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工业生产过程的组态控制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工业过程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工业过程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工业过程控制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201404112课程中文名称:工业过程控制课程英文名称:IndustryProcess Control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开课专业:自动化开课学期:6总学时:40(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8学时)总学分:2.5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是在修完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和微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以后开设的控制类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典型自动化装置和仪表的工作原理与工作性能,及工业过程控制系统分析、设计方法。

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工业自动化发展的动态和趋势,掌握工业过程对象的分类、建模方法。

了解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掌握工业自动化装置和控制系统的有关专业基础知识;使学生具备从事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仪表选型、校验、调试、参数整定等工作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课程结合理论教学配合有8学时实验,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1)了解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应用及其在本专业学科领域的地位与作用。

(2)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特点及其分类。

(3)工业过程控制典型参数(温度、压力、流量、物位)检测与变送的原理和选用。

(4)调节器,执行器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选用。

PID调节器控制规律特点,及对调节质量的影响。

(5)被控过程数学模型常用建模方法。

(6)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参数整定方法。

(7)串级控制,复合控制系统,实现特殊要求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参数整定方法。

(8)集散控制系统组成原理及设计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绪论(2学时)了解工业过程控制的特点、发展概况,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分类及性能指标。

2过程参数检测仪表(6学时)掌握温度检测仪表、压力检测仪表、流量检测仪表、物位检测仪表组成原理,掌握仪表特性及选用方法。

3控制仪表(6学时)掌握工业常用控制器基本控制规律及特点、重点掌握DDZ-Ⅲ型调节器、可编程序数字调节器组成原理,掌握控制仪表特点及选用方法。

工业组态课程设计报告范文

工业组态课程设计报告范文

工业组态课程设计报告范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工业组态的基本概念,掌握工业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2. 学生能掌握至少一种工业组态软件的基本操作,如组态王、WinCC等。

3. 学生了解工业现场信号类型及传感器的作用,理解数据采集与监控的过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工业组态软件进行简单的控制系统设计与组态。

2. 学生具备分析工业控制系统故障的能力,并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工业自动化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兴趣,增强对现代工业的认识和了解。

2. 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3. 学生认识到工业自动化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对科技创新的热情。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工业组态实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电工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对工业自动化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

教学要求: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工业组态基本概念:包括工业组态的定义、作用及发展历程。

教材章节:第一章 工业组态技术概述2. 工业控制系统结构及功能:分析工业控制系统的层次结构,介绍各层次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教材章节:第二章 工业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组成3. 工业组态软件操作:以组态王、WinCC为例,教授基本操作方法,包括画面设计、数据库连接、报警与事件处理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工业组态软件及应用4. 工业现场信号类型及传感器:介绍常见工业信号类型,如模拟量、数字量等,以及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工业现场信号与传感器5. 数据采集与监控:讲解数据采集与监控的基本原理,分析其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工业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工业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电气自动化专业《工业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号:编制日期:年月日x x学院《工业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工业组态控制技术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一、前言(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必修课程,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在电气工程师岗位上从事电气设备和自动化系统集成开发等方面的职业能力,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是一个全新的控制方法,因此基于组态软件和触摸屏的人机界面技术是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素。

(二)课程设计思路引入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行业标准,以工程项目和企业自动化技术员职业成长过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内容,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具体设计思路如下:1.组建以学院专任教师、企业专家的课程开发和实施团队,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对完成任务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形成团队成员认可、线索清晰、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2.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

召开有教学专家、课程建设团队人员参与的课程标准建设会议,形成课程标准;3.引入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行业标准,校企共同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教学组织设计、教学情景设计;4.以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维护维修等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设计反应水位控制系统设计学习项目,包含简单工程的建立与运行、模拟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等15个情境;5.根据教学规律及认知过程,构建教学计划、考核评价办法、课程考核标准及题库、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评价反馈等步骤组织教学。

(三)先修后续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及《PLC 技术》,后续课程有《自动生产线的调试与检修》。

二、课程目标能力目标:1.具备组态软件编程的基本能力;2.具备组态软件与开关量设备、模拟量等设备的联机调试能力;3.具有较强的典型自控系统设计能力;4.能完成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

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第二版课程设计

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第二版课程设计

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第二版课程设计一、前言本文档是关于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第二版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案。

该课程是本学期本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着重介绍了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工业控制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SIMATIC S7-300 PLC编程方法,了解SCADA监控系统配置与编程,实现模拟小型制造流水线的控制与监控。

三、课程设计内容1.系统框架设计1)建立项目文件夹,包括PLC程序(S7-300)和监控程序(WINCC)两个部分。

2)根据实验表格中的工业生产流程图,设计硬件连接图和控制逻辑图,包括传感器、执行器、PLC和监控器之间的硬件连接和信号传输关系。

3)根据实验表格中的报文配置表,配置PLC模块参数,建立IO表。

4)编写控制逻辑程序,根据I/O表和硬件连接图配置PLC程序,并与WINCC建立连接。

2.编程实现控制1)通过STEP 7软件,编程实现传感器条件监听、执行器控制、信号状态传递等操作,实现制造流水线的自动调度和流程控制,并规定时间节点。

2)配置WINCC软件,编写人机界面程序,实现对流水线生产过程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并在人机界面程序中添加报警提示和故障排除功能。

3.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1)根据实验表格中的实验要求和步骤说明,操作PLC和WINCC软件,实现对流水线的模拟控制。

并根据实验结果,对实验数据和程序逻辑进行分析和总结。

2)检查测试数据和实验表格记录,分析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并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和修改。

四、课程设计收获和评价本次课程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实验和应用能力,在工程实践和专业发展方面都有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同时,本次课程设计通过模拟小型制造流水线的控制和监控,增加了学生对工业自动化控制的直观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验合作能力。

工控组态课程设计

工控组态课程设计

工控组态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工控组态软件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功能模块及操作方法;2. 学会使用工控组态软件进行数据采集、监控和报警处理;3. 了解工控组态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进行工控组态软件的安装与配置;2. 掌握利用工控组态软件设计简单的监控界面,实现数据实时显示与控制;3. 学会分析并解决工控组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控组态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沟通与交流能力;3. 提高学生对工业自动化发展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和电工电子知识,对新技术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工控组态软件概述:介绍工控组态软件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工控组态软件概述2. 工控组态软件功能模块:详细讲解工控组态软件的各个功能模块,如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报警处理、历史数据存储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工控组态软件功能模块3. 工控组态软件操作方法:教授工控组态软件的安装、配置及基本操作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该软件。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工控组态软件操作方法4. 监控界面设计:介绍如何利用工控组态软件设计监控界面,实现数据的实时显示与控制。

- 教材章节:第四章 监控界面设计5. 数据采集与处理:讲解工控组态软件在数据采集与处理方面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

- 教材章节:第五章 数据采集与处理6. 故障分析与解决:分析工控组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工控组态课程设计

工控组态课程设计

工控组态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工控组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工控组态系统设计和应用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工控组态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组态软件;掌握工控组态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熟悉工控组态系统的调试和优化。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使用组态软件进行简单的工控组态系统设计;能够进行工控组态系统的调试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工控组态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工控组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工控组态软件的使用和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控组态的基本原理,如数据采集、报警和趋势分析等;常用组态软件的使用方法,如WinCC、Intouch等;工控组态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等;工控组态系统的调试和优化方法,如调试工具的使用、系统性能的评估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讨论法等。

通过讲授法,使学生掌握工控组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案例分析法,使学生了解工控组态系统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验法,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工控组态软件的能力;通过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包括《工控组态技术》等;参考书包括《工业控制系统》等;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PPT、视频等;实验设备包括工控组态软件的实训平台等。

这些教学资源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工控组态技术。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问和回答问题等情况;作业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工控组态设计任务;考试主要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等。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1课程代码:2合用专业: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3课程学分: 34建议学时: 545课程定位《组态控制技术》是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

本课程前导课程为《计算机基础》、《 C 语言》。

本课程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中的一门专业课。

6课程任务本课程教课的任务是使学生在认识和掌握组态软件使用的基础上,认识组态软件的发展和特色、成立控制系统新工程、成立动向联接、模拟设备、编写控制流程、报警显示与报警数据、报表输出、曲线显示、报表输出、曲线显示、安全体制、结构及时数据库、设备窗口组态、脚本程序、编写软件组态王使用、系统参数、文本、数据显示窗设计、数据显示窗和指示灯设计、功能键、棒图、报警设计等。

7课程目标本课程教课的目标是使学生在认识和掌握组态软件原理和使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拥有较齐备的计算机组态软件技术知识、必定的设计能力、拓展能力以及较好的自动化技术设计和实践能力,达到维修电工技师有关要求,为毕业后参加自动化方面的工作及达到高级技师水平打下扎实基础。

详细教课目的为:7.1 知识目标(1)掌握课程中组态软件常用的基本术语、定义、观点和规律,在此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应能较娴熟地应用这些观点和术语。

(2)掌握组态软件组态原理及方法,经过工程实例,学会制作简单工程的组态。

(3)对组态软件的发展趋向及所介绍的现代接口技术有所认识。

(4)掌握与 PLC 的关系技术7.2 能力目标(1)灵巧选择工业监控软件能力;(2)组态软件使用所用到的应用环境的选择能力;(3)各种动画界面的设计能力(含工具及各样控件的设计能力);(4)如何使用组态图库;(5)使用报表和自定义报表;(6)简单使用数据库;(7)查察报警事件和趋向曲线;(8)使用系统安全防踊跃相应工具;(9)三菱 PLC与组态软件关系的方法( 10)优秀的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秀的自学能力及知识拓展能力;(11)简单专业外语的阅读能力。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组态控制技术》是自动化、电机与电器等专业十分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是三年制和五年制高职电气控制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主要讲授组态控制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独立应用MCGS组态软件制作出完善可靠的控制界面,为以后其它组态软件的深入学习及从事实际控制系统设计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课程建设目标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2021年争取成为院级精品课;通过进一步的总结、完善、提高,3~5年内争取成为省级精品课。

2.本课程的建设步骤1)利用已有的设备开发新的课题及实验实训项目。

2)增加新型的、企业应用广泛的控制设备,以保障教学的顺利实施。

3)与知名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进行技术开发与推广,并完善教学内容。

4)不断完善、更新课件,使授课更加生动、直观、方便。

3.本课程资源上网计划上网计划:2021年底完成所有课件制作,2021年底前实现完全上网,同时完成所有课程授课录像,2021年底前实现所有课程授课录像的上网,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电子教材授课录象授课教案作业习题实验指导书考核办法文献参考二、课程师资要求本课程与生产实践联系密切,实践性强,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高职学院培养的学生是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因此要求课程教学队伍具备鲜明的高职特色。

其基本构1课程标准成要求是:教学队伍中既要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从事组态控制技术理论、实验和实训教学多年的教师,又要有在工矿企业自动化生产线从事多年现场设备维护和故障诊断的“工程师”型实验、实训能力强的“双师型”素质教师,能够保证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消化、吸收和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提高,特别是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现场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能力的获得,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

教学队伍的年龄结构要合理,师资配置基本合理。

形成老中青梯队建设结构。

对青年教师,要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等措施加强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引言组态控制技术是现代工业控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图形化界面和易于操作的方式,实现对工业过程中控制设备的监控和操作。

为了规范组态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本文将介绍一套可行的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组态控制技术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2. 培养学生使用组态软件进行工业过程监控和调整的能力;3. 培养学生解决组态控制技术应用中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进行组态控制系统设计和实施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组件控制技术基础知识1.1 组态控制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1.2 组态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和作用1.3 组态软件的选择和使用方法1.4 人机界面设计原则和要求2. 组态软件的基本操作2.1 组态软件的安装和配置2.2 组件控制系统的建模和参数设置2.3 组态软件的界面设计和布局2.4 组件控制系统的编程和调试3. 组态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3.1 工业过程监控系统的组态设计和实施3.2 建筑物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态设计和实施3.3 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的组态设计和实施3.4 能源管理系统的组态设计和实施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组态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 实验操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组态软件和调试组态控制系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项目实践学生参与组态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项目,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组态控制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估1. 课堂测验每个章节结束后进行小型测验,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项目实践评估根据学生参与的项目实践情况和项目成果,评估他们的组态控制系统设计和实施能力。

六、课程实施计划1. 课时安排本课程总计48个课时,分为理论授课、实验操作和项目实践三个阶段。

2. 实验室设施要求2.1 每个学生配备一台个人电脑,并安装好组态软件;2.2 实验室配备合适的组态控制系统设备,以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组态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组态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开课系部 适用专业 课程学时 总学时 24 教材及教学 参考书 名 课程名称 先修课程 组态控制技术 《PLC 技术应用》 考核形式 实 训 上 机 考试 课堂练习 课程 类别 专业选修课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 理论教学 16 称 实 验 8 作 者 张运刚
出 版 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数据库变量的组态,动画链接。 2、各类开关、安钮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文本数值显示及信息显示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二、教学难点 1、动画链接,与 PLC 控制程序的编写;脚本的编译过程; 2、各类开关、安钮的使用方法,文本数值显示及信息显示方法;
填表人(签名) :
课程归口系 系主任意见
出版时间 2008 年 3 月
工业组态技术与应用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一、 教学目的 《组态软件技术》是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职业技术课。本课程内容是工业控制网络系统中的一个组 成部分,是工业自动化工程项目中数据采集监控系统的软件平台,可对所监视的工业自动化过程中的各 种资源进行配置、处理数据报警和系统报警、提供报表输出、提供脚本供二次开发等。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 使学生基本掌握一种组态软件的应用技术,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工业控制系统过程可视化的设计, 为在工业自动化过程以及其它领域的监控/监测过程中的数据采集监控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1、了解组态软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力控 6.0 组态软件的组成结构和安装方法; 3、掌握建立工程组态画面基本步骤; 5、掌握各类开关、安钮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6、会设立安全管理级别; 7、会设立事件报警;
1
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课 时 分 配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教 学 内 容 组态软件概述,安装,创建过程画面的方法练习; 数据库变量的组态,I/O设备的组态的基本概念及方法; 各类开关、 安钮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文本数值显示及信息 显示方法练习; 电灯、风扇控制实例教学训练; 直升飞机控制实例教学训练; 交通控制实例教学训练 水箱水位自动控制实例教学训练; 设立安全管理的级别和方法练习; 设立事件报警练习。 理论 教学 1 1 2 4 4 4 4 2 2 实验 实训 上机 课堂 练习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组态控制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针对自动化领域组态控制系统的运行、操作维护、简单组态系统的设计等关键岗位,经过对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调研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其所需求的组态软件的使用,组态控制系统的操作与维护、组态控制系统的开发等知识和技能要求而设置的课程。

2.课程任务本课程采用项目驱动式学习方法,以深圳昆仑通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MCGS通用版和嵌入版软件为工具,以摇臂升降电机控制系统、水位控制系统、小车自动往返控制系统、机械手控制系统、交通灯控制系统为对象,使学习者通过5个项目的学习,熟悉MCGS通用与嵌入版组态软件的界面,各构件的使用与开发,与PLC等常用控制设备、I/O板卡连接, 能熟练地开发较简单的MCGS组态监控系统,并触类旁通,能自学并使用其他组态监控软件,了解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构成与开发方法,从而满足企业对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

3.课程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动化领域工业组态系统操作与维护、系统开发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成为自动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L熟悉组态控制技术的作用及系统构成。

4.掌握监控画面的制作5.掌握数据库对象设置6.掌握组态动画设置7.掌握常用策略工具的使用8.熟悉组态软件的指令9.掌握脚本的编写10掌握设备窗口的设置11掌握常用主控窗口的设置12.熟悉常用函数的使用(二)能力目标1.会利用元件库元件和自绘元件构建系统界面2.会根据系统要求建立数据对象并建立动画连接3.会编写简单的脚本程序4.会进行常用设备的连接5.能开发简单的监控系统6.会根据监控数据及曲线进行系统运行趋势分析,并正确操作7.能根据客户要求,提出合理的技术方案,合理预算成本,保证项目质量(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自律能力3.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6.培养学生安全责任等6S意识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信息技术基础》使学生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常用软件的应用能力。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组态控制技术》是自动化、电机与电器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本课程是三年制和五年制高职电气控制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主要讲授组态控制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独立应用MCGS组态软件制作出完善可靠的控制界面。

通过进一步的总结、完善、提高,使学生掌握组态控制技术,并能够设计和调试简单的工业控制过程。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组态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设计和开发简单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

具体目标包括:1. 掌握组态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范围。

2. 掌握MCGS组态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组态设计方法。

3.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和开发简单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

4. 能够进行系统的调试和维护,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 组态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MCGS组态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组态设计方法。

3.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流程。

4. 常见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实例。

5. 系统调试和维护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具体方法包括: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组态控制的基本理论和MCGS 组态软件的操作方法。

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课程设计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组态设计、系统调试和维护等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综合训练:通过综合训练项目,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开发一个完整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五、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评价方式采用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和实践报告相结合的方式,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具体评价方式包括:1. 平时作业: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布置适当的平时作业,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实践能力。

工业组态控制技术实例教程

工业组态控制技术实例教程

工业组态控制技术实例教程工业组态控制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监控、控制和管理的技术。

本文将通过实例教程的方式,介绍工业组态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和实施步骤。

一、工业组态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工业组态控制技术是基于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

它通过采集、传输、处理和显示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信息,实现对设备、工艺和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

工业组态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仪表等设备,采集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如温度、压力、流量等。

2. 数据传输: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或总线传输到计算机系统,以便进行处理和分析。

3. 数据处理:计算机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图形化界面,实时显示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和状态。

4. 监控与控制:通过图形化界面,操作员可以实时监控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和状态,并进行远程控制和调节,以达到优化生产过程的目的。

二、工业组态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工业组态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对于需要进行复杂控制和监控的工艺过程,其应用价值更为突出。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 工业自动化:工业组态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工厂生产线的全面监控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2. 智能建筑:通过工业组态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物的自动化控制,如照明、空调、安防等系统的集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运行安全性。

3. 水处理:工业组态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水处理过程的全面监控和控制,包括水质检测、流量控制、污水处理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4. 物流管理:通过工业组态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仓储物流系统的实时监控和调度,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降低物流成本。

三、工业组态控制技术的实施步骤1. 需求分析:明确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需求和问题,确定需要监控和控制的参数、指标和范围。

2.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工业组态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结构,包括传感器、仪表、控制器、计算机系统等的选择和布置。

工业组态技术课程设计

工业组态技术课程设计

工业组态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工业组态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学会使用至少一种工业组态软件,并能完成基本的组态设计和操作。

3. 了解工业组态技术在工业现场的数据采集、监控、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工业组态软件进行自动化系统设计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组态项目。

2. 提高学生分析工业现场问题,运用工业组态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能在小组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业组态技术及相关行业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其认识到工业组态技术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关注工业组态技术的发展趋势,提高其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课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自动化相关知识,对新技术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中,注重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工业组态技术基本概念:介绍工业组态技术的定义、作用、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其在自动化领域的重要地位。

2. 工业组态软件及应用:讲解常见工业组态软件的功能、特点及操作方法,如WinCC、组态王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组态项目设计:教授如何运用工业组态软件进行项目设计,包括硬件配置、画面设计、数据连接等环节。

- 硬件配置:介绍如何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并进行配置。

- 画面设计:讲解如何设计美观、实用的监控界面。

- 数据连接:教授如何实现组态软件与下位机、数据库的数据交换。

《DCS自控基础》课程标准

《DCS自控基础》课程标准

《DCS自控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化工设备使用与维护方向的一门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本标准是依据化学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规格和DCS自控基础课程目标要求,参照化学工艺专业专家研讨会分析所得的典型工作任务"DCS的安装、调试、维护"的相关要求,主要用于指导DCS的安装、调试、维护基础课程的教学与建设工作。

(二)设计思路DCS自控基础课程是生自专业的一门学习领域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发电厂实际生产过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一体化课程。

DCS自控基础课程是使学生较全面、综合地运用所学课程的知识进行集散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组态、人机界面的组态、集散控制系统综合调试等内容,培养学生查阅有关参考资料进行设计和组态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形成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DCS自控基础课程与化工设备维修基础、化学产品分析与检测、工业电器与仪表等课程同时开设。

本课程的教学建议学时为126学时,7学分,分1学期开设。

二、课程目标通过DCS自控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运用分散控制系统的软件、硬件、通信等知识,根据任务要求,进行系统的设计、软硬件的组态、调试、维护等工作。

(一)知识目标1.掌握DCS控制系统的安装、检修工作;2.掌握DCS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组态、监控画面组态、系统调试、故障排除等工作;3.掌握针对现场热工对象诸如全程给水系统、主蒸汽温度控制系统、燃烧控制系统、汽轮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的组态,调试和运行。

(二)能力目标1.具备知识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能够制定和安排工作计划、搜集、整理、分析相关工程资料;3.能主动探索与研究完成工作任务所遇到的问题;4.能在完成工作任务后及时进行归纳总结。

(三)素质目标1.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社会能力;2.具有团队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能承受挫折,勇于改正错误,完善自我。

工业组态课程设计

工业组态课程设计

工业组态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工业组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工业组态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工业组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典型应用,理解工业组态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工业组态软件进行简单工程实践的能力,学会分析、设计工业组态系统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工业组态技术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实际工程问题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工业组态的基本概念、工业组态软件的使用、工业组态系统的设计与实践三部分。

1.工业组态的基本概念:介绍工业组态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和应用领域。

2.工业组态软件的使用:讲解工业组态软件的界面布局、参数设置、数据采集与处理、报警与监控等功能。

3.工业组态系统的设计与实践:分析工业组态系统的设计原则,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工业组态系统的设计方法,并能够进行工程实践。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工业组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工业组态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工业组态软件的实操训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工业组态技能。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3.实验设备:提供工业组态软件的实操平台,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工业生产过程的组态控制》
课 程 标 准
山东职业学院教务与科研处
2012年9月1日
专业领域: 电气自动化技术 课程代码: 03021047
课程名称: 典型工业生产过
程的组态控制
所属系部: 电气工程系
目录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二、课程目标 (1)
三、课程设计 (1)
1. 教学设计 (1)
2.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
3. 课程考核 (5)
4. 教学环境及设备 (6)
5. 教师队伍 (6)
6. 教材选用 (6)
四、实施建议 (6)
《典型工业生产工程的组态控制》课程标准
1
《典型工业生产过程的组态控制》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工控系统组态和调试的原理、方法和过程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较完备的工控系统安装与调试知识。

较强的设计能力、扩展能力以及较好的自动化技术系统设计和综合实践能力,为毕业后参与自动化方面的工作及三到五年内获得技师证书打下扎实基础。

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知识与技术从事程度比较复杂的技术工作的能力。

具有独立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实施、评价的能力,具有获得、分析、归纳、交流、使用信息和新技术的能力。

具有自学、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具有合理利用与支配资源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
1. 教学设计
本课程教学模式采用“行动导向,真实任务驱动”;理论、实验与实训相结合;讲授和练习相结合;课程项目与工程完成相结合;课程讲授与实训场所相结合。

2.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典型工业生产过程的组态控制》课程标准
2
表1 《典型工业生产过程的组态控制》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3
《典型工业生产过程的组态控制》课程标准
4
《典型工业生产过程的组态控制》课程标准
5 3. 课程考核
本课程为项目教学方式,各教学项目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每项目结束都进行实战(综合训练)考核,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期末考试采用上机工程实做测试,最终成绩=时成绩(50%)+期末测试成绩(50%)。

考核要点如下:
1). 现场授课任务(师评) 2). 单独完成任务(师评);以训练过程中的态度、结果和撰写的实训报告为评分依据。

实训报告填写完整、内容正确为合格(60-70分);符合上条并在训练中态度认真、功能性能美观的为良好(71-85分);符合上两条并在训练中提出创新性、建设性的问题和建议的为优秀(86-100分)。

缺课不得分,在训练项目中有弄虚作假情况或实训报告有抄袭行为的不及格。

3). 二人完成任务(自评、互评);以训练过程中的合作情况、项目完成结果和所撰写的实训报告为评分依据。

实训报告中对控制要求分析合理、结果正确、功能画面要美观、功能性能要完善的为合格(60-70分);符合上条并在训练中态度认真、在合作中起主要作用的为良好(71-85分);符合上述两条并在训练中不断改进画面和程序使之达到最优化的为优秀(86-100分)。

缺课不得分,在训练项目中有能虚作假情况或实训报告有抄袭行为的不及格。

4). 训练任务:该任务三人一组,设组长一人。

成绩评定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教师对组进行考核,依据为训练过程中的合作情况、任务完成结果、所撰写设计说明书的质量及产品发布时的答辩情况。

组员分工合理、系统设计完整、组态画面美观、功能完善、控制程序以调试完成、产品发布时答辩能熟练应用技术术语的组为合格(60-70分);符合以上条件且控制对象以调试完毕能正常运行、答辩过程中对设计能做正确描述并合理回答提问的组为良好(71-85分);符合上两条且组员间讨论充分、画面和程序有独特设计、调试正常、外部器件安装规范美观、答辩过程中对设计能做详细描述并合理回答提问的组为优秀(86-100分)。

每组得分为改组组员的最高得分,各组组长视各组员的平时表现给出得分系数,两者相乘即为该学生在本项目的得分。

表2 综合训练任务建议评分表
《典型工业生产过程的组态控制》课程标准
6
4. 教学环境及设备
各学习情境要在相应的实训室完成,学习情境四要求到相关的企业参观实习。

5. 教师队伍
本课程对实践经验及教师课程授课经验要求较高,任课教师应为具有一般工控系统的实际设计与调试能力的骨干教师,最好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并经常到企业考察研究,充分保证课程教学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兼职教师应是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熟悉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具有执教能力。

6. 教材选用
教材的选用要体现本课程的性质、价值、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内容标准。

《典型工作过程的组态控制》翟庆一主编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9年9月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张文明主编 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参考资料: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教程(第2版)》 孙振强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组态王6.50 手册》 北京亚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 刘勇 编 校本教材 《可编程控制器实验指导书》 王晖 编 校本教材
四、实施建议
1、本课程主要教学场所应在校内实训中心进行,强调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

2、本课程的教学要不断摸索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注意给学生跟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在规定的学时内保证该标准的贯彻实施。

3、教学过程中,要从高职教育的目的出发,了解不同专业对工控系统知识的需求,注意与有关课程相结合,把握好“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还要适当兼顾专升本学生所需知识点的教学。

4、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5、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指导学生充分应用课程网络资源。

6、教学中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教学中向同学多多介绍该学科当前的主流技术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7、要注意课内外结合,多到企业现场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知识和技能。

8、在教学过程中把艺术美学内容结合到课程教学中,不仅培养学生较高的技术水平,也培养学生审美观,如要求学生设计的界面美观得体,颜色协调等。

9、“典型工业生产过程的组态控制”是一门新的学科,它所涉及的知识面广,对技能的要求也很多。

课程组的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师生都明确课程目标,对于那
《典型工业生产过程的组态控制》课程标准
7 些重点和难点的知识采用学与练的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引导式教学,深入厂矿院所结合实例现场教学,加大讲解力度。

重点突出板书、引入多媒体课件、工程样例分析。

课程讨论等教学手段,使学员清楚每个技能点与知识的对应关系。

让学生牢固掌握核心知技点,并能够真正运用。

10、围绕核心知技点,课程组首先让师生双方都明确课程目标,教师通过精讲,通过运用有效地教学手段和行为导引教学法,通过在实验室、实训室讲练结合的讲授,通过几个实训单元将核心知技点进行综合运用,通过工程项目的综合演练,让学生牢固掌握核心知技点,并能够真正运用。

执笔人: 刘 勇 审核人: 修订日期: 2012.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