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是一回事(李赵宏)
如何解决我国生产环节中的劳动生产率问题
二、解决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 劳动就业之间矛盾的对策 促进技术进步, (一)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 产率,加快经济增长速度, 产率,加快经济增长速度,实现 劳动力就业的扩大。 劳动力就业的扩大。经济增长快 慢是影响就业状况的一个重要因 素。
经济增长速度太低既不利于就业难题的解 也不利于现有设施、设备、 决,也不利于现有设施、设备、资源的合 理利用。 理利用。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和可持续增 长,不仅有利于避免经济波动而产生的周 期性失业,并且有利于扩大就业规模。 期性失业,并且有利于扩大就业规模。因 此,要从根本上扭转俺国劳动力过剩的局 面,在长时期内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 十分必要。而继续深化改革, 十分必要。而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提高劳 动生产率,推进科技进步, 动生产率,推进科技进步,是长期获得较 高经济增长率的根本包管。因此, 高经济增长率的根本包管。因此,较高的 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体制改革相辅相成, 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体制改革相辅相成, 两者不可偏废。从总量上看, 两者不可偏废。从总量上看,改革过程中 的较高经济增长率对扩大就业规模起着 的作用, “纲”的作用,其余的对策办法则起着 的作用。 “目”的作用。
对非凡群体应实行就业扶持政策。政府通过 对非凡群体应实行就业扶持政策。 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福利 企业,以吸纳更多的残疾人就业; 企业,以吸纳更多的残疾人就业;应实行 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政策, 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政策,达不到比例的 企业和单位要交纳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企业和单位要交纳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针对城市贫困无业人员、 针对城市贫困无业人员、低技可以无技可 以待业人员,政府要建立就业办事制度, 以待业人员,政府要建立就业办事制度, 扶持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开展环境保洁、 扶持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开展环境保洁、 社区保安,社区办事等项目, 社区保安,社区办事等项目,安置特困人 员就业及组织开展免费就业办事等
政治经济学重要名词解释大全
政治经济学重要名词解释大全1、劳动价值论:(1)、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2)、创造价值的唯一要素是劳动,其他任何生产要素都不是价值的源泉;(3)、形成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具体劳动不是价值的源泉;(4)、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
物化劳动即死劳动,只是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
2、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指人们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3、生产力: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反映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4、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生产关系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2、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他们的相互关系;3、产品分配形式。
5、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的生产效率,常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
6、经济制度:在一个社会中经法律确认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该社会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
又被称为这个社会的基本制度或基本经济制度,它规定着这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总体方向和基本性质。
7、经济体制:社会经济制度或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经济运行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体制。
它决定着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基础上应该怎样从事经济活动和在怎样的相互关系下从事经济活动。
8、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9、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它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10、商品经济: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生产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政治
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即生产某一种商品时,在该行业所必须的平均劳动生产时间。
含义简单的说社会劳动生产率即生产某一种商品时,在该行业所必须的平均劳动生产时间.时间越少则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如生产一支笔.甲要1小时.乙要半小时.丁要一小时半.那么生产一支笔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就是一小时.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社会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如原本全社会一单位时间能生产10双鞋。
一双10元,那价值总量是100元。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全社会一单位时间能生产20双鞋.那一双的价格将降为5元。
那价值总量还是100元.在个人劳动生产率提高时.那就意味着个人的商品价值量会增加.举一个小例子.个人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工人生产一件物品的时间就会减少.也就是说工作时间不变,生产的东西变多.分摊下来.工人工资的成本是降低的.降低的部分就会成为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即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之间为反比关系.因此当社会劳动生产率一定时,某一生产者提高自身的个人劳动生产率,就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便是企业发展生产的根本动力.社会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全社会范围内生产先进和落后的重要尺度。
提高方法就现在来说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方法有:1.细化生产分工,进行流水线式的生产,走工人技能专业化道路.2.引进更为先进的生产设备3.进行企业合并.二、1、商品价格与价值(量)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与价值成正比,即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若其他条件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即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价格越低。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易混易错知识辨析
2021届高三政治经济生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易混易错知识辨析判断并改错!改错!!改错!!!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高考热度★★★)1.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2.物质资料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决定性作用。
4.生产与消费是连接分配与交换的桥梁和纽带。
5.我国当前的各项工作应该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6.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7.生产对经济发展起基础性作用。
8.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除贫富差距。
9.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0.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11.我们应当把社会大生产作为党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3.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
14. 集体经济,是由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15.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
16.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
17.个体经济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但劳动成果归集体所有。
18.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19.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20.公有制经济在社会各地区居于优势地位。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高考热度★★★★)21.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和独资企业。
22.公司的决策机构包括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
23.企业应当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
24.企业兼并、破产带来的影响都是负面的、不利的。
25.企业成功经营的关键是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6.企业经营成功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7.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的原理和公式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的原理和公式★一、商品价值量原理依据: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无关、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无关。
1、商品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2、原来的单位商品价值量÷现在的单位商品价值量=原来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现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现在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原来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现在的社会生产劳动率原来的社会生产劳动率原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间现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原来的单位商品价值量现在的单位商品价值量== 3、原来的商品数量÷现在的商品数量=现在的企业个别必要劳动时间÷原来的企业个别必要劳动时间=原来的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现在的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动率原来的企业个别生产劳动率现在的企业个别生产劳间现在的企业个别劳动时间原来的企业个别劳动时原来的商品数量现在的商品数量== 4、现在的单位商品价值量=原来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幅度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原来的单位商品价值量现在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 5、现在的商品数量=原来的商品数量×(1+企业个别生产率提高幅度)例:(09全国Ⅱ24)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
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C )A .720万元,6元B .720万元,5元C .600万元,5元D .600万元,6元【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2009年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属于社会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因此仍然是600万元。
政治经济学判断题
导言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对2.生产力是指人的劳动力。
错3.生产力反映的是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错4.生产力中所包括的科学、管理、信息,它们都是独立的实体。
错5.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对6.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力。
错7.人们可以创造和改造经济规律。
错第一章商品经济1.自然经济是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对2.商品经济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出现的。
错3.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社会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
错4.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对5.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错6.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对7.商品的二重性,从外面看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要内容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错8.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是商品。
错9.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对10.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对11.无论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还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商品的劳动都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两个方面。
错12.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对1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错1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对15.商品的价值量与实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对16.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于商品生产者没有什么影响。
错17.虽然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但不管劳动生产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相同的时间内生产的产品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对18.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对19.货币的基本职能是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错20.流通中的货币量取决于待售商品的总量、商品的价格和货币的总量。
错2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错2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对23.纸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不是反比关系(李赵宏)
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不是反比关系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价值量计算的试题大多都是考查考生对这一经济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但是,由于人们对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理解有偏差,致使高考试题中出现了把商品生产中某一个环节的劳动生产率当成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生产率来计算商品价值量的失误,分析在2010、2011年的高考的两道试题,有助于我们纠正这一偏差,尽快走出误区。
一、企业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只是企业所生产的该商品个别劳动时间的一部分我们知道,在接力比赛中,一个代表队跑完全程用的总时间是该队所有运动员所用时间之和,最后一棒运动员所用的时间,并不是整个代表队跑完全程的总时间。
在现代社会的生产中,商品生产不是一个环节完成的,企业从事的商品生产多是对原材料的加工,在这之前,上面的环节生产原材料已经耗费了一定的劳动时间,对于商品的全部生产过程而言,企业最终生产出产品相当于接力赛中最后一棒的运动员跑完了最后的一段赛程,因此企业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只是该企业所生产的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的一部分,而不是该商品个别劳动时间的全部。
2010年全国文综(II)试卷第24题中的“劳动耗费”只是个别劳动时间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而该题的答案是把企业的“劳动耗费”当成商品的全部个别劳动时间计算出来的,答案是不成立的,该题如下:假设某企业200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为6元,产量为10万件。
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A.4元、4元、60万元 B. 6元、8元、90万元C. 4元、6元、90万元D. 8元、6元、120万元答案:C该题答案的解题思路是,某企业200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其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为6元,个别价值就是6元,企业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那么甲种商品的单位价值量就是6元。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规律性的科学。
1.2、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动。
1.3、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1.4、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1.5、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1.6、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们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结合起来,创造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产品的过程。
1.7、生产力: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1.8、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又称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1.9、生产关系体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1.10、社会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1.11、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1.12、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它是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关系,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1.13、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14、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2.1、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2.2、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2.3、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买卖。
2.4、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5、社会分工:是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分工。
2.6、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我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在文献综述及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首先进行了现状研究对我国当前建筑业劳动生产率进行了一个基本描述并运用三种不同的指标对劳动生产率进行了重新计算为不同情况不同主体选择哪种数据作为参考提供依据
我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 影响因素研究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专业学位)
学生姓名:张 秋 指导教师:竹隰生 副教授 学位类别: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
influencing factor
IV
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I 1 绪 论........................................................................................................................ 1
高一政治上册第一单元 例题解析
第一单元例题解析【例1】(单项选择题)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是指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A、劳动资料B、劳动时间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理解能力。
劳动生产率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每个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一种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故选B。
劳动资料、固定资本、流动资本都不能单独构成生产成本——劳动时间。
故不选A、C、D。
【解答】B【例2】(单项选择题)在商品生产中,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________,而商品的价值总量___________。
A、越大越大B、越小越大C、越小不变D、越大不变【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关系、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商品价值总量之间关系的理解、应用能力。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新技术的运用,意味着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增加,但该时间内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耗费并未增加。
因而该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并未改变。
当然由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增加,单位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减少,因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变小。
【解答】C【例3】(单项选择题)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等价交换”是通过_________实现的。
A、价格波动B、不等价交换C、国家宏观调控D、统一的市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理解、应用能力。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之一。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当然也是“等价交换”的实现形式,故选A。
等价交换与不等价交换是两回事,故不选B。
国家宏观调控和统一的市场只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才出现,不可能成为价值规律的一般表现形式,故不选C、D。
高一经济常识 常见错误析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常见错误剖析1、认为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例题】在商品生产中,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而商品的价值总量。
A.越大越大B.越小越大C.越小不变D.越大不变【剖析】此题容易误选B项,即认为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事实上,不管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不变;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那么,如何理解并掌握这两个原理呢?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了一个比较简便的方法。
我们可以把劳动生产率理解为"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件数",把单位商品价值量理解为"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单件商品的价值量",把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理解为"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的所有商品的价值总量",必然能推导出这样一个公式: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1)当劳动生产率为社会劳动生产率时,公式可演变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①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这一点比较好理解,因此,从公式①可以看出,不管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2)当劳动生产率为个别劳动生产率时,公式可演变为:个别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②由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非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不管商品生产者各自的劳动生产率如何,商品交换都要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在公式②中,单位商品价值量并不改变,因此,个别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越高;个别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越低。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此题正确答案为C项。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使用价值以及价值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We have to withstand the blows time and time again, and we must be resurrected with full blood time and timeagain.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使用价值以及价值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导读:劳动生产率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增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由此得出,商品价值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2、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个别劳动时间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升高,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3、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个别劳动时间缩短,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商品的价值总量增加。
4、个别劳动时间生产率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个别劳动时间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商品的价值总量减少。
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下降,而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6、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下面详细分析一下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使用价值以及价值量之间的关系我们首先要知道两个前提:一是理解商品二重性,即使用价值和价值,二是明确单位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不变。
我们知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量→价值量”,推出“单位劳动时间内人们的劳动量不变”,也就是“单位劳动时间内,人们不管制造了多少使用价值,所创造的价值(人类耗费的脑力和体力)未发生变化”。
通俗来讲1小时(单位劳动时间)内,不管生产了多少双鞋(使用价值),工人所耗费的体力和脑力(价值)是不变。
ch1: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 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劳动生产率水 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 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 生产率就越高;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 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 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
2020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题库及答案(四)
2020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题库及答案(四)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资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资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2.同上3.人类生存既然依赖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就必然影响社会的发展。
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
4.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地理环境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生产部门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制约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前景。
5.人口因素虽然对社会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有时甚至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不是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为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而且它受到物质生产的制约,物质生产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每一种生产方式下都有与其相适应的人口规律。
6.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须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7.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它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由诸多因素和层次构成。
从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来看,社会意识包括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各种思想体系由于对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和反映社会存在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类。
8.从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来看,社会意识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9.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须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0.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生产活动不仅创造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且创造了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
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了整个人类社会。
11.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思想体系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特定的经济基础并为之服务,在阶级社会里具有一定的阶级性。
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思想体系不是特定经济基础的反映,其自身没有阶级性,可以一视同仁地为各个阶级和各种经济基础服务。
最新时事政治—价值决定价格的难题汇编含答案
一、选择题1.2019年10月21日商务部公布信息,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继续巩固,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5%。
为进一步促进国内消费,需要①增加中高端供给,满足消费升级需要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加居民收入③增加商品的出口,吸引海外消费回流④扩大消费品生产规模,降低销售价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受运输成本增加、人工成本提升、纸箱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快递行业开始涨价,有的一件快递涨了3元,快递费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是A.供求影响价格B.价值决定价格C.供求决定价格D.价格决定价值3.目前,越来越多的超市开始销售有机蔬菜水果,这些蔬菜水果的价格要比普通蔬菜水果贵好几倍,但是销路依然很好。
这意味有机蔬菜①高质量决定其价格②高需求决定其价格③价值量比普通蔬菜水果大④种植的规模可能会扩大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居民“菜篮子”价格波动在春节期间异常明显,节前菜价升高,节后菜价下降已逐渐成为历年来的“自然规律”。
菜价波动的“规律” ()①体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②说明了春节期间菜价不能正确反映价值③反映了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④证明了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另类“体验消费”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代吃代喝,代堆雪人,代看电视买家只要在原有商品价格基础上增加一定的服务费用,就能请人替自己品尝相应食物或参与某种体验,同时受雇者也会向买家提供相应的体验感受。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作为无形商品的劳务其价值由需求决定②服务费用与其耗费的劳动量呈同向变化③消费者对消费体验的关注超越商品本身④收入增加是催生个性化消费的主要因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2016年一件甲商品可以兑换15件乙商品,假如图17年生产甲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
不考虑其他因素,2017甲商品可以兑换乙商品A.7.5件B.10件C.20件D.30件7.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生产该商品相关的判断如下表所示。
最新时事政治—价值决定价格的易错题汇编及答案解析(3)
D.电力与煤炭是互补品,而这价格变化方向应当一致
24.商品比价,是指同一市场同一时间内,不同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商品差价,是指同一种商品由于不同条件而形成的价格差额,包括购销差价、地区差价等。下面对商品比价或差价的阐释正确的是()
①各种商品的价值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商品比价的基础
①商品价值总量增加
②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
③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④产品数量增多
⑤企业竞争力增强
A.③→④→①→⑤B.③→④→②→⑤
C.②→③→①→⑤D.③→①→⑤→④
21.甲、乙、丙三个厂都生产A商品,假如甲的劳动生产率比乙高,甲所花的劳动时间比丙长。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生产的A商品价格最高
【点睛】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价格上涨,反之则反。
价格受纸币发行量的制约,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反之则反。
国家的宏观调控、消费者的购买力、生产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等因素也会引起价格的变化。
C.国内服装鞋帽厂商将纷纷上调产品价格
D.小李同学购买一个进口足球会比原来多花钱
3.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产业发展,预计2020年全面实现5G商用。对此,网友纷纷表示:“好用不贵”才应是先进技术的关键词。网友的心声告诉我们
A.价格越高说明使用价值越高
B.商品生产者应注重商品质量
【点睛】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都是把商品当作统一体对待的,消费者希望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而生产者希望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满足需求,顺利实现价值。
最新时事政治—价值决定价格的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3)
一、选择题1.“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的同时,还能获得一份不小的报酬,吸引许多专家学者把业余时间“贡献”给平台。
国家允许专家学者在平台上兼职获得报酬①体现了国家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②从分配方式看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③从分配方式上看属于按知识或技术要素分配所得④表明知识的价值取决于传播的渠道和分享的群体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近年来,市场上的电脑、汽车等商品不断降价,有些品种已经退出了市场。
价格降低的根本原因是A.供求关系的变化B.价格政策的变化C.劳动生产率的变化D.商品质量的变化3.人工智能可以根据流量轨迹购买习惯等信息建立用户画像,再以此实现相应的产品推荐,不但能让用户更快找到其需要的产品,也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可具选择性的产品。
“人工智能+交通”、“人工智能+医疗”……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代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
发展人工智能有利于()①加速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企业转型升级②使创新成为国家经济的立身之本和战略支撑③开拓发展的新空间,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④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不断提升商品的价值量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4.大众希望的技术进步,既要方便也要实惠。
顺应这种要求,我国已开始布局5G技术研发。
相比4G每秒100MB的峰值速度,5G理论值将达到每秒10GB。
这表明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消费可以引导生产的调整和升级④科技含量高低决定了商品价值大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几乎人人都有闲置物品,而超过一半的人倾向于把闲置物品放在一边不作处理。
某平台迎合了很多买家变“闲”为“现”的想法,通过平台将闲置物品转卖出去。
下列对材料信息理解正确的是①闲置物品转卖有利于资源的再利用②二手物品买卖违背等价交换原则,但符合绿色消费的要求③通过平台将闲詈物品转卖出去,增加了商品的价值④变“闲”为“现”符合低碳生活的要求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有专家建议,在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逐步降低的整体基调下,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门槛由续航里程大于100公里提升至150公里,对续航里程大于300公里和400公里的新能源汽车则可加大补贴力度。
最新时事政治—价值决定价格的基础测试题(1)
一、选择题1.2019年10月21日商务部公布信息,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继续巩固,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5%。
为进一步促进国内消费,需要①增加中高端供给,满足消费升级需要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加居民收入③增加商品的出口,吸引海外消费回流④扩大消费品生产规模,降低销售价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8年6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对“天价药”持续发力,督促推动抗癌药加快降价,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这体现了政府A.坚持对人民负责B.决定市场商品价格C.创新监管的方式D.深化行政体制改革3.某企业不断创新,提高技术,创造了历史最好的业绩,实现“珠峰登顶”。
若其他条件不变,该企业率先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A.A B.B C.C D.D4.生产同样一个茶杯,甲耗费3小时劳动时间,乙耗费2小时劳动时间,丙耗费1小时劳动时间。
则三人生产出来的茶杯的价值量( )A.同样大B.甲比乙大,乙比丙大C.丙比乙大,乙比甲大D.甲、乙、丙之间不能比较5.时下,人们对餐桌上的蔬菜安全问题越来越关心。
有些有机蔬菜的价格是普通蔬菜的3~5倍,甚至十几倍。
尽管有机菜价格高一些,但吃得健康比什么都划算。
对此我们的正确认识是()①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②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符合价值规律③不符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原则④贯彻了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原则。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6.“一个杯子到底能卖多少钱?”第1种:卖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只能卖3元/个。
第2种:卖产品的组合价值,卖15元/个没问题。
第3种:卖产品的包装价值,288元/个卖得可能更火。
第4种:卖产品的纪念价值,卖2000元/个也有可能。
这充分证明了①价值并非价格的唯一决定因素②策划对产品价值创新意义重大③消费者要勤俭节约、理性消费④企业研究消费者心理十分必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下列是某电脑厂生产出现的三种情况:一、该厂的劳动生产率不变,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二、该厂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同水平提高;三、该厂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是一回事
——与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24题命题者商榷
-- 阿宏哥发起探讨(从逻辑上分析,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可能是一个概念,“一国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应该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现行教材(大纲版与新课标版)没有涉及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只是新课标教材必修(1)《经济生活》在92页的辅助文中出现了“甲国:每人的劳动生产率”的表述,说明教材也承认各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是有区别的。
2009高考全国卷(Ⅱ)文综24题的答案,很容易让考生产生把二者混淆的误导,阿宏哥认为这是命题者的疏忽所致,在此提出与命题者商榷。
)
2009高考全国卷(Ⅱ)文综24题如下:
2008年某国生产甲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
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价值量分别为()
A。
720万元 6元 B。
720万元5元 C。
600万元 5元 D。
600万元 6元
高考标准公布的答案是C。
一、该题的答案是如何得出的
公布的答案C说明甲商品的单位商品价值量为5元,是根据教材的原理“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必修1第14页)计算得出的,即6/(1+20)=5(元)。
显然,答案制定者把题中的“该国生产甲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当成了“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
“一国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从理论上讲,尽管二者存在完全一致的情况,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二者
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阿宏哥认为,答案制定者在解答过程中混淆了“一国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这两个概念,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人教社新课标版《经济生活》配套《教师用书》63页),根据该题的条件,甲商品的价值量不会随着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甲商品的价值量仍然是6元。
二、该题的命题者有疏忽
如果我们认可该题公布的答案的思路,对考生来说则会误以为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就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同时也就意味着我们认可一个与教材相悖的原理: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是答案制定者的错误还是命题者的错误呢?阿宏哥认为是后者,因为命题者的本意是考查考生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只是由于疏忽漏掉了一个前提条件:全球只有该国生产甲商品。
该题要求答题者计算两个量:甲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价值量。
第一个量“甲商品的价值总量是无法计算的,“价值总量是指某部门或某一商品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价值量的总和”(人教社新课标版《经济生活》配套《教师用书》63页),题中的条件只能计算“该国的价值总量”而不能计算真正意义上的“甲商品的价值总量”,在什么情况下“该国的价值总量”就是“甲商品的价值总量”呢?在全球只有该国生产甲商品的情况下。
由此可以推断命题者设计试题时漏掉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全球只有该国生产甲商品。
加上这个条件,该题不失为一道很有水平的试题
三、2008年海南卷的同类失误
由于命题者疏忽而出现的同类失误在2008年高考海南卷政治2题也同样存在,该题如下:
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
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A.5小时B.7小时C.7.5小时D.8小时
答案:B
我们不难发现,此题与今年全国卷(Ⅱ)文综24题存在同类失误,如果题中所求的“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某国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答案选B当然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某国生产M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与“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不是同一概念。
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需要的时间”(该时间可简单理解为全社会生产某种商品的平均劳动时间)。
根据题中的条件,我们只能计算2008年某国生产一件M商品的平均劳动时间是7小时,而根本无法计算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某国生产某商品的平均劳动时间是个别劳动时间,而非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例如,我们不能因为中国生产每吨石油的劳动时间是10小时,就认为石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10小时,除非全球只有中国生产石油。
很明显答案7小时的解题思路中偷换了一次概念,即用“某国M商品的平均劳动时间”替换了“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由此可以看出,2008海南卷政治2题的命题者错把“全球生产M商品的企业仅有甲乙两家”弄成了“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同样是忘记加上一个前提条件:只有该国从事M商品的生产。
估计大家认为阿宏哥近几天脑子进水了,都在死磕一些小小
细节问题,对高考原题提出质疑,是不是想显示一下自己牛逼,不是这样的,请各位同仁理解,我只是想表达一些我认为专业的观点而已,没有其他意见,希望不要引起大家的攻击。
只是希望大家一起探讨学习,让这门学科变得更加专业。
即使将来我们不再教书,我们也不会忘记我们对此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