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十六计继集4:直接间接
三十六计完整版.doc
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注释】怠:松懈,太阳、太阴:此种提法最早见于《易经》。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代表矛盾对立的双方。
一般来说,刚、明、正、利、动、福、暑、实为阳,柔、暗、奇、害、静、祸、寒、虚为阴。
此计中的阳指公开、暴露,阴指机密、秘密。
太阳为阳的极端形式,非常公开之意。
太阴为阴的极端形式,非常机密之意。
【译文】自认为防备周到的,容易产生麻痹松懈的情绪;平常看惯了的,往往就不再怀疑。
秘密蕴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与暴露的事物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经常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讲解】此计名出自《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
唐太宗御驾亲证,统兵30万,向高丽进发。
乃至海边,只见波浪滔天,高丽远在千里之外的对岸。
30万大军如何渡过大海?此时的太宗对远征高丽产生后悔之心。
前部总管张士贵问计于薛仁贵。
薛仁贵说:“皇上担心的是大海阻隔,难征高丽。
我有一计,让皇上在不知不觉中渡过大海。
”数天后,张士贵与诸将领来见太宗,说当地有一个豪富老人愿为皇上远渡重洋提供军粮。
太宗非常高兴,立即传见老人。
随后,太宗跟着老人前往海边一间华美的房子去验收粮食。
只见房子的四壁挂着锦绣帷幕,桌上早已摆满了佳肴美酒。
太宗与老人觚觥交错,把过海之事忘得一干二净。
过了一会儿,四壁的帷幕被风吹得哗哗作响,桌子上的杯盏倾斜摇曳。
太宗不由心生疑惑,忙命人拉开帷幕,只见帷幕之外乃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张士贵忙对太宗解释说:“陛下及30万大军正乘船渡海,前往高丽。
”原来太宗所在的华丽房子是由一条大船装饰而成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注释】共敌:指兵力集中的强敌。
敌阳:古代兵法把先兵攻敌、先发制人的战略叫“敌阳”。
敌阴:古代兵法把伺机进击、后发制人的战略叫“敌阴”。
【译文】与其攻打集中的正面之敌,不如先用计谋分散它的兵力,然后各个击破;与其主动出兵攻打敌人,不如迂回到敌人虚弱的后方,伺机歼灭敌人。
巧用“三十六计”兵法渗透数学课堂
巧用“三十六计”兵法渗透数学课堂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语言不仅是一种智慧、一项技能,更是一门艺术,要想把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让课堂成为一潭活水,就要讲究“用兵之道”,采取多种谋略。
《三十六计》是一部“谋略”大全,在教学评价中适当应用其中的一些计策,能使教学如鱼得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结合实例探讨数学课堂中如何用好“三十六计”来提高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一、围魏救赵――课堂评价语言,具有时机性“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第二计,该计应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上,就是针对学生的回答“机不逢时”时,反守为攻,不露声色地进入到教学的下一环节。
例如,我校一位教师上公开课《时、分的认识》,预备让学生通过数数得出结论“一小时=60分钟”。
同学们正要开始数数,其中有一个学生说:“不要数了,我知道一共有60个小格,因为一小时=60分钟。
”这位学生三言两句就概括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但这位老师不慌不忙地夸奖了他几句,然后对全班学生说:“那么现在让我们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是否回答正确了。
”接着这位老师就开始了新授课。
在教学《面积的初步认识》时,孩子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汇报了一种又一种,虽然有的方法原理都是一样的,但是这些鲜活的东西毕竟是他们小脑袋瓜经过认真思索、操作得出的,别说学生个个激情高涨,跃跃欲试,我也被感染着,可一看时间不允许了,怎么既不打击孩子的激情,又让我的下一环节得以实施呢,三十六计“走为上”不能拖了,“你们的办法真多,但是无论用什么办法,最后的结果都是……?”“2号图形的面积大!”“对,这个太简单了,看来还要考考你们……”这样孩子们中了“调虎离山”计,我通过“围魏救赵”顺势进入了下面的教学。
二、笑里藏刀――课堂评价语言,具有教育性教育家斯维特若夫讲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有时候我们如果采用幽默的语言缓解课堂气氛,则能春风化雨,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在一堂“小数除法”课上,我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板演竖式计算。
三十六计.pdf
三十六计原序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阴阳燮理,机在其中。
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按语】解语重数不重理。
盖理,术语自明;而数,则在言外。
若徒知术之为术,而不知术中有数,则数多不应。
且诡谋权术,原在事理之中,人情之内。
倘事出不经则诡异立见,诧事惑俗而机谋泄矣。
或曰,在三十六计中,每六计成为一套,第一套为胜战计,第二套为敌战计,第三套为攻战计,第四套为混战计,第五套为并战计,第六套为败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按语】阴谋作为,不能于背时秘处行之。
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
如:开皇九年,大举伐陈。
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大列旗帜,营幕蔽野。
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而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
后以为常,不复设备。
及若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因袭南徐州,拔之。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按语】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
故当齐救赵时,孙子谓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
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 解耳。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按语】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
如:郑桓公将欲袭郐,先向郐之豪杰、良臣、辨智、果敢之士尽书姓名,择郐之良田赂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因为设坛场郭门之处而埋之,衅之以鸡猪,若盟状。
郐君以为内难也,而尽杀其良臣。
桓公袭郐,遂取之(《韩非子·内储说下》)。
诸葛亮之和吴拒魏,及关羽围樊、襄,曹欲徙都,懿及蒋济说曹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
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释。
”曹从之,羽遂见擒(《长短经·格形》)。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按语】此即致敌之法也。
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有哪些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有哪些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有哪些第一计瞒天过海瞒天过海:字面意思是瞒住上天,偷渡大海。
比喻用谎言和伪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而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动。
清代无名氏将瞒天过海收进其所编《三十六计》中,并作为三十六计的第一计。
瞒天过海的计策,古时人们早有使用,而瞒天过海这一词语的形成,或与元初未知人士所撰《薛仁贵征辽事略》中薛仁贵设计让唐太宗渡海的故事有关。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指战国齐国用围攻魏的方法,迫使魏撤回攻赵国国都邯郸部队而使邯郸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围魏救赵,三十六计当中对齐,魏一场战争的解释(参见桂陵之战)。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
出自《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三计借刀杀人三十六计之借刀杀人出自孙子兵法,该计策是指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以逸待劳,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
原作以佚待劳。
《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若未可入,则深壁高垒,以逸待劳。
第五计趁火打劫趁火打劫是指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
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
趁火打劫之计的使用,在中国历史上层出不穷。
趁火打劫之计的特点,就是利用时机,果断地打击对方。
而此计延伸到现代社会的商战之中,更是被多次巧妙利用,甚至曾造成了巨大的金融危机。
第六计声东击西声东击西,三十六计中的声东击西在现实生活中被提及的频率非常高,它以假动作欺敌,掩护主力在第一时间击其要害。
声言出东,其实击西。
声东击西之计,虽然早已被历代军事家熟知,所以使用时必须充分估计敌方情况。
方法虽是一个,但可变化无穷。
第七计无中生有无中生有:《三十六计》中的第七计,原文为: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数学三十六计
[转载]学数学36计(2010-07-30 11:22:39)转载原文标签:转载原文地址:学数学36计作者:李广学第1计:挖掘潜能。
不管你现在情况怎样,你都要相信自己还有巨大的潜能。
从现在到高考进步50名的大有人在,进步80名的也有可能。
.第2计:坚定意志。
高考其实是看谁坚持到最后,谁就笑到最后。
考生应全力以赴知难而进,战胜惰性提升意志.第3计:调好心态。
心态决定成败,高考不仅是知识和智力的竞争,更是心理的竞争。
考生应努力改变最近的不良心态。
第4计:把握自我。
复习时紧跟老师踏踏实实地复习没有错,但也要有自我意识:“我”如何适应老师的要求,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搞好最后阶段的复习,如何在“合奏”的前提下灵活处理“独奏”。
第5计:战胜自我。
面对迎考复习的艰辛,面对解题的繁难,面对竞争的压力,面对多变的情绪,只有“战胜自我”,才能海阔天空。
第6计:每日做题。
每日做些题目,让自己保持对问题的敏感,形成模式识别能力。
当然,做题的数量不能多,难度不宜大。
第7计:一次成功。
面对一道题(最好选择陌生的中档题)用心去做,看看能否一下子就理出思绪,一做就成功。
一份试卷,若不能一次成功地解决几道题,就往往会因考试时间不够而造成“隐性失分”。
第8计:讲求规范。
建议考生找几道有评分标准的考题,认真做完,再对照评分标准,看看答题是否严密、规范、恰到好处。
第9计:回到基础。
一般说来,考前不宜攻难题,既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也没必要。
要回到基础,把基础打扎实,在考试时才能做到“基础分一分不丢”。
第10计:限时训练。
可以找一组题(比如10道选择题),争取限定一个时间完成;也可以找1道大题,限时完成。
这主要是创设一种考试情境,检验自己在紧张状态下的思维水平。
第11计:激活思维。
可以找一些题,只想思路: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不必具体详解)再对照解答,检验自己的思路。
这样做,有利于在短时间里获得更多的解题方向。
第12计:勤于总结。
应当把每一次练习当成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一次机会。
高中数学36计
第1计真题——高考方向的指明灯
第2计吃透函数三性函数题不丢分
第3计导数——函数问题的得力工具
第4计搞定y=Asin(ωx+φ)模型
第5计一道题揭示立体几何的秘密
第6计空间向量——立体几何的杀手锏
第7计二次曲线的解题规律
第8计递推公式——高考的常考题型
第9计概率——不可忽视的送分题
第10计合理检验、主动纠误——把丢失的分找回来第11计瞻前顾后、注意联系——让死了的题活过来第12计换元法——非常实用的“雕虫小技”
第13计方程思想——求参数的通用方法
第14计构建“函数”巧解题
第15计转化与化归——数学上的变身法
第16计分类讨论——常考不衰的高考话题
第17计“积木式问题”分解策略
第18计熟记特值特例,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第19计必须熟记的33个重要结论
第20计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知识不丢分
第21计细节决定高度
第22计火眼金睛识陷阱
第23计准确应用莫失误
第24计运算务必快而准
第25计二次函数高考永恒的话题
第26计不会也能抢几分
第27计应用题都是纸老虎
第28计速解选择题三法(1)——直接法
第29计速解选择题三法(2)——数形结合
第30计速解选择题三法(3)——特例法
第31计预测解题方法,做有目标的努力
第32计巧联想,妙解题
第33计答题时间巧安排
第34计变换思路巧解题
第35计高考数学临考前的六大忌讳最后一计:放弃也是一种获得。
数学破题36计
数学破题 36 计
.
n→∞
lim an =
[分析] 一看此题,图文并举,篇幅很大,还有省略号省去的有无穷之多,真乃是个庞然 大物. 从何处破门呢?我们仍然在“点”上打主意. 莱布三角形,它虽然没有底边,但有个顶点,我们就打这个顶点 的主意.
1 1
[解Ⅰ] 将等式
1 1 1 + = 与右边的顶点三角形对应(图右) ,自然 r x r (n + 1)C n (n + 1)C n nC n −1
录
点到成功................................................................................................ 1 滚到成功................................................................................................ 4 扇到成功................................................................................................ 7 刀举成功................................................................................................ 9 风情万种.............................................................................................. 13 手脚咚咚.............................................................................................. 15 见一知众.............................................................................................. 17 何等轻松.............................................................................................. 19 伸手摸缝.............................................................................................. 22 慧眼识钟.............................................................................................. 26 就地打洞.............................................................................................. 27 切口启封.............................................................................................. 30 各归各用.............................................................................................. 34 情有独钟.............................................................................................. 37 望蜀得陇.............................................................................................. 39 萍水相逢.............................................................................................. 41 江山一统.............................................................................................. 46 亦必亦充.............................................................................................. 47 请君入瓮.............................................................................................. 49 防漏防重.............................................................................................. 54 信息传送.............................................................................................. 56 体美神丰.............................................................................................. 58 智勇双锋.............................................................................................. 62 以轻拨重.............................................................................................. 67 以静显动.............................................................................................. 70 前后跟踪.............................................................................................. 74 欲擒故纵.............................................................................................. 78 八面玲珑.............................................................................................. 81 数形与共.............................................................................................. 87 存异求同.............................................................................................. 90 轨迹遥控.............................................................................................. 94 平面来风.............................................................................................. 98 腾龙起凤............................................................................................ 104 宾主谦恭............................................................................................ 107 来意弄懂............................................................................................ 113 人数灵通............................................................................................ 115
三十六计的数字密码记忆方法
三十六计的数字密码记忆方法三十六计的数字密码记忆方法—数字桩的转换方法1 —- 树——瞒天过海2 ——鸭子-- 围魏救赵3 -—耳朵 -- 借刀杀人第1计,瞒天过海:看到1,我们就联想到树,然后想像一棵大树在海里漂着,我们躲在树干里面,老天爷也看不到我们,如此,我们就能够瞒着天、度过海了、第2计,围魏救赵:看到2,我们就联想到鸭子,然后想像无数只鸭子把魏国围住,因为魏国把赵国的公主给抢走了,赵国的鸭子被激怒了,因此把魏国围住,要求交出公主、第3计,借刀杀人:看到3,我们就联想到耳朵,然后想像一个人借了一把生锈的菜刀,想去杀另一个人,结果人没杀到,反而不小心把自己的耳朵给砍了下来。
速记三十六计的方法1、瞒天过海:数字密码1代表树。
您要度过一片大海,打算坐船过往,但天上有特别多敌方的飞机在监视您,假如您的船在海上被发现,敌人就会用炮弹来轰炸您。
这时您想了一个好方法,砍了特别多树装饰在您的船上,让船看起来像一棵大树、趁着敌机以为您是一棵大树的时候,偷偷地度过了大海。
当您想到的时候,就想到树,想到树的时候,会想到您用树瞒着天上的敌机,安全度过大海,就会想到“瞒天过海”、2、围魏救赵:数字密码2代表的是什么?是鸭子。
请想象一下,有一大群鸭子,同时都是白色的鸭子,里三层,外三层地团团围住一座城堡。
这座城堡叫做魏国,由于魏国把赵国公主给抢走了,赵国那些勇敢的鸭子为了救公主,把魏国给围了起来,要求他们放出公主。
当您想到2的时候,会想到鸭子,鸭子在做什么呢?它们在“围魏救赵"。
3、借刀杀人:数字密码3代表耳朵。
在战场上,有一个英雄借来了一把刀,去砍他的敌人。
但没想到,他只把对方的耳光砍掉了、有人借刀杀人却只砍了耳朵。
想到3的时候会想到耳朵,耳朵和借刀杀人有何联系呢?您一定能想到。
4、以逸待劳:数字密码4是红旗。
您拿了一面红旗,站在一座山的山顶上,大声对山脚下的朋友喊道:“您们谁先到山顶,我这面红旗就奖给谁!"说完后,您特别悠闲地坐在山顶,等着他们喘着粗气跑上来。
学好初中数学的“三十六计”
学好初中数学的“三十六计”第1计:挖掘潜能。
不管你现在情况怎样,你都要相信自己还有巨大的潜能。
从现在到高考进步50名的大有人在,进步80名的也有可能。
.第2计:坚定意志。
高考其实是看谁坚持到最后,谁就笑到最后。
考生应全力以赴知难而进,战胜惰性提升意志.第3计:调好心态。
心态决定成败,高考不仅是知识和智力的竞争,更是心理的竞争。
考生应努力改变最近的不良心态。
第4计:把握自我。
复习时紧跟老师踏踏实实地复习没有错,但也要有自我意识:“我”如何适应老师的要求,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搞好最后阶段的复习,如何在“合奏”的前提下灵活处理“独奏”。
第5计:战胜自我。
面对迎考复习的艰辛,面对解题的繁难,面对竞争的压力,面对多变的情绪,只有“战胜自我”,才能海阔天空。
第6计:每日做题。
每日做些题目,让自己保持对问题的敏感,形成模式识别能力。
当然,做题的数量不能多,难度不宜大。
第7计:一次成功。
面对一道题(最好选择陌生的中档题)用心去做,看看能否一下子就理出思绪,一做就成功。
一份试卷,若不能一次成功地解决几道题,就往往会因考试时间不够而造成“隐性失分”。
第8计:讲求规范。
建议考生找几道有评分标准的考题,认真做完,再对照评分标准,看看答题是否严密、规范、恰到好处。
第9计:回到基础。
一般说来,考前不宜攻难题,既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也没必要。
要回到基础,把基础打扎实,在考试时才能做到“基础分一分不丢”。
第10计:限时训练。
可以找一组题(比如10道选择题),争取限定一个时间完成;也可以找1道大题,限时完成。
这主要是创设一种考试情境,检验自己在紧张状态下的思维水平。
第11计:激活思维。
可以找一些题,只想思路: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不必具体详解)再对照解答,检验自己的思路。
这样做,有利于在短时间里获得更多的解题方向。
第12计:勤于总结。
应当把每一次练习当成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一次机会。
题是做不完的,关键在于打好基础,勤于总结,寻找规律,一通百通。
三十六计
第一套 胜战计02
计谋 ● 第二计 围魏救赵
解释&示例
● 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
● 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 是指当敌人实力强大时,要避免和强敌正面决战,应该采取迂回战术, 迫使敌人分散兵力,然后抓住敌人的薄弱环节发动攻击,致敌于死地。
● 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 时,孙膑谓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 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 刘秀借刀杀李铁。
第一套 胜战计04
计谋 ● 第四计 以逸待劳
解释&示例
● 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 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战 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 择地以待敌;而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 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孙膑 于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
● 郭嘉定计灭袁氏。
第二套 敌战计04
计谋 ● 第十计 笑里藏刀
解释&示例
● 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 兵书云:“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无约 而请和者,谋也。”故凡敌人之巧言令色, 皆杀机之外露也。宋曹玮知渭州,号令明肃, 西夏人惮之。一日玮方对客弈棋,会有叛夸 数千,亡奔夏境。堠骑(骑马的侦宿员)报 至,诸将相顾失色,公言笑如平时。徐谓骑 日.“吾命也,汝勿显言。”西夏人闻之, 以为袭己,尽杀之。此临机应变之用也。若 勾践之事夫差.则意使其久而安之矣。
第一套 胜战计01
计谋 ● 第一计 瞒天过海
数学教学中的三十六计
数学教学中的三十六计高博提起数学教学,总是会让人联想起一条条的定律、公理;一道道的计算题、应用题,简单枯燥的感觉油然而生。
其实,在数学中蕴含着许许多多的乐趣,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和引导,那么,数学教学将让你和学生们一起获益。
这里,我们不妨利用兵法中的三十六计来谈谈今天的数学教学:第一计:暗渡陈仓对于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不妨先以思考题的形式让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和研究,在预习和研究过程中,无论学生是否能够将重难点解决,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他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
比如:第九册的《简易方程》一节,学生们对于解简易方程以前有所接触,只是没有明确概念而已,那么难点应该是对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这几个概念的明确。
针对这一点,我事先给学生留了这样的连线思考题:方程一个值方程的解一个过程解方程一个等式这样,学生在课前对这三个概念的区别就有了初步的印象,在课堂上对于相关的知识就能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明确了听课重点,使知识学习得到深化。
这样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既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二计:无中生有在我们现在使用的九义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一些课时的知识容量比较少,学生通过自学完全可以掌握,这时,教师就要善于“无中生有”,从中发现和提炼研究的课题,使数学课变为研究课,体现数学的研究性。
例如,我在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时候,抓住“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已学知识,让学生联系它去证明乘法是否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自己总结、归纳公式;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180度”时,我则是重点让学生去寻取各种各样的途径来证明三角和的内角和是180度。
这样,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使他们体会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关联性。
第三计:打草惊蛇教师往往容易有这样一个错误的想法,对于自己要讲的内容讳莫如深,深怕学生知道。
我倒认为,如果学生不知道才真是件糟糕的事情。
每每在有新行动之前,我都要提前和学生们渗透一下:“老师明天可能要讲什么课了,课上我要重点考察什么”“下节课堂上我有可能要测试大家的口算了”“明天我有可能要在三角形分类部分出一个思考题”等等。
三十六计全文及故事简集(36计)
【《三十六计》全文】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阴阳燮理,机在其中。
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000第一套〖胜战计〗0第01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000第02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0第03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
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0第04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
损刚益柔。
0第05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0第06计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
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0第二套〖敌战计〗0第07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0第08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0第09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
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000第10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
备而后动,勿使有变。
刚中柔外也。
0第11计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0第12计顺手牵羊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
少阴,少阳。
0第三套〖攻战计〗0第13计打草惊蛇疑以叩实,察而后动。
复者,阴之媒也。
0第14计借尸还魂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
借不能用者而用之。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0第15计调虎离山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0第16计欲擒姑纵逼则反兵,走则减势。
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
需,有孚,光。
0第17计抛砖引玉类以诱之,击蒙也。
0第18计擒贼擒王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
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0第四套〖混战计〗0第19计釜底抽薪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0第20计混水摸鱼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
随,以向晦入宴息。
0第21计金蝉脱壳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
巽而止蛊。
0第22计关门捉贼小敌困之。
剥,不利有攸往。
0第23计远交近攻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
上火下泽。
0第24计假道伐虢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
困,有言不信。
三十六计的故事
1、瞒天过海自认为军事防备十分周密,别人不会轻易进犯时,其斗志就会容易放松,从而麻痹轻敌;平时常见的事物,看惯了不容易起疑心;暗藏深机的计谋与公开的形式并不相互矛盾,相反,它常常暗含在公开张扬的行为之中。
这就是易理中阴阳互相为用的道理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亲率三十万大军准备平定东土。
一日,行至大海边,只见眼前白海滔天,茫茫无际,唐太宗内心惧怕,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传报有一个近居海边的富户请求见驾,并声称已经准备好了三十万大军的过海军粮。
太宗大喜,急忙率百官随富户来到“屋”内,百官也纷纷入座,开怀畅饮。
谁也没有注意,这件神气的房子已经渐渐移动开来了。
不久风声四起,涛声如雷,良久不止。
太宗惊起。
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禁愕然,目之所及皆是茫茫海水,原来大军已经航行***之上了!这正是薛仁贵策划的“瞒天过海”之计。
唐军征东,军队的士气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大因素。
如果士兵因渡海不适应,导致心惊胆颤和体力下降。
那么,不用敌人攻击,整个部队的战斗力也就丧失的差不多了。
2、围魏救赵攻击兵力集中的敌人,不如分散它后再打,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打击气势衰落的敌人。
公元前355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涓攻打赵国都城邯郸。
赵王向齐国求救,齐威王令田忌为将,并起用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
大军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想直逼赵国邯郸,孙膑制止他说:“目前魏国的军队已经把邯郸围上了,现在去救已经晚了,现在魏国精兵顷国而出,若我们直攻魏国,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自解。
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
”于是田忌率军队直接向魏国都城冲去。
魏国主力全被派往围攻邯郸去了,国内军力空虚,根本无法阻挡齐军。
魏惠王急令庞涓撤军回国。
庞涓接令后,日夜行军向回赶。
在路上中了齐军的埋伏。
齐军大胜,赵国之围遂解。
3、借刀杀人当敌人的动向已经明了时,而盟友却举棋不定,观望的时候,应该诱导自己一方盟友攻击敌方,自己尽量不出兵或少出兵。
这样势必使盟友受到了损失,但却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和解释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和解释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借刀杀人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度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火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第三套攻战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第四套混战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混水摸鱼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第五套并战计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第六套败战计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原典】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阴阳燮理,机在其中。
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按语】解语重数不重理。
盖里,术语自明;而数,则在言外。
若徒知术之术,原在事理之中,人情之内。
倘事出不经,则诡异立见,诧事惑俗,而机谋泄矣。
第一套胜战计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
君御臣、大国御小国之术也。
亢龙有悔。
第一计瞒天过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一、胜战计1、瞒天过海2、围魏救赵3、借刀杀人4、以逸待劳5、趁火打劫6、声东击西二、敌战计1、无中生有2、暗渡陈仓3、隔岸观火4、笑里藏刀5、李代桃僵6、顺手牵羊三、攻战计1、打草惊蛇2、借尸还魂3、调虎离山4、欲擒故纵5、抛砖引玉6、擒贼擒王四、混战计1、釜底抽薪2、混水摸鱼3、金蝉脱壳4、关门捉贼5、远交近攻6、假道代虢五、并战计1、偷梁换柱2、指桑骂槐3、假痴不癫4、上屋抽梯5、树上开花6、反客为主六、败战计1、美人计2、空城计3、反间计4、苦肉计5、连环计6、走为上1、瞒天过海原典: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文:防备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
秘密潜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
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解析:"瞒天过海","胜战计"之第一计。
唐太宗率军平定东辽之乱,途中晕船不能行进,薛仁贵出计,造一"木城船",瞒过太宗,使其安全过海。
2、围魏救赵原典: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文:直接攻打集中的强敌,不如先设计分散它再各个击破;主动出击攻击敌人,不如等待敌人的弱点暴露后再相机歼敌。
解析:"围魏救赵","胜战计"第二计。
战国时期,齐国军师孙膑用此计在桂陵大败魏军,可谓"围魏救赵"的典范。
3、借刀杀人原典:敌已明,友示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译文:在敌方情况已经明确,友军态度尚未稳定时,应引导友军与敌人拼杀,不必自己出兵攻打,以保存实力。
这就是根据《易经。
损》卦"损上益下"的原理推演出的,用别人的损失换取自己的利益的办法。
解析:"借刀杀人","胜战计"之第三计。
西汉末年,刘秀率军与驻守洛阳的朱鲔、李轶对峙,刘秀巧用计谋,借朱鲔之手杀掉了李轶,得到了洛阳。
数学课上的“三十六计”_高二作文
数学课上的“三十六计”话说,数学老师向来都是全班同学讨厌的对象。
为什么呢?因为数学课,实在是闷得无法说!这样一来,大家都喜欢在数学课上偷偷摸摸地写起了作业来。
为此,几位“足智多谋”的同学经过实践,隆重推出了《三十六计》之数学课版。
第一计:调虎离山使用说明:调虎离山,也就是将数学老师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自己趁机写作业。
案例:某节数学课。
一同学在老师讲课时,大声对老师喊:“数学老师!陈梓轩同学在写作业!”数学老师迅速走到该同学身边,殊不知——是自己在写作业。
推荐指数:★★★★(如果弄错了,老师就会让你罚站,那就是得不偿失呀!)第二计:偷梁换柱之一使用限制:必须在老师评讲试卷、而你的作业正好也是试卷的时候才可以使用。
使用说明:在老师评讲试卷时,将作业卷放在上面覆盖着评讲的试卷或覆盖一半,这样的话,老师就看不出来了。
案例:某节数学课。
数学老师正在大谈试卷上的练习题,某一同学将试卷折成四分之一张卷子那么大,叠在评讲的卷子上。
可惜,数学老师发现该同学并没有用红笔改正,便起了疑心,最终发现……推荐指数:★★★(容易被发现!)第三计:偷梁换柱之二使用限制:必须在老师评讲试卷、而你的作业正好也是试卷、有两支型号相同但颜色不同的笔(一支红笔,一支蓝笔或黑笔)的时候才可以使用。
使用说明:此计是偷梁换柱之一的延伸及加强版。
在第二计的基础上,将红笔和蓝笔的笔芯互换,避免让老师发现。
案例:某节数学课,还是那名同学。
他吸取了教训,用上了此计谋——偷写成功!推荐指数:★★★★★(最好的办法!)第四计:瞒天过海使用说明:最简单也最容易被发现的一个计谋。
此计很简单,光明正大地写着作业,再找些书垒高起来挡住老师的视线。
(也就是自欺欺人)案例:某一同学是课代表,他的桌面自然而然有许多收齐的作业。
那同学把作业放到前方,然后自己私底下写起作业来——成功!推荐指数:★★★(典型的自欺欺人!)第五计:空城计使用限制:在老师评奖试卷时才能使用。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
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科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
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1.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第二计:围魏救赵,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第五计: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
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第六计: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
2.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
现形容凭空捏造。
第八计:暗渡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第九计:隔岸观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第十计: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3.攻战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4.混战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从锅底抽掉柴火。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
比喻用计脱身。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
5.并战计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三十六计继集之4:直接间接
作者:马到成功老师
在用方程与方程组解决各类应用题的时候,对未知数的设定可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直接设定所求,或者间接设所求,都可以把题目的难度降低,或更清晰,更容易理解。
【精典名题1】奥林匹克业余体校篮球班的同学进行一次投篮测试,每人投10次,按每人的进球数统计,得到下表(中间部分的数据已被擦去):
进球数012 (8910)
人数754 (341)
已知至少投进3个球的人平均每人投进6个球,进球少于8个的人平均每人投进3个球。
篮球班参加测试的同学有多少人?
【思路点拨】直接设有x人参加测验。
由上表看出,至少投进3个球的有(x-7-5-4)人,投进不到8个球的有(x-3-4-1)人。
投中的总球数,既等于进球数不到3个的人的进球数加上至少投进3个球的人的进球数,
0×7+1×5+2×4+6×(x-7-5-4)
=5+8+6×(x-16)
=6x-83,
也等于进球数不到8个的人的进球数加上至少投进8个球的人的进球数,
3×(x-3-4-1)+8×3+9×4+10×1,=3×(x-8)+24+36+10=3x+46。
由此可得方程6x-83=3x+46,3x=129,
x=43(人)。
【精典名题2】一批树苗,按下列原则分给各班栽种;第一班取走100棵又取走剩下树苗的10
1
,第二班取走200棵又取走剩下树
苗的
10
1
.第三班取走300棵又取走剩下树苗的10
1
,照此类推,第i
班取走树苗100 i 棵又取走剩下树苗的
10
1
.直到取完为止.最后各班所得树苗都相等.试问这批树苗有多少棵?有几个班?每个班取走树苗多少棵?
【思路点拨】直接设,列出的方程稍复杂。
设这批树苗有x 棵,则第一班取走树苗(100+
)10
100
-x 棵,第二班取走树苗
10
)10
10
-100(-200-200x x +
+
棵.依题意,得
10
)10100
-100(-200-20010
100
-100x x x +
+=+
,解得
x =8100,于是第一班取走
的棵数,也就是每个班取走的棵数为90010
100
-8100100=+,参加栽树的班数为
9900
8100
=,所以这批树苗有8100棵,共有9个班,每个班取走的树苗都是900棵。
如果间接设树苗有)(10010+x 棵,列方程要比上面简洁的多。
可知第一班取走树苗)(x +100棵,剩下x 9棵,则第二班取走树
苗:
20010200-9+÷)(x 棵。
依题意得:20010200-9(100+÷=+)
x x ,解得x =800,于是第一班取走800+100=900,总数为:810010080010=+×棵,共有9个班。
【精典名题3】幼儿园有3个班,甲班比乙班多4人,乙班比丙班多4人。
老师给小孩分枣。
甲班每个小孩比乙班每个小孩少分3个枣;乙班每个小孩比丙班每个小孩少分5个枣。
结果甲班比乙班总共多分3个枣,乙班比丙班总共多分5个枣。
问3个班总共分了多少枣?
【思路点拨】直接设共分多少枣列方程有困难,可以间接分两组来设定数。
解:设甲班有X 人,每人分Y 个,则乙班有(X-4)人,每人分(Y+3)个,丙班有(X-8),每人分(Y+8)个。
根据题意列方程组:
XY-3=(X-4)*(Y+3),
XY-5=(X-8)*(Y+8),
解得:X=19,Y=12。
枣的总数=19*12+15*15+11*20=673
答:3个班总共分了673个枣。
【精典名题4】整片牧场上的草长得一样密,一样地快。
已知70头牛在24天里把草吃完,而30头牛就得60天。
如果要在96天内把牧场的草吃完,那么有多少头牛?
【思路点拨】本题中牧场原有草量是多少?每天能生长草量多少?每头牛一天吃草量多少?若这三个量用参数a,b,c表示,再设所求牛的头数为x,则可列出三个方程。
若能消去a,b,c,便可解决问题。
解:设整片牧场的原有草量为a,每天生长的草量为b,每头牛一天吃草量为c,x头牛在96天内能把牧场上的草吃完,则有
②-①,得
36b=120C。
④
③-②,得
96xc=1800c+36b。
⑤
将④代入⑤,得
96xc=1800c+120c。
解得x=20。
答:有20头牛。
【精典名题5】小张、小王和小李三人进行自行车比赛.小张比小王早12分钟到达终点,小王比小李早3分钟到达终点.他们算了一下,小张的速度比小王每小时快5千米,小王的速度比小李每小时要快1千米.他们三人进行自行车比赛的路程有多长?【思路点拨】无法直接求路程长,先求出其中一人的速度和所用时间.
设小张所用时间为x小时,速度为y千米/小时.小王比小张迟12分钟到
由三人比赛路程相同,利用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化简得方程组
解得x=1,y=30.因此,比赛的路程是30×1=30(千米).答:比赛的路程长30千米.
升学模拟4
1,小明每天定时从家到学校,若小明每分钟走30米,则迟到3分钟;若小明每分钟走40米,则早到5分钟.求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
2,有甲、乙、丙、丁4个,每3个人的平均年龄加上余下一人的年龄分别为29,23,21和17。
这4人个中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的差是多少?
3,某车间每个工人看管的布机是相同的.通过一次技术革新,每人可以多看管1台布机,就节省了15名工人.又经过一次技术革新,每人又可以多看管2台布机.又节省了15名工人.问这个车间有多少台布机?
4,有一篮子鸡蛋分给若干人,第一人拿走1个鸡蛋和余下的,
第二人拿走2个和余下的,第三个人拿走3个鸡蛋和余下的……,最后恰好分完,并且每人分到的鸡蛋数相同。
问:共有多少鸡蛋?分给几个人?
5*甲、乙两队学生参加郊区夏令营,但只有一辆车接送,坐不下.甲队学生坐车从学校出发的同时,乙队学生开始步行.车到途中某处让甲队学生下车步行,车立即返回接乙班学生并直开到夏令营,两班学生正好同时到达.已知学生步行速度为4千米/小时,汽车载学生时速度为40千米/小时,空车时速度为50千米/小时,
问甲班学生应步行全程的几分之几?
参考答案:
1,直接设距离。
解:设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为S米,则
去分母,方程两端同乘以120:
4S-360=3S+600
S=960.
答:小明家离学校960米.
2,解:解:设4人年龄分别为A,B,C,D。
且D
A<
<根
<
C
B
据题意:
(A+B+C)/3+D=29,
(A+B+D)/3+C=23,
(A+C+D)/3+B=21,
(B+C+D)/3+A=17
4式相加得:2*(A+B+C+D)=90,
所以A+B+C+D=45
由(A+B+C)/3+D=29,两边同乘以3可得:(A+B+C+D)+2D=87,解得最大者D=21
同理,由(B+C+D)/3+A=17,解得最小者A=3
21-3=18
其实只要列两个式子,第一个与第四个,将一式减四式得:
3
2
-D 32两边同乘以2
3
,18
=A D -答: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的差是18岁。
3,设原有x 名工人,每人看管y 台布机.
第一次革新后,有(x-15)名工人,每人看管(y+1)台布机;第二次革新后,有(x-30)名工人,每人看管(y+3)台布机.
解出:x=60,y=3.,如一批人买小船,有人退出算船价的题也用此类解法。
4,
直接设总量试试。
所以分给了8人。
5,解:如图:
设全程为x千米,甲、乙两队分别步行a、b千米.要使两队学生同时到达夏令营,只有他们两队步行的路程相等才行,故a=b.
等量关系是:乙队走a千米路程的时间正好等于汽车送完甲队又原路返回时遇到乙队的时间,即:
去分母,两端同乘200,得
5x-5a+4x-8a=50a
9x=63a
《数学三十六计搞定小升初》一书自出版发行以来,虽有些不足之处,但仍受到广大高年级学生,奥数教师同行,学生家长的喜爱,我希望下一阶段把我还有的一些实际教学中的想法记录下来汇编成三十六计继集。
每一篇文章都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以期博采众长,惠及学生。
在书最终成稿前,图片,数据,以及选编例题的难度与次序都要再加工,请多提宝贵意见。
--马到成功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