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与金融增长重心变动轨迹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金融发展与变迁

中国近代金融发展与变迁
随着近代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保险公 司逐渐增多并壮大,为经济发展提供
了风险保障。
保险业务不断创新
保险业在传统的人身保险、财产保险 等业务基础上,不断创新,推出责任
保险、信用保险等新型业务。
保险法规逐步完善
政府加强对保险业的监管,制定了一 系列法规,保障了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04
金融业在近代化进程 中的作用与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崛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 网金融迅速崛起,为金融业带 来了新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的应用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 领域的应用,提高了金融机构 的风险管理能力、客户服务水 平以及业务运营效率。
区块链技术的探索 与实践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分布式账 本技术,在金融领域具有广阔 的应用前景,如数字货币、供 应链金融等。
近代中国金融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和措施,导致金融市场乱象丛 生,金融风险不断累积。
金融机构的脆弱性
金融机构资本不足
近代中国金融机构普遍存在资本不足的问题,难以抵御市 场风险和经营风险,一旦发生危机,容易引发连锁反应。
金融机构管理不规范
近代中国金融机构管理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风 险管理水平较低,容易发生违规操作和风险事件。
01
银行业规模迅速扩 大
随着近代工业和商业的兴起,银 行业得以快速发展,银行数量和 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02
银行业务不断创新
银行业在存款、贷款、汇兑等传 统业务基础上,不断创新,推出 信托、投资等新型业务。
03
银行业法规逐步完 善
政府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制定 了一系列法规,保障了银行业的 健康发展。
证券市场的兴起与繁荣

【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金融学前沿问题探讨》,第九届全球金融年会(GFC2002)论文内容提要: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文章运用了3种方法:相关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及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框架基础上的计量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常高的相关程度;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因果关系,但其中经济增长引致金融发展的程度要大于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程度;计量分析的结果则进一步加强了这一发现。

文章结论与我国正处于从不发达经济向发达经济发展的基本国情相吻合,对供给主导假说及需求遵从假说均提供了有力支持。

经济发展历史包含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许多范例,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涵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大量实证研究也已经证明了上述看法。

近年来,许多学者(如,宾国强,1999;谈儒勇,1999;韩廷春,2001)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但我国金融发展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没有被完全考查,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出尝试和探索。

文章由以下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有关理论与经验文献作一综述,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的货币化进程与经济增长,第三部分给出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有关结论,第四部分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进行了计量分析,最后进行总结并给出政策建议。

一、历史文献的简单回顾对于金融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性,许多文献(如Goldsmith,1966,1969;Gurley & Shaw,1955,1960;Patrick,1966;Porter,1966;Khatkhate,1972;Mckinnon,1973以及Bhatia & Khatkhate,1975)都作了广泛研究。

其中,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Goldsmith,1969;Mckinnon,1973;Shaw,1973),这便是Patrick(1966)所认为的金融发展的“供给主导”(supply-leading)作用。

中国经济学中供求关系的变化及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学中供求关系的变化及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学中供求关系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内容提要】经济学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没有间断过对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研究,虽然有的流派没有直接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的阐述,但其思想的背后却隐含着对供给和需求关系的某种确定。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模式和中国经济究范式的转型,以供求原理分析国内地价与房价的因果关系,解释农业发展的需求和供给现象。

通过实例分析经济中的问题,展望宏观调控下经济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经济学供求关系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视野不断开阔,方法不断创新,比较成功的实现了传统经济学研究范式向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式的转型,越来越走向规范化。

结合经济理论和经验数据,从消费者、固定资产投资、政府支出等对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式进行分析,调查研究中国经济供求关系的变化,并根据近年来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工资利润等相关经济情况,评论中国长期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

一、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同一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给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

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

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可见供求理论在经济学体系中就如人体的大动脉和大静脉一样,它们俩之间不但有相互辅佐和制约的关系,并且如大动脉和大静脉对全身的毛细血管的意义一样。

它是经济学本身的根,是经济学发展与否的关键。

通常,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都是短暂的,一旦供给量增加,价格很快下跌,引起需求量增加,产生新的供求平衡;一旦供给量减少,价格很快上涨,引起需求量减少,也能产生新的供求关系。

不过,这两种新的供求平衡并不是经济学研究的价格时所说的供求平衡。

例如,当各行各业都取得了社会平均的资本利润率时,各种产品的供求平衡才是经济学研究价格时所说的供求平衡。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与发展重心的转移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与发展重心的转移
生态保护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开放合作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促进国 际贸易发展。
投资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投资合作,推动双向投资,促进互利共赢。
区域合作
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区域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共同 繁荣。
资源环境约束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压力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环境压 力日益加大,需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环 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要求
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中 国需要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推 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04
发展重心转移的主要内容与方 向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
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
05
发展重心转移的挑战与对策
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
全球经济复苏缓慢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给中国出口带来压 力。
国内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应对传统产业产 能过剩、新兴产业尚未成熟等问题。
资源环境压力与可持续发展挑战
资源短缺
中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能源、水资源等关键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产 业结构需要进行调整,推动传统产业 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
需求结构调整
区域结构调整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区域结构 需要进行调整,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和 区域协调发展。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中国需求结 构需要进行调整,推动消费升级和扩 大内需。

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完整版

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完整版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02-2011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等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多年“双顺差”,这种现象是极不正常的。

中国的“双顺差”是由各种制度缺陷、价格扭曲、宏观经济不平衡造成的,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福利损失。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的探讨,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一、进入2000年以后,经常项目各项差额都有所增长,顺差额急剧上升。

虽然收益项目和经常转移项目差额也在不断增长,但我国经常项目差额的变动趋势主要还是与货物和服务项差额的变动趋势保持基本一致。

2002—20011年间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如下特点。

(一)外汇储备增长迅速2000 年以来外汇储备增长表现出加速趋势,外汇储备增量逐年递增,2003 年、2004 年我国外汇储备分别较上一年增长45.62%、81.8%。

到2006 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0 000 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其中全年新增外汇储备2 473 亿美元,也创下年度外汇储备增幅的历史新高。

2008 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19 460.3 亿美元,再次创下储备新高。

(二)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多年保持顺差,且顺差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中,2002—2008 年间国际收支中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均为顺差。

在此期间,经常项目顺差一直保持了比较平稳的增长趋势,而资本项目变化幅度较大。

(三)货物贸易顺差是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中国的服务贸易常年保持逆差,而货物贸易常年顺差,并且顺差规模还在逐年扩大。

中国对外贸易当中,货物贸易对经常项目的顺差起到了主要作用,是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

(四)外商直接投资是资本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且仍在不断增长。

这期间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达9 104.82 亿美元。

由以上的分析,中国国际收支从2002—2008 年间保持了一个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

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

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

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近百年来,中国经济从原始的农业经济转型到现代化大国,经历了诸多困难与挑战,但也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国民经济也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本文将浅谈关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

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20世纪初,中国是一个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农业国,东亚列强的入侵和战争的叠加让中国的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处于落后地位。

1949年后,中国开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采取了计划经济模式来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在该模式下,政府对工农业生产资源进行调控,并依据计划制定各个部门的指标,这种模式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是颇为先进的经济模式。

然而,计划经济模式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弊端。

随着中国经济自我改革开放以来,这种经济模式已经被逐步摒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9%的速度逐渐崛起。

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以年平均8%的速度发展,从稳步增长到了“高速增长”转型。

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1.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日益完善。

特别的,专业化生产、市场化销售、自由竞争等市场机制的完善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些市场机制使中国经济有了稳步的增长,同时还推动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

2. 持续加大对外开放:自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已经逐渐扩大,国际地位、国际经济关系逐渐增强。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代表着中国构建了更加完整的国际贸易体系,与世界各国建立了更紧密的关系,也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国际贸易机会。

此外,中国还加快了旅游业开发和发展,这也加快了国内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的互动,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

3. 投资市场加大:在一方面,中国逐渐扩大对外投资;在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内的对外投资空前的增加。

对外投资的加大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转型。

4. 科技创新发展势头好: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研究,为发展中国高技术产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国际比较研究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国际比较研究
蟹 凝 簟 西 济 理 部 院 报睁 酶 毓 鹂簟 广 经 管 干 学 学 V2 Ⅳ O20 02 0 c 1 j . t . 4 . 0 驭
口 梁 同贵 ( 东师 范 大 学 人 口研 究 所 , 海 2 0 6 华 上 0 0 2)
[ 摘 要 ]对 中 国与 世 界 其 他 国 家或 地 区 17 9 8年 以 来的 三 次 产 业 的 国 内生 产 总 值 构 成 与 劳动 力 的 产 业 结 构 演 变进
产业结构 与经济增长 之 间的关系 问题 一直是
产 业 经 济 学研 究的 重 要议 题 。许 多经 济 学者 都 对 产
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之间的相互关 系进 行过深入 的 研究, 在我 国进入 2 0世纪 8 O年代 以来 , 产业结 构
[ 收稿 日期 ] 000— 0 2 1— 83 [ 作者简介 ] 梁同贵(95 )河北省冀州市人, 18一 ,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人口经济学。
行 了分析 , 并依据灰 色关联度与 多元 回归模型进一 步比较研 究 了各 国或地 区产业 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 间的 关系. 为 认 产业结构 高级化 是各个国家或地 区产业 已经形成并进一步深入发展或 尚未形成但 正在形成的 必然发展趋 势 ;产业结构
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之 间存在 着很 强的正关联 性 ;中国的产业结构 变动与经济增长之 间的 关 系远 没有世界 上其它 国家
据 更 能 揭 露 所研 究 问题 的 实质 , 另外 世 界 银 行还 未
研 究, 如黄秀 9 ] , 思春 o 6 ] , 徐冬 1 r-, 1a ̄ ]o l 王勤英[ ]o9邓小 1 加, 1 p ̄, 2 29 3 ] 胡振 华[ ]80张 1 p-, 4 78

聚焦“北移现象”:中国区域增长重心划出新轨迹

聚焦“北移现象”:中国区域增长重心划出新轨迹

聚焦“北移现象”:中国区域增长重⼼划出新轨迹■半⽉谈记者张涛崔军强吕福明发⼒9⽉的北⽅,秋意正浓。

⾛进天津,这个定位北⽅经济中⼼的城市,⼯地上脚⼿架林⽴,⽴交桥四通⼋达,快速路不断向天际线延伸;青岛,这座依⼭傍海的海滨城市,⼀座座正在兴建的⾼楼⼚房显⽰出青春⽣机;⼀个翻天覆地的新内蒙古,每年吸引着上百个省部级以上的考察队伍,“内蒙古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快?”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区域增长格局出现了⼀些明显的变化。

与“中国经济领头雁”的珠三⾓、长三⾓地区近年来遭遇整体经济增速回调、经济增长趋于理性回归相⽐,以环渤海为中⼼的中国北⽅区域突然发⼒,区域增长重⼼持续向北转移。

在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速上,环渤海地区的各省市排名前列,超过长三⾓和珠三⾓地区的许多省市。

“环渤海区域有京津冀、辽东半岛、⼭东半岛,⼴义范围还包括⼭西和内蒙古。

环渤海区域经济正在崛起!”在最近召开的国际⾦融论坛年会上,天津市市长戴相龙说。

国家发改委国⼟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成研究员认为,改⾰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直在东南沿海地区。

这是由该区域所具备的各种因素决定的。

观察未来10年甚⾄更长远的中国区域发展格局,以环渤海为中⼼的北部区域有⾜够的理由成为经济增长核⼼区。

“前年5⽉我从外地出差回来,有⼈问到这个问题,我还没有这个概念,现在区域增长重⼼持续向北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冯杰博⼠说,作出这种有⼒判断的依据是经济⼏何重⼼的变化。

经济⼏何重⼼是指区域经济空间⾥的某⼀点,在该点上各个⽅向上的经济⼒量能够维持均衡,其变化轨迹能够综合反映出经济活动重⼼在空间上的变化。

决定经济⼏何重⼼的因素分别为各地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总量。

冯杰博⼠说,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何重⼼整体表现为由起点向南偏西⽅向快速移动,移动⽅向明显指向珠三⾓地区。

1991年起,经济⼏何重⼼在继续快速南移的同时,⽅向发⽣明显的变化,即由之前的南偏西拐向南偏东,这⼀⽅向上的变化主要是由长江三⾓洲地区发展明显加速和经济总量迅速扩⼤导致。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文献综述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文献综述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文献综述摘要:中国的金融市场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与此同时GDP从2007年第二季度的年同比增长12.6%降至2008年第三季度的9%,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再次正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此背景,本文在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研究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结果进行阐述。

关键词:金融发展;金融深化;经济增长一、问题的提出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7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07年全国各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改革中加快发展,机构数量、从业人员略有增加,资产规模增长加快,盈利水平持续提升,中国金融在改革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我国金融发展也便面临着巨大压力。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制国家,在制定金融政策时,不能实施“一刀切”的金融政策,要有的放矢的发展金融。

最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都维持在10%左右,然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2008年前十个月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减缓,GDP从2007年第二季度的年同比增长12.6%降至2008年第三季度的9%,世界银行预期中国经济2009年增长为7.5%,预期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目标至1%,在这样一个现实背景下来为研究金融发展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金融发展理论历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R•麦金农(Mckinnon)和E•肖(Shaw)关于金融自由化为主要手段的金融深化理论一问世,立即引起了理论界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问题,从而把对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推向了高潮。

严格地说,金融发展理论所要研究的是一切有关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理论,金融发展理论主要经历了如下几种发展历程:1.货币增长论美国经济学家Tobin(1955)的贡献在于他首次将货币因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型,为现代货币增长理论的研究开辟了崭新的天地。

这一理论旨在研究货币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弥补了实物增长模型忽略货币因素的缺陷。

尽管Tobin模型的政策结论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但其关键价值在于充分强调了货币的价值储藏功能,并将货币收入列为实际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进而对人们的消费与储蓄行为产生影响。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部地区的实证分析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部地区的实证分析
唐 天伟 , 邓 光 亚 一
(, a b江西 师范大 学 区域 中心 ; , b 江西 师范大 学 财政 金 融学院 , 江西 南 昌 3 0 2 ) 30 2
摘要: 文章 运 用 中部地 区 19 20 的省 际面板数 据 , 过 固定效应 模 型 实证 分析 了金 融 95— 08年 通 发展 与 经济增 长 的影 响 。研 究表 明 , 财政 分权 改革后 , 中部 地 区的金 融发展 并没有成 为经 济增 长的
推 动 因素 , 主要 可 归结为地 方政 府干预 、 融结构 不合理和 金 融效率低 下等原 因。要 大力发 展 区域 金
中小型金 融机 构 , 强金 融生 态环境 建设 。 加
关键 词 : 融发展 ; 金 经济增 长 ; 中部 地 区 中图分类 号 :8 2 F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0 5— 0 8 2 1 ) 1— 0 6— 4 29 0 9 (0 1O 02 0
金 融 发 展 与经 济 济增 长 的长期关 系 和短期 关 系进 行 了 比较研 究 , 出在不 同 区域条件 约束 下 , 融发 指 金 展 与经济增 长之 间可 能并无 稳定 一致 的关 系 。有 关 中部 地 区金 融 发 展 与经 济 增 长 的研 究 中 , 胜 刚 、 红 杨 朱 (0 7 从 分 析 中部 地 区经济 与金融 发展 的现状 人手 , 20 ) 探究 中部地 区经济增 长瓶 颈 以及金融 弱化 之 间的关 系 , 果显 示 , 结 中部金 融发展 与经 济增 长具有 长期 的均衡 关 系 , 融发 展能够 为 中部崛起 提供 有利 支持 , 金 但在 短期 则无 明显 关系 。王学信 (0 9 ¨ 对 中部地 区金融 发展 状 况 的分 析表 明 , 蓄 动员 能力 较 弱 、 20 ) ¨ 储 金融 结 构 优化 滞后 以及金 融市场 化水 平较 低是 现阶段 中部 崛起 面临 的主要 金融 困境 。但是 这些 针对 中部地 区金 融发 展 与经济增 长 的研究并 没有 注意 到我 国 19 9 4年财 政税 收改革 后 , 方政 府介 入经 济发展 的 因素 。财政税 收 地 改革 使得地 方政 府具有 发展 当地 经济 的强烈 动力 , 了追 求 政 治 晋升 和 财政 收 入增 长所 必需 的 G P增 长 , 为 D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与发展重心的转移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与发展重心的转移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与发展重 心的转移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 • 中国经济发展重心的转移 •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演变的原因与影响 • 中国经济发展重心转移的原因与影响 • 结论与政策建议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 转型升级的压力和 挑战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 的演变和发展重调整的影响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01
通过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中国可以更好地应对环境和资源压力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提高国际竞争力
02
通过推进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中国可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国际竞争力。
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03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
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新时代的战略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原有经济发展战略已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中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旨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 升生态文明水平等方面的目标。
03
中国经济发展重心的转移
从重工业到服务业的转移
起始时间
加入WTO后的经济发展战略
加入WTO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进一步开放了国内市场和推动经济全球 化,加速了市场化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
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
加入WTO后,中国开始实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扩大内需 、深化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战略
开放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提高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详述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详述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定义和理论 2. 金融体系的功能与发展阶段 3. 经济增长的要素与金融的作用 4.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5.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机制和路径 6. 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7. 金融危机的经济增长影响与金融稳定 8. 政策建议与未来研究展望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要素与金融的作用
经济增长的要素与金融的作用
▪ 资本积累
1.金融系统通过动员储蓄、配置资金,促进资本积累,为经济 增长提供资金支持。 2.金融发展提高了资本积累的效率,降低了资金配置的成本, 推动了经济增长。
▪ 技术创新
1.金融系统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和 应用。 2.金融发展通过分散风险、提供激励机制,推动了技术创新和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要素与金融的作用
▪ 产业结构优化
1.金融系统通过资源配置、信贷政策等手段,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2.金融发展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了经济增长。
▪ 金融市场化改革
1.金融市场化改革提高了金融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金融 环境。 2.金融市场化改革促进了金融创新和多样化,满足了不同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推 动了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机制和路径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机制和路径
▪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1.金融发展通过提高资本积累和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2.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创新,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 3.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发展,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了经 济效益。
▪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路径
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2.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加稳定和 可持续的支持。 3.金融创新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和 机遇。

案例研究一:中国过去 30 年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

案例研究一:中国过去 30 年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

案例研究一:中国过去30年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相对于解放以后1953-1977年的经济的大起大落而言,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中国经济经历了较为平稳的高速增长时期,如图1。

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的速度更快,波动幅度更小,是典型的黄金增长时期。

从增长时间来看,在所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中算是非常罕见的。

在可以比较的大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历史看,美国从1870-1910年代前后完成工业化,基本上维持了40多年的高速增长,但高速增长时期的平均增长速度不超过6%,而新加坡、日本、韩国虽然增速较高,最高时平均增速也能超过10%以上,但波动幅度显著高于中国。

图1:1953-2011年中国GDP增长速度1 中国经济告别两位数增长了吗?国民经济增速今年以来逐季下行,照此势头,明年经济增长会不会进入“8”的轨道?未来还能否续写高速增长的奇迹?请看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的判断。

王一鸣认为,中国经济已经持续高增长了30年,今后8%—9%的增长应该是常态,而且越往后越会逐步降低,这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就像一个人的发育,在青春期迅速抽条长个儿,以后就会逐步稳定下来。

(1)经济增速仍处合理区间,明年经济增速即使再回落也不会到8%以下记者:今年一至三季度,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分别为9.7%、9.5%和9.1%,这种逐季下行的走势是因为受到世界经济影响,还是由于我们自己的调控?王一鸣: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既有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也是我国主动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刺激政策逐步淡出和由此带来的需求因素变化,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有其内在合理性。

我们不能将政策刺激下的两位数增长率作为一种常态。

从全年看,我国经济增速仍处于合理区间,与潜在增长水平基本是一致的,在世界范围比较,中国仍是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减轻物价上涨压力,有利于缓解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还有利于把各方面的注意力引导到调整结构和提高增长质量效益上来。

金融发展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概述

金融发展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概述
影 响。 3金 融发 展 与 我 国 区 域 经 济 发展 的关 系研 究概 述 .
金 融 发 展 与 经 济 发 展 的 互 动关 系 . 金 融 学 较 基 础 的 研 是 究 领 域 , 内外 学 者 都 对 此 进 行 了大 量 的 研 究 . 中 国外 学 国 其
者 侧 重 于理 论 构 建 , 内 学者 侧 重 于结 合 中 国实 际 情 况 进 行 国
区 , 场经 济 还 不 够 完 善 , 市 国有 经 济 占 比例 比较 大 , 融 发 展 金
l 提 高 管 理 层持 股 比例 、 研 究 表 示 , 理 层 持 股 数 量 与 商 业 银 行 的 经 营 绩 效 是 有 管 着 较 为 明 显 的 正相 关 关 系 , 我 国 的商 业 银 行 大 多 有 相 当 的 但 国 有 股 权 . 且 股 权 结 构 较 为 集 中。 而 在这 种 股 权 结 构 下 , 管理 层 与 控 股 股 东 之 间 的联 系 紧 密 ,极 有 可 能 形 成 利 益 输 送 关
引 言
系 , 可 能 是 由 于 伴 随 着 中 国市 场 经 济 与 金 融 体 系 的不 断 这 完 善 , 融 发 展 也 开 始 对 经 济 发 展 有 了 正 向 的作 用 。 总 体 金 上 讲 。 国 金 融 发 展 中 , 融 中 介 , 间 接 融 资 对 中 国 经 中 金 即 济 的发 展 正 面 影 响 更 大 , 大 于 金 融 市 场 , 股 市 融 资 的 远 即
1 郭 妍. 国商 业 银 行 效 率 决 定 因 素 的理 论 探 索 与 实 证 检 验 、 我
系 。 么 一味 的提 高管 理 层 持 股 比例 就极 有 可 能造 成 国有 资 那 产 的 流 失 和 中 小 股 东 利 益 的侵 蚀 。

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pdf

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pdf

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刘金全a,龙 威b(吉林大学a.数量经济研究中心;b.商学院,长春130012)收稿日期:2015-12-19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5AZD&001)作者简介:刘金全(1964-),男,黑龙江密山人,经济学博士,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主要从事数量经济学研究;龙威(1977-),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数量经济学研究。

摘要: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金融发展门限效应,当金融发展水平位于门限值以下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反之,当金融发展水平位于门限值以上时,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并不显著。

此外,收入增长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依存关系同样具有显著影响。

当收入增长高于门限值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因此,现阶段我国应当注意控制金融发展的速度,同时注重提升人民的收入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门限回归;收入增长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6)03-071-10一、问题的提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是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

早期的研究普遍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在这一假设前提下,很多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计量方法对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随着金融理论与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是线性的,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很有可能是非线性的,甚至是非单调的。

因此,近年来,世界各个国家的学者们开始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由此产生了大量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其中,以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模型与“门限模型”最为典型。

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_谈儒勇

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_谈儒勇
② 需要指出的是 , 在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上 , 1997 年第 1 季 度起货币 统计数据 与历史数 据不可比 。 1997 年初 , 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统计制 度进 行了 调整[ 《 中国 人民 银行 统计 季报》 (1998.4), 第 64 页] 。 但 考虑 到这 种 调整 同时 对 BA NK 的分子和分母施加影响 , 以及这种影响相对而言较有限 , 我们忽视这种调整对 BA NK 的影响 。
1999 年第 10 期
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谈儒勇
(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 210093)
内容提要 :本文从实证上研究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 由于金融 发展主要包括金融中介体发展和股票市场发展两部分 , 本文依次研究中国金融中介 体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关系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关系 以及中国金融中介体发展和股票市场发展之间的实证关系 。 本文的结论是 , 在中国 金融中介体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的 、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 这意味着我国金融中 介体的发展有可能促进经济增长 , 同时也意味着金融中介体的发展不能滞后于经济 增长 ;在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有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 这意味着我国股 票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 , 即使有那么一点点 , 也是不利的 ;在中 国金融中介体发展和股票市场发展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 这意味着在现阶段的 我国 , 股票市场的发展并不排斥金融中介体的发展 。
53
一 、中国金融中介和经济增长
1.问题的提出 国外学者对金融中介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的普遍看法是 , 金融中介体 ① 在调动储蓄 、评估 项目 、管理风险 、监督管理者和便利交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都有助于经济增长 , 即金融中介促 进经济增长 , 同时金融中介体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 大量的涵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实 证研究证实了上述看法 , 但遗憾的是这些实证研究遗漏了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 。 我们 的问题是 , 国外学者的上述看法 ———金融中介和经济增长相互促进 ———是否适用于我国 ? 由 于金融中介和经济增长相互促进必然意味着在金融中介和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的 、很强的正 相关关系 , 所以 , 我们对中国金融中介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线性回归 , 以判断在中国金 融中介和经济增长之间是否有显著的 、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 如果有的话 , 则我们可以断定 , 国 外学者的上述看法很可能适用于我国 , 因为我们无从否定它在我国的适用性 ;相反 , 如果没有 的话 , 则我们可以断定 , 国外学者的上述看法不适用于具有特殊国情的中国 。 2.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 , 此处选取两个指标 。第一是传统的金融深度指标(DEP TH), 它反 映金融中介体的总体规模 , 等于全部金融中介体的流动负债与当季 GDP 的比率 。全部金融中 介体的流动负债实际上就是 M3 , 但由于我国缺乏 M3 的统计数据 , 我们用 M 2 替代 。 需要指出 的是 , M2 是某一时点值(期末余额), 而 GDP 是某个时期的累计值 , 所以 , 为了减轻物价变动带 来的不利影响 , 我们仿照金和莱文(King and Levine , 1993 , p720 , foot note3)的做法 , 对上季度 末和本季度末的 M 2 求算术 平均 , 再除以本 季度的名 义 GDP , 从而得到 本季度的 DEP TH 。 1995 年以后的季 度 GDP 和 M2 来自《中 国人民银 行统计季 报》(1996.1 —1999.1), 1993 和 1994 年的季度 GDP 来自《中国经济运行轨迹(1990 —1994 年)》(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 编 , 中国统计出版社 , 1995 年)。 第二个指标用来衡量存款货币银行在配置国内信贷过程中相 对于中央银行的重要性 , 我们用 BANK 来表示这一指标 。 我们之所以选取这一指标 , 是因为 根据金和莱文(King and Levine , 1993)的说法 , 不同类型金融中介体的重要性不同 , 如与中央 银行相比 , 存款货币银行可能提供更好的风险管理和投资信息服务 。BANK 等于存款货币银 行资产负债表上 3 个资产类帐户“对中央政府债权” 、“对其他部门债权”和“对非货币金融机构 债权”的季末余额之和除以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上三个资产类帐户“对中央政府债权” 、 “对其他部门债权”和“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权”以及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 4 个资产类帐户 “对中央政府债权” 、“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 、“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权”和“对非金融部门债权” 的季末余额之和 。② 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1996.1 —1999.1)。

论述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论述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现代经济信息468论述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王睿涵 莱芜一中三级部十二班摘要:“南强北弱”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局势,但是,在中国古代北方地区才是经济发展的领军者,而从中国古代的经济的“北强南弱”到当今中国经济的“南强北弱”局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的历史学者将这一经济发展现象称之为“经济中心的南移”。

本文主要围绕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以及经济中心南移原因、影响,进行以下简要分析。

关键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经济中心南移;原因;影响中图分类号:F0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1-0468-01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1.夏商时期到东汉末年黄河是中国古代北方人民生活与生产的核心,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民因在黄河冲击而成的广阔平原中耕地种植生活、劳作,才能获得经济上的富裕。

由此可见,以经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以中国古代北方经济强盛的主要原因,而在同一时期,中国古代的南方地区受到北方农耕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也开始了耕作生产方式。

但是,由于在夏商时期到东汉末年时期,南方地区经常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因此,农耕生产效果并不理想。

可见在夏商时期到东汉末年时期,北方的生产优势优于南方。

2.东汉末年到安史之乱由于在夏商时期到东汉末年北方的经济发展明显优于南方,中原地区又是北方经济发展的核心,因此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也集中在中原地区。

但是,东汉末年开始,特别是在西晋末年到南朝末年期间,北方战乱不断,“安史之乱”、“黄巾起义”“五胡十六国”政权建立,将中原地区经济带入了混乱状态。

在战乱的影响下,大量北方居民南迁,大量平原耕地荒草丛生,农田闲置,以农耕为主要发展项目的背景地区受到严重破坏。

随着北方政权与居民的大量南迁,原有的北方农耕技术与农耕文明传入南方地区,自此以后,大量的南方渔民转向农耕,南方经济在北方农耕文化的调动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处于长期战乱,原有经济遭受了严重的普坏,此时南方经济发展相对于平稳,并逐渐重视农业生产。

全球经济治理下中国的角色和问题研究

全球经济治理下中国的角色和问题研究

全球经济治理下中国的角色和问题研究当前全球经济治理架构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各种风险与挑战层出不穷。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角色和问题。

一、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角色1. 经济增长引擎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惊人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为全球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者。

中国的经济带动了大量的贸易流动和投资,使其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伙伴。

同时,中国的崛起也使得全球经济重心逐渐向东移动,它的崛起促进了全球经济体系的升级和优化。

2. 金融合作和改革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金融机构中持有相当大的股份,同时也是其中最大的贡献者之一。

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改革和治理,提出和推动了不少对金融稳定和规范的重要措施。

例如,在国际货币体系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三大股东,同时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这为全球金融与货币系统带来了重大变革和机遇。

3. 大国外交立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也倡导着其独特的大国外交立场。

中国一直秉持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合作共赢。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鼓励各国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建立起更为稳定、公正、互利的国际秩序。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工作,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举办了多次政府间国际会议,如亚信峰会、G20峰会等。

这些都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问题1. 金融风险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虚假融资、金融炒作、债务风险等金融问题也在不断加剧,这使得全球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受到影响,引发市场的波动和恐慌。

因此,中国需要积极采取措施来加强金融风险管理,扩大金融市场的开放度,提高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

2. 贸易摩擦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当前美国、欧盟等国家对中国贸易政策的反倾销、反补贴、反壁垒等手段的频繁使用,给中国的出口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与金融增长重心变动轨迹比较研究2013年02月28日09:51 来源:《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6期作者:张成虎胡啸兵王铁山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3【内容提要】经济重心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本文借鉴物理学重心分析方法,重点研究经济与金融增长动力空间分布格局动态演化。

通过刻画和比较分析2004-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重心和金融增长重心空间变动轨迹发现,我国区域经济、金融增长动力空间分布不平衡,且我国经济、金融总体空间分布的不平衡状况仍在加剧恶化,因此,有必要加大区域经济政策调整力度,实现我国区域经济与金融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增长重心金融增长重心变动轨迹一、引言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迅速,2010年末GDP达58786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同时,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及其金融改革的推动下,中国金融业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但由于中国各地自然禀赋、社会条件和经济政策千差万别,整体经济和金融业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在经济增长中,总有些地区经济增长动力强于其他地区,经济活动增量区域分布不均匀成为研究表征经济增量空间分布特征的“经济增长重心”的现实基础。

本文将物理学重心理论引入经济与金融增长比较研究中,以探寻中国经济和金融业增长动力区域分布特征及其格局变动规律,为实现我国区域经济与金融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研究与决策参考。

二、经济重心及其研究述评重心(Center of Gravity,COG),属力学概念,是指在重力场中物体各质点所受重力的合力均通过的那一点。

物体重力与质量线性函数关系如下:Z=Mg①其中,Z为物体重力,M为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由①式可见,重力与其质量之间存在线性函数关系,根据线性转换原理,借助物理重心可表示物体质量空间分布总体特征。

所谓“经济重心”,是指在经济空间中各方向经济力量交相融合并处于平衡状态的一个点,其位置与空间内经济活动分布状况有关。

经济重心变动轨迹能够反映出经济活动空间布局变化,可以借此说明空间经济发展变化和区域经济政策的实际效果。

经济重心研究主要测度目标区域经济重心位置、位移方向及距离。

假设某个区域由N个次级区域i构成,则该区域经济重心可表示为:由于位移是方向矢量,不同时期区域经济重心位移一般包括位移距离和方向旋转角度两个方面,具体算法如下:移动距离:其中,S、K为两个不同时期,X、Y表示经济重心经纬度,D为这两个时期经济重心位移距离,为相对于K期的S期经济重心位移方向旋转角度,C为将地理经纬度距离转化为平面距离的常数系数,其值一般为111.111。

[1]一般取正东方向为零度,角度单位取欧氏几何度。

1874年,美国学者Franics Amasa Walker首次将重心理论引入人口分布等社会问题的研究中。

[2]我国运用重心理论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李义俊(1983)对我国人口重心做了刻画,揭示了中国近现代人口迁移规律。

[3]将重心理论引入经济学研究,始于樊杰等(1996)对我国农村工业化和省际发展水平重心的考察;[4]周民良(2000)就经济重心、区域差距与协调发展做了研究,展示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图景;[5]徐建华等(2001)分析了中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演化,揭示了二者间的相互关联;[6]陈希华(2001)通过对山东产业重心转移特点分析后提出了山东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议;[7]乔家君等(2005)刻画并合理解释了近50年间中国经济重心变迁路径和经济格局演化;[8]冯宗宪等(2006)运用经济重心理论从移动方向、距离、速度、原因等方面分析了经济重心与产业重心的变化特点;[9]廉莹(2007)对我国经济重心、就业重心与人口重心轨迹和影响因素比较后提出了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10]孙丽娜(2008)通过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FDI重心变动轨迹间关联关系,对FDI发展规律做了总结;[11]黄建山等(2008)利用重心理论刻画并阐明了对外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FDI)重心演进路径及二者间的互补关系;[12]孙婷等(2010)比较分析了44国GDP、FDI、人口与技术重心空间分布和移动路径,刻画出了各重心间的相互关系。

[13]纵观既有研究文献可见,重心分析方法为刻画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和发现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但利用重心理论考察经济与产业增长的研究基本上还是空白。

经济重心只能静态描述经济及产业总量空间布局,而不能反映经济及产业增长的动态变动及其趋势。

因此,本文从经济增量角度,运用重心理论构筑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并对增长重心变动轨迹进行比较研究,以弥补静态经济总量重心研究的不足,同时为后续研究抛砖引玉。

三、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及其测度方法鉴于经济增长量或金融增长量与重力(或质量)、经济总量等具有类似力学重心空间分布特点和数值可加性等共同性质,而且经济增长量或金融增长量属增量概念,对基于经济或金融增量之上的增长动力空间格局进行刻画,能更好地反映整体经济或金融业格局动态演化与发展走势。

因此,本文借鉴经济重心理论,提出“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概念。

与经济重心类似,经济增长重心可以认为是区域经济空间中各方向经济增长动力交相聚合并处于平衡状态的一个点,其位置与空间内经济活动增量分布状况有关。

同样,金融增长重心可以认为是区域金融空间中各方向金融增长动力交相聚合并处于平衡状态的一个点,其位置与空间内金融活动增量分布状况有关。

比照经济重心,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相关计算方法可以定义为,假设某个区域由N个次级区域i 构成,则经济增长重心坐标:金融增长重心坐标:四、中国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变动轨迹实证分析1.数据准备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大陆地区)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变动轨迹,故选取中国大陆地区为重心研究总体空间,选取中国大陆地区所有省份(含自治区、直辖市)共计31个子区域为求解重心的微元单位,按经济重心分析一般做法,各省地理坐标取其省会城市地理经纬度,数据来源自。

同时,取各省(市、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增加量代表各省(市、自治区)年度经济增长情况,取各省(市、自治区)金融服务业产值年增加量代表各省(市、自治区)金融增长情况,具体数据中国期刊网数据挖掘平台()整理而成。

2.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实证刻画(1)增长重心变动轨迹总体刻画按第三部分相关定义与计算方法,得出2004-2009年间历年经济增长重心和金融增长重心经度、纬度以及逐年位移方向旋转角度和移动距离,具体数值详见表1。

图12004-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重心变动轨迹图22004-2009年中国金融增长重心变动轨迹据表1描绘出中国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变动轨迹,如图1、图2所示。

由图可见,2004-2009年经济增长重心变动轨迹基本呈现M型变动路径,基本在河南项城、安徽亳州以及安徽淮北之间方圆半径约50千米范围内移动。

而2004-2009年金融增长重心变动轨迹基本呈现不规则Z型变动路径,集中在安徽亳州、淮南、淮北等方圆半径约30米范围内迁移。

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历年变动方向基本一致,但旋转角度差异较大,同时在移动距离具体数值上,经济增长重心明显要大于金融增长重心。

而且,两个增长重心基本都是在河南与安徽交界地带活动,河南项城-安徽亳州-安徽淮南-安徽淮北等地及其周边半径100千米范围共同构成两个增长重心的变动地域空间,两条轨迹局部相互交叉重合,经济增长重心更偏向该区域的西北部,而金融增长重心则较多处在东南部。

此外,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在从2007年向2008年运动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由右下方向左上方的逆动变化。

(2)增长重心经、纬度变动轨迹比较就经度变动而言,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变动轨迹高度相似,具体见图3、图4。

两条经度变动轨迹以极为相似的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分别由初始点逐年递增,两条轨迹在2008年时同时下转入波谷,而后又继续上扬。

虽然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总体变动趋势相似,但是在经度坐标具体数值上.金融增长重心显然要高于相应年份的经济增长重心。

图3经济增长重心经度变动轨迹图4金融增长重心经度变动轨迹就纬度变动而言,经济增长重心和金融增长重心变动方向基本一致,旋转角度和变动幅度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见图5、图6。

2005年,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纬度同时达到波峰;2007年,二者又同时进入波谷;2008年,两条轨迹同时达到另一个波峰;随之开始另一轮下降走势。

但是,旋转角度和变动幅度上差异较大。

虽然纬度变动轨迹走向大致一样,但是经济增长重心较金融增长重心变动幅度具体数值显然更大,而且经济增长重心历年纬度除个别年份与金融增长重心接近重合外,总体高于经济增长重心。

图5经济增长重心纬度变动轨迹图图6金融增长重心纬度变动轨迹五、经济增长与金融增长重心变动轨迹解释由上述分析可见,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总体变动轨迹呈以下特征:1.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变动的地理区位高度重合,表明金融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在全国总的增长动力空间分布上与国民经济格局基本一致,也说明金融业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性产业,其增长幅度对区域经济增长幅度贡献率较高,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也表明我国经济转型已初见成效。

2.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均严重偏离我国大地原点(东经105°55',北纬34°32'),说明就动态发展而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是在改善,而是在加速恶化。

这种状况是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平衡举措大力推进条件下发生的,因此应反思这些战略举措具体实施效力问题。

3.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均在2008年处出现逆动,表明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对我国经济增长冲击作用明显,说明我国无论总体经济还是金融业,其发展均已受到全球经济形势的重要影响,我国经济在动态发展中已与世界经济发生紧密联系;同时,就增长重心位移距离看,经济增长重心位移距离55.56千米远大于金融增长重心位移距离14.82千米,说明我国总体经济增长受金融危机冲击更大,这可能与工业等严重依赖进出口和外部市场而非内需拉动有关;同时也说明我国金融业在资本市场未完全开放条件下,虽然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构成部分,但其在区域增长动力上受全球危机冲击相对较小,支持了我国金融服务业走循序渐进改革道路的观点。

从具体经、纬度变动轨迹比较看:第一,经济增长重心与金融增长重心经度变动方向高度趋同,均由低向高运动,相较大地原点经度严重偏东,同时在2008年处出现波谷,说明东部地区经济与金融增长强劲,西部地区相对乏力,东西横向不平衡加剧。

2008年出现向西反向移动,说明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依赖外部环境程度比西部高,东部及整个国家应大力推进外向型经济向内需拉动型经济转型,以减小外部环境变化引致的经济波动;同时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弥合横向区域增长动力鸿沟,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