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云南省玉溪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云南省玉溪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历史学科试卷说明:1.本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请在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好相关信息3.本试卷分选择题(共45题,每题1分,共45分)和非选择题(三个大题,共55分)两个部分第I卷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要求,把最符合要求的选项涂写在答题卡上,每题1分,共45分。

1.中国古代文献《礼记•礼运》有关“某某”的记述如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某某”。

这里所说的“某某”相当于下列哪一时期:()A.财产公有的原始社会军事某某制时期B.土地国有、等级有序的西周时期C.财产公有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时期D.财产私有、等级有序的封建社会时期2.中国古人以天干地支为年、月、日、时的序号。

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

这说明:()A.商周时期王权的天命观B.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C.商周以来周而复始,循环下去的宇宙观D.干支法在中国古代一直使用,从未间断3.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

徐元瑞《吏学指南·府号》说:“分镇方面,故为行省。

”《元史》《明宗纪》和《达识帖睦迩传》也说,行省官掌“方面之权”,充“方面之寄”,《元史·百官志七》也说:“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

此“分镇方面”和“方面之权”体现行省制的特点是()A.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B.行省是中央派驻机构C.行省与腹里互为表里D.行省既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也是中央派驻机构4.明太祖朱元璋处理胡惟庸案后为解决丞相专权,废除自始皇来的丞相制度,由一些低级别的翰林学士组成内阁,只是一个给皇帝提供意见的机构,明成祖以后,由于继任皇帝的精力和能力有限,内阁的成员权力开始扩大,有了票拟的权力,并开始出任一些高级官职,内阁成为明朝统治的核心机构。

云南省玉溪二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云南省玉溪二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玉溪二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Ⅰ卷(共6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俄国历史上重要的改革家亚历山大二世,他在位期间废除了农奴制,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废除农奴制B.缓解日益激化的矛盾C.发展资本主义D.巩固统治,增强国力2.《日美亲善条约》的签订使美国获得的权益不包括( )A.向京都派驻军队B.美国在下田派驻领事C.日本向美国开放下田和箱馆两个港口D.美国享受今后日本给予外国的一切权益3.中国封建社会形成初期,正值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此时的雅典( )A.所有的官职全部对雅典公民开放B.公民大会成为城邦最高权力机构C.部分妇女和外邦人取得公民权D.家庭贫困的公民仍无法取得公民权4.在戊戌变法运动中,顽固势力破坏百日维新的手段有( )①对变法诏令阳奉阴违、托词抗命 ②控制京津地区的军队③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讨好列强 ④慈禧太后直接控制人事任免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春秋战国时期,右图所示事件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井田制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6.下列有关幕府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幕府的最高首领是将军B.天皇是幕府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有实权C.幕府统治下,地方分成多个“藩”D.武士是幕府的统治基础7.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

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交流卷)试题新人教版

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交流卷)试题新人教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交流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A.仁者爱人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2、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

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B.仁者爱人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3、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

这说明A.贝用于占卜B.贝用于祭祀 C.贝是装饰品D.贝是货币4、《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是指( )A.周天子实行分封制B.秦始皇设立郡县制C.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D.汉武帝设立刺史制5、冯天瑜等著的《中华文化史》对董仲舒学说的评价有这样一段描述,“……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上下尊卑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以下哪一学说对上述的影响最大A.“大一统”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三纲五常”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6、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做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

这一变化说明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B.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C.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7、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8、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

人教版高二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高二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高二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

)1.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2. 公元前 782 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表明( )A.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 B.分封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C.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3.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

这表明当时( )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 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4. 《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

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表明( ) 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5.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

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

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6.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西周分封制的基础,而且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其影响主要表现在()A.一夫多妻多妾制的长期延续B.“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C.皇位继承“立嫡以长不以贤”D.传统的“门当户对”观念2、宋代路、州、县的官员由中央官兼任,属于差遣性质,所谓“以京、朝官权知,三年一替”。

这一做法()A.缓和了中央与地方对立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D.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3、“法律足以说明罗马的精神。

在历史上,罗马代表秩序,就如同希腊代表自由。

希腊留下了民主与哲学,而罗马留下的法律与政绩,则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

”材料说明罗马法()A.强调维护自由平等B.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C.利于维系社会稳定D.成为希腊民主的基础4、有学者评价,法国的共和制是一个“早产儿”,更是一个“难产儿”,这是针对法国政体发展过程中()A.发生了大革命B.曲折反复特点C.君主派势力大D.共和派势力小5、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副总统及合众国政府之文官,受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之弹劾与定谳;应受免职处分。

”这表明1787年宪法()A.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力B.强调对官员经济犯罪的监督C.所有官职都由民选产生D.注重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6、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都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

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到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

这体现出近代中国()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必要性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7、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昭公七年》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

”材料反映了A.等级森严的分封制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C.“三纲五常”的原则D.“天人感应”的思想2.从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

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A.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B.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C.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D.宰相权力的大小3.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4.“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即使从政治实践看,这种平民化的特色也远甚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

”能体现材料中“政治实践”的是A.郡县制的推动B.三省六部制的确立C.内阁制度的建立D.科举制的实行5.“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A.“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6.据《新唐书》、《资治通鉴》记载,永徽五年(654年),武则天产下长女安定思公主,王皇后来看望。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在高中学习阶段,其实历史学科知识交叉多且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个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说武王伐纣时,“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

这里的“诸侯”最主要指哪类人A.郡县官长B.方国头领C.商王子侄D.三公九卿2.《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禅让制3.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中国把传宗接代作为的孝顺,这种观念跟下列哪一制度关联( )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B.嬴政自称始皇帝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5.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材料表明其主张是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6.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7.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

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D.财政权8.从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到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折射思想观念的变化。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版 人教版 (2)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版 人教版 (2)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考试范围:专题一二;考试时间:9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每题2分,30小题,共60分)1.《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

受德乃纣也,甚少矣。

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

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而争之,(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

故纣为后(王)。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C.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D.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2. 在阿房宫遗址出土的一块秦砖(如下图)上,用小篆刻写了“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十二个字。

其中“海内皆臣”最能表明秦朝( )A.国家统一B.经济繁荣C.文化统一D.百姓安居乐业3. 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4.宋太祖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却导致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由此得出的教训( )A.机构改革必须增大财政开支B.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有力保障C.改革必须重视精兵简政D.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扩大政府机构和军队5.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6.下图分别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空白处应该填写( )A.三公九卿制B.内阁制C.二府三司制D.一省制7. 《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云南省玉溪二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云南省玉溪二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玉溪二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Ⅰ卷(共6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俄国历史上重要的改革家亚历山大二世,他在位期间废除了农奴制,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废除农奴制B.缓解日益激化的矛盾C.发展资本主义D.巩固统治,增强国力2.《日美亲善条约》的签订使美国获得的权益不包括( )A.向京都派驻军队B.美国在下田派驻领事C.日本向美国开放下田和箱馆两个港口D.美国享受今后日本给予外国的一切权益3.中国封建社会形成初期,正值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此时的雅典( )A.所有的官职全部对雅典公民开放B.公民大会成为城邦最高权力机构C.部分妇女和外邦人取得公民权D.家庭贫困的公民仍无法取得公民权4.在戊戌变法运动中,顽固势力破坏百日维新的手段有( )①对变法诏令阳奉阴违、托词抗命②控制京津地区的军队③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讨好列强④慈禧太后直接控制人事任免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春秋战国时期,右图所示事件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井田制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6.下列有关幕府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幕府的最高首领是将军B.天皇是幕府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有实权C.幕府统治下,地方分成多个“藩”D.武士是幕府的统治基础7.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

云南省2021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卷(新版)

云南省2021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卷(新版)

云南省2021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各题中只有一 (共24题;共48分)1. (2分) (2019高一上·宁江月考) 下面是根据《吕氏春秋》一书中记载的内容所绘制的。

这主要反映了()A . 纣的生母刚开始地位低B . 纣的父亲没有遵守禅让古训C . 宗法制在古代有所松动D . 宗法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2. (2分) (2020高一上·许昌月考) 历史上最早设县的是楚国和秦国。

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期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

秦汉时期推行全国,达千余县之多。

春秋至秦汉时期郡县制的变迁()A . 加强了君主专制B . 拓展了中国疆域C . 推动了官僚政治D . 实现了国家统一3. (2分) (2019高三上·定远月考) 唐代科举分为常举和制举。

常举每年举行考试,科目主要是明经、进士、明法等,应考者有两个来源,一为生徒,即由各级各类学校保送者;二为乡贡,即经州县考试选拔的自学者。

制举是为了搜罗非常人才而临时设置的考试,所设科目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等。

一般士人和官吏都可应考,录取者优予官职或提升。

这说明唐代科举制()A . 保证了人才选拔的公正性B . 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C . 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差异D . 使贵族特权被废除4. (2分) (2019高二下·泉港期中) 唐初三省制下本无“中书门下”一职,“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才在置政事堂后设立中书门下以职。

由此可知,“中书门下”的出现()A . 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专制B . 调和了中枢机构的矛盾C . 破坏了三省决策的机制D . 奠定了唐代多相制基础5. (2分)《旧唐书》载,(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曰:“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

云南省玉溪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云南省玉溪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7月13日15:00—16:30)云南省玉溪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题1. 5分,共48分,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1.西周时,形成了“天命无常,惟徳是亲”、“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的天命观。

此论述可说明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B.周统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王权与族权相结合D.周天命观是儒家民本思想的渊源2.汉初书本必得传抄,抄一本书必得千里寻师访求,因此有“黄金满竄,不如遗子一经”之说。

这一现象使汉代A.书法艺术高度繁荣B,儒家正统地位得以确立C.传统义利观念改变D.世族文化优势地位增强3.东汉初在太尉、司徒、司空三公之外,正式设尚书台,由尚书执掌朝政,下分六曹办事。

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的分裂动荡B.中央集权的要求C.君主集权的需要D,世家大族的兴盛4-西晋颁布平民的占田、课田令,规定占田限额男子一人可占田70亩,女子30亩;而需要收取租税的土地为男子50亩、女子20亩,这一举措A.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促进了田庄经济的发展D.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5.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从西域、中亚诸国传入唐朝,经凉州都督杨敬述改制、加工,传入长安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更名“霓裳羽衣舞”,风靡一时。

这反映了6.宋代史籍所载商人投资教育、延师设学、令子弟科场得志的实例颇多。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 版新版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 版新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高级中学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试卷说明: 1.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封建制度: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度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2.史载,魏晋时设中正,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

中正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

由此可知,政府实行九品中正制的主要目的在于:A.巩固门阀士族统治B.加强中央集权C.保证选官的公正性D.注重门第家世3.唐太宗认为:国事千端万绪,遇事应与“百司商量,宰相筹画”,“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唐太宗为避免一人独断采取的做法是:A.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B.尚书省决策,中书省审议C.中书门下决策,枢密院审议D.尚书省决策,六部执行4.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经典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B.跪受笔录,上传下达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5.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

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属于公民范畴的“男人”的是:A.温杜德,男,35岁,没有读过一天的书,大脑中度智障,居住在雅典的自由民B.麦克卡,男,28岁,满腹经纶,文武双全,来自波斯帝国,现暂住在雅典C.索斯丹,男,33岁,武艺超群,因无钱给父母治病,被迫卖身为奴D.艾梵德,男,11岁,雅典自由民,公认的神童6.“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 人教版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 人教版

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7月份调研考试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共4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

至于哪处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具有“合法性”的是A.设置官吏B.楚王问鼎C.三家分晋D.兼并争霸2.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

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

这表明A.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D.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3.战国时期,诸侯国先后推行“授田制”,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贵族,而是直接分配给奴隶和农民耕种,或赏给有军功的贵族。

这一制度有利于A.推广精耕细作B.推动社会转型C.抑制土地兼并D.改变地租形式4.唐代三省以出令、审覆,执行的程序分工;北宋前期的中枢部门则在其管辖权限内实现了决策、执行一体化。

这一变化A.避免了决策失误B.有利于权力制衡C.削弱了宰相职权D.提高了行政效率5.对下表中税收信息的解读较为合理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因工商业发展而走向终结B.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农业经济逐渐衰退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D.对外贸易税收逐渐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6.《明史.职官志》载:明朝中期以后,“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于寺人”。

这种现象反映了A.宦官内阁彼此倾轧B.决策权力趋于异化C.相权膨胀威胁皇权D.政局混乱皇权失控7.下表反映出16~18 世纪中英金、银的比价变化(据《十六至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编制)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C.中国外贸长期保持顺差D.海禁政策阻滞中外贸易8.“从文以载道的桎梏中挣脱出来的明清传奇文人作家,表现出两种创作倾向:一是张扬言情,一是调和情理。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玉溪第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第I 卷(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发生在1912年,被孙中山称为“中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的事件是A .太平天国建立B .中华民国成立C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D .中国共产党成立2.有一个叫奥赫的罗马平民赶着马车在山坡上行走,结果马车退下来碾死了一个奴隶的小孩,孩子的父亲向法庭提出诉讼。

依据罗马法,法庭应该A .判处奥赫死刑B .判处奥赫过失杀人,处一定的罚金C .判处奥赫向孩子的父亲道歉D .不予受理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有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暴露②欧洲工人运动兴起③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④工人运动走向国际联合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4.与右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 .巴黎公社革命C .俄国二月革命D .俄国十月革命5.2003年美国绕开联合国对伊拉克发动了战争。

法国、德国、俄罗斯坚决反对使用武力,中国主张通过联合国途径和平解决,阿拉伯世界也坚决反对美国对伊拉克的侵略。

这表明A .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B .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C .两极格局形成D .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形成6.“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实行了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 .人民公社化运动D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7.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是8.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的重大变化是 A .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 .人们可乘火车外出旅行C .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D .电话成为重要的通信工具9.西汉时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主要是由于A .儒家思想是孔子和孟子创立的沙皇专制制度结束A .哥伦布B .麦哲伦C .迪亚士D .达·伽马B.荀子提出“性恶论”C.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D.科举制的需要10.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时期,其中以“三吏”、“三别”等代表性诗歌反映民生疾苦的伟大诗人是A.李白B.杜甫C.李清照D.苏轼1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思想解放运动是A.义和团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12.十四世纪由意大利发端的思想解放运动之所以称之为文艺复兴,因为A.首先兴起于古代希腊罗马B.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C.是资产阶级文化衰落后的复兴D.打着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复兴的旗号来宣传资产阶级文化13.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在发电机的理论奠基、发电机制造、电器发明等三个关键环节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家依次是A.法拉第→西门子→爱迪生B.达尔文→牛顿→爱因斯坦C.瓦特→莱特兄弟→史蒂芬孙D.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14.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社会百科全书”,它所代表的文学流派是A.浪漫主义文学B.批判现实主义文学C.印象派文学D.社会主义文学15.《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溪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维护统治的稳定。

研究宗法制度可考查A.长城遗址 B.曲阜孔庙 C.陕西黄帝陵 D.京杭大运河2、加强对中央机构的控制是强化皇权的有效手段,为此,秦始皇采取的办法是A.太尉由丞相领导,御史大夫由皇帝直接领导B.太尉和御史大夫由丞相统一领导C.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者互不统属,都对皇帝直接负责D.御史大夫由丞相领导,太尉由皇帝直接领导3、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A.完善法律机制 B.压制知识分子C.加强君主专制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4、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

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A.清朝统治被推翻 B.辛亥革命爆发C.《临时约法》的颁布 D.中华民国成立5﹑洪秀全的“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与孙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权”二者的相似之处是A.维护小农经济是其出发点B.都具有近代化色彩C.绝对平均分配土地是其主要内容D.其反对的对象都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6﹑《20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印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A.《南京条约》和太平天国运动 B.《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C.《马关条约》和义和团运动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7﹑1920年ll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人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

”这番话表明孙中山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D.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8﹑著名剧作家老舍在其名著《茶馆》中刻画了一个小人物李三,他在剧中有这么一段牢骚满腹的话:“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

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了呢!”这段文字表明当时A.帝制废除,天下大乱B.袁世凯当政,民不聊生C.民主道路,曲折复杂D.军阀割据,战乱不休9、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

对这两个谜底认识正确的是A.以上两个谜底都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B.以上两个谜底都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C.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D.两个谜底都没有反映出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所起的作用10、《史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褥……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以下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B. 江南商品经济不发达C. 江南成为富饶的鱼米之乡D. 当时江南耕作技术比较落后1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出现的第一次动力革命是A. 铁农具的使用B.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C. 牛耕的使用D. 筒车灌溉农田12、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最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的产生B.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C. 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D. 小农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13、《新唐书·百官志》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

”这主要是说明A. 唐朝的“市”有地域限制B. 唐朝的“市”无时间限制C. 唐朝城市商业发展迅速D. 唐朝的“市”有时间限制14、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基本政策。

中国古代王朝一直奉行此政策,但商业经济仍不断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 生产力的不断进步B. 从商容易致富C. 政府没有具体执行此政策D. 商人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1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热潮”, 它们的共同点有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②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严厉限制④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但又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16﹑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但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却把这一发展称之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的社会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B.中国民族工业结构不合理C.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的混战状态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17、与明代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相比,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有①手工工场→工厂制②手工生产→机器生产③政府压制→历届政府一贯支持④国内市场→世界市场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18﹑《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其含义是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C.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D.主张统治者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19、班固作《汉书》,内有《古今人表》,列1931人。

作者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

其中“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而以周公孔子殿后;孟子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都属“中上”;秦始皇则为“中下”。

以此推断,班固评价历史人物A.以社会贡献为根据 B.以时代先后为顺序C.以儒家标准为准绳 D.以个人善恶为标尺20﹑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

这反映了他A.主张男尊女卑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礼教C.迷信孔子的思想D.主张“工商皆本”21﹑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22﹑中国山水画家在创作上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这表明他们A.主张绘画要进行必要的内心修养B.主张绘画要专心致志C.绘画要建立在对大自然细心观察的基础之上D.追求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23﹑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C.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4﹑90年前,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A.反帝反封建 B.爱国主义 C.无产阶级革命 D.科学主义25﹑如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的部分标识,融入了中国书法艺术。

其构思取材于A. 篆书B. 草书C. 楷书D. 行书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26题20分,27题12分,28题18分。

共50分)26.(20分)列宁曾指出: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阅读下列对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的论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请回答:(1)材料中所述的是哪个王朝的什么政治制度?(2分)根据材料概括出诸侯有何义务?(3分)材料中提到的诸侯与天子之间形成什么样的关系?(2分)材料二唐代政府和汉代不同。

若以现在的话来说,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是采用委员制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2)钱穆对唐代政治的评论,其历史依据是什么?近代有学者认为:从唐代中央政治特点来看,中国古代也存在民主成分。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说明理由。

(6分)材料三既然时代已不允许再出个皇帝,则建立民国就必然成为另一时代主题。

问题是建立哪一种模式的民国呢?以孙文为理论骨干的革命党人,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当时的“美国模式”。

所以辛亥革命以后的民国,便是一个美国模式的民国。

……不幸的是,这个生吞活剥的美国模式在中国实行起来却完全走了样。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3)你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时代已不允许再出个皇帝”这句话?(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模式的民国”的表现和结果。

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

(5分)27.(12分)古代中国农业社会发达,创造了先进的农业文明,但在近代与工业文明的交流碰撞中发生了变化。

材料一“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

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摘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1)在“稳定小农”的思想指导下,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2分)材料二应有客户(佃户)原租系省庄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

……即得为己业,比户欣然,于是葺屋植树,敢致功力。

摘自《旧五代史·周太祖纪》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摘自晁错《论贵粟疏》(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中国小农经济的状况。

(4分)材料四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

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午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

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