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方程的几种建立方式及其适用范围
高三数学平面解析几何部分 直线的方程知识精讲 人教实验版B
高三数学平面解析几何部分直线的方程知识精讲一. 本周教学内容:平面解析几何部分:直线的方程二. 教学目的: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及其相关应用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2)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及求法;(3)两直线的位置关系;(4)点到直线的距离;(5)有关对称问题. 难点:(1)注意斜率与倾斜角的区别:每条直线都有倾斜角,其X 围是0°≤θ<180°,但并不是每条直线都有斜率.(2)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之间要熟练转化,在使用直线方程时,要注意方程表示直线的“局限性”.(3)判断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时,不要忘记考虑两条直线中有一条或两条直线均无斜率的情形.(4)在运用公式=d 求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时,一定要把,x y 项的系数化成相等.(5)中点坐标公式和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是解决对称问题的重要工具,解析几何中的中心对称和轴对称问题最终都归结为关于点的对称问题加以解决.四. 知识分析: 【知识梳理】1. 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1)已知两点1122(,),(,)P x y Q x y ,如果12≠x x ,那么直线PQ 的斜率为2121-=-y y k x x 。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x 轴相交的直线,把x 轴所在的直线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过的角度,称为这条直线的倾斜角,由定义可知倾斜角的取值X 围是[)0,π。
2. 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判定(1)两条直线平行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12,l l ,其斜率分别为12,k k ,则有1212//⇔=l l k k 。
(2)两条直线垂直如果两条直线都有斜率,且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12121⊥⇔⋅=-l l k k 。
3.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如果直线l 经过点000(,)P x y ,且斜率为k ,则把方程00()-=-y y k x x 叫做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解析几何部分 直线方程
误解分析
不能把 Sn 灵活变换角度看成关于n的一次函数,进而转化 n
为直线方程是出错的主要原因.
第3课时 线性规划
要点·疑点·考点
1.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1)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表示直线l:Ax+By+C=0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 直线l应画成虚线,Ax+By+C<0,表示直线 l 另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画不等式 Ax+By+C≥0(≤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时,应把边界直线 画成实线. (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 式表示的平面点集的交集即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 面区域的公共部分.
5 L与直线4x+2y-3=0的距离为____1_0____
2.若直线l1:mx+2y+6=0和直线l2:x+(m-1)y+m2-1=0平行但不 重合,则m的值是__-_1___.
3.若直线l1:y=kx+k+2与l2:y=-2x+4的交点在第一象限, 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2_/3_<__k_<__2___.
y2
y1
x2 x1
(3)直线的横截距是直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直线的纵截
距是直线与 y 轴交点的纵坐标.
2.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1)点斜式:设直线l过定点P(x0,y0),斜率为k,则直线l 的方程为y-y0=k(x-x0)
(2)斜截式:设直线 l 斜率为k,在y 轴截距为b,则直线l
【解题回顾】研究直线l的斜率a与直线AC、BC的斜率的
大小关系时,要注意观察图形.请读者研 究,如果将本题条件改为A(-1,4), B(3,1),结论又将如何?
空间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空间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在空间几何中,直线是最基本的图形之一。
直线的方程是在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空间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是基于不同的坐标系和参数化方式,它们各自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这五种形式的具体含义和应用。
1. 点向式方程点向式方程是空间直线方程的最基本形式。
它基于点和向量的概念,可以表示为:$$vec{r}=vec{a}+tvec{b}$$其中,$vec{r}$ 是直线上任意一点的位置向量;$vec{a}$ 是直线上已知的一点的位置向量;$vec{b}$ 是直线的方向向量,它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直线的方向;$t$ 是参数,可以取任意实数值。
点向式方程的优势在于它直观地表达了直线的位置和方向。
同时,它也很容易与向量运算相结合,便于进行计算。
但是,它的缺点是不够简洁,需要使用向量的加法和数乘运算,不太方便。
2. 对称式方程对称式方程是空间直线方程的另一种基本形式。
它基于平面和点的概念,可以表示为:$$frac{x-x_0}{a}=frac{y-y_0}{b}=frac{z-z_0}{c}$$ 其中,$(x_0,y_0,z_0)$ 是直线上已知的一点的坐标;$a,b,c$ 是直线的方向比例系数,它们的比值决定了直线的方向;$x,y,z$ 是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对称式方程的优势在于它简洁明了,易于计算。
同时,它也可以很容易地转化为其他形式的方程。
但是,它的缺点是不够直观,不容易理解直线的位置和方向。
3. 参数式方程参数式方程是空间直线方程的常用形式之一。
它基于参数化的概念,可以表示为:$$begin{cases} x=x_0+at y=y_0+bt z=z_0+ct end{cases}$$ 其中,$(x_0,y_0,z_0)$ 是直线上已知的一点的坐标;$a,b,c$ 是直线的方向比例系数,它们的比值决定了直线的方向;$t$ 是参数,可以取任意实数值。
参数式方程的优势在于它直观地表达了直线的位置和方向,同时也很容易进行计算和推导。
必修二3.2. 直线的方程(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2必修(A版)3.2 直线的方程教案 A第1课时教学内容:3.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3.2.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2.能正确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公式求直线方程;3.掌握直线方程的两点的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4.了解直线方程截距式的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点斜式方程的推导过程,通过对比理解“截距”与“距离”的区别.在应用旧知识的探究过程中获得到新的结论,并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分析、应用获得新知识的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能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斜截式方程与两点式方程.教学难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斜截式方程与两点式方程的应用.教学关键:抓住各种方程的形式及各种形式方程的量,熟悉求出这些量的方法,并能应用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写出直线的方程.教学突破方法:首先创设情景,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能够确定一条直线的条件,并利用这些条件写出直线的四种形式的方程,通过例题及适量的练习进行巩固和提高.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通过问题的引入,激起学生对直线方程写法探究的兴趣,总结其规律.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练习巩固.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问题,引导讨论,出示答案).学生准备:直线与一次函数的关系、练习本.教学过程详见下页表格.1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2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在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应知道哪些条件?学生回顾,并回答.然后教师指出,直线的方程,就是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x,y)满足的关系式.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知.概念形成2.直线l经过点P0(x0,y0),且斜率为k.设点P(x,y)是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请建立x,y与k,x0,y0之间的关系.学生根据斜率公式,可以得到,当x≠x0时,y ykx x-=-,即y–y0 = k(x–x0)(1)老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予关注、引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推导出这个方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并体会直线的方程,就是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x,y)满足的关系式,从而掌握根据条件求直线方程的方法.3.(1)过点P0(x0,y0),斜率是k的直线l上的点,其坐标都满足方程(1)吗?学生验证,教师引导.使学生了解方程为直线方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2)坐标满足方程(1)的点都在经过P0(x0,y0),斜率为k的直线l上吗?学生验证,教师引导.然后教师指出方程(1)由直线上一定点及其斜率确定,所以叫做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简称点斜式.使学生了解方程为直线方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概念深化4.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能否表示坐标平面上的所有直线呢?学生分组互相讨论,然后说明理由.使学生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适用范围.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2 必修(A 版)3续上表5.(1)x 轴所在直线的方程是什么?y 轴所在直线的方程是什么?(2)经过点P 0 (x 0, y 0)且平行于x 轴(即垂直于y 轴)的直线方程是什么?(3)经过点P 0 (x 0, y 0)且平行于y 轴(即垂直于x 轴)的直线方程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分析,求得问题的解决.进一步使学生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适用范围,掌握特殊直线方程的表示形式.应用举例6.例1 直线l 经过点P 0 (– 2,3),且倾斜角 = 45° . 求直线l 的点斜式方程,并画出直线l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用点斜式求直线方程应已知哪些条件?题目哪些条件已经直接给予,哪些条件还有待去求. 在坐标平面内,要画一条直线可以怎样去画. 例1 【解析】直线l 经过点P 0 (–2,3),斜率k = tan45°=1代入点斜式方程得 y – 3 = x + 2 画图时,只需再找出直线l 上的另一点P 1 (x 1,y 1),例如,取x 1= –1,y 1 = 4,得P 1 的坐标为(– 1,4),过P 0 ,P 1的直线即为所求,如上图.学生会运用点斜式方程解决问题,清楚用点斜式公式求直线方程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1)一个定点; (2)有斜率. 同时掌握已知直线方程画直线的方法.x y6 421–1 –2 0 P 0 P 1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4续上表概念深化7.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k ,且与y 轴的交点为(0, b ),求直线l 的方程.学生独立求出直线l 的方程:y = kx + b (2) 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截距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方程(2)由哪两个条件确定,让学生理解斜截式方程概念的内涵. 引入斜截式方程,让学生懂得斜截式方程源于点斜式方程,是其中一种特殊的情形.8.观察方程y = kx + b ,它的形式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深入理解和掌握斜截式方程的特点.9.直线y = kx + b 在x 轴上的截距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评价. 使学生理解“截距”与“距离”的区别.方法探究 10.你如何从直线方程的角度认识一次函数y = kx + b ?一次函数中k 和b 的几何意义是什么?你能说出一次函数y = 2x – 1,y = 3x ,y = –x + 3图象的特点吗?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评价.归纳概括.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应用举例11.例2 已知直线l 1:y = k 1 + b 1,l 2:y 2 = k 2 x + b 2 . 试讨论: (1)l 1∥l 2的条件是什么? (2)l 1⊥l 2的条件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用斜率判断两条直线平行、垂直结论. 思考(1)l 1∥l 2时,k 1,k 2;b 1,b 2有何关系?(2)l 1⊥l 2时,k 1,k 2;b 1,b 2有何关系?在此由学生得出结论;l 1∥l 2⇔k 1 = k 2,且b 1≠b 2;l 1⊥l 2⇔k 1k 2 = –1. 例2 【解析】(1)若l 1∥l 2,则k 1 = k 2,此时l 1、l 2与y 轴的交点不同,即b 1 = b 2;反之,k 1 = k 2,且b 1 = b 2时,l 1∥l 2 .于是我们得到,对于直线l 1:y = k 1x + b 1,l 2:y = kx + b 2 l 1∥l 2⇔k 1 = k 2,且b 1≠b 2;l 1⊥l 2⇔k 1k 2 = –1. 掌握从直线方程的角度判断两条直线相互平行或相互垂直;进一步理解斜截式方程中k ,b 的几何意义.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2 必修(A 版)5续上表概念的 形成 概念的 深化12.根据已有的知识,要求直线方程,应知道什么条件?能不能把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的问题呢?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已知两点的坐标,先判断是否存在斜率,然后求出直线的斜率,从而可求出直线方程:(1))1(232-=-x y ,(2)211121().y y y y x x x x --=--13.当21y y ≠时,方程可以写成1112122121(,).y y x x x x y y y y x x --=≠≠--由于这个直线方程由两点确定,所以我们把它叫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简称两点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有什么特点?可以用多少种方法来求直线l 的方程?哪种方法更为简捷?然后求出直线方程:1.x ya b+= 14.a b ,的几何意义是什么?什么是截距式方程?教师给出中点坐标公式,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恰当方法求出边BC 所在的直线方程和该边上中线所在的直线方程.在此基础上,学生交流各自的作法,并进行比较.1. 利用点斜式解答如下问题:(1)已知直线l 经过两点)5,3(),2,1(21P P ,求直线l 的方程.(2)已知两点),(),,(222211y x P x x P 其中),(2121y y x x ≠≠,求通过这两点的直线方程.2. 若点),(),,(222211y x P x x P 中有21x x =或21y y =,此时这两点的直线方程是什么?3. 例3 教学已知直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A )0,(a ,与y 轴的交点为B ),0(b ,其中0,0≠≠b a ,求直线l 的方程.4. 例4教学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 (-5,0),B (3,-3),C(0,2),求BC 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以及该边上中线所在的直线方程.遵循由浅及深,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获得新结论,以温故知新.使学生懂得两点式的适用范围和当已知的两点不满足两点式的条件时它的方程形式.使学生学会用两点式求直线方程;理解截距式源于两点式,是两点式的特殊情形.使学生会根据条件选择恰当的直线方程解决问题.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6续上表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直线方程四种形式(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互相之间的联系的理解.学生归纳后老师补充.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课堂作业1. 求倾斜角是直线31y x =-+的倾斜角的14,且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是:(1)经过点(3,1)-; (2)在y 轴上的截距是–5.【解析】∵直线31y x =-+的斜率3k =, ∴其倾斜角α=120°,由题意,得所求直线的倾斜角11304αα==,故所求直线的斜率13tan 303k ==.(1)∵所求直线经过点(3,1)-,斜率为33, ∴所求直线方程是31(3)3y x +=-,即3360x y --=. (2)∵所求直线的斜率是33,在y 轴上的截距为–5, ∴所求直线的方程为353y x =-,即33150x y --=. 2. 直线l 过点P (–2,3)且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若P 恰为线段AB 的中点,求直线l 的方程.【解析】设直线l 的斜率为k ,∵直线l 过点(–2,3),∴直线l 的方程为y – 3 = k [x – (–2)],令x = 0,得y = 2k + 3;令y = 0,得32x k=--. ∴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 3(2,0)k--,B (0,2k + 3). ∵AB 的中点为(–2,3),∴32023.2202332k k k ⎧--+⎪=-⎪=⎨⎪++=⎪⎩,解之得,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2 必修(A 版)7∴直线l 的方程为33(2)2y x -=+,即直线l 的方程为3x – 2y +12 = 0.3. 已知∆ABC 三个顶点坐标A (-1,8)、B (6,4)、C (0,0),求与BC 边平行的∆ABC 的一条中位线所在直线的方程.【解析】 设AB 、AC 边的中点分别为E 、F ,则EF 即为所求直线.由中点坐标公式可得E (25,6)、F (21-,4), 由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可得直线EF 的方程为252125646---=--x y , 即为2x -3y+13=0.第2课时教学内容: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明确直线方程一般式的形式特征;2. 会把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化为斜截式,进而求斜率和截距;3. 会把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化为一般式.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教学难点:对直线方程一般式的理解与应用.教学关键:通过直线一般式方程与其他形式方程的互化,理解在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条件下,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教学突破方法: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探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及时进行练习巩固.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练习法.教师围绕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通过一定的练习对本节知识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通过思考并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达到对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8直线方程一般式的理解应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幻灯片.学生准备:回顾初中所学的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 教学过程问 题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1.(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每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一个关于yx ,的二元一次方程表示吗?(2)每一个关于y x ,的二元一次方程0=++C By Ax (A ,B 不同时为0)都表示一条直线吗?使学生理解直线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用分类讨论的方法思考探究问题(1),即直线存在斜率和直线不存在斜率时求出的直线方程是否都为二元一次方程.对于问题(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要判断某一个方程是否表示一条直线,只需看这个方程是否可以转化为直线方程的某种形式.为此要对B 分类讨论,即当0≠B 时和当B=0时两种情形进行变形.然后由学生去变形判断,得出结论: 关于y x ,的二元一次方程,它都表示一条直线.教师概括指出:由于任何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一个y x ,的二元一次方程表示;同时,任何一个关于y x ,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我们把关于y x ,的二元一次方程0=++C By Ax (A ,B 不同时为0)叫做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简称一般式(general form ).2. 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与其他几种形式的直线方程相比,它有什么优点?使学生理解直线方程一般式与其他形 式的不同点.学生通过对比、讨论,发现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与其他形式的直线方程的一个不同点是: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能够表示平面上的所有直线,而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方程,都不能表示与y 轴垂直的直线.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2 必修(A 版)9续上表3. 在方程0=++C By Ax 中,A ,B ,C 为何值时,方程表示的直线 (1)平行于x 轴;(2)平行于y 轴;(3)与x 轴重合;(4)与y 重合.使学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系数和常数项对直线位置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过的与x 轴平行和重合、与y 轴平行和重合的直线方程的形式.然后由学生自主探索得到问题的答案.4. 例5 教学 已知直线经过点A (6,-4),斜率为43-,求直线的点斜式和一般式方程. 使学生体会把直线方程的点斜式转化为一般式,把握直线方程一般式的特点.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检查、评价、反馈.指出:对于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一般作如下约定:一般按含x 项、含y 项、常数项顺序排列;x 项的系数为正;x ,y 的系数和常数项一般不出现分数;无特别加以要求时,直线方程的结果写成一般式.5. 例6 教学把直线l 的一般式方程062=+-y x 化成斜截式,求出直线l 的斜率以及它在x 轴与y 轴上的截距,并画出图形.使学生体会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化为斜截式,和已知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求直线的斜率和截距的方法.先由学生思考解答,并让一个学生上黑板板书.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由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求直线的斜率和截距的方法:把一般式转化为斜截式可求出直线的斜率和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求直线与x 轴的截距,即求直线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为此可在方程中令y =0,解出x 值,即直线在x 轴的截距.在直角坐标系中画直线时,通常找出直线与两个坐标轴的交点. 6. 二元一次方程的每一个解与坐标平面中的点有什么关系?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之间有什么关系?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关系学生阅读教材第105页,从中获得对问题的理解.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10续上表7. 课堂练习第105练习第2题和第3(2). 巩固所学知识和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评价.8. 小结使学生对直线方程的理解有一个整体的认识.(1)请学生写出直线方程常见的几种形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2)比较各种直线方程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3)求直线方程应具有多少个条件? (4)学习本节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课堂作业1. 直线3x +y +1=0与x 轴的夹角为 ,与y 轴的夹角为 .【解析】其斜率为-3,倾斜角为120°,所以直线与x 的夹角为60°,与y 轴的夹角为30°.2. 已知两点A (2,2), B (-2,4),则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解析】AB 中点为(0,3),AB 斜率为21-,则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斜率为2,其方程为y =2x +3.3. 已知直线2x -y +4=0, 则其斜率 ,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 . 【解析】k=2, (-2,0).4. 直线方程0Ax By C ++=的系数A 、B 、C 分别满足什么关系时,这条直线分别有以下性质?(1)与两条坐标轴都相交;(2)只与x 轴相交;(3)只与y 轴相交;(4)是x 轴所在直线;(5)是y 轴所在直线.【解析】(1)当A ≠0,B ≠0时,直线与两条坐标轴都相交. (2)当A ≠0,B =0时,直线只与x 轴相交. (3)当A =0,B ≠0时,直线只与y 轴相交.(4)当A =0,B ≠0,C =0时,直线是x 轴所在直线. (5)当A ≠0,B =0,C =0时,直线是y 轴所在直线.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2必修(A版)教案 B第1课时教学内容:3.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2.能正确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公式求直线方程;3.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在已知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过程;通过对比理解“截距”与“距离”的区别.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能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学难点:推导直线点斜式方程的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情境1:过定点P(x0,y0)的直线有多少条?倾斜角为定值的直线有多少条?2.问题1:确定一条直线需要几个独立的条件?二、新课教学(一)点斜式方程1.学生思考、讨论问题1.学生可能的回答:(1)两个点P1(x1,y1),P2(x2,y2);(2)一个点和直线的斜率(可能有学生回答倾斜角);(3)斜率和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说明斜率存在);(4)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学生没有学过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可类比,同时强调截距均不能为0).2.建构数学问题2:给出两个独立的条件,例如:一个点P1(2,4)和斜率k=2就能决定一条直线l.(1)你能在直线l上再找一点,并写出它的坐标吗?你是如何找的?(2)这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P(x,y)的坐标x,y满足什么特征呢?直线上的任意一点P(x,y)(除P1点外)和P1(x1,y1)的连线的斜率是一个不11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12变量,即为k ,即:11x x y y k --=, 即y -y 1=k (x -x 1) (1)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1) 强调P (x ,y )的任意性.(2) 不直接提出直线方程的概念,而用一种通俗的,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先求出方程,可能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愿意参与.问题3:(1)P 1(x 1,y 1)的坐标满足方程吗?(2)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与此方程有什么关系?教师指出,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反过来,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此直线上.让学生感受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的意义. 如此,我们得到了关于x ,y 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这个方程由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确定,今后称其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3. 数学运用例1 一条直线经过点P 1(-2,3),斜率为2,求这条直线的方程. 【解析】由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得y -3=2(x +2),即2x -y +7=0. 变1:在例1中,若将“斜率为2”改为“倾斜角为45o ”,求这条直线的方程; 变2:在例1中,若将直线的倾斜角改为90o ,这条直线的方程是什么? 例2 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k ,与y 轴的交点是P (0,b ),求直线l 的方程. 【解析】根据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得直线l 的方程为y -b =k (x -0),即y =kx +b . (二)斜截式方程如果直线l 的斜率为k ,且与y 轴的交点为(0,b ),代入直线的点斜式方程:y -b =k (x -0),即y =kx +b (2)几何意义:k 为直线的斜率,b 为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我们把直线l 与y 轴的交点(0,b )的纵坐标b 叫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方程(2)由直线的斜率k 与它在y 轴上的截距b 确定,所以方程(2)叫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简称斜截式.例3 已知直线l 1:y =k 1x +b 1,l 2:y =k 2x +b 2,试讨论:(1)l 1∥l 2的条件是什么?(2)l 1⊥l 2的条件是什么?【解析】(1)l 1∥l 2⇔ k 1=k 2,且b 1=b 2. (2)l 1⊥l 2⇔ k 1k 2=-1.思考:y =kx +b 是我们学过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它的图象是一条直线,你如何从直线方程的角度去认识一次函数?k 和b 的几何意义是什么?说一说函数y =2x -1,y =3x ,y =-x +3的图象特点. 三、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过哪些知识点;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2 必修(A 版)13(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3)求一条直线的方程,要知道多少个条件? 四 布置作业P95练习:1,2,3,4.P100习题3.2 A 组:1,5,6,10.第2课时教学内容:3.2.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掌握直线方程的两点的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2. 了解直线方程截距式的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在应用旧知识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新的结论,并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分析、应用获得新知识的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直线方程两点式.教学难点:两点式推导过程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并要求大家熟练掌握,这一节,我们将利用点斜式来推导直线方程的两点式.二、讲授新课1. 直线方程的两点式:1112122121(,)y y x x x x y y y y x x --=≠≠--,其中2211,,,y x y x 是直线两点),(),,(2211y x y x 的坐标.推导:因为直线l 经过点),(),,(222111y x P y x P ,并且21x x ≠,所以它的斜率1212x x y y k --=.代入点斜式,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14得 )(112121x x x x y y y y ---=-.当21y y ≠,时,方程可以写成112121y y x x y y x x --=--. 说明:①这个方程由直线上两点确定;②当直线没有斜率(21x x =)或斜率为)(021y y =时,不能用两点式求出它的方程.2. 直线方程的截距式:1=+bya x ,其中a ,b 分别为直线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 说明:①这一直线方程由直线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确定,所以叫做直线方程的截距式;②截距式的推导由例1给出. 三、例题讲解例1 已知直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a ,0),与y 轴的交点为(0,b ),其中a ≠0,b ≠0,求直线l 的方程.【解析】因为直线l 经过A (a ,0)和B (0,b )两点,将这两点的坐标代入两点式,得:.1,000=+--=--bya x a a xb y 就是 说明:此题应用两点式推导出了直线方程的截距式.例2 三角形的顶点是A (-5,0)、B (3,-3)、C (0,2),求这个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的方程.【解析】直线AB 过A (-5,0)、B (3,-3)两点,由两点式得0(5)303(5)y x ---=----,整理得:01583=++y x ,即直线AB 的方程. 直线BC 过C (0,2),斜率是3530)3(2-=---=k ,由点斜式得:52(0)3y x -=--,整理得:0635=-+y x ,即直线BC 的方程.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2 必修(A 版)15直线AC 过A (-5,0),C (0,2)两点,由两点式得:0(5)200(5)y x ---=---,整理得:01052=+-y x ,即直线AC 的方程.说明:例2中用到了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与两点式,说明求解直线方程的灵活性,应让学生引起注意.四、课堂小结1. 请学生归纳直线方程常见的几种形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2. 师生讨论比较各种直线方程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3. 求直线方程应具有多少个条件?4. 学习本节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五、布置作业P99、100练习:1,2.P101习题3.2B 组:1,2,5.第3课时教学内容: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明确直线方程一般式的形式特征;2. 会把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化为斜截式,进而求斜率和截距;3. 会把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化为一般式.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教学难点:对直线方程一般式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1.求过点(2,1),斜率为1的直线的方程,并观察方程属于哪一类?2.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即直线的倾斜角α=90°时,直线的方程怎样表示? 二、探究新知,师生互动 1.一般式(1)直线的方程是都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在90α≠和90α=两种情况下,直线方程可分别写成y kx b =+及1x x =这两种形式,它们又都可变形为0=++C By Ax 的形式,且,A B 不同时为0,即直线的方程都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2)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的图形是直线因为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0=++C By Ax ,其中,A B 不同时为0.在0B ≠和0B =两种情况下,一次方程可分别化成BC x B A y --=和A C x -=,它们分别是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和与y 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方程,即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图形都是直线.这样我们就建立了直线与关于,x y 二元一次方程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把0=++C By Ax (其中,A B 不同时为0)叫做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一般地,需将所求的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 三、拓展创新,应用提高例1 已知直线过点(6,4)A -,斜率为43-,求该直线的点斜式和一般式方程及截距式方程.【解析】经过点(6,4)A -且斜率43-的直线方程的点斜式44(6)3y x +=--,化成一般式,得: 43120x y +-=, 化成截距式,得:134x y+=. 练习:根据下列条件,写出直线的方程,并把它化成一般式:经过点A (8,-2),斜率是-12;经过点B (4,2),平行于x 轴; 经过点P (3,-2),Q (5,-4);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是32,-3.例2 求直线:35150l x y +-=的斜率及x 轴,y 轴上的截距,并作图.。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2.2.2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伽利略铁球的轨迹伽利略是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 历史上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
为了证实和传播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献出了毕生精力.由此,他晚年受到教会迫害,并被终身监禁。
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纯属思辨的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因此,他被称为“ 近代科学之父”。
他的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据说科学家伽利略为向亚里士多德宣战,曾手拿一大一小两个铁球,站在高高的比萨斜塔上,将一大一小两个铁球同时扔下,结果人们发现,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于是亚里士多德的那个“物体下落速度与其重量成正比”的论断立刻被推翻了.一个铁球可以看作是一个质点,那么铁球运动所形成的轨迹可以看做是满足某种运动规律的点的集合。
我们将之推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这样的点的集合被称为直线,直线的位置既可以由两个点来惟一确定,也可以由一个点和一个方向来确定.课程学习目标[课程目标]目标重点:各种直线方程的推导,点斜式是直线方程的重中之重;根据所给条件灵活选取适当的形式和方法,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目标难点:清楚各种直线方程的局限性;把握求直线方程的灵活性;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方法和特殊———一般———特殊的思维方式理解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对应关系.[学法关键]1.直线是点的集合,求直线方程实际上是求直线上点的坐标之间满足的一个等量关系;2.求直线方程的过程中,既要说明直线上的点的坐标满足方程,也要说明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在直线上,只有满足了这两点,我们才可以说这个方程是直线的方程或直线是这个方程的直线;3.通过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培养数形结合、数形转化的能力,能正确运用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解决问题。
直线的方程 (单元教学设计)-高中数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直线的方程”单元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及其解析(一)内容对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的探索,得到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二)内容解析1.内容本质:直线的方程是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代数表示,是确定直线位置几何要素的完全代数刻画,这种刻画为我们研究直线带来方便.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经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的一种“变式”表达,表达的是直线上任意一点坐标与直线的斜率以及所经过的定点坐标之间所满足的代数关系式.直线的方程一方面表示直线上点的坐标都满足这个方程,另一方面表示满足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这条直线上.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直线其他形式方程的基础,两点式一方面是点斜式的“变式”表达,另一方面也是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代数刻画.这些方程都以斜率公式为纽带,将直线上任意一点与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联系起来,表达了直线上的点的坐标所满足的代数关系.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揭示了直线方程的代数本质.任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表示一条直线,任意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一个二元一次方程表示.点斜式方程,两点式方程都可以化为一般式方程.2.蕴含的思想方法直线方程的建立过程,本质上是将确定直线的几何要素(点与方向)代数化的过程,坐标法是本单元教学的核心.用方程表示直线,实现对直线的“运算”,将直线方程“形象化”为直线,实现了对方程的直观化表达,蕴含了丰富的数形结合思想.本单元同时还蕴含着特殊与一般、分类与整合、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3.知识的上下位关系:本单元在完成了对直线的重要几何要素之一(方向)完成了代数刻画之后,对直线进行完全的代数刻画.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的用坐标法刻画一个几何对象,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坐标法的重要一环,是后续用坐标法学习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方程的基础.在后续的学习中,会进一步使用直线方程对直线的交点坐标、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直线间的距离进行定量计算.而对坐标法的进一步掌握,还会在“反哺”函数与向量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作用.4. 育人价值:通过直线方程概念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核心素养;通过直线方程及适用范围的学习,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核心素养;通过不同问题对直线的几何特征的关注,采用不同的直线方程求解问题,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核心素养.5.教学重点:直线的方程.二、目标及其解析(一)单元目标1.能够完成对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的探索,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及应用;2.能够从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出发,完成对直线两点式方程的自主探究;3.能够明了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掌握直线的一般式方程;4.了解直线不同形式方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坐标法.(二)目标解析1.学生知道点斜式方程是经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的一种“变式”表达,知道斜截式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特例.会根据已知点的坐标以及直线的斜率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并能够与斜截式方程的相互转化.2.学生知道两点式方程是直线点斜式方程的一种“变式”表达,知道截距式方程是两点式方程的特例.会根据两点坐标写出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并能够与截距式方程的相互转化.3.学生知道点斜式方程是其他所有形式方程的基础,通过对一般式方程的分析,能够把一般式方程转化为点斜式方程后,认识到任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任意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一个二元一次方程表示.4.知道直线方程是对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几何特征的代数刻画.知道直线上所有的点的坐标都满足这个方程,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这条直线上.能说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不同直线的几何特征并选择合适的形式写出直线方程.能说出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方程中相关要素的几何意义,能进行不同形式方程的转化并解决有关问题.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一)教学问题诊断在本单元中学生将第一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代数形式刻画一个几何对象,系统地完成对坐标法的完整体验.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什么是直线的方程,什么是方程的直线,缺乏认知,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为此,应清晰完成一次对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所求的直线上的证明.学生能否在前面学习直线的倾斜角及斜率时的基础上,形成对坐标法的初步认识,完成对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的分析,建立直线上任意一点(所有点)与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得出坐标满足的代数关系式,这对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在第一课时安排学生从直线的斜率公式出发探究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在第二课时,则应引导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由直线的点斜式出发,探究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学生能否认识到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重要性,能否通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的“变式”表达建立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进而认识到直线的两点线直线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变式”表达,而直线斜截式方程、截距式方程则分别是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两点式方程的特例,能否建立起直线方程不同形式的内在联系,是本单元教学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才会真正系统掌握并应用直线方程的不同形式.在教学上应设置不同的问题背景,引导学生们根据直线上任意一点(所有点)的几何特征,选择不同的直线方程,让学生经历对直线方程的“同解变形”,解决相应问题.要帮助学生建立从分析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入手,完成对这些几何要素的代数主刻画;结合对直线一般式方程与点斜式方程之间的转化,体会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之间的关系,形成以数与形两个角度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思维方法.(二)教学难点:1.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重要性的认识与运用;2.建立起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间的对应关系.四、教学支持条件(一)学生在前面的课堂上,完成了对直线的倾斜角及斜率的学习;在高一的数学必修课程中的函数、平面向量、复数等知识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坐标法经验.(二)结合网络画板,呈现并引导学生体验直线的几何要素与直线方程之间的相互影响.五、课时分配.本单元安排3个课时完成.(一)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二)直线的两点式方程;(三)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直线和圆的方程知识及典型例题
数学基础知识与典型例题直线和圆的方程直线和圆的方程知识关系直线的方程一、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直线的倾斜角:一条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其中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其倾斜角为0,故直线倾斜角α的范围是0180α<≤.2.直线的斜率: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其倾斜角α的正切叫这条直线的斜率k,即tankα=.注:①每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一定有斜率.②当90=α时,直线l垂直于x轴,它的斜率k不存在.③过两点111(,)P x y、222(,)P x y12()x x≠的直线斜率公式2121tany ykx xα-==-二、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及适用条件名称方程说明适用条件斜截式y=kx+bk—斜率b—纵截距倾斜角为90°的直线不能用此式点斜式y-y0=k(x-x0)(x0,y0)—直线上已知点,k ──斜率倾斜角为90°的直线不能用此式两点式121y yy y--=121x xx x--(x1,y1),(x2,y2)是直线上两个已知点与两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不能用此式截距式xa+yb=1a—直线的横截距b—直线的纵截距过(0,0)及与两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不能用此式一般式A x+B y+C=0(A、B不全为零)A、B不能同时为零例8. 与直线:23x y +(1,4)A -的'的方__________例9. 已知二直线8:1+y mx l 和2:2+my x l ,若21l l ⊥,m =_____,n =____.两直线的位置关系⑵两条相交直线1l与2l的夹角:两条相交直线1l与2l的夹角,是指由1l与2l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最小的正角θ,又称为1l和2l所成的角,它的取值范围是0,2π⎛⎤⎥⎦⎝,当两直线的斜率k1,k2都存在且k1·k2≠-1时,则有2112tan1k kk kθ-=+.4.距离公式。
⑴已知一点P(x0,y0)及一条直线l:A x+B y+C=0,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d=0022||Ax By CA B+++;⑵两平行直线l1:A x+B y+C1=0,l2:A x+B y+C2=0之间的距离d=1222||C CA B-+。
直线方程及其应用
直线方程及其应用直线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是解析几何最基础的部分,本章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以及两直线平行、垂直、重合的判定都是解析几何重要的基础内容.应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程度,线性规划是直线方程一个方面的应用,属教材新增内容,高考中单纯的直线方程问题不难,但将直线方程与其他知识综合的问题是学生比较棘手的.●难点磁场(★★★★★)已知|a|<1,|b|<1,|c|<1,求证:abc+2>a+b+c.●案例探究[例1]某校一年级为配合素质教育,利用一间教室作为学生绘画成果展览室,为节约经费,他们利用课桌作为展台,将装画的镜框放置桌上,斜靠展出,已知镜框对桌面的倾斜角为α(90°≤α<180°)镜框中,画的上、下边缘与镜框下边缘分别相距a m,b m,(a>b).问学生距离镜框下缘多远看画的效果最佳?命题意图:本题是一个非常实际的数学问题,它不仅考查了直线的有关概念以及对三角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更重要的是考查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属★★★★★级题目.知识依托:三角函数的定义,两点连线的斜率公式,不等式法求最值.错解分析:解决本题有几处至关重要,一是建立恰当的坐标系,使问题转化成解析几何问题求解;二sin ACB的最大值.都将使问题值.解:O为下边缘佳,应使∠ACB(b cosα,b sink AC=tan xCAkBC=于是tan ACB=ACBCACBCkkkk⋅+-1ααααcos)(sin)(cos)(sin)(2⋅+-+⋅-=++-⋅-=baxxabbaxxbaabxba由于∠ACB为锐角,且x>0,则tan ACB≤ααcos)(2sin)(baabba+-⋅-,当且仅当xab=x,即x=ab时,等号成立,此时∠ACB取最大值,对应的点为C(ab,0),因此,学生距离镜框下缘ab cm处时,视角最大,即看画效果最佳.[例2]预算用2000元购买单件为50元的桌子和20元的椅子,希望使桌椅的总数尽可能的多,但椅子不少于桌子数,且不多于桌子数的1.5倍,问桌、椅各买多少才行?命题意图:利用线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属于直线方程的一个应用,本题主要考查找出约束条件与目标函数、准确地描画可行域,再利用图形直观求得满足题设的最优解,属★★★★★级题目.知识依托: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域,最优解.错解分析:解题中应当注意到问题中的桌、椅张数应是自然数这个隐含条件,若从图形直观上得出的最优解不满足题设时,应作出相应地调整,直至满足题设.技巧与方法:先设出桌、椅的变数后,目标函数即为这两个变数之和,再由此在可行域内求出最优解. 解:设桌椅分别买x ,y 张,把所给的条件表示成不等式组,即约束条件为⎪⎪⎩⎪⎪⎨⎧≥≥≤≥≤+0,05.120002050y x x y x y y x 由⎪⎪⎩⎪⎪⎨⎧==⎩⎨⎧==+72007200,20002050y x x y y x 解得 ∴A 点的坐标为(7200,7200) 由⎪⎩⎪⎨⎧==⎩⎨⎧==+27525,5.120002050y x x y y x 解得 ∴B 点的坐标为(25,275) 所以满足约束条件的可行域是以A (200,200),B (25,75),O (0,0)为顶点的三角形区域(如右图),但注意到x ∈N ,y ∈N *,故取y =37.故有买桌子25张,椅子[例3出,今有抛物线y 2=2px (p >0).物线上的点P 直线l :2x -4y -17=0上的点(1)设P 、Q 两点坐标分别为(x1,y 1)、(x 2,y 2),证明:y 1²y 2=-p 2;(2)求抛物线的方程;(3)试判断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该点与点M 关于PN 所在的直线对称?若存在,请求出此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命题意图:对称问题是直线方程的又一个重要应用.本题是一道与物理中的光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性题目,考查了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属★★★★★★级题目.知识依托:韦达定理,点关于直线对称,直线关于直线对称,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两点式方程. 错解分析:在证明第(1)问题,注意讨论直线PQ 的斜率不存在时.技巧与方法:点关于直线对称是解决第(2)、第(3)问的关键.(1)证明:由抛物线的光学性质及题意知光线PQ 必过抛物线的焦点F (2p ,0),设直线PQ 的方程为y =k (x -2p ) ① 由①式得x =k 1y +2p ,将其代入抛物线方程y 2=2px 中,整理,得y 2-k p 2y -p 2=0,由韦达定理,y 1y 2=-p 2.当直线PQ 的斜率角为90°时,将x =2p 代入抛物线方程,得y =±p ,同样得到y 1²y 2= -p 2.(2)解:因为光线QN 经直线l 反射后又射向M 点,所以直线MN 与直线QN 关于直线l 对称,设点M (441,4)关于l 的对称点为M ′(x ′,y ′),则 ⎪⎪⎪⎩⎪⎪⎪⎨⎧=-+'⨯-+'⨯-=⨯-'-'017244244121214414y x x y 解得⎪⎩⎪⎨⎧-='='1451y x 直线QN 的方程为y =-1,由题设P 点的纵坐标y 12,得p =2,(3)解:将y =4代入y 2=4x ,将y =-1代入直线l 故N 点坐标为(213,-1) 由P 、N 两点坐标得直线设M 点关于直线NP ⎪⎩⎪⎨-==⎪⎪⎪⎩⎪⎪⎪⎨⎧=-+++⨯-=-⨯--1401224244121)2(4414111111y x y x x y 解得则又M 1(41,-1)的坐标是抛物线方程y 2=4x 的解,故抛物线上存在一点(41,-1)与点M 关于直线PN 对称.●锦囊妙计1.对直线方程中的基本概念,要重点掌握好直线方程的特征值(主要指斜率、截距)等问题;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条件;与距离有关的问题等.2.对称问题是直线方程的一个重要应用,中学里面所涉及到的对称一般都可转化为点关于点或点关于直线的对称.中点坐标公式和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是解决对称问题的重要工具.3.线性规划是直线方程的又一应用.线性规划中的可行域,实际上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求线性目标函数z =ax +by 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时,设t =ax +by ,则此直线往右(或左)平移时,t 值随之增大(或减小),要会在可行域中确定最优解.4.由于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因此有关函数、数列、不等式、复数等代数问题往往借助直线方程进行,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歼灭难点训练一、选择题1.(★★★★★)设M =120110,1101102002200120012000++=++N ,则M 与N 的大小关系为( ) A.M >N B.M =N C.M <N D.无法判断2.(★★★★★)三边均为整数且最大边的长为11的三角形的个数为( )A.15B.30C.36D.以上都不对二、填空题3.(★★★★)直线2x -y -4=0上有一点P ,它与两定点A (4,-1),B (3,4)的距离之差最大,则P 点坐标是_________.4.(★★★★)自点A (-3,3)发出的光线l 射到x 轴上,被x 轴反射,其反射光线所在直线与圆x 2+y 2-4x -4y +7=0相切,则光线l 所在直线方程为_________.5.(★★★★)函数f (θ)=2cos 1sin --θθ的最大值为_________,最小值为_________. 6.(★★★★★)设不等式2x -1>m (x 2-1)对一切满足|m |≤2的值均成立,则x 的范围为_________.三、解答题7.(★★★★★)已知过原点O 的一条直线与函数y =log 8x 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分别过点A 、B 作y 轴的平行线与函数y =log 2x 的图象交于C 、D 两点.(1)证明:点C 、D 和原点O 在同一直线上.(2)当BC 平行于x 轴时,求点A 的坐标.8.(★★★★★)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a +n (n -1)b ,(n =1,2,…),a 、b 是常数且b ≠0.(1)证明:{a n }是等差数列.(2)证明:以(a n ,n S n -1)为坐标的点P n (n =1,2,…)都落在同一条直线上,并写出此直线的方程. (3)设a =1,b =21,C 是以(r ,r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r >0),求使得点P 1、P 2、P 3都落在圆C 外时,r 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难点磁场证明:设线段的方程为y =f (x )=(bc -1)x +2-b -c ,其中|b |<1,|c |<1,|x |<1,且-1<b <1. ∵f (-1)=1-bc +2-b -c =(1-bc )+(1-b )+(1-c )>0f (1)=bc -1+2-b -c =(1-b )(1-c )>0∴线段y =(bc -1)x +2-b -c (-1<x <1)在x 轴上方,这就是说,当|a |<1,|b |<1,|c |<1时,恒有abc +2>a +b +c .歼灭难点训练一、1.解析:将问题转化为比较A (-1,-1)与B (102001,102000)及C (102002,102001)连线的斜率大小,因为B 、C 两点的直线方程为y =101x ,点A 在直线的下方,∴k AB >k AC ,即M >N . 答案:A2.解析:设三角形的另外两边长为x ,y ,则⎪⎩⎪⎨⎧>+≤<≤<11110110y x y x点(x ,y )应在如右图所示区域内当x =1时,y =11;当x =2时,y =10,11;当x =3时,y =9,10,11;当x =4时,y =8,9,10,11;当x =5时,y =7,8,9,10,11.以上共有15个,x ,y 对调又有15个,再加上(6,6),(7,7),(8,8),(9,9),(10,10)、(11,11)六组,所以共有36个.答案:C二、3.解析:找A 关于l 的对称点A ′,A ′B 与直线l 的交点即为所求的P 点.答案:P (5,6)4.解析:光线l 所在的直线与圆x 2+y 2-4x -4y +7=0关于x 轴对称的圆相切.答案:3x +4y -3=0或4x +3y +3=05.解析:f (θ)=2cos 1sin --θθ表示两点(cos θ,sin θ)与(2,1)连线的斜率. 答案:34 0 6.22+1-2x ,-2≤m ≤2,则f (-2)<0,且f (2)<0.答案:217-三、7.(1)1,点A (x 1,log 8x 1),因为A 、B (x 1,log 2x 1)、(x 2,log 2x 2). 由于log 2x 1112log x x k OC ==由此得k OC =k OD ,即O 、C 、D 在同一直线上.(2)解:由BC 平行于x 轴,有log 2x 1=log 8x 2,又log 2x 1=3log 8x 1∴x 2=x 13将其代入228118log log x x x x =,得x 13log 8x 1=3x 1log 8x 1, 由于x 1>1知log 8x 1≠0,故x 13=3x 1x 2=3,于是A (3,log 83).9.(1)证明:由条件,得a 1=S 1=a ,当n ≥2时,有a n =S n -S n -1=[na +n (n -1)b ]-[(n -1)a +(n -1)(n -2)b ]=a +2(n -1)b .因此,当n ≥2时,有a n -a n -1=[a +2(n -1)b ]-[a +2(n -2)b ]=2b .所以{a n }是以a 为首项,2b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2)证明:∵b ≠0,对于n ≥2,有21)1(2)1()1(2)1()11()1(11=--=--+--+=----b n b n a b n a a a b n n na a a S n S n n∴所有的点P n (a n ,n S n -1)(n =1,2,…)都落在通过P 1(a ,a -1)且以21为斜率的直线上.此直线方程为y -(a -1)= 21 (x -a ),即x -2y +a -2=0. (3)解:当a =1,b =21时,P n 的坐标为(n ,22-n ),使P 1(1,0)、P 2(2, 21)、P 3(3,1)都落在圆C 外的条件是 ⎪⎪⎩⎪⎪⎨⎧>-+->-+->+-222222222)1()3()21()1()1(r r r r r r r r r ⎪⎪⎩⎪⎪⎨⎧>+->+->-0108041750)1(222r r r r r 即 由不等式①,得r ≠1由不等式②,得r <25-2或r >25+2 由不等式③,得r <4-6或r >4+6再注意到r >0,1<25故使P 1、P 2、P 3)∪(4+6,+∞).①②③。
高中数学知识点:直线方程及其应用
高中数学知识点:直线方程及其应用直线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是解析几何最基础的部分,本章的差不多概念;差不多公式;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以及两直线平行、垂直、重合的判定差不多上解析几何重要的基础内容。
应达到熟练把握、灵活运用的程度,线性规划是直线方程一个方面的应用,属教材新增内容,高考中单纯的直线方程问题不难,但将直线方程与其他知识综合的问题是学生比较棘手的。
难点磁场已知|a|1,|b|1,|c|1,求证:abc+2a+b+c.案例探究[例1]某校一年级为配合素养教育,利用一间教室作为学生绘画成果展览室,为节约经费,他们利用课桌作为展台,将装画的镜框放置桌上,斜靠展出,已知镜框对桌面的倾斜角为(90180)镜框中,画的上、下边缘与镜框下边缘分别相距a m,b m,(ab)。
问学生距离镜框下缘多远看画的成效最佳?命题意图:本题是一个专门实际的数学问题,它不仅考查了直线的有关概念以及对三角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更重要的是考查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知识依靠:三角函数的定义,两点连线的斜率公式,不等式法求最值。
错解分析:解决本题有几处至关重要,一是建立恰当的坐标系,使问题转化成解析几何问题求解;二是把问题进一步转化成求tanACB的最大值。
假如坐标系选择不当,或选择求sinACB的最大值。
都将使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技巧与方法:欲使看画的成效最佳,应使ACB取最大值,欲求角的最值,又需求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
解: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AO为镜框边,AB为画的宽度,O 为下边缘上的一点,在x轴的正半轴上找一点C(x,0)(x0),欲使看画的成效最佳,应使ACB取得最大值。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知:A、B两点坐标分别为(acos,asin)、(bcos,bsin),因此直线AC、BC的斜率分别为:kAC=tanxCA=因此tanACB=由于ACB为锐角,且x0,则tanACB,当且仅当=x,即x=时,等号成立,现在ACB取最大值,对应的点为C(,0),因此,学生距离镜框下缘c m处时,视角最大,即看画成效最佳。
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案例--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23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教材分析这节内容介绍了直线方程的几种要紧形式:点歪式、两点式和一般式,并简单介绍了歪截式和截距式.直线方程的点歪式是其他直线方程形式的本源,因此它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在推导直线方程的点歪式时,要使学生理解:〔1〕建立点歪式的要紧依据是,通过直线上一个定点与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的直线是唯一的,其歪率等于k.〔2〕在得出方程后,要把它变成方程y-y1=k〔x-x1〕.因为前者表示的直线缺少一个点P1〔x1,y1〕,而后者才是这条直线的方程.〔3〕当直线的歪率不存在时,不能用点歪式求它的方程,这时的直线方程为x=x1.在学习了点歪式的本源上,进一步介绍直线方程的其他几种形式:歪截式、两点式、截距式和一般式,并探究它们的适用范围和相互联系与区不.通过研究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指出它们基本上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然后从两个方面进一步研究直线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使学生明确一个重要事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条直线的方程,都能够写成关于x,y的一次方程;反过来,任何一个关于x,y的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为以后接着学习“曲曲折折线和方程〞打下本源.因为这局限内容较为抽象,因此它是本节学习的难点.教学目标1.在“直线与方程〞和直线的歪率本源上,引导学生探究由一个点和歪率推导出直线方程,初步体会直线方程建立的方法.2.理解和把握直线方程的点歪式,并在此本源上研究直线方程的其他几种形式,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不,并能依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3.理解直线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并能用直线方程解决和研究有关咨询题.4.通过直线方程几种形式的学习,初步体会知识发生、开发和运用的过程,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任务分析这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歪率本源上,具体地研究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而这几种形式的要害是推导点歪式方程.因此,在推导点歪式方程时,要使学生理解:明确直线的歪率和直线上的一个点,这条直线就确定了,进而直线方程也就确定了.求直线方程确实是基本把直线上任一点用歪率和直线上明确点来表示,如此由两点的歪率公式即可推出直线的点歪式方程.在直线的点歪式方程本源上,由学生推出直线方程的其他几种形式,并使学生明确直线方程各种形式的使用范围,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不.关于直线和方程的一一对应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论证直线和方程的关系时,一方面分歪率存在与歪率不存在两类,另一方面又分B≠0与B=0两类.这种“两分法〞的分类,科学严密,可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和周密地讨论咨询题的能力.教学设计一、咨询题情境飞逝的流星形成了一条漂亮的弧线,这条弧线能够瞧作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也能够瞧作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为研究直线咨询题,须要建立直线的方程.直线可由两点唯一确定,也可由一个点和一个方一直确定.假如明确直线上一个点的坐标和歪率,那么如何建立这条直线的方程呢?二、建立模型1.教师提出一个具体的咨询题假如直线l通过点A〔-1,3〕,歪率为-2,点P在直线l上运动,那么点P的坐标满足什么条件?设点P的坐标为〔x,y〕,那么当P在直线l上运动时〔除点A外〕,点P与定点A 确定的直线确实是基本l,它的歪率恒为-2,因此=-2,即2x+y-1=0.显然,点A〔-1,3〕满足此方程,因此,当点P在直线l上运动时,其坐标〔x,y〕满足方程2x+y-1=0.2.教师明晰一般地,设直线l通过点P1〔x1,y1〕,且歪率为k,关于直线l上任意一点P〔x,y〕〔不同于点P1〕,当点P在直线l上运动时,PP1的歪率始终为k,因此,即y-y1=k〔x-x1〕.能够验证:直线l上的每个点〔包括点P1〕的坐标基本上那个方程的解;反过来,以那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l上,那个方程确实是基本过点P1、歪率为k的方程,我们把那个方程喊作直线的点歪式方程.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歪率不存在,其方程不能用点歪式表示,但因为直线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因此它的方程是x=x1.考虑:〔1〕方程与方程y-y1=k〔x-x1〕表示同一图形吗?〔2〕每一条直线都可用点歪式方程表示吗?[例题]求满足以下条件的直线方程.〔1〕直线l1:过点〔2,5〕,k=-1.〔2〕直线l2:过点〔0,1〕,k=-.〔3〕直线l3:过点〔2,1〕和点〔3,4〕.〔4〕直线l4:过点〔2,3〕平行于y轴.〔5〕直线l5:过点〔2,3〕平行于x轴.参考答案:〔1〕x+y-7=0.〔2〕y=-x+1.〔3〕3x-y-5=0.〔4〕x=2.〔5〕y=3.[练习]求以下直线方程.〔1〕明确直线l的歪率为k,与y轴的交点P〔0,b〕.〔假如直线l的方程为y=kx+b,因此称b是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那个方程喊直线的歪截式方程〕〔2〕明确直线l通过两点P1〔x1,y1〕,P2〔x2,y2〕.〔假如直线l的方程为y-y1=〔x-x1〕,〔x1≠x2〕,因此那个方程喊直线的两点式方程〕〔3〕明确直线l通过两点A〔a,0〕,B〔0,b〕,其中ab≠0.〔假如直线l的方程为,〔ab≠0〕,因此a,b分不称为直线l在x轴、y轴上的截距,那个方程喊直线的截距式方程〕进一步考虑讨论:前面所学的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基本上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那么任何一条直线的方程是否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反过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吗?通过学生讨论后,师生共同明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一条直线的方程基本上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事实上,当直线歪率存在时,它的方程可写成y=kx+b,它可变形为kx-y+b=0,假如设A=k,B=-1,C=b,它的方程可化为Ax+By+C=0;当直线歪率不存在时,它的方程可写成x=x1,即x-x1=0,设A=1,B=0,C=-x1,它的方程可化为Ax+By+C =0.即任何一条直线的方程都能够表示为Ax+By+C=0;反过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Ax+By+C=0,〔A,B不全为0〕的图像是一条直线.事实上,关于方程Ax+By+C=0,〔A,B不全为0〕,当B≠0时,方程可化为y=-x-,它表示歪率为-,在y轴上截距为-的直线;当B=0时,A≠0,方程可化为x=-,它表示一条与y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综上可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是一一对应的.我们把方程Ax+By+C=0,〔A,B不全为0〕喊作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三、解释应用[例题]1.明确直线l通过点〔-2,5〕,且歪率为-.〔1〕求直线的一般式方程.〔2〕求直线在x轴、y轴上的截距.〔3〕试画出直线l.解答过程由学生讨论回复,教师适时点拨.2.求直线l:2x-3y+6=0的歪率及在x轴与y轴上的截距.解:明确直线方程可化为y=x+2,因此直线l的歪率为,在y轴上的截距为2.在方程2x-3y+6=0中,令y=0,得x=-3,即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3.[练习]1.求满足以下条件的直线方程,并画出图形.〔1〕过原点,歪率为-2.〔2〕过点〔0,3〕,〔2,1〕.〔3〕过点〔-2,1〕,平行于x轴.〔4〕歪率为-1,在y轴上的截距为5.〔5〕在x轴、y轴上的截距分不为3,-5.2.求过点〔3,-4〕,且在两条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3.设直线l的方程为〔m2-2m-3〕x+〔2m2+m-1〕y=2m-6,依据以下条件确定m 的值.〔1〕直线l在x轴上的截距为-3.〔2〕直线l的歪率为1.〔3〕直线l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0.四、拓展延伸1.在直线方程y-1=k〔x-1〕中,k取所有实数,可得到很多条直线,这很多条直线具有什么共同特点?2.在直线方程Ax+By+C=0中,当A,B,C分不满足什么条件时,直线有如下性质:〔1〕过坐标原点.〔2〕与两坐标轴都相交.〔3〕只与x轴相交.〔4〕只与y轴相交.〔5〕与x轴重合.〔6〕与y轴重合.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与几种特不形式有什么区不与联系?你能讲明它们的适用范围以及相互转化的条件吗?参考答案:1.直线过点〔1,1〕,它不包括直线x=1.2.〔1〕C=0.A,B不全为0;〔2〕A,B都不为0.〔3〕A≠0,B=0,C≠0.〔4〕A=0,B≠0,C≠0.〔5〕A=0,B≠0,C=0.〔6〕A≠0,B=0,C=0.3.略.点评这篇案例在直线与方程和直线的歪率本源上,通过实例探究出过一点且歪率明确的直线的方程,然后按照由特不到一般的方程建立了直线的点歪式方程,在点歪式方程的本源上由学生自主的探究出直线方程的其他形式,并研究了几种直线方程的联系与区不以及它们的适用范围.在案例的设计上注重了知识的发生、开发和适用的过程.在例题与练习的设计上,注重了层次性和知识的完整性的结合,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注重了数学的实质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显示了数形结合、化回、转化、抽象、概括以及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研究、分析解决咨询题的能力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显示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能够较好地完本钱节的教育教学任务.。
教学设计5:2.2.2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2.2.2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整体设计教学分析教材利用斜率公式推导出了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推导出了直线的斜截式方程,让学生讨论得出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在练习B中给出了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值得注意的是本节所讨论直线方程的四种形式中,点斜式方程是基础是一个“母方程”,其他方程都可以看成是点斜式方程的“子方程”.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点斜式方程的教学,其他三种方程形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推导.三维目标1.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了解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特例,培养普遍联系的辩证思维能力.2.理解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和截距式方程,并能探讨直线方程不同形式的适用范围,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3.会求直线方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直线方程的四种形式及应用.教学难点:求直线方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计1.我们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除此之外,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定点和斜率也能确定一条直线,那么怎样求由一点和斜率确定的直线方程呢?教师引出课题.设计2.上一节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方程的概念,其中直线y=kx+b就是我们本节所要进一步学习的内容,教师引出课题.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如左下图所示,已知直线l过P0(x0,y0),且斜率为k,求直线l的方程.(2)已知直线l 过点P (0,b ),且斜率为k (如右上图),求直线l 的方程. (3)已知两点A (x 1,y 1),B (x 2,y 2),且x 1≠x 2,y 1≠y 2,求直线AB 的方程.(4)已知直线l 在x 轴上的截距是a ,在y 轴上的截距是b ,且a ≠0,b ≠0.求证直线l 的方程可写为x a +yb =1.(这种形式的直线方程,叫做直线的截距式方程)讨论结果:(1)设点P (x ,y )为直线l 上不同于P 0(x 0,y 0)的任意一点,则直线l 的斜率k 可由P 和P 0两点的坐标表示为k =y -y 0x -x 0.即y -y 0=k (x -x 0).①方程①就是点P (x ,y )在直线l 上的条件.在l 上的点的坐标都满足这个方程,坐标满足方程①的点也一定在直线l 上.方程①是由直线上一点P 0(x 0,y 0)和斜率k 所确定的直线方程,我们把这个方程叫做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特别地,当k =0时,直线方程变为y =y 0.这时,直线平行于x 轴或与x 轴重合. (2)直线l 的点斜式方程为y -b =k (x -0).整理,得y =kx +b .这个方程叫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其中k 为斜率,b 叫做直线y =kx +b 在y 轴上的截距,简称为直线的截距.这种形式的方程,当k 不等于0时,就是我们熟知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3)设P (x ,y )是直线AB 上任一点,则k AB =y 2-y 1x 2-x 1,所以直线AB 的点斜式方程为y -y 1=y 2-y 1x 2-x 1(x -x 1),整理得y -y 1y 2-y 1=x -x 1x 2-x 1(x 1≠x 2,y 1≠y 2),这种形式的方程叫做直线的两点式方程.(4)直线l 过点(a ,0),(0,b ),则直线l 的两点式方程为y -0b -0=x -a 0-a,整理得x a +yb =1.这种形式的直线方程,叫做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应用示例思路1例1 求下列直线的方程: (1)直线l 1:过点(2,1),k =-1; (2)直线l 2:过点(-2,1)和点(3,-3).解:(1)直线l 1过点(2,1),斜率k =-1.由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得y -1=-1(x -2),整理,得l 1的方程为x +y -3=0. (2)我们先求出直线的斜率,再由点斜式写出直线方程. 直线l 2的斜率k =-3-13-(-2)=-45,又因为过点(-2,1),由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得y -1=-45[x -(-2)],整理,得l 2的方程4x +5y +3=0.另解:直线l 2的两点式方程为y -1-3-1=x +23+2,整理,得4x +5y +3=0.点评:为了统一答案的形式,如没有特别要求,直线方程都化为ax +by +c =0的形式. 变式训练分别求出通过点P (3,4)且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并画出图形: (1)斜率k =2;(2)与x 轴平行;(3)与x 轴垂直.解:(1)这条直线经过点P (3,4),斜率k =2,点斜式方程为y -4=2(x -3), 可化为2x -y -2=0.如图(1)所示.图(1)(2)由于直线经过点P (3,4)且与x 轴平行,即斜率k =0,所以直线方程为y =4. 如图(2)所示.图(2)(3)由于直线经过点P (3,4)且与x 轴垂直,所以直线方程为x =3. 如图(3)所示.图(3)例2 已知三角形三个顶点分别是A (-3,0),B (2,-2),C (0,1),求这个三角形三边各自所在直线的方程.解:如下图,因为直线AB 过A (-3,0),B (2,-2)两点,由两点式,得y -0x -(-3)=-2-02-(-3),整理,得2x +5y +6=0,这就是直线AB 的方程;直线AC 过A (-3,0),C (0,1)两点,由两点式,得y -0x -(-3)=1-00-(-3),整理,得x -3y +3=0, 这就是直线AC 的方程;直线BC 的斜率是k =1-(-2)0-2=-32,过点C (0,1),由点斜式,得y -1=-32(x -0),整理得3x +2y -2=0, 这就是直线BC 的方程.例3 求过点(0,1),斜率为-12的直线的方程.解:直线过点(0,1),表明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1,又直线斜率为-12,由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得y =-12x +1.即x +2y -2=0. 变式训练1.直线l :y =4x -2在y 轴上的截距是______,斜率k =______.【答案】-2 42.已知直线l :y =kx +b 经过第二、三、四象限,试判断k 和b 的符号. 解:如下图所示因为直线l 与x 轴的正方向的夹角是钝角,与y 轴交点位于y 轴的负半轴上,所以k <0,b <0.思路2例4 过两点(-1,1)和(3,9)的直线l 在x 轴上的截距是______,在y 轴上的截距是______. 【解析】直线l 的两点式方程是x +13+1=y -19-1,当x =0时,y =3;当y =0时,x =-32.即直线l 在x 轴上的截距等于-32,在y 轴上的截距等于3.【答案】-323点评:已知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可以直接观察得出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已知直线的非截距式方程时,令x =0,解得y 的值即是在y 轴上的截距,令y =0,解得x 的值即是在x 轴上的截距. 变式训练已知直线过点P (-2,3),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4,求直线的方程. 解:因为直线与x 轴不垂直,所以可设直线的方程为y -3=k (x +2). 令x =0,得y =2k +3; 令y =0,得x =-3k-2.∴由题意,得12|(2k +3)(-3k -2)|=4.若(2k +3)(-3k -2)=-8,无解;若(2k +3)(-3k -2)=8,解得k =-12,k =-92.∴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 -3=-12(x +2)和y -3=-92(x +2),即x +2y -4=0和 9x +2y +12=0.例5 设△ABC 的顶点A (1,3),边AB 、AC 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分别为x -2y +1=0,y =1,求△ABC 中AB 、AC 各边所在直线的方程.【解析】为了搞清△ABC 中各有关元素的位置状况,我们首先根据已知条件, 画出图形,帮助思考问题.解:如下图,设AC 的中点为F ,则AC 边上的中线BF 为y =1.AB 边的中点为E ,则AB 边上中线CE 为x -2y +1=0.设C 点坐标为(m ,n ).在A 、C 、F 三点中A 点已知,C 点未知,F 虽然为未知但其在中线BF 上,满足y =1这一条件. 这样用中点公式⎩⎨⎧m +12=F 点横坐标,n +32=F 点纵坐标1.解出n =-1.又C 点在中线CE 上,应当满足CE 的方程,则m -2n +1=0. ∴m =-3.∴C 点为(-3,-1).用同样的思路去求B 点.设B 点为(a ,b ),显然b =1. 又B 点、A 点、E 点中,E 为中点,B 点为(a ,1), E 点坐标为(1+a 2,3+12),即(1+a2,2).E 点在CE 上,应当满足CE 的方程1+a2-4+1=0,解出a =5.∴B 点为(5,1).由两点式,即可得到AB ,AC 所在直线的方程.l AC :x -y +2=0.l AB :x +2y -7=0. 点评:此题思路较为复杂,应从中领悟到两点: (1)中点公式要灵活应用;(2)如果一个点在直线上,则这点的坐标满足这条直线的方程,这一观念必须牢牢地树立起来. 变式训练已知点M (1,0),N (-1,0),点P 为直线2x -y -1=0上的动点,则|PM |2+|PN |2的最小值为多少?解:∵P 点在直线2x -y -1=0上, ∴设P (x 0,2x 0-1).∴|PM |2+|PN |2=(2x 0-1)2+(x 0-1)2+(2x 0-1)2+(x 0+1)2=2(2x 0-1)2+2x 20+2 =10x 20-8x 0+4=10(x 0-25)2+125≥125. ∴最小值为125.例6 经过点A (1,2)并且在两个坐标轴上的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直线有几条?请求出这些直线的方程.解:当截距为0时,设y =kx ,过点A (1,2),则得k =2,即y =2x . 当截距不为0时,设x a +y a =1或x a +y-a =1,过点A (1,2),则得a =3,或a =-1,即x +y -3=0或x -y +1=0.综上,所求的直线共有3条:y =2x ,x +y -3=0或x -y +1=0.点评:本题易漏掉直线y =2x ,其原因是忽视了直线方程的截距式满足的条件之一: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均不为零. 变式训练过点P (4,-3)的直线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求直线l 的方程.解:直线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都为0时,直线过(0,0)、(4,-3),由两点式得直线方程为y =-34x ;当直线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且不为0时,可以设截距为a ,直线方程为x a +ya=1,过点(4,-3),解得直线的方程为x +y =1. 知能训练1.经过点(-2,2),倾斜角是30°的直线的方程是( ) A .y +2=33(x -2) B .y +2=3(x -2) C .y -2=33(x +2) D .y -2=3(x +2) 【答案】C2.已知直线方程y -3=3(x -4),则这条直线经过的已知点,倾斜角分别是( ) A .(4,3),60° B .(-3,-4),30° C .(4,3),30° D .(-4,-3),60°【答案】A3.直线方程可表示成点斜式方程的条件是( )A .直线的斜率存在B .直线的斜率不存在C .直线不过原点D .不同于上述答案 【答案】A4.直线y =-3(x -2)绕点(2,0)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所得的直线方程是______. 【解析】直线y =-3(x -2)的倾斜角为120°,绕点(2,0)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后,倾斜角为120°-30°=90°,则所得直线方程是x =2,即x -2=0. 【答案】x -2=05.已知△ABC 的顶点坐标为A (-1,5)、B (-2,-1)、C (4,3),M 是BC 边上的中点. (1)求AB 边所在的直线方程; (2)求中线AM 的长; 解:(1)由两点式写方程,得y -5-1-5=x +1-2+1,即6x -y +11=0. (2)设M 的坐标为(x 0,y 0),则由中点坐标公式,得x 0=-2+42=1,y 0=-1+32=1,故M (1,1),AM =(1+1)2+(1-5)2=2 5.6.已知如下图,正方形边长是4,它的中心在原点,对角线在坐标轴上,求正方形各边及对称轴所在直线的方程.【解析】由于正方形的顶点在坐标轴上,所以可用截距式求正方形各边所在直线的方程.而正方形的对称轴PQ 、MN 、x 轴、y 轴则不能用截距式,其中PQ 、MN 应选用斜截式,x 轴,y 轴的方程可以直接写出. 解:因为|AB |=4,所以|OA |=|OB |=42=2 2. 因此A 、B 、C 、D 的坐标分别为(22,0)、(0,22)、(-22,0)、(0,-22). 所以AB 所在直线的方程是x22+y 22=1,即x +y -22=0.BC 所在直线的方程是x -22+y22=1,即x -y +22=0.CD 所在直线的方程是x -22+y-22=1,即x +y +22=0.DA 所在直线的方程是x22+y -22=1,即x -y -22=0. 对称轴方程分别为x ±y =0,x =0,y =0.拓展提升如下图,要在土地ABCDE 上划出一块长方形地面(不改变方向),问如何设计才能使占地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单位:m).解:如下图,建立直角坐标系,在线段AB 上任取一点P 分别向CD 、DE 作垂线,划得一矩形土地.∵AB 方程为x 30+y 20=1,∴P (x ,20-2x3)(0≤x ≤30),则S 矩形=(100-x )[80-(20-2x 3)]=-23(x -5)2+6 000+503(0≤x ≤30),∴当x =5,y =503,即P (5,503)时,(S 矩形)max =18 0503(m 2).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1.直线方程的四种形式; 2.会求直线方程;3.注意直线方程的使用条件,尤其关注直线的斜率是否存在从而分类讨论.设计感想本节教学设计,以课程标准为指南,对直线方程的四种形式放在一起集中学习,这样有利于对比方程的适用范围,比教材中分散学习效果要好,特别是应用示例思路2的总体难度较大,适用于基础扎实、学习有余力的同学.。
2020学年高中数学2.2.2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第2课时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学案人教B版必修2
第2课时 直线方程的一般式1.掌握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2.会进行直线方程不同形式的转化.1.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我们把方程Ax +By +C =0(A 2+B 2≠0)(*)叫做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1)当B ≠0时,方程(*)可化为y =-A B x -C B. 它表示斜率为-A B ,在y 轴上的截距为-C B的直线.(2)当B =0时,由于A ,B 不同时为零,必有A ≠0,于是方程(*)可化为x =-C A.它表示一条与y 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2.一般式与几种特殊式的区别与联系(1)联系:都反映了确定直线方程需要两个独立条件.(2)区别:几种特殊式主要揭示直线的几何特征,一般式主要揭示坐标平面内的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1.如何理解直线的一般式方程Ax +By +C =0中要求A 2+B 2≠0?解:如果A 2+B 2=0,则A =B =0,此时Ax +By +C =0变为C =0,而C =0不能表示直线方程.2.根据下列条件写出直线方程,并把它化成一般式: (1)过点A (-2,3),斜率为-35;(2)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3和4.解:(1)由直线的点斜式可得直线方程为y -3=-35(x +2),化为一般式为3x +5y -9=0.(2)由直线方程的截距式,得x -3+y4=1,代为一般式,得4x -3y +12=0.求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根据下列条件写出直线方程,并化为一般式方程.(1)斜率为2,且在y 轴上的截距为1; (2)经过点P 1(-2,1),P 2(3,2)两点; (3)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3、-5; (4)经过点P (4,-3),且垂直于x 轴.【解】 (1)由题意知,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为y =2x +1,化为一般式方程为2x -y +1=0.(2)由题意知,直线的两点式方程为y -12-1=x +23+2,化为一般式方程为x -5y +7=0.(3)由题意知,直线的截距式方程为x 3+y-5=1,化为一般式方程为5x -3y -15=0.(4)由题意知,直线方程为x =4,化为一般式方程为x -4=0.根据已知条件求直线方程的解题策略在求直线方程时,设一般式方程并不简单,常用的还是根据给定条件选用四种特殊形式之一求方程再化为一般式方程,一般选用规律为:(1)已知直线的斜率和直线上点的坐标时,选用点斜式; (2)已知直线的斜率和在y 轴上的截距时,选用斜截式; (3)已知直线上两点坐标时,选用两点式;(4)已知直线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时,选用截距式.已知直线x +2y -4=0,(1)把该直线方程化成斜截式,并求其斜率;(2)把该直线方程化成截距式,并求其在坐标轴上的截距. 解:(1)把该直线化成斜截式, 得y =-12x +2,所以该直线的斜率为-12;(2)把该直线化成截距式, 得x 4+y2=1, 故直线在x 轴上的截距为4, 在y 轴上的截距为2.直线方程的应用已知直线l :5ax -5y -a +3=0. (1)求证:不论a 为何值,直线l 恒过第一象限;(2)为使直线不经过第二象限,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1)证明:将直线l 的方程整理得y -35=a (x-15),所以l 的斜率为a , 且过定点A (15,35),而点A (15,35)在第一象限,故直线l 恒过第一象限.(2)直线OA 的斜率为k =35-015-0=3.因为l 不经过第二象限, 结合图象可知a ≥3.针对这个类型的题目,灵活地把一般式Ax +By +C =0进行变形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求参量取值范围时,巧妙地利用数形结合思想会使问题简单明了.1.已知直线kx +y -k =0与射线3x -4y +5=0(x ≥-1)有交点,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解:kx +y -k =0过定点Q (1,0)且斜率为-k , 点S ⎝ ⎛⎭⎪⎫-1,12为射线3x -4y +5=0的端点. 因为k QS =-14,结合图象知,若要有交点,则-k >34或-k ≤-14,所以k <-34或k ≥14.2.求证:直线(k +1)x -(k -1)y -2k =0无论k 取任何实数必过定点,并求出此定点. 解:原直线方程可整理为:(x +y )+k (x -y -2)=0,则直线(k +1)x -(k -1)y -2k =0通过直线l 1:x +y =0与l 2:x -y -2=0的交点,联立方程组⎩⎪⎨⎪⎧x +y =0x -y -2=0,解得⎩⎪⎨⎪⎧x =1y =-1.所以直线过定点(1,-1).1.求直线方程,表面上需求A 、B 、C 三个系数,由于A 、B 不同时为零, 若A ≠0,则方程化为x +BA y +C A =0,只需确定B A 、C A的值; 若B ≠0,则方程化为A B x +y +C B =0,只需确定A B 、C B的值.因此,只要给出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直线方程.这样在以后求直线方程时会有章可循. 2.直线方程的其他形式都可以化成一般形式.解题时,如果没有特殊说明应把最后结果化为一般式.3.在一般式Ax +By +C =0(A 2+B 2≠0)中,若A =0,则y =-C B ,它表示一条与y 轴垂直的直线; 若B =0,则x =-C A,它表示一条与x 轴垂直的直线.选择直线的点斜式和斜截式时,应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形;选择截距式时,应考虑零截距及与坐标轴平行的情形;选择两点式时,应考虑与坐标轴平行的情形.1.如果方程Ax +By +C =0表示的直线是y 轴,则A 、B 、C 满足( ) A .B ·C =0 B .A ≠0C .B ·C =0且A ≠0D .A ≠0且B =C =0 答案:D2.直线l 的方程为Ax +By +C =0,若直线l 过原点和二、四象限,则( ) A .C =0,B >0 B .A >0,B >0,C =0 C .AB <0,C =0 D .AB >0,C =0解析:选D .通过直线的斜率和截距进行判断. 3.直线x +2y -1=0在x 轴上的截距为 . 解析:令y =0,得x =1. 答案:14.经过点P (-3,-2)且在两坐标轴的截距互为相反数的直线方程为 . 答案:y =23x 或x -y +1=0[学生用书P113(单独成册)])[A 基础达标]1.在x 轴和y 轴上截距分别是-2,3的直线方程是( ) A .2x -3y -6=0 B .3x -2y -6=0 C .3x -2y +6=0D .2x -3y +6=0解析:选C .直线的截距式方程为x -2+y3=1, 化为一般式方程为3x -2y +6=0.2.已知直线l 的方程为9x -4y =36,则l 在y 轴上的截距为( ) A .9 B .-9 C .4 D .-4答案:B3.已知直线Ax +By +C =0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则系数A 、B 、C 满足的条件是( ) A .A =B B .|A |=|B |且C ≠0 C .A =B 或C =0 D .A =B 且C ≠0 答案:C4.不论m 为何值,直线(m -1)x -y +2m +1=0恒过定点( ) A .⎝ ⎛⎭⎪⎫1,-12B .(-2,0)C .(2,3)D .(-2,3) 解析:选D .直线化为点斜式为y -3=(m -1)(x +2),所以直线恒过定点(-2,3),故选D .5.等边△PQR 中,P (0,0)、Q (4,0),且R 在第四象限内,则PR 和QR 所在直线的方程分别为( )A .y =±3xB .y =±3(x -4)C .y =3x 和y =-3(x -4)D .y =-3x 和y =3(x -4)解析:选D .易知R (2,-23),由两点式知D 正确.6.已知A +B +C =0,则直线Ax +By +C =0必过定点 . 解析:令x =y =1,得A +B +C =0,所以过定点(1,1). 答案:(1,1)7.直线(2a 2-7a +3)x +(a 2-9)y +3a 2=0的倾斜角为45°,则实数a = . 解析:由题意斜率存在,倾斜角为45°,即k =1.所以-2a 2-7a +3a 2-9=1,解得a =-23或3.当a =3时,2a 2-7a +3与a 2-9同时为0,所以应舍去,所以a =-23.答案:-238.直线(2t -3)x +2y +t =0不经过第二象限,则t 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由题意得直线的斜率k =3-2t 2≥0,且在y 轴上的截距-t 2≤0,解得0≤t ≤32.答案:⎣⎢⎡⎦⎥⎤0,329.已知直线l :kx -y +1+2k =0(k ∈R ). (1)求证:直线l 过定点;(2)若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求k 的取值范围. 解:(1)证明:直线l 的方程可变形为y -1=k (x +2).令⎩⎪⎨⎪⎧x +2=0,y -1=0,得⎩⎪⎨⎪⎧x =-2,y =1. 所以无论k 取何值,直线总经过定点(-2,1). (2)当k =0时,直线l 为y =1,符合条件.当k ≠0时,直线l 在x 轴上的截距为-1+2k k,在y 轴上的截距为1+2k ,要使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则必须有⎩⎪⎨⎪⎧k >0,-1+2kk ≤0,1+2k ≥0,解得k >0. 综上可知,k 的取值范围是{k |k ≥0}.10.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等于8和6,并且分别位于x 轴和y 轴上,求菱形各边所在的直线的方程.解:设菱形的四个顶点为A 、B 、C 、D ,如图所示.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可知,顶点A 、B 、C 、D 在坐标轴上,且A 、C 关于原点对称,B 、D 也关于原点对称.所以A (-4,0),C (4,0),B (0,3),D (0,-3),由截距式,得直线AB 的方程为x -4+y3=1,即3x -4y +12=0;直线BC 的方程为x 4+y 3=1,即3x +4y -12=0;直线AD 的方程为x-4+y-3=1,即3x +4y +12=0;直线CD 的方程为x 4+y-3=1,即3x -4y -12=0.[B 能力提升]11.已知ab <0,bc <0,则直线ax +by =c 通过( )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二、四象限 C .第一、三、四象限D .第二、三、四象限解析:选C .把直线方程化为斜截式,得y =-ab x +c b, 因为ab <0,bc <0,所以-a b >0,c b<0. 所以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12.已知直线l :x -2y =0和两个定点A (1,1),B (2,2),点P 为直线l 上的一动点,则使|PA |2+|PB |2取得最小值的P 点坐标为 .解析:设P 点坐标为P (x ,y ),则x =2y ,所以|PA |2+|PB |2=(x -1)2+(y -1)2+(x -2)2+(y -2)2=10(y -910)2+1910,所以当y =910时,|PA |2+|PB |2最小,最小值为1910,此时x =2y =2×910=95,所以P 点坐标为(95,910).答案:(95,910)13.设直线l 的方程为(a +1)x +y +2-a =0(a ∈R ), (1)若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求l 的方程; (2)若l 不经过第二象限,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1)当直线l 过原点时,该直线在x 轴和y 轴的截距为零,显然相等,所以当a =2时,方程为3x +y =0;当a ≠2时,由a -2a +1=a -2,解得a =0,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x +y +2=0.综上所述,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3x +y =0或x +y +2=0.(2)将直线l 的方程化为y =-(a +1)x +a -2,所以⎩⎪⎨⎪⎧-(a +1)≥0,a -2≤0,解得a ≤-1.所以a 的取值范围为a ≤-1.14.(选做题)已知实数a ∈(0,2),直线l 1:ax -2y -2a +4=0和l 2:2x +a 2y -2a 2-4=0与两坐标轴围成一个四边形.(1)求证:无论实数a 取何值,直线l 2必过定点,并求出定点坐标; (2)求实数a 取何值时,所围成的四边形面积最小?最小面积是多少? 解:(1)因为直线l 2:2x +a 2y -2a 2-4=0, 所以a 2(y -2)+(2x -4)=0,所以直线l 2恒过直线y =2和2x -4=0的交点.由⎩⎪⎨⎪⎧y =22x -4=0,得⎩⎪⎨⎪⎧x =2y =2, 所以交点坐标为(2,2).即无论a 取何值时,直线l 2恒过定点且定点坐标为(2,2). (2)因为直线l 1:ax -2y -2a +4=0,l 2:2x +a 2y -2a 2-4=0,所以直线l 1与y 轴的交点为A (0,2-a ), 直线l 2与x 轴的交点为B (a 2+2,0).因为直线l 1:ax -2y -2a +4=0也恒过定点C (2,2), 所以过点C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D ,S 四边形AOBC =S 梯形AODC +S △BCD=12(2-a +2)×2+12a 2×2=a 2-a +4=(a -12)2+154.因为a ∈(0,2),所以当a =12时,S 四边形AOBC 最小,最小值是154.即实数a =12时,所围成的四边形面积最小,最小值是154.。
直线的五种方程形式,适用条件,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
直线的五种方程形式,适用条件,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在数学中,直线是一种最基本的平行图形,它由两个点构成并连接在一起。
据统计,直线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直线可以用不同的方程式来表示,其中最基本的形式是一元一次方程形式。
这比较常见,可以解决许多基本的几何问题。
因此,识别并理解直线的不同方程式、适用条件以及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充要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二、直线的五种方程形式1.一元一次方程形式:y=mx+b,其中m表示斜率,b表示y轴截距。
该方程描述的是一条斜率不等于0的直线。
2.斜截式:y-y1=m(x-x1),其中m表示斜率,(x1,y1)表示直线上一点。
该方程描述的是一条斜率不等于0的直线。
3.方程形式的优势在于可以以变换的斜率m来描述直线。
m=(y2-y1)/(x2-x1),其中(x1,y1)(x2,y2)是直线上两个不同的点。
4.点斜式:(y-y1)/(x-x1)=(y2-y1)/(x2-x1),其中(x1,y1)(x2,y2)是直线上两个不同的点。
该方程描述的是一条斜率不等于0的直线。
5.垂直方程形式:x=a,其中a是直线上的一点坐标。
该方程描述的是一条斜率等于0的直线。
三、适用条件1.一元一次方程形式及其变体适用于斜率不等于0的直线,即斜率存在时可以直接用一元一次方程形式或它的变体表示。
2.而对于斜率为0的直线,可以直接用垂直方程形式y=a来表示其斜率为0,其中a是直线上的一点坐标。
四、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1.线平行:两条不同的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斜率相等,即m1=m2。
2.线垂直:两条不同的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斜率的乘积等于-1,即m1*m2=-1。
五、结论以上介绍了直线的五种方程形式、适用条件以及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充要条件。
这些充分条件对于解决几何问题非常重要,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了解相关知识。
【课件】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课件)-2022-2023学年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二、直线方程几种形式的相互转化
二、直线方程几种形式的相互转化
例4(2022山东济宁期中)直线3x + 2y +6 = 0的斜率为k,在y轴上的截距为b,则( )
A.k = - 2 ,b = 3 3
B.k = - 2 ,b = -2 3
C.k = 3 ,b = -3 2
D.k = - 2,b =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
则 k1=-35,b1=65;k2=-35,b2=-130. ∵k1=k2,且b1≠b2,∴l1∥l2.
(法二) ∵3×10-5×6=0且3×3-6×(-6)≠0,∴l1∥l2.
三、直线一般式方程的应用
【练2】判断下列各对直线是平行还是垂直,并说明理由.
(1)l1:3x+5y-6=0,l2:6x+10y+3=0; (2)l1:3x-6y+14=0,l2:2x+y-2=0;
Ax+By+C=0(A,B不同时为0)
叫做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简称为一般式。 适用范围: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条直线
一、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一、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Ax+By+C=0(A,B不同时为0)
此方程叫做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简称为一般式。
适用范围: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条直线
几种特殊:
(1)A
0,B
确定C2.
三、直线一般式方程的应用
【练2】判断下列各对直线是平行还是垂直,并说明理由.
(1)l1:3x+5y-6=0,l2:6x+10y+3=0; (2)l1:3x-6y+14=0,l2:2x+y-2=0;
(3)l1:x=2,
l2:x=4;
(4)l1:y=-3,
l2:x=1.
高中数学教案直线方程
高中数学教案直线方程
教学目标:
1. 理解直线的定义及直线方程的含义;
2. 掌握利用点斜式、截距式和一般式求解直线方程的方法;
3. 能够应用直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点斜式、截距式和一般式的直线方程求解方法;
2. 直线方程应用题的解决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一个真实的例子引出直线的概念及方程的含义,让学生了解直线方程的基本概念。
二、讲解直线方程的表示方法(10分钟)
1. 点斜式:y - y1 = k(x - x1);
2. 截距式:x/a + y/b = 1;
3. 一般式:Ax + By + C = 0。
三、练习及拓展(15分钟)
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以上三种表示方式的求解方法,并引导学生拓展到更复杂的题目中。
四、综合应用(15分钟)
教师出一些应用题,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求两直线的交点等。
五、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巩固学生的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应的作业,用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直线方程的基本概念及解题方法,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注重实际应用,使学生学以致用。
【原创】高考数学复习第一节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
1.过点 P(2,1)作直线 l,与 x 轴和 y 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 A, B 两点,求:
(1)△AOB 面积的最小值及此时直线 l 的方程;
解: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y-1=k(x-2),
则可得 A2-1k,0,B(0,1-2k). ∵直线 l 与 x 轴,y 轴正半轴分别交于 A,B 两点,
(2)P1(x1,y1),P2(x2,y2)在直线 l 上,且 x1≠x2,则 l 的斜率
k=
y2-y1 x2-x1
.
返回
3.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名称 几何条件
方程
适用范围
斜截式 纵截距、斜率
y=kx+b
与 x 轴不垂直
点斜式 过一点、斜率 y-y0=k(x-x0) 的直线
两点式 过两点
yy2--yy11=xx2--xx11
(1)定义:当直线 l 与 x 轴相交时,取 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向 与直线 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 l 的倾斜角.当直
线 l 与 x 轴 平行或重合 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 0. (2)范围:直线 l 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0,π) .
2.斜率公式
(1)直线 l 的倾斜角为 α(α≠π2),则斜率 k= tan α .
此时直线 l 的方程为 y-1=-12(x-2),即 x+2y-4=0.
返回
(2)直线 l 在两坐标轴上截距之和的最小值及此时直线 l 的方程;
解:∵A2-1k,0,B(0,1-2k)(k<0),
∴截距之和为
2
-
1 k
+
1
-
2k
=
3
-
2k
-
1 k
≥3
+
2
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及适用范围
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及适用范围
直线方程是描述一条直线的函数,一般可以用五种形式表示,它们分别是标准形式、斜截式、极坐标形式、参数形式和点斜式。
标准形式
标准形式的直线方程为:`Ax+By+C=0`,其中A、B和C是常数,A 和B不能同时为0,此种形式的直线方程适用于平面直线方程。
斜截式的直线方程为:`y=kx+b`,其中k是斜率,b是截距,此种形式的直线方程适用于斜率不为零的平面直线方程。
极坐标形式
极坐标形式的直线方程为:`r=a+bsinθ`或`r=a+bcosθ`,其中a、b 和θ是常数,此种形式的直线方程适用于极坐标系中的圆弧及半圆。
参数形式
参数形式的直线方程为:`x=at+b`或`y=at+b`,其中a、b和t是常数,此种形式的直线方程适用于直线上的任一点的参数方程,即参数曲线的一种特殊情况。
点斜式的直线方程为:`(x-x_1)/(x_2-x_1)=(y-y_1)/(y_2-y_1)`,其中
x1、x2、y1、y2是两点的坐标,此种形式的直线方程适用于任意两点的连线方程。
总之,上述五种形式的直线方程各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形式来描述一条直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线方程的几种建立方式及其适用范围
罗村高级中学 黄勉
确定在不同条件下的直线方程,是高考试题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
因此,需要熟练掌握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以及各自的适用范围,以便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地选用。
下面直线方程的几种建立方式及其适用范围列出,以供大家参考:
一、 点斜式
若直线l 过定点),(00y x P ,斜率为k ,则直线l 的方程为)(00x x k y y -=-; 它不适用平行于y 轴(包括y 轴)的直线,换句话说就是不适用于斜率不存在(即倾斜角为090)的直线。
当斜率不存在时,直线l 的方程为:0x x =;特别地,当k =0时,其方程为0y y =。
例1、 已知直线l 过点A (1,2),B(3,m ),求直线l 的方程。
分析:因为直线l 经过点B(3,m ),且m 是一个参数,因此需要对m 进行分情况讨论。
解:当m =1时,直线l 的倾斜角为090,其斜率是不存在的,故此直线l 的方程为1=x 。
当m ≠1时,直线l 的斜率为11-=
m k ,又因为直线l 通过点A (1,2),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1(1
12--=-x m y 。
例2、 已知直线l 经过点P (—3,4),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求直线l 的
方程。
分析:不难看出,直线l 在经过原点和斜率为—1的两种情况下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
因此,需要对这两种情况分类讨论。
解:若直线l 经过原点,则直线l 的斜率为3
4-=k ,从而直线l 的方程为:x y 3
4-=,即034=+y x 。
若直线l 不经过原点,由于它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所以直线l 的斜率为1-=k ,从而直线l 的方程为:),3(4--=-x y 即01=-+y x 。
二、 斜截式
若直线l 的斜率为k 且在y 轴上的截距为b ,则直线l 的方程为:b kx y +=; 它不适用于平行于y 轴(包括y 轴斜率)的直线,即不适用于斜率不存在(倾斜
角为090)的直线。
也就是说,斜截式与点斜式的适用范围是一样的。
例3、 已知直线l 经过点)4,3(-P ,若直线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12,求直线
l 的方程。
分析:由于直线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12,且经过点)4,3(-P ,因此可建立方程分别求出此直线的斜率和在斜率上的截距,从而利用斜截式建立直线的方程。
解:设直线l 的斜率为k ,在y 轴上的截距为b ,从而直线l 的方程可设为:b kx y +=;
由于直线l 经过点)4,3(-P ,令y =0,得⎪⎩⎪⎨⎧+-=-=-b
k k b b 3412解得⎩⎨⎧==164b k 或⎪⎩⎪⎨⎧=-=331b k ,
所以所求的直线方程为
331164+-=+=x y x y 或,即
0930164=-+=+-y x y x 或。
三、 两点式
若直线l 经过两点),(),,(22111y x P y x P (2121,y y x x ≠≠),则直线l 的方程为:1
21121x x x x y y y --=--。
它适用于不平行于坐标轴(包括坐标轴)的直线,若将此方程改写成:))(())((112112y y y y y y x x --=--,则它适用于任何直线。
特别地,当21x x =时,直线方程为1x x =;当21y y =时,直线方程为1y y =。
例4、 已知直线1l :0123=+-y x ,0432=-+y x l :
,过点)2,1(-P 引一条直线l 与21,l l 分别交于点M ,N 两点,若P 恰为MN 的中点,求直线l 的方程。
分析:由于M ,N 以P 为中点,也就是说M,N 关于点P 对称,从而可用求对称点的问题分别求出点M ,N 的坐标,利用两点式建立直线方程。
解:设M(b a ,),则N 点的坐标为(b a ---4,2)
又 点M,N 分别在直线1l ,2l 上,⎩⎨⎧=--+--=+-∴04)4()2(30123b a b a ,解得⎩⎨⎧=-=3
3b a ,
从而M,N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M(3,3-),N ()1,1-
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
1
31131+--=++x y ,整理得032=-+y x 。
四、 截距式 若直线l 在y x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0(,≠ab b a ,则直线l 的方程为:1=+b
y a x ; 它不适用于平行于坐标轴(包括坐标轴)的直线和经过原点的直线。
但若将此直线改写成ab ay bx =+,则适用于任何直线。
例5、 若直线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其截距之和为12,求直线l 的方程。
分析:由于直线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且两截距之和等于12,则其截距不可能为零,从而可求出两截距的值利用截距式建立直线方程。
解:设直线l 在轴轴和y x 上的截距分为b a ,,则b a =且12=+b a ,从而6==b a 所以所求的直线方程为
,16
6=+y x 整理得6=+y x 。
例6、 若直线l 在x 轴上的截距的截距是它y 轴上的截距的2倍,且两截距之和
等于12,求直线l 的方程。
分析:同上题一样,由于直线l 在x 轴上的截距的截距是它y 轴上的截距的2倍,且两截距之和等于12,所以其截距不可能为零,从而可求出两截距的值利用截距式建立直线方程。
解:设直线l 在轴轴和y x 上的截距分为b a ,,则b a 2=且12=+b a 解得4,8==b a ,所以所求的直线方程为,14
8=+y x 整理得82=+y x 。
五、 一般式
直线l 的方程的一般形式为()0022≠+=++B A C By Ax ;它适用于任何直线。
例7、 过点)2,1(P 引一条直线,使A(2,3),B(5,4-)到它的距离相等,求这条直线
的方程。
解:设此直线的方程为()0022≠+=++B A C By Ax ,
直线过点)2,1(P 且A(2,3),B(5,4-)到它的距离相等,从而有
⎪⎩⎪⎨⎧++-=+++=++2222543202B A C B A B
A C
B A
C B A ,解得A=4B 或3A -B -C=0; ∴A=4B,C=-6B 或2A=3B,-7A=3C
∴直线的方程为072064=-+=-+A Ay Ax B By Bx 或,
即072064=-+=-+y x y x 或。
例8、 若000≠++C B A 求过点P (1,2)且与直线0432=++y x 平行的直线l 的
方程。
分析:由于所求直线与直线0432=++y x 平行,所以可用一般式建立所求直线的方程032=++C y x ,再用待定系数法求出C ,从而写出所求的直线方程。
解:设所求直线方程为032=++C y x ,因为它过点(1,2),将点(1,2)代入直线方程,解得C=-8,从而所求的直线方程为:0832=-+y x 。
重点提示: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1、倾斜角为090(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不能用点斜式和截距式来建立其方程;
2、平行于坐标轴(包括坐标轴)的直线不能用两点式和截距式来建立其方程;
3、过原点的直线不能用截距式来建立其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