏剧的诗意特征
曹 • 剧本充满幻想成份,不追求细节的真实, 禺 情感浓烈; 与 • 作者的努力追求; 中 • 作者的创作心态; 国 话 剧
曹禺戏剧的艺术特点
曹
禺 与 中 国
• 强烈的抒情性 • •象征性意象 • •超越客观真实的表现性和多义性
话
剧
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曹 曹禺是中国话剧史上继往开来的作家。
国 《雷雨》广泛地吸收了西
话
方各种戏剧的优点,并将它 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功
剧 地表现了20年代中国
《雷雨》剧照
带有浓厚封建性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中各种人物的生活、 思想和性格,成为中国现代第一出真正的悲剧。
曹禺与中国话剧
![曹禺与中国话剧](https://img.taocdn.com/s3/m/bb895c8e65ce05087732132c.png)
剧
下:袁圆、曾文彩、曾皓
(完)
第
“远古北京人”(中国 人的祖先——北京猿人)
四 是一个象征形象;曾皓、
讲 曾文清与曾思懿夫妇、
江泰与曾文彩夫妇等是
曹 “现实北京人”的代表;
禺
袁任敢和袁圆父女是 “未来北京人”的代表,
与 愫芳和曾瑞贞则可以看
中 作从“现实北京人”走
国
向“未来北京人”的代 表。
话
上:江泰、袁任敢、曾文清 中:愫芳、曾思懿、瑞贞
剧
春
第
柳
奶上
社
奶海
《
的戏
四
黑
扇剧
奴
子协
讲
吁
》社
天
剧演
录
照出
曹
》
《
海
少
报
禺
与 爱美剧,即业余演剧。爱美,是Amateur
中 国
的译音,意为“业余的”、“非职业的”。 伴随着“爱美剧”出现的“小剧场运动”, 以爱美剧的形式进行艺术实验,建立起不
话 同于新剧的话剧体制,其核心就是以“导
剧 演制”取代“明星制”。
的社会的揭露。
第 四 讲
曹 方舒饰陈白露 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 国 话 剧
陈 白 露 是 一 位 “ 娜 拉 式 ” 的新女性,在没有走进社
会之前,她是美丽而纯真
的“竹均”,对未来充满
理想;走进社会后,很快
就变成了玩世不恭的“白
露”。
徐 帆 饰 陈 白 露
第 潘月亭、李石清和黄省三,构成了一 四 个既互为对照又互为补充的“三段式” 讲 人物链,很好地表现了“有余者”和
讲 “新兴戏剧”、“普罗戏剧”)的口号,
05.专题四现代话剧-曹禺与中国话剧的成熟.分解
![05.专题四现代话剧-曹禺与中国话剧的成熟.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03e530f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0e.png)
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朴 〔惊愕〕梅花? 鲁 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 字。还有一件,-- 朴 〔缓缓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 我是从前侍侯过老爷的下人。 朴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生疏了。 朴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 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朴 〔突然严峻地〕你来干什么? 鲁 不是我要来的。 朴 谁指使你来的? 鲁 〔悲愤〕命!不公正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 〔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日 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朴 〔向四凤,高声〕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冲 爸,妈不情愿,你何必这样强迫呢? 朴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蘩漪低声。〕 你 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迟疑,指药〕送到太太那去。 蘩 〔顺忍着〕好。先放在这儿。 朴 〔不欢快的〕不。最好现在就喝了它吧。 蘩 〔突然〕四凤,你把他拿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曹禹广泛参与国 内外的多种社会和文化沟通活动,曾赴各 地工厂、农村参观访问。历任北京人民艺 术剧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中心戏剧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 主席等职。他创作了话剧《明朗的天》 〔获全国第一届话剧观摩演出剧本1等 奖〕、历史剧《胆剑篇》〔执笔〕、《王 昭君》,出版有散文集《迎春集》及《曹 禹选集》、《曹禹论创作》、《曹禹戏剧 集》等。他的一些剧作已被译成日、俄、 英等国文字出版。
鲁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朴 〔惊愕〕什么? 鲁 她没有死。 朴 她还在?不会吧?我观看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 鲁 不过她被一个慈善的人救活了。 朴 哦,救活啦? 鲁 以後无锡的人是没见着她,以为她那夜晚死了。 朴 那么,她呢? 鲁 一个人在外乡活着。 朴 那个小孩呢? 鲁 也活着。 朴 〔突然立起〕你是谁? 鲁 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 朴 哦。 鲁 她现在老了,嫁给一个下等人,又生了个女孩,境况很不好。 朴 你知道她现在在哪儿? 鲁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朴 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 鲁 嗯,就在此地。 朴 哦!
曹禺剧作与中国话剧意识的觉醒
![曹禺剧作与中国话剧意识的觉醒](https://img.taocdn.com/s3/m/f14eb844e518964bcf847cb3.png)
曹禺剧作与中国话剧意识的觉醒摘要:戏剧也是一门艺术,而如何做好这门艺术关键要靠戏剧的创作。
曹禺的作品以强烈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着众多观众,为中国话剧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文章旨在对曹禺剧作的特点及其发展进行一定的探析,并对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意识觉醒与发展的过程中进行阐述。
关键词:剧作;中国话剧;意识;觉醒曹禺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的剧作家,他的作品塑造出很多深刻而逼真的人物形象,并深深地吸引着广大读者的心。
曹禺的作品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艺术魅力,是因为他开启了中国话剧意识觉醒的先河,精准地驾驭戏剧语言和各种技巧。
一、曹禺剧作的发展及特点1.曹禺剧作的发展剧本《雷雨》,它的问世一夜间震惊了中国文坛,乃至世界。
曹禺除了自身的勤奋和一定的天分外,他还超越了时代的束缚,也就是属于他自己的话剧意识上的觉醒。
当然,曹禺话剧意识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作家易普生的剧作观念对曹禺造成了影响,但绝不是效仿。
曹禺自身吸收了很多著名作家的创作理念和手法,并从中得到领悟和启发,慢慢走进戏剧。
因此,曹禺在那个时代以自己独特的创作形式形成了中国较为成熟的话剧意识,逐渐让世界领会到中国话剧舞台的艺术魅力。
从曹禺话剧的戏剧行动和结构布局相当缜密,对话也极其准确,这都足以表明曹禺的话剧创作和话剧意识正在走向成熟,并始终站在中国话剧创作的前沿。
可见,创作话剧其内容并不是作重要的,而是选择用何种话剧的意识进行这种创作才是关键。
2.曹禺剧作的特点从某个角度上来讲,曹禺的作品就像一间丰富多彩的画廊一般。
在这里面可以看到卑鄙的奴才、伪善的资本家、资产阶级女性、农民复仇者以及乡野村姑等,琳琅满目。
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以丰富的情感吸引着读者,让他们感受那份戏剧冲突及情感的喜怒哀乐。
二、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意识上的觉醒1.戏剧动作的设计一部好的戏剧作品,都会有一个主动作的存在,是它将作品的各个部分及其发展组合起来的,有节奏地对作品中人物性格及作品主题的展示。
曹禺与中国现代戏剧
![曹禺与中国现代戏剧](https://img.taocdn.com/s3/m/28cf11fb28ea81c758f5787f.png)
5、《家》
既忠实于原著的精神又有独特的创造性。以觉新、瑞 珏、梅小姐三个人物的关系作为剧本的主要线索。以扣 人心弦的沉挚的控诉见长。 剧本着力塑造了觉新的形象以及瑞珏、梅、鸣凤这些 优美的女性形象。而瑞珏是最富魅力的主角。 抒情风格情思凄婉、缠绵悱恻,又潜动着一脉春温。
曹禺悲剧的艺术风格
3、《原野》
1)、《原野》是曹禺在戏剧创作上的一次 新开拓。用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手法, 表现了这个传奇故事。 2)、一部悲剧却写得像散文诗般凄美、悲壮、 浪漫。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仇虎的形象中有一股“原始的力”,剧本通过内外两种冲突 来塑造仇虎的形象。在他身上交织成两种戏剧冲突:一是 复仇杀人,一是杀人后的自责负罪感。 花金子是一个满怀着狂热的青春激情,而又风流、泼野的女 性,她的性格是在与仇虎的激情的呼应中得以展示的
《日出》的主题: 对于“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的揭露。
陈白露:
全剧的主人公,但她只是 一个贯串人物。作为一个处 于舞台中心的贯穿人物,她 的悲剧形象展示了剧本的灵 魂。一方面,她清醒,有正 义感,仍保留着对生活的一 丝热情;另一方面,她沉沦、 堕落,无力摆脱资产阶级腐 朽的享乐生活和对金钱的依 赖。
第十一章 曹禺与中国现代戏剧源自第一节、20、30年代戏剧概述
一、戏剧大众化
1、国统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提出: 1929年,上海艺术剧社的成立,提出无产阶级戏剧
的主张。中国的现代戏剧运动由五四开始的个性解放 潮流转而走向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强调中国戏剧运动 要以唯物论的立场、无产阶级的意识。
1930年8月,中国左翼剧团联盟成立,后改为中国左 翼戏剧家联盟,实践“演剧大众化”口号,强调演剧 是“一种政治的辅助工作,所以是武器底艺术,斗争 艺术”。推动了戏剧的大众普及。
曹禺与中国现代戏剧—2014080138—朴炤玧
![曹禺与中国现代戏剧—2014080138—朴炤玧](https://img.taocdn.com/s3/m/b04ea424581b6bd97f19ead7.png)
人物
一、压在社会最底层,受尽侮辱欺凌的人 →侍萍,四凤,小东西,翠西,仇虎,愫方等
二、封建阶级、资产阶级营垒里遭摧残压抑、受毒化控制的人 →繁漪,周萍,陈白露,曾文清等
三、残暴的虚伪的、制造悲剧的、罪魁祸首 →如周朴园,曾皓等
人物
复杂性和矛盾性——周朴园
具有浓厚封建气息的资本家, 同时接触了西方文明,这种 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两重 性是时代的产物。 贪婪冷酷,世故老练 无奈和寂寞,温情 性格发生分裂,心性被扭曲 变异者——繁漪,愫方
谢谢!
Hale Waihona Puke 曹禺戏剧的悲剧特点悲剧的美学意义在于激发人心灵与作者的共鸣。
阿瑟· 密勒认为:“悲剧之所以被称为是一种更令人意气风发的意 识,是因为它们是我们察觉到任务原本可以达到却没有达到的境 地。因而悲剧是和对人类包邮某种适当的希望分不开的。”
曹禺戏剧的悲剧特点
• 主题
以悲剧来反映深刻的社会矛盾。曹禺的悲剧都取材于当时最现实的生活, 反映的是“五四”至三十年代前后的中国社会与家庭中的人和事。
曹禺与中国现代戏剧
《雷雨》《日出》《北京人》
2014080138 朴炤玧
目录 1.作者简介
2.曹禺戏剧的悲剧特点 3.成就及后世影响
作者简介
曹禺,中国现代话剧剧作家。
曹禺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严格地 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坚守民 间立场。
“一个弄戏的人,无论是演员,导演, 或者写戏的,便欲立即获有观众,并 且是普通观众,只有他们才是‘剧场 的生命’。”
• 人物
剧中悲剧人物多为生活中的小人物,各自有自己的悲剧命运。
• 语言
语言凝练委婉、意味深长、精准、传神都是曹禺悲剧的语言特点。曹禺戏剧 语言独特的艺术魅力还表现在富有象征色彩与哲理内涵。
曹禺剧作与中国话剧意识的觉醒
![曹禺剧作与中国话剧意识的觉醒](https://img.taocdn.com/s3/m/2dac8a94da38376bae1fae21.png)
曹禺剧作与中国话剧意识的觉醒作者:贾秋宇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24期摘要:戏剧也是一门艺术,而如何做好这门艺术关键要靠戏剧的创作。
曹禺的作品以强烈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着众多观众,为中国话剧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文章旨在对曹禺剧作的特点及其发展进行一定的探析,并对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意识觉醒与发展的过程中进行阐述。
关键词:剧作;中国话剧;意识;觉醒曹禺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的剧作家,他的作品塑造出很多深刻而逼真的人物形象,并深深地吸引着广大读者的心。
曹禺的作品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艺术魅力,是因为他开启了中国话剧意识觉醒的先河,精准地驾驭戏剧语言和各种技巧。
一、曹禺剧作的发展及特点1.曹禺剧作的发展剧本《雷雨》,它的问世一夜间震惊了中国文坛,乃至世界。
曹禺除了自身的勤奋和一定的天分外,他还超越了时代的束缚,也就是属于他自己的话剧意识上的觉醒。
当然,曹禺话剧意识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作家易普生的剧作观念对曹禺造成了影响,但绝不是效仿。
曹禺自身吸收了很多著名作家的创作理念和手法,并从中得到领悟和启发,慢慢走进戏剧。
因此,曹禺在那个时代以自己独特的创作形式形成了中国较为成熟的话剧意识,逐渐让世界领会到中国话剧舞台的艺术魅力。
从曹禺话剧的戏剧行动和结构布局相当缜密,对话也极其准确,这都足以表明曹禺的话剧创作和话剧意识正在走向成熟,并始终站在中国话剧创作的前沿。
可见,创作话剧其内容并不是作重要的,而是选择用何种话剧的意识进行这种创作才是关键。
2.曹禺剧作的特点从某个角度上来讲,曹禺的作品就像一间丰富多彩的画廊一般。
在这里面可以看到卑鄙的奴才、伪善的资本家、资产阶级女性、农民复仇者以及乡野村姑等,琳琅满目。
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以丰富的情感吸引着读者,让他们感受那份戏剧冲突及情感的喜怒哀乐。
二、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意识上的觉醒1.戏剧动作的设计一部好的戏剧作品,都会有一个主动作的存在,是它将作品的各个部分及其发展组合起来的,有节奏地对作品中人物性格及作品主题的展示。
曹禺与中国话剧地位的确立上课用课件
![曹禺与中国话剧地位的确立上课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6ee60552d380eb62946d19.png)
第二节 惊天动地的《雷雨》
一部纠缠着复杂的血缘关系、聚集着 许多巧合但却透露着必然的悲剧。蕴含着 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震 撼力。
情节
1、结构“一二三”: 戏剧集中在一天的时间内 (上午到午夜两点钟), 在两个舞台背景中(周家 客厅、鲁家住房),上演 了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恩 怨情仇。 2、人物:八个。
• 繁漪的形象
笔记
• 丰满、富有个性 • 外在特征忧郁、阴鸷、乖戾、孤傲、 • 为了捍卫自己的个性自由、尊严与作为女 性的生命权力,她义无反顾地挣扎、搏击, 不顾一切的反抗、报复。
侍萍
•
• • • •
• • • •
纯朴善良,既没有幻想,也不图报复,为了爱护女儿, 宁愿自我牺牲,承担“命运”的惩罚。 顽强有骨气,当面撕毁支票的举动,是对为善的最有 力的抗议和揭露。 她认命、信命,反抗是十分软弱的。 从她身上体现出明显的阶级对立。 集中表现了旧社会下层妇女受到的封建势力的压迫和 命运观念的精神摧残,从而激起人们对不幸妇女的同 情。 生活在底层 善良的性格 自我牺牲的母性 不可摆脱的悲剧命运
一、一鸣惊人的《雷雨》 二、名震剧坛的《日出》 三、别具一格的《原野》 四、文明的挽歌《北京人》 五、出色的改编《家》
笔记
曹禺仿佛是为话剧而生。从看戏、演戏、 导戏到写戏,终其一生,无怨无悔。以话剧 文学名世,构筑起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 “话剧帝国”。
生命三部曲
笔记 • 《雷雨》:挣扎与残酷 • 《日出》:倦怠与飞翔 • 《原野》:爱与复仇
• 剧本通过对半殖民地都市群丑的出色 描绘暴露社会的黑暗糜烂。有工于心 计的银行家潘月亭、卑躬屈膝的李石 清、俗不可耐的顾八奶奶、洋奴张乔 治等。这些都市群丑聚在陈白露的寓 所里寻欢作乐,而又尔虞我诈,充分 暴露了被金钱扭曲了的畸形人性。
曹禺与中国现代戏剧
![曹禺与中国现代戏剧](https://img.taocdn.com/s3/m/336c6a87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5.png)
曹禺与中国现代戏剧曹禺,这位20世纪中国现代戏剧的巨匠,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而且至今仍然被视为中国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一。
曹禺以其深刻的思想、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力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曹禺的生平经历、作品风格以及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曹禺,原名孔维嘉,生于1910年,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这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曹禺早年就读于上海南洋模范小学,这段经历为他后来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注打下了基础。
他曾在上海大学学习法律,但很快就转入文学院学习戏剧。
这段经历使他对社会问题和人性的研究更加深入。
曹禺的作品风格独特,他善于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他的作品常常以家庭为背景,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纠葛来反映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比如他的代表作《雷雨》,通过对一个家庭的描写,展现了封建家庭中的人性悲剧和社会矛盾。
这种以家庭为缩影的写作手法,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有普遍性和深度。
曹禺的作品还常常关注女性问题。
他对女性的描写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她们内心的世界,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以及女性在这种压迫下的反抗和挣扎。
比如《日出》中的女主人公阿英,她勇敢地为自己的爱情和尊严而战斗,最终选择了自杀。
这种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使得曹禺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反响。
曹禺的作品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为中国戏剧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时代气息。
他的作品不仅在戏剧舞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还激发了无数后来者对戏剧创作的热情和追求。
他的作品也为中国戏剧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之,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的一位伟大的先驱者和创造者。
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力而在中国戏剧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至今仍然被视为中国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一。
05.专题四现代话剧-曹禺与中国话剧的成熟.分解
![05.专题四现代话剧-曹禺与中国话剧的成熟.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468623e20c22590102029dad.png)
曹禺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雷雨》, 暴露了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 和罪恶,揭示了旧制度必将灭亡的历史趋势, 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 了当时的戏剧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 向成熟,几十年来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话剧之 一。 1933年大学毕业后,曹禹入清华研究院,专 事戏剧研究。翌年到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校任 教。1935年写成剧本《日出》,深刻解剖了30 年代中国的都市生活,批判了那个“损不足以 奉有余”的罪恶社会,曾获《大公报》文艺奖。 它与《雷雨》前后辉映于剧坛,奠定了曹禹在 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1936年曹禹任教于南京戏剧专科学校,写了 他唯一的涉及农村阶级斗争的剧作《原野》。
结构特点:
戏剧集中于一天时间 (上午到午夜两奌 钟),两个舞台背景 (周家客厅、魯家住 房),从周朴园家庭 内、外各成员之间前 后30年的错综纠葛深 入进去,写出了封建 家庭中人性的悲剧。
人物塑造:
周朴园是《雷雨》的 中心人物。
周朴园形象的复杂性, 在周朴园对妇女与家 人的态度中被揭示得 淋漓尽致。
1930年8月,成立中国左翼剧团联盟, 后又改组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简称“剧联”)。 1936 年开始的国防戏剧,是 30 年代 左翼戏剧运动的又一新潮。 “好一记鞭子”(《三江好》、 《最后一计》、《放下你的鞭子》) 演遍大江南北。
第八章 曹禺与现代话剧艺术
![第八章 曹禺与现代话剧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d7c4b7cd6137ee06eff918d3.png)
从《明朗的天》到《王 昭君》是曹禺创作的第三个 阶段。 在当时的确是水平较高 的作品,但由于没能充分表 现出作家自己的艺术个性, 都没能超过他以前几部优秀 作品的水平。 •黄永玉《给曹禺的一封信》: “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作品, 一部也不喜欢,你失去了伟 大的通灵宝玉。”
曹禺现象
• 1934年曹禺的处女作《雷雨》问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 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成 熟的标志。之后,1936年曹禺发表《日出》、1937年发表 《原野》,1938年发表《黑字二十八》(又名《全民总动 员》,与宋之的合作),1939年发表独幕剧《正在想》, 1940年发表《蜕变》,直至1941年《北京人》完成,短短 几年时间,曹禺的创作水准不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看, 都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境界。尤其是被誉为“四大名剧” 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其艺术 功力所达到的境界,迄今为止,尚无人能超越,而彼时他 仅有31岁。1942年曹禺将巴金的小说《家》改编为话剧, 风格与《北京人》颇有相通处。此后,他所写的独幕剧 《镀金》,《桥》(未完成),以及解放后写的《明朗的 天》(1954)、《胆剑篇》(1961,与梅阡、于是之合作, 曹禺执笔)和《王昭君》(1978)等剧,其艺术魅 力大 不如前,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一个事实。
1935年《日出》,解剖30年代中国的都市生活,批判 “损不足以奉 有余”的罪恶社会,曾获《大公报》文艺奖。 1936年曹禺写了他唯一的涉及农村阶级斗争的剧作《原野》。 • 抗日战争爆发后,写了《全民总动员》(合写)、《正在想》、 《蜕变》、《镀金》等反映抗战生活的剧作。 • 1940年冬,《北京人》问世。 • 1942年,改编巴金小说《家》。 • 抗战胜利后,创作多幕剧《桥》、电影剧本《艳阳天》等。 • 解放后,创作有《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剧本。
曹禺及其话剧
![曹禺及其话剧](https://img.taocdn.com/s3/m/1a7d3701f12d2af90242e696.png)
曹禺及其话剧曹禺●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
我国著名戏剧大师,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之一,戏剧教育家。
●曹禺生于一个封建没落的官僚家庭,父亲为军人,曾留学日本,任过黎元洪秘书等职,能善诗书。
曹禺幼年丧母。
1923年入南开中学,1925年加入南开新剧团,开始了他的戏剧生涯。
在导师张彭村指导下,在易卜生戏剧《娜拉》、《国民公敌》中扮演娜拉等角色而崭露戏剧才华。
1928年中学毕业保送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3年毕业进入清华研究院。
1934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雷雨》,同年9月回天津在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外文系任教。
1936年发表《日出》,同年8月到南京戏剧专科学校任教。
1937年发表《原野》。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与《日出》一同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
后《原野》诞生,《北京人》出版,牢固地确立了曹禺在戏剧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以上4部剧本被称为曹禺的4大剧作。
《家》(改编)成功,一同成为曹禺的代表作。
其他作品还有《蜕变》《艳阳天》《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及改编剧《正在想》《镀金》等。
●曹禺的戏剧创作受到莎士比亚性格悲剧、古希腊命运悲剧和奥尼尔心灵悲剧的影响。
二、四大剧作曹禺剧作写出了人的生存困境,在困境中,人无论如何“挣扎”,都不能摆脱“宇宙”的“残酷”。
当曹禺沿着这条路线去写作时,剧作和剧中的人物便“活”了起来;当他头脑清醒,用社会学的眼光去看待人时,作品的成就就受影响。
幻灯片7(一)《雷雨》作品表现周、鲁两家人的纠葛与冲突。
周朴园一心要维护一个“圆满”“有秩序”的家,但他不知家里发生了混乱,潜伏着危机,他的儿子和妻子在反抗与不知中破坏着家庭,而这又是他30年前的错误造成的,各种矛盾聚集爆发,轰毁了他的家。
剧作在24小时和两个场景进行,有“三一律”的特点。
矛盾冲突激烈,语言诗化让人着迷。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
11_曹禺与现代话剧
![11_曹禺与现代话剧](https://img.taocdn.com/s3/m/8933ecdb5022aaea998f0f8f.png)
(一)、成功地塑造了陈白露这样 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人物形象。
陈白露:二重人格的典型 陈白露: – 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 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日出》中所有的人物都是围绕陈白露而 日出》 出现并展开性格发展的:方达生、潘月亭、 出现并展开性格发展的:方达生、潘月亭、 “小东西”、金八 小东西” 李石清:有才干、有眼光的卑鄙小人 李石清:有才干、
(二)、“横断面”式的戏剧结 构
《雷雨》发表后,曹禺认为它“太像 雷雨》发表后,曹禺认为它“ 日出》 戏”了,在《日出》中,“我想用片 段的方法写起〈日出〉 段的方法写起〈日出〉,用多少人生 的零碎来阐明一个观念。 的零碎来阐明一个观念。”
(三)、强烈的社会批判主题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损不足以奉有余。 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上流社会的糜烂与下流社会的苦难, 上流社会的糜烂与下流社会的苦难, 高级旅馆与下层妓院形成了触目惊心 的对比。 的对比。
六、曹禺话剧的整体特征
、 家的梦魇” (一) “家的梦魇” 曹禺话剧的基本 : 主题 (二 ) “ 走 ” “ 留 ” 剧中人物的命 、 与 : 运模式 、 蛮性的遗留” (三) “蛮性的遗留” 曹禺作品中的 : 原始崇拜情结
曹禺话剧的整体特征
(四)、“压抑”与“憧憬”:曹禺 )、“压抑” 憧憬” 话剧的深层结构 (五)、历史地位与成就原因:中外 )、历史地位与成就原因 历史地位与成就原因: 戏剧的成功融汇
曾思懿:被丑化的妻子形象 曾思懿: 曾 霆 曾瑞贞 袁任敢 袁 圆 曾文彩 江 泰
(二)、细腻、平淡而丰腴的戏剧 艺术
在取材上,从日常生活入手,表现人物内 在取材上,从日常生活入手, 心的风暴和争斗 在情感基调上,剧作悲中喜,充满多重的 在情感基调上,剧作悲中喜, 抒情色彩。 抒情色彩。 在艺术风格上,既平淡从容又紧张激烈。 在艺术风格上,既平淡从容又紧张激烈。
曹禺专题知识讲座
![曹禺专题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07cf5011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7e.png)
❖ 《日出》揭发了金钱统治旳黑暗社会对被压 迫者旳吞噬、消灭,对人旳精神追求旳扼杀,
而这个社会又是怎样豢养了一批腐朽寄生虫。
在《雷雨》中作者体现了一样旳主题,但是
《日出》并不是简朴旳反复。从《雷雨》到
《日出》,作者艺术审阅旳眼光从历史移向 现实,由家庭投向社会,由古典悲剧式旳“高 尚”变为易卜生式当代社会剧旳透彻与隽永。
❖ 《雷雨》旳基本构造:第一幕,表象矛盾旳 展开:周萍、四凤/周冲与鲁大海旳出场;第 二幕,充分展开周萍与蘩漪、周朴园与鲁侍 萍旳矛盾关系;第三幕中,矛盾冲突激化; 最终一幕即冲突暴发。其中戏剧旳决定性冲 突要经过侍萍来“发觉”,即发觉女儿与少 爷旳秘密,发觉老爷旳身份,发觉少爷旳身 份,直至发觉女儿与儿子旳乱伦等等。
件应该贯穿一直。但是曹禺作为一种敢于艺
术探索旳作家,为了体现主题旳需要突破常 规,“用片段旳措施”和“多少人生旳零散来阐 明一种观念”,在似断实联,似散实聚旳构造
艺术中实现了创作意图,这显示了他旳独创 性。“《日出》构造旳卓越之处,正是在于它 用不事张扬旳构造深刻地体现了‘损不足以奉 有余’旳社会形态。”
❖ “我没有孩子,我没有丈夫!我没有家,我什么都没 有,我只要你说—你要我。”她就是这么一种敢于 大胆释放自我旳女性。繁漪陷入对周萍旳爱中不能 自拔,疯狂旳情欲燃烧着她,使她原来就不安分旳 灵魂、被压抑旳生命力愈加灼热,最终引起近乎疯 狂旳“雷雨式”旳感情大爆炸。
❖ 繁漪就是这么一种“有火炽旳热情,一颗强 悍旳心”旳女人,她依托原欲旳力量制造了 雷雨,释放着任何禁锢都无法阻拦旳正常人 应有旳激情与欲望,也就是她当年曾具有过 但又永远地失去了旳人性部分。她所冲决旳, 是旧秩序、旧道德观对她旳性压抑,所释放 和实现旳是她旳生命中潜在旳正常人旳本性。
曹禺与20世纪中国话剧的命运
![曹禺与20世纪中国话剧的命运](https://img.taocdn.com/s3/m/68864b4f69eae009581bec96.png)
( 武汉 大学 哲学学 院 , 湖北 武汉 4 0 7 ) 302
摘 要 :9 7年 西 方 话 剧 间 接 地 从 日本 传 入 上 海 等 地 一 直 是 学 界 主 流 的 认 同 , 1 0 10 而 99
年 初 自欧 关 直 接 将 西 方话 剧 输 入 到 南 开 等 地 的 事 实 却 一 直 没 有 得 到 学 界 应 有 的 重 视 , 原 其 因 就 在 于 用 是 否 是 “ 步 话 剧 ” 尺 度 来 衡 量 。 受 张 彭 春 “ 纯 艺 术 之 研 究 ”观 念 影 响 创 作 进 的 作
校 职 员 伉 鼐 如 君 等 , 力 编 演 《一 元 钱 》、 合 《 少 年 》、 一 念 差 》及 《 N- 》 。 每 次 新 《 新 正 等
出 演 , 绩 至 佳 。其 后 , 彭 春 君 至 关 归 国 , 成 张
之 夜 》, 深 的 《 奎 桥 》等 等 。 而 且 后 来 好 洪 五
“ 纯 艺 术 之 研 究 ”, 取 得 了 令 人 惊 叹 的 艺 术 效 果 ; 作 并
三 是 正 是 在 这 个 “ 纯 艺 术 之 研 究 ”的 时 期 , 禺 几 作 曹
标 准 , 只是 上演 了“ 联 ” 作 家 的剧 作 , 重 了春 而 左 剧 尊
柳 社 , 心 了 南 国社 , 意 了 中 国旅 行 剧 团 , 绍 了苏 关 注 介
剧 作 为 引 进 的 外 来 戏 剧 样 式 , 出外 国名 剧 以作 借 鉴 演 和 继 承 , 如 《 尼 斯 商 人 》、 财 狂 》 等 是 极 有 价 值 例 威 《 等 和 必 要 的 。他 们 所 演 的 外 国 戏 几 乎 都 是 第 一 次 被 介 绍 、 进 到 中 国 舞 台 上 , 些 戏 至 今 还 没 有 第 二 次 上 引 有 演 过 。但 在厚 生老看 来 这并 不是 南 开话 剧 最 值得 关 ” 注 的 重 大 变 化 , 价 南 开 话 剧 的 意 义 并 不 能 以此 为 出 评
曹禺:中国话剧诗化之集大成者——为纪念话剧110周年而作
![曹禺:中国话剧诗化之集大成者——为纪念话剧110周年而作](https://img.taocdn.com/s3/m/781eecab767f5acfa1c7cdeb.png)
曹禺:中国话剧诗化之集大成者——为纪念话剧110周年而作作者:田本相来源:《艺术评论》 2017年第9期我曾经论述曹禺的诗化现实主义,并且认为诗化现实主义是中国话剧的传统。
但是近几年来,我经过深入的研究,认为中国文学的传统是诗化传统;中国话剧的传统,则是在中国文学的诗化传统的传承中,形成了中国话剧的诗化传统(我将在《中国话剧和中国文学的诗化传统》一文中对此进行专门的论述)。
而就中国话剧的诗化传统之形成和发展来说,曹禺是中国话剧诗化之集大成者。
正如中国戏曲的伟大剧作家王实甫、关汉卿、汤显祖等将中国文学的诗化传统融入中国戏曲的传统,创造出中国戏曲之典范,曹禺则是以中国文学的诗化传统将外国的戏剧创造性地转化为中国话剧之典范。
一、诗的感悟我在《曹禺传》中专门写了一章《诗的迷恋》。
正是在曹禺的少年时代,他的天才的诗性如春花绽放。
诗对他来说,是对人生的叩问,是对生命秘密的探索,是对社会的抨击,甚至是对宇宙的探寻。
曹禺少年时代就萌生的忧郁苦闷,以及那种孤独寂寞之感,在他内心激荡着不息的情感波澜。
同时,他那富于浪漫色彩的个性,使之对诗有一种特殊的追求。
他在一段时间里特别喜欢写诗,并且用诗作为他抒情的工具。
他接受过中国文学,尤其是古典诗词的熏陶,也读过不少新诗。
1928年上半年是他写诗最多的一个时期。
在这些诗作中,荡漾着他那旺盛的诗情,或凄婉清冷,或恬淡幽静,但它的诗境又是那么朦胧超脱。
如《四月梢,我送别一个美丽的行人》带着蕴蓄着的怅惘,郁结着的伤感,在雨夜送别行人,叹息着行人明晨便将无踪无影。
曹禺曾说:“当时我对诗的看法是不正确的,认为诗是一种超脱的、不食人烟火的艺术。
我自己只觉得内心有一种要求,非这样写不可。
”(《简谈〈雷雨〉》,《收获》1979年第2期。
)超脱也好,朦胧也好,但它的情调却是凄楚而悲凉的,诗的意境也是完整的。
曹禺作为一个诗人的气质和才华已闪现出来,尤其透露着他有一种人生大感喟。
不久,他又写了一首长篇抒情诗《南风曲》,这首长诗写得更为飘逸了,好像田园牧歌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次为:熊佛西、田汉、欧阳予倩、丁西林、陈大悲、洪深 依次为:熊佛西、田汉、欧阳予倩、丁西林、陈大悲、
小剧场运动对剧本创作的重视, 小剧场运动对剧本创作的重视,不仅产生了 陈大悲的《幽兰女士》 洪深的《赵阎王》 陈大悲的《幽兰女士》、洪深的《赵阎王》、熊 佛西的《青春的悲哀》 欧阳予倩的《泼妇》 佛西的《青春的悲哀》、欧阳予倩的《泼妇》等 现实题材的尝试之作,而且还培养了郭沫若、 现实题材的尝试之作,而且还培养了郭沫若、田 丁西林等一批著名的剧作家。 汉、丁西林等一批著名的剧作家。
莎士比亚戏剧“性格悲剧”的影响, 莎士比亚戏剧“性格悲剧”的影响,主要 表现在蘩漪形象的塑造上。 表现在蘩漪形象的塑造上。
蘩漪是周朴园的续弦,如果算上侍萍, 蘩漪是周朴园的续弦,如果算上侍萍,她实际 上是周朴园的第三个妻子。她来到周家18年 上是周朴园的第三个妻子。她来到周家 年,不但 没有得到丈夫平等的爱, 没有得到丈夫平等的爱,反而在精神上受到长期的 摧残。这种压抑的家庭环境和不平等的待遇, 摧残。这种压抑的家庭环境和不平等的待遇,使她 产生了强烈的反抗心理。 产生了强烈的反抗心理。
古希腊戏剧“命运悲剧”的影响, 古希腊戏剧“命运悲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侍萍形象的塑造上。 侍萍形象的塑造上。
侍萍是无锡周公馆女佣梅妈的女儿, 侍萍是无锡周公馆女佣梅妈的女儿,被周家大少爷周 朴园诱骗,与他生了两个儿子——周萍和鲁大海。30年 周萍和鲁大海。 年 朴园诱骗,与他生了两个儿子 周萍和鲁大海 前的一个除夕,她生下第二个儿子才三天, 前的一个除夕,她生下第二个儿子才三天,周朴园为了娶 一个有钱人家的小姐,赶走了侍萍。那天晚上, 一个有钱人家的小姐,赶走了侍萍。那天晚上,侍萍带着 刚出生的儿子跳了河,人们都有以为她死了, 刚出生的儿子跳了河,人们都有以为她死了,但她被人救 起,并且又嫁了两次人,还生了个女儿,就是现在的鲁四 并且又嫁了两次人,还生了个女儿, 这个性格刚强而受尽侮辱和迫害的女人, 凤。这个性格刚强而受尽侮辱和迫害的女人,一直在努力 摆脱命运的安排,由于她自己的母亲是佣人, 摆脱命运的安排,由于她自己的母亲是佣人,自己才如此 命苦,被人玩弄又被人抛弃。 命苦,被人玩弄又被人抛弃。
周朴园形象分析
传统的观点: 传统的观点 v是一个专横、冷酷的封建资本家的形象。 是一个专横、冷酷的封建资本家的形象。 是一个专横 v具有资本家的残酷性,表现在对矿工的残忍。 具有资本家的残酷性,表现在对矿工的残忍。 具有资本家的残酷性 v具有封建阶级的专制性,表现在家庭中的权威。 具有封建阶级的专制性,表现在家庭中的权威。 具有封建阶级的专制性 (逼繁漪喝药、不许周冲发表自己的意见 逼繁漪喝药、 逼繁漪喝药 不许周冲发表自己的意见) v在与侍萍的关系上表现出他的虚伪 在与侍萍的关系上表现出他的虚伪
周朴园形象当代评论界的看法
对前两点基本没有异议. 对前两点基本没有异议 • 而认为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是真实的。剧本也正是通过周朴园 而认为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是真实的。 与侍萍的关系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与侍萍的关系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理由: 理由: • 周朴园离弃侍萍因为封建势力的强大;(同时写出了周朴园性 周朴园离弃侍萍因为封建势力的强大; 同时写出了周朴园性 格软弱的一面; 格软弱的一面;) 对繁漪没有夫妻真情,爱的仍是侍萍; 爱穿侍萍绣过的衣服 爱穿侍萍绣过的衣服、 对繁漪没有夫妻真情,爱的仍是侍萍;(爱穿侍萍绣过的衣服、为 侍萍做生日、保留侍萍用过的家具等细节描写) 侍萍做生日、保留侍萍用过的家具等细节描写 在情欲上自虐(念经吃素 讨厌女人家的) 念经吃素、 在情欲上自虐 念经吃素、讨厌女人家的 性格特点及意义 • 基本性格是专制、冷酷; 基本性格是专制、冷酷; • • 指出封建文化具有巨大的渗透力,造成病态的人格; 指出封建文化具有巨大的渗透力,造成病态的人格; • • •揭露中国资产阶级的封建性; 揭露中国资产阶级的封建性; 揭露中国资产阶级的封建性
1.《雷雨》 雷雨》
《
雷雨》 《雷雨》广泛地吸 收了西方各种戏剧的优 点,并将它们有机地结 合在一起, 合在一起,成功地表现 了20年代中国 年代中国 带有浓厚封建性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中各种人物 的生活、思想和性格,成为中国现代第一出真正 的生活、思想和性格,成为中国现代第一出真正 的悲剧。 的悲剧。
1921年 在上海成立的“民众戏剧社” 1921年,在上海成立的“民众戏剧社”是新 文学第一个专门的戏剧社团。 文学第一个专门的戏剧社团。为避免重蹈新剧的 覆辙,民众戏剧社意图反对职业化与商业化, 美剧” 力提倡非营业性质的“爱美剧”。
曹禺与中国话剧
指导教师:杨慧 指导教师 杨慧
一、中国话剧初创时的四个时期
1.文明戏时期
话剧作为一种西方的戏剧形式, 19世纪末由 话剧作为一种西方的戏剧形式,是19世纪末由 在上海的西方侨民引入中国的。当时并不叫“ 在上海的西方侨民引入中国的。当时并不叫“话 而被称为“新剧” 文明戏” 剧”,而被称为“新剧”或“文明戏”、“文明新 戏”。 中国现代话剧早期的创作与演出模式: 中国现代话剧早期的创作与演出模式:强调现场 的宣传作用,强调演员在表演中的创造性, 的宣传作用,强调演员在表演中的创造性,普遍采 幕表制” 即不用剧本,只用演出提纲, 用“幕表制”,即不用剧本,只用演出提纲,演出 内容由演员即兴发挥。 内容由演员即兴发挥。
4.剧场戏剧时期
“剧场戏剧”(即“大剧场”演出)以职业化和 剧场戏剧” 大剧场”演出) 剧场戏剧 营业性为特点,是中国话剧从业余走向专业的标志, 营业性为特点,是中国话剧从业余走向专业的标志, 也是中国话剧从幼稚期走向成熟期的标志。 也是中国话剧从幼稚期走向成熟期的标志。 “剧场戏剧”出现的必备条件有二,一是必须是 剧场戏剧”出现的必备条件有二, 剧场戏剧 一种艺术,二是必须有票房号召力。 一种艺术,二是必须有票房号召力。而成功的关键在 于剧本的创作。 于剧本的创作。 曹禺《雷雨》的成功, 曹禺《雷雨》的成功,不仅改变了现代话剧的落 后面貌,达到了文学性与舞台性、 后面貌,达到了文学性与舞台性、艺术性与欣赏性的 高度统一,而且标志着话剧这种“舶来品” 高度统一,而且标志着话剧这种“舶来品”在中国的 成熟。 成熟。
爱美剧,即业余演剧。爱美, 爱美剧,即业余演剧。爱美,是Amateur 的译音,意为“业余的” 非职业的” 的译音,意为“业余的”、“非职业的”。伴 随着“爱美剧”出现的“小剧场运动” 随着“爱美剧”出现的“小剧场运动”,以爱 美剧的形式进行艺术实验, 美剧的形式进行艺术实验,建立起不同于新剧 的话剧体制,其核心就是以“导演制” 的话剧体制,其核心就是以“导演制”取代 明星制” “明星制”。
3.左翼戏剧时期
1929年秋,新成立的上海艺术剧社旗帜鲜明地 年秋, 年秋 提出了“无产阶级戏剧” 或称“新兴戏剧” 提出了“无产阶级戏剧”(或称“新兴戏剧”、 普罗戏剧” 的口号, “普罗戏剧”)的口号,标志着中国戏剧运动进入 左翼戏剧时期” 了“左翼戏剧时期”。 1930年8月,艺术剧社又联合辛酉、南国等剧 年 月 艺术剧社又联合辛酉、 社成立了上海剧团联合会,后改为中国左翼剧团 社成立了上海剧团联合会,后改为中国左翼剧团 联盟、中国左翼剧作家联盟,成为“左联” 联盟、中国左翼剧作家联盟,成为“左联”的重 要力量。左翼戏剧运动以提倡“戏剧的大众化” 要力量。左翼戏剧运动以提倡“戏剧的大众化” 为特色。 为特色。 这时期的最大成就是田汉的《回春之曲》 这时期的最大成就是田汉的《回春之曲》和洪 田汉的 深的《农村三部曲》 五奎桥》 香稻米》 深的《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 青龙潭》 《青龙潭》)。
二、曹禺简介
曹禺(1910 1996) 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曹禺(1910—1996) 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省潜 (1910 江县。 曹禺"是他在1926 开始在天津《庸报》 1926年 江县。"曹禺"是他在1926年开始在天津《庸报》副刊 玄背》上连载小说《今宵酒醒何处》 《玄背》上连载小说《今宵酒醒何处》,第一次使用笔 曹禺"第一次使用的笔名 名"曹禺 第一次使用的笔名(他的姓氏"万"的繁体字为 曹禺 第一次使用的笔名(他的姓氏" 一个"草字头" 草字头与" 谐音, 曹禺" 一个"草字头"和"禺"字,草字头与"曹"谐音,故"曹禺" )。曹禺是 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 曹禺是" 即"万")。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 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 孙庆升: 曹禺论》 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孙庆升:《曹禺论》,北京 大学出版社,1986年)。这句话 这句话, 大学出版社,1986年)。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 剧人生。 剧人生。 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 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其父曾任总统黎元 洪的秘书,后赋闲在家,抑郁不得志。曹禺幼年丧母, 洪的秘书,后赋闲在家,抑郁不得志。曹禺幼年丧母, 在压抑的氛围中长大,个性苦闷而内向。 在压抑的氛围中长大,个性苦闷而内向。三岁即随继母 看戏,是一个小戏迷。 看戏,是一个小戏迷。
1919年 易卜生热”的高潮中, 1919年,在“易卜生热”的高潮中,胡适模仿 易卜生《傀儡家庭》创作的剧本《终身大事》 易卜生《傀儡家庭》创作的剧本《终身大事》, 是新文学史上第一个创作剧本, 是新文学史上第一个创作剧本,是现代话剧告别 传统“幕表制”的标志。 传统“幕表制”的标志。
2.爱美剧时期
雷 雨 》 剧 照
易卜生戏剧“社会悲剧”的影响, 易卜生戏剧“社会悲剧”的影响,主要表现 在周朴园形象的塑造和作品的主题思想方面。 在周朴园形象的塑造和作品的主题思想方面。
周朴园是《雷雨》的主人公, 周朴园是《雷雨》的主人公,是一个狠毒凶残的资 本家,更是一个专制冷酷的封建家长, 本家,更是一个专制冷酷的封建家长,是剧中各种悲剧 的根源。 的根源。 作品以他为中心,安排了两条主要的线索: 作品以他为中心,安排了两条主要的线索:一是他 与矿工鲁大海的冲突,以表现他与工人的对立, 与矿工鲁大海的冲突,以表现他与工人的对立,一是他 与妻子蘩漪的冲突,以表现家庭内部的矛盾。 与妻子蘩漪的冲突,以表现家庭内部的矛盾。这两条线 索又通过侍萍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索又通过侍萍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尖锐复杂的 戏剧冲突。作者通过鲁大海之口, 戏剧冲突。作者通过鲁大海之口,揭露了他血淋淋的发 迹史。周朴园在家中,他的话就是法律, 迹史。周朴园在家中,他的话就是法律,为了贯彻他的 意志,不惜牺牲任何人的幸福。 意志,不惜牺牲任何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