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临床路径2016年版缺铁性贫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
血液内科-缺铁性贫血临床路径
缺铁性贫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缺铁性贫血(ICD10:D50.9)二、诊断依据:根据《内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主编陆再英、钟南山;定义:指各种原因造成的体内储存铁缺乏、影响血红素合成的低色素性贫血。
1、ID:①血清铁蛋白<12ug/L;②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细胞少于15%;③血红蛋白及血清铁等指标尚正常;2、IDE:①ID的a+b;②转铁蛋白饱和度<15%;③FEP/Hb>4.5ug/gHb;④血红蛋白尚正常;3、IDA:①IDE的a+b+c;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孕妇Hb<100g/L,MCV<80fl,MCHC<32%;4、病因诊断:只有明确病因,IDA才可能根治,有时缺铁的病因比贫血本身更为严重。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内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根除病因;2、补足储存铁;3、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选择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案。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平均 9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缺铁性贫血(ICD10:D50.9)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人路径;3、性别年龄不限。
六、入院后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细胞分析+凝血4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大便集卵;2、住院生化常规;3、免疫常规;4、血型鉴定;5、网织红细胞+血清铁蛋白;6、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7、B超(肝胆脾胰、妇科);8、准备骨髓检查,签署“骨穿等知情同意书”,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9、准备胃镜、肠镜检查。
七、选择用药(初始经验性治疗药物选择):1、病因治疗:应尽可能地去除导致缺铁的病因;2、补铁治疗:治疗性铁剂首选口服铁剂;复方硫酸亚铁颗粒1~2片/天,或者多糖铁复合物0.15~0.3/天;VitC可增强铁剂的吸收;口服铁剂有效的表现先是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高峰在开始服药后5~10天,2周后血红蛋白浓度上升,一般2个月左右恢复正常;铁剂治疗应在血红蛋白正常后至少持续4~6个月,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
缺铁性贫血诊疗规范
缺铁性贫血的诊疗规范一、概述缺铁性贫血IDA是体内储存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是由于体内铁摄入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和丢失过多所致;其特点是骨髓、肝、脾等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浓度、运铁蛋白饱和度和血清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增加,呈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贫血,该种贫血在生育期妇女和婴幼儿中发生率最高;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代谢维持动态平衡;体内铁呈封闭式的循环,人体一般不会缺铁,只有在需要量增加、铁的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等情况下才会导致缺铁;成人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慢性失血;二、临床表现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由贫血、组织缺铁及发生缺铁的基础疾病组成;1、贫血相关症状:头昏、头痛、面色苍白、法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促、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眼花及耳鸣等;2、组织缺铁的表现:包括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以怒,注意力不集中、对外界反应力差,体力、耐力下降;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上皮组织改变:如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胃粘膜呈浅表性炎症,亦可呈重度萎缩,胃酸减少,皮肤干燥,指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甚至变平呈勺状,可有萎缩性鼻炎,少数可出现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3、基础疾病的临床表现:如消化性溃疡、肿瘤或痔疮导致的黑便、血便或腹部不适,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腹痛或大便性状改变,妇女月经过多,肿瘤性疾病的消瘦;三、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贫血性心脏病;四、辅助检查1、血常规: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Hb: 男性<120g/L,女性<110g/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flMCV<70fl者除了地中海贫血外大多数为IDA,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7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g/L;血涂片见红细胞体积变小,中央淡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Ret计数多正常及增高;2、血清铁蛋白SF<12ug/L;3、血清铁SI<L,总铁结合力TIBC>L,转铁蛋白饱和度TS<15%;4、骨髓涂片染色提示骨髓小粒可染铁细胞外铁消失,铁粒幼细胞<15%;5、红细胞游离原朴啉FEP>l,或者血液锌原扑啉ZPP>l,或者FEP/Hb>Hb6、粪便隐血实验多次检查阳性及粪便虫卵检查;7、胃肠道X线及或内镜检查,以寻找铁丢失的原因,排除胃肠道肿瘤;8、妇科彩超检查月经过多患者;五、分期1、铁缺乏期储存铁缺乏期:仅有上诉辅助检查中第2或第4项;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具备上诉辅助检查的第2、3或4项;3、缺铁性贫血期:具备上诉辅助检查的第1、2、3、或第4项六、诊断标准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27pg,MCHC﹤L2、血清铁﹤Ll3、骨髓铁染色示细胞外铁减少或消失,铁粒幼细胞﹤15%4、血清铁蛋白﹤12ug/L5、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6、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l,或者血液锌原卟啉ZPP>l,或者FEP/Hb>Hb7、用铁剂治疗有效;符合上述1条和2~7条中任2条以上及可诊断缺铁性贫血;七、鉴别诊断主要与其他小细胞性贫血相鉴别: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主要是由于先天或后天获得的铁利用障碍而致的贫血,好发于老年人,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蛋白及骨髓中铁粒幼细胞或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2、慢性病性贫血:常伴有肿瘤或感染疾病;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或稍高,血清铁蛋白增多,骨髓中铁粒幼细胞数量减少,含铁血黄素颗粒增加;3、海洋性贫血:常有家族史,血涂片中可见靶形红细胞,有慢性溶血表现,血红蛋白电泳常有异常;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及骨髓铁染色不降低;八、治疗原则1、查找病因,尽可能去除引起缺铁的原因;2、补充铁以供机体合成血红蛋白并使体内铁储存量至正常水平;3、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剂型;3、疗程:血象恢复正常后,血清蛋白﹥30~50ug/L时再停药;九:疗效标准1、治愈:Hb恢复正常,MCV﹥80fl,血清铁及铁蛋白,FEP均恢复正常;贫血病因消除;2、有效:Hb增高﹥20g/L,其他指标部分恢复;3、无效:4周治疗Hb较治疗前无改变或反下降应检查诊断是否准确,是否按医嘱服药,有否活动性出血,有否铁吸收障碍,有否干扰铁吸收和利用的因素存在;。
2016版临床路径
2016版临床路径2016版临床路径是医疗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疾病治疗模式。
它是一种通过整合多学科的医疗资源和专业知识,对特定疾病或症状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方法。
临床路径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化的流程设计和规范化的治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并实现医患双方的满意度。
2016版临床路径在全国范围内主要应用于常见疾病和高发病种,如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等。
临床路径的内容包括疾病诊断的标准、治疗方案的选择、用药和手术的规定等,以及相关的护理、康复和离院指导等。
通过明确的流程和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操作,避免医疗纠纷。
临床路径的实施需要全面的团队合作,包括医生、护士、药师、医技人员等,他们共同参与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执行。
对于病人来说,临床路径能够提供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治疗服务,确保疾病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降低不必要的住院时间和费用。
此外,临床路径还强调病人的参与和积极性,倡导患者主动管理自己的健康,提高治疗效果。
2016版临床路径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医疗机构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制定、修订和动态更新临床路径的制度和流程,确保临床路径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还需要积极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认知和理解,并促进团队协作和沟通。
此外,还需要建立信息技术系统,实现对临床路径的监测和评估,以及对病人治疗效果的跟踪和反馈。
2016版临床路径的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临床路径的应用,医疗质量得到了提升,疾病治愈率和生存率明显提高。
同时,治疗费用得到了控制,医疗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对医疗机构和社会经济都有积极的影响。
而对于病人来说,临床路径能够提供更加全面和优质的医疗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然而,2016版临床路径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更新需要充分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并且需要与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细胞极少或消失。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引起的贫血。
其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其他疾病的症状。
其症状与贫血程度以及起病的缓急程度有关。
在病史追问方面,应注意饮食惯、是否有消化系统疾病、是否有月经过多等。
临床症状包括贫血的一般表现、组织缺铁的表现和原发病表现。
体征方面,除了贫血外貌外,还有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易脱落、指甲薄平易碎裂等。
辅助检查方面,血象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骨髓象呈现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增多。
生化检查方面,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包括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血清(浆)铁<8.95μmol/L、总铁结合力>66.44μ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0.15和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极少或消失。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如下:1.血红蛋白<110g/L(女性)或<120g/L(男性);2.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3.血清铁<10.7μmol/L;4.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62.7μmol/L;5.血清铁饱和度<16%;6.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或血液锌原卟啉(ZPP)>0.96μXXX或FEP/Hb>4.5μg/gHb;7.血清铁蛋白(SF)<12μg/L(诊断非单纯性IDA,SF标准可以提高到<60μg/L);8.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8mg/L(ELISA法)或2.25mg/L (26.5nmol/L,S&D systems);9.铁剂治疗有效。
缺铁性贫血分为三个阶段:1.缺铁期(ID):仅有体内贮存铁的消耗,血清铁蛋白<12μg/L或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细胞<10%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如;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XXX):红细胞摄入铁较正常时为少,除血清铁蛋白4.5μg/gHb,但血红蛋白是正常的;3.缺铁性贫血期: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明显减少,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
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1.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1)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MCV<80fl,MCH<26pg,MCHC<0.31;红细胞形态可有明显低色素表现。
(2)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3)血清(血浆)铁<10.7μmol/L(60μg/L),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360μg/dl)。
(4)运铁蛋白饱和度<0.15。
(5)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幼粒细胞<15%。
(6)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50μg/dl)(全血),或血液锌原卟啉>0.96μmol/L(60μg/dl)(全血)或FEP/Hb>4.5μg/Hb。
(7)血清铁蛋白(SF)<14μg/L。
(8)铁剂治疗有效。
符合第1条和2~8条中任何2条以上者可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2.储存铁缺乏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任何1条即可诊断)(1)血清铁蛋白<14μg/L。
(2)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色铁消失。
3.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同时具有以下任何1条即可诊断:(1)运铁蛋白饱和度<0.15。
(2)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μmol/L(50μg/dl)(全血),或血液游离锌原卟啉0.96μmol/L(60μg/dl)(全血),或FEP/Hb>4.5μg/gHb。
(3)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血片显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MCV<80fl,MCH<27pg,MCHC<30g/L。
网织红细胞多为正常,也可轻度增高。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一般正常,血小板在有出血者可偏高。
骨髓增生活跃,红系明显增生,中幼红细胞比例增高,幼红细胞体积偏小,胞浆少,血红蛋白形成不良,粒系及巨核细胞系正常。
慢性失血性贫血临床路径
慢性失血性贫血临床路径一、慢性失血性贫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失血性贫血(二)诊断依据。
根据1.《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科学出版社) 2. 《Williams Hematology》(8th Edition)1 病史应仔细询问病史,注意寻找慢性失血病因尤其消化道疾患;女性应注意月经的量、时间、频率;疫区患者应注意有无寄生虫病史;老年患者注意痔疮、大便性状改变;部分地区存在肿瘤高发倾向或结肠息肉家族史;除此以外尚需注意药物(阿司匹林)以及饮酒、肿瘤放化疗后所致肠炎引起胃肠道失血。
2临床表现2.1.1不同程度的贫血表现。
2.1.2可有乏力、厌食、严重者可有易食癖等表现。
2.1.3贫血较重者出现呼吸、脉率增快,活动后心悸、气促等。
2.1.4慢性失血的特殊表现如反复痔疮出血、黑便、月经量多、淋漓不尽等症状。
3 实验室检查3.1常规检查3.1.1血常规多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
男性血红蛋白(Hb)<120g/L,女性110g/L,孕妇<100g/L,MCV <80fL,MCH<27pg,MCHC<320pmol/L,外周血红细胞形态呈显著异型性,有明显低色素表现,红细胞中心浅染扩大。
3.1.2 便常规+便潜血有消化系统疾病或怀疑消化道寄生虫患者,反复便潜血阳性提示存在消化道失血。
3.2生化检查血清铁<8.95umol/L(50ug/dL),总铁结合力>64.44umol/L(360ug/dL),转铁蛋白饱和度<15%,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umol/L,铁蛋白(SF)<12ug/L。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浓度>26.5nmol/L(2.25mg)(R&D systems)。
3.3消化道检查3.3.1 肛门指检异常(针对痔疮或直肠病变者)3.3.2粪便寄生虫检查(针对消化道失血者)。
3.3.3胃镜、肠镜检查可能有阳性发现(针对消化道失血者)。
缺铁性贫血临床路径表
(6)电解质
(7)心电图
处置
(1)普内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
(2)入院告知
(3)主治医师查房
(4)新病人讨论
(5)制定诊疗计划
(1)普内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
(2)主治或主任查房
(3)检查结果追踪
(4)病情评估:对于存在其它基础疾病或严重合并症者,脱离此临床路径,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性别
年龄
病床
病历号
入院:年月日
出院:年月日
R
Vs
过敏药物史:
过去病史
住院日数
4(入院第四天)
5(入院第五天)
6(入院第六天)
日期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目标
控制病情
控制病情
出院告知
检查
血常规、网织细胞计数、网织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血清铁、铁蛋白
处置
(1)普内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1)普内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
(2)主治或主任查房,根据复查结果决定出院否
③口服铁剂不良反应不能耐受,减少剂量或改为肌注或静脉注射铁剂(右旋糖苷铁)
活动
正常活动
正常活动
正常活动
饮食
普食
普食
普食
特殊医嘱
护理
(1)病房介绍
(2)医院制度及医护人员介绍
(3)建立护患关系,减轻患者焦虑
(4)执行医嘱
(5)健康教育
患者或家属
入院告知签字
住院谈话告知签字
缺铁性贫血临床路径表(二)
姓名
(1)治疗有效,符合出院标准,今天出院
(2)出院告知:出院后第7日到当地或本院复查血常规、网织细胞计数、网织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血清铁
缺铁性贫血病历模板
主诉:头晕、乏力、食欲减退,心慌、气短3月余现病史: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食欲减退,以为劳累所致,未引起注意,近3个月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活动后心慌、气短等症状。
遂来我院检查发现RBC:3.99×1012/L HGB:98g/L,门诊以“缺铁性贫血”收治入院。
患者发病以来神志清醒,精神差,食欲缺乏,无恶心、呕吐等不适。
即往史:平素体质一般,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及献血史。
预防接种史随当地社会正规进行。
个人史:生于本地,无长期外地居住史,无不良嗜好。
月经史:初潮年龄:15岁,行经天数:4-5天,间隔天数:28-30天,经量中等,色暗红,无痛经史。
婚育史:适龄结婚,子女身体健康,家庭和睦。
家族史:父母健在,否认相关家族遗传性疾病病史。
体格检查T 36.7℃P 72次/分R 20次/分BP 110/70mmHg发育正常,营养较差,神志清醒,表情淡漠,面色苍白,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头颅五官正常无畸形,眼睑轻度浮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脓血性分泌物,乳突无压痛。
鼻外观无畸形,鼻通畅,鼻中隔无偏曲,鼻腔无异常分泌物,无鼻翼扇动,副鼻窦区无压痛。
唇苍白、无紫绀,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
胸廓对称无畸形,无肋间隙增宽及变窄,双侧呼吸动度一致。
双肺触诊语颤正常,无胸膜摩擦感。
两肺叩诊清音,无浊音及实变。
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及胸膜摩擦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无扩大,心率72次/分,心音有力,节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隆起,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
未触及明显包块,肝脾肋缘未及,肠鸣音正常。
肛门及外生殖器无异常。
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专科检查神志清醒,精神一般,贫血貌,全身散在出血点,皮肤苍白,结膜苍白,唇苍白、轻度紫绀,咽部微充血,扁桃体无明显肿大。
临床路径文本
病毒性脑炎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病毒性脑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病毒性脑炎(ICD-10:A86/G0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前1–3周有/无病毒感染史。
2.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癫痫发作、精神改变、意识障碍和/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等脑实质受损征象。
3.脑电图(EEG)显示局灶性或弥散性异常。
4.头颅CT/MRI检查可显示脑水肿、局灶性或弥漫性病变。
5.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正常或升高,白细胞和蛋白质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无细菌、结核菌和真菌感染依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抗病毒治疗;2.糖皮质激素治疗;3.抗生素治疗;4.对症支持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
重症或并发症严重者6–8周,轻症3–4周。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A86/G05.1病毒性脑炎疾病编码。
2.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
3.就诊时或治疗过程中出现昏迷者进入重症病毒性脑炎路径,否则进入轻症病毒性脑炎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血气分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和X线胸片,并根据病情复查;(4)脑电图;(5)头颅CT/MRI;(6)脑脊液病原学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肿瘤全项及相关免疫学检查;(2)并发其他感染患者行分泌物或排泄物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3)诊断有疑问者检测血液和尿液毒物。
(七)选择用药。
1.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或利巴韦林等。
2.渗透性脱水利尿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和速尿等。
3.抗癫痫药物:依据癫痫发作类型选用。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ISO临床路径
姓名:
性别:年龄:
床号:
病历号:
入院:年月日
出院:年月日
预期住院天数:
天
实际住院天数:
天
过敏药物:
过去病史:
住院天数
住院第一天
住院第二天
住院第三天
日期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临床评估
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
评估患儿生命体征
护理级别:级
首次病程记录及住院病历
评估生命体征
护理级别:级
病程记录
追踪检查结果
追踪检查结果
用药
1.口服铁剂
2.必要输血
3.对症支持疗法
1.口服铁剂
2.必要输血
3.对症支持疗法
1.口服铁剂
2.必要输血
3.对症支持疗法
饮食
高蛋白富含铁剂的食物、蔬菜和水果。
高蛋白富含铁剂的食物、蔬菜和水果。
高蛋白富含铁剂的食物、蔬菜和水果。
活动
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
卫教及出院计划
1.病房环境介绍及住院制度宣教
评估生命体征
病程记录
目标
入院检查及治疗
住院检查及治疗
控制病情
治疗处置
测T、P、R及BP
注意监测心功能
测T、P、R及BP
注意监测心功能
测T、P、R及BP
注意监测心功能
检查
1.三大常规
2.血清(浆)铁、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血清铁蛋白(SF)
3.骨髓穿刺
4.X线、心肌酶学检查、心脏B超
活动
适当下床活动
适当下床活动
适当下床活动
变异记录
地中海贫血临床路径
地中海贫血临床路径一、地中海贫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地中海贫血(ICD10:D56.0/D56.100/D56.102/D56.900)(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血液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有贫血、黄疸、肝脾肿大、发育不良、“地贫外貌”等临床表现。
2.血象轻型患者Hb常在80g/L以上,重型患者Hb<60g/l,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形态不一,大小不均,可见靶形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增多。
3.骨髓象呈溶血性贫血骨髓象,红细胞系极度增生。
4.血红蛋白分析轻型HbA2 >3.5%,HbF正常或轻度增加(不超过5%),重型HbF增多,多在30%以上,少数HbF为10%~30%,HbA2多正常。
5.家系调查重型患者父母均为β地中海贫血杂合子。
轻型患者父母中一方为β地中海贫血杂合子。
中间型患者父母均为β地中海贫血杂合子;或父母中一方为β地中海贫血杂合子,但其中一方HbF持续存在;或父母中一方为β地中海贫血杂合子,而另一方为aβ地中海贫血。
6.轻型患者应除外缺铁性贫血。
重型及中间型患者应除外HbF增加的其他类型地中海贫血。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血液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内。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56.0/D56.100/D56.102/D56.900地中海贫血疾病编码。
2.血液检查指标符合需要住院指征:血红蛋白<70g/L,或伴有明显缺氧症状,或血红蛋白下降过快。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标准
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标准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其诊断主要依赖于一系列
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患者的
临床表现、红细胞形态学改变、血清铁代谢指标以及其他相关检查。
下面将详细介绍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乏力、疲劳、头晕、心悸、呼
吸急促、皮肤苍白等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当仔细询问患者
的症状,特别是注意询问患者是否有贫血的典型症状,对于有疑似
症状的患者,应当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二、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在缺铁性贫血的患者中,常常可见到红细胞大小不一、形态不
规则、中心淡染等异常现象。
这些异常的红细胞形态学改变是缺铁
性贫血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
三、血清铁代谢指标。
血清铁代谢指标包括血清铁、血清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和铁
饱和度。
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血清铁和铁饱和度通常下降,而血
清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则升高。
这些指标的改变有助于缺铁性贫
血的诊断。
四、其他相关检查。
除了上述的临床表现、红细胞形态学改变和血清铁代谢指标外,还可以进行其他相关检查来帮助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如骨髓象检查、红细胞变性试验等。
综上所述,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血清铁代谢指标以及其他相关检查。
医生在诊
断缺铁性贫血时应当全面综合这些指标,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
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只有准确诊断才能够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儿童缺铁性贫血儿童人群、血常规贫血标准、铁缺乏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措施及预防要点
儿童缺铁性贫血儿童人群、血常规贫血标准、铁缺乏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措施及预防要点最容易缺铁性贫血先天储铁不足。
等于宫内储存的粮食减少,包括母亲铁摄入量不足,双胞胎或多胞胎;准妈妈严重缺铁等。
婴儿早期喂养不当。
这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量都比较低,6 个月以上仍纯母乳喂养,添加含铁辅食不及时的婴儿就容易发生缺铁甚至贫血。
快速生长。
对铁需求增加导致的铁平衡失调,新生儿铁储备与体重成正比,低出生体重儿铁储备更低,维持时间更短,出现 ID 和 IDA 更早更严重。
铁丢失过多。
急慢性出血性疾病;有些宝宝对牛奶过敏而导致肠道慢性失血;青春期女孩的月经不规则以及部分人经量过多。
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降低铁缺乏症临床表现不同器官、组织缺铁的危害和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患儿可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易疲劳、神经发育受损等。
甚至出现异食癖等。
大多数婴儿 ID 无明显临床症状,多通过 6~12 月龄的常规筛查发现。
IDA 早期多无特异性症状。
当 Hb 降至 70—80 g/L 时,患儿开始出现面色苍白,以及手掌、甲床或结膜苍白。
当 Hb 水平降至<50 g/L 时,患儿可出现烦躁、厌食和嗜睡,胸骨左缘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若 Hb 持续下降,则可能发生高输出量心力衰竭。
铁缺乏症或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治疗低剂量铁剂疗法对我国儿童 IDA 的治愈率和高剂量铁剂相当,并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口服铁剂的比较预防要点总结牛奶是钙的良好来源,但可能会减少含铁制剂中铁的吸收。
喝太多牛奶或在一岁以下时开始喝牛奶会增加患 IDA 的风险。
其他风险因素包括早产或接触铅。
早产、低出生体重是产前最重要的高危因素。
在分娩时通过延迟脐带结扎多给婴儿一些铁储备,合理铁剂补充和富铁辅助食品添加,合理喂养指导等都对 ID 和 IDA 的防治起着重要作用。
IDA 的病因主要包括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障碍和铁利用障碍及丢失增加等。
微量营养素及时补充,胃肠疾病及慢性疾病预防也尤为重要。
2016年12月最新临床路径清单_共1010个
备注
公示年份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备注
公示年份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县医院适用
县医院适用 县医院适用 县医院适用 县医院适用 县医院适用 县医院适用 县医院适用
县医院适用 县医院适用
序号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萎黄(缺铁性贫血)中医临床路径
萎黄(缺铁性贫血)中医临床路径一、萎黄(缺铁性贫血)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萎黄。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缺铁性贫血(ICD-10编码:D50.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张之南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萎黄(缺铁性贫血)协作组制定的“萎黄(缺铁性贫血)中医诊疗方案”。
萎黄(缺铁性贫血)临床常见证候:脾胃虚弱证心脾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萎黄(缺铁性贫血)协作组制定的“萎黄(缺铁性贫血)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萎黄(缺铁性贫血)。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萎黄(缺铁性贫血)的患者。
2.必须符合HB>60g/L,并无严重脏器功能损害需要治疗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2)铁四项(转铁蛋白、血清铁浓度、不饱和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3)肝功能、肾功能;(4)血细胞形态分类。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血清维生素B12、叶酸、肿瘤标记物、骨髓穿刺、妇产科彩超、腹部彩超、消化道造影、胃镜、肠镜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脾胃虚弱证:健脾和胃。
(2)心脾两虚证:养心健脾。
(3)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
(4)肝肾阴虚证:滋补肝肾。
2.针灸疗法3.外治法4.食疗5.健康指导(九)完成路径标准:1.面色萎黄或苍白、倦怠乏力、心悸等症状明显好转。
临床路径清单
临床路径表单名称负责医生负责护士科室3新生儿窒息临床路径儿科7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路径儿科11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儿科15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内科81细菌性角膜炎临床路径眼科83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临床路径眼科104间质性肺病临床路径内科121缺铁性贫血内科124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路径内科156手外伤康复临床路径外科163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路径骨科174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临床路径内科219急性胰腺炎(水肿型,胆源性)临床路径内科224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路径内科231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内科235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外科241。
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路径内科251.手足口病临床路径内科280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内科291.子宫脱垂临床路径内科292.稽留流产临床路径妇产科302。
卵巢良性肿瘤临床路径妇产科342。
髋关节滑膜炎临床路径骨科346。
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骨科364。
胸腰椎骨折手术临床路径骨科374.肘管综合征临床路径骨科378稳定型冠心病临床路径内科379扩张型心肌病(CRTCRT-D)临床路径内科380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临床路径内科399支气管扩张症外科治疗(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内科437低血糖症临床路径内科465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路径内科534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临床路径眼科535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眼科558多部位骨折临床路径骨科鼻出血耳鼻喉科鼻窦炎(手术)耳鼻喉科鼻中隔偏曲(手术)耳鼻喉科髌骨骨折骨科病毒性肝炎内科病毒性脑炎内科病毒性心肌炎内科不全性肠梗阻(小儿)儿科肠梗阻(县医院适用版)内科尺桡骨骨折骨科耻骨骨折骨科垂体功能减退症内科胆管炎外科胆囊结石(非手术)外科胆囊结石(手术外科胆囊息肉(手术)外科低血压(县医院适用版)内科癫痫内科动脉粥样硬化内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内科返流性食管炎内科肺脓疡内科风湿性心脏病内科附睾结核外科附睾炎外科腹股沟斜疝(单侧、补片手术)外科腹股沟斜疝(单侧、普通手术)外科肝硬化(肝昏迷除外)外科肛裂外科肛瘘(县医院适用版)外科肛周脓肿(县医院适用版)外科肛周脓肿外科高热惊厥内科高血压病(2.3级)内科睾丸鞘膜积液外科睾丸炎外科跟腱断裂术后康复骨科肱骨骨折骨科股骨骨折骨科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骨科骨盆骨折(轻、中度)骨科骨盆骨折(重症除外)骨科骨软骨瘤骨科骨髓炎(非手术)骨科腘窝囊肿(单侧、手术)外科鼾症(手术)外科化脓性关节炎(非手术)骨科踝关节骨折骨科肌腱损伤(手术)外科急性肠炎(县医院适用版)内科急性胆囊炎(非手术)外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外科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眼科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内科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小儿)儿科急性乳腺炎内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县医院适用版)内科急性肾小球肾炎外科急性肾盂肾炎外科急性胃肠炎(县医院适用版)内科急性咽喉炎内科甲状腺炎内科结节性甲状腺肿外科精索静脉曲张(单侧,开放手术)外科颈椎病骨科髋关节置换术(双侧)骨科阑尾炎及周围脓肿(非手术)外科阑尾炎及周围脓肿(手术)外科老年性白内障眼科肋骨骨折(重)骨科肋骨骨折骨科类风湿性关节炎(县医院适用版)骨科颅骨骨折(手术)骨科慢性鼻窦炎耳鼻喉科慢性扁桃腺炎(手术)外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县医院适用版)内科慢性结肠炎内科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耳鼻喉科慢性前列腺炎外科慢性肾功能不全外科慢性萎缩性胃炎内科慢性支气管炎(县医院适用版)内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内科脑出血内科脑出血后遗症内科脑梗塞内科脑梗死后遗症内科脓胸内科帕金森症内科疱疹性咽炎(小儿)儿科脾破裂内科剖宫产妇产科前列腺增生症(手术)外科鞘膜积液外科去除骨折内固定装置骨科缺血性心肌病(县医院适用版)内科乳腺脓肿(手术)外科乳腺纤维瘤1(手术)外科乳腺纤维瘤2(手术)外科上消化道出血内科烧伤(一度、浅二度)外科神经官能症内科肾结石(含体外碎石)外科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内科输尿管结石外科水痘外科四肢骨折骨科锁骨骨折骨科糖尿病内科糖尿病性肾病内科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内科突发性耳聋耳鼻喉科退行性脊柱炎骨科胃溃疡内科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内科膝关节置换术(单侧)骨科膝关节置换术(双侧)骨科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内科先兆早产妇产科小儿肠炎儿科心力衰竭(县医院适用版)内科心律失常(射频消融.起搏除外)内科新生儿肺炎(县医院适用版)儿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县医院适用版)儿科新生儿吸入综合征儿科胸膜炎(县医院适用版)内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内科牙龈炎口腔科咽峡炎(小儿)儿科腰椎骨折(县医院适用版)骨科腰椎管狭窄(非手术)骨科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骨科一氧化碳中毒急诊科医院获得性肺炎(县医院适用版)内科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眼科婴幼儿腹泻病儿科营养不良性贫血内科硬膜外血肿内科硬膜下血肿内科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内科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内科晕厥(心源性除外)内科早产儿(不含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有合并症的)儿科掌腱膜挛缩症骨科掌指骨骨折骨科真菌性角膜溃疡(县医院适用)眼科正常分娩妇产科支气管肺炎(儿科)儿科支气管哮喘内科脂肪瘤(体表)外科直肠息肉外科跖趾骨骨折骨科子宫肌瘤(开腹手术)妇产科子宫肌瘤(微创手术)妇产科子宫内膜炎妇产科子宫脱垂(手术)妇产科自发性气胸(呼吸内科)内科。
缺铁性贫血病历
缺铁性贫血病历
患儿XX,2岁,男童,因“异食癖、反甲6+月”入院。
1.患儿系幼儿期儿童;
2.起病隐匿,逐渐加重;
3.,以“
较差,抱
形正常
心率120
下未扪及,
肌张力
辅助检查:外周血象、骨髓象、铁代谢检查:
初步诊断及依据:缺铁性贫血依据:患儿系学幼儿期儿童,起病隐匿,逐渐加重;因“异食癖、反甲6+月”入院;查体:面色苍白,唇、口腔苍白,甲床苍白伴反甲;辅查支持;故诊断。
鉴别诊断及依据:
1.地中海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典型病例有家族史、特殊面容、肝脾肿大。
血片有靶型红细胞、红细胞渗透脆性下降、血红蛋白电泳可见HbF和(或)HbA2增加,铁代谢检查示不缺铁、甚至多次输血后致铁负荷过多。
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是血红素合成障碍和铁利用不良导致的贫血,SF、SI、
TS
3.。
临床路径的重点指标解读
临床路径的重点指标解读适合医改临床路径路径解读指标综合统计:统计时间:本年度1月1日-本年度12月31日统计科室:全院的所有科室统计方式:按照His出院时间统计,一次住院只统计一次唯一性路径名称:路径模板中维护的临床路径的病种名称住院总人数:为匹配此临床路径病种的总人数(考虑改为匹配人数)进入临床路径的总人数:指纳入临床路径的总人数纳入临床路径的总人数=完成临床路径人数+变异退出的患者数完成临床路径的人数:进入临床路径的总人数并且完成临床路径的人数变异退出的患者数:进入临床路径后由于病情变化发生变异的,不适合走临床路径的退出临床路径变异的人数入组率:入组率=进入临床路径的总人数/住院总人数完成路:完成率=完成临床路径的人数/进入临床路径的总人数变异率:变异率=变异退出的临床路径总人数/进入临床路径的总人数匹配患者明细:指在当前的统计方法中,符合临床路径的诊断的患者明细路径明细:指在当前的统计方法中,进入临床路径人数的完成或退出临床路径的明细统计:患者总人数:没有统计学意义可以删除出院总人数:统计时间段里科室患者His出院的总人数匹配人数:科室内符合临床路径病种诊断的总人数入径人数: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的总人数完成人数: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病种完成临床路径的总人数变异人数:科室进入临床路径变异退出临床路径的总人数入径率: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的总人数/科室出院总人数=入径率入组率: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的总人数/匹配临床路径病种的总人数=入组率入径完成率:科室完成临床路径的人数/住院出院人数=入径完成率(新增)入组完成率:科室完成临床路径的人数/进入临床路径的病种总人数=入组完成率入组变异率:科室变异退出的临床路径人数/进入临床路径的总人数=入组变异率。
(内分泌科)缺铁性贫血临床护理路径表单
住院第 1 天住院第2~4天住院第5~9天住院第10天(出院日)年 月 日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1. □建立住院病历 1.级别护理: 1.级别护理: 1.级别护理:2.完成入院评估:□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基本情况□压疮□跌倒□二级护理□三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管道□疼痛 2.基础护理: 2.基础护理: 2.基础护理:□生活自理能力□晨间午间、晚间护□晨间午间、晚间护□晨间,午间,晚间护理3.身份识别: 3. 皮试: 3.饮食: 3.饮食:□戴腕带□床头卡□阴性□阳性□普通饮食□治疗饮食□普通饮食□治疗饮食4.入院宣教: 4.饮食:□试验饮食□其他:□试验饮食□其他:□人员□环境□安全□普通饮食□治疗饮食4.专科观察与护理: 4.出院指导:□管理制度□试验饮食□其他: 4.1□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5.级别护理: 5.辅助检查: 4.2观察:□嘱患者加强营养,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特级护理□一级护理□X线片□心电图□B超□发热□贫血□告知基础疾病的注意事项□二级护理□三级护理□CT□磁共振□骨髓穿刺□精神行为异常□毛发□嘱患者定期复查6.□基础护理□其他:□指甲□缺氧□告知电话回访7.饮食: 6.专科观察与护理: 4.3□氧疗□协助办理出院□普通饮食□治疗饮食6.1□生命体征监测 4.4□输血 5.□其他:□试验饮食□其他: 6.2 观察: 4.5□心电监护8.标本采集:□发热□贫血 5.□健康教育指导□血标本□痰标本□精神行为异常 6.有无变开:□有□无□大小便标本□毛发指甲□缺氧7.□其他:9.辅助检查: 6.3□氧疗□X线片□心电图□B超6.4□输血□CT□磁共振□骨髓穿刺 6.5□心电监护□其他:7. □健康教育指导10.专科观察与护理:8.有无变异:□有□无10.1观察:9.□其他:□发热□贫血□精神行为异常毛发□指甲□缺氧10.2□氧疗10.3□输血10.4□心电监护11.□健康教育指导12.有无变异:□有□13□其他;评价: □完成评价: □完成评价:□完成评价:□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内分泌科)缺铁性贫血临床护理路径表单患者: 姓名: 性别: 年龄: 床号: 住院号:签名:签名:签名:签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铁性贫血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缺铁性贫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缺铁性(IDA)(ICD-D50.9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临床诊疗指南-血液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血液病诊疗规范》(王建祥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1.明确的铁缺乏病因和临床表现。
2.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男性低于
120g/L,女性低于110g/L,孕妇低于100g/L;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小于80fl,红细胞平均血
红蛋白量(MCH)小于27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
度(MCHC)小于320g/L;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
量(CHr)小于28pg/cell;
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
3.血清铁蛋白(SF)低于12ug/L。
4.血清铁(S1)<8.95цmol/L(50ug/d1),总
铁结合力(TIBC)>64.44umol/L(360ug/d1),转
铁蛋白饱和度(TS)低于15%。
5.骨髓涂片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或块团中可染
铁(细胞外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少于15%。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血液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去除病因应予营养知识教育和治疗基础疾病。
2.补充铁剂
(1)口服铁剂:宜选用二价铁盐,治疗剂量为元素铁100~150mg/d。
常用的有: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及富马酸亚铁。
疗程一般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服用2~3个月。
如有条件可测定血清铁蛋白,在血清铁蛋白>30ug/L(女性)或50 ug /L(男性)后停药。
(2)注射铁剂:如患者不能口服和不能忍受口服铁剂的胃肠道反应,或持续失血一时不易控制时,可用肌内或静
脉注射铁剂。
用前应计算所需注射的总剂量。
所需注射的总剂量(mg)=[150一患者血红蛋白(g/L)]*体重(kg) *0.3,分次使用。
3.输血缺铁性贫血一般不需要输血,仅在患者出现严重贫血而又有不易控制的出血或组织明显缺氧时应用。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D50.902 缺铁性贫血疾病编码。
2.临床表现及血液检查指标符合需要住院指征:血红蛋白<90×109/L,或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2-3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
(2)铁代谢指标、叶酸,维生素B12浓度、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严重贫血患者:血红蛋白<60g/L)、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筛查(同时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甲状腺功能、实体肿瘤免疫性标记物;
(3)胸片、心电图、心超、上下腹部增强CT、胃镜、肠镜;
2.发热或疑有感染者可选择:病原微生物培养、影像学检查;
3.骨髓形态学检查。
(七)治疗开始于完善骨髓细胞学检查后第1天。
(八)治疗选择。
1.明确去除病因
2.补充铁剂。
(1)琥珀酸亚铁片:
饭后或饭时口服,每次100mg,每日3次。
(2)维生素C:
维生素C:给予维生素C 200mg, 每日3次。
(3)维铁缓释片:
饭后口服,每次1片,每日1次。
(4)多糖铁复合物胶囊
口服,每次1-2片,每日1次。
3.输注红细胞悬液(有指征时)
(九)出院标准。
明确并去除病因,经铁剂治疗后血红蛋白上升至少15g/L以上。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经治疗后,贫血无明显改善,大于2周,则退出该路径。
二、缺铁性贫血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缺铁性贫血(ICD-D50.9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1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