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合院式民居

合集下载

东北民居特点

东北民居特点

一、东北民居群体布局东北民居多平原,地势平缓带上的村落多沿东西向成带状分布,整体形成行列式布局,使得绝大部分的建筑都具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

并且,有的东北传统民居在进行行列式布局时故意错开一个角度形成错列式布局,以改善通风和光照效果。

东北民居的间距一般比较大,客观因素是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

而主观因素是为了在太阳高度角小时,避免建筑物之间产生对光线的遮挡。

东北满族民居的群体布局则具有自身特点。

满族民居主要以南北为主的单条纵向轴线控制院落空间与序列,而院落之间一般没有东西向的联系,这样的布局对南向面的采光是不利的。

这种布置形式主要来源于早期满人“占山为王”的习惯。

他们将院落建造在狭窄的山脊上面,而建筑物随着山脊的走向,由前向后延展排列,而在两侧发展上受到空间限制,故此形成了南北走向的群体布局。

二、东北民居院落式布局东北合院式民居气候适应性最大的特点是院落布局较为松散,院落空间大,厢房、门房和正房之间的间距也较大。

此图为我国由南至北民居院落深宽比走向图。

可以发现,随着纬度的上升,深宽比不断下降。

对于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在同等院落深度下,增大了院落的宽度(东北院落深宽比在0.8~1.9之间)。

这种做法的客观条件是东北土地资源丰富,而原因则是这样有利于增加日照,避免厢房对正房的光线遮挡,以便缓和冬季带来的严寒。

其次东北大院的宽松的院落设计也有利于从事生产劳动。

由于冬季寒冷漫长,很多生产劳动不得不在室内进行,这就使得许多暂存物品、劳动工具、车马等必须放在室外,宽阔的院落为他们提供了空间。

并且东北民居相较于其他地区的四合院多了一处后院,主要是用于粮食储存。

除了合院布局松散之外,东北合院式民居还有其他特点。

东北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高高的、宽宽的、矮矮的、窄窄的”。

高高的指房屋台基高,主要是为了防积雪。

宽宽的指南窗宽大,这样有利于南向采光。

矮矮的指房屋净高低,窄窄的指室内进深小,这两点都是基于建筑室内保温所做的措施。

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对当代居住空间设计的启示和改善

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对当代居住空间设计的启示和改善

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对当代居住空间设计的启示和改善首先,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的布局合理。

合院式传统民居通常由一个中心庭院和四个独立的住宅围合而成。

这种布局有效地将不同功能的空间分隔开来,增加了居住空间的私密性和灵活性。

在当代居住空间设计中,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布局,将不同功能的空间进行合理分区,满足居住者的不同需求。

其次,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注重室内外空间的结合。

合院式传统民居在庭院和住宅之间通常设有廊道或者走廊,使室内外空间相互连通。

这种设计既使室内空间更加通风明亮,也增加了室内外活动的连续性。

在当代居住空间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入露台、阳台等设计元素,将室内外空间打通,创造更加开放和多样化的居住体验。

第三,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注重红黄绿的色彩运用。

红色象征着热情和喜庆,黄色象征着光明和温暖,绿色象征着生机和自然。

这些色彩的运用使居住空间更加鲜明而丰富,营造出愉悦的生活氛围。

在当代居住空间设计中,我们可以适度运用红黄绿等鲜明的颜色,为居住者带来愉悦的心情。

最后,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注重材质的使用。

传统民居常常使用木结构和砖瓦作为主要材料,这种选择既具有文化传承的价值,又能够调节室内温湿度,增加舒适性。

在当代居住空间设计中,我们可以选择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材料,结合传统和现代的元素,打造出与时俱进的居住空间。

综上所述,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对当代居住空间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改善。

学习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的合理布局、室内外空间结合、色彩运
用和材质选择等方面的经验和特点,可以为当代居住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创造出更加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

合院式民居简介

合院式民居简介

合院式民居简介合院式民居简介合院式住宅也称为宫室式或庭院式住宅,是中原汉民族传统居住建筑的主要形式。

其以庭院为中心,在庭院四边布置房屋,正房坐北朝南,耳房配列东西,倒座居南朝北,形成一个中轴对称、左右平衡、对外封闭、对内开敞向心、方整的平面型制。

这种居住模式的普遍采用,与中国长期封建社会的儒家礼制秩序的哲学理念思想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从北方的北京四合院、山西合院到南方的闽南、福建民居或到远离中央且地处偏僻地区的四川、云南等地的民居,都现存有大量合院民居的实例可考。

由于各地的具体情况不同,在不同区域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大地上的合院式民居呈现出多样的形式。

单云南的合院式民居就有多种形态,虽然都是在中原汉文化传播的影响下形成,昆明、大理、丽江、建水、石屏等地的合院式民居却各具特色,自成一体。

下面就分别做详细的剖析。

一、(滇中)昆明及周边地区的“一颗印”民居(1)平面型制“一颗印”的典型平面布局为“三间四耳倒八尺”,即房屋有三间正房、正房左右两侧各有“耳房”两间共为四耳,倒座房其深八尺故名“倒八尺”。

各间都有楼房。

这种住宅的平面和外观都方方如印,所以叫做“一颗印”。

“一颗印”合院式民居是以庭院为中心的内向组合体,在组合时首先考虑的是全院建筑的礼制秩序的要求。

在一条主要纵轴线控制下,正房、倒座或照壁于此中轴线上有序的排列安置,彼此是面阔开间相等的正对位关系布置。

次要的耳房等房间则位于轴线两侧对称布置。

组合方法的第二步则是规定好各坊房屋之间的对位关系。

这是形成合院建筑不同内部空间的法则。

“一颗印”合院式民居的正房、耳房和倒座的组合形式严整有机,四坊组合的四个转角紧密相连,形成满角式的组合,而没有其他如建水、大理合院民居的漏角小天井。

正房与耳房的对位关系:靠近正房一端的耳房山柱轴线与正房的前檐柱轴线对齐,耳房的前檐柱轴线位于正房明间柱向次间退1米的位置;正房的山墙与耳房后墙对齐,耳房的进深小于正房次间的开间,正房次间与耳房山墙之间布置有陡立窄小的楼梯,也称“楼梯巷”,这样的组合平面较为紧凑,天井院子也较小。

民居建筑分析四合院

民居建筑分析四合院
·采光与温度
北京的冬季天气不是很好,中午太阳高度角较小,并且寒冷,于是“采光” 和“保暖”便成为北京四合院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四合院的正房冬暖夏凉, 十分舒适惬意。房子的举高、进深、庭院大小比例都与营造庭院小气候有 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庭院式民居很普遍,北京四合院的庭院非常典型。 四合院作为小规模的庭院形式,房子的高3米左右,进深比高略大一些,这 样的情况下院子就绝对不会小于10米。因为庭院的尺寸都是严格按照日照 角度计算得出的:冬天正午的时候阳光才能透过窗户直接照到后墙根,整 个房间都可以沐浴在阳光下,房间自然就会明亮温暖。采光和保暖都得到 了有效的解决。
·绿植与生态
四合院的设计十分注重崇尚自然,引入自然 的思想,所以院内一定要有丰富的绿化,不 仅仅是为了使院子更美观自然,更内在是为 了体现天人合一的院落文化。
就北京四合院本身而言,除了满足遮风挡雨 功能的人字形屋顶外,大部分的空间都是开 敞的。这样的建筑设计无声的表达着对自然 的崇拜,对和谐生活的追求。内部庭院是北 京四合院的核心,它所营造的自然景观更是 受世人向往的。北京人注重庭院内植物的季 节性搭配,他们善于利用植物的高低营造空 间的层次感。
北京四合院受儒家“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
建筑按照中轴线布置,其间穿插许多大小不一
的院落,极具中国礼教特色。布局讲究“前寝
后室”,依据中国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的传统

观念,所有的家庭成员, 按照自己的辈分住

在不同的房间里; 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

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四合院的规模也不尽相

同,大致分为小四合、中四合、大四合三种。 大四合院中的院落较多,有前院、 后院、东
·庭院小气候的人文情怀
北京四合院最常见的小品就是“天棚,鱼缸,石 榴树”,并且只有在四合院中才能这些陈设。 搭天棚,也叫搭凉棚、搭彩、搭天花,是北京四 合院中消暑纳凉的一种理想方法。” 每年四五月 份的时候就搭建,通常仅用一天的工夫就可搭起。 天棚的四面都留有透气通风的空当,席棚的正中 也留有两三个天棚窗口,天棚口上搭有可拉开关 闭的卷席,早晚可拉开通气纳风,午间太阳曝晒 或雨天,用绳子一拉关闭上,非常方便。伏天过 去之后,天棚再及时拆除。夏日的凉棚是大人们 乘凉休闲之地,清凉舒适,是调节庭院小气候的 有效手段。

北京四合院讲解

北京四合院讲解

北京四合院讲解
北京四合院是北京传统的建筑形式,也是中国古代民居的典型代表之一。

四合院由四个建筑围合而成,形成一个中央庭院,院内有房屋、厢房、花园等。

四合院最早出现在元代,成为明清时期北京城市建筑的主要形式。

四合院的布局通常是以正房为主体,两侧为厢房,后面为花园。

正房一般为主人的住宅,有主卧、客厅、书房等功能。

厢房则是用于居住家庭成员或仆人,也可以用作储物室或厨房。

花园则是四合院的重要景观,常常种植花草树木,作为休闲娱乐的场所。

四合院的建筑风格注重空间布局和对称美感。

庭院和房屋之间通常有走廊相连,形成连贯的空间。

房屋的外墙一般采用灰色砖瓦,屋顶则是红色的琉璃瓦。

四合院的门窗也很有特色,大门多为重檐歇山式,窗户则多为四方窗或八角窗。

四合院的建筑形式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又适应了北京的气候和生活方式。

四合院在北京城市规划和居住方式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它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四合院已成为北京的重要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的关注。

满族民居——东北的“四合院”

满族民居——东北的“四合院”

满族民居——东北的“四合院”满族民居——东北的“四合院”满族生活在中国寒冷的东北地区.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成为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支.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而不同的文化特点、宗教信仰、生产经济等,使得满族在与周边民居不断交流的同时,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其民居建筑也不同于其它民族。

满族先人为了适应游猎生活,夏天住“撮罗子”,汉语称马架子或窝棚,冬天住半穴式的地窨子。

定居以后,住房的条件不断改善。

满族住宅多为三合院,由正房和东西厢房组成,大户人家正房为5间,小户人家为3间。

3间房中间为堂屋兼灶房,左右两间为居室。

一般西屋比东屋大些,西屋住长辈和供祖。

东西屋均三面有炕,除南、北炕外,靠山墙还有“腕子炕”。

西屋“腕子炕”墙上摆放祭祖板。

每间屋的北面有一个窗户,南面有两个窗户。

窗户木制,花格图案不一,上下开合,窗棂外面糊纸,再涂上油,既防雨又透光。

3间房也有一头开门的,开在东头,东间为堂屋兼灶房,西两间为居室,其南北皆通炕,俗称连二炕。

两屋中间炕上设隔扇板。

南北炕均放幔帐。

满族习俗以西为大,以南为长,长辈要住西屋南炕。

正房的西“腕子炕”不住人,也不许任何人坐,因为西炕是供祖宗的地方。

“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

这句俗语形象、集中的反映了满族民居独特的建筑风格。

“口袋房”,又叫“斗室”,因其形如口袋和斗形而得名。

一般是3间或5间,坐北朝南,房顶用草苫,周围墙多用土垒成。

门大多开在东边,也有的中间开门,称"对面屋"。

进门便是伙房,又称外屋,西侧或东西两侧为里屋,即卧室。

卧室筑有南、北、西三面构成的火炕,这是满族卧室的最大特点。

火炕又称“转圈炕”、“拐子炕”、“蔓字炕”等等,满语叫“土瓦”。

一般南、北为在炕,东端接伙房炕灶,西炕是窄炕,下通烟道。

按满族习俗,西炕上供着神圣的"窝撒库"棗祖宗板,因此不要说堆积杂物,就连贵客至友也不能坐西炕。

南炕温暖、向阳,一般由长辈居住;晚辈则住北炕。

中国北方院落建筑

中国北方院落建筑

中国北方院落建筑中国北方黄河中上游地区窑洞式住宅较多,在陕西、甘肃、河南、山西等黄土地区,当地居民在天然土壁内开凿横洞,并常将数洞相连,在洞内加砌砖石,建造窑洞。

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节省土地,经济省工,将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有机结合,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

(一)、北院落民居(以北京四合院为主)——北京民居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

其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

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

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亦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

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

中国北方院落民居以北京四合院最为典型。

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称“坎宅巽门”,认为是吉利的,实际上也有利于保持私秘性和增加空间的变化。

进入大门西转为外院,安排客房,仆房和厨、厕。

从外院向北通过一座华丽的垂花门进入方正而大的内院,北面正房称堂,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举行家庭礼仪,接待尊贵宾客,其左右耳房居住长辈和用作书房。

院两侧的厢房是后辈居室。

各房以“抄手游廊”相连,不必经过露天,在廊内也可坐赏院中花树。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还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四合院的营建是极讲究风水的,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来进行。

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风水理论,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国古代的营造活动。

除去风水学说外,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

中国古民居 类型

中国古民居 类型

中国古民居类型
中国古民居的类型非常丰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合院式民居:合院式民居一般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其中最常见的是四
合院。

四合院以中轴对称,等级分明,秩序井然。

2.井干式民居:井干式民居是东北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由于木料长度有
限,开间和开窗都较小。

3.山西乔家大院:山西乔家大院是山西地区著名的古民居之一,规模宏
大,院中套院,院落多为东西窄、南北长的纵长方形。

总的来说,中国古民居的类型丰富多样,不仅反映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也是人类建筑艺术的瑰宝。

南北民居的建筑外观,优点,特点各是什么

南北民居的建筑外观,优点,特点各是什么

南北民居的建筑外观,优点,特点各是什么1、华北民居华北平原汉族传统民居建筑,多数是平房,房屋结构以木柱托梁架檩,支撑椽条和轻瓦屋顶,以青砖墙、生砖墙、石墙及夯土墙维护北、东、西三面,南向开门有窗户。

低窗台,窗户过去多支摘窗,窗上有棂格、糊纸,现在多作死扇窗,安大玻璃,屋内光线充足。

室内砌有土炕,与灶相通。

炕上铺席,席上铺毡,上置矮桌,可进餐或待客。

屋顶多是人字形(俗称两面坡),坡斜度平缓。

除瓦顶之外,还有在椽条上垫细树枝抹泥做顶的。

为省工结实,关中平原及山西民居建筑屋顶多取一面坡式。

北方汉族院落组合多作四合院式,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

北京四合院以坐北朝南的三间正房为主体。

正房两边是耳房。

正房前面是中心庭院,庭院东西南侧是厢房,厢房两边也各有耳房,庭院南边有垂花门通向前院,前院南侧是大门和与大门并排的倒座。

有的四合院在与大门相对之外立影壁,朝南的正房与东西两侧的厢房用廊连接。

规模较大的宅院,其正房之后留后院,后院之后再修正房,厢房后留狭长天井,天井之后再修厢房,这种方式向后方和左右叠加。

2、陕北民居陕北取黄土高原上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作民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窑洞民居可分为地坑式、沿崖式和土坯式三种。

地坑式窑在地面挖坑,内三面或四面开凿洞穴居住,有斜坡道出入。

沿崖式窑洞是沿山边及沟边一层一层开凿窑洞。

土坯拱式窑洞以土坯砌拱后覆土保温。

此外还有砖石砌的窑洞式民居。

地坑式窑洞也见于黄土层厚的豫西平原地区,如河南巩县的地坑式窑洞,常常是整个村庄和街道建在地坪以下,远远望去,只见村庄的树冠和地面的林木。

地坑式窑洞顶上的土地,仍然可以种植庄稼。

甘肃东部也有这种地下街道。

从西方环境建筑学家的观点看来,这种地坑式窑洞建筑是完美的不破坏自然的文明建筑。

地下窑洞的组合,仍然保持北方传统四合院的格局,有厨房和贮存粮食的仓库、饮水井和渗水井,以及饲养牲畜的棚栏,形成一个舒适的地下庭院。

在地段的利用、院落的划分、上下层的交通关系、采光通风和排水等方面,都有很巧妙的处理方法。

北方四合院

北方四合院

四合院 目录:1、四合院概诉 (1)2、四合院的特点 (2)3、四合院布局特色 (2)4、四合院的结构特点 (3)5、四合院建筑用料 (3)1)主体 (3)2)大门 (3)3)窗户 (3)4)顶棚 (4)5)排水 (4)6)绿化 (4)6、四合院的规制特点 (4)1)大四合院 (4)2)中合院 (5)3)小合院 (6)7、四合院的构件特点 (8)1)大门 (8)2)游廊 (13)3)门墩 (13)4)影壁 (14)5)楹联 (15)6)砖雕及细部 (16)7)门钹 (17)8、四合院各房间用途分配 (18)1)北正房 (18)2)东西厢房 (18)3)后罩房通 (18)4)南倒座房 (18)5)耳房 (18)一、四合院概述中国北方的传统民居,总的特点是以院落(或天井)为核心,依外实内虚的原则和中轴对称格局规整地布置各种用房。

其中以北京四合院水平最高,也最为典型,是中国汉族传统民居的优秀代表。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

北京四合院住宅的建造,大都是在封建社会的晚期,它满足了人们衣食住行的需要,满足了人们希望得到友谊、同情、理解、信任的需要。

数代人的居住实践表明,住在四合院,人与人之间能产生一种凝聚力与和谐气氛,同时有一种安全稳定感和归属亲切感。

这与现代公寓住宅永远紧闭大门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胡同北边的四合院门一般开在院子的东南角,南边的四合院门一般开在院子的西边角。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 ,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

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

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

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

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北京四合院的布局特征及建筑特色

北京四合院的布局特征及建筑特色

北京四合院的布局特征及建筑特色食科0703 17号陶晓晓简介:所谓的四合院,就是以正房、倒座、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

其历史之悠久,分布之广泛,在中国民居中占据首位,堪称我国汉族居民传统住宅的正宗典型。

早在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故都的宫室遗址上,已有几座房屋围绕着院子组合;西周时有了较严整的四合院;隋展子虔《游春图》中绘有乡村狭长的四合院;宋代沿用汉以来的前堂后寝的传统,但在待客和日常起居的厅堂与后部卧室之间,有穿廊连成“工”字平面,堂寝两侧有耳房或厢房;直到明、清,经过长期的积累,以北京为代表的四合院才最终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结构和造型。

北京的四合院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营建方式,成为中国北方四合式民居建筑的代表,是中国民居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关键字:四合院布局特色旧时的北京,除了紫禁城、皇家苑圃、寺观庙坛及王府衙署外,大量的建筑,便是那数不清的百姓住宅。

《日下旧闻考》中引元人诗云:“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

”这“百万家”的住宅,便是如今所说的北京四合院。

而“天棚鱼缸石榴树”,也只能是北京四合院中才有的景致。

1北京四合院的布局特征图11.1“坎宅巽门”的方位追求标准的北京四合院应该是南北略长的坐北朝南的矩形院落,正好排列在东西向的胡同之间,大门开向宅南的胡同,正房门与宅门的方向一致。

为什么一定要将宅门开在南边呢?首先,这是元代建大都时的城市规划所框定的。

元大都为棋盘式结构,南北为街,东西为巷,街的主要功能为交通和贸易,巷才是我们所说的胡同,是串连住家的通道。

因此,宅院的大门自然是开在南边最为合适。

其次,与传统的建筑风水学有关。

北京地区的阳宅风水术讲究的是“坎宅巽门”,“坎”为正北,在“五行”中主水,正房建在水位上,可以避开火灾:“巽”即东南,在“五行”中为风,进出顺利,门开在这里图个吉利。

而在山西和安徽的民居中,却很少有将大门向南开的。

因为山西和安徽的富户大都是商人,商属金,而南主火,火克金,克金则不能发财,所以商户的大门大多是朝东开,或朝西开。

合院式民居的典范——北京四合院

合院式民居的典范——北京四合院
维普资讯
: “ 圯 : 苇{ 那是坛的明月.北海的凰.声 沟桥的狮子 ,潭拓寺酌粉;唱不够缸墙翦 瓦是和鞋 .道下尽十里长衡卧彤虹 {只看
那 紫 i 古楗 四 龠 院 . 便 觉 得甜 丝熊 皑 生 纛 生 . 京脏 京韵 白 多情 ……

营造 宅第 的 有序 发 展 ,起 到 了积 极作 用 。 清代 定 都 北 京后 ,大量 吸收 汉 文化 ,
完 全承 袭 了 明代 北 京 城 的建 筑风 格 ,对 北 京 的居 住 建 筑 四合 院 也 予 以 了全 部 继承 ,
之 间 产 生 了难 以 解 决 的 矛 盾 , 最 终 的 结
保 护 又 出 现 了尖 锐 的 矛 盾 ,建设 性
留下 的有 关 四合 院 式住 宅 的 资料 就 更 多 了,无 论 是 宋画 《 姬 归 汉 图》 中 文
的 大型 住 宅 ,还 是 王希 孟 《 里江 山 干
图 》 中的 中小 型 住 宅 ,都 可 以 看 出 四 合 院式 的格 局 。可 见 ,四 合 院 这种 居 住 建 筑形 式 的形 成 和发 展 ,在 我 国 已 有 两干 多年 的 历史 。 元 代 四 合 院 目前 在 北 京 己 无 实 物 ,唯一 能 供参 考 的就 是 在 元 大都 旧 址 上 发掘 出 来 的 后英 房 元代 住 宅 遗 址 。 这 座 遗 址所 反 映 的院 落 布 局 、开 间 尺 寸 、工 字 厅 、旁 门等 内容 ,与 历代 的四 合 院 十 分 相 似 ,说 明元 代 四合 院 与 历代 居 住 建 筑 间 自清代 后期 ,北 京四 合 院 的 发展 开始 逐 步 走 下坡 路 。 在外 族 入 侵 和 西 方文 化 渗 入 的 影 响下 ,北 京传 统 住 宅 建 筑也 受 到一 定 影 响 。这 个时 期 建造 的 四 合 院 ,或 多或 少 吸 收 了一 些 西 洋 建 筑的 装 饰 成 分 ,最 典 型 的 就 是 圆 明 园式 随墙 门的 出 现 ,也 有 一 些 在 宅 内 兴建 “ 洋楼 ”的 例 子 ,但 为数 不

关于华北民居之合院村落的调查研究

关于华北民居之合院村落的调查研究

关于华北民居之合院村落的调查研究摘要:华北平原的村落民居,是和园式的典型代表,“聚族而居”的村落空间和亲切舒适的居住环境,对现代北方村落的规划以及农村住宅的建筑有颇多启示。

关键词:华北村落;聚族而居;合院空间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197-01民族众多的中华大地,孕育了形式多样的民居建筑,其中较典型的要数北方四合院。

一、华北平原地区自然与社会环境概况(一)自然环境概况华北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气温年差较大,日照较丰富。

降水量相对较少,夏季高温多雨、雨量充沛,夏秋季光照充足。

(二)华北地区社会环境华北平原是我国人口总数和密度非常大的区域,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

作为我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繁荣。

二、华北民居的村落建设(一)“聚族而居”的农耕型村落选址传统的村落多为同姓、同族聚居或多族、多姓聚居的形态,构建以宗族血缘为凝聚力的同耕、同居型村落。

陌生村民之间,一般只说姓名就能知道是哪村的,可见姓氏村落的形成历史悠久。

村落环境空间的营造中,常以树,井台,磨盘等为中心,向外扩展构建村落空间体系。

村民聚在树下、井边或者磨盘边聊天议事,成为村落独具人气的活动空间。

(二)村落改造近些年来,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各种娱乐设施的普及,村民们不再愿意走出家门交流活动,村落中公共空间的缺乏也是原因之一。

村落的中心节点空间的营造是吸引村民聚集的必要措施。

华北村落中,公共空间的的营造就很可取,村民们茶余饭后,在树下下棋,在井边聊天,享受惬意的生活。

现代农村的住宅,不应该单纯追随大城市的钢筋混凝土的发展,而更应秉承自己的乡村特色,传统的红砖土墙,别有一番韵味。

三、四四方方的民居庭院(一)成天接地——庭院的空间功能民居院落空间构成的核心理念是“择中而居”“居中为上”的传统尚中理念。

围合四周的建筑,门窗均超向院落开启,构建以院落为核心的功能空间,以统帅和控制四周的房屋和其他从属院落空间,形成典型的“内向聚合”的居住形态。

建筑概论-北京四合院

建筑概论-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
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 经金、元,至明、清,逐 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 有特点的居住形式。 北 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 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 了京师 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 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 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 位。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
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 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街制,自南以至于 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 四火巷,二十九街通。” 胡同与胡同之间是供臣民建造 住宅的地皮。 当时,元世祖忽必烈“诏旧城居民之过京城老,以赀 高(有钱人)及居职(在朝廷供职)者为先,乃定制以地 八亩为一分”,分给迁京之官贾营建住宅,北京传统四合 院住宅大规模形成即由此开始。 明清以来,北京四 合院虽历经沧桑,但这种基本的居住形式已经形成,并不 断完善,更适合居住要求,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四合 院形式。
院内栽植花木,陈设盆景, 大缸养鱼,点缀湖石,构成安 静舒适的居住环境。遇有婚丧 大事,还可在院内搭建临时席 棚,以待宾客,室内外空间穿 插,以补空间之不足。正房左 右附以耳房,作为辅助房间。 较大住宅尚有第二进中院,同 样布臵正房及两侧厢房,作为 居住用房。住宅最后边建后罩 房一排,形成后院,多安排为 储藏杂物及仆人用房。后罩房西侧留一间作为后门,通后边胡同。即按八卦方 位,前门开在“巽位”(东南向),后门开在“乾方”(西北向),形成乾山 巽位的卦位,以符合风水学说的吉向。正方、厢房皆向院内开设门窗。住宅四 周由各座房屋的后墙及围墙所封闭,一般对外不开窗。厨房多臵于中院东厢或 后院,厕所多设在角落隐蔽之处或前院西南角。大型住宅除一条主轴线外,尚 可在左右另辟轴线,增加住房或布臵书房、花厅及花园等观赏、休息性建筑等, 花园中有建造亭台楼阁,山石水沼,各有风格,成为北方宅园的重要实例。各 轴线的建筑通过跨院或游廊互相套接起来,扩大使用面积。

中国传统合院式民居院落角部连接方式

中国传统合院式民居院落角部连接方式

中国传统合院式民居院落角部连接方式有人说,中国的传统民居是院落的艺术。

这句话可能有些夸张。

然而,院落是除了木结构之外明显区别于西方传统建筑的又一大特色,却是不假。

中国传统合院式民居的一大特点是它的封闭性,高墙之内,自成天地,所有房舍的正面都朝向中庭,对外不开窗,或者只开很小的高窗。

中国的传统民居布局采用合院形式为主流的原因另有详文细述。

然而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地域、气候、民风差异巨大,同样是合院式民居,在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形式。

举例来说,北方气候寒冷,冬季时间长,太阳高度角小,所以合院整体上更加封闭,而中间的院落则更为宽敞,这样既可以提高房屋的保暖性能,又可以利用宽敞的院落争取更多的日照;而在南方,夏天日照强烈,太阳高度角大,故遮阳成为首要考虑因素,从而将院落缩小成天井,减少进深,既可以满足采光要求,又有利于通风纳凉和屏蔽强烈的阳光辐射。

但是合院式住宅面临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如果直接用房屋与房屋连接的方式形成院落,因为中国传统民居极少向院外开窗,则在角部的房间的采光和通风会很成问题。

如何处理好这个空间的使用质量问题,不同地区、不同形式的民居运用了不同的方法。

将这些各式各样的方法作一个分类和探讨,对于研究中国传统合院式民居将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1.房房相离式要解决由“硬连接”带来的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当然是将角部的房屋分开,成为独立的个体。

这种方式因为简单直接,所以由南到北都有被运用,但是原因和形式都不同。

一般来说,北方平原地区农业民族的民居基本上都是房房相离式的,房屋的净高都不是很大,而院落都比较宽敞。

这是因为北方气候寒冷,较矮的房屋有利于保暖,而宽敞的院落有利于采光。

在小型的北京四合院中常可看到这种做法,方法是在正房两边设立较小的耳房,厢房和正房分开。

这样角部的过度就由一个可以保证采光的耳房完成。

小型北京四合院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按照现存的合院式民居模式,基本上离北京越远,院落的形状越狭长。

比如山西平遥民居、关中窄院式民居和河南民居。

建筑风情;中国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四合院

建筑风情;中国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四合院

建筑风情;中国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四合院作者:来源:《青岛画报》2019年第04期四合院是中国传统住宅建筑的典型代表,北京的四合院不仅最多,而且品种齐全,从“巨无霸”四合院——皇宫、王府官邸到百姓民居;从数百间的繁琐格局到大、小四合院、三合院、大杂院无所不包。

更重要的是,四合院与北京发展的历史紧密相联,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历史人物都与四合院有关。

而众多四合院在建筑形式和装饰手法上的多样性,无不代表了民族建筑发展的最高水平。

正因为如此,北京的四合院才成为中国北方民居,乃至中国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

四合院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中式四合院前的中国西周时期就有完整的四合院出现。

陕西岐山凤雏村周原遗址出土的两进院落建筑遗迹,是中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四合院提供了对外界比较隐秘的庭院空间,其建筑和格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尊卑等级思想以及阴阳五行学说。

北京的四合院,远在元代就已大规模兴建。

明初建筑风格严谨稳定、清秀明朗,清代显得繁琐纤巧,反映了统治者生活的奢华和腐化。

但就广大百姓的四合院而言,则依旧保持了朴素自然的气息。

清朝末年,一位名叫孙月暄的南方人,在对南北居住环境进行比较之后,赞美北京的四合院时概括为十乐:“一曰房屋轩爽,二曰庭院开阔,三曰建筑朴雅,四曰花木扶疏,五曰冬天炉火,六曰夏日棚凉,七曰结构多变,八曰对称和谐,九曰生活便利,十曰环境清幽。

”这“十乐”的产生,除了文人雅士的天赋文才之外,也说明北京四合院本身的建筑布局,已达到相当完善的程度。

为什么四合院内的房子要盖在四面,而不都是坐北朝南,盖成一排排的呢?这当中所表现的,主要是封建宗法观念,它的理论基础来自于易学。

按照易学的基本理论,世界万物都归结为“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作为这一思想的政治体现就是存在于中国三千年的、至高无上的皇帝,他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除他之外的所有人,都是他的子民,他也是全国财富的最大占有者,“普天之下,莫非皇土”。

旧时东北的四合院、火炕、万字炕

旧时东北的四合院、火炕、万字炕

旧时东北的四合院、火炕、万字炕四合院你肯定听说过吧?我们听的最多的是北京的四合院,那可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代表了。

可是你知道东北地区的四合院吗?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旧时东北的四合院,以及院内特有的火炕、万字炕。

四合院东北城镇四合院分几个档次。

王公贵戚、高官富商所住者最为大气。

南面三间屋宇式大门,正中一间是出入的“门洞”,旁边两间则是“倒座”的门房,供守门人或佣人居住。

正对大门的是高大的影壁墙,门前有上马石和拴马桩。

院子大多为两进,中间或设二门或建院心影壁分隔内外院。

外院两侧建小厢房,主人所居内院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二三间,正房之北,有的还建供存放物品和佣人居住的后罩房,一般也是五间。

房屋样式基本都是青砖小瓦、硬山到顶,正脊、戗檐、腿子墙等部位装饰砖雕或石雕。

由于东北早期住宅居室内都是对面炕或万字炕,所以房屋的进深比较宽,使房子的造型拥有稳重浑厚之感。

小一点的四合院则是一进,有的用砖砌的门楼或单间大门,院内空间宽敞的也设砖砌或木板影壁,还有因空间限制而从侧面开院门的。

(更深入了解四合院这一建筑形式,请参阅中国传统四合院的特点是什么,这里不再赘述。

)火炕火炕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取暖。

因为烧炕是通过做饭的锅灶,所以只要吃饭、烧水,炕就是热的。

为了冬季抗寒,有的人家把室内陆面下也修成烟道,称之为“火地”或“地炕”,在特别冷的寒冬加烧火地以提高室温。

尽管室外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屋里炕面、地面一起散发热量,仍然是温暖舒适的。

万字炕东北人住火炕的历史,至少也有千年以上。

古书中说辽金时期住在这里的女真人(满族先世)“环室穿木为床,媪火其下,饮食起居其上”。

所谓“环室”就说明室内不止一个方向有炕。

发展到后来,就是满族民居中所筑南、西、北三面相连的“转圈炕”、“拐弯炕”,民间俗称为“万字炕”或“弯子炕"。

西炕略窄一般不住人,也不能堆放杂物,上面有一个搁板,是满族人供奉祖宗的地方;南炕温暖向阳,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北炕是晚辈居住的地方。

东北民居分类

东北民居分类

东北民居分类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地理区域,也是一个文化区域。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东北地区的民居建筑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东北地区的民居建筑中,可以分为三大类:北方民居、南方民居和东北传统民居。

北方民居是指在东北地区北部地区,如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省份常见的民居建筑。

这种民居建筑通常采用矩形平面布局,屋顶多为坡屋顶,屋顶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

墙体采用砖木结构,外墙一般用砖砌筑,内墙则使用木材。

北方民居的特点是坚固耐寒,能够抵御严寒的寒冷气候。

南方民居则是指在东北地区南部地区,如吉林省的长春市和辽宁省的沈阳市等地常见的民居建筑。

这种民居建筑通常采用传统的院落式布局,由若干个房间和庭院组成。

房间一般是带有天井式的庭院,房间围绕庭院布置,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南方民居的特点是宽敞明亮,适应温暖湿润的气候。

东北传统民居是指在整个东北地区广泛存在的一种传统民居建筑。

这种民居建筑通常采用木结构,屋顶为坡屋顶或歇山顶,屋顶上覆盖着黑色的琉璃瓦。

墙体一般采用土坯墙或砖砌墙,外墙一般用灰砖砌筑,内墙则使用木材。

东北传统民居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功能齐全,能够适应东北地区的严寒气候。

除了以上几类民居建筑外,东北地区还有一些特殊的民居建筑,如辽宁省的防御式民居和吉林省的火山岩民居。

防御式民居是指在辽宁省的一些边境地区,由于历史原因而建造的一种具有防御功能的民居建筑。

这种民居建筑通常采用砖木结构,墙体较厚,有一定的防御性能。

火山岩民居则是指在吉林省的一些火山地区,由于火山岩资源丰富而建造的一种特殊的民居建筑。

这种民居建筑通常采用火山岩石材,墙体坚固耐用。

东北地区的民居建筑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和特点,体现了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

无论是北方民居、南方民居还是东北传统民居,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魅力。

这些民居建筑不仅是东北地区人民居住的场所,也是东北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通过对东北民居的分类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东北地区的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

四合院有什么好处?以前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建?

四合院有什么好处?以前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建?

四合院有什么好处?以前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建?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驰名中外。

四合院在中国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根据现有文物资料分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出现了四合院形式的住宅。

我们先来看看它的一些特点北京四合院的结构北京四合院之所以有名,还在于它的结构上的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结构。

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中国的住宅建筑大部分是内院式住宅,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称作“一颗印”。

这种住宅适合南方的气候条件,但通风采光都欠理想。

而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宽敞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走廊联接,起居十分方便。

北京四合院的组成部分有大门、影壁、屏门、垂花门、廊、正房、耳房、厢房、倒座房、厅房、后罩房、群房、园林、围墙及更道。

正规的北京四合院一般都以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的形式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

大门辟于院东南角“巽”位。

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二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

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

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可植树栽花,饲养鱼鸟,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

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住在里面,和和美美,共享天伦,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一)房房相离,宽敞舒适的院落布局北京四合院是我国北方四合式民居的代表,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合院式民居
合院式民居是中国北方
也就是东北、华北、西北的通
用民居形式。

它的形制特征是用单幢房屋组成方形或矩形院落,各幢房屋外部都用砖墙包裹得比较严实,房屋各自独立或用走廊相联,院落比较大,房屋门窗朝向内院开启。

比如北京四合院就是北方合院式民居的典型代表。

它的布局以院落为特征一般按照南北向的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

根据主人的地位和宅基地情况,
有两进院、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几种。

图是《乾隆京城全摹图》中的一个典型
街坊,反映出传统四合院的典型布局。

一个传统的北京四合院往往居住着一个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四合院的建筑形式很适应这种传统大家庭的生活方式,以最常见的三进院为例。

前院进深较浅,相当于对外的接待区。

建筑前院以倒座为主,包括了门房、
客房、客厅等等。

大门在宅院的东南角,八卦
中的巽位。

门内迎面建独立影壁或靠山影壁以
阻挡外部视线,厕所设在倒座西边的小院里
面,比较隐蔽。

主院是家庭的主要活动场所,前院和主院
之间常设一道二门
有钱有身份的人家就常把它做成垂花门的形式,垂柱头做成莲花或花瓣的形式,这种垂柱往往被称为“垂花柱”或“垂
莲柱”。

有人研究这种形式的起源大致是源于
佛帐或者与西域的装饰形式有关,后来结合汉
族传统建筑,檐口悬挂帘子的习俗发展而来。

主院的北面是上房,也称正房,是长辈居住、全家活动和待客的地方,在全宅地位最高。

正房两侧有较为低矮的耳房用做辅助房间,内院两侧厢房供晚辈居住。

耳房前窄小的空间可以用来堆放杂
物,也可以布置点假山、花木。

众多的房屋
围护着主院,形成全宅的核心庭院,很适合
大家庭的日常户外活动。

主院方正开阔,院子里面常种石榴树,石榴的多子象征着多子多福,而且
石榴果红似火,象征着日子红红火火,非常喜庆。

院子里面还常放一只荷花缸或鱼缸,养殖荷花或者养鱼,美化景观,也可以增加院内湿度。

夏天院子里面搭起凉棚,老北京人很喜欢在院子里面遛鸟聊
天、喝茶下棋。

孩子们在院子里面跳皮筋、摔
元宝,非常的快乐。

有句俗语形容四合院内的
生活是“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
胖丫头”可以说是传统四合院生活的典型写照。

后院是家庭服务区,最北边有一排后罩
房,布置着厨房、贮藏、仆人房等,院子里面
有井,靠角落隐蔽的地方设置厕所。

后罩房西侧通常会留一间作后门,通向宅
后的胡同。

这种开门方式按八卦方位,前门开
在巽位,就是东南向。

后门开在乾位,也就是
西北向。

形成乾山巽向的卦位,符合风水学说
的吉向。

除了生活方式的适应外,为了适应季节变化,北京四合院还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建筑做法。

首先,北京冬季寒冷,需要充
足的阳光,所以主院一般较大。

其次,了阻隔
冬季的寒流、春季风沙和胡同人流的干扰,合
院建筑外部采用厚重封闭的砖墙和屋顶围护,
只向小气候舒适的内庭院开窗。

接着在门窗的处理上,四合院的住房都采
用双层支摘窗,可以兼顾冬季的采光防寒和夏
季的通风换气,门框外面设簾架。

冬天挂棉帘。

夏天挂竹帘,以便防寒和透气。

室内还常设火炕取暖,抵挡冬季严寒等。

因为这些建筑措施北京四合院形成了封闭、内向的特点,加上砖墙和屋顶都呈青灰色,使得整个建筑风格厚重、朴素和实用。

合院的尺度还与胡同的规划有关。

在常见的三进院基础上,较大的住宅可以
加第二进、第三进中院,拓展成四、五进院,
一般四进院的大宅进深大约是七十米左右。

与北京一般胡同间的净距相近,在胡同规
划的控制下,大部分宅院都坐北朝南。

小型宅院一侧开门,中型宅院可以前后开
门。

大型宅院的纵向拓展因为受到限制,就在
左右另辟轴线增加跨院,设置书房、花厅及花
园等,转从横向来进行拓展。

大多数的宅院平面构图都是按中轴对称
和以家长为中心的原则来布置的,一切房屋院落都簇拥着正房和主院。

在高矮、装饰等方面都低于正房和主院,正房和主院不仅是实际家庭生活的中心,也是家族精神的象征。

一切房屋都按尊卑、长幼的次序排列。

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

仆人只能住在前后院的下房。

这种向心式的院落形制,除了满足自然气候特点、生活功能需求、私密内向的心理需求外,还反映出宗法礼制观念对民居的巨大影响。

四合院中轴对称等级分明,秩序井然,宛如京城等级规制的缩影,体现出它和京城息息相通的建筑理念。

与北京四合院相比,北方不少地区的合院式民居在平面构成和功能布局上基本类似。

但随着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在构成和细节上各有特点。

晋中王家大院
明清的时期山西中部,晋中地区富商云集、豪宅林立、民居大院常做成两层楼。

两侧厢房向内靠拢,形成南北长、东西短的狭长院落。

厢房的进深较浅,屋面改为单坡向内排水。

为了保护家人和财产,一些大户宅院周围用高墙围绕,墙的高度超过屋顶。

外墙不开窗或仅在上层开小窗,带有明显的防卫性质,有的甚至还设有碉楼,环墙顶设置马道等。

外观看起来十分简素,但内部雕刻却非常华丽,富贵人家
常用精美的砖雕木雕装饰前檐、门窗和挂落。

陕西的关中民居受到宅基地的限制,院
落更加狭长,墙高、院窄。

陕西韩城党家村
为了节约用地,各户宅院的正房山墙拼起来。

屋脊连在一起,当地称为“拼山连脊”。

两侧厢房距离很近,进深也很小,厢房做成单坡,背靠背地修建。

东北的吉林民居为了争取日照,房屋间距比较疏朗开阔。

比北京四合院的间距还要疏朗开阔。

后院常留有空地种菜,有的房屋还跟院
墙拉开距离,留出马车的通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