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卫生保健
一、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第一课
(二)学前儿童保育工作的基本内容:
• 1.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 2.做好学前儿童日常生活的保育工作 • 3.做好学习活动中的保育工作 • 4.做好疾病预防和营养保健工作 • 5.安全防护和安全教育工作 • 6.积极锻炼学前儿童的身体 • 7.做好特殊学前儿童的保育工作
(三)学前儿童保育工作的实施,应注意 哪些方面:
• 研究学前儿童机体发育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探寻 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 要求和保育措施,为学前儿童创造良好环境,促 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以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三、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前儿童的健康水平 •2.有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保健水平
本课程遵循的的基本理念:
• 自然环境:包括阳光、空气、水、气候、地理等是人类 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健康的根本。
• 社会环境:学前儿童接触的社会环境。主要有家庭、托 幼机构、社区。
(二)饮食与营养因素 • 营养是一切生命过程的物质基础。
(三)卫生与医疗因素
• 主要指社会医疗设施和制度的完善状况,是社会 为保护人们的健康,防治疾病提供的预防服务、 保健服务、医疗服务和康复服务。 • 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儿童保健的网络系统,为 我国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保障。
二、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主要因素
• 世界卫生组织经研究提出影响个人健康和寿命有 五大因素:
• ①环境因素 • ②饮食与营养因素 • ③卫生与医疗因素 • ④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 • ⑤生物学因素
(一)环境因素
• 环境因素指从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或说围绕人们的所有 客观事物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 ③在对学前儿童进行保育的过程中还应考虑身体保育和心理保育的结合,只有 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的健康。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是指对年龄在0-6岁之间的儿童进行健康管理的一系列措施。
学前儿童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保障学前儿童的卫生与保健,不仅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有益,也是他们全面发展的基础。
在学前阶段,儿童的免疫系统还不完善,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害。
因此,对于学前儿童的卫生与保健,家庭、幼儿园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
首先,每个家庭都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给孩子提供均衡营养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食油腻和高糖食物,定期检查食品的质量和卫生状况。
同时,要保证孩子每天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其次,幼儿园应该建立完备的卫生保健制度,定期进行幼儿体检,加强个人卫生教育,建立良好的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充分消毒和清洁玩具、床上用品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再次,社会应该加强对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健康意识和卫生保健知识水平。
保障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
不仅仅是预防医学的措施,还涉及到环境卫生、营养健康、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
所以,家庭、幼儿园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卫生与保健条件。
首先,学前儿童的环境卫生是保障卫生与保健的重要基础。
幼儿园应该建立健全的清洁卫生制度,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整洁。
定期对幼儿园进行消毒,加强对空气质量和水质的监测,确保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环境。
同时,家庭也要注意家居环境的清洁,避免儿童接触到有害物质和细菌。
其次,学前儿童的饮食卫生是保证他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家庭和幼儿园应该给予儿童均衡营养的饮食,提供新鲜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家长应该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避免过多的垃圾食品。
幼儿园应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定期检查供应商的食品质量和卫生情况。
此外,学前儿童的个人卫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前儿童的免疫力较弱,容易受到感染。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儿童健康越来越重视,而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尤为重要。
学前儿童的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日后的身体发育,智力发展和情感状态,因此,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一、环境卫生保障为确保儿童在安全、健康、卫生的环境中生活和活动,在教育机构、家庭等环境中,必需保持室内外清洁,保证空气流通,并定期对床上用品和室内设施进行消毒和杀虫。
同时,在公共场所设置浴室、厕所和水龙头,以便儿童随时保持清洁的身体和环境。
二、儿童饮食保障在学前儿童的饮食方面,应该注意不要让孩子过多地食用油炸、烧烤等油腻食品,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更应该多注意保证饮食的营养均衡。
家长应该定期检查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和营养摄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在饮品和食品上进行健康教育,让孩子懂得选择健康的食品。
三、疫苗接种和健康体检儿童的接种是非常重要的,接种可以有效预防一系列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需要家长定期对孩子进行健康检查,一旦发现疾病,应及时治疗,预防疾病在孩子身上扩散。
四、建立健康教育与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是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重要环节。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应该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知识,学习如何对自己身体和心理进行正确的保护和维护。
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与孩子的交流,以便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如何正确地健康生活。
总结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是一项长期而且必需的工作,需要我们家长和学校从多个方面入手,创造一种适合儿童健康成长的体制,帮助孩子在健康、清洁、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同时,家长和学校在进行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应遵循科学化、细致化的管理流程,传授健康知识和安全常识,让孩子生活在更加美好的环境之中。
五、心理健康保障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样需要得到保障。
在成长过程中,儿童需要体验和学习很多事情,包括如何与人交流、如何学习、如何自我保护等等。
这些经历往往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应该在学前教育中适时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教育,帮助孩子解决其所面临的情感难题。
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
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在学前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卫生保健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学前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
因此,保障他们的卫生健康是确保他们良好发展的关键。
首先,要注意学前儿童的饮食卫生。
饮食是儿童获得营养的重要途径。
父母和学校都应重视儿童的饮食健康,提供均衡的膳食。
餐具要进行彻底清洁,以杀灭病菌,避免传播疾病。
另外,要保证食物的新鲜和卫生,避免儿童食用腐烂变质的食物。
此外,要特别注意儿童是否过量食用垃圾食品,这对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健康都是有害的。
其次,学前儿童的个人卫生也需要得到重视。
教育儿童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刷牙、洁净身体等,可以帮助他们预防许多传染病。
父母和教师应该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此外,要为儿童提供清洁的环境,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病菌的滋生。
孩子们的皮肤容易敏感,容易感染和过敏,所以保持学前儿童的皮肤卫生是非常重要的。
洗澡时,要使用温和的洗浴用品,并确保干净的毛巾和床铺。
每天更换衣物来保持清洁,并避免穿着过于紧身或不透气的衣服。
此外还要注意季节性的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过度或不足。
对于学前儿童的牙齿保健也十分重要。
早期养成刷牙的习惯可以帮助孩子预防龋齿和牙周疾病。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正确刷牙的技巧,并定期带孩子去牙医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牙齿问题。
此外,要避免孩子食用过多含糖食物,以防止龋齿的发生。
最后,学前儿童应该保持适度的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免疫力。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多参与户外活动,保持适度的锻炼。
然而,在进行户外活动时,也要注意天气的变化,避免过度劳累和受凉。
总的来说,在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中,饮食卫生、个人卫生、皮肤卫生、牙齿保健以及适度运动是关键要素。
通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提供适宜的环境,我们可以确保学前儿童的健康,并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名词解释学前儿童的卫生与保健,听起来好像有点高大上,但其实咱们就可以把它当成小朋友健康快乐成长的秘密武器。
让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些简单易懂的概念吧,毕竟,关心孩子的健康可不是一件小事,咱们可得重视哦!1. 什么是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1.1 概念解析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让3到6岁的小朋友身体健康、快乐成长而做的一系列工作。
你想想,这个阶段的小朋友就像是小花儿,得好好浇水、施肥,才能茁壮成长呀!这包括饮食、运动、心理健康等方方面面。
1.2 重要性而且,卫生与保健不仅仅是让小朋友不生病那么简单,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比如说,定期洗手、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这些都能给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
俗话说,习惯一旦形成,那就是一生的财富呀!2.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主要内容2.1 饮食卫生说到饮食卫生,咱们可得认真对待。
小朋友的饮食得丰富多样,不能光吃糖果哦,不然小肚子可就受不了啦!蔬菜、水果、肉类、谷物,样样都不能少。
家长们可以像大厨一样,做一些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让孩子们在吃饭时也能乐开花。
2.2 运动保健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小朋友天生就像小小风筝,精力充沛得很。
每天至少要有一小时的运动时间,可以是跑、跳、玩,甚至是一场热闹的捉迷藏。
运动不仅能让他们强身健体,还能提升免疫力呢!所以,家长们,快带着孩子们出去撒欢吧!3. 心理健康3.1 情感关怀别忘了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哦!小朋友也会有情绪波动,有时候高兴,有时候难过。
作为家长,咱们得多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支持和理解。
像温暖的阳光一样,照亮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力量。
3.2 社交能力再来就是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小朋友在和同伴互动中学习很多东西,比如分享、合作、解决问题等等。
家长可以安排一些小型的聚会,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建立友谊,锻炼社交能力。
人际关系处理得当,孩子的未来可就光明无限啦!4. 家庭的角色4.1 家长的责任家长在孩子的卫生与保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您就是那把“钥匙”,打开孩子健康生活的大门。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重点笔记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重点笔记1.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重点是预防和保护儿童免受疾病和伤害的侵害。
2. 饮食与营养:学前儿童需要获得均衡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应鼓励儿童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限制高糖、高盐和高脂肪食品的摄入。
另外,要确保儿童充足的饮水量以维持身体水平衡。
3. 健康管理:学前儿童应接受定期的健康检查,包括身高、体重、体温、视力、听力和口腔健康等方面的评估。
同时,注重儿童的日常卫生习惯和个人卫生,如洗手、刷牙和洗澡,以预防疾病的传播。
4. 疫苗接种:学前儿童要按照国家或地区的疫苗接种规划进行接种,以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扩散。
常规接种包括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流感等疫苗。
5. 管理疾病与传染:学前儿童容易感染一些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家长和教师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健康状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管理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例如,避免患病儿童与其他儿童的密切接触,加强环境卫生措施,如通风、清洁和消毒等。
6. 心理健康: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家庭和教育环境应提供支持和关心。
儿童应得到足够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
同时,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提供适当的情感支持,有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7. 安全保障:学前儿童的安全是卫生保健的重要方面。
要确保儿童在各种环境中都能得到安全的保护,如家庭、学校、托儿所和公共场所等。
教育儿童安全意识,教授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如交通安全、防火安全和游泳安全等。
此外,要妥善管理儿童的玩具和游乐设施,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重点是维护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并提供安全和有利于发展的环境。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概述
卫生与保健
(七)
(八)
托幼机构的环境卫生与 卫生保健制度
@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课堂讨论
你怎样理解:“学前儿童卫生与保 健”?它的目的是什么?
No.2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基本内容
(一)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与保健
学前儿童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 段,无论是在形态结构还是生理功能方 面都具有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规律和特 点。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学前儿童 当成“小大人”来对待,要充分认识学 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再据以采取相应的 保健措施,促进其健康成长。
@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目录 CONTENTS
No.1
No.1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含义
“卫生”一词通常被理解为“干净、清洁”之意,其实 它还有“能防止疾病,有益于健康”的含义;“保健”即 “保护健康”。
因此,“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就是从预防的角度出 发,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综合防护措 施,提高学前儿童的身体素质,确保学前儿童健康成长。
No.2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基本内容
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 与保健
(一)
(二)
学前儿童的生理健康评 价与检查
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与保食 管理
No.2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基本内容
学前儿童生理疾病的预 (五) 防和护理
(六)
学前儿童意外伤害的预 防与处理
托幼机构保教活动的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是至关重要的。
学前儿童是指年龄在0-6岁之间的儿童,这个阶段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他们免疫系统形成的关键时期。
因此,保持学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健康生活习惯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儿童卫生儿童卫生是指保护和促进儿童健康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首先要保证儿童的饮食均衡,提供充足的营养对于他们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关注儿童的饮食,减少食品中的高糖、高盐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保证膳食的多样性。
其次,要保持儿童的个人卫生,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育儿童勤洗手、保持口腔卫生、定期洗澡等,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另外,保持儿童的环境卫生也是卫生保健的重要方面,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整洁和清洁对于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儿童保健儿童保健是指通过监测、预防和干预措施来保护和促进儿童的健康。
首先,要保证儿童接种疫苗,及时完成预防接种程序,提高他们的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此外,定期体检也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手段,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除此之外,儿童的心理健康也是需要重视的方面。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学龄前儿童往往面临各种压力,父母和老师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培养他们的自信和独立性。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是儿童健康的基础,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
只有如此,我们的下一代才能茁壮成长,健康快乐地生活。
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
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学前儿童时期是儿童身体与智力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之一,重视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对儿童的身体与智力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如何进行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进行阐述。
一、合理的饮食饮食是儿童身体健康的基础与前提,学前儿童在生长发育时期需要摄取足够的营养,建议家长们提供丰富均衡的饮食供孩子食用,减少垃圾食品的摄入。
如此做可以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传播,建议家长们教育孩子们养成勤洗手、保持口腔卫生等卫生习惯,也应该注意儿童衣物的清洁与消毒。
三、定时的预防保健儿童需要接种疫苗来预防多种疾病,建议家长们按时为儿童接种疫苗。
此外,孩子们定期到医院做健康检查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并干预潜在的健康问题。
四、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学前儿童需要充足的睡眠来保障身体与大脑健康发育,而且适当的休息时间有助于孩子的体力与耐力。
建议家长们制定良好的作息计划来保证孩子可以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
五、安全卫生教育学前儿童因为年龄的关系,他们对周围的事物认知能力比较有限,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建议家长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安全卫生教育,如游戏、故事等方式,教育孩子如何规避危险。
六、定期锻炼适量的锻炼可以有效的增强身体免疫力,因此学前儿童也需要适度的户外活动来增强体质。
建议家长们可以带领孩子进行一些户外运动,如散步、踢球等运动,切不可因为担心孩子挫伤而禁止孩子户外活动。
七、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建议家长要尽量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儿童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结论学前儿童时期是身体、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家长们在进行卫生保健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合理饮食、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定时的预防保健、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安全卫生教育、定期锻炼、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些方面都需要家长们特别重视。
希望这些措施能让我们的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学前儿童都是无比珍贵的宝贝。
他们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身体和心理都非常稚嫩,需要我们给予特别的关注和照顾。
学前儿童的卫生与保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学前儿童在身体各器官的发育上,有着独特的特点。
首先,他们的骨骼还在不断生长,骨骼中的有机质含量较高,使得骨骼具有较大的弹性,但硬度不足,容易变形。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儿童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压迫骨骼,影响其正常发育。
其次,学前儿童的肌肉力量较弱,耐力不足。
在安排活动时,要注意控制活动的时间和强度,避免过度疲劳。
再者,他们的心肺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心肺的储备能力有限。
所以,不宜进行过于剧烈和长时间的运动。
另外,学前儿童的消化系统还不够完善,消化能力较弱。
这就要求我们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提供易于消化、营养均衡的食物。
二、学前儿童的营养需求营养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学前儿童需要充足而均衡的营养来支持身体和大脑的发育。
蛋白质是构成身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优质蛋白质可以从蛋类、奶类、肉类、鱼类等食物中获取。
碳水化合物是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如谷类、薯类等。
但要注意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避免过多摄入简单糖。
脂肪也是不可或缺的,但应选择健康的脂肪,如橄榄油、鱼油等。
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儿童的身体机能和免疫力有着重要作用。
例如,维生素 C 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铁有助于预防贫血,钙有助于骨骼发育等。
可以通过新鲜的水果、蔬菜、肉类等食物来获取。
此外,还要保证儿童摄入足够的水分,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三、学前儿童的饮食卫生在为学前儿童准备食物时,要确保食物的安全和卫生。
选择新鲜、无污染的食材,严格遵守食品加工和烹饪的卫生要求。
餐具要定期消毒,保持清洁。
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也非常重要,如定时定量进餐、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等。
要注意避免给儿童食用过多的零食和饮料,尤其是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品,以免影响正常的食欲和健康。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第一章课件
通过观察、分析, 找出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
第一章
学前儿童生理特点及卫生 保健
.
学习目标:
1.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熟悉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 调节功能。
2.熟悉学前儿童生理八大系统和感觉器官的生理解剖特点, 并掌握基本的卫生保健要点。
.
学前儿童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
奇妙的人体
人体的基本形态 人体的基本结构
人体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本生理特征和生理功能调节
学前儿童各大系统 特点及卫生保健
运动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排泄系统 内分泌系统 神经系统 生殖系统 感觉. 器官
第一节 奇妙的人体
一、人体的基本形态
从外形上可分为四部分: 头、颈、躯干、四
脑颅: 颅腔内有脑,和脊髓相连:
肢。 头颅 面颅: 面、颅、眼、耳、口、鼻等器官
足弓
脱臼
二、幼儿运动 系统卫生保健
3.易疲劳的骨骼肌
1.培养正确的坐、立、行姿势 2.合理地组织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3.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4.衣服和鞋子应宽松适度 5.注意安全, 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
二、呼吸系统
呼吸: 人体不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呼吸运动: 胸腔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 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
.
(一)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 1.柔软的骨 2.灵活的关节 3.易疲劳的骨骼肌
.
(一)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
1.柔软的骨
(1)幼儿骨骼比较柔软, 软骨多。成骨细胞在幼年时期参与骨的成长, 使骨不 断伸长、增粗。 (2)幼儿的骨膜比较厚, 血管丰富, 血液循环快, 新陈代谢旺盛, 受伤后愈合较 成人快。 (3)为红骨髓, 具有造血功能。(成人为黄骨髓) (4)骨组织含有机物较多, 无机物较少(各占1/2)。骨的弹性大而硬度小, 不易骨折, 但受压后容易弯曲变形。(青枝骨折——幼儿的骨头韧性强、硬度 小, 容易发生变形, 一旦发生骨折, 可能出现折而不断的现象。) (5)脊柱、骨盆、腕骨等部分到10岁左右才能全部钙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前儿童心理学: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2、婴儿传记:观察并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以传记的形式出版这些资料。
3、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4、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6、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
8、认知结构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9、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10 、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1、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简答题(每题6 分,共30 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些内容?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生理发展主要包括:各项生理指标的发展变化;各项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外貌的发展变化;脑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感知觉器官、动作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影响心理的发育障碍或疾患等;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的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能力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同伴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描述、测量、解释、预测学前儿童的行为,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2、中世纪以前的儿童观是什么?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始于什么时间?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观有哪些?中世纪以前,人们多半认为儿童是成人的雏形,是“小型成人”,他们要接受成人式的训练,做成人要做的工作。
他们很少拥有自己的权利,他们的存在也不受成人的重视。
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始于19 世纪末期。
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观有: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教育必须贯彻适应自然的原则,所谓“适应自然”;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在出生时就如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及行为模式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是“高贵的野蛮人”,他们生来就被赋予了一套有序、健康成长的普遍进程表。
教育必须顺应自然适应性原则。
3、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什么?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指的是什么?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1882 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指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华生的学习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4、简述二十世纪的主要儿童观。
儿童是一个社会的人;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儿童期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儿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幼儿才能的发展存在递减法则,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样的,成人应尊重幼儿各种学习形式,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
5、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1 遗传与环境之争:争论最早始于洛克和卢梭的天性与教养之争。
主张遗传在学前儿童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学者,把学前儿童的发展定义为受先天生物因素决定的过程。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高尔顿,认为遗传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环境和教养只起引发作用;环境论者强调环境因素是促使学前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因素,环境论的代表人物是华生;遗传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在某些心理和行为发展领域(如道德的发展,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影响更大,在另一些领域(如气质、身高体重特征,生物因素的影响更大。
而诸如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复杂的特征,则是生物因素和环境力量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2 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问题:机械模型认为个体是被动的、封闭的,他们被动地接受外部经验,不能主动根据内部知识和技能的组织需要来选择外界资源,儿童只能被动的接受环境的影响;儿童的早期经验或先前经验会成为他们日后行为的出发点。
父母应该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训练,而老师则应该把目光放在知识的内容结构和精心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对孩子行为的强化与反馈上;机体模型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开放的,是一个有机整体,儿童会主动地探索和自我创造;原有的经验经由儿童主动地加工而被取代或被丰富, 所以儿童具有很强的变通性和可塑性,早期的行为属性不能作为预测孩子以后发展的依据。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自由,支持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老师则应该是用发现法进行教学,让孩子自己探索和学习,淡化知识的内容体系,尽量减少约束和规则,老师起到引领和支持作用。
(3 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问题:连续论者认为人类的发展是一个累加的过程,是一步步向前推移,发展是一条平滑的成长曲线。
而阶段论者则认为,发展是一连串的突变,每一次突变后,儿童都将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
可用阶段性发展曲线来表示。
连续与非连续之争的焦点,在于发展的本质是量变的过程还是质变的过程。
连续性与阶段论的另一个争论,是关于早期经验与后期发展的关系问题。
三、论述分析题(每题10 分,共30 分1、一位4 岁孩子的母亲认为,孩子的成长与成才是由他们的遗传特征决定的,环境只能支持他们的成长,所以,她为孩子提供温暖、宽松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玩具和良好的游戏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发展他们特长的条件和机会,但很少强迫或督促孩子。
请分析这位母亲对发展基本理论问题的看法。
遗传与环境之争是整个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这位母亲认为,孩子的成长与成才是由他们的遗传特征决定的,这说明她认同遗传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认为遗传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环境和教养只起引发作用。
但这位母亲的实际做法又反映出她也认同环境因素是促使学前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因素,环境因素包括教育干预举措、社会和家庭文化价值、早期社会和物理刺激、早期开发、同伴促进等。
事实上,遗传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在某些心理和行为发展领域(如道德的发展,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影响更大,在另一些领域(如气质、身高体重特征,生物因素的影响更大。
而诸如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复杂的特征,则是生物因素和环境力量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2、如果研究者试图研究经历了父母离异的 5 岁儿童的想法和感受,什么样的方法将最为适用?为什么?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研究儿童的发展?自然观察法是研究年幼儿童较好的方法,因为我们很难借助语言技巧研究婴幼儿的心理和行为。
它具有较好的生态效度,能更真实地向我们展示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
研究儿童的发展的研究方法还有结构性观察法、调查法、临床法、个案研究法和跨文化研究等。
3、请列举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最具代表性的观点。
( 1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性本能是最重要的生命本能,人在不同的年龄,性的能量——力比多投向身体的不同部位即“性感带”。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口腔、肛门、生殖器相继成为快乐与兴奋的中心。
早期力比多的发展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特征和心理生活的正常与否。
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口腔期、肛门期、性感期、潜伏期、两性期。
(2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儿童是积极主动且能适应环境的探索者,强调自我的功能,认为自我不仅仅是解决本我与超我冲突的简单仲裁者,人在各个发展阶段,都要发挥自我的功能来处理社会现实问题,以便成功地适应环境,此外他还特别强调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埃里克森认为人生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一对危机或冲突。
要想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人就必须要先解决好当前所面临的危机。
学前儿童的发展主要处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前四个阶段。
(3 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 S -反应 ( R 的学习过程。
坚信儿童没有任何先天倾向,他们要发展成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养育环境,取决于父母和其他重要人物对待他们的方式,儿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变化过程,是由个人独一无二的经验锻造的,因此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
( 4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观点:继承了华生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信条,与华生的刺激-反应观的不同点在于他区分出应答性行为 (即由刺激引起的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即个体自发出现的行为。
操作性行为的发生频率会在紧随其后的强化作用下增强;同样该行为也能通过惩罚,如不同意或取消特权等,来减少其发生的频率。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一样,都会重复导致积极结果的动作,并消除导致消极结果的动作。
每个人的行为模式与环境密切相关。
环境塑造了习惯反应,而习惯反应构筑了人格,使我们每个人都成了独一无二的个体。
(5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
儿童总是观察和模仿周围人们的那些有意的和无意的反应,观察、模仿带有选择性。
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儿童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模式,或调整、矫正了现有的反应特点。
“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个体还存在自我强化。
当自身的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儿童就会用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的方法来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相应的反应,儿童还会通过对他人自我表扬和自我批评的观察,以及对自己行为价值的评价,逐渐发展出自我效能感(6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智力是可以协助个体适应其环境的基本生活过程。
“适应”就是指个体能应付现有环境的要求。
认知结构,或皮亚杰所说的图式,是指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组织是指儿童将现有的图式结合,而成为新的、复杂的智力结构的过程。
组织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适应。
适应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个互补的活动而发生的。
同化是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而顺应则是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
同化及顺应是两个互补的过程,二者的平衡与失衡,就是促成了认知结构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