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课后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f09388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f.png)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课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
全文共八句,描绘了敕勒川的壮丽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场景。
详细内容包括:1. 生字词: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 课文朗读与解析。
3. 课文背景及文化内涵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草原的壮美。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3. 了解敕勒歌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2. 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与解析,体会课文表达的美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大草原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
2. 课题揭示:让学生齐读课题,了解课文背景。
3.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4. 课文朗读与解析: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逐句解析。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描述自己心中的大草原,激发想象力。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分析其表达手法。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编写一段描绘自然景色的话。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敕勒歌2. 生字词: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3. 课文重点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写一段描绘大自然景色的话。
示例答案:夏日阳光照耀着大地,绿草如茵,鲜花盛开。
天空湛蓝,白云飘荡,蝴蝶翩翩起舞。
在这美丽的景色中,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 课后阅读:推荐阅读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进行欣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大草原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生字词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加强课后辅导。
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古诗二首 敕勒歌(课件)
![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古诗二首 敕勒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de177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ab.png)
● ⑸笼盖:一作"笼罩" ● ⑹苍苍:青色。
● ⑺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 ⑻见(xiàn):同"现",呈现,显露。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在敕勒川的平原上,在高峻的阴山下, ●天像一顶宽大无比的蒙古包,笼罩着四面八方辽阔的原野。 ●青天苍苍,大地茫茫, ●风吹过来草低头,顿时显出成群成群肥硕的牛羊
●"风吹草低见牛羊",更是写景如画。这最后一句是 全文画龙点睛的一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 融融的景象。这里不仅呈现出的是自然风物,而且 隐约可见的还有牧民们的活动,真是似静而有动, 似动而有静。这些牛羊的主人,即勇敢豪爽的敕勒 人,给苍茫大地带来蓬勃生机,带来美的意蕴。
诗题:敕勒歌 敕勒: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 题意:这首诗就是敕勒人所唱的牧歌。
● ⑵敕勒川:敕勒民族居住处,在今山西、内蒙古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 ● 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川,平原。一说河流。 Nhomakorabea●
⑶ 自
阴山:山脉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治区南部一带,和内兴安岭相接。
,起于河套
西北,绵
亘于今内
蒙古
● ⑷蒙穹古庐包。(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游牧民族所居的圆顶帐幕,即
这首民歌写了那些景物?作者站在什么位置? (山,天,原野,风,牛羊。原野之中。)
把下列音节与相对应的字连起来。
lè
lú
lǒng
máng shèng
庐
胜
笼
勒
茫
那些词语表现了敕勒川辽阔雄伟的气魄?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苍苍,茫茫。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课后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351b33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7e.png)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课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感悟、理解以及相关文化背景的介绍。
具体章节为:《敕勒歌》全诗。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敕勒歌》,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敕勒民族的豪情壮志。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如:敕勒、川、瀚海、阑干、凝、眦等。
3. 了解《敕勒歌》背后的文化背景,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朗读与感悟;生字词的掌握。
2.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敕勒民族的豪情壮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敕勒民族的生活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a. 出示敕勒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
2. 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敕勒歌》。
a.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b. 学生自读,教师指导。
3. 理解诗歌:通过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b. 结合图片、动作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
4.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a. 教师示范,学生跟读。
b. 学生自读,教师指导。
c. 学生书写,教师评价。
5. 随堂练习:检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
a.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b. 教师评讲,学生改正。
六、板书设计1. 《敕勒歌》2. 内容:敕勒川、瀚海、阑干、凝、眦等生字词;诗歌结构;敕勒民族的豪情壮志。
七、作业设计a. 抄写《敕勒歌》全诗。
c. 根据诗歌内容,画出敕勒川的景象。
2. 答案:a. 抄写《敕勒歌》全诗略。
b. 敕勒: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川:平原;瀚海:沙漠;阑干:横木;凝:注视;眦:眼角。
c. 画图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但在生字词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掌握不扎实,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部编版二上语文上册18课《敕勒歌》精讲古诗文字插图课件
![部编版二上语文上册18课《敕勒歌》精讲古诗文字插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6362763c1ec5da50e2708c.png)
词语解释:
见:(xiàn)
:同“现”,显 露。
诗的大意:
一阵风吹过,牧 草低伏,露出一 群群正在吃草的 牛羊。
课堂练习 按诗的节奏和抑扬来读背古诗。
读古诗
敕勒歌 乐府诗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课堂练习
译古诗
阴山脚下啊,有一片 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 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 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 居住的毡帐一般。蓝天下的 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 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 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部编二年级上
十八课:敕勒歌
北朝民歌
新知导入
知背景Leabharlann 一首优美的歌曲仿佛把我们带入 北方美丽的大草原,仿佛让我们 看到蓝蓝的天,青青的草,洁白 的云,成群的牛羊。在古代同样 有一首歌,它写尽了北方草原的 富饶壮丽,写尽了草原人对家乡 的热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敕勒歌》
新知讲解
读诗句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新知讲解
知作品 《敕勒歌》的诞生时代,正是 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的北朝时期。
由于漠南地区当时主要是敕勒人
聚居的地方,他们把漠南一带成 为“敕勒川”。著名的《敕勒歌》 是北齐时敕勒人的鲜卑语的牧歌, 后被翻译成汉语。
新知讲解
敕勒歌
解诗题
诗题意思:通过景物描写, 抒发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 生活的豪情。
古音读作yǎ。
诗的大意:
天空像一座巨大 的帐篷(蒙古包 ),笼盖了整个 原野。
新知讲解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明诗意
天 苍 苍 , 野 茫 茫 。
词语解释:
苍苍:青青,蓝 蓝的。
茫茫:辽阔无边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敕勒歌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敕勒歌](https://img.taocdn.com/s3/m/ee563ddfcaaedd3382c4d38b.png)
自读提示,批注阅读
1、用“——”划出锡林郭勒草原特点的句 子。
2、完成填空 锡林郭勒大草原不仅________, 而且________。
情景赏析读
读:草原真广阔—— 诵:满眼绿色,铺向远方,一眼望不到边。
读:草原真美丽——
诵:湖水清亮,散发光芒,各色花儿,散发清 香。
读:草原真欢腾—— 诵:雄鹰飞、百灵唱、马驹奔、牛羊放、牧民骑 马把歌唱。
笼盖四野 笼盖四野 笼盖四野
天苍苍 天苍苍 天苍苍
野茫茫 野茫茫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风吹草低见牛羊 风吹草低见牛羊
描述情景读
师:高高的阴山下,有一个绿绿的敕勒大草原。 生:敕勒川 ,阴山下。 师:天好像一个大大的帐篷,把四方的原野都盖住了 生: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师:蓝蓝的天空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 生:天苍苍,野茫茫。 师:一阵风吹来,草原上出现雪白牛羊群。 生:风吹草低见牛羊。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风吹绿草遍地花 彩蝶纷飞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儿唱 一弯碧水映晚霞 骏马好似彩云朵 牛羊好似珍珠撒 啊 牧羊姑娘放声唱 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水清草美我爱她 草原就象绿色的海 毡包就像白莲花 牧民描绘幸福景 春光万里美如画 啊 牧羊姑娘放声唱 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新部编版二上第七单元
《敕勒歌》
释题
敕勒族是北方一个少数民族,以游牧为主。
敕勒族居住在我国甘肃、内蒙古一带,那里又 称敕勒川。 《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流传在敕勒族的歌。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古今对译读
(古文)诵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新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2.敕勒歌优质PPT教学课件
![新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2.敕勒歌优质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358d59770bf78a652954b1.png)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方文人所创作的作 品,其内容丰富,语言质朴,风格粗犷豪迈,主 要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今存60多首。
字词解释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敕勒川:地名,敕勒是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敕勒川是这 个民族人民居住的地方。盖Biblioteka 茫掩盖苍翠茫然
我会写
组词:阴天 光阴 造句:小明忘记看天气预报, 不知道明天是阴天还是晴天。
我会写
组词:似乎 相似 造句:听了妈妈一番话,她 似乎明白了许多。
我会写
组词:田野 野生 造句:雨后,田野里的麦苗更 加翠绿。
我会写
组词:苍白 苍天 造句:小明生病了,脸上很 苍白。
我会写
组词:茫然 迷茫 造句:他觉得自己的前途一 片迷茫。
赏析:本句展现了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 “天苍苍,野茫茫”写的是静态的草原,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 觉;“风吹草低见牛羊”写的是动态的草原,写出了草原上野 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动静描写相结合,体现了大草原壮阔 无比、生机勃勃的景象。
《敕勒歌》写的是阴山一 带祖国山川的壮丽景色和敕 勒族的游牧生活,描绘了一 幅辽阔、富饶而壮美的草原 画卷,表达了牧民对草原风 光的热爱之情。
阴山:一座山的名字,敕勒人就居住在阴山脚下。 穹庐:古代敕勒人居住的毡帐。 笼盖四野:是说天空像圆顶的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字词解释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天空一片蔚蓝,草原 无边无际,一阵风吹过, 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 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 闪现出来。
句子赏析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ec252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70.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启发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简洁朴素,风格的雄浑豪放。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诗意,感受意境。
2.体会这首诗歌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悟意,启发想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蓝天以其辽阔深邃使人向往,高山以其巍峨雄伟令人震撼,大海以其宽容恒久给人启迪,美丽的草原又将带给我们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北朝民歌——《敕勒川》,感受草原的魅力。
二、简介《敕勒歌》的文学常识《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南北朝时敕勒族相当繁盛,史书记载有十二个部落。
而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
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1.请学生借助注释扫除字词障碍,正确朗读,理解诗意。
2.检查;①正确读出下列字词的读音敕勒(chì lè)穹庐(qióng)见牛羊(xiàn)天似(sì)笼盖(lǒng)②说说对句意的理解。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
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了正在吃草的肥硕的牛羊。
强调:见,通“现”,显现,四、启发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草原的辽阔富饶,体会情感。
1.通过读诗,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它们都有什么特点?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54dca78bd63186bcebbcf1.png)
shì(似的)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这两句诗写天空像圆圆的毡帐大屋顶,笼 罩着大地。
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用毡子做的圆 顶帐篷。就是蒙古包的圆顶。
天苍苍,野茫茫。
天空是蓝蓝的,茫茫的草原也是没有边际。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xiàn
风吹草低 见牛羊。
见:露出,呈现。
每当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 羊就显示出来。
朗读时应注意什么?
注意节奏,情感。音调的高 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 弱,速度的快慢。
朗读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 川 ,阴山下。
川:指平原。 敕勒川:指敕勒族居住的平原。
敕勒人生活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似
(似乎)
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两首》
作家作品赏识
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 山西、内蒙一带。这首诗就是敕勒人当日所 唱的牧歌。敕勒川是敕勒族居住的平川。
《敕勒歌》选自 《乐府诗集》, 是南 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 表作之一。
• 敕勒川, • 阴山下, • 天似穹庐, • 笼盖四野。 • 天苍苍, • 野茫茫, • 风吹草低见牛羊。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草原诗三首 (一)
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 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
(二) 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 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
19《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9《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5a9cdf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2.png)
19《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敕勒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为《古诗二首》中的《敕勒歌》。
全文如下:“敕勒川,阴山下。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的韵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提高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的韵味。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描绘自然景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彩色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
(2)引导学生说出古诗的名称,板书《敕勒歌》。
2. 学习古诗(1)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读,体会古诗的韵味。
(3)指名学生朗读,检查掌握情况。
(4)讲解古诗大意,帮助学生理解。
3. 精讲细读(1)分析诗句“敕勒川,阴山下”:引导学生想象敕勒川的辽阔和阴山的雄伟。
(2)分析诗句“天苍苍,野茫茫”:指导学生描绘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3)分析诗句“风吹草低见牛羊”:让学生体会风吹草低时牛羊出现的画面。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画出诗句中的自然景观。
(2)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1. 黑板上板书《敕勒歌》。
2. 在旁边画出敕勒川、阴山、大草原等自然景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绘你心中的大草原。
2. 答案要求: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不少于1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敕勒歌》,学生掌握了古诗朗读、背诵技巧,理解了古诗大意,提高了描绘自然景观的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收集其他描绘草原的古诗,进一步了解草原文化。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8敕勒歌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8敕勒歌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0f75fe20aef8941ea66e0549.png)
繁花似锦 热情似火 光阴似水 光阴似箭 天似穹庐
天似穹庐。
歌诀
身边物, 如相像, 用上似, 巧比喻。
敕勒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细致 丰富
简单 豪放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咱平谷 ,
在京 东。
(
),
(
)。
(
),
(
),
(
)赞家乡。
窄
草字头,
遇伸展,
横变短,
撇捺展。
无伸展,
宽
横拉长,
像帽子,
盖下方。
草字头, 遇伸展, 横变短, 撇捺展。
无伸展, 横拉长, 像帽子, 盖下方。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感谢聆听
敕勒歌
(北朝民歌)敕勒川, 来自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
相像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繁花似( 锦 )
人们又唱又跳,开心极了!真是 热情似( 火 )
假期的最后一天,我来到溪水边玩耍, “哎!明天就要上学了,真是 光阴似( 水 )。”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敕勒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敕勒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e494f66de80d4d8d15a4f7b.png)
敕勒歌体裁:诗题文: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作者:名字:佚名年代:未知描述:翻译:原文敕勒川,阴山下。
译文: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在阴山脚下。
原文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译文: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原文天苍苍,野茫茫。
译文: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
原文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敕勒歌》成于南北朝时的北朝时期。
由于漠南地区当时主要是敕勒人聚居的地方,他们把漠南一带称为“敕勒川”。
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齐时敕勒人的鲜卑语的牧歌,后被翻译成汉语。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赏析三:艺术特色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
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
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
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
黄色的牛、白色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
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
赏析四:语言赏析诗歌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
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
“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
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敕勒歌》(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敕勒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97938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be.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敕勒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9课《敕勒歌》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敕勒歌》,使学生了解敕勒人的生活环境、习俗以及歌曲表达的主题,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背诵《敕勒歌》,了解诗歌背景,把握诗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结构,品味诗歌语言,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敕勒人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朗读、背诵《敕勒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难点:分析诗歌结构,品味诗歌语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音频设备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敕勒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了解敕勒人生活在草原上的习俗,为学生学习《敕勒歌》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敕勒歌》,结合课本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3. 合作探讨(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结构,品味诗歌语言,分享学习心得。
4.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对《敕勒歌》进行讲解,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歌节奏。
5. 实践练习(5分钟)学生进行朗读、背诵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确保学生熟练掌握。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题目:《敕勒歌》板书内容: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学生运用绘画或写作的方式,描绘自己心中的敕勒川景象。
2. 答案:示例:在我心中,敕勒川是一片广袤的草原,天空湛蓝,白云飘荡,草原上牛羊成群,风吹过来,草儿低垂,仿佛能听到牛羊的欢声笑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认为学生在朗读、背诵方面表现良好,但在分析诗歌结构、品味诗歌语言方面还需加强。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敕勒歌》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敕勒歌》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ee3f381eb91a37f0115c05.png)
北朝民歌
北朝民歌 北朝民歌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方文人所创作的作 品。歌词的主要内容,有的反映战争和北方人民的 尚武精神,有的反映人民的疾苦,有的反映婚姻爱 情生活,有的描写北方特有的风光景色。它内容丰 富,语言质朴,风格豪放。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山上深蓝的天空广阔无边,碧绿的草原一望无 际,一阵风吹过,野草低伏,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 牛羊。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反映的是阴山一带祖国山川 的壮丽景色和当地人们的游牧生活,描绘了 一幅辽阔、富饶而壮美 的草原画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敕 位置: 阴山下
勒 歌 景色 天:苍苍 似穹庐
辽阔壮美 殷实富足
野:茫茫 牛羊藏其中
《敕勒歌》描写了哪些景物?给我们呈现了一 幅怎样的画面?
景物
天空——像个巨大的( “穹庐” ) 草原——( 动 )( 静 )结合,美与广阔 牛羊——有风才能出现
给我们呈现了广阔壮美、空旷高远、草木茂 盛、牛羊肥壮的美丽图画。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中描绘的美景。
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阴山下,天空广阔 无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篇课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接 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以下问题。
《敕勒歌》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
《敕勒歌》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
是按照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的顺序写的。 山川是低处景物,天空是高处景物,草木牛羊 是低处景物。
描写山川河流的诗句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精彩教案+课后反思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精彩教案+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2e38e76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5.png)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精彩教案+课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敕勒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诗歌鉴赏。
具体章节为第五单元第一节。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敕勒歌》,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韵律美。
2. 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了解敕勒民族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民族团结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和课文解析。
难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学生集体朗读《敕勒歌》,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4. 课文解析: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课文,理解诗歌意境。
5. 例题讲解:讲解生字词的用法,结合实际语境进行示范。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韵律、意境等方面欣赏《敕勒歌》。
六、板书设计1. 《敕勒歌》2. 生字词:天空、草原、苍苍、茫茫、见牛羊、雄壮、勇敢3. 课文解析:逐句解析诗歌意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写一段描述大自然风光的短文。
答案示例:天空湛蓝,草原辽阔,苍苍茫茫。
牛羊悠闲地在草原上吃草,阳光洒在它们身上,显得格外温暖。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雄壮。
2. 作业题目:请简述《敕勒歌》所表现的民族团结精神。
答案示例:《敕勒歌》描绘了敕勒民族在大草原上勇敢生活、团结互助的场景,展现了他们热爱大自然、捍卫家园的英勇精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提高了诗歌鉴赏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加强巩固练习。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说课稿(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6a5b6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30.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说课稿第1篇】《敕勒歌》说课稿一、说教材《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
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
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
“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待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笼罩着大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地。
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
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牧人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目标的确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的实际规律,确定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解析诗意,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广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说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难点: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确定的依据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的确定重难点,即由诵读到理解赏析,其中运用的一些写作手法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说如何解决这些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情景法、诵读法、探究法、读写法来指导学生学习。
四、教法、学法:1.说教法本节课采用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让授课在讨论、合作的氛围之下进行。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说学法学生采用“诵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浅入深,共同合作完成学习内容。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走进敕勒草原1.歌曲引入(播放《天堂》,电子相册展示草原风光图):听完这首歌曲,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学生自由发言)过渡语:精美的图片展示了草原壮美的风光,一曲《天堂》,唱尽了牧人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而一首《敕勒歌》则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心驰神往。
二年级上册语文学古诗《敕勒歌》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学古诗《敕勒歌》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b1968d31126edb6e1a107d.png)
二年级上册语文学古诗-(7)《敕勒歌 》 人教部编版(共17张PPT)
回答问题
悟诗情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天苍苍,野
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思。
二年级上册语文学古诗-(7)《敕勒歌 》 人教部编版(共17张PPT)
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 波澜, 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 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二年级上册语文学古诗-(7)《敕勒歌 》 人教部编版(共17张PPT) 二年级上册语文学古诗-(7)《敕勒歌 》 人教部编版(共17张PPT)
新知讲解
这首民歌,勾勒出 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 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 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境界开阔,音调雄壮, 语言明白诗句
新知讲解
记拼音
qióng lú 穹庐 chìlè 敕勒
lónggài 笼盖
新知讲解
yǎ 四野
记拼音
máng 茫茫
xiàn 见
二年级上册语文学古诗-(7)《敕勒歌 》 人教部编版(共17张PPT)
新知讲解
《敕勒歌》的诞生时代,正是 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的北朝时期。 由于漠南地区当时主要是敕勒人 聚居的地方,他们把漠南一带成 为“敕勒川”。著名的《敕勒歌》 是北齐时敕勒人的鲜卑语的牧歌, 后被翻译成汉语。
天苍苍,野茫茫。
苍苍:青青,蓝蓝的。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句意: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 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
二年级上册语文学古诗-(7)《敕勒歌 》 人教部编版(共17张PPT) 二年级上册语文学古诗-(7)《敕勒歌 》 人教部编版(共17张PPT)
新知讲解
明诗意
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xiàn):同“现”,显露。 句意: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 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f626c4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6.png)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敕勒歌,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文化和历史;2.能正确诵读敕勒歌,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3.能听懂、理解乐曲,并在乐曲启动后按照旋律节拍跟唱;4.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正确诵读敕勒歌和理解其文化内涵;2.掌握敕勒歌的唱诵技巧;3.能够对乐曲中的旋律节拍进行跟唱。
三、教学难点1.感受敕勒歌中蕴含的文化情感;2.能够掌握敕勒歌的唱诵技巧;3.掌握对乐曲中旋律节拍的跟唱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放出敕勒歌乐曲,学生进行简单的欣赏,让学生首先感受到其美妙的旋律。
2. 学习敕勒歌•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敕勒歌的部分,并听教师讲解敕勒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师让学生跟读敕勒歌,并在学生完成跟读后,再逐行进行讲解和解释。
•学生模仿教师对敕勒歌进行演唱,并加深对敕勒歌的理解和感受。
3. 唱诵敕勒歌•教师让学生根据敕勒歌的节奏和旋律,学习唱诵敕勒歌,并加深对其中意境的领悟。
•学生分组进行唱诵,发挥各自的音乐表现和情感体验。
4. 反思•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每个人在学习敕勒歌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化对敕勒歌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学习《敕勒歌》使自己所知道的了民族文化和历史得到提高,同时在唱诵敕勒歌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了如何通过音乐表现内涵和情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艺术审美能力。
针对学生在学习敕勒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27978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01.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19课《古诗二首敕勒歌》。
这首古诗描绘了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景象,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古诗的美。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敕勒歌》。
这首古诗的内容描绘了敕勒川、阴山下的草原景象,以及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场景。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这首古诗,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同时,通过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语言表达,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同学们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难点是帮助同学们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以及古诗的韵律和语言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PPT和音频资料。
同学们需要准备的是课本和文具,包括笔和纸。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草原的图片,引导同学们观察草原的美景,然后提问同学们对草原的印象和感受。
2. 讲解:我会逐句讲解古诗的内容,解释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感受古诗的美。
3. 朗读:我会带领同学们朗读古诗,注意指导朗读的节奏和韵律,让同学们能够正确地朗读古诗。
4. 背诵:我会鼓励同学们背诵古诗,可以分组进行比赛,提高同学们的背诵兴趣。
5. 实践:我会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自己对草原的想象,可以写下来或者口头表达。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古诗的题目《敕勒歌》和古诗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和图示来展示古诗的意境和韵律。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对草原的想象,可以写下来或者口头表达。
答案:草原是广阔的,天空是蓝蓝的,风吹过,草低现牛羊,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学习这首古诗,同学们对草原的美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语文素养。
在课后,同学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草原的文化和自然景观,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或者观看相关的纪录片,拓展自己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敕勒歌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
教学重点;
1、学习11生字。
2、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
一、歌曲导入: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课件中出示标题)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
(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从诗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及时板书)
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及时板书)
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生:很大、望不到边等顺势总结板书:辽阔无边
还能看到什么?牛羊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怎么样?茂盛牛羊怎么样?肥壮板书:茂盛肥壮
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静态描写
草低、见牛羊呢?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天高地阔辽阔无边热爱家乡的情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
五、当堂背诵
诗歌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诵诗歌,同时请用心去感受诗中优美的景色。
学生自行背诵三分钟,然后分男、女生检查两遍
六、作业:
将《敕勒歌》改写为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
(基于原诗、合理想象、注意抒情)歌曲欣赏中结束本课
本篇课文是首民歌,仅仅有27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壮阔,富饶,幸福安康的草原生活,本课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风格朴素、意蕴真淳,语言浅近明快。
所以本课以阅读欣赏为主,以课件为辅助给学生美的的体会进而美的教育。
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茫茫静
(辽阔无边)
草低见牛羊动
(茂盛肥壮)
或者另一种板书设计:
敕勒歌
(北朝民歌)
草原美景
背景:阴山下
全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特写:风吹草地见牛羊
教学反思:
我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首先,多层次朗读,给学生几分钟时间朗读全文,背诵全文,识记注释,读为主线,多形式。
朗读是赋予作品以生命,是老师的再创造。
朗读是活的,讲解是死的。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则理解、感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的匠心,学生是用“两只眼睛”读书,这样,才能不断地读出恍然大悟。
所以,对于这样的文章要多朗读。
此外,目标简明,扎实有效。
首先主题明确: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北方草原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风光,抒发了敕勒族人对养育他的的水土、对游牧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其次,描绘景物,动静结合。
诗中写平川、大山、天空、都是总体的静态勾画,末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草原景物的动态描绘,展现了辽阔大草原生机勃勃的景象。
风在“吹”,草在“低”,牛羊在悠闲地吃草。
另外,我在上课时讲到侧面描写。
此诗写草、风、牛羊,都是写人的侧面,其实人是多么的幸福与知足,快乐与恬静。
毕竟,安居乐业是人们的普遍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