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动点几何综合
初中七年级的数学下册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几何综合题总结复习题
![初中七年级的数学下册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几何综合题总结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76f74f2de80d4d8d05a4f35.png)
2015 年七年级下学期《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几何综合题》2015-07一.解答题(共17 小题)1.( 2015 春?玉环县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a,0),B(b,0),(﹣ 1,2).且 |2a+b+1|+=0.(1)求 a、b 的值;(2)①在 y 轴的正半轴上存在一点 M ,使 S△COM= S△ABC,求点 M 的坐标.(注明:三角形 ABC 的面积表示为S△ABC)②在坐标轴的其他地址可否存在点M ,使 S△COM= S△ABC仍成立?若存在,请直接写出吻合条件的点M 的坐标.2.( 2015 春?汕头校级期中)如图,在下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A ( 0,a),B(b,0),C( 3,c)三点,其中a、b、2c 满足关系式:|a﹣ 2|+( b﹣ 3) +=0.( 1)求 a、b、 c 的值;( 2)若是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 m,),请用含m 的式子表示四边形ABOP 的面积;(3)在( 2)的条件下,可否存在负整数 m,使四边形 ABOP 的面积不小于△AOP 面积的两倍?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原由.3.( 2015 春 ?鄂城区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B 的坐标分别为 A ( a,0), B( b, 0),且 a、 b 满足 a=+﹣1,现同时将点 A , B 分别向上平移 2 个单位,再向右平移 1 个单位,分别获取点 A ,B 的对应点 C, D,连接 AC ,BD , CD .( 1)求点 C, D 的坐标及四边形ABDC 的面积 S 四边形ABDC.P 的坐标;若不( 2)在 y 轴上可否存在一点P,连接 PA, PB,使 S△PAB=S 四边形ABDC?若存在这样一点,求出点存在,试说明原由.( 3)点P 是线段B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C, PO,当点P 在BD 上搬动时(不与 B ,D 重合)的值可否发生变化,并说明原由.4.(2014 春?富顺县校级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 a,0),B( b,0),C(﹣ 1,2)(见图 1),且 |2a+b+1|+ =0 ( 1)求 a、b 的值;( 2)①在 x 轴的正半轴上存在一点M ,使△COM 的面积 =△ABC的面积,求出点M 的坐标;② 在坐标轴的其他地址可否存在点M ,使△ COM 的面积 = △ ABC 的面积依旧成立?若存在,请直接写出吻合条件的点 M 的坐标;( 3)如图2,过点 C 作CD⊥y 轴交y 轴于点 D ,点P 为线段CD 延长线上的一动点,连接OP, OE 均分∠ AOP ,OF⊥ OE .当点P 运动时,的值可否会改变?若不变,求其值;若改变,说明原由.5.( 2014 春 ?泰兴市校级期末)已知:如图①,直线 MN ⊥直线 PQ,垂足为 O,点 A 在射线 OP 上,点 B 在射线 OQ 上( A、 B 不与 O 点重合),点 C 在射线 ON 上且 OC=2,过点 C 作直线 l∥ PQ,点 D 在点 C 的左边且 CD=3 .(1)直接写出△ BCD 的面积.(2)如图②,若 AC ⊥BC ,作∠ CBA 的均分线交 OC 于 E,交 AC 于 F,求证:∠ CEF= ∠ CFE.(3)如图③,若∠ ADC= ∠ DAC ,点 B 在射线 OQ 上运动,∠ ACB 的均分线交 DA 的延长线于点 H ,在点 B 运动过程中的值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其值;若变化,求出变化范围.26.( 2014 春 ?江岸区期末)如图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 ( a ,0), B ( b , 3),C ( 4, 0),且满足( a+b ) +|a﹣ b+6|=0 ,线段 AB 交 y 轴于 F点.( 1)求点 A 、 B 的坐标.( 2)点 D 为 y 轴正半轴上一点,若 ED ∥ AB ,且 AM ,DM 分别均分∠ CAB ,∠ ODE ,如图 2,求∠ AMD 的度数.( 3)如图 3,(也可以利用图 1)① 求点 F 的坐标; ② 点 P 为坐标轴上一点,若△ABP的三角形和 △ABC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 P 点坐标.7.( 2014 春?黄陂区期末) 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A 、B 的坐标是( a ,0)( b ,0),a ,b 满足方程组,c 为 y 轴正半轴上一点,且S △ ABC =6 .( 1)求 A 、 B 、 C 三点的坐标;( 2)可否存在点 P ( t , t ),使 S △PAB =S △ABC ?若存在,央求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原由;( 3)若 M 是 AC 的中点,N 是 BC 上一点,CN=2BN ,连 AN 、BM 订交于点 D ,求四边形 CMDN 的面积是.8.( 2014 春 ?海珠区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 a , b )是第四象限内一点, AB ⊥ y 轴于 B ,且 B (0, b )是 y 轴负半轴上一点, b 2=16 , S △AOB =12.( 1)求点 A 和点 B 的坐标;( 2)如图 1,点 D 为线段 OA (端点除外)上某一点,过点∠ AFD 的均分线订交于N ,求∠ 的度数.D 作AO垂线交x 轴于E,交直线AB 于F,∠EOD、( 3)如图E,交直线2,点AB 于D 为线段 OA(端点除外)上某一点,当点F,∠ EOD,∠ AFD 的均分线订交于点D 在线段上运动时,过点 D 作直线 EF 交 xN.若记∠ ODF= α,请用α的式子表示∠ONF轴正半轴于的大小,并说明原由.9.( 2014 春 ?黄梅县校级期中)如图,在下面的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A ( 0, a),B( b, 0), C( b, 4)三点,其中a,b 满足关系式.( 1)求a,b 的值;( 2)若是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 m,),请用含m 的式子表示四边形ABOP 的面积;( 3)在( 2)的条件下,可否存在点若不存在,请说明原由.P,使四边形ABOP 的面积与△ ABC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10.( 2014 春 ?通州区校级期中)在如图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A ( 0, a), B( b,0), C( b, c)三点,其中a、 b、 c满足关系式2 2+( b﹣ 3) =0 ,( c﹣ 4)≤0.(1)求 a、b、 c 的值;(2)若是点 P( m, n)在第二象限,四边形 CBOP 的面积为 y,请你用含 m, n 的式子表示 y;( 3)若是点P 在第二象限坐标轴的夹角均分线上,并且y=2S 四边形CBOA,求 P 点的坐标.11.(2014 春 ?鄂州校级期中)如图,A 、B 两点坐标分别为2=0,A(a,4),B( b,0),且 a,b 满足( a﹣2b+8) +E 是 y 轴正半轴上一点.(1)求 A 、 B 两点坐标;(2)若 C 为 y 轴上一点且 S△AOC= S△AOB,求 C 点的坐标;( 3)过 B 作 BD ∥ y 轴,∠ DBF=∠DBA,∠ EOF=∠ EOA,求∠ F与∠ A间的数量关系.12.( 2014 春 ?东湖区期中)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 (﹣ 1,0), B( 3, 0),现同时将 A 、B 分别向上平移 2 个单位,再向右平移 1 个单位,分别获取 A 、 B 的对应点C、D ,连接 AC 、BD( 1)直接写出C、D 的坐标: C D及四边形ABCD 的面积:( 2)在 y 轴负半轴上可否存在点 M ,连接 MA 、 MB 使得 S△MAB> S 四边形ABCD?若存在,求出 M 点纵坐标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原由( 3)点 P 为线段 BD 上一动点,连PC、PO,当点 P 在 BD 上搬动(不含端点)现给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请你找出这个结论并求其值.13.( 2014 春 ?台州月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 B 的坐标分别为 A ( 0,α), B( b,α),且α、 b 满22 个单位,再向左平移 1 个单位,分别获取点 A ,B 的对应足( a﹣ 2) +|b﹣ 4|=0,现同时将点 A ,B 分别向下平移点 C,D ,连接 AC , BD ,AB .( 1)求点 C, D 的坐标及四边形ABDC 的面积 S 四边形ABCD(2)在 y 轴上可否存在一点 M ,连接 MC , MD ,使 S△MCD =S 不存在,试说明原由.(3)点 P 是线段 B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 PA, PO,当点 P 在四边形ABDC?若存在这样一点,求出点M 的坐标,若BD 上搬动时(不与B, D 重合)的值可否发生变化,并说明原由.14.( 2014 春 ?海安县月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B ,C 的坐标分别为(﹣1, 0),( 3, 0),( 0, 2),图中的线段 BD 是由线段 AC 平移获取.( 1)线段 AC 经过怎样的平移可获取线段BD ,所得四边形是什么图形,并求出所得的四边形ABDC 的面积 S 四边形ABDC;( 2)在 y 轴上可否存在点 P,连接 PA, PB,使 S =S 四边形ABDC?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 PAB明原由;( 3)点 P 是线段 B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C、 PO,当点 P 在 BD 上搬动时(不与 B ,D 重合)给出以下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找出这个结论并求其值.15.( 2014 春 ?武汉月考)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2;点 A(0,m),点 B( n,0),m、n 满足( m﹣ 3) =﹣( 1)求 A 、 B 的坐标;( 2)如图1, E 为第二象限内直线 AB 上一点,且满足S△AOE= S△AOB,求 E 的坐标.( 3)如图 2,平移线段 BA 至 OC,B 与 O 是对应点, A 与 C 对应,连 AC .E 为 BA 的延长线上一动点,连 EO.OF均分∠ COE,AF 均分∠ EAC ,OF 交 AF 于 F 点.若∠ ABO+ ∠ OEB= α,请在图 2 中将图形补充完满,并求∠F(用含α的式子表示).16.( 2013 秋 ?江岸区校级月考)如图,已知点 A (﹣ m, n), B( 0, m),且 m、 n 满足2+( n﹣5) =0,点 C在 y 轴上,将△ ABC 沿 y 轴折叠,使点 A 落在点 D 处.(1)写出 D 点坐标并求 A 、 D 两点间的距离;(2)若 EF 均分∠ AED ,若∠ ACF ﹣∠ AEF=20 °,求∠ EFB 的度数;(3)过点 C 作 QH 平行于 AB 交 x 轴于点 H,点 Q 在 HC 的延长线上, AB 交 x 轴于点 R,CP、RP 分别均分∠ BCQ和∠ ARX ,当点 C 在 y 轴上运动时,∠CPR 的度数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度数;若变化,求其变化范围.17.( 2013 春 ?武汉校级月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 B 的坐标分别为 A (﹣ 1, 0)、 B( 3, 0).现同时将点 A , B 分别向上平移 2 个单位,再向右平移 1 个单位,分别获取点 A , B 的对应点C、 D,连接 AC , BD .( 1)直接写出点C、 D 的坐标,求四边形ABDC 的面积S 四边形ABDC;( 2)在坐标轴上可否存在一点P,使S△PAC=S 四边形ABDC?若存在这样一点,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原由.( 3)如图 3,在线段 CO 上取一点 G,使 OG=3CG ,在线段 OB 上取一点 F,使 OF=2BF , CF 与 BG 交于点 H,求四边形OGHF 的面积 S 四边形OGHF.。
(完整版)初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经典难题)
![(完整版)初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经典难题)](https://img.taocdn.com/s3/m/a4eb356dccbff121dd368392.png)
(2)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连接PA,PB,使 = ,
若存在这样一点,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3)点P是线段B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C,PO,当点P在BD上移动时(不与B,D重合)给出下列结论: 的值不变, 的值不变,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找出这个结论并求其值.
5.观察下列有序数对:(3,﹣1)(﹣5, )(7,﹣ )(﹣9,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第100个有序数对是.
6、观察下列有规律的点的坐标:
依此规律,A11的坐标为,A12的坐标为.
7、以0为原点,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一个机器人从原点O点出发,向正东方向走3米到达A1点,再向正北方向走6米到达A2,再向正西方向走9米到达A3,再向正南方向走12米到达A4,再向正东方向走15米到达A5,按此规律走下去,当机器人走到A6时,A6的坐标是.
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
(一)找规律
1.如图1,一只跳蚤在第一象限及x轴、y轴上跳动,在第一秒钟,它从原点跳动到(0,1),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跳动[即(0,0)→(0,1)→(1,1)→(1,0)→…],且每秒跳动一个单位,那么第35秒时跳蚤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
图1
A.(4,0)B.(5,0)C.(0,5)D.(5,5)
(1)汽车行驶到什么位置时离A村最近?写出此点的坐标.
(2)汽车行驶到什么位置时离B村最近?写出此点的坐标.
(3)请在图中画出汽车行驶到什么位置时,距离两村的和最短?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3,0),现同时将点A,B分别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分别得到点A,B的对应点C,D,连接AC,BD,CD.
七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规律问题(经典难题)
![七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规律问题(经典难题)](https://img.taocdn.com/s3/m/d814f5095a8102d276a22fa9.png)
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一)找规律1.如图1,一只跳蚤在第一象限及x 轴、y 轴上跳动,在第一秒钟,它从原点跳动到(0,1),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跳动[即(0,0)→(0,1)→(1,1)→(1,0)→…],且每秒跳动一个单位,那么第35秒时跳蚤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图1A .(4,0)B .(5,0)C .(0,5)D .(5,5)图22、如图2,所有正方形的中心均在坐标原点,且各边与x 轴或y 轴平行.从内到外,它们的边长依次为2,4,6,8,…,顶点依次用A 1,A 2,A 3,A 4,…表示,则顶点A 55的坐标是( ) A 、(13,13) B 、(﹣13,﹣13) C 、(14,14) D 、(﹣14,﹣14)3.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横、纵坐标分别为整数的点,其顺序按图中点的坐标分别为(1,0),(2,0),(2,1),(1,1),(1,2),(2,2),…的规律排列,根据这个规律,第2019个点的横坐标为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蚂蚁从原点O 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个单位,其行走路线如下图所示。
图3(1)填写下列各点的坐标:1A (____,____),3A (____,____),12A (____,____); (2)写出点n A 4的坐标(n 是正整数); (3)指出蚂蚁从点100A 到101A 的移动方向.5.观察下列有序数对:(3,﹣1)(﹣5,)(7,﹣)(﹣9,)…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第100个有序数对是 .6、观察下列有规律的点的坐标:依此规律,A 11的坐标为 ,A 12的坐标为 .7、以0为原点,正东,正北方向为x 轴,y 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一个机器人从原点O 点出发,向正东方向走3米到达A 1点,再向正北方向走6米到达A 2,再向正西方向走9米到达A 3,再向正南方向走12米到达A 4,再向正东方向走15米到达A 5,按此规律走下去,当机器人走到A 6时,A 6的坐标是 .8、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OAP 沿x 轴正方向连续翻转2019次,点P 依次落在点201921,,,P P P 的位置,则点2019P 的横坐标为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有个点P (1,0),点P 第1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至点P 1(1,1),紧接着第2次向左跳动2个单位至点P 2(﹣1,1),第3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4次向右跳动3个单位,第5次又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6次向左跳动4个单位,…,依此规律跳动下去,点P 第100次跳动至点P 100的坐标是 .点P 第2019次跳动至点P 2019的坐标是 .图4 图5 10、如图5,已知A l (1,0),A 2(1,1),A 3(﹣1,1),A 4(﹣1,﹣1),A 5(2,﹣1),….则点A 2019的坐标为 .1PAOyxP1. 如图,一个粒子在第一象限内及x 、y 轴上运动,在第一分钟内它从原点运动到()1,0,而后它接着按图所示在x 轴、y 轴平行的方向上来回运动,且每分钟移动1个长度单位,那么,在1989分钟后这个粒子所处的位置是( ).A .()35,44B .()36,45C .()37,45D .()44,352. 如果将点P 绕定点M 旋转180︒后与点Q 重合,那么称点P 与点Q 关于点M 对称,定点M 叫做对称中心,此时,点M 是线段PQ 的中点,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BO △的顶点A 、B 、O 的坐标分别为()1,0、()0,1、()0,0,点1P ,2P ,3P ,…中相邻两点都关于ABO △的一个顶点对称,点1P 与点2P 关于点A 对称,点2P 与点3P 关于点B 对称,点3P 与点4P 关于点O 对称,点4P 与点5P 关于点A 对称,点5P 与点6P 关于点B 对称,点6P 与点7P 关于点O 对称,…对称中心分别是A ,B ,O ,A ,B ,O ,…且这些对称中心依次循环,已知1P 的坐标是()1,1.试写出点2P 、7P 、100P 的坐标.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0,0A ,()7,0B ,()9,5C ,()2,7D .(1)求此四边形的面积.(2)在坐标轴上,你能否找到一点P ,使50PBC S =△?若能,求出P 点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4. 如图①,已知OABC 是一个长方形,其中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0,a 和()9,a ,点E在AB 上,且13AE AB =,点F 在OC 上,且13OF OC =.点G 在OA 上,且使GEC △的面积为20,GFB △的面积为16,试求a 的值.图②5.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横坐标分别为整数的点,其顺序按图中“→”方向排列,如()1,0,()2,0,()2,1,()1,1,()1,2,()2,2……根据这个规律,第2019个点的横坐标为_______.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我们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已知点()0,4A ,点B 是x 轴正半轴上的整点,记AOB △内部(不包括边界)的整点个数为m ,当3m =时,点B 的横坐标的所有可能值是_______;当点B 的横坐标为4n (n 为正整数)时,m =________(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7. 如图,把自然数按图的次序排在直角坐标系中,每个自然数都对应着一个坐标.如1的对应点是原点()0,0,3的对应点是()1,1,16的对应点是()1,2-,那么2019的对应点的坐标是_______.8.如图,长方形BCDE 的各边分别平行于x 轴或y 轴,物体甲和物体乙由点()2,0A 同时出发,沿长方形BCDE 的边作环绕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求两个物体开始运动后的第2019次相遇地点的坐标.9.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①,将线段AB 平移至线段CD ,连接AC 、BD . (1)直接写出图中相等的线段、平行的线段; (2)已知()3,0A -、()2,2B --,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点D 在第一象限内,且5ACD S =△,求点C 、D 的坐标;(3)如图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一定点,()1,0M ,两个动点(),21E a a +、(),23F b b -+,请你探索是否存在以两个动点E 、F 为端点的线段EF 平行于线段OM 且等于线段OM .若存在,求以点O 、M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②10 . 如图,AOCD 是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梯形,其中O 是坐标原点.点A 、C 、D 的坐标分别为()0,8,()5,0,()3,8,若点P 在梯形内,且PAD POC S S =△△,PAO PCD S S =△△,求P 点的坐标.11. 操作与研究(1)对数轴上的点P 进行如下操作:先把点P 表示的数乘以13,再把所得数对应的点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P 的对应点'P B .点A ,B 在数轴上,对线段AB 上的每个点进行上述操作后得到线段''A B ,其中点A ,B 的对应点分别为'A ,'B .如图①,若点A 表示的数是3-,则点'A 表示的数是______;若点'B 表示的数是2,则点表示的数是______;已知线段AB 上的点E 经过上述操作后得到的对应点'E 与点E 重合,则点E 表示的数是_________.(2)如图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正方形ABCD 及其内部的每个点进行如下操作:把每个点的横、纵坐标都乘以同一个实数a ,将得到的点先向右平移m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n 个单位()0,0m n >>,得到正方形''''A B C D 及其内部的点,其中点A ,B 的对应点分别为'A ,'B .已知正方形ABCD 内部的一个点F 经过上述操作后得到的对应点'F 与点F 重合,求点F 的坐标.图①A B'-1-2-3-412340图②(二)几何综合问题1、已知点A 的坐标是(3,0)、AB=5,(1)当点B 在X 轴上时、求点B 的坐标、(2)当AB//y 轴时、求点B 的坐标2、如图,已知A 、B 两村庄的坐标分别为(2,2)、(7,4),一辆汽车在x 轴上行驶,从原点O 出发.(1)汽车行驶到什么位置时离A 村最近?写出此点的坐标. (2)汽车行驶到什么位置时离B 村最近?写出此点的坐标. (3)请在图中画出汽车行驶到什么位置时,距离两村的和最短?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0),(3,0),现同时将点A ,B 分别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分别得到点A ,B 的对应点C ,D ,连接AC ,BD ,CD .(1)求点C ,D 的坐标及四边形ABDC 的面积ABDC S 四边形D C 3-1BA O x y PDCBAOx y (2)在y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连接PA ,PB ,使PAB S ∆=ABDC S 四边形,若存在这样一点,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3)点P 是线段B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C ,PO ,当点P 在BD 上移动时(不与B ,D 重合)给出下列结论:①DCP BOP CPO ∠+∠∠的值不变,②DCP CPOBOP∠+∠∠的值不变,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找出这个结论并求其值.5.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 ∠A =∠B =∠C =∠D =90°,AB ∥CD ,AB =CD =8cm ,AD =BC =6cm ,D 点与原点重合,坐标为(0,0). (1)写出点B 的坐标.(2)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 匀速运动, 动点Q 从点C 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CD 方向匀速运动,若P ,Q 两点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 秒,当t 为何值时,PQ ∥BC ?(3)在Q 的运动过程中,当Q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使△ADQ 的面积为9? 求出此时Q 点的坐标.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0),B(b,0),(﹣1,2).且|2a+b+1|+=0.(1)求a、b的值;(2)①在y轴的正半轴上存在一点M,使S△COM=S△ABC,求点M的坐标.②在坐标轴的其他位置是否存在点M,使S△COM=S△ABC仍成立?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7.如图,在下面的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0,a),B(b,0),C(b,4)三点,其中a,b 满足关系式.(1)求a,b的值;(2)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m,),请用含m的式子表示四边形ABOP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P,使四边形ABOP的面积与△ABC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a,b)是第四象限内一点,AB⊥y轴于B,且B(0,b)是y轴负半轴上一点,b2=16,S△AOB=12.(1)求点A和点B的坐标;(2)如图1,点D为线段OA(端点除外)上某一点,过点D作AO垂线交x轴于E,交直线AB于F,∠EOD、∠AFD的平分线相交于N,求∠ONF的度数.(3)如图2,点D为线段OA(端点除外)上某一点,当点D在线段上运动时,过点D作直线EF交x轴正半轴于E,交直线AB于F,∠EOD,∠AF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N.若记∠ODF=α,请用α的式子表示∠ONF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初中数学几何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几何动点问题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fa197d6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7.png)
初中数学几何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初中数学中的几何动点问题是一个常见的考点,也是令很多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
然而,只要掌握了解题技巧,就能够迎刃而解。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初中数学几何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吧!一、建立坐标系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适合题目的坐标系,把图形往坐标系上放。
这个坐标系可以是平面直角坐标系或极坐标系,具体是哪种坐标系,需要根据题目要求确定。
二、确定动点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几何图形中的动点,画出动点在坐标系上的轨迹。
通常来说,轨迹可以是一个直线、一个抛物线、一个圆、一个椭圆甚至一个不规则图形等等。
三、列方程有了轨迹,我们就可以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列出方程,从而解题了。
核心思想是,假设动点的坐标为(x,y),然后利用题目给出的条件,将x和y用一个或多个方程表示出来。
四、解方程列出方程后,我们就可以解方程了。
根据方程的形式不同,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解方程,如代入法、消元法等等。
五、验证答案最后,我们需要验证答案是否合理。
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将求出的结果代入题目中,看看能否符合题目给出的条件。
如果符合条件,那么我们的答案就是正确的。
在解初中数学几何动点问题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定坐标系时,要选择适合题目的坐标系。
2. 在列出方程时,要注意是否有无效信息,如引入了负数、零,或者不可取的解等等。
3. 解方程时,要注意正确使用代入法、消元法等各种解法,尤其是在多解的情况下,选择符合题意的解。
4. 最后,做题要认真,润色答案要细心,保证答案的正确性。
通过以上的步骤,我们就能够迎刃而解初中数学几何动点问题,而且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专题4.2 坐标系中平移的几何综合(压轴题专项讲练)(浙教版)(解析版)
![专题4.2 坐标系中平移的几何综合(压轴题专项讲练)(浙教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d2812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8b.png)
专题4.2 坐标系中平移的几何综合【典例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A(0,3),B(6,3),现同时将点A,B分别向下平移3个单位,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分别得到点A,B的对应点C,D,连接AC,BD,AB.(1)求点C,D的坐标;(2)点M从O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上平移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问: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四边形OMDB的面积为12?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点M从O点出发的同时,点N从D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左平移运动,当点N到达点O时运动停止.设射线BN交y轴于点E.设运动时间为t秒,问:S△EMB−S△OEN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它的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1)根据点的坐标及平移方法即可确定;(2)过B作BH⊥OD的延长线,垂足为H.由(1)中点的坐标得出D=6,DH=2,OD=4,AB=6,设M点坐标为(0,t),连接MB、OB,则四边形OMDB的面积等于△OBD的面积加上△OMD的面积等于12,然后解出t即可;(3)设运动时间为t秒,OM=t,ON=4-2t(0≤t≤2),过B作BH⊥OD的延长线,垂足为H,连接MB,OB,结合图形可得SΔEMB−SΔOEN=S△ONB+S△OMB,然后代入求解即可.(1)解:∵点A,B的坐标分别为A(0,3),B(6,3),将点A,B分别向下平移3个单位,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C(-2,0),D(4,0);(2)解:存在;如图,过B作BH⊥OD的延长线,垂足为H.由题意得点C 和点D 的坐标分别为(-2,0)和(4,0).A (0,3),B (6,3),∴CD =6,DH =2,OD =4,AB =6,设M 点坐标为(0,t ),连接MB 、OB ,∴OM =t .∵S 四边形OMBD =S △OBD +S △OMB =12,∴12OD·BH +12OM·AB =12,即12×4×3+12t ×6=12,解得t =2;(3)解:不变.理由如下:如图所示,设运动时间为t 秒,OM =t ,ON =4-2t (0≤t≤2),过B 作BH ⊥OD 的延长线,垂足为H ,连接MB ,OB ,∵S ΔEMB −S ΔOEN =S 四边形OMBN ,S 四边形OMBN =S △ONB +S △OMB ,∴S ΔEMB −S ΔOEN =S △ONB +S △OMB=12ON·BH +12OM·AB=12×(4−2t )×3+12t ×6=6-3t+3t=6;∴SΔEMB−SΔOEN为定值6,故其值不会变化.1.(2022春·四川自贡·七年级四川省荣县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叫做格点,点A、B、C、O均在格点上,其中O为坐标原点,A(﹣3,3).(1)点C的坐标为 ;(2)将△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向下平移1个单位,对应得到△A1B1C1,请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A1B1C1,并求△A1B1C1的面积;(3)在x轴上有一点P,使得△PA1B1的面积等于△A1B1C1的面积,直接写出点P坐标.【思路点拨】(1)利用直角坐标系可直接写出C点坐标;(2)分别作出A,B,C的对应点A1,B1,C1即可得到△A1B1C1,用一个矩形的面积分别减去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去计算△A1B1C1的面积;(3)设P(m,0).利用三角形面积关系构建方程求解即可.【解题过程】解:(1)点C的坐标为(−1,5),故答案为:(−1,5);(2)如图,△A1B1C1即为所求.△A1B1C1的面积:2×4−12×2×2−12×2×1−12×4×1=8−2−1−2=3;(3)设P(m,0).∵B(−2,1),A(−3,3),将Δ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向下平移1个单位,对应得到△A1B1C1,∴B1(4,0),A1(3,2),∴△PA1B1的面积=12×|m−4|×2=3,解得:m=1或7,∴P(1,0)或(7,−0).2.(2022春·广东韶关·七年级统考期中)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3),B(−5,1),C(−2,0),P(a,b)是ΔABC的边AC上任意一点,ΔABC经过平移后得到△A1B1C1,点P的对应点为P1(a+6,b−2).(1)直接写出点A1,B1,C1的坐标.(2)在图中画出△A1B1C1.(3)连接AA1,AO,A1O,求ΔAOA1的面积.(4)连接BA1,若点Q在y轴上,且三角形QBA1的面积为8,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思路点拨】(1)利用P点和P1的坐标特征得到平移的方向与距离,然后利用此平移规律写出点A1,B1,C1的坐标;(2)利用点A1,B1,C1的坐标描点即可;(3)用一个矩形的面积分别减去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去计算△AOA1的面积;×8×|t−1|=8,然后解方程求出t得到Q点的坐标.(4)设Q(0,t),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12【解题过程】(1)解:A1(3,1),B1(1,−1),C1(4,−2);(2)解:如图,△A1B1C1为所作;(3)解:ΔAOA 1的面积=6×3−12×3×3−12×3×1−12×6×2=18−92−32−6,=18−12,=6;(4)解:设Q(0,t),∵B(−5,1),A 1(3,1),∴BA 1=3−(−5)=8,∵三角形QBA 1的面积为8,∴ 12×8×|t−1|=8,解得t =−1或t =3,∴Q 点的坐标为(0,−1)或(0,3).3.(2022春·湖南湘西·七年级统考阶段练习)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1,-2),B (-2,-4),C (-4,-1).(1)把△ABC 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后得到△A 1B 1C 1,请画出△A 1B 1C 1,并写出点A 的对应点的坐标;(2)求△A 1B 1C 1的面积;(3)点P 在坐标轴上,且△A 1B 1P 的面积是2,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1)直接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2)利用△A 1B 1C 1所在矩形面积减去周围三角形面积得出答案;(3)利用△A 1B 1P 的面积是2,分情况讨论得出答案.【解题过程】(1)解:如图所示:把△ABC 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可得△A 1B 1C 1.点A 1坐标为(0,0),点B 1坐标为(−1,−2),点C 1坐标为(−3,1).∴点A 的对应点A 1的坐标为(0,0).(2)解:△A 1B 1C 1的面积为:3×3−12×1×3−12×2×3−12×1×2=72;(3)解:∵点A 1的坐标为(0,0),点B 1坐标为(−1,−2),若点P 在x 轴上,设点P 的坐标为(m ,0),则:S △A 1B 1P =12A 1P ×2=12•|m ﹣0|×2=2,解得:m =±2,∴点P 的坐标为:(2,0),(﹣2,0);若点P 在y 轴上,设点P 的坐标为(0,n ),则: S △A 1B 1P =12•A 1P ×1=12•|n ﹣0|=2,解得:n =±4,∴点P 的坐标为:(0,4)或(0,﹣4).综上所述:点P 坐标为:(2,0)或(﹣2,0)或(0,4)或(0,﹣4).4.(2022春·北京西城·九年级校考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三个顶点分别是A (﹣3,2),B(0,4),C(﹣1,0).(1)在坐标系中画出△ABC并写出△ABC的面积为.(2)点P(a﹣4,b+2)是△ABC内任意一点.将△ABC平移至△A1B1C1的位置,点A,B,C,P的对应点分别是A1,B1,C1,P1.若点P1的坐标为(a,b).在坐标系中画出△A1B1C1.(3)若坐标轴上存在一点M,使△BCM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求点M的坐标.【思路点拨】(1)根据点A(﹣3,2),B(0,4),C(﹣1,0),即可在坐标系中画出△ABC并写出△ABC的面积;(2)点P(a﹣4,b+2)是△ABC内任意一点.将△ABC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即可在坐标系中画出△A1B1C1;(3)根据△BCM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即可在坐标轴上找到点M.【解题过程】解:(1)如图,△ABC即为所求,△ABC的面积为:12﹣3﹣2﹣2=5;故答案为:5;(2)点P (a ﹣4,b +2)是△ABC 内任意一点.将△ABC 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即可在坐标系中画出△A 1B 1C 1,如图,△A 1B 1C 1即为所求;(3)因为△BCM 的面积等于△ABC 的面积,由(1)知:△ABC 的面积=5,∴△BCM 的面积:12|MC |×4=5或12|BM |×1=5,解得:MC =2.5或BM =10,∵B (0,4),C (-1,0),∴MO =3.5或1.5,∴M (-3.5,0)或(1.5,0);当点M 在y 轴正半轴上时,∵BM =10,OB =4,∴MO =10+4=14,∴M (0,14),当点M 在y 轴负半轴上时,∵BM =10,OB =4∴MO =10-4=6,∴M (0,-6),所以点M 的坐标为(-3.5,0)或(1.5,0)或(0,14)或(0,-6).5.(2022秋·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m,0),B(n,0),且m ,n 满足(m +2)2+=0,将线段AB 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CD ,其中点C 与点A 对应,点D 与点B 对应,连接AC ,BD .(1)求点A 、B 、C 、D 的坐标;(2)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三角形PBC 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ABDC 的面积?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E 在y 轴的负半轴上,且∠BAE =∠DCB .求证:AE//BC .【思路点拨】(1)由非负数的性质得出m +2=0,且n−6=0,求出m =−2,n =6,得出A(−2,0),B(6,0),由平移的性质得C(0,4),D(8,4);(2)设P(x,0),由(1)由(1)得:AB =8,OC =4,∴S 平行四边形ABDC =8×4=32,进而可得关于x 的方程,即可得出答案;(3)由平移的性质得AB//CD ,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CB =∠CBA ,证出∠BAE =∠CBA ,即可得出结论.【解题过程】(1)解:∵m ,n 满足(m +2)20,∴m +2=0,且n−6=0,∴m =−2,n =6,∴A(−2,0),B(6,0),由平移的性质得:C(0,4),D(8,4);(2)解:存在,理由如下:设P(x,0),由(1)得:AB =8,OC =4,∴S 平行四边形ABDC =8×4=32,∵PB =|x−6|,∴S △PBC =12PB ×OC =12|x−6|×4=32,解得:x =22或x =−10,∴点P的坐标为(22,0)或(−10,0);(3)证明:由平移的性质得:AB//CD,∴∠DCB=∠CBA,∵∠BAE=∠DCB,∴∠BAE=∠CBA,∴AE//BC.6.(2022秋·八年级单元测试)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是(−2,0),(4,0),现同时将点A,B分别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A,B的对应点C,D,连接AC,BD,CD.(1)点C的坐标为_________,点D的坐标为_________,四边形ABDC的面积为_________;(2)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DEC的面积是△DEB面积的2倍?若存在,请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是线段BD上一动点(B,D两点除外),试说明∠CPO与∠1+∠2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根据点平移的规律易得点C的坐标为(0,2),点D的坐标为(6,2);×6×2=2×(2)设点E的坐标为(x,0),根据△DEC的面积是△DEB面积的2倍和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121×|4−x|×2,解得x=1或x=7,然后写出点E的坐标;2(3)当点P在线段BD上,作PQ∥CD交y轴于Q,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由AB∥CD得CD∥PQ∥AB,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CPQ=∠1,∠OPQ=∠2,从而得到结论∠CPO=∠CPQ+∠OPQ=∠1+∠2.【解题过程】(1)解:∵点A、B的坐标分别是(−2,0),(4,0),同时将点A、B分别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A、B的对应点C、D,∴点C的坐标为(0,2),点D的坐标为(6,2),∴S四边形ABCD=AB·OC=2×(4+2)=12;(2)解:存在.理由如下:设点E的坐标为(x,0),∵△DEC的面积是△DEB的面积的2倍,∴1 2×6×2=2×12×|4−x|×2,解得x=1或x=7,∴点E的坐标为(1,0)或(7,0);(3)解:∠CPO=∠1+∠2,理由如下:过点P作PQ∥CD交y轴于Q,如图所示:∵AB∥CD∴CD∥PQ∥AB∴∠CPQ=∠1,∠OPQ=∠2,∴∠CPO=∠CPQ+∠OPQ=∠1+∠2.7.(2023春·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2,0),现将线段AB先向上平移3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线段DC,连接AD,BC.(1)如图1,求点C,D的坐标及四边形ABCD的面积;(2)如图1,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连接PA,PB,使S△PAB=S四边形ABCD?若存在这样的点,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3)如图2,点E为CD与y轴交点,在直线CD上是否存在点Q,连接QB,使S△QCB=14S四边形ABD?若存在这样的点,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根据平移的性质求出点C,D的坐标,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四边形ABCD的面积;(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3)根据直线CD上点的坐标特征设出点Q的坐标,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解题过程】(1)解:(1)∵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2,0),线段AB先向上平移3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线段DC,∴点C的坐标为(−1,3),点D的坐标为(3,3),AB=4,∴四边形ABCD的面积=4×3=12;(2)存在,设点P的坐标为(0,b),由题意得:12×4×|b|=12,解得:b=±6,∴点P的坐标为(0,6)或(0,−6);(3)设点Q的坐标为(a,3),则CQ=|a+1|,由题意得:12×|a+1|×3=14×12,解得:a=1或−3,则点Q的坐标为(1,3)或(−3,3).8.(2022秋·八年级单元测试)规定:如果图形G′是由图形G经过平移所得,那么把图形G′称为图形G的“友好图形”,两个图形上对应点的距离称为图形G′与G的“友好距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3,0).(1)①如图1,若点A的“友好图形”点B(3,6),则点A与点B的“友好距离”是______;②若点A的“友好图形”点A′在y轴上,则点A与点A′的“友好距离”最小值为______;(2)若点A的“友好图形”点C在x轴上,点A与点C的“友好距离”是4,点D在y轴上,且三角形ACD 的面积为10,求点D的坐标;(3)如图3,若点E(0,6),直线AE的“友好图形”直线A′E′恰好过点F(0,-2),且点A的“友好图形”点A′在x轴上,求点A与点A′的“友好距离”.【思路点拨】(1)①根据坐标求出线段AB的长度即可;②根据垂线段最短,可得A′是原点时点A与点A′的“友好距离”最小值;AC⋅OD=10计算即可;(2)根据S△ACD=12,面积相等求出AA′即可.(3)连接AF,A′E,由∥易得S△AEF=S△AEA′【解题过程】(1)①∵点A(3,0)的“友好图形”点B(3,6)∴点A与点B的“友好距离”AB=6;②当A′是原点时,点A(3,0)与点A′的“友好距离”最小值,最小值为3;AC⋅OD=10(2)S△ACD=12由题意可知:AC=4,∴OD=5,∵点D在y轴上,∴D(0,5)或(0,-5)(3)如图,连接AF ,A ′E∵AE∥A ′E∴S △AEF =S △AEA ′∴12EF ⋅OA =12AA ′⋅OE∵EF =8,OA =3,OE =6∴12×8×3=12×AA ×6∴AA ′=4∴点A 与点A ′的“友好距离”为4.9.(2022秋·八年级单元测试)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 =10cm ,BC =6cm ,E 为DC 的中点.(1)以A 为原点(即O 与A 重合),以AB 所在直线为x 轴,AD 所在直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C 的坐标为 ;(2)若(1)中长方形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x 轴正方向移动2秒后,得到长方形A 1B 1C 1D 1,则C 1的坐标为 ,长方形A 1BCD 1的面积为 cm 2;(3)若(1)中长方形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x 轴正方向移动,运动时间为t ,用含t 的式子直接表示出长方形A 1BCD 1的面积 (线段可以看成是面积为0的长方形);点E 移动后对应点为F ,直接写出t 为何值时长方形A 1BCD 1的面积是三角形FBB 1的3倍?【思路点拨】(1)根据长方形的性质,坐标的确定方法求解即可.(2)运动2秒相当于图形向右平移4cm,确定坐标即可,计算出A1B的长度,计算面积即可.(3)分0≤t≤5和t>5两种情况计算即可.【解题过程】解:(1)∵AB=10cm,BC=6cm,∴C的坐标为(10,6),故答案为:(10,6).(2)∵长方形以每秒2cm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移动2秒,∴点C向右平移4cm,∵C(10,6),∴C1(14,6),故答案为:(14,6).∵AB=10,A1A=4,∴A1B=6,∴长方形A1BCD1的面积为36(cm2).故答案为:36.(3)当t≤5时,如图:∵A1B=AB﹣A1A=10﹣2t,∴长方形A1BCD1的面积为6×(10﹣2t)=﹣12t+60(cm2),当t>5时,如图:∵A1B=A1A﹣AB=2t﹣10,∴长方形A1BCD1的面积为6×(2t﹣10)=12t﹣60(cm2),故答案为:(﹣12t+60)cm2或(12t﹣60)cm2;当t≤5时,如图:长方形A1BCD1的面积为﹣12t+60,×2t×6=18t,△FBB1面积的3倍为3×12由题意得:﹣12t+60=18t,解得t=2;当t>5时,如图:同理可得:12t﹣60=18t,解得t=﹣10(舍去),∴t=2.10.(2023春·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0),B(0,b),C(0,c)|2−b| =0,c=1(a−b).2(1)求△ABC的面积;(2)如图2,点A以每秒m个单位的速度向下运动至A′,与此同时,点Q从原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x轴向右运动至Q′,3秒后,A′、C、Q′在同一直线上,求m的值;(3)如图3,点D在线段AB上,将点D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至E点,若△ACE的面积等于14,求点D坐标.【思路点拨】(1)由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4,b=2,求出c=−3,由A,B,C三点的坐标可求出答案;(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关系S△A′Q′A =S△CQ′O+S梯形AA′CO可得出答案;(3)连接OD,OE,,设D(m,n),由三角形面积关系得出m=2n−4,由平移的性质得出E(2n,n),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关系可求出答案.【解题过程】解:(1)|2−b|=00,|2−b|≥0,0.,|2−b|=0,∴a=−4,b=2,∴c=12(a−b)=−3,∴A(−4,0),B(0,2),C(−3,0),∴BC=5,OA=4,∴S△ABC=12×BC×OA=12×5×4=10;(2)由题意知:OQ′=2×3=6,AA′=3m,∵S△A′Q′A =S△CQ′O+S梯形AA′CO,∴12×10×3m=12×6×3+12×(3+3m)×4,∴m=53.(3)连接OD ,OE ,设D (m,n ),∵S △AOB =S △AOD +S △DOB ,∴12×4×2=12×4×n +12×2×(−m ),∴m =2n−4,∵点D 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E 点,∴E (2n,n ),∵S △AOC +S △AOE +S △COE =S △ACE ,∴12×4×3+12×4×n +12×3×2n =14,∴n =85,∴m =2n−4=−45,∴D −4511.(2022·全国·八年级假期作业)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2,6,B (4,3),将线段AB 进行平移,使点A 刚好落在x 轴的负半轴上,点B 刚好落在y 轴的负半轴上,A ,B 的对应点分别为A ′,B ′,连接AA ′交y 轴于点C ,BB ′交x 轴于点D .(1)线段A ′B ′可以由线段AB 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并写出A ′,B ′的坐标;(2)求四边形AA ′BB ′的面积;(3)P 为y 轴上的一动点(不与点C 重合),请探究∠PCA ′与∠A ′DB ′的数量关系,给出结论并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利用平移变换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2)利用分割法确定四边形的面积即可.(3)分两种情形:点P在点C的上方,点P在点C的下方,分别求解即可.【解题过程】解:(1)∵点A(2,6),B(4,3),又∵将线段AB进行平移,使点A刚好落在x轴的负半轴上,点B刚好落在y轴的负半轴上,∴线段A′B′是由线段AB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6个单位得到,∴A′(−2,0),B′(0,−3).(2)S四边形ABB′A′=6×9−2×12×2×3−2×12×6×4=24.(3)连接AD.∵B(4,3),B′(0,−3),∴BB′的中点坐标为(2,0)在x轴上,∴D(2,0).∵A(2,6),∴AD//y轴,同法可证C(0,3),∴OC=OB′,∵A′O ⊥CB′,∴A′C =A′B′,同法可证,B′A′=B′D ,∴∠A′DB =∠DA′B′,∠A′CB′=∠A′B′C ,当点P 在点C 的下方时,∵∠PCA′+∠A′CB′=180°,∠A′B′C +∠DA′B′=90°,∴∠PCA′+90°−∠A′DB′=180°,∴∠PCA′−∠A′DB′=90°,当点P 在点C 的上方时,∠PCA′+∠A′DB′=90°.12.(2022春·福建厦门·七年级统考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将三角形ABC 进行平移,平移后点A,B,C 的对应点分别是点D,E,F ,点A (0,a ),点B (0,b ),点D a,12a ,点E m−b,12a +4. (1)若a =1,求m 的值;(2)若点C −a,14m +3,其中a >0. 直线CE 交y 轴于点M ,且三角形BEM 的面积为1,试探究AF 和BF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当a=1时,得出A 、B 、D 、E 四点的坐标,再根据平移的规律得到m−b =1b−412=1−12,即可求出m 的值;(2)由平移的规律得出a =a−12a =+4②,变形整理得到14m +3=12a +4,那么CE ∥x 轴,根据三角形BEM 的面积=12BM ⋅EM =1,求出a=2,A (0,2),B (0,6),C (-2,5).根据点F 与点C 是对应点,得出F (0,4),求出AF=BF=2.【解题过程】解:(1)当a =1时,由三角形ABC 平移得到三角形DEF ,A(0,1),B (0,b )的对应点分别为DE m−b,4可得m−b =1b−412=1−12,解得b =6m =5 .∴m 的值为6.(2)由三角形ABC 平移得到三角形DEF ,A (0,a ),B (0,b )的对应点分别为D a,12a ,E m−b,12a +4. 可得a =a−12a =+4②, 由②得b =a +4③,把③代入①,得m =2a +4,∴14m +3=12a +4,∴点C 与点E 的纵坐标相等,∴CE ∕∕x 轴, ∴点M 0,12a +4,∴三角形EBM 的面积=12BM ⋅EM =1,∵a >0,∴BM =a ++4=12a ,EM =a .∴14a 2=1, ∴a =2,∴A (0,2),B (0,6),C (−2,5). 又∵在平移中,点F 与点C 是对应点,∴F (0,4),∴AF =4−2=2BF =6−4=2,∴AF =BF .13.(2022春·内蒙古通辽·七年级统考期中)已知点A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象限内,将线段AO 平移至线段BC ,其中点A 与点B 对应.(1)如图(1),若A(1,3),B(3,0),连接AB,AC,在坐标轴上存在一点D,使得S△AOD=2S△ABC,求点D 的坐标;(2)如图(2),若∠AOB=60°,点P为y轴上一动点(点P不与原点重合),请直接写出∠CPO与∠BCP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用证明).【思路点拨】(1)先根据A,B的坐标找到平移规律,从而求出C的坐标,进而△ABC的面积和△AOD的面积可求,则点D的坐标可求;(2)分两种情况讨论:当P在y轴的正半轴上时和当P在y轴的负半轴上时,分情况进行讨论即可.【解题过程】(1)由线段平移,点A(1,3)的对应点为B(3,0),知线段AO先向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则点O(0,0)平移后的坐标为(2,−3),即C(2,−3)∴S△ABC=2×6−12×1×6−12×2×3−12×1×3=92,∵S△AOD=2S△ABC∴S△AOD=9∵点A到x轴的距离为3,到y轴的的距离为1,若点D在x轴上,∵12×3·OD=9∴OD=6∴点D的坐标为(6,0)或(−6,0)若点D在y轴上,∵1×1·OD=92∴OD=18∴点D为(0,−18)或(0,18)综上所述,点D的坐标为(6,0)或(−6,0)或(0,−18)或(0,18)(2)如图,延长BC交y轴于点E.∵OA∥BC且∠AOB=60°,∴∠1=∠2=30°,∠OBC=60°,分两种情况讨论:(1)当P在y轴的正半轴上时,∠BCP=∠CPO+∠1=∠CPO+30°(2)当P在y轴的负半轴上时,若P在点E上方(含与点E重台)时,∠CPO=180°−∠BCP+∠2即∠BCP+∠CPO=210°若P在点E下方时,∠BCP=180°−(∠2−∠CPO)即∠BCP=∠CPO+150°综合可得∠CPO与∠CPO的数量关系是∠BCP=∠CPO+30°或∠BCP+∠CPO=210°或∠BCP=∠CPO+150°.14.(2023·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A(a,0),B(b,0).且a,b满足|a+3|+(a−2b+7)2=0,现同时将点A,B分别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分别得到点A、B的对应点C、D,连接AC,BD,CA的延长线交y轴于点K.(1)点P是线段CK上的一个动点,点Q是线段CD的中点,连接PQ,PO,当点P在线段CK上移动时(不与A,C重合),请找出∠PQD,∠OPQ,∠POB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连接AD,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MAD的面积与△ACD的面积相等?若存在,直接写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根据平方与绝对值的非负性即可求出a、b的值,过点P作PE∥AB,由平移的性质可得AB∥CD,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2)先求出△ACD的面积,再根据Q在x轴上与y轴上分别求解.【解题过程】(1)解:∠PQD+∠OPQ+∠POB=360°,证明如下:证明:∵|a+3|+(a−2b+7)2=0∴a+3=0,a−2b+7=0,解得a=−3,b=2,∴A(−3,0),B(2,0),∵将点A、B分别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对应点C、D,∴C(−5,2),D(0,2),过点P作PE∥AB,由平移的性质可得AB∥CD,∴AB∥PE∥CD,∴∠PQD+∠EPQ=180°,∠OPE+∠POB=180°,∴∠PQD+∠EPQ+∠OPE+∠POB=360°,即∠PQD+∠OPQ+∠POB=360°.(2)解:存在,M点坐标为(−8,0),(2,0),0,−×5×2=5,△ACD的面积为12①M在x轴上,根据△MAD的高与△ACD相等的高,∴AM=CD=5,∴点M坐标为(−8,0),(2,0),②M在y轴上,△MAD的高为AO=3,△MAD的面积为5,AO×MD=5即S△MAD=12∴MD=103又∵D(0,2),∴点M坐标为0,0,−故存在符合条件的M点坐标为(−8,0),(2,0),0,0,−15.(2022春·吉林·七年级统考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3,0).现将线段AB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线段AB的对应线段CD,连接AC,BD.ABDC;(1)点C,D的坐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并求出四边形ABDC的面积S四边形(2)在y轴上存在一点P,连接PA,PB,且S△PAB =S四边形ABDC,求出满足条件的所有点P的坐标.(3)若点Q为线段BD上一点(不与B,D______(填“变”或“不变”).【思路点拨】(1)根据平移的特点可得出点C、D的坐标,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求面积;(2)存在2种情况,点P在y轴正半轴和点P在y轴负半轴,另△ABP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ABDC面积相等可求得点P的坐标;(3)如下图,利用平行的性质可求得∠CQO=∠DCQ+∠QOB,可得不变关系.【解题过程】解:(1)∵将线段AB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C、D又∵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3,0)∴C(0,2),D(4,2).由题意可知:四边形ABDC为平行四边形,=OC×AB=2×4=8.∴S四边形ABDC(2)当点P在y轴正半轴时,设点P的纵坐标为a,图形如下a×4=8.根据题意,得12解得:a=4同理当点P在y轴负半轴时,a=-4∴P(0,4)或P(0,-4).(3)不变.图形如下,过点Q作QM∥CD∵CD是AB平移得到,∴AB∥CD∵QM∥CD,∴QM∥AB∴∠DCQ=∠CQM,∠MQO=∠QOB∴∠DCQ+∠QOB=∠CQM+∠MQO=∠CQO=1,比值始终不变∴∠BOQ∠DCQ∠OQC16.(2022春·福建福州·七年级福建省福州第十六中学校考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0,1),(0,﹣3),现将点A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C,点D 在点C的下方,CD∥x轴,且CD的长度为4,连接AC,BD,CD.(1)填空:点D的坐标为 .(2)若P点在直线BD上运动,连接PC、PO.①若P在线段BD上(不与B,D重合),求S△CDP+S△BOP的取值范围.②若P在直线BD上运动,请在考卷的图中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并写出∠CPO、∠DCP、∠BOP的数量关系.【思路点拨】(1)根据CD∥x轴,CD=4,C(2,0),可确定点D坐标;(2)①先计算出S梯形OCDB=7,再讨论:当点P运动到点B时,S△POC的最小值=3,则可判断S△CDP+S△BOP=4,当点P运动到点D时,S△POC的最大值=4,于是可判断S△CDP+S△BOP=3,所以3<S△CDP+S△BOP<4;②分类讨论:当点P在BD上,如图1,作PE∥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CD∥PE∥AB,则∠DCP=∠EPC,∠BOP=∠EPO,易得∠DCP+∠BOP=∠EPC+∠EPO=∠CPO;当点P在线段BD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同样有∠DCP=∠EPC,∠BOP=∠EPO,由于∠EPO﹣∠EPC=∠BOP﹣∠DCP,于是∠BOP﹣∠DCP=∠CPO;同理可得当点P在线段DB的延长线上时,∠DCP﹣∠BOP=∠CPO.【解题过程】(1)∵点A,B的坐标分别为(0,1),(0,﹣3),∴AB=4,由题意得:C(2,0),∵CD=4,AB∥CD,∴D(2,﹣4).故答案为(2,﹣4);(2)①如图1中,S梯形OCDB=12×(3+4)×2=7,当点P运动到点B时,S△POC最小,S△POC的最小值=12×3×2=3,此时S△CDP+S△BOP=4,当点P运动到点D时,S△POC最大,S△POC的最大值=12×4×2=4,S△CDP+S△BOP=3,所以3<S△CDP+S△BOP<4;②当点P在BD上,如图1,作PE∥CD,∵CD∥AB,∴CD∥PE∥AB,∴∠DCP=∠EPC,∠BOP=∠EPO,∴∠DCP+∠BOP=∠EPC+∠EPO=∠CPO;当点P在线段BD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作PE∥CD,∵CD∥AB,∴CD∥PE∥AB,∴∠DCP=∠EPC,∠BOP=∠EPO,∴∠EPO﹣∠EPC=∠BOP﹣∠DCP,∴∠BOP﹣∠DCP=∠CPO;同理可得当点P在线段DB的延长线上时,∠DCP﹣∠BOP=∠CPO.17.(2022秋·江苏·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已知点A(a,0)、B(b,0)满足(3a+b)2+|b−3|=0.将线段AB 先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线段CD,并连接AC、BD.(1)请求出点A和点B的坐标;(2)点M 从O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上平移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问:是否存在这样的t ,使得四边形OMDB 的面积等于9?若存在,请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点M 从O 点出发的同时,点N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左平移运动,设射线DN 交y 轴于点E .设运动时间为t 秒,问:S ΔEMD −S ΔOEN 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它的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利用绝对值与平方的非负性求出a ,b 的值,即可求解;(2)由平移的性质可得点C (0,2),点D (4,2),OA =1,OB =2,OC =2,CD =4,由面积关系可求解;(3)分点N 在线段OB 上,点N 在BO 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讨论,由面积和差关系可求解.【解题过程】(1)解:∵(3a +b )2+|b−3|=0,(3a +b )2≥0,|b−3|≥0,∴3a +b =0b−3=0 ,解得a =−1b =3 ,∴点A 和点B 的坐标分别为(-1 ,0)和(3 ,0);(2)解:存在.过D 作DH ⊥OB 的延长线,垂足为H ,如图所示:由题意得点C 和点D 的坐标分别为(0 ,2)和(4 ,2),∴CD =4 ,DH =2 ,OB =3 ,设M 点坐标为(0,t ),连接MD 、OD ,∴OM =t ,∵S 四边形OMDB =S △OBD +S △OMD =9,∴12OB ⋅DH +12OM ⋅CD =9,即12×3×2+12t ×4=9,解得t =3,存在这样的t =3,使得四边形OMDB 的面积等于9;(3)解:不变.理由如下:当点N 在线段OB 上时,如图所示,设运动时间为t 秒,OM =t ,ON =3-2t ,过D 作DH ⊥OB 的延长线,垂足为H ,连接MD ,OD ,∵S ΔEMD −S ΔOEN =S 四边形OMDN ,S 四边形OMDN = S △OND +S △OMD ,∴S ΔEMD −S ΔOEN = S △OND +S △OMD=12ON·DH +12OM·CD=12×(3−2t )×2+12t ×4=3-2t +2t=3,当点N 运动到线段BO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所示,设运动时间为t 秒,OM =t ,ON =2t -3,连接OD ,S ΔEMD −S ΔOEN =S ΔEMD +S ΔOED −(S ΔOEN +S ΔOED )=S ΔOMD −S ΔOND=12×4⋅OM−12×2⋅ON =12×4t−12×2(2t−3)=2t−(2t−3)=3∴S ΔEMD −S ΔOEN 为定值3,故其值不会变化.18.(2023春·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a,0),B (1,b ),a ,b 满足|a +b−1|+=0,连接AB 交y 轴于C .(1)直接写出a =______,b =______;(2)如图1,点P 是y 轴上一点,且三角形ABP 的面积为12,求点P 的坐标;(3)如图2,直线BD 交x 轴于D (4,0),将直线BD 平移经过点A ,交y 轴于E ,点Q (x,y )在直线AE 上,且三角形ABQ 的面积不超过三角形ABD 面积的13,求点Q 横坐标x 的取值范围.【思路点拨】(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构建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a ,b ;(2)过点B 作BM ⊥x 轴于M ,设OC =m ,由三角形面积关系得出12OA ⋅OC +12(OC +BM)⋅OM =12AM ⋅BM ,求出m =3,过点B 作BN ⊥y 轴于N ,由三角形面积关系得出12×3×CP +12CP =12,求出CP 即可;(3)连接DQ ,过点Q 作QR ⊥x 轴,分点Q 在第二象限,点Q 在第三象限时,两种情况,分别列出方程,解之即可.【解题过程】(1)解:∵ |2a−b +10|=0,又,|2a−b +10|⩾0,∴ a +b−1=02a−b +10=0 ,解得:a =−3b =4 ,故答案为:-3,4.(2)过点B 作BM ⊥x 轴于M ,设OC =m ,∵三角形AOC 的面积+四边形OCBM 的面积=三角形ABM 的面积,∴ 12OA ⋅OC +12(OC +BM)⋅OM =12AM ⋅BM ,即12×3m +12(m +4)×1=12×4×4,解得:m =3,点C 的坐标为(0,3),过点B 作BN ⊥y 轴于N ,∵三角形ABP 的面积=三角形ACP 的面积+三角形BCP 的面积,∴ 12OA ⋅CP +12BN ⋅CP =12,即12×3×CP +12CP =12,∴CP =6,∴点P 的坐标为(0,−3)或(0,9).(3)点B 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到点A ,∵点D 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的对应点正好在y 轴上,∴点D 平移后的对应点恰好是点E(0,−4),连接DQ ,过点Q 作QR ⊥x 轴,如图所示:∵AE ∥BD ,∴三角形ADQ 的面积=三角形ABQ 的面积,当三角形ABQ 的面积=13三角形ABD 的面积时,QR =13y B =43,当点Q 在第三象限时,∴ 12(x +3)×43+12(43+4)(−x)=12×4×3,解得:x =−2,当点Q 在第二象限时,∴ 12×3×4+12(3−x)×43=12(−x)×163,解得:x =−4,∴当三角形ABQ 的面积不超过三角形ABD 面积的13时,点Q 的横坐标x 的取值范围是−4⩽x⩽−2,且x ≠−3.。
例析动点问题在中考中与三角形有关的常见题型
![例析动点问题在中考中与三角形有关的常见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43a2b22f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c2.png)
例析动点问题在中考中与三角形有关的常见题型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题已成为近几年各省市、地区中考数学压轴题。
命题老师对这道题的问题设置,常常会设置动点问题作为考查考生对整个初中数学知识学习的综合运用能力。
本文就动点问题在中考中与三角形有关的常见题型作了归纳整理,希望与同行共鸣。
一、由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例: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顶点为M 的抛物线y =ax 2+bx (a >0)经过点A 和x 轴正半轴上的点B ,AO =BO =2,∠AOB =120°.(1)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2)连结OM ,求∠AOM 的大小;(3)如果点C 在x 轴上,且△ABC 与△AOM 相似,求点C 的坐标.图1思路点拨1.第(2)题把求∠AOM 的大小,转化为求∠BOM 的大小.2.因为∠BOM =∠ABO =30°,因此点C 在点B 的右侧时,恰好有∠ABC =∠AOM .3.根据夹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分两种情况讨论△ABC 与△AOM 相似. 满分解答(1)如图2,过点A 作AH ⊥y 轴,垂足为H .在Rt △AOH 中,AO =2,∠AOH =30°, 所以AH =1,OH =3.所以A (1,3)-.因为抛物线与x 轴交于O 、B (2,0)两点,设y =ax (x -2),代入点A (1,3)-,可得33a =. 图2 所以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3323(2)333y x x x x =-=-. (2)由2232333(1)3333y x x x =-=--, 得抛物线的顶点M 的坐标为3(1,)3-.所以3tan 3BOM ∠=. 所以∠BOM =30°.所以∠AOM =150°.(3)由A(1,3)-、B(2,0)、M3 (1,)3 -,得3tan3ABO∠=,23AB=,233OM=.所以∠ABO=30°,3OAOM=.因此当点C在点B右侧时,∠ABC=∠AOM=150°.△ABC与△AOM相似,存在两种情况:①如图3,当3BA OABC OM==时,23233BABC===.此时C(4,0).②如图4,当3BC OABA OM==时,33236BC BA==⨯=.此时C(8,0).图3 图4考点伸展在本题情境下,如果△ABC与△BOM相似,求点C的坐标.如图5,因为△BOM是30°底角的等腰三角形,∠ABO=30°,因此△ABC也是底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AB=AC,根据对称性,点C的坐标为(-4,0).图5二、由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问题例:如图1,抛物线y=ax2+bx+c经过A(-1,0)、B(3, 0)、C(0 ,3)三点,直线l是抛物线的对称轴.(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2)设点P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当△PAC的周长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3)在直线l上是否存在点M,使△MA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思路点拨1.第(2)题是典型的“牛喝水”问题,点P 在线段BC 上时△PAC 的周长最小.2.第(3)题分三种情况列方程讨论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满分解答(1)因为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1,0)、B (3, 0)两点,设y =a (x +1)(x -3),代入点C (0 ,3),得-3a =3.解得a =-1.所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是y =-(x +1)(x -3)=-x2+2x +3.(2)如图2,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 =1.当点P 落在线段BC 上时,PA +PC 最小,△PAC 的周长最小.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的交点为H . 由BH PH BO CO =,BO =CO ,得PH =BH =2. 所以点P 的坐标为(1, 2).图2(3)点M 的坐标为(1, 1)、(1,6)、(1,6-)或(1,0).考点伸展第(3)题的解题过程是这样的:设点M 的坐标为(1,m ).在△MAC 中,AC 2=10,MC 2=1+(m -3)2,MA 2=4+m 2.①如图3,当MA =MC 时,MA 2=MC 2.解方程4+m 2=1+(m -3)2,得m =1. 此时点M 的坐标为(1, 1).②如图4,当AM =AC 时,AM 2=AC 2.解方程4+m 2=10,得6m =±. 此时点M 的坐标为(1,6)或(1,6-).③如图5,当CM =CA 时,CM 2=CA 2.解方程1+(m -3)2=10,得m =0或6. 当M (1, 6)时,M 、A 、C 三点共线,所以此时符合条件的点M 的坐标为(1,0).图3 图4 图5三、由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问题例:如图1,抛物线233384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1)求点A 、B 的坐标;(2)设D 为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任意一点,当△ACD 的面积等于△ACB 的面积时,求点D 的坐标;(3)若直线l 过点E (4, 0),M 为直线l 上的动点,当以A 、B 、M 为顶点所作的直角三角形有且只有....三个时,求直线l 的解析式.图1思路点拨1.根据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可以知道符合条件的点D 有两个.2.当直线l 与以AB 为直径的圆相交时,符合∠AMB =90°的点M 有2个;当直线l 与圆相切时,符合∠AMB =90°的点M 只有1个.3.灵活应用相似比解题比较简便.满分解答(1)由23333(4)(2)848y x x x x =--+=-+-, 得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A (-4, 0)、B (2, 0).对称轴是直线x =-1.(2)△ACD 与△ACB 有公共的底边AC ,当△ACD 的面积等于△ACB 的面积时,点B 、D 到直线AC 的距离相等.过点B 作AC 的平行线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D ,在AC 的另一侧有对应的点D ′.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的交点为G ,与AC 交于点H .由BD //AC ,得∠DBG =∠CAO .所以34DG CO BG AO ==. 所以3944DG BG ==,点D 的坐标为9(1,)4-. 因为AC //BD ,AG =BG ,所以HG =DG .而D ′H =DH ,所以D ′G =3DG 274=.所以D ′的坐标为27(1,)4.图2 图3(3)过点A 、B 分别作x 轴的垂线,这两条垂线与直线l 总是有交点的,即2个点M .以AB 为直径的⊙G 如果与直线l 相交,那么就有2个点M ;如果圆与直线l 相切,就只有1个点M 了.联结GM ,那么GM ⊥l .在Rt △EGM 中,GM =3,GE =5,所以EM =4.在Rt △EM 1A 中,AE =8,113tan 4M A M EA AE ∠==,所以M 1A =6. 所以点M 1的坐标为(-4, 6),过M 1、E 的直线l 为334y x =-+. 根据对称性,直线l 还可以是334y x =+. 考点伸展第(3)题中的直线l 恰好经过点C ,因此可以过点C 、E 求直线l 的解析式. 在Rt △EGM 中,GM =3,GE =5,所以EM =4.在Rt △ECO 中,CO =3,EO =4,所以CE =5.因此三角形△EGM ≌△ECO ,∠GEM =∠CEO .所以直线CM 过点C .总之,动点问题是新课改后中考的的一个热点问题,解这类题目的一般技巧是抓住变化中的“不变量”,以不变应万变,首先根据题意理清题目中两个变量变化情况并找出相关常量;第二,按照图形中的几何性质及相互关系,找出一个基本关系式,把相关的量用一个自变量的表达式表达出来,然后再根据题目的要求,依据几何、代数知识解出;第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画出相应的图象。
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的解题技巧
![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的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3458b5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c.png)
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的解题技巧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的解题技巧。
1. 确定直角坐标系和参照系在解决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直角坐标系和参照系。
直角坐标系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空间坐标系,而参照系则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时间坐标系。
在确定坐标系和参照系后,我们就可以把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表示为坐标和时间的函数。
2. 建立物理模型建立物理模型是解决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的关键。
在建立物理模型时,需要考虑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力情况和物体的基本性质。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和几何模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并利用这些模型来计算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
3. 使用向量加减法在解决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时,向量加减法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使用向量加减法,我们可以将物体的运动状态表示为一个向量,从而方便计算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
此外,在使用向量加减法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向量的大小和方向,以便准确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利用微积分知识微积分是解决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的重要工具。
通过利用微积分知识,我们可以求解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进而计算出物体的位置。
在利用微积分求解问题时,我们需要注意函数的导数和积分等基本概念,以便正确求解问题。
5. 应用三角函数知识三角函数知识也是解决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的必备知识之一。
在解决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时,我们经常需要涉及到角度和三角函数的计算。
因此,掌握三角函数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解决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和方法。
通过正确使用直角坐标系和参照系、建立物理模型、使用向量加减法、利用微积分知识以及应用三角函数知识等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几何图形的综合(解析版)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几何图形的综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a3fd30d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7a.png)
【期末复习】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提分专题: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几何图形的综合各问题归纳总结若点()11y x A ,、()22y x B ,、()b a P ,问题一:若点P 在x 轴上,则b=0; 若点P 在y 轴上,则a=0;若点P 在第一象限,则a >0,b >0; 若点P 在第二象限,则a <0,b >0; 若点P 在第三象限,则a <0,b <0; 若点P 在第四象限,则a >0,b <0;问题二:若点A 、B 在同一水平线上,则21y y =; 若点A 、B 在同一竖直线上,则21x x =; 若点P 在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则b a =;若点P 在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则b a -=;问题三:点()b a P ,关于x 轴对称的点P 1坐标为()b a P -,1; 点()b a P ,关于y 轴对称的点P 2坐标为()b a P ,-2;点()b a P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P 3坐标为()b a P --,3; 问题四:点的平移口诀“左减右加,上加下减”; 问题五:线段AB 的中点公式:⎪⎭⎫⎝⎛++222121y y x x ,;若点A 、B 在同一水平线上,则AB=21x x -;若点A 、B 在同一竖直线上,则AB=21y y -;若点A 、B 所在直线是倾斜的,则AB=()()221221y y x x AB -+-=(两点间距离公式)问题六:点()b a P ,到x 轴的距离=|b|;点()b a P ,到y 轴的距离=|a|;问题七:割补法,优先分割,然后才是补全 问题八:周期型:①判断周期数(一般3到4个);②总数÷周期数=整周期……余数(余数是谁就和每周期的第几个规律一样) 注意横纵坐标的规律可能不同。
【类题训练】1.如图,A (8,0),B (0,6),以点A 为圆心,AC 长为半径画弧,交y 轴正半轴于点B ,则点C 的坐标为( )A .(10,0)B .(0,10)C .(﹣2,0)D .(0,﹣2)【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 ,根据坐标与图形性质解答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得,OB =6,OA =8, ∴AB ==10,则AC =10, ∴OC =AC ﹣OA =2, ∴点C 坐标为(﹣2,0), 故选:C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1,3),点B 的坐标为(5,3),则线段AB 上任意一点的坐标可表示为( )A.(3,x)(﹣1≤x≤5)B.(x,3)(﹣1≤x≤5)C.(3,x)(﹣5≤x≤1)D.(x,3)(﹣5≤x≤1)【分析】根据A、B两点纵坐标相等,可确定AB与x轴平行,即可求解.【解答】解:∵点A的坐标为(﹣1,3),点B的坐标为(5,3),A、B两点纵坐标都为3,∴AB∥x轴,∴线段AB上任意一点的坐标可表示为(x,3)(﹣1≤x≤5),故选:B.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x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点A与点D的纵坐标相同B.点A与点B的横坐标相同C.点A与点C的纵坐标相同D.点B与点D的横坐标相同【分析】根据与x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特征计算判断.【解答】解:∵平行四边形ABCD中,AD∥BC∥x轴,∴点A与D的纵坐标相同,点B与C的纵坐标相同.故选:A.4.如图,已知∠AOB=30°,∠AOC=60°,∠AOD=90°,∠AOE=120°,∠AOF=150°,若点B可表示为点B(2,30),点C可表示为点C(1,60),点E可表示为点E(3,120),点F可表示为点F(4,150),点B 可表示为点B(2,30),则D点可表示为()A.D(0,90)B.D(90,0)C.D(90,5)D.D(5,90)【分析】根据题干得出规律,从而得出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知:横坐标表示长度,纵坐标表示角度,从而得出D点可表示为(5,90),故选:D.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A(m+3,m﹣1),B(1﹣m,3﹣m),且直线AB∥x轴,则m的值是()A.﹣1B.1C.2D.3【分析】根据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等,建立方程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直线AB∥x轴,∴m﹣1=3﹣m,解得:m=2,故选:C.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半径均为1个单位长度的半圆组成一条平滑的曲线,点P从原点O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个单位长度,则第2022秒时,点P的坐标是()A.(2021,0)B.(2022,﹣1)C.(2021,﹣1)D.(2022,0)【分析】利用坐标与图形的关系,结合路程问题求解.【解答】解:一个半圆的周长是π,速度是每秒,所以走一个半圆需要2秒,2022秒正好可以走1011个半圆,故选:D.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1),B(3,1),C(3,3),D(1,3),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B﹣BC﹣CD﹣DA﹣AB﹣…路线运动,当运动到2022秒时,点P的坐标为()A.(1,1)B.(3,1)C.(3,3)D.(1,3)【分析】利用路程找规律,看最后的路脚点,再求解.【解答】解:由题意得: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且边长是2,点P运动一周需要8秒,2022÷8商252余6,结果到点D处,故坐标为(1,3),故选:D.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ABC三个顶点A、B、C的坐标A(0,4),B(﹣1,b),C(2,c),BC 经过原点O,且CD⊥AB,垂足为点D,则AB•CD的值为()A.10B.11C.12D.14【分析】AB•CD可以联想到△ABC的面积公式,根据S△ABO+S△ACO=S△ABC即可求解.【解答】解:∵A(0,4),∴OA=4,∵B(﹣1,b),C(2,c),∴点B,C到y轴的距离分别为1,2,∵S△ABO+S△ACO=S△ABC,∴×4×1+×4×2=×AB•CD,∴AB•CD=12,故答案为:C.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三点坐标分别为(0,a),(0,3﹣a),(1,2),且点A在点B的下方,连接AC,BC,若在AB,BC,AC若所围成区域内(含边界),横坐标和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的个数为5个,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A.﹣1<a≤0B.﹣1≤a≤1C.1≤a<2D.0<a≤1【分析】根据题意得出除了点C外,其它三个横纵坐标为整数的点落在所围区域的边界上,即线段AB上,从而求出a的取值范围.【解答】解:∵点A(0,a),点B(0,3﹣a),且A在B的下方,∴a<3﹣a,解得:a<1.5,若在AB,BC,AC所围成区域内(含边界),横坐标和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的个数为5个,∵点A,B,C的坐标分别是(0,a),(0,3﹣a),(1,2),∴区域内部(不含边界)没有横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已知的5个横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都在区域的边界上,∵点C(1,2)的横纵坐标都为整数且在区域的边界上,∴其他的4个都在线段AB上,∴3≤3﹣a<4.解得:﹣1<a≤0,故选:A.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BC是正方形,点A的坐标是(4,0),点P为边AB上一点,∠CPB=60°,沿CP折叠正方形,折叠后,点B落在平面内点B′处,则B′点的坐标为()A.(2,2)B.(,)C.(2,)D.(,)【分析】过点B′作B′D⊥OC,因为∠CPB=60°,CB′=OC=OA=4,所以∠B′CD=30°,B′D=2,根据勾股定理得DC=2,故OD=4﹣2,即B′点的坐标为(2,).【解答】解:过点B′作B′D⊥OC∵∠CPB=60°,CB′=OC=OA=4∴∠B′CD=30°,B′D=2根据勾股定理得DC=2∴OD=4﹣2,即B′点的坐标为(2,)故选:C.11.如图,在x轴,y轴上分别截取OA,OB,使OA=OB,再分别以点A,B为圆心,以大于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若点P的坐标为(a,2a﹣3),则a的值为.【分析】根据作图方法可知点P在∠BOA的角平分线上,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点P到x轴和y轴的距离相等,可得关于a的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OA=OB,分别以点A,B为圆心,以大于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点P在∠BOA的角平分线上,∴点P到x轴和y轴的距离相等,又∵点P的坐标为(a,2a﹣3),∴a=2a﹣3,∴a=3.故答案为:3.12.如图,△ABC中,点A的坐标为(0,1),点C的坐标为(4,3),如果要使△ABD与△ABC全等,那么点D的坐标是.【分析】因为△ABD与△ABC有一条公共边AB,故本题应从点D在AB的上边、点D在AB的下边两种情况入手进行讨论,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BD与△ABC有一条公共边AB,当点D在AB的下边时,点D有两种情况:①坐标是(4,﹣1);②坐标为(﹣1,﹣1);当点D在AB的上边时,坐标为(﹣1,3);点D的坐标是(4,﹣1)或(﹣1,3)或(﹣1,﹣1).13.教材上曾让同学们探索过线段的中点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x1,y1)、B(x2,y2),所连线段AB的中点是M,则M的坐标为(,),如:点A(1,2)、点B(3,6),则线段AB的中点M 的坐标为(,),即M(2,4).利用以上结论解决问题: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E(a﹣1,a),F(b,a﹣b),线段EF的中点G恰好位于y轴上,且到x轴的距离是1,则4a+b的值等于.【分析】根据中点坐标公式求出点G的坐标,根据线段EF的中点G恰好位于y轴上,且到x轴的距离是1,得到点G的横坐标等于0,纵坐标的绝对值为1,列出方程组求解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得:G(,),∵线段EF的中点G恰好位于y轴上,且到x轴的距离是1,∴,解得:4a+b=4或0.故答案为:4或0.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任意两点P1(x1,y1)与P2(x2,y2)的“非常距离”给出如下定义:若|x1﹣x2|≥|y1﹣y2|,则点P1与点P2的“非常距离”为|x1﹣x2|;若|x1﹣x2|<|y1﹣y2|,则点P1与点P2的“非常距离”为|y1﹣y2|,例如:点P1(1,2),点P2(3,5),因为|1﹣3|<|2﹣5|,所以点P1与点P2的“非常距离”为|2﹣5|=3,也就是图中线段P1Q与线段P2Q长度的较大值(点Q为垂直于y轴的直线P1Q与垂直于x轴的直线P2Q的交点).已知点,B为y轴上的一个动点.(1)若点A与点B的“非常距离”为2,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点B的坐标;(2)直接写出点A与点B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分析】(1)根据点B位于y轴上,可以设点B的坐标为(0,y).由“非常距离”的定义可以确定|0﹣y|=2,据此可以求得y的值;(2)设点B的坐标为(0,y).因为|﹣﹣0|≥|0﹣y|,所以点A与点B的“非常距离”最小值为|﹣﹣0|=.【解答】解:(1)∵B为y轴上的一个动点,∴设点B的坐标为(0,y).∵|﹣﹣0|=≠4,∴|0﹣y|=2,解得y=2或y=﹣2;∴点B的坐标是(0,2)或(0,﹣2);故答案为:(0,2)或(0,﹣2);(2)∵|﹣﹣0|≥|0﹣y|,∴点A与点B的“非常距离”最小值为|﹣﹣0|=;∴点A与点B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0,4),B(2,0),C(2,5),连接AB,AC,BC.(1)求AC,AB的长;(2)∠CAB是直角吗?请说明理由.【分析】(1 )过点A作AH⊥BC于点H,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2 )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如图,∵A(0,4),B(2,0),C(2,5),∴OA=4,OB=2,BC=5,过点A作AH⊥BC于点H,∴BH=OA=4,AH=OB=2,∴CH=BC﹣BH=5﹣4=1,在Rt△OAB中,AB=,在Rt△ACH中,AC=;(2)∠CAB是直角,理由:由(1)得,AC=,AB=2,BC=5,∵,∴AC2+AB2=BC2,∴∠CAB是直角.16.对于某些三角形或四边形,我们可以直接用面积公式或者用割补法来求它们的面积.下面我们再研究一种求某些三角形或四边形面积的新方法:如图1,2所示,分别过三角形或四边形的顶点A,C作水平线的铅垂线l1,l2,l1,l2之间的距离d叫做水平宽;如图1所示,过点B作水平线的铅垂线交AC于点D,称线段BD的长叫做这个三角形的铅垂高;如图2所示,分别过四边形的顶点B,D作水平线l3,l4,l3,l4之间的距离h叫做四边形的铅垂高.【结论提炼】容易证明:“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水平宽与铅垂高乘积的一半”,即“S=dh”【结论应用】为了便于计算水平宽和铅垂高,我们不妨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如图3,点A(﹣5,2),B(5,0),C(0,5),则△ABC的水平宽为10,铅垂高为,所以△ABC 面积的大小为.【再探新知】三角形的面积可以用“水平宽与铅垂高乘积的一半”来求,那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求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如下探索:(1)在图4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取A(﹣4,2),B(1,5),C(4,1),D(﹣2,﹣4)四个点,得到四边形ABCD.运用“水平宽与铅垂高乘积的一半”进行计算得到四边形ABCD面积的大小是;用其它的方法进行计算得到其面积的大小是,由此发现:用“S=dh”这一方法对求图4中四边形的面积.(填“适合”或“不适合”)(2)在图5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取A(﹣5,2),B(1,5),C(4,2),D(﹣2,﹣3)四个点,得到了四边形ABCD.运用“水平宽与铅垂高乘积的一半”进行计算得到四边形ABCD面积的大小是,用其它的方法进行计算得到面积的大小是,由此发现:用“S=dh”这一方法对求图5中四边形的面积.(“适合”或“不适合”)(3)在图6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取A(﹣4,2),B(1,5),C(5,1),D(﹣1,﹣5)四个点,得到了四边形ABCD.通过计算发现:用“S=dh”这一方法对求图6中四边形的面积.(填“适合”或“不适合”)【归纳总结】我们经历上面的探索过程,通过猜想、归纳,验证,便可得到:当四边形满足某些条件时,可以用“S=dh”来求面积.那么,可以用“S=dh”来求面积的四边形应满足的条件是:.【分析】【结论应用】直接代入公式即可;【再探新知】(1)求出水平宽,铅垂高,代入公式求出面积,再利用矩形面积减去周围四个三角形面积可得答案;(2)(3)与(1)同理;【归纳总结】当四边形满足一条对角线等于水平宽或铅垂高时,四边形可以用“S=dh”来求面积.【解答】解:【结论应用】由图形知,铅垂高为4,S△ABC==20,故答案为:4,20;【再探新知】(1)∵四边形ABCD的水平宽为8,铅垂高为9,∴运用“水平宽与铅垂高乘积的一半”进行计算得到四边形ABCD面积的大小为36,利用四边形ABCD所在的矩形面积减去周围四个三角形面积为8×9﹣=37.5,∴用“S=dh”这一方法对求图4中四边形的面积不合适,故答案为:36,37.5,不合适;(2)∵四边形ABCD的水平宽为9,铅垂高为8,∴运用“水平宽与铅垂高乘积的一半”进行计算得到四边形ABCD面积的大小为36,利用四边形ABCD所在的矩形面积减去周围四个三角形面积为8×9﹣=36,∴用“S=dh”这一方法对求图4中四边形的面积,合适,故答案为:36,36,合适;(3)∵四边形ABCD的水平宽为9,铅垂高为10,∴运用“水平宽与铅垂高乘积的一半”进行计算得到四边形ABCD面积的大小为45,利用四边形ABCD所在的矩形面积减去周围四个三角形面积为10×9﹣=45,∴用“S=dh”这一方法对求图4中四边形的面积,合适,故答案为:合适;【归纳总结】当四边形满足一条对角线等于水平宽或铅垂高时,四边形可以用“S=dh”来求面积,故答案为:一条对角线等于水平宽或铅垂高.17.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2,2),(1)点A在x的正半轴运动,点B在y的正半轴上,且P A=PB,①求证:P A⊥PB;②求OA+OB的值;(2)点A在x的正半轴运动,点B在y的负半轴上,且P A=PB,③求OA﹣OB的值;④点A的坐标为(8,0),求点B的坐标.【分析】(1)①过点P作PE⊥x轴于E,作PF⊥y轴于F,根据点P的坐标可得PE=PF=2,然后利用“HL”证明Rt△APE和Rt△BP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PE=∠BPF,然后求出∠APB=∠EPF=90°,再根据垂直的定义证明;②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E=BF,再表示出OA、OB,然后列出方程整理即可得解;(2)③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E=BF,再表示出PE、PF,然后列出方程整理即可得解;④求出AE的长度,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E=BF,然后求出OB,再写出点B的坐标即可.【解答】(1)①证明:如图1,过点P作PE⊥x轴于E,作PF⊥y轴于F,∵P(2,2),∴PE=PF=2,在Rt△APE和Rt△BPF中,,∴Rt△APE≌Rt△BPF(HL),∴∠APE=∠BPF,∴∠APB=∠APE+∠BPE=∠BPF+∠BPE=∠EPF=90°,∴P A⊥PB;②解:∵Rt△APE≌Rt△BPF,∴BF=AE,∵OA=OE+AE,OB=OF﹣BF,∴OA+OB=OE+AE+OF﹣BF=OE+OF=2+2=4;(2)解:③如图2,∵Rt△APE≌Rt△BPF,∴AE=BF,∵AE=OA﹣OE=OA﹣2,BF=OB+OF=OB+2,∴OA﹣2=OB+2,∴OA﹣OB=4;④∵PE=PF=2,PE⊥x轴于E,作PF⊥y轴于F,∴四边形OEPF是正方形,∴OE=OF=2,∵A(8,0),∴OA=8,∴AE=OA﹣OE=8﹣2=6,∵Rt△APE≌Rt△BPF,∴AE=BF=6,∴OB=BF﹣OF=6﹣2=4,∴点B的坐标为(0,﹣4).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B(1,0),点C(5,0),以BC为边在x轴的上方作正方形ABCD,点M(﹣5,0),N(0,5).(1)点A的坐标为;点D的坐标为;(2)将正方形ABCD向左平移m个单位,得到正方形A'B'C'D',记正方形A'B'C'D'与△OMN重叠的区域(不含边界)为W:①当m=3时,区域内整点(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个数为;②若区域W内恰好有3个整点,请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分析】(1)先求出正方形的边长为BC=4,再求点的坐标即可;(2)①画出正方形A'B'C'D',结合图形求解即可;②在△OMN中共有6个整数点,在平移正方形ABCD,找到恰好有3个整数解的情况即可.【解答】解:(1)∵点B(1,0),点C(5,0),∴BC=4,∵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1,4),D(5,4),故答案为:(1,4),(5,4);(2)①如图:共有3个,故答案为:3;②在△OMN中共有6个整数点,分别是(﹣1,1),(﹣1,2),(﹣1,3),(﹣2,1),(﹣2,2),(﹣3,1),∵区域W内恰好有3个整点,∴2<m≤3或6≤m<7.19.类比学习是知识内化的有效途径,认真读题是正确审题的第一步: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P(a,b),若点P'的坐标为(其中k为常数,且k≠0),则称点P'为点P的“k系好友点”;例如:P(1,2)的“3系好友点”为即.请完成下列各题.(1)点P(﹣3,1)的“2系好友点”P'的坐标为.(2)若点P在y轴的正半轴上,点P的“k系好友点”为P'点,若在三角形OPP'中,pp′=3OP,求k的值.(3)已知点A(x,y)在第四象限,且满足xy=﹣8;点A是点B(m,n)的“﹣2系好友点”,求m﹣2n的值.【分析】(1)根据“k系好友点”的定义列式计算求解;(2)设P(0,t)(t>0),根据定义得点P′(kt,t),则PP′=|kt|=3OP=3t,即可求解;(3)点A是点B(m,n)的“﹣2系好有点”,可得点A(m﹣2n,n﹣),由xy=﹣8得到(m﹣2n)2=16,即可求解.【解答】解:(1)点P(﹣3,1),根据“k系好友点”的求法可知,k=2,∵﹣3+2×1=﹣1,1+=﹣,∴P′的坐标为(﹣1,﹣),故答案为(﹣1,﹣);(2)设P(0,t)其中t>0,根据“k系好友点”的求法可知,P′(kt,t),∴PP'∥x轴,∴PP'=|kt|,又∵OP=t,PP'=3OP,∴|kt|=3t,∴k=±3;(3)∵B(m,n)的﹣3系好有点A为(m﹣2n,n﹣),∴x=m﹣2n,y=n﹣,又∵xy=﹣8,∴(m﹣2n)•(n﹣)=﹣8,∴m﹣2n=±4,∵点A在第四象限,∴x>0,即m﹣2n=4.20.如图,在以点O为原点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a,0),(a,b),点C在y轴上,且BC∥x轴,a,b满足|a﹣3|+=0.点P从原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O﹣A﹣B﹣C﹣O的路线运动(回到O为止).(1)直接写出点A,B,C的坐标;(2)当点P运动3秒时,连接PC,PO,求出点P的坐标,并直接写出∠CPO,∠BCP,∠AOP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3)点P运动t秒后(t≠0),是否存在点P到x轴的距离为t个单位长度的情况.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利用绝对值和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即可求得;(2)当P运动3秒时,点P运动了6个单位长度,根据AO=3,即可得点P在线段AB上且AP=3,写出P 的坐标即可;作PE∥AO.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即可;(3)由t≠0得点P可能运动到AB或BC或OC上.再分类讨论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得t即可.【解答】解:(1)∵|a﹣3|+=0且|a﹣3|≥0,≥0,∴|a﹣3|=0,=0,∴a=3,b=4,∴A(3,0),B(3,4),C(0,4);(2)如图,当P运动3秒时,点P运动了6个单位长度,∵AO=3,∴点P运动3秒时,点P在线段AB上,且AP=3,∴点P的坐标是(3,3);如图,作PE∥AO.∵CB∥AO,PE∥AO,∴CB∥PE,∴∠BCP=∠EPC,∠AOP=∠EPO,∴∠CPO=∠BCP+∠AOP;(3)存在.∵t≠0,∴点P可能运动到AB或BC或OC上.①当点P运动到AB上时,2t≤7,∵0<t≤,P A=2t﹣OA=2t﹣3,∴2t﹣3=t,解得:t=2,∴P A=2×2﹣3=1,∴点P的坐标为(3,1);②当点P运动到BC上时,7≤2t≤10,即≤t≤5,∵点P到x轴的距离为4,∴t=4,解得t=8,∵≤t≤5,∴此种情况不符合题意;③当点P运动到OC上时,10≤2t≤14,即5≤t≤7,∵PO=OA+AB+BC+OC﹣2t=14﹣2t,∴14﹣2t=t,解得:t=,∴PO=﹣2×+14=,∴点P的坐标为(0,).综上所述,点P运动t秒后,存在点P到x轴的距离为t个单位长度的情况,点P的坐标为(3,1)或(0,).。
初中七年级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几何综合题》
![初中七年级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几何综合题》](https://img.taocdn.com/s3/m/0a18e3ecd1f34693dbef3e39.png)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备考之《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几何综合题》一.解答题(共17小题)1.(春•玉环县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0),B(b,0),(﹣1,2).且|2a+b+1|+=0.(1)求a、b的值;(2)①在y轴的正半轴上存在一点M,使S△COM=S△ABC,求点M的坐标.(标注:三角形ABC的面积表示为S△ABC)②在坐标轴的其他位置是否存在点M,使S△COM=S△ABC仍成立?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2.(春•汕头校级期中)如图,在下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0,a),B(b,0),C(3,c)三点,其中a、b、c满足关系式:|a﹣2|+(b﹣3)2+=0.(1)求a、b、c的值;(2)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m,),请用含m的式子表示四边形ABOP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负整数m,使四边形ABOP的面积不小于△AOP面积的两倍?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春•鄂城区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A(a,0),B(b,0),且a、b满足a=+﹣1,现同时将点A,B分别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分别得到点A,B的对应点C,D,连接AC,BD,CD.(1)求点C,D的坐标及四边形ABDC的面积S四边形ABDC.(2)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连接PA,PB,使S△PAB=S四边形ABDC?若存在这样一点,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3)点P是线段B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C,PO,当点P在BD上移动时(不与B,D重合)的值是否发生变化,并说明理由.4.(春•富顺县校级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0),B(b,0),C(﹣1,2)(见图1),且|2a+b+1|+=0(1)求a、b的值;(2)①在x轴的正半轴上存在一点M,使△COM的面积=△ABC的面积,求出点M的坐标;②在坐标轴的其它位置是否存在点M,使△COM的面积=△ABC的面积仍然成立?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3)如图2,过点C作CD⊥y轴交y轴于点D,点P为线段CD延长线上的一动点,连接OP,OE平分∠AOP,OF⊥OE.当点P运动时,的值是否会改变?若不变,求其值;若改变,说明理由.5.(春•泰兴市校级期末)已知:如图①,直线MN⊥直线PQ,垂足为O,点A在射线OP 上,点B在射线OQ上(A、B不与O点重合),点C在射线ON上且OC=2,过点C作直线l∥PQ,点D在点C的左边且CD=3.(1)直接写出△BCD的面积.(2)如图②,若AC⊥BC,作∠CBA的平分线交OC于E,交AC于F,求证:∠CEF=∠CFE.(3)如图③,若∠ADC=∠DAC,点B在射线OQ上运动,∠ACB的平分线交DA的延长线于点H,在点B运动过程中的值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其值;若变化,求出变化范围.6.(春•江岸区期末)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0),B(b,3),C(4,0),且满足(a+b)2+|a﹣b+6|=0,线段AB交y轴于F点.(1)求点A、B的坐标.(2)点D为y轴正半轴上一点,若ED∥AB,且AM,DM分别平分∠CAB,∠ODE,如图2,求∠AMD的度数.(3)如图3,(也可以利用图1)①求点F的坐标;②点P为坐标轴上一点,若△ABP的三角形和△ABC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P点坐标.7.(春•黄陂区期末)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B的坐标是(a,0)(b,0),a,b满足方程组,c为y轴正半轴上一点,且S△ABC=6.(1)求A、B、C三点的坐标;(2)是否存在点P(t,t),使S△PAB=S△ABC?若存在,请求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M是AC的中点,N是BC上一点,CN=2BN,连AN、BM相交于点D,求四边形CMDN的面积是.8.(春•海珠区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a,b)是第四象限内一点,AB⊥y轴于B,且B(0,b)是y轴负半轴上一点,b2=16,S△AOB=12.(1)求点A和点B的坐标;(2)如图1,点D为线段OA(端点除外)上某一点,过点D作AO垂线交x轴于E,交直线AB于F,∠EOD、∠AFD的平分线相交于N,求∠ONF的度数.(3)如图2,点D为线段OA(端点除外)上某一点,当点D在线段上运动时,过点D作直线EF交x轴正半轴于E,交直线AB于F,∠EOD,∠AF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N.若记∠ODF=α,请用α的式子表示∠ONF的大小,并说明理由.9.(春•黄梅县校级期中)如图,在下面的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0,a),B(b,0),C(b,4)三点,其中a,b满足关系式.(1)求a,b的值;(2)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m,),请用含m的式子表示四边形ABOP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P,使四边形ABOP的面积与△ABC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春•通州区校级期中)在如图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0,a),B(b,0),C(b,c)三点,其中a、b、c满足关系式+(b﹣3)2=0,(c﹣4)2≤0.(1)求a、b、c的值;(2)如果点P(m,n)在第二象限,四边形CBOP的面积为y,请你用含m,n的式子表示y;(3)如果点P在第二象限坐标轴的夹角平分线上,并且y=2S四边形CBOA,求P点的坐标.11.(春•鄂州校级期中)如图,A、B两点坐标分别为A(a,4),B(b,0),且a,b满足(a﹣2b+8)2+=0,E是y轴正半轴上一点.(1)求A、B两点坐标;(2)若C为y轴上一点且S△AOC=S△AOB,求C点的坐标;(3)过B作BD∥y轴,∠DBF=∠DBA,∠EOF=∠EOA,求∠F与∠A间的数量关系.12.(春•东湖区期中)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0),B(3,0),现同时将A、B 分别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分别得到A、B的对应点C、D,连接AC、BD(1)直接写出C、D的坐标:C D及四边形ABCD的面积:(2)在y轴负半轴上是否存在点M,连接MA、MB使得S△MAB>S四边形ABCD?若存在,求出M点纵坐标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点P为线段BD上一动点,连PC、PO,当点P在BD上移动(不含端点)现给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请你找出这个结论并求其值.13.(春•台州月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A(0,α),B(b,α),且α、b满足(a﹣2)2+|b﹣4|=0,现同时将点A,B分别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分别得到点A,B的对应点C,D,连接AC,BD,AB.(1)求点C,D的坐标及四边形ABDC的面积S四边形ABCD(2)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M,连接MC,MD,使S△MCD=S四边形ABDC?若存在这样一点,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3)点P是线段B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A,PO,当点P在BD上移动时(不与B,D重合)的值是否发生变化,并说明理由.14.(春•海安县月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C的坐标分别为(﹣1,0),(3,0),(0,2),图中的线段BD是由线段AC平移得到.(1)线段AC经过怎样的平移可得到线段BD,所得四边形是什么图形,并求出所得的四边形ABDC的面积S四边形ABDC;(2)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连接PA,PB,使S△PAB=S四边形ABDC?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3)点P是线段B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C、PO,当点P在BD上移动时(不与B,D重合)给出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找出这个结论并求其值.15.(春•武汉月考)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m),点B(n,0),m、n满足(m﹣3)2=﹣;(1)求A、B的坐标;(2)如图1,E为第二象限内直线AB上一点,且满足S△AOE=S△AOB,求E的坐标.(3)如图2,平移线段BA至OC,B与O是对应点,A与C对应,连AC.E为BA的延长线上一动点,连EO.OF平分∠COE,AF平分∠EAC,OF交AF于F点.若∠ABO+∠OEB=α,请在图2中将图形补充完整,并求∠F(用含α的式子表示).16.(2013秋•江岸区校级月考)如图,已知点A(﹣m,n),B(0,m),且m、n满足+(n﹣5)2=0,点C在y轴上,将△ABC沿y轴折叠,使点A落在点D处.(1)写出D点坐标并求A、D两点间的距离;(2)若EF平分∠AED,若∠ACF﹣∠AEF=20°,求∠EFB的度数;(3)过点C作QH平行于AB交x轴于点H,点Q在HC的延长线上,AB交x轴于点R,CP、RP分别平分∠BCQ和∠ARX,当点C在y轴上运动时,∠CPR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度数;若变化,求其变化范围.17.(2013春•武汉校级月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A(﹣1,0)、B(3,0).现同时将点A,B分别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分别得到点A,B的对应点C、D,连接AC,BD.(1)直接写出点C、D的坐标,求四边形ABDC的面积S四边形ABDC;(2)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S△PAC=S四边形ABDC?若存在这样一点,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3)如图3,在线段CO上取一点G,使OG=3CG,在线段OB上取一点F,使OF=2BF,CF与BG交于点H,求四边形OGHF的面积S四边形OGHF.。
七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规律问题
![七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规律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c2097513186bceb18e8bb69.png)
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一)找规律1.如图1,一只跳蚤在第一象限及x 轴、y 轴上跳动,在第一秒钟,它从原点跳动到(0,1),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跳动[即(0,0)→(0,1)→(1,1)→(1,0)→…],且每秒跳动一个单位,那么第35秒时跳蚤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图1A .(4,0)B .(5,0)C .(0,5)D .(5,5)图22、如图2,所有正方形的中心均在坐标原点,且各边与x 轴或y 轴平行.从内到外,它们的边长依次为2,4,6,8,…,顶点依次用A 1,A 2,A 3,A 4,…表示,则顶点A 55的坐标是( )A 、(13,13)B 、(﹣13,﹣13)C 、(14,14)D 、(﹣14,﹣14)3.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横、纵坐标分别为整数的点,其顺序按图中点的坐标分别为(1,0),(2,0),(2,1),(1,1),(1,2),(2,2),…的规律排列,根据这个规律,第2019个点的横坐标为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蚂蚁从原点O 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个单位,其行走路线如下图所示。
图3(1)填写下列各点的坐标:1A (____,____),3A (____,____),12A (____,____);(2)写出点n A 4的坐标(n 是正整数);(3)指出蚂蚁从点100A 到101A 的移动方向.5.观察下列有序数对:(3,﹣1)(﹣5,)(7,﹣)(﹣9,)…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第100个有序数对是 .6、观察下列有规律的点的坐标:依此规律,A 11的坐标为 ,A 12的坐标为 .7、以0为原点,正东,正北方向为x 轴,y 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一个机器人从原点O 点出发,向正东方向走3米到达A 1点,再向正北方向走6米到达A 2,再向正西方向走9米到达A 3,再向正南方向走12米到达A 4,再向正东方向走15米到达A 5,按此规律走下去,当机器人走到A 6时,A 6的坐标是 .8、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OAP 沿x 轴正方向连续翻转2019次,点P 依次落在点201921,,,P P P 的位置,则点2019P 的横坐标为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有个点P (1,0),点P 第1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至点P 1(1,1),紧接着第2次向左跳动2个单位至点P 2(﹣1,1),第3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4次向右跳动3个单位,第5次又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6次向左跳动4个单位,…,依此规律跳动下去,点P 第100次跳动至点P 100的坐标是 .点P 第2019次跳动至点P 2019的坐标是 .图4 图510、如图5,已知A l (1,0),A 2(1,1),A 3(﹣1,1),A 4(﹣1,﹣1),A 5(2,﹣1),….则点A 2019的坐标为 .1. 如图,一个粒子在第一象限内及x 、y 轴上运动,在第一分钟内它从原点运动到()1,0,而后它接着按图所示在x 轴、y 轴平行的方向上来回运动,且每分钟移动1个长度单位,那么,在1989分钟后这个粒子所处的位置是( ).A .()35,44B .()36,45C .()37,45D .()44,352. 如果将点P 绕定点M 旋转180︒后与点Q 重合,那么称点P 与点Q 关于点M 对称,定点M 叫做对称中心,此时,点M 是线段PQ 的中点,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BO △的顶点A 、B 、O 的坐标分别为()1,0、()0,1、()0,0,点1P ,2P ,3P ,…中相邻两点都关于ABO △的一个顶点对称,点1P 与点2P 关于点A 对称,点2P 与点3P 关于点B 对称,点3P 与点4P 关于点O 对称,点4P 与点5P 关于点A 对称,点5P 与点6P 关于点B 对称,点6P 与点7P 关于点O 对称,…对称中心分别是A ,B ,O ,A ,B ,O ,…且这些对称中心依次循环,已知1P 的坐标是()1,1.试写出点2P 、7P 、100P 的坐标.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0,0A ,()7,0B ,()9,5C ,()2,7D .(1)求此四边形的面积.(2)在坐标轴上,你能否找到一点P ,使50PBC S =△若能,求出P 点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4. 如图①,已知OABC 是一个长方形,其中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0,a 和()9,a ,点E 在AB 上,且13AE AB =,点F 在OC 上,且13OF OC =.点G 在OA 上,且使GEC △的面积为20,GFB △的面积为16,试求a 的值.5.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横坐标分别为整数的点,其顺序按图中“→”方向排列,如()1,0,()2,0,()2,1,()1,1,()1,2,()2,2……根据这个规律,第2019个点的横坐标为_______.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我们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已知点()0,4A ,点B 是x 轴正半轴上的整点,记AOB △内部(不包括边界)的整点个数为m ,当3m =时,点B 的横坐标的所有可能值是_______;当点B 的横坐标为4n (n 为正整数)时,m =________(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7. 如图,把自然数按图的次序排在直角坐标系中,每个自然数都对应着一个坐标.如1的对应点是原点()0,0,3的对应点是()1,1,16的对应点是()1,2-,那么2019的对应点的坐标是_______.8.如图,长方形BCDE 的各边分别平行于x 轴或y 轴,物体甲和物体乙由点()2,0A 同时出发,沿长方形BCDE 的边作环绕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求两个物体开始运动后的第2019次相遇地点的坐标.9.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①,将线段AB 平移至线段CD ,连接AC 、BD .(1)直接写出图中相等的线段、平行的线段;(2)已知()3,0A -、()2,2B --,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点D 在第一象限内,且5ACD S =△,求点C 、D 的坐标;(3)如图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一定点,()1,0M ,两个动点(),21E a a +、(),23F b b -+,请你探索是否存在以两个动点E 、F 为端点的线段EF 平行于线段OM 且等于线段OM .若存在,求以点O 、M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 . 如图,AOCD 是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梯形,其中O 是坐标原点.点A 、C 、D 的坐标分别为()0,8,()5,0,()3,8,若点P 在梯形内,且PAD POC S S =△△,PAO PCD S S =△△,求P 点的坐标.11. 操作与研究(1)对数轴上的点P 进行如下操作:先把点P 表示的数乘以13,再把所得数对应的点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P 的对应点'P B .点A ,B 在数轴上,对线段AB 上的每个点进行上述操作后得到线段''A B ,其中点A ,B 的对应点分别为'A ,'B .如图①,若点A 表示的数是3-,则点'A 表示的数是______;若点'B 表示的数是2,则点表示的数是______;已知线段AB 上的点E 经过上述操作后得到的对应点'E 与点E 重合,则点E 表示的数是_________.(2)如图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正方形ABCD 及其内部的每个点进行如下操作:把每个点的横、纵坐标都乘以同一个实数a ,将得到的点先向右平移m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n 个单位()0,0m n >>,得到正方形''''A B C D 及其内部的点,其中点A ,B 的对应点分别为'A ,'B .已知正方形ABCD 内部的一个点F 经过上述操作后得到的对应点'F 与点F 重合,求点F 的坐标.(二)几何综合问题1、已知点A 的坐标是(3,0)、AB=5,(1)当点B 在X 轴上时、求点B 的坐标、(2)当AB x ABDC S 四边形PAB S ∆ABDC S 四边形DCP BOP CPO ∠+∠∠DCP CPO BOP∠+∠∠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 ∠A =∠B =∠C =∠D =90°,AB ∥CD ,AB =CD =8cm ,AD =BC =6cm ,D 点与原点重合,坐标为(0,0).(1)写出点B 的坐标.(2)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 匀速运动, 动点Q 从点C 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CD 方向匀速运动,若P ,Q 两点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 秒,当t 为何值时,PQ ∥BC(3)在Q 的运动过程中,当Q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使△ADQ 的面积为9 求出此时Q 点的坐标.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0),B(b,0),(﹣1,2).且|2a+b+1|+=0.(1)求a、b的值;(2)①在y轴的正半轴上存在一点M,使S△COM=S△ABC,求点M的坐标.②在坐标轴的其他位置是否存在点M,使S△COM=S△ABC仍成立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7.如图,在下面的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0,a),B(b,0),C(b,4)三点,其中a,b 满足关系式.(1)求a,b的值;(2)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m,),请用含m的式子表示四边形ABOP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P,使四边形ABOP的面积与△ABC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a,b)是第四象限内一点,AB⊥y轴于B,且B(0,b)是y轴负半轴上一点,b2=16,S△AOB=12.(1)求点A和点B的坐标;(2)如图1,点D为线段OA(端点除外)上某一点,过点D作AO垂线交x轴于E,交直线AB于F,∠EOD、∠AFD的平分线相交于N,求∠ON F的度数.(3)如图2,点D为线段OA(端点除外)上某一点,当点D在线段上运动时,过点D作直线EF交x轴正半轴于E,交直线AB于F,∠EOD,∠AF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N.若记∠ODF=α,请用α的式子表示∠ONF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9826301941ea76e59fa0471.png)
图(3)B图(1)B图(2)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 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 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一、三角形边上动点1、(2009年齐齐哈尔市)直线364y x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 点出发,同时到达A 点,运动停止.点Q 沿线段OA 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 位长度,点P 沿路线O →B →A 运动. (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2)设点Q 的运动时间为t 秒,OPQ △的面积为S ,求出S 与t 之间 的函数关系式; (3)当485S =时,求出点P 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 的坐标.解:1、A(8,0) B(0,6)2、当0<t <3时,S=t 2当3<t <8时,S=3/8(8—t )t提示:第(2)问按点P 到拐点B 所有时间分段分类;第(3)问是分类讨论:已知三定点O 、P 、Q ,探究第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时按已知线段身份不同分类-————①OP 为边、OQ 为边,②OP 为边、OQ 为对角线,③OP 为对角线、OQ 为边。
然后画出各类的图形,根据图形性质求顶点坐标. 2、(2009年衡阳市)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BC=2cm, ∠ABC=60º.(1)求⊙O 的直径;(2)若D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连结CD,当BD 长为多少时,CD 与⊙O 相切;(3)若动点E 以2cm/s 的速度从A 点出发沿着AB 方向运动,同时动点F 以1cm/s 的速度从B 点出发沿BC 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20)((<<t s t ,连结EF ,当t 为何值时,△BEF 为直角三角形.注意:第(3)问按直角位置分类讨论 3、(2009重庆綦江)如图,已知抛物线(1)20)y a x a =-+≠经过点(2)A -,0,抛物线的顶点为D ,过O 作射线OM AD ∥.过顶点D 平行于x 轴的直线交射线OM 于点C ,B 在x 轴正半轴上,连结BC .图(1)图(2)(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动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射线OM 运动,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s .问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DAOP 分别为平行四边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3)若OC OB =,动点P 和动点Q 分别从点O 和点B 同时出发,分别以每秒1位和2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OC 和BO 停止运动.设它们的运动的时间为t ()s ,连接PQ ,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BCPQ 的面积最小?并求出最小值及此时PQ 的长.注意:发现并充分运用特殊角∠DAB=60°当△OPQ 面积最大时,四边形BCPQ 的面积最小。
中考数学压轴题分类试题(2020江苏版)专题07 几何动点综合性问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分类试题(2020江苏版)专题07 几何动点综合性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3e410e33c1ec5da51e270a6.png)
中考数学压轴题分类试题(2020江苏版)专题07 几何动点综合性问题【真题再现】1.(2019年南通中考第27题)如图,矩形ABCD 中,AB =2,AD =4.E ,F 分别在AD ,BC 上,点A 与点C 关于EF 所在的直线对称,P 是边DC 上的一动点.(1)连接AF ,CE ,求证四边形AFCE 是菱形;(2)当△PEF 的周长最小时,求DPCP 的值;(3)连接BP 交EF 于点M ,当∠EMP =45°时,求CP 的长.2.(2019年苏州中考第27题)已知矩形ABCD 中,AB =5cm ,点P 为对角线AC 上的一点,且AP =2√5cm .如图①,动点M 从点A 出发,在矩形边上沿着A →B →C 的方向匀速运动(不包含点C ).设动点M 的运动时间为t (s ),△APM 的面积为S (cm 2),S 与t 的函数关系如图②所示.(1)直接写出动点M 的运动速度为 cm /s ,BC 的长度为 cm ;(2)如图③,动点M重新从点A出发,在矩形边上按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匀速运动,同时,另一个动点N从点D出发,在矩形边上沿着D→C→B的方向匀速运动,设动点N的运动速度为v(cm/s).已知两动点M,N经过时间x(s)在线段BC上相遇(不包含点C),动点M,N相遇后立即同时停止运动,记此时△APM与△DPN的面积分别为S1(cm2),S2(cm2)①求动点N运动速度v(cm/s)的取值范围;②试探究S1•S2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S1•S2的最大值并确定运动时间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2019年扬州中考第27题)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AB=20,BC=10,以CD为一边向矩形外部作等腰直角△GDC,∠G=90°.点M在线段AB上,且AM=a,点P沿折线AD﹣DG运动,点Q沿折线BC﹣CG运动(与点G不重合),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线段PQ∥AB.设PQ与AB之间的距离为x.(1)若a=12.①如图1,当点P在线段AD上时,若四边形AMQP的面积为48,则x的值为;②在运动过程中,求四边形AMQP的最大面积;(2)如图2,若点P在线段DG上时,要使四边形AMQP的面积始终不小于50,求a的取值范围.4.(2019年无锡中考第28题)如图1,在矩形ABCD中,BC=3,动点P从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BC方向移动,作△P AB关于直线P A的对称△P AB′,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1)若AB=2√3.①如图2,当点B′落在AC上时,显然△P AB′是直角三角形,求此时t的值;②是否存在异于图2的时刻,使得△PCB′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题意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当P点不与C点重合时,若直线PB′与直线CD相交于点M,且当t<3时存在某一时刻有结论∠P AM=45°成立,试探究:对于t>3的任意时刻,结论“∠P AM=45°”是否总是成立?请说明理由.5.(2019年淮安中考第27题)如图①,在△ABC中,AB=AC=3,∠BAC=100°,D是BC的中点.小明对图①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线段AD上任取一点P,连接PB.将线段PB绕点P按逆时针方向旋转80°,点B的对应点是点E,连接BE,得到△BPE.小明发现,随着点P在线段AD上位置的变化,点E的位置也在变化,点E可能在直线AD的左侧,也可能在直线AD上,还可能在直线AD的右侧.请你帮助小明继续探究,并解答下列问题:(1)当点E在直线AD上时,如图②所示.①∠BEP=°;②连接CE,直线CE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2)请在图③中画出△BPE,使点E在直线AD的右侧,连接CE.试判断直线CE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当点P在线段AD上运动时,求AE的最小值.6.(2018年苏州中考第28题)如图①,直线l表示一条东西走向的笔直公路,四边形ABCD是一块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草地,点A,D在直线l上,小明从点A出发,沿公路l向西走了若干米后到达点E处,然后转身沿射线EB方向走到点F处,接着又改变方向沿射线FC方向走到公路l上的点G处,最后沿公路l回到点A处.设AE=x米(其中x>0),GA=y米,已知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②所示,(1)求图②中线段MN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试问小明从起点A出发直至最后回到点A处,所走过的路径(即△EFG)是否可以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如果可以,求出相应x的值;如果不可以,说明理由.【专项突破】【题组一】1.(2019•东台市模拟)如图1,在△ABC中,BA=BC,点D,E分别在边BC、AC上,连接DE,且DE =DC.(1)问题发现:若∠ACB=∠ECD=45°,则AEBD=.(2)拓展探究,若∠ACB=∠ECD=30°,将△EDC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α度(0°<α<180°),图2是旋转过程中的某一位置,在此过程中AEBD 的大小有无变化?如果不变,请求出AEBD的值,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3)问题解决:若∠ACB=∠ECD=β(0°<β<90°),将△EDC旋转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则AEBD的值为.(用含β的式子表示)2.(2019•六合区二模)【初步认识】(1)如图①,将△ABO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MNO,连接AM、BM,求证△AOM∽△BON.【知识应用】(2)如图②,在△ABC中,∠BAC=90°,AB=√2,AC=3√2,将△ABC绕着点A旋转得到△ADE,连接DB、EC,直线DB、EC相交于点F,线段AF的最大值为.【拓展延伸】(3)如图③,在等边△ABC中,点E在△ABC内部,且满足AE2=BE2+CE2,用直尺和圆规作出所有的点E(保留作图的痕迹,不写作法).3.(2019•建邺区校级二模)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BAD=∠BDC=90°,AB=AD,∠DCB=60°,CD=8.(1)若P是BD上一点,且P A=CD,求∠P AB的度数.(2)①将图1中的△ABD绕点B顺时针旋转30°,点D落在边BC上的E处,AE交BD于点O,连接DE.如图2,求证:DE2=DO•DB;②将图1中△ABD绕点B旋转α得到△A'BD′(A与A',D与D′时对应点),若DD′=CD,则cosα的值为.4.(2020•常熟市校级模拟)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P为边CD上一点,把△BCP沿直线BP折叠,顶点C折叠到C',连接BC'与AD交于点E,连接CE与BP交于点Q,若CE⊥BE.(1)求证:△ABE∽△DEC;(2)当AD=13时,AE<DE,求CE的长;(3)连接C'Q,直接写出四边形C'QCP的形状:.当CP=4时,并求CE•EQ的值.【题组二】5.(2019秋•沙坪坝区校级月考)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AB=12cm,BC=6m,点P从A点出发,沿A →B→C→D路线运动,到D点停止:点Q从D点出发,沿D→C→B→A运动,到A点停止.若点P、点Q同时出发,点P的速度为每秒1cm,点Q的速度为每秒2cm,a秒时点P、点Q同时改变速度,点P的速度变为每秒b(cm),点Q的速度变为每秒c(cm),如图②是△APD的面积S1(cm2)与点P出发时间x(秒)之间的关系:图③是△AQD的面积S2(cm2)与Q点出发时间x(秒)之间的关系,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则a=;b=;c=.(2)设点P出发x(秒)后离开点A的路程为y(cm),请写出y与x的关系式,并求出点P与Q相遇时x的值.6.(2019•常熟市二模)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C分别在y轴和x轴上,AB∥x轴,cos B=3 5.点P从B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边BA匀速运动,点Q从点A出发,沿线段AO﹣OC﹣CB匀速运动.点P与点Q同时出发,其中一点到达终点,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s),△BPQ 的面积为S(cm2),已知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2)中的曲线段OE、线段EF与曲线段FG.(1)点Q的运动速度为cm/s,点B的坐标为;(2)求曲线FG段的函数解析式;(3)当t为何值时,△BPQ的面积是四边形OABC的面积的110?7.(2017秋•苏州期末)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中,AB∥CD,∠B=90°,AB=2CD.动点P从点A出发,在四边形ABCD的边上沿A→B→C的方向以1cm/s的速度匀速移动,到达点C时停移动.已知△APD 的面积S(cm2)与点P运动的时间t(s)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根据题意解答下列问题(1)在图①中,AB=cm,BC=cm(2)如图③,设动点P用了t1(s)到达点P1处,用了t2(s)到达点P2处,分别过P1、P2作AD的垂线,垂足为H1、H2.当P1H1=P2H2=4时,求t2﹣t1的值8.(2019秋•海州区校级期末)如图甲,在△ABC中,∠ACB=90°,AC=8cm,BC=6cm,PH⊥AC,垂足为H.如果点P由点B出发沿BA方向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点Q由点A出发沿AC方向向点C匀速运动,它们的速度均为1cm/s.连接PQ,设运动时间为t(s)(0<t<8),解答下列问题:(1)①AP=,PH=.(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设△APQ的面积为S,当t为何值时,S取得最大值?S的最大值是多少?(2)当t为何值时,△APQ是直角三角形?(3)如图乙,连接PC,将△PQC沿QC翻折,得到四边形PQP′C,当四边形PQP′C为菱形时,求t的值.【题组三】9.(2020春•泰兴市校级月考)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中,AB∥CD,∠B=90°,AB=2CD.动点P从点A出发,在四边形ABCD的边上沿A→B→C的方向以1cm/s的速度匀速移动,到达点C时停止移动.已知△APD的面积S(cm2)与点P运动的时间t(s)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根据题意解答下列问题.(1)在图①中,AB=cm,BC=cm.(2)求图2中线段MN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3)如图③,设动点P用了t1(s)到达点P1处,用了t2(s)到达点P2处,分别过P1、P2作AD的垂线,垂足为H1、H2.当P1H1=P2H2=4时,连P1P2,求△BP1P2的面积.10.(2019•宜兴市一模)如图1,B、D分别是x轴和y轴的正半轴上的点,AD∥x轴,AB∥y轴(AD>AB),点P从C点出发,以3cm/s的速度沿C﹣D﹣A﹣B匀速运动,运动到B点时终止;点Q从B点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B﹣C﹣D匀速运动,运动到D点时终止.P、Q两点同时出发,设运动的时间为t(s),△PCQ的面积为S(cm2),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由图2中的曲线段OE,线段EF、FG表示.(1)求A、D点的坐标;(2)求图2中线段FG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这样的时间t,使得△PCQ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2019•太仓市模拟)如图,已知Rt△ABC中,∠C=90°,AC=8,BC=6,点P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A向C运动,同时点Q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从A→B→C方向运动,它们到C点后都停止运动,设点P,Q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t=2.5时,PQ=;(2)经过t秒的运动,求△ABC被直线PQ扫过的面积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3)P,Q两点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时间t,使得△PQ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2019•徐州二模)如图,在Rt△ABC中,∠C=90°,∠A=30°,AB=4,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过点P作PD⊥AC于点D(点P不与点A,B重合),作∠DPQ=60°,边PQ交射线DC于点Q.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线段DC的长:;(2)当t=时,点Q与点C重合时;(3)当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经过△ABC一边中点时,求出t的值.【题组四】13.(2019•玄武区二模)如图,在Rt△ABC中,∠C=90°,AC=8,BC=6,D为AB边上的动点,过点D作DE⊥AB交边AC于点E,过点E作EF⊥DE交BC于点F,连接DF.(1)当AD=4时,求EF的长度;(2)求△DEF的面积的最大值;(3)设O为DF的中点,随着点D的运动,则点O的运动路径的长度为.14.(2020春•玄武区校级期中)在矩形ABCD中,AB=3,BC=4,E、F是对角线AC上的两个动点,分别从A,C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t秒,其中0≤t≤5.(1)若G,H分别是AB,DC中点,求证: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E、F相遇时除外).(2)在(1)条件下,若四边形EGFH为矩形,求t的值.(3)若G,H分别是折线A﹣B﹣C,C﹣D﹣A上的动点,与E,F相同的速度同时出发,若四边形EGFH 为菱形,求t的值.15.(2020•张家港市模拟)如图,△ABC中,∠ACB=90°,AC=CB=2,以B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BCDE,动点M从A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着A→C→D的路线向D点匀速运动(M不与A、D重合);过点M作直线l⊥AD,l与路线A→B→D相交于N,设运动时间为t秒:(1)填空:当点M在AC上时,BN=(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M在CD上时(含点C),是否存在点M,使△DEN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过点N作NF⊥ED,垂足为F,矩形MDFN与△AB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的最大值.16.(2020•海门市一模)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CD、AD上,连接BE、BF、EF,且有AF+CE=EF.(1)求(AF+1)(CE+1)的值;(2)探究∠EBF的度数是否为定值,并说明理由;(3)将△EDF沿EF翻折,若点D的对应点恰好落在BF上,求EF的长.【题组五】17.(2020•稷山县校级一模)如图1,长方形ABCD中,∠DAB=∠B=∠DCB=∠D=90°,AD=BC=6,AB=CD=10.点E为射线DC上的一个动点,把△ADE沿直线AE翻折得△AD′E.(1)当D′点落在AB边上时,∠DAE=°;(2)如图2,当E点与C点重合时,D′C与AB交点F,①求证:AF=FC;②求AF长.(3)连接D′B,当∠AD′B=90°时,求DE的长.18.(2019秋•张家港市期末)如图1,在▱ABCD中,AB=3cm,BC=5cm,AC⊥AB,△ACD沿AC的方向匀速平移得到△PNM,速度为1cm/s;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CB方向匀速移动,速度为1cm/s,当△PNM停止平移时,点Q也停止移动,如图2,设移动时间为t(s)(0<<4),连结PQ,MQ,解答下列问题:(1)当t为何值时,PQ∥MN?(2)当t为何值时,∠CPQ=45°?(3)当t为何值时,PQ⊥MQ?19.(2019秋•江都区期末)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已知AB=√2,BC=√6,点E在边CD上移动,连接AE,将多边形ABCE沿AE折叠,得到多边形AB'C'E,点B、C的对应点分别为点B',C'.(1)连接AC.则AC=,∠DAC=°;(2)当B'C'恰好经过点D时,求线段CE的长;(3)在点E从点C移动到点D的过程中,求点C'移动的路径长.20.(2019秋•滨海县期末)已知:矩形ABCD,AB=2,BC=5,动点P从点B开始向点C运动,动点P 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以AP为对称轴,把△ABP折叠,所得△AB'P与矩形ABCD重叠部分面积为y,运动时间为t 秒.(1)当运动到第几秒时点B '恰好落在AD 上; (2)求y 关于t 的关系式,以及t 的取值范围; (3)在第几秒时重叠部分面积是矩形ABCD 面积的14;(4)连接PD ,以PD 为对称轴,将△PCD 作轴对称变换,得到△PC 'D ,当t 为何值时,点P 、B '、C '在同一直线上?【题组六】21.(2019秋•金湖县期末)如图,矩形ABCD 中,AB =6cm ,AD =8cm ,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一个单位的速度沿A →B →C 的方向运动;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 →C →D 的方向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后两点都停止运动.设两点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当t = 时,两点停止运动; (2)设△BPQ 的面积面积为S (平方单位) ①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②求t 为何值时,△BPQ 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22.(2019秋•清江浦区期末)已知:如图,长方形ABCD 中,∠A =∠B =∠B =∠D =90°,AB =CD =4米,AD =BC =8米,点M 是BC 边的中点,点P 从点A 出发,以1米/秒的速度沿AB 方向运动再过点B 沿BM 方向运动,到点M 停止运动,点O 以同样的速度同时从点D 出发沿着DA 方向运动,到点A 停止运动,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x 秒.(1)当x =2秒时,线段AQ 的长是 米;(2)当点P 在线段AB 上运动时,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发生改变吗?请你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3)在点P,Q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BP=13DQ?若存在,求出点P的运动时间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3.(2019秋•淮阴区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OABC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A(6,0),B(6,4),D是BC的中点,动点P从O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O→A→B→D 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0<t<13).(1)点D的坐标是;(2)当点P在AB上运动时,点P的坐标是(用t表示);(3)求△POD的面积S与t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写出对应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24.(2019•徐州一模)将一副直角三角尺按图1摆放,其中∠C=90°,∠EDF=90°,∠B=60°,∠F =45°,等腰直角三角尺的直角边DF恰好垂直平分AB,与AC相交于点G,BC=4√3cm.(1)求DG的长;(2)如图2.将△DEF绕点D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直角边DF经过点C,另一直角边DE与AC相交于点H,分别过点H,D作AB,BC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M,N.猜想HM与CN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如图3,在旋转的过程中,若△DEF两边DE,DF与△ABC两边AC,BC分别交于K、T两点,则KT的最小值为.。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动点问题初一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动点问题初一](https://img.taocdn.com/s3/m/f3c39e0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56.png)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动点问题初一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动点问题涉及到描述物体运动轨迹和位置变化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x轴和y轴来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动点问题中,通常我们需要给出动点的起始位置和速度等运动参数,然后根据问题要求来分析动点的运动轨迹。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物体的起始位置在坐标原点(0,0),它以每秒1单位的速度沿着x轴正方向运动,那么可以通过速度×时间的公式来计算物体在t秒后的位置,即(x,y) = (1t, 0)。
还有一些常见的动点问题,比如:
1. 若动点A在t时刻的位置为(x,y),那么在t+1时刻的位置是多少?
2. 若动点A在t=0时刻的位置为(0, 0),它以每秒2单位的速度沿着x轴正方向运动,那么在t秒后的位置是多少?
3. 若动点A在t=0时刻的位置为(0, 2),它以每秒3单位的速度沿着y轴负方向运动,那么在t秒后的位置是多少?
这些问题的解答需要根据给定的运动参数和问题要求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变化。
在解答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坐标系中的几何概念和运动学知识来分析和计算。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完整)初一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经典难题).docx
![(完整)初一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经典难题).docx](https://img.taocdn.com/s3/m/48ffada4f18583d048645978.png)
完美 WORD 格式 .整理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一)找规律1.如 1,一只跳蚤在第一象限及 x 、y 上跳,在第一秒,它从原点跳到( 0,1),然后接着按中箭所示方向跳 [ 即( 0,0)→( 0,1)→( 1,1)→( 1,0)→⋯ ] ,且每秒跳一个位,那么第35 秒跳蚤所在位置的坐是()1A.( 4, 0)B.(5,0)C.(0,5)D.(5,5)22、如2,所有正方形的中心均在坐原点,且各与x 或 y 平行.从内到外,它的依次2, 4,6, 8,⋯,点依次用A1,A2, A3, A4,⋯表示,点A55的坐是()A、( 13, 13)B、( 13, 13)C、( 14, 14)D、( 14, 14)3.如 3,在平面直角坐系中,有若干个横、坐分整数的点,其序按中点的坐分( 1,0),( 2,0),( 2,1),(1,1),( 1,2),( 2 , 2 ),⋯的律排列,根据个律,第2015 个点的横坐.4.在平面直角坐系中,一从原点O 出,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依次不断移,每次移 1 个位,其行走路如下所示。
3(1)填写下列各点的坐:A1(____,____), A3(____,____), A12(____,____);(2)写出点A4n的坐(n是正整数);(3)指出从点A100到 A101的移方向.5.察下列有序数:( 3, 1)( 5,)( 7,)( 9,)⋯根据你的律,第100 个有序数是.6、察下列有律的点的坐:依此律, A11的坐,A12的坐.7、以 0 原点,正,正北方向x , y 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系,一个机器人从原点 O点出,向正方向走 3 米到达 A1点,再向正北方向走 6 米到达 A2,再向正西方向走 9 米到达 A3,再向正南方向走12 米到达 A4,再向正方向走15 米到达 A5,按此律走下去,当机器人走到A6, A6的坐是.8、如,将 1 的正三角形OAP 沿x正方向翻2008 次,点P依次落在点P, P , P,, P的位置,点P的横坐.12320082008yPA O P1x9、如,在平面直角坐系上有个点P(1,0),点 P 第 1 次向上跳 1 个位至点P1( 1,1),接着第 2 次向左跳 2 个位至点P2( 1,1),第 3 次向上跳 1 个位,第 4 次向右跳 3 个位,第 5 次又向上跳1个位,第 6 次向左跳 4 个位,⋯,依此律跳下去,点 P 第 100 次跳至点P100的坐是.点P第2009次跳至点P2009的坐是.4510、如 5,已知 A l( 1,0),A2( 1,1),A3( 1,1),A4( 1, 1),A5( 2, 1),⋯.点 A2007的坐.(二)几何综合问题1、已知点 A 的坐是( 3, 0)、 AB=5,( 1)当点 B 在 X 上、求点 B 的坐、( 2)当AB//y 、求点B的坐2、如,已知A、B 两村庄的坐分(2, 2)、( 7, 4),一汽在x 上行,从原点O出.(1)汽行到什么位置离A 村最近?写出此点的坐.(2)汽行到什么位置离B 村最近?写出此点的坐.(3)在中画出汽行到什么位置,距离两村的和最短?86B4A2-5510-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B 的坐标分别为(- 1, 0),( 3,0),现同时将点 A, B分别向上平移 2 个单位,再向右平移 1 个单位,分别得到点 A,B 的对应点 C,D,连接 AC,BD,CD.(1) 求点 C, D 的坐标及四边形ABDC的面积S四边形ABDC yC DA O B-13x(2) 在y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连接PA, PB,使S PAB=S四边形 ABDC,若存在这样一点,求出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yC DA O B-13x(3) 点 P 是线段 B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C, PO,当点 P 在 BD上移动时(不与B, D 重合)DCP BOP DCPCPO给出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其中有且只CPO BOP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找出这个结论并求其值.yC D5.已知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 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 , ∠A=∠B=∠C=∠D=90°,AB∥ CD, AB=CD=8cm,AD=BC=6cm, D点与原点重合,坐标为(0,0).( 1)写出点 B 的坐标.( 2)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 3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匀速运动,动点 Q从点 C出发以每秒 4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CD方向匀速运动,若 P, Q两点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秒 , 当t为何值时 , PQ∥BC?(3)在Q的运动过程中 , 当Q运动到什么位置时 , 使△ADQ的面积为 9? 求出此时Q点的坐标.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a,0),B( b,0),(﹣1, 2).且 |2a+b+1|+=0.(1)求 a、 b 的值;(2)①在 y 轴的正半轴上存在一点 M,使 S△COM= S△ABC,求点 M的坐标.②在坐标轴的其他位置是否存在点 M,使 S△COM= S△ABC仍成立?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点 M的坐标.7.如图,在下面的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 0, a), B( b,0), C( b, 4)三点,其中 a, b满足关系式.(1)求 a, b 的值;(2)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 m,),请用含 m的式子表示四边形 ABOP的面积;(3)在( 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P,使四边形 ABOP的面积与△ ABC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a, b)是第四象限内一点, AB⊥y轴于 B,且 B( 0, b)是2y 轴负半轴上一点, b =16, S△AOB=12.(1)求点 A 和点 B 的坐标;(2)如图 1,点 D 为线段 OA(端点除外)上某一点,过点 D 作 AO垂线交 x 轴于 E,交直线AB于 F,∠ EOD、∠ AFD 的平分线相交于N,求∠ ONF的度数.(3)如图 2,点 D为线段 OA(端点除外)上某一点,当点 D 在线段上运动时,过点 D 作直线 EF 交 x 轴正半轴于 E,交直线 AB 于 F,∠EOD,∠A F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 N.若记∠ ODF=α,请用α的式子表示∠ ONF 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初二数学期末复习《一次函数的应用—动点问题》(附练习及答案)
![初二数学期末复习《一次函数的应用—动点问题》(附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968072561252d380eb6e92.png)
课 题一次函数的应用——动点问题教学目标1.学会结合几何图形的性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列函数关系式。
2.通过对几何图形的探究活动和对例题的分析,感悟探究动点问题列函数关系式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动点问题列函数关系式的方法。
小结:1用函数知识求解动点问题,需要将问题给合几何图形的性质,建立函数模型求解,解要符合题意,要注意数与形结合。
2.以一次函数为背景的问题,要充分运用方程、转化、函数以及数形结合等思想来研究解决,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例题1:如图,直线1l 的解析表达式为33y x =-+,且1l 与x 轴交于点D ,直线2l 经过点A B ,,直线1l ,2l 交于点C .(1)求点D 的坐标;(2)求直线2l 的解析表达式;(3)求ADC △的面积;(4)在直线2l 上存在异于点C 的另一点P ,使得ADP △与ADC △的面积相等,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例题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 (0,6)、点B (8,0),动点P 从点A 开始在线段AO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 移动,同时动点Q 从点B 开始在线段BA 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 移动,设点P 、Q 移动的时间为t 秒.(1) 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 当t 为何值时,△APQ 的面积为524个平方单位?当堂巩固:如图,直线6y k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E 、F ,点E 的坐标为(-8,0),点A 的坐标为(-6,0)。
(1)求k 的值;(2)若点P (x ,y )是第二象限内的直线上的一个动点,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试写出△OPA 的面积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探究:当点P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OPA 的面积为278,并说明理由。
课后检测: 1、如果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点、B 点,点M 在x 轴上,并且使以点A 、B 、M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样的点M 有( )。
初一 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经典难题)
![初一 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经典难题)](https://img.taocdn.com/s3/m/a680dcbb02d276a200292ee8.png)
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一)找规律1.如图1,一只跳蚤在第一象限及x 轴、y 轴上跳动,在第一秒钟,它从原点跳动到(0,1),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跳动[即(0,0)→(0,1)→(1,1)→(1,0)→…],且每秒跳动一个单位,那么第35秒时跳蚤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图1A .(4,0)B .(5,0)C .(0,5)D .(5,5)图22、如图2,所有正方形的中心均在坐标原点,且各边与x 轴或y 轴平行.从内到外,它们的边长依次为2,4,6,8,…,顶点依次用A 1,A 2,A 3,A 4,…表示,则顶点A 55的坐标是( ) A 、(13,13) B 、(﹣13,﹣13) C 、(14,14) D 、(﹣14,﹣14)3.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横、纵坐标分别为整数的点,其顺序按图中点的坐标分别为(1,0),(2,0),(2,1),(1,1),(1,2),(2,2),…的规律排列,根据这个规律,第2015个点的横坐标为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蚂蚁从原点O 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个单位,其行走路线如下图所示。
图3(1)填写下列各点的坐标:1A (____,____),3A (____,____),12A (____,____); (2)写出点n A 4的坐标(n 是正整数); (3)指出蚂蚁从点100A 到101A 的移动方向.5.观察下列有序数对:(3,﹣1)(﹣5,)(7,﹣)(﹣9,)…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第100个有序数对是 .6、观察下列有规律的点的坐标:依此规律,A 11的坐标为 ,A 12的坐标为 .7、以0为原点,正东,正北方向为x 轴,y 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一个机器人从原点O 点出发,向正东方向走3米到达A 1点,再向正北方向走6米到达A 2,再向正西方向走9米到达A 3,再向正南方向走12米到达A 4,再向正东方向走15米到达A 5,按此规律走下去,当机器人走到A 6时,A 6的坐标是 .8、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OAP 沿x 轴正方向连续翻转2008次,点P 依次落在点1232008P P P P ,,,,的位置,则点2008P 的横坐标为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有个点P (1,0),点P 第1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至点P 1(1,1),紧接着第2次向左跳动2个单位至点P 2(﹣1,1),第3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4次向右跳动3个单位,第5次又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6次向左跳动4个单位,…,依此规律跳动下去,点P 第100次跳动至点P 100的坐标是 .点P 第2009次跳动至点P 2009的坐标是 .图4 图5 10、如图5,已知A l (1,0),A 2(1,1),A 3(﹣1,1),A 4(﹣1,﹣1),A 5(2,﹣1),….则点A 2007的坐标为 .(二)几何综合问题1、已知点A 的坐标是(3,0)、AB=5,(1)当点B 在X 轴上时、求点B 的坐标、(2)当AB//y 轴时、求点B 的坐标2、如图,已知A 、B 两村庄的坐标分别为(2,2)、(7,4),一辆汽车在x 轴上行驶,从原点O 出发.(1)汽车行驶到什么位置时离A 村最近?写出此点的坐标. (2)汽车行驶到什么位置时离B 村最近?写出此点的坐标. (3)请在图中画出汽车行驶到什么位置时,距离两村的和最短?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0),(3,0),现同时将点A ,B 分别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分别得到点A ,B 的对应点C ,D ,连接AC ,BD ,CD .(1)求点C ,D 的坐标及四边形ABDC 的面积ABDC S 四边形(2)在y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连接PA ,PB ,使PAB S ∆=ABDC S 四边形,若存在这样一点,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3)点P 是线段B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C ,PO ,当点P 在BD 上移动时(不与B ,D 重合)给出下列结论:①DCP BOP CPO ∠+∠∠的值不变,②DCP CPOBOP∠+∠∠的值不变,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找出这个结论并求其值.5.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 ∠A =∠B =∠C =∠D =90°,AB ∥CD ,AB =CD =8cm ,AD =BC =6cm ,D 点与原点重合,坐标为(0,0). (1)写出点B 的坐标.(2)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 匀速运动, 动点Q 从点C 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CD 方向匀速运动,若P ,Q 两点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 秒,当t 为何值时,PQ ∥BC ?(3)在Q 的运动过程中,当Q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使△ADQ 的面积为9? 求出此时Q 点的坐标.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0),B(b,0),(﹣1,2).且|2a+b+1|+=0.(1)求a、b的值;(2)①在y轴的正半轴上存在一点M,使S△COM=S△ABC,求点M的坐标.②在坐标轴的其他位置是否存在点M,使S△COM=S△ABC仍成立?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7.如图,在下面的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0,a),B(b,0),C(b,4)三点,其中a,b满足关系式.(1)求a,b的值;(2)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m,),请用含m的式子表示四边形ABOP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P,使四边形ABOP的面积与△ABC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a,b)是第四象限内一点,AB⊥y轴于B,且B(0,b)是y轴负半轴上一点,b2=16,S△AOB=12.(1)求点A和点B的坐标;(2)如图1,点D为线段OA(端点除外)上某一点,过点D作AO垂线交x轴于E,交直线AB于F,∠EOD、∠AFD的平分线相交于N,求∠ONF的度数.(3)如图2,点D为线段OA(端点除外)上某一点,当点D在线段上运动时,过点D作直线EF交x轴正半轴于E,交直线AB于F,∠EOD,∠AF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N.若记∠ODF=α,请用α的式子表示∠ONF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专题
1如图,在下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A ( 0, a), B (b, 0), C (3, c)三点,其中a、b、
2 . ____
c 满足关系式:|a- 2|+ (b - 3) + - _ ;.=0.
(1 )求a、b、c的值;
(2)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 (m, 2),请用含m的式子表示四边形ABOP的面积;
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 B的坐标分别为A ( a, 0) , B ( b , 0),且a、b满足a= =7+ 丁二-1,现同时将点A , B分别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分别得到点A , B的对应点C,
D ,连接AC , BD , CD .
(1)求点C , D的坐标及四边形ABDC的面积S四边形ABDC .
(2)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连接PA, PB ,使S^PAB=S四边形ABDC ?若存在这样一点,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3)点P是线段B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C, PO ,当点P在BD上移动时(不与 B , D重
合)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并说明理由.
ZCPO
3. 已知:如图 ①,直线MN 丄直线PQ ,垂足为0,点A 在射线OP 上,点B 在射线0Q 上(A 、B 不与0点重合),点C 在射线0N 上且0C=2,过点C 作直线I // PQ ,点D 在点 C 的左边且CD=3 .
(1 )直接写出△ BCD 的面积.
(2) 如图②,若AC 丄BC ,作/ CBA 的平分线交 0C 于E,交AC 于F,求证:/ CEF= / CFE . (3) 如图③,若/ ADC= / DAC ,点B 在射线0Q 上运动,/ ACB 的平分线交 DA 的延长 线于点H ,在点B 运动过程中 「■:的值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其值;若变化,求出变
ZABC
化范围.
2
4.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 (a , 0), B ( b , 3), C ( 4, 0),且满足(a+b ) +|a
-b+6|=0 ,线段AB 交y 轴于F 点. (1) 求点A 、B 的坐标.
ED // AB ,且 AM , DM 分别平分/ CAB ,/ 0DE ,如
图2,求/ AMD 的度数. (3)如图3,(也可以利用图1) ① 求点F 的坐标;
② 点P 为坐标轴上一点, 若厶ABP 的三角形和△ ABC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 P 点坐标.
yj
2
1
3
A 0
C
(2 )点D 为y 轴正半轴上一点,若 【图
3)
c 为y 轴正半轴上一点,且 S A ABC =6 . (1 )求A 、B 、C 三点的坐标;
(2)
是否存在点P (t , t ),使S A PA B =2S A ABC ?若存在,请求出 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
3
说明理由;
(3) 若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上一点,CN=2BN ,连AN 、BM 相交于点D ,求四边形 CMDN 的面积是 _____________ .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a, b )是第四象限内一点,
AB 丄y 轴于B ,且B (0, b )
2
是y 轴负半轴上一点,b =16, S AAOB =12. (1) 求点A 和点B 的坐标; (2)
如图1,点D 为线段0A (端点除外)上某一点,过点
D 作AO 垂线交x 轴于
E ,交 直线
AB 于F ,/ EOD 、/ AFD 的平分线相交于 N ,求/ ONF 的度数.
(3) 如图2,点D 为线段OA (端点除外)上某一点,当点 D 在线段上运动时,过点 D 作 直线EF 交x 轴正半轴于 E ,交直线AB 于F ,/ EOD , / AF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 N .若记 / ODF= a,请用a 的式子表示/ ONF 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
5.在直角坐标系中,
已知点A 、B 的坐标是(a , 0) ( b , 0), a, b 满足方程组
j2a+b= - 5 [3a- 2b=- 11
& 在如图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A (0, a ), B (b , 0), C (b , c )三点,其中a 、b 、c 满足
i
_____ 2
2
关系式 [一 [+ ( b - 3) =0 , (c - 4) 切. (1 )求a 、b 、c 的值;
)如果点P (m , n )在第二象限,四边形 CBOP 的面积为y ,请你用含 m , n 的式子表 示y ; (3)如果点P 在第二象限坐标轴的夹角平分线上,并且
y=2S 四边形CBOA ,求P 点的坐标.
7•如图,在下面的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满足关系式..■' '':
' b+3
(1) 求a , b 的值;
A (0, a ),
B (b , 0),
C (b , 4)三点,其中 a , b
'),请用含m 的式子表示四边形 ABOP 的面积;
3
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 P ,使四边形ABOP 的面积与△ ABC 的面积相等?若 存在,
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 (3)
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
P (m ,
2 __ _____
9.如图,A 、B 两点坐标分别为 A( a, 4),B(b, 0), 且 a, b 满足(a — 2b+8) + ;一_七_-=0, E 是y 轴正半轴上一点. (1 )求A 、B 两点坐标;
(2) 若C 为y 轴上一点且 S A AOC =」S A AOB ,求C 点的坐标;
5
(3) 过 B 作 BD // y 轴,/ DBF=_ / DBA ,/ EOF=_/ EOA ,求/ F 与/ A 间的数量关系.
3
3
(1 )求A 、B 的坐标;
(2) 如图1, E 为第二象限内直线 AB 上一点,且满足 S ^AOE = S ^AOB ,求E 的坐标.
j
(3) 如图2,平移线段 BA 至OC , B 与O 是对应点,A 与C 对应,连AC . E 为BA 的延 长线上一动点,连 EO . OF 平分/ COE , AF 平分/ EAC , OF 交AF 于F 点•若 / ABO+ / OEB= a,请在图2中将图形补充完整,并求/ F (用含a 的式子表示).
10.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 点 A (0, m ),点 B ( n , 0), m 、n 满足(m
*
坯
图1 图2
11 .如图,已知点 A (- m , n ) , B (0, m ),且m 、n 满足右古5 + (n - 5) 2=0,点C 在y
轴上,将△ ABC 沿y 轴折叠,使点 A 落在点D 处. (1) 写出D 点坐标并求A 、D 两点间的距离;
(2) 若 EF 平分/ AED ,若/ ACF -/ AEF=20 ° 求/ EFB 的度数;
(3) 过点C 作QH 平行于AB 交x 轴于点H ,点Q 在HC 的延长线上,AB 交x 轴于点R ,
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 B 的坐标分别为 A (- 1 , 0 )、B ( 3, 0).现同时 将点A , B 分别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 1个单位,分别得到点 A , B 的对应点C 、 D ,连接 AC , BD .
(1) 直接写出点 C 、D 的坐标,求四边形 ABDC 的面积 S 四边形ABDC ; (2)
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一点 P ,使S ^PAC = S 四边形ABDC ? 若存在这
样一点,求出点 P 的 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3) 如图3,在线段 CO 上取一点 G ,使OG=3CG ,在线段 0B 上取一点F ,使OF=2BF , CF 与BG 交于点H ,求四边形 OGHF 的面积S 四边形OGHF .
CP 、RP 分别平分/ BCQ 和/ ARX ,当点 若不变,求其度数;若变化,求其变化范围.
C 在y 轴上运动时, / CPR 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
2
D
图2 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