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课件

合集下载

【传播学教程】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ppt课件

【传播学教程】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ppt课件

距离便成了等人等际。关系的最佳选择。
(3)他们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却很容
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4)他们的行为也像不断切换镜头的电视画面一样,力图摆脱日常繁琐性的束缚,追
求心理空间的移位、物理空间的跳跃。
3/5/2020
【由中野收1980年在其著作《现代人的信息行为》中提出】
•【制【参多程传的与 元度播状化融越资况、合来源,控化越的为】制高丰更C化;富多o】n化的vCe将社rogn改e会trn变ocl成e:少:社数员单会大一、成众媒群员传体对播体越传机来和播构越组过垄融程断织合的资成成参源多与功和能控 媒体为;能动的传播者提供了基础条件;
【便捷化】Convenience: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地接触和使用
麦克卢汉理论的全部依据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人类中枢感觉系统的
影响上,并由此出发解释人类的全部行为也是片面的。
“电视人”: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
(1)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注重感觉,行为方式上“跟着感觉
走”,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视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 鲜“明电的视对人比”。和“容器人”概念是建立在对现代人的一种社会病理现象——“媒介依存症”
段和工具。
——(美)伊曼努尔·梅塞尼
(1)我们使用的符号体系、文本形式、制作工具、物理载体、采集保存传 输接收技手术段,和是操人作类技借艺以等改造都和属控于制媒自介然技使术其的满足范生畴存之与内发。展需要的,包括
(2)媒物介质技装术置发展、的技动艺因与,知在识于在人内类的社操会作驾驭体信息系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生
选自《五角丛书第二辑·外国漫画精选》

第八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和作用

第八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和作用

信息时代:麦克卢汉归来
• 是理性的回归,也是历史的必然。 • 20世纪90年代初,扑面而来的数字时代、网络 生活、虚拟现实、赛博空间,使一切攻击不攻自破。 信息高速公路证明,他是对的! • 吹响网络时代号角的《连线》杂志(Wired), 从创刊号起,就在刊头上把麦克卢汉供奉为“先师 圣人”(Patron Saint)。“在线” 一族供奉他为祖师爷和开山祖,虽然他并不懂技术。
《机器新娘》 《古登堡星汉 《理解媒介》 璀璨》
讲工业人和广告 讲印刷人 讲电子人
褒扬
• 《纽约先驱论坛报》他是“继牛顿、达尔文、 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和巴甫洛夫之后的最重要的 思想家”,是“电子时代的代言人,革命思想的 先知”。 • 1964年12月28日的《国家》杂志,把麦克卢汉 列为风云人物; • 1965年的《读者指南》列出四篇有关他的文章, 分别刊载于《评论》、《纽约客》和《哈泼斯》。 一时间,“麦克卢汉热”风靡美国,他的著作也 成为畅销书。
• 电视、网络本身就是人 们的欲望追求的对象 • 唤起和引发人们新的欲 望的媒介
(三)网虫和网瘾症
• 网瘾症:上网成瘾综合征,其表征是长时间沉迷 于网络(设置每天8小时以上)丌能自控;行为乖 张并伴随视力下降、神经衰弱等身心病态;在网 欲得丌到满足的时候精神空虚、心情暴躁甚至会 有暴力倾向。
小结
• 新媒介指伴随卫星通讯、数字化、多媒 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 新型媒介,包括跨国卫星广播电视,多频道 有线电视,文字,音像出版物,互联网络等 等。
(一)新媒介的特点和性质
• 1、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增强 改善受众的被动地位,增强互动性 • 2、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 有利于传播质量的提高 • 3、媒介资源的丰富化 改变大众传媒垄断局面 • 4、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影响人们的认知判断和行为

8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课件

8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课件
• 实质: 简单地断言某种传播技术或工 具必然导致某种社会形态的观点是幼 稚的。
第二节 媒介组织的性质与社会作用
一、传播者与大众传媒
作为传播者的大众传媒的特点:
1.地位稳固 2.大众传媒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的组织目标和 组织结构。 3.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 者。 4.专业性
• 媒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影响了我们理解和思 考的习惯”(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
• 对于社会来说,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 ”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 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 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郭庆光)
媒介-社会文化演进史:
(1)口传文化:社会主要以口头传播为主, 文化特征亲密性、怀念传统性和狭窄性。
–“热媒介”是那些讯息鲜明度高,不需补充和想象 的参与就可完成接受信息的活动。如广播、电影、 清晰的照片、印刷品、通俗歌曲等。
–“冷媒介”传递的信息少而模糊,在理解之际需要 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的配合。如手稿、电视、电 话、演讲等。
4、地球村 Global Village
▪ 最初是针对电视而言,后来又经他人的 解释,认为应该针对通讯卫星,有了卫 星,太平洋就象是隔开村东和村西的小 河沟。
(一)“把关人”概念
• 库尔特·卢因1947年发表《群体生活渠道》, 首次提出“把关人” (gatekeeper)概念。
• 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该概念引入新闻研究 领域,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的“把关”模式。
• “把关人”: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 ,只有符合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 入传播的渠道。
(2)印刷文化:文化特点是独立性、重理性、 重反思。
(3)电子文化:人们“重新部落化”了,重 视快餐式的产品的生产、强调大众性、普及 性、流行性。

媒介组织结构 PPT课件

媒介组织结构 PPT课件
4.胡菡菡《从“时尚”和“商务周刊” 看小媒体经营》
21
讨论与操作
1.媒介行业是否存在独特的组织形式、管理 模式及管理文化?
2.请选择一家您身边的媒介机构,搜集文献 资料或访问它的高管与资深员工,探讨它经 历过什么样的组织演进?它目前的组织结构 是否合理?如何改进?
22
董事会领导 下的社长负 责制
17
B. 三架马车
南方日报
总编辑
社长
总经理
南方都市报:
编辑+经营+行政
18
五、媒介的组织结构设计
报纸(见教材) 期刊 无线电广播 电视
19
典型的媒介组织结构
20
推荐阅读
1.黄升民《中国媒介的组织整合与经营 战略重构》
2.马国强《 的坐标系》
3.李鹏、陈翔《华西都市报的三次理论 创新》
组织定义:组织是有意建立与重建的、以追 求特定目标实现的社会单位 。
组织的四个特征 : 谁:包括个人或团体; 为何:为达到某种目标或目的; 如何:借助分化功能,有意合理地协调与指
导; 何时:时间上的持续推延。
4
二、组织理论的内容
不同的组织理论对企业和媒介的组 织形式与组织文化都有着深刻的影 响(权力链条:在主管-下属间)
8
(四)情境理论
代表人物:菲德勒 主要观点:管理者、下属以及情境,是管理
三要素。 具体管理:不同的情境施行不同的管理。
9
三、媒介的组织形式
组织理论对媒介组织形式与组织文化的 影响:
垂直式结构(科层制)——科学管理
水平式结构(扁平化)——行为主义
工作小组制
——情境理论
有机-专业化
10
传统企业阶段:一权制、两权制、三权 制

2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2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传播媒介大致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第二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播机构。

什么是技术?1、技术即达到实践目标为目的的知识体系,其中包括操作手段和工具;2、技术是指人类借以改造与控制自然使其满足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包括物质装置、技艺与知识在内的操作体系。

什么是传播媒介?传播技术也是传播技术,指的是人类为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效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和操作技艺的总称。

媒介技术发展的动因是,来自人类社会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到信息生产和传播效率的基本需求和不懈努力,是社会精神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也是一个社会或时代的精神成产里发展水平的标志。

技术发展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实践应用层面上的效率问题,就是解决如何以最方便、最灵活、最快捷、最经济的手段和方法提高信息生产与传播效率问题,它的内在逻辑是技术理性或工具理性。

梅塞尼:三种不同的技术道德观1、技术善论:技术是一切进步的原动力2、技术恶论:技术是万恶之源3、技术中性论:技术本身无所谓善恶,主要是使用技术的人创造了善与恶。

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1、技术决定论:技术是一种按自身逻辑发展的独立力量,它虽产生于人的需求,但是不为人的意志转移。

技术塑造人类发展但是不服务于人类,带给人们更多是限制和制约。

2、社会决定论:技术起源于生活,产生于人的特定的价值需求。

认识技术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是技术产生和发展的最终决定者。

3、技术与社会互动论:科学技术与社会政治是相互区分而又紧密联系的交互作用关系;科技作为生产力对社会政治具有推动和决定作用,而社会需要时技术的源泉与动力,政治和经济制度也反过来制约和决定技术。

技术发展和社会变革处于一种辩证互动的关系中。

1、技术属于生产力的范畴,推动经济成长改变社会利益关系和关系结构。

梅塞尼认为,技术引发社会变革有两个途径,创造新机会和产生新问题。

媒介学培训课件

媒介学培训课件
媒介学特点
媒介学具有跨学科性、实用性和时代性等特点。它综合了传 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理解媒 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媒介学的发展历程
01
起源
媒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它最初关注
的是媒介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媒介的效果和效率。
机遇挑战
媒介市场的机遇主要包括新兴媒体形式的出现、智能化 发展的推动以及全球化趋势带来的国际市场拓展机会等 。同时,媒介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传统媒体的衰 退、互联网媒体的竞争以及技术更新换代带来的压力等 。
05
媒介研究与数据分析方法
媒介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媒介研究的定义与内涵
媒介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跨学科的学术领域 ,致力于探讨媒介现象、媒介技术与媒介发 展的规律与趋势。
竞争格局
在媒介市场中,不同形式的媒体之间存在竞 争关系,同一形式的媒体内部也存在竞争关 系。例如,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之间存在 跨平台的竞争,新闻门户和社交媒体之间存 在内容形式的竞争,手机APP和移动社交之
间存在功能和用户体验的竞争。
媒介产业的商业模式与盈利途径
要点一
商业模式
要点二
盈利途径
媒介产业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广告收入、订阅收入、内 容付费、电子商务等。其中,广告收入是最主要的盈利 途径,社交媒体和新闻门户等互联网媒体主要依靠广告 收入;订阅收入和内容付费主要出现在传统媒体和部分 互联网媒体;电子商务则是在移动媒体中发展迅速的一 种商业模式。
VS
传播方式的演变
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互动传播,从线性传播 到非线性传播,从大众传播到个性化传播 。
新媒体形态的快速发展及其影响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课件: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课件: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第二节、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
❖ 一、传播者与大众传媒 传播者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发起人,是借助某种手段
或工具、通过发出信息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传播者处于传播过程的首端,对信息的内容、流量
和流向以及受传者的反应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介机构是从事信息的采集、
选择、加工、复制和传播的专业组织,从其生产规 模的巨大性和受传者的广泛性而言,我们又把它们 称为大众传播者,或称为大众传媒。
❖ 大众传媒是某些“稀有”公共传播资源的受托使用 者,作为公共财产的使用人,它们必须对社会和公 众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三)公共性与公益性
❖ 这种公共性和公益性,是大众传媒的权利基础:大 众传媒拥有最大限度的采访权、言论权、编辑权和 刊载权,并拥有广泛的舆论监督的权利。另一方面, 公益性和公共性也对大众传媒产生重要的制约,它 要求传媒的活动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
第一节 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 一、技术的定义和本质 (一)技术与传播技术 ✓ 所谓媒介技术,指的是人类为驾驭信息传播、不断
提高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效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 知识和操作技艺的总称。 ✓ 媒介技术的范畴 ✓ 媒介技术发展的动因 ✓ 技术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三种不同的技术道德观
❖1 技术是一切进步的原动力,技术能够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 根本问题,能够保证把人类带向一个理想的社会。
(三)“热媒介”与“冷媒介”
媒介 清晰度 信息量 参与度 举例
类型
热媒介 高


照片、象形文字、
无声电影、报刊等
冷媒介 低


漫画、拼音文字、
有声电影、电视
(四)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

组织传播培训课件

组织传播培训课件

通常为书面
通常为面对面
正式
非正式
人力资源学派 任务、社交、创新 全方位,基本团队 所有渠道 正式/非正式, 以非正式为主
现代学派
系统学派: 系统隐喻,
基础学 派/现代
学派
等级秩序,相互依存,可渗透性,
与环境的信息交换,系统控制,组织网络分析
文化学派:文化隐喻,
成功企业的强势文化(价值观,英雄,礼仪和习俗, 文化网络)
对组织传播的研究涉及组织环境如何影响传播过程以 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传播的符号性如何使传播不 同于其他组织活动,
组织的内外部沟通
政府管 理部门
内部沟 供应商、 通管理 消费者
竞争者、 行业组

媒体、 社区、
公众
组织的类型与特点
按组织目标分 共同利益组织(商会)
按控制手段分 强制性组织(监狱、集中营)
人际关系学派代表人物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赫兹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 麦格雷戈的X理论与Y理论
人力资源学派(1960s-):
基础学
派/现代
人际关系原则的误用
学派
员工是组织的智力和体力的贡献者
员工是能对组织目标有所贡献的资产,他们的观 念能使组织更好地运作
团队管理,发展和培养人力资源,
全面质量管理,
人际关系学派(1930s-):
霍桑实验 (照明、继电器装配测试室、面谈、银行电汇室 →社会因素、管理风格、霍桑效应(关注导致
行为改变)→管理态度转变,工作丰富化—— 思考人性需求和社会互动对组织运作的影响 家庭隐喻:(关心、社会互动、个人成就), 关系传播: (任务性与维持性,横向, 面对面,非正式)
工程经理
福利经理
水平公司与全球企业网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与传统意识 形态和文化发生冲突。
• 三种不同的技术道德观
– 技术“善” – 技术“恶” – 技术“中性”
• 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 技术决定论 – 社会决定论 – 技术与社会互动论
二、麦克卢汉McLuhan的媒介三论
– 加拿大文学、传播学学者 – 强调媒介技术本身对文明/文化发展进程的影响 – “媒介决定论者”
(1)媒介影响并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 方式以及思维方式。
– “传统上,我们对媒介的反映,只在于评价 如何作用它们,这是对技术懵懂无知的表 现。”
(2)媒介改变着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 系
– “传播工具的‘内容’,就象是夜行盗用来 引诱看门狗的肉饵一样。”
– “如果从机器如何改变人际关系和人与自身 的关系来看,无论机器生产的是玉米还是卡 迪拉克高级轿车,那都是无关紧要的。”
; –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
的社会互动; –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等。
“电视人”
• 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 一代,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 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 觉人”,表现为“跟着感觉走”。 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 使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 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社会责任感较弱。
充欲主义
• “他律性欲望主义” 是日 本学者佐藤毅关于电视媒介 对社会价值和消费文化的影 响的一种批评观点。
• 认为正是这种由媒介引发的 欲望主义导致了日本人的自 私化。
• 电视本身就是人们的欲望追 求的对象,而且还是唤起和 引发人们新的欲望的媒介。
网瘾症
• 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不能 自控,行为乖张视力下降 、神经衰弱。网瘾得不到 满足时精神空虚、心情暴 躁,甚至有暴力倾向。
• 实质: 简单地断言某种传播技术或工 具必然导致某种社会形态的观点是幼 稚的。
第二节 媒介组织的性质与社会作用
一、传播者与大众传媒
作为传播者的大众传媒的特点:
1.地位稳固 2.大众传媒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的组织目标和 组织结构。 3.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 者。 4.专业性
第八章 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 媒介
• 《诗经》“匪我愆qiān期,子无良媒” •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中介 • Medium Media
第一节 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 一、技术的定义和本质
– 媒介技术:也称传播技术,指的是人类为驾 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效 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和操作技艺的 总称。
– 网络出现后人们恍然大悟,原来……
• 所以人们称麦克卢汉为“电子时代的 先知”
5、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
意义:开拓了从媒介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 , 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局限: (1)把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因素 (2)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似乎被媒介所主宰。 (3)用媒介对中枢感觉的影响来解释人类的全部影响
。强调媒介是人的生物性的延伸而不是人的延伸。 (4)没有关注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对媒介的制约。
三、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社会影响
• 媒介不仅通过它的内容影响人的认识、价 值观和行为,它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还会 改变人的个性或人格。
媒介依存症
• 这是现代人一种社会病理现象。 • 其特点是:
–过渡沉迷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 –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
部落化
非部落化 重新部落化
2、媒介:人的延伸 Media as the extension of body
• 电子媒介之前的媒介是人的某个感观的 延伸。这种延伸造就了分割肢解、残缺 不全的人。
• 电子媒介延伸的是中枢神经系统。此种 延伸使人整合,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3、“热媒介”与“冷媒介” Cold media & Hot media
• 四、当代新媒介技术发展趋势及社会意 义
• (一)当代新媒介技术的主要领域、特 点与社会意义
– 1、数字技术——传播资源丰富化 – 2、网络技术——海量信息和多向传播 – 3、多媒体技术——传播手段的融合 – 4、实时传播技术——传播速度快捷化和全
球化
(二)防止“电子乌托邦”思想
• “电子乌托邦”:对媒介技术的发展 寄予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认为新 的传播技术必将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 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
• 媒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影响了我们理解和思 考的习惯”(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
• 对于社会来说,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 ”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 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 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郭庆光)
媒介-社会文化演进史:
(1)口传文化:社会主要以口头传播为主, 文化特征亲密性、怀念传统性和狭窄性。
(2)印刷文化:文化特点是独立性、重理性、 重反思。
(3)电子文化:人们“重新部落化”了,重 视快餐式的产品的生产、强调大众性、普及 性、流行性。
Oral culture -- print culture -- Oral culture
口头文化 印刷文化 口头文化
Tribulation De-tribulation Re-tribulation
1951年《机器新娘》 1962年《古登堡群英》 1964年《理解媒介》 1969年《媒介即讯息》
1、媒介即讯息
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 从长远的角度看,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并不是各 个时代的媒介所提示给人们的内容,而是媒介 本身。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 “任何一种媒介的内容或讯息的重要性,实际上和 原子弹弹壳上镌刻的文字一样。”
–“热媒介”是那些讯息鲜明度高,不需补充和想象 的参与就可完成接受信息的活动。如广播、电影、 清晰的照片、印刷品、通俗歌曲等。
–“冷媒介”传递的信息少而模糊,在理解之际需要 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的配合。如手稿、电视、电 话、演讲等。
4、地球村 Global Village
▪ 最初是针对电视而言,后来又经他人的 解释,认为应该针对通讯卫星,有了卫 星,太平洋就象是隔开村东和村西的小 河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