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解读

合集下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青木川古镇空间布局初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青木川古镇空间布局初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青木川古镇空间布局初探王英帆李军社赵卿崔羽【摘要】我国历史悠久,文明奠基于民间,千百年来形成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

随着中国快速城镇化的推进,古镇也必将融入整个社会的城镇化进程。

古镇往往面临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发展抉择,论文认为保护与开发之间并不是对立关系,只是需要纽带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而这条纽带就是“新型城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在分析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特征后,本文以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平等、幸福、文化、绿色、健康、集约”六个关键特征为目标,通过对青木川古镇的风水形胜格局的解析,尝试探索一条依托于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融合保护与开发的理想城镇格局。

论文通过对青木川古镇空间布局的探索,呼吁重视传统文化在解决中国快速城镇化中应发挥的作用,并希望对其它类似的古镇的空间布局规划提供些许启发。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青木川古镇;风水形胜;保护与开发;空间布局1.研究背景1.1新型城镇化的特征从1996年开始,中国进入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城镇化率从29.4%(1996年)提高到了49.68%(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年平均增长1.45个百分点。

城镇总人口从3.59亿增加到6.66亿,短短十几年中,城镇人口增加了近三亿人。

毫无疑问,中国正处在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城镇空间的巨大变化,带来了城镇居民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

但与此同时,中国用三十年时间走过西方近百年的城镇化发展进程,这种“吃快餐式”的发展也必定会带来消极影响,例如经济结构不合理、城镇空间“千城一面”以及越来越大的社会贫富差距等。

这种影响渗透于中国社会的不同层面,不同领域。

为此,中央决策层实时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

目前研究新型城镇化的资料和论文浩如烟海,在诸多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新型城镇化让城镇化有了人情味,而不再是那一串串冰冷的数字。

城镇化的本质是劳动生产资料和人口的空间集聚,最直接的体现是城镇化水平,也就是城镇人口的比例。

浅谈历史古镇景观改造

浅谈历史古镇景观改造

浅谈历史古镇景观改造标签:历史古镇;历史建筑:古镇景观:古镇格局历史古镇都是具有几十年,甚至百年、千年的历史小镇。

近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工业建设的进步,以及人工破壞等,历史古镇周边部分山体开采过度,历史建筑遭到破坏,历史古镇现状堪忧。

对历史古镇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开发,恢复历史古镇的建筑风貌和街市格局,恢复其往日风采,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历史古镇的保护与改造原则(一)以人为本对历史古镇的保护和改造,不仅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对民风民俗传统生活方式的保护、对传统技艺的保护,而且要在保护历史遗产的基础上进行更新与改造。

在改造的同时,还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对于以人为本的保护改造原则,首先要关注当地居民的需求,切实考虑居民的处境,协调好古镇传统风貌和居民现代化生活的矛盾。

在不丢失传统技艺和风俗的同时,为居民建造一系列的公共基础设施,以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丰富业余生活,使村民和谐共处,营造一个良好的古镇氛围。

其次,为充分带动古镇的发展,促进古镇旅游业发展,必须关注外来游客的需求,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基础设施、优质的旅游环境,增强古镇游览舒适度。

实现原住民、游客与古镇环境和谐共处。

(二)保护古镇的历史文化与原有风貌研究、保存的历史古镇文化,维持古镇原有的风貌,是古镇保护改造时必须严格遵循的原则。

对于古镇的历史文化,要将其融入古镇保护项目的方方面面,在改造的同时充分展现古镇的历史文化。

对于古镇的原有风貌,不管是传统建筑的保留、修缮和重建,还是新建筑的设计和建造,都要和古镇风貌保持一致。

古镇的历史文化与原有风貌作为古镇的核心价值,必须得到良好的保护与保留。

通过合适的利用,将其作为协调过去与现在的纽带,使历史和未来和谐共存。

二、历史古镇的保护与改造规划方案(一)整体规划历史古镇原有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与改造,古镇街巷河道景观的更新与规划,古镇整体格局的延续、改造与规划。

项目摘要

项目摘要

青木川古镇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摘要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青木川古镇景区位于宁强县西北角,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誉。

距宁强县城115公里,西去227公里即是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是陕西关中、陕南、湖北通往九寨沟、黄龙景区的门户。

青木川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居中,被称为“中国的西部,西部的东部,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具有承东启西,连通南北的区位之便。

由于青木川正处在汉中一线北方客源前往九寨沟旅游的必经之路上,优越的交通地理区位是青木川发展旅游的先天优势。

古镇历史悠久,古街、古建筑、古摩崖、古祠堂、古寺庙、古题刻、古栈道、古碑群反映出古镇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青木川古镇现保存大量古朴独特、雕梁画栋、风格典雅的古建筑房屋,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 2007年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省交界的特殊地理方位使青木川成为秦蜀文化荟萃之地,境内的国家级青木川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学家发现金丝猴与猕猴同域分布的现象,引起了世界野生动物界的关注,是野生动物界待解之谜,被专家誉为“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

为加快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设步伐,建设陕西连接四川九寨沟国际旅游生态线,改造古镇核心区旅游基础条件,使其和古镇的风格融为一体,加速古镇景区与青木川自然保护区、白龙湖一体化进程,构筑“一区一湖一古镇”的景区格局,打造具有原生态体验功能的古镇旅游区,实施青木川滨河景观道路及市政配套、古街维修改造及景观工程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本项目建成后,古镇更具吸引力和美誉度。

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旅游消费将成为当地财政创收的支柱产业,同时促进全县旅游产业突破发展。

项目建设内容:(一)滨河景观道路及市政配套工程。

1、滨河路道路建设。

对滨河路进行道路建设,铺设青石板,增强景区的吸引力。

2、金溪河沿线河堤维修、加固工程。

通过对金溪河沿线河堤进行维修、加固,不仅是对古镇水环境的治理,更重要是青木川古镇的文化的阐释,并以“金溪河”为古镇景观的轴线,将滨河景观分为:“入口服务区”、“古镇风情区”、“滨河休闲区”三大段落,构建出古镇浓厚的历史风貌,河堤加固长度为2500米。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研究——基于青木川古镇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研究——基于青木川古镇

木川古镇在发展过程中,是否会顺应生命周期的完整过程仍未可图1 青木川古镇地理位置及道路图表1 宁强县、青木川古镇游客数量统计表青木川接待人数(万次)青木川旅游入(万元)全县人均旅游消费(元)3.26331984.989962003.33 1 000.32996.9 1 207.52858.2 2 13226016.52 6 02936526.369 436375161知,但对景区所处阶段的探究对其在今后规划和建设工作中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关于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的预测大都停留在理论阶段,且多从广义上探讨理论而对理论的具体运用较少。

本文将以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运用具体数据分析说明其阶段,以期对青木川古镇开发所处的阶段和未来发展方向有更合理的定位。

二、青木川古镇发展背景古镇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建筑风格的差异迎合了当代游客猎奇的心理。

继江南古镇之后,川渝古镇的独特文化氛围成为游客争相感受的又一目的地。

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准确了解古镇发展所处的阶段,因地制宜,立足青木川实际,才能让青木川古镇在保护与开发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青木川古镇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说及“鸡鸣三省”的美誉。

青木川古镇地理位置及道路图见图1,其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处,由秦陇古栈道连接陕甘两地的交往。

古镇不仅历史悠久,曾经还是羌汉杂居地区,始成型于清中后期,鼎盛于民国年间,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

它既是古代的商用码头,又是陆上集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造就了青木川古镇三面环水的独特地形。

青木川作为秦蜀之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至解放年间,这里战争一直未断,造就了青木川的文化氛围。

图2 宁强县与青木川古镇接待人数折线图图3 宁强县与青木川古镇旅游收入柱状图三、青木川古镇发展现状及其生命周期(一)青木川古镇旅游发展现状青木川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生物资源在陕南一隅独放。

作为明清古镇的青木川以其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落、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重要的地理位置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试论青木川镇空间发展与产业结构规划

试论青木川镇空间发展与产业结构规划

试论青木川镇空间发展与产业结构规划1.青木川镇概况青木川位于陕西省宁强县西北角,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镇西连四川省青川县,北邻甘肃省武都县、康县,枕陇襟蜀,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誉,是陕西省最西的一个乡镇,距县城136公里,西去227公里即是九寨沟。

古镇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2010年,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

2.青木川镇发展现状分析2.1青木川镇自然条件分析青木川镇气候适宜、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青木川自然保护区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着非常重要的科考价值。

这些资源是青木川镇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应该在合理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保护好各种稀缺资源,使得这些资源能更好地长期服务于青木川镇的村民和游客。

2.2青木川镇人文条件分析青木川羌族文化及民国时期形成的“草莽文化”、“匪帮文化”对青木川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同时,青木川的地理位置也造就了其独特的南北文化相容的文化特色。

各种文化并行碰撞、交相辉映是青木川文化的最大特色。

青木川古镇整体的空间布局是当地居民建造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位于凤凰山和龙池山之间比较开阔的平坝上,金溪河从中而过将其分为两部分,新旧两街隔河相互呼应,形成“两山夹一川,一水分两街”的空间布局模式。

2.3青木川镇经济条件分析青木川镇主要以发展传统农业为主,旅游业为辅,然而其产业结构单一,旅游形式单调、缺乏特色,导致青木川镇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针对这种现状,应该调整二、三产业比例,大力挖掘本地各种资源,在以传统农业为主、旅游业为辅的前提下,合理发展其他相关产业,最终达到以传统农业为主、观光农业和旅游业为辅,其他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状态。

2.4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青木川整个镇域旅游业的发展主要由青木川古镇来带动。

目前,青木川古镇发展中主要面临以下问题:①.没有文化亮点,自然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没有完全整合;②.硬件设施不够完善;③.新、旧建筑不协调。

基于城市意象理论的青木川镇区风貌规划设计策略探索

基于城市意象理论的青木川镇区风貌规划设计策略探索

基于城市意象理论的青木川镇区风貌规划设计策略探索一、规划背景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

国家从战略高度稳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营造美丽而富有特色的城乡风貌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关键举措,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

风貌规划是建设乡村振兴示范镇的重要内容。

陕西省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青木川镇作为示范镇入选,打造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样板,风貌规划是示范镇建设的重要内容。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3部门关于印发《2021-2022年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提出风貌规划作为塑造城镇形象的重要抓手,为“七个一”工程中相关内容夯实基础。

青木川镇区作为示范镇亟需进行风貌规划。

青木川镇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秦巴腹地,是陕西省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凤凰山、金溪河等景观格局突出,回龙场老街、龙延新街等街区及建筑历史悠久,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社会、文化等多重价值。

随着时间推移,古镇也面临自然资源利用不足、新建建设破坏古镇风貌、古镇特色未完全彰显等问题。

亟需针对镇区进行风貌规划。

二、现状评估1.自然环境:山田街水,有机共生青木川自然环境优美,青山环抱、绿水长流。

山川、河流、植被、城镇等要素构成镇区“山-田-街-水”有机融合的景观总体格局。

2.人文环境: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古镇历史悠久,曾是入川的要道之一,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的边贸重镇,留下许多宝贵的历史遗迹。

3.人工环境:沿河布局,组团发展古镇自然环境优美。

城镇空间建设顺应“山水为川”的自然格局,依山傍沟,以金溪河为脉络,沿河布局,组团发展。

青木川位于凤凰山和龙池山两山间比较开阔的平坝上,金溪河从中穿过将其一分为二。

三、理论引入凯文·林奇将城市意向构成五要素总结为路径、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为小城镇风貌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范围内建设注意事项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范围内建设注意事项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范围内建设注意事项在我国,有许多历史文化名镇,这些名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保护这些历史文化名镇,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今城镇化进程中,一些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和建设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我们需要重视保护范围内的建设,关注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重要性,并认识到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名镇1.1 文明古迹历史文化名镇的建设之前,首先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了解这些名镇的文明古迹、历史沿革、地理环境等。

只有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1.2 保护范围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范围内建设时,要求必须清晰明确保护范围,确保不会破坏历史文化名镇的完整性和原貌。

保护范围内的建设应当遵循相关规定,尊重历史文化名镇的历史面貌。

二、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保护2.1 传统建筑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建设中,要尽量保护传统建筑,尊重历史文化名镇的建筑风格和民俗风情,避免盲目的拆除和改造,使历史文化名镇失去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

2.2 保护生态环境在历史文化名镇的建设中,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环境。

保护范围内的建设应当符合环保要求,减少对地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主题文字反复提及在历史文化名镇的建设中,要紧密围绕着“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范围内建设注意事项”这一主题展开,时刻提醒自己尊重历史、尊重文化,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四、总结与回顾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范围内的建设,是一项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细致规划的工作。

只有严格遵守保护范围内的建设注意事项,才能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名镇,传承中华文明。

相信随着我们的共同努力,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和建设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五、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我国人,我认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范围内的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认真的保护和规划,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让我们的后代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方案 (一)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方案 (一)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方案 (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历史文化名镇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特色,不少传统民居及文化历史遗迹也遭到了破坏。

为此,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名镇已成为了重要的任务,这里介绍一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

一、背景分析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一批批历史文化名镇正在“一日千里”地发展着,很多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正在被破坏或逐渐消失。

历史文化名镇作为中国千年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旅游经济价值,因此,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名镇已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制定保护规划保护规划是一份针对某一特定地区、具有长远性和整体性的规划方案。

为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制定保护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包括以下环节:1.搜集资料和实地考察:认真搜集分析有关历史文化名镇的历史沿革及其文化特色,分析名镇现状和面临的困难。

2.明确定位:明确历史文化名镇现状及其未来发展重点,确定保护范围、保护目标和重点保护对象。

3.规划设计:制定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包括环境整治、文物保护、地域特色传承与提升等内容。

4.编制实施手册:制定和提供实施的工作指南,包括监测和不断更新各保护措施的实际实施情况。

三、具体保护措施在实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方案中,具体的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如下:1.有选择地对重点保护建筑、文物进行维修、保护、修复和加固,对出现严重毁坏、缺损或者有较大安全隐患的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

2.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文化活动,如文化节日、文艺展演、传统民俗表演等,以便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提升村镇知名度和旅游资源价值。

3.在环境整治方面,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和道路交通系统的应用,美化环境、改善城市景观。

4.积极发展旅游业,挖掘村镇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民间技艺、乡村生态等地方特色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提升村镇旅游属性。

四、完善机制与法律保障制定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建立保护机构和监管体制,完善相关保护政策,成立专业领域委员会,定期评估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情况,对保护工作进行评估和监控。

国家文物局关于青木川老街建筑群保护规划的意见

国家文物局关于青木川老街建筑群保护规划的意见

国家文物局关于青木川老街建筑群保护规划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9.01.09•【文号】文物保函〔2019〕31号•【施行日期】2019.01.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青木川老街建筑群保护规划的意见文物保函〔2019〕31号陕西省文物局:你局《关于上报青木川老街建筑群保护规划的请示》(陕文物字〔2018〕53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原则同意所报规划。

一、所报规划尚需作以下必要的修改和完善:(一)加强对青木川镇与川陕驿道交通历史关系以及青木川聚落特色的研究,并从重要交通商贸节点聚落的角度,完善文物的历史价值评估。

(二)应从建筑风格、历史功能、布局特色等方面,深入分析各建筑对文物核心价值的支撑作用;补充文物认定标准,明确文物构成。

(三)补充对文物建筑产权和使用情况的调查、评估,为保护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补充文物风险评估,收集相关数据,评估洪涝、山体滑坡等可能存在的灾害风险。

(四)建议扩大建设控制地带至金溪河以北,并将辅仁中学区域划入建设控制地带,以加强对老街南侧山体景观及北侧沿河景观界面的控制。

(五)补充对建筑价值特征要素的识别,分级分类制定针对性措施,明确相应的措施范围和内容。

加强对民居必要性能提升、功能改造等方面的考虑,提出明确的实施原则和技术要求。

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要求等内容,应符合国家现行规定。

(六)结合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展示需求,统筹考虑功能空间布局和展示内容框架,斟酌展示主题及宣传视角。

合理确定相关设施选址,加强对新建展陈服务设施的控制,补充各建筑展示利用功能建议,严格管控要求。

老街周边不宜大面积新建商业街,应结合对区域业态及现状需求的分析,进一步论证新建的必要性及适宜规模。

(七)补充防洪内容,进一步论证用地性质调整的可行性。

同时管理规划应明确文物主管部门、当地政府、管委会、产权人等各方的权责,研提有效的协同管理机制。

例谈古镇资源规划与旅游开发

例谈古镇资源规划与旅游开发

例谈古镇资源规划与旅游开发1 前言历史文化古镇经过漫长的岁月洗礼,逐渐形成了它独特的历史风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浓郁的民俗风情。

合理的古镇旅游开发规划对保护古镇文化遗产,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但如今,许多开发部门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对古镇的旅游开发未建立在合理的方式方法之上,只是盲目地改建、擴建、仿建,追求形式上的统一,致使很多古镇原有的空间肌理遭到破坏,当地居民传统的生活方式被迫改变[1]。

本文基于我国当前古镇旅游开发的现状,对陕西汉中青木川古镇旅游开发规划方法进行探索。

2 青木川古镇概况青木川镇位于陕西、甘肃、四川三省交界处,属于陕西汉中市宁强县三大旅游片区之一的青木川旅游片区,是“西安—汉中—九寨沟” 黄金旅游线路的必经之地[2]。

保留有完整清末民初古建筑群的青木川古镇位于龙池山和凤凰山之间,新旧两街隔金溪河相望,形成“两山夹一川,新老依存”的整体空间格局[2]。

古镇内道路系统简单,新、旧两条主街由飞凤桥连接,形成“一旧一新一桥”的街巷空间格局。

3 青木川古镇旅游资源3.1 古镇自然资源青木川古镇蜿蜒狭长,两山的锦绣风光和山脚下的自然田园风光,随季节更迭变换,又与穿镇而过的金溪河相映成辉,赋予古镇独特而富有魅力的自然本底,形成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良好的渗透与融合。

3.2 古镇人文资源1)古镇历史文化。

青木川古镇历史悠久,文化亦川亦陕,南北兼具,羌汉融合。

文化的多元化是其最大特点。

“草莽文化”、“匪帮文化”、“商贾文化”也对青木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古镇民俗文化。

青木川古镇内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主要从事以家庭为单位的农耕业、手工业、零售业等传统产业,继承了祖辈们的生活方式,保留了传统的风俗习惯。

当地人的婚丧习俗多受四川地区影响,而衣着配饰则传承了羌文化。

3)古镇建筑文化。

青木川镇历史遗留下来的古建筑群主要集中在金溪河畔的老街之中。

古镇现存民居建筑为明清风格——坡屋顶,砖木结构,以黑白灰为主要基调,整体风貌古朴简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中宁强青木川古镇之古建筑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中宁强青木川古镇之古建筑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中宁强青木川古镇之古建筑群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的小镇--青木川,位于陕,甘,川交界处,西连四川省青川县,北邻甘肃省武都县、康县,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誉,是陕西最西的镇,距县城108公里,距汉中市197公里。

青木川古镇现保存有以魏辅唐新、老宅院、回龙场老街以洋房子、辅友社、船形屋为主的清代建筑和辅仁中学礼堂等民国建筑。

古镇保存最为完整的是魏氏宅院(另文叙述)。

古镇祠堂庙宇密集,均明清时代所建。

临近8公里处有明清时瞿氏、魏氏、赵氏、屠氏祠堂,并有立碑刻字。

登楼四望据说晚上的飞凤桥比较好看从商业街(新街)经过飞凤桥,就来到老街。

回龙场老街(国保单位):金溪河绕着古镇转了个弯,古镇现存的古街被河拉成了弧形。

形似一条卧龙,故名回龙场古街,始建于清代,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地理位置偏僻,明清以来自然形成商业中心,民国时期,当地豪强魏辅堂利用地理优势和国家内忧外困之际,把持地方政权,对青木川古街进行了规划和整治,在风貌上形成一致风格。

古街沿河布局,随河弯曲而曲,平面呈弧形。

东西长800多米,宽50余米,街道宽4米,总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

现留有古朴独特,雕梁画栋,风格典雅的古建筑房屋260间,民国时代建筑50余座。

古街上近百家人户的房子都是四合院,二进二出的两层结构,建筑风格有明清时期的旱船式,也有西方教堂式。

古街建筑风貌完整,布局仍然保存了原有的形式,个体建筑基本保持完好。

烟馆,位于老街下部,四合院,繁复的雕花门窗,木板吊脚楼。

柱子架在石头上,这里面有故事,老板修房子时,发现临山的一面有块大石头,就派人开凿石头,都挖了一半了,一个风水先生看见后阻止了老板,说这块石头是有利于你发财的,你现在砍了一半,你的财富也少赚一半。

老板听了风水先生的话,停止凿石,遂在石头上架屋。

瞭望的窗口,从圆形窗口可以看到远处山上的高台的信号。

荣盛魁,位于老街上部,为罕见的旱船式建筑,为三层雕花中式建筑,是魏辅唐的大哥,人称魏老大的产业,整个建筑为船式造型,房间设计为各式船仓,按等级为三省往来商贾提供娱乐服务。

青木川古镇景区项目设计方案

青木川古镇景区项目设计方案

古镇青木川景区项目设计方案青木川古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陕南汉中市宁强县西北角,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处,西连四川省青川县,北邻甘肃省武都县、康县,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誉,是陕西省最西的一个古镇,西去227公里即是九寨沟,全镇总面积208平方公里。

古镇自然条件优越,生态植被良好,历史人文资源丰厚,传统老街区、古老民风、民俗、民情以及传统的生活、生产用具,都具有独特的风情画意;古建筑、古摩崖、古祠堂、古寺庙、古题刻等,展现古镇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青木川古镇主题定位思想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尝试通过旅游来舒缓压力。

生态旅游、宗教旅游、探险旅游等也在近年来越来越火热。

古镇旅游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的旅游形式,自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青睐。

我国的古镇资源十分丰富且分布较广,陕西地区属于西北古村落群,以其独特的西北风情风味著称。

陕西比较著名的古镇当属陕西五大古镇:凤凰古镇、陈炉古镇、党家村、华阳古镇,青木川古镇。

五大古镇陈炉古镇以陶瓷文化为主题,凤凰古镇和党家村以古建筑群为主题,华阳古镇以红色文化为主题。

只有青木川古镇处于一种资源丰富却比上不足的尴尬状态。

青木川古镇旅游资源丰富,但是资源开发水平较低,尤其是在古镇文化内涵与古镇品牌形象的塑造上,远远落后于其他古镇。

青木川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前是作为西安-九寨沟精品旅游线路上的节点景区来发展的,而忽略了青木川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特别是在电视剧《一代枭雄》播出后,更是为青木川原本的丰厚人文资源赋予了一种传奇色彩。

青木川,地处南北之际,又兼具传奇色彩,因此,完全可以将其主题定位于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风情古镇。

以古镇历史为基底,古镇风貌、民俗、自然资源为依托,还原《一代枭雄》中的古镇生活,强调体验性和真实性,打造真正的传奇古镇。

二、形象口号设计根据以上的青木川主题定位,可将青木川的形象口号设计为“传奇古镇青木川”,传奇一词便足以概括青木川的全新定位,又可以将青木川与传奇人物魏辅唐紧密结合。

科学规划保护传承精心打造青木川特色文化旅游名镇

科学规划保护传承精心打造青木川特色文化旅游名镇

科学规划保护传承精心打造青木川特色文化旅游名镇
张钧
【期刊名称】《小城镇建设》
【年(卷),期】2014(000)006
【总页数】4页(P69-72)
【作者】张钧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委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江苏千灯镇打造全国特色文化景观名镇树立文化旅游名镇品牌——访昆山市千灯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勤彪 [J], 郭泾杉(采访);王浩(整理)
2.陕西青木川镇传奇古镇羌人故里休闲天堂——访青木川镇镇长李清龙 [J], 王浩
3.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和文化旅游产业优秀龙头企业名单的通知 [J], 无
4.精心打造创意文化旅游特色街区——首届“南新仓文化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大赛”感想 [J], 施燕青
5.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四川省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市、区)、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和文化旅游产业优秀龙头企业名单的通知(川办函[2020]54号)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青木川古镇建设与提升

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青木川古镇建设与提升

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青木川古镇建设与提升作者:陈云霞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7年第08期青木川古镇旅游资源丰富,历史人文底蕴浓厚,是陕西省旅游小城镇发展的典型。

本文挖掘了青木川古镇的地域文化特征,指出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探索了文旅结合发展模式下青木川古镇发展的新出路,最终得出文化建设是青木川古镇旅游质量提升的必由之路。

青木川古镇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浓厚,秦蜀文化荟萃,文化兼容性较强,生态资源丰富,因传奇人物魏辅唐和大量的古建筑遗存深受旅游者喜爱,随着叶广芩的文学作品《青木川》以及其改编的电视剧《一代枭雄》而名声大振,被誉为“传奇古镇、羌人故里、休闲天堂”。

一、基本情况青木川古镇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美誉,自古就是秦蜀之咽喉,商贾云集的边贸重镇,是陕西、湖北通往九寨沟、黄龙景区的重要节点;镇内古街、古祠、古栈道、古建筑群等历史遗迹保存完好,回龙场老街、魏氏宅院、唐世盛、辅友社、荣盛魁、风雨桥、辅仁中学、徐家茶馆旧址等旅游特色突出。

青木川古镇旅游开发始于2005年,旅游体系初具规模,2010年旅游人次已突破20万,目前,每年吸引游客量约150万人次;成功入选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全国最具潜力十大古镇和最具潜力十大乡村游目的地之一。

二、地域文化特征(一)依山傍水灵气足青木川古镇南北环山,河流穿镇而过,属于典型的“两山夹一川”地形,具有典型山地民居特征;古镇符合“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布局原则,山体、水系、植被、古街、古宅等形成一幅天人合一的和谐画卷,极具灵气,犹如世外桃源。

(二)古镇建筑风韵雅青木川古建筑融合了川陕特色的建造技术,建筑空间组合、建筑构造做法、建筑细部特征受传统文化影响,青砖素瓦,前廊后厦,外观古朴独特、雕梁画栋、风格典雅,以独特的文化符号展现“格物致知”的精神追求,突显朴素、典雅的生活风貌。

(三)枭雄人物传说奇青木川自古就有“因木得名、因辅而盛”的说法,其中“辅”指的是魏辅唐。

青木川古镇旅游SWOT分析及开发策略

青木川古镇旅游SWOT分析及开发策略

青木川古镇旅游SWOT分析及开发策略摘要:近年来古镇旅游已成为旅游发展的趋势。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客观地分析了青木川古镇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青木川旅游开发策略。

关键词:古镇旅游;swot分析;开发策略;青木川一、引言swot分析方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

swot 分别代表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1]。

青木川古镇地处陕南丘陵区,位于陕西省西南角,陕、甘、川三省交界处。

主要地形为山区、浅山丘陵,海拔在680-1047米之间。

青木川植被丰富,动物种类多样,其境内的青木川自然保护区现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现阶段影响青木川古镇旅游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利于古镇旅游制定合适的未来发展战略,实现青木川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

二、青木川古镇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1.青木川古镇旅游发展的优势。

青木川古镇历史悠久,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军事重地。

但此地比较闭塞,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民风淳厚,朴实。

和谐、安乐的生活状态对游客是一种精神层次的体验和享受。

特殊的文化背景让游客对这篇土地充满新鲜与探索感。

丰富的文物古迹中,古镇明清建筑集中,与古街相映衬,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距古镇不远的阳平关镇,大安镇溶洞,羌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白龙湖景区,马家山国家级自自然保护等可以联合拓展市场。

2.青木川古镇旅游发展的劣势。

古建筑在维修后与房屋古老风格形成巨大反差,与古街风格形成冲突。

古街部分房屋居住功能衰退,由于历史和时间的积淀,木制结构的房屋不仅危害到了自身和他人的安全,还破坏了古镇风貌。

其次,建筑污染与破坏严重。

古街房屋间隔空隙小,加上许多建筑都是木制结构,房屋存在火灾隐患。

旅游基础服务设施落后,垃圾污染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青木川旅游业的发展,限制了古镇旅游客流量的进一步增长和旅游效益的大幅度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现状存在的问题
(从历史文化保护角度描述) 4.1文物古迹损坏严重 (1)镇区内 (2)镇域内 4.2文物古迹周边环境差 (1)回龙场古街十分狭窄,存在着严重的交通隐患。 (2)街道两侧建筑密度大,居住人口密集,街区建筑 多为土木结构,缺乏必要的消防措施。 (3)缺少疏散场地,地震洪水对居民或有一定的隐患
1.3 规划年限 为了与城镇建设规划年限基本保护一致,规划年限为: 近期:2008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1.4 规划范围 以青木川镇域为基本(涉及)范围(与总规一致),面 积200.8平方公里;以青木川镇区(建成区)为重点区域, 面积约1平方公里,并对镇域(镇域范围内)周围重要的 风景名胜区及文物古迹在规划中一并考虑。 1.5:法律效力: 法定规划 、应有文本、说明、图纸、资料汇编
五、规划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1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规划指南 (2)宏观分析、通盘考虑
(3)突出优势、保证重点
(4)以保为主、全面兼顾
5.2规划原则
(1)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彰显保护特色 (2)加强历史街区和文物古迹的防灾规划 (3)处理好保护和发展关系,改善历史街区居民的生活条件 (对历史建筑进行更新) (4)处理好与其它规划的关系
二 、构成历史文化名镇的主要内容
2. 1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2.2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2.3 恢宏的古镇规模和独特的街区格局 2.4 传统特色民居和民俗文化 2.5 众多的风景名胜
三、构成名镇主要内容及特色分析
(一)主要内容 1、悠久的历史;2、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3、独特的古镇格局;4、传 统特色民居和民俗文化;5、众多的风景名胜 强调2、3、4主要分布在镇建成区 (二)确定特色三大因素: 1、传统格局特色:根据古城、古镇、街区形态确定 2、历史建筑特色:根据历史建筑时代确定 3、生态环境 如:青木川 ⑴盘龙状古镇格局;⑵民国时期历史建筑的特色 ⑶秀美的自然生态环境 如:榆林古城 (古钱币古城轮廓,明清时期历史建筑的特色)
六、保护区划分及保护措施
6.1保护层次
本次保护规划分为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 及历史建筑三个层次。
6.2保护界限
规划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陕西省文物保护要求,对文物和历史 建筑确定了三级保护范围: (1)文物、历史建筑重点保护区 (2)建设控制地带 (3)环境协调区
七、保护重点及范围
1.1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要点回顾
1.规划范围 2.规划年限 3.城镇性质 4.城镇规模 5.城镇总体布局 6.历史文化保护
1.2 本次规划对城镇建设规划的调整
(1)性质 规划将青木川镇的性质调整为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旅游业发达的具有“中 国历史文化名镇”潜质的历史文化名镇。 (2)布局 本次规划结合文物保护的需要,对个别几条道路做了调整。如:魏氏庄园南侧的道路; 回龙场道路宽度修改的等。 本次规划结合城镇旅游业发展需要,将魏氏庄园南侧道路两侧局部沿街部分调整为商 贸用地。 (编制重点,总平面只做古镇区,以此图为例,恒口参照)
青木川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宁 强 县 人 民 政 府 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年10月31日


宁强县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规划是省建设厅2008年8月中 旬下达给我院的一项指令性规划任务。也是我院灾后重建规划任务中 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院对本次规划十分重视,接到任务后,迅速组成项目组。按 工作安排,项目组于2008年8至9月期间,先后3次奔赴灾区开展工作。 在反复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完成了初步方案。2008年9月12日县人民 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方案进行了审查,征求了当地政府的意 见。 按审查意见,项目组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并于10月23日再次深入 现场,开展工作。在进一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方案又进一步进行 了完善,形成了提交本次会议审查的成果。 在本次规划的编制的过程中,项目组得到了当地各级政府部门和 省厅领导大力支持和协助,使工作能够比较顺利的开展。为此,表示 衷心的感谢。
省、市、县各级政府对青木川镇的建设和历史文化的保护十分重视。 2003年宁强县人民政府委托陕西金色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城镇的建设规 划。
2007年7月,宁强县人民政府对青木川古镇的历史文化、历史建 筑、文物古迹、民俗文化、风景名胜等进行了较详尽的调查,形成了 上报材料,正在积极申报历史文化名镇。按相关要求和历史文化名镇 的保护条例规定,名镇的审批和保护,必须以保护规划为依据。据此, 保护规划的编制已到了极为紧迫的程度。
根据名镇的主要特色和指导思想,青木川古镇保护重点为:一区、两 廊、两山、三河、七点。 (1)一区 为古镇区。对位于古镇区内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本体用地范围, 确定为核心保护区,包括回龙场历史街区、辅仁中学、魏氏庄园,面 积6.34公顷;建设控制地带6.8公顷。 (保护区面积13.14公顷)。 (2)两廊 一为由魏氏庄园到回龙场古街节点的景观视廊;一为由飞凤桥 到魏家坝村的景观视廊。 (3)两山 为镇区北侧的马家山山体和南侧的龙池山山体。 (4)七点 包括玉泉坝老街、水槽沟魏氏老宅、魏氏墓园、秦家垭古战场 遗址、马家山古栈道遗址、赵家坝古墓葬、斗南山庄。 (5)三河 位于镇区内的金溪河、广坪河、青玉河水系。
2008年“5.12”地震发生后,青木川成为重灾区,省市积极开展了灾 后重建工作,保护规划作为重建规划的一个内容被拉入重建规划。受省厅委 托,我院进行了此规划编制工作。
保护规划的特点:(以总规为依据,以保护历史文化、风景 名胜为重点的一项城市〔镇〕专项规划。) 两种编制有不同深度要求。一是与总规同步编制;二是单独 编制。(涉及规划、建筑、文保等复杂的系统工程) 保护规划的深度:就其内容深度是总体规划阶段的规划,但 对于重点保护区要在深化,到意向性详细规划方案深度) 保护规划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范,上位规划及相关 规划(高家堡)文物法、保护条例、条例释义、历史名城 编制办法(93版)、历史名城保护规范等.(镇规范在制定) 首先涉及总规如:青木川规划设计首要问题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及规划依据、年限和范围
青木川位于宁强西北角,地处川、陕、甘三省交界处,是陕西 最西边的一个镇,面积208平方公里,距县城136公里,西去227公里 即是九寨沟。 青木川镇是享誉川、甘、陕三省,在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历 史文化名镇。青木川古镇以它秀丽的自然风光、悠久而独特的历史文 化、完美的古镇格局,体现出强烈的艺术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