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座初中数学数与代数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数与代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数与代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数与代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它是我们实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初中阶段,数与代数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它们涉及了数的概念、数的分类以及代数运算等内容。
下面将介绍初中数学中与数与代数相关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一、数的概念与分类数是用来计量事物多少的概念,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要素。
在初中数学中,我们主要接触和学习到的数有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实数等。
1. 自然数:自然数是从1开始的正整数,用N表示。
自然数从1开始依次递增,是最基本的计数单位。
2. 整数:整数包括自然数和负整数,用Z表示。
整数集合包含了0和自然数,它们在数轴上分布开来,整数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3. 有理数: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用Q表示。
有理数包括正有理数、负有理数以及0,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
4. 实数: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用R表示。
实数集合包含了所有的数,它们在数轴上密集分布,实数之间可以进行各种运算。
二、数的运算数的运算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帮助我们实现对数的操作和计算。
常见的数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1. 加法:加法是将两个数相加得到一个新的数。
在运算中,被加数加上加数,得到的结果称为和,符号用"+"表示。
2. 减法:减法是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得到差。
在运算中,被减数减去减数,得到的结果称为差,符号用"-"表示。
3. 乘法:乘法是两个数相乘得到一个新的数。
在运算中,被乘数乘以乘数,得到的结果称为积,符号用"×"表示。
4. 除法:除法是将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得到商。
在运算中,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到的结果称为商,符号用"÷"表示。
数的运算是有法则和性质的,在实际运算中需要注意运算规则,特别是在运算的顺序和优先级上。
初中数学《数与代数——方程与不等式专题》说课稿PPT44页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初中数学教案:数与代数的关系》
《初中数学教案:数与代数的关系》一、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而精确的科学,它运用符号和符号系统来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和空间。
在数学的学习中,数与代数是两个最基础且密切相关的概念。
本教案旨在通过针对初中生的数学教学来探讨数与代数之间的关系,并提供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理解数与代数1. 数的概念数是我们用来计量、比较和统计事物数量或属性的工具。
它可以表示为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或实数等不同形式。
让学生明确地了解到不同类型的数字,并能够灵活地在不同情境下应用这些数字是非常重要的。
2. 代数中的变量在代数中,变量是一个未知量,用字母或符号表示。
它可以代表任何值,在求解方程和进行问题推理时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提供一些简单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变量并熟练运用它。
三、分类讨论:数字与线性关系1. 正比例关系正比例关系描述了一种等比增长或减少的现象。
当两个变量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时,我们可以使用直线通过原点来表示。
教师可以利用例子和图表来展示这种关系,并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数学概念。
2. 反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也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它描述了一个变量增长而另一个变量减少的情况。
与正比例关系类似,反比例关系也可以由一条经过原点的曲线来表示。
在教学中,通过实际问题和图形的分析,展示反比例关系对数学运算的重要性。
四、应用解决实际问题1. 代数方程求解代数方程是指包含未知量和已知数量之间相等或不等关系的等式。
在从生活实践中引入具体问题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代数方程给学生进行求解训练,并逐步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更复杂、更抽象的问题中。
2. 图形与代数联系图形与代数之间有着密切且深远的联系。
在解决图形问题时,学生需要能够将图形转化为具有代数表达式或方程式。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几何形状并要求学生用代数方式进行计算、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对抽象思维的发展。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1. 目标导向教学教师应对每堂课的目标进行明确设定,并通过设计合适的问题和活动来正确引导学生达到这些目标。
《初中数学教案:数与代数的关系》
《初中数学教案:数与代数的关系》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其中数和代数的关系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通过了解数与代数的关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教案将介绍初中数学中数与代数的关系,并提供一系列活动来帮助学生巩固这一概念。
一、引入与概念解释在开始学习"数与代数的关系"之前,首先需要向学生引入基本的概念。
数是对事物的计数或表示数量的概念,而代数则是使用字母和符号来表示数的关系和运算。
在数学中,代数旨在解决未知数和方程的问题。
因此,数与代数密切相关。
二、数与代数的基本关系1. 数与代数的有机联系数与代数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数是代数中构建代数表达式和方程的基本元素。
而代数则是对数的关系和运算进行推广和扩展。
理解数与代数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树立数学思维和数学观念。
2. 数与代数的相互转化数可以转化为代数表达式,而代数表达式也可以转化为数。
这种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数可以用字母来代表未知数,而代数表达式则可以通过恢复被代表的数来还原。
三、数与代数的应用1. 代数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代数可以帮助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建立方程,通过代数方法解决方程进而求出未知数的值。
例如,在解决物理问题、几何问题或经济问题时,我们常常需要运用代数来建立数学模型和解决方程。
2. 数的运算与代数的关系数的运算是代数的基础。
通过对数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代数表达式和方程式。
四、数与代数的学习活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和代数的关系,以下是一些教学活动的建议:1. 数与代数的联系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要求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与代数相关的例子。
例如,让学生找出某些物品的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并以代数表达式的形式表示。
2. 代数方程练习设计一些代数方程练习,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相应的方程,并解答方程中的未知数。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能够将数与代数联系起来,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数与代数”领域的解读》 发言稿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数与代数”领域的解读》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今天我将为大家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关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与代数》领域作为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数的运算、代数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等内容,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将从课程标准的组织结构、主要内容和实施策略等方面,为大家详细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有关“数与代数”领域的要求。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数与代数”领域的组织结构。
该领域主要包括数的基本概念、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代数初步等内容。
在数的基本概念部分,主要包括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在整数和有理数部分,涉及到整数和有理数的运算、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等内容。
在无理数和实数部分,主要包括无理数的概念及性质、实数的性质等内容。
在代数初步部分,主要包括代数式、代数方程、代数不等式、函数及其图像等内容。
这些内容贯穿了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数学学习过程,是数学学科中的基础和重点。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了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数与代数”领域的主要内容。
在数的基本概念部分,学生需要掌握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及性质,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整数和有理数部分,学生需要掌握整数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了解等式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无理数和实数部分,学生需要了解无理数的概念及性质,理解实数的性质及其在数轴上的表示,学会用实数解决实际问题。
在代数初步部分,学生需要掌握代数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进行代数式的计算和变形,了解代数方程和代数不等式的解法,掌握函数及其图像的基本概念。
《初中数学课程培训》PPT课件
•
具体目标
• 1.数与式
• (1)有理数
•
① 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
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
② 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
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
母)。
•
③ 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
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
④ 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
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 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进行 描述。
• 数学思考:
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出 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代数式、 方程、 不等式、函数刻 画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 解决问题:
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 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 之间的差异。 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能用文字、字母
• 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 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 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 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 的作用。
•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积极参与对数学
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 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 益。
• 通过这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素质:
•
③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
上的点一一对应。
•
④ 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
⑤ 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在解决实际
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 题的要
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
⑥ 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数与代数”领域的解读》 发言稿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数与代数”领域的解读》发言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数与代数”领域的解读。
这个标准是教育部制定的,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该标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数与代数”领域在数学课程中的地位和意义。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而“数与代数”又是数学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个领域。
它不仅是其他数学概念和知识的基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
在学习数与代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这都是非常重要的素质。
其次,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具体内容。
在这个领域中,标准明确了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比如,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会认识自然数、掌握加减法基本算法、理解简单的代数式等;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会比较复杂的整数运算、解一元一次方程、理解函数的概念等。
这些内容都是以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为基础,科学、合理地安排在不同的学段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
再次,我们来谈一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根据这个标准来进行教学。
首先,教师需要充分理解标准中提到的各种概念、技能和方法,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层次内涵。
其次,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知识,掌握技能。
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要不断检查和调整教学效果,确保学生能够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家长和社会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支持和重视。
作为学生的家长,你们要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保持关注和支持,和学校和老师保持沟通和协作。
同时,社会各界也要关心和支持学校开展数学教育,给予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数与代数”专题讲座 PPT课件
整 数 的 认 识
20以内数的认识
(2)11—20各数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等, 要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 个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与大小,了解11—20各
数的组成,并能正确地读写。另外,还要使学生初
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12
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
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
3
一、对“数与代数”的认识: 《标准》对“数与代数”部分的改革
1
重视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淡化过分“形式化”和记忆的要求,重视在具体 情境中去体验、理解有关知识; 注重过程,提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活动,提 高发现规律,探求模式的能力; 注重应用,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 题能力的培养; 提倡使用计算器,降低对运算复杂性和速度的要 求,注重估算等。
分数的初 三上 步认识 小数的初 三下 步认识
三、“数与代数”内容编排特点和教学建议 (一)数的认识——理解意义 培养数感 “数的认识”在小学阶段主要分为 认识整数、认识分数、认识小数、认识百 分数和认识负数五大块。
7
三、“数与代数”内容编排特点和教学建议 (一)数的认识——理解意义 培养数感
课标对本学段“数的认识”具体目标这样阐述:
9
案例: 6、7的认识
②观察人物: 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 人?谁上来数一数?请学生上 来指着课件屏幕数。 学生数后,教师引导“按一定 顺序数”的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真仔细 ,有6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一 共是7人。 ③观察物品: 师:教室里除了人以外,还有 桌子、椅子等其他的物品,请 像刚才那样数一数。 学生自由数后,问:谁数的桌 子?学生上来指着数一数。 问:你们数的是什么?有多少 ? 小结:教室里有6个学生、6张 课桌、6个大字,7个人、7把 10 椅子、7个五角星。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数与代数的应用问题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数与代数的应用问题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数与代数的应用问题数与代数是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数学知识的基础。
数与代数的应用问题主要涉及到如何使用数与代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带领读者系统地归纳数与代数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一.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是数与代数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问题:问题 1:甲的年龄是乙的2倍,现在甲比乙大10岁,求甲的年龄。
解析:设乙的年龄为x,则甲的年龄为2x。
根据题意,2x - x = 10,解方程得到 x = 10,甲的年龄为 2*10 = 20 岁。
问题 2:一个数的 3/5 增加了 20,求原数。
解析:设原数为 x,根据题意,x + 3/5x = x + 20,解方程得到 x = 100,原数为 100。
问题 3:若水杯中有 300 mL 的水,每秒钟流出水量为 2.5 mL,求多少秒钟后水杯中剩余的水量不足 200 mL?解析:设 t 秒后水杯中剩余的水量为 x mL,根据题意,300 - 2.5t = 200,解方程得到 t = 40,即40秒后水杯中剩余的水量不足200 mL。
二. 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引入了不等号的表示方式,它用于描述一些变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问题:问题 1:父亲今年35岁,儿子的年龄不小于12岁,求儿子的年龄范围。
解析:设儿子的年龄为 x,根据题意,x ≥ 12,儿子的年龄范围为[12, +∞)。
问题 2:某家庭每月收入需满足:房租≤ 1/3 收入。
若房租为 1500 元,求收入的范围。
解析:设每月收入为 x 元,根据题意,1500 ≤ 1/3x,解不等式得到x ≥ 4500,收入的范围为[4500, +∞)。
问题 3:有两桶水,甲桶中水量不超过乙桶的 5/6,且甲桶中水量至少为 10 L,求甲、乙桶水量的范围。
初中数学“数与代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数与代数”的教学“数与代数”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教学模块,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数学基础的形成、数学水平的深化以及学生知识应用水平的培养都十分重要.在数与代数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这部分知识的特点深化对于学生各方面水平的培养.这不但能够让学生对于代数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掌握,也是实现知识教学的目标,并且全面深化对于学生数学水平与数学素养培养的教学模式.一、辩证数学知识观的培养数与代数的知识比较抽象,很多知识点也比较细碎.在数与代数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辩证数学知识观,这对于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与构建很有协助.代数内容中很多知识点都是成对出现的.这些成对的内容中,既有对立的两个概念或者规律,也有一些相近或者相似的内容.教师能够实行知识的联合教学,尤其能够选择这些相关联或者相对立的教学知识点展开灵活的比较与表现.这不但能够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个知识点的特征与实质,也能够让学生构建自身的知识网络,并且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到知识的对立与统一.这对于学生辩证数学知识观的形成很有协助.在数与代数教学中,不但知识中存有着正数与负数、加法与减法、乘方与开方、变量与常量、精确与近似等对立和统一的内容,在知识的研究过程中也充满已知与未知、特殊与一般、具体与抽象等对立与统一的模式.同时,在变量和函数的研究中,还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所以,数与代数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有利于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观点理解与理解现实世界.教师要把握好数与代数知识的特征,并且在知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于这些内容形成良好认知.这不但能够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能让学生养成自身的辩证数学知识观,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有促动作用.二、培养学生的知识抽象水平在数与代数教学中,教师同样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抽象水平,这在很多知识的教学中都能够得到体现.数与代数的知识,能够用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解答中,往往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其知识抽象水平,能够灵活使用数与代数的知识实行一些实际情况的判断,并且灵活解决很多实际问题.知识抽象水平的具备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这不但是学生灵活使用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思维水平的一种直观体现.所以,在相关案例的讲授时,教师要深化对于学生这方面水平的培养,提升知识教学效率,让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实践水平得到培养.例如,对100万的理解,教师能够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大小,以形成对100万等大数的理解.“贵州省中小学在校学生有100万,每人每天节约一粒大米,一天可节约多少粒大米?质量为多少克?”这个问题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有的学生觉得能够先称出100粒大米的质量,或者先称出1kg大米,再数一数粒数,利用比例的知识估计出100万粒大米大约是21kg.这样,学生对100万这个大数就有了直观的感受和理解.这样的教学过程,借助学生熟悉的实例,不但深化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认知,而且使学生的知识抽象水平得到培养.三、展开符号感的有效培养数与代数知识的学习与各种数学符号密不可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符号是重要的教学知识组成.教师要合理地创设教学模式,透过高效的知识教学形式,让学生的符号感能够得到培养与塑造.符号感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的展开.教师要保障学生对于各种常见的符号形成一定的认知,并且让学生对于符号的使用方法有较好的掌握.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协助学生体会到符号能够发挥的积极功效,并且让学生的符号感能够得到培养.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这种水平是学生数学素养的一种良好体现,也是学生思维过程的一种有效折射.例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感到一些困惑,“如果字母作为一个数的不确定名词,为什么要用这么多a,b,c……”.实际上,这就像我们讲到这个人和那个人一样,学生不理解a怎么能等于b.教师能够告诉学生,a与b不一定相等,但也可能偶然相等.最本质的一点是,要使学生知道字母表示某些东西,不同的字母或表达式可表示相同的东西.教师要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要让学生对于符号的应用方式有透彻的认知.这样才能够协助学生形成自身的符号感,并且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更多收获.总来说之,数与代数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模块.要想让数与代数的教学更加高效,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各方面水平的培养.教师要深化对于学生辩证数学知识观的培养,这在很多知识点中都能够得到体现.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抽象水平,这在很多实际问题的解答中协助很大.此外,教师能够透过高效的知识教学形式,让学生的符号感能够得到培养与塑造,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知识学习有很大协助.初中数学“数与代数”的教学。
初一数学讲座教师发言稿
大家好!我是本次初一数学讲座的讲师,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请允许我简要介绍一下本次讲座的主题——如何学好初一数学。
一、认识初一数学初一数学是整个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它涵盖了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基础知识。
对于同学们来说,学好初一数学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学好初一数学呢?二、学好初一数学的方法1.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课前预习:提前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课堂认真听讲:认真听讲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要紧跟老师的思路,做好笔记。
(3)课后复习:及时复习当天所学内容,巩固知识,查漏补缺。
(4)定期总结:每周或每月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加深印象。
2.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1)多思考:遇到问题时要积极思考,尝试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2)多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3)多总结: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
3. 注重基础知识(1)掌握基本概念:对数学中的基本概念要理解透彻,如数、式、方程、不等式等。
(2)熟练掌握公式、定理:对公式、定理要熟记于心,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激发学习兴趣。
4. 提高学习效率(1)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保证学习时间。
(2)学会放松: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文娱活动,缓解学习压力。
(3)寻求帮助:遇到难题时,主动向老师、同学请教。
三、结语同学们,学好初一数学需要付出努力和时间。
希望大家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注重基础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最后,预祝大家在初一数学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取得更好的成绩!谢谢大家!。
初中数与代数知识脉络_概述及解释说明
初中数与代数知识脉络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初中数与代数知识是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基础,它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为其进一步学习高阶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初中数与代数知识脉络概述主要涵盖了数与代数的基本概念及其解释说明以及进阶知识的简要介绍。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全面了解,我们能够清晰地把握初中数与代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脉络。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进行介绍和阐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括性地描述整篇文章,并给出目录,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结构和内容安排。
接下来,将从“2. 数与代数知识脉络概述”开始详细介绍初中数与代数知识的核心内容。
然后,在“3. 数与代数的基本概念解释说明”部分,我们将对一些关键概念进行解释和说明,以便读者理解这些重要概念的含义和作用。
紧接着,在“4. 数与代数的进阶知识脉络概述”部分,我们将介绍初中数与代数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最后,在“5. 结论”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探讨初中数与代数知识学习的意义以及进一步深入学习高阶数学知识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清晰的初中数与代数知识脉络概述。
通过对各个主题的详细说明和解释,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初中数与代数知识,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同时,通过本文的阅读,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到初中数与代数知识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后续高等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更高阶段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动力。
2. 数与代数知识脉络概述:数与代数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它们贯穿了整个初中数学学习过程。
本部分将对数与代数知识的脉络进行概述。
2.1 数学基础概念:在初中阶段,我们首先需要掌握各种基本的数学概念。
这包括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数字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
通过对这些基础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建立起对数字及其运算规则的认识。
2.2 数与代数关系的特点:代数是研究未知量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初中数学 数与代数课件
三、2012年学业水平考试怎样考
1、全卷满分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试题题型 (1)、选择题(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 (2)、填空题(直接写出结果,不写计算或推证过程) (3)、解答题(计算题、证明题、开放性问题、应用性 问题、阅读分析题、探索性问题及其他各种题型) 3、各种题型分数的百分比约为:客观题40%,主观题 60% 4、易中难之比约为7:2:1。 5、各位教师应注意考查知识点的轮换特点。 6、关注相同知识点的不同考查方式和以不同背景设置 问题。
考查方式
• 对本专题的考查主要以填空题的形式考 查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等概念。
• 有理数的运算常与零次方、负指数幂、 二次根式等同时考查。
考查方式
• 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考查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 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以及二次根式的
简单四则运算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考查方式
化简再求值)。
• 数与式考查重点:
运算及运算律、解释和推断数字所含 信息、代数式表示意义、公式变形、求 值计算。
数与式各部分内容在中考所占分值
考查内容
滇八 09云 保
倒数、相反数、绝对值 3
33
有理数的简单运算
3
3
二次根式与其他
3
3
填
有效数字
3
空
因式分解
3
3
选
择 列代数式、找规律
3
3
题
科学记数法
• 在资料选择上,要有针对性,严格筛选,绝 不能滥用。一般一门学科配置1~2本综合 性复习用书就足够了,建议以“考试说明” 为基础,一定要认真用好样题。
• 这样有利于师生准确把握命题方向,避免教 师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对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 无目的的泛化,避免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机 械重复训练,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 合格率。
初中数学基本知识数与代数
初中数学基本知识数与代数㈠、数与代数A、数与式:1、有理数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2、实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主题初中数学代数知识梳理
主题初中数学代数知识梳理代数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数的代表性性质和运算规律。
代数知识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重点内容,它不仅为学生打下了数学基础,也为高中和大学的代数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将对初中数学代数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代数知识。
一、数与代数式在代数学中,数是代数的基础,代数式是由数和代数符号组成的简单的运算式。
代数式可以用字母表示数,用于讨论和研究与数有关的问题。
常见的代数符号有加号、减号、乘号、除号等。
二、代数运算代数运算是指代数式之间的加减乘除运算。
初中代数运算主要涉及整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减乘除以及带有字母的代数式的运算。
通过灵活运用代数运算法则,可以解决各种代数问题。
三、方程与不等式方程是代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指具有相等关系的代数式。
初中常见的方程类型有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
解方程的过程是找到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不等式是代数学中的另一重要概念,它表示两个代数式之间的大小关系。
初中主要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
四、函数函数是代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函数可以用代数式、图像、表格等形式表示。
初中主要学习一元一次函数,包括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性质等。
五、数列数列是由一列有序的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
初中数学常见的数列有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值相等,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值相等。
数列的求和是数列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可以通过运用数列求和公式来求解数列的和。
总结:初中代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理解和掌握代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希望本文的代数知识梳理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中的数与代数知识点的归纳与解析
初中数学中的数与代数知识点的归纳与解析数学是一门基础而重要的学科,而初中数学更是建立起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阶段。
数与代数是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在学习数与代数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各种知识点,并且能够理解其归纳与解析。
本文将对初中数学中数与代数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归纳与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整数的运算整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其运算规则是学习的重点之一。
整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在进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时,注意同号相加、异号相减的原则;在进行整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时,需要掌握正负数的乘除法规则。
例如,对于整数的乘法运算,同号相乘结果为正数,异号相乘结果为负数,例如:2 × 3 = 6,(-2) × (-3) = 6,(-2) × 3 = -6。
而对于整数的除法运算,同号相除结果为正数,异号相除结果为负数,例如:6 ÷ 2= 3,(-6) ÷ (-2) = 3,(-6) ÷ 2 = -3。
二、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代数知识点,也是代数学习的基础。
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 + b = c,其中a、b、c都是已知的常数,x是未知数。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一般为移项和化简。
例如,对于方程2x + 3 = 7,首先将3移项得到2x = 7 - 3,化简后得2x = 4,最后将方程化简为x = 2,即方程的解为x = 2。
三、平方根与立方根平方根和立方根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平方根指的是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该数的正整数根,立方根指的是一个数的立方等于该数的正整数根。
例如,对于方程x^2 = 9,解方程可得x = ±√9,即x = ±3。
而对于方程x^3 = 8,解方程可得x = ∛8,即x = 2。
四、比例与比例方程比例是初中数学中常见的概念,比例的表达形式为a:b或a/b,其中a和b都是非零的实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讲座初中数学数与代数綦春霞(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史炳星(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教研员)王瑞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数与代数在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到 6 个话题,前三个是和内容有关系的,第一个话题是数与式,第二个话题方程与不等式,第三个话题是函数;另外三个话题,是基于知识之上侧重培养学生的一些方面的能力,一是运算能力,一是符号意识,再一个是模型思想。
话题一数与式一、重点关于数与式的主要内容,包括有理数、实数、代数式和二次根式,代数式主要是整式和分式。
这一部分内容的重点应当是强调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理解代数式的表述功能,建立符号感,同时理解运算的意义,强调运算的必要性。
二、内容的变化(一)降低了对于实数运算的要求。
比如“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转化为“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
(二)取消了对“有效数字”的要求,但重视学生的估算能力,要求学生理解近似数。
例如“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了解近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三)与实验稿比较,加强了对二次根式的要求,比如对二次根式的化简,分母有理化,但二次根式的运算仅仅限于根号下是数的情况。
(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例如要求“借助现实情境了解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五)注重代数式的实际应用和实际意义。
例如要求“能分析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以及“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六)对于代数式的意义,除了关注数学意义外,还关注现实的意义。
(七)强调几何直观的作用。
(八)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
三、价值及作用数与式这部分内容,在代数当中甚至在整个数学领域当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具体的来讲,有下面的几点:第一点,通过数与式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关于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以及培养学生具有应用意识,可以举如下的例子:在我们学习数轴的时候,学生通过观察温度计、天平的标尺以及常见的两个相反方向行走的例子,能够从这些现象当中得到数轴、抽象出数轴的这样一个概念。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利用数轴联系数学内部的一些知识,即应用于数学内部。
同时数轴作为一种工具,它又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其他生活中的问题,比如时区问题,化学中的一些常见的问题等等。
这就是我们说的核心的概念:几何直观。
从温度计抽象出数轴来,同时数轴又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及实数的概念。
学习有理数之后数轴还不能被充满,但是学了实数之后这个数轴就被充满了。
这样直观的一个工具,对于学生来理解实数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二点,我们来谈谈关于数的概念和运算、代数式的建立、以及推导与探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数感、符号感的问题。
学习数的概念和数的运算,除了学生会运算之外,数感和符号感也都是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而且通过学习数的概念和数的运算,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同时也能够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载体。
如:对于一般化的处理方法,因为字母表示数,实际上就是把数的概念和运算进行了一般化的处理,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到抽象化的水平,同时也会逐渐通过式的建立以及对式的进一步学习,逐步形成模型的思想。
我们在学习幂的运算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们通常是让学生在原有的一些知识基础之上,猜想观察猜想出幂的运算规律,从数的计算开始,103 × 102= 10 5=10 3+2,a 4× a 3 =a 7 =a4+3,a m· a n=a m + n逐步地提升到用字母来表示。
再将这个公式应用于数学问题,这样的话,学生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这样一个过程,体会了这样一个数学思想。
但这个过程我想其实充分体现了符号对数学学习的意义。
我们观察幂的运算公式,会发现幂之间所做的运算,如果幂之间做的是乘除运算,到了指数上它就会变为加减运算,运算等级降了一级,幂做乘方的运算,在指数上就变为了乘法的运算,其实也是降了一级。
而学生无论通过观察,还是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他都能够认识这样的规律,产生这样的意识,这正是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符号感。
符号感的获得一方面基于对算理的理解,也是基于学生不断的归纳和类比和各种方法的运用,就可以逐步获得这样一种意识。
这个例子挺好,里面就体现了符号表示的一般化作用,因为在前面通过具体的数字产生了一种猜想,有可能这个同底的幂做乘法是指数相加,然后再根据指数幂的意义进行计算,就得到一个一般化结论,所以这个过程中除了有符号感,也有合情推理的成分。
因此我们认为,这部分内容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而且也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还有推理能力。
第三点价值,体现在数学里面,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对立统一思想。
例如在一些概念、一些量中我们会发现,正数与负数,精确与近似,还有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转换等等这些概念中都蕴含着统一思想。
这些内容的学习确实有助于学生提高他们用唯物主义的思想和科学的观点来认识客观事件的能力。
而且也体现模型思想,比如正数与负数,在生活中我们表示东与西就用正数与负数,所以正数负数它不单纯就是我们所学的计算等等,最后它已经成为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一个数学模型。
话题二方程与不等式一、重点方程与不等式在初中阶段主要涉及到这样一些内容,一个就是关于方程的,比方说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不等式主要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方程和不等式这个话题里面,这部分内容一个我们强调方程和不等式的模型思想,也就是说如何从现实生活中去把问题进行抽象,用这种方程的形式和不等式的关系刻划出来,然后进行讲学,最后运用到现实问题。
所以这一部分内容就是一个重点,还是突出它的模型思想,当然另外一个部分,也是我们在这部分内容所突出的一个重点,那就是如何解这个方程和不等式。
二、内容的变化在方程部分变化的内容为:(一)与实验稿相比,有些内容适当增加: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但不要求应用这个关系解决其他问题,了解就可以了,不要深挖洞。
(二)三元一次方程组作为选学内容。
(三)一些具体要求,如一元二次方程只要求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只要求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并且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四)删除了部分内容,如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法;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可以分解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法。
这是与大纲相比发生的变化。
在不等式部分变化的内容为:(一)强调结合具体问题,在具体情境中探索不等式的意义。
而且强调了过程目标“探索”,强调对于不等式组解的几何意义的理解。
(二)删除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三)解不等式中对相关的内容作出了限定。
如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三、价值及作用这里想突出方程与不等式的三个主要的作用,第一个是模型思想。
这点非常重要。
另外涉及到的一点就是化归的思想方法,我们解方程组等等一系列过程都涉及到化归。
第三点,这部分内容对后续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我们说它在整个数与代数里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首先,方程与不等式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建模思想。
方程的模型思想主要是指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经过必要的抽象,提炼出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具有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在列出方程后,再运用方程(组)求解的各种方法,求出方程(组)的解,进而解决问题,从而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是贯穿方程与方程组的一条主线。
“相等”与“不等”是数学中两种基本的数量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形成对数量关系的完整认识,是进一步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和有效工具,也是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
说到模型思想,我们在教学当中曾经用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同学小明,如果给出了他的走路速度和跑步速度:走路平均速度为6km/h ,跑步平均速度为10km/h ,又给出了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为2km ,有了这样的条件,可以提出什么样的一些问题呢?在和同学们讨论之后,学生反应非常热烈。
这里我们拿出一个例子跟老师们分享: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补充条件,说他走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发现自己有东西落在家里了,于是就赶紧跑回去,跑回家去取东西,接下来又跑到学校,跑到学校发现所用的时间和走到学校的时间是一样,也就是说到校的时间是没有变化,那问小明是在什么地方或者走了多久发现自己落了东西?学生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之后,要想确定出这个问题的模型,首先就要考虑,小明走到学校到底要花多长时间?通过计算得出用20 分钟。
接下来在这次上学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先走了一段路,接下来往回折返跑回去,相当于从家又跑到了学校,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们通过分析通过画图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发现他跑的这一段路程实际上走路的路程多出来的就是家到学校的距离,即2 公里。
如果设未知数,我们就可以利用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设t 分钟之后返回,用 2 公里这个路程作为等量关系可以列出这样的方程:,进而解决问题。
当然学生还可以改变条件,或提出各种各样的补充条件,在这样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寻找“等量”“不等”这样不同的关系,建立各种各样的模型,用方程或不等式等多种方法来表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案例我想供老师们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考。
关于列方程解决实际运用问题,有很多老师反应比较难,找等量关系方面学生就比较有困难;找出等量关系了方程却列不出来。
像刚才的问题,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即怎么使学生能够在分析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抓住主要的关系,怎么能够读懂题目?怎么能够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确实是老师们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
学生在面对数学和生活联系的时候,往往很难直接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建立模型。
实际上学生在生活当中,本身就应用着数学,经常面对数学,而教师们在设计问题或者说设计教学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忽略学生和实际数学之间的联系。
如果说利用刚才这样的案例,给学生一个比较开放性的平台,即给出的条件是不充足的,你再补充其他条件,这样,问题也许会比较简单,也许会比较复杂,也许有解也许没有解,不同的阶梯性补充,可能对水平存在差异的同学来说,确实是有很好的帮助。
有经验的教师也会发现,在解决方程与不等式建立模型或者说是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把问题简化,指出主干让学生去抓住问题当中最基础的这样一个关系,这样会使问题变得简单,如果说一上来问题就比较复杂的话,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再处理起来,也确实无从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