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方案练习:第8单元随堂真题演练25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Word版含解

合集下载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学案苏教版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学案苏教版

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考点一| 内环境的组成及功能(对应学生用书第154页)[识记—基础梳理]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1)组成(2)相互转化关系2.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特性(1)血浆的成分(2)血浆与其他内环境组成成分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理化特性[教材边角知识] 据教材必修3 P8图2-1“草履虫生活在水中”分析单细胞动物和多细胞动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

【提示】单细胞动物通过细胞膜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而多细胞动物的绝大多数细胞无法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辨析与识图]1.判断正误(1)人体血浆中含有浆细胞分泌的蛋白质。

(√)【提示】人体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可存在于血浆中。

(2)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较,血浆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3)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下肢水肿。

(√)(4)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5)血浆中含有水、无机盐、血红蛋白、代谢废物、气体、激素及各类营养物质。

(×)【提示】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存在于血浆。

(6)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的质量。

(×)【提示】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2.据图思考(1)图中序号属于内环境的是②③④。

Ⅰ.上述图中②的主要成分有水(约占90%)、蛋白质(占7%~9%)、无机盐(约1%)、血液运送的物质(如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Ⅱ.②与③、④最主要的区别在于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②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理解—深化探究]1.内环境各组成成分间的关系图解2.几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3.(1)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O2、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

(2)细胞合成的分泌物,如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作业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作业

付兑市石事阳光实验学校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限时:40分钟)1.(2019一模)下列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①毛细血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D 解析:毛细血管壁破损、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均可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淋巴管阻塞、花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可引起组织液增多,以上情况均可引起组织水肿。

2.(2019温州一模)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图。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因为血红蛋白异常C.效T细胞只分布于乙中D.胰岛素、白细胞介素2均可分布于丙中D 解析:分析图解,甲、乙、丙分别是血浆、淋巴和组织液。

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不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T淋巴细胞主要位于淋,但也会随淋巴回流进入血浆中;各种激素、淋巴因子可以分布在甲、乙、丙三种成分中。

3.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A.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B.通过肺可按一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C.肾脏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选出的血细胞D 解析:通过肝糖原储存血糖和分解糖原能降低和升高血糖,以调节血糖平衡,A正确;通过肺可按一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以维持内环境呼吸和酸碱度平衡,B正确;肾脏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以防代谢废物对机体的毒害作用,C正确;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的血细胞以维持血细胞数量的平衡,是属于细胞分裂,且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不是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范畴,D 错误。

4.(2018卷)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A 解析:心肌细胞的有氧呼吸不断产生O2,使其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A错误;血管中的药物需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B正确;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由血浆进入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诱发人体组织水肿,C正确;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D正确。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学案苏教版2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学案苏教版2

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考点一| 内环境的组成及功能(对应学生用书第154页)[识记—基础梳理]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1)组成(2)相互转化关系2.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特性(1)血浆的成分(2)血浆与其他内环境组成成分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理化特性[教材边角知识] 据教材必修3 P8图2-1“草履虫生活在水中”分析单细胞动物和多细胞动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

【提示】单细胞动物通过细胞膜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而多细胞动物的绝大多数细胞无法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辨析与识图]1.判断正误(1)人体血浆中含有浆细胞分泌的蛋白质。

(√)【提示】人体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可存在于血浆中。

(2)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较,血浆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3)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下肢水肿。

(√)(4)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5)血浆中含有水、无机盐、血红蛋白、代谢废物、气体、激素及各类营养物质。

(×)【提示】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存在于血浆。

(6)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的质量。

(×)【提示】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2.据图思考(1)图中序号属于内环境的是②③④。

Ⅰ.上述图中②的主要成分有水(约占90%)、蛋白质(占7%~9%)、无机盐(约1%)、血液运送的物质(如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Ⅱ.②与③、④最主要的区别在于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②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理解—深化探究]1.内环境各组成成分间的关系图解2.几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3.(1)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O2、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

(2)细胞合成的分泌物,如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2019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含答案

2019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含答案

3.1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班级 姓名 学号【考纲要求】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基础知识回顾】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 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 和 ,并把 直接排入水中。

2、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内环境)中细胞内液(存在于__________约占体液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体液 __________是存在于组织间隙的液体又叫__________ 是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大量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的直接生活内环境注意:消化道、膀胱等有孔道与外界相连,内部的液体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不属于体液,而是外界液体。

3、三种细胞外液及细胞内液之间的物质转化关系(如下图)。

二、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一)成分(90%)(1)血浆 (约1%):其中 含量较多。

(7%~9%)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营养物质、代谢废物、 、 等)(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 相似。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组织液和淋巴中的 含量比血浆 。

(3)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 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 。

辨析:以下哪些成分属于内环境?细胞外液 注:补充完整左图。

(1)透出毛细血管壁的某些小分子蛋白质及由小肠吸收的脂质不能重新透回血浆。

这类物质只能由淋巴循环送回血浆。

(2)组织液成分只能透入毛细淋巴管,不能由淋巴透回。

(3)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相比,前者含 较多,其它成分 。

①氨基酸、②氧气、③尿素、④K+、⑤血红蛋白、⑥血浆蛋白、⑦激素、⑧呼吸酶、⑨抗体、⑩载体、胃蛋白酶。

【归纳点拨】1.内环境的成分判断(1)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有:①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

②代谢废物:CO2、尿素等。

③其他物质:激素、抗体、组织胺、递质、纤维蛋白原等。

(2)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有:血红蛋白、H2O2酶、呼吸氧化酶、转录翻译酶、解旋酶、DNA 连接酶、聚合酶等,它们都存在于中。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

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学案35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纲要求稳态的生理意义Ⅱ复习要求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及稳态的意义基础自查1、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细胞内液体液血浆细胞外液组织液(内环境)淋巴3、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5、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8、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动态平衡9、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课堂深化探究一.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利用下图理解内环境的功能,并完成分析填空:图中直接参与和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器官有哪些?外界环境、内环境、细胞内环境三种“环境”的辨析特别提醒:1.一些物质进出细胞的基本途径: ①营养物质(如水、葡萄糖、氨基酸等)――→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血浆――→循环系统运输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组织液―→细胞膜―→细胞内②氧气――→呼吸道肺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血浆――→循环系统运输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组织液――→细胞膜细胞内――→线粒体膜线粒体内2.CO2、O2浓度最高部位分别是组织细胞、肺泡;最低部位相反,沿运输途径方向浓度依次降低,如O2浓度,血浆>组织液,CO2则相反,因为气体通过自由扩散顺浓度差运输。

3.空气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穿过11层生物膜,依次是肺泡上皮(2层)、毛细血管壁(2层)、红细胞(进出2层)、毛细血管壁(2层)、组织细胞(1层)、线粒体(2层)。

二.内环境理化性质与稳态 (一)内环境组分:1.用箭头和文字表示体液及内环境各种成分的关系2.列举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列举发生在内环境的生理过程不发生于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二)内环境稳态的意义1举例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广西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4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及实例含解析新人教版(含答案)112

广西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4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及实例含解析新人教版(含答案)112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及实例基础达标1、一般状况下 , 以下各组化合物中全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糖被、有氧呼吸的酶、H+B、过氧化氢酶、受体、血红蛋白、H2OC、激素、 Ca2+、载体蛋白、抗体D、转氨酶、 Na+、葡萄糖、氨基酸答案 D分析糖被位于细胞膜上 , 有氧呼吸的酶位于细胞内 , 两者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 过氧化氢酶和血红蛋白位于细胞内 , 受体位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 , 三者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 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 , 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转氨酶 ( 血浆中含有少许转氨酶 ) 、Na+、葡萄糖、氨基酸均可存在于细胞外液中 , 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2018 四川成都实验中学月考 ) 以下图中的 a、b、c 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 , 细胞 1、2、3 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中的多种细胞 , 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互相关系。

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①a 的蛋白质含量最高②细胞 2 中有的种类不用耗O2③c可能含有激素和消化酶④细胞3 的种类最多A、②③B、③④C、①②D、②④答案D分析依据三种液体之间的关系可判断 a 是淋巴 ,b 是血浆 ,c 是组织液。

三种细胞外液中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最多。

大多数组织细胞存在于组织液中,所以细胞 3 的种类最多。

血浆中成熟红细胞不用耗O2。

消化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以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互换表示图, 以下表达正确的是 ()A、①③都一定经过消化系统才能达成B、人体的体液包含细胞外液和内环境C、细胞与内环境互换的④包含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 : 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互换答案 C分析①代表食品经消化汲取和血液循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 , ②③代表组织细胞产生的 CO2等废物经血液循环运输到排泄器官并排到外界环境的过程 , 不需经过消化系统 ; 人体的体液包含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 内环境 ); ④⑤代表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互换过程 , ④中包含养料和氧气 ; ⑥表示外界环境与细胞之间的物质互换过程是间接的, 故用虚线表示。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课时分层集训25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docx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课时分层集训25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docx

课时分层集训训(二十五)(建议用时:45分钟)A组基础达标1.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屮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C [人体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则尿量增加。

因此,A、B、D选项错误。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吋,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同时,渴觉屮枢兴奋,主动饮水。

]2.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与人血浆屮葡萄糖浓度的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41780128]A.当有大量的葡萄糖从食物中转运到血浆时,胰岛就会减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B.当某人在数小时内不进食时,胰岛就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C.高浓度的胰高血糖素会刺激肌肉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D.高浓度的胰岛素刺激肝脏细胞分解糖原A [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所以大量葡萄糖进入•血浆引起血糖升高,胰高血糖素分泌会减少,A正确;数小时不进食,血糖降低,胰岛素分泌减少, B错误;促进肌肉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是胰岛素,C错误;刺激肝脏细胞分解糖原的是胰高血糖素,D错误。

]3.某人饥饿吋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血色苍白,全身颤抖。

则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个体血糖浓度降低,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B.该个体感觉饥寒交迫的中枢在下丘脑C.调节过程屮促甲状腺激素、胰髙•血糖素等多种激素分泌会增加D.调节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被调动起来抵御寒冷B [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相等的结果,而机体能量的來源是冇机物质氧化分解产生的;故个体血糖浓度降低时,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A正确;感觉饥寒交迫的中枢在大脑皮层,B错误;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参与的激素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它们的分泌会增加,C正确;像甲状腺激素,其作用的靶细胞儿乎是全身的细胞,故D正确。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4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精练)(解析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4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精练)(解析版)

一、选择题(10小题,共50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人血浆中有氨基酸、葡萄糖、抗体、胰岛素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答案】D2.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C.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②【解析】据图可知,①是毛细血管壁细胞,②是组织液,③是组织细胞,④是淋巴,⑤是血浆,⑥是红细胞。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发生改变,红细胞由正常的圆饼状变成镰刀状,A正确;营养不良会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C错误;皮肤受伤后会出现水泡,其中的成分是组织液,D正确。

【答案】C3.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人的体温太低,酶会永久失活进而影响代谢B.内环境的温度、血糖、渗透压调节均与垂体有关C.年龄、性别、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相近【答案】C4.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 5.0 2.5 1.5 103.3 6.0 16.0③147 4.0 1.25 1.0 114.0 7.5 1.0④10 140 2.5 10.35 25 -47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解析】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高很多,因此可以判断②和③属于细胞外液,②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属于血浆;④含有较多的K+,并且含有较多蛋白质,因此属于细胞内液。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第25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讲义(含解析)(必修3)-人教版高三必修3生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第25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讲义(含解析)(必修3)-人教版高三必修3生

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纲明细] 稳态的生理意义(Ⅱ)课前自主检测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在外界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人体仍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从而使体内的细胞拥有稳定而适宜的存活条件。

(P1)(√)2.成年男性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60%,成年女性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50%。

(P2—相关信息)(√)3.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血浆。

(P3—相关信息)(×) 4.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

(P4—资料分析)(√)5.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P4—正文)(√)6.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P5—正文)(√)7.夏天长时间使用空调,容易引起“空调病”。

(P9—与社会的联系)(√)8.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P9—正文)(√)9.1926年,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P11—科学史话)(√)10.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P8—正文)(√)11.内环境不仅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P12—本章小结)(√)(2015·海南高考)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答案 C解析激素通过体液进行运输,A正确;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B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正确。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4.以血糖、体温、pH 和渗透压等为例,阐明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5.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地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1.内环境的组成成分间通过物质交换实现稳态(生命观念)2.结合内环境的成分与理化性质稳定的实例得出结论(科学思维)3.通过总结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形成关注人体健康的态度(社会责任)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23。

(2)a 端若为动脉的上端,则a 处的氧分压要高于b 处的,a 处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 处的,b 处的CO 2和代谢废物含量均高于a 处的。

(3)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如图中①②③三种体液的关系:。

(4)毛细淋巴管末端是闭合的;毛细血管末端是开放的。

2.内环境的成分(1)主要成分:水、无机盐、蛋白质、经血液运输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激素等。

(2)主要差别: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不同组织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细胞类型生活的内环境绝大多数细胞组织液红细胞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4.内环境的作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人教版必修3 P3“相关信息”)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甚至“血泡”。

2019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方案课件:第8单元+1+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ppt

2019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方案课件:第8单元+1+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ppt

组织液 _________ 血浆、淋巴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血浆、组织液
组织液、淋巴 ____________________ 组织液 _________________
(必修 3 P3“相关信息”改编)
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
甚至是“血泡”。分析二者成分: 水泡: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血泡: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还含有____________。
答案:组织液
组织液
血细胞
2.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 (1)血浆的成分 ①含量约 90%的是 水 ,约 7%~9%的是 的是无机盐。 ②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 二者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蛋白质 ______ 含量较高。
蛋白质 ,约 1%
2.(2018· 安徽安庆月考 )下列有关生理过程,不在人体内环境 中发生的是( )
A.抗体和特定的病原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特异性结合 C.骨骼肌产生的乳酸与酸碱缓冲物质中和反应 D.蛋白质在消化液的作用下最终水解成氨基酸
解析:选 D。抗体与特定的病原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发 生在内环境中,A 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发生 在细胞膜外侧的组织液中,B 正确;骨骼肌产生的乳酸在血浆 中与酸碱缓冲物质发生中和反应,C 正确;蛋白质在消化液的 作用下最终水解成氨基酸,发生在消化道中,而消化道不属于 人体内环境,D 错误。
(2)据图乙分析长期蛋白质营养供应不足会导致 a 液渗透压发生 何种变化? (3)图丙是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图,A、B 是相应调节系统,A、 B 分别指何种调节?

生物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6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练习含解析

生物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26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练习含解析

考点26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基础小题1.如图表示淋巴和另外三种液体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A.丙与乙之间的关系不存在B.如果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失去平衡,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C.淋巴不仅可以调节甲与乙之间的水分平衡,而且能将甲中少量的蛋白质运回乙D.四种液体之间不断发生物质交换,为细胞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并排出了代谢废物答案A解析观察题图,根据所学知识:淋巴中的物质只能来自组织液,而淋巴通过淋巴循环汇入到血液循环中,故可以确定甲、乙和丙分别表示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

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是维持细胞生活环境保持正常渗透压的重要条件,如果这个平衡被破坏,则会引起组织水肿等病变,B正确;淋巴循环有三个作用:免疫、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水分交换、将组织液中的少量蛋白质运回血浆,C正确;细胞所必需的物质及代谢废物只有通过体液各个成分之间的相互交换才能正常地获得和排出,D正确;血浆中也存在多种细胞,细胞内液与血浆之间可以进行双向物质交换,A错误。

2.关于内环境稳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产生渴觉B.血液中CO2增多引起呼吸频率加快,是由体液和神经共同调节的C.正常情况下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含量相等D.毛细血管处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相互转化的量总是平衡的答案B解析下丘脑不能产生渴觉,各种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A错误;血液中CO2增多刺激呼吸中枢兴奋,属于体液调节,而呼吸中枢兴奋引起呼吸肌收缩加快,则呼吸频率加快,是神经调节的结果,B正确;一般情况下,富含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消耗部分氧气,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氧气含量相对较低,C错误;血浆和组织液能够直接相互转化,同时组织液通过转化为淋巴,间接转化为血浆,从而维持血浆的量相对稳定,所以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相互转化的量并不总是平衡的,D 错误。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精选教案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精选教案

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知识体系——定内容核心素养——定能力
生命观念
通过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稳态,形成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
理性思维
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培养理性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
通过“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训练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的能力
社会责任
通过总结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形成关注人体健康的态度
[基础知识·系统化]
知识点一人体的内环境1.体液的组成(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内环境的成分、性质及作用
知识点二内环境的稳态
[基本技能·问题化]
1.据图回答有关内环境的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

体液⑥,细胞内液⑤,细胞外液④,淋巴③,组织液②,血浆① (2)连线下列几种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3)选择属于内环境成分的序号填空:
氨基酸⑦ 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⑥ 激素⑤ 麦芽糖④ 2③CO 尿素② 血红蛋白①⑧抗体 ⑨载体 ⑩消化酶
⑪神经递质 ⑫淋巴因子 ⑬受体。

⑪⑫②③⑤⑦⑧以上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1) (2)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直接相关的结构是:
填图中字母及其
(。

循环系统[e]、泌尿系统[c]呼吸系统、[b]、消化系统[a]皮肤、[d]名称)
和免疫系统。

内分泌系统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3)
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
1.熟记血浆、组织液、淋巴的异同
成分
项目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随堂真题演练■■■川)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I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O (2017高考全国卷生理现象是()A •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I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I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解析:选C o因为静脉注射的是与血浆等渗的生理盐水,所以机体血浆渗透压是不发生改变的,A、D错误。

注射后血浆量增加,机体通过肾脏等排出NaCI与水后恢复到注射前的正常水平,B 错误,C正确。

& (2016 •高考全国卷川)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B •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C •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 •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解析:选B。

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会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发生变化,A项正确。

水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肾小管细胞,肾小管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B项错误。

摄盐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饮水增加后可降低渗透压,同时尿量增加,排出多余水分或无机盐,从而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C项、D项正确。

❺(2015高考全国卷I )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I溶液(生理盐水)20 mL 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 .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 .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解析:选A。

静脉注射的生理盐水会通过血浆进入内环境,如组织液中,A项正确。

虽然输入兔体内的生理盐水的渗透压等同于内环境的渗透压,但输入生理盐水后,机体会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将多余的水分和Na *排出体外,B项错误。

由于Na *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所以增加的Na *大部分分布于细胞外液中,不会有50%分布在细胞外液,50%进入细胞内液的现象发生,C、D 项错误。

商(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 )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 •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 .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解析:选A。

A项,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血液运输的氧气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在毛细血管的静脉端,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组织液进入血液被运输到肺排出体外,因此生成的组织液中的氧气的含量大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两者氧气的含量不相等。

B项,血浆可以形成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也可以回渗到血浆,淋巴通过淋巴管循环回流到血浆,因此组织液处于不断生成与回流之中,并保持着动态平衡。

C项,动脉中的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D项,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吸收进入血浆。

❺"(2017高考全国卷I )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

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_______ 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_______ ,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 _________ 。

⑶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

解析:(1)由题干信息可知,胶体渗透压是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而晶体渗透压是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

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加,致使血浆中无机盐等小分子的浓度变小,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3)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所以说,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答案:(1)血浆(2)增加降低(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❻(2017高考全国卷n )将室温(25 C )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 C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 C环境中1 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

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

结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_________ ,汗液分泌会_________ ,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 ___________ 。

⑶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 C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量会 ____________ ,分解代谢会_________ 。

解析:(1)哺乳动物处于高于体温的环境中时,可通过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增加汗液分泌量,使散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2)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会增加。

(3)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与实验组进行对比,以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哺乳动物处于低温环境中时,会冷得发抖,此时耗氧量增加,分解代谢增强,使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恒定。

答案:(1)舒张增加(2)增加(3)排除41 C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 C引起的⑷增加增强[课时作业][基础达标]1. (2018河北望都中学月考)一般情况下,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 . 02、糖被、有氧呼吸的酶、H +B .过氧化氢酶、受体、血红蛋白、H2OC.纤维蛋白质、Ca2+>载体、抗体D .转氨酶、Na*、葡萄糖、氨基酸解析:选D。

糖被位于细胞膜上,有氧呼吸的酶位于细胞内,二者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过氧化氢酶和血红蛋白位于细胞内,受体位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三者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载体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转氨酶(血浆中含有少量转氨酶卜Na十、葡萄糖、氨基酸均位于细胞外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 (2015高考海南卷)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 .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解析:选C。

激素通过体液进行运输,A项正确;淋巴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B项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项错误;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 项正确。

3. (2018郑州模拟)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 、b 处的箭头表示血 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③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 .若②为肝脏细胞,则 a 处的氧气浓度高于 b 处C .①③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D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③④解析:选B 。

由图可知。

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淋巴、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 ②;若②为肝脏细胞,由于扩散作用,则a 处的氧气浓度高于 b 处;在血浆、 组织液、淋巴循环中,组织液中的物质通过毛细淋巴管能够进入淋巴液中 ,但淋巴液中的物 质只能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③④。

4. (2017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 .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 .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解析:选B 。

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 项错误;饥饿时,肝糖原可以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 液中使血糖浓度升高,B 项正确;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 ,但由于机体与外 界温差大,其散热量仍大于炎热环境 ,C 项错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不是抗利尿激素作用 的靶细胞,无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的表达 ,D 项错误。

5. (2018江苏东台月考)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乙、丙表示结构。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9甲—> 乙 释放〉抗禾U 尿激素彳丙—-尿量A .食物过咸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 .结构甲、乙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C .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D .结构丙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减少解析:选D 。

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都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分析图示可知,结构甲、乙分别是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和垂体,B 正确;抗利尿激素由下 丘脑的内分泌细胞合成,C 正确;结构丙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D 错误。

其中甲、 ,A 正确;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6. (2018宁夏银川一中模拟)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白蛋白在肝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进入血液循环而分布到身体各处。

下列有关白蛋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白蛋白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B .白蛋白减少,会使尿液量增多C.白蛋白减少,02运输能力减弱D .白蛋白增多,机体免疫力增强解析:选B。

白蛋白增多,血浆的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减少,不会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白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液增多,B正确;白蛋白没有运输02的能力,C错误;白蛋白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血浆渗透压,不参与免疫调节,D错误。

7. (2018贵州黔南州模拟)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使人产生全身发热、大量出汗的现象,与炎热环境下的身体特征相似,此时对人体生理变化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此时人体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散热增加B .此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体内新陈代谢产热增加C.此时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 .此时产热比散热多,体温将逐渐升高解析:选D。

辣椒素会使人产生全身发热、大量出汗的现象,此时人体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散热增加,A正确;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使人产生全身发热的现象,而人体热量的来源是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B正确;大量出汗,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使尿量减少,C正确;此时产热和散热都增多,体温维持稳定,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