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简介
教育家卢梭的简介
教育家卢梭的简介卢梭作为人类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先驱,是人类的思想启蒙导师,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教育家卢梭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让-雅克;卢梭(法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1778年7月2日在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去世。
著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多部作品。
代表作品有《社会契约论》、《论科学与艺术》。
卢梭的教育思想在《爱弥儿》中体现的卢梭对教育的观念---自然主义,深深地影响了现代教育理论。
他降低书面知识的重要性,建议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
他尤为强调通过个人经验来学习。
“让我们回归自然”在早期的作品中,他把自然描述为原始人所处的原始的状态。
后来,在伏尔泰(Voltaire)的批评下,他把自然描述为人建立自己个性和个人世界过程的自发性。
所以,自然意味着内心的状态、完整的人格和精神的自由。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社会在文明的幌子下进行的关押和奴役。
因此,回归自然就是使人恢复这种自然过程的力量,脱离外界社会的各种压迫,以及文明的偏见。
1782年出版的自传《忏悔录》(Confession)是最早最有影响的自我暴露作品之一,书中毫不掩饰个人丑行,对后世影响深远。
中国的作家郁达夫就深受卢梭自我暴露风格的影响。
卢梭的小故事卢梭故事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卢梭与妻子的爱情故事,卢梭的一生是风流的,但只有一个女子陪伴他走完了一生,这个人就是卢梭的妻子黛莱斯瓦瑟。
黛莱斯瓦瑟只是一个旅馆的洗衣女仆,在卢梭与华伦夫人的感情破灭后,瓦瑟走进了卢梭的生活,也可以说是卢梭选择了她。
瓦瑟为卢梭生了五个孩子,但自私的卢梭让她将孩子遗弃,最后无奈的瓦瑟只能将孩子送到育婴堂。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 1.2卢梭简介
卢梭简介生平经历卢梭(1712—1778年)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但通过自学掌握了丰富知识。
做过仆人、学徒兼杂役。
16岁时离开日内瓦来到都灵流浪,生活无着,饱尝人世的心酸。
后经由朋友介绍结识了华伦夫人。
18世纪30年代,与华伦夫人同居期间,生活才稍稍稳定,得以安心读书、思考与写作,并在她影响下培养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
1742离开华伦夫人来到巴黎之后,卢梭开始自谋生路先后当过家庭教师、书记员、秘书等,并由此结交了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与百科全书派成员,与大哲学家狄德罗合编了《百科全书》,成为了巴黎沙龙的宠儿。
1749年,他以一篇名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淳化风俗?》的征文获得了第戎科学院一等奖,并一举成名。
但他决心放弃对财产和声誉的追求,保持贫困和独立。
1754年,回到日内瓦,受到热烈欢迎,成为日内瓦公民。
次年,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并完成《论政治经济学》一书。
1756年开始了为期6年的隐居生活。
1758年,由于同狄德罗在宗教等观点上的不同,与百科全书派决裂。
1761年,发表小说《新爱洛绮丝》,猛烈批判与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卢梭声誉日隆。
1762年,《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出版,这两部书不但引起了百科全书派的尖锐批评,更激起了新旧教会的极大愤怒和政府当局的谴责。
《爱弥儿》一书遭禁,并被多次当众焚毁。
瑞士当局下令逮捕他,他只好宣布放弃日内瓦的公民身份,逃往普鲁士管辖下的讷沙泰尔。
此时,卢梭的名声已经传遍全欧。
而卢梭同伏尔泰之间的矛盾也加剧,最终成为终生的仇敌。
卢梭一度到英国居住,但不久又回到法国,重新过上了隐居生活。
流亡生涯、不安宁的岁月并未影响到卢梭的著述。
著作《忏悔录》、《山中书信》、《公民的情感》等相继完成。
1778年在法国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去世,安葬于巴黎先贤祠。
卢梭生前遭人唾弃,穷困潦倒,死后却备极哀荣,受人膜拜。
1791年12月21日,法国国民公会投票通过决议,给大革命的象征卢梭树立雕像,以金字题词——“自由的奠基人”。
卢梭的教育学观点
卢梭的教育学观点一、卢梭简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启蒙思想家、政治哲学家、作家和音乐家。
他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对于政治、社会和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
卢梭的教育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儿童教育和个体发展方面。
二、卢梭的教育观点概述卢梭的教育学观点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论教育》(Emile)中。
他的教育理论具有以下几个核心特点:1. 基于自然状态的教育卢梭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由而纯洁的。
他主张儿童应该在尽量远离社会的环境中成长,亲近大自然,让他们自由地发展身心。
卢梭强调儿童期的教育应注重培养他们的身体、感官和情感,而不是灌输知识。
2. 儿童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卢梭强调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得到个性化的教育。
他认为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不应过早地对他们进行束缚和规范。
卢梭提倡通过游戏和自由活动来培养儿童的兴趣和才能,并注重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3. 爱的教育和自由约束卢梭认为,教育应该建立在爱的基础上,而不是严格的纪律和惩罚。
他主张教育者应当成为儿童的朋友和引导者,用爱和关心来引导他们的成长。
卢梭不赞成通过强制和压迫来教育儿童,而是倡导在自由的约束下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和责任意识。
4. 平等教育和社会关怀卢梭主张实现教育的普及和公平,不应因个体差异对教育机会进行排斥。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优秀公民,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卢梭关注社会不平等现象,提倡改革社会制度以确保所有人都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三、卢梭的教育观点的影响卢梭的教育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1. 儿童中心的教育理念卢梭的教育理论将儿童置于教育的中心,强调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这种儿童中心的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教育实践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2. 游戏教育和体验式学习卢梭主张通过游戏和自由活动来培养儿童的兴趣和才能。
关于卢梭的300字简介
让-雅克·卢梭的(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古典自然法学派和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其文学创作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声。
幼年困苦,少时颠沛流离,中年因《论科学与艺术》一举成名。
1762出版《社会契约论》发出“人民主权”的反封建最强音,以《爱弥儿》论述儿童教育,后因政治因素避居流浪,期间写成《忏悔录》。
晚年四面受敌,写出散文集《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仍有不屈不挠之精神。
1794年,卢梭遗体被迁至先贤祠。
卢梭是一位激进的启蒙作家,他说:“自然使人幸福与善良,然而社会却使他堕落与悲惨”,自卢梭成名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极为复杂,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便他私德有亏,也无人能否认他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哲学家卢梭的简介
哲学家卢梭的简介卢梭是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是启蒙运动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作为人类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先驱,提出的众多理论可以作为人类的思想启蒙导师,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哲学家卢梭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让-雅克;卢梭(法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1778年7月2日在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去世。
著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多部作品。
代表作品有《社会契约论》、《论科学与艺术》。
卢梭的哲学思想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
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不主张废除私有制;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
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资产阶级论调:人与人的契约构成社会,人与社会的契约构成国家。
自然准则高于社会准则,主权高于人权,集体权力高于个人权力。
人生而自由,个人自由大于集体自由。
法治要结合德治。
人即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
情感教育要先于理智教育,教育要秉承天性培养自然人,从自然到人再到事物的认识过程。
卢梭的故事卢梭一生和多位女性有染,主要的有两位。
其一是华伦夫人,她在卢梭早年的生活中扮演了保护人、朋友、情妇、精神上的母亲等多重角色。
离开华伦夫人后,卢梭后来开始与戴莱斯同居。
哲学家卢梭的简介
哲学家卢梭的简介卢梭是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是启蒙运动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作为人类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先驱,提出的众多理论可以作为人类的思想启蒙导师,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哲学家卢梭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哲学家卢梭的简介让-雅克·卢梭(法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1778年7月2日在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去世。
著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多部作品。
代表作品有《社会契约论》、《论科学与艺术》。
卢梭的哲学思想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
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不主张废除私有制;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
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资产阶级论调:人与人的契约构成社会,人与社会的契约构成国家。
自然准则高于社会准则,主权高于人权,集体权力高于个人权力。
人生而自由,个人自由大于集体自由。
法治要结合德治。
人即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
情感教育要先于理智教育,教育要秉承天性培养自然人,从自然到人再到事物的认识过程。
卢梭的故事卢梭一生和多位女性有染,主要的有两位。
其一是华伦夫人,她在卢梭早年的生活中扮演了保护人、朋友、情妇、精神上的母亲等多重角色。
教育家卢梭是谁
教育家卢梭是谁卢梭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是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教育家卢梭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让-雅克;卢梭(法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1778年7月2日在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去世。
著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多部作品。
代表作品有《社会契约论》、《论科学与艺术》。
卢梭的生平简介1712年6月28日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祖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
他出生后第十天,母亲因产后失调,于7月7日逝世。
10岁那年,他的父亲因和当时日内瓦共和国的“小议会”的一个名叫戈迪耶(此人曾任法国陆军,并和小议会里的人有密切的联系)的先生发生了争执,最终卢梭的父亲在捍卫正义与向黑恶势力屈服之间毅然选择了前者,在法院下达的缉拿通知下愤然地离开了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小卢梭。
他有一个兄长,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从此卢梭再没有得到他的任何消息。
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受过系统性的教育,书却读了不少,他父亲将他送去当学徒,先跟一个公证人,再跟一个镂刻匠,后来受不了苛待卢梭,十六岁时他就逃离日内瓦去流浪。
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等。
后又被通缉流亡国外。
期间得到了华伦夫人的爱护。
1728年3月14日星期天,快年满16岁的卢梭,只身离开日内瓦。
卢梭长年做临时工,他默默无闻,到处谋生,漂泊四方。
他有过几起罗曼趣事,其中包括与旅馆女仆黛莱丝;瓦瑟的风流韵事,他俩有5个孩子,卢梭把所有这五个孩子都送进了一家育婴堂(他最终到了56岁时才与黛莱丝结婚)。
卢梭曾在《忏悔录》中如是说:我一想到要把孩子交给这样一个乱糟糟的家庭去抚养,我就感到害怕。
卢梭的幼儿教育思想
1761年,卢梭的文学著作《新哀洛伊丝》出版。
1762年,卢梭出版了《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 前者是卢梭最深刻、最成熟的著作,也是世界政治学说 史上最著名的古典文献之一。后者是卢梭论教育的巨著, 共有五卷。
1770年,卢梭完成了在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中断断续 续写成的自传《忏悔录》。1778年,卢梭在极端贫困、 孤独中与世长辞。
二 社会背景和理论基础
1 社会背景 从十八世纪开始,持续半个世纪,是法国 资产阶级大革命的重要舆论准备,也是继 文艺复兴后法国第二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 动.
2 理论基础 哲学观:持人性善而恶观点“出自造物者 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 就全变坏了。
卢梭强调:大自然希望儿童成人以前久要像 儿童的样子,如果打乱这个次序,就会产生一些 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又不甜美,而且 很快就会腐烂,儿童是有他们特有的想法和感情 的,如果用我们的看法和感情代替他们的看法和 感情,那就简直是愚蠢的事。因此教育必须遵循 自然,要不然会毁了孩子。尊重儿童的主动性, 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信,也有利于儿童表达自己的 想法
爱弥儿的简介
1762年,卢梭发表了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论教育》,这部书是卢梭用20多年思考,经过3 年写成的,它是卢梭自己认为最满意,最系统的 一部著作,这部书融合了教育、哲学、文学于一 体的巨著分析了人的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论 述了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在这部书中, 卢梭通过对他所设想的教育对象"爱弥儿”进行教 育过程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来阐述他的自然教 育思想。
卢梭
圣· 普乐的信,终于被尤丽母亲发现,她气极而死。尤丽没有能力为自己争取幸 福,迫于父亲的压力,和一个年近五十的大贵族德· 伏勒玛结婚。尤丽向丈夫坦 白了过去的恋爱,得到丈夫谅解。他丈夫主动把圣· 普乐请回,担任他们儿子的 家庭教师。尤丽与圣· 普乐日日相见,他们表面上似乎彬彬有礼,相安无事,实 际上,仍然相互爱恋,极力克制内心的感情的波涛。为了屈从社会偏见,忍受 着感情上的痛苦,各自蒙着虚伪的面纱。一日,尤丽为搭救落在水中的儿子, 染病死去。在给圣· 普乐的遗嘱中,她说:“现在我依然对你怀着爱情,过去的 事,虽然坦白了,但不感到耻辱……。”尤丽死后,圣· 普乐愤怒地给她父亲写 了一封信,指责他说:“残酷的父亲,请想一想,您为了自己的偏见而牺牲了 她的幸福。”
卢梭
一.生平与创作
让-雅克卢梭(1712-1778),著名法国启蒙思想家和 文学家。
1.1712年6月28 日,出生于日内瓦,母去世,有姑母抚养 2.1727年,在零件刻镂师那当学徒,1728年华伦夫人收留他 3.18 世纪30 年代初,自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明了记谱 法 4.1750年在狄德罗的鼓励下,写出《论科学与人生》,一举成 名,风俗的堕落和文明进步的关系;1752年《乡村卜师》大 获成功;1755年《论不平等的根源》对私有制提出疑问 5.1756年,与百科全书派产生矛盾,住到“退隐居” 6.1761年,发表《新爱洛依丝》获得巨大成功 7.1762年,出版《社会契约论》论述了专制、最高权力和法律、 政府及其形式、特殊建制,对法国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影 响了以后的民主政体 8.1762年,发表《爱弥儿》,论述了儿童教育,主张让孩子自 由发展
故事情节
圣· 普乐是一个敏感、渊博、俊美的平民知识分子。贵族小 姐尤丽的母亲发现他是一位才华出众的青年,主动聘请他 为尤丽的家庭教师。圣· 普乐最初对教育聪明而又温柔的 姑娘非常自信,没想到会有感情上的波澜。不久,他就不 由自主地陷入恋爱的苦恼之中。平民的身分不准许他向贵 族小姐求婚,他只能通过书信表达自己热烈的爱情。
卢梭
作品一
• 《新爱洛绮丝》是一部书 信体小说,写一对青年的 恋爱悲剧。平民知识分子 圣普乐在贵族家担任教师, 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才华 横溢的青年,具有不屈的 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与他 的学生、贵族小姐朱丽, 一个向往纯洁的爱情而又 无法全然脱离封建家庭的 女子发生恋情,受到朱丽 父亲的阻挠,酿成悲剧。
• 感觉论:他是一个唯物主义感觉论者。承认感觉 是知识的来源,只有通过感觉才能获得对于周围 世界的正确概念,在教育上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 感觉能力,训练儿童感官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直接 经验。 • 自然教育的基本内容 • 核心:归于自然,每个人所受的教育都是自然教 育、人的教育和事物教育的统一,其中人的教育 和事物的教育必须服从自然教育的指导。卢梭要 求教育内容、方法及儿童生活和学习的环境都必 须适合儿童自然发展的进程,教师应当成为自然 的有理性的助手,为儿童自然发展创造条件。
(5)许多具体主张,如父母须亲自教养子女,反
对束缚婴儿、自然后果法、发现法教学、德育过 程三部曲说、性教育说等都产生过重要影响,有 些甚至开历史之先河。 (6)卢梭教育思想有局限性,如过于强调儿童的需 要,兴趣及个人生活经验的价值;强调家庭教育, 忽视学校教育;要求离群索居,脱离社会的影响 来培养自然人,12岁以前不让儿童接触书本。
教育理论
• 自然教育思想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体,他 思想的核心是归于自然。 • 自然教育的理论基础 • 性善论:卢梭认为人类生而禀赋着上帝恩 赐的自由、理性和良心构成的善良天性。 人的自然本性是善,只是社会把人变坏了。 他指出教育的任务是使儿童归于自然,弃 恶扬善,恢复天性,培养社会条件中的自 然人。
名言
• · 大自然不会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往往是 我们自己。 • ·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 • ·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 • ·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 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
外国教育史 卢梭的教育思想
三、教育原则
(二)教育原则
1、“按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发展而进行教育”,教
(三)少年期(12至15岁):智育
1、主要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 2、智育的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和掌握学习研究的方法。并不在于教给儿童一大堆知识。 3、选择(科学)知识的三个原则:其一,照顾到实用:即 给儿童的知识必须是有用的、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其二,应 以儿童的兴趣为标准;其三,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
一、哲学基础
(二)感觉论(指明人的知识的来源)
1、卢梭在其人性观之上,针对着当时的教育只重书本的不良现象强调重视感官 训练的思想。 2、卢梭认为感觉是知识的来源。所有一切都是通过人的感官而进入人的头脑的。 所以人的最初的理解是一种感性的理解,正是有了这种感性的理解做基础,理智 的理解才得以形成。感觉是人的知识的原料。因此,理性使人认识事物的前提是 感觉器官的成熟。 3、孩子们的感官需要通过实际训练加以逐步提高。因此卢梭设想了种种系统训 练感官的方法。 4、卢梭将教育建立在对人的认识之上是教育史上的创举。虽然他的人性论中存 在一些唯心的东西和天才的猜测成分,但他试图把儿童的教育建立在关于儿童天 性的理论研究之上,显示了近代教育心理学化的端倪,预示了教育的发展方向。
五、自然教育分期理论
(五)女子教育
1、观点
(1)最终目标是培养贤妻良母,这是自然法则富裕女性的
天职。 (2)与男子的教育无论在内容、观点、方法还是体系上都 大相径庭,主要是围绕与男子的关系进行相应教育和训练。
卢梭教育思想介绍
第四组
目录 CONTENTS
第一部分 卢梭简介 第二部分 教育名著《爱弥儿》 第三部分 自然主义教育的实施 第四部分 女子教育的观点 第五部分 小组反思
卢梭简介
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法国伟大的启蒙 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 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 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1778年7月2日在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 (Ermenonville)去世。著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和基础》、《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 丝》、《植物学通信》等多部作品。代表作品有《社 会契约论》、《论科学与艺术》。
Hale Waihona Puke 教育名著《爱弥儿》卢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 因此,他认为,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 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他主张采用实物教 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反对抽象的死啃书本。卢梭提倡的自然教育,在当 时学校附属于教会、以宗教信条束缚儿童的个性发展的情况下,他所渴求 的“个性解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客观上也是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他 所主张的实物教育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尽管十分简单,然而也有某些借 鉴作用。
其次,应当培养女子治家的能力。卢梭认为女子的治家能力是她尽相夫育子 天职所不可缺少的。卢梭理想中的女子不仅是女工的能手,而且是管理、调度、 安排全家生活、使全家人亲密相处的能人。
最后,卢梭认为女子的教育应当养成妇女优美的风格。 这些风格包括优良 文雅的风度,美好而不妖艳的容颜,高尚的智慧和清晰的头脑。卢校所说的智慧 主要指女子掌握实际问题的能 力,观察、分析和判断事物的能力。艺术欣赏能 力,语言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等。 他认为智慧是女子真正的财富。
第五讲 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的行为包含着一项公众与个人之间的 相互规约;每个个人在可以说是与自己缔约 时,都被两重关系所制约着:即对于个人, 他就是主权者的一个成员;而对于主权者, 他就是国家的一个成员。”(第26页) “并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一种根本法律 是可以约束人民共同体的,哪怕是社会契约 本身。”(第27页) “人民永远是可以作主改变自己的法律的, 哪怕是最好的法律;因为,人民若是喜欢自 己损害自己的话,谁又有权禁止他们这样做 呢?”(第73页)
“至于平等,这个名词绝不是指权力与财富 的程度应当绝对相等;而是说,就权力而言, 则它应该不能成为任何暴力并且只有凭职位与 法律才能加以行使;就财富而言,则没有一个 公民可以富得足以购买另一人,也没有一个公 民穷得不得不出卖自身。这就要求大人物这一 方必须节制财富与权势,而小人物这一方必须 节制贪得与婪求。”(第69-70页) 解读:卢梭摒弃绝对平等观,主张财富占有 上尽可能平等。完全的社会平等是不可能的, 因为事物的力量总是倾向于摧毁平等,不平等 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立法者的任务就是去维 护平等。卢梭还反对贫富分化。
契约的条款“在普天之下都是同样的,在普天之 下都是为人所默认或者公认的。这个社会公约一旦 遭到破坏,每个人就立刻恢复了他原来的权利,并 在丧失约定的自由时,就又重新获得了他为了约定 的自由而放弃的自己的天然的自由。”(第23页) “从政府篡夺了主权的那个时刻起,社会公约就被 破坏了;于是每个普通公民就当然地又恢复了他们 天然的自由,这时他们的服从就是被迫的而不是有 义务的了。”(第115页) 解读:当政府违背了契约的条款而滥用权力时, 政府就解体了,人们又获得了天然的自由,人们就 可以重新立约了。
“即使最强者也绝不会强得足以永远做主人, 除非他把自己的强力转化为权利,把服从转化 为义务。„„强力并不构成权利,而人们只是 对合法的权力才有服从的义务。”(第12-14 页) “既然任何人对于自己的同类都没有任何天然 的权威,既然强力并不能产生任何权利,于是 便只剩下来约定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 基础。”(第14页) 解读:人们并不能从强力中获得合法性,同 时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那么唯有契约才能 带来合法性。社会秩序源自契约,不是自然的 产物。
卢梭
生平
• 中年
• 1742年卢梭搬到巴黎。在巴黎期间,卢梭与德尼· 狄德罗认识,并从1749年起 参与《百科全书》的撰写,卢梭专攻音乐方面。 • 1750年(庚午年),38岁的卢梭以《论科学与艺术》一文赢得第戎学区论文 比赛首奖而一举成名。随后他又著述了许多其它著作,其中包括《论不平等 的起源》《埃罗伊兹的故事》《爱弥儿》《社会契约论》和《忏悔录》,所 有这些著作都提高了他的声望。此外卢梭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写了两部歌 剧:《爱情之歌》和《村里的预言家》。卢梭的作品语言风格独特(独白 式),具有浪漫激情。 • 1752年,歌剧《乡村占卜者》成功上演,受到国王和王后的青睐,路易十五 打算接见卢梭,并赐给他一笔年金,然而卢梭顾虑会因为接受年金而失去自 由,就刻意回避,遇到普遍的谴责。《乡村占卜者》后来曾多次上演,但卢 梭从中获益很少。 • 1761年《新爱洛琦丝》出版,立刻轰动巴黎。 • 卢梭与他那个时代的一些著名思想家大多相识,但结果却无一例外地反目成 仇。这些人中包括法国的伏尔泰、狄德罗,英国的大卫· 休谟,其主要原因是 他们对待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不一样。
简介
• 让-雅克· 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1778 年),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 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 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 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 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 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 基础》、《社会契约论》、 《爱弥儿》、《忏悔录》、 《新爱洛漪丝》、《植物学 通信》等
生平
• 早年
• 1712年6月28日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祖 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他出生后第十天,母亲因产 后失调,于7月7日逝世。10岁那年,他的父亲因捍卫正义与向 黑恶势力屈服之间毅然选择了前者,在法院下达的缉拿通知下 愤然地离开了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小卢梭。他有一个兄 长,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从此卢梭再没有得到他的任 何消息。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受过系统性的教育,书却读了 不少,他父亲将他送去当学徒,先跟一个公证人,再跟一个镂 刻匠,后来受不了苛待卢梭,十六岁时他就逃离日内瓦去流浪。 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等。后又被通 缉流亡国外。 • 1728年3月14日星期天,快年满16岁的卢梭,只身离开日内瓦。 卢梭长年做临时工,他默默无闻,到处谋生,漂泊四方。
卢梭
卢 梭 晚 年
1768年8月29日, 卢梭与同居了25年的女 仆黛莱丝在布戈市结婚, 此前他们生有5个孩子, 并全部寄养在孤儿院。 1778年7月2日,已 患“逼害性心理分裂症” 的卢梭在巴黎东北面的 阿蒙农维拉去世(恰与 伏尔泰在同一年去世) 死时穷困潦倒,死前被 马车撞翻,又被狗扑伤 践踏。
二·卢梭思想观点:
归于自然
自然意味着内心的状态、完 整的人格和精神的自由。因此, 回归自然就是使人恢复这种自然 过程的力量,脱离外界社会的各 种压迫,以及文明的偏见。 由“归于自然”的理论出发, 卢梭主张教育要根据受教育者的 年龄特征而实施。他批评封建教 育不顾儿童的天性发展,抹杀了 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以致不根据 儿童的特点施教,硬把对成人适 用的教育强加于儿童。因此,他 竭力主张根据受教育者不同阶段 的身心特征来规定教育任务。
知识教育
在教学内容上,卢梭坚 决反对书本诵习和空洞的文 字说教,要求追求真正的有 用的知识。 在教学方法上,卢梭反 对教条主义而着重行以求知。 他劝说教师放弃冗长的讲述, 使更多的教学渗透在师生的 共同活动之中。
性的教育
他主张对青少年性成熟时期 以适当的性道德和性知识的教 育,使青少年对“性”的自然 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 能够“行为端正”。 反对禁欲主义,又反对纵欲 主义,主张顺应自然发展,既 不盲目抑制,也不妄加激动。 重视男女天性差异,对于男 女间的爱情,卢梭认为不应使 之成为理性教育的障碍,而应 成为理性教育的手段。
卢 梭 早 年
生于瑞士日内瓦,母 亲早逝,父亲是钟表匠,家 境贫寒,没受过系统的学校 教育,16岁起就过着流浪生 活,曾从事过多种职业,当 过仆役、书记员、家庭教师 和乐谱抄写员等。复杂的工 作经历和长期的流浪生活, 使他获得了广泛的阅历,他 的知识也很渊博,再加上他 的刻苦自学,为他后来的成 就奠定了基础。
教育学重点人物之卢梭
教育学重点人物之卢梭一、简介让·雅克·卢梭(1712年-1778年),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通过《爱弥儿》提出的以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然教育为基础培养新人的教育思想,奠定了他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另外,其代表作《爱弥儿》和柏拉图的《理想国》及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誉为教育史上的三大里程碑。
在教师招考中,出题形式多样且灵活。
二、自然主义教育理论1、主要观点: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顺其自然发展”。
即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在卢梭看来,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须获得主动权,无需成人的灌输、强迫,教师的作用只须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
2、培养目标:卢梭在《爱弥儿》中曾表示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自然人”。
即能自由成长、能独立自主、能自食其力、道德高尚且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
3、培养的方法原则:a:正确认识儿童是前提b: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c: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是核心。
注:卢梭的“回归自然”的教育主张被称为教育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同时也带来了儿童观、教育观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个人本为论卢梭认为:理想国家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忠诚的爱国者,国家掌管学校教育,并且主张儿童受同样的教育,不能按教育对象的贫富分设学校和课程。
对受教育者,即使不能完全免费,国家也要给予补贴,保证贫困的家庭也能负担。
教师需由本国公民担任。
体育是教育里最重要的部分。
四、卢梭教育思想的发展卢梭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是高度尊重儿童的善良天性,倡导了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
其思想的著名实践成果是德国巴西多开办的“泛爱学校”。
裴斯泰洛齐也在注重儿童价值观和地位的基础上,进而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要求,且把教育的重心更为明显的转移到贫民儿童方面。
此外,当时的康德和后来的福禄贝尔、赫尔巴特、杜威都深受其影响。
卢梭的生平及其教育思想的简介
3、公民教育理论 在《关于波兰政治的筹议》一文中,卢梭提出建立国家 教育制度和培养良好的公民的思想。 卢梭认为教育要培养忠诚的爱国者。爱国主义教育应当 从一个人诞生的时候开始。主张从儿童能阅读时就看关于本 国知识的书籍,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理解国家的物产、 省区及城市,学习本国的历史以及一切法规,20岁时就是一 个良好的公民。 另外,他主张由国家掌管学校教育,要求儿童受同样的 教育。“即使不可能建立一种完全免费的公家教育,不管是 哪一处,所收的费应该是放低到使最贫苦的也能付与。”
教育思想 3、公民教育理论
教育思想的简析
卢梭有力地抨击了自古以来传统的教育观点,彻底 地否定了教室、成人、书本是教育的中心的观念,提出 要尊重儿童,重视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行程,教育的一 切措施都应根据儿童的需要、能力与兴趣等。 出于他在教育上所起的革命作用,有人将卢梭誉为 教育上的“哥白尼”。他的教育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后来 的教育家。如德国教育家巴西多以及裴斯泰洛奇、杜威 等深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
一、平等理论
在《论政治经济学》中,为了防止造成更大的不平等, 他主张国家干预工商业活动,反对经济自由;国家专 心致力于农业,确保小私有制;进行税制改革,对打 私有者可以财产累进税,按土地比例征税,对一些奢 侈品征收重税;制定取缔奢华,限制继承权的法律等 等。与此相对,他把农业和手工业放在一切技术的首 位,认为它们“是最自由的,而且是最接近于独立操 作的”。
从国家方面看,卢梭要求人民整体拥有最大的权威和力量, 要求个人有服从国家的精神。他把政治意义上的公民称为 “分数”、“整体的一部分”,把国家比喻为“公共人格”。 他反复强调,个人愈彻底地把个人权利交给整体,愈密切地 融合于整体,这个国家就愈完美。他甚至赋予国家权利以 “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如果有人不服从公意,全体 可以迫使他服从,这等于“迫使他自由”。 从个人方面看,卢梭认为经过社会契约,个人以道德的自 由、社会的自由代替了天然的自由,而且获得了法律面前 的平等。他认为,这种法律权利上的平等是真正的平等,就 是说,“社会公约在公民之间确定了这样一种平等,以致他 们大家都遵守同样条件并且全都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
18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
自然的教 育
人为的教 育
教育来 源
事物的教 育
思考
夸美纽斯与卢梭的 自然主义教育的区 别?
卢梭的自然:主观的 自然、心理学的自然
夸氏的自然:客观的 自然、外部的自然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萌芽:亚里士多德 客观化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夸美纽斯 主观化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卢梭 心理化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 生长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杜威
四、自然教育的实施
卢梭强调进行自然教育还必须注意儿童的个性和年龄特征,按照 儿童年龄发展的自然进程,卢梭将教育年龄划分为 4 个阶段。
自然发展进程
特征及教育
婴儿期(0—2岁)
身体养护为主
儿童期(2—12岁)
体育锻炼和感官训练为主
少年期(12—15岁)
智育和劳动教育为主
青年期(15—20岁)
道德教育为主
三、自然教育的目的
“生活,这就是我要教他的技能。从我的门下出去,
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
他首先是人,他在紧急关头,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尽
到做人的本分”。
做人的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自然人
• 自然人:完全自由成长、身心和谐发展、能自食其 力、不受传统压迫和束缚、能够在社会中自由生活 的一代新人。
谈谈卢梭消极教育观
卢梭消极教育观
“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 纯粹是消极的,他不在 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 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 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 生谬见。”
消极教育观:0——12岁
“但凡主张在适龄以前培养心智,把做人的义务等知 识灌输给孩子,我称作积极教育;但凡主张先让作为认 知工具的身体器官长成,再传授知识,通过感官训练为 理智做准备,我称作消极教育。”
卢梭的生平简介
卢梭的生平简介卢梭在是一位启蒙思想家,深通哲学与文学,在启蒙运动中更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启蒙运动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被称为人民主权的捍卫者。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卢梭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卢梭的生平简介卢梭的幼年,卢梭出生在日内瓦,父亲是普通工人,这本该家庭和美,可是他的母亲却因为生下了他而产后失调,在他出生后第十天,遗憾离世。
在卢梭长到10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为得罪了一个叫做戈迪耶的议员,在没有屈服于恶势力的情况下,无奈的离开了,只留下10岁的卢梭。
卢梭16岁的时候,逃离了日内瓦,他去了很多地方,在每个地方都留下他的脚印,他当过学徒,做过杂役,甚至是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
在这些时光里,卢梭也有过相当罗曼蒂克的故事,其中就包括他与他后来的夫人黛莱丝•瓦瑟的风流韵事。
但卢梭,是哪个国家的呢?还是瑞士?并不。
在卢梭中年的时候,他来到法国巴黎。
结识德尼•狄德罗,并和他一起编写了《百科全书》。
再后来,卢梭的人生就仿佛打开了一个大的篇章,在巴黎这座城市里,他编写了无数本书,其中就有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新爱洛琦丝》,但与他现在所得的赞美相比,在那个时代的他却几乎与法国所有的思想家反目成仇,而原因无非是因为他们拥有不同的意识形态。
卢梭的主要贡献卢梭的贡献其实是潜移默化的。
他的主张,“自然神论”,反对暴政等等,都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严重的抨击,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不满,与人们有了共鸣。
在长期处于压迫状态下的人们都会触底反弹,总会想要呼应那么一两声,不然,卢梭的作品也不会掀起那么大的风浪。
在教育上,他主张尊重孩子们的本心,反对传统的教育对孩子们的戕害,呼吁对传统教育的改革。
这其实也同时是在促进当时封建专制社会体制的改革。
还有一点,我觉得卢梭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文化上,他出版了许多作品,而且他的作品或多或少都对人们产生了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他参与了《百科全书》的创作,这本书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本必不可少的刊物,哪怕是当代社会。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影响
外国教育史论文(单周)东北师范大学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影响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生姓名:刘伟学号:2011013202指导教师:李娟完成时间:2020年10月24日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影响一、卢梭简介: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1778年),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
二、人生经历决定思想认识:卢梭的早年十分悲惨,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
他出生后不久母亲便离开了人世。
卢梭10岁时,父亲被逐放,离开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儿子。
1728年卢梭16岁时,只身离开日内瓦。
卢梭长年做临时工,他默默无闻,到处谋生,漂泊四方。
曾走遍全瑞士,到过法国许多地方,从事过各种职业,如仆役、私人秘书、家庭教师和乐谱抄写员等。
在流浪生活中,他阅读了洛克、莱布尼茨、笛卡儿等著名哲学家的著作,自学了数学、史地、天文、生理、解剖等科学知识,还掌握了拉丁语。
1742年在巴黎结识了许多著名的启蒙学者,如狄德罗、伏尔泰、霍尔巴赫、达郎贝等人,并参加了为《百科全书》撰稿的工作,成为“百科全书派”的重要成员。
后因在政治、哲学和文化观点上的分歧,终于和百科全书派决裂了。
1749年法国狄戍学院发起有奖征文活动,题为《科学和艺术的进步对于道德的影响》。
卢梭应征撰文,获得奖金,荣登榜首,论文题为《论科学和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化风俗》。
他对所提出的问题持否定主张,认为科学、文学和艺术是道德的最恶的敌人。
1755年又响应狄戍学院第二次征文,撰写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但没有获得奖金。
文中进一步阐述了第一篇论文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狄德罗鼓励卢梭发挥自己的思想 ,卢梭积极撰写 并以《论艺术和科 学》为题寄出应征 ,1750年该论文获得了头等奖。 • 1756年,44岁的卢梭接受朋友的馈赠——一座环境优美的乡村小房 子,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 • 卢梭隐居6年之中,写了许多著名的著作,有政治学名著《民约论》, 这是世界政治学史上著名的经典著作之一 。 • 卢梭的《爱弥儿》遭到了法国反动当局的仇视,且将卢梭打入监牢 , 并因此离开了法国去了瑞士。 • 之后,卢梭又应英国哲学家休谟的邀请,去了英国,终因与休谟之间 的分歧愈来愈大而离开英国。他不得已改名回到法国,重新过隐居的 生活。流亡生涯、不安宁的岁月并未影响到卢梭的著述。他先后著有 《忏悔录》、《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山中书信》、《公民 的情感》等著作。
人性论
论理想国家 的公民教育
自然主义 教育理论
教育思想
论女子教育 自然教育的 方法与原则 自然主义 教育的实施
• 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 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 • 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 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 源是财产的私有,但不主张废除私有制;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 专制、暴政。 • 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 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 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 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 • • • •
大自然不会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 往往是我们自己。 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 当一个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时候, 他最终是必然会成功的。 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 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 人的礼貌的。
• 社会就是书,事实就是教材。 •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 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 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 一种工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 出或好或坏的评判 •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 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 自由地发展 。 • 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
• 卢梭成名后,关于卢梭故居也有过争论。在老城不远处有 一处“卢梭故居”。据说,当年,法国众多大文豪如巴尔 扎克、司汤达、雨果等来日内瓦,瞻仰的都是这处“故 居”。实际上,这处房产是卢梭祖父的住宅,并没有传给 贫困潦倒的钟表匠儿子伊萨克· 卢梭。在日内瓦新区的古 当斯大街也有一处“卢梭故居”。尽管后来这里城市改造 修建了超级市场,但在超级市场最显著位置仍刻上了卢梭 的父亲对他说的爱国名言:让-雅克,爱你的祖国。这里 也不是真正的“卢梭故居”。卢梭出生在老城市政厅附近 的格朗大街40号。他出生后不久母亲便去世,10岁时, 父亲又遭逐放离开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卢梭。即使 这样,卢梭与有钱的祖父之间也鲜有往来,更不可能继承 祖父的房产。因此,格朗大街40号才是真正的“卢梭故 居”。
人与人的契约构成社会,人与社会的契约构成国家。 自然准则高于社会准则,主权高于人权,集体权力高于个 人权力。人生而自由, 个人自由大于集体自由。法治要 结合德治。人即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情感教育要先 于理智教育,教育要秉承天性培养自然人,从自然到人再 到事物的认识过程。
• 《论科学与艺术》(1749 年)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 基础》(1755年) • 《新爱洛伊斯》(1761年) • 《社会契约论》(1762年) • 《爱弥儿》(1762年) • 《山中书简》(1763年) • 《忏悔录》(1778年)
• 在寂寞无聊中,一个人才能感 到跟关于思想的人在一起生活 的好处 。 • 滥用书籍,则学问死矣 。
流程概述
• • • • • • 个人简介 故居介绍 人生经历 思想观点 主要著作 名言
• 中文名:让· 雅克· 卢梭,外文名:法语: Jean-Jacques Rousseau国籍:法国出生 地:瑞士日内瓦出生日期:1712年6月28日 (壬辰年)逝世日期:1778年7月2日(戊 戌年)职业:思想家、哲学家、作家、作 曲家信仰:天主教主要成就:政治哲学、 音乐、教育、文学公共意志、自尊、性本 善代表作品:《社会契约论》,《论科学 与艺术》。
• 卢梭1712年6月29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 • 7岁的卢梭就将家里的书籍遍览无余。他还外出借书阅读, 如勒苏厄尔著的《教会与帝国历史 》 • 在他13岁时,舅舅决定将他送往马斯隆先生那里,在他手 下学当律师书记,希望他能赚点生活费用。 • 16岁时,他离城出走,他相信自己可以独立生活,自由地 支配一切。卢梭离城出走后,经由一位朋支的介绍,结识 了华伦夫人 。 • 华伦夫人熏陶激发卢梭对音乐的兴趣。 • 卢梭自从离开华伦夫人以后,开始自谋生活,先后当过家 庭教师、书记员、秘书等。同时也广交了各方面的人士, 尤其是他结识了大哲学家狄德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