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讲从四合院到紫禁城
A6城建筑之美分镜头剧本定稿0312

一、类型:视频主题片。
二、长度:15分钟
三、主旨:表现当时建设者的审美追求以及紫禁城建筑艺术美学要点,通过有导向性的、富有感染力的、美的画面,
打动观众,引导观众欣赏紫禁城建筑。
四、风格:
1、针对不同国度、民族和文化背景游客受众的审美需求,用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把紫禁城建筑之美的知识
点交待清楚;把建筑之美具体化、实物化;追求语言的阳刚性、冲击力和感染力。
把建筑当灵魂之物去
写,使抽象美,变转换为具象美。
2、片子节奏舒展、明快、紧凑,在有限的时间里,给人更多的信息量和人文知识。
五、音乐与播音:宫廷古典音乐素元为主;语速在4—5字/每秒。
六、音频质量技术等级:16:9宽屏高清(1920×10800)、立体声。
七、内容阐述:
1、从紫禁城布局、形制、色彩和装饰四个方面讲述建筑之美;
2、引导观众在故宫探索属于自己的美的历程。
故宫的美的层次是极其丰厚的,我们只能把其中比较主要
的线索交给观众,需要观众自己调动全身心去观察、体验和思考。
《中国国家地理》影视中心
11。
运用运用列数字描写北京故宫的作文

运用运用列数字描写北京故宫的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运用运用列数字描写北京故宫的作文篇1故宫,是我们这次北京游的重要景点,是我国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宫,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我早已期盼许久。
从故宫午门进入,就正式走进了故宫博物院,走进了紫禁城。
穿过金水桥,走过太和门就是金銮宝殿—太和殿,汉白玉台基有8米多高,相当于我们三层楼这么高,将大殿高高托起,展示了皇宫雄伟、宏大的气魄。
太和殿是皇帝权力的象征,是举行最高级别的仪式和大典的地方,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宫殿,面积有我们40多间教室这么大。
石基上的铜香炉、铜龟、铜鹤都被我蔵在了照相机里。
我不禁感叹,建造这么大的.宫殿,是多么是多么艰难的事情啊!这中间包含着古代工匠多少聪明智慧啊!离开太和殿,我们又参观了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前清宫。
游览了交泰殿,坤宁宫,最后到了御花园,满眼看到的是苍松翠柏,奇花异石,亭台楼阁,自然与人工美妙结合。
在故宫四周高高的城墙上,有四座小巧别致、精美无比的角楼。
这四座角楼,镶嵌在故宫的四个角落上,听导游说这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呢!相传,明朝的永乐皇帝在修建皇宫时,特意指定要在紫禁城的四角各建造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的角楼,并且限期天,造不好杀头,这可难坏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们,他们愁的吃不下饭。
这时,来了一个卖蝈蝈的老头,他那蝈蝈笼子非常精致漂亮,而且就是符合皇帝要求的款式,于是工匠们照着笼子的样子,如期建好了四座角楼。
我们整整走了五个小时,故宫的规模之大令人难以想象,设计和建造这么大的宫殿,难怪有外宾参观后曾赞叹“一个人怎么能住这么大的房子?”运用运用列数字描写北京故宫的作文篇2北京故宫是中国最著名的皇宫,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来给大家数一数,故宫到底有多神奇吧!故宫的正门口有一个很大的广场,叫做太和门广场。
广场上有2条很宽很长的石路,一直通向故宫最里面。
从太和门进去,就来到了一个四四方方的院子,叫做午门。
北京故宫的壮丽之美

北京故宫的壮丽之美北京故宫,又被称为紫禁城,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宫殿建筑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其壮丽之美令人叹为观止,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游客慕名前来。
本文将通过探索不同角度的内容,详细描述北京故宫的壮丽之美。
一、建筑风格与布局1.1 宏伟的规模北京故宫占地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内有980多间房屋、8700多个房间,数量之庞大令人惊叹。
而且整个故宫建筑精巧复杂,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独特魅力。
1.2 四合院式布局故宫采用了四合院式布局,以中轴线为基准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主要包括三大殿和五大院落,是皇帝办公、履行礼制和执政管理的地方。
内廷则是皇帝及后妃生活和起居的场所。
1.3 金碧辉煌故宫建筑以黄色和红色为主调,屋顶采用黄琉璃瓦,金碧辉煌的景象令人目眩神迷。
同时,宫殿建筑还装饰有精美的雕刻和彩绘,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湛工艺。
二、珍贵文物与博物馆2.1 丰富的馆藏故宫内收藏了丰富多样的文物珍品,包括书画、器皿、玉器、钟表等各个时代的宝藏。
这些文物不仅代表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重要体现。
2.2 珍稀文物亮相故宫常年举办各种展览,让游客们有机会近距离欣赏到一些平常看不到的珍稀文物。
例如,在最近举办的“敬告青春——康熙皇帝生平事迹展”中,许多康熙皇帝用过的器具以及相关历史资料被公开展出。
2.3 博物馆教育功能故宫还注重教育功能的发挥,通过多元化的展览和活动,向公众普及历史知识,并提供研究资源和学术交流。
此外,也开设了儿童博物馆和绘画馆等特色场所,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了解历史文化。
三、园林景观与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3.1 绝妙的园林规划北京故宫园内有许多宜人而优美的景致,如乾清宫、万寿山等。
这些园林景观精心布置,将自然山水融入建筑中,给人以愉悦且舒心的感受。
3.2 拱池月色故宫北部有一个名为拱池的水池,其尤以迷人的夜景而闻名。
夜晚时分,在拱池边漫步,可以欣赏到月亮倒映在水面上的美丽景象。
故宫简介

故宫简介陈福雯商学院09经济1班090141113故宫,又名紫禁城,如今人们之所以称她为故宫,是意为过去的皇宫。
故宫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故宫的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外围是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环绕;接着是周长3公里的城墙,墙高近10米,底宽8.62米。
城墙上开有4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4座角楼,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
故宫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
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宫城辟有四门,南面有午门,是故宫正门,北有神武门(玄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城墙四角耸立着4座角楼,造型别致,玲珑剔透。
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充分体现了“天子至尊”的封建宗法礼制,严格按“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古制布局。
“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
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
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
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
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
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
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
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故宫的三殿:太和殿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故宫“三大殿”之首,建立在五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着雕龙石柱。
这是宫殿群中最大的建筑。
殿高36米,宽63米,面积为2380平方米。
大殿正中两米高的台子上是金漆雕龙宝座,宝座背后是高雅的屏风,还有沥粉金漆的龙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富丽堂皇。
紫禁城与北京四合院的比较

1 3 O・
价 值 工 程
紫禁城 与北 京 四合 院的 比较
Co mp a r i s o n o f t h e F o r b i d d e n C i t y a n d B e i j i n g C o u r t y a r d
卢晔 L U Y e ; 刘娜 L I U Na ; 王泽奇 WA NG Z e — q i ; 杨之洲 Y ANG Z h i — z h o u
2 威 武 庄 严 的 大 门
中国人一般 认为 : 门是 分界 内外 , 弓 1 导秩 序 , 显示身份 地位的。而紫禁城正式 的大门是 “ 午 门” , 所 以“ 午 门” 又被 称为全天下最尊贵 的大门。“ 午 门” 俗称 “ 五凤楼 ” 。它采用 的是 中国古代大门中最 高的形式 , 其 门楼称 为 “ 阙 门” 。这 种 门楼只有紫禁城 中有 , 以此来 显示皇帝尊贵 的独一无二 的身份。“ 午门” 的门洞有“ 明三暗 五” 的说法。这样设计肯 定有其独到的见的。 午 门当中的正 门平 时只有皇帝一个人 可 以出入。 那条道也 叫“ 御道 ” 。 但在皇 帝大婚 时 , 皇后 可以 从“ 御道 ” 进来一次 , 殿试 结束后 , 考中状 元 , 榜眼, 探花 的 三个人可 以从“ 御 道” 出去一次。皇后从 “ 御道” 进入皇 宫, 和皇 帝阴阳结合 , 为皇家延续血脉 , 考 中殿 试 的三 个人从 “ 御道 ” 走出去 , 把“ 以文治 国” 的方针带 出去 , 帮助 皇帝治 理好天下。 文武百 官走东偏 门, 宗师王公走西偏 门。 每逢 大 朝 之时 , 左右两个 掖门才打开 , 官员按“ 文 东武西 ” 进 出皇 宫。在 民间 , 一般 的大户人 家, 或者 官员 , 他 们则要按照 自 己官职 的高低来选择大 门的形制。 并且如果 有两个及其 以 上f - 3 洞 的家庭 , 他们的最中间的门也只有 自家老爷 以及和 自家老爷 官职一样或更高者方可随便进 出, 家 中的正 窒也 只是在大婚之时可 以通过一次。 这与皇帝家中的正 门的规 矩是一样 的。 其它的人则必须经过 家里 管事人 的同意方可 从偏 门进 出。而普通老百姓家 中只有一个 门, 他们 已经是 最 下层 的劳动人 民了。所 以, 任何 人都可 以从他们 家的正
故宫观后感5篇800字

故宫观后感5篇800字故宫,明清24位皇帝住过的地方,它像一个谜,一直吸引着我.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故宫都一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故宫观后感1来到北京的第二天,一大早起来,我们坐车来到了老北京四合院参观,这里是北京市保存最完好的四合院,走进了老北京胡同里,仿佛又回到了从前.我们还参观了恭王府——清朝大贪官和绅的故居.他家的后花园比皇上的御花园还要大一倍,藏宝楼长达几百米,金银财宝不计其数.后花园的假山里,还藏着乾隆皇帝给孝庄皇太后在汉白玉上写的〝福〞,这个福字,是乾隆皇帝苦思冥想好几天,悟出的〝福〞字,这个字包含着很多意思,字面上看蕴含着好几个字,意思是多财.多寿.多福.如果有人把福字取出来,就会碎掉,就这样,这个福字一直原封不动地保存到了今天.接着,我们顶着烈日,排了好长时间的队,来到了毛主席纪念堂,怀着敬重的心情瞻仰了毛爷爷的雕像和遗体.从纪念堂出来,我们又来到了心目中最向往的地方,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广场上人山人海,环顾四周,有我们在电视里经常见到的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历史博物馆和天安门城楼.进了天安门城楼,我们来到故宫.故宫也称紫禁城.我们一路直行,先来到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这三大殿,这是皇帝进行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走过乾清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乾清宫,后面是坤宁宫,导游说:乾清宫本来是皇帝居住的地方,雍正皇帝认为只有自己的祖父和父亲才有资格入住乾清宫,所以自己住进了养心殿,以后的皇帝再没有人住过乾清宫.随后我们来到御花园,因为故宫里没有一棵树,一路走来又累又热,一进御花园感觉特别凉爽,御花园真是一个休息纳凉的好地方.出了御花园,就来到了神武门,也是故宫的最北门.由于时间太紧,我们只参观了故宫最精华的部分,其余还有很多宫殿没有参观.等以后有机会再来吧,再见,故宫.吃过午饭,我们来到了龙潭公园,看了一场精彩的冰上杂技表演——幻境极光.演员们都穿着冰刀鞋,表演了很多让人惊心动魄的杂技,特别是空中走钢圈,看得人提心吊胆.他们这些演员们不知吃了多少苦,才练成了今天的成就,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故宫观后感2提起故宫,想到的就是深红色的宫墙.金黄色的琉璃瓦和极富中国特色的飞檐,可以说是雕梁画栋,梁柱涂金.看了《故宫》的第三集.第四集,《礼仪天下》和《指点江山》.仅仅是片头就很震撼,俯瞰故宫,全景非常壮观,配上鼓点,气势磅礴, 故宫两个朱红色的打字在暗黄的背景上,显得低调由庄重.解说的声音低沉又富有感情,将藏在故宫繁华之后的秘密娓娓道来,这样,本离我们遥远的历史变得触手可及起来.这就是以一部活的历史.这两集很多地方都运用到一年中摆拍到的殿墙春夏秋冬的更替景象,或者通过置放了一天的摄像机采集到的光影变化来表现时间的变换.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就像第三集片头拍摄东华门的时候,就用宫殿外的场景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象变换显示时间的更迭.而讲述午门时,宫殿外的小兽上积雪的消融亦起到这个作用.更不用说贯穿在其中的风雨云雾的变幻,和人流的穿梭.以极快的速度向我们展现.配合着历史故事中的悲喜.比如悲的时刻比如明朝的衰弱,即用大雪纷飞在山间的画面.再比如,马戛尔尼拒绝下跪引乾隆震怒,则用电闪雷鸣,滂沱大雨的画面喜的时刻,比如康熙登基后那一轮红日升起,照射着檐角的吉祥物的场景代表了希望与新生.根据纪录片解说历史的声音画面从现实的宫殿和模拟历史人物.场景之间转换,比如庭内太监的来回穿梭,群臣的参拜,登基前康熙的穿衣.马戛尔尼记录访华.乾隆退位前徘徊的场景等等.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摄像机记录了冬至那天阳光照入大殿内那种光影变幻的画面.非常的漂亮,特别是阳光照射到匾额上的场景.然后第三集祭祀时萨满跳跃的模糊身影与现在故宫的场景相融合.虚幻与现实的结合,具有一种时光的穿越感.而画面与声音的契合,也能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故事,使纪录片更有说服力和亲和力.这是一种感性的表现形态.《指点江山》给我印象深刻的不是画面,而是讲述的历史故事.主要明清两朝集权者的更替.从最初相权对皇权的制约到最后皇权的至高无上,各个皇帝都采取着自己独特的方式.当然,记的最深刻的就是清朝雍正所设立的军机处, 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字里行间极为迫切的表露了雍正帝对集权的渴望.军机大臣聆听皇帝口述上谕,回到军机处凭记忆拟定上谕,然后再赴养心殿交皇帝定夺.完全听从皇帝的命令.终于,皇权的集中达到了顶峰.紫禁城这所大房子从明成祖开始建造,其间,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也几经修修补补,最终,皇帝与皇权都随着时间流逝,化作历史的云烟.其次这里文献的运用也很有特色.说到朱厚熜拒绝登基那段故事就用文献的形式表现,黄色的纸张,黑色的毛笔字,用黄色的灯光特别照射,与其他部分形成光影的对比,起到突出作用.而且用文献也给人以古朴和真实感.或者是《周礼》这部文献的征引,也有这样的感觉.然后很多地方用到了画,英王乔治三世派使者来访时,就运用了许多风俗画来记录.还有出现多次的各位皇帝的画像和朝服等等,都增加了真实感.还有第四集里八国联军侵华的黑白视频,都符合了《故宫》这部纪录片的整体格调,沉重严肃.根据资料所做成的3D动画效果也很有特色.首先是康熙皇帝登基大典时的盛景.以中国画风画出一个个太监官员等人物.宫殿.车辇的一些形象.然后通过摇摄,自左及右一一展现其壮观景象.排列整齐的队伍,庞大的人物数量,恢宏的宫殿.大门……这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有些人对权力的渴望,万人之上的感觉太好了.然后是万寿节那天的情景也用画卷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它的画面又是动态的,比方说摇曳的旗子.然后印象较深的还有外国使节穿越层层宫殿的大门,步入高高在上的太和殿,超速的穿越感,给人的视觉冲击特别强烈,完全突显了故宫的广.地图上显示着各个宫殿的布局,用黄色的粗线自出发点至终点,清晰明了.更直观,也更容易让人理解.故宫的全景也出现了多次,给人壮观开阔,气势恢弘的感觉.它的配乐当然也有着这种特点,又要讲到康熙登基时刻的背景音乐,威武的号角声,光听着都有一种皇家气势在里面.这座宫殿像是遮上了一层雾一般的轻纱,充满了神秘与沧桑,多少人,多少事,都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随着故宫合上的宫门,一切的繁华,一切的过往,都像是被掩藏起来,成为了一个个不为人知的秘密.故宫观后感3一座座辉煌的宫殿,雄伟的中远景拍摄.故宫,这座集合了无数工匠心血的建筑群展现在我们面前.一直都很喜欢看这种具有人文风味的纪录片.很高兴,这次能有幸看到《故宫》,自觉收益匪浅.一座单纯的建筑是不会给人带来什么感觉的,只有经过时间的洗礼和人事变迁才能焕发出它的光辉来.纪录片《故宫》充分挖掘了其中的特别点,整个纪录片分成十二集,分别从紫禁城的肇建,建筑群的建造布局,和其中所反映的中国五千年的礼仪制度,紫禁城的文物来全面介绍.一口气看完十二集是不实际和不可取的.每集里的人文底蕴是需要沉淀的.这里不仅是个建筑群,更重要的是这里曾经居住过十几位皇帝,这里曾经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兴盛衰落.参考了网上的一些资料,觉得分析的很有道理.比如纵观《故宫》的整个影片,我们不难发现,正如该片的总编周兵在谈及故宫的创作理念的时候,突出强调的:创新.他说:〝一部片子好不好,关键在于有多少原创性的因素.在于观点和信息的创新;在于艺术创造力的创新;在于新技术的使用.〞的确,看完故宫,也许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那些利用电脑特技重塑当年的情景.《故宫》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动画技术和借用了电影的多种拍摄手法.3D制作结合实景拍摄,延时摄影(如故宫上空的云),定点拍摄,这为提升整个《故宫》的品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样,在《故宫》中,电脑特技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故宫的场景:从前门外,快速地向北移动,经过天安门,沿着故宫的轴心穿过了整个紫禁城,然后镜头上移,展现了故宫的全景,或者倒过来走位.这样的空间感的突破无疑更加立体和真实地展现了故宫的全貌.在《故宫》中,这样的手法随处可见,在展现北京城千年的变迁中,原本的图片说明和解说词给观众的印象只能还是抽象的,但是,通过电脑的技术的处理,以动画的形式,展现了北京的历史变迁,真实,直观.给观众的印象非常深刻.在展现故宫的机构和建筑过程时,使用三维动画,展示了故宫的主殿构造和建筑的过程,同样非常直观而明白易懂.同样是主殿,在展现他曾经历过火灾而焚毁时,不是用传统的却又很枯燥的解说词来交待,也不是用真正的火灾场面而增加成本,而是使用了模拟场景,更加真实而经济.技术的更多运用,使得以上的问题得以含蓄的展现,使得纪录片的个性化的风格越来越明显.在一般的纪录片中,个人的观点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缺少个性化.画面的展现同样为了追求真实性而缺少个性.但是技术的使用在减轻解说词的作用的同时,增加了画面的表现语言和个性特征.《故宫》正是在展现着这样一种个性.多云的天空凸现了历史的厚重感,翻滚的乌云和季节瞬时变化,展现了历史的变迁.画面整体色调呈暗黄和黑色,显得庄重而深刻.很佩服创作故宫的电视工作者们,她们要拍摄的不仅是部纪录片,更重要的是挖掘其中的人文底蕴.同时,纪录片与新闻不同,它展示的不只是结果.对于那些无法拍摄到的珍贵历史和失之交臂的重要事件,除了通过采访.口述的方式去追寻,另一种方式就是〝真实再现〞又称〝情景再现〞.这样不仅使事情经过变得完整,还可以使故事的讲述节奏起伏,留有余味.真实再现要借鉴剧情片的叙事手法.电视散文的写意手段,在保证历史真实的前提下,渲染氛围,调动观众的情感参与.在看纪录片之前,我对故宫的印象只不过是从那些讲述清朝故事的戏剧中获得,什么养心殿,太和殿的只知道其名不知道其来历.现在通过《故宫》,让我看到了近五百多年中国政治历史的变迁.也知道了明清两代社会大致是个什么样子的,特别是第一集里讲述如何建造紫禁城,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才干让我这个现代人心虚不已.当然,我也为战争后中国的衰落给紫禁城带来的灾难而感到痛心.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民又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人民,故宫这样雄伟的建筑就是劳动的结晶.故宫观后感4中国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有蜿蜒盘旋的长城.气势雄伟的兵马俑,也有如诗如画的颐和园.历经沧桑的圆明园,不过最让我期待的还是庄严肃穆的故宫.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怀着好奇心步入有着600年历史的故宫,去探索它的神秘.穿过午门,一座高大的建筑深深吸引了我,说它是一座宫殿吧,只有几扇门;说它是一扇门吧,又有重重叠叠的屋檐.原来,这就是进入故宫重要区域的通道——太和门.走过太和门,远远地就看到金碧辉煌的太和殿.沿着中间大青石御道向前走就来到太和殿前的台阶下,这里的台阶是那样高,仿佛是一条通天的御道,御道上的飞龙腾云驾雾,似乎是在保卫着宫殿里高高在上的天子.拾级而上,太和殿仿佛与蔚蓝的天空连在一起.走近一看,殿内正中间是外朝独一无二的黄金宝座,宝座的正上方是写有〝建极绥猷〞的牌匾,传说这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笔,环顾四周,镀金的龙柱矗立其中,地上铺着价值连城的金砖,显得格外庄严.绕过太和殿,两座较小的宫殿出现在我眼前,它们就是中和殿和保和殿.可别小瞧这两座宫殿,这可是古代皇帝举行科举和宴会的地方.顺着保和殿向里走,我们来到了乾清门.这里是外朝与内廷的分界,更是家与国的分界.在门的两旁,两只镀金的狮子华丽霸气,显出一派独特的皇家风范.我惊奇的发现狮子的两旁,整齐的排列着几个大水缸.它们是做什么用的呢?怎么会出现在这皇家宫殿里面呢?好奇心促使我走上前一探究竟.原来,这几个普通的大水缸居然是古代的灭火器,它们被放置在底座上,冬天,水缸里还可以烤着火,防止结冰,看到这我不禁感叹古代这奇妙的设计.步入乾清门,绕过雄伟的乾清宫.方正的交泰殿和华丽的坤宁宫,我们来到了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的御花园,这是一座小巧玲珑的花园.太湖石堆成的假山错落有致,假山上怪石嶙峋,有的像老母鸡带着小鸡觅食,有的像海参在大海里缓缓游动,还有的像干枯的木头,栩栩如生,让人印象深刻.形态各异的小亭子坐落在花园的各个角落,假山上的小亭子,仿佛是花园的士兵,院落中的亭子,红色的柱子与周围褐色的树干,翠绿的枝叶构成了一幅和谐自然的风景画.走出御花园,夕阳的余晖让古老的宫殿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座有600岁的宫殿显出无限的生机,我手中的相机也装不下这美不胜收的风景.我恋恋不舍地离开故宫,心里暗暗对自己说:〝故宫,我一定还会来看你的!〞故宫观后感5北京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有五百多年历史.今年暑假,我有幸参观了这座气势宏大的古代建筑.从酒店出发经过了几十分钟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故宫.抬头一看,呵!那高高的城墙把故宫紧紧围住,为这座雍容华贵的宫殿增添了几分别致.那朱红的大门,以及大门两旁的石狮子,显得那么古香古色,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御花园里,古柏参天,每一棵都长得十分茂盛.各式各样的怪石异花坐落在园内.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我这儿摸摸,那儿瞧瞧,看得不亦乐乎.走进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围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一条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上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的大圆珠,建在高约五米的汉白玉台基上,上挂光明正大匾.前后各有三座石阶,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 .其图雕刻活灵活现,足以反映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与精湛的工艺,阅览之后不得不让人为之惊叹,赞不绝口.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一座宫殿,又称为金銮殿这座大殿在阳光下金碧辉煌,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宫殿.走出太和殿,走过中和殿.保和殿和乾清门,就来到乾清宫.这是皇帝的寝宫,是皇帝休息的地方.乾清宫既然是皇帝住的地方,就一定不会比其它的宫殿差了.乾清宫是故宫内廷正殿,内廷后三宫之一.乾清宫为黄琉璃瓦殿顶,坐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殿内也铺满了金砖,让殿内显得更加金碧辉煌.在殿内的正中央,有一个金色的宝座,宝座后面有屏,而在屏的两边,设有两根粗粗的金柱.古代的劳动人民的智慧也不低,宝座两头还有暖阁.乾清宫的确很酷吧?再往前走,就来到了御花园.园内建筑多数倚靠着围墙,只有少数精美造型的亭台搭建在园中.其古柏藤萝,皆数百年物,将花园点缀得情趣盎然.各色的石子铺在地上,拼成了900多幅不同的图案,沿路欣赏,趣味无穷.在古代,这里是帝王后妃休息散心的地方,老百姓不得踏入半步,所以,在古代老百姓眼中,这里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紫禁城 .御花园以它古木繁花.亭台楼阁.嶙峋山石……的美丽而闻名.故宫还有许多许多的宫殿阁楼,如:储秀宫,咸福宫,永寿宫,钟粹宫,千秋亭,万春亭.走进故宫,你就已经置身于她最宏伟,最重要的展示品——紫禁城宫殿群中.故宫博物院已经打开了尘封已久的门窗,让我们来观看她壮丽的色彩,来倾听紫禁城的声音,来呼吸历史的气息,来感知中华文化!故宫观后感精选5篇800字。
12集大型历史纪录片《故宫》全文解说词

12集大型历史纪录片《故宫》全文解说词.txt鲜花往往不属于赏花的人,而属于牛粪。
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空白人生有三样东西无法掩盖:咳嗽贫穷和爱,越隐瞒,就越欲盖弥彰。
12集大型历史纪录片《故宫》全文解说词书籍简介12集《故宫》将从故宫的建筑艺术、使用功能、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程等方面,全面展示故宫辉煌瑰丽、神秘沧桑的宫殿建筑,丰富多彩、经历传奇的珍贵文物,讲述不为人知、真实鲜活的人物命运、历史事件和宫廷生活。
触摸历史跳动的脉搏,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前所未有的鼎力之作豪华震撼的视听盛筵厚实凝重的文化享受全面系统的文明检阅目录△第一集肇建紫禁城△第二集盛世的屋脊△第三集礼仪天下△第四集指点江山△第五集家国之间△第六集故宫藏瓷△第七集故宫书画△第八集故宫藏玉△第九集宫廷西洋风△第十集从皇宫到博物院△第十一集国宝大流迁△第十二集永远的故宫第一集肇建紫禁城本集简介:一座城市兴起的开端;一个国家转折的焦点。
本集内容是紫禁城建造历史的展示,在历经百年的规划、设计与修建中,也伴随着激烈的政治斗争,大的历史震荡,本集将告诉你这座经典的古代历史文化遗存是怎样诞生的。
是谁创造了历史?又是谁在历史中创造了伟大的文明?公元1403年1月23日,中国农历癸未年的元月一日。
这一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依然延续着自古以来的传统,度过他们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农历元旦。
这一年,人们收到的类似今天的贺年卡上,不再有建文的年号了。
建文帝4年的统治,在一场史称靖难之变的战争后,成为了往事。
公元1403年的大年初一,大明朝第三个皇帝朱棣,正式启用永乐作为自己的年号。
这一年为永乐元年。
年号的更替,随之带来的将是这个王朝的更多变化。
永乐元年,明朝的首都在今天中国南京。
这座六朝古都自东汉时代起就被认为有王者之气。
明太祖朱元璋将都城定在这里,并集中国两千年宫殿建筑之精华,建造了皇家宫殿。
今天这座宫殿仅留下了这些遗址,但仍不失当年的气魄。
四合院的起源和演变

四合院的结构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由古建筑缓慢演变而来的。四合院建筑最早起源于历史悠久的黄河流域,它是典型的木构架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典型代表。传统的四合院建筑基本采用“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左右两厢”的建筑格局。
方形建筑可以算是早期建筑的代表。发掘于河北省武安县的磁山文化遗址是黄河流域早期农耕文化的代表,其远古文明可以追溯到距今约7060 ~7355 年前。村落由一座座半地穴式建筑构成,平面多为不规则的圆形,面积约6 ~8 m2。到了距今约4800 ~6700 年的仰韶文化时期,方形房屋逐渐在黄河流域占据了统治地位,房屋面积扩大为 20m2左右,建筑平面形式发生了由圆到方的演变。
四合院真正形成气候是在元代。1206年,成吉思汗创建蒙古帝国。随后骁勇善战的蒙古铁骑不断地跑马占地,1215年,强大的蒙古军队攻占了契丹人统治的燕京。忽必烈1264年颁诏以燕京为中都,作为蒙古帝国的陪都。八年以后,忽必烈索性离开了自己的老巢,带着所有的马匹辎重浩浩荡荡开进了中都,从此北京就成了蒙古王统治下的大中华版图的政治中心,中都也被忽必烈改成了大都。这就是元大都的来历。
元大都还建设了水面辽阔至今仍生机勃勃的太液池——西华潭,即现今的北海及中海、南海。西华潭在元大都宫城西边,潭中长满了芙蓉,夏天的时候,野鸭在芙蓉中游来游去,一派江南美景。西华潭东西两岸以仪天殿(即现在北海的团城)为中心遥相呼应,北面是万寿山,也称万岁山,即现在的琼华岛。万岁山山高数十丈,奇石林立,草木葱茏,与碧波荡漾的太液池山水映照,宛如仙境。
故宫介绍

NO.1故宫上榜理由:皇帝待过的地方,不知道封建王朝皇帝老儿的生活,枉为华夏子孙呢了解故宫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
现指位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
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1961年,国务院宣布故宫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是我国5A级景区。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4年(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
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
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房间8704间。
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
故宫的建筑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
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
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
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
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建筑造型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
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
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
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
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紫禁城里的老故事

紫禁城里的老故事朱门巍峨,飞檐耸天百余年历史积淀让故宫犹遮半面纱,琢磨不透“四九城”中,屹立着一座辉煌巨大的“四合院”,人们通常称它为“故宫”、“紫禁城”等。
说起这个大院子,那可是一路“牛”过来的,从老朱家“猛人”朱棣迁都后,大明朝两百多年就住着它;清朝后,从威武耀世的太祖多尔衮再到骂声不绝的慈禧太后,也都住着它;如今,它从皇家园林摇身一变成了“故宫博物院”,游客依然络绎不绝的宠着它。
不过,也正是由于这座院子实在太大了,虽然每天都有上万计的人流量,可院子里隐藏的一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大家就不一定知道了。
今天就为大家讲讲故宫中隐藏的十个小秘密。
一、断虹桥上的捂裆狮这个狮子实在比较出名!因为它造型奇特,竟然抓着头挠着腮,呲牙咧嘴显得表情痛苦,而最突出的是它有一只手还抓着自己的裆部。
是不是感到很怪异呢?这完全和故宫的整体风格不搭,“嘻哈”的作风还有点不合礼法。
这只小狮子站立在一座名为“断虹桥”的石桥上,桥位置处于故宫太和门外、武英殿东,单卷石桥,桥身横跨于内金水河之上。
关于这座桥的来历,据推测基本是建于明之前,为元代皇宫正前门的一座石桥。
“断虹”二字与这座桥十分般配,这座桥就像断掉的彩虹一般。
传说,当年道光帝想培养长子奕纬为接班人,但奕纬不学无术,不听教导,有一次竟然当面顶撞师傅。
道光闻后,叫来奕纬,愤怒之下一脚就踢中其裆部,没过几天,奕纬就一命呜呼了。
后来道光后悔至极。
所以每次在路过断虹桥时,看到这只狮子便会想起自己的儿子,想到伤心欲泣,遂命太监用红布把狮子盖上。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二、九龙壁上的木头龙腹九龙壁位于皇极殿前,是一个几乎每个来故宫的游人必到的地方。
九龙壁是由复杂的玻璃工艺烧制而成,每一条龙都是由许多块玻璃构件拼装成的。
而在九龙壁从东数第三条白龙的身上,却有一块构件不是玻璃烧成,而是木头雕刻而成的,你能看出来了吗?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当时工匠想偷工减料?当然不是!要知道木头雕刻的成本要比玻璃烧制高得多。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游故宫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游故宫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游故宫篇1每当我回想起今年假期我们去北京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去故宫的那天。
进入故宫,我和母亲就被人流冲散了,我在人山人海中费了一番周折找到了母亲。
我不禁地说;“真是世界著名的景点呀,人好像草原上的草一样茂盛,唉!”过了午门,就到了金碧辉煌的太和殿。
太和殿的前面有两个威风凛凛的青铜狮子,时刻守护着太和殿。
太和殿的门上、窗上和屋顶上都镶嵌了金黄色的龙,十分华美,突显了皇室的尊贵。
屋顶上的黄色琉璃瓦,映衬着太阳的光辉,屋角上有十一只小兽,突显了太和殿皇权的尊严。
站在太和殿的前方,便可想象出皇帝上朝时文武大臣和宫女跪地遵命的情景。
太和殿虽然经历了千百年岁月的沧桑,还是能把从前的雄姿展现给游客。
古代宫殿的建筑十分精美,十分坚固,足以证明我国古人的勤劳和聪慧。
接下来我们又游览了中和殿、保和殿、养心殿等精美的古代宫殿。
最后我们来到了皇家花园——御花园。
御花园中种植了上百种名贵花草树木,有高大苍翠的老者——柏树,有纤细碧绿的少女——紫藤,还有雄伟威风的士兵——白皮松。
花园中矗立着一座名叫堆秀山的`假山,山上有一座小凉亭,这就是中秋节时皇帝和妃嫔宫女们赏月的地方。
皇帝能够在如此美丽的地方赏月,而劳动人民却只能默默为皇帝效劳,古时候劳动人民和皇帝的生活环境真是天壤之别呀!御花园里的每一棵树和每一枝花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用辛劳的汗水浇灌而成的,我们应该好好保护这里,让游客们欣赏这美好、洁净的花园。
故宫之行让我明白了要珍惜文物古迹,保护重要文化遗产,让世人看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是有着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游故宫篇2北京有许多的名胜古迹,其中故宫是我最向往的地方,它可是明清两代的宫殿,有着五百多年的历史。
故宫又称紫禁城,曾经有24位皇帝在这儿居住。
当我从午门走进紫禁城,恍若走进了人间仙境。
金碧辉煌的宫殿雄伟壮观,红墙黄顶分外好看。
北京故宫的布局特点

】
04
故宫布局下的思政思想
输入标题内容
故宫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它的文化底蕴、艺术魅力和传承价值是中国 文化遗产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其美学价值 和历史文化价值对于中国文化的推广和传承 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
故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通 过故宫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不仅有助于国人 全面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而 且可以学习到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制度及其 背后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宫
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的
的
古代建筑理念的体现:中国皇宫建筑体现了古代建筑理念的核心思想, 即尊重传
文
统、追求和谐、强调人文关怀、坚持精心设计和营造等,这些基本理念的体现,使
化
中国皇宫建筑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
内 涵
丰富多彩的文化生产:中国皇宫建筑与文化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皇宫的建筑 和装饰展现的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风格,更体现的是中华建筑文化的精髓和深厚底蕴。
皇后居住 属阴
阴阳交泰 位于之间 皇帝居住 属阳
阴阳五行布局:
在阴阳学说上进行布局(布局形式)
皇家的庄严不可侵犯,另一方面是 用道家的五行来平衡阴阳。(布局 思想)
输入标题
请单击此处输入文本内容,请单击 此处输入文本内容,请单击此处输 入文本内容,请单击此处来输入文 本内容,请单击此处输入文本内容
01
外圈内方布局:
故宫的外圈是建筑群,包括东西二庑、三大殿、 文华殿等40多座宫殿和建筑,其外有护城河环绕, 形成了保护之固。(布局形式)
内圈建筑则是重心所在,是皇帝和其家族生活、 办公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布局形式)
02
03
04
皇权的至高无上和胜任能力的典型表现,同时也承载 了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及建筑技能,(布局思想)
故宫的建筑设计与风水学

故宫的建筑设计与风水学故宫,又被称为紫禁城,是中国古代皇宫的典范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故宫的建筑设计既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同时也融入了风水学的理念。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和风水学的角度,探讨故宫的独特之处。
一、建筑设计1. 四合院的布局故宫的建筑布局采用了四合院的形式,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典型形式。
四合院由四个建筑物组成,围着一个中央庭院。
这种布局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形成一个庭院式的景观,同时也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性。
2. 对称与平衡故宫建筑的设计注重对称与平衡。
无论是整体布局还是单个建筑,左右对称都是故宫建筑设计的重要特点。
这种对称不仅在空间上体现出整体的和谐美感,同时也表达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平衡思想。
3. 彩色琉璃瓦故宫的屋顶采用了彩色琉璃瓦,给整个建筑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琉璃瓦具有保温、防潮和防火等功能,经过精细的制作,色彩鲜艳,富有艺术感。
这些彩色琉璃瓦的运用使得故宫建筑更加美丽华丽。
二、风水学的影响1. 坐南朝北根据风水学的理念,故宫的建筑面朝南,背靠北。
这种朝向有利于阳光的照射,提供了充足的光线和热能,使得宫内室温更加宜人。
同时,背靠北方的位置也能够有效地防止寒冷气流的侵入。
2. 微妙的水系布局在故宫的设计中,水系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故宫的布局中融入了许多池塘和水流,形成了复杂而微妙的水系。
根据风水学的观点,水是财富的代表,能够聚集财气。
水系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故宫增添财运。
3. 龙凤的象征龙和凤分别代表着中国古代皇权的象征。
在故宫的建筑中,可以看到许多龙凤的装饰,如龙凤雕刻、镶嵌等。
这些龙凤的象征不仅具有装饰作用,更体现了对中国古代皇权的尊崇和崇敬。
总结:故宫的建筑设计与风水学的相互融合,使其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
故宫建筑的布局采用了四合院的形式,注重对称与平衡,同时运用了彩色琉璃瓦。
风水学对故宫的设计影响体现在坐南朝北的朝向、微妙的水系布局以及龙凤的象征等方面。
紫禁城与北京四合院的比较

紫禁城与北京四合院的比较作者:卢晔刘娜王泽奇杨之洲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35期摘要:文章基于人们对传统住宅形式的继承以及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通过对紫禁城与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理念和文化内涵的比较,总结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出其相同点。
关键词:紫禁城;北京四合院;建筑理念;文化内涵;相同点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5-0130-020 引言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就是成熟于宋代的四合院。
在此以后,无论是皇家宫殿还是百姓的院落,都愿意采用这种传统的建筑形式。
而北京的紫禁城,作为现存做完整的古代皇城当然也采用这种建筑形式。
只是在古代,人们都推崇“天圆地方”的观念,所以,紫禁城的平面格局就是采用了“方正布置法”这种和二为一的建筑形式。
这样既显得威严庄重又顺应了“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的平面布置法。
紫禁城虽然是神秘,深不可测的皇家大院,很多人一生都进不去,有些人一生都出不来。
但它在建筑理念和文化内涵上与普通民居在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
我们可以通过对北京传统民居四合院的研究和对故宫资料的查找来总结出其相同点,并做以下说明。
1 看家护院的使者在古代,老百姓也会用燃放烟花爆竹这种喜庆的方式来欢度春节,为了祈求家宅平安,他们也会贴“福”字,请“门神”。
而紫禁城在过去也画过门神,由于不好保存,现在我们只能看到挺直腰板,睁大眼睛,顺起耳朵矗立在太和殿门口的威猛铜狮。
只是看护家宅官邸的狮子只有六对。
他们分别住在太和门,乾清门,养心门,宁寿宫,养性门和长春宫门前。
头和身体都是圆的,底座是方形,体现了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地理认识。
这六对狮子中,形制各不相同,但只有太和门前面的狮子最年长,他们从明代开始就住在这里,每天都在为皇帝审视进来人是否是善人,能否帮助皇帝为民谋福利。
相传狮子是龙的儿子,而普天之下只有皇帝一人敢称为龙,所以他的“儿子”,也只有皇亲国戚敢用来看护家宅官邸,寻常老百姓根本不能用。
讲解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
• 旧时的北京,除了紫禁城、皇家苑圃、寺 观庙坛及王府衙署外,大量的建筑,便是 那数不清的百姓住宅。《日下旧闻考》中 引元人诗云:“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 台百万家。”这“百万家”的住宅,便是 如今所说的北京四合院。而“天棚鱼缸石 榴树”,也只能是北京四合院中才有的景 致。
一 “坎宅巽门”的方位追求
• 标准的北京四合院应该是南北略长的坐北朝南的矩形院落,正 好排列在东西向的胡同之间,大门开向宅南的胡同,正房门与 宅门的方向一致。为什么一定要将宅门开在南边呢?首先,这 是元代建大都时的城市规划所框定的。元大都为棋盘式结构, 南北为街,东西为巷,街的主要功能为交通和贸易,巷才是我 们所说的胡同,是串连住家的通道。因此,宅院的大门自然是 开在南边最为合适。其次,与传统的建筑风水学有关。北京地 区的阳宅风水术讲究的是“坎宅巽门”,“坎”为正北,在 “五行”中主水,正房建在水位上,可以避开火灾:“巽”即 东南,在“五行”中为风,进出顺利,门开在这里图个吉利。 而在山西和安徽的民居中,却很少有将大门向南开的。因为山 西和安徽的富户大都是商人,商属金,而南主火,火克金,克 金则不能发财,所以商户的大门大多是朝东开,或朝西开。而 北京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北京内城大户一般都是作官的,官属 火,门开在南边,自然会官运亨通。再次,华北地区风大,冬 天寒风从西北来,夏天风从东南来,门开在南边,冬天可避开 凛冽的寒风,夏天则可迎风纳凉,符合居住卫生。
一严谨的整体空间
• 公元1215年原定都中都(今北京)后,对京城的民宅进行了严格的 制约规划,街道规划的横平竖直,整齐如棋盘,据《周礼· 考工记》记 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 右社,前朝后市。”体现了元朝对四合院规划的整齐、对称、中轴分 明等布局特点,也体现了皇权至上的设计思想。四合院的布局受到街 道和胡同的严格制约,元大都在规划时,主干道多设为南北走向,将 胡同的宽度一般为6米,胡同与胡同之间的间距定为70米,有两条线 相邻胡同之间的地皮就是四合院的基地所在,这就是北京四合院的前 身。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都街制,自南以至二北谓之 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衖 通。”这里所谓“衖通”即我们今日所称之胡同。四合院即位于这个 规划好的棋盘之间,其追求秩序,张显皇权至上的表现形式,至今仍 旧可以为人们所视,北京现存的成规模的四合院多集中于二环以内, 鳞次栉比的灰瓦,四方整齐的格局,疏密有致的排布于紫禁城的脚下。 开创了明清北京城四合院居住区之先河。
北京四合院基础知识部分

北京四合院基础知识部分1 北京四合院历史发展过程旧时的北京,除了紫禁城、皇家苑囿,寺观庙坛及王府衙署外,大量的建筑,便是那数不清的百姓住宅。
《日下旧闻考》中引元人诗云:“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
”这“百万家”的住宅,便是如今所说的北京四合院。
为什么叫“四合院”呢?因为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四座房屋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
四合院在中国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根据现有的文物资料分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四合院形式的建筑出现。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人特别喜爱四合院这种建筑形式,不仅宫殿、庙宇、官府使用四合院,而且各地的民居也广泛使用四合院。
不过,只要人们一提到四合院,便自然会想到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的型制规整,十分具有典型性,在各种各样的四合院当中,北京四合院可以代表其主要特点。
首先,北京四合院的中心庭院从平面上看基本为一个正方形,其他地区的民居有些就不是这样。
譬如山西、陕西一带的四合院民居,院落是一个南北长而东西窄的纵长方形,而四川等地的四合院,庭院又多为东西长而南北窄的横长方形。
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方向的房屋各自独立,东西厢房与正房、倒座的建筑本身并不连接,而且正房、厢房、倒座等所有房屋都为一层,没有楼房,连接这些房屋的只是转角处的游廊。
这样,北京四合院从空中鸟瞰,就像是四座小盒子围合一个院落。
而南方许多地区的四合院,四面的房屋多为楼房,而且在庭院的四个拐角处,房屋相连,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并不独立存在了。
所以南方人将庭院称为“天井”,可见江南庭院之小,有如一“井”,难免使人顾名思义,联想到“井底之蛙”、“坐井观天”的成语。
北京四合院是名符其实的院,宽敞开阔,阳光充足,视野广大。
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内涵丰富,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
譬如东北地区汉族的套大院(东北农村四合院),符合北京四合院的前两个特点,但却不具备文化内涵丰富这一特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筛选阅读材料。
2.从各种相关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完成故宫参观路线图的设计。
3.对材料中的重要信息进行组合,游览时进行讲解。
【教学重点】能根据阅读任务选择阅读材料,提取并整合材料中的重要信息。
【教学难点】能根据阅读任务选择阅读材料,提取并整合材料中的重要信息。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欣赏一组故宫博物院图片,导入:现在,家庭出游越来越多了,如果去北京,故宫博物院会是很多家庭的选择。
这节课我们以故宫博物院为例,为家人做一次旅游计划和活动安排。
(板书:故宫博物院)2.默读导语,说说本课的阅读任务。
(1)明确两个不同的阅读任务:◊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2)引导:根据不同的任务你会怎样阅读课文中的材料?①回顾精读课文方法。
引导:在学《竹节人》和《宇宙生命之谜》时,我们用到了哪些阅读方法?预设1:《竹节人》:根据不同任务,采用浏览圈画、精读品味、精读梳理等方法。
预设2:《宇宙生命之谜》:根据疑问,选择材料。
②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策略。
引导:这篇课文是由四则不同的材料组成的,你会怎样根据以上两个不同的任务来阅读呢?请说一说你的阅读策略。
预设:先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相关的材料,再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整合。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方法,意在明确本课学习的重点是运用阅读策略。
二、整体感知过渡:这节课,我们要综合运用前面两篇课文中学会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并完成本课的两个任务。
自读任务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巩固容易读错的字音。
(随文识字、集中识字)chùchīluán liúfāng pán zhóu qìng cuán liúyōng fēi mù矗螭銮琉枋蟠轴磬攒镏雍妃穆jiǒngxièzhēn zhāo wǔkuízhēng lòu wéi xiào wěi yú迥榭贞昭庑奎正镂惟肖伪逾2.概括每篇材料的主要内容。
紫禁城是什么!怎样抗住600年风霜走到今天

CULTURAL GEOGRAPHY16紫禁城是什么?!文 郭晔旻 图 刘顺儿妞 王进 王宁A Brief History and Marvelous ArchitectureThe Forbidden City怎样抗住600年风霜走到今天“画坛鬼才”黄永玉老先生曾打过一个有趣的比方:“每天沿着宫墙走一圈,踩破20双布鞋。
”诚然,紫禁城规模之大,堪称建筑史上的罕见奇迹,但它也并非一日建成,隐于其后的是百万工匠的血泪、数代帝王的守护……环球人文地理17紫禁城是什么?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结构建筑群,更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但,紫禁城的意义绝不止步于此。
从空中俯瞰紫禁城所在地——首都北京,可见其背靠山岳、遥望碧海,如同坐落于一个山水形胜的天然“港湾”之中——“北京湾”一名,当之无愧。
在这样的地理视野下,再看紫禁城。
600多年前,明成祖朱棣正是看到了北京沃野千里、坐山望海的区位优势,才做出了“永乐迁都”的决定;而后的13年间,中国古代宫殿艺术的集大成之作,围绕北京南北中轴线拔地而起,“紫禁城”一名随之深深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心间;传至今日,紫禁城已不再是承载国运兴衰的“政权神经中枢”,但宫阙如故、朱墙依旧,其占地72万平方米、房屋9000余间的巨大体量,又让人忍不住再次发问:在那个没有建筑机械的年代,紫禁城究竟是如何营建起来的?又是如何抗住600年风霜走到今天的?永乐迁都影响此后数百年政治格局明建文四年(1402年),历时三年的“靖难之役”尘埃落定,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朱棣率大军攻入南京金川门,成为大明王朝的第三任主宰者——影响中国CULTURAL GEOGRAPHY18环球人文地理19此后数百年政治格局的永乐时代,就这样徐徐拉开帷幕。
明永乐元年(1403年),初登帝位的明成祖朱棣,下诏将自己曾长居20余载的封地北平,立为“陪都”,“北京”之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明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再度下诏,“以明年(1407年)五月建北京宫殿”,揭开了“永乐迁都”的历史序章。
关于故宫的说明文

关于故宫的说明文北京故宫说明文篇1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它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门楼下有三个门洞,中间那个只供皇帝出入。
走过雄伟壮丽的午门,就会看见正前方横着一条河,河上有五座拱桥。
桥前北边平台上矗立着太和门,只有皇帝可以进去。
太和门右边是给武官用的昭德门,左边则是给王公大臣用的贞度门。
走过这些大门,眼前出现一个巨型广场。
这个广场是供皇帝朝会大典时使用的。
北边,三层汉白玉栏杆环抱一个八米高的宽阔台基,高台上自南而北依次屹立着三座大殿。
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便是太和殿。
皇帝的登基大礼、大婚、元旦庆贺等大典,都在这里举行。
中和殿座落在太和殿后,是一个较小的方殿。
皇帝去太和殿前,要先在这里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
每年一开春,种子和农具便被送到殿内,进行仪式性的检审,以此祈望有个风调雨顺的大丰年。
保和殿是外朝三大殿的末殿。
其结构设计与太和殿相似,只是规模较小、等级稍低,但它却是个气派颇大的待客殿堂,遇国者大典和新年佳节,皇帝会在这里宴请外国使臣和少数民族首领。
而科举考试的最后一级——殿试,也在这里举行。
从保和殿出来后往北,可以看东、西、北三面有门。
北面的就是乾清门,进得此门,即是内廷。
内廷是皇帝、皇后以及嫔妃们的生活起居场所,外人不得擅入。
内廷第一座宫殿就是乾清宫,在明朝和清初时,这里是皇帝的寝宫。
中间那个不太大的宫殿是交泰殿,里面珍藏着二十五颗宝玺。
殿内挂有铁牌,刻有“太监不得干预政事”的皇帝御旨。
宫中还有一座大型自鸣钟和一个古时用以计时的铜制水漏壶。
这三宫一组的建筑的末座是坤宁宫,明朝时是皇后的寝宫,清朝用作帝、后的结婚洞房。
依照传统规矩,帝、后新婚,要在这个殿堂里度过三天。
坤宁宫后有坤宁门,通向御花园。
这个花园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是宫中三个花园中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一个。
御花园中央是钦安殿,是一个道教殿堂,也是紫禁城中保存得最好的明代建筑。
钦安殿西侧是千秋亭,东侧是万春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的四合院都有二进院落,大型的有三四进院 落和花院,二进院落一般是在东西厢房之间建一 道隔墙,外宅一般是工作人员居住的,内外宅之 间一般建豪华的垂花门,垂花门内有影壁,只在 有重大活动时才打开,旧时说的大户人家的小姐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既指此门,家中的男仆一 般也不得进此门。街门比较简单,街门一般建在 院子的左边。大型四合院最后一排正房为后罩房。
金銮殿
紫禁城里首屈一指的大殿,也是我国现存古建筑 中最大的宫殿,就是金銮殿,也就是太和殿,金 銮殿是它的俗称。整个大殿占地2300多平方米, 一把雕龙镏金大椅高搁于七层阶梯的台上,这就 是皇帝的宝座。
据记载,明清两朝皇帝只在即位、大婚、册立皇 后、命将出征,以及每年元旦、冬至、石寿节, 也就是皇帝生日三大节的时候,才会使用金銮殿, 而且,都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朝会典礼。
紫禁城
规模最大,形态最为复杂的四合院群体
紫禁城的规划
规划设计负责人:朱棣任命侯爵陈圭 和工部侍郎吴中负责
功能设置
一、办理政务,如殿堂、衙署、官府等 二、生活起居,如寝宫、园林、戏台等 三、皇家进行宗教、祭祀及念书习武的场所,
如佛堂、斋宫、藏书阁、射骑场等 四、服务设施,如膳房、作坊、洗衣坊、库
太和殿,坐落在全部用汉白玉雕砌的三重 台基上。太和殿,为什么要建在台基上呢? 太和殿的台基又为什么不只一重呢?早在 春秋战国时候,宫殿建筑的时尚是把房屋 建在夯土台上,一来少受地下潮气的侵蚀, 同时,外观宏伟,居高临下,能显示皇宫 的威严。北京紫禁城的台基也一样,而且 在建筑艺术上,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东西六宫和东西五所,两部分的长216, 宽119米,与后宫院落大小基本相同,由 此可以看出,前朝院落与东西六宫,五所 的面积都可能是根据后宫院落大小而定的
化家为国
前后院落各划对角线,交叉点正好处于太 和殿、乾清宫的中心。
三朝三大殿共处的工字形大台基,其南北 长为232米,东西宽130米,二者比9:5
小兽最初本来就是怕檐角琉璃瓦滑落,因 此需要钉子加以固定,但是钉子露着当然 不好看,所以用这个小兽把它整个地装饰 起来,这样实用跟美观就结合起来。”
角楼
皇宫建筑群中的四颗 明珠。 造型玲珑,结构巧妙。 角楼屋顶是三重檐,七十 二条脊相衔接,形成纵横连 贯,多角相错。 角楼内没有柱子,外没有梁头。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角楼呈现的都是正面。自
第二讲 从四合院到紫禁城
中国古建与西方建筑的区别
西方建筑平面构成复杂,外观形象雄伟, 个体建筑特色明显。
中国古建筑建筑平面简单(矩形),形体 并不高大。
中国古建筑艺术主要表现在建筑群体所表 现的博大壮观
建筑群体的组合形式
最基本形式:由房屋四面围合成院,即四 合院
北方院落民居以北京四合院水平最高, 也最为典型,是中国汉族传统民居的优 秀代表。
广场
午门广场 横向,26000平方米, 金水河的作用:风水,排水,灭火
紫禁城的五行学说
男性为阳,女性为阴 方位中,前为阳,后为阴 数字中,单数为阳,双数为阴
设计手法
我国著名的建筑史学家傅熹年教授研究发 现
后寝两宫组成的院落东西宽118米,南北 长218米,比例为6:11
前朝三殿组成的院落东西宽234米,南北 长437米,比例为6:11
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规模适中,利于冬季多纳 阳光;北京以南地区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 北窄长,以减少阳光;西北甘肃青海一带风砂很 大,院墙加高,称为"庄窠";东北土地辽阔而气 候寒冷,为更多接纳阳光,院子常十分宽大,宅 墙内空地甚多。
北方地区民居除北京外,山西商人的大宅水平也 很高,规模甚至超过北京,木雕等装饰也更多, 如祁县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大 谷曹家大院和襄汾丁村民居等。
房及服务人员的生活用房
规划布局
前朝: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后寝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西六宫,供太后太妃居住 东六宫,供皇妃居住 东西六所,供皇太子居住
紫禁城的规划思想
“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无宜重威。” 《史记高祖本纪》,公元206年,丞相萧
何对汉高祖刘邦进言,大兴土木。
紫禁城的建筑布局
礼制,治国之根本 《礼记》第一篇:夫礼者,所以定亲疏、
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建筑等级标准
“间”指房屋的宽度,两根立柱中间算一间, 间数越多,面宽越大。
“架”指房屋的深度,架数越多,房屋越 深。
屋顶等级: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 山顶,间大 殿,阙门楼,重檐庑殿顶,最高等级的大 门形式,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和战士战 后凯旋献俘的地方。
台基的高低是有严格规定的,公侯以下, 三品以上的大臣住宅的台基不能高过0.6 米,而这座三重台基高达8米以上,从而 使太和殿成为紫禁城内最高的建筑,殿顶 距地面35。05米。
金銮殿的台基要比别的宫殿的台基高,金 銮殿的殿顶的小兽也比别的宫殿的小兽多。 这些小兽在古代神话中,是吉祥的化身, 放在檐角上,有消灾驱邪的意思。这些小 兽除了表示吉祥、显示等级,还有什么实 用价值吗?
紫禁城中,最主要的宫殿建筑是治朝三大殿,也 就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太和殿在明朝叫奉天殿;中和殿,这里是皇帝临 太和殿之前的暂坐之处,皇帝在这里接受御前大 臣、礼部堂官等侍班随扈人员的朝贺。保和殿, 皇帝常在这里赐宴王公大臣,还在此举行殿试, 审批考卷,点状元。
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同时还在这里举行内廷典 礼,日常办理政务,引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臣等 等。交泰殿、坤宁宫,明清皇后的寝宫,
明三暗五 中门皇帝专用,皇后完婚可进,各省举人
中状元者可出。 文武百官进东门,王公宗室进西门。
太和门不是宫城门,因此没有采用城门楼 的形式
宫殿式大门 面阔九开间,进深四间 白石台基 重檐歇山顶 御门听政
乾清门,宫殿式大门 面阔五开间 单檐歇山顶 白石台基 八字形排布影壁
石建造皇宫用的巨大石料,大都是从北京附近的 房山、盘山开采来的。那巨大的石料是怎么运到 北京城中的呢?冬天,民夫们泼水成冰,铺成一 条冰道;夏天,就在路上铺上滚木。保和殿北面 的云龙石雕,是紫禁城里最大的一块整块石雕, 长16米57,宽3米07,厚1米70,重两百多吨。 这块石雕,从房山运到北京,五十多公里,两万 多民夫用旱船拉运,走了二十八天,耗银十一万 两。
北京四合院座北朝南,多有外、内二院。
外院横长,大门开在前左角即东南角, 称"青龙门",认为是吉利的。实际上, 宅门不设在中轴线上也有利于保持民居 的私秘性和增加空间的变化
进入大门迎面有砖影壁一座,与大门组成 一个小小的过渡空间。
由此西转进入外院。
在外院有客房, 男仆房、厨房 和厕所。
由外院向北通 过一座造型玲 珑,相当华丽 的垂花门进入 方阔的内院, 即为全宅主院。
北面正房称堂,最大,供奉“天地君亲师”牌 位,举行家庭礼仪,接待尊贵宾客。
正房左右接出耳房,居住家庭长辈。耳房前有 小小角院,十分安静,也常用作书房。
正房前主院两侧各有厢房,是后辈居室。
正房、厢房朝向院子都有前廊,用“抄手游廊” 把垂花门和三座房屋的前廊连接起来,廊边常 设坐凳栏干,可以沿廊走通,不必经过露天, 或在廊内坐赏院中花树。
紫禁城坐落于北京的中轴线上,这条从午 门到太和殿正当中供皇帝专用的石板路, 被称为御路。就是这条御路,正好重叠在 北京城正中的南北中轴线上。
在进入宫殿之前,顺着这条中轴线上 的石板路向前行走,会经过五重门:天安 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
天安门的作用
主要是举行一些仪式,颁布一些法令。比 如说老皇帝死了以后,新皇帝继位要发布 诏书,在哪儿发布呢,就是在天安门楼上 来发布。再一个就是它的朝审,就是全省 全国各地送来死刑的人叫朝审,也在天安 门前面要进行。再一个就是考取进士,就 是科举制度皇榜,就是在天安门外面张布 皇榜。
古以来,皇宫建筑四周都有城墙,城墙四角也 都有了望警戒用的角楼。
紫禁城三大殿院内没有树木,也是谜团之一。 有人说没有树,是怕着火的时候,树增火势; 也有人说是怕有人隐蔽于树丛中威胁皇帝的安 全。有人认为这主要是为了烘托意境。从天安 门起,所经过的一系列庭院内都没有树木,现 在端门前后的树是辛亥革命以后种植的。这样, 当人们去朝见天子时,经过漫长的御道,在层 层起伏变化的建筑空间中行进,会感到一种无 形的,不断加强的精神压力,最后进入太和门, 看到宽阔的广场与高耸在三重台基上的巍峨大 殿,精神压力达到顶点。而这正是至高无上的 天子所要求的
紫禁城的建造材料
木料建造紫禁城用的是金丝楠木。金丝楠木产 量极低,四五百年才成材,成材后的可用之料 也仅仅是其中的十分之一。在明代皇家建筑中 运用得多一些,但到清代以后,可运用的就不 多了。金丝楠木产于我国湖南、云南等地,材 色呈黄褐色,略带浅绿,有香气,材质细密、 纹理常倾斜或交错,花纹美丽,经久不腐。之 所以称之为金丝楠木,是因为它顺着纹理的方 向有着排列有序的“金丝”,在阳光照射下泛 着金光,十分稀奇。现在,这个树种在我国已 经基本灭绝了。在缅甸一带的热带雨林中可能 仅存少量。
砖:遵照皇帝的诏令,建造皇宫的上好木料, 是从湖南、云南等地采伐来的。每当说到 皇宫的砖土时,我们还常常会听到一个形 容词,“金砖墁地”,那么,什么是金砖 呢?这种在苏州等地烧造的方砖,土质很 细,粘性大。砖坯入窑后,要用各种柴草 烧一百三十天。墁在地上,再浸上生桐油。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皇宫里“金砖墁地”的 “金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