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PPP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国内外PPP项目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PPP项目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PPP项目的比较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PPP项目(公私合作项目)被提出和执行。

不仅如此,在全球范围内,PPP模式还被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领域,为公共服务的提供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国内,PPP项目的实施经历了多次试错和讨论。

2014年,国务院正式发布了PPP试点指导意见,引导各地区积极参与PPP。

2015年,PPP项目开始快速发展,到2020年,PPP项目建设规模已经超过了7万亿元。

PPP项目的实施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化财政支出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国内PPP项目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其中,项目风险、法律制度不完善、政府部门配合不足等问题是常见的。

相对于国内,在国外,PPP项目的管理和运作经验相对丰富,这也成为了中国在PPP项目上学习和借鉴的机会。

PPP项目在不同国家的运作情况也有所不同,下面针对几个典型案例进行比较分析。

德国的PPP项目德国政府对于PPP项目的管理非常严格。

PPP项目一旦确定,就需要进行深入的技术、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研究,确保项目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此外,德国PPP项目还要经过严格的评估和审批程序,确保项目的质量和合法性。

德国PPP项目的成功也得益于其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

特别是德国的PPP法规,明确了PPP项目相关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确保了PPP项目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澳大利亚的PPP项目澳大利亚在PPP项目上的成绩非常显著。

澳大利亚PPP项目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其政府部门和私营企业之间的协作。

澳大利亚政府主导PPP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而私营企业则参与到PPP项目的管理和运作中。

澳大利亚PPP项目采用了"有回报的风险共担"模式,政府和私营企业共同承担项目风险,以激发企业的项目投资热情。

澳大利亚PPP项目在资金、资源、管理等方面也具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美国的PPP项目美国在PPP项目上的应用相对于其它国家要少,但是其PPP项目的建设规模非常大。

PPP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PPP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识局政策】国内已出台P P P指导文件一览时间:2015-08-05?PPP在我国并非全新的事物,上世纪末就已出现通过PPP项目。

截至目前,我国采用PPP模式运作的项目累计超过1000个,涉及交通、通信、能源、水资源等领域,总投资超过9000亿元。

我国PPP模式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开创性阶段:20世纪末至2003年典型案例:我国最早采用引入国内民营资本的BOT方式建设的路桥项目——刺桐大桥。

项目结构:泉州市政府和准刺桐大桥开发总公司按60:40的出资比例成立“泉州刺桐大桥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刺桐大桥经营期限为30年,建设期为3年。

项目采用以刺桐大桥经营权质押贷款,固定贷款和流动贷款相结合,并在国内首次采取按揭式还本付息方式偿还银行贷款。

经验及意义:刺桐大桥1997年通车以来,车流量迅速上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刺桐大桥的建设,实现了以较小量国有资金引导较大量民营企业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成为国内首例以内地民营资本为主的BOT投资模式案例。

项目不足:由于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局限,刺桐大桥项目虽有SPV的构架,却并未形成本应与之相匹配的规范的契约文本,在实际运行当中出现了种种问题。

项目前期未考虑排他性条款,当项目收益较好时,政府投资建设了并行的新桥,形成竞争状态,投资方权益未得到充分保障;政府领导层强势施加的“建设增项”,使业主方增加了大量利益让渡负担;过桥收费标准无法形成调整机制等。

以弥补基建投资资金缺口为主要目的,使PPP项目启动伊始就注定会遇到各种困境。

由于PPP模式缺乏好的制度性环境,此期间PPP试点项目无论成功与否,都没能真正起到由点及面的示范效应。

PPP模式在中国的第一轮发展浪潮逐渐归于平息。

2、现代意义发展阶段:2003年至2013年2004年,建设部颁布并实施了《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26号),将特许经营的概念正式引入市政公用事业,并在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及燃气供应等领域发起大规模的项目实践。

什么是ppp项目

什么是ppp项目

什么是ppp项目PPP项目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展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

PPP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即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伙伴关系。

由于政府投资有限、缺乏运营管理经验等因素,传统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往往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PPP模式的出现,为解决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和管理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PPP项目的主要特点:1.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一种形式,政府负责政策制定、项目监督和公共利益保障,社会资本负责项目投融资、建设和运营管理。

2. 分摊风险与收益:PPP项目中,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分担项目的风险和收益。

政府通过补贴或回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共同承担项目的经营风险和市场变化风险。

3. 长期经营管理:相较于传统的政府投资建设模式,PPP项目更强调项目的长期经营管理。

社会资本通常负责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维护,确保项目能够持续有效地为公众提供服务。

4. 融资多元化:PPP项目可以通过多种融资方式,如商业银行贷款、债券发行、股权合作等方式,从不同渠道筹集资金,降低项目的融资风险。

5. 创新合同机制:PPP项目需要制定合理的合同机制,明确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权益和责任,确保双方能够达到合作共赢的目标。

PPP项目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PPP模式可以提高项目融资效率,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机制,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能力得到提升,提高了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2. 挑战:PPP项目的实施面临一些挑战,如政策法规缺失、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同时,项目的资金回收和风险管理也是困扰PPP项目的重要问题。

中国的PPP项目:中国自2014年起推行了PPP模式,大力推动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

通过PPP模式,中国政府引入社会资本,加速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投资者参与。

总之,PPP项目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一种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

ppp模式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ppp模式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ppp模式在中国的发展现状PPP模式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营部门共同合作,共同投资和运营公共项目的一种合作模式。

自2014年以来,中国政府逐渐推动PPP模式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中国PPP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中国PPP中心的统计数据,2014年到2019年,中国PPP项目投资额总计超过12万亿元人民币,涉及了交通、能源、水务、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特别是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PPP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大型交通项目中的很多都采用了PPP模式,有效地缓解了交通压力,提高了运输效率。

其次,中国PPP项目的质量不断提升。

中国政府加强了对PPP项目的筛选和审批,加强了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管理,规范了项目的合同和运营管理。

这些措施有助于确保PPP项目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中国还推出了PPP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PPP项目进行综合评价,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参考。

再次,中国PPP模式的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政府和企业参与之外,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开始涌入PPP市场。

这些参与主体带来了更多的资本和专业知识,推动了PPP项目的发展和创新。

然而,中国PPP模式发展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一些PPP项目在运营过程中遇到了资金压力、运营风险等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风险管理。

另一方面,PPP模式在一些地区和领域的推广进展相对较慢,需要进一步改善政策环境和法律法规。

总的来说,中国PPP模式在推动公共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和市场的成熟,相信中国的PPP市场将继续发展壮大,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PPP的发展历程_金永祥

中国PPP的发展历程_金永祥

中国PPP的发展历程中国PPP经历了五个阶段:改革开放~1993年探索阶段,1994~2002年试点阶段,2003~2008年推广阶段,2009~2012年反复阶段,2013~目前普及阶段。

探索阶段:项目不多,代表项目是广东沙角B电厂,还有北京国际饭店。

改革开放,为境外资本提供了投资机会,也有少部分金进入了基础设施领域。

试点阶段:受1992年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影响,1994年国家计委推出了五个BOT试点项目,北京市计委1994年进行了《BOT研究》课题。

典型案例有广西来宾B电厂BOT项目、成都第六水厂BOT项目和北京第十水厂BOT项目,其中第十水厂项目是汪光焘担任北京市副市长期间负责的。

90年代中期,BOT法草案在UNIDO帮助下完成了初稿,由于政府换届不了了之。

推广阶段:以2002党的十六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起点,建设部出台了《大力推进市政公用市场化指导意见》,汪光焘部长的经历对建设部下决心改革起了关键作用。

全国出现了大量BOT项目,影响力比较大的在水务行业。

典型案例有合肥王小郢污水处理厂TOT项目、兰州威立雅水务并购项目、北京地铁四号线PPP项目。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运作规范、竞争充分、高溢价频发、市场经济特征明显。

反复阶段:主要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推出的四万亿刺激政策使PPP失去了动力和支撑。

2010年以后政府多次出台政策(如国36条),由于总体政策是倾向国营企业的,在玻璃门面前社会资本参与程度越来越低,国进民退现象突出,央企成为投资主体。

这个阶段的主要项目有银川自来水并购项目、福州燃气并购项目、大连垃圾处理BOT项目,投资人都是国企。

普及阶段:得益于十八大提出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2013年财政工作会议结束后楼继伟部长做了两个小时的PPP专题报告,给PPP 定位很高。

这个阶段刚刚开始,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等正紧锣密鼓进行立法和政策制定工作,国务院常务会推出了首批80个试点项目。

ppp模式发展现状

ppp模式发展现状

ppp模式发展现状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作)模式是指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共同承担公共项目的融资、建设、运营和服务。

自1999年我国开始探索PPP模式以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以下是PPP模式发展现状的描述。

首先,我国PPP项目数量不断增加。

截至2020年底,全国范围内已累计实施PPP项目近1.9万个,总投资额超过了19万亿元。

PPP项目覆盖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与管理、环保与能源领域等。

在基础设施方面,PPP项目参与了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重要交通建设,解决了资金短缺、风险分担等问题。

在公共服务与管理领域,PPP模式为教育、医疗、文体、水利等领域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并提升了服务质量。

其次,PPP融资渠道逐渐丰富。

除了传统的商业银行贷款外,PPP模式还引入了社会资本、保险资金、养老金、扶贫基金等金融力量。

此外,我们还探索了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债务置换等创新融资方式,进一步增加了PPP项目的融资渠道,降低了项目融资成本。

政府还开展了PPP项目信用评级工作,提升了项目信用度,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再次,PPP模式在法律政策支持方面逐渐完善。

2014年,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规范了PPP模式的相关制度。

国家层面还设立了PPP示范项目库,通过支持示范项目的成功实施,促进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

除此之外,我们还加强了合同管理和风险防控,完善了PPP项目的法律环境,提升了项目的可持续性。

最后,PPP模式在区域协同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PPP项目的跨区域合作,推动了城市群、经济带的发展。

例如,长江经济带PPP项目推进联盟、粤港澳大湾区PPP项目合作平台等机制的建立,促进了区域间的资源流动和优化配置。

这种区域协同发展的方式,有助于提升PPP 项目的整体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的PPP模式发展呈现出数量增加、融资渠道丰富、法律政策完善和区域协同发展等特点。

PPP发展的五个阶段

PPP发展的五个阶段

PPP(公商合作)发展的五个阶段一、探索阶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1993年是我国PPP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探索阶段.在这个阶段还没有PPP概念,主要模式是后来归结为PPP的BOT。

探索阶段有两个背景:第一,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吸引了很多境外资金进入我国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随着改革的推进有一部分资金尝试性的进入了基础设施领域。

第二,80年代中期中等发达国家出现了债务危机,为了推动经济继续发展,在土耳其首先出现了BOT模式,然后被其它发展中国家效仿,香港商人也把这个概念带入了我国.在探索阶段,我国没有与BOT直接相关的法规,当时对这种方式是否合法地方心里没底,审批时地方领导往往直接向中央主要领导汇报,中央首肯后地方才批准项目。

探索阶段的代表项目有深圳沙角B电厂BOT项目、广州白天鹅饭店和北京国际饭店等,沙角B项目作为BOT受到了国内外广泛认可,饭店项目由于所处行业的原因是否属于BOT项目存在争议。

沙角B电厂已经在15年特许经营期限结束后于2000年成功移交给当地政府,为项目画上了圆满句号。

由于项目较早,项目文件较简单,项目协议只有几页纸。

外商是广东华侨,项目除了商业因素外有回报家乡的意思,这也是项目顺利执行的原因。

沙角B项目也留下了一些教训,比如,由于特许经营期限较短,很多设施的设计寿命较短在移交给政府机构后需要重新建设,这个经验在1994年北京做BOT研究时被写进了报告,在后期大岳做BOT项目时对移交时项目设施的状态都做出了明确且严格的规定。

探索阶段的项目都是投资人发起的,通过谈判方式和政府达成了一致,没有招标的过程。

这些项目也是地方政府自发进行的,没有受到中央政府的关注、总结和大规模推广。

二、试点阶段1994年到2002年是我国PPP发展的第二阶段—试点阶段。

我是在这个阶段开始研究和从事PPP工作的,到现在整整20年了。

国内学术界较早研究PPP也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清华王守清教授说他是在这期间到新加坡留学师从著名PPP专家进入PPP领域的.PPP试点阶段的工作是国家计委推动的,是有组织的,这点不同于探索阶段各地摸石头过河的做法。

ppp的发展历程

ppp的发展历程

ppp的发展历程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是指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实施公共项目和服务。

它既可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也可以用于公共服务领域。

PPP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PPP开始出现在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

这些国家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和财政困难的挑战,政府对公共投资的需求迫使他们寻求新的合作模式。

PPP作为一种新兴的公私合作模式,逐渐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PPP开始在发展中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国家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和财政短缺的问题,需要引进外部资金和技术支持。

而PPP 作为一种可以吸引私人资本参与公共项目建设的合作模式,成为他们解决问题的一种选择。

自2000年以来,PPP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PPP政策和实践方面各有特点,但都表现出了一些共同的趋势。

首先,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开始运用PPP 模式,不仅限于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教育、医疗、环保等公共服务领域。

其次,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建立健全的PPP法律法规体系,以规范PPP合作的实施和管理。

第三,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机构和跨国企业开始参与到PPP项目中,为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在中国,PPP发展的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

中国政府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面临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需求,而财政预算有限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因此,中国政府开始试点PPP模式,引入私人资本和技术参与公共项目建设。

随着实践的不断推广和总结,中国政府逐渐建立了完善的PPP法律法规体系,同时还设立了PPP示范项目库,鼓励和指导各地区开展PPP合作。

近年来,PPP在中国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中国政府明确了PPP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并将其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来推动。

中国PPP发展的五大阶段

中国PPP发展的五大阶段
一M A R K E T l 市场
究 时 被 写 进 了报 告 ,在 后 期 大 了 国 家 计 委 的 批 准 。 由此 可 以 发挥 基础性 作 用 ,以公 有制 为 岳做 B O T项 目时 对 移 交 时 项 目 确定 1 9 9 4年 是 B O T试 点 项 目的 主 体 多 种 所 有 制 共 同 发 展 ,为 设 施 的 状 态 都 做 出 了 明 确 且 严 起 点 ,可 以称 为 “ 中国 P P P元 P P P的推 广 提 供 了理 论 基 础 。
试 点 阶段
北 京 房 山 大 学 城 项 目等 。严 格 的基 本法 律 依 据 。
借 《 指 导 意 见》 的东 风 , P P P发 展 的 第 二 阶 段 —— 试 点 是 试 点 项 目 ,有 的 项 目在 政 府 2 0 0 3年 全 国各 主 要 城 市 掀 起 了 阶 段 。 国 内 学 术 界 较 早 研 究 批 文 里 就 叫 试 点 项 目 , 不 叫 试 市 政 公 用 市 场 化 ( P P P ) 高潮 。
格 的规 定 。
年” 。
“ 十六 大 ” 精 神是 建 设 部 2 0 0 2
探 索 阶 段 的委 推 出 试 点 项 年底 出 台 《 大 力推 进市 政公 用
人 发起 的 ,通过 谈判 方式 和 政 目外 ,各 地 政 府 也 推 出 了 一 些 市 场 化 指 导 意 见 》 的 大 背 景 。 府 达 成 了一 致 ,没 有 招 标 的 过 B O T项 目 , 比 较 典 型 的有 沈 阳 随 着 P P P项 目 的 推 进 ,建 设 部 程 。这 些 项 目也 是 地 方 政 府 自 水厂 T O T项 目 、 上 海 黄 浦 江 大 又 陆 续 出 台 了 一 些 文 件 ,包 括 发 进 行 的 ,没 有 中 央 政 府 的 关 桥 B O T 项 目 、 北 京 第 十 水 厂 2 0 0 4年 出 台 的 1 2 6号 文 《 市 政 注 、总结 和大 规模 推广 。 B O T项 目 、北 京 西 红 门经 济 适 公 用 事 业 特 许 经 营 管 理 办 法》, 用房 P P P项 目 、新 疆 托 克 逊 电 该 办 法 及 各 地 出 台 的 特 许 经 营 P P P 发 展 的 第 二 阶 段— — 厂 项 目、北 京 肖家 河 污 水 项 目、 条例 是 这一 时期 开展 P P P项 目

中国ppp基金简介

中国ppp基金简介

中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融资支持基金(中国PPP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等国内10家大型金融、投资机构共同发起设立的公司制基金。

中国PPP基金由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母基金)和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母基金管理公司)共同完成对PPP项目的融资支持工作。

2016年3月4日,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基金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为1800亿元,作为社会资本方参与PPP项目投资,坚持市场化、专业化运作,主要通过股权、债权、担保等方式,为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专项规划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其他重大项目中的PPP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基金公司的经营宗旨是:在财政部的指导下,积极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发展,作为社会资本方参与PPP项目,提高项目融资的可获得性。

基金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专项规划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其他重大项目中的PPP项目为投资目标,主要通过股权、债权、担保等方式,合理运用资金投资于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农业、林业、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卫生、养老、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并以结构化投资等多元化技术适当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养老、能源资源、绿色环保等符合国家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战略范畴的产业和领域进行布局,提高投资收益和实现现金流的多样化安排,通过委托基金管理公司(以下简称“管理公司”)专业化运作,努力在为股东创造良好回报的同时,引导和规范PPP项目合作,培育高效、规范、透明、统一的PPP市场,实现政策导向与市场运作的有机结合。

PPP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PPP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一、PPP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探索阶段
第二阶段——试点阶段 第三阶段——推广阶段 第四阶段——反复阶段 第五阶段——普及阶段
1、探索阶段
时间: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1993年 PPP发展程度:此阶段还没有PPP概念,主要模式是后来归结为PPP的BOT 背景:第一,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吸引了许多境外资金进入我国经济建设的 各个领域,随着改革的推进有一部分资金尝试性地进入了基础设施领域。 第二,80年代中期中等发达国家出现了债务危机,为了推动经济继续发展,在土 耳其首先出现了BOT模式,然后被其他发展中国家效仿,香港商人也把这个概念带 入了我国。 特征:当时,我国没有与BOT直接相关的法规,缺乏经验,审批项目时地方领导往 往直接向中央主要领导汇报,经中央首肯后地方才批准项目 典型项目:深圳沙角B电厂BOT项目、广州白天鹅饭店和背景国际饭店。 小结:探索阶段的项目都是投资人发起的,通过谈判方式和政府达成了一致,没 有招标的过程。这些项目也是地方政府自发进行的,没有中央政府的关注、总结 和大规模推广。
二、中国PPP发展现状、困境与建议
中国PPP发展现状 中国PPP发展的瓶颈与障碍 相关政策建议
中国PPP发展现状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就出现了一些 PPP 项目。由于中国的城镇化、市 场化、国家化,公共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加快,再加上经济增速放缓,财政压力 上升,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这样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而民营企业在改革开 放的过程中,实力逐渐增强,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在这样的背景下,鼓励民 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可以缓解财政压力,政府也可以转变职能, 做好服务工作。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PPP 项目数量和价值增都在不断长。 1998 年,金融危机的发生使我国的 PPP 项目受到一定的影响,出现了短暂性的 低谷。2003 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让民营资本进入公共领域”,政府 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支持这一模式的发展,我国的 PPP 又迎来了新的高潮。 我国采用 PPP 模式已经完成了许多大型项目,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 训,目前 PPP 项目主要分布在三个领域: 能源、水务和污水处理、交通运输、通 信。

我国PPP模式的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PPP模式的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PPP模式的发展现状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和不断增长的投资需求。

传统的政府投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政府引入了一种新的投资模式——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随着PPP模式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它已成为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的一个重要模式。

PPP模式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我国PPP模式的发展历程自2014年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PPP模式的政策和法规,如《关于加快发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55号)等,这些举措为PPP模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5年,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PPP模式分类指引及适用范围说明〉的通知》(发改基础〔2015〕1027号)明确了PPP模式的应用范围和适用标准,对PPP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目前,我国PPP模式的投资领域已经涉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保和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

二、我国PPP模式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PPP模式已经成为基础设施投资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金融、交通、能源、环保、城市建设、教育等领域,PPP模式已经相继被应用。

各地政府在PPP模式的投资领域不同,江苏、山东、广东、浙江等一些地区的PPP项目数量较多,投资金额较大,引入社会资本的比例也较高。

1. 我国PPP模式的优势(1)降低政府财政压力。

通过吸引私人资本投资,可以减轻政府的债务负担,降低政府面对的财政压力。

(2)促进投资和经济增长。

PPP项目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资金投入各个领域,同时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3)提高项目建设效率。

借助社会资本的参与,可以更加快速高效地建设项目,并提高投资效益。

(4)降低社会成本。

PPP模式可以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建设,从而减少社会成本。

2. 我国PPP模式存在的问题(1)政策法规不够完善。

政府在PPP模式的实践中,对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ppp的发展历程

中国ppp的发展历程

中国ppp的发展历程
自从习近平主席提出推动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混合所有制”的“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展”理念以来,中国的PP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的PPP发展始于2010年,当时中国国务院批准了一批试
点项目,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领域,例如公路、桥梁、港口等。

试点项目的成功实施为PPP模式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PPP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为PPP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NDRC)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PPP模式形成一批示范项目的通知》,该通知明确
了PPP项目的审批和实施程序,进一步提升了PPP发展的透
明度和可预测性。

2015年,中国政府启动了“一带一路”倡议,将PPP作为推动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手段。

中国积极推动PPP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应用,为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PPP发展的深入推进,政府和市场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

政府通过出台税收减免、土地使用权等政策,吸引更多私人资本参与到PPP项目中。

同时,政府还加大对项目审计和
监管等方面的力度,确保PPP项目的顺利进行。

到2020年,中国的PPP项目已经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交通、环保、农业等。

PPP模式已经成为中国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工具之一。

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完善PPP制度,扩大PPP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混改发展历程

混改发展历程

混改发展历程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经营效益。

以下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历程:2005年,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开始试点推行混合所有制,允许国有企业引入非国有资本,实现多元股权结构。

2010年,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进一步推动了混改进程。

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和重点领域,并明确了混改的政策框架。

这一文件为混改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导和方向。

2014年,中国证监会发布《挂牌公司发行股票并募集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允许国有控股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扩大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范围。

这一政策推动了更多国有企业引入市场资本,加速了混改进程。

2015年起,中国先后对石油、电力、铁路、煤炭等领域的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这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明显提升,经营效益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作为混改的重要方式。

这一政策推动了更多领域的混改试点,促进了国有企业与社会资本的合作。

2020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进一步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

各地纷纷加快混改的步伐,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加强内部管理等方式,激活国有企业的发展活力。

目前,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成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

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如何平衡国家利益与社会资本利益的关系,如何保护员工权益等。

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混改政策和机制,推动国有企业持续发展。

PPP的概念、特点、历史、本质、目的和目标

PPP的概念、特点、历史、本质、目的和目标

PPP的概念、特点、历史、本质、⽬的和⽬标PPP的历史、概念、特点、优点、本质、⽬的和意义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中⽂直译为公私合营或公私合作,⼆⼗世纪九⼗年代发源于英国,泛指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之间的⼀种合作经营模式。

其应⽤领域为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制造与供应,是对传统意义上应由政府负责并主导的社会服务体系的补充或替代。

PPP模式的⼀个典型结构是公共部门与中标单位组成的特殊⽬的公司签订特许合同,由特殊⽬的公司负责融资、建设及经营。

这种融资形式的实质是政府通过给予私营公司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换取基础设施建设,以解决政府的财政困境。

在合理有效的PPP模式下,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之间基于⼀系列协议安排,有望构建⼀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以风险分担、利益共享为原则,在⼀个相对较长并且稳定的合作期限内,发挥公私双⽅各⾃的资源优势,以更加经济、富有效率的⽅式完成特定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制造与供应。

当然,PPP模式并不适⽤于所有社会服务领域,即便是在其⼴泛实践的基础设施项⽬建设领域,PPP模式的具体应⽤也在很⼤程度上受限于各国或各地区迥然有异的政治、经济及法律环境。

以其应⽤效果⽽⾔,南橘北枳的现象并不少见。

⾃1995年实施第⼀个由国家计委正式批准的BOT试点项⽬以来,虽然⼏经反复,PPP模式在中国境内仍然得到长⾜发展。

据业内⼈⼠估算,中国⽬前已实施的PPP项⽬应已超过7000个,其中污⽔处理⾏业有2000个以上,燃⽓⾏业有1000个以上,市政道路项⽬则有3000到4000个(含BT项⽬),此外在城市供⽔、垃圾处理、交通运输、电⼚、学校、医院乃⾄于城镇开发领域,也都有不少以PPP模式实施的案例。

⽆论是从发展的数量还是体量上看,这都是⾮常惊⼈的。

在⼗⼋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的改⾰⽅向之后,中国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于2014年、2015年以来相继发⼒推动相关⼯作。

PPP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PPP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相关政策建议
针对以上的困难和瓶颈,政府要加以重视,并针对性地实施一系列措施,改善目 前的状况,创造适合 PPP 发展的环境,鼓励民营资本的进入,完善法律法规保障 其权益。为此中国政府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推进 PPP 的可持续发展。 1、政府坚持诚信原则 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业合作的过程中,就要坚持平等原则,互利互惠,严格按照 合同履约,不能侵占私人部门的合法权益,同时私人部门更加熟悉市场,了解需 求,也不能利用其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侵害人民的利益。 2、 政府转变思想观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转变其职能的要求越来越突出。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 到PPP在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转变经济结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转变政府职能,打 造服务型政府,积极处理好与 PPP 相关的问题。
3、加强部门间协调 政府要建立跨部门的协调监管机制,既要改善目前多头监管的问题,又要防止监 管缺位;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完善PPP 所需的各项配套措施,完善 PPP 的操作流程; 引入第三方监督评估机构,加强信息披露和社会监督,在兼顾各利益相关方利益 诉求的同时,增强PPP项目的透明度,避免寻租的产生 4、借鉴国外经验 PPP 在中国兴起的时间不长,我国可以借鉴国外 PPP 发展的经验教训,关注现有 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学习 PPP发展成熟的国家的经验,关注新兴市场,开拓 国外市场 5、完善PPP相关的法律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在 PPP 发展中的不同职责,规范 PPP 的操作 流程,可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增强风险的可控性,避免造成监管的混乱,有 利于加强民间资本的信心。
5、普及阶段
时间:2013年至今 发展程度:国家发改委启动了特许经营立法工作。学术界、咨询界也热闹起来, 各种研讨、沙龙层出不穷,各种文章著作不断问世。财政部也专门成立了PPP中心, PPP展现出火热的场面。 背景:中国城市化经过了十年高速发展,在取得成就的同时出现了大量问题:房 价见顶,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地方政府负债高,环境问题突出,国有体制效率低 下。中国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效率、减少浪费。 新阶段的特点:第一,并购机会将增多以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第二,多 个PPP项目同时推进的情况会增加以提供效益,减少浪费;第三,中国企业走出国 门做PPP的情况会增加,新常态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必然的;第四,总结经验 教训并进行推广会受到新一届领导的重视。

浅析PPP模式在中国的发展

浅析PPP模式在中国的发展
最 常 见 的关 于P P P 的定 义 。
2 0 年 7 国务 院颁 布 《 于 投 资 体 制 改 革 的 决 04 月 关 定》 ,提 出进 一 步 拓宽 项 目融 资 渠道 ,发 展 多 种 融 资 方式 ;放 宽社 会 资本 的投 资领 域 ,允许 社会 资 本 进 入法 律法 规未 禁人 的基 础设 施 、公 用事 业 及其 他 行业 和 领域 。从 此之 后 ,公用 事 业领 域市 场化 浪潮
P P 式在 中国试点 以来 ,效果差 强人 意 ,也暴 露 出对P P 式的认识 不足 。本文介 绍 了P P 式的定 义以 P模 P模 P模 及 目前普遍 存在的一些误解 ,对P P 式管理 中的关键环 节进 行 了阐述 ,并针 对存在 的 问题提 出了P P P模 P 模式
在 中 国发 展 的相 关 建议 。
目前 对 于P P P 的认 识 大 致 分 为两 种 。一 种 是较
为宽 泛 的理 解 ,V vs 人 (0 8认 为只 要 私人 部 门 i 等 e 20)
参 与 到 公共 领 域 中就 会 产生 P P P ,即将各 种 形式 的
表 1 各 种 不 同 的 P P 义描 述 P定
来 源
Pr esis ri ou i 2 0 ) 几家私人企业联 营 )在 向公众提供公共基础设施 时签订 的基 于绩 效的长期合 同形式 at r p i s C lmb 0 9 n h B th a(
存在。
PP P 是公 共行政体 ( 联邦 、州 立 、地方 )与私营实体 问的一种合 同协议 。通过这种 N t nlC u c o P bi P vt ai a o ni fr u l — r a 协议 ,各 自领域 ( 共和私人 )的技能和财产在 向普通大众提供 服务 或设施 的过程 o l c i e 公 Pr esis20 ) a nr p (0 9 t 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PPP的发展历程大岳咨询公司金永祥十八大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PPP(即公商合作)模式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财政部楼部长指出:“在当前创新城镇化投融资体制、着力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的背景下,推广使用PPP模式,不仅是一次微观层面的操作方式升级,更是一次宏观层面的体制机制变革。

”当前PPP成为了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工具,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此重要的历史时刻,回顾PPP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将能对吸收PPP适于中国国情的知识积累并推动PPP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引入中国,PPP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现在进入了第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阶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1993年是我国PPP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探索阶段。

探索阶段的出现有两个背景:第一,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吸引了很多境外资金进入我国,其中有一部分资金尝试性的进入了基础设施领域。

第二,80年代中期中等发达国家出现了债务危机,为了推动经济继续发展,土耳其首先出现了BOT模式,然后被其它发展中国家效仿,香港商人也把这个概念带入了我国。

此阶段,我国没有与BOT直接相关的法规,也没有规范的审批程序,地方往往向中央主要领导汇报并获得首肯后执行。

探索阶段的代表项目有深圳沙角B电厂BOT项目、广州白天鹅饭店和北京国际饭店等。

沙角B项目作为BOT受到了国内外广泛认可,并已在15年特许经营期满后于2000年成功移交给当地政府。

由于项目时间较早,文件较简单只有几页纸。

项目的外商是广东华侨,其在商业因素外还有回报家乡的意思,这也是在合同简单条件下项目能顺利执行的原因。

当然,项目也留下了一些教训。

比如,投资商是按照特许经营期限进行项目设计的,很多设施在移交给政府后需要重新建设,这个经验在1994年北京做BOT研究时被写进了报告,后期大岳咨询公司做的BOT项目中对移交时项目设施的状态都做出了明确且严格的规定。

探索阶段的项目都是投资人发起、通过谈判和政府达成一致的,没有招标过程。

这些项目也是地方政府自发进行的,没有中央政府的关注、总结和大规模推广。

第二阶段—试点阶段1994年到2002年是我国PPP发展的第二阶段—试点阶段。

本人是在这个阶段开始研究和从事PPP工作的,迄今20年。

国内学术界较早研究PPP也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

试点阶段的工作是国家计委有组织地推动的,这点与探索阶段不同。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以及当年底召开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设施市场化投融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1993年新一届政府成立后,国家计委开始研究投融资体制改革,包括BOT可行性问题。

1993年底国家计委官员下海成立了博拓投资公司,其英文就是BOT。

博拓公司成立后开始运作北京的京通快速路BOT项目,由于某种原因未能成功,最后首创公司代表政府投资建设。

1994年国家计委选择了五个BOT试点项目—广西来宾B电厂项目、成都第六水厂项目、广东电白高速公路项目、武汉军山长江大桥项目和长沙望城电厂项目。

当年底又有一批国家计委官员下海成立了大地桥基础设施投资咨询公司,其英文名Bridge Of Trust的缩写也是BOT。

大地桥成立后开始为来宾B电厂项目做准备,1995年5月来宾B获得了国家计委的批准。

由此可以确定1994年是BOT试点项目的起点,可以称为中国PPP元年。

1995年8月国家计委、电力部、交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试办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审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为试点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这个通知是试点项目启动之后颁布的,从通知中可以看出,第一,试点的重点是电力和交通项目;第二,以外资为主。

后来地方政府推出自己的BOT项目时,无论水务、燃气和区域开发等领域的项目,还是内资参与的项目,也是以这个《通知》为法律依据。

在试点期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曾帮助国家计委和国务院法制办准备了一份《BOT法》草案,但最终不了了之。

1994年北京市计委立了一个课题研究BOT,本人有幸担任这个课题组的组长。

当时经费有限、专家缺乏、资料少,但研究还是取得了较好成果,出版了《BOT 项目指南》一书。

应该说,当时取得的认识非常重要,对北京市投融资体制改革有启发和参考作用。

1996年本人到大地桥公司担任了半年时间的顾问,当时正值来宾B电厂BOT项目的谈判,我全程参与了谈判,在和项目国际顾问及国际投资人的接触中,做课题研究期间的很多谜团逐步解开了。

除了国家的试点项目外,各地政府也推出了一些PPP项目,比较典型的有上海黄浦江大桥BOT项目、北京第十水厂BOT项目、北京西红门经济适用房PPP 项目、北京肖家河污水项目等。

大岳咨询公司1996年底成立后,作为英国泰晤士水务和日本三井物产联合体的投标顾问参加了成都第六水厂BOT项目的竞标,后来较多参与了地方BOT项目的咨询。

严格讲,这期间的地方BOT项目也是试点性质的,BOT没有成为地方常规的投融资方式。

1997年大岳咨询联合国家计委投资司副司长戴公兴,结合北京BOT课题研究成果和国家计委BOT试点项目经验编写出版了《BOT项目运作手册》,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郭树言担任名誉主编并题词,这本书成为了后期各地运作BOT项目的指南。

国家和地方的BOT试点项目涉及的行业很多,包括电力、自来水、污水、燃气、大桥、区域开发等。

这些试点项目有的成功执行了,有的在运作或执行时失败了。

无论成败,都为后来的BOT项目运作积累了重要的知识。

我国PPP文件形成的脉络基本是:来宾B电厂—成都第六水厂—北京第十水厂—肖家河污水处理厂—西红门经济适用房。

其中前两个项目侧重的是国际经验的引进,后三个项目的重点是国际经验的消化和本土化,其中第十水厂项目相当于从引进向消化的过渡,这些本土化项目的合同文本直到现在仍被广泛参考,起到了准标准文本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第十水厂BOT项目。

尽管它后来经历了工业企业外迁、密云水库没水、申奥成功引起引水管道改线、南水北调上马、欧盟成立导致英国企业回防、法律变更等历史事件,但在我国BOT发展史上这是改变历史的支点项目。

该项目是汪光焘担任北京市副市长时主持的,前期非常规范顺利,招标效果非常好,水价只有预测水价的三分之一,这个结果使汪市长强烈意识到公用事业改革势在必行。

在第十水厂草签协议后,汪市长主张对第九水厂进行市场化改革,大岳继续担任项目顾问。

在第九水厂项目方案完成但没有实施时,汪市长调任建设部部长并很快启动了市政公用市场化改革工作,我们协助建设部城建司于2002年底完成了《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该文件的发布使BOT从2003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三阶段—推广阶段2003年到2008年是PPP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推广阶段。

2002年十六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为PPP的推广提供了理论基础。

十六大精神是建设部2002年底出台《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的大背景,汪部长个人因素是这个文件由建设部而不是其它部委出台的原因。

随着PPP项目的推进,建设部又陆续出台了一些文件,包括2004年出台的126号文——《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该办法及各地出台的特许经营条例是这一时期开展PPP项目的基本法律依据。

借指导意见的东风,2003年全国各主要城市掀起了PPP的高潮。

2003年春天发生了SARS,为了完成当年的经济指标各地又临时推出了一批PPP项目。

从大岳咨询公司提供PPP咨询业务的发展情况能够感受到当时市场的火热程度。

2003年大岳进入了七八个省会或者副省级城市,同时进行的PPP项目从以前每年3个左右直接超过了10个,项目经理出现短缺,大岳现在的总监有一半是从03年开始担任PPP项目经理并成为中国PPP咨询领域领军人物的。

此后大岳的客户范围每年都会增加三四个中心城市,到2008年同时进行的PPP项目在30个左右。

推广阶段PPP项目最多的是污水,当时正赶上全国各地建设污水处理厂的高峰,自来水、地铁、新城、开发区、燃气、路桥项目也都有。

比较著名的PPP项目有合肥王小郢污水TOT项目、兰州自来水股权转让项目、北京地铁四号线项目、北京亦庄燃气BOT项目、北京房山长阳新城项目等。

用目前PPP的概念来看,当时PPP项目很多,但第一个官方称PPP的是北京地铁四号线项目。

在此阶段,市场经济特征非常明显:第一,外企、民企、国企同台竞争;第二,项目竞标过程公开透明,竞争达到白热化;第三,溢价频出,效率提高的改革效果开始显现;第四,传统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主动改革的积极性提高。

尽管多数项目是成功的,但由于PPP项目数量增加很快,有些地区思想不够开放、项目运作方法不够科学,也出现了一些失败案例。

2007年开始国内出现了一股思潮对改革进行反思,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很大争论。

由于PPP领域的失败项目,市政公用行业的个别老同志也开始反思市政公用的市场化改革并提出了质疑,在“铁证”面前主管部门也开始犹豫,市政公用市场化改革开始降温,甚至“市场化”这个词汇变得非常敏感,西安自来水市场化改革终止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受兰州自来水改制成功的影响,2007年西安自来水公司管理层开始积极谋划市场化改革,大岳咨询被聘为顾问。

业内个别同志认为应该阻止西安自来水的市场化改革,否则整个自来水行业的国有体制将会受到冲击。

他们一方面指责威立雅等国际水务公司,另一方面以供水安全为由影响当地主要领导,最后西安自来水改革终止。

尽管没有威立雅等国际公司在中国严重违约的记录,而且兰州、深圳等自来水市场化改革的效果很显著,但西安自来水终止改革以后,市场化在水务行业被认为是行不通的,甚至有一次在国家发改委开会时一位行业人士提出如果威立雅投毒谁负责。

应该说,在PPP推广阶段市场经济取得了胜利,大规模的改革出现几个失败项目是正常的,业内人士反思改革也是可以理解的。

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进行比较,市政公用行业这个期间的改革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比任何其它行业的改革都规范。

业内的研讨会层出不穷,媒体高度关注,大部分中心城市的PPP 项目在运作时都会聘请咨询公司以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教训,竞争公开透明。

曾经一度人们对高溢价出现过担忧,回头看在市场启动初期出现一定过调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重新定位市场不可缺少的阶段,从结果看王小郢等项目的溢价并没有影响投资人的回报水平,兰州自来水的溢价虽然没有达到投资人的预期回报,但主要原因在于价格改革滞后。

只要兰州自来水价调至省会城市中等偏下的水平,投资回报就能满足要求,溢价完全是效率提高的体现。

后来国内一直提“转换发展方式”,让我看,市政公用行业转换发展方式就是应该回归到这一阶段的发展方式上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