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ACSTQIPTBI管理实践指南

合集下载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介绍说明书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介绍说明书

艾默生网络能源(西安)研发中心 费希尔久安(成都)
艾默生网络能源(深圳) 雅达电子(深圳) 热敏碟(深圳) 艾默生家电应用技术(深圳)
P. 26 2007-7-19
Qingdao Tianjin
XI’an Chengdu
Suzhou Nanjing
Shanghai
Shenzhen
P. 21 2007-7-19
艾默生公司简介 - 中国
艾默生中国概况
● 七十年代末开始发展中国业务 ● 中国是Emerson在亚洲的最大商业伙伴
- 自 ’02 年销售额仅次于美国 ● 基本建设:
- 29 家工厂在14个地点
- 8 家合资公司
● 超过3万名员工
P. 23 2007-7-19
中国地区投资分布图
P. 10
Emerson 管 理 精 粹 受全球青睐
Performance Without Compromise
How Emerson Consistently Achieves Winning Results
作者:C. F. Knight 和 D. Dyer
“Performance Without Compromise” 是对在一次又一 次的挑战面前获得成功的管理流程和价值体系的一 个令人信服的考察。该书为要在全球市场上一展身 手的经理们提供了清晰和中肯的见地。
P. 2 2007-7-19
公司全球概况
● 多元化全球生产及技术企业,为世界各地的工商业及消 费者市场服务
● 上市公司(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EMR) ● 总部设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 ● 以卓越管理、长期财政业绩及持久力见称 ● 生产及/或销售遍及150多个国家 ● 1890 年成立 – 业务经营达116年

TQM基本工具之品质控制七种手法

TQM基本工具之品质控制七种手法

TQM基本工具之品质控制七种手法
关键字:TQM
TQM基本工具之品质控制七种手法
品质控制七种手法是由日本品质管理专家石川馨在1965年提出来的,他认为只用这七种手法就可以解决95%的现场质量问题,这七种手法在后来的QCC活动中及其他现场品质改善活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QC七大手法即:查检表、柏拉图、鱼骨图、直方图、管制图、散布图、层别图。

第一步:查检表集数据
将基本数据简单记录并统计整理,以作进一步分析或作为核对、检查之用
第二步:柏拉图抓重点
将收集的数据以不同标准找出项目比率,依照大小顺序排列,由构成比率很容易了解问题的重点与影响的程度,可以找到改善重点,一般前80%为重点
第三步:鱼骨图追原因
问题的特性受到一些要因的影响,将要因加以整理,成为有相互关系且有条理的图形。

便于查找重点
第四步:直方图显分布
将所收集的数据、特性或结果值,用一定的范围在横轴上加以区分成几个相等的区间,将各区间内的测定值所出现的次数累积起来的面积用柱形画出的图形。

主要看数据分析
第五步:管制图找异常
由制程调查来改进制程能力,不断降低产品质量变异性,而提升产品质量的方法,最重要的是Qc手法,在此基础上发展出SPG技术,它有解析用和管制用两种用途
第六步:散布图看相关
把互相有关联的对应数据。

以纵轴表示结果,以横轴表示原因,然后用点表示出分布形态,根据分布的形态来判断对应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七步:层别图作解析
为区别各种不同原因对结果之影响,而以个别原因为主体,分别作统计分析。

2020年(TQM全面质量管理)TQM

2020年(TQM全面质量管理)TQM

(TQM全面质量管理)TQM全X公司品质管理(TQM)概念(一)前言1.日本品质管制推行阶段●第二次大战后,日本货便宜又差●韩战期间,日本荣获渔翁之利●美国式QC导入(1)1950年统计QC(SQC)技术、生产部门,工程师作QC,指导者:戴明博士(2)1955运营者QC运营管理者:裘兰博士●日本式品管自己导入推广(1)1960年班组长的QC生产部门班、组长:石川馨博士(2)1965年全社的QC生产部门以外之部门也作QC(全X公司品质管制TQM)(3)1970年纳入者QC外包协力厂大中小企业(中卫体系)(4)1975年建设业QC制造业以外之业种,鹿岛建设(5)1980年服务业QC第三次产业革命、品质提升①饭店②银行③航空X公司④休闲游乐⑤医院●1980年5月美国NBC电视台播放“日本能,我们为什么不能!”●日本式品质管制,全X公司品管TQM散播全球●TQM魅力无穷,全球32国推行TQM,68国推行QCC,且积极增加中(大陆推行QCC)。

(二)企业运营环境的审视1.外在环境:自由化、国际化的冲击●保护主义抬头●人工不足●消费者环保意识高涨●社会不安●法令更张●竞争激烈●生产型态改变●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企业社会责任之企求···2.内在环境:成本:运营成本急剧上升●品质:品质不良、顾客退货●产量:交期延误、效率低落●士气:做事被动,士气不振,未以运营企业、运营单位之想法、立场来进行工作。

···3.外在因素:不易掌握、控制,属不确定之变数,只能预测。

内在因素:可掌握、控制,也必需加以掌握控制。

4.我国企业应走之路●学会吸取日本企业之经验。

●高品质、低成本、高效率、高工资。

●积极研究开发领导市场。

●多角化运营,积极培养运营人才。

●推行全X公司品管。

(三)以品质为中心的运营方式1.广义的品质:制品品质、工作品质、服务品质、业务品质······。

BIQS26-TPM设备维护微课教材

BIQS26-TPM设备维护微课教材

17
设备维护
目视化管理及交流 ------设备或TPM看板包含整个维护流程中不断收集的信息和结果。绩效及问题的目视 化管理有利于方便操作工、维护人员、线上工程师及管理人员之间交流。 • 维护按灯系统(举例来说)可用于在故障时确保生产和维护区域快速交流 维护板为维护小组提供设备及工装异常相关的信息,以及需要帮助的地方。维护板展 示的内容视维护部署策略实施情况而异。某些情况下,还可能视需要增加额外的边框来突 出维护职能的效率。

• •

标准化作业 • 维护任务 • 详细的任务说明书 TPM完成情况检查表 机器性能 • 各类损失的量化 • 各类损失的趋势 TPM活动指标 • 标注已完成的工单 • 操作工和小组发现并排除的问题数
18
持续改进 – 基于维护反馈
• •
设备维护
组织应具备一个持续改进流程,用于改进生产产出。 持续改进由以下人员进行: 维护小组: 操作人员: • 维护小组的作用是改进维护活动的效率 • 建立TPM后,操作工开展自主维护 及成本。维护小组凭借丰富的设备维护 并持续改进。 经验来确定哪些部件需要进行预防性维 • 操作人员监测自己的工作并实施改 护或重新设计。 进。 • 仔细观察设备以及其在现有维护标准下 • 操作人员持续改进现有标准以确定 的老化程度来完善现有维护标准。检查 工作场所有待管理的新地方,并为 损坏零件的磨损迹象并相应调整维护频 其设定适当的标准,如原材料、工 率。 具、备件、仪表、箱子及货盘的存 • 应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更换 放位置、装夹位置等。 • 运用持续改进工具来维持定期维护的标 • 操作人员持续改进其标准化工作、 准化作业 – 如何使之更有效率?如何 检查表、任务频次及可视化控制, 通过维护活动杜绝浪费?哪些额外的技 以消除多余、浪费或分配不均的工 能和培训能够改善效率?(见下一页) 作。 • 利用产量改进流程 (TIP) 将重点放在过 • 基于数据来推动调整和改进。 程限制(瓶颈)的识别和排序上(如 “选出”前5位“最坏情况”)。 • 将所有改进措施应用到工厂和/或公司 其他同类设备上。 • 基于数据推动调整和改进。

BIQS BBS-风险管理篇

BIQS BBS-风险管理篇

——先期产品质量策划与控制计划(APQP)
——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FMEA)
——测量系统分析(MSA)
——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
——统计过程控制 (SPC)
•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于1994年9月27日共同宣布采用统一的强制
外协质量标准。
• 1996年GMS 1st
来自SGM正宗的BIQS培训&高级咨询,帮助供应商获得认证与提升:13916131910陈老师
1897年 1906年 1929年底开始
1933年 1935年8月 1937年8月 1929年~1937年 1937年7月 1953年 1973年 1984年
1990年
成立乙川棉布合资公司
丰田 佐吉
成立丰田织机公司
丰田 佐吉
将纺织机专利卖给当时势力强大的普拉特公司
丰田 佐吉
决定发展汽车工业,体验了英国的汽车交通,走访了 丰田 喜一郎
1.2 GMS发展史
丰田生产方式
BIQS昨天、今天、明天
1984年 NUMMI工厂
James P.
Womack
1996年
精益生产创始人
GM-GMS
1990年
EISENACH
来自SGM正宗的BIQS培训&高级咨询,帮助供应商获得认证与提升:1391精61益3生19产10系陈统老师
6
BIQS昨天、今天、明天
丰田生产体系 一种独具特色的现代化生产方式
Ohno 19121990)
著名的丰田 生产方式的
经营理念 生产组织 物流控制
成本控制 库存管理 现场管理
创始人
质量管理
现场改善
来自SGM正宗的BIQS培训&高级咨询,帮助供应商获得认证与提升:13916131910陈老师

质量管理TQM工具讲稿

质量管理TQM工具讲稿

Total Quality Man ageme nt现代质量管理的七种工具(控制方法)辅导讲课提纲(注:课件中均穿插翔实的应用例子)一、质量管理概论二、传统的管理方法1、全数检验阶段—原始2、抽样检验阶段-进步3、抽样统计阶段一提高三、老的七种工具回顾1、直方图;2、流程图;3、排列图;4、控制图;5、调查表;6、因果图(鱼刺图);7、水平对比法(分层表法)四、现代质量控制7种工具(两种附加工具)1、关联图是指用一系列的箭线来表示影响特定质量问题的多种因素间相互因果关系的连线图。

是由老的管理工具鱼刺图演变升华过来一种新的管理工具,他可以指导我们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2、系统图对要达到的目的所需要的手段进行逐级分解,可以系统地掌握问题,寻找到实现目的的最佳途径,并应用于质量管理中。

特别适宜于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3、KJ 法KJ法源自日本。

该方法思路开阔,适用于对未来质量计划的制定和质量保证的完善。

原理是针对某一存在问题广泛收集资料,按内在联系分类整理,找出解决办法。

4、矩阵图它通过多元因素的关联分析,找出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

可以使用二维和三维表格分析。

一般适用于产品改进和产品研发。

5、矩阵数据分析图该工具主要用于产品质量的多因素分析和产品质量综合评价,工具要求矩阵中对应因素的关系能定量表达,便于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6、过程决策程序图法(PDPC法)它适用制定质量管理的实施计划,以及预测系统可能发生的问题,并预先制定措施,控制质量管理的全过程,确保最佳效果。

原理是运筹学中所运用的过程决策程序图应用于质量管理。

对事态设想各种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确定其达到最佳结果。

7、箭条图法是将网络图中的关联思维方法与质量管理的目的有机结合起来产生的新的质量控制方法。

8附加1:雷达图法观察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差距。

9、附加2:集思广益法该方法体现集体智慧。

以有准备的小型座谈会形式,轻松的环境让他家针对问题畅所欲言,从中获取解决问题的信息。

美国ACS TQIP TBI管理实践指南

美国ACS TQIP TBI管理实践指南

美国ACS TQIP TBI管理实践指南简介颅脑外伤(TBI)往往给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后果。

在美国,据统计每年急诊就诊或在院的患者中约有250万与TBI有关,其中约有50000多人死于TBI,有相当比例的TBI患者遭受暂时或永久性残疾。

据估计,TBI 每年对美国经济造成的负担超过760亿美元,且花费在残疾及劳动力丧失保障方面的费用要远高于急救治疗费用。

关于急性TBI的管理,目前设计严密的对照研究数据甚少。

虽然基于循证医学的TBI管理指南已经出版,但是这些指南所依赖的临床研究的质量限制了指南的推荐强度和使用范围。

《TQIP脑外伤管理实践指南》采用了目前已有的、最可靠的证据,对于研究证据不足的某些方面,则采用专家们一致公认的经验和观点。

GCS评分的应用要点:①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是评估意识障碍程度的可靠工具;②对GCS评分必须进行规范的评估和记录;③必须记录每一项的评分(睁眼、言语、运动);④GSC总分(3-15)对患者的轻重分类及预后评价意义重大。

四十年前Teasdale和Jennett首先发明了GCS评分,GCS评分能由轻到重全方位评估患者意识障碍;现在GCS评分在临床和科研中被国际广泛采用。

GCS评分的目的在于评估三个不同项目的反应:睁眼反应(E)、言语反应(V)、运动反应(M)(表1)。

对于个别患者,所有项目及总分都要作出具体报告,例如E4V4M5,GCS总分13。

GCS总分(3-15)与分组比较水平密切相关,并且为患者的分类及预后提供了一个有用手段/方式。

轻型脑外伤≥13分,中型脑外伤9-12分,重型脑外伤≤8分。

若GCS评分被麻醉原因或者其他混淆因素影响致不能评估的,该原因应当被如实记录。

虽然经常这么做,但是1分不应当被记录,因为真正的1分之差是无法评估的,伴随时间变化的GCS评分曲线将会有助于对早期变化的监测。

既要对患者自然状态下的反应进行评估,又要对其在刺激状态下的反应作出评估。

自然气行业计ibration标准的准备与应用说明书

自然气行业计ibration标准的准备与应用说明书

DCG Partnership 1, Ltd. 4170A South Main Street, Pearland, TX 77581IntroductionIn today’s natural gas industry, it is imperative that the standards used to calibrate are made to the utmost quality. Calibration standards are mixtures of known concentrations of components used to confirm or determine concentrations in samples. Calibration standards are needed for quality assurance/quality control, measurement and balance, quantitative sample analysis, and custody transfer. Preparation, blending, and final analysis are all crucial factors which will determine the integrity of the calibration standard. Several guidelines, such as ISO, GPA, and API must be followed in order to produce a calibration standard that is accurate and consistent.PreparationAll manufacturers should have a written quality assurance protocol for cylinder preparation and blending methods. DCG evacuates all cylinders prior to filling using a DCG proprietary protocol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that removes trace residual components. Due to the many different calibration standards manufactured, the specific protocol for evacuation can be from a basic vacuum purge to a complex, internal cleaning.Figure 1. Vacuum station BlendingAccording to the 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 (API), calibration standards must be, at a minimum, gravimetrically prepared and traceable by weight to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or equivalent party. NIST Traceability validates the link between the calibration weights. In addition, any raw materials used in the blending process must be analyzed for impurities which must be considered in the making and analysis of the standard.All balances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calibration standards must be calibrated and monitored daily and linearities verified weekly. In addition, bi-yearly evaluation by an outside metrological laboratory meeting ISO Guide 25 and ANSI/NCSL Z540-1 is required. Weights should be kept in protective cases and handled in such a manner to avoid soiling from dirt and oils which may provide a false calibration.Figure 2. Balances and masses used to gravimetrically prepare calibration standardsCertificationAfter the blend is mixed thoroughly it is time to certify that the blend has met all the method specifications or requirements. Our mixture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o our seven-point calibration curve. These analyzed values are compared to the gravimetric values and are used to confirm the gravimetric values. These blends are also checked for repea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in accordance with any requirements.DCG Partnership 1, Ltd. 4170A South Main Street, Pearland, TX 77581Figure 3. Gas Chromatograph set up for the certification processMaintenanceTo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the calibration standard, proper maintenance is key. Calibration standards represent a significant investment of time and money. Exposing calibration standards to temperatures below their hydrocarbon dew point may cause stratification, causing the heavier components to settle to the bottom of the cylinder, while the lighter components collect near the top. Opening the cylinder valve in this condition will release the lighter components, altering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alibration standard. When this occurs, the quality of the standard is compromised and each component’s actual concentration is changed. This results in erroneous analytical data and a ruined calibration standard. API 14.1 defines how calibration standard maintenance via heating the standard is done.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calibration standard be heated for at least 4 hours after the cylinder has reached a temperature of 30°F (17°C) above the expected hydrocarbon dew point of the calibration standard. Used properly, heat blankets will prevent the above from happening by heating the cylinder to the desired temperature.The sample lines from the calibration standard to the gas chromatograph and any regulators being used in the sampling process must also be maintained at a temperature of at least 30°F (17°C) above the hydrocarbon dew point. This can be accomplished with heat trace tubing; heat trace tubing assists in maintaining the integrity of the standard during sampling. When drawing a sample, if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is below the hydrocarbon dew point, condensation of the standard within the sampling system lines may occur. Electrical heat trace tubing is used to heat the sampling system lines to avoid this. Heating the regulator offsets the reduction in temperature associated with pressure regulation.Figure 4. Heat blanketConclusionIn an industry where business is based on the quality of the final product, a calibration standard that is prepared to the highest caliber is critical. This imparts confidence to companies that the calibration standards they have purchased are accurate and precise and will fulfill their contractual obligations. An incorrect or lesser grade standard will result in the imbalance of the purchasing plant or pipeline. However, it does not end there. To preser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alibration standard and guarantee the maximum shelf life, proper care andmaintenance is a must.。

怡安翰威特能力模型构建理念以及公司介绍_v1

怡安翰威特能力模型构建理念以及公司介绍_v1
– Extends help and support whenever required and seeks the same to leverage synergies and work collaboratively with others
例如 完善重点关注 岗位员工任职资格 体系
招聘:以胜 任力模型为 基础的人员 招聘筛选体 系
例如 给出外聘人才 的招型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需要逐步深化,不能一蹴而就
风 险
对外招聘
培训培养
内部竞聘
晋升管理
绩效管理
6
高 风 险
薪酬激励
胜任力模型词条的展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关键的内容几乎都要包括在内
核心素质
e.g.销 要求 售职位
专业能
力要求
胜任力模型
职位 C
10 years 5 years
公共关系
B D 项目管理能力
领导力
F A
销售能力
Early Entries
当前关注重点
5
很多企业的胜任力体系被束之高阁,是因为缺少定制化的配套机制与工具 基于胜任力的人才管理机制是企业人才保障的关键
标准体系
Level 2
– Maintains positive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teams/ work groups and collaborates to achieve business objectives
– Understands the impact of performance/ non-performance on overall team objectives – Suggests factors that are either positively or negatively impac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eam – Smoothens differences of opinion between peers to facilitate harmonious and collaborative team-working – Identifies issues and escalates them to appropriate levels to facilitate team effectiveness

美国仿制药申报要求和最新案例分析-FDA对药物杂质的控制要求

美国仿制药申报要求和最新案例分析-FDA对药物杂质的控制要求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培训中心高级培训班
“美国仿制药申报最新要求和案例分析”
FDA对药物杂质的控制要求
Dr.George Ma
马小波博士
Toronto, CANADA
多伦多市,加拿大
FDA对药物杂质的控制要求:Contents 目 录
• 原料药与成品药中的有机杂质 • 有机杂质来源和控制 • 有机杂质控制限度的论证 • 案例分析:杂质控制限度的设置和论证 • 练习-杂质控制限度的设置和论证 • 原料药与成品药中的残留溶剂 • 残留溶剂的指导原则和控制限额的建立 • 案例分析:如何建立残留溶剂控制限额 • 具有基因毒性杂质的控制 • 练习-残留溶剂控制限额的建立和论证
MeOH, EtOH, IPA, THF, Dichloromethane, Acetone,
Triethylamine, etc.
• Residual Solvents/OVI’s
Solvents/reagents used in the reactions, purification process or formed during reaction
杂质分类
– 有机杂质
➢ 合成杂质(Synthetic Impurity)或工艺杂质(Process Impurity):一般来自生产过程 中残留的原料、中间体、试剂、配体和催化剂以及反应副产物。只与原料药的生产 过程有关,在原料药和制剂的储存中一般不可能增长。通过对合成路线的分析可以 确定某一杂质是否为合成杂质。
• 非特定杂质:
➢ 在药品中出现的种类与几率并不固定。因此,在药品的临床前与临床研究中,很难对 这些杂质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 为将这些杂质可能带来的安全性隐患降至最小,ICH的杂质指导原则Q3A(R)和 Q3B(R)对其限度用鉴定限(Identification Threshold)做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在原料 药标准中任何单个非特定杂质的限度不得超过鉴定限。

《TQC培训教材》课件

《TQC培训教材》课件

TQC的创新与实践
智能制造
通过引入智能化设备、大数据分 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生产过 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
效率和产品质量。
个性化定制
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通过定 制化生产和服务,提高产品附加
值和市场竞争力。
供应链协同
加强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与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提
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效益。
可持续发展,推动环保技术的应用和绿色制造的实施。
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质量保证措施
包括制定质量标准、建立质量管理 体系、实施质量控制等。
可靠性管理
可靠性管理是指对产品在规定条件 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 力进行管理,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和使用寿命。
03
TQC的பைடு நூலகம்践方法
6西格玛管理
6西格玛管理是一种追求卓越质量、 降低缺陷和变异的管理哲学,通过采 用数据驱动的方法和统计分析来改进 流程和产品。
TQC的应用领域
总结词
TQC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和组织,包括制造 业、服务业、医疗保健和教育等。它适用于 各种规模的组织,从小型创业公司到大型跨 国公司。
详细描述
制造业是TQC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涉及 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到最终 检验的整个供应链的质量控制。服务业也广 泛应用TQC,例如在客户关系管理、服务流 程改进和员工培训方面。医疗保健和教育行 业也越来越重视TQC的应用,以提高服务质 量、患者满意度和教学效果。此外,TQC还 适用于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和其他公共部 门机构,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VS
详细描述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企业面临着日本 产品的激烈竞争,这些产品以其高品质和 低价格迅速占领了市场。为了应对这一挑 战,美国企业开始采用TQC方法,通过系 统地应用统计方法和质量控制技术来提高 产品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TQC的理念 逐渐扩展到整个组织的管理中,成为一种 全面的质量管理方法。

TQM全面质量管理实战(2)

TQM全面质量管理实战(2)

1.9984 2.0014 1.9973 2.0023 2.0018 1.9996 2.0038 1.9976 1.9969 1.9947 2.0001 1.9945 2.0006 1.9978 1.9991 1.9998 1.9971 2.0018 1.9979 2.0014
2.0019 2.0048 1.9981 2.0001 1.9976 1.9999 2.0024 2.0001 2.001 1.9999 1.9954 1.9996 1.9967 1.9996 1.999 1.994
2012-8-31
主讲:精益六西格玛大师--何小勇
3
主讲:何小勇
1
比亚迪汽车全面质量管理(TQM)实战特训教材
思慧德0755—26999489

全面质量管理(TQM)实战特训教材(2)
一、 统计学的作用 统计学的作用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表述、分析和解释数 据以作出判断和解决问题的科学。

全面质量管理(TQM)实战特训教材(2)
7.3 离差的测量
1)极差 2)四分位数极差 3)方差 4)标准偏差
2012-8-31
主讲:精益六西格玛大师--何小勇
15
主讲:何小勇
5
比亚迪汽车全面质量管理(TQM)实战特训教材
思慧德0755—26999489

23
思慧德0755—26999489

全面质量管理(TQM)实战特训Kurtosis
峭度用于表现一个分布相对于正态分布顶部较尖还是平坦。 峭度为正值表示该组数据分布与正态分布相比更为陡峭(更 尖)。 峭度为负值表示该组数据分布与正态分布相比更为平坦。 峭度只适用于对称分布。
2012-8-31

CQI-10有效解决问题的指南EPS

CQI-10有效解决问题的指南EPS
2014-5-21 陈瑞泉 16
Effective Problem Solving (EPS)
3、尽早暴露问题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能尽早认识到问题并在其成为更大的问题前解决它,是一种 解决问题的基本行为和价值观念。尽早暴露问题来之不易,这需 要培训和不断的练习。 大家常说并认为有效解决问题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对真正问题 的恰如其分的描述。很多问题产生于过失、误差及不符合项/违规 操作。一种主动鼓励员工在过失、误差和不符合项/违规操作发生 时指出这些状况的文化,通常可以避免使其成为问题。 4、在各层次、各职能岗位运用解决问题 任何企业成功地解决问题文化的核心是整个公司全面采用并 实行这种文化。既然组织内所有员工在每天的工作中都会遇到并 需要解决问题,则任何人不得例外。
2014-5-21 陈瑞泉 8
EPS适用于解决从简单到复杂的所有层次的问题
2014-5-21
陈瑞泉
9
Effective Problem Solving (EPS)
《有效解决问题的指南》(EPS)的内容分为三个主要方面: 1、期望行为 对于领导者、问题责任人和问题解决人员所要求的文化行为和 价值观,以使组织有效地解决问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 建议使用的有效解决问题的过程步骤,推荐使用的在解决问题 的每一个阶段应该提出并回答的问题。 3、技能和工具 推荐在EPS的每一阶段为协助组织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培训和能 力培养过程方面的建议。
2014-5-21
陈瑞泉
19
Effective Problem Solving (EPS)
多实践、提倡主动解决问题的文化行为。这包括帮助员工在 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大力支持员工的自我提高、奖励那些发现/指 出过失和问题的员工,以及积极鼓励员工尽早发现潜在问题并得 以及时纠正。 为有效解决问题制定期望的目标。执行领导层必须为各层次 的所有员工在工作中运用有效解决问题制定期望目标。 建立和维护必需的基础设施。 执行领导层应负责保证员工在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所需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充足的培训及 在问题趋于复杂时的技术指导。 建立必要的评估/测量与反馈系统。必须评估及跟进企业文 化朝期望目标发展的状况,及时发现差距并向组织提供反馈。执 行领导层要负责确保组织评估并跟进正确的测量指标。

1孙雪奇药品微生物监管与实施常见问题

1孙雪奇药品微生物监管与实施常见问题
培养室、消毒间、无菌室应分开 b、房屋足够宽敞、通风、有良好的照明。 c、房屋内墙面及地等应采用易于清洁的材料。 d、应制定合理、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对操作
环境进行消毒。 e、废弃物应投入指定的容器内,经无害化处理后排
放,以防某些病原微生物传播。 f、净化室、净化工作区域、洁净环境按国家及部颁
• 外包装完整,数量 • 样品标识、内容同流转单
(9)检验方法、标准和记录
使用现行标准 按照SOP进行操作 SOP的放置位置和适用性 实验应及时记录 记录实验步骤应尽可能详细 记录应有实验者、复核者签名
(10)OOS 在实验过程中,一旦发现OOS,应如实记录并报 告实验室负责人,及时启动OOS调查
不作规定
A级=ISO4.8;B级=ISO5;C级静态/动态=ISO7/8; D级静态=ISO8 GMP2010的说明
表4:各级别洁净环境微生物监测的动态标准①
洁净度级 别
A级 B级 C级 D级
浮游菌 cfu/m3
1 10 100 200
沉降菌(90mm) cfu /4小时②
1 5 50 100
表面微生物
培养基名称批号制备日期制备量灭菌后的ph值制备人等配制容器上需要有明确标识使用校验合格的灭菌器填写灭菌记录根据培养基说明书设定灭菌程序温度和时间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培养基灭菌的设备与废弃物灭菌设备分开标准菌株的来源和保存标准菌株来源美国典型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atcc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mccb样品必需具有代表性固体样品或液体样品均需充分混合后取样应按照sop进行检验样品应混合均匀后取样检测不能随意减小取样量以免影响检出率contenttitle使用现行标准按照sop进行操作sop的放置位置和适用性实验应及时记录记录实验步骤应尽可能详细记录应有实验者复核者签名10oos在实验过程中一旦发现oos应如实记录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及时启动oos调查生产或实验过程中的任何一个oos都应该被记录任何一个记录的oos都应该按照sop进行调查11a菌落计数精密度控制计数b菌检出质控c菌种鉴定质控菌生化试验是实验室外部组织机构对实验室的质量评价不仅可以评定检验结果的偏差还可以检查整个质量体系的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ACS TQIP TBI管理实践指南简介颅脑外伤(TBI)往往给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带来重后果。

在美国,据统计每年急诊就诊或在院的患者中约有250万与TBI有关,其中约有50000多人死于TBI,有相当比例的TBI患者遭受暂时或永久性残疾。

据估计,TBI每年对美国经济造成的负担超过760亿美元,且花费在残疾及劳动力丧失保障面的费用要远高于急救治疗费用。

关于急性TBI的管理,目前设计密的对照研究数据甚少。

虽然基于循证医学的TBI管理指南已经出版,但是这些指南所依赖的临床研究的质量限制了指南的推荐强度和使用围。

《TQIP脑外伤管理实践指南》采用了目前已有的、最可靠的证据,对于研究证据不足的某些面,则采用专家们一致公认的经验和观点。

GCS评分的应用要点:①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是评估意识障碍程度的可靠工具;②对GCS评分必须进行规的评估和记录;③必须记录每一项的评分(睁眼、言语、运动);④GSC总分(3-15)对患者的轻重分类及预后评价意义重大。

四十年前Teasdale和Jennett首先发明了GCS评分,GCS评分能由轻到重全位评估患者意识障碍;现在GCS 评分在临床和科研中被国际广泛采用。

GCS评分的目的在于评估三个不同项目的反应:睁眼反应(E)、言语反应(V)、运动反应(M)(表1)。

对于个别患者,所有项目及总分都要作出具体报告,例如E4V4M5,GCS 总分13。

GCS总分(3-15)与分组比较水平密切相关,并且为患者的分类及预后提供了一个有用手段/式。

轻型脑外伤≥13分,中型脑外伤9-12分,重型脑外伤≤8分。

若GCS评分被麻醉原因或者其他混淆因素影响致不能评估的,该原因应当被如实记录。

虽然经常这么做,但是1分不应当被记录,因为真正的1分之差是无法评估的,伴随时间变化的GCS评分曲线将会有助于对早期变化的监测。

既要对患者自然状态下的反应进行评估,又要对其在刺激状态下的反应作出评估。

对于重意识障碍的患者,运动面的评分具有良好的鉴别能力,但是在轻度脑损伤患者中睁眼反应及言语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各个项目(睁眼、言语、运动)之间提供了互补的信息。

GCS评分的优势在于它涵盖了广泛的意识障碍区间,并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为监测意识状态变化提供了重要工具。

评估和记录的标准化至关重要,以便反应伴随时间作出的变化,以及和其他医护人员交接。

自然反应是患者在无任刺激状态下首先被观察到的反应。

首先,对患者进行言语的呼唤,如要求患者服从命令并同时观察其是否对此作出反应,例如睁开眼睛等等。

如果患者对此没有反应,则给予一个刺激引出反应。

刺激的位置(中枢或外)应该是标准化且一致的。

给运动反应打分,只需观察上肢的运动,而不必观下肢。

表1.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分类与运转要点:①对于格拉斯哥评分(GCS)≤13的患者,应快速将其从现场直接送往创伤急救系统中可用的最高等级的创伤中心,以进行紧急神经外科评估与干预。

②对于复合伤(GCS评分≤15)、颅脑以外其它部位中度至重度创伤、及简明创伤评分(AIS≥3)的患者,应快速将其送往既定创伤系统中最高等级的创伤中心,以进行紧急神经外科与多学科评估与干预。

正确的现场分类对疑似脑外伤(TBI)的患者而言极为重要。

伴TBI的创伤患者需快速液体复、精准的手术策略及危重管理能力以减少继发性脑损伤。

美国疾控中心(CDC)2011年创伤患者现场分类指南指导EMS供应商将所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低于13分的所有患者或任意程度TBI(GCS≤15)伴颅外损伤(AIS≥3)的患者送往具备可快速提供明确治疗的专家、工作人员及设施的最高等级创伤中心(通常为一级或二级创伤中心)。

尽管有这些指南,资料显示不管是有或没有创伤中心的地区,TBI患者的受伤等级显著被低估及错误分类。

在一些需较长运输时间(≥1小时)的偏远地区,只能到级别较低的创伤中心(三级、四级或非指定医院),那里只能提供初始复治疗。

这些医院应该有适当的预先设定的飞机/路面运输流程与协议,以便能够将TBI患者立刻转移至既定创伤系统中可用的最高等级的中心。

目标导向治疗一些临床指标可作为TBI目标导向治疗的一部分;其中的部分目标(如CPP、ICP、PbtO2)对ICU中的患者具有更高的意义,而其他标准则适用于所有TBI患者。

应维持充足的氧饱和及血碳酸正常,存在明显肺部问题(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可能需关注与肺部有关的指标;应密切监视收缩压(SBP)及平均动脉压以避免低血压;体温管理的目标为正常体温,中心体温应维持在38℃以下;需将电解质维持在正常围。

关注TBI患者的血钠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应避免血钠过低,因为血钠过低可能会加重脑水肿,TBI患者还可能出现尿崩症(DI)或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

因此,应密切监视患者的血清钠与渗透度水平,高血糖症与低血糖症不利于TBI患者;应密切监测所有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在已知或疑似糖尿病患者中,在开始营养之后应更密切监测血糖水平。

在TBI患者中贫血与凝血障碍为常见情况,因此应密切监视。

对于TBI患者血红蛋白输注阈值,各家标准不一。

近期的一项随机临床试验对比了TBI之后的两个血红蛋白输注阈值(7g/dl与10g/dl),研究显示两组的神经系统功能评价并无差异;但10g/dl的阈限与较高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关,结果支持将7g/dl的输注阈限作为最佳实践建议。

TBI患者早期就应评估凝血功能,包括使用INR确定药物性的、医源性的还是创伤后早期凝血功能障碍。

使用新的凝血功能评估工具(血栓弹力图、ROTEM或血小板功能评估)可为目标导向治疗提供额外信息,以逆转凝血功能障碍。

表2. 治疗目标。

颅压检测要点:①ICP监测很重要,但其不能替代神经系统查体和影像学检查。

②对昏迷(GCS评分≤8分)或者最初CT影像提示存在结构性脑损伤的患者(推荐)行ICP监测。

③对于昏迷患者,但无结构性脑损伤的证据,或早期CT影像未提示高颅压(基底池受压或消失),通常不推荐ICP监测;若病情无进展,患者可复查CT予以观察,而不需行ICP监测。

④对GCS评分>8分,存在结构性脑损伤且病情进展风险很高(存在大面积/多发脑挫伤,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推荐进行ICP监测。

⑤对因颅外损伤需行急诊手术、机械通气;CT扫描证实或临床表现提示病情持续进展的患者推荐进行ICP监测。

⑥ICP监测的优选法为脑室外引流(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EVD),因其既可以用于诊断(测量ICP),又可以用于治疗(可以引流CSF)。

ICP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此外,脑灌注压(CPP)作为受ICP影响的变量(等于平均动脉压-颅压),是脑血流量的重要标志;CPP升高有助于血流灌注及氧合作用的重建。

ICP监测除了可以测量CPP以外,还能对即将发生的如:挫伤/血肿增大,脑水肿加重等结构性脑功能紊乱和术后并发症提供早期预警。

关注ICP的增高,将指导进行及时的CT及其它检查、及时的干预和有针对性处理。

ICP监测仍是重型TBI管理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近期的研究已强调在TBI的治疗中需要更加强调使用ICP监测的必要性。

作为迄今为止最大的ICP监测面的研究,来源于参与ACSTQIP医院的观察数据显示:ICP监测的利用率与住院低死亡率相关。

其他未被采纳的院制度也被证实和预后改善相关。

在南美进行的唯一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对TBI患者通过ICP监测使ICP≤20mmHg的治疗式和通过影像学检查及神经系统查体指导的治疗式进行了对比。

两组结果比较虽然未见差异,但并不支持在TBI的治疗中终止ICP监测;相反,其结果证实了通过有创ICP 监测或通过反复的临床查体和影像学检查来识别颅压增高的重要性。

此项研究同时挑战了目前被广为接受的对所有患者都固定地将ICP调整到20mmHg的观念。

目前被接受的颅压警戒值为20mmHg,并将可以接受的20-25mmHg围作为颅高压治疗的临界值。

目前正进行中的研究提示,此阈值可能还取决于患者个体因素。

个性化治疗模式应当基于患者的损伤类型,并依赖日益强大的先进神经监测技术。

ICP测量的金标准是通过脑室外引流(EVD),外接压力-容量传感器。

检测器置于脑室中央,能测量全脑ICP并能发挥通过脑脊液引流降低颅容量的治疗优势。

脑实质ICP监测也是可靠的法,但不能进行脑脊液引流。

某些情况下,也可将探头置于硬膜下或硬膜外,但二者均是ICP测量最不准确的法。

颅高压的管理要点:①颅压仅仅是个宏观压力指标,并不能确定颅压升高的具体机制。

其它的神经监测及大脑自动调节功能的评估可能有助于个体化治疗;②推荐采用“三层”颅压(ICP)管理法,利用多面的治疗措施来应对不同的机制。

层级越高则治疗强度越大,带来的并发症越多;③如果在同一级(层)中,未能有效控制ICP/CPP,应该及时迅速进入到下一级(层)的治疗案;④反复的CT复查及神经系统检查以排除迟发性损伤并进一步指导治疗。

由于颅压(ICP)升高背后往往不是单一的病理生理因素,所以管理十分复杂。

颅压(ICP)升高与多种机制有关,包括:脑水肿(细胞、细胞外)、脑静脉回流受阻、脑充血(自动调整功能丧失、血管扩)、占位效应(血肿增大)和脑脊液循环障碍。

颅压是一个宏观压力指标,多种机制均可引起颅压升高。

神经系统多模式监测如脑组织氧分压(PbtO2)、颈静脉氧饱和度(SjvO2)、脑血流量(CBF)、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和其他参数可能有助于制定一个更个体化的治疗法。

我们推荐的“分层”颅压(ICP)管理法,利用多面的治疗措施来应对不同的机制。

层级越高则治疗强度越大,带来的并发症越多。

颅压的三层管理流程:第一层(TIER1):a. 床头抬高30度(反Trendelenburg体位可改善脑静脉回流);b. 推荐给予气管插管患者短效的镇静镇痛药物(比如,异丙酚、芬太尼、咪达唑仑);c. 脑室外引流管只能间断性开放,除非进行附加的颅压监测,并不推荐持续性脑室外引流,因为当引流处于开放状态,并不能反应实际的颅压;d. 有必要反复得进行CT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用以排除挫伤血肿的进展和指导治疗。

如果经过上述处理,ICP持续≥20-25mmHg则进入第二层。

第二层(TIER2):a. 有脑实质颅压监测的患者,应考虑行脑室外引流术,间断性进行脑脊液引流。

b. ICP升高的情况下,可间断性给予高渗性治疗(译者注:甘露醇、高渗盐等),不得作为常规治疗长期使用。

甘露醇应给予间断快速输注(0.25-1g/kg),输注甘露醇进行渗透性利尿时需要特别注意低容量的发生;需要监测血清钠离子浓度和渗透压(每6h),如果血浆渗透压大于320mOsm/L,则需要停止输注甘露醇;在有明确低血容量证据的情况下,停止使用甘露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