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章节考点: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合集下载

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
一、外汇与汇率
外汇的概念和分类;汇率的定义;汇率的标价方法和报价方法;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
第十六章 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理解金融体系、金融市场、金融丁具的定义和种类;并能够对金融体系的变化做出解释;对金融市场的变化和走势做出基本的判断..
考试内容
一、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的定义;构成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
二、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的定义和基本功能;构成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金融市场的分类..
五、剩余价值的分割
剩余价值分割的实质;剩余价值分割的具体形式..
六、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
资本循环的阶段、形式和应具备的条件;资本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影响;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过程及其实现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产生根源..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必然趋势;是否掌握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基本经济特征;是否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和特点;是否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基本途径..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否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否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商品的基本属性;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2020年(财务知识)年初级经济师之基础知识要点

2020年(财务知识)年初级经济师之基础知识要点

(财务知识)年初级经济师之基础知识要点壹、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1、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基本要素(1)物质资料生产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2)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三个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2、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1)社会生产关系人们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且于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2)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3、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运动过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

4、社会基本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类型(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客观经济条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尊重经济规律(2)经济规律的类型于人类各个阶段中均起作用的经济规律——生产关系壹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于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只于壹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1、人类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原因及经历的主要阶段(1)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2)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三、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1、自然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1)自然经济的概念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自然经济的基本经济特征——自给自足2、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于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3、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过程(1)简单商品经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2)发达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社会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目的、市场、市场体系、市场机制等几方面区分。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章节必备考点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章节必备考点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章节必备考点在经济师中级考试中,《经济基础》是一门至关重要的科目,涵盖了广泛的经济领域知识。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以下将为您梳理各章节的必备考点。

第一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章节中,重点掌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

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内容。

理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结合方式。

第二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是必须牢记的要点。

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要区分清楚,同样,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也不能混淆。

均衡价格的形成机制以及弹性的计算和应用是常见的考点。

比如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要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概念分析实际经济问题。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是重点。

要明白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以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与联系也要搞清楚,掌握各种成本曲线的形状和特征。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市场结构的类型,如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各自的特点和条件要牢记。

价格歧视的类型和应用也是常考的内容。

此外,不同市场结构中企业的产量和价格决策方法也需要掌握。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特点,劳动、资本和土地的供给曲线要熟悉。

理解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以及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在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方面的应用。

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市场失灵的原因,如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要深入理解。

掌握政府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的方式和措施,比如反垄断政策、解决外部性的方法、公共物品的供给以及对信息不对称的治理。

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国内生产总值的几种核算方法,以及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投资乘数的计算和应用,都是重要的考点。

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各章讲义

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各章讲义
A.相对于自然经济而言的
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C.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的
D.相对于产品经济而言的
E.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和调节企业和居民的行为
答案:BCE
解析:A、C、D三项中;应选C..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的是商品经济..
一、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计划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两种方式..
一、 市场与市场体系
要求:了解市场与市场体系的基本概念;熟悉市场体系的基本功能..
市场的基本概念:市场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这是有形的市场;广义的市场是指一切商品和生产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市场..与简单商品生产阶段相适应的是单一的商品市场;即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市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市场已经从单一商品市场、局部市场发展到复杂多样、国际国内统一的市场体系..
例题3: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
A.生产力 B.物质资料生产C.生产资料所有制 D.劳动过程
答案:C
解析:从生产关系定义里就可以理解..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了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着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形式;从而决定着生产关系..
例题4:构成社会再生产总过程的基本环节有 ..
A.生产 B.占有 C.分配 D.交换 E.消费
答案:D
解析:劳动资料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等..机器社会就是属于生产工具..A项原料、B项辅助材料、C项燃料都是属于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物质资料..
例题2:人类社会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 ..
A.货币 B.人的劳动 C.劳动管理 D.劳动资料 E.劳动对象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讲解 (1)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讲解 (1)

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本章考点【考点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考点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考点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考点四】市场与市场体系★【考点五】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考点六】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考点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一)物质资料生产1.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于人们需要的过程。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物质资料生产的三个基本要素:(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1)人的要素(2)物的要素: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劳动对象是生产力作用的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2.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2)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3)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4.社会生产方式5.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

二者的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是矛盾统一的关系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三)社会经济规律1.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

2.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任何客观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3)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并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

社会经济规律的类型【考点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一)社会经济制度概述1.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

初级经济基础完整重点笔记(自整理)

初级经济基础完整重点笔记(自整理)

第一部分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一)物质资料生产:1、人的劳动:有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2、劳动对象:生产工具3、劳动资料:物质资料(二)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社会生产方式决定适应反作用生产关系- 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 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总和生产资料公有制: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三)社会经济规律客观性:建立在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随客观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赖以生存的条件分: 在人类社会各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商品经济中的价值规律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1、原始社会:最初时候制度,石器生产工具,2、奴隶社会:铁器出现3、封建社会:出现商品经济4、资本主义社会:蒸汽机出现的第一次科技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

内燃机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是自由竞争趋向垄断5、社会主义社会: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一)自然经济特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自己自足(二)商品经济特征:以交换为目的的时候经济形态形成条件:社会分工第一次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第二次分工:手工业从畜牧业中分离第三次分工:商人的出现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商品经济发展的根本条件四、市场与市场体系市场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

狭义:交换的场所广义:一切商品和生产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市场体系: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相互作用联系过程中形成的有机整体包括:商品市场:消费品市场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生产资料市场要素市场:资本、劳动力、房地产、信息技术完善的市场体系有以下功能:提高资源配置功能——通过商品市场、要素市场相互作用。

2024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点精选.pdf

2024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点精选.pdf

《经济基础知识(初级)》考点精选考点一: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问题,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1.市场配置方式:是指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它可以使企业和市场发生直接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在竞争中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就是市场经济。

2.计划配置方式:是指计划部门根据社会需要及可能,以计划配额、行政命令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

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就是计划经济。

(二)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1.经济体制的概念: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经济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2.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经济制度决定了经济体制的特点,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合理的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注意】实行同一经济制度的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实行不同经济制度的国家也可以采取相同的经济体制。

3.一国选择经济体制应遵循的原则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依据,经济制度的性质规定着经济体制模式的社会经济本质,社会经济活动方式制约着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及调控方式,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决定着经济体制的各种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注意】不论一国选择哪种方式,都离不开本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发展目标。

考点二: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必须有利于拉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2.必须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为我国实现社会商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创造有利条件。

3.必须有利于带动国内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升级,提高科技含量,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和增强国际竞争力。

4.必须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保证国家经济安全。

5.必须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经济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整理

经济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整理

经济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整理一、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区别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供求关系来调节资源配置和价值的分配,而计划经济则是由中央政府通过计划来调节资源配置和价值的分配。

1.基本特征–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由竞争、私有财产、市场调节和利润追求。

在市场经济中,个人和企业主导着经济活动,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导机制。

–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国家干预、集体所有、计划调节和公益追求。

在计划经济中,国家通过计划来指导和控制经济活动,资源由国家进行配置。

2.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市场经济通过供求关系来引导资源的配置。

价格的上涨或下降会导致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调整资源的配置。

供给者通过提高供给量来获取更多的利润,需求者通过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获取更多的产品。

–计划经济:计划经济通过中央政府的计划来指导资源的配置。

国家会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计划来调控各个部门的生产和投资活动。

3.价值分配方式–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中的价值分配主要是靠供需关系来实现。

个人和企业通过市场交换来获得收入,个人通过用工、创业等方式获取利润,而企业通过产品的销售来获取收入。

–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中的价值分配是通过国家的计划来实现。

国家根据公益和社会公正的原则,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价值的分配,包括工资、津贴、补贴等。

二、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它们是决定价格和数量的主要因素。

1.供给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数量。

供给的量取决于生产者的供给意愿和能力。

2.需求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量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意愿和能力。

3.市场均衡在市场经济中,供给和需求决定了价格和数量的均衡。

当供给和需求达到一致时,就实现了市场的均衡。

在均衡状态下,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会围绕着均衡点波动。

4.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当供给增加时,价格下降,数量增加;当供给减少时,价格上升,数量减少。

2020经济师考试知识点:初级经济基础(必看知识点一)

2020经济师考试知识点:初级经济基础(必看知识点一)

2020经济师考试知识点:初级经济基础(必看知识点一)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第一节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物质资料生产: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水平,其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但不包括劳动对象(因其是生产力作用的对象);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2.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类型社会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历的社会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社会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3.两对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社会经济规律: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①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②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③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并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

【例题1·单选题】(2008年)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 )的变化开始。

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力D.生产关系【答案】C【解析】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

2020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点:第九章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2020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点:第九章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2020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点:第九章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二、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考试内容:掌握公共财政各项职能的含义以及发挥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职能主要有: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通过财政收支,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

2.财政配置资源的范围公共财政配置资源范围的大小取决于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配置的范围包括:(1)满足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2)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而社会又需要的准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支出;(3)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引导性支出。

3.公共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手段(1)根据政府职能的动态变化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公共财政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从总量上实现高效的社会资源配置;(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3)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4)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和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5)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效率。

(二)收入分配职能1.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实现公平分配2.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1)根据市场和政府的职责分工,明确市场和政府对社会收入分配的范围和界限;(2)加强税收调节;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资源税(3)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4)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

大家可配合试题练习:2020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典型例题:第九章收入分配职能(三)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1.财政经济稳定职能: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和国际收支平衡2.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1)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推动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保证物价和经济增长稳定,实现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2)通过税收、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公债等,调节社会投资需求水平,影响就业水平,使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通过财政直接投资,调节社会经济结构,调节社会有效供给能力。

初级经济师各章考点汇总

初级经济师各章考点汇总

第一部分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考点1:物质资料生产1.定义: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2)劳动资料: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如原始森林的树木、矿石、棉花、钢铁。

考点2:社会基本矛盾1.生产力变革:(1)定义: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2)两大要素:人(劳动者)和物。

(3)主要标志:生产工具的变革。

2.生产关系的变革(又称社会生产关系):(1)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2)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未来共产主义社会(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4)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可以概括为: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变革————上层建筑变革考点3: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1)社会经济制度: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

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3)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考点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和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

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

资源配置⽅式和经济体制1、资源配置⽅式的含义及其演变资源配置概念属于微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

资源稀缺性决定了资源配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式为计划配置⽅式和市场配置⽅式。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区分在于以哪种资源配置⽅式为基础性⽅式。

市场经济以市场配置⽅式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注意两个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和存在的基础。

我国经济体制改⾰的⽬标: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环节包括5个⽅⾯:①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②建⽴全国统⼀开放的市场体系;③建⽴以间接⼿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④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式并存的收⼊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与按⽣产要素分配相结合;⑤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标和任务⽬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与⾃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增强企业活⼒和竞争⼒,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的公共服务的职能,为全⾯建设⼩康社会提供强有⼒的体制保障。

任务: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可以分为三种基本形式:私有制、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

这也是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三种基本的财产所有权形式。

私有制包括劳动者个体所有制和私⼈资本主义所有制。

2020经济师《经济基础》高频考点(全)

2020经济师《经济基础》高频考点(全)

2020 经济师经济基础》高频考点目录高频考点 (3)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3)第二部分财政 (20)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 (28)第四部分统计 (35)第五部分会计 (43)第六部分法律 (49)1、本科目教材结构及各章考核难度分析教材章节历年考试分值占比难度指数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1-10 章)本部分分为微观经济学(1-6 章)和宏观经济学(7-10 章),微观经济学多为一些图表曲线图等较为抽象的内容。

需要跟随老师课件在理解基础上结合相关题目认真复习。

★★★★★第二部分财政(11-17 章)23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23(18-22 章)第四部分统计(23-27 章)21第五部分会计(28-32 章)21第六部分法律(33-37 章)23本部分内容本身不难,但是在考试中,存在着考题过偏,考点太细的特点。

在17 年新增内容较多,对于财政这一部分需要背记的点很多,所以学习一定要“滚动复习,全面记忆”。

★★★☆本部分内容难度较小,内容相对其他部分也较少,是性价比很高的一部分,只要复习到位拿到分数一定不是问题。

但是本部分同样考核内容非常细致,教材内容都有可能成为考点。

★★★☆难以规避的计算题将在这部分跟大家频繁碰面,同时13 年教材的改版,又整体提升了本部分的难度,本部分的学习要通过听课结合练习理解并巩固。

★★★★本部分考核的内容并不深,但是对于没有接触过会计的学员来说,会计的专业性比较强,一些专业术语还是较难理解。

需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在理解基础上掌握其原理,再结合练习进行巩固。

★★★☆本部分考试最大的特点是考核全面,考察非常细致,且大多为教材中的原文原话。

在2019 年考试中出现了案例题,学员要引起重视。

本部分需要大量记忆,不断强化记忆、滚动复习很重要。

★★★★高频考点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本部分考情概述】本部分内容共10 章,根据历年出题情况,考核分值在29 分左右。

本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涉及到曲线和计算的考点较多。

2020年初级经济师考试大纲

2020年初级经济师考试大纲

经济基础知识(初级)考试大纲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和法律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初步基础知识和能力。

考试内容与要求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1. 社会经济制度。

理解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辨别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的主要阶段,诠释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过程,辨识市场与市场体系的基本功能,理解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辨别社会资源配置基本方式,理解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2.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诠释货币产生的过程和基本职能,理解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

3.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过程,辨别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诠释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必然性和基本途径。

4.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辨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

理解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原因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诠释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和类型,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内容。

6. 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理解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和特点,诠释社会主义产业结构的基本构成,辨别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形式,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树立并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新发展理念。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辨别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理解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综合协调的基本要求。

8.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

理解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诠释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机遇,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涉外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辨别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初级经济师各章考点汇总(可编辑修改word版)

初级经济师各章考点汇总(可编辑修改word版)

考点1:物质资料生产第一部分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1.定义: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2)劳动资料: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如原始森林的树木、矿石、棉花、钢铁。

考点2:社会基本矛盾1.生产力变革:(1)定义: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2)两大要素:人(劳动者)和物。

(3)主要标志:生产工具的变革。

2.生产关系的变革(又称社会生产关系):(1)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2)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未来共产主义社会(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4)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可以概括为: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变革————上层建筑变革考点3: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1)社会经济制度: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

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3)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考点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和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本章知识点【知识点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知识点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知识点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知识点四】市场与市场体系【知识点五】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知识点六】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知识点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建议关注物质资料生产、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一)物质资料生产1.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于人们需要的过程。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2.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4.社会生产方式(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3)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经常处于变动之中,而生产关系则具有相对稳定性。

(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5.经济基础、上层建筑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三)社会经济规律1.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

2.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任何客观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3)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并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

类型举例人类各个社会阶段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在商品经济社会形态中发生作用的价值规律只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按劳分配规律【例题·单选题】(2014年)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初级经济师2020《经济法基础》: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初级经济师2020《经济法基础》: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初级经济师2020《经济法基础》: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初级经济师2020《经济法基础》: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一)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了解)
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资源配置的必要性。

合理配置资源是任何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问题。

按一定比例配置社会资源的形式,会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有所不同。

(二)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掌握)
社会资源的配置有两种基本方式:
(1)市场配置方式。

即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市场配置方式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就是市场经济。

(2)计划配置方式。

计划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指令性计划;另一种是指导性计划。

计划配置方式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就是计划经济。

(三)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
考试内容:熟悉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形态中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反映着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本质区别。

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经济体制有两种基本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的特点;经济体制反映社会经济制度的要
求,是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

经济体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根据,经济制度的性质规定着经济体制模式的社会经济本质,社会经济活动方式制约着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及调控方式。

经济师考试第十一讲

经济师考试第十一讲

第一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方式:在一定的范围内,社会对其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在其不同用途之间的分配。

资源配置的实质就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由资源的稀缺性决定。

在现代经济中,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市场的方式,一种是方案的方式。

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从资本主义制度确实立开始的。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明确了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根底性的作用。

(一)方案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比拟方案经济:是以方案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的一种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的一种经济体制。

在方案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是通过中央政府的统一方案进行的。

由中央政府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等问题,企业或生产单位完全是方案的执行者,对资源配置没有什么影响。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看不见的手〕实现的。

政府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一般不进行直接干预,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都完全由企业按照自己的经营目标,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和市场供求状况来决定。

方案经济有效运行需要的一系列根本条件1、信息条件2、鼓励条件3、偏好条件方案经济长期运行结果:方案经济体制的长期实行,必然会出现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经济效率的下降,消费者的需求也很难得到充分的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能得到相应的改善。

当然,由于方案经济能够表达政府的开展目标和偏好,能够集中资源和力量,所以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加快经济的开展。

市场经济正常运行需要的社会经济条件1、标准的市场主体;2、完善的市场体系;3、标准的市场运行规那么;4、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上述条件也是市场经济的根本构成要素。

市场经济运行效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得到比拟充分的发挥,消费者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能够提高经济效率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的结合,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和存在的根底。

2020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考前知识点(3)

2020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考前知识点(3)

2020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考前知识点(3)第四节市场与市场体系市场的概念: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这是有形的市场;广义的市场是指一切商品和生产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有形和无形市场。

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市场有机整体。

在市场体系中,既包括商品市场(如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也包括生产要素市场(如资本、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市场等)。

商品市场是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要素市场的发育水准和水平反过来又制约商品市场的发展。

要素市场中的资本市场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劳动力市场正逐渐成为要素市场中最能动的市场。

市场体系的功能:1.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功能。

2.经济联系功能。

3.利益关系调整功能。

4.信息产生和传递功能。

5.社会评价功能。

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

【例题1·多选题】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 )。

A.提升资源配置效率B.信息产生和传递C.实现经济结构的宏观调控D.利益关系调整E.集中配置社会资源【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市场体系的五项基本功能。

【例题2·单选题】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市场中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这是指市场体系的( )功能。

A.信息传递B.社会评价C.利益调整D.资源配置【答案】B【解析】社会评价功能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市场中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

第五节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1.区别: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活动方式,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来说的。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或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来说的。

2.联系: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有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必然过渡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章节考点:资源
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六、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一)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了解)
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资源配置的必要性。

合理配置资源是任何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问题。

按一定比例配置社会资源的形式,会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有所不同。

(二)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掌握)
社会资源的配置有两种基本方式:
(1)市场配置方式。

即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市场配置方式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就是市场经济。

(2)计划配置方式。

计划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指令性计划;另一种是指导性计划。

计划配置方式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就是计划经济。

(三)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
考试内容:熟悉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形态中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反映着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本质区别。

(17 页)
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经济体制有两种基本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的特点;经济体制反映社会经济制度的要求,是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

经济体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根据,经济制度的性质规定着经济体制模式的社会经济本质,社会经济活动方式制约着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及调控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