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帝的图片

合集下载

各朝皇帝龙袍及服饰图片

各朝皇帝龙袍及服饰图片

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统一,服装风格也趋于一致。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幅员广大、民族众多的封建统一国家。

秦王政当上始皇帝之后,立即着手推行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统一度量衡、刑律条令等,其中也包括衣冠服饰制度。

不过,由于秦始皇当政时间太短,服饰制度仅属初创,还不完备,只在服装的颜色上做了统一。

秦始皇深受阴阳五行学说影响,相信秦克周,应当是水克火,因为周朝是"火气胜金,色尚赤",那么秦胜周就是水德,颜色崇尚黑色。

这样,在秦朝,黑色为尊贵的颜色,衣饰也以黑色为时尚颜色了。

秦代铠甲战服我们从出土文物中可以看见。

在陕西临潼出土的陶俑所着铠甲应是秦兵俑中最为常见的铠甲样式,是普通战士的装束,这类铠甲有如下特点:胸部的甲片都是上片压下片,腹部的甲片,都是下片压上片,以便于活动。

从胸腹正中的中线来看,所有甲片都由中间向两侧叠压,肩部甲片的组合与腹部相同。

在肩部、腹部和颈下周围的甲片都用连甲带连接,所有甲片上都有甲钉,其数或二或三或四不等,最多不超过六枚。

甲衣的长度,前后相等,下摆一般多为圆形.袁世凯的龙袍必须得提到陶洙陶洙肯定曾在民国初年的内务部任职,陶洙、朱纶和陶毅三人曾为民国政府拟订《暂行祭祀冠服制》。

这是一部以明代祭服制度为主体、并结合所谓“周制”概念而拟订的祭祀冠服条例。

1914年8月,政事堂礼制馆颁布正式的《祭祀冠服制》,定型的祭祀冠服对陶洙等人弄的那套东西做了很大的改造。

1914年冬至,袁世凯在北京天坛举办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祭天典礼,祭祀冠服就是按照《祭祀冠服制》来定做的。

陶洙对祭祀服装的研究,终于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丑剧中派上了大用场。

张伯驹在《袁世凯登极大典之筹备》一文中写道:登极衣冠,则由陶洙设计。

冠用平顶,皇帝十二旒、卿九旒、大夫七旒、士五旒。

上衣下赏,绣山龙火藻八章。

武职仍旧,惟帽章改为双龙,将中嵌红珊瑚,校中嵌蓝宝石,尉中嵌水晶等珠。

皇帝军服,左右胸绣双龙。

黄龙袍由庶务司长郭葆昌承办,命大栅栏瑞蚨祥制衣,特绣金龙,双目皆嵌以精圆珍珠。

(整理)唐朝历代皇帝简介(含照片)gxj

(整理)唐朝历代皇帝简介(含照片)gxj

唐朝皇帝世系附帝王像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

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

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大周”。

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

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

唐历经21位皇帝(含武则天),共289年。

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唐高祖李渊(566年出生於长安,635年逝世于长安)是唐朝的开国皇帝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618年~626年李渊的父亲李虎是西魏的太尉,死後被追封为唐国公。

李渊七岁时他父亲逝世,他世袭为唐国公。

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他的母亲和隋炀帝的母亲是鲜卑贵族独孤氏的亲姐妹,他曾深受隋炀帝的重用。

615年李渊被调任到太原,太原也是他起家的大本营。

在太原李渊成功地解决了北方突厥的威胁,同时他成功地战败了多支反隋军队,并通过受纳败军而不断地扩大了自己的力量。

617年7月,李渊正式开始起兵反隋。

名义上他并不直接反隋,而只反隋炀帝。

他从太原出发进攻长安并很快(617年11月)就占领了长安。

他拥代王杨侑做皇帝,自封为大丞相和唐王。

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後,李渊命令杨侑将帝位传给他,建立唐朝。

唐朝建立,隋朝灭亡後李渊开始著手消灭其他反隋力量,在他的儿子李世民的帮助下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先後消灭了薛举、薛仁杲、李轨、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萧铣和梁师都等割据势力。

最後一个梁师都是在628年被平定的,这时他已经将皇帝位让给李世民了。

同时他又利用东突厥和西突厥之间的分裂稳固北部的边界,这是他有力量能够夺取中原的主要条件。

在官僚制度上李渊基本上使用了隋朝的制度。

中国历代皇帝珍贵画像

中国历代皇帝珍贵画像

中国历代皇帝珍贵画像
中华第一帝——始皇帝
秦二世胡亥
西汉高祖刘邦
西汉惠帝刘盈
西汉文帝刘恒
西汉景帝刘启
西汉武帝刘彻
西汉昭帝刘弗陵
西汉宣帝刘询
西汉元帝
西汉成帝刘骜
西汉哀帝刘欣
西汉平帝刘衍
西汉孺子帝刘婴
东汉光武帝刘秀
东汉明帝刘庄
东汉章帝
东汉和帝刘肇
东汉殇帝刘隆
东汉安帝刘祜
东汉顺帝刘保
东汉冲帝刘炳
东汉质帝刘缵
东汉桓帝刘志
东汉灵帝刘宏
东汉献帝刘协
三国魏文帝曹丕
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
东吴大帝孙权
唐高祖
唐太宗
大周武则天皇帝
唐玄宗
唐德宗
唐宪宗
唐武宗
唐宣宗
宋太祖
宋太宗
北宋真宗
北宋仁宗
北宋英宗
北宋神宗
北宋哲宗
北宋徽宗
北宋钦宗
南宋高宗
南宋孝宗
南宋光宗
南宋理宗。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25张PPT)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25张PPT)

大一统:地域、思想、文化、经济的统一 大统一:地域上的统一。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背景
..... .....
西
汉 休养生息

立汉 汉 汉 高文景 祖帝帝
文景之治
汉武帝--刘彻 (前156-前87年)
公元前 202年
公元前 140年
公元前 87年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背景
要求: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时间4分钟。
要史论结合,从材料中概括观点。5人上 探究一:汉武帝即位后,他将面临的危机有台哪展些示?,结1人合讲下解列,材3料人,板概书括,答1案人。计分。
③刺史制度
①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② 兴办太学
①中央收回铸币权,铸造 五铢钱 ②盐铁官营、专卖 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 价
北击匈奴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经济大一统
材料: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汉书·食货志》
(译文:百姓的赋税没有增加,而国库里的钱越来越多)
问题:根据材料思考汉武帝采取经济措施后,有何作用?
刘彻即位时郡国数量图
刘彻晚年郡国数量图
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名为推恩德 实为削你国
“化整为零,个个击破”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政治大一统
刺史制度
作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视,大大加强了中央对
地方的刺控史制制。度示意图
皇帝
刺史职责:监督地方
全国划分为 “十三”州部
刺 刺 刺 刺 刺刺 刺 刺 刺 刺 刺 刺刺 史 史 史 史 史史 史 史 史 史 史 史史
不佐(帮助)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盐,积聚大量财富,
----《史记·平准书》
社会矛盾尖锐。(控 制国家经济命脉)
军事

清朝12位皇帝的真实容颜,从他们的脸上能看到王朝的兴衰

清朝12位皇帝的真实容颜,从他们的脸上能看到王朝的兴衰

清朝12位皇帝的真实容颜,从他们的脸上能看到王朝的兴衰清朝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共有12位君主,如果从皇太极建立清朝开始则有11位君主。

清朝入关以后共有十个皇帝。

图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他是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

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

萨尔浒战役后,迁都沈阳。

清朝建立后,尊他为清太祖。

图为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他是努尔哈赤第八子,清朝开国皇帝。

他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并且迫使李氏朝鲜臣服于清朝。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年52岁。

图为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也就是顺治皇帝。

他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第九子。

他六岁即位,十三岁亲政,在位共十八年(1644年—1661年),即位早年由叔父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摄政。

图为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也就是康熙皇帝。

他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第三子,他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

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他少年时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他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图为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

他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

雍正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这些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他还改善秘密立储制度,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

图为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也就是乾隆皇帝。

他是清军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他是雍正皇帝的第四子。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禅位于皇十五子爱新觉罗·颙琰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仅次于其祖父清圣祖康熙帝)、年寿最高的皇帝。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

22、烈王喜 7年 23、显王扁 48年 24、慎靓王定 6年 25、赧王延 59年 26、东周君杰 7年。
春秋战国 春秋,公元前77O――475,战国,公元前475――22l年。周东迁后,实
力大为削弱,全国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小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 个。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也有十几个国家,大国有秦、楚、 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因为太多,各王室姓 氏一下难以查找,敬请原谅。
后燕:384――409 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1、慕容垂 13年 2、慕容宝 3年 3、慕容盛 3年 4、慕容熙 7年 5、高 云 3年 南燕:398――4lO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1、慕容德 7年 2、慕容超 6年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1、冯 跋 22年 2、冯 弘 6年 后凉:386――4O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1、吕 光 13年 2、吕 绍 1年 3、吕 篡 1年 4、吕 隆 1年 南凉:397――4l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l、秃发乌狐 3年 2、秃发利鹿狐 3年 3、秃废傉檀 13年 西凉:4O0――42O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1、李 暠 17年 2、李 歆 4年 北凉: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1、段 业 4年 2、沮渠蒙逊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乞伏国仁 3年 2、乞伏乾归 24年 3、乞伏炽磐 16年 4、乞伏暮末 4年 夏:4O7――43l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1、赫连勃勃 19年 2、赫连 昌 4年
(今内蒙和林格尔。) 1、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寿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献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16年 8、孝明帝诩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O、节闵帝恭 1年 11、安定王朝 1年

唐朝21位皇帝列表及简介

唐朝21位皇帝列表及简介

唐朝21位皇帝列表及简介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唐中宗李显-- 唐睿宗李旦-- 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 唐肃宗李亨-- 唐代宗李豫-- 唐德宗李适-- 唐顺宗李诵-- 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 唐敬宗李湛-- 唐文宗李昂-- 唐武宗李炎-- 唐宣宗李忱-- 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 唐昭宗李晔-- 唐哀帝李柷唐高祖李渊简介唐朝开国皇帝,大唐帝国的奠基人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简介:唐高祖李渊(565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出生于长安,是中国唐朝的开国皇帝。

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国。

635年6月25日,李渊驾崩。

李渊死后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改上尊号为神尧皇帝。

天宝十三载二月,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唐高祖李渊(566-635年6月25日),唐朝开国皇帝。

他是西汉大将军李广的二十三世孙、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武昭王]李暠(也作李皓)的六世孙。

李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汉族,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

祖父李虎,西魏时官至太尉。

父李昞,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

母为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故特见亲重。

隋炀帝即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

后被召为殿内少监,迁卫尉少卿。

大业十一年(615),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

十三年,拜太原留守。

当时,隋末农民起义遍布全国,政局动乱。

李渊便与次子李世民在大业十三年五月起义,并从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召回长子李建成和三子李元吉。

李渊起兵后,一面遣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始毕可汗派兵马相助,一面召募军队,并于七月率师南下。

李渊生平李渊的父亲李虎是西魏的太尉,死後被追封为唐国公。

李渊七岁时他父亲逝世,他世袭为唐国公。

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他的母亲和隋炀帝的母亲是鲜卑贵族独孤氏的亲姐妹,他曾深受隋炀帝的重用。

中国历代帝王表

中国历代帝王表

中国历代帝王表中国历代帝王表秦朝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在位时间:前221年―前210年秦二世胡亥(前230―前207)在位时间:前210年―前207年秦王子婴(?―前206)在位时间:46天西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前256或前247―前195)在位时间:前202年―前195年孝惠皇帝刘盈(前211―前188)在位时间:前195年―前188年前少帝刘恭(?―前184)在位时间:前188年―前184年后少帝刘弘(?―前180)在位时间:前184年―前180年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前202―前157)在位时间:前180年―前157年孝景皇帝刘启(前188―前141)在位时间:前157年―前141年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前157―前87)在位时间:前141年―前87年孝昭皇帝刘弗陵(前94―前74)在位时间:前87年―前74年废帝(昌邑王)刘贺(前92―前59)在位时间:27天中宗孝宣皇帝刘询(前91―前49)在位时间:前74年―前49年宗孝元皇帝刘奭(前75―前33)在位时间:前49年―前33年统宗孝成皇帝刘骜(前51―前7)在位时间:前33年―前7年孝哀皇帝刘欣(前25―前1)在位时间:前7年―前1年孝平皇帝刘衎(前9―公元6)在位时间:前1年―公元6年孺子婴(刘婴)(公元5―公元25)在位时间:公元6年―公元8年新朝王莽(前45—公元23)在位时间:公元9年—公元23年东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前6—公元57)在位时间:公元25年―公元57年显宗孝明皇帝刘庄(28―75)在位时间:公元57年-公元75年肃宗孝章皇帝刘炟(58―88)在位时间:公元75-公元88年穆宗孝和皇帝刘肇(79―105)在位时间:公元88年―公元105年孝殇皇帝刘隆(105―106)在位时间:公元106年―公元106年恭宗孝安皇帝刘祜(94―125)在位时间:公元106年―公元125年前少帝(北乡侯)刘懿(? —125)在位时间:公元125年―公元125年敬宗孝顺皇帝刘保(115―144)在位时间:公元125年―公元144年孝冲皇帝刘炳(143―145)在位时间:公元144年―公元145年孝质皇帝刘缵(138―146)在位时间:公元145年―公元146年威宗孝桓皇帝刘志(132―167)在位时间:公元146年―167年孝灵皇帝刘宏(156―189)在位时间:公元168年―公元189年后少帝(弘农王)刘辩(176―190)在位时间:公元189年―公元189年孝献皇帝刘协(181―234)在位时间:公元189年―公元220年三国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226)在位时间:公元220年―公元226年烈祖明皇帝曹睿(205―239)在位时间:公元226年―公元239年齐王曹芳(232―274)在位时间:公元239年―公元254年高贵乡公曹髦(241―260)在位时间:公元254―公元260年元帝(陈留王)曹奂(246―302)在位时间:公元260年―公元265年蜀烈祖昭烈皇帝刘备(161―223)在位时间:公元221年―公元223年仁宗怀皇帝(后主)刘禅(207―271)在位时间:公元223年―公元263年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252)在位时间:公元222年―公元252年废帝会稽王孙亮(243―260)在位时间:公元252年―公元258年景皇帝孙休(235―264)在位时间:公元258年―公元264年乌程侯孙皓(242―284)在位时间:公元264年―公元280年西晋世祖武皇帝司马炎(236―290)在位时间:公元266―公元290年惠皇帝司马衷(259―306)在位时间:公元290―公元306年怀皇帝司马炽(284―313)在位时间:公元306―公元311年愍皇帝司马邺(300―317)在位时间:公元311―公元316年东晋中宗元皇帝司马睿(276―323)在位时间:公元317年―公元323年肃宗明皇帝司马绍(298―325)在位时间:公元323年―公元325年显宗成皇帝司马衍(321―342)在位时间:公元325年―公元342年康皇帝司马岳(322―344)在位时间:公元342年―公元344年孝宗穆皇帝司马聃(343―361)在位时间:公元344年―公元361年哀皇帝司马丕(341―365)在位时间:公元361年―公元365年废帝(海西公)司马奕(342―386)在位时间:公元365年―公元371年太宗简文皇帝司马昱(320―372)在位时间:公元371年―公元372年烈宗孝武皇帝司马曜(361―396)在位时间:公元372年―公元396年安皇帝司马德宗(382―419)在位时间:公元396年―公元419年恭皇帝司马德文(386―421)在位时间:公元419年―公元420年南北朝宋高祖武皇帝刘裕(363―422)在位时间:公元420年—公元422年少帝刘义符(406―424)在位时间:公元422年—公元424年太祖文皇帝刘义隆(407―453)在位时间:公元424年—公元453年刘劭(426―453)在位时间:公元453年—公元453年世祖孝武皇帝刘骏(430―464)在位时间:公元453年—公元464年前废帝刘子业(449―465)在位时间:公元464年—公元465太宗明皇帝刘彧(439―472)在位时间:公元465—公元472年后废帝刘昱(463―477)在位时间:公元472年—公元477年顺皇帝刘准(467―479)在位时间:公元477年—公元479年齐太祖高皇帝萧道成(427―482)在位时间:公元479年―公元482年世祖武皇帝萧赜(440―493)在位时间:公元482年―公元493年郁林王萧昭业(473―494)在位时间:公元493年―公元494年海陵王萧昭文(480―495)在位时间:公元494年―公元494年高宗明皇帝萧鸾(452―498)在位时间:公元494年―公元498年炀皇帝(东昏侯)萧宝卷(483―501)在位时间:公元498―公元501年和皇帝萧宝融(488―502)在位时间:公元501年―公元502年梁高祖武皇帝萧衍(464―549)在位时间:公元502―公元549年临贺王萧正德(?―549)在位时间:公元548年―公元549年(548年武帝未死,被侯景立为帝)太宗简文皇帝萧纲(503―551)在位时间:公元549年—公元551年豫章王萧栋(?―552)在位时间:公元551年—公元551年武陵王萧纪(508―553)在位时间:公元552年—公元553年(552年自立,后被梁元帝部将所杀)元皇帝萧绎(508―554)在位时间:公元552年—公元554年闵皇帝萧渊明(?―556)在位时间:公元555年—公元555年敬皇帝萧方智(543―558)在位时间:公元555年—公元557年萧庄(548―577)在位时间:公元557年―公元560年(梁灭后,被王琳立为帝,接替梁朝皇帝)陈高祖武皇帝陈霸先(503―559)在位时间:公元557年―公元559年世祖文皇帝陈蒨(522―566)在位时间:公元559年―公元566年废帝陈伯宗(554―570)在位时间:公元566年―公元568年高宗孝宣皇帝陈顼(528―582)在位时间:公元569年―公元582年后主陈叔宝(553―604)在位时间:公元582年―公元589年北魏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371―409)在位时间:公元386年―公元409年太宗明元皇帝拓拔嗣(392―423)在位时间:公元409年―公元423年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焘(408―452)在位时间:公元423年―公元452年南安王拓跋余(?―452)在位时间:公元452年―公元452年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濬(440―465)在位时间:公元452年―公元465年显祖献文皇帝拓跋弘(454―476)在位时间:公元465年―公元471年高祖孝文皇帝元宏(467―499)在位时间:公元471年―公元499年世宗宣武皇帝元恪(483―515)在位时间:公元499年―公元515年肃宗孝明皇帝元诩(510―528)在位时间:公元515年―公元528年殇帝元姑娘(真名不详)(528― ?)为元诩之女,元诩死后其母胡太后宣称是元诩之子,即位当天便被废黜幼主元钊(526―528)在位时间:公元528年―公元528年敬宗孝庄皇帝元子攸(507―530)在位时间:公元528年―公元530年长广王元晔(508―532)在位时间:公元530年―公元531年烈宗节闵皇帝元恭(498―532)在位时间:公元531年―公元532年(为尔朱氏所立)安定王元朗(513―532)在位时间:公元531年―公元532年(为高洋所立)显宗孝武皇帝(出皇帝)元脩(532―534)在位时间:公元532年―公元534年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524―551)在位时间:公元534年―公元550年西魏文皇帝元宝炬(507―551)在位时间:公元535年―公元551年废帝元钦(525―554)在位时间:公元551年―公元554年恭皇帝元廓(?―557)在位时间:公元554年―公元556年北齐显祖文宣皇帝高洋(529―559)在位时间:公元550年―公元559年废帝高殷(545―561)在位时间:公元559年―公元560年孝昭帝高演(535―561)在位时间:公元560年―公元561年世祖武成皇帝高湛(537―569)在位时间:公元561年―公元565年后主高纬(556―578)在位时间:公元565年―公元577年安德王高延宗(?―578)在位时间:公元576年―公元577年(公元576年自立为帝)幼主高恒(570―578)在位时间:公元577年―公元577年北周孝闵皇帝宇文觉(542―557)在位时间:公元557年―公元557年世宗明皇帝宇文毓(534―560)在位时间:公元557年―公元560年高祖武皇帝宇文邕(543―578)在位时间:公元560年―公元578年宣皇帝宇文赟(559―580)在位时间:公元578年―公元579年静皇帝宇文阐(573―581)在位时间:公元579年―公元581年隋朝高祖文皇帝杨坚(541―604)在位时间:公元581年―公元604年世祖明皇帝(炀皇帝)杨广(569―618)在位时间:公元604年―公元618年世宗恭皇帝杨侑(605―619)(617年10月,李渊攻入长安,被立为帝,在位半年,后被李渊所杀)皇泰帝杨侗(?―619)(618年5月王世充等人拥奉他为帝,改年号为皇泰,619年4月被王世充所废)秦王杨浩(?―618)(618年3月炀帝在江都被弑,杨浩被宇文化及立为皇帝,同年9月,被宇文化及所废)唐朝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566―635)在位时间:618年―626年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598―649)在位时间:626年―649年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628―683)在位时间:649年―683年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656―710)在位时间:683年―684年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662―716)在位时间:684年―6906年则天顺圣皇后武曌(武则天)(624―705)在位时间:690年―705年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656―710)在位时间:705年―710年(复辟)殇皇帝(少帝)李重茂(694―714)在位时间:710年―710年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662―716)在位时间:710年―712年(复辟)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685―762)在位时间:712年―756年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711―762)在位时间:756年―762年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726―779)在位时间:762年―779年德宗神武圣文皇帝李适(742―805)在位时间:779年—805年顺宗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李诵(761―806)在位时间:805年—805年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李纯(778—820)在位时间:805年—820年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李恒(795―824)在位时间:820年—824年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湛(809―826)在位时间:824年—826年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李昂(809―840)在位时间:826年—840年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李炎(814―846)在位时间:840年—846年宣宗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李忱(810―859)在位时间:846年―859年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李漼(833―873)在位时间:859年―873年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李儇(862―888)在位时间:873年―888年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李晔(867―904)在位时间:888年―904年景宗昭宣光烈孝皇帝(哀帝)李柷(892―908)在位时间:904年―907年五代后梁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朱晃(朱全忠、朱温)(852-912)在位时间:907年―912年郢王朱友圭(884―913)在位时间:912年―913年末帝朱友贞(朱友锽、朱友瑱)(888―923)在位时间:913年―923年后唐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李存勖(885―926)在位时间:923年―926年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李亶(李嗣源)(866或867―933)在位时间:926年―933年闵皇帝李从厚(915―934)在位时间:933年―934年末帝李从珂(885―936)在位时间:934年―936年后晋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石敬瑭(892―942)在位时间:936年-942年出皇帝(少帝)石重贵(914―964)在位时间:942年-947年后汉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刘暠(刘知远)(895―948)在位时间:947年―948年隐皇帝刘承佑(931―951)在位时间:948年―950年后周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郭威(904―954)在位时间:951年―953年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柴荣(921―959)在位时间:954年―959年恭皇帝柴宗训(953―973)在位时间:959年―960年辽国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耶律阿保机(872―926)在位时间:916年―926年太宗孝武惠文皇帝耶律德光(902―947)在位时间:927年―947年世宗孝和庄宪皇帝耶律阮(917―951)在位时间:947年―951年穆宗孝安敬正皇帝耶律璟(931―979)在位时间:951年―969年景宗孝成康靖皇帝耶律贤(948―982)在位时间:969年―982年圣宗文武大孝宣皇帝耶律隆绪(972―1031)在位时间:982年―1031年兴宗神圣孝章皇帝耶律宗真(1016―1055),在位时间:1031年―1055年道宗仁圣大孝文皇帝耶律洪基(1032―1101),在位时间:1055年―1101年恭宗恭怀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1075—1128或1156),在位时间:1101年―1125年西夏景宗武烈皇帝李元昊(1004―1048)在位时间:1038年―1048年毅宗昭英皇帝李谅祚(1047―1067)在位时间:1048年―1067年惠宗康靖皇帝李秉常(1060―1086)在位时间:1067年―1086年崇宗圣文皇帝李乾顺(1084―1139)在位时间:1086年―1139年仁宗圣德皇帝李仁孝(1124―1193)在位时间:1139年―1193年桓宗昭简皇帝李纯佑(1177―1206)在位时间:1193年―1206年襄宗敬穆皇帝李安全(1169―1211)在位时间:1206年―1211年神宗英文皇帝李遵顼(1162―1226)在位时间:1211年―1223年献宗李德旺(1181―1226)在位时间:1223年―1226年末帝李睍(?―1227)在位时间:1226年―1227年北宋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赵匡胤(927―976)在位时间:960年―976年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赵炅(赵匡义、赵光义)(939―997)在位时间:976年—997年真宗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赵恒(968―1022)在位时间:997年―1022年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赵祯(1010―1063)在位时间:1022年―1063年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赵曙(1032―1067)在位时间:1063年―1067年神宗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赵顼(1048―1085)在位时间:1067年―1085年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赵煦(1076―1100)在位时间:1085年―1100年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赵佶(1082―1135)在位时间:1100年―1125年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赵桓(1100―1156)在位时间:1125年―1127年南宋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赵构(1107―1187)在位时间:1127年―1162年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赵昚(1127―1194)在位时间:1162年―1189年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赵惇(1147―1200)在位时间:1190年―1194年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赵扩(1168―1224)在位时间:1194年―1224年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赵昀(1205―1264)在位时间:1224年―1264年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赵禥(1240―1274)在位时间:1265年-1274年孝恭懿圣皇帝(恭帝)赵显(1271―1323)在位时间:1274年―1276年端宗裕文昭武愍孝皇帝赵昰(1269―1278)在位时间:1276年―1278年末帝赵昺(1272―1279)在位时间:1278年―1279年金国太祖应乾兴运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圣武元皇帝完颜阿骨打(1068―1123)在位时间:1115―1123年太宗体元应运世德昭功哲惠仁圣文烈皇帝完颜晟(1075―1135)在位时间:1123年―1135年熙宗弘基缵武庄靖孝成皇帝完颜亶(1119―1149)在位时间:1135年―1149年废帝(海陵炀王)完颜亮(1122―1161)在位时间:1149-1161世宗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皇帝完颜雍(1123―1189)在位时间:1161年―1189年章宗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英孝皇帝完颜璟(1168―1208)在位时间:1189年―1208年惠宗宏天宪运成文恭武德敬绍孝皇帝(卫绍王)完颜永济(1153―1213)在位时间:1208―1213年宣宗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完颜珣(1163―1224)在位时间:1213年―1223年哀宗敬天德运忠文靖武天圣烈孝庄皇帝完颜守绪(1198―1234)在位时间:1223年―1234年昭宗定文匡武闵怀皇帝(末帝)完颜承麟(?―1234)在位时间:在位一天元朝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铁木真(1162―1227)在位时间:1206年―1227年睿宗景襄皇帝拖雷(忽必烈追谥)在位时间:1227年―1229年(监国)太宗英文皇帝窝阔台(1186―1241)在位时间:1229年―1241年昭慈皇后(乃马真后)在位时间:1242年―1246年(称制)定宗贵由(1206―1248)在位时间:1246年―1248年钦淑皇后(海迷失后)在位时间:1248年―1251年(称制)宪宗桓肃皇帝蒙哥(1208―1259)在位时间:1251年―1259年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忽必烈(1215―1294)在位时间:1260年―1294年成宗钦明广孝皇帝铁穆耳(1265―1307)在位时间:1294年―1307年武宗仁惠宣孝皇帝海山(1281―1311)在位时间:1307年―1311年仁宗圣文钦孝皇帝爱育黎拔力八达(1285―1320)在位时间:1311年―1320年英宗睿圣文孝皇帝硕德八剌(1303―1323)在位时间:1320年―1323年泰定皇帝也孙铁木儿(1276―1328)在位时间:1323年―1328年天顺帝阿速吉八(1320― ?)在位时间:仅一个月文宗圣明元孝皇帝图帖睦尔(1304―1332)在位时间:1328年―1329年明宗翼献景孝皇帝和世琜(1300―1329)在位时间:1329年―1329年文宗圣明元孝皇帝图帖睦尔(1304―1332)在位时间:1329年—1332年(复辟)宁宗冲圣嗣孝皇帝懿璘质班(1326―1332)在位时间:1332年―1332年惠宗顺皇帝妥懽帖睦尔(1320―1370)在位时间:1333年―1368年明朝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朱元璋(1328―1398)在位时间:1368年—1398年恭闵惠皇帝朱允炆(1377— ?)在位时间:1398年―1402年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朱棣(1360―1424)在位时间:1402年―1424年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朱高炽(1378-1425)在位时间:1424年―1425年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朱瞻基(1398—1435)在位时间:1425年―1435年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明英宗朱祁镇(1427―1464)在位时间:1435年―1449年代宗恭仁康定景皇帝朱祁钰(1428—1457)在位时间:1449年―1457年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朱祁镇(1427―1464)在位时间:1457年―1464年(复辟)宪宗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朱见深(1447―1487)在位时间:1464年―1487年孝宗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朱祐樘(1470―1505)在位时间:1487年―1505年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朱厚照(1491―1521)在位时间:1505年―1521年世宗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朱厚熜(1507―1566)在位时间:1521年―1566年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朱载垕(1537-1572)在位时间:1566年―1572年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朱翊钧(1563―1620)在位时间:1572年―1620年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朱常洛(1582―1620)在位时间:29天熹宗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朱由校(1605―1627)在位时间:1620年―1627年毅宗(思宗)庄烈愍皇帝朱由检(1610-1644)在位时间:1627年―1644年清朝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努尔哈赤(1559―1626)在位时间:1616年―1626年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皇太极(1592―1643)在位时间:1626―1643年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福临(1638―1661)在位时间:1643年―1661年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玄烨(1654―1722)在位时间:1661年―1722年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胤禛(1678―1735)在位时间:1722年―1735年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弘历(1711―1799)在位时间:1735年―1795年仁宗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颙琰(1760―1820)在位时间:1796年―1820年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旻宁(1782―1850)在位时间:1820年―1850年文宗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奕詝(1830―1861)在位时间:1850年―1861年穆宗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载淳(1856―1875)在位时间:1861年―1875年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载湉(1871―1908)在位时间:1875年―1908年末帝溥仪(1906―1967)在位时间:1908年―1911年。

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口诀+图片详解+开国皇帝和都城

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口诀+图片详解+开国皇帝和都城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
中国朝代顺序表:
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新朝、东汉、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后蜀、南唐、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朝、明朝、清朝;
中国朝代顺序表简易口诀举例如下:
1、黄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晋,晋后南北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

2、夏商西周继,春秋战国承。

秦后西东汉,三国西东晋。

两晋南北朝,隋唐大一统。

五代和十国,宋辽与夏金。

元明清三代,中国疆土定。

3、黄夏商周春战秦,汉后三国接两晋。

南北二朝隋唐五,宋元明清依次轮。

4、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5、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6、五帝夏商两周秦,西汉东汉三国晋。

凉燕赵,夏汉秦,北继胡,南承晋。

隋唐两宋夏辽金,蒙元明清中华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及开国皇帝。

中国古代559位皇帝大盘点,中国历史上所有皇帝名称,值得收藏

中国古代559位皇帝大盘点,中国历史上所有皇帝名称,值得收藏

中国古代559位皇帝大盘点,中国历史上所有皇帝名称,值得收藏中国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历代帝王中,寿命最长的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享年89岁(西周共和元年以前的计年不准确,故不计);寿命最短的帝王是东汉殇帝刘隆,2岁即亡。

历代王朝中,延续最久的是周朝,共800余年(西周300余年,东周515年);存在时间最短暂的是北辽,均仅一年多。

中国历代皇帝名单上古时代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挚高辛氏唐尧放勋虞舜重华夏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癸商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周西周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满周共王姬繄扈周懿王姬囏周孝王姬辟方周夷王姬燮周厉王姬胡周宣王姬静周幽王姬宫湦东周周平王姬宜臼周桓王姬林春秋周庄王姬佗周厘王姬胡齐周惠王姬阆周襄王姬郑周顷王姬壬臣周匡王姬班周定王姬瑜周简王姬夷周灵王姬泄心周景王姬贵周悼王姬猛周敬王姬匄周元王姬仁周贞定王姬介周哀王姬去疾周思王姬叔周考王姬嵬周威烈王姬午战国周安王姬骄周烈王姬喜周显王姬扁周慎靓王姬定周赧王姬延周惠王秦朝:秦始皇秦二世胡亥秦三世子婴西汉:汉高祖(刘邦) 惠帝(刘盈) 前少皇帝(刘恭) 后少皇帝(刘弘) 文帝(刘恒) 景帝(刘启) 武帝(刘彻) 昭帝(刘弗陵) 宣帝(刘病已) 元帝(刘奭) 成帝(刘骜) 平帝(刘衎) 孺子(刘婴) 东汉:光武帝(刘秀) 明帝(刘庄) 章帝(刘炟) 灵帝(刘宏) 献帝(刘协) 西晋:武帝(司马炎) 惠帝(司马衷) 怀帝(司马炽) 愍帝(司马邺) 东晋: 元帝(司马睿) 明帝(司马绍) 成帝(司马衍) 康帝(司马岳) 穆帝(司马聃) 哀帝(司马丕) 废帝(司马奕) 简文帝(司马昱) 孝武帝(司马曜) 安帝(司马德宗) 恭帝(司马德文) 十六国: 蜀(成汉):武帝(李雄) 哀帝(李班) 幽公(李期) 昭文帝(李寿) 末主(李势) 前赵:高祖(刘渊) 昭武帝(刘聪) 隐帝(刘桀) 刘曜后赵:明帝(石勒) 海阳王(石弘) 武帝(石虎) 谯王(石世) 彭城王(石遵) 义阳王(石鉴) 赵王(石祗) 前燕:文明帝(慕容煌) 景昭帝(慕容儁) 幽帝(慕容暐) 前秦:景明帝(苻健) 厉王(苻生) 宣昭帝(苻坚) 哀平帝(苻丕) 高帝(苻登) 苻崇前凉:昭王(张寔) 成王(张茂) 文王(张骏桓) 王(张重华) 威王(张祚) 冲王(张玄靓) 悼公(张天锡) 后秦:武昭帝(姚萇) 文桓帝(姚兴) 姚泓后燕:武成帝(慕容垂) 惠愍帝(慕容宝) 昭武帝(慕容盛) 昭文帝(慕容熙) 南燕:献武帝(慕容德) 太上帝(慕容超) 北燕:冯跋冯弘后凉:懿武帝(吕光) 灵帝(吕纂) 建康公(吕隆) 南凉:武王(秃发乌孤) 康王(秃发利鹿孤) 景王(秃发辱檀) 西凉:武昭(王李嵩) 后主(李歆) 永建(王李恂) 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 哀王(沮渠牧楗) 西秦:宣烈王(乞伏国仁) 武元王(乞伏乾归) 文昭王(乞伏炽磐) 末王(乞伏暮末) 夏:武烈帝(赫连勃勃) 昌秦王(赫连昌) 平原王(赫连定) 南北朝: 宋: 武帝(刘裕) 少帝(刘义符) 文帝(刘义隆) 孝武帝(刘骏) 废帝(刘予业) 明帝(刘彧) 后废帝(刘昱) 顺帝(刘准) 齐:高帝(萧道成) 武帝(萧赜) 郁林王(萧昭业) 海陵王(萧昭文) 明帝(萧鸾) 东昏侯(萧宝卷) 和帝(萧宝融) 梁:武帝(萧衍) 简文帝(萧纲) 元帝(萧绎) 敬帝(萧方智) 陈:武帝(陈霸先) 文帝(武帝侄) 废帝(陈伯宗) 宣帝(文帝弟) 后主(陈叔宝) 北朝-魏:道武帝(拓拔珪) 明元帝(拓拔嗣) 太武帝(拓拔焘) 南安王(拓拔余) 文成帝(拓拔浚) 献文帝(拓拔弘) 孝文帝(拓拔宏) 宣武帝(元恪) 孝明帝(元诩) 孝庄帝(元子攸) 长广王(元晔) 节闵帝(元恭) 后废帝(元朗) 出帝(元修)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文皇帝(元宝炬) 废帝(元钦) 恭帝(拓拔廓) 北朝-齐:文宣帝(高洋( 废帝(高殷) 孝昭帝(高演) 武成帝(高湛) 后主(高纬) 幼主(高恒) 北朝-周:孝闵帝(宇文觉) 明帝(宇文毓) 武帝(宇文邕) 宣帝(宇文贇) 静帝(宇文衍) 隋:文帝(杨坚) 炀帝(杨广) 恭帝(杨侑)唐: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唐中宗(李显) 唐睿宗(李旦) 武则天(武曌) <从新即位:唐中宗(李显) 唐睿宗(李旦)> 温王(李重茂) 唐玄宗(李隆基) 唐肃宗(李亨) 唐代宗(李豫) 唐德宗(李适) 唐顺宗(李诵) 唐宪宗(李纯) 唐穆宗(李恒) 唐敬宗(李湛) 唐文宗(李昂) 唐宣宗(李忱) 唐懿宗(李漼) 唐僖宗(李儇) 唐昭宗(李晔) 唐哀帝(李拀) 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太祖朱温郢王朱友珪末帝朱友贞后唐:庄宗李存勖明帝李嗣源愍皇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后晋高祖石敬瑭出帝石重贵后汉高祖刘知远隐帝刘承祐后周太祖郭威世宗郭荣恭帝郭宗训十国-前蜀:高祖(王建) 后主(王衍) 后蜀:高祖(孟知祥) 后主(孟昶) 吴:太祖(杨行密) 烈祖(杨渥) 高祖(杨隆演) 睿帝(杨溥) 南唐:烈祖(李昪) 元宗(李景) 楚:武穆王(马殷) 衡阳王(马希声) 文昭王(马希范) 废王(马希广) 恭孝王(马希萼) 留王(马希崇) 闽:闽太祖(王审知) 闽太宗(王延均) 闽康宗(王继鹏) 闽景宗(王延义) 和帝(王延政) 荆南:武信王(高季兴) 文献王(高从海) 贞懿王(高保融) 贞安王(高保勗) 德仁王(高继冲) 南汉:襄帝(刘隐) 天皇大帝(刘岩) 殇帝(刘玢) 明孝皇帝(刘晟) 惠帝(刘鋹) 吴越:武孝王(钱鏐) 文穆王(钱元瓘) 忠献王(钱弘佐) 忠逊王(钱弘倧) 忠懿王(钱弘俶) 北汉:汉世祖(刘崇) 孝和皇帝(刘钧) 少平皇帝(刘继恩) 英武皇帝(刘继元)宋-北宋: 太祖(赵匡胤) 太宗(赵匡义) 真宗(赵恒) 仁宗(赵祯) 英宗(赵曙) 神宗(赵顼) 哲宗(赵煦) 徽宗(赵佶) 钦宗(赵桓) 南宋:高宗(赵构) 孝宗(赵眘) 宁宗(赵扩) 理宗(赵昀) 度宗(赵禥) 恭帝(赵显) 端宗(赵昰) 端宗(赵昺)元:太祖(铁木真) 太宗(窝阔台) 定宗(贵由) 宪宗(蒙哥) 世祖(忽必烈)成宗(铁木耳) 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英宗(硕德八刺)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天顺帝(阿刺吉八) 文宗(图帖木尔) 明宗(和世) 宁宗(懿磷质班) 顺帝(妥欢帖睦尔)明: 太祖(朱元璋) 明惠帝(朱允炆) 明成祖(朱棣) 明仁宗(朱高炽) 明宣宗(朱瞻基) 明英宗(朱祁镇) 明代宗(朱祁钰) 明宪宗(朱见深) 明孝宗(朱祐樘) 明武宗(朱厚照) 明世宗(朱厚骢) 明穆宗(朱载垕) 明神宗(朱翊钧) 明光宗(朱常洛) 明熹宗(朱由校) 明思宗(朱由检)清:太祖(努尔哈赤) 太宗(皇太极) 顺治帝(福临) 康熙帝(玄烨) 雍正帝(胤祯) 乾隆帝(弘历) 嘉庆帝(喁琰) 道光帝(绵宁) 咸丰帝(奕宁) 同治帝(载淳) 光绪帝(载恬) 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

历代皇帝图鉴

历代皇帝图鉴

舜(shùn,约公元前2277 —约公元前2178),姚姓,妫姓,名重华,字都君。

中国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之一。

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

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

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

启(生卒年不详):也称夏启、帝启、夏后启、夏王启,他是禹的儿子,夏朝的第二任君王,前1978年―前1963年在位。

商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汤,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称成、唐、大乙,宗周甲骨与西周金文称成唐),河南商丘人,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朝开国君主。

周武王姬发(?―前1043年),姬姓,名发(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岐周(今陕西岐山)人。

其正妻为邑姜,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在位15年。

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18年),姬姓,名宜臼(一作宜咎),周幽王姬宫湦之子,母王后申后(申国国君申侯之女),东周第一任君主,公元前768年―公元前718年在位。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即秦二世,亦称二世皇帝,嬴姓,赵氏,名胡亥。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

汉惠帝刘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9月26日),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子,西汉第二位皇帝。

汉惠帝是位年轻皇帝,十六岁时便继承皇位。

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腊月初五-公元前141年正月),汉文帝刘恒第五子,母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西汉第六位皇帝。

刘询(前91年―前49年),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 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

中国历代皇帝及简介

中国历代皇帝及简介

中国历代皇帝及简介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中国历史上共有数百位皇帝。

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皇帝及其简介:1.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如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等,使得中国的统一程度更加完善。

2.汉武帝: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是中国汉朝的第七位皇帝。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皇帝之一。

他创立了太学,加强了对士人的教育,使得社会文化得到大力发展。

同时,他还进行了对南越的征服,使得中华民族的领土得到了更多的扩展。

3.唐太宗:公元626年-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他推行了许多政治和经济改革,如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使得唐朝在国内和国际上得到了极大的繁荣和发展。

4.宋太祖:公元960年-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创始人。

他通过平定了北方的大小王朝和南下攻打南汉,使得中国重新统一。

5.明成祖:公元1360年-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

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如铸造铜钱、改革农田制度等,使得明朝在经济和社会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他还下令修建了明陵,使得世人对于明朝的威望更加地提高。

6.清圣祖:公元1678年-公元1722年,清圣祖康熙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

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改革,如削弱大臣权力、加强对各族民的处理等,使得中国的统一程度得到了健全的完善。

以上是一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及其简介。

他们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

他们的贡献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历代皇帝长相:刘邦最经典,刘备最独特,杨坚最奇,朱元璋最丑

历代皇帝长相:刘邦最经典,刘备最独特,杨坚最奇,朱元璋最丑

历代皇帝长相:刘邦最经典,刘备最独特,杨坚最奇,朱元璋最丑据统计,从秦始皇称皇帝开始,一直到1912年辛亥革命,中国共产生过494个皇帝,这其中包括死后被追认为皇帝的、农民起义的政权建立者、少数民族政权君主。

关于这494位皇帝的长相,正史记载的并不多,可能古人也认为人不可貌相,尤其是皇帝,记载他的光辉事迹更重要。

不过,皇帝的长相,完全可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本着这个目的,我们一同来聊聊历代皇帝长相。

秦始皇:关于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长相,大家常见就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引用尉缭的话:“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有虎狼心。

”这段文字说得很清楚,秦始皇高鼻梁,细长眼,鸡胸,声音如豹,前半部分听起来没多大问题,但加上“少恩而有虎狼心”立马就带贬义成分。

这个完全可以理解,汉是推翻秦而建立的,那势必对秦否定得多,肯定得少。

所以对秦的领导人秦始皇自然也没什么好话。

刘邦:《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对刘邦的长相是这样描述的:“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刘邦和秦始皇一样也是高鼻梁,眉骨突起似龙,胡须长得很漂亮,左腿上有七十二个黑痣。

很显然,刘邦相貌极好,是典型的帝王相,后世帝王相貌大多都是以此为模板添油加醋。

曹操:《三国演义》第一回描写曹操:“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

”此外,《世说新语》还讲到一个故事:“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通过这两段描述可以得知曹操虽然个子矮小,相貌丑陋,但气质好,有威严。

刘备:《三国志》中说刘备:“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

”三国演义中说刘备:“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两段描述基本相同,《三国演义》中多了双耳垂肩。

中国历代帝王画像

中国历代帝王画像

中国历代皇帝画像
三皇
太昊伏羲氏
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
五帝
少昊金天氏
颛顼高阳氏
帝喾高辛氏
帝尧陶唐氏
帝舜有虞氏
商汤武王
周武王姬发
中华第一帝——始皇帝
西汉高祖刘邦
西汉惠帝刘盈
西汉文帝刘恒
西汉景帝刘启
西汉武帝刘彻
西汉昭帝刘弗陵
西汉宣帝刘询
西汉元帝
西汉成帝刘骜
西汉哀帝刘欣
西汉平帝刘衍
西汉孺子帝刘婴
东汉光武帝刘秀
东汉明帝刘庄
东汉章帝
东汉和帝刘肇
东汉殇帝刘隆
东汉安帝刘祜
东汉顺帝刘保
东汉冲帝刘炳
东汉质帝刘缵
东汉桓帝刘志
东汉灵帝刘宏
东汉献帝刘协
三国魏文帝曹丕
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
东吴大帝孙权
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
唐高祖
唐太宗
唐高宗李治
唐中宗李显
唐睿宗李旦
大周武则天皇帝
唐玄宗
唐德宗
唐宪宗
唐武宗。

宋朝历代皇帝画像(宋朝国祚320年,历18帝)

宋朝历代皇帝画像(宋朝国祚320年,历18帝)

宋朝历代皇帝画像(宋朝国祚320年,历18帝)核⼼提⽰:宋朝历时320年,北宋历167年,南宋历153年,共有18帝。

旧藏於南薰殿的历代帝王图像。

宋朝皇帝的谥画以红⽩配为主,没有繁杂的刺绣和图案,质朴简洁,⼲净清爽,官服也仅以颜⾊来区分官品,这与宋朝所崇尚的“俭朴为美”分不开,可以说是极简美的⿐祖了。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座南薰殿,这⾥是收藏皇帝、皇后画像的地⽅。

南薰殿曾收藏了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皇后肖像75幅,其中皇帝画像63幅。

在这63幅画像中,⼤多数皇帝都是⼀⼈⼀幅画像,有些皇帝不⽌有⼀副画像,唐太宗有3幅,宋太祖有4幅,其中画像最多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就有13幅画像。

这13幅画像1幅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2幅画像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描绘伏羲、帝尧、夏禹、商汤和周武王五位圣君,宋代帝后挂轴共⼆⼗九幅,宋后挂轴⼗⼀件,宋代帝半⾝像⼀册,宋代后半⾝像⼀册,元代部份并没有挂轴,只有元代帝像⼀册,元代后像⼀册,明代帝王像挂轴有⼆⼗七轴,明代后像则只有《孝慈⾼皇半⾝像》⼀轴,另有明朝帝后像两册,帝与后同裱於⼀册。

另外还有梁武帝半⾝像轴、唐⾼祖⽴像、唐太宗⽴像两轴、唐太宗半⾝像、后唐庄宗⽴像、⾄圣先贤半⾝像,圣君贤⾂全⾝像,历代圣贤半⾝像等。

帝后图像,既是艺术图像,⼜是政治图像,不但可以从肖像画、⼈物造型的⾓度研究,⼜可以从政治史的⾓度研究。

就风格看来,宋代之前的帝后像应该是后制的,⽽宋元明三朝的肖像⼤致和其时代相符,应为原物。

这批图像,根据《国朝宫史》等书的记载,原本藏於内务府库,乾隆时将其重置於南薰殿,因此传统上通称为南薰殿图像。

南薰殿图像成⽴于乾隆时期。

乾隆⼗⼆年(1747)⼗⽉⾟巳,发现⼯部库与内务府库藏有⼀批明朝留下的历代帝后、圣贤、名⾂像挂轴与册页,下令重新装裱,于乾隆⼗四年(1749)奉藏于整修⼀新的南薰殿中。

清亡之后,1914年归古物陈列所,1927年归国⽴历史博物馆,1933年南迁,1949年⼤部分迁台湾。

第九课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内含高清图片视频素材)

第九课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内含高清图片视频素材)

作者以熟练的技巧,绘一枝 芙蓉斜欹,一只华丽的锦鸡 紧抓花枝,回首凝视着翩翩 起舞的彩蝶。画面的诗情画 意,相得益彰,富有文学气 息,为典型的北宋徽宗时期 倡导的工整写实风格。
赵佶 宋 《芙蓉锦鸡图》
• 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少有的皇帝 画家。
• 当年金兵大举进犯中原。徽宗得 知金兵包围京城汴梁时,他吓的 瘫倒在地,随后发出圣旨,传位 给儿子赵恒,自称太上皇。金兵 攻破京城徽宗父子成了俘虏,这 幅《芙蓉锦鸡图》也成了战利品。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
文苑图(中国画) 传 韩滉 (唐)
《文苑图》描绘了文人雅集的场景。构图疏密得当,设色淡雅,笔法细劲流利,衣 纹略作颤笔,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动态各异、形神兼备,生动地表现了古代文人吟 诵属文时的专注神态。
ZHONGGUO GUDAI RENWUHUA
小结
一、战国是人物画的早期发展阶段
《龙凤仕女图》
杜堇所作的这幅《伏生授经图》 ,该图描绘的是汉初的儒者伏生向汉朝宫廷派来的 学者讲述《尚书》经文的情景。画面绘蕉林一隅,左边有二男一女,其中地上一耄耋 之态的长者正在聚精会神地讲经,那超然的神态仿佛完全沉浸在讲经的气氛里,他就 是浮生。对面伏坐于书案前,专心致志地作着记录的大概是学生晁错。
杜堇《伏生授经图》明代
二、魏晋南北朝是人物画的进一步提高阶段
《洛神赋图》
三、唐朝是人物画的成熟阶段
《步辇图》
四、五代是人物画的承前启后阶段
《韩熙载夜宴图》
五、宋朝是人物画的鼎盛时期
《清明上河图》
ZHONGGUO GUDAI RENWUHUA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艺术特点:
不仅仅满足于人物外形的肖似,更 注重人物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的揭示, 即传神。

中国历代英明君主

中国历代英明君主

中国历代英明君主秦始皇嬴政2、修建万里长城3、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收复河南地,迫使其退往阴山以北1、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4、统一文字,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文化基础,从此,中国人不论说何种语言,但可借助统一的文字进行交流。

5 统一度量衡及货币,在全中国奠定了交易的标准,促进了南北交流,有利商业的发展。

6、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延续到清朝末期7、设立郡县,先进的行政区划,避免了藩国制征战不休的弊端汉武帝刘彻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汉朝的第七位天子,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民族英雄。

刘彻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汉太宗文帝刘恒的孙子、汉太祖刘邦的重孙子。

七岁时被册立为皇太子,十六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前141年-前87年),在位期间数次大破匈奴、吞并朝鲜、遣使出使西域。

独尊儒术,首创年号。

他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功业辉煌。

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谥号“孝武”,庙号世宗。

刘彻1、汉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于公元前113年创建了年号,先是六年一个年号(前140年—前104年),后来四年一个年号(前104年—前87年)。

2、汉武帝是第一位在统一的国家制定、颁布太初历的皇帝,以正月为岁首这一点,一直用到现在。

自铁血社区http://bbs.3、汉武帝时期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史记》,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4、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对策,武帝亲自策问,选拔人材做官。

就是所谓的察举征召制度。

5、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

6、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这在中国史上属首次。

7、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年)令细君公主嫁乌孙和亲。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与西域国家和亲。

光武帝刘秀,即汉光武帝,后汉开国皇帝,史上著名的中兴之主,王夫之说他“允冠百王”。

新莽末年,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皇家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昭帝刘弗陵(前94年-前74年)
(前87年—前74年在位),汉武帝幼子,谥号孝昭皇帝,昭帝登基时才8岁,却聪明伶俐、十分果断,对匈奴的政策十分得当。

面对汉武帝时代的连年征战、增加徭役,昭帝听取重臣的建言,减少赋税,足足减少了3倍,进一步深化了武帝晚年重新施行汉初与民休息的政策。

在首辅大臣霍光的主持下,昭帝朝的百姓生活比以前富裕,四夷来朝,使汉朝出现了中兴稳定的局面。

可惜,公元前74年6月5日,昭帝于未央宫暴病而死,这位有望为中兴之主、十分有作为的皇帝英年早逝,享年仅21岁,在位13年。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
刘彻4岁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5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

曾用年号:建元、元朔、元光、元封、元狩、元鼎、征和、后元、太始。

谥号“孝武”,厚葬于茂陵。

《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

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
汉景帝刘启是汉文帝刘恒第四子,母亲窦漪(窦太后),汉惠帝七年(前188年)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

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41年在位,在位16年,崩于景帝后三年(前141年),终年48岁,谥号“孝景皇帝”。

安葬于阳陵。

按周代的《谥法解》,“景”是美谥:“由义而济(获得成功)曰景”,“耆(通“嗜”)意大虑(喜欢深思熟虑,善于充分谋划)曰景”,“布义行刚(传播仁义,品德坚强)曰景”。

虽有谄媚溢美之意,但还是从几个侧面反映了景帝政治好。

刘恒(前202年—前157年)
汉高祖刘邦第4子,汉惠帝刘盈弟,母薄姬,初被立为代王,建都晋阳。

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

吕后死,吕产、吕禄企图发动政变夺取帝位。

刘恒在周勃、陈平支持下诛灭了诸吕势力,登上皇帝宝座,是为文帝,在位23年。

汉文帝在位期间,是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

他和他儿子汉景帝统治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被史家誉为“文景之治”。

汉惠帝刘盈(前211年—前188年)
西汉第二位皇帝(前195年—前188年),他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嫡子(次子),母亲吕雉,在位7年,死时年仅24岁。

谥号“孝惠”,葬于安陵。

汉高祖二年(前205年),7岁的刘盈被立为太子。

当初,高祖宠幸戚夫人,戚夫人有一子名曰刘如意,刘如意聪明伶俐,英武果敢,作风很像汉高祖,汉高祖觉得太子刘盈优柔寡断,软弱无能,便想废刘盈。

刘盈的母亲吕皇后依张良计,请大贤“商山四皓”来替刘盈说话并辅佐,刘邦惊觉太子“羽翼已丰”,才打消废太子的念头。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四月甲辰,高祖在平定英布的战争中受伤而崩,享年62岁。

五月丙寅,十七岁的刘盈继承了皇位,是为汉惠帝。

惠帝即位后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提拔曹参为丞相,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但是惠帝优柔寡断,软弱无能,在位期间大权掌握在母亲吕后之手,司马迁甚至不设惠帝本纪,而设吕后本纪。

汉惠帝受到母亲极大的压力,且在茅厕见到戚夫人成了“人彘”惨状,最后抑郁而终。

惠帝七年(前188年)八月戊寅,惠帝崩于未央宫,享年仅24岁。

九月辛丑日,葬于安陵。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前256—前195)
字季(一说原名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今江苏沛县)人,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

汉族。

其父刘煓(刘太公),字执嘉,生有四个儿子(刘伯,刘仲,刘邦,刘交),刘邦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

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起义,登高一呼,天下英雄云集于麾下,称“沛公”;公元前207年12月,刘邦所率义军率先攻入秦都咸阳,公元前206年被义军盟主项羽封为汉王,封地为汉中、巴蜀(因此在战胜项羽后建国时,国号定为“汉”);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在定陶城边的汜水北岸称帝,7月建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登基后,刘邦采取的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不仅安抚了人民、凝聚了中华,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

可以说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的统一起来,而且还逐渐把分崩离析的民心凝集起来。

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

公元前202—公元前195年在位,共8年。

庙号为太祖,谥号高皇帝,后世多称为汉高祖。

秦二世(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时间前209年—前207年),也称二世皇帝,嬴姓,赵氏,名胡亥。

是秦始皇第十八子,太子扶苏的弟弟,属羊。

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途中时,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害哥哥扶苏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汉民族实际奠基人、旷世难出的伟大帝王、中华人文始祖,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的开国皇帝。

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汉族。

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吕不韦及嫪毐掌管。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第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强大秦汉多民族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秦朝。

定都
咸阳。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秦始皇嬴政自以为是的认为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

秦始皇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汉孺子刘婴(5年—25年)
孺子婴,宣帝的元孙,刘显的儿子。

即位时才2岁。

公元8年,王莽自立,公元25年,孺子婴被杀,时年21岁
汉平帝刘衎(公元前9年-公元6年1月4日)
原名刘箕子,汉元帝孙,汉成帝的侄子,汉哀帝的堂兄弟,中山王刘兴子。

刘欣于公元前1年8月15日病死后,王莽为便于弄权,不肯立年岁较长的君主。

于10月迎立年仅8岁的刘衎为帝。

第二年改年号为“元始。

”在位6年,一说被王莽毒死,一说病死。

终年14岁,葬于康陵(今陕西省成阳市西25里处)。

汉哀帝刘欣(公元前25年-公元前1年)
哀帝刘欣,元帝的庶孙,成帝的侄子。

哀帝时,社会矛盾尖锐化,但哀帝却只信鬼神天地,宠幸男宠董贤,造成王莽专权。

哀帝死于前1年,时年26岁。

汉成帝刘骜(公元前51年—公元前7年)
公元前33年—公元前7年在位,死后谥号“孝成皇帝”,葬于延陵,庙号统宗。

在中国古代昏君的排行榜上,汉成帝是“赫赫有名”的。

历史上对他的定评是“湛于酒色”。

他自甘堕落,迷恋酒色,荒淫无道,不理朝政,最后竟死在“温柔乡”中。

成帝刘骜生于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属蛇。

他是汉元帝刘奭做太子时与王政君生的儿子。

“骜”这个名字是他爷爷汉宣帝给起的,意思是希望他做刘汉王朝的千里马,结果却连猪狗都不如。

由于成帝昏庸失政,“赵氏乱内,外家擅朝”,便留下了王莽篡汉的祸根。

汉元帝刘奭(公元前75年—公元前33年)
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在位,共15年,他属马,是刘询与嫡妻许平君生的儿子。

他出生几个月后,其父即位做了皇帝。

3年后,母亲许皇后被霍光妻霍显毒死。

霍光死后,公元前67年5月(农历地节三年四月),刘奭被立为皇太子。

公元前48年1月(农历黄龙元年十二月),宣帝死后继位,在位15年,驾崩于未央宫,享年43岁,葬于渭陵,谥号为孝元皇帝。

公元4年,刘衎尊其庙号为“高宗”。

汉宣帝刘询(公元前91年4月7日—公元前48年1月10日)
本名刘病已,字次卿,他是汉武帝刘彻嫡曾孙、戾太子刘据孙子、史皇孙刘进之子。

汉宣帝刘询因少遭不幸(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即位前受过牢狱之苦的皇帝),流落民间,察知民间疾苦,所以即位之后,能躬行节俭,多次下令节省开支。

刘询为人聪明刚毅,高才好学,为政励精图治,史称“中兴”。

然而汉宣帝刘询从出生到即位,再到亲政,既坎坷多难,又极富传奇色彩。

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但却没有挽回西汉的衰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