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新人教版必修5)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边城(节选)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边城(节选)

边城(节选)点评中心词:爱忧伤十三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

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

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

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

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

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翠翠生长在这片纯净的山水间,自然的动与静,吐与纳,仿佛都与她生命中的纯真和成熟,与她内心的安静和萌动相谐。

那桃花色的薄云,不也像翠翠萌动的内心流出的丝丝情愫吗?翠翠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不也像傍晚林旁水际飘出的轻柔的薄雾吗?极凄美的意境!】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

但一个人若体念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

(心若是净净的,柔柔的,满装着爱,满装着忧伤,就会有这种体验。

)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

翠翠觉得好象缺少了什么。

好象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

好象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事,她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全无结果,到后如何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

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细腻传神的心理描写。

那随翠翠的生命渐渐成熟悄然出现的萌芽,有一种莫名的力,它让翠翠的心染上些儿狂野,让她兴奋,以至萌生离开爷爷的淘气臆想,但又让她不安,害怕。

高中语文 《边城 》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边城 》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沈从文强调的人性,基本不包含理性,是特 指自然状态的人性;与浪漫主义不同的是,他 崇尚的自然人性,又主要不是心灵的自有激情, 而是原始的野性的生命力。
“《边城》是古今 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 说,是小说中飘逸不 群的仙女。”
《边城》奠定了沈从 文在文学史上的历史 地位。在《亚洲周刊》 “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 强排行榜”中,《呐 喊》位列第一,《边 城》名列第二。
“边城”可以说是川湘边地的小镇茶 峒,也可以说是作者的故乡凤凰,但似 乎更应该说成是相对于纷攘嘈杂的都市 而言,寄托了作者理想追求的精神家园。
1.激发走近沈从文、走进《边城》的兴趣。 2.初步鉴赏作品的主题意义及文学价值。
14岁投身行伍,浪迹湘 川黔边境地区,20岁只身到 北大蹭课,22岁初涉文坛, 到46岁,出版小说、散文、 文论等共70多本,是中国同 时代最多产的作家。
只有小学文凭,却当大学教授。编辑过《京 报》《大公报》《益世报》等大报的文艺副刊, 编撰过中小学国文课本,创办过文学杂志。
形 人性
善良、和睦


寂寞、忧郁
抒写对乡土和生命的热爱
寄托民族和个人的隐痛
一种深邃的品格与魅力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沈从文即已认识到: “城市”是民族文化的歧路,“现代化”是 人类退化的根源。他要为现代的都市人呈现 另一种生活、另一种人情,在他看来,乡下 原始、淳朴、自然的人性和人生,才是民族 理想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境界。
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 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 ‘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 式’。”
对此,你是否能从小说找到印证?
原始、淳朴
美 人 风情

自然、和谐 真挚、热情
形 人性

高二语文人教必修5《边城》

高二语文人教必修5《边城》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 “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 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 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 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 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 的说明。 “美”字笔画并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认 识,“爱”字虽人人认识,可是真正懂得它的意 义的人却很少…。
5.翠翠在月光下吹着芦管?为什么“感觉吹得不好”? 老船夫吹了个长长的曲子,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说 说“心被吹柔软了”是一种什么心理状态,你有过类 似的体验吗?
6.最后,爷爷唱了十个歌,翠翠为什么自言自语说 “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
翠翠的心理线索
躁动不安 悲 伤

喜欢傩送
知道傩送也喜欢自己
噢!翠翠你真 是个小 姑娘。
谢 谢
边 城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 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 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 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 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 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 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 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 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 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 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 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 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祖父
祖 孙 情
翠翠
天保
手足情
傩送
走进翠翠的心灵世界

2024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精彩课件

2024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精彩课件

2024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的相关内容。

具体涉及教材的第三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的阅读与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说《边城》的故事情节,了解作者沈从文的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能力,提高审美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感受湘西边陲的自然美和民俗风情,拓宽文化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湘西边陲的美丽风光和民俗图片,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边城》。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3.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讲解创作背景。

4. 随堂练习:针对课堂讲解内容,让学生进行人物形象分析和主题思想讨论。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边城》2. 人物形象分析:翠翠、傩送、天保等3. 主题思想:人性的善良与纯真,命运的无奈与抗争4. 创作背景:沈从文,湘西边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小说中翠翠、傩送、天保等人物形象,结合文本进行论述。

(2)谈谈你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2. 答案:(1)翠翠:纯真善良,对爱情充满憧憬;傩送:勇敢善良,重情重义;天保:忠诚正直,责任心强。

(2)小说主题思想为:表现人性的善良与纯真,反映命运的无奈与抗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如《长河》、《湘行散记》等,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和湘西边陲的风土人情。

高中语文《边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边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 一种神话崇拜 • 希望人如要追求更高的美德,就一定要保留如动
物一样的原始天性不可。
第四十五页,共46页。
谢谢大家
2023/5/13
生产计页。
2、
•。
•翠翠自幼父母双亡,虽然有 外公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并 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 少女的情怀。没有人能体会一 个思春少女的感情。她为这无 奈的生活而痛哭,外公不能明 白她内心的哀痛。
•翠翠是孤独的,忧郁。
第三十四页,共46页。
简要分析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外公: 淳朴厚道却也倔强的老人 傩送:
第二十三页,共46页。
大老伴弟弟回家时,就决定了同茶峒地方离开,驾 家中那只新油船下驶,好忘却了上面的一切。
第二十四页,共46页。

第二十五页,共46页。
第二十六页,共46页。
第二十七页,共46页。
边城的创作动机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 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 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湘西》
《边城》堪称中国现代小说的扛鼎之作, 沈从文也是中国以本土为创作题材可以与
世界文学比肩的一代文学巨匠
第八页,共46页。
沈 从 文 先 生 及 其 在 湘 西 的 故 居
第九页,共46页。
第十页,共46页。
第十一页,共46页。
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 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 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 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 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第四十三页,共46页。
作者认为不管是故事还是人生,一切都应当美一 点,丑的东西虽不全都是罪恶,总不能使人愉快,也 无从令人由痛苦见出生命的庄严,产生那个高尚情操。 谈谈文中写了那些美。

2024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

2024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

2024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课《边城》,具体内容包括:课文《边城》的第一、二章节,详细介绍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边城风土人情,以主人公翠翠的视角展现一段纯真的爱情故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边城》的故事情节,了解湘西边城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和意境美;3.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体会人性的善良与美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地域特色、民俗风情及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品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课文《边城》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湘西边城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边城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一、二章节,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3. 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地域特色、民俗风情及表现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讲解作者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品意境。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分析课文中的其他精彩语句,进行课堂实践。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边城》2. 内容:湘西边城:地域特色、民俗风情表现手法:语言美、意境美人物形象:翠翠、傩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所学,分析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精彩语句,说明其表现手法及作用。

以翠翠的视角,写一段话描述她对傩送的情感。

2. 答案示例:精彩语句分析:略。

描述翠翠对傩送的情感:翠翠看着傩送离去的背影,心中涌上一股莫名的情愫,她觉得傩送就是她心中的那一抹阳光,温暖了她寂寞的心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的内容。

具体包括教材的第四章《小说的阅读与欣赏》中的《边城》节选部分,详细内容为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中的第一至第五自然段,通过对文本的细致阅读和分析,理解小说背景、人物性格及其发展脉络。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边城》的主要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语言、结构、人物塑造等方面欣赏文学作品。

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小说的学习,探讨人性美和人情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和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边城的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边陲小镇的兴趣,导入本课的学习。

2. 速读课文: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初步了解小说的基本内容。

3. 精读分析: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解读小说的语言特色、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a. 分析第一至第三自然段,了解背景环境,把握翠翠的形象。

b. 研讨第四、五自然段,探讨傩送与翠翠之间的关系,理解小说主题。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如何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人物性格。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中心内容:《边城》板书提纲:1. 小说背景2. 人物形象翠翠傩送3. 情节分析4. 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边城》中翠翠和傩送之间的关系,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2. 答案示例:翠翠和傩送之间纯真的爱情,反映了边城人民的质朴和善良。

小说主题在于展现人性美和人情美,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边城》,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和欣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创作风格。

高中语文《边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边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边城—— 边城 一幅原始自然的风俗画; 一幅原始自然的风俗画; 一个飘渺美丽的桃源; 一个飘渺美丽的桃源; 一个梦中的世界; 一个梦中的世界; 一个理想的王国。 一个理想的王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这“爱”的内涵是什么呢? 的内涵是什么呢?
翠翠和祖父的祖孙情 翠翠和天保兄弟的爱情
主题—— 主题
天保和傩送的手足情 ……
翠翠 祖父 傩送
作者通过一些生活的细节,在貌似不经意中, 作者通过一些生活的细节,在貌似不经意中,刻 画出湘西人民的敦厚纯朴的品性, 画出湘西人民的敦厚纯朴的品性,反映了乡村原始人 性的美好境界,抒写了作者重造民族品德的理想。 性的美好境界,抒写了作者重造民族品德的理想。
特点: 特点: 自然流畅,明白如话。写景优美舒展, 自然流畅,明白如话。写景优美舒展,写人 亲切真挚,叙事更是如歌如诵, 亲切真挚,叙事更是如歌如诵,和如诗如画的景 物配合的非常和谐。 物配合的非常和谐。
《边城》的 边城》 创作动机
我要表现的本是 一种人生的形式, 一种人生的形式, 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注 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 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 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 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 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 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 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 【课文背景知识】 课文背景知识】 • 1.沈从文有“文体作家”的称誉,他创造了一种诗体的 散文化小说,他对美有一种特殊的理解,以一个艺术家的 情感去接近人生,永不厌倦地去“看”一切,他把对故土 山水人情的眷恋之情极含蓄地隐伏在场景的铺排和细节的 描写中。作者是怎样在内容和形式上加以表现的? 你又是 怎样认识的呢? • 2.小说的作者通过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来描绘他所处的环 境与时代,寄寓他所领悟到的人生哲理,表达自己的人生 追求。而读者也往往通过人物形象来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生 活本质。那么,《边城》这篇小说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 我们应怎样分析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 • 3.作者的理想是要在小说中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自 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 一个恰如其分的说明”。那么,“优美,健康,自然,而 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的呢?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ppt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ppt课件
人物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从人物 的语言、行为、心理等方面入手,深入探究人物 性格特点。
情节再现
让学生分组选择小说中的某一情节进行表演,通 过再现情节帮助学生理解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主题辩论
针对小说中的某一主题,如“边城的悲剧结局是 否可以避免”,组织学生进行正反方辩论,培养 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04
《边城》的影响与评价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开启了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先河,影响了后来的乡 土文学创作。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汪曾祺、贾平凹等。
《边城》所描绘的人性美、自然美和乡土情结影响 了众多文学创作者。
学术界对《边城》的评价
02
01
03
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 值。
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扮演小说中的角色,通 过表演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 节发展,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 体验感。
任务驱动法
教师布置具体任务,如分析小 说中某一情节的作用、探究某 一人物的性格特点等,引导学 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课堂活动设计
主题讨论
针对小说中的主题,如爱情、亲情、人性等,组 织学生进行深入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和见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边城》的 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一代代 读者心中的经典之作。
05
《边城》的教学建议
教学方法与策略
01
02
03
04
情境创设法
通过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 乐、视频等,营造出《边城》 中描述的湘西自然风光的氛围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 的情感和环境。
小组合作学习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小 说中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 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 判性思维能力。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的内容。

本课选自沈从文的同名小说,主要讲述了湘西边城小镇上,翠翠和天宝、傩送两兄弟之间真挚的爱情故事。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的第三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小说的背景、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文学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边城》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及背景设定,体会沈从文的文学风格。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手法。

3. 掌握小说的文学特色,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感表达及文学特色。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体会沈从文的文学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湘西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对边城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小说的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文学特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a. 背景介绍:介绍沈从文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

b. 情节梳理:分析小说的情节,理解翠翠与天宝、傩送两兄弟的爱情故事。

c. 人物分析: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绘,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d. 文学特色:讲解小说的文学特色,如诗意的语言、细腻的情感描绘等。

3. 例题讲解:针对小说中的某一情节或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边城》2. 主要内容:a. 背景介绍b. 情节结构c. 人物形象d. 文学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边城》的故事情节。

b. 分析小说中翠翠、天宝、傩送三人的性格特点,并结合具体事例说明。

c. 请谈谈你对小说中“边城”这一环境的理解。

2. 答案:a. 《边城》讲述了湘西边城小镇上,翠翠和天宝、傩送两兄弟之间真挚的爱情故事。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城》教学文档一、教学内容1. 第一部分:小说背景及人物介绍(第12页)2. 第二部分:小说情节分析(第38页)3. 第三部分:小说主题探讨(第911页)二、教学目标1. 了解《边城》的背景知识,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塑造及主题思想。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评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人物性格的影响,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重点:掌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湘西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对边城环境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背景知识介绍:介绍作者沈从文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历史背景。

3. 情节分析:a.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小说,梳理情节结构。

b. 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小说情节,解读人物性格。

4. 环境描写分析:a.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b. 举例分析小说中的典型环境描写,如边城风光、渡口等。

5. 人物形象分析:a. 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翠翠、天保、傩送等人物形象。

b. 各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讨论。

6. 主题探讨:a. 教师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提炼主题思想。

b.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课堂讨论。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边城》人物关系图2. 黑板右侧:《边城》情节结构图3. 黑板中间:主题思想及关键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边城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b. 从翠翠、天保、傩送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谈谈你对他的评价。

2. 答案:a. 边城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边城风光旖旎,民风淳朴,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立体。

b. 人物评价:翠翠纯真善良,天保忠诚勇敢,傩送内敛执着。

人教版语文高二必修5第3课边城赏析3

人教版语文高二必修5第3课边城赏析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外貌美:
翠翠是个十六七岁的山村美少女。她纯真聪慧、象小鹿般活脱健美。鲜明活泼不染纤尘。她是作者刻画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形象,她是湘西山水孕育出来的一个精灵,集中体现了天真、纯洁、善良、温婉、恬静、美丽、生动、聪明、热情、大方等美好品质,眉眼间没有大家闺秀那种矜持,而流露出山野的秀气和清纯。虽为自己的心思而烦恼、忧伤,却并不张扬恣肆,过着无忧无虑的清平生活。只有当爱情的潮水凶涌而来时,才觉得彷徨不安,这构成一幅苗家姑娘从少年走向成熟的人生画卷。她在隔绝的“边城”里,从模模糊糊的状态下,逐渐经历爱情,也逐渐懂得爱情,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傩送远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表现了她对爱的执著。她对爱情的追寻总是在梦境状态,如同期待那每夜都会入梦而来的傩送的歌声。美丽的翠翠,有着同样美丽的名字,叠字的名字读起来像清澈的溪水,泠泠作响,舌尖上有那么一丝甜甜的甘永回忆。翠翠之名,也得于自然:“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而拾取的一个近身的名字”。
翠翠—— 人性爱与人情美的化身翠翠是一个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是人性爱与人情美的化身。作者用行云流水般的朴素文字为读者奉献出一个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形象。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恬静,大自然赋予她清明如水晶的眸子,也养育了她清澈纯净的性格,留给读者的是她“天真灵逸、羞怯中见娴雅的气质,是她如鱼戏水地融合于大自然之中的诗一般的神韵”。如果说翠翠的自然美给读者的印象是难忘的,那么,她在恋爱中所表现出的爱与美则更为真切感人。作者用较多的篇幅,细腻的笔触,写出翠翠性情的发展变化,发掘出她处在青春成长和恋爱纠葛中可爱的思想情操。当爱情的种子不知不觉中悄悄地在翠翠心中萌发时,她清澈纯净的心湖里开始荡起细细涟漪,但又没有强烈追求的欲望和行动。当她察觉天保、傩送都在间接向她示爱时,马上唤起她深藏内心的记忆和想象,但情动于中却又不发于外形于色。外祖父向她提及,她娇嗔地把话题岔开,掩饰内心的真情。这正是一个初涉爱河的少女的羞涩感所表现出来的真实情态。翠翠生活在无拘无束的环境里,本性是活泼好动的,但当初恋闯入她平静的生活中时,她却由动转静了,思想的外向转为感情的内向:深思遐想代替了心直口快,腼腆娴静代替了童真稚气。为了真实表现出这种细微变化,作者用抒情的笔调,较多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让人物自我抒发感情,展示许多虚虚实实亦真亦幻的澄美境界。如翠翠独自仰望深邃的星空,凝眸变幻的云彩,轻哼“还愿迎神”的歌,细吹小巧的芦管,梦中随傩送的恋歌轻轻地飘荡,等等。这种虚实结合、动静统一的手法,更加突出了翠翠的纯真的爱和精神的美。 “湘西世界”—— 爱与美无处不在

高中语文《边城》课文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5.doc

高中语文《边城》课文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5.doc

人教版必修五《边城》课文精讲【学前导引】《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品。

本文节选的是第13~15章。

作者在他的《习作选集代序》中写道:“我只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

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

这种庙供奉的是‘人性’。

”这是沈氏创作宗旨的形象概括。

本文正是在老船夫与孙女平淡无奇,微有波澜的日常生活中展现一幅湘西特有的秀美别致的风俗人情画。

作者对于善良、淳朴的人类本性怀着一种“不可言说的温爱”,表现一种伦理的善与道德的美,能给人以精神上的陶冶。

同学们在阅读时,要着重体味这种在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环境中所折射出来的人情、人性之美。

【学习目标】1.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特点。

2.把握作者塑造的翠翠的形象及其身上体现出来的淳朴的人性美。

3.学习小说细腻入微、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

【基础知识精讲】·背景资料1.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湖南省凤凰县(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他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

14岁时,辍学从军,参加湘西当地土著部队,辗转川、湘、黔三省交界地带及酉水流域,经历了6年的少年军旅生涯。

1922年,他告别湘西,到北京实现他的文学之梦。

因生活困难,未能升学,就一边自学,一边从事文学创作。

1934年主编北平的《大公报》副刊《文艺》。

抗战爆发后,在昆明的西南联大任教。

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在北京大学任教。

1949年,沈从文遭到错误批判,作品也不再印行。

后被分配到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单位工作,放弃了文学创作,潜心研究中国历史文物,著有《唐宋铜镜》《龙凤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著作。

沈从文是一个多产的作家,文学创作十分丰富。

他的小说可以分为“湘西”“行伍”“都市”三个系列,代表作有《边城》《长河》《会明》《八骏图》等。

作品集现在通行的有:《沈从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沈从文文集》(花城出版社与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2年版)。

边城-人教版必修5语文教案

边城-人教版必修5语文教案

边城-人教版必修5语文教案
一、教材信息
•教材名称:《人教版必修5语文》
•教材版本:人教版
•课时数:1课时
•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边城》一文的阅读及分析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边城》的作者沈从文及其代表作品;
2.了解《边城》的背景知识及文本形式;
3.能够阅读并理解《边城》一文;
4.能够分析《边城》一文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要素;
5.能够通过《边城》一文思考乡土文学的特点及其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沈从文和《边城》的了解;
2.让一些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其他学生一起讨论。

(二)阅读与分析
1.要求学生每人阅读《边城》一文,提醒注意文本中的人物、情节等要素,并记录下来;
2.分组讨论每个小组的记录结果,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3.老师指导学生针对《边城》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要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分别列出来。

(三)思考
1.让学生回想乡土文学的特点,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2.引导学生思考乡土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小结
1.教师以PPT的形式对《边城》一文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要素进行汇总;
2.让学生自己总结整个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和发言。

四、作业布置
1.要求学生根据本次课的内容,整理自己的笔记;
2.要求学生预习并阅读下一课时的内容。

五、评价方式
1.对学生笔记进行评分并给出评语;
2.对学生轮流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3.对学生的思考和表现进行评价,给出相应的红黄绿牌。

边城-人教版必修5语文教案

边城-人教版必修5语文教案

边城-人教版必修5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材本课程所涉及的教材为《人教版必修5语文》第3册,第十六单元《边城》。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将会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小说《边城》的背景、主题和情节;2.理解作者沈从文的笔法和文化内涵;3.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4.掌握运用课本知识分析小说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教学重难点1.了解小说《边城》的背景、主题和情节;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3.掌握运用课本知识分析小说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本课程中,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导入:1.通过几个片段或图片向学生介绍《边城》这个地方,引导学生对该地区的认识和兴趣;2.引导学生回忆并提取课本中有关小说的知识;3.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边缘”、为什么会有“边缘人”等等。

2. 教学主体(1) 了解小说《边城》的背景、主题和情节;教师课前应当阅读完《边城》一书,并在授课中向学生传达出边缘社会的特点。

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了解小说:1.学生自行阅读小说,在阅读过程中对其中典故、名言名句、人物关系等做好笔记,方便提问询问;2.将课文分段,学生可以自己阅读一段,然后用30秒钟对自己所读的段落进行总结,并向全班汇报自己的总结;3.学生自主突破,找出文章加以解释;(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通过上个环节中的阅读,学生们已经对小说中的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

贾村的突然到来、英峰与英旭的爱恨情仇、小满在贾村、英峰之间的选择,值得一一探讨。

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分析人物:1.以班级为单位分组,每组以一个人物为题目,围绕这个人物展开分析;2.把小说中的人物串起来,形成人物关系图,在分析人物时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探讨;(3) 掌握运用课本知识分析小说的能力;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之前所学知识,对本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鉴赏】靖康之乱前,词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她这时期 的词,主要是抒写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对自由的渴望。风格基本上是明 快的。《点绛唇》(“蹴罢秋千”)很可能就是这一时期中的早期作品。 这首词的上片用“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给 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 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紧接着,词人转过笔锋, 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 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头上的金 钗也滑落了。这把封建社会深闺少女的另一种心理和行动,也就是在封 建礼教束缚下的遵守所谓“礼”的心理和行动,逼真地摹写出来了。但 是,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 首,却把青梅嗅”。
边城
沈从文
1.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领会 翠翠的心理和情感。 2.联系现实生活,感受理解翠翠身上体现的 人性之美。 3.进行联想想象,使翠翠的形象更加明晰可 感。
1.文学文化常识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 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 怀的中篇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 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 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 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 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 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 纯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 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 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1.请为下面红色的字注音,并记住
喁喁( 傩送(
) 涎皮( ) 莞尔(
) 甬道( ) 嗤笑(
) )
2.细心辨析下列形近字,思考如何正确区分它们
茶峒 胴体
旗杆 竹竿
竞争 竟然
《边城》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赛龙舟等苗族 风俗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展示了作品中美好的人性所处的美好的自然环境和人 文环境,既是“边城”乡土性的诗意揭示,又是扑朔 迷离的诗意烘托。
人物可爱是沈从文小说的一大特点,他特别擅长描写女子。 他曾说:“我是天生就有一种理解女子的心。”故而翠翠 尤其可爱。但在节选的文字中,却找不到关于翠翠的外貌 描写,这样给读者足够空间进行想象,你认为她有多么美 她就有多么美。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要注意学习通过人物 的言行去表现人物的写法,而不是作者一切都包办代替, 面面俱到。写一段文字,表现一个你熟悉的同学如何勤奋 学习的,注意要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表现其形象特征。
阅读完整的《边城》 ,摘录一 些自己喜欢 的语句, 完成一篇 读书笔记。
点绛唇
李清照这两个短句和李煜《一斛珠》中的“烂嚼红茸, 笑向檀郎唾”一样,成功地写出了少女的情态。同时,李清 照这两个短句还生动地表露了少女的内心世界。她嗅青梅, 不是真的嗅,而是用以表现其若无其事来遮掩她的紧张。这 和欧阳炯《贺明朝》中的:“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 捻双凤金线。”晃冲之《传言玉女· 上元》中的“娇波溜人, 手捻玉梅低说”,都有类似之处。这和今天现实生活中,年 轻的姑娘以摆弄辫梢、手绢等,来掩饰她的害羞、紧张也是 类似的。至于“回首”,那也和欧阳炯《南乡子》中“水上 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的“回顾”,李珣 《南乡子》中“玉纤遥指花深处,争回顾,孔雀双双迎日舞” 的“回顾”一样,虽然它们所表现的内容、表达的感情,并 不完全相同,但它们都是以简单的回头看的动作,表现比较 复杂的内心活动的。
沈从文认为环境是人物的外化、人物的衍生物,所以他的小 说多从交代环境人手,试分析《边城》的开头部分在这方面 的特点。
《边城》由描写“茶峒”开始,白河(酉水)、河街、 吊脚楼、妓女,写了长长的几节,为翠翠出场作背景。
《边城》叙述了怎样一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追 求?
《边城》以湘西小山城茶峒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 一个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 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作品 细腻刻画了纯真的男女之爱、和美的亲属之情、质朴 的邻里之睦,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民健康、优美、纯 朴的民风和人情,讴歌一种淳厚的象征着“爱”与 “美”的人性与人生,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理想人生的 执著追求。
2.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 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 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 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 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 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 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 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 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 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 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1988年病逝 于北京。
李清照这两个短句中的“回首”是少女对来人打搅了她自 由玩乐的不愉快,她要看看打搅她的来人是谁,她要看看把他 弄得那么狼狈的是谁,是什么样的人。这表现了她的天真、勇 敢,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束缚轻视的一面。这种思想感情,就 其内容来说,远远超过了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 在李清照之前,虽然绝大多数词都是写妇女,但是,能够 描绘出妇女的形象,并写出妇女的内心世界,而且有一定意义 的却不多。李清照这首《点绛唇》语言质朴,形象生动逼真, 不但有心理描写,而且有一定的深意,的确是一首写封建社会 的少女(词人的自我写照)的好作品。它和李清照的著名词作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 云愁永昼”)、《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声声 慢》(“寻寻觅觅”)等完全可以媲美。
分别用一个词概括翠翠、傩送和祖父的形象特征,并说出理由。 翠翠的形象是清纯。十五岁的纯美少女她纯真聪慧、像一只小 鹿那样活泼健美。恬静、温柔、纯净、灵动、忠贞,如水滴般 明澈清透,又充满青春活力,从外表到内心都姣好无比。这样 美的人性的悲剧就更令人伤感和哀婉。她对爱情的追寻却总是 在梦境状态,如同期待那每夜都会入梦而来的傩送的歌声。 傩 送的形象是勇敢。他是一个心地善良、敢于追求、蔑视权财、 责任感强的人。他和翠翠是一见钟情,不走车路,执著地为翠 翠唱歌求爱。对王团总陪嫁的碾坊,毫不动心,敢于追求自己 的最爱。当知道哥哥闯滩而死的时候,他心怀愧疚,舍弃一切, 远走他乡。 祖父的形象是淳朴。他是一位勤劳、善良、坚强、 古朴、带点狡猾的老人,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对孙女爱怜 备至,为其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其爱情的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