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设青藏铁路时采用的环境保护措施
青藏铁路与环境保护
青藏高原享有“世界屋脊”之誉,地理学家把它与南极和北极相比,称之为地球的第三极。
它不仅在高度和面积上堪称世界第一,也是地球上最年轻的高原。
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特殊的地壳、上地幔结构,复杂的生物区系,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高原的形成、演化及其存在,不仅对高原本身而且对周■ 冉 理冉 理: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总工程师,兰州,7300001 青藏高原的环境特征青藏高原保存相对完整的特殊生态系统,特有的物种、特殊的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是我国及南亚地区的“江河源”、“生态源”,是世界山地生物物种一个重要的起源和分化中心。
青藏高原对全球环境具有特殊意义,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
近年来由于自然条件变化和人为活动,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已造成了一些影响,如冻土退化,超载放牧、鼠害通过柴达木盆地南缘的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
南山口—昆仑山、羊八井—拉萨属坡降较大的河谷区,其余大部分地区以高原宽谷为主要的地貌类型,宏观上呈现高准平原地貌,整个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
沿线所经山脉多呈东西走向,自北向南主要有昆仑山、可可西里山、风火山、乌丽山、开心岭、唐古拉山、头二九山、念青唐古拉山等。
以上山脉除昆仑山北坡及羊八井峡谷地势较险峻,相对高差大于700~1 000 m外,其余山脉相对高差小于300 m。
1.2 河流青藏铁路格拉段经过地区的河流分为5个水系,即:格尔木内陆河水系、长江水系、扎加藏布内陆水系、怒江水系和雅鲁藏布江水系。
1.3 气象格拉段通过的地区深居大陆内部,除唐古拉山以南部分地区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和北部柴达木盆地受内陆干旱气候影响外,绝大部分属高原腹地,具有独特的冰缘干寒气候特征,且随海拔增高而呈明显的气候垂直分带性。
沿线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海拔高程4 500 m以上地区,年平均气压58 kPa,唐古拉山垭口为54.4 kPa。
1.4 土壤和植被格尔木—纳赤台为温性荒漠植被,土壤为沙砾质和砾质灰棕漠土,植被稀疏,主要有膜果麻黄、白刺、沙拐枣、圣柳、猪毛菜、驼绒藜、冷蒿等。
分析青藏铁路的生态影响并列其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分析青藏铁路的生态影响并列其主要生态保护措施.青藏铁路(青海西宁至西藏拉萨)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高原铁路,穿越神奇洁净的青藏高原。
人们担心,在它以优美的身姿驰骋的同时,会给“高原净土”脆弱的环境带来隐忧。
会使我们失去这个没有被人破坏的净土,丢失了可可西里的神话。
因此我国各类专家在对青藏铁路施工前后做了详细调查,在此简单为大家介绍下青藏铁路的生态影响及其主要保护措施。
生态影响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总时间很长,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当地动物的迁徙。
并且施工的工人长时间生活在施工现场也会给施工地带来众多的生活垃圾,还会出现一些工人乱猎捕野生动植物。
铁路的施工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工程作业,需要大量的土方,取土的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有了取土对草地的破坏。
还有施工用水及施工废水排放的问题,可能产生的对周围湖泊的影响问题。
隧道施工对山体破坏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冻土施工过程中环境的保护问题,途径自然保护区的保护问题,高寒环境中的草地保护措施。
施工后1.噪声、振动的影响。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特别是夜间,列车运行的噪声和振动对铁路沿线部分村庄的居民和动物生活习性都会产生一定的干扰。
2.对大气、水环境的影响。
主要是青藏铁路燃油机车燃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以及停车场、车辆段内锅炉排放的废气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
全段大气污染物年排放烟尘为1269.21吨/年、二氧化硫为831.76吨/年、一氧化碳为800.24吨/年。
铁路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各站段的生产、生活污水,即机车车辆的检修整备作业和客运列车(厕所、盥洗间)到发作业排放的污水;铁路对水体的污染还包括列车留下的油污和旅客列车生活污水,尤其在雨水的冲刷下流入线路两边,可能造成沿线附近水体的污染。
据统计,青藏铁路(西藏段)各站点及机务段有工作人员880人,按每人每天用水200升、排水140升计算,每天将产生生活污水123.2立方米。
3.固体废物污染。
主要来自于机务段、车辆段设备产生的金属屑、生产原料的边角料及其他零配件。
青藏铁路节能环保的举措及效应分析
青藏铁路节能环保的举措及效应分析摘要:青藏铁路集团公司开通运营至今12年间,高度重视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的问题,不断强化绿色发展的理念,并从锅炉油改气(电)、使用清洁型能源、高寒植被恢复、野生动物保护、江河源水质保护、固体废物处理、冻土环境保护、宣传和培训以及科研攻关等方面加强举措,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应,提升了节能环保管理质量,确保了企业的绿色发展,为深入探索生态型高原铁路的管理与运营提供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青藏铁路;节能;环保;效应中图分类号:F530.3;F532.6文献标识码:A1.引言青藏铁路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脆弱且敏感的生态是青藏铁路建设与运营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因此,在青藏铁路运营中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诸多专家学者及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如,陈泽昊等[1]根据高原的环境特点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后提出了在高原生态环境条件下适合于青藏铁路垃圾的处理方式。
吴卫平等[2]系统阐述青藏铁路开通运营多年后,铁路建设时创建的一系列环保技术和开通运营后采取的各种环保措施所产生的实际效果。
张建忠等[3]就高寒植被保护与恢复、野生动物通道、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冻土保护、环保宣传、科研攻关、环保后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运营期前后成效进行对比。
陈亚东[4]指出在能源需求量增加与资源减少的情况下节能环保的意义,提出了铁路企业在节能环保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本文主要阐述青藏铁路运营期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绿色发展理念,提出利用锅炉油改气(电)、使用清洁型能源、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固体废物的处理及相关的环境保护培训等措施,并对近十几年的节能环保工作的效应进行分析。
2.强化绿色发展的理念2.1开源节流方面青藏铁路集团公司将降低成本支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结合青藏铁路的高海拔的特殊地理环境,加大资金投入,开源节流,切实提高新技术新工艺的能效比。
青藏铁路解决冻土的措施
青藏铁路解决冻土的措施
青藏铁路沿线存在大量的永久冻土地区,为了确保铁路的安全和稳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路基设计时采用特殊的隔热层和防渗层来保护冻土层。
隔热层能够减少路基与谷底地表温度之间的热交换,从而减少冰川融化和冻土融化。
防渗层则能够防止地下水对冻土的融化作用。
2. 铁路桥梁设计时,采用特殊技术加强冰洲、水洲等冻土地区的基础。
钢管桩、钢板桩等方法可以增加桥梁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3. 维护路基、桥梁、隧道等设施,及早检测并处理融化和冻融作用带来的影响。
及时清理桥梁冰挂、隧道冰柱等问题。
4. 加强手段,防止路基断层滑坡、山体滑坡等问题。
采用防护网、防护墙等措施,确保铁路线路的稳定。
论青藏铁路修筑中的冻土环境保护问题
《青藏铁路的冻土环境保护问题》序有一种神秘而美丽的大自然环境,叫做冻土区。
它是指地表或浅层土壤因低温而冻结,使土壤中的水分凝结成冰,形成一种特殊的地质环境。
而我国的青藏高原恰好是世界上最大的冻土区之一,而青藏铁路的修筑将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展开。
在这一过程中,保护冻土环境将面临重大挑战,同时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青藏铁路修筑对冻土环境的影响青藏铁路的修建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气温最低、冻土最为严重的铁路。
修建过程中,对冻土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土地开垦、爆破挖掘、施工车辆行驶等所有活动都会对冻土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但是,我们真的能做到既要修建青藏铁路,又要保护冻土环境吗?正如前若干年题词的“科学定位、精心施工、严格保护、绿色环保”的指示,只有科学规划、精心施工和严格保护,才能在保证青藏铁路正常运营的保护冻土环境的完整和健康。
二、冻土环境保护的挑战和措施青藏铁路沿线地域广阔,自然条件恶劣,冻土地质条件复杂,因此在确保工程质量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如何保护冻土环境成为了一项重大的挑战。
目前,青藏铁路的冻土环境保护主要有以下措施:1.科学规划:青藏铁路的修建必须充分考虑冻土环境的特殊性,科学规划铁路线路、车站、桥梁等建筑物的位置,避免对冻土环境造成破坏。
2.精心施工:施工过程中,要采用符合冻土环境特点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减少对冻土环境的影响。
如采用局部预热等技术手段防止地基冻结破坏等。
3.严格保护: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环保、土地利用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冻土保护方案,保证不对冻土环境造成破坏。
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保护冻土环境不仅是一项工程问题,更是一项文明和社会责任。
青藏铁路的修建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只有充分认识到冻土环境的重要性,才能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冻土环境。
修建川藏铁路环保措施
修建川藏铁路环保措施背景简介川藏铁路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建设项目,其建设将大力促进青藏高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然而,建设川藏铁路的同时也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环保措施,确保川藏铁路的可持续发展。
环保措施1. 生态环境保护在川藏铁路建设过程中,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护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
首先,在土地征用前必须进行生态环境评价,确定环境承载能力。
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要减少、限制对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尽量保留并恢复破坏的生态环境。
特别是对于涉及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地区,保持基本生态功能不受破坏,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在施工过程中,对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工作,重建植被,加快植被恢复。
同时,对沿线的野生动物、植物等进行调查和研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在川藏铁路修建完成后,还要加强事后监管,确保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
3. 节能减排川藏铁路的建设要采取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减少对大气和水质环境的污染。
在施工阶段,不得使用劣质的燃油和化学品,采用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能源,尽量减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同时,加强污水处理,减少工业废水的排放,确保对周边水环境的保护。
4. 精密施工技术川藏地区地质条件恶劣,地形复杂,因此需要采用一系列的高新技术,保障施工过程中周边环境的保护。
首先要进行地质勘探,确保川藏铁路的基础设施建设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要采用静态压实法和定向爆破等技术方式,减少爆破过程中的地震、噪音和灰尘污染。
同时在大桥建设时,要采用固定式和移动式机械进行作业,减少涉水作业对水质环境污染程度。
结论修建川藏铁路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过程,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切实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
要在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加强监督,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得到贯彻落实。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川藏铁路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保障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的稳定与繁荣。
谈谈世纪工程---青藏铁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措施。
谈谈世纪工程---青藏铁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措施摘要: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是我国的“江河源”。
在青藏高原这种原始、独特、脆弱、敏感的地理生态环境中修建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
在青藏铁路建设和施工中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是青藏铁路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环保意识与法制、鸟类保护措施、野生动物通道设置、动物通道监测及管理措施湿地保护、需加强通道监测工作、增加环保投资,将环保的责权利挂钩、对青藏线野生动物通道设置的建议正文:一、环保意识与法制。
环保意识与环境理念:在欧洲考察期间,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环境意识和理念已深植于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之中。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好自己的家园已经成为每个部门、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由于多年来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政府部门划定了很多成片的人工森林,在成片的宜耕地上弃耕种草植树,致使德国各地的森林覆盖率很高,划定了很多天然公园。
在铁路、公路沿线到处是连片茂密的森林带,成片的草地覆盖区。
在德国、法国与铁路、环保等部门座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建设项目都自觉地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充分、细致地考虑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甚至普通的青蛙、昆虫保护都要考虑。
因此,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时间很长,如科隆至法兰克福高速铁路是1985年~1990年修建的,全长220km,速度300km/h,整个投资60亿欧元,其中环保设施的投资2.4亿欧元,建前作了20年的前期准备工作。
修建铁路首先要考虑环保,包括人——动物——草、树木——土壤——水——气候——文化等方面二、鸟类保护措施。
德国法兰克富——科隆高速铁路在勃兰登堡州经过鸟类分布区,高速运行的列车与鸟类相撞的事件呈逐年递增趋势。
为防止鸟类触电伤亡,工程在铁路两侧布设了两道与电力线等高的人工填筑的防护堤,堤高约6~7m,堤顶上设有1.5m高防护网。
青藏铁路治沙措施
青藏铁路治沙措施引言青藏铁路是我国一条重要的铁路干线,横跨青海、西藏等地,全长1956公里,被誉为“天路”。
由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恶劣,土壤容易风化,这给青藏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带来了巨大挑战。
其中,沙尘暴是青藏铁路运行中的主要风险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治沙措施,以确保青藏铁路的安全运行。
治沙措施林网和草网青藏高原在雨水稀少的情况下容易被干旱和风化侵蚀。
为了减缓沙漠化进程,青藏铁路沿线采取了建设林网和草网的措施。
林网和草网是通过种植树木和草坪,形成稳定的植被层,减少沙尘暴的形成。
清湾河人工湿地青藏铁路青海段的治沙措施之一是建设清湾河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通过引水灌溉,增加湿地的面积和水量,提供水源以维持周边植被的生长。
湿地的植被可以有效固定土壤,减少风沙的产生,并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间或栽培方式青藏铁路在修建过程中,采用了间或栽培方式来保护土壤。
该方式是将作物适当间隔地种植在铁路附近的土地上,形成了一片遮挡风沙的绿色屏障。
这种方式能有效减少强风对土地的侵蚀,同时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新增收入。
风沙固定措施青藏高原多为风沙区,为了确保铁路的安全运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风沙固定措施。
例如,在铁路两侧修建防风围护林,使用风砂网覆盖土地,以及植树造林等。
这些措施能够减轻强风对土地的冲击,保护土壤不受侵蚀。
沙尘暴监测系统为了及时应对沙尘暴,青藏铁路沿线建设了沙尘暴监测系统。
该系统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实时检测风速、风向、气温、湿度等信息,并预测沙尘暴发生的可能性。
一旦监测到沙尘暴,相关部门会采取相应措施,如及时通知列车停运或调整行车速度,以确保旅客和列车的安全。
结论青藏铁路治沙措施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青藏铁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林网和草网的建设、沙尘暴监测系统的实施以及其他措施的采取,有效地减少了沙尘暴对铁路的影响。
在未来,相关部门还需不断研究和改进治沙措施,以适应气候变化和青藏高原土地的特殊环境。
青藏铁路的知识和意义
青藏铁路的知识和意义摘要:1.青藏铁路的基本知识2.青藏铁路的建设意义3.青藏铁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4.青藏铁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5.青藏铁路对人民生活的改善6.青藏铁路的未来发展正文:青藏铁路,一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连接了中国西部的重要城市拉萨和内地省份。
它的建设不仅在我国铁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青藏铁路的基本知识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公里。
铁路穿越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唐古拉山脉、昆仑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最高海拔达到了5072米。
这条铁路采用了世界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保证了在高寒、高原、缺氧环境下的正常运行。
二、青藏铁路的建设意义1.政治意义:青藏铁路的建设有力地提升了我国的国家地位,展示了中国铁路建设的实力。
同时,它也为巩固我国边疆地区的主权提供了有力保障。
2.经济意义: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降低了物流成本,缩短了西藏与内地的距离,为西藏地区的资源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持。
3.社会意义:青藏铁路的开通,大大改善了西藏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4.生态意义:青藏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生态保护,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确保了沿线生态环境的稳定。
三、青藏铁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青藏铁路的通车,为西藏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例如,西藏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农副产品等可以通过铁路便捷地运输到内地,进一步拓宽了西藏与内地的经济交流渠道。
四、青藏铁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青藏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环保先行。
通过采取绕避生态敏感区、实施生态恢复、保护野生动植物等措施,确保了沿线生态环境的安全。
此外,铁路还采用了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五、青藏铁路对人民生活的改善青藏铁路的通车,使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物资供应更加丰富,物价水平逐步降低,就医、就学条件得到改善。
同时,铁路的开通也为西藏的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带动了当地就业。
论青藏铁路修筑中的冻土环境保护问题
论青藏铁路修筑中的冻土环境保护问题青藏铁路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线之一,其修筑过程面临着众多的困难与挑战。
其中之一就是冻土环境的保护问题。
青藏高原地区被誉为“天然的冷库”,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注定了冻土对铁路修建的影响不容小觑。
冻土环境保护问题是修筑青藏铁路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对冻土的破坏,确保铁路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冻土是在较长时间内地表及地下温度低于0摄氏度,土壤水分在冻结状态下形成的一种特殊地质环境。
而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冻土覆盖面积广泛,约占总面积的80%以上。
冻土在地质运动、水文地质、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修筑青藏铁路时需要特别关注冻土环境的保护。
首先,冻土的保护需要从工程建设的规划阶段开始。
由于冻土的特殊性,其融化变软会对地基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铁路线路规划中应避免穿越大面积冻土地区。
同时,冻土地区的土地利用也需要限制,减少人类活动对冻土的直接破坏。
第二,针对冻土地区的土壤工程特性,需要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来保护冻土。
修筑铁路时,可以采用隔热措施来减少冻土融化。
例如,可以在冻土表面铺设防水隔热材料,减缓冰下融化速度,保护冻土的稳定性。
此外,冻土地区的路基和路堤也需要采取防冻措施,如在路基中铺设隔热材料,并在路堤中设置排水设施,避免积水冻结破坏路基和路堤的稳定性。
第三,冻土地区的铁路修建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测和监控。
通过监测冻土的温度、含水量和变形等参数,可以及时发现冻土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此外,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和地学雷达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冻土地区进行远程监测,提前预防冻土的破坏。
第四,冻土环境保护还需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
冻土地区是特殊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在修筑铁路时,需要避免破坏生态系统,保留和恢复当地的植被和动物栖息地。
可以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如设立生态保护区、限制沿线的人类活动等,从而保护冻土地区的生态环境。
青藏铁路的环境问题
青藏铁路的环境问题摘要:横亘在亚洲大陆中部的青藏高原总而积25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4。
高原自然环境特殊,生态系统脆弱,人口承载力有限。
大量事实己经证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恶化几乎是不可逆转的,因此,为使青藏铁路的建设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在铁路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恢复可能性,更好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这片难得的生境。
关键词:青藏铁路;自然环境;动植物;冻土环境;影响;保护。
一、引言青藏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
该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
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已于1979年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北起青海省格尔木市,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拉萨,全长1142公里。
其中新建线路1110公里,于2001年6月29日正式开工。
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二、青藏铁路沿线自然环境保护及对策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的第三极是整个亚洲乃至世界的气候形成与变化的极重要因子。
因此毫不夸张地说青藏高原环境的变化与全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所以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尤其重要,需应得到全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1) 青藏铁路沿线的气候特点1.大气干洁、太阳辐射强。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干洁,太阳辐射通过的大气路程较短,所以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少,太阳总辐射量高居全国之冠,年总量在5000—8000MJ/㎡。
较同纬度东部地区大2000—3000MJ/㎡。
年总辐射量的分布趋势自东南向西北增多,青藏铁路经过的藏北高原、柴达木盆地的年总辐射量可达7000— 8000MJ/㎡的高值。
尽管高原农耕措施和管理水平都很低,但局部可耕种地区种植冬小麦和青稞的单产因受太阳强辐射的影响创全国最高纪录。
2.气温低、日较差大。
位于藏北高原和青南高原的可可西里年平均气温在~4℃以下,为青藏高原温度最低的地区,也是北半球同纬度气温最低的地区。
青藏铁路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
青藏铁路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青藏铁路是我国一条重要的铁路线路,它穿越了青藏高原,连接了我国西部地区与内地的交通。
然而,青藏高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铁路的建设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青藏铁路的建设过程中,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野生动物。
首先,铁路的设计和建设严格遵守了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在铁路建设前,相关部门对铁路沿线的野生动物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评估,以确定铁路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其次,铁路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干扰和伤害。
例如,铁路建设尽量避免穿越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如湿地、草地等。
同时,铁路建设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对野生动物的物理伤害,如设置野生动物通道、桥梁等。
此外,铁路建设还注重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恢复。
例如,铁路建设过程中对受影响的野生动物栖息地进行了恢复和重建,如恢复湿地、草地等。
同时,铁路建设还注重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监测,如设置野生动物监测站、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等。
青藏铁路的建设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野生动物。
这些措施包括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干扰和伤害、注重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恢复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保护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然而,青藏铁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仍然存在。
例如,铁路的建设可能会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
此外,铁路的建设还可能会导致野生动物的迁徙路线受到影响,影响野生动物的迁徙和交流。
因此,在未来的铁路建设和运营中,我们还需要继续采取措施来保护野生动物。
例如,加强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如设立野生动物保护区、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恢复和重建等。
同时,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监测,如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执法等。
青藏铁路的建设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野生动物。
青藏铁路的生态保护措施
青藏铁路的生态保护措施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连接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也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铁路干线,其建设和运营涉及的生态环境面积广泛而受到极大关注。
因此,在青藏铁路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生态保护的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对青藏铁路的生态保护措施进行简要介绍。
1.生态环境评价在青藏铁路的建设之前,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及相关规定,对建设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进行评价。
对评价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环境管理和保护的措施,保障铁路建设和运作的长期生态安全。
2.生态移植因为青藏铁路涉及到很多高海拔、寒冷、缺氧等极端环境,所以很多地方的生态环境可能会受到很大的破坏。
为了减少这种破坏,青藏铁路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了生态移植的措施。
生态移植是指将因为铁路建设而受到破坏的植被等自然环境转移到其他相应的生态环境中,以保护原有环境的健康和平衡。
3.动物保护青藏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对当地的野生动物生存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护当地的动物,青藏铁路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在铁路的建设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动物栖息,就将其及时转移走。
运营过程中也进行了禁止捕猎等一系列行为,以保障当地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生态平衡。
4.水资源保护青藏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涉及到很多水源地区。
特别是在青藏高原,水资源非常珍贵而且易受到污染。
因此,青藏铁路对其水资源的保护非常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禁止在水源地区排放废水和草地恢复工作,以确保当地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平衡。
5.土地保护青藏铁路的建设过程中,会大量地占用土地资源,如果这些土地不得当的使用,可能会造成土地变质和环境污染,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破坏。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青藏铁路在土地的选址和使用上进行了认真盘点和规划,并采取一些可持续的使用措施,以确保土地的持续、健康和平衡。
总之,青藏铁路的生态保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它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青藏铁路_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青藏铁路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环保列车实现“污物零排放”青藏铁路(青海西宁至西藏拉萨)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高原铁路,穿越神奇洁净的青藏高原。
人们担心,在它以优美的身姿驰骋的同时,会给“高原净土”脆弱的环境带来隐忧。
与普通列车不同的是,进藏列车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保证了车体内生活污水污物零排放。
1.列车上的厕所是特制的。
青藏铁路不允许向车外沿途排便,列车上的厕所采用真空集便装置,废物废水都有专门的回收设备。
排泄物通过真空集便装置和连通管系集中收集到车下吊装的污物箱内,污物箱的容积可以满足连续运行42小时无须排放的要求。
废水通过排水管系收集到污水箱,污水箱可以满足连续运行18小时无须排放的要求。
厕所集便装置采用真空式,新型的真空喷射器解决了高原低气压对集便系统真空度、抽取真空时间和冲洗循环的影响。
2.在格尔木车站还要集中进行吸污作业和垃圾回收作业,污物箱、污水箱和垃圾箱清空后,再进入格拉段运行,完全可以保证污水污物零排放。
车上采用列车专用垃圾压缩机处理其他废弃物,能保证沿途环境不受垃圾污染。
环保设计施工破解生态难题青藏高原是不少河川的发源地,生态环境原始、独特而脆弱。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青藏铁路建设要珍爱高原一草一木。
青藏铁路建设部门与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政府签订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首份环保责任书。
据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指挥长黄弟福介绍,青藏铁路仅环保投入就超过11亿元,接近工程总投入的5%,是目前我国环保投入最多的铁路工程项目之一,并在全国重点工程建设中首次引进了环保监理。
1.藏铁路总体设计师李金城说,在自然保护区内,铁路线路遵循“能避绕就避绕”的原则,施工场地、便道、砂石料场的选址都经反复踏勘确定,尽量避免破坏植被。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委副书记巴羊欠见证了青藏铁路的两次施工,他深有感触地说:“以前铁路修到哪里,植被就破坏到哪里。
此次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实行了定点取沙,沿线生态环境保持地相当完好!”2.为了恢复铁路用地上的植被,科研人员开展了高原冻土区植被恢复与再造研究,采用先进技术,使植物试种成活率达70%以上,比自然成活率高一倍多。
青藏铁路 保护生态环境
中新社北京6月29日电(记者尹丹丹) 被誉为“雪域天路”的青藏铁路将于一天后正式通车。
中国铁道部青藏办常务副主任朱振升今天在此间表示,为了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青藏铁路工程斥资逾十五亿元人民币、采取了八项措施,成效卓著。
朱振升说,青藏高原的环境具有“原始、独特、高寒、脆弱”的显著特点。
在整个工程三百三十点九亿元的总投资中,用于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达到十五点四亿元,同时,建设者通过八项措施全面系统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一、全面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各项环境法律法规,以生态环境评价结果指导设计、施工和环境管理。
二、制定环保设计原则。
如:在设计选线上,防止阻断保护区的物流、能流和基因流,不改变区域地表结构现状。
在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及湿地地段,尽量采用桥梁工程通过。
三、在中国重大建设项目首次实行环保监理制度,建立起由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统一领导、施工单位具体落实并承担责任、工程监理单位负责施工,环保工作日常监理、环保监理实施全面监控“四位一体”环保管理体系。
四、切实保护地表土壤和高原生态环境漫长演变过程中形成的草原、草甸植被。
所进行的植被恢复和边坡植草试验均获成功,开创了世界高原、高寒地区人工植草试验成功的先例。
五、保护野生动物自由迁徙。
铁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活动的重点区域,在沿线设置了三十三处不同形式的野生动物通道。
从二OO三年开始,现场监测表明,野生动物穿过通道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说明这些通道可行、有效。
六、遏制沿线水土流失。
如:对宜于植草地段的路基边坡大量采用草皮防护,不宜于植草地段采用干砌片石或混凝土预制块方格型骨架护坡进行防护,或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防护。
七、防止江河湖泊污染。
如: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和营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不可降解成分运至环保条件允许的地点集中处理;沿线车站尽可能选用太阳能等清洁型能源。
八、保护沿线自然景观。
取消了设在玉珠峰、错那湖等地段不符合景观要求的取(弃)土场和砂(石)料场,不在线路两侧取(弃)土、采砂(石),施工完成后及时恢复地貌环境。
第六篇青藏铁路施工环境保护措施方案总结
第一章环境保护的意义及任务第一节沿线独特的环境概况及环保的意义我公司承建的青藏铁路第10、29标段,北起当雄县达琼果,南至堆龙德庆县古荣,全长86.4km。
沿线附近主要有羊八井至格达温泉自然保护区、林周澎波黑顶鹤自然保护区,区内主要保护对象为黑顶鹤、西藏温泉蛇及其生态环境;沿线主要以高原草甸、湿地、高山冰雪及峡谷景观区、农田谷地景观区和堆龙德庆马乡不整合接触自然保护区为主。
总体说来,沿线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所以在施工工程中应加强环境保护,把工程施工和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
青藏铁路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而青藏高原是我国和南亚、东南亚地区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和上游流经区域,对中华民族乃至南亚、东南亚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
青藏高原的降水、冰雪、气候、植被,以及资源开发过程的生态环境演化状态,必然影响到相关区域,引起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
青藏高原的“江河源”同时衍化了“生态源”的地位。
青藏高原的存在对毗邻地区的生态环境构成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这里的气候变化对我国、甚至对全球的气候变化,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敏感性、超前性和调节性。
环境保护成为我们修筑青藏铁路需要破解的三大难题之一。
第二节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1 总体目标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总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工程建设并重的方针,以“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管理”和“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为原则,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文明施工,把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控制到最低限度,将青藏铁路建成高原环保铁路,努力实现青藏铁路工程建设与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按照设计做好工程环境保护措施,严格执行有关环境保护的国家法律、法规和青藏铁路路基(含环保)、桥涵、隧道施工技术细则的强制性条款。
使工程施工对环境(水土流失、水环境、大气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土壤结构、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五大措施保护青藏铁路建设沿线环境
五大措施保护青藏铁路建设沿线环境
沈路涛
【期刊名称】《草业科学》
【年(卷),期】2004(021)011
【总页数】1页(P10)
【作者】沈路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油气长输管道工程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J], 陆仁艳;孙厚超
2.基于青藏铁路建设沿线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工程伦理学启示 [J], 铁怀江;肖平
3.城际铁路沿线水利配套项目灌溉及环境保护措施 [J], 陈建强
4.城际铁路沿线水利配套项目灌溉及环境保护措施 [J], 陈建强
5.青藏铁路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J], 席新林;许兆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铁路建设的主要生态影响及防护措施的景观生态学分析
青藏铁路建设的主要生态影响及防护措施的景观生态学分析c摘要:介绍了青藏铁路荒漠生态系统的特点,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单纯,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小,系统稳定性差,十分原始脆弱,极易遭到破坏,且恢复困难;针对青藏高原荒漠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分析了各种工程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由此制定了各种工程活动的生态保护、水土保持、景观恢复等措施。
“生态脆弱”是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 青藏铁路沿线生态环境具有特殊性、般感性、脆弱性和区域差异性等特征, 因此, 在青藏铁路的设计和建设中采取了多种有效的工程措施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监测结果表明青藏铁路建设环境保护在中国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处于领先水平。
关键词:生态脆弱,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环境保护,景观恢复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
分布在中国境内的部分包括西南的西藏自治区、四川省西部以及云南省部分地区,西北青海省的全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省部分地区。
整个青藏高原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总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
境内面积257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
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青藏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
该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
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已于1979年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北起青海省格尔木市,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拉萨,全长1142公里。
其中新建线路1110公里,于2001年6月29日正式开工。
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运营。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是世界上海拔最高, 跨越高原多年冻土地段里程最长的铁路, 其中翻越唐古拉山最高点海拔5072m, 经过海拔4000m以上地段960km, 青藏铁路经过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原始、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 生态系统极其脆弱、敏感, 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多年冻土等被破坏扰动后很难恢复, 野生动物保护、高原植被恢复以及湿地、湖泊环境保护和冻土环境保护, 都是铁路建设面临的环保难题。
青藏铁路物流保障措施
青藏铁路物流保障措施
青藏铁路是中国建设的一条连接青海、西藏两个自治区的铁路线,是中国唯一一条连接西藏的铁路。
由于青藏铁路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严格保护要求,青藏铁路物流保障措施非常重要。
首先,青藏铁路物流保障措施包括土地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青藏铁路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因此在铁路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限制土地的使用。
另外,为了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青藏铁路采用了多种环保措施,比如建设绿化带、植被恢复等,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
其次,青藏铁路物流保障措施还包括交通保障。
青藏高原地势复杂,交通状况艰苦,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需要保证交通畅通,以确保物资和人员的顺利运输。
为了解决交通保障问题,青藏铁路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修建桥梁、隧道、高架、索道等,以解决地形复杂、陡峭的问题,保证铁路的安全和畅通。
最后,青藏铁路物流保障措施还包括设施保障。
青藏铁路沿线地区资源匮乏,交通条件艰苦,物流设施建设存在很大的困难。
为了保证青藏铁路物流的顺利进行,需要建设完善的物流设施,包括货运站、仓储设备、运输工具等,以保证物流的顺畅运行。
总之,青藏铁路物流保障措施包括土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交通保障和设施保障等方面。
这些措施保证了青藏铁路物流的顺利进行,为青藏高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支
持。
青藏铁路的建设对青藏高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建设青藏铁路时采用的环境保护措施
青藏高原生态简介
青藏铁路沿线生态系统类型多种多样,生物群落 丰富多彩,是我国和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 态源”,也是世界上仅有的独特生态环境系统和世 界山地生物物种一个重要的起源和分化中心,其原 始生态环境在全球占有特殊的地位,但生态环境十 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坏不可逆转,有的草皮植被恢 复时间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建设青藏铁路四项保护生态环境措施
1、长江源头拒绝污染 2、动一锹土都要符合法定规范 3、再造湿地 4、停止施工,让藏羚羊通过
在桥桩基施工时,按指 挥部的统一规划,将桥梁大 型构件放在离工地很远的预 制厂进行预制,减少对工程 现场的污染。在大桥工地现 场,他们不惜加大成本,创 造性地设置了三级沉淀池。 桩基施工时的泥水不许直接 排放,而是先让泥水流到沉 淀池内进行分级沉淀,待泥 水沉淀干净了才把干净水抽 放出去,池底的泥沙沉淀物 用拉土车拉走,堆放到规定 的弃土场。三局利用沉淀池 保护水质的经验,后来被青 藏铁路建设部在全线进行推 广。
4、停止施工,让藏羚羊通过
位于青海省境内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平均海拔4500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的主要 栖息地,每年6至7月份藏羚羊都要前往气温凉爽、水 草丰美的卓乃湖、太阳湖一带集体产羔,8月份开始 携仔回迁。 藏羚羊过路正是铁路施工的黄金季节。8月中旬 铁十四局所在区段为了让羊群过路已停工五六天了, 但藏羚羊还是不过路基,施工人员心急如焚,他们采 取了降低缓坡高度、派人巡逻看护等措施想让羊群早 点过去。 据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介绍,今年藏羚羊 产羔成活率在80%以上,为历年最高纪录。
青藏铁路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
青藏铁路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有两项: 一是做好污染防治,二是搞好生态保护。污染 防治主要包括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大气污染的防治。 青藏铁路穿过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头,水污 染防治责任重大。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则放在生态保 护尤其是野生动物、植被、湿地系统、自然保护区 和自然景观的保护上。这些保护都是有针对性的, 措施也主要是依靠科技来进行,坚持科技创新,积 极组织开展环境保护科研的专项研究,吸收各方面 的专家意见和建议,充分利用各有关专业的研究成 果,施工中大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强化环保管 理,使青藏铁路建设中的环保难题在今年得到有效 突破。
1、长江源头拒绝污染
2、动一锹土都要符合法定规范
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 运一锹土都要符合法定规范, 没有环保措施工程不许开工。 这种严格的环保管理措施促进 了青系统的重要组成 部分。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沼泽湿地,铁路建 设者进行了艰苦的努力,从修改设计减少在湿 地地区和冻土不稳定地区筑路到减少涵洞,青 藏铁路建设中提出了“以桥代路”、“涵洞改 桥梁”等新措施,全线新增桥梁112.3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