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圈与天气气候(2)资料

合集下载

第二节(第二部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二节(第二部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东北信风带
高压 低压










升 极地东沉
风带
90 ° S 60 ° S 30 ° S 0 ° 30 ° N 60 ° N 90 ° N
极地高 副极地低 副热带高 赤道低 副热带高 副极地低 极地高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特征 气流 影响气候
低纬环流 低纬环流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带
副热带 高气压带
西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低压 高压










极沉地东

风带
低压
高压
低压
空 空气 气受 堆热 积膨 下胀 沉上 东南信风升带
空 气 堆 积 下 沉




压带
副热带 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6.夏季,北半球的 副热带高气压带 ,被大陆上的 热低压 所
切断,其中
亚洲低压
(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从而
使 副热带高气压带 仅保留在海洋上
30°N 副
气流 上升
热 热陆亚升亚低欧温洲 压大快带
高 夏高威气压夷
亚速尔 高压
2020/5/31
西


(三)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
• 定义: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叫做季风。 •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_第二单元_第二节_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件_第二课时)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_第二单元_第二节_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件_第二课时)

B.②④ D.②③
【练习3】下列四幅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中,正确的是哪幅? 〖解析〗 ①明确图形结构: 近地面与上空 ②等压面值的变化
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高、低气压一般是相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 ③气温高低与气压值的关系(规律): 同一水平面上(高度上),气温越低,气压越高 同一地点的垂直方向上,高空与地面气压变化状况相反
A B A
820 818 816 814 南半球高空
B 高
低 C 北半球近地面
C 北半球近地面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比较风速
A
1000百帕 1008百帕
B
1016百 帕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 梯度力越大,风力也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时,近地面 与高空、海面与陆地的风速?
练习:图中是北半球近地面,画出A、B两地的风向
海风和陆风形成示意图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 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升高,空气由大 陆流入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海洋 上空因有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 由海洋流入大陆,形成海风(如图a)。夜间,陆 地降温快,气温比海上低,空气冷却收缩,地 面气压比海面高,使下层空气由陆地吹向海洋, 形成陆风(如图b)。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练习1 读下图(a、b表示等压面),完成下列要求:
D
A B
a
C
b
垂直 运动,
(1)画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2)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有 水平 再形成 运动; (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地区间冷热不均

(4)A、B、C、D四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是
B > C > D > A。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学案 第二课时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学案 第二课时

【寄语:同学们,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中就要拼搏,才会有成功的可能,让我们期待着!】地理好望角学案第14期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学案第二课时三、大气运动大气运动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的上升和下沉;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风。

(一)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表的冷热不均1、热力环流的形成:(如图)A地受热较多,温度高,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密度减小,导致A地形成相对的低压,而A地的上空由于空气不断流入,密度变大,形成相对的高压;B、C两地受热少,温度较低,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密度变大,B、C两地形成相对的高压,而对应的高空密度减小,形成相对的低压。

这样近地面的空气从气压较高的B、C两地流向气压较低的A地,高空空气则从气压较高的A地流向气压较低的B、C两地,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小结:地面的冷热不均→气流上升或下沉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2、气压高低的判断规律(1)同一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水平方向上,气体由高压流向低压;(2)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形成低压(气流上升),气温低的地方形成高压(气流下沉)(3)同一等压面上气压值相等。

(4)高压、低压只是相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

(5)气压高低的判断:先判断水平方向——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后判断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6)等压面判定法:“高高低低”等压面向高处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向低处凹陷的地方是低压;3、热力环流的应用:1)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近地面空气由海洋流向陆地,形成海风(如下图a);夜晚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反而形成陆风(如下图b)。

2)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如下图a);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下图b)3)城市风:(城市的热岛效应)形成原因:因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燃烧,汽车尾气排放等,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引起空气在城市中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在郊区,气温低,形成高压,气流下沉,形成高压,这样就形成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由此形成城市风。

气象与气候

气象与气候

第一章引论1、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段时间内大气状况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2、气候Climate: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的长期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的综合。

两者的区别:天气变化快,变化周期短。

气候变化的周期较长。

它的时间变化尺度有季际;年际;十年际等等。

3、大气圈是指因地球的引力而聚集在地表周围的气体圈层。

4、气候系统: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5、大气成分组成大气的各种气体和微粒。

包括干洁空气,水蒸气,尘埃。

大气的物质组成,地球上的大气,有氮、氧、氩等常定的气体成分,有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等含量大体上比较固定的气体成分,也有水汽、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臭氧等变化很大的气体成分。

6、大气的结构:a. 对流层气温:从下向上是降温的,大气降温率(气温直减率)是6.5 ℃/km,对流层顶约-83 ℃。

大气运动: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乱流运动。

气象现象:风、霜、雨、雪、雹、雾等。

b.平流层气温:从下向上是升温的,到平流层的顶温度升到0 ℃。

大气运动:水平运动,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天气多是晴朗的,飞机在此层飞行不易颠簸。

成分:几乎不含水蒸气、尘埃,存在数层臭氧层。

无天气现象c.中间层气温:从下向上是降温的,到中间层的顶温度降到-113-83 ℃。

大气运动:有相当强烈的垂直运动。

含有水汽极少,没有云层出现。

该层的60-90km高度上有一个只在白天存在电离层。

d热层(.暖层、热成层)气温:从下向上迅速升温,到300km高空,温度达1000 ℃。

e.散逸层(外层)7、主要气候要素:温度、压强、湿度、风向、风速、云量降、雨量、能见度。

㈠气温——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气温的单位:目前我国规定用摄氏度(℃)温标,在理论研究上常用绝对温标,以K表示,但其零度称为“绝对温度”,两种温度标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T=t+273.15≈t+273㈡气压:指大气的压强,既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其数值等于从单位底面积向上,一直到大气顶界的垂直气柱的重量。

地球科学概论6大气圈

地球科学概论6大气圈
13
二、大气的结构 1.大气的垂直分层
a.对流层 热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暖层)
e.散逸层 (外层)
高空对流层
极光:太阳带
电粒子
(太阳风)进
入地球
磁场,撞击地
球大气
形成
14
二、大气的结构 1.大气的垂直分层 (1)对流层 位于大气的最低层,密度大,集中了约75%的大
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 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
物表面的蒸发或蒸腾作用。 低纬地区大于高纬地区,沿海地区大于内陆地区,
夏季大于冬季。 ✓ 大气中唯一能发生相态变化的成分; ✓ 能反射太阳辐射; ✓ 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5
一、大气的组成 3.气溶胶粒子(低层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和固体粒子,包括水滴、冰
晶、悬浮着的固定灰尘微粒、烟粒、微生物、植物的 孢子花粉以及各种凝结核和带电粒子等。 ✓ 水汽的凝结核,对云、雨、雾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 降低大气的透明度,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 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起保温作用。
18
二、大气的结构 1.大气的垂直分层
(2)平流层 在平流层的中上部,由于受阳光紫外线辐射,使 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O3而形成了臭氧层,臭氧层吸 收了阳光中对生物杀伤力极强的短波紫外线和宇宙射 线,从而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其害。 目前由于人类活动,使一些有机污染物进入平流 层,使臭氧层受到破坏,给地球上的生物造成危害, 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离层。 23
二、大气的结构 2.对流层中的水平非均一现象—气团和锋 (1)气团 大气的物理性质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都呈现非
均一现象。水平方向上物理属性(如温度、湿度、稳 定度等)比较均匀的巨大空气块称作气团。

高中地理 必修一 第二单元 第二节 (第二部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高中地理 必修一 第二单元 第二节 (第二部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西风带
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北半球)
400N
大 洋



大 洋
300N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0N——400N的大陆西岸(甲地),夏季受北 移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冬季,西风带南移。(北半球)
西 风 带 大 洋

400N
大 洋
300N
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00N——400N的大陆西岸(甲地),冬季受南 移的西风带控制,温和湿润
冬季,东北信风带南移。(北半球)
东 北 信 风 带

0 0N 甲地,冬季受南移的东北信风带控制,进入干季
东北信风带
赤 道 低 气 压 带
东南信风带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
世界气候分布图.swf
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区,形成全年高温,有明 显干湿季之分的热带草原气候
极低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形成全年寒冷干燥的极地气候
(4)西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大陆的东岸和西岸,大洋的东岸和西岸
大 陆






甲地位于大陆的东岸,大洋的西岸; 乙地位于大陆的西岸,大洋的东岸
大陆的东岸和西岸,大洋的东岸和西岸
大 洋






甲地位于大陆的西岸,大洋的东岸; 乙地位于大陆的东岸,大洋的西岸
南 北 半 球 的 暖 冷 气 流 从 北 方 来
20°S 60°N
40°S 40°N
陆地
60°S 20°N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1. 大气与天气1.1 大气的组成大气是地球表面周围的气体包围层,其主要组成为氮气(78%)、氧气(21%)、氩气(0.93%)、二氧化碳(0.04%)等。

大气还含有少量的水蒸气、臭氧、氮氧化物、微尘等。

1.2 大气的分层结构大气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层次: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和逆温层。

其中,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这是气象发生的最重要的层次。

1.3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短期内大气状况的变化,包括温度、湿度、风速、云量和降水等要素。

而气候是长期气象要素的统计结果,通常以30年为周期进行计算。

气候包括温带气候、热带气候、寒带气候等不同类型。

2. 气候的形成原因2.1 太阳辐射地球受到来自太阳的辐射,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入射角度决定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

2.2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引起了地球表面的日照和夜晚的变化,也决定了阳光的照射时间和空气的对流运动。

2.3 水汽与云的形成水汽是气象现象发生的基础,当水蒸气遇冷遇到凝结核时,就会形成云,从而影响降水和气温。

2.4 气候带的分布不同纬度地区的太阳辐射角度和强度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如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

2.5 地形和海洋因素地形和海洋的分布会影响气候形成。

例如,山脉会阻挡气流,形成降水区;海洋则具有调节气温的作用。

3. 气象要素与气候类型3.1 温度温度是气象学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它表示空气的热度。

根据不同气候类型的温度变化,可以划分出不同类型的气候。

3.2 湿度湿度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的多少。

不同的湿度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如造成降水、影响蒸发等。

3.3 风风是由空气的横向运动造成的。

不同的风系统会带来不同的气候特征,如季风气候、西风带等。

3.4 云量云量指的是天空中云的多少和类型。

云量的变化会影响降水和日照,进而影响气候类型的划分。

3.5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蒸气凝结成为液态或固态的水落到地面上的现象。

大气层中的气候带与气候类型地球上不同区域的天气特征

大气层中的气候带与气候类型地球上不同区域的天气特征

大气层中的气候带与气候类型地球上不同区域的天气特征地球作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星球,气候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自然元素之一。

而地球不同区域的天气特征与大气层中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息息相关。

本文将介绍大气层中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以及它们对不同区域的天气特征产生的影响。

一、大气层中的气候带1. 极寒带:位于地球的两极地区,气温极低,气候干燥,几乎没有降水,气候条件恶劣。

2. 寒带:位于极寒带之外的地区,气温相对较低,气候寒冷但较为湿润,有适量的降水。

3. 温带:位于寒带和热带之间的地区,气温适中,四季分明,降水量适中。

4. 热带:位于赤道附近的地区,气温高,气候炎热潮湿,降水充沛。

上述气候带根据纬度和大气环流等因素形成,不同气候带之间具有明显的界限,对该区域的天气特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气候类型与天气特征1. 热带雨林气候:位于赤道附近地区,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常年高温高湿。

2. 沙漠气候:通常位于极寒带和寒带之间的内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温差大。

3.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美洲西海岸附近,四季分明,夏季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少雨。

4. 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天气温暖,冬季雨量较多,夏季干燥。

5.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西风带的沿海地区,气温适中,降水量较多,冬暖夏凉。

不同的气候类型造成了地球上各个地区的天气特征各异。

三、不同区域的天气特征1. 亚热带地区的天气特征:夏季炎热潮湿,多雷雨,冬季温和,降水量适中。

2. 高原地区的天气特征: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降水量较少,气候干燥。

3. 沿海地区的天气特征:受海洋影响,温度较为稳定,季节变化不明显,降水量相对较高。

4. 冰川地区的天气特征:气温极低,大部分时间都是冰雪覆盖,降水主要以降雪形式出现。

总结起来,大气层中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对地球上不同区域的天气特征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极寒带到热带,再到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地球的天气形态多种多样。

了解不同区域的天气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各种天气条件,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引论第二节气候系统概述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一、大气圈概述大气圈是气候系统中最活跃、变化最大的组成部分。

1)大气圈的组成: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此外,还悬浮由一些固体杂质和液体微粒;大气的气体组成成分:主要成分——氮、氧、氩,99.96%;微量气体成分——二氧化碳、臭氧、甲烷等;干洁空气:90km以下可以看成是分子量为28.97的“单一成分”的气体;大气中的氧气:大气中的氧是一切生命所必须的,这是因为动物和植物都要进行呼吸,都要在氧化作用中得到热能以维持生命大气中臭氧的形成、分布与作用: 大气中的臭氧主要是由于在太阳的短波辐射下,通过光化学作用,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后再和另外的氧分子结合而成的,另外有机物的氧化和雷电的作用也能形成臭氧,臭氧可以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层增暖,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从而对地球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气中的氮气:大气中的氮气能够冲淡氧气,使氧气不至太浓,氧化作用不过于激烈,大量的氮气可以通过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定到土壤中,成为植物体内不可缺少的养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等都是温室气体,它们对太阳辐射吸收甚少,但却能强烈地吸收地面辐射,同时又向周围空气和地面放射长波辐射。

因此它们都有使空气和地面增温的效应。

大气中的水汽:大气中的水汽来自江、河、湖、海及潮湿物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和植物蒸腾,并借助空气的垂直交换向上传输。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夏季多于冬季,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水汽可以凝结或凝华为水滴或冰晶,成为淡水的主要来源。

大气气溶胶粒子:大气中悬浮的多种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统称大气气溶胶粒子。

固体微粒有的来源于自然界,如火山喷发的烟尘,被风吹起的土壤颗粒,海水飞溅扬入大气后而被蒸发的盐粒,细菌、微生物、孢子花粉,流星燃烧所产生的细小微粒和宇宙尘埃等;有的是由于人类活动,如燃烧物质排放至空气中的大量烟粒等。

B1-2-2.4常见的天气系统(鲁教版 必修一 第二单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常见的天气系统))

B1-2-2.4常见的天气系统(鲁教版 必修一 第二单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常见的天气系统))

锋面: 是冷气团与暖气团的交界面 暖而湿 密度小
冷而干 密度大
气团是指大范围内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大 团空气。据气温与到达地区对比分冷气团和暖气团。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冷锋
冷气团
暖气团
市区
项目 天气
过境前 气温高 气压低 天气晴朗
过境时
阴天、刮风 雨雪、降温
过境后 气温降低 气压升高 天气转晴
鲁教版 必修一 第二单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常见的天气系统)
B1-2-2.4
常见的天气系统
学习目标: 1.知道锋面的概念、类型。 2.运用图表,简要分析锋面系统的 锋面 气旋系统和 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系统 反气旋系统 3.运用图表,简要分析低压、高压 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相伴而生--锋面气旋
低压(气旋)

四周气流辐合 北半球逆时针
中心气流上升 常为阴雨天气
高压(反气旋)

气流四周辐散 北半球顺时针
中心气流下沉 天气晴朗
生 活 实 例
台风、飓风
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长江中下游“伏旱”天气
活动: 对我国东部地区未来几天的天气形势作出预报。
锋 面 气 旋
随着冷锋南下,山东半岛、江淮地区及长江 以南大部分地区将出现降雨天气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形成的锋—暖锋
冷气团
市区
暖气团
项目 天气
过境前 气温低 气压高 天气晴朗
过境时
连续性降水 天气
过境后 气温升高 气压降低 天气转晴
生活实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节沙尘暴和寒潮
生活实例: 一场春雨一场暖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时形成的锋—准静止锋

地理五带的划分知识点背诵

地理五带的划分知识点背诵

地理五带的划分知识点背诵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1、天气所指某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特点就是多样。

例如:狂风暴雨、风力小等。

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

特点是有相对的稳定性。

如:炎热干燥,冬冷夏凉等。

3、鼓腮常用的天气符号,可以念轻便天气预报图。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1、气温:⑴、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原产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减少;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相同。

⑵、北半球一年当中平均气温最高是七月,最低是一月;南半球则相反。

2、降水:⑴、降水的三种形式: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⑵、世界上年降水量的原产规律:赤道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太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太少;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太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3、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⑴、气候资料用表格,座标图和等值线图等则表示。

⑵、举例说明。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因素1、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

2、地球的运动(见到下表中)。

运动方向转动中心方向转动周期产生的现象进动地轴自西向东一天昼夜交错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变化备注:深入细致看世界地理(下册) p49 图。

3、地球上五带的划分:⑴、热带:回归线之间23.5°n—23.5°s(太阳光存有照射);⑵、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23.5°n—66.5°n(有四季变化);⑶、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23.5°s—66.5°s(存有四季变化);⑷、北寒带:北极圈内66.5°n—90°n(有极昼、极夜);⑸、南寒带:南极圈内66.5°s—90°s(存有极昼、极夜);注:从五带分布来看,非洲最热,南极洲最冷。

4、海陆原产:纬度相同地方,夏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冬季则恰好相反。

5、地形、地势的分布:⑴、相同的地形区,气温不相同。

例如: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降水和气温则不相同。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大 气 辐 射
地 面 辐 射
答:夜晚多云,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所以气温较晴天高。
答: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 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问:月球白天气温可高达127 ℃,夜间可降至 -183 ℃, 昼夜温差远大于地球。这是什么原因呢?
太 阳 辐 射
太 阳 辐 射
太 阳 辐 射 太 阳 辐 射
吸收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蓝天:空气分子散射蓝光所致
太 阳 辐 射
问:为什么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要低些?
太 阳 辐 射
太 阳 辐 射
太 阳 辐 射
多云的白天气温较低 答:多云的白天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少,所以气温较晴天低。
问:为什么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要温暖些?
高 层 大 气
平O O 3 3 流 层 对流层
50km
O3 O3
12km
利于 飞机 飞行
下冷上暖,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气流平稳,利于飞机飞行。
平流层利于飞机飞行
大气的垂直分层
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 对 流 层 平 流 层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流层
电离层80 ~ 500km 50km
12km
月 面 辐 射
大气上界 太 阳 辐 射
月球表面
地球表面
答:地球表面有大气层而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
针对性练习
1.图示箭头中,表示低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2.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热量损失的箭头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④
3.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
)。
三、大气的运动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A A2 A1
B2 C2 B C1 C
读左图,回答问题: 1、A、B、C中表示短波辐射 是 ( A ) ,表示长波辐 射的是( B、C ) 。 2、A1小于A的原因是 ( 大气对
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具体 表现为( 吸收)、(反射)、 ( 散射 ), A2更小的原因
B1
是( 大气吸收有选择性,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
2、大气圈的结构:
电 离 层
(1)分层依据:
根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和运 动状况的差异划分层次。
(2)分层: 高 层 大 气 平流层 对流层
高层 大气
大气 分层
对流层
气温垂直 变化
运动 特点
与人类关 系
随高度增 加而递减
对 流 运 动 平 流 运 动
天气现象复 杂;该层与 人类关系最 为密切;
(有选择性)
地 面
反射作用:
散射作用:
参与成分:云层、尘埃 特点: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具有选择性
无选择性
大气的受热过程:
吸收作用
反射作用 散射作用 太阳辐射
直接
削弱作用 保温效应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
直接
热源
热源
地面
昼夜温差
30℃ 赤道地区
25℃
却吸收得很少
)。
3、C1表示(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 ),C1>A2说明了 ( 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 4 、B1称为( 大气逆辐射 ),有霜的夜晚B1( 小 )。
为什么寒冷的冬季能在塑料大棚中生产蔬菜? 什 么是大气的保温效应?其基本原理何在? 答:大气的温室效应 它指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层射入地面, 而地面吸收后放出长波辐射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吸收而增温。大气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小部分 射向宇宙,大部分返回地面正好相反,形成大气逆 辐射,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 量,大气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把 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除二氧化碳和水汽外, 还有甲烷、臭氧、氧化亚氮和氟里昂等。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2课时)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2课时)

2.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 空气__ __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_______ 空气的_______运动(风)。

高一学案: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2课时) 编号: 主备人: 审核人: 学校: 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运用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热力环流等现象;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

【学习过程】知识点4:热力环流自主梳理交流展示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

互动探究读教材中P 38图2—2—6“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回答下列问题。

1.气压高低与温度、高度的变化有什么关系?2.图中A 处的近地面与高空哪里气压高?为什么?3.图中A 、B 、C 三地在什么情况下等压面呈现水平分布状态?4.图中气流在垂直方向上为什么由低压流向高压?图中气流在水平方向上为什么由高压流向低压?迁移应用完成《同步导学》P 29同步导练第2题和第4题。

知识点5: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自主梳理 热力环流 1.成因:由于地面 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常见的热力环流: 、 。

力与大气水平 运动(风)的关系1.水平气压梯度力:由 指向 ,垂直于 。

2.地转偏向力:与 垂直,北半球 偏,南半球 偏。

交流展示1分别绘制北半球、南半球高空的风向,并标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2.分别绘制北半球、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并标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互动探究读教材中P 39图2—2—9“在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和2—2—10“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风向和等压线有何关系?2.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和等压线有何关系?此风向在哪几个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它们之间有何关系?迁移应用完成《同步导学》P 29同步导练第3题。

巩固练习完成《同步导学》P 29当堂导测第1、2、3、4题。

• 北半球 530百帕 522百帕 514百帕 • 南半球 514百帕 522百帕 530百帕 • 北半球1020百帕 1012百帕 1004百帕 • 南半球 1004百帕 1012百帕 1020百帕高三学案:第三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编号: 主备人: 审核人:学校: 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了解地转偏向规律及影响;掌握晨昏线及其判读方法;掌握日期确定和时间计算的方法。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2)

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2)【学习目标】掌握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课前预习】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各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多少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差异,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热力环流:⑴原因:。

⑵形成:近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空气的水平运动。

要求:图上标上冷热、气压高低、画上垂直和水平气流运动方向、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

注意:①、高压、低压是的比较。

而在同一地点的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始终越低。

②、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多阴雨天气;近地面气温低、气压高、多晴朗天气(3)应用:(1)判定气温: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等压面上凸),近地面气温高。

(2)判定陆地(海洋)、城市(郊区)冬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海洋夏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陆地城市,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3、常见的热力环流(1)、城市风:城市风是指在大范围气流运动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而引起城市与郊区之间的大气环流,即空气在城区上升,在郊区下沉,而四周较冷的空气又流向城区,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一个小型的局地环流,称为城市风。

城市风对城市空气的污染产生扩散、稀释作用,同时加剧了城市污染向农村的扩散。

①、城市热岛的成因:ⅰ人口稠密、交通繁忙、工业活动发达且集中,“废热”排放量大ⅱ高楼林立,空气流动不畅,影响散热ⅲ地表组成物质比热熔小,增温快ⅳ城市绿地、湖泊面积小 ②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ⅰ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下沉距离之外,避免这些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区。

ⅱ将卫星城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

ⅲ在市区和郊区之间植树造林,起到净化和增湿作用。

(2)、山谷风:白天山顶的气温高于谷地,在山顶和谷地间形成热力环流,近地面的风向是由山谷刮向山顶的;到了夜晚山顶的热量散失的快,山顶气温低于山谷,热力环流的方向改变,近地面风向由山顶刮向山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空, 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 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十雾九晴
• 雾的形成是因为晴朗的夜晚,无云或者是少云, 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差,地面强 烈辐射冷却,近地面大气层中的水汽遇冷凝结形 成雾。地面冷,高空热(逆温)同时因为无云、 少云,天气晴朗。
三、大气的运动
(一)、大气的运动的根本原因:
学案P2风的形成原因根本原因
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大气运动分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A
某地的气压,就是指该地单位面积垂直 向上延伸到大气层顶的空气柱的总重量。
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二)、热力环流
1、等压面:是指垂直方向上气压
海拔
值相等的点所在的面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hPa) 1010 1020 1030
不同纬度对流层高度
• 对流层高度高度就是空气对流运动所能到 达的顶端,地面越热,对流越旺盛,对流 层越高。
• 低纬:17-18公里;
• 中纬:10-12公里;
• 高纬: 8-9 公里;
• 一架飞机保持飞行高度不变,由赤道飞向 极地,开始飞机上下颠簸,后来变得平稳, 为什么?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云层、尘埃太
大气反射 阳
辐 射



大 气 辐 O3、O、 射
H2O、CO2 大气吸收
射向宇宙空 间
直接热源
大气 吸收
大气上界

大气逆辐射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云层、尘埃太
大气反射 阳
辐 射



大 气 辐 O3、O、 射
H2O、CO2 大气吸收
射向宇宙空 间
例二:在“地面和高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中,
正确的是( ② ④)
1000米 海拔
1000米 海拔
地面
1000米 海拔
冷热冷 ①
地面
1000米 海拔
冷热冷 ②
地面
热冷热 ③
地面 热冷热 ④
1、图中气压状况是由热力作用引起,读图回答: F
C
D
高空
等压面 E
A
B


1、判断AB处的冷热状况?
地面
2、补充ABCD处的环流? A>B>D>F=E>C 3、比较ABCDEF气压值的大小?
3、地球大气各层的特点:
对流层特点: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每升高100 米,气温大约降低0.6℃)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原因?下热上冷,“头重脚轻”,受热 膨胀上升,冷却收缩下沉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流层: 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②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③天气现象晴朗单一(利于高空飞行)
高层大气: 有电离层,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 对无线电通信有主要作用。
• 注意:不是雾导致晴,而是晴导致雾,只是雾发 生在早上,晴天要看白天,雾是晴天的预兆,应 该说十晴九雾更合适。
为什么一天中气温最高在14点,气 温最低在日出前后?
这是因为地面和大气升温和降温需要一个过程, 正午12点太阳辐射最强时,地面温度升到最高还 需要时间,大约13点左右地温最高。地面是大气 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在13点左右获得的地面辐 射热量最多,但大气温度升到最高也需要时间, 约在14点左右气温最高。日落后,地面和大气都 开始降温,热量散失,散失的热量越多,气温越 低,直到第二天日出前,降到最低。
(定量) 如何判断高压低压? • 7、空气分子多,密度大,形成高压; 空
气分子少,密度小,形成低压(定性)
请观察地面冷热和高低压的关系,同 一地点地面和高空高低压的关系?



地面 高
B冷


A热
C冷
规律总结(进一步简化)
• 1、近地面受热形成低压,冷却形成高压, 在课本P38左边空白处写上:
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
直接热源
大气 吸收
Hale Waihona Puke 大气上界收大气逆辐射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理解大气受热过程
• 地面把短波转化为长波(能量转化)
• 地面吸收1、太阳可见光(短波)增温
2、大气逆辐射(长波)保温
• 大气吸收1、太阳紫外线(量少)
2、地面长波辐射
增温
对流层逆温
• 正常情况下,对流层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 加而下降, 可是在某些条件下,气温随高 度增加而升高,“头轻脚重” ,气象学家 称之为“逆温”,平流层不会发生逆温。
气压
1000m 500m
1002hpa 等压面 1005hpa
0m
地表受热均匀
1010hpa
2、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低
1001
气压变高等压面向高空凸, 气压变低等 压面向近地面凸。高压高凸,低压低凸
1009
冷却
高气压
受热
低气压
冷却

高气压
注意几个问题
• 1、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 2 、水平运动:从高压到低压 • 3 、高压和低压同一高度比较 • 4 、垂直方向气压下高上低 • 5、热力环流必须有四个箭头 • 6、等压面简单了解,只是辅助判断高低压
扩展:画热力环流的最简单方
②山谷风:
法:找到一个向上或向下的箭 头,其他3个箭头依次补上即 可
城市热岛效应
B 郊区
市区
郊区 B
城郊
城市
城郊
工业区、卫星城应布局在
城郊环流以外的地区
A
B
C
1、对空气有污染的工厂应建设在A、B、C中的 C 地 ; 2、要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最好在 B 地进行植树造林。
• 2、同一地点近地面和高空比较:近地面是 低压,高空是高压;近地面是高压,高空 是低压。正好相反。
讨论: 高低气压是水平还是垂直方向的比较?
水平比较
海陆风
高压
低压
白天吹海风 夜晚吹陆风
低压
高压
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
热容量较小(热得快,冷得也快)
白天:陆地增温快 海洋增温慢
夜晚:陆地降温快 海洋降温慢
作用 参与作用的 波长范围 形式 大气成分
作用特点
吸收 臭氧、氧原子
(平流层)
反射
水汽、二氧化碳 (对流层)
云层、尘埃
紫外线
红外线 各种波长同 样被反射
有选择性,大部 分可见光可穿透
无选择性,反 射光呈白色
散射 空气分子、
sǎn 微小尘埃
蓝色光最 易被散射
向四面八方散 射 ,有选择性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下图是沿海某地区一天中某个时刻大气环流 情况图,你知道它是白天还是夜晚吗,为什么?
陆地
海洋
2、下列四幅海陆风示意图,能正确表示近地面大气运动
的.下是列:4幅海陆风示意图,能正确表示近地(②面大③气)运动
的是
等压面知识练习
气压变高等压面向高空凸, 气压变低等 压面向近地面凸。
等压面:高压高凸,低压低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