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奇妙的旅行》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一次神奇的旅行》科学教学PPT课件(3篇)

《一次神奇的旅行》科学教学PPT课件(3篇)

2.通过今天的学习,关于人体的消化器官,同学们一定都有了新的认识,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这节课所学的,修正一下之前老师让大家画的食物在 体内的旅行图。 3.我们应该怎么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板块三、拓展 让学生描述一下其他动物身上类似的消化器官,借助其他动物的消化器 官,帮助他们对自己消化器官的直观认识。
教师还应更多地营造“胶囊小导游”的情境创设,提供给学生们丰富 的学习资料,以便学生们能够收集更多的信息。在教学中注意联系“旧 知”对新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推理,从而提高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同学们,今天早上吃早点了吗? 2.你们的早点吃了好一会儿了吧?肚子是不是又有点饿了?老师给大家 准备了一些点心,都是健康卫生的,就在你们的桌子上,现在你们就放 心吃吧。 你们的点心都吃到哪里去了? 揭示课题: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是怎样被我们的身体吸收利用的呢?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食物在我们身体里的“一次神奇的旅行”。
肝脏属于消化器官吗?
肝脏能分泌胆汁,帮助小肠消化和吸收。
不属于
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管、 胃、小肠和大肠等。
阅读课本第49页
一、有哪些器官参与了食物的消化过程? 二、这些器官都做了什么事情? 三、食物先后通过了哪些器官?
食物的消化过程图
在口腔里,食物被牙齿嚼 烂,并和唾液混合,其中 的一些淀粉被消化掉。
被牙齿磨碎的食物通 过食管进入胃里。
胃能分泌胃液初步消化 食 物中的蛋白质,它还 不断地收缩、蠕动,把 食物揉烂再慢慢地送入 小肠。
一次神奇的旅行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大象版小学科 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体的消化器官》的起始课。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 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 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次奇妙的旅行教案及反思

一次奇妙的旅行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2.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

食物在人体内将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体验和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等方法,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及功能,培养学生通过间接的手段获取有关人体内部知识的能力、查阅资料进行对照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保护消化器官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知道怎样爱护消化器官,促使学生自觉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注重饮食卫生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以“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为研究问题,纠正已有的错误和模糊观念;2.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形成消化系统、消化道和消化腺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够将消化器官的形态与功能建立联系;提高提取和采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1、上课提问,我们每天要跑路、干活、学习那来的力气?2、你今天早餐吃的什么?怎样吃的?你估计现在食物在哪里?经过了那些地方?二、吃下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1、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并绘制一幅食物旅行图。

2、抽取2个同学汇报,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展示画出的图片,其他同学提出补充意见或不同看法。

三、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1、那食物在体内旅行的路线到底是怎样的呢?老师讲解。

(课件展示图)(卡片)老师介绍:我们把食物旅行的这条路线称为消化道,而食物依次经过的每一个景点就是消化器官。

2、请同学们看看真的食道、胃、小肠、大肠(出示消化器官模型),请一个同学上台对着模型指出食物进入口腔后,经过了什么器官。

四、了解消化器官的功能和特征1、观察器官的模型,请学生说说他们的样子。

2、请同学根据各个器官的结构特征,来推测各个器官的功能。

3、为了同学们更加直观地了解食物在消化器官里的消化过程,,请同学们认真地看一看老师收集的一段录像(教师播放的录像)。

4、请同学们来说说食物经过各个消化器官有什么作用。

大象版科学四上一次奇妙的旅行教案

大象版科学四上一次奇妙的旅行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吃得好吗3 一次奇妙的旅行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过程2.了解人体消化系统以及各器官所起到的作用3.通过阅读漫画故事,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了解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过程2.通过阅读漫画故事,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漫画故事,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我们之前说了,我们平时都会吃很多事物,比如米饭,蔬菜,汉堡,龙虾,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吃的食物都到哪里去了呢?师:我们的奇奇也有这个问题,于是一个小机器人和小豆子过来要帮助他来解答这个问题。

让我们一起跟着机器人来一次奇妙的旅行吧。

二、新课讲解1.介绍微型机器人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新兴医疗技术有一个基本了解,培养学生对高科技的兴趣2.分步介绍消化器官的结构,功能以及对各类营养的吸收状况3.用对应的图片形象描述各器官的结构,并请同学猜一猜各个形象的图片描述的是人体的哪一个器官。

口腔:口腔以及里面所包含的各个零件,结合实际感受请同学说出其中的作用,教师总结。

食管:等比为滑梯,再结合人体解剖图进行分析食管的作用胃:等比为水缸,请同学想想胃在人体哪个部位,起到什么作用,再观察解剖图。

小肠:等比为盘山公路,再结合解剖图进行讲解,同时提及肝脏,讲述这两个器官在人体中所起到的作用。

大肠:等比为高速路出站口,所有的车全部排列在公路上,等待出站。

讲述大肠在消化系统中所起到的作用。

肛门:展示解剖图,说明肛门的作用三、课堂总结同学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请同学说明食物消化的过程,说出消化器官出现的顺序。

四、课堂活动猜谜语,教师根据今天所学内容出一些谜语,请同学来猜,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各个器官的作用。

一次奇妙的旅行教案

一次奇妙的旅行教案

3一次奇妙的旅行四年级科学武阁寨小学段红亮学生的情况:起点,这学期才接的班,学生学习风气没有形成,学习能力弱,学生之前读多遍材料之后不能找出要点,更不会转换成自己的语言叙述。

终点,通过老师引导让学生体会如何从一堆文字材料中提炼出要点,对人体的消化过程有一个较清晰地认识。

要点放开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的计划与组织;了解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过程。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的准备,培养计划与组织能力。

(2)了解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过程。

(3)通过阅读漫画故事,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怎样进行本课由引入活动、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总结四个渐进层次构成。

引导学生学习处理文字材料的方法,先有整体的认知。

让学生带着问题“食物在人体中经过了哪些地方?”初读课文。

并回答。

师板书,口→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并引导学生识图,记忆大致位置。

再读课文了解细节问题,在哪些地方分泌消化液,并板书口→唾液胃→胃液肝脏→胆汁胰脏→胰液小肠→肠液再思考消化液作用,如消化的对应营养物质,并进一步板书口→唾液→初步消化部分淀粉胃→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杀死部分细菌小肠→肠液胆汁、胰液留入小肠,胆汁、胰液、肠液在小肠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养料进入小肠中的血管。

讲解肝脏、胰脏的位置,在彩图中的位置。

再引导孩子读课文,思考:食物途径的几处,消化食物的场所有哪些?人体最主要消化食物的场所是哪里?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在哪里被人体吸收?生回答后板书。

引导思考消化的本质我们人体生活在大自然中,我们的吃来自大自然的东西,人体的细胞生活在体液中,它吃来自周围液体里的东西。

我们的营养物质想让细胞吸收,需要首先溶解到液体中,所以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过程就是食物无限细分,最终溶解到液体中的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叙述:食物在人体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1.馒头、米饭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本身没有甜味,为什么它们在嘴里越嚼越香?馒头、米饭主要成分是淀粉在口腔中的唾液作用消化成有甜味的糖类2.吃饭时为什么必须细嚼慢咽?原因:1. 细嚼将食物磨成细小的颗粒,有助于食物被消化液消化.2. 慢咽延长食物在口腔的咀嚼时间,有助于人体中枢对吃饱的感知,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1.《一次奇妙的旅行》教学设计

1.《一次奇妙的旅行》教学设计

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一次奇妙的旅行》教学设计修武县第三实验小学孙杉枝第一部分【单元概况】一、课程标准要求1.学习给食物分类的科学方法,了解食物的基本种类,初步训练学生分成小组,推选组长,小组分工等计划与组织的能力。

2.通过研究食物中的营养,认识食物中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奇妙的旅行,了解人的消化器官,知道各消化器官的作用,养成养好的饮食习惯。

4.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和试剂检测淀粉的性质。

5.通过认识和分析“食物结构金字塔”,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吃得好吗》第三课的教学内容,课文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引入活动;第二部分: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和消化器官的作用;第三部分:淀粉的消化实验。

1.学情分析人体的消化器官的组成和功能对于一个四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陌生的、枯燥的,纯理论的灌输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因此,在教学的设计上就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单元目标(1)对科学始终保持好奇心和探究欲,不以书本为权威,对事物的发展保持高度的探究兴趣。

(2)通过分工与合作锻炼学生计划与组织的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

(3)在学习中大胆探索,以事实为依据,找出证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分享自己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部分【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知道食物进入人体后的大致消化过程。

2.了解人体消化器官的作用。

3.体验食物的运行路径,懂得保护人体的消化器官。

4.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1.了解人的主要消化器官。

2.知道消化器官各部分的功能和机理。

教学难点1.体验食物的运行路径,懂得保护人体的消化器官。

2.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人体消化系统图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孩子们,今天吃早餐了吗?生:吃早餐了!师:都吃早餐了,吃早餐真是个好习惯!我们每天都要吃许多不同种类的食物,吃下去的这些食物都去哪里了?请同学们来猜一猜。

四年级上学期科学《一次奇妙的旅行》教案

四年级上学期科学《一次奇妙的旅行》教案

四年级上学期科学《一次奇妙的旅行》教案四年级上学期科学《一次奇妙的旅行》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上学期科学《一次奇妙的旅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的准备,培养计划与组织能力。

2、了解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过程。

3、通过阅读漫画古诗,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做好实验前的计划与组织工作,能够自己探索实物是怎样被消化的。

教学准备:淀粉、试管、温水、碘酒、胶头滴管。

教学过程:1、观看课件:(教师出示漫画故事的课件,学生观看阅读)师:这个漫画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讲纳米机器人和小豆子准备去奇奇肚子里进行一次奇妙的旅行,探访她吃下去的实物去了哪儿。

(教师再次出示动漫课件,学生带着兴趣观察阅读,了解实物吃进嘴里后要经过哪些人体器官。

等学生观看阅读完后又出示消化器官模型。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平时我们吃进去的实物到底去了哪儿,经过了哪些消化器官。

(教师指着模型图介绍个消化器官的名称)师:看着图说说我们吃进去的实物经过了哪些地方?生:经过口腔、食管、大肠、小肠,没有消化的食物经魄门排出。

师:能说说自己的消化器官的大概位置吗?生:能。

(边指边说)(再次出示课件,播放食物经过人体消化器官的`动漫图)师:食物到底是怎样消化的?你们想亲眼看见吗?下面让我们亲自动手研究食物是怎样消化的,大家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实验步驺以及注意事项)师:大家都看清楚老师做实验的步鲰了吗?生:看清楚了。

2、自主探究: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动手研究吧!师:实验要分组吗?生:要分组。

师:行,大家自由结合。

(学生各自找合作伙伴,形成六个研究小组)师:有了小组,你们讨论一下,怎样开展实验呢?可以把讨论的结果填在实验报告单里,比一比哪组想得最全面。

一次神奇的旅行教案及反思

一次神奇的旅行教案及反思

1《一次神奇的旅行》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课以学生们讨论的话题“吃下去的食物去哪里了”为起点,聚焦到“人是如何消化食物的”这一问题,进而创设“胶囊小导游”游历人体消化道,讲述消化过程的情境。

通过阅读、分析资料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和食物的消化过程,并利用图画与人体模型认识人的消化器官有哪些。

然后对照模型与自身,认识各器官在人体的位置。

学生分析:这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在上一单元学生认识了《人的呼吸器官》,通过阅读、分析、实验等学习活动,对呼吸器官的组成与作用有了认识。

学生通过“搜集证据”“计划组织"等内容的开展,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升.为继续学习人的消化器官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资料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和食物的消化过程(2)能借助简单的图形、文字和表格,记录、描述并整理信息(3)利用图画与人体半身模型认识人的消化器官,对照模型与自身,认识各器官在人体的位置。

(4)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人体的消化器官表现出探究兴趣。

(5)乐于为完成学习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学习手册、彩笔、画纸、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卡片等。

(2)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1.展示学生郊游中的照片。

照片包括野餐照片和其他游玩照片。

师:这是我们郊游时情境,你们玩得很开心,聚餐吃得也很高兴!你们在聚餐时是否意识到一些科学上的问题?生1:我在想打开这些食物包装袋有什么便捷的方法?生2:我在想这些食物太好吃了,工人是怎样把它们生产出来的?师:看来你们还是有意识地去观察和思考身边的事物的。

很多的科学家都比较关心身边的一些事情,还会提出很多的科学问题。

这些习惯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帮助。

我们也可以像他们那样试着多留心一下身边的事物,多问问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会发现身边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生点头)师:咱们科学课的几个伙伴探探、究究他们四人也组织了一次郊游,准备了丰盛的食物。

一次神奇的旅行教案及反思

一次神奇的旅行教案及反思

一、一次神奇的旅行教案及反思二、学科领域:语文、数学、自然科学三、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四、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1. 语文:学习一篇关于神奇旅行的故事,通过故事学习词语和句子。

2. 数学:通过旅行中的问题,学习加减法和几何知识。

3. 自然科学:学习旅行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

第一章:神奇旅行的开始1.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一次神奇的旅行,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目标:了解故事情节,学习生词和句子。

3. 教学活动:学生阅读故事,回答问题,教师讲解生词和句子。

4. 作业:学生回家后复述故事,并画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场景。

第二章:旅途中的数学问题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旅行中可能遇到的数学问题。

2. 学习目标:学习加减法和几何知识。

3.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学习加减法和几何知识,教师进行讲解和辅导。

4. 作业:学生回家后解决一些类似的数学问题,并和家长分享。

第三章:自然科学的奥秘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旅行中的自然现象。

2. 学习目标:学习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

3.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自然现象,教师讲解相关科学知识。

4. 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更多的自然现象,并和家长分享。

第四章:团队合作之旅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合作游戏,教师进行观察和指导。

4. 作业:学生回家后和家庭成员一起完成一项团队合作任务。

第五章:旅行的反思与总结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旅行的过程和所学知识。

2.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师进行指导。

4. 作业:学生回家后写一篇旅行的反思日记。

六、旅途中的文学欣赏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旅行中的文学作品。

一次奇妙的旅行

一次奇妙的旅行
教学反思
学科名称
科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授课老师
贾海霞
授课课题
3、一次奇妙的旅行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过程。
2、通过阅读漫画故事,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
2、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
阅读“他俩在奇奇肚子里进行了一次奇妙的旅行”,初步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消化器官模型,指导学生指出自己消化器官的大致位置。
3、淀粉的消化实验
这是一个对比实验,倒入试管的淀粉液要少量,不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而且两支试管要同样多;在2号试管里加进的唾液不能太少,1号试管要加进与唾液同样多的清水;两支试管要同时放入温水中;过几分钟后,向试管里滴相同滴数的碘液(两三滴即可)。
4、总结
最后,启发学生根据本课的学习自己总结“我们是怎样消化和吸收营养的?”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正确的认识,能够发挥学生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四年级上册科学《一次奇妙的旅行》实录及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科学《一次奇妙的旅行》实录及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科学《一次奇妙的旅行》实录及教学反思一、在体验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片段:师:(出示馒头)把这个馒头送入口中,它的人体之旅就开始了,现在我想请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当馒头进入我们的口腔里,它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大家仔细体验一下,好吗?来,各小组每人从袋子中取出一片来体验。

现在开始。

活动一:学生体验馒头在口腔中的感觉。

师:咬了一口,你已经有体验了,谁愿意来说一说?生1:嘴里干干的,到喉咙处感觉有个东西掉到肚子里去了。

生2:嚼碎后吞下去了。

生3.:馒头变软了,沫沫在溶解,感觉到了甜味。

师:好的,老师把大家体验到的写下来,首先馒头进入我们的口腔,(板书:口腔)然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变软了,还感觉到了甜味,最后慢慢咽下去了。

(板书:咽)现在你们还感觉到你的馒头了吗?(生:感觉不到了)反思:兴趣是知识的源泉,兴趣是成功之路,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动力。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

学生在学习中,只有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他们的创造力才能发挥。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动中激趣就是让学生先亲自动动脑、动动手、动动口,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于以往的课堂上让学生吃东西的环节可能是很少的,再说,学校也明文规定:校内不准吃零食。

所以在这堂课中,我一上课就让学生吃馒头,学生立刻就很感兴趣,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

有的立刻站起来取出一片馒头就迫不及待地放进嘴里咀嚼起来;有的趴在桌子上将这一小块馒头分成几次放进嘴里,有点舍不得吃;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难以言表的满足感。

由于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所以体验也较深刻。

从学生的信息反馈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口腔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作用,为下一环节的教学作了铺垫。

二、在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片段:师:馒头的第一站结束了,它继续到我们的人体内,接下来,它会经过哪些器官,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样,我请每个小组商量讨论一下,然后用铅笔把你们的推测记录在人体轮廓图上,可以用图画或文字记录。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一次神奇的旅行》教学设计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一次神奇的旅行》教学设计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一次神奇的旅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次神奇的旅行》是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单元以“一次神奇的旅行”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了解人体的消化系统,认识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健康生活意识。

本单元共分为四个部分:1.《食物的旅行路线》: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认识人体的消化系统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2.《口腔里的变化》:观察口腔的结构,了解口腔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作用,认识牙齿、舌头等器官的功能。

3.《呵护我们的消化器官》:了解不良饮食习惯对消化器官的危害,学会保护自己的消化器官,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4.《制作消化道模型》:通过制作消化道模型,加深学生对人体消化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制作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2.知道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3.认识口腔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作用,了解牙齿、舌头等器官的功能。

4.了解不良饮食习惯对消化器官的危害,学会保护自己的消化器官。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有关人体消化系统的信息。

2.能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3.能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

4.能够用科学的语言、图表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三)科学态度目标1.对科学探究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2.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培养科学精神。

3.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提高科学素养。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科学技术在人体消化系统研究中的应用,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次奇妙的旅行》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次奇妙的旅行》教学设计与反思

1 2 . 质疑 : 你 们 也 认 为 是 大 肠
过 了才 到 小 肠 吗 ? 这 是 他 们 组 的
到 喉 咙 处 感 觉 有 个 东西 掉 到 肚 子
里去 了; 嚼碎 后 吞 下 去 了 ; 馒 头 变
先 保 留意 见 。其 他组 有 没有 些器官 , 如 食 道 。后 来 , 有 些 同 分 析 ,
说? ( 学 生 可 能会
藿懿
是 大 肠 连 着 胃 ?我 想 这个 答 案 还
液 的作 用也 不 一样 。 )
食 管 壁 自上 而 下 的 收 缩 , 逐 渐 下
是 你 们 自 己来 找 。 老 师 为 大 家 准
备 了一份文字资料 , 在 阅读之前 , 我有两个要求 : 一是仔 细阅读 , 看 看 针 对 我们 的疑 问 , 能不 能 找到 答
用 铅 笔 把你 们 的推测 记 录 在 人 体 轮 廓 图
体 验 活 动
上, 可 以用 图 画 或 文 把 你 的疑 惑 提 出来 , 我 们来 一 起 解


字 的方 式 记 录 。请 组 长 从 文件 夹 决 。 现 在 开 始 。
1 . 谈话 : 你们 喜 欢 旅 行 吗 ?今 天 我 们 就 来 谈 谈 关 于 旅 行 的 话
题 。不过 , 今 天 旅 行 的 主 人 公 有 点
中取 出人 体 轮廓 图 , 一 边讨 论 一边
记录。
1 0 . 学 生 根据 模 型对 照 自己的 推 测看 是否 正确 。
1 1 . 组织 汇报 : 好 了 吗 ? 谁 愿 意 比较你 的推测 , 分 析 给 大 家 听 一
感 觉 到 了甜 味 , 最 后 慢 慢 咽 下 去 了 。 现 在 你 们 还 感 觉 得 到 馒 头

《一次奇妙的旅行》教学设计

《一次奇妙的旅行》教学设计
( 学课 ・09 1 月 科 20 年 1 )
36
实验现象 进行解 释 。
的 食 物 在 口 腔 里 被 牙 齿 嚼 烂 , 舌 经
实验 )
教学 准备
教 师 准 备 :人 体 消 化 器 官 模
型 、P ; P T 2支 试 管 ( 号 分 别 为 1 编
头搅 拌 与唾 液混 合 , 中的 一些 淀 其 粉先被 消化 掉 。然后 经过 咽喉 进入
的消化 器官 和消化过 程 。 程 , 道 淀 粉 是 怎 样 被 消 化 的 , 实 知 在 验 中 计 划 与 组 织 能 力 再 次 得 到 锻
6 .意识 到爱 护 自己 的身体 , 关 注 自身 的健康 的重要 性 , 成科 学 形 的饮食 观和 良好 的饮 食行 为 。 教学重 点 1 .了解 人体消化食 物和吸收 营 养 的过程 。 2 .做 淀粉 的消化 实验 , 了解 淀
《 次 奇 妙 的 旅 行 》 学 设 计 一 教
赵 水 灵
教材 分析
本 课 是 四 年 级 上 册 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单 元
习 , 己 总 结 “ 们 是 怎 样 消 化 和 自 我 吸收 营养 的” 。但 在 设 计 时 , 将 这 我

些 淀 粉 被 消 化 成 麦 芽 糖 ) 咽 一
喉 一 食 道 一 胃 ( 白 质 被 胃 液 初 步 蛋
消 化 ; 死 一 些 细 菌 ; 收 水 和 酒 杀 吸
中 的 一 课 , 册 教 材 主 要 训 练 学 生 部 分 内 容 进 行 了 调 整 , 重 于 课 堂 该 侧 “ 划 与 组 织 ” 探 究 能 力 , 单 元 计 的 本 是 该 册 教 材 综 合 探 究 活 动 的 第 一 个 单 元 , 级 目标 是 “ 组 成 小 组 , 二 能 学 习 与 实 际 生 活 的 对 接 , 发 学 生 启 思 考 一 些 不 良 饮 食 行 为 , 自 己 的 对 饮 食 习 惯 进 行 反 思 , 立 科 学 的 饮 建

四年级科学上册2.3《一次奇妙的旅行》教案大象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2.3《一次奇妙的旅行》教案大象版

一次奇妙的旅行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大象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次奇妙的旅行

大象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次奇妙的旅行

一次奇妙的旅行【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的准备,培养计划与组织能力。

2.了解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过程。

3.通过阅读漫画故事,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放开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的计划与组织;了解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过程。

【教学准备】淀粉、试管、温水、碘酒、胶头滴管;消化器官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出去旅游吗?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旅游,但我们的旅行既不是去游览祖国壮丽的河山,也不是去探险寻宝,我们将要到哪里呢?请同学们阅读漫画故事。

(二)阅读漫画故事。

1.学生阅读漫画故事并回答问题。

问题1:一次奇妙的旅行,是说的谁要去旅行?问题2:他们要到哪里去旅行?问题3:他们旅行的目的是什么?2.讲解:是纳米机器人和小豆子要到奇奇的肚子里去旅行,旅行的目的是要看一看奇奇吃下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纳米机器人有摄像头,可以把奇奇体内消化食物的过程,通过电视屏幕显示出来。

小豆子代表奇奇吃下去的食物,它会变成人的营养被吸收利用。

(三)解疑合探。

1.阅读和思考:奇奇张开嘴巴,纳米机器人和小豆子一眨眼就钻了进去,他们在奇奇的肚子里一站一站的旅行,他们看到了什么样的风景呢?2.提问:他们总共经过几站?每一站叫什么名字?每一站他们看到了什么景象?3.学生汇报并板书。

口腔(唾液)→食管→肝(胆汁)→胃(胃液)→小肠(肠液)→大肠→肛门。

4.唾液消化淀粉的实验。

(1)谈话:食物在奇奇肚子里是怎样被消化的,纳米机器人的摄像头也没有照出来,那么,我们想不想亲眼看到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想)通过实验可以让我们看到身体内部发生的变化,怎么开展实验呢?我们需要准备哪些实验材料呢?(2)表达与交流。

(3)汇报。

教师强调:(师生达成共识)a.要有食物——稀淀粉液——试管;b.要有消化液——唾液——取唾液(卫生棉);c.要有合适的温度——温水(40℃)——烧杯;d.要有检验剂——碘伏——滴管;e.要做对比实验才方便观察——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1号试管为对照组,2号试管为实验组。

《一次神奇的旅行》 教学设计

《一次神奇的旅行》 教学设计

《一次神奇的旅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描述旅行经历的词汇和句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能够通过写作和口语表达,清晰地叙述一次旅行的经历,包括地点、活动、感受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旅行相关的信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旅行的热爱,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和地域的尊重和欣赏。

让学生在分享旅行经历的过程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描述旅行的词汇、句型和表达方式。

能够有条理地叙述旅行经历,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活动和感受等要素。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生动形象地描述旅行中的细节和感受,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培养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恰当的连接词和过渡句,使文章逻辑清晰、连贯。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创设旅行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法布置写作和口语表达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精彩的旅行视频或展示一些美丽的旅行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过难忘的旅行经历?”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旅行故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一次神奇的旅行。

2、词汇学习(10 分钟)展示一些与旅行相关的词汇,如“destination(目的地)”“scenery (风景)”“adventure(冒险)”“excursion(短途旅行)”等,讲解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让学生进行词汇拼写和造句练习,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3、句型学习(10 分钟)呈现一些描述旅行经历的常用句型,如“I went to ______ on my vacation(我在假期去了______。

)”“The scenery there was breathtaking (那里的风景令人惊叹。

一次奇妙的旅行教学设计正文

一次奇妙的旅行教学设计正文

一次奇妙的旅行教学设计正文第一篇:一次奇妙的旅行教学设计3. 一次奇妙的旅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2.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

食物在人体内将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体验和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等方法,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及功能,培养学生通过间接的手段获取有关人体内部知识的能力、查阅资料进行对照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保护消化器官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知道怎样爱护消化器官,促使学生自觉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注重饮食卫生 2重点难点1.学生以“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为研究问题,纠正已有的错误和模糊观念; 2.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形成消化系统、消化道和消化腺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够将消化器官的形态与功能建立联系;提高提取和采集信息的能力。

3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1、上课提问,我们每天要跑路、干活、学习那来的力气?2、你今天早餐吃的什么?怎样吃的?你估计现在食物在哪里?经过了那些地方?二、吃下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1、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并绘制一幅食物旅行图。

2、抽取2个同学汇报,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展示画出的图片,其他同学提出补充意见或不同看法。

三、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1、那食物在体内旅行的路线到底是怎样的呢?老师讲解。

(展示图)(卡片)老师介绍:我们把食物旅行的这条路线称为消化道,而食物依次经过的每一个景点就是消化器官。

2、请同学们看看真的食道、胃、小肠、大肠(出示消化器官模型),请一个同学上台对着模型指出食物进入口腔后,经过了什么器官。

四、了解消化器官的功能和特征1、观察器官的模型,请学生说说他们的样子。

2、请同学根据各个器官的结构特征,来推测各个器官的功能。

3、为了同学们更加直观地了解食物在消化器官里的消化过程,,请同学们认真地看一看老师收集的一段录像(教师播放的录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奇妙的旅行》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是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吃得好吗?》第三课的教学内容,课文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引入活动;第二部分: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和消化器官的作用;第三部分:淀粉的消化实验。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说明:
教师面临教材这个“载体”,可以根据学生科学素养发展需要、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整合、优化是新课程“用教材教”理念的内涵。

为此,我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结合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制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初步认识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以及它们在人体上的位置,知道食物进入人体后的大致消化过程,了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依赖于我们的消化器官,我们应该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2.通过品尝花生米和制作消化系统、做淀粉的消化实验等活动,来体验和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及作用。

通过查阅资料、动手做模型、动手实验等方法,知道消化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3.体验食物的运动路径,懂得保护消化器官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知道怎样爱护自己的消化器官,促进学生自觉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

案例描述: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人每天都要吃食物,那么你了解食物在人体的消化过程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花生米到人体进行一次奇妙的旅行,好吗?
生:好。

(二)亲身体验,大胆猜测:
师:品尝一颗花生米,猜猜看它会经过人体的哪些地方。

生:会经过口腔、胃、肠子。

生:会经过食道。

生:会经过肛门。

师:看来同学们对消化器官的了解还真不少,那么人体有哪些消化器官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

课件出示人体消化器官图,教师引导认识。

师:那么花生米在这些器官中是怎样进行消化呢?谁能给大家说说看。

生1:食物先从口腔进入,经过咀嚼以后进入胃里消化,再进入肠子,最后从肛门排出体外。

生2:食物还要经过食管。

生3:食物还要经过大肠和小肠消化。

师:同学们的猜测都是有道理的,下面分小组将你对消化系统了解的知识进行交流,再画出花生米在人体进行消化的路线图。

生分小组活动。

(三)交流展示,引导归纳:
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的消化线路图。

师:刚才各小组展示了自己猜测的消化线路图,那么这颗花生米在人体中究竟是怎样进行消化的呢?下面我们跟随花生米,一同进入人的消化系统,来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出示课件,展示花生米在人体每个消化器官的活动。

生认真观察,对比自己的路线图,作出修改。

(四)动手实验,观察感悟
老师指导学生完成淀粉的消化实验。

(五)反思交流
1、我们平时生活中哪些行为是不利于消化的?
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五)小结评价(略)
案例反思:
课前,我考虑到关于消化器官及食物的消化这一部分知识,学生应该不太陌生。

于是我把本节课设计成跟随花生米在人体内旅行的活动,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兴趣,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及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每一部分的消化器官看作是一个旅游的“景点”把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过程看作是旅游的路线。

先让学生猜测与假设,使学生搞清出每个旅行的“景点”,再让学生画出旅游的路线----人体消化器官的顺序图,然后通过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搞清楚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最后讨论使学
生认识到保护消化器官的重要性。

但是具体实施下来,效果却不尽人意,就是第二个环节就用去了15分钟,整堂课在时间上显得十分仓促,而且没有完成教师事先预设的内容、目标。

通过课后反思分析,我深深体会到什么是天花乱坠:学生认为人体内的大部分消化器官,心、肝、肺、胃、肾、脾,当然也包括大肠、小肠、肛门。

画出的景点也是也是丰富多彩---小肠可以直接接到口腔,胃可以张在腹部之下,肝脏可以直接参与了食物的消化……但这绝对不是恣意猜测,因为每个学生的猜想和汇报都是有根有据,态度非常认真。

追究其原因,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过高地估计了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了解掌握,其实高估了学生同样会给自己的课堂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于是我就重组教材进行第二次教学。

第二次教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很想带大家去旅游,我们既不游览壮丽的山河,也不是去探险寻宝,到哪里呢?那先请我们的导游闪亮登场,我们跟着花生米到一个时刻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去,那就是我们的身体。

好不好?
生:好。

(二)亲身体验,大胆猜测:
师:品尝一颗花生米,猜猜看,它会经过人体的哪些地方?
生:会经过口腔、胃、肠子。

生:会经过大肠和肛门。

生:会经过食道。

师:看来同学们对消化器官的了解还真不少,那么人体有哪些消化器官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

课件出示人体消化器官图,教师引导认识。

师:那么花生米在这些器官中是怎样进行消化呢?谁能给大家说说看。

生1:食物先从口腔进入,经过咀嚼以后进入胃里消化,再进入肠子,最后从肛门排出体外。

生2:食物还要经过食管。

生3:食物还要经过大肠和小肠消化。

师:同学们的猜测都是有道理的,下面我们跟随花生米,一同进入人的消化系统,来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出示课件,展示花生米在人体每个消化器官的活动。

师:现在你对食物在人体中的消化过程有了新的了解了吗?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生:整个消化系统是连在一起的。

生:食物在口腔咀嚼后,经过初步消化才经食道进入胃,进行第二次消化,再进入小肠和大肠进行第三次消化,最后才经肛门排出体外。

师:下面请同学们分组将了解的消化系统的知识进行交流,再将器材盒里的消化器官模型贴在作业纸上人体腹腔的相应位置,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生分小组活动。

(三)交流展示,引导归纳:
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的消化系统模型图,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纠正。

(四)动手实验,观察感悟
老师指导学生完成淀粉的消化实验
(五)反思交流
师:了解了我们的消化器官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消化器官呢?
我们平时生活中哪些行为是不利于消化的?
生讨论汇报。

(六)小结评价(略)
案例反思:
课前,我创设情境导入“同学们,老师很想带大家去旅游,我们既不游览壮丽的山河,也不是去探险寻宝,到哪里呢?那先请我们的导游闪亮登场,我们跟着花生米到一个时刻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去,那就是我们的身体。

”一下子激起了全体学生的兴趣。

我让学生动手实践制作消化道,即根据教师提供的消化器官的模型粘贴在人体轮廓中,这样就节省了很多时间,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搜集的资料说说消化器官的作用。

我把重点放在了如何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上……
第二次的教学学生虽然有了一个自由的活动空间,教学效果却事倍功半。

课后通过深刻的反思,我们认为原因有二:一、教学设计违背了教材的意图。

教者意图
体现“探究”核心,却忽视了本课在单元甚至整册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课题虽然是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教材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活动认识消化器官以及食物的消化过程,再通过一些体验活动感受消化器官的作用。

这是学生能力发展链上的一环。

教师却本末倒置。

把食物在消化器官的消化过程一笔带过,早早收场,开展“专项”的保护消化器官的探讨活动,然而学生对于如何保护消化器官的探讨基于自己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近半节课的讨论与交流,学生的认知似乎一点儿也没发展,显然这样的设计是无效的,不符合学生能力发展的规律。

二、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判断出现偏差。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的,原有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支配着他们的探究能力与方法。

通过二次的教学经验,使我深深地懂得科学课要以科学探究为主,但是,教学策略的制定一味地取悦于学生的愿望需要,而忽略教学中的其他要素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不清楚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所需要跨越的障碍,教师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就很可能失衡,造成顾此失彼。

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组成的教学策略的选择必须基于教学要素之间的有关联系。

我们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忘了学生为主体,同样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也不能忽略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要适时进行方法指导、注意知识的形成和积累。

只有让学生真正在探究活动中学会做科学,用科学,才能掌握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