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复习:第1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和秦汉课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和秦汉课件

-21-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2)经济
①农业:牛耕普及,出现了耧车、代田法和二牛一人犁耕法;兴建
了漕渠等水利工程。
②手工业: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得“丝国”
称号;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③商业:“市”的时间和地点都受到政府严格限制,推行重农抑商政
策,商业发展艰难;西汉时开通了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
-11-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解题思路:①找题眼:“推行分封制”。 ②核选项,辨正误:西周通过分封扩大了势力范围,并加强了对新 占领地区的统治,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使周文化得到认同,故选A项; 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的,西周分封制还没有实现君 主专制权力的高度集中和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故B、C两项均错误; 贵族世袭特权于周朝分封前就已确立,故D项错误。 答案:A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对点演练2 下列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
观点。这位思想家属于( D )
齐桓公致力于联系诸侯,设法 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 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 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内 执守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 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
A.墨家
B.法家
③核选项,辨正误:汉朝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论语》却 不在“五经”之中,这说明汉朝儒学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选C项。 从材料看,《尚书》等在孔子创立儒学之前就已存在,A项错误;汉 朝儒学是对孔子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B项错误;秦始皇焚书并没 有断绝儒学传统,D项错误。
答案:C
-18-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3)文化
①思想:由“无为而治”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更能适

2018版通史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 第一部分 古代篇 第1讲 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

2018版通史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 第一部分 古代篇 第1讲 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通史印象·知识脉络感知—————————————————————————————————
第1讲先秦、秦汉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铺面·知识纵横构建———————
(对应学生用书第2页)
[整体感知]政治—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取代贵族制度,专制皇权逐渐形成。

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

———————理线·知识时序重组———————
(对应学生用书第2页)
一、政治上——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1.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西周实行王位世袭制和以王族为主体的分封制,周王成为“天下
共主”;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走向崩溃,郡县制出现。

(2)宗法制:为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等方面的继承问题,西周实行宗法制,宗。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先秦、秦汉》课件资料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先秦、秦汉》课件资料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铁犁、 犁壁、犁评)

耕作技术 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耕耙)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一年 三熟
生产方式
粗放经营(氏族公社集体生产、奴隶集 根本模式 体耕作)、精耕细作(以家庭为单位、男
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经济构成 以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兼有家庭纺织业
世界万物是相对的,自然无为,“齐物”的 观点,“逍遥”的人生态度
孔子
“仁”为核心,强调以德治民,“克己复 礼”,“有教无类”
儒家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荀子
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君 舟民水,人之性恶
法家
商鞅韩非子
以法治国,主见加强君主集权,嘉奖耕战, “法”“术”“势”三合一
答案:D
[第三步:预测押题不可少]
1.“单就宗教而言,周人还有一点与殷人大不同,祖先的
世界与神的世界逐渐分离,成为两个范畴的问题。”这
集中体现于西周实行的
()
A.世袭制
B.分封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宗法制
D.井田制
解析:商王以神权巩固王权,与商代“重神”相比,周代更 加重视利用血缘关系来巩固政权,“祖先的世界与神的世界 逐渐分离”,逐渐演化出完整的宗法制,选C项。
(2)宗法制: ①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内部纷 争,巩固国家统治。 ②作用:把“国”和“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保证了 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 的稳定和团结。 ③ 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宗法制理解中的几个要点 (1)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2)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 长”。 (3)三个宗法形式:家谱,宗祠,族规。 (4)四个重要观念:“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荫庇心态”。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特征
(1)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 崩溃,开始出现郡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国家由 分裂走向统一;由奴隶制贵族政治向封建官僚政治演变。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飞跃,推动社会 经济发展;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小农 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 (3)思想:礼乐制度崩溃,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政治学、哲学、伦 理学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 基础。 (4)教育:西周到春秋,教育一直被贵族垄断。春秋后期, 私学兴起,平民阶层加入了知识分子队伍,在天文、医 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视角整合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剧变时期,推动这一剧变的根源 是什么?这一剧变有何表现? 根源: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或者生产力的发展)。 表现: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郡县制开始出现;经济 上,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形成;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 局面。 2.任何思想都有阶级性,必然与一定的社会阶层相联系,结 合百家争鸣中各派的主张说明这一观点。 道家:没落的贵族利益;儒家:转型的贵族势力;法家:新兴地 主阶级;墨家:劳动人民。 3.小农经济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出现产生了什么影响? 政治上,中央集权制。经济上,重农抑商。思想上,民本思想。 科技上,实用科学的形成。
二、经济模式的形成与转型 1.农业 (1)先秦时期:由刀耕火种到耒耜的出现,农业生产力得 到提高。 (2)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犁牛耕,男耕女织的小农 经济形成。 (3)汉代: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商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 全部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局面 被打破。西汉时期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 办。 (2)民间手工业:经历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第1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第1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课件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公元 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阶段。先秦至
秦汉时期的成就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作用。
项 目
先秦
秦汉 (1)秦朝:完成国家统一, 首创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制,推广郡县制,初步建 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 (2)汉朝:汉初实行郡国 并行制,引发“七国之 乱”,汉武帝颁布“推恩 令”,建立“中朝”,实 行察举制
来出现诸侯国之间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权威削弱。
3.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
一种制度。
(2)内容 嫡长子 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大宗。 ①周天子以_________ ②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对天子是小宗,在本国则是大宗, 其地位由嫡长子继承。
③从卿大夫到士,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
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科技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
和书画的发展;文学成就
考点一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商朝政治形式 (1)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 实体。 (2)神权与王权结合,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来解 决。
2.西周的分封制
[史论拓展] 分封制的特点、历史遗存影响 1.特点 (1)分封诸侯的种类有王族(子弟)、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2)同姓王族(子弟)是分封的主体;周天子亲族占据富庶及战
略要地。 (3)周天子对诸侯巡视检查,诸侯则定期朝觐述职。
2.历史遗存影响 (1)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族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分封。 (2)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 鲁、郑、陈等。

通史版2018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阶段二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__秦汉阶段提升课件人民版(1)

通史版2018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阶段二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__秦汉阶段提升课件人民版(1)

3.分线一索看及全作文用的。①构题组清;织晰④材,使料 情行, 节文贯 集富穿 中于全 ;变文化③;揭②示结主
析文 章构 思特
二看思路特 点。
看它在写作顺序上有何特点。 如先总后分、先实后虚、先抑 后扬等。
色型 三看首尾特 如开头的倒叙,中间的衬托对
点。 照,结尾的以景结情等。
四看选材。 如大量引用诗文等。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 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 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 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 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 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 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 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 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行文的思路与散文的线索的区别在于:思路是作者在写作 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情感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 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而线索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中 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线索 可以是梳理作者思路的一个参考,但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知能 构建]
一、如何把握散文的行文线索?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 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 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 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 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员,听说孤山的 梅花开了,立即弃官丢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 “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 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 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

第1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先秦、秦汉》

第1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先秦、秦汉》

阶段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相互影响等。
第1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
(2)复习备考时,要注意对某一历史现象的背景、特点及影响 的理解,同时注意模块间的综合链接,理解政治、经济、思想文
化的表现、影响及内在联系。
2、(2012· 广东文综,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
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壮
3、(2012年广东文基1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 事”的现象发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 4、(2013年广东文基13)“ 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 “(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 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8、(2013· 盐城调研)据《荀子· 王制》记载,“论百工, 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 不敢专造于家,工师(工官)之事也。”这里的“工 师”是( ) 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 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 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 9、(2013· 韶关二调)《礼记· 内则》曰:“子能食食, 教以右手。……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 同席,不共食。”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古人重视家庭教育 B.日常行为注重伦理道德 C.古人重视生活技能教育 D.以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返回目录
第1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
(2)政治体制:西周分封制与贵族政治相伴而生,是父权家长
制扩大化的结果,把宗法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起来,是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

二、秦汉时期 1.秦朝时期 (1)政治: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确立了以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 和郡县制为主要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统一货币等措施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交流。 (3)文化:焚书坑儒政策,使儒学受到沉重打击,禁锢了思想,摧残了 文化。 2.两汉时期 (1)政治巩固 ①中央集权的巩固: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解决了王国问题,并加强 了对地方的监察。 ②君主专制的强化:汉承秦制;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君主专制得 以强化。 ③选官制度:汉武帝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标准。
A.礼治
C.仁政
B.无为而治
D.兼爱
【解析】
材料表明文王首先要照顾鳏寡独孤四类人,故此体现
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答案】 C
“兼爱”是墨子学说的中心,“仁爱”则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
兼爱是一种无差等的爱,仁爱是一种有差等的爱。兼爱不分亲疏厚
薄,不分贵贱贫富,不分人我彼此,爱人要远施周边,尊卑长幼之
间要互相爱护。而仁爱则不同,它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之上, 他人之父与己之父,他人之母与己之母,他人之兄与己之兄都是有 差别、有亲疏之分的,爱人涉及到国家、上下、君臣之间的关系。
(2)社会经济 ①农业:牛耕普及,出现了耧车、代田法和二牛一人犁耕法;兴建 了漕渠等水利工程。 ②手工业: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丝绸远销欧洲并获得“丝国”称 号;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③商业:专供贸易的“市”出现,但时间和地点都受到政府严格限 制;西汉时开通了海陆丝绸之路。 (3)文化科技 ①思想:由“无为而治”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更 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科技: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出现了《九章算术》、《黄帝内 经》、《伤寒杂病论》和《氾胜之书》等科技论著。 ③文学:汉赋集中体现了当时文学的辉煌成就。

【新教材】历史二轮复习:第1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新教材】历史二轮复习:第1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新教材适用·高考化学古代中国农业文明与西方海洋文明的交相辉映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罗马时间跨度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古希腊:克里特文明—公元前146年古罗马:罗马城修建-1453年东罗马灭亡特征农耕文明海洋文明表现政治文明(1)以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3)对外关系由主动开放走向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1)古代希腊辉煌的奴隶制民主政治,成为近代西方代议制的渊源(2)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制度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也是近现代法律的源头(3)海外扩张,航海和海外贸易发展经济文明(1)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经济模式(2)“重农抑商”政策下的手工业、商业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始终未能突破自然经济的束缚(1)海外贸易兴盛,奴隶制工商业发达,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兴起与繁荣(2)伴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罗马法律不断演变完善思想文明(1)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源远流长,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2)中国传统科技发达,思想科技文化繁荣古希腊从智者学派到苏格拉底等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体,成为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发源地第1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

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成就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作用。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政治逐渐代替了贵族政治,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典型特点。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经济形态。

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1讲 先秦秦汉时期的中国古代文明

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1讲 先秦秦汉时期的中国古代文明

反映了政治等级秩序被破坏,东周诸侯与天子享有同样的待
遇,得出王侯关系的变化,故C项正确。
7.(2014· 课标全国 Ⅱ , 24)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 “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 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解析 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礼 乐制。结合题意可知周代的 “雅言”应是指西周王畿地 区的语言,西周的都城在镐京 ( 即现在的陕西西安 ) , 故选C项。答案 C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分封制
宗法制
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 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 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 建封国的制度 巩固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 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含义
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 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 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 建封国的制度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全面理解“家国同构”
(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 共同性,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2)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嫡长子世袭王位,是君主 ,也是宗族的大宗。其他诸子分封为诸侯,是臣子,也是宗 族的小宗。 (3)“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国同构 ”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这种借助血缘人伦关 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
能力运用
解析 西周初期,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同姓贵 族、异姓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去建立诸侯国。受封时,贵族会 带去官吏、军队和少量的周民,也会把周文化带到各地,所以分封 制起到了促进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作用,故 A项正确;西周初期 不存在 “君主专制 ”现象,君主专制确立是在秦朝统一后, B项错误; 周初的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周天子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项错误;夏商时期已经出现贵族政治,分封制中固然含有贵族世 袭特权的因素,但不是“确立”,排除D项。答案 A

2018高考历史复习:第1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2018高考历史复习:第1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古代中国农业文明与西方海洋文明的交相辉映第1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

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成就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作用。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政治逐渐代替了贵族政治,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典型特点。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经济形态。

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3.文化上: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方面的《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文学阶段性的较高成就表现在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科技方面形成了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发明创造。

一、政治制度的演变1.先秦(1)王位世袭制:夏朝时确立,“____________”的制度由此开始。

(2)分封制:以________为主体,周王成为“天下共主”。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形成诸侯混战、社会变革的局面。

(3)宗法制:以血缘为核心、____________________为特点,形成“家国一体”的社会等级结构。

2.秦汉(1)秦朝:确立____________的皇帝制度,中央设立____________,地方推行郡县制,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汉朝:汉初频繁换相,形成中外朝制度;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威胁中央,后来,汉武帝颁布“__________”,解决了王国问题;地方设刺史代表中央监督地方。

专题一 第1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专题一 第1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限时规范训练
大二轮复习 通史
(角度:分封制的内涵及评价)据研究,周代的王道,自 洛邑向东分为二线。 其南线由王城通向新郑与宋都商丘, 远达鲁都曲阜。 后来,又以洛邑为中心,东南修通至宋、徐、吴;南向修通至许、随、 荆楚。周代修建道路网( C ) A.方便中央向地方运输贡赋 B.方便王室派人巡视海外 C.方便诸侯定期朝觐天子 D.利于挑起诸侯之间的矛盾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限时规范训练
大二轮复习 通史
解析:选 C。分封制是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是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的重要标志,秦以后出现中国封建的四次反动 说明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故选 C 项。 题干中所列举的朝代是古代中国 封建的四次反动, A 项错误;古代中国封建的四次反动削弱了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制度, B 项错误;统治者是想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但事 与愿违, D 项错误。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限时规范训练
大二轮复习 通史
解析:选 C。本题考查对分封制内涵的理解。据所学可知,分封制 下的诸侯需要定期朝觐天子,因而修建道路网可以方便诸侯定期朝觐天 子,故选 C 项。西周时地方诸侯需要向中央交纳贡赋, A 项错误;周 朝与海外无多少联系, B 项错误;周代修建道路网与诸侯之间的矛盾 无关, D 项错误。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限时规范训练
大二轮复习 通史
2.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 (1)封建政治: 嫡长子继承制原则、 “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等形成。 (2)思想观念: 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严格的伦理范式, “忠”“孝” 观念深入民心,促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国”与“家”不可分的意识;促 进了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 公德的形成;造成男尊女卑观念、贵贱等级观念、过分强调家庭本位、 任人唯亲、盲目排外的消极影响。 (3)社会习俗:编订家族家谱,建立宗祠家庙;影响认祖归宗、祭祖 扫墓等社会风俗形成。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源头多元交融,逐渐形成统一的华夏文明,在夏商周文化的基础上,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秦汉初步形成了大一统的中华文明,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八方雄起: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具有自身特点与风格,为国家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家国同构:夏、商是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国家政治制度经历了从商代神权统治到西周血缘政治的演变;国家疆域不断扩大,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社会经济不断繁荣。

争霸变革:中国进入铁器时代,生产力的发展和列国纷争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中央集权思想、儒家思想初步形成,为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天下一统: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六王毕,四海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

国家治理: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官僚体制逐渐取代了贵族体制,汉承秦制并加强中央集权,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田园风情:秦汉时期走向一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发展,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农业、手工业促进了商业发展,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都体现了田园风情。

思想一统: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儒家思想取得独尊地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文化灿烂:《史记》《汉书》是两汉史学代表作。

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裁多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科学兴起,中国文化开始走向世界,与世界交流。

第1讲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通史版课件:第01讲 先秦、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 精品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通史版课件:第01讲 先秦、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 精品
农耕经济是古代经济的主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 经济 济成为我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的演变,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 思想 础;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学体裁多样;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 文化 科学也日益发展起来。
术并未发明,文字的书写材料变化不大,基本上都是以竹简和丝帛为主,故B项错
误;各国变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与这一变化的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秦朝建立 后实行“书同文”,与材料时间“西周与战国”不符,故D项错误。
5.(2017·全国卷Ⅲ)《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 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

目 导 航
02
01
重温经典知考情
通史梳理固基础
03
深化突破压考向
01
重温经典知考情 1.(2017·全国卷Ⅰ)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
(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 北京)。分封( A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B项错误;根据“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可知很多人发
家致富,说明当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确;“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 者倾乡里者”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富有,而这些富人并非都是豪强地主,财富多也不 能说明控制了郡县,故D项错误。
6.(2016·全国乙卷)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
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C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通史版)2018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阶段提升 人民版

(通史版)2018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阶段提升 人民版

主题一 商周时期的宗法思想观念——封建皇权政治与历史遗 存的源头
【主题综述】 宗法制是统治者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政治 上尊卑贵贱社会秩序的政治制度。虽然随着周代统治的崩溃 而结束,但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尊重传统、重视祖先 的观念对封建政治乃至当今社会影响至深。封建社会中皇位 继承的嫡长子制原则、“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当今,海内 外民间的尊宗敬祖、认宗归祖、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祭祖 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这种重视血缘亲情的文化传统的体现。 宗法观念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形成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
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
况反映出( )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D.分封制受到冲击
┃解题示范┃
定位知识
分封制的崩溃
“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 关键信息
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
(2016·江 苏 单 科 , 2) 《 史 记 》 记 载 : “ 秦 王 发 图 , 图 穷 匕 首 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山东嘉 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 《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 )
A.描绘上是一致的 C.风格上是一致的
B.形式上是一致的 D.主题上是一致的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仁之本为孝悌,孝悌并非外在的礼仪, 故A项错误;材料并非通过推己及人的方式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而是最终实现家国和谐,故B项错误;仅根据此材料并不能说明 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孔子主张借 助孝悌这种人伦情感来维系家国社会秩序,故选D项。 答案 D

2018版高考历史 通史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 课时2 精品

2018版高考历史 通史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 课时2 精品

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③从地位上看,先秦儒学虽然也是为统治者提供统治方法的政 治和伦理学说,但毕竟是在野的、带有相当理想色彩和批评成 分的学说;而董仲舒建立的新儒学,则完全是一套官方统治思 想。它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
思想。
(2)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新儒学所继 承。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 先秦的民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说。
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 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史论归纳] 1.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①从思想内涵看,汉代的新儒学将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 想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与改造了先秦儒学。 ②从与当政者的关系看,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 化的社会秩序;汉代儒学则退而求其次,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
课时2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主干排查]
考点一 1.背景 黄老之学 已不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1)汉初的_________ 为中央集权服务 的新的理论体系。 (2)儒家学说整合出一整套_______________ 汉武帝 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3)_______ 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略号前的两句话分别反映了“大一统”思想提出的原因及影响。
4.史料四为后人所著历史文献材料,主要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的 积极影响。
┃运用史料┃
1.根据史料四,评价董仲舒的新儒学。 答案 (1) 董仲舒将儒学神学化、宗教化,适应了君主专制和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2) 董仲舒新

先秦、秦汉时期具体知识要点

先秦、秦汉时期具体知识要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讲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通史体系建构先秦(远古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上,经历了由原始农业到小农经济的演变,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

小农经济形成并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化。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思想文化上,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儒学官方地位得以确立,中国传统文化奠基并发展起来;文学体裁多样;实用科学兴起。

一、回归基础主干知识再回顾一、夏、商、西周时期1.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的制度开始,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商朝:(1)王位世袭制:方式有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

(2)王权特点: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

3.西周:(1)分封制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

内容:①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②义务:诸侯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并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

影响:①积极:巩固王权,加强统治;开发边疆,稳定秩序;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②消极: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壮大,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等级森严,等级观念浓厚。

(2)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所形成的统治秩序。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族权和政权结合,家国一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国农业文明与西方海洋文明的交相辉映
第1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公
元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

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成就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作用。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政治逐渐代替了贵族政治,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典型特点。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经济形态。

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3.文化上: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方面的《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文学阶段性的较高成就表现在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科技方面形成了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发明创造。

一、政治制度的演变
1.先秦
(1)王位世袭制:夏朝时确立,“____________”的制度由此开始。

(2)分封制:以________为主体,周王成为“天下共主”。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形成诸侯混战、社会变革的局面。

(3)宗法制:以血缘为核心、____________________为特点,形成“家国一体”的社会等级结构。

2.秦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