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检测和论文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分类与处理论文
浅谈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分类与处理【摘要】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即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asc),是指血液检测单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hbsag),但无肝炎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症状者,属终身带毒,可能一生都不发病,如常人一样正常工作和学习。
据统计我国约有十分之一的人携带乙肝病毒。
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母婴传播及免疫功能较弱的青少年、成人接触乙肝病毒。
这种携带者保持了人类中乙型肝炎病毒的存活,终究是危害健康的隐患,因此,须认真对待,防患于未燃。
【关键词】乙肝;抗原;携带;处理【中图分类号】r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451-011 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分类1.1 甲类:曾患过肝炎而本人则全然不知,因其临床症状和肝脏损害轻微且很快痊愈,仅表现为病后的hbsag携带状态,在健康体检时查出的属此类。
本类携带者病毒不复制,没有传染性。
此类hbsag携带者应进行医学跟踪,每3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以便及时了解有无肝损害,若有应及时治疗。
1.2 乙类:健康携带者,经反复多次肝功能化验均正常,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甚至作肝活检亦未见病理改变,肝组织结构完整。
这类hbsag携带者可以照常工作、学习和劳动,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机体自身免疫状态的改善可自然转阴。
1.3 丙类:经肝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
这类患者有病毒复制,并有传染性。
此类hbsag携带者经证实有病理损害,应按现症病人对待,及时进行治疗。
2 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医学处理2.1 保护肝脏:绝对戒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精神轻松愉快,合理膳食,注重营养,定期检查乙肝表面抗原及肝功能,必要时可服用抗坏血酸、保肝维养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加强肝脏营养,切忌盲目乱用药,更不可相信广告或庸医的所谓“包治”,“百分之百转阴”之类的骗人假话,以免上当受骗。
2.2 家庭及个人卫生:无症状hbsag携带者家庭及其他成员可注射乙肝疫苗进行预防,本人的生活用具(剃须刀。
高中毕业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及预防方法论文
高中毕业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及预防方法【摘要】目的探究某市2008——2011年高中毕业生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
方法所有的高中毕业生都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bsag阳性率。
结果 20452名高中毕业生中,有1600位hbsag阳性,总阳性率为7.82%,农村毕业生的阳性率高于城市毕业生,男性的阳性率也大于女性,但是逐年阳性率有所下降。
结论某市2008——2011年高中毕业生 hbsag阳性率存在性别差异、城乡差异,虽总体阳性率逐年降低,但是总体情况仍不容乐观。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高中毕业生;防治措施我国是一个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感染率很高的国家,乙肝病毒传染性强,隐蔽性强,在我国分布广,具有很大的健康危害。
乙肝病毒在我国的检出率呈现地域差异、城乡差异。
人群密度过大能使其传染率上升。
高中学生是乙型病毒易感人群,做好青少年的防治工作是降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重中之重[1]。
现结合某市2008——2011年高中毕业生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的调查结果,提出一些防治策略,以期能为遏制乙肝病毒的传播做出贡献。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研究对象为某市2008——2011年高中毕业生,共20452人,年龄在15-18岁之间,其中男11682人,占比为57.12%,女8770人,占比为43.37%,城市户口10316人,农村户口10136人。
1.2 检测方法空腹抽取静脉血3ml,离心取上层血清,用elisa 法检测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试剂盒由上海科华试剂有限公司提供,检测过程严格参照试剂盒说明书。
1.3 数据处理记录的数据经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用χ±s表示;χ2检验处理计数资料。
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20452名高中毕业生中,有1600位hbsag阳性,总阳性率为7.82%,农村毕业生的阳性率(8.50%)高于城市毕业生(7.15%),男性的阳性率也大于女性,但是逐年总体阳性率逐年下降。
pcr-2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论文PCR方法快速检验HBV 作者:刘晓林王远贺王瑞静指导老师:张文卿于红2006年12月29日PCR方法快速检验HBV[日期:2006-12-29 ] 作者:刘晓林王远贺王瑞静青岛大学医学院04级六班【摘要】乙型肝炎的预防、检测和治疗变的尤为重要。
①模板DNA的变性:②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③引物的延伸:标准的PCR反应体系:本次实验的PCR反应体系:本次实验的PCR反应循环参数:标号“7”的阳性标本一份。
标号“8”“9”的待测标本各一份(由老师提供的待检人员的血清DNA提取液)。
标号“—”的阴性标本一份在实验中,一大部分的工作是微量试剂的滴加,这要求我们有过硬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PCR HBV 乙型肝炎快速检测一、前言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主要经输血、注射、性行为和母婴传播。
本病起病缓慢,部分患者可转为慢性,少数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据估计全世界HBsAg携带者约3.5亿,其中我国约1.2亿人,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南亚、非洲等国际为HBV感染的高流行区。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是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
它具有特异、敏感、产率高、快速、简便、重复性好、易自动化等突出优点;能在一个试管内将所要研究的目的基因或某一DNA片段于数小时内扩增至十万乃至百万倍,使肉眼能直接观察和判断;可从一根毛发、一滴血、甚至一个细胞中扩增出足量的DNA供分析研究和检测鉴定。
过去几天几星期才能做到的事情,用PCR几小时便可完成。
PCR技术是生物医学领域中的一项革命性创举和里程碑。
但是由于PCR技术的高度灵敏性,使得实验中易出现假阳性的情况,影响了PCR应用的可信度。
对乙型肝炎进行实验室诊断,最常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患者血清HBV标志物,而血清HBV DNA是HBV感染、复制、血液有传染性的直接标志,所以近年常采用PCR技术对乙型肝炎进行研究和诊断。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肝功及血脂检测结果分析论文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肝功及血脂检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调查研究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肝功以及血脂的检测结果。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检测标本分成hbsag阳性组以及hbsag阴性组各50例。
采用电化学发光检测甲胎蛋白(afp),使用速率法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胆固醇(chol)以及甘油三酯(tg),实施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乙肝表面的抗原。
结果 hbsag阳性组中的alt为40.678±35.901,与阴性的29.123±22.01相比具有增高的趋势,然而hbsag阳性组中的chol以及tg 为4.512±1.02与1.134±0.701,这和阴性组中的4.812±0.791与1.431±1.401相比,具有下降趋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bsag阳性患者存在着严重的肝脏功能损伤以及脂代谢的紊乱,应当定期进行alt以及血脂的检查,有效的预防肝脏疾病的产生。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肝功;血脂;临床观察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73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61-01乙肝表面抗原(hbsag)属于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其本身并不具备传染性,由于它会携带着乙肝病毒一起出现,因此成为检测乙肝病毒的标志之一。
临床调查得出,hbsag会存在患者的血液、泪水、唾液以及汗液中[1]。
当患者感染了乙肝病毒以后的2-7个月内,患者机体内的氨酸氨基转移酶会逐渐的升高,且在检测血液时表现出阳性结果。
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100例hbsag标本中化验其肝功以及血脂的变化,且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待检测的100例体检健康患者,均分为使用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hbsag阳性组以及hbsag阳性组。
儿童乙肝抗体检测时间分析论文
儿童乙肝抗体检测时间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乙肝基础免疫[1]的效果及持久性,找出最合适的加强或重新接种时间,以利更好地预防乙肝。
方法选取我院接种门诊严格按0,1,6完成乙肝基础免疫按种的儿童,分1岁组,1.5岁组,2岁组,2.5岁组,3岁组,3.5岁组,4岁组,进行乙肝抗hbs检测。
结果随着接种后时间的延长,抗-hbs的阳性率逐渐下降。
2.5岁和3岁,3.5岁的检测率相当,无统计学意义,1岁,1.5岁,2岁与2.5岁检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乙肝基础免疫对儿童起到保护作用,但抗体维持时间随着时间延长也逐渐减弱,经过对比最好在2.5岁进行抗-hbs检测,并根据抗体强弱及有无进行相应的加强或重新接种,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易感人群,另笔者认为家庭中有乙肝病史的更应在1岁时就行抗-hbs检测,以及时加强接种。
【关键词】乙肝抗体检测时间;乙肝疫苗;基础免疫;效果观察乙型肝炎在我国发病率较高,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尚无治疗乙肝的特效药。
控制乙肝的关键在于预防,而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接种乙肝疫苗。
我国早已开展儿童免费乙肝疫苗接种,使国民乙型肝炎感染率大大下降,而接种乙肝疫苗保护率并不是100%,在我中心门诊时有接种后仍感染乙肝的儿童,因此,为了更好地预防乙型肝炎,了解儿童乙肝基础免疫后抗体情况及其持久性,找出最佳坑体检测时间,进行及时的补种及加强,是十分必要的。
对我中心接种门诊严格按0,1,6完成乙肝基础免疫按种的6790例儿童分为1岁组,1.5岁组,2岁组,2.5岁组,3岁组,3.5岁组,4岁组,进行乙肝抗hbs检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为1-4岁健康儿童,均严格按0,1,6完成乙肝基础免疫按种,接种剂量为10ug,/人次,所有的儿童父母均hbsag 阴性。
1.2 疫苗由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3 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进行定量检测抗-hbs,抗-hbs ≥30mlu/ml为阳性,10mlu/ml<抗-hbs≥30mlu/ml为弱阳性,抗-hbs<10mlu/ml为阴性。
乙肝病毒论文干扰素论文:乙肝患者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
乙肝病毒论文干扰素论文:乙肝患者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干扰素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比较好。
但是,干扰素治疗乙肝,免疫系统在杀死乙肝病毒的同时,也会杀死正常的肝细胞,所以会引起发热,恶心呕吐,厌食等症状,不过不用过于担心,这些症状在停药后一般都可自行恢复。
作者通过对行干扰素抗病毒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关键词】干扰素乙肝病毒不良反应1 临床资料1.1对象与方法:本组30例患者中均为2010年10月~2011年5月我院住院患者,男18例,女12例,20~40岁15例 ,41~50岁12例,51岁以上3例;病程为4-7个月,所有入选病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
1.2 治疗方法:对入组患者进行聚乙二醇干扰素180μg (上海罗氏制药)1次/周,皮下注射,连用15周以上,分别检测生化指标及病毒学指标,临床观察其不良反应,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
2 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2.1 感冒样综合征:多在注射后2~4个小时出现。
有发热、寒战、乏力、肌肉酸痛。
治疗2~3次后逐渐减轻。
体温若不超过39℃,一般不予特殊处理。
超过39℃,首先予以一般物理降温:如冰敷,另外以50%酒精醇浴,在行干扰素治疗之前应预先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让其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消除紧张,焦虑情绪,降温时还应补充足够的液体,以免体液流失。
部分高热患者或关节、肌肉酸痛明显者可予以可给予复方阿司匹林片、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以缓解症状。
2.2 消化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功能异常。
多数病例80%(24/30)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后可致食欲不振加重,对于腹胀,?食欲不振、腹泻,恶心、干呕的患者给予胃复安等药物后均可好转。
Pre-S1Ag检测判断乙肝抗病毒疗效论文
Pre-S1Ag检测判断乙肝抗病毒疗效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探讨pre-s1ag检测分析判断乙肝抗病毒疗效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治hvbdna呈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100例,进行普通干扰素治疗46周,治疗前后对hbvdna和pre-s1ag进行检测然后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前100例患者中血清hbvdna阳性率100%,pre-s1ag阳性率86%;治疗后hbvdna阳性率42%,pre-s1ag 阳性率39%,治疗前及治疗后两者检出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pre-s1ag与hbvdna总符合率87%。
结论:pre-s1ag和hbvdna 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前后检测结果有相当大的一致性,pre-s1ag可以作为判断乙肝抗病毒疗效的一个很好补充甚至替代方法。
关键词pre-s1aghvbdna乙肝检测抗病毒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05目前,对乙肝抗病毒疗效的判定主要是通过hvb的复制是否得到很好的抑制来实现的,若判断乙肝病毒是否还在复制,就要进行hbvdna的检测[1]。
但是hvbdna的检测是相当复杂的,并且条件要求也相当高,很多落后地区和基层医院不具备进行检测的条件,如果患者要进行乙肝抗病毒疗效的检测,就必须得去大城市大医院检测,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能不能找到一个新的有效的检测乙肝抗病毒治疗情况的检测方法。
资料与方法2007~2011年收治hvbdna呈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100例,诊断标准符合我国肝病与寄生虫病会议诊断标准,其中男66例,女34例,年龄19~60岁,并且已经全部排除其他类型肝炎病毒感染及重叠感染的可能。
对其进行符合我国相关乙肝防治标准的干扰素治疗。
治疗及观察方法:治疗期间由专门的医生和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及其变化,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hbvdna和pre-s1ag。
对100例患者采用运德素7mu进行肌肉注射,每两天1次,46周1疗程。
乙肝病毒感染论文恩替卡韦论文:恩替卡韦的临床应用特点及评价
乙肝病毒感染论文恩替卡韦论文:恩替卡韦的临床应用特点及评价【摘要】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一直是临床上倍受关注的课题,许多学者都致力于研发有效的抗乙肝病毒的药物,恩替卡韦是近年来临床上应用于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的新型药物,属于核苷类似物,能有效对乙肝病毒进行抑制,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患者很少出现不良反应,耐受性高,本文就恩替卡韦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探讨,并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关键词】乙肝病毒感染恩替卡韦核苷类似物临床应用进展我国属于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高发地区,约1.2亿人口受乙肝病毒感染,hbsag检测为阳性,其中确立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患者接近0.3亿[1,2]。
乙型肝炎病毒(hbv)通常以血液、围产期感染及性接触等为主要的传播途径,受到感染后约10%会发展成为慢性肝炎[3]。
而约25%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会随着病情的加重,最终走向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一直是临床上倍受关注的课题,许多学者都致力于研发有效的抗乙肝病毒的药物,恩替卡韦是近年来临床上应用于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的新型药物,属于核苷类似物[4],能有效对乙肝病毒进行抑制,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患者很少出现不良反应,耐受性高[5],本文就恩替卡韦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探讨,并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1 恩替卡韦的药理机制恩替卡韦(etv)又称恩替卡韦水合物或恩替卡韦一水合物,是目前最新研发的一种抗乙肝病毒一线治疗药物,属于环戊酰鸟苷类似物[6]。
主要是针对乙肝病毒(hbv)的多聚酶起明显的抑制作用。
恩替卡韦作用于人体后,通过磷酸化的作用生成带有活性的三磷酸盐,而三磷酸盐一般能维持在细胞内长达15小时的半衰期。
恩替卡韦能够通过结合hbv的多聚酶,与其天然底物的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进行竞争抑制,最终生成恩替卡韦三磷酸盐,有效地对多聚酶(逆转录酶)病毒的三种细胞活性进行抑制,恩替卡韦三磷酸盐抑制乙肝病毒的dna多聚酶的抑制常数(ki)是0.0012μm [7,8],主要体现在:启动hbv的多聚酶;合成其dna的正链;形成前基因组中的mrna逆转录负链。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措施论文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中图分类号】r5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467-02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乙型肝炎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据世界性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肝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
在我国,病毒性乙型肝炎是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乙型肝炎传播已成为影响人口素质的重要问题。
根据调查我国人群中有60%的人感染过乙肝病毒,10%的人为hbv表面抗原携带者,每年新发现乙肝病人数为50万,约占全国传染病发病总数的1/4,其中有症状需要治疗的活动性乙肝患者约为2000多万例,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还将发展为肝病、肝硬化,少部分患者还会转变为肝癌。
乙肝不仅严重的影响人体健康,而且会给家庭、社会造成经济负担。
我国政府从2002年开始,投入大量资金为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将乙肝疫苗免疫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这将大大降低乙肝的发病率,阻断乙肝病毒的传播,乙肝疫苗的发展与应用,对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起重要作用。
过去十多年来,我国各地从城镇向农村逐渐铺开对新生儿的普种工作,已经能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使hbsag携带率大幅度下降。
0~9岁儿童hbsag携带率在我国一些地区已从10%以上下降到1%~2%。
加强乙肝防治工作,宣传安全预防接种措施,是我国政府和卫生部门以及我们基层工作人员不可推卸的任务和责任。
1.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措施:最有效的预防乙型肝炎措施就是及时有效地进行免疫接种1.1.主动免疫: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免疫作用持久,适用于所有的易感人群。
1.2.被动免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常见HBV-M模式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HBV-DNA关系论文
常见HBV-M模式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HBV-DNA的关系摘要目的:探讨hbv-m,前s1抗原(pre-s1)和hbv-dna的关系。
方法:选取hbsag(+)常见hbv-m模式乙肝患者血清208例,elise 法检测pre-s1,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在hbsag(+)患者血清中,pre-s1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67.8%和41.8%;在hbv-dna阴性组,hbeag和pre-s1的阳性率分别为10.3%和38.5%,在hbv-dna阳性组hbeag和pres1的阳性率分别为60.8%和85.4%。
结论:pre-s1与hbv-dna的一致性更高,在反映hbv复制及传染性方面,比hbeag更有意义。
关键词hbv-m前s1抗原hbv-dna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08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而我国是慢性乙肝(chb)的高发区。
chb则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临床治疗中关注较多的是hbv-m和hbv-dna检测结果,但是有些医院没有条件开展pcr检测。
近年来研究表明[1],pre-s1的检测比hbeag更能反映hbv的复制情况,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观察。
资料与方法2011年1~6月沈阳市六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凝胶分离管空腹采血3ml,离心后检测hbv-m,选取hbsag(+)模式血清冻存待集中检测pre-s1。
hbv-dna结果从lis系统中按病历号查询。
试剂、仪器及方法:hbv-m上海科华elise试剂,pre-s1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试剂,以上均用上海科华khb-st360酶标仪elise方法检测,结果以阴阳表示。
hbv-dna用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mj公司opticon2荧光定量pcr仪检测,以检测下限1.0×103copies/ml为限,判断结果阴阳性。
乙肝化验作文范文
乙肝化验作文范文乙肝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
通常情况下,由于病毒的潜伏期较长、症状不明显等原因,人们很难意识到自己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需要通过化验检测来确认。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乙肝化验呢?化验前需要进行基本身体检查,如测量体重、身高、体温、血压等。
这是为了排除其它慢性疾病的可能,并且为后续的化验提供基础数据。
接着,需要进行血液检测。
这个过程相对简单,医生会用无菌针头取出一部分血液,在化验室进行相关检测。
最终,医生会给出化验报告,根据报告结果确定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
其中,乙肝化验主要有五项指标,分别是HBsAg、HBeAg、HBcAb、Anti-HBs、Anti-HBc。
各项指标的意义如下:HBsAg:乙肝表面抗原,也就是病毒的最外层结构。
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身体内存在乙肝病毒,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
HBeAg:乙肝e抗原,在病毒感染早期出现,通常是HBsAg阳性的人会出现HBeAg阳性。
如果HBeAg阳性时间过长,说明病情可能比较严重。
HBcAb:乙肝核心抗体,它是对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反应。
如果检测出HBcAb阳性,说明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或者是正在感染乙肝病毒。
Anti-HBs:乙肝表面抗体,它是对HBsAg的抗体。
一般而言,只有在病毒经过治疗或者是自愈之后,Anti-HBs才会出现。
Anti-HBc:乙肝核心抗体,也就是对HBcAg的抗体。
它可以在乙肝病毒感染后一个月左右出现。
通过上述检测指标,可以较为全面地判断感染乙肝病毒的情况。
如果检测出了阳性结果,需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加剧。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平时的预防,获得乙肝疫苗的接种以及保持个人卫生等,以尽可能避免感染乙肝病毒,保护自己的健康。
乙肝化验是检测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高度重视。
同时,还应该注意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保护自己身体健康。
乙肝病毒(HBV)与肝细胞癌相关性论文
乙肝病毒(HBV)与肝细胞癌相关性的探讨【摘要】目的:肝癌与乙肝病毒,afp的相互关系,大量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硬化及肝癌存在着因果关系。
为了进一步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关系,湖南省肿瘤医院于2010年1月-2012年4月对1131例患者分析。
【关键词】肝癌;afp;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250-01目前对肝细胞癌(简称肝癌)诊断与治疗存在诸多难点与瓶颈:1早期诊断难;2复发转移率高,5年复发转移率约60%;3个性化治疗与临床实践的大环境不匹配;4有效药物和干预手段少。
肝癌是位列世界第五,我国第三的恶性肿瘤,且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逐年上升。
实验室肝癌检查主要针对甲胎蛋白( afp)及其异质体`各种血清酶`其它标志物(如异常凝血酶原`铁蛋白)等,大量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硬化及肝癌存在着因果关系。
为了进一步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关系,湖南省肿瘤医院于2010年1月-2012年4月对1131例患者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31例均系湖南省肿瘤医院于2010年1月-2012年4月对1131例住院患者,年龄17-79岁,其中女性361例,男性770例,全部符合1993年国家卫生部制定的肝癌诊断标准,根据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肝癌,ct或b超显示肝脏占位性病灶。
1082例为病理或细胞学确诊,49例为临床确诊。
1.2 方法1.2.1 观察内容:对肝癌进行乙肝病毒感染检查及afp检查,并进行对比。
1.2.2 检查方法:乙肝病毒标志物方法中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方法中,仪器时间分辨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efficuta-387,试剂为上海新波生物技术公司乙型肝炎病毒检测试剂盒。
乙肝病毒-dna:方法,pcr实时荧光定量。
仪器abi7300,试剂为圣湘公司乙型肝炎病毒pcr试剂盒。
乙肝论文。
中国常见重大传染性疾病——乙肝1.乙肝简介与起源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病。
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
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1.3亿。
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
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3000万。
乙肝的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
无黄疸型持续阳性者易慢性化。
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
乙肝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
乙肝病毒是个古老的病原体,包括现在所谓的新发现病种其实在古代都有,只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化验手段的进步才被发现,并不等于发现他了才存在,没有发现即不存在。
乙肝的标志性产物表面抗原在1965年在澳大利亚首次被发现,故简称‘澳抗’,这一天开始意味着乙肝病毒开始被了解、发现。
乙肝病毒结构图2.我国乙肝情况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9300万人,占到了全世界患病人数的1/4。
根据《中国大学生人群乙型肝炎防治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高校新生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9.06%,然而,乙肝疫苗接种率仅在30%左右,大学生的乙肝防治现状不容乐观。
中国是一个乙肝大国,要摘掉乙肝大国的帽子,需要防治并举。
乙肝不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而且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每年用于肝炎和肝病的医疗、保健费用高达1000多亿元。
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入托、入学、就业、婚姻等方面受到很大影响,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致使为数众多的人对肝炎忧心忡忡,束手无策,甚至发展到“谈肝炎色变”的地步。
几年前,卫生部就已将肝炎列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头号“敌人”。
乙型肝炎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同时也成了全世界医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乙肝不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而且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每年用于肝炎和肝病的医疗、保健费用高达1000多亿元。
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入托、入学、就业、婚姻等方面受到很大影响,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致使为数众多的人对肝炎忧心忡忡,束手无策,甚至发展到“谈肝炎色变”的地步。
泰兴市成人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调查论文
泰兴市成人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调查【摘要】目的:了解泰兴市成人人群中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状况,为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取按整群抽样法,抽取常住成人2000名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检测。
结果:调查的2000名常住成人中,hbsag、抗-hbs、抗-hbc的阳性率分别为9.05%、28.85%和9.75%。
21-40岁年龄组的hbsag、抗-hbc的阳性率低于41-60岁年龄组,41-60岁年龄组中抗-hbs阳性率低于21-40岁年龄组。
接种乙肝疫苗人群的hbsag、抗-hbc的阳性率低于未接种乙肝疫苗人群,而未接种乙肝疫苗人群的抗-hbs阳性率低于接种乙肝疫苗人群。
结论泰兴市成人人群是我市乙型肝炎免疫预防的重点对象,提高成人人群中乙肝疫苗接种率,对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乙肝;接种率;感染率【中图分类号】r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539-01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hbv)感染后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血液、母婴传播,是危害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之一,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可达9.09%[1]。
为了解我市成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和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效果,于2009年对泰兴部分人群开展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本研究采用整体抽样法,选择泰兴市两个乡镇3-5个行政村或组为抽样点,调查对象为18岁以上的当地常住人口。
在知情告知前提下,自愿参加本项目调查。
1.2 调查方法: 由调查员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入户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出生年月)、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史、乙型肝炎病史等。
同时对每位被调查对象采静脉血5ml,同时采集静脉血,常规分离血清,-20℃保存待检。
1.3 实验室检测所有标本统一由泰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检测。
HBsAg论文:肝硬化患者HBsAg定量检测的意义
HBsAg论文:肝硬化患者HBsAg定量检测的意义【中文摘要】研究HBsAg定量测定在乙肝相关性肝硬化病程中的变化和意义。
方法:选择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患者60例纳入试验对象,根据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肝硬化的临床诊断标准分为失代偿期组和代偿期组,其中代偿期组35例,失代偿期组25例。
另选取45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作为对照组。
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中HBsAg和HBeAg滴度,免疫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 载量。
结果:1.肝硬化病程中HBsAg滴度的变化:携带者组、肝硬化代偿期组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HBsAg滴度分别为,3746.69±2168.54 ng/ml,5558.41±2073.06 ng/ml和6910.38±1959.20 ng/ml,各组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即携带者组低于肝硬化代偿期组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且肝硬化代偿期组低于失代偿期组(p<0.05)2.肝硬化病程中HBeAg滴度的变化:HBeAg滴度在携带者组最高,肝硬化代偿期组次之,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中最低。
但经统计学比较仅在携带者组与肝硬化失代偿期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肝硬化病程中HBV DNA载量的变化:三组中HBV DNA载量均数值比较,携带者组明显高于肝硬化期两组(P<0.05),肝硬化代偿期组与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别。
4. HBsAg与HBeAg的关系:携带者组及肝硬化代偿期组HBsAg与HBeAg间呈负相关(P<0.05);肝硬化失代偿期组HBsAg与HBeAg间无明显相关性。
5. HBsAg与HBV DNA的关系:携带者组HBsAg与HBV DNA间呈负相关(P<0.05);肝硬化代偿期组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中HBsAg与HBV DNA间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1.随着肝病的进展,HBsAg滴度逐渐上升。
820名医务人员乙肝病毒血清学调查结果论文
820名医务人员乙肝病毒血清学调查结果及分析【摘要】目的:了解乙型肝炎在医务人员中的感染状况。
方法收集820份医务人员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
结果医务人员hbsag阳性率2.4%,抗-hbs阳性率47.8%,全阴性为25.24%;随着工龄增加,hbsag阳性率递增;不同乙肝疫苗接种史hbsag阳性率有差异。
结论由于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强等原因,医务人员hbsag阳性率较低。
乙肝疫苗接种是医务人员预防乙型肝炎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医务人员;乙肝【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13-01乙肝传播途径复杂,医务人员是感染乙肝病毒(hbv)危险性高的人群[1],为了解乙型肝炎在医务人员中的感染情况和分布,对2009年820名医务人员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进行了检测和分析。
1 对象和方法1.1对象:共搜集11家医疗机构自愿检测的医务人员样本820份,其中男性154名,女性666名。
年龄在19~67岁。
1.2 方法:检测hbv5项血清学指标。
采用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盒,严格按说明和操作规程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2.1 性别分布:820名医务人员中,hbsag携带率为2.4%,其中:男性3.9%,女性2.1%,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9,p>0.05)。
抗-hbs阳性率为47.8%,其中:男性47.4%,女性47.9%,男性低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p>0.05),见表l。
2.2 工龄分布 :”0~”工龄组的hbsag携带率最低,抗-hbs阳性率最高。
不同工龄组的hbsag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26,p>0.05)。
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78,p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病毒检测和分析探讨
摘要:乙肝病毒是传染病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我国是乙肝病发率较高的国家。
乙肝病毒的传染随时威胁到身边的人,要对乙肝病毒做好检测及预防,避免乙肝病毒的传染危害。
本文就乙肝病毒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乙肝;病毒;检测
【中图分类号】r82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2)04-0115-01
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是指引起人类急、慢性肝炎的dna病毒,也称丹氏颗粒,简称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vidae),是乙型肝炎病毒的简称。
乙型肝炎病毒根据目前所知,hbv就只对人和猩猩有易感性,引发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
完整的乙肝病毒成颗粒状,直径为42纳米,颗粒分为外壳和核心两部分,由丹娜在1965年发现,因此也被称为丹娜颗粒(dane)。
1 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及危害
1.1 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乙肝病毒有多种传播方式,例如医源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等。
医源性传播是说在就医的过程中被感染,目前多数存在的是微量注射或接种而引起的感染,因此要特别注意注射、接种、纹身等使用的各种医疗器具。
母婴传播是患急性乙肝或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可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尤其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为主要的感染类型。
血液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播途径中最常见的一种,比如输血过程中被感染,但是随着医
学技术的进步,血液传播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1.2 乙肝病毒的危害:感染乙肝病毒不仅会引起急性肝炎,还可能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是肝癌的发生。
尤其是已婚育龄妇女,孕育是每个已婚妇女的天职,但是患有乙肝的患者却不能像健康的女性一样,可以随时孕育宝宝,因为会传染给后代,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2 乙肝病毒的检测治疗
2.1 乙肝病毒的检测方法:必须要做好乙肝病毒的检测工作,才能有效的预防、治疗乙肝疾病。
用于乙肝病毒基因检查的常见方法主要有:竞争pcr法、荧光pcr法、pcr酶联免疫吸附法、pcr酶联化学发光和荧光标记物法等方法。
乙肝病毒基因检查的实验室诊断主要依赖于血清特异性抗原抗体(elisa)检测和乙肝病毒基因(hbv-dna)检测。
elisa方法一直是临床诊断hbv感染的传统手段,反映机体hbv感染的免疫状态。
elisa法的试剂盒为酶联免疫试剂盒,酶标仪为博日6800酶免分析系统。
而hbv-dna检测则是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特异性扩增乙肝病毒基因组保守的c基因区上270bp基因片段,以近于2n的指数(n为循环次数),在数小时内可将极微量的hbv-dna特定的分子片断扩增至1×107至1×108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hbv的检出率,为临床诊断hbv是否感染提供强有力的手段。
irma的检测方法,试剂盒为肝炎类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
以1ng /iiil的hbsag标准血清设定检测的标准,当hbsag的浓度>lng
/iill时候,可以证明判定为乙肝阳性。
elisa与irma都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测肝炎血清情况的重要方法,稳定且有效,两者在检测患者血清样本上,重复性较好。
2.2 乙肝病毒案例分析探讨
2.2.1 目的:年龄阶段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乙肝病毒的感染率也会不同。
对20岁至30岁之间的已婚育龄妇女,对其抽血化验发证,健康查体,并进行乙肝病毒检测和分析探讨。
得到正确的乙肝病毒检测、诊断依据,为搞好优生优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做出新的前提条件。
2.2.2 对象与方法:从2010至2012年一月,郯城县17个乡镇及辖区内县直单位23876例已婚,有生育意向年龄的妇女,年龄
20-35周岁。
其中对未婚女青年152025例,已婚128149例受检者均静脉采血2ml,37度恒温箱水浴箱内放置20分钟,离心后放置零度以下的环境内保存备检。
2.2.3 结果:未婚女青年152025例,hbsag阳性率占
3.2%,hbsag+3.2%例,hbsab+6.5%例,hbeag+占2.0%,hbeab+占1.5%,hbcab+占2.1%,总阳性率为15.3%。
已婚育龄妇女128149例,absag 阳性率占8.9%cong,总阳性率20.13%,hbsag+占6. 21%,hbsab +占5.32%,hbeag+占2.0%,hbeab+占3.5%,hbcab+占3.1%。
2.2.4 讨论: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非细胞毒性病毒.并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的损伤,而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引起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造成的。
母婴传播(mtct)也可以称为垂直传
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最重要来源,也是传播的最常见方式。
乙型肝炎病毒对已婚育龄妇女来说,极有可能通过乳汁传播等传染给新生婴儿,威胁新生婴儿的身体健康。
因此,已婚育龄妇女应做好身体检测,及早预防乙肝病毒的侵害及威胁,为孕育新生婴儿做好健康、良好的身体准备,也为优生优育的生育工作,提高人口的优秀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3 乙肝的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的消毒处理对控制乙型肝炎的传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上世纪90年代末,经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对多种常用的消毒方法均很敏感,常用的含氯制剂如0.5%的次氯酸钠,过氧乙酸、环氯乙烷、碘制剂及戊二醛等,对乙型肝炎病毒的灭活作用既肯定又确切,极大地充实了乙型肝炎病毒的消毒方法。
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的治疗最有效的就是抗病毒治疗,另外就是以适当休息和合理营养为主,根据不同的病情应给予适当的药物辅助治疗,同时避免饮洒、使用肝毒性药物及其它对肝脏不利的因素。
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是指在治疗乙肝患者疾病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的药物制剂来抑制病毒复制,并最终清除乙肝病毒,控制病情进展的一类药物的统称。
抗病毒要讲究时机,并不是所有感染乙肝病毒的人都需要治疗。
对于符合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才能采用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进行治疗。
肝活检显示重度至重度活动性炎症、坏死和(或)肝纤维化的患者,也应该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
单纯的抗病毒药物仅能抑制病毒复制,不能完全清除病毒,也
就是说它能够控制病情进展。
任何药物都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甚至出现一些意外情况,甚至有少数患者对某种药物不敏感,需换用另一种。
因此,患者应当在专科医生处定期查访,防范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不良的事件。
4 结语
乙肝病毒极大的威胁着患者的安全及身边的人,应采取正确的态度,积极的配合、接受检测、治疗,及时将做好预防、治疗工作,保持身体的健康。
在未来的乙肝病毒检测、治疗过程中,医学在发展进步,检测的方式和治疗的新药也在不断的推出,相信病例的治愈率将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 何佳英,张迎华,张永乐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乳汁中
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对母乳喂养的指导意义[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11):1004-1006
[2] 周俊卿.母乳喂养与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关系及临床和社
会学意义[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10):97-98
[3] 王建宇.elisa法与irma法在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8):164-165
[4] 刘冬梅,彭莲红.1120例儿童和妇女乙肝五项检测结果的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09(7):197
[5] 杨名松.656例乙肝病毒检测与肝损伤的相关性分析[j].健康必读(下半月·学术版).2010(2):1-2
[6] 蔡高术,池晓玲,蒋俊民等.病毒性肝炎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实施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1,21(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