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 华应龙课堂
(“角的度量”教学纪实)读后感
![(“角的度量”教学纪实)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5b0d5ca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3.png)
教学文档(“角的度量〞教学纪实)读后感(角的度量)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我在教(角的度量)这节课时先让学生认识量角器、学习角的度量单位。
介绍量角器、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最后是多种形式的稳固练习。
看了华应龙老师的角的度量教学纪实,我发觉华老师在教学生认识量角器这一教学环节中,先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发的纸片上的角。
有一个学生量的角是把角直接放在了量角器左边的0刻度线上去量。
华老师没有否认这个学生。
反而表扬了他:要想量角的大小,他已经想到用角来比,真不简单。
学生通过在量角器上找角,发觉量角器的中心点就是角的顶点,量角器中的0刻度线就是角的一条边。
再依据角的大小画出另一条边。
在量角时,角的顶点与量角器的中心重合,角的一条边与量角器的0刻度线重合,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就能精确的量出角的度数。
华老师用这样的方法,使学生找到了量角器中的角。
接着介绍了量角器各局部的名称,解决了量角的问题。
量角的大小是一种根本的操作技能。
在一般教学中,操作技能的教学往往是老师讲解、演示、示范操作的根本程序和步骤,然后学生模仿,最后进行加强训练。
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开展,学生在操作中缺少思考与探究,更缺少猜测与制造。
带着问题带着思考的的教学就能防止学生的简单模仿与记忆。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并没有量角的实际需求。
因为角是蕴含在客观物体里的,需要抽象才能得到数学上的角。
华老师在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应用情境:滑梯的角度多大适宜,放的风筝高,椅子的靠背多弯舒服等。
并直观演示了所抽象出的“角〞,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作用。
还让学生感受到了角的大小不仅是生活中所需要的,还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根底。
通过华老师(角的度量)这节课,不得不佩服华应龙是一位充满智慧、勇于创新的老师。
他让数学课堂显得更清新,更自然,充满了更多的惊喜。
.。
《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
![《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474c9060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73.png)
《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读后感初识华老师的文采,是因为自己要去上一堂数学活动课,去网络上百度了下,结果只有华老师的一篇,虽不见其上课风采,但是从字里行间,就可以看出其功底之深,想法之独特。
此后,就特别关注这个人。
在千课万人展现活动中,他那堂《三角行三边关系》,深深地赞叹了我,别出心裁的设计,使我叹为观止,看见他的书,就抢夺了一本,带回家好好品味大师的巨作。
这本《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记录了华老师精彩的12节课,从课前的选题、慎思,课堂实录,专家评析三个方面来解析每一堂课的来由,灵感的起源,课中所做的调整和努力,以及专家给予的肯定,给了我们一些学习的平台,让我们更加关注平时的教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这些课,无不闪现华老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富有个性魅力的教学课堂。
华老师就是一位智者,他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学生宽以待人,对课堂那就是精益求精。
他的课最迎合我的还是他的创造性。
每一堂课,他都跟别人上的不能一样,都比别人上的更耐人寻味,借由这些,我们可以看见他的文化底蕴和哲学功底,每一堂课都可以窥见他才华横溢。
如《出租车上的数学问题》这课,平时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坐车,觉得这是最平常不过的问题了,但是华老师却可以从生活中提炼出学生需要的知识。
精心的准备,让我这个数学老师也乐不思蜀地跟着他一起学习。
《请把题目认真读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孩子们明白读题的重要性,对这篇中的开头导入部分特别欣赏,也很想去自己的教室去尝试一下,让自己的孩子也能够在这种气氛下,感染学习的乐趣。
华老师的课,我无法用语言表达心中的钟爱,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回去书法展这些文章,期望从中有所斩获,对自己的教学存有协助。
篇二:我这样教数学《我这样教导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读后感严莉合上华应龙著的《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一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当初我就是怀着一颗极大的好奇心才看此书的,就是想知道,他的“这样”究竟是“怎样”?与我们平时的课堂教数学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看了这12个教学课例,认真析读了他的“课前慎思”、“课后反思”及“专家评析”,才真切地感到他的数学课的确与众不同。
思想高度决定课堂深度——华应龙、强震球《角的度量》教学赏析
![思想高度决定课堂深度——华应龙、强震球《角的度量》教学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499c89b9d528ea81c7790a.png)
个 合 适 的角 度 ,从 而 弓 l 出课 题 。 这 一 简 单 的 情 境 符
合 学 生 的生 活 经 验 ,体 现 了 角 的 大 小 的作 用 ,造 成 学 生 思 维 上 的 对 比 与 冲 突 ,让 学 生 强 烈 地 感 受 到 角 的 大 小 是 影 响 下 滑 速 度 的 重 要 因 素 ,从 而 产 生 量 角 的需要。
跳远 比赛 的成 绩 :①参 加小歌 星比赛 ,7 个 评委依次
打 分为 8 0分 、 9 5分 、 8 9分 、9 2分 、 8 9分 、9 4分 、
9 1 分 。 ② 跳 远 比赛 跳 了 6次 ,成 绩 依 次 为 3 . 6米 、 2 . 9米 、4 . 2米 、3 . 9米 、4 . 4米 、4 . 1 米。
思想 高度决 定课堂深度
— —Biblioteka 华 应 龙 、 强 震 球 《角 的 度 量 》 教 学 赏 析
浙 江省 杭 州 市 长青 小 学 毕 宏 辉
《 角 的 度 量》 属 于 “ 空 间 与 图 形 ” 领 域 中关 于 操
作 技 能 方 面 的 知 识 ,内 容 相 对 比 较 枯 燥 , 且 对 学 生 来 说 ,要 正确 掌握 操 作 技 能 具 有 一 定 难 度 。 华 应 龙 、
强震 球老 师巧 妙 地利 用学 生 喜爱 玩 的 “ 射击”
游 戏 创 设 情 境 ,既 有 生 活 味 ,又 充 满 数 学 味 。学 生 尝试这 种游戏 , ’ 在 大 炮 角 度 的 调 整 中 、在 击 中 目标 的 激 动 中 ,初 步 明 确 了 角 度 的 重 要 性 , 同 时 产 生 了 学 习 角 度 知 识 的 心 理 需 求 。 课 伊 始 ,强 老 师 先 利 用
特级教师视频观后感
![特级教师视频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e32b257a8956bec0975e3e4.png)
华应龙“角的度量”教学视频观后感今天看了华应生老师的“角的度量”的教学视频,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一直以来小学教学都在提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我觉得从华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虽然教参上清清楚楚地标着教学目标、重难点,但是作为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光教这些,照本宣科是不够的,小学生处于各种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关注他们的发展。
以他们的发展水平为依据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小学生虽然还小,但是他们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底蕴。
而且在当下补习班盛行的背景下,每节课的内容都可能包含所有学生或部分学生早已了解的知识点。
很多人也许都疑惑这些用教吗?教,浪费时间,有些学生兴趣也会降低;不教,作为教师又怎么知道学生知与不知呢?华老师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我注意到:华老师先让学生试量,从而初步了解学生――会,会多少;不会,存在哪些问题。
还有一个环节通过让学生自提问题的方式,这不仅锻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供给教师一个信息:哪些知识点学生处于模糊或不知状态,接下去该教些什么。
再就是通过画一个157度的角,最大限度的暴露了知识的易错点与模糊点,从而使教师确定:这是一个该教的地方,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了很好的准备。
而以上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个机敏的头脑。
更重要的是一颗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的心,时刻为教好每一节课而准备着。
我想华老师课前一定精心准备过。
这就是所谓的备课吧:备教材、备学生。
我想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备课时充分分析教材,了解学生是十分必要的。
我知道理论的东西都是听起来好像很容易的事,但要做好且巧妙处理却并不容易。
我想这也正是我们今后要学习的东西。
在本节课中,华老师准备的学具是纸量角器。
学生用“真量角器”直接在纸量角器上画各种角,是一种直接的、巧妙的想法,简单、直观,易于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
将直观性教学原则应用得恰到好处。
不得不让人佩服。
整节课看下来,华老师这节课时间掌握得恰到好处,节奏不紧不慢,环环相扣,丝丝入理,问题恰到好处,引导不温不火,问题富有张力,语言朴实又有新意,最后的拓展交流环节也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孩子的数学兴趣,使每个学生在这节课中都能得到发展,充分体现了教学的四维目标。
小学数学展示课《角的度量》听课心得笔记评课稿
![小学数学展示课《角的度量》听课心得笔记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670d7125a8102d276a22f32.png)
小学数学展示课《角的度量》听课心得笔记评课稿听华应龙老师《角的度量》有感龙港镇第二辅导中心小学黄通绍听华应龙老师的课总给人一份启迪,他的深厚功底和教学创新让学生进行富有思考的学习。
XX年11月18日,杭州举行第二届“演绎激情与本色课堂”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中,我又有幸聆听了华老师的《角的度量》一课,相当精彩,给了我们一线老师很大的启示,真正体现了本会“演绎激情与本色课堂”的主题。
在本节课中,华老师主要组织了以下教学活动:1、有效的情境创设从滑滑梯的角度引入,师问:角怎么量?你会吗?会量的请举手!2、角与量角器华老师没有让学生马上量角,也没有让学生来认识量角器,而是组织学生在“纸”的量角器上画角。
在画的过程中不段引发学生思考:怎样画?要注意什么?为什么有不同画法?让学生明白角的顶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边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
3、认识量角器师:量角器上那么多东西是干什么用的?4、量角5、量角的应用球门的设计与量角、风筝飞的高低与量角、椅子的*背与量角,让学生感悟数学的无穷魅力。
给我的启发:一、什么是本色课堂?本色的课堂就是要使课堂教学显得扎实和有效,本节课教师没有只局限于用量角器来“教”学生学会用量角器,而是让学生先沟通角与量角器的关系,接下来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就更深层次了,好象量角器就是他们发明的,量角也就不成问题了。
本节课中,学生的练习也较丰富,该练的还是要练,体现了本色不改。
当然,要上出数学课的本色,我们必须要有良好的教学素养,要有真的教学功底。
二、什么是教学创新?在本色不改的前提下,我们要不断进行创新。
他让我们明白:坚守教学阵地的最好途径就是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想学生所想,不断地让学生学会思考。
《角的度量》一课,情境创设(滑滑梯)和量角的生活应用(射门、放风筝、椅子)这些都不是华老师的首创,但华老师却能在他的课中很好的运用,用得比我们好!更让我们没想到的是:他能想出通过让学生在“纸”的量角器上画角来沟通角和量角器的关系。
读《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有感
![读《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5ccda03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f.png)
读《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有感最近,我有幸拜读了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这本书。
这本书中一共展示了华应龙老师12节数学课,在华老师的课堂里,学生们兴奋,有激情,思维活跃,有自己的主见,通过一节节的课堂实录,我能感受到学生们都在华老师的课堂中获得了主体性,获得了“智慧”。
这样的课堂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的思考。
一、快乐课堂,学生顺畅“呼吸”。
华老师的数学课堂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由。
只有学生主动地去学,积极的去学,只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创造性的去学。
学习才会“像呼吸一样自然”,学生才会享受学习,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幸福。
在华老师的课堂里,学生兴奋,有激情,思维活跃,有创意,这和学生获得主体性的真切体验是分不开的。
在“角的度量”这一课例中,“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给我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我对于数学教学产生了一些思考。
当我看到这个标题: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我不禁好奇,这样的课堂是多么轻松自得。
但是,究竟该如何去做,才能实现这般的课堂呢?读完这本书以后,我发现华老师的学习活动遵循孩子们学习的天性,顺应孩子的思维展开的。
学生先试先量,先想先说,正确的地方充分肯定,存在的问题一起探讨。
而在学生已进入洞口,感觉恍惚若有光的时候,“量角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重叠在要量的角上”一语点破,是可以为学生的量角操作提供表象支持,促进学生更顺畅地“呼吸”的。
但是,究竟该如何去做,才能实现这般的课堂呢?华老师认为教和学是一回事,应当追问四个问题:第一,教(学)的是什么;第二,为什么要教(学);第三,怎么做;第四,为什么这么做。
顺着学的路径去思考教的路径。
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好为人师的我们往往会好心地做出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就如很多老师总结概括出“二合一看”等要诀,看似简洁,颇得要领,其实这是成人的偏好,要孩子们想象出这四个字背后的内涵是挺难的。
因为孩子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老师抽象概括出的词语反而增加学习的难度,老师附加的认知负荷挤占和压缩了学生生成的认知负荷,所以说我们原来的教法阻扰了学生自由地“呼吸”。
立意炼就佳境 智慧成就精彩——特级教师华应龙《角的度量》教学片段与赏析
![立意炼就佳境 智慧成就精彩——特级教师华应龙《角的度量》教学片段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52fc6f7c8d376eeaeaa3121.png)
溪 流 , 润 万 物 的 成 长 ; 是 熊 熊 的 火 炬 , 燃 生命 的 希 滋 爱 点
望 。在 引导 读 书 方 面 , 关老 师没 有 在 方 法指 导 上 多 下功
学 生的 主 体 地位 , 引导 学 生 对 重 点词 语 进 行 品读 、 会 , 体
并创 设 各 种 情 景 让 学 生感 受到 走 搭 石 的 美 。 让每 个 学 生 都 能在 读 、 的过 程 中 感 受 美 , 感 受 美 的 活 动 中提 高 品 在
( 任编辑 责 周 昕 )
夫 , 是本 着“ 读促 解 , 解助 读 , 设 情境 , 验 角 而 以 以 创 体 色” 的 思路 展 开 教 学 。 如 在理 解 “ 调 有序 ” “ 波 漾 协 、清 漾 ” “ 影 绰 绰” 几 个 词 时 , 是 简单 地 让 同 学们 查 查 、人 这 不 字典就算 了, 而是 通 过 反 复 的读 来 让 学 生 理 解 , 会 词 体 语 的 内涵 , 受 句 中蕴 涵 的 美 , 到 了很 好 的 效 果 。 堂 感 收 本 课 的情 境 创 设 也 是 别 出心 裁 , 让 学 生通 过 亲 自演 练 、 动 笔 来写 感 悟 故 乡的 景 美, 更 美。 总之 , 人 这是 一 堂 生 动 、 成 功 的课 。 希 望 关 老 师在 今 后 的教 学 中 继 续 发 扬 , 我 为
生 : 当怀 抱 孩 子 的妈 妈 来 走 搭 石 , 小 心 翼 翼 地 踏 她 上 搭 石 ’0 了 一 步, 冈走 又退 了 同来 。搭 石摇 摇晃 晃 的, 觉 她 得 太 危 险 就 这 时 , 个 中年 妇女 走 了过 来 , 起 了孩 一 抱 子 , 稳 地 走 了过 去 。 稳
华应龙小学数学教学理念与实践
![华应龙小学数学教学理念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d9df78d8b9f3f90f76c61be9.png)
浅析华应龙小学数学教学理念与实践摘要:华应龙作为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他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智慧成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的榜样,他从实际入手解决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诸多问题,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为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展开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保障。
关键词:小学数学华应龙课堂教学一、华应龙的小学数学教学理念经查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华应龙老师所写的文章共35篇,其他人写华应龙老师的文章共27篇。
从数量来看并不多,且多集中于课例研究,关于华应龙老师教学理念的问题,至今仍没有文章明确的论述。
他的“人本”教育理念和“融错”教育思想是其教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应龙老师认为面对课堂上的突发错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冷静地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巧妙地利用错误资源,使其成为学生成长的催化剂。
如果课堂上一个错也没有,这样的教学是无意义的,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则是教师的义务。
二、华应龙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经查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对华应龙老师的教学内容研究主要集中于他的具有代表性的课例,从教学内容来看,华应龙老师充分挖掘数学史料的文化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既有知识的渗透,又有方法的指导,更有思想的启迪。
如在《圆的认识》一课中,“圆有圆的规矩,方有方的规矩,做人有做人的规矩,研究问题有研究问题的规矩。
”这彰显了数学多层面的文化、教育功能。
在《角的度量》一课中,量角的大小是一种基本的操作技能,一般技能的教学往往是教师讲解、演示、示范操作,然后学生模仿操作,并进行强化练习。
这样的操作使学生缺少思考与探究,更缺少猜想与创造,因此,这种技能教学容易降低学生的思维水平。
华应龙老师从生活实际出发,在讲授《角的度量》一课中,利用“三个滑梯”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抽象”中感知角的大小和作用,这种操作技能的背后则是对概念的深刻理解,从而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对华应龙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研究,我们发现,他的每一节经典课例,无不体现了一个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华应龙老师在课堂上创造了真正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正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精髓之所在。
角 的 度 量(华应龙)
![角 的 度 量(华应龙)](https://img.taocdn.com/s3/m/b6e858d1360cba1aa811da98.png)
角的度量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特级教师华应龙一、引入,产生量角的必要1、(出示三个滑滑梯,角度不同)师:想滑哪个?生:第三个,因为刺激生:第一个矮一些,最后一个最高师:还有不同吗?生:角有不同师:对,这些角有大有小2、师:那么滑滑梯的角度到底多大才合适呢?我们就需要量出角的大小。
生:可以用量角器量师:会量的举手尝试:用量角器量一量角2到多大。
独立尝试——生演示(方法不是很准确)二、认识量角器1、师:我们先不去研究到底有多少度,看到这个量角器,这么复杂你有什么问题吗?生1:两圈数字到底看哪圈数字生2:角是尖尖的直直的,量角器怎么是圆圆的。
师:还有其它问题吗?(学生思考)虽然没有人回答,但大家都在思考生3:外面一圈是什么用的?生4:为什么左边是外圈大,右边是内圈大。
2、师:我们来讨论第二个同学的问题,量用器是用来量角的,能在量角器上找到角吗?生:不是,因为那里虽然有一条是直的,但另外一条是弯的师:角是两条射线……生2:这里是一个直角(指向量角器的90度)师:同意吗?那么这个角的顶点在哪儿?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
生:中心师:对,这个点我们就叫量角器的中心,这一条边是0,我们就叫他0度刻度线。
另外一条呢(90度刻度线)3、师:90度还有个简单的写法——900。
简洁,来写一写师:在纸量角器上画出一个90度的角。
想一想,顶点的哪里?画长画短有关系吗?4、师:在第二个纸量角器上画一个60度的角。
尽可能与同学画得不一样。
(展示两个作品——左右两边的角)师:相同的是60度,什么不一样生1:位置不一样生2:边画的地方不同。
生3:边长不同生4:两条边所夹的角的方向不同。
师:对,也就是开口方向不同。
我们还发现这里是外圈是60度,而另一个是内圈是60度。
现在你们知道内圈和外圈有什么用了吗?生:左边就是内圈,右边就读外圈。
师:说得直好,其实我们也可以不用去记左边右边,这里有一条0刻度线。
我们知道0就是……对,就是表示开始,我们只要记住从0这里开始了。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与反思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d12d9d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b1.png)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与反思同学对于角的大小有了初步的体验,并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大部分同学认识量角器,但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
四班级同学新奇心较强,简单激发学习爱好,可以最大限度地予以同学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舞同学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是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育同学的动手操作技能,初步建立1°、2°、5°、90°、60°、155°角的表象,进展空间观念。
3.通过观测、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同学经受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掌控用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能敏捷、正确地测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并感知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5.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
二、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1〕课件出示角师:〔板书:角〕角由哪两部分组成?生:它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师:〔板书:顶点、边、另一条边〕课件演示:角在变……?〔变大〕,角在变……?〔变小〕。
师: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生: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跟它开叉的大小有关。
〔2〕课件出示两个角师:猜猜看,哪个角大?生:角2大。
刚才大家的猜想都是凭眼睛观测的,那么角2比角1究竟大多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2.学习新课“同学们,度量角的大小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控哪些数学知识?请同学们带着这些数学问题〔课件出示〕阅读教材第40页。
”〔1〕角的计量单位是什么?它是怎样规定的?〔2〕量角的工具是什么?它是怎样制成的?它由哪些部分组成?师:我们把圆分成360等份,其中的1份就是多少度?生:1度,我们把它记作1“度”,这个“度”就是计量角的单位,1度可以简写为“1°”。
师:你还有什么收获?同学回答后老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解。
观摩特级教师华应龙《角的度量》一课有感
![观摩特级教师华应龙《角的度量》一课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3f1a111ccc175527072208fb.png)
观摩特级教师华应龙《角的度量》一课有感作者:李丽贤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5年第09期近日,笔者在网上观摩了特级教师华应龙的《角的度量》一节课,深深被华老师独特的构思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震撼。
一、让学生对所学技能知识产生“内需”教学之前,教师应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学习这个知识的价值是什么,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内需”。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产生学习内需时,他们就会积极调动各种感官,主动学习,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华老师也是如此。
上课开始,他先让学生从三个滑梯里选择一个自己想玩的,然后让学生比较三个滑梯的角度,进而让学生测量角的大小。
学生在初次测量角时,会发生错误,无法准确测量出角的大小。
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测量角的大小”产生了内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笔者认为,技能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教师都应首先让学生产生学习这个知识的内需,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觉得数学学习是枯燥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让学生主动、高效地“探究”技能对于操作技能的教学,教师往往先讲解、演示、操作基本步骤和程序,然后让学生模仿并进行强化练习。
这样的教学思维含量低,学生在模仿中缺少思考与探究,更缺少猜想与创造,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特级教师华应龙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改变了传统的角的度量方法,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首先,他让学生观察量角器,让学生认识量角的工具;其次,华老师让学生在量角器中找角。
笔者认为,这是华老师整节课的精华,因为它突出了量角的本质。
实际上,量角就是量角器上的角和所量的角的重合,而华老师抓住了这个本质。
如果学生能在量角器中找到角,那么学生自然也就会量角了。
可是,量角器是塑料做的,学生找到的角又如何呈现出来呢?华老师又想了一个“妙招”,他在纸上印出了量角器,这样就把量角器图形化了,便于学生找到角,并且让学生画出指定度数的角,最后让学生量角。
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
![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d9ffb9c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00.png)
在“破冰篇”中,华老师通过引导学生们回答问题,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这些问题包 括“什么是数学?”、“数学有什么用?”等,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华老师帮助学生认识到数 学的实用价值和重要性。
在“施法篇”中,华老师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实录,展现了他独特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注重培 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如“容错教学法”、“问题解决式教学法”等。
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第三个观点是“情感育人,激发兴趣”。华应龙老师认为,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 感的交流。他强调学生的情感需求,积极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在书中,华老师分享了自己如何 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例如,他曾以“24点游戏”的形 式,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数学运算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精彩摘录
《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是一部凝聚了华应龙老师多年数学教学经验与心得的作品。在 书中,华老师以课堂实录的形式,生动地呈现了如何有效地教授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将摘录书中的三个核心观点,并举例阐述。
华应龙老师在书中首先强调了“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教学理念。他指出,数学教学不应只是 简单地传授知识,而应该将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简单易懂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华老师曾以 “小明去买蛋糕”的例子,阐述了如何将复杂的百分数问题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比例问题。通过这 种方式的讲解,学生不仅能够轻松理解百分数问题,还能够将这种理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本书的特色亮点在于华应龙教授所倡导的应龙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教 师的主导性相结合,倡导“以学定教、因学施教”的教学思想,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 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数学素养。华应龙教授还特别强调师生互动的重要性,认 为只有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在课堂氛围方面, 华应龙教授注重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这种 氛围中自由表达、自主探究,从而实现个性的发展和知识的掌握。
课原来可以这样上——特级教师华应龙《角的度量》课堂教学赏析
![课原来可以这样上——特级教师华应龙《角的度量》课堂教学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9d437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7.png)
课原来可以这样上——特级教师华应龙《角的度量》课堂教
学赏析
张海平
【期刊名称】《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年(卷),期】2007(000)007
【摘要】@@ 2006年11月,有幸听了北京名师华应龙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这节课.华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的教学很有启发.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张海平
【作者单位】浙江省东阳市吴宁第四小学,32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
【相关文献】
1.课原来可以这样上——特级教师华应龙《角的度量》课堂教学赏析 [J], 张海平;
2.差错也精彩——听特级教师华应龙"角的度量"一课有感 [J], 汪梅芳
3.差错也精彩——听特级教师华应龙“角的度量”一课有感 [J], 汪梅芳;
4.思想高度决定课堂深度——华应龙、强震球《角的度量》教学赏析 [J], 毕宏辉;
5.问题引领,将探究引向深入--特级教师华应龙"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赏析 [J], 刘勇[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聆听华应龙老师“角的度量”引发的思考
![聆听华应龙老师“角的度量”引发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c77b26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4.png)
聆听华应龙老师“角的度量”引发的思考
余文琳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数学版》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听了华应龙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一课,深深地为他那充满思考与活力的课堂所吸引,为他那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
尤其是课中的三次笑声,让我如沐春风。
并引发我对教学实践的思考。
让我们共同来品味华老师课堂中先后出现的三次笑声。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余文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5
【相关文献】
1.课原来可以这样上——特级教师华应龙《角的度量》课堂教学赏析 [J], 张海平;
2.聆听华应龙老师"角的度量"引发的思考 [J], 余文琳
3.差错也精彩——听特级教师华应龙"角的度量"一课有感 [J], 汪梅芳
4.思想高度决定课堂深度——华应龙、强震球《角的度量》教学赏析 [J], 毕宏辉;
5.立意炼就佳境智慧成就精彩——特级教师华应龙《角的度量》教学片段与赏析[J], 卢彪;刘全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轻风有致真水无香——特级教师华应龙的课堂风格赏析
![轻风有致真水无香——特级教师华应龙的课堂风格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b76c6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4.png)
轻风有致真水无香——特级教师华应龙的课堂风格赏析
焦剑
【期刊名称】《四川教育》
【年(卷),期】2014(000)009
【总页数】1页(P42)
【作者】焦剑
【作者单位】成都市锦江区驸马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课原来可以这样上——特级教师华应龙《角的度量》课堂教学赏析 [J], 张海平;
2.课原来可以这样上——特级教师华应龙《角的度量》课堂教学赏析 [J], 张海平
3.“错”中“问”,问出数学真思考——特级教师华应龙《买披萨的故事》教学片段赏析 [J], 金妤茜
4.大美育人
——特级教师华应龙《阅兵中的数学故事》教学赏析 [J], 谢红芳
5.大道至简真水无香——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火烧云》赏析 [J], 朱静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
可以计量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
∠ 角的大小是否可以用 来计量呢?
角1 角2 角3 角4 小结
7
二、合作探索
用三角尺上的 ∠1来量。
11 1
有3个∠1那么大。
返回 8
二、合作探索
用三角尺上的 ∠2来量。
比2个∠2大一些。
返回 9
二、合作探索
用折出的 ∠3来量。
3
有5个∠3那么大。
返回 10
二、合作探索
90°
45°
45°
(1)量一量三角板中各角的度数。 (2)你有什么发现?大的小度不数同 是、一但定形的状。相同的三角板,三个角 (3)你能想办法验证自己的发现吗?
24
三、自主练习
5. 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你能发现什么 ?
1
2
4
3
∠1 = 155 ° ∠3 = 155 °
∠2 = 25 ° ∠4 = 25 °
角的度量
情境导入 合作探索 自主练习 回顾反思
1
2
3
4
5
一、情境导入
铲斗臂上的角能大能小。 铲斗臂形成的角有多大?
工地上有这么 多挖掘机啊!
铲斗臂上的角 能大能小。
从根图据中这,些你信知息道,了你哪能些提数出学什信么息问?题?
6
二、合作探索
铲斗臂形成的角有多大?
﹒﹒ 用 —— 可以计量线段的长度。
用折出的 ∠4来量。
4
比2个∠4小一些。
返回 11
二、合作探索
通过刚才的测量,你有什么想法?
为同了一准个确角测,量用角大的小大不小同,的要角有作统单一位的去计测量量单,位结和果度不量一工样具。。
12
二、合作探索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和厘米。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 常用的角的单位是什么呢? 常用的计量角的单位是度。 你知道“度”是怎么回事吗?
二、合作探索
你会画一个 40°的角吗?
40°
一靠
二移
三画
17
三、自主练习
1.读出每个角的度数。 (1)
45°
0°
18
三、自主练习
1.读出每个角的度数。 (2)
80 °
0 °
19
三、自主练习
1. 读出每个角的度数。
(3)
120 °45°
0°
20
三、自主练习
2.找一找,量一量。
1
3
2
中队旗 ∠1 = 55° ∠2 = 55° ∠3 = 110°
13
二、合作探索
常用的量角工具是量角器,你认识量角器吗?
14
二、合作探索
怎样用量角器量角呢?
另一条边在量角
60°器上所对的刻度
是60,这个角就 是60°。
读刻度
1
中心点与角 的顶点重合。
点重合
0°刻度线和角 的一条边重合。
边重合 15
二、合作探索
现在你能量出铲斗臂形成的角有多大吗?
135 °
16
25
26
4 5
五角星 ∠4 = 36° ∠5 = 112 °
21
三、自主练习
3. 试着画出45 °和130 °的角。
45°
·
22
三、自主练习
3.试着画出 45°和130 °的角。
130 °
·
23
三、自主练习
4.
60° 30°90°
6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0° 90°
30°
60° 90°
90° 45°45°
90° 45°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