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第二章 知识与课程(课堂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现代课程的核心内容是科学知识 2、现代课程具有一种不言而喻的知识霸
权 3、现代教学过程是一种知识控制过程
21
弊端:
➢ 学习就是对教材知识准确、牢固和熟练的掌握。 ➢ “教育因此成为某种储蓄的活动,学生是仓库,
教师就是储蓄者。” ➢ “学生活动被允许的范围至多只是接受、记忆
和重复。” ➢ “学生们越努力地存储委托给他们的‘存款’,
3
日常生活的理解
• “知识”是一种重要的智力资源。 • “知识”是一种可以在公共领域加以传
播的社会要素。 • 一个人掌握“知识”的多寡,相当程度
上代表着人们对一些事物了解程度的深 浅或实践能力的大小。 • “知识”是后天习得的,而非先天遗传 的。
4
词典的定义
➢ 《辞海》中关于知识的定义: ① 人类认识的成果和结晶,包括经验知识和理
17
• 再次,由于知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智 力工具,所以,无论什么时候,课程实 践都不能弱化“知识”目标的达成。
• 第四,由于知识对于人类而言是一把双 刃剑,课程知识的学习和发展价值也是 相对的,取决于学习者以一种什么样的 态度来对待它。
18
第二节 知识性质与课程
一、知识性质与课程的一般关系 (一)知识的性质影响到课程内容的选择 (二)知识的性质影响到课程知识的性质 (三)知识的性质影响到教学过程
• 人们对知识的探求实质上是超功利的。 • 人们是在探求的过程中得到某种形式的
精神满足的。
10
(一)人在本性上是乐于求知的
• 人类求知的本性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就是“恐于 无知”。
• “无知”是一种可恶的品行,会引起人们一种 莫名的恐惧。
• “无知”同时意味着:社会和历史经验的缺失; 解释力的丧失;交往能力的丧失。
第二章 知识与课程
1
主要问题:
1、知识的概念、知识与人生的关系及其对 课程改革的启发。
2、知识性质与课程的关系,现代知识性 质及其对现代课程的影响,后现代知识 的性质及其对后现代课程的影响。
3、自然、社会、人文知识以及自然、社 会、人文课程的特征。
2
第一节 知识与人生
一、什么是知识 (一)日常生活的理解 (二)词典的定义 (三)不同认识论视野中的“知识”概念
独有的。 • 经验主义的“知识”概念: ➢ 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与感觉经验,都是对外部世界
各种联系的反映。 ➢ 真正的知识就是对外界事物的忠实反映。 ➢ 观察和实验是获取这些知识的最可靠的途径。
6
不同认识论视野中的“知识” 概念
• 实用主义的“知识”概念: ➢ “知识”是一种行动的“工具”。(有用即真理) • 21世纪对“知识”概念的看法: ➢ 知识不是一种静止的东西,而是一种运动的东西; ➢ 知识不是一种符号化的陈述,而是一系列的标准、
• 第四,知识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行动效率、更好达 成行动目的的经验。
8
二、知识与人生
•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 知识是人们认识自我、社会和自然以及
改造自我、社会和自然的工具。
9
(一)人在本性上是乐于求知的
• 荀子明确将“求知”作为人区别与动物 的本性之一。
• 杜威和福科等人指出,人有“探究本能” 或“求真意志”。
➢一方面,我们应高度重视知识在人类生 活中的价值。
➢另一方面,我们对于知识价值的看法要 超越庸俗的功利主义和盲目的乐观主义。
Fra Baidu bibliotek16
三、人生与课程
• 首先,由于人类在本性上是乐于求知的, 课程的目的就要能够给予学习者一种理 智的欢乐。
• 其次,由于人的全部现实生活都是通过 知识得以建构的,课程就必须以人的日 常生活为标准,选择青少年学生作为人 的存在所需要的最基本的东西,并满足 学生改变当下人生状况的需要。
论知识。 ② 相知、相识,指熟识的人。 • “知识”是“被选择了的经验” 。 ➢ 郎特里编著的《英汉双语教育词典》中对于
知识的定义:“个人通过生活经验与教育获 得的信息与认识的总体。
5
不同认识论视野中的“知识” 概念
• 理性主义的“知识”概念: ➢ “知识”是人类理性认识的结果。(柏拉图) ➢ 只有思想获得的知识才是清晰可靠的,是人类所
他们的批判意识就越得不到发展。”
22
三、后现代知识的性质与 后现代课程
(一)后现代知识的性质 1、文化性 2、境域性 3、价值性
19
二、现代知识的性质与现代 课程
(一)现代知识的性质
1、客观性(符合性、可检验性、可证实性、一 致性、普遍性)
2、普遍性(普遍的可证实性、普遍的可接纳性) 3、中立性(知识只与认识对象的客观属性和认
识主体的认识能力有关,与认识主体的性别、 种族及所持的意识形态等无关。)
20
(二)现代知识的性质对 现代课程的影响
• “免于无知”确实是人人都应该享有的一项基 本权力,也是人道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11
(一)人在本性上是乐于求知的
• 人类对知识和学习的厌倦不是由于人类 自身的原因,而是由于自身以外的原因。
第一,狭隘且漫长的专业训练使得人们不 能自由追求新知;
第二,不恰当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泯灭了 人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第三,功利主义的学习价值观也使得人们 丧失了对于知识本身的热爱,体验不到 求知本身的乐趣。
12
(二)人生是由知识建构的
1、人们的社会关系是由知识建构的。 2、人们的社会生活也是有知识建构的。 3、人们的社会身份也是有知识所建构的。
13
(三)知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智力工具
• 人类必须应用自己理智的力量来完成生 存和发展这两个基本任务。
测验、机构和行为方式; ➢ 知识不是一种沉思的结果,而是一系列社会权力
关系运作的结果。
7
“知识”概念的关键特征:
• 第一,知识是一套系统的经验,任何知识都必须进行合 理性的辩护。
• 第二,知识是一种被社会选择或组织化了的经验,任何 知识都必须进行合法性的辩护。
• 第三,知识是一种可以在主体间进行传播的经验,任何 知识都是可以通过学习的途径获得的。
• 掌握知识是提高人类对于自己生存和发 展方式的选择能力的最简捷、最有效的 途径或办法。
• 依赖于知识,我们才能不断追问自己选 择的合理性和价值。
14
(四)知识对于人类而言是一 柄双刃剑
• 原因: 第一,知识的不当使用。 第二,知识为某些利益集团所控制。 第三,知识本身侵害到个体的思想自由。
15
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