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1

合集下载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1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1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摘要:鲁迅是中国伟大的革命文学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

他的文学翻译和翻译思想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鲁迅翻译思想,几乎涵盖了翻译问题的各个层面,对我国翻译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本文运用多元系统理论来研究鲁迅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进一步加深鲁迅翻译研究深度。

关键词:鲁迅;翻译思想;异化翻译;多元系统理论;On Lu Xun’s Translation Thought and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ysystemTheoryHuang Xiaojun(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Studies,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JiangxiGanzhou, 341000) Abstract:Lu Xun was a great revolutionary writer, thinker and outstanding literary translator in China. His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thought have important position in China’stranslation history for proposing a series of excellentments with profound and unique insights on translation, which almost coveredevery aspect of translation, such as the purpose of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principles,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and translation criticism and so on.This article applies Polysystem Theory to study Lu Xun’s translation thought and strategy and further deepen the research on Lu Xun’s translation.Keywords: Lu Xun;translation thought; foreignization strategy;Polysystem Theory引言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

浅议鲁迅及其翻译思想

浅议鲁迅及其翻译思想

- 222-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浅议鲁迅及其翻译思想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李二静【摘要】鲁迅是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上杰出的翻译家,也是中国翻译文学的伟大开拓者。

其翻译思想见解独到,涉及翻译的多个方面,在当时翻译界影响深远,对现今翻译研究与实践仍有巨大指导作用,我们需认真解读鲁迅翻译思想,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关键词】鲁迅 翻译思想 翻译目的 翻译方法 翻译态度引言鲁迅是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上杰出的翻译家,同时也是中国翻译文学的伟大开拓者。

翻译活动前后达33年之久,据不完全统计,他翻译介绍了14个国家近百位作家200多种作品。

鲁迅在近代翻译领域的成就不仅在于多产的译作,更在于其翻译思想,这些翻译思想见于其有关翻译研究的文章和译序跋、一些杂文集和书信集中,涉及翻译多个方面,对现今翻译研究与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

其翻译思想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一、翻译目的鸦片战争后,有识之士通过翻译引进西方科技、社会制度等踏上救国之路。

鲁迅是其中之一。

“他当时翻译的书籍或文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科学的文艺理论和革命的文学作品,另一类是除这些以外的文章和作品。

对于前一类理论书籍的翻译,他曾多次对人说,那好比是为起义的奴隶搬运军火,是直接为革命服务的。

”可见,鲁迅把翻译与社会革命及国民命运联系在一起,认为翻译是为改造社会,而不是为随心翻译。

秉承这种救国救民的思想,鲁迅借助日文转译不少东欧弱小国家、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因为他觉得这些民族的境遇与中国境遇形同,对于中国读者更有借鉴性。

对于前一类书,“他主要是供大家参考,但着眼点仍是‘有用’和‘有益’”。

二、翻译方法鲁迅在翻译方法上主要提出以下几点:1.提倡“直译”:“直译”与“意译”之争,从佛经翻译时期至当代翻译,从未停歇,最初翻译家称其为文质之争。

鲁迅提倡“直译”,有些死译的人便高举鲁迅的旗帜,极力反对“意译”,但鲁迅提倡的“直译”实际是“正译”,其对立面是“歪译”,并非“意译”。

从多元系统论看鲁迅的异化翻译理论

从多元系统论看鲁迅的异化翻译理论

传统规范 往往 会 被 打 破 , 者 会强 调 重 视译 文 的 “ 分 译 充
性 ” 也就 是 说 , 语 文 化 的 规 范 始 终 必 须 得 遵 守 的 ; 当 , 源 而
翻译文学不处于 中心 了 , 被排挤 到 了边 缘地位 时 , 者 而 译
则会以本国文学 中通行 的模式为模板 , 时译者 注重译 文 这 的“ 可接受性 ” 看译入语的规范是否遵 守了。佐 哈尔提出 ,
系列系统来 描述它 。即中心——边 缘 、 经典文 学——非

异化 翻译 理论
经典文学 、 通俗 文学——纯文学 、 成人 文学——儿童文 学 、 原创文学——翻译 文学 。翻译文学 要 繁荣 或者 是要 占据
早在上个世纪初 期 , 鲁迅 的 翻译活 动就 开始 了, 段 这 时期 的翻译文学深受近代 历史影响 。 自从鸦 片战争开始 ,
收稿 日期 :0 9—1 20 1—1 2
作者简介 : 欧阳桃 (9 6 , , 18 一) 女 湖南益 阳人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 事外 国语言文学 、 翻译学研究。
14 2
机 时, 知识 分子积 极 向西 方 寻求真 理 , 此翻 译活 动更 加 因 频繁 , 而且译 作多 是 自然科学 方面 的 , 及 了天 文 、 工、 涉 军 历算 、 制造 。 中 日甲午战争爆发后 , 西方 的坚船 利炮和 先进 的政治 体制和社会制度逐渐被人们认 识 , 翻译 的重心 亦逐渐 向教
多元系统” E e Z hr19 :) ( vn— oa , 0 1 。因此 , 9 不能孤立地 看待 任何一个 多元 系统 内发生 的变化 , 应该联 系大的文化 背景 来做研究 。
文学就可 以作为一个多元 的系统 , 可以用相互对立 的

当代视域下的鲁迅异化翻译策略——一个多元系统论的视角

当代视域下的鲁迅异化翻译策略——一个多元系统论的视角

要 】 的异化翻译策略在 中国现代翻译史上 占有重要地位 , 鲁迅 一直是争论 的焦点。 自 10 年至 13 年, 93 96 鲁迅除 了写
作之外 。 还进行 了大量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 在此期 间, 其翻译观经历了从 归化 到异化的过程 。 本论文将从 多元 系统论的视 角 ,
探 讨其翻译策略 。多元 系统论 涉及 意识形 态、 翻译规 范和 文学库等反 面, 为我们研 究鲁迅的翻译 策略和 当代翻译理念提供 了一
首次采用异化 翻译策略 。从此 , 他坚持该翻译观直至 13 年 96 去世 。
边缘 的 . 都被放在 一个 由社会 、 文化 、 文学 、 史等所共 同构 历
建 的复杂系统 内。在这 个多远 系统 内.不断地 进行 动态转 “
身欠 缺的文学形式 :
3 文学史上关键转折点到来之 时 , ) 即现有模 式无法满足
需求 , 或本国文学出现真空 。 众 所周知 , 鲁迅 不仅是位 著名作 家 , 还是位 杰 出的翻译 家 。从 10 9 9年开始 , 他便与弟弟周作人合 作 , 一些外 国小 将 说译 为半文半 白的 中文 。在他 的整个 翻译 生涯 中, 他的翻译 策 略经历 了一个 极为重要的转变 :域外小 说集》 《 的出版是他
ter,w i rv e r U e b cv eset e b aig ielg,t nl in nr s n i r ee o e it ho y hc poi s f Sa nw oj t e p r ci y tkn d o y r s t om ad lea rp r i no h d o ei p v o a ao t r y tr
c n i e a in o sd r t . o
【 e od]o ssm Tas t ta r L u ;o i i tn D m sctn K y rsPl yt ; r l e l rue u n Fr g z i ; o e i i w y e n a di t ; X e e , n ao tao

鲁迅的翻译思想及其对翻译理论的贡献

鲁迅的翻译思想及其对翻译理论的贡献

广角视野 wide angle鲁迅的翻译思想及其对翻译理论的贡献白 丹(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 710064)【摘 要】中国文化名人鲁迅不仅是文学家,而首先是翻译家。

本文通过对鲁迅翻译活动做以详尽探查,对其翻译思想做以系统深入分析,阐明了鲁迅对翻译理论的独特贡献。

同时广泛联系国内外翻译理论史,旨在让读者对鲁迅的翻译理念在全球翻译研究中所占的位置有一个通贯的理解。

在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盛行的大环境下,挖掘本民族的译学文化,无疑具有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鲁迅;翻译理论;翻译思想;创新一、导 论鲁迅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名人,其小说、杂文、小品文都是开创性的。

但是他的翻译思想与理念却少有人问津。

1938年蔡元培先生主编了第一套20卷本的《鲁迅全集》,其中半数为鲁迅译文。

据学者李季统计,“鲁迅的译著共有五百万字,其中翻译就占有二百九十万字,甚至超过了他的著述”。

但是他的翻译思想与理念却少有人问津。

在鲁迅留下的1000多万字中,有一半是翻译文字。

“不少学者指出,鲁迅首先是翻译家,其次才是作家。

在社会历史大断裂、新旧文化大洗牌的年代,鲁迅在‘拿来主义’思想指导下开展的译介工作,形成了其特有的翻译出版思想和工作原则,被誉为‘不仅改写了小说翻译史上的色调,也开启了文学翻译新的风气’。

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指出:“鲁迅首先是翻译家,其次才是作家,他大量的精力用在翻译”。

然而,目前只有“鲁迅谈翻译”之类的文章,以及大量的鲁迅翻译实践活动成果,因此,本文将从鲁迅翻译思想及其对翻译理论的贡献两个方面探究鲁迅作为翻译家的重大贡献。

二、鲁迅的翻译实践活动鲁迅的翻译活动横跨启蒙与现代两个翻译繁荣时期,共翻译了14各国家近百位作家200余种作品。

据李万钧先生统计,“鲁迅前后长达33年的翻译生涯中,共翻译了十五国一百一十人的两百四十四种作品”。

鲁迅的翻译活动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五四运动之前的翻译初期。

早在1903年日本留学期间,他便翻译了法国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月界旅行》、《地底旅行》及雨果的《随见录》中的《哀尘》。

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故事新编》翻译策略对比研究

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故事新编》翻译策略对比研究

169名作欣赏 / 迻译研究 >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故事新编》翻译策略对比研究鲁迅是白话文小说的开创者,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a鲁迅生平共创作了三十三篇小说,分别收录于小说集《呐喊》 《彷徨》和《故事新编》中。

其中《故事新编》以其独特的风格、深刻的思想内涵著称,集中收录的小说均在借用典籍神话的基础之上“新编”故事,别具艺术个性。

鲁迅的小说一直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根据国内外现有资料统计和研究,截至目前已有四十多个国家,五十多种语言对鲁迅作品进行译介。

b 回顾《故事新编》英译本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两个译本分别是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简称杨译本)和英国汉学家蓝诗玲的译本(简称蓝译本)。

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与蓝诗玲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历史文化背景、教育经历相异,译作诞生的时代也大相径庭:汉学家蓝诗玲继1961年杨译本问世约半个世纪后,才推出其《故事新编》英译本。

以下拟将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在译例基础上总结两个译本的翻译策略,从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视角详尽阐释杨译本和蓝译本采用各自翻译策略的原因,并探讨两个译本在英语国家传播情况各异的原因,进而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一些译介启示。

一、多元系统理论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多元系统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形成并发展起来,其核心内容是“把各种社会符号现象,具体地说是各种由符号支配的人类交际形式,如语言、文学、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视作一个系统而不是一个由各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c。

该理论提出的目的本在于阐释一个多元文化系统内各系统之间的关系、斗争及地位的演变,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理论。

然而“翻译界最先接过了多元系统理论,并把它成功地应用到了翻译研究的实践中去”d 。

著名翻译理论家根茨勒曾指出,佐哈尔多元系统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积极作用,该理论脱离了对个别文本的孤立研究,而将翻译置于其运作的文化及文学系统中来研究。

e 一言以蔽之,多元系统理论将翻译研究焦点转移到文本外,考虑到翻译文学在译语文学系统中的位置、意识形态及赞助商等因素对翻译产生的重要影响,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

多元系统论视角下文学翻译的策略

多元系统论视角下文学翻译的策略

多元系统论视角下文学翻译的策略作者:王悦綦天柱来源:《文学教育》 2016年第22期内容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其中文学翻译事业成为维系国家之间关系的有利保障,为了更好的促进国家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带动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本文站在多元系统理论的视角下,对文学翻译策略进行研究,下面我们就开始探究工作。

关键词:多元系统文学翻译策略研究一、多元系统论视角下对文学翻译的概述所谓“多元系统”就是指由社会各种相关系统共同构成的多元化系统模式,其中包括文学系统以及与文学相关的其他系统。

在多元系统视角下,国内外的文学翻译事业对其有了更好的应用,并且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为翻译研究工作带了有利的帮助。

在多元系统理论的视角下,如果一个民族在文化方面具有强势的地位,这就属于强势文化,而翻译文学就相应的处于弱势地位,在进行文学翻译工作时多采用归化式的研究策略,相反的如果一个民族在文化上处于弱势地位,那么在翻译文学中的强势地位,要求翻译人员采用异化式的翻译策略。

二、多元系统论视角下关于文学翻译策略的探究文学翻译策略针对翻译工作而言的,主要是指在翻译工作中应当遵守的翻译原则和规范性方式,翻译策略对翻译工作有着一定的积极性作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文学翻译策略也是一种行为方式。

在翻译的过程中,为了实现较好的翻译效果,需要采取多样性的文学翻译策略,归化式的翻译策略和异化式的翻译策略不是文学翻译策略的全部,但却占有较强的地位。

下面我们来举例说明归化式翻译策略和异化式翻译策略。

以《简爱》为例,由于这本著作的优秀,先后被多个国家翻译,但是不同的翻译版本,形成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来列举两个翻译的不同版本,通过对比说明多元系统论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说异化式的文学翻译策略,这种翻译方式主要侧重于译文的贴切程度,使用这种方法在翻译的过程中大量的保留了原本欧式风格,翻译工作人员在注重原文语言风格的情况下,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来自异国的语言风格和情调,让读者有更贴切的感受;接下来我们说归化式的翻译策略,相对异化式翻译方式,这种翻译方式与其有很大的不同,它侧重于行文的流畅程度,贴近中国文化中遣词造句形式,这样方便读者进行阅读,不仅看着舒服还有顺畅感,这是一种典型的归化式翻译策略。

从多元系统理论视角解读鲁迅的翻译选择

从多元系统理论视角解读鲁迅的翻译选择

从多元系统理论视角解读鲁迅的翻译选择作者:林莹莹来源:《速读·下旬》2019年第01期摘要:多元系统理论,作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理论研究框架,强调各个文化系统的整体性,在文学研究以及翻译研究领域均占据一席之地。

为验证多元系统理论在翻译领域中的适用性,本文尝试结合中国20世纪30、40年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利用多元系统理论来探讨鲁迅翻译活动所选取的材料并非盲目,而具有翻译救国动机。

关键词:多元系统论;鲁迅;译者动机;救国思想多元系统理论是翻译研究领域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在当今学界被各个翻译现象研究领域广泛运用。

那么多元系统理论是否能运用于对历史和文化维度的翻译现象的研究呢?为更全面地认识和评价鲁迅的翻译活动,笔者将借助多元系统论,对鲁迅的译材选择和翻译救国思想进行深入探究。

1多元系统论与文学系统中的翻译20世纪后期,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提出多元系统论。

在发展俄国形式主义和捷克结构主义的基础上,他认为文化、语言、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各个对人类交际形式有决定作用社会形态,其实是开放的、动态的系统。

它们互相交叉、相辅相成,却不平等。

其中,有些社会形态相对处于中心地位,有的则居于边缘,还有的相互对立且不断斗争。

这种状态并非固定不变,它是动态的,即现在处于边缘的系统,也许曾经处于或未来会占据中心地位,目前处于中心位置的系统也随时可能退居边缘。

“传统文学观点认为,翻译文学在一个国家的文学系统中常处在边缘地位。

”(陈美茜:2015)在佐哈尔看来,翻译文学在文学系统中并非处于次要地位,而是非常活跃的。

由于受到社会、文化、政治、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它在整个文学系统中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

佐哈尔列出了翻译文学处于中心位置的三种情况:一是文学处于萌芽时期;二是在更大的多元系统中,文学系统相对弱势;三是当文学多元系统处在转折时期或出现真空领域。

“当某种文学对某一民族来说是全新的,民族文学本身存在形式与体裁缺失,此时,翻译文学恰恰能够满足萌芽时期文学的需求,填补缺失部分,促进其自我进化。

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看鲁迅的翻译策略

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看鲁迅的翻译策略

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看鲁迅的翻译策略
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看鲁迅的翻译策略
鲁迅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极力主张的异化翻译策略对中国的翻译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为鲁迅的翻译策略提供了新视角.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审视鲁迅的翻译策略,我们可以更清晰和深刻地理解鲁迅坚持主张直译的历史、文化背景.
作者:韩斅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刊名:文教资料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14) 分类号:H3 关键词:多元系统理论鲁迅翻译策略。

多元系统论视角下文学翻译的策略

多元系统论视角下文学翻译的策略

所谓 “ 多元 系统 ” 就是 指 由社 会 各种 相关 系统 共 同构 成 的 多元 化
译 方式 后 就被 简 便 的翻译 成 《 天演 论》;增 评 是 指 根 据 实 际 的 翻译 需
要 ,增加 一些 语 句 和 翻译 内容 ,将 增 评 性的 文 字添 加 到 翻译 中 ,有效 的表 达 出 自己 翻译 上 的见解 ;加 按 语是 指在 翻 译 的过 程 中在 文章 的 结
阅读 的方便 ,以上 说 的这 四种方 式 都 是增 强 翻译 效果 的有效 途 径 ,它 们都 属 于归 化式 翻译 的范 畴 。 ( 2 ) 除 了 以上注意 的 一点 就 是 ,在 翻译 的过程 中要 以一 种正 确 的心 态去 面 对 多 元系 统论 存 在 的不 足之 处 ,然 后 以一种 积极 的 态度 和 创新 式 的途 径 去完 善 翻译 策 略 ,最 重要 的 一点 就是 在翻 译 的过 程 中要 注重 翻 译 主 体在 翻译 过程 中的 主体 地 位 ,充 分 的发挥翻译人员 的主观能 动性。 本 文对 多 元 系统 论视 角 下 的 文
多元 系 统论 视 角下 对 文 学 翻译 的概述


译 文 的贴 切程 度 ,使 用 这种 方 法在 翻译 的过 程 中大 量 的保 留 了原 本 欧
式 风 格 ,翻译 工作 人 员 在注 重 原 文 语 言 风格 的情 况 下 ,为 读 者提 供 了

a n d O t h e r E s s a y s ) ) 利 用删 节 的 翻
译策 略的启示 : ( 1 )在进 行文学 翻
学 翻译策 略 进行 探 究 ,不 仅对 多 元 系统 论有 一定 的了 解 ,同 时也 基 于
束部 分或 者是 中间 部分 增 加一 些 按 语 ,为 文学翻译 工作带 来一 些便利 ,

多元视角下看鲁迅的异化翻译策略

多元视角下看鲁迅的异化翻译策略

Vol. 31 N o.12Dec.2010第31卷第12期2010年12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

鲁迅的翻译活动贯穿他战斗的一生。

自1903年他22岁翻译凡尔纳的《月界旅行》开始,到1936年逝世前翻译果戈理的《死魂灵》为止,在长达30多年的岁月中,鲁迅共翻译了14个国家100多位作家的200多部(篇)作品,共计300余万字,大致跟他一生的创作量相当。

鲁迅的译品除了外国文学外,还包括外国的自然科学和哲学方面的论著。

鲁迅翻译作品的范围之广、体裁之多、数量之巨,在我国翻译史上是罕见的(方梦之,2004:419)。

在中国现代翻译史上,鲁迅最早提出了“异化”的翻译主张,这一翻译理论对翻译界的影响延续至今。

一、鲁迅的异化翻译策略鲁迅一生对翻译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他不仅翻译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还有很多论著涉及翻译理论建设的各个方面。

鲁迅的翻译思想具体表现在他的一些文章中,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最主要的和最突出的是他提出的异化翻译方法。

1935年7月,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一至三)中提及他翻译《死魂灵》的感受最能体现鲁迅“归化”、“洋气”之说。

动笔之前,就先得解决一个问题:竭力使它归化,还是尽量保存洋气呢?日本文的译者上田进君,是主张用前一法的。

他以为讽刺作品的翻译,第一当求其易懂,愈易懂,效力也愈广大。

所以他的译文,有时就化一句为数句,很近于解释。

我的意见却两样的。

只求易懂,不如创作,或者改作,将事改为中国事,人也化为中国人。

如果还是翻译,那么,首先的目的,就在博览外国的作品,不但移情,也要益智,至少是知道何地何时,有这等事,和旅行外国,是很相像的:它必须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洋气。

其实世界上也不会有完全归化的译文,倘有,就是貌合神离,从严辨别起来,它算不得翻译。

多元系统理论对翻译的指导

多元系统理论对翻译的指导

多元系统理论对翻译的指导随着翻译实践的发展,人们对翻译的认识也逐渐深化。

普遍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在翻译活动中,作为源语作者与译入语读者之间沟通媒介的译者,必须考虑到诸多因素,其中之一就是文化因素。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下多元系统理论是怎样阐释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发挥作用的。

一、多元系统理论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m Theory)是翻译研究文化学派的一个重要理论,由以色列当代著名文学家及翻译理论家埃文-佐哈尔(Even-Zohar)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

该学派主要从文化层面对翻译进行研究,认为文化因素对翻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978年,埃文-佐哈尔出版了《历史诗学论文集》(Papers in Historical Poetics),在本书中首次提出了“多元系统”(polysystem)这一术语。

根据该理论,各种社会符号现象,也就是由符号主导人类交际形式,诸如文化,语言、文学,社会等,须视为系统而非又各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才能较充分地理解和研究。

各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形成了一个大的“多元”系统。

要全面并充分的理解各个系统,就必须将其置于多元系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中来研究。

后来佐哈尔把这一理论运用于文学翻译研究中。

多元系统理论认为,文学本身是一个多元系统。

作为整个文化和社会系统的次系统,文学系统是各种文学子系统的集合。

翻译文学是文学多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要研究翻译文学,就必须将其置于大的文学系统中来研究。

二、多元系统理论指导下翻译策略的选择多元系统理论认为翻译作品时要考虑其文化因素。

翻译是一个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其过程涉及最少两个文化系统,即源语文化系统和译入语文化系统。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然要考虑源语文化和译入语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系统中所处的地位,从而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根据多元系统理论,翻译文学对译入语文化的作用取决于其在译入语文化中所占的地位。

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看鲁迅的翻译策略

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看鲁迅的翻译策略

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看鲁迅的翻译策略摘要:鲁迅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极力主张的异化翻译策略对中国的翻译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为鲁迅的翻译策略提供了新视角。

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审视鲁迅的翻译策略,我们可以更清晰和深刻地理解鲁迅坚持主张直译的历史、文化背景。

关键词:多元系统理论鲁迅翻译策略一、多元系统理论简述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mtheory)是以色列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ItamarEven-Zoha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一种文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各种由符号支配的人类交际形式,如语言、文学、社会、经济、意识形态等,形成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大系统,即一个网络系统。

文学本身是一个多元系统,可以划分为经典文学、非经典文学;成人文学、儿童文学;原创文学、翻译文学等一系列互相对立的系统。

这些系统相互交叉、相互依存,但它们的地位并不平等,有的处于中心,有的处于边缘,而且这些系统处于相互对立和不断的斗争中。

在不断的斗争中,中心和边缘的位置可以转化。

在一定的条件下,处于中心地位的系统会向边缘移动,而处于边缘地位的系统则有可能占据大系统中的中心地位。

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位置既可以是主要的,又可以是次要的,视当时该文化里其它文学系统的状态而定。

通常翻译文学在文学系统中处于边缘位置,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它的地位也可以发生转化。

佐哈尔提出,在以下阶段或条件下,翻译文学可以占据文学多元系统的中心位置:(1)当文学多元系统还没有完全确立,即文学还处于发展初期。

(2)当文学多元系统在大多元系统中处于边缘或弱势时。

(3)当文学多元系统出现转折、危机或真空时。

根据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当翻译文学处于文学多元系统的边缘位置时,译者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外国的文本,找来最佳的现成二级模式,其结果是译本的“充分性”不足,“可接受性”增大;反之,当翻译文学在译入语文学多元系统中占据中心位置时,翻译活动是参与创造移入语文学中的一级模式,这时,译者的主要任务就不是在本国的文学形式中寻找现成的模式,把原文套进来,而是译者不顾一切地打破本国的传统规范。

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的鲁迅异化翻译理论

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的鲁迅异化翻译理论

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的鲁迅异化翻译理论
张杰
【期刊名称】《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6(000)004
【摘要】鲁迅的翻译理论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的异化翻译策略一直是争论的焦点.而以色列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提出的文学多元系统论则为思考和看待鲁迅的异化翻译理论提供了新视角.从文学多元系统论的角度对鲁迅的异化翻译理论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理论提出的文化因素和历史背景,从而对鲁迅的翻译理论形成更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总页数】3页(P81-83)
【作者】张杰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外语学院,山东,烟台,264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从多元系统论看鲁迅的异化翻译理论 [J], 欧阳桃
2.多维视角下的鲁迅异化翻译理论 [J], 栗长江
3.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翻译“归化”与“异化”的不对称 [J], 赵德全
4.生态翻译理论视角下鲁迅“宁信不顺”翻译思想浅析 [J], 黄亚;张喆
5.当代视域下的鲁迅异化翻译策略——一个多元系统论的视角 [J], 刘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思想与翻译策略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思想与翻译策略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策略
鲁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了多种策略, 如直译、意译、加注、省略等,以适 应原文和目标读者的需求。
鲁迅的翻译策略体现了多元系统理论中的 “适应”和“选择”,即根据目标读者的 需求和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鲁迅在翻译中注重保持原文的文化 特色和语言风格,同时也考虑到目 标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文化背景,以 实现全面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鲁迅在翻译中采用了直译策略,尽可 能保留源语言的字、词和句子的原意 。
鲁迅的翻译策略的应用与分析
01
02
03
在鲁迅的翻译中,他灵活运用了各种 翻译策略,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 思和风格。
鲁迅的翻译策略不仅保留了原文的意 思,还传递了原文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
通过鲁迅的翻译,读者可以更好地了 解原文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从而更好 地理解原文。
多元系统理论有助于解释翻译过程中 的选择、适应和传播现象,以及翻译 在目的语文化中的接受和影响。
多元系统理论还为翻译评价提供了新 的标准和方法,可以根据目的语文化 系统的特点,对翻译进行全面的评价 和判断。
03
鲁迅的翻译思想
鲁迅的翻译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时代背景
鲁迅生活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为鲁迅的翻译思想提供了土壤。
本研究主要关注鲁迅的翻译作品,对于他的 翻译思想和策略的演变过程还需进一步探讨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01
02
03
可以尝试从其他理论角度或者跨学科 的角度进一步研究鲁迅的翻译思想与 翻译策略。
对于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策略的演变过 程可以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背后的 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对于文学、文化 的贡献。
可以从比较学的角度对比分析鲁迅与 其他翻译家的翻译思想与策略的异同 点,加深对于多元系统理论在翻译领 域的应用和理解。

浅议鲁迅的翻译思想

浅议鲁迅的翻译思想

浅议鲁迅的翻译思想浅议鲁迅的翻译思想浅议鲁迅的翻译思想作者/谢飒一、鲁迅的文学翻译(一)时代背景长期以来,鲁迅被认为是思想家、文学家,是文化旗手,其实,他还是位杰出的翻译家,他的文学活动以翻译起,以翻译终,他翻译的数量和重要性甚至超过他自己的创作作品。

鲁迅是思想家型的翻译家,他对于翻译作品的选择往往带着自己某一方面的深入思考。

鲁迅是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他力图通过翻译改革来丰富中国文学的形式,从而达到改革整个中国社会、改变国民的颓废精神的目的。

他认为要治愈国人精神上的病症,就必须改革中国文学,提倡白话文,而这一切正依赖于“硬译”带来的文化冲击。

中国人素来对自身文化怀有强烈的自信,拒绝批评和改变自身的文化;加上当时中国普遍存在的排外情绪,导致当时任何反对国学的行为都会惹来非议和批评的状况出现,因此,鲁迅试图通过翻译西方作品来改革中国文学的道路,拯救治愈国人精神上的病症。

由此可知,中国新文学的形成应该是由翻译而不是原创写作开始的。

(二)鲁迅翻译的作品鲁迅翻译的作品主要是针对国民精神、世界知识,“不取媚于群”,这是一直贯穿其翻译始终的问题,其翻译思想主线是复兴中国,“起其国人之新生”。

鲁迅之所以选择翻译外国作品,是时代的需要,更是鲁迅本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

1905年,俄国革命后,鲁迅积极支持热心苏俄文学的新秀的出版工作,帮助他们创办未名社这个现代文学团体。

鲁迅不断地把大批的俄国重要作家的作品翻译到中国。

他翻译的《死魂灵》《毁灭》等是其中的代表作。

他译写的《摩罗诗力说》《坟》再次重申了复兴中国的理想。

1907年,鲁迅和周作人合译哈葛德、兰格的《红星佚史》,1908年,鲁迅、周作人翻译籁息的《裴彖飞诗论》,都有强烈的复兴中国的理想。

1907-1908年,鲁迅在翻译活动中强调了时代精神、国民精神、世界知识,转而倾向于浪漫主义刚健激俗的人格品质,勇毅起新的独立行为。

鲁迅通晓多种外语,这就让他的翻译范围有很大的延伸空间。

论鲁迅的翻译策略

论鲁迅的翻译策略

论鲁迅的翻译策略摘要: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他致力于翻译,出于实现“醒世、觉世”的政治抱负。

他针对不同的作品,运用多维度、独异性的翻译策略,不仅达到了其政治目的,还开拓了中国翻译文学的新路,创一代翻译之新风。

鲁迅的翻译策略不仅体现了其政治取向,还体现了翻译与政治、翻译与文化的密切联系——即翻译不是远离政治、意识形态和利益冲突的行为,翻译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联系密切,译者深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鲁迅;翻译策略;政治;多维;独异一、引言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在鲁迅的文学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他本人对翻译工作异乎寻常地重视,曾把翻译工作提高到“正业”的高度,一度“想以此作谋生”①。

他坦言自己从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中受益匪浅。

鲁迅从事翻译的时间前后达33年(1903—1936)之久,译介了大量的外国作品。

据不完全统计,有来自俄国、英国、波兰、捷克、日本等14个国家的近100位作家的200多种作品,翻译字数达500多万,占其作品的半壁江山。

他翻译的文学作品种类繁多,涉及小说、戏剧、童话、杂文、诗歌、文艺理论等。

最为引人瞩目的是,鲁迅有关翻译的理论几乎涵盖了翻译的各个重要方面。

他为中国现代文学提出了不落俗套的、标新立异的、意义深远的翻译理论。

尤其是他所倡导和运用的多维度、独异性的翻译策略,是我国现代翻译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至今对我国的文学翻译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鲁迅翻译的策略——多维度、独异性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汉斯·弗米尔(Hans J.Vermeer)在其目的论(Skopostheory)中认为,翻译是基于源语文本的一种转换行为,任何行为都有一定的目标或目的,而且一种行为会导致一种结果、一种新的语境或事件。

在目的论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是译文预期的接受者或受众者,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知识、有自己对译文的期待和交际需要。

②根据这一理论,翻译是有一定目的的,译者在翻译某一作品时所持有的目的和意图是翻译批评者所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译者可依据自己的翻译目的来决定采取哪种翻译行动。

当代视域下的鲁迅异化翻译策略

当代视域下的鲁迅异化翻译策略

当代视域下的鲁迅异化翻译策略【摘要】鲁迅的异化翻译策略在中国现代翻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自1903年至1936年,鲁迅除了写作之外,还进行了大量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

在此期间,其翻译观经历了从归化到异化的过程。

本论文将从多元系统论的视角,探讨其翻译策略。

多元系统论涉及意识形态、翻译规范和文学库等反面,为我们研究鲁迅的翻译策略和当代翻译理念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新视角。

【关键词】多元系统;翻译文学;鲁迅;异化;归化Analysis of Lu Xun’s Foreignization Translation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ysystem TheoryLIU Yi(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198)【Abstract】In the modern translation history of China, Lu Xun’s foreignization translation strate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nd is always the focus of debates. From 1903 to 1936, Lu Xun has been engaged in translating foreign literary works apart from creative writing. During these years of translational activities, his translation strategy has changed from domestication to foreignization.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reasons for and significance of his change of translation strategy in terms of the framework of polysystem theory, which provides for us a new objective perspective by taking ideology, translation norms and literary repertoire into consideration.【Key words】Polysystem; Translated literature; Lu Xun; Foreignization; Domestication1伊塔玛·伊万—佐哈尔多元系统论简介和鲁迅翻译工作的历史背景20世纪70年代,在俄罗斯形式主义的基础上,伊塔玛·伊万—佐哈尔采取Tynjanov的分层文学系统理论,提出了多元系统理论。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

鲁迅在翻译中注重语言的雅俗共赏, 使译文既具有文学价值,又能够为广 大读者所接受。
要点三
融合中西文化元素
鲁迅在翻译中巧妙地融合中西文化元 素,使译文既具有中国古典文学的韵 味,又具有西方现代文学的色彩。
04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策略
鲁迅对原文的解读和选择
深入理解原文
鲁迅在翻译前深入研读原文,充分理解原文的背景、主题和风格,为翻译打下坚实基础。
研究不足与展望
尽管本文对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鲁迅的翻译实践的具体 细节和文化背景的深入挖掘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拓展。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对鲁迅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的研究:一是加强对鲁迅所处历史时期的 社会、文化、政治等背景的考察;二是详细梳理和分析鲁迅的翻译实践,包括具体的翻译文本、翻译风格和技巧等;三是结合 更多的现代翻译理论和方法,对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策略进行更全面、深入的研究。
鲁迅在翻译中如何保留原作风格和语言特点
保持原作风格
鲁迅在翻译中注重保持原作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让 读者能够感受到原作的韵味。
体现原著语言特点
鲁迅在翻译中注重体现原著的语言特点,包括词汇、语 法和表达方式,让读者能够领略原著的独特魅力。
05
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策略对后世的影响及启

对中国翻译历史的影响
对跨文化交流和语言教育的意义
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策略对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他的翻译作品不仅传递了异域文化,也为中国 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他的翻译思想和方法对跨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鲁迅的翻译思想也强调了语言教育在翻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优秀的翻译人才需要具 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这种思想对现代语言教育具有重要的启 示作用。

论文范文: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看《彷徨》的三个英译本

论文范文: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看《彷徨》的三个英译本

论文范文: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看《彷徨》的三个英译本第1章引言1.1选题背景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开创了中国小说史上的新纪元。

早在1926年,鲁迅的作品就已被译为英文出版,至今共有18位中外译者将鲁迅先生的作品翻译成英文并出版,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彷惶》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虽然几乎与《呐喊》齐名,但在翻译领域的关注度远不如《呐喊》。

《彷徨》写于《呐喊》之后,彼时的鲁迅先生经历了思想上的一个变化,对于革命的态度也较创作《呐喊》时发生了改变,《彷徨》的创作技巧在《呐喊》的基础上更为成熟,因而具有很高的文学研究价值。

2009年,英国企鹅经典出版社经典文学部出版了英国学者蓝诗玲重译的鲁迅小说全集,书中完整翻译了鲁迅《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本小说集,成为中国文学作品译介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回顾鲁迅小说英译的历史,最具影响力的要数三组译者的作品:翻译家杨宪益和夫人戴乃迭、美国学者威廉莱尔和蓝诗玲。

他们三位翻译的鲁迅小说作品篇目最全、影响力最大,为翻译研究提供了绝佳的素材。

杨宪益、莱尔和蓝诗玲文化背景、教育经历迥然不同,生活时代也各异,出于不同的目的对鲁迅先生的作品进行了翻译。

因而,在对比研究这三个译本时,文本与译者之外的因素也应当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多元系统论就为我们从文化等宏观角度审视《彷徨》译作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

1.2研究意义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认为,各种社会符号现象(如语言、文学、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应当被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多元的、开放的、动态的系统,而不是由互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

多元系统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宏观的、描述性的视角,帮助我们更深刻地审视和理解文学翻译,把翻译至于宽广的文化背景进行考察,让我们看到了文化译介过程背后的诸多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1摘要:鲁迅是中国伟大的革命文学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

他的文学翻译和翻译思想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鲁迅翻译思想,几乎涵盖了翻译咨询题的各个层面,对我国翻译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阻碍。

本文运用多元系统理论来研究鲁迅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进一步加深鲁迅翻译研究深度。

关键词:鲁迅;翻译思想;异化翻译;多元系统理论;On Lu Xun’s Translation Thought and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ysystem TheoryHuang Xiaojun(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Studies,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Jian gxi Ganzhou, 341000)Abstract: Lu Xun was a great revolutionary writer, thinker and outsta nding literary translator in China. His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th ought have important position in China’s translation history for proposing a series of excellent comments with profound and unique insights on tra nslation, which almost covered every aspect of translation, such as the pu rpose of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principles,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and trans lation criticism and so on. This article applies Polysystem Theory to stud y Lu Xun’s translation thought and strategy and further deepen the resea rch on Lu Xun’s translation.Keywords: Lu Xun; translation thought; foreignization strategy;Po lysystem Theory引言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

鲁迅的翻译活动贯穿他的斗争的一生。

在长达30多年的翻译生涯中,鲁迅共翻译了14个国家100多位作家的200多部(篇)作品,共计300余万字,大致跟他一生的创作量相当。

鲁迅的译品除了外国文学外,还包括外国的自然科学和哲学方面的论著。

(方梦之,2004:419)在他长期的翻译实践中,鲁迅发表了有关评论文章。

这些文章表达了他的翻译思想,这些翻译思想对我国翻译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阻碍。

因此,本文将运用多元系统理论对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策略进行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策略。

一.多元系统理论简介多元系统理论是以色列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Itammar Even-Zoh ar)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一般文化理论。

这一理论是佐哈尔在充分吸取俄国形式主义和捷克结构主义的思想的基础上,借用了“系统”这一概念。

该理论认为,各种符号现象,即文化、语言、文学与社会等由符号主导的人类交际形式,须视为系统而非由各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才能得以更充分地明白得与研究,(Itammar Even-Zohar/张南峰,2002:19-2 5)后来他把这一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中。

多元系统理论认为,文化、语言文学、社会不是孤立的,而应该把文学和文化等社会符号现象一起看,作为一个开放、动态的大系统。

这些系统之间又相互交叉而且相互依存。

文学本身确实是一个多元系统,其中包括经典文学、非经典文学,成人文学、儿童文学,原创文学、翻译文学等等一系列相互之间独立的系统。

它们之间位置不是固定的,处于在持续的变化当中,中心和边缘的位置经常在进行转变。

佐哈尔概括了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内处于中心地位的三个社会条件:1.当某一多元系统还没有形成,即某种文学还“幼嫩”,尚处于创立时期;2.当一种文学(在一组有关的大的文学体系中)处于“边缘”位置,或尚还“微小”,或两种情形皆有;3.在一种文学中显现转折点、危机或文学真空之时。

在多元系统中,翻译文学所处的位置阻碍着翻译的策略。

当翻译文学处于一国文学多元系统的中心时,译者更倾向采取异化的翻译,译文在充分性方面接近原文的可能性更大; 然而在文学多元系统处于稳固状态,也确实是讲翻译文学处于边缘位置时,译者也更倾向于采取归化手段,追求译文的可同意性。

(Itammar Even-Zohar/谢天振、江帆译,2008:218-226)佐哈尔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角度,由于中国传统的译学研究更多地注重个人体会,大多是用具体作品或者某个译者的翻译活动来论及,从而缺少较为宏观的理论建树。

“专门少从局部上升到全部,从个性上升到共性,专门难通过对比、验证假设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廖七一,2001:389)有关于早期译学研究注重翻译过程的理论阐发,关系个不文本是否成功的历时评判(以译本本身的纯文学性为动身点)等特点,它从共时视角动身,同时考虑宿语文化(以译本在该文化中的功能为动身点)和历史语境这两个方面。

他们抛弃“规定模式”,着力描写翻译的多维过程,同时也对历史的文化产品进行细致的分析;他们摒弃了基于深层结构的某些语法、主题类型或具有相同功能的语言学特点,却代之以现代译学理论的“系统变化观”,因而完全瓦解了早期译学研究某些静止机械的观念。

这种变革所带来的便是描写对象的改变,单一文本的传译从此再也不是译学的描写对象,取而代之的是翻译生产抑或整个文学系统内部的历史流变。

(朱安博,2009:38-39)佐哈尔把视角从某个翻译对象纳入到整个文化、语言文学和社会的范畴,从动态的角度和联系的观点进行研究翻译,不仅提升了翻译研究的理论性,而且提升了翻译研究的科学性。

张南峰曾讲“多元系统理论对历史和文化的强调扩大了翻译学的研究范畴,令翻译研究摆脱了应用向导,提升了它的理论性和学术性,对中国的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张南峰,2001:67)因此了,多元系统理论并非确实是完美无缺的,中西方专门多学者都曾指出多元系统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和缺陷,但尽管如此,多元系统理论依旧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促进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二.鲁迅的翻译思想我们先了解翻译思想的定义,按照刘宓庆的观点,他认为“翻译思想”是在翻译家对翻译之“道”的体会的高度提升或者是高层次认知,通常表现为对译事的某种原则主张或差不多理念。

(刘宓庆,2005:2)鲁迅作为一名翻译家,在翻译实践中积存了丰富的翻译体会。

他把这些体会总结出来,零散地发表在不同文章中。

在这些文章中鲁迅对翻译咨询题作出了一系列的精深论述,几乎涵盖了翻译的各个层面,如翻译目的、翻译原则、翻译策略和翻译批判等,见解独到而深刻。

他的一系列论述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最要紧的和最突出的,大致是下述几个方面:第一,关于翻译目的。

鲁迅认为翻译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启发民智,改造社会。

鲁迅在《域外小讲集》再版序言开篇即讲到:“我们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有一种茫然的期望:认为文艺是能够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因为这意见,便自然而然地想到介绍外国文学这一件事。

”他翻译的目的的着眼点与唤醒民众,提升国人的素养和打开国人的眼界,有利于“转移性情,改造社会”。

(吴钧,2009:30)鲁迅所处的年代正是中国被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鲁迅为了号召人们奋起抵抗,在翻译的时候,专门留意那些被压迫民族国家的作者的作品,这些国家经历了和中国类似遭外国入侵的经历,因此翻译了许多这些国家的作品,以求启发民众,为中华民族的抵抗呐喊助威。

他曾经讲过:但也不是自己想创作,注重的倒是绍介,在翻译,而专门注重于短篇,专门是被压迫的民族中的作者的作品。

因为那时正盛行着排满论,有些青年,都引那叫喊和抵抗的作者为同调的。

因此“小讲做法”之类,我一部都没有看过,看短篇小讲却许多。

小半是自己也爱看,大半则因了搜寻绍介的材料。

也看文学史和批判,这是因为想明白作者的为人和思想,以便决定应否绍介给中国。

和学咨询之类,是绝不相干的。

因为所求的作品是叫喊和抵抗,势必至于倾向了东欧,因此所看的俄国、波兰以及巴尔干诸小国作家的东西就专门的多。

(鲁迅,2005:200)在鲁迅翻译的整个生涯中,专门是他的生命后期,他的翻译作品的选择自始至终体现着的是他的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他以自己精心选择和认真翻译的作品实践着自己“以异邦新声实现救亡图存”的伟大目的。

如鲁迅后期翻译的《毁灭》等大量前苏联革命作品,为的是向国人介绍“铁的人物和血的斗争”,鼓舞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并为中国革命作家提供文学创新的借鉴和启发。

鲁迅认为翻译另一目的是:翻译作为文学和语言引进的途径。

鲁迅认为异化文本的语言也能够改进中国的语言和中国人的思维,因此他主张引进西方新的文学样式和表达方式,丰富汉语的文学样式和表达方式,促使白话文在汉语中的推广,促进汉语的现代化。

鲁迅看到了汉语语义的缺陷,他在《关于翻译的通信》中讲:“中国的文化、语法子实在太不周密了。

……要医这病,我以为只好连续吃一点苦,装进异样的句法去,古的、外省外府的、外国的,后来便能够据为己有”。

(鲁迅,1984:265) 鲁迅认为,“在借鉴西方先进思想的同时,又制造性地引进新的表现方式,以补偿早期白话汉语在思维与表达方面不甚精确的缺陷”(郭著章, 1999: 7-8)。

鲁迅先生主张储存洋气,不是生搬硬销外国货,而是有的放矢地吸取外语的新表现法,丰富汉语,促进白话文的进展。

第二个方面是关于翻译标准。

鲁迅认为翻译需要兼顾两个方面,一个是易明白,另一个是储存原作的丰姿。

也确实是讲信和顺。

如果信和顺之间必须取舍的话,他是宁信而不顺的,即使造成句子有些不通顺,让人不易明白。

我们能够从他写的一些文章中看出这点:凡事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面因此力求其易明白,一面储存着原作的丰姿,但这储存,却又常常和易明白相矛盾:看不惯了。

只是它原是洋鬼子,因此谁也看不惯,为比较的顺眼起见,只能改换他的衣裳,却不该削低他的鼻子,剜掉他的眼睛。

我是不主张削鼻剜眼的,因此有的地点,仍旧宁可译得不顺口。

只是文句的组织,无须科学理论似的周密了,就随随便便,……(罗新璋,1989:301)第三个方面是关于重译和复译咨询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