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_陶瓷工艺学-绪论-hjl-09.10

合集下载

陶瓷工艺学

陶瓷工艺学

陶瓷工艺学第一篇:陶瓷工艺学1.落的性能。

2.3.4.5.6.7.8.9.胎釉适应性——釉层与胎具有相匹配的膨胀系数,不致于使釉出现龟裂或剥可塑成型——在外力作用下,使可塑坯料发生塑性变形而制成坯体的方法。

滚压成型——用旋转的滚头,对同方向旋转的模型中的可塑坯料进行滚压,坯注浆成型——将泥浆注入多孔模型内,当注件达到所要求的厚度时,排除多余二次烧成——生坯先经素烧,然后釉烧的烧成方法。

一次烧成——施釉或不施釉的坯体,不经素烧直接烧成制品的方法。

釉上彩——用釉上颜料或由它所制成的贴花纸及其他装饰材料,在制品釉面上釉中彩——用能耐一定高温的颜料或由它所制成的贴花纸,在釉坯或制品釉面釉下彩——用釉下颜料或由它所制成的贴花纸,在精坯、素烧坯、釉坯的表面料受压延力的作用均匀展开而形成坯体的方法。

的泥浆而形成空心注件的注浆法。

进行彩饰,经900℃以下温度烤烧而成的装饰方法。

上进行彩饰,以釉烧时同一温度或接近温度下烧成,颜料沉入并熔合在釉中的装饰方法。

上进行彩饰,再覆盖一层釉,经高温烧制而成的装饰方法。

10.泥浆触变性——泥浆受到振动和搅拌时,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加,静置一段时间后,泥浆又重新稠化的性能。

11.可塑性——含适量水的泥团,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而不开裂,除去外力后仍保持其形变的性能。

3.一次粘土(原生粘土)和二次粘土(沉积粘土)各有什么特点?答:一次粘土:是母岩经风化、蚀变作用后形成的残留在原生地,与母岩未经分离的粘土。

二次粘土:是一次粘土从原生地经风力、水力搬运到远地沉积下来的粘土。

特点:一次粘土颗粒粗,纯度高,耐火度高,可塑性差;二次粘土颗粒细,纯度低,耐火度低,可塑性高。

6.论述长石、粘土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答:(1)长石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①是坯料中氧化钾和氧化钠的主要来源;起熔剂作用,有利于成瓷和降低烧成温度。

②长石熔体能溶解部分高岭土分解产物和石英颗粒,在液相中氧化铝和氧化硅相互作用,促进莫来石生成。

陶瓷工艺学绪论

陶瓷工艺学绪论

龙山黑陶
殷商时代——“第一次飞跃”
殷商时代的陶器从无釉到有釉,是制陶技术上的重大成就。
为从陶过渡到瓷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这一时期釉陶的出现是我
国陶瓷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商代彩陶 商代白陶
商代早期灰陶
商代釉陶
汉代以后——“第二次飞跃”
汉代以后:釉陶逐渐发展成瓷器,无论从釉面和胎质来看, 瓷器的出现无疑是釉陶(透明釉)的“第二次飞跃”。 在浙江出土的东汉越窑青瓷是迄今为止我国发掘的最早瓷 器,距今已有1700年。当时的釉具有半透明性,而胎还是欠致 密的。这种“重釉轻胎倾向”一直贯穿到宋代的五大名窑(汝、 定、官、越、钧 ) 。
上以及本国的科研成果,大力培养新生的技术力量。
作业:
1、陶瓷的概念?
2、传统陶瓷和特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陶瓷的分类依据?陶瓷的分类? 4、陶瓷发展史的四个阶段和三大飞跃? 5、宋代五大名窑及其代表产品?
6、普通陶瓷(长石质瓷)的岩相组成?
仰韶文化时期陶器
大口小底曲腹盆
彩陶双连壶
土地纹罐
人面鱼纹盆
中国的仰韶文化距今约五、六千年,这时的陶器是以红陶 为主,灰陶、黑陶次之。各种水器、甑、灶、鼎、碗、杯、盆、 罐、瓮等日用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主要呈红色, 多用手制法,用泥条盘成器形,然后将器壁拍平制造。红陶器 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 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
二 普通陶瓷(不带釉)的岩相成分
1、晶相(crystalline phase):(以长石质瓷为例)莫来石,石 英,方石英,少量原料残骸,熟料粒。 2、玻璃相(glass phase): 陶器:25~70%(少数大于70%)玻璃相少, 只够粘接晶粒,胎体气孔多。 不致密炻器: 玻璃相增多,除粘接晶粒外,还填充部 分晶粒间隙,胎 体气孔减少。 致密炻器: 瓷器玻璃相很多,胎体几乎无气孔。 3、气孔(gas phase) 闭气孔:与大气不通,不吸水。 开气孔:与大气相通,吸水。气孔率越大,吸水越大。

陶瓷工艺学

陶瓷工艺学

第二章
陶瓷的显微结构及性能
2.1 显微结构概念 2.2 瓷胎的显微结构 2.3 瓷器的性质
2.1 显微结构概念
• 显微结构是指在不同类型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材料组织结构。 是构成材料的组成和制备工艺过程诸因素的综合反应。
• 显微结构分析的任务:
1.根据材料研究和生产过程中原料、半制品、成品的显微结构, 对它们的品质进行评价。 2.通过对材料或制品中缺陷的检测,从显微结构上找出缺陷产生 的原因,提出改善和防止的措施,对生产进行控制。 3.从显微结构和物理化学的基本观点出发,研究设计新材料或中 间产品,以求获得较为理想的显微结构并具有预期优良性能 的材料和制品。 4.研究工艺条件对显微结构形成的影响规律,促使工艺条件更加 合理化,改善材料的使用性能。
3.陶瓷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3.1陶瓷研究的发展历程
陶器
高铝质、粘土和 瓷土的应用 釉的发明
陶器 传统陶瓷
高温技术 显微结构 分析的进步
原料纯化 陶瓷工艺的发展 陶瓷理论的发展
先进陶瓷 微米级
性能研究的深入 无损评估的成就 相邻科学的推动
纳米陶瓷
3.2陶瓷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 除用于日常生活中外,陶瓷作为结构和功能材料广泛 用于科学技术和工农生产领域的重要性,对此人们仍没有 充分的认识。 • 近年来由于陶瓷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优良性能的陶 瓷陆续出现,对陶瓷的评价也就发生了变化。陶瓷已从以 往处于辅助材料的位置,开始发展为主要材料的位置,出 现很多具有更多实用价值功能的陶瓷材料。 • 例如: 1.比金属优越的力学性能 2.比玻璃高明的光学性质 3.卓越的热学性能 4.奇妙的声学性质 5.惊人的化学稳定性
1.陶瓷(ceramics)的概念和种类

陶瓷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陶瓷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陶瓷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陶瓷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一、《陶瓷工艺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8131021(二)课程英文名称:Ceramic Technology(三)开课对象:材料物理专业(四)课程性质:《陶瓷工艺学》是材料物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选修课。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介绍陶瓷体的制备工艺、性质和应用。

(五)教学目的通过陶瓷工艺学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陶瓷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掌握陶瓷的制备工艺过程和技术,掌握陶瓷体的显微结构和性质,了解陶瓷在装饰等方面的应用,熟悉陶瓷制品的缺陷及分析方法。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原料、坯料、釉料、显微结构与性质、原料的处理、坯釉料制备、成形与模具、坯体的干燥、粘接、修坯与施釉、烧成与窑具、陶瓷装饰、陶瓷制品缺陷及其分析等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72学时学分数: 4学分教学时数具体分配:教学内容讲授实验/实践合计绪论 2 2 第一章原料 8 8 第二章坯料8 8 第三章釉料 8 8 第四章显微结构与性质 8 8 第五章原料的处理 2 2 第六章坯、釉料制备 6 6 第七章成形与模具 8 8 第八章坯体的干燥 4 4 第九章粘接、修坯与施釉 2 2 第十章烧成与窑具 6 6 第十一章陶瓷装饰 6 6 第十二章陶瓷制品缺陷及其分析 4 4合计 72 72(八)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和作业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原料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1 了解陶瓷原料的概况和分类2 了解粘土的成因与分类;掌握粘土地工艺性质和加热变化;了解粘土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了解我国的粘土原料情况3 了解石英的种类和性质,掌握石英的晶型转化,了解石英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4 了解长石的种类和一般性质,掌握长石的熔融特性,了解长石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5 了解其它矿物原料情况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原料分类一、概述二、原料分类第二节粘土类原料一、粘土的成因与分类二、粘土的组成三、粘土的工艺性质四、粘土的加热变化五、粘土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六、我国的粘土原料第三节石英类原料一、石英的种类和性质二、石英的晶型转化三、石英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第四节长石类原料一、长石的种类和一般性质二、长石的熔融特性三、长石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第五节其它矿物原料一、含碱硅酸铝类二、碱土硅酸盐类原料三、碳酸盐类四、钙的磷酸盐类五、高铝质矿物原料六、锆英石七、工业废渣第六节陶瓷原料的标准化考核要求:1、原料的概述和分类(了解)2、粘土的成因与分类(识记);粘土组成、工艺性质(识记);粘土的加热变化(领会);粘土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以及我国的粘土原料情况(了解)3、石英的种类和性质(识记);石英的晶型转化(领会);石英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了解)4、长石的种类和一般性质(识记);长石的熔融特性、长石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领会)5、含碱硅酸铝类等其它矿物原料(了解)第二章坯料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1 了解坯料的类型;掌握坯料的配料的依据2 掌握坯料配料的计算方法3 了解坯料的成形性能4 掌握坯料添加剂的种类、作用教学时数:8学时第一节坯料的类型一、瓷器坯料二、精陶坯料三、其它陶瓷器坯料第二节配料的依据第三节配料计算一、配料组成的表示方法二、配料计算第四节坯料的成形性能一、可塑泥团的成形性能二、泥浆的成形性能三、压制用分料的成形性能第五节调整坯料性能的添加剂一、添加剂的种类二、解凝剂的作用三、塑化剂的构成四、有机粘合剂的性能考核要求:1、坯料的类型(识记);坯料配料的依据(领会、应用)2、坯料配料的计算方法(领会、应用)3、坯料的成形性能(识记)4、坯料添加剂的种类、作用(识记) 第三章釉料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 1 了解釉的作用、特点及性质 2 了解釉的种类、制釉氧化物 3 掌握确定釉配方的依据 4 掌握釉料配方的计算 5 掌握釉层形成过程的反应 6 了解釉的析晶过程、影响因素 7 掌握坯釉的适应性教学时数:8学时第一节釉的作用及特点一、釉的作用二、釉的特点和性质第二节釉的分类、制釉氧化物一、釉的种类二、制釉氧化物第三节确定釉配方的依据一、釉配方的物理化学基础二、釉料配方的配制原则三、釉料配方的确定第四节釉料配方的计算一、釉料的表示方法二、釉式的计算三、釉料配方的计算第五节釉层形成过程的反应一、釉料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二、釉层冷却时的变化三、釉层内的气泡第六节釉的析晶一、釉熔体的析晶二、影响釉熔体析晶的因素三、析晶对釉面光学性质的影响第七节坯釉适应性一、膨胀系数对坯釉适应性的影响二、中间层对坯釉适应性的影响三、釉的弹性、抗张强度对坯釉适应性的影响四、釉层厚度对坯釉适应性的影响考核要求:1、釉的作用、特点及性质(识记)2、釉的种类、制釉氧化物(识记)3、确定釉配方的依据(领会、应用)4、釉料配方的计算(领会、应用)5、釉层形成过程的反应(识记)6、釉的析晶过程、影响因素(识记、领会)7、坯釉的适应性(领会)第四章显微结构与性质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1 了解陶瓷坯体的显微结构2 了解釉层的显微结构3 掌握釉层的物理化学性质4 掌握陶瓷性能的控制方法教学时数:8学时第一节陶瓷坯体的显微结构一、显微结构的构成二、工艺因素对显微结构的影响第二节釉层的显微结构一、透明釉二、乳浊釉三、结晶釉四、无光釉五、高温颜色釉六、半导体釉第三节釉层的物理化学性质一、釉的熔融温度范围二、粘度与表面张力三、热膨胀性与弹性四、白度、光泽度与表面硬度五、力学强度与表面硬度六、化学稳定性七、介电性质第四节陶瓷性能的控制一、陶瓷强度的控制二、陶瓷光学性能的控制三、陶瓷介电性质的控制考核要求:1、陶瓷坯体的显微结构(识记)2、釉层的显微结构(识记)3、釉层的物理化学性质(识记、领会)4、陶瓷性能的控制方法(领会、应用)第五章原料的处理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1 掌握原料的精选方法,了解水的性质对坯料、制品性能的影响2 了解原料预烧的作用教学时数:2学时第一节原料的精选一、原料的精选方法二、水的性质对坯料、制品性能的影响第二节材料的预烧一、预烧的作用二、石英、长石、滑石、工业氧化锌、粘土的预烧考核要求:1、原料的精选方法(领会),水的性质对坯料、制品性能的影响(识记)2、原料预烧的作用(领会)第六章坯、釉料制备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1 了解坯料的种类、品质要求2 掌握坯料的制备3 掌握釉料的制备4 了解坯料、釉料制备的主要工序及设备教学时数:6学时第一节坯料的种类和品质要求一、坯料的种类二、坯料的品质要求第二节坯料制备一、塑性坯料制备二、注浆坯料制备三、压制坯料制备第三节釉料制备一、釉料制备的品质要求及控制二、釉料制备第四节坯、釉料制备的主要工序及设备一、原料粉碎二、筛分三、除铁四、泥浆脱水五、陈腐与练泥六、造粒七、熔块熔制考核要求:1、坯料的种类、品质要求(识记)2、坯料的制备(领会)3、釉料的制备(领会)4、坯料、釉料制备的主要工序及设备(识记)第七章成形与模具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 1 了解器形的合理设计 2 了解成形方法的分类,掌握成形方法的选择3 掌握可塑成形的几种方法4 了解注浆成形方法5 了解压制成形方法6 了解成形模具教学时数:8学时第一节器形的合理设计第二节成形方法的分类与选择一、成形方法分类二、成形方法的选择第三节可塑成形一、滚压成形二、旋压成形三、挤压成形四、车坯成形五、其他成形方法第四节注浆成形一、基本注浆方法二、强化注浆方法三、其它注浆成形方法第五节压制成形一、干压成形二、等静压成形第六节成形模具一、石膏与石膏模二、新型多孔模具三、压制成形用金属模四、挤压成形用模具五、等静压成形模具六、模具的放尺考核要求:1、器形的合理设计(识记)2、成形方法的分类(识记),成形方法的选择(领会、应用)3、可塑成形的几种方法(识记、领会)4、注浆成形方法(领会)5、压制成形方法(领会)6、成形模具(领会)第八章坯体的干燥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1 了解干燥的作用、过程、收缩与变形2 了解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干燥介质参数的确定3 掌握热空气等几种干燥方法教学时数:4学时第一节干燥作用与干燥过程一、干燥的作用二、干燥过程三、干燥收缩与变形第二节干燥制度的确定一、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二、干燥介质参数的确定第三节干燥方法一、热空气干燥二、工频电干燥三、直流电干燥四、辐射干燥五、综合干燥考核要求:1、干燥的作用、过程、收缩与变形(识记)2、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干燥介质参数的确定(识记)3、热空气等几种干燥方法(领会)第九章粘接、修坯与施釉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 1 掌握粘接与修坯2 掌握施釉的方法教学时数:2学时第一节粘接与修坯一、粘接二、修坯第二节施釉一、釉浆施釉法二、静电施釉三、干法施釉考核要求:1、粘接与修坯(领会)2、施釉的方法(领会)第十章烧成与窑具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 1 了解烧成制度与产品性能的关系,掌握制定烧制制度的依据2 了解快速烧成的意义和工艺措施3 了解装窑的要求和方法4 了解窑具的种类、性能要求、制造等教学时数:6学时第一节烧成制度一、烧成制度与产品性能的关系二、制定烧成制度的依据三、烧成制度示例和说明第二节快速烧成一、快速烧成的意义二、快速烧成的工艺措施第三节装窑一、装窑要求二、装窑方法第四节窑具一、窑具种类二、窑具的性能要求三、窑具材质的类型及损坏情况分析四、窑具的制造考核要求:1、烧成制度与产品性能的关系(识记),制定烧制制度的依据(领会、应用)2、快速烧成的意义和工艺措施(识记)3、装窑的要求和方法(识记、领会)4、窑具的种类、性能要求、制造等(识记)第十一章陶瓷装饰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1 了解陶瓷颜料的分类、制造、发色机理以及影响色剂呈色因素2 了解釉上装饰、釉下装饰、釉中彩3 了解颜色釉、艺术釉4 了解坯体装饰,了解铅镉离子溶出原因、影响因素教学时数:6学时第一节陶瓷颜料一、分类二、陶瓷颜料制造三、陶瓷颜料发色机理四、影响色剂呈色因素第二节釉上装饰一、彩绘二、贵金属装饰三、光泽彩四、其他装饰方法第三节釉下装饰一、彩绘二、其他装饰方法第四节釉中彩第五节颜色釉一、低温颜色釉二、高温颜色釉第六节艺术釉一、结晶釉与砂金釉二、无光釉三、碎纹釉四、变色釉五、金属光泽釉第七节坯体装饰一、色坯、斑点、绞胎二、镂空、刻花、堆雕三、化妆土四、渗花第八节釉料、颜料中铅、镉离子的溶出一、溶出原因二、影响因素三、降低铅、镉溶出量的方法考核要求:1、陶瓷颜料的分类、制造、发色机理以及影响色剂呈色因素(识记)2、釉上装饰、釉下装饰、釉中彩(识记)3、颜色釉、艺术釉(识记)4、坯体装饰,了解铅镉离子溶出原因、影响因素(识记)第十二章陶瓷制品缺陷及其分析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1 了解日用陶瓷缺陷分析2 了解墙地砖缺陷分析3 了解卫生陶瓷缺陷分析教学时数:4学时第一节日用陶瓷缺陷分析一、变形二、裂纹三、斑点四、溶洞五、落渣六、粘疤与底沿粘渣七、底足粘脏八、疙瘩与泥渣九、缺泥与磕碰十、起泡十一、针孔与橘釉十二、釉缕十三、缺釉十四、釉面擦伤十五、生烧与过烧十六、烟熏十七、阴黄十八、火刺十九、色脏二十、彩色不正二十一、画面缺陷二十二、饰金缺陷二十三、铅溶出量超标第二节墙地砖缺陷分析一、变形二、裂纹三、夹层四、尺寸偏差五、大小边六、黑心七、色差八、釉面缺陷九、吸湿膨胀性第三节卫生陶瓷缺陷分析一、变形二、裂纹三、斑点四、坑包五、棕眼六、缺釉七、釉缕与釉面波纹八、烟熏考核要求:1、日用陶瓷缺陷分析(识记、领会)2、墙地砖缺陷分析(识记、领会)3、卫生陶瓷缺陷分析(识记、领会)三、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1、《陶瓷工艺学》,李家驹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2、《日用陶瓷工艺学》,李家驹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3、《陶瓷工艺学》,章秦娟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4、《陶瓷工艺学》,陆小荣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5、《材料科学与技术丛书(第17卷)-陶瓷工艺》,[英]理查德 J.布鲁克,科学出版社,19996、《先进陶瓷工艺学》,刘维良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7、《特种陶瓷工艺学》,李世普,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复习思考题解答--陶瓷工艺学

复习思考题解答--陶瓷工艺学

第三篇陶瓷工艺学第一章绪论1 、答:( 1 )传统陶瓷:指以粘士和其它天然矿物为原料,经过粉碎、成型、焙烧等工艺过程所制得的各种制品。

(2 )现代陶瓷:指用陶瓷的生产方法制造生产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和制品。

2 、答:( 1 )按用途来分:①传统陶瓷(普通陶瓷)、②特种陶瓷或新型陶瓷亦称精密陶瓷( 2 )按物理性能分:陶器、炻器、瓷器。

3 、答:吸水率相对密度陶器 3-15% 1.5-2.4炻器 1-3% 1.3-2.4瓷器<1% 2.4-2.64 、答:由陶瓷原料到制成陶瓷制品的整个工艺过程中的技术及其基本原理。

5 、答:有原料选定(进厂)、配料、坯釉料制备、成型、干燥、施釉烧成等工序。

6 、答:陶器:内墙砖;炻器:建筑外墙砖;瓷器:卫生洁具、地砖。

第二章原料1 、答:可塑性原料;熔剂类原料和瘠性类原料。

炻炻2 、答:粘土是一种或多种呈疏松或胶状密实的含水铝硅酸盐矿物的混合物。

3 、答:粘土主要是由铝硅酸盐类岩石,如长石、伟晶花岗岩等经过长期地质年代的自然风化作用或热液浊变作用而形成的。

长石转化为高岭石的反应大致如下:2[KAlSi 3 O 8 ]+H 2 CO 3 ------Al 2 Si 2 O 5 (OH) 4 +4SiO 2 +K 2 CO 34 、答:按成因分类:( 1 )原生粘土。

又称一次粘土、残留粘土,它是由母岩风化后残留在原地形成的。

( 2 )次生粘土。

又称二次粘土、沉积粘土。

按耐火度分类:( 1 )耐火粘土。

其耐火度> 158 0 ℃。

( 2 )难熔粘土。

耐火度为 1350~ 158 0 ℃( 3 )易熔粘土。

耐火度在 135 0 ℃以下。

5 、答:化学成分:(1)SiO 2 : 40-78%(2)AL 2 O 3 : 12~40%(3)R 2 O+RO : R 2 O=0.5~5%, RO=1~6%( 4 ) Fe 2 O 3 、 TiO 2 ≤ 1%( 5 )灼减量。

粘土的矿物组成:( 1 )高岭石( Al 2 O 3 · 2SiO 2 · 2H( 2 )蒙脱石( Al 2 O 3 · 4SiO 2 · nH 2 O , n > 2( 3 )伊利石( K 2 O · 3Al 2 O 3 · 6SiO 2 · 2H 2 O · nH 2 O )。

陶瓷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陶瓷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陶瓷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陶瓷工艺学课程编号:16118541学时/学分:40/2.5 开课学期:6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课程类型:专业方向选修课一、课程说明本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选修课,主要面对建筑材料方向。

本课程主要掌握陶瓷原料、坏体的工艺基础、釉层的工艺基础及陶瓷的生产过程。

熟悉陶瓷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一化学变化,掌握工艺因素对陶瓷产品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和基本的实验技能。

能够从技术与经济的角度分析陶瓷生产中的问题和提出改进生产的方案,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具有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材料专业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本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

指标点15:掌握材料制备、生产、应用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并结合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用于解决本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材料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2.2:能够应用物理、化学知识对材料的组成、结构、物相、性能以及相互关系进行识别、表达和分析,并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4研究:掌握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分析方法、实验设计和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工艺,具备设计和开展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有效分析并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4.1:掌握材料制备与加工的方法和相关设备,能够根据材料研究的需求选择不同设备、工艺条件、操作过程,并能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1.掌握陶瓷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应用等工程问题的基本原理和专业知识。

2.能够理解陶瓷材料的组成、结构、物相、性能以及相互关系。

3.具备分析复杂工程问题、制定解决方案、评价合理性、开展实施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四、四、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2学时)知识点:陶瓷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国内外发展概况,陶瓷材料生产的一般工艺流程,陶瓷材料的分类方案;重点:陶瓷材料的分类方案;难点:陶瓷材料生产的一般工艺流程,陶瓷材料的分类方案。

陶瓷工艺学

陶瓷工艺学

陶 瓷 工 艺 学
按可塑性分:
(1)高可塑性粘土(软质粘土、结合粘土) :
特点:颗粒较细,水中易分散,可塑性好,含杂质较多, 多呈疏松状或板状 (2)低可塑性粘土(硬质粘土、瘠性粘土):
特点:在水中不易分散,可塑性较小,多呈致密块状、 石状
陶 瓷 工 艺 学
按耐火度分
⑴耐火粘土(耐火度>1580 C):较纯,杂质少——瓷器、 耐火材料 ⑵难熔粘土(耐火度1350~1580 C ):杂质10~15%—— 炻器、陶器等 ⑶易熔粘土(耐火度<1350 C ):大量杂质——建筑砖瓦 和粗陶
陶 瓷 工 艺 学
注意!
长石在坯料和釉料中做为主要成分,起熔剂的作用。 希望坯料长石有较低的熔化温度,较宽的熔化温度范围。 要求釉料具有较高的始熔温度,较宽的熔融温度范围。
陶 瓷 工 艺 学
二 陶瓷工业对长石质量要求
高温粘度和高温粘度系数要求
一般要求高温粘度大,高温粘度系数小。
陶 瓷 工 艺 学
第五节 碱土硅酸盐类原料
一、滑石
作用:
•降低烧成温度,扩大烧成温度范围。
•提高坯体白度,透明度,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
•在精陶坯体中用滑石代替长石,可降低釉的后期龟裂 。 •提高釉的弹性,热稳定性,增加釉的熔融温度范围。
陶 瓷 工 艺 学


二、硅灰石
可以快速烧成。


考虑生产工艺及设备条件
拟定配方时应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 借鉴成熟配方 各原料在陶瓷材料中的作用
坯料组成的表示方法

实际配料量(比)表示法 化学组成表示法 实验公式(赛格式)表示法 矿物组成(示性组成)表示法
坯料的种类和品质要求

陶瓷工艺学习题答案

陶瓷工艺学习题答案

一、绪论及陶瓷原料1、传统陶瓷和特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陶瓷的分类依据陶瓷的分类3、陶瓷发展史的四个阶段和三大飞跃4、宋代五大名窑及其代表产品5、在按陶瓷的基本物理性能分类法中,陶器、炻器和瓷器的吸水率和相对密度有何区别6、陶瓷工艺学的内容是什么7、陶瓷生产基本工艺过程包括哪些工序8、列举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中属于陶器、炻器和瓷器的产品9、陶瓷原料分哪几类10、粘土的定义评价粘土工艺性能的指标有哪些11、粘土是如何形成的高岭土的由来和化学组成;12、粘土按成因和耐火度可分为哪几类13、粘土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是怎样的14、什么是粘土的可塑性、塑性指数和塑性指标15、粘土在陶瓷生产中有何作用16、膨润土的特点;17、高铝质原料的特点和在高级耐火材料中的作用;18、简述石英的晶型转化在陶瓷生产中有何意义19、石英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20、各种石英类原料的共性和区别,指出它们不同的应用领域;21、长石类原料分为哪几类在陶瓷生产中有何意义22、钾长石和钠长石的性能比较;23、硅灰石、透辉石、叶腊石(比较说明)作为陶瓷快速烧成原料的特点;24、滑石原料的特点,为什么在使用前需要煅烧25、氧化铝有哪些晶型为什么要对工业氧化铝进行预烧26、氧化锆有哪些晶型各种晶型之间的相互转变有何特征27、简述碳化硅原料的晶型及物理性28、简述氮化硅原料的晶型及物理性能。

二、粉体的制备与合成1、解释什么是粉体颗粒、一次颗粒、二次颗粒、团聚并解释团聚的原因。

2、粉体颗粒粒度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并加以说明。

3、粉体颗粒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并加以说明。

4、粉体颗粒粒度测定分析的方法有哪些并说明原理。

5、粉体颗粒的化学表征方法有哪些6、粉碎的定义及分类,并加以说明。

7、常用的粉碎方法有哪些画出三种粉碎流程图。

8、机械法制粉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并说明原理。

9、影响球磨机粉碎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0、化学法合成粉体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并说明原理。

0 陶瓷工艺学-绪论-hjl-09.10

0 陶瓷工艺学-绪论-hjl-09.10

2. 陶瓷的分类 (1) 按陶瓷概念和用途来分类
陶瓷
普通陶瓷
特种陶瓷
日用陶瓷 (包括艺术 包括艺术 陈列陶瓷) 陈列陶瓷
建筑卫 生陶瓷
化工陶瓷
化学瓷
电瓷 及其它 结构陶瓷 功能陶瓷 工业用陶瓷
结构陶瓷具有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高强度、 结构陶瓷具有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高强度、高硬度等特 具有耐高温 点,主要是用于耐磨损、高强度、耐热、耐热冲击、硬质、高 主要是用于耐磨损、高强度、耐热、耐热冲击、硬质、 刚性、低热膨胀性和隔热等结构陶瓷材料。 刚性、低热膨胀性和隔热等结构陶瓷材料。
功能陶瓷中包括电磁功能、光学功能和生物 化学功能等陶 功能陶瓷中包括电磁功能、光学功能和生物-化学功能等陶 中包括电磁功能 瓷制品和材料,此外还有核能陶瓷和其它功能材料等。 瓷制品和材料,此外还有核能陶瓷和其它功能材料等。功能陶 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功能,如压电、铁电、半导体、绝缘、 瓷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功能,如压电、铁电、半导体、绝缘、超 磁性、生物相容性等。由于性能特殊, 导、磁性、生物相容性等。由于性能特殊,这类陶瓷在电子通 广播电视、医学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讯、广播电视、医学煤、 结构陶瓷常需 ℃以下,燃料以煤、 结构陶瓷常需1600 ℃左右高温烧 温度一般在 油、气为主 功能陶瓷需精确控制烧成温度, 结,功能陶瓷需精确控制烧成温度, 燃料以电、 燃料以电、气、油为主 一般不需加工 常需切割、打孔、磨削、 常需切割、打孔、磨削、研磨和抛 光
陶器:坯体结构较疏松,致密度较差, 陶器:坯体结构较疏松,致密度较差,有一定的吸 水率( ),断面粗糙无光 水率(>3%),断面粗糙无光,无半透明性(不透 ),断面粗糙无光,无半透明性( ),敲之声音粗哑 沉浊)。 敲之声音粗哑( 光),敲之声音粗哑(沉浊)。 瓷器:坯体结构致密,基本上不吸水( ),有 瓷器:坯体结构致密,基本上不吸水(≤3%),有 ), 一定的半透明性(透光),断面呈石状或贝壳状, ),断面呈石状或贝壳状 一定的半透明性(透光),断面呈石状或贝壳状, 敲之声音清脆。 敲之声音清脆。

陶瓷工艺学 电子教案[1]

陶瓷工艺学 电子教案[1]

陶瓷工艺学电子教案[1]《陶瓷工艺学》电子教案绪论陶瓷工艺学是无机非金属材料重要的专业课程,它以陶瓷材料的性质─结构─工艺之间的关系为纲,阐明材料的组成,键性,结构与性能的内在联系,讨论工艺方法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将技术基础的有关原理与生产工艺,性能控制融合在一起。

因此,广义的陶瓷概念已延伸到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概念范畴内。

此外,陶瓷作为中国古老文明与艺术的象征,使得日用瓷具有最广泛的实用性和欣赏性,也是陶瓷科学技术与工艺美术有机结合的产物,陶瓷从作为日用品开始,已逐步发展为国民经济领域中的重要材料。

陶瓷已从古老的艺术宫殿走出来,跨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行列之中。

璀璨的历史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陶瓷艺术珍品,这些历代名瓷或从造型,或从色彩,或从雕琢,从技术难度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奇,历久弥新,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兴趣 ,在课程内容上,我们将另辟一章,结合专业知识着重介绍我国历代名瓷,不但可显著提高学生听课效果,而且符合当前在自然学科中加强人文修养的要求。

一、陶瓷的概念1、传统陶瓷:陶器,炻器,瓷器等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的制品的通称。

按吸水率分类2、现在陶瓷: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的通称。

从概念上可以看出陶瓷内涵的扩大二、陶瓷的发展史概述1、陶器的起源和演变2、由陶到瓷的发展3、我国历代瓷器的成就三、陶瓷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四、现代陶瓷技术1、新技术与新工艺的采用:(1)原料制备:最初采用天然原料,不加任何处理。

现在为适应特殊材料的特殊要求,对原料进行精选,分等级处理,在纯度、粒度、性质等各方面加以控制。

(2)粉料制备:传统的半机械,机械球磨,兑打粉磨等粉碎方法。

现在为制备超细粉末,采用化学气(液)相沉淀,溶胶-凝胶法,气流粉碎,超声波粉碎等方法来制备(胶体颗粒10-7~10-9m)。

一些半干压成型的建筑陶瓷,铁氧体及电子陶瓷普遍地采用喷雾干燥法进行坯料加工和造粒。

在特种陶瓷粉末制备中将详细介绍如何用固、液、气相法合成超细粉末。

陶瓷工艺学

陶瓷工艺学

定义:传统陶瓷: 以无机矿物岩石为原料,经过人工加工和高温处理,历经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后而得到的质地坚硬的制品,包括日用陶瓷、耐火材料、水泥、玻璃等.新型陶瓷:定义一:以氧化物Al2O3、ZrO2、TiO2等人工原料或合成原料为坯料,按传统陶瓷生产工艺而制得的陶瓷,也称特种陶瓷,包括纯氧化物陶瓷、电子陶瓷、工程陶瓷等。

定义二:采用高度精选和合成的原料,具有能精确控制的化学组成,按照便于控制的制造技术加工的、便于进行结构设计,并且有优异特性的陶瓷。

第一章原料及原料的合成天然原料:天然岩矿、共生或混入不同杂质的矿物,化学组成不纯,用于普通陶瓷制品。

传统陶瓷原料大致分三类:粘土类原料、瘠性原料、熔剂。

化工原料:将天然原料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进行加工提纯,使化学组成得以富集,以达到一定性能和纯度要求的原料,用于配制色坯、色釉、制品的表面装饰及特种陶瓷。

§1.1 氧化物类原料1、石英具有很强耐酸侵蚀能力(氢氟酸除外),但与碱性物质接触时能起反应而生成可溶性的硅酸盐。

高温下,石英易与碱金属氧化物作用生成硅酸盐与玻璃态物质。

石英材料的熔融温度范围取决于二氧化硅的形态和杂质的含量。

石英在陶瓷生产中的应用(1)起瘠性作用,石英颗粒多呈角尖棱状,提供了水分排出的通道,缩短干燥时间,减少干燥收缩。

(2)石英在高温下的多晶转变产生的体积膨胀可抵消由于粘土矿物的脱水收缩。

(3)高温下部分熔于液相中,形成玻璃相,提高了玻璃体粘度,减少制品变形,可与Al2O3反应形成莫来石,成分瓷胎的骨架。

过多的石英在冷却时会由于晶形转变带来较大的体积效应,降低热稳定性。

(4)石英是釉料的主要成分,增加石英含量,可提高釉料的熔融温度和高温粘度,增加釉的耐磨性、硬度、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

2、ZrO2的性质:自然界中,游离ZrO2只有单斜锆石,产量少,杂质多,工业中都是化工原料,是由锆英石提炼而得。

较纯ZrO2粉呈黄色或灰色,高纯的呈白色,但常含有二氧化铪(HfO2),二者性质相似,不易分离,它们对材料的电性能影响也相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瓷工艺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家驹主编. 日用陶瓷工艺学. 武汉:武汉理 工大学出版社,2007.(定价:32元) 2.李家驹主编. 陶瓷工艺学. 北京: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2005. (定价:70元) 3.周志朝,杨辉,朱永花等编著. 无机材料显 微结构分析.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绪论
龙山文化时期出土的黑陶(距今约4600-4000年)
1) 新石器时代的陶瓷
约4500年前:甘肃马家窑(马家 窑,公元前2550±100年):彩 陶、黑陶
1) 新石器时代的陶瓷 约4000年前:中原地区(龙山文化,公元前2000前后): 彩陶、黑陶
2)夏商周时期的陶瓷
约4000~3000年前:夏商周时期的陶瓷:彩陶、白陶、釉陶
2. 陶瓷的分类 (1) 按陶瓷概念和用途来分类
陶瓷
普通陶瓷
特种陶瓷
日用陶瓷 (包括艺术 陈列陶瓷)
建筑卫 生陶瓷
化工陶瓷
化学瓷
电瓷 及其它 结构陶瓷 功能陶瓷 工业用陶瓷
结构陶瓷具有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高强度、高硬度等特 点,主要是用于耐磨损、高强度、耐热、耐热冲击、硬质、高 刚性、低热膨胀性和隔热等结构陶瓷材料。
区别点 原料 成分 成型 烧成 天然矿物原料 普通陶瓷 特种陶瓷 人工精制化工原料和合成原料
主要由粘土、长石、石英的产地决定 原料是纯化合物,由人工配比决定 注浆、可塑法、压制法成型为主 温度一般在1350℃以下,燃料以 煤、油、气为主 一般不需加工 模压、热压铸、轧膜、流延、等静 压、注射成型为主 结构陶瓷常需1600 ℃左右高温烧 结,功能陶瓷需精确控制烧成温 度,燃料以电、气、油为主 常需切割、打孔、磨削、研磨和抛 光
加工 性能
以外观效果为主,较低力学性能和热 以内在质量为主,常呈现耐温、耐 性能 腐蚀、耐磨损和各种电、光、热、 磁、敏感、生物性能 餐具、陈设品和墙地砖、卫生洁具 主要用于宇航、能源、冶金、机 械、交通、家电、化工、环保等行 业
用途
广义的陶瓷概念:用陶瓷生产方法制造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材 料和制品的通称。 德国陶瓷协会:“陶瓷是化学工业或化学生产工艺的一个分 支,包括陶瓷材料和器物的制造或进一步加工成陶瓷制品(元 件)。陶瓷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最少含30%结晶体。一 般是在室温中将原料成型,通过800℃以上的高温处理,以获 得这种材料的典型性质。有时也在高温下成型,甚至可经过 熔化及析晶等过程。” 美国和日本等国:Ceramics是包括各种硅酸盐材料和制品在 内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通称,不仅指陶瓷,还包括水泥、玻 璃、搪瓷等材料。
长沙:中国红瓷
5) 近代的瓷器
骨瓷:英国、韩国、唐山
(二)由陶到瓷的发展过程和瓷器的发明 从陶器到瓷器是我国陶瓷生产史上的一个重大飞跃, 世界人民公认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中国 是瓷器(china)的祖国。

我国学者刘秉诚从传统陶瓷的表观结构出发,认为 我国陶瓷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重大飞跃:商、 周时代的釉陶是陶器的第一个飞跃;从釉陶发展到 具有半透明的釉,而胎还是欠致密的瓷器,是又一 个飞跃;以后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更具有半透明的 胎的瓷器,是第三个飞跃。
不同形状的特种结构陶瓷件
结构陶瓷由于主要用于工业或工程上,因此近年来 更多地被称作“工程陶瓷”(engineering ceramics)。

如切削刀具、航天器的喷嘴、喷气发动机的叶片,发动 机的其它零、部件等。 此外,氧化铝陶瓷的耐磨性、耐腐蚀性、高比重极适合 用作油田深井泵中的阀球与阀座,可使寿命大大提高。 在钢铁工业中的钢水连铸、高炉风口等高温、磨损、侵 蚀的工作部位中采用高温结构陶瓷。 在纺织工业的耐磨损、防静电等工作场合中亦有高温结 构陶瓷的用武之地。
1) 新石器时代的陶瓷
约6000年前:西安半坡遗址 (仰韶文化时期):彩陶
1) 新石器时代的陶瓷
彩陶双连壶
仰韶文化时期陶器 1972年河南省郑州市大河村出土
1) 新石器时代的陶瓷
山东历城县龙山镇出现了“黑陶”。所以这个时期称为“龙山文化”时期, 又称“黑陶文化”。龙山黑陶在烧制技术上有了显著进步,它广泛采用了轮制 技术,因此,器形浑圆端正,器壁薄而均匀,将黑陶制品表面打磨光滑,乌 黑发亮,薄如蛋壳,厚度仅1mm,人称“蛋壳陶”。
我国的陶瓷工业,解放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 目前在很多方面与世界陶瓷强国还有不少差 距,我国是陶瓷生产大国,但还不是陶瓷强 国,我国陶瓷出口贸易额占世界陶瓷贸易额的 比例还很低。今后我们的努力方向: 1)进一步开展陶瓷工艺技术的研究,利用现代 的科学理论和分析化验设备研究总结我国陶瓷 生产的经验;
2)加强陶瓷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积极寻找新 原料,研制新瓷种,改进造型与装饰设计,提高 产品品质,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扩 大陶瓷的出口; 3)加强陶瓷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深入总结和推 广国际上以及本国的科研成果,大力培养新生的 技术力量。




清代初期到中叶,中国瓷器除在欧洲也有广大市 场外,也销往美洲、非洲、大洋洲等。 中国瓷器自7世纪初传到世界各国后,各国竞相 仿造。埃及、伊拉克、土耳其等国所制瓷器的风 格,均能不同程度地看出一些中国的影响。中国 瓷器,为人类文化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世界 各国的瓷器在早期其设计的风格、造型等方面以 及工艺制作过程,都能找出其源自中国的痕迹。
(2)按坯体的物理性能分类

按陶瓷制品的坯体结构及其相应的基本物理性能的不同来分 类,是较为科学的一种分类方法。按陶瓷坯体的结构不同和 所标志的坯体致密度的不同,把所有陶瓷制品分为两大类: 陶器和瓷器。


陶器:坯体结构较疏松,致密度较差,有一定的吸 水率(>3%),断面粗糙无光,无半透明性(不透 光),敲之声音粗哑(沉浊)。 瓷器:坯体结构致密,基本上不吸水(≤3%), 有一定的半透明性(透光),断面呈石状或贝壳 状,敲之声音清脆。

近年来,航天飞机外壳上所用的陶瓷耐热 耐磨绝缘材料,以及近代材料科学领域内 出现的各种技术陶瓷和特种功能陶瓷,则 可看作是陶瓷发展的第四个“飞跃”。
(三)制瓷技术的外传及其对世界陶瓷的影响 中国瓷器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很大,在文化发展 和瓷器制造技术方面都有过直接或间接的影 响。 在唐代,中国瓷器即以新兴的商品进入国际市 场,销往日本、印度、波斯以及埃及等。 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把中国的瓷器带到了所 经各国。其中所输出的瓷器,绝大部分是景德 镇所产。
急冷带抗弯陶瓷辊棒

此类产品的生产过程虽然基本上还是原料处理 成形 - 煅烧这种传统的陶瓷生产方法,但采用的 原料已不再使用或很少使用粘土等传统陶瓷原 料,已扩大到化工原料和合成矿物,甚至是非硅 酸 盐 、 非 氧 化 物 原 料 ( 如 SiC 、 Si3N4 、 AlN 等)。
特种陶瓷与普通陶瓷的主要区别
主要内容: 一、陶瓷的概念与分类 二、我国陶瓷发展简史及其伟大成就 三、陶瓷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 陶瓷的概念与分类
1. 陶瓷的概念 传统陶瓷:是指由硅酸盐矿物原料经细碎、混合、成型、 烧成、彩绘等工序而获得的具有坚硬结构的硅酸盐制品。 传统陶瓷包括常见的日用陶瓷制品和建筑陶瓷、电瓷等。
日用陶瓷-餐具
表1
性能及特征 吸水率/% 透光性
普通陶瓷分类
陶器 瓷器 一般不大于3 透光 玻化程度高、结构致 密、细腻,断面呈石状 或贝壳状 清脆
一般大于3 不透光
胎体特征
未玻化或玻化程度差、 断面粗糙
敲击声
沉浊
表 2 普通陶器分类
名称 粗陶器 普通陶器 细陶器
特征
吸水率一般大于 15%,不施釉,制 作粗糙

三、陶瓷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1 )陶瓷是人民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日用品。如 餐具(碗、碟子等)、茶伟大发明,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 誉,在对外交往中,瓷器常作为我国的传统礼品与 各国交流。
3)建筑工业中的砖、瓦、管道、以及卫生洁具等 需要量很大,电力、电子工业中的陶瓷绝缘材 料,化学工业中的耐腐蚀陶瓷设备,冶金工业中 需用的大量耐火材料等,这些材料的需求量都非 常大的。甚至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中都大量应用。 4)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材料的要求 也更高更严,许多现代国防工业和尖端科学技 术,如航空、航天、半导体、高频技术、高温材 料和各种特种用途的新材料、新元件无不需要陶 瓷材料。
二、我国陶瓷发展简史及其伟大成就
(一)陶瓷的起源和演变

约8000年前:裴李岗文化时期的陶 器。出土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裴李 岗村。出土的陶器主要以泥质红陶和 夹砂红陶为主,红陶在中国出现最 早,烧成温度900℃左右。
1) 新石器时代的陶瓷
约7000年前:浙江河姆渡遗址 (公元前5005±130年): 出土陶器有釜、罐、盆、盘 钵
3)秦汉时期的陶瓷
秦汉时期:瓦当、汉砖、兵马俑、铅釉陶
3)秦汉时期的陶瓷
秦汉时期:瓦当、汉砖、兵马 俑、铅釉陶
4) 唐宋时期的陶瓷
隋唐时期 :彩陶、白陶→原始瓷器发展,越窑瓷
4) 唐宋时期的陶瓷 隋唐时期 :邢窑瓷
4) 唐宋时期的陶瓷
隋唐时期 :唐三彩
4) 唐宋时期的陶瓷
宋朝:中国瓷器的鼎盛时期:定窑



功能陶瓷中包括电磁功能、光学功能和生物-化学功能等陶 瓷制品和材料,此外还有核能陶瓷和其它功能材料等。功能陶 瓷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功能,如压电、铁电、半导体、绝缘、超 导、磁性、生物相容性等。由于性能特殊,这类陶瓷在电子通 讯、广播电视、医学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电子绝缘件
氧化锆陶瓷光学导管
吸水率一般不大于 12%,断面颗粒较 粗,气孔较大,表 面施釉,制作不够 精细
吸水率一般不大 于15%,断面颗 粒细,气孔较 小,结构均匀, 施釉或不施釉, 制作精细
表3 普通瓷器分类
名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