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调媒介是人的生物性的延伸而不是人的延伸。 (4)没有关注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对媒介的制约。
三、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社会影响
• 媒介不仅通过它的内容影响人的认识、价 值观和行为,它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还会 改变人的个性或人格。
媒介依存症
• 这是现代人一种社会病理现象。 • 其特点是:
–过渡沉迷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 –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
• 实质: 简单地断言某种传播技术或工 具必然导致某种社会形态的观点是幼 稚的。
第二节 媒介组织的性质与社会作用
一、传播者与大众传媒
作为传播者的大众传媒的特点:
1.地位稳固 2.大众传媒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的组织目标和 组织结构。 3.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 者。 4.专业性
• 媒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影响了我们理解和思 考的习惯”(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
• 对于社会来说,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 ”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 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 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郭庆光)
媒介-社会文化演进史:
(1)口传文化:社会主要以口头传播为主, 文化特征亲密性、怀念传统性和狭窄性。
第八章 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 媒介
• 《诗经》“匪我愆qiān期,子无良媒” •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中介 • Medium Media
第一节 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 一、技术的定义和本质
– 媒介技术:也称传播技术,指的是人类为驾 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效 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和操作技艺的 总称。
(2)印刷文化:文化特点是独立性、重理性、 重反思。
(3)电子文化:人们“重新部落化”了,重 视快餐式的产品的生产、强调大众性、普及 性、流行性。
Oral culture -- print culture -- Oral culture
口头文化 印刷文化 口头文化
Tribulation De-tribulation Re-tribulation
• 四、当代新媒介技术发展趋势及社会意 义
• (一)当代新媒介技术的主要领域、特 点与社会意义
– 1、数字技术——传播资源丰富化 – 2、网络技术——海量信息和多向传播 – 3、多媒体技术——传播手段的融合 – 4、实时传播技术——传播速度快捷化和全
球化
(二)防止“电子乌托邦”思想
• “电子乌托邦”:对媒介技术的发展 寄予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认为新 的传播技术必将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 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
(1)媒介影响并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 方式以及思维方式。
– “传统上,我们对媒介的反映,只在于评价 如何作用它们,这是对技术懵懂无知的表 现。”
(2)媒介Fra Baidu bibliotek变着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 系
– “传播工具的‘内容’,就象是夜行盗用来 引诱看门狗的肉饵一样。”
– “如果从机器如何改变人际关系和人与自身 的关系来看,无论机器生产的是玉米还是卡 迪拉克高级轿车,那都是无关紧要的。”
–“热媒介”是那些讯息鲜明度高,不需补充和想象 的参与就可完成接受信息的活动。如广播、电影、 清晰的照片、印刷品、通俗歌曲等。
–“冷媒介”传递的信息少而模糊,在理解之际需要 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的配合。如手稿、电视、电 话、演讲等。
4、地球村 Global Village
▪ 最初是针对电视而言,后来又经他人的 解释,认为应该针对通讯卫星,有了卫 星,太平洋就象是隔开村东和村西的小 河沟。
1951年《机器新娘》 1962年《古登堡群英》 1964年《理解媒介》 1969年《媒介即讯息》
1、媒介即讯息
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 从长远的角度看,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并不是各 个时代的媒介所提示给人们的内容,而是媒介 本身。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 “任何一种媒介的内容或讯息的重要性,实际上和 原子弹弹壳上镌刻的文字一样。”
充欲主义
• “他律性欲望主义” 是日 本学者佐藤毅关于电视媒介 对社会价值和消费文化的影 响的一种批评观点。
• 认为正是这种由媒介引发的 欲望主义导致了日本人的自 私化。
• 电视本身就是人们的欲望追 求的对象,而且还是唤起和 引发人们新的欲望的媒介。
网瘾症
• 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不能 自控,行为乖张视力下降 、神经衰弱。网瘾得不到 满足时精神空虚、心情暴 躁,甚至有暴力倾向。
• 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与传统意识 形态和文化发生冲突。
• 三种不同的技术道德观
– 技术“善” – 技术“恶” – 技术“中性”
• 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 技术决定论 – 社会决定论 – 技术与社会互动论
二、麦克卢汉McLuhan的媒介三论
– 加拿大文学、传播学学者 – 强调媒介技术本身对文明/文化发展进程的影响 – “媒介决定论者”
部落化
非部落化 重新部落化
2、媒介:人的延伸 Media as the extension of body
• 电子媒介之前的媒介是人的某个感观的 延伸。这种延伸造就了分割肢解、残缺 不全的人。
• 电子媒介延伸的是中枢神经系统。此种 延伸使人整合,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3、“热媒介”与“冷媒介” Cold media & Hot media
– 网络出现后人们恍然大悟,原来……
• 所以人们称麦克卢汉为“电子时代的 先知”
5、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
意义:开拓了从媒介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 , 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局限: (1)把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因素 (2)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似乎被媒介所主宰。 (3)用媒介对中枢感觉的影响来解释人类的全部影响
; –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
的社会互动; –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等。
“电视人”
• 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 一代,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 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 觉人”,表现为“跟着感觉走”。 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 使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 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社会责任感较弱。
三、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社会影响
• 媒介不仅通过它的内容影响人的认识、价 值观和行为,它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还会 改变人的个性或人格。
媒介依存症
• 这是现代人一种社会病理现象。 • 其特点是:
–过渡沉迷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 –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
• 实质: 简单地断言某种传播技术或工 具必然导致某种社会形态的观点是幼 稚的。
第二节 媒介组织的性质与社会作用
一、传播者与大众传媒
作为传播者的大众传媒的特点:
1.地位稳固 2.大众传媒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的组织目标和 组织结构。 3.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 者。 4.专业性
• 媒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影响了我们理解和思 考的习惯”(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
• 对于社会来说,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 ”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 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 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郭庆光)
媒介-社会文化演进史:
(1)口传文化:社会主要以口头传播为主, 文化特征亲密性、怀念传统性和狭窄性。
第八章 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 媒介
• 《诗经》“匪我愆qiān期,子无良媒” •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中介 • Medium Media
第一节 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 一、技术的定义和本质
– 媒介技术:也称传播技术,指的是人类为驾 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效 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和操作技艺的 总称。
(2)印刷文化:文化特点是独立性、重理性、 重反思。
(3)电子文化:人们“重新部落化”了,重 视快餐式的产品的生产、强调大众性、普及 性、流行性。
Oral culture -- print culture -- Oral culture
口头文化 印刷文化 口头文化
Tribulation De-tribulation Re-tribulation
• 四、当代新媒介技术发展趋势及社会意 义
• (一)当代新媒介技术的主要领域、特 点与社会意义
– 1、数字技术——传播资源丰富化 – 2、网络技术——海量信息和多向传播 – 3、多媒体技术——传播手段的融合 – 4、实时传播技术——传播速度快捷化和全
球化
(二)防止“电子乌托邦”思想
• “电子乌托邦”:对媒介技术的发展 寄予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认为新 的传播技术必将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 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
(1)媒介影响并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 方式以及思维方式。
– “传统上,我们对媒介的反映,只在于评价 如何作用它们,这是对技术懵懂无知的表 现。”
(2)媒介Fra Baidu bibliotek变着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 系
– “传播工具的‘内容’,就象是夜行盗用来 引诱看门狗的肉饵一样。”
– “如果从机器如何改变人际关系和人与自身 的关系来看,无论机器生产的是玉米还是卡 迪拉克高级轿车,那都是无关紧要的。”
–“热媒介”是那些讯息鲜明度高,不需补充和想象 的参与就可完成接受信息的活动。如广播、电影、 清晰的照片、印刷品、通俗歌曲等。
–“冷媒介”传递的信息少而模糊,在理解之际需要 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的配合。如手稿、电视、电 话、演讲等。
4、地球村 Global Village
▪ 最初是针对电视而言,后来又经他人的 解释,认为应该针对通讯卫星,有了卫 星,太平洋就象是隔开村东和村西的小 河沟。
1951年《机器新娘》 1962年《古登堡群英》 1964年《理解媒介》 1969年《媒介即讯息》
1、媒介即讯息
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 从长远的角度看,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并不是各 个时代的媒介所提示给人们的内容,而是媒介 本身。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 “任何一种媒介的内容或讯息的重要性,实际上和 原子弹弹壳上镌刻的文字一样。”
充欲主义
• “他律性欲望主义” 是日 本学者佐藤毅关于电视媒介 对社会价值和消费文化的影 响的一种批评观点。
• 认为正是这种由媒介引发的 欲望主义导致了日本人的自 私化。
• 电视本身就是人们的欲望追 求的对象,而且还是唤起和 引发人们新的欲望的媒介。
网瘾症
• 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不能 自控,行为乖张视力下降 、神经衰弱。网瘾得不到 满足时精神空虚、心情暴 躁,甚至有暴力倾向。
• 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与传统意识 形态和文化发生冲突。
• 三种不同的技术道德观
– 技术“善” – 技术“恶” – 技术“中性”
• 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 技术决定论 – 社会决定论 – 技术与社会互动论
二、麦克卢汉McLuhan的媒介三论
– 加拿大文学、传播学学者 – 强调媒介技术本身对文明/文化发展进程的影响 – “媒介决定论者”
部落化
非部落化 重新部落化
2、媒介:人的延伸 Media as the extension of body
• 电子媒介之前的媒介是人的某个感观的 延伸。这种延伸造就了分割肢解、残缺 不全的人。
• 电子媒介延伸的是中枢神经系统。此种 延伸使人整合,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3、“热媒介”与“冷媒介” Cold media & Hot media
– 网络出现后人们恍然大悟,原来……
• 所以人们称麦克卢汉为“电子时代的 先知”
5、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
意义:开拓了从媒介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 , 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局限: (1)把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因素 (2)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似乎被媒介所主宰。 (3)用媒介对中枢感觉的影响来解释人类的全部影响
; –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
的社会互动; –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等。
“电视人”
• 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 一代,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 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 觉人”,表现为“跟着感觉走”。 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 使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 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社会责任感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