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地理学:方向正在变化的科学

合集下载

中国地理学发展趋势

中国地理学发展趋势

中国地理学发展趋势中国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的科学,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中国地理学不断发展和演进。

本文将探讨中国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从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以及地理信息技术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国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自然环境的形成和演变规律的学科。

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地球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影响的认识,中国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对自然灾害研究的深入。

中国地处在多灾害相对集中的地区,如地震、洪水、干旱等。

未来的中国自然地理学将更加重视对这些自然灾害的研究,以预测、预警和减轻其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其次是对生态环境研究的加强。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的提出,中国地理学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育,以保护中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

再次是多学科融合的发展趋势。

自然地理学作为一个学科,与气象学、地理信息科学、地质学等相关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未来的中国自然地理学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以推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二、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在地理环境中所产生的空间分布和互动关系的学科。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首先是城市研究的兴盛。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非常迅速,这使得对城市发展和城市问题进行研究成为人文地理学一个重要的方向。

未来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将更加注重城市规划、城市社会结构和城市文化的研究。

其次是乡村振兴的关注。

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这也给人文地理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未来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将更加关注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文化传承等问题。

再次是文化地理学的崛起。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地理学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未来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将更加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景观的塑造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国的地理学科与学科发展

中国的地理学科与学科发展

中国的地理学科与学科发展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地球上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的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着丰富的地理资源和灿烂的文化底蕴,这为中国的地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本文将从中国地理学科的历史概述、地理学家的贡献、学科教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地理学科的历史概述中国古代就有研究地理的传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国家领导者就开始注重地理上的研究和认识,如《山经》和《水经注》等著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理学科在中国的发展逐渐成为系统的学科体系。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地理学科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不仅新建了地理部门,还开展了大量的地理实地考察和科研项目。

二、中国地理学家的贡献中国地理学科的发展少不了一批批杰出的地理学家的贡献。

在我国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中,一些地理学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并在学术、教育和实践上有着突出的贡献。

比如,钱学森教授是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之一,他所开展的地理学研究活动对于我国土地开发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影响。

另外,冯如敏、章太炎等地理学家也在各自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地理学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中国地理学科教育现状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地理学科是一个重要的学科类别。

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设有地理学系或地理学院,并且在研究生教育层面也开设有地理学专业。

此外,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更新,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地理空间分析等前沿领域的研究。

但与此同时,地理学科在一些高校的学科地位还不够突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四、中国地理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理学科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将在地理学研究和实践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规划管理、资源环境监测等提供更好的支持。

其次,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将进一步加深,如地理与生态学、地理与城市规划等,这将促进地理学科的综合发展。

中国的地理发展与未来展望

中国的地理发展与未来展望

中国的地理发展与未来展望近年来,中国的地理发展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与进步。

从东部沿海城市向内地腹地的扩展,再到西部地区的开发和振兴,中国的地理面貌正在不断改变。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地理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展望。

第一部分:中国的地理发展现状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的国家。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地理发展一直在持续迅速推进。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网络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中国各地的地理连通性。

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使得中国的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地理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为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东部沿海城市聚集了许多大型企业和产业基地,并拥有现代化的港口和机场设施。

这些城市的繁荣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

与此同时,中国西部地区也取得了巨大的地理发展成就。

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推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西部地区的开放和改革,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涌入,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第二部分:中国地理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中国的地理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与机遇。

首先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虽然东部沿海地区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还存在差距。

为了实现全面发展,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并提高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其次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退化等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更多努力。

第三部分:中国地理发展的未来展望在未来,中国的地理发展将继续朝着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政府将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环境保护将成为中国地理发展的重要议题,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力度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另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将继续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

地理学研究的发展及趋势

地理学研究的发展及趋势

地理学研究的发展及趋势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关注着地球表面的各种现象和无尽的奥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地理学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

本文将探讨地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趋势。

首先,地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在早期,地理学研究主要以地貌地势、气候、水文等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观察和测量来获取数据。

但随着航空、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应用,地理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遥感技术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卫星图像获取大范围的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则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地理学研究的效率,还使得研究的范围更加广阔和深入。

其次,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正在发生着变化。

地理学研究的范围已从原来的自然环境扩展到人文环境。

传统的地理学主要关注自然地理,如地形地势、气候、植被等。

而现代地理学已经将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纳入研究范围,形成了人文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等新的分支。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居住地的形成与演变、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等问题,城市地理学则关注着城市规模、形态、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这种扩展的研究范围使得地理学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第三,地理学研究趋势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地理学研究的焦点之一。

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破坏的严重性,促使地理学家寻找可持续利用地球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途径。

地理学研究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问题,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了研究的重要课题。

此外,地理学在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研究也日益重要。

最后,地理学研究需要跨学科的合作。

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支持和合作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与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交叉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过程。

同时,与社会科学合作可以深入探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社会经济的空间分布等问题。

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将促进地理学研究的发展和创新。

地理学的发展及其未来展望(未完,不好整理)

地理学的发展及其未来展望(未完,不好整理)

地理学的发展及其未来展望(未完,不好整理)地理学的发展及其未来展望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理学与我们的生活惜惜相关,出行要有地图为我们导航,旅游要有好山好水的介绍,研究旱涝、寒暑的变化规律离不开对天文地理的探索,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迁移也离不开对地理的研究(河流改道导致人口迁移),可见地理学与我们人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那么地理学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早在中国的先秦时期,中国人民已经有对自然的零星的记载,甲骨文中记录了关于地形、水文、气象、气候、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在这里记载的地形方面的知识应该是我们中国最早的有关地理的记载了。

春秋战国时,在《周易•系辞上》中有这么一段话:“《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地理”经常与“天文”并称,并与“天文”相区别,《说文解字》中说:“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

”东汉思想家王充对天文、地理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他的解释是:“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故谓之理。

”正所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表示一个人的学识渊博。

所谓地理就是指我们脚下这块大地的各种不同的形态,山川、江河、万物及其形成等。

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有了与地理有关的文献:记载九州的区域性的地理著作《禹贡》,记载山水性质的《山海经》,,《尔雅》中的《释地》、《释丘》、《释山》、《释水》,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这些都是最早的对自然地理进行分类化的记载,同时还有《管子》、《周礼》等书,这一时期的《夏小正》是对天文历法的记载。

班固在修《汉书》时提出了“地理志”一词,他在这里所提出的“地理”就不仅仅是我们的脚下的土地了,他还描述了当时的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还有部分涉及到户口、民俗、物产等,这种情况一直为后世的地理志的典范。

在这些里面不仅记载了与自然有关的知识,同时还记载在当时的名人、名事等,如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郑樵《通志》中的《地理略》、《都邑略》等。

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本文概述中国人文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致力于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演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持续进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深度也在逐渐加深。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分析当前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和贡献。

接着,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在人口地理、经济地理、文化地理、政治地理和城市地理等领域的研究进展,特别是与新型城镇化、全球化、生态文明等时代主题相关的研究。

本文还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数据获取的困难、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以及跨学科合作的不足等。

本文展望了中国人文地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大数据、遥感、GIS 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不断深入,中国人文地理学有望在理论创新、方法改进和实践应用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面对全球化和环境变化的双重挑战,中国人文地理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全球视野和时代特色。

二、中国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中国人文地理学作为一个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学科,其研究领域广泛且深入。

在历史演变中,中国人文地理学始终致力于探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以下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主要探讨文化现象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扩散和变迁。

在中国,这一领域的研究尤其关注传统文化、地方文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融等现象。

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着重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括产业布局、区域发展、城乡关系等。

在中国,经济地理学在区域均衡发展、城市化和全球化等背景下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关注社会空间结构、人口分布和迁移、社区发展等议题。

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回顾与展望

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回顾与展望

::: 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回顾与展望:::对于中国历史地理学来说,20世纪是一个最重要的阶段,因为尽管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传统可以追溯到000多年前,但它出现并形成一门现代的学科却是在这个世纪里。

从这一意义上说,20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就是它迄今为止的全部历史。

一、学科发展概况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托名大禹,实际上产生于战国后期,但对历史地理现象的注意和记录在更早的著作中已可找到例证。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既是一篇内容丰富的当代地理著作,也堪称中国第一篇历史地理著作,因为它所记述的对象不限于西汉一朝,而是“采获旧闻,考迹《诗》、《书》,推表山川,以缀《禹贡》、《周官》、《春秋》,下及战国、秦、汉”[1],对见于历史典籍记载的重要山川地名作了考订注释。

此后,从郦道元的《水经注》至唐宋以来传世的地理著作,几乎都是由当世追溯到往古,注重历史地理现象的记载和研究的。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时期内,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发达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舆地之学(沿革地理)。

到清代,沿革地理学的成就达到了高峰,是乾嘉学派学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毫无疑问,沿革地理是历史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的历史地理研究发轫于1 900余年前的《汉书·地理志》,并可以追溯更长的历史;但是沿革地理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两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政区和疆域、地名、水道的变迁,后者却包括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求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它们的规律。

中国历史地理学史及其发展与展望

中国历史地理学史及其发展与展望

中国历史地理学史及其发展与展望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自然、人文地理现象及人地关系发展演进规律的科学。

现代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是在历史学和地理学交叉外诞生、具有明显边缘性质的一门新兴学科。

在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之后,中国历史地理学已成为当代的一门显学,并呈现出蓬勃兴旺的发展势头。

中国的历史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说它古老,主要是因为其前身沿革地理学形成至少可上溯到两汉时期;说它年轻,是因为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历史地理学迟至20世纪50年代初才得以确立。

纵观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术发展史,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这门学科的发展明显经历了以沿革地理学为主体的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地理化”逐步加强的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及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的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这三个主要阶段。

中国的历史地理学是从沿革地理学发展而来的,这是学术界公认的结论。

历史上第一篇比较成熟的同时也是最优秀的沿革地理著述是东汉班固所作的《汉书·地理志》,因而目前大多数学者皆将班固看成是沿革地理学的开山鼻祖。

自班固之后,中国的历史地理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确实以沿革地理为主要内容,但在班固以前,处于萌芽时期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却并非以沿革地理为限,而且就班固本人来说,其有关沿革地理的学问亦明显收到了前代地理著述如《尚书·禹贡》《周礼·职方》及《史记·河渠书》的影响。

这样一来,如果追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渊源,就必须从《尚书·禹贡》等著作谈起。

《禹贡》是《尚书》的一篇。

关于《禹贡》的著作时代,晚近大致有四种说法:辛树帜的西周说、王成组的春秋孔子说、顾颉刚的战国中期说、日本内藤虎次郎的战国末至汉初说。

目前历史地理学界普遍采用的是战国说,只是在作者方面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顾颉刚认为“《禹贡》的作者是西北人”,并推测可能是秦人;而史念海在《论<禹贡>的著作时代》一文中,则据《禹贡》中有“南河”“西河”之称,认定作者为魏国人。

浅析我国地理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地理学的发展

浅析我国地理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地理学的发展

浅析我国地理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地理学的发展[摘要]地理学从无到有,从描述性记载为主的古代地理学到与科技社会或信息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地理学,经历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

那么地理学的发展现状到底怎么样,它又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本文就从我国地理学的发展现状出发,浅谈未来地理学的发展。

[关键词]地理学现状地理学地理学发展1引言中国地理学会的前身中国地学会创建于1909年9月,她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学术团体之一。

中国地学会的创立标志着中国地理学由古代地理学开始迈入近代地理学。

[1]1934年中国地理学会成立,1950年中国地学会与中国地理学会合并组成新的中国地理学会,这标志着我国地理学的研究开始由近代地理学进入现代地理学的研究阶段。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地理学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取的了骄人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地理学的实践应用研究、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学科建设等方面。

随着我国地理学的发展,相应的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以下就来分析一下我国地理学的现状:2我国地理学的发展现状概括来说,目前我国地理学的发展状况可概括为:社会需求非常旺盛、学科建设非常薄弱、科学问题非常明确①。

2.1地理学取得的成就2.1.1地理学的理论研究我国现代地理学的一个突出进展是把空间和过程研究结合起来, 注意到了空间格局的时间变化以及过程变化的空间差异问题, 重视尺度转换问题。

[2]避免了将时间和空间分开研究所产生的问题,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地理学理论的研究。

中国地理学家早在1956 年就根据世界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水热平衡、化学元①据宋长青在“21 世纪中国地理学发展:区域与过程”研讨会上的发言2003 年,北京素地表迁移和生物地理群落等自然地理学新方向. [3]可见中国地理研究是从全球角度,综合起来看问题的。

此外,我国地理学理论研究更注重区域地理研究,通过对我国部分区域的研究,提出了垂直自然带、T字型理论、积温公式等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计算模型。

中国地理学发展

中国地理学发展

中国地理学发展中国地理学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过程。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对于地理环境的关注与研究,为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地理学发展出不同的学派和理论,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国家治理以及环境保护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古代地理学的初步形成古代中国地理学的初步形成可追溯到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中国古代的孔子、荀子等思想家都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

同时,古代的封建社会在土地分配和农业生产方面对地理环境进行了认真研究,如《礼记·玉藻》中记载了周朝时期的区域分布和资源利用等信息。

此外,相传中国的首部地理书籍《山海经》也在这一时期问世。

《山海经》是古代地理学的重要著作,记述了中国各地的山川、河流、动物和植物的情况。

它为后来的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二、古代地理学的发展随着中国古代社会的逐渐发展,封建社会的地理学研究逐渐深入。

在战国时期,陆贾创立了士大夫科举制度,并以此推动了中国地理学的发展。

陆贾认为地理环境是影响人居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他将地理环境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的地理学理论,并对地理环境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研究。

他的贡献为后来的地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后,隋唐时期的郭璞还对中国地理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编纂了著名的地理著作《郭子囗解》,其中详细地描述了中国的山川、地貌、气候和人居条件等信息。

这一时期的地理学研究对于推动中国古代的科技进步以及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现代地理学的崛起中国的现代地理学起源于19世纪的西方学术传统的引入。

当时,中国开始接触到西方的地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借鉴其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地理学研究体系。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地理学家开始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推动中国地理学的发展。

20世纪初,邹韬奋等一批革命先驱者提出了“中国之命在于救中国”、“中国救世主在中国之内”等主张,引发了中国的近代地理学思想的转变。

地理学学科15年发展回顾与展望_冷疏影

地理学学科15年发展回顾与展望_冷疏影

第16卷第6期2001年12月地球科学进展ADVANCE IN EARTH SCIENCESVol.16 No.6Dec.,2001文章编号:1001-8166(2001)06-0845-07地理学学科15年发展回顾与展望冷疏影,宋长青,吕克解,赵楚年郭廷彬,彭文英,钟良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北京 100085)关 键 词: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学科发展中图分类号:P91 文献标识码:B 在过去的15年中,把握科学目标与国家目标双重定位的前提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理学学科不断拓展和深化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瞩目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稳定了研究队伍,形成了学科发展特色。

1 地理学学科发展状况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管理的角度地理学学科(包括土壤学和遥感)分为以下5个方向: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土壤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及环境地理。

地理学目前主要发展趋势是研究陆地表层各界面间的物理、化学、生物及人文过程,探讨多种过程的相互作用机理,探求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间相互协调、持续发展的规律。

地理学研究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综合性。

总体而言,在地表过程、人地关系相互作用机理、城市地理、区域环境资源演变与可持续利用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不难看出,涉及的主要研究方向面向当前世界性的人口、资源、环境与持续发展问题。

重点研究领域如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地球表层系统的地理过程和环境效应、水土资源形成的理论及其合理利用、环境演变、灾害形成与污染防治、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均为国际研究的热点,同时又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能够为国家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和解决方案。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地理学学科受理的申请逐年增加。

自1995年以来,学科面上项目申请数量占学部比例始终保持在30%左右(图1),2001年达到最高,共受理面上项目735项,占学部面上项目申请总数的34.62%,居地球科学部6个学科之首,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各学科受理面上项目数排名第8位。

中国的地理学科发展方向与趋势

中国的地理学科发展方向与趋势

中国的地理学科发展方向与趋势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地理学科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地理学科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一、跨学科整合中国地理学科的发展方向之一是跨学科整合。

跨学科整合是指将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形成新的学科交叉研究领域。

例如,地理和地质学的结合可以研究地球的地壳变动和地质灾害;地理和气象学的结合可以探索气候变化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地理和经济学的结合可以研究地域经济发展与资源配置等。

跨学科整合可以拓宽地理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二、数字化与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和空间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工具和方法在地理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采集、分析和可视化地理数据,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的扩展,数字化与空间信息技术将进一步提升地理学研究的能力和效果。

三、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成为中国地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地理学研究可以提供对环境问题的深入认识和科学解决方案。

例如,地理学可以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可以研究城市化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需要地理学与其他学科、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努力。

四、区域发展与城乡差距缩小中国地理学科的发展还需要关注区域发展与城乡差距的问题。

地理学以空间分析为特色,可以研究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差异,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区域发展与城乡差距的研究,既可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又可以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在中国的城乡发展中,地理学有着独特的贡献和作用,未来将继续加强对区域发展与城乡差距的研究。

中国地图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地图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地图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一、本文概述《中国地图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一文旨在全面梳理中国地图学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取得的成就,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然后按照时间顺序,详细回顾了中国地图学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历程,包括地图制作技术的革新、地图学理论的发展以及地图应用的拓展等方面。

接着,文章对当前中国地图学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如基础数据的不完善、技术创新的需求、国际化发展的挑战等。

文章提出了中国地图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建议,旨在为中国地图学的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回顾与展望,读者能够对中国地图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对中国地图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中国地图学的历史回顾中国地图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善于利用地图来记录地理、规划行程、辅助决策。

早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制作手绘地图,用以标示山川、河流、城市等重要地理信息。

这些手绘地图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知,也体现了他们在地图制作技术上的精湛技艺。

随着历史的推进,中国的地图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特色。

在明清时期,地图制作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精美的舆图,如《大明一统志》中的地图、《乾隆内府舆图》等,这些地图不仅详细记录了当时的地理地貌,还融入了天文、气象、人文等多方面的信息。

进入近代,中国的地图学更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中国的地图制作逐渐实现了从传统手绘向现代技术的转型。

测绘技术的发展,使得地图的精度和覆盖范围大大提高。

同时,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也为地图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地图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地图制作逐渐实现了产业化、数字化和国际化。

现在的中国,已经拥有了世界先进的地图制作技术和设备,地图的种类和形式也日益丰富多样,如电子地图、三维地图、交互式地图等,这些新型地图不仅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也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1世纪我国地理学发展的展望

21世纪我国地理学发展的展望

21世纪我国地理学发展的展望江泽民在为美国《科学》杂志撰写的社论“科学在中国:意义与承诺”中指出:“中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彻底消除贫困等一系列重大任务。

完成这些任务,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这就对中国的科技进步提出了紧迫的要求。

”显然,地理学是实现这些国家重大任务的重要支撑学科之一。

我们要为一系列重大的决策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这些决策问题是重大的资源利用和自然保护问题、重大自然灾害的治理问题、国家的地区开发战略和发展问题等。

在21世纪发展中,这些问题将进一步突出。

在所有的区域性问题中,地理学家要重视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发展问题。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决策的许多问题,地理学家都可以参与工作。

要通过这些重大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地理学的决策应用价值,对国家一系列重大问题,需要建立起迅速反映的能力。

在愈来愈多的新学科出现和参与我国的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研究的情况下,地理学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为了弘扬地理学传统,为社会和科学发展作出独特的贡献,地理学必须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学科特点,找准自己的方向,特别注意发现新的问题和新的领域。

3.1 关于21世纪我国地理学的发展方向(1)国土整治研究。

在21世纪来临时,我们必须明确地理学能给国家和人类解决什么问题,包括区域性的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退化的监控与治理、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

全球环境变化和发展问题研究、全球一体化和多样化是国际地理学发展的基本方向。

青藏高原问题及其对我国大的自然格局的影响是地理学重大的长期研究目标。

各种特殊类型的区域,如湿地、湖泊、山地等的环境和利用问题。

在所有的区域性问题中,地理学家要在更大程度上重视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发展问题。

加强资源环境的监测、保护、规划与整治研究,建立工程地理学。

(2)发展研究。

这个方向自60年代在国际上逐步形成以来,已经成为地理学发展的主流之一。

中国资源地理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中国资源地理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中国资源地理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中国资源地理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1. 中国资源地理学的发展历程资源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理空间上的自然资源分布、利用与管理等问题。

中国资源地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以对自然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为主。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推进,资源地理学的研究逐渐扩展至资源勘探与评价、资源环境效益评价、资源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形成了多学科交叉与综合研究的新趋势。

2. 现阶段中国资源地理学的主要领域与问题在当前阶段,中国资源地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资源环境效益评价与资源环境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其中,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研究关注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与区域差异性,如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空间布局与利用特点,以及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等问题。

另在资源环境效益评价与资源环境管理方面,主要围绕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影响评价、资源环境可持续性评价、资源环境政策与规划管理等方面展开研究。

3. 中国资源地理学发展的趋势与挑战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资源地理学将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

随着全球化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中国资源地理学将更加重视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综合性研究,跨学科、跨部门的合作将成为主流。

另在新时代背景下,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中国资源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推动资源环境管理模式的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也将成为未来研究重点。

4. 个人观点与总结从事资源地理学研究多年,我对中国资源地理学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我们有望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球资源,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长远发展的目标。

我也意识到资源地理学研究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压力,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更多地关注资源环境可持续性,努力为中国资源地理学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5. 结语中国资源地理学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研究者的辛勤付出和探索,希望我们能够携手并进,为中国资源地理学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我国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地理学:方向正在变化的科学

我国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地理学:方向正在变化的科学

我国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一一地理学:方向正在变化的科学【内容提要】我国地理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跨入21世纪之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重大任务。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强烈地改变了我国自然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

我国及各地区的“人一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而临的重大任务。

地理学是实现这些国家重大任务的重要支撑学科之一,肩负着责无旁贷的重任,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英文摘要】Geography in China has achieved a great progress since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now is facinga series of challenges and im portant tasks when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has being intensively changed the natural and social-economic stru ctures of China. Harmoniz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and s 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hole country and various regions become the most im portant tasks that facing geography in China. Geography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ing discipline for fulfilling those nationalsubjects and shoulders the respon sibility without shirking, meanwhile has a broad space for developing.【关键词】中国地理学/发展进程/当前形势/未来任务Geography inChina/Past progress/Present situation/Future direction.【正文】1 50年来我国地理学发展的辉煌成就1.1根据我国自然利用和经济发展的需耍,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学科体系1952年全国进行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一些综合大学建立了地理学系,并属理科在各大区与省师范院校中普遍设立地理学系,师资培养有很大进展。

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

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

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
地理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上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包括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地球信息科学等。

在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地理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

一方面,中国地理学者在自然、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开展了许多高水平的研究,如中国长城资源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城市化过程与生态问题、农村发展与贫困问题等。

另一方面,中国地理学者在研究方法、技术方面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空间分析方法等的应用,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很多新的工具和方法。

在国际上,地理学研究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国际化趋势。

一方面,国际上的地理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领域,而是更加注重跨学科、综合性研究,如水资源、气候变化、土地利用等领域的交叉研究。

另一方面,国际地理研究也更加强调全球视野,关注全球性问题和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如全球化、贸易、移民等。

可以看出,中国和国际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都是多领域、多学科、国际化的,我们需要持续加强自身的研究能力和跨学科、综合研究能力,才能更好地融入国际地理研究的潮流,为国家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

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

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本文旨在介绍中国地理科学的进展和国际趋势,以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地理科学是一个关于地球表面和人类活动的综合性学科。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地理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

中国的地理科学研究涵盖了地貌地理学、生物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多个领域,为我们深入理解地球和人类社会的互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证基础。

中国地理科学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国在地理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卫星导航系统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为地理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工具,促进了地理空间模拟、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发展。

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中国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国家。

地理科学研究为中国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支持。

研究人员们通过对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等问题的探索,为解决中国面临的环境挑战提供了科学依据。

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差异性明显的国家。

地理科学研究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各地区的差异性和发展特征,为区域合理规划和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通过对城市化进程、交通网络、区域发展战略等问题的研究,中国的地理科学为我们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和区域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国际趋势方面,地理科学的发展也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趋势:跨学科合作:地理科学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而是向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

与地理科学相关的领域,如气候变化、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等,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紧密合作,共同应对复杂的地理问题。

数据驱动的研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地理科学研究越来越依赖于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先进的分析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数据驱动的研究方法成为地理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可持续发展:地理科学关注地球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研究方向越来越受到重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科学支持。

地理学的学科发展与展望

地理学的学科发展与展望
统恢复等。
生态系统恢复途径
介绍生态工程和生态修复技术的 原理、方法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 护和生态系统恢复中的应用。
生态工程与生态修复技术
强调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 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性,提出加 强教育普及和提高公众意识的途 径和措施。
06 未来展望:地理 学在解决全球性 问题中作用
地理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贡献
虚拟信息与现实世界相结合,为地理学研究和教学提供更加直观和交互
式的展示方式。
03 自然资源与环境 保护领域发展动 态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挑战
自然资源种类丰富,包括土地、水、矿产、森林 等,但分布不均,开发利用难度大。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自然资源需求不断增 加,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浪费、破坏环境等 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治理。
地理学在提升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中价值
自然资源管理与利用
地理学研究自然资源的分布、特性 和可持续利用途径,为保护和合理 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地理学关注生态环境的变化和退化 问题,提出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策略 和方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可持续发展规划与决策支持
地理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规划和决 策支持,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 协调发展,提升人类福祉。
与文化遗产保护协同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05 地球系统科学与 全球变化研究领 域前沿问题
地球系统科学框架下的全球变化研究
地球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 与全球变化
研究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冰冻 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影响。
全球变化对地球系统的影响
分析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等 对地球系统各圈层的影响及其反馈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我国地理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跨入21世纪之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重大任务。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强烈地改变了我国自然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

我国及各地区的“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

地理学是实现这些国家重大任务的重要支撑学科之一,肩负着责无旁贷的重任,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中国地理学/发展进程/当前形势/未来任务geography in china/past progress/present situation/future direction.【正文】1 50年来我国地理学发展的辉煌成就1.1 根据我国自然利用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学科体系1952年全国进行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一些综合大学建立了地理学系,并属理科。

在各大区与省师范院校中普遍设立地理学系,师资培养有很大进展。

在几十年的教学和研究实践中,地理学的方向和领域不断发展。

在“文革”前高等学校的地理教育,采用前苏联的教学体制,分专业教学,以二三级分支建立专业,加强了数理化自然科学,增加了实践时间,使地理人才培养有很大的发展。

在为国家自然资源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过程中,地理学研究机构逐步增加,形成了相当完整的学科体系。

首先是在中国科学院建立了综合性的地理学研究机构和有地区特色且针对我国特殊的地理问题的专业性地理学研究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在综合大学和师范大学建立的研究机构更多。

80年代我国人文地理学得到复兴,促进了应用地理、计量地理、旅游地理等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由地球信息科学家开拓的gis在全国学术界和社会许多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推动了地球信息科学在我国的发展,初步建立起一个地理信息科学基本体系。

地理学研究机构和地理研究的发展,使地理学在为国家目标服务和科学问题的研究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2 “以任务带学科”,提高了地理学的应用价值“以任务带学科”是我国50年来地理学取得蓬勃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

地理学家组织与参与完成了国家一系列重大的关于我国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农业发展方面的调查研究任务,包括大规模的地区综合考察、综合自然区划、农业区划、黄淮海平原的综合治理、国土规划和发展研究等。

在这个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地理学应用价值和科学水平,也是大量分支学科发展和形成的基本动力。

相应地为政府和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建议和科学资料,在生产实践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 理论研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要进展50至60年代,提出了水热平衡、化学元素地表迁移和生物地理群落等自然地理学的三个方向。

学术思想早于当前全球变化研究中逐渐获得共识的地球生物化学循环和地球系统科学的思想。

通过实验研究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水分循环和水盐运动规律及其与作物生长关系方面,在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环境背景值和环境健康方面,在地域分异规律与中国自然地理区划、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区域自然地理以及农业区划、地域生产综合体与区位理论和空间结构理论方面,在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影响,在专题地图学和综合制图的理论方面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近年来对地球表层系统理论、地图图谱和社会地理理论的探讨也取得了进展。

1.4 地理学的技术革命不断发展50和60年代我国地理学即开始了技术革新。

70年代末的腾冲遥感开拓了我国的遥感事业。

同时开始探讨数学方法的应用。

之后,模型建立和空间分析在区域研究和城市发展规划中逐步推广。

系统论在地貌学及许多分支学科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推动了一系列重要科学问题研究的深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学院、高等学校gis实验室的建立,促使空间分析方法愈来愈多地在各种预报、预测和发展研究领域中得到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传统科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不仅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也为各种涉及空间数据分析的学科提供了新技术方法。

1.5 编纂了一系列大型学术著作过去的几十年中,以我国著名地理学家领衔组织编纂了一系列大型的地理学图书和图集,在建立我国地理学理论体系、积累地理学研究资料和向社会宣传大量研究成果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最突出的有:《中国自然地理丛书》、《中国自然地图集》、《中国土地利用图》、《中国经济地图》、《中国人口地图》、《中国农业地理丛书》、《中国人文地理丛书》等。

1.6 高等地理教育和高级地理学人才培养的形势较好现在地理学一级学科的博士点在全国已有8个,二级学科自然地理的博士点9个,人文地理3个,区域经济的3个,地图和gis的3个。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经济、地图和gis的硕士点共有92个。

地理学培养的人才活跃在国家的规划、计划、环境和生态管理以及研究与教学等领域。

1.7 中等地理教育经历了艰难的发展50年来我国中等地理教育出现了“两起两落”。

目前国家教育部门,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正在组织全国的专家大力进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根据我国自然环境状况、发展状况和国际化的要求,制定教学大纲和编写地理基础教育教材,我国中学地理教育正在第三次崛起。

目前的&#343;+x"高考科目改革方案,将促使学校和学生恢复对地理学的重视。

今天,可以肯定地说,我国地理学的影响力在扩大,而且已经超出了专业的界限,地理学的决策应用价值大大加强了。

地理学家的上述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自然条件的合理利用,阻止了自然恶化的趋势,地理学的方法逐步为社会所了解和应用,地理学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为社会所认同。

甚至可以说,地理学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和有关领域的工作方式。

今天,国家和社会如此地了解西部地区、黄土高原、黄河长江、青藏高原、黄淮海、国土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地理学家开辟的gis和遥感应用技术如此在社会广泛应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等。

地理学的一些基本观念如“区域”及“区域差异”、地图及gis思想、“人地关系协调”等概念在愈来愈多的领域被采用。

半个世纪以来,就为国家自然利用和经济发展研究的规模和在国家建设发挥的作用来讲,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地理学能够与我国相比。

在50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地理学所走的道路也是有教训的。

如片面地批判地理环境决定论,导致在环境问题和环境科学兴起之初处于被动;取消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存在分割状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缺乏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学术交流;我们在理论的总结和创新方面仍然比较落后。

2 当前我国地理学发展的形势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与地理学的发展和应用有关的产业部门、科研院所,进行了大量的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环境整治、gis的应用及国土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形成了异常活跃和竞争的局面。

近年来,在国家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科研体制进行一系列改革的背景下,计划经济时代的科研计划、拨款制度、人事制度等已不复存在,而新的科教体制尚未规范和完善,地理学科研与教学单位面临着一系列实际问题,如教学经费的不足,“大锅饭”不再存在,各种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地理单位甚至缺乏基本的生存条件。

这迫使地理单位进行改革,近年来我国地理学发展的总趋势是强化了社会需求和市场指向,出现了非常活跃的局面。

在一系列学术领域,地理学的地位受到挑战。

地理学家曾经在这些领域作出了许多开拓性的贡献。

如在农业区划、国土规划、gis、城市研究、地区经济、旅游开发、全球变化、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现在地理学必须谋求新的发展和提高。

随着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全球性问题之重要性日益突出,很多学科占据了一些传统研究领域,如第四纪地貌、气候学的研究等。

现在,地质学在向上扩,大气科学在向下沉,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已自成体系,经济学在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学在研究地区发展不平衡,建筑学向城市规划扩展,凡此等等,地理学的一系列领域面临其他学科的竞争和挑战。

由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大学地理教育面临着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理论型、应用型、技术型和新的地理教育型的人才问题,部分专业存在着毕业学生的分配问题。

由于其他学科和领域对人才的竞争,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人才流失也比较严重。

在上述竞争背景下,高等学校地理学广泛地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出现了若干共同的趋势。

在教学和研究的目标方面,普遍定位在资源环境问题、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规划及gis、遥感技术的应用。

主要从事的领域涉及到资源利用与保护、土地管理、环境(包括生态)的变化与综合整治、国土规划与城市规划、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旅游发展与规划,gis应用。

相应地在高校地理院系伴随着机构的改变和名称的变化,普遍设立资源环境学院,包括资源、环境、地理、城市规划、旅游、土地管理等;师资的成分、教材的内容、培养方向等均发生了变化。

这些变化适应了社会的需求,为解决实践问题作出了贡献,也拓宽了研究和教育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基础研究,研究论文发表的数量也大大增加,并使师资、人才和招生生源得到了保障,毕业生分配有了较多且稳定的渠道,教育和科研经费也有了较多的来源。

地理学科研机构的改革,实行绩效工资,将在sci等检索刊物上发表文章作为考核和晋升的主要标准等,虽然其效果还有待观察,但显然加强了研究的专业化和研究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争取了更多的课题和经费,调动了研究人员创新的积极性,促进了优秀人才成长。

现阶段我国地理学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和倾向:(1)地理学理论、基本概念和区域地理等经典内容的教学和研究被削弱了。

教员为对付岗位责任制而疲于奔命,普遍重科研、轻教学。

一些院系不仅改名,也改了专业方向,地理系在派生出旅游、房地产管理、环境学等方向的同时,本身迷失了方向,人地关系等地理学的核心和本质方面的研究和教学淡化了。

由于理论研究的削弱,这些年来我国地理学的创新少了,还出现了自然和人文再次分离的苗头。

(2)地理学不同于某些实验室科学,需要有多种尺度的时间和空间研究。

因此,定位台站的长期、连续观测和原始数据的分析研究,是地理学发展的基础之一,但除了在少数研究所外,这种工作愈来愈弱化。

在科研院所,普遍存在忙于争课题和完成论文数量,不甘坐冷板凳做扎实细致工作的现象。

在表面繁荣之下隐藏着一种浮躁之风,这样难于出“多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源头创新成果。

在gis和数量方法的应用取得明显进展的同时,地理学家对野外的考察研究也削弱了,一些资源环境和国土开发的重大课题的研究,需要台站进行长期观测的研究,但普遍存在野外工作的人员和时间“不到位”的现象。

(3)全国性的协作和重大课题的研究愈来愈困难。

目前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体制,注重科学家的个人创造性,在组织结构方面愈来愈小型化,研究目标愈来愈体现为发表论文,特别是在sci、ssci检索的期刊上发表论文。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型的研究,如国家大区域的资源环境及发展的综合研究,大型地理丛书和综合性的学术著作的编写,以及其他围绕大项目的协作等明显削弱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