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书法归属“南北书派”原委辨析-精选资料
褚遂良的书法艺术
褚遂良的书法艺术●何炳武 褚遂良(596—658年),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自幼刻苦好学、博涉文史。
官至吏部尚书,左仆射知政事,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
他擅长楷书,书学王羲之、虞世南、欧阳洵,能登堂入室,别开生面。
他的书法,揉隶书《礼器碑》的瘦劲整饬和王羲之行楷书潇洒姿媚的长处,又融欧虞为一,方圆兼备,波势自然,结体方正,用笔舒展,节奏感强,欧阳洵很器重他。
虞世南死后,唐太宗感到身边寂寞,没有人可以谈论书法时,魏征就把褚遂良推荐给了太宗。
太宗大喜,把宫中所有购求来的王羲之书法墨迹,都叫他鉴定真伪。
褚遂良详为鉴识,备论所出,无一错误。
可见褚遂良对于书法的研究修养之深,鉴赏之精。
现在,镶嵌于西安大雁塔南门两侧的《圣教序》、《圣教序记》就是唐太宗及其子高宗李治撰文由褚遂良书写的。
由此可见,褚遂良在推崇王羲之书法的唐太宗心目中的地位。
这固然出自帝王的喜好,然褚书之美也是天下之公论。
唐张怀 《书断》卷中列褚遂良行书、隶书为妙品,曰:“少则服膺虞监,长则祖述右军。
真书甚得其媚趣,若瑶台青 , 映春林,美人婵娟,似不任乎罗绮,增华绰约,欧、虞谢之。
其行、草之间,即居二公之后”。
宋朱长文《续书断》卷上《妙品》评褚遂良书云:“其书多法,或学钟公之体,而古雅绝俗;或师逸少之法,而瘦硬有余。
至章草之间,婉美华丽,皆妙品之尤者也。
”宋董 《广川书跋》卷七论云:“褚河南书本学逸少而能自成家法,然疏瘦劲钅柬,又似西汉,往往不减铜 等书。
昔逸少所受书法,有谓多骨微肉者筋书,多肉微骨者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河南岂所谓瘦硬通神者耶!”明赵山函《石墨镌华》卷二称褚遂良“书法遒健,然用笔精细。
”又云:“遒逸婉媚,波拂处虬如铁线。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述书中》论褚遂良所书《圣教序记》曰:“从左玩至右,则字字相迎;从右看至左,则笔笔相背。
”传世书迹有《伊阙佛龛碑》、《雁塔圣教序》、《同州圣教序》、《房梁公碑》、《孟法师碑》、《随清娱墓14・文学艺术・志》,楷书《倪宽赞》、《赐观帖》、《阴符经》、《千字文》,行书《枯树赋》、《帝京篇》、《文皇哀册》及临王羲之《兰亭集序》等。
阮元·南北书派论
阮元·南北书派论书法迁变,流派混淆,非溯其源,曷返于古?盖由隶字变为正书、行草,其转移皆在汉末、魏、晋之间;而正书、行草之分为南、北两派者,则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隋为北派也。
南派由锺繇、卫瓘及王羲之、献之、僧虔等,以至智永、虞世南;北派由钟繇、卫瓘、索靖及崔悦、卢谌、高遵、沈馥、姚元标、赵文深、丁道护等,以至欧阳询、褚遂良。
南派不显于隋,至贞观始大显。
然欧、褚诸贤,本出北派,洎唐永徽以后,直至开成,碑版、石经尚沿北派余风焉。
南派乃江左风流,疏放妍妙,长于启牍,减笔至不可识。
而篆隶遗法,东晋已多改变,无论宋、齐矣。
北派则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榜。
而蔡邕、韦诞、邯郸淳、卫觊、张芝、杜度篆隶、八分、草书遗法,至隋末唐初犹有存者。
两派判若江河,南北世族不相通习。
至唐初,太宗独善王羲之书,虞世南最为亲近,始令王氏一家兼掩南北矣。
然此时王派虽显,缣楮无多,世间所习犹为北派。
赵宋《阁帖》盛行,不重中原碑版,于是北派愈微矣。
褚遂良虽起吴、越,其书法遒劲,乃本褚亮,与欧阳询同习隋派,实不出于二王。
褚书碑石,杂以隶笔,今有存者,可复按也。
褚临《兰亭》,改动王法,不可强同。
虞世南死,太宗叹无人可与论书,魏征荐遂良曰:“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
”此乃征知遂良忠直,可任大事,荐其人,非荐其书。
其实褚法本为北派,与世南不同。
[评点]阮元(1764-1849),清代著名学者,书家,字伯元,号芸台,晚号怡性老人。
江苏仪征人。
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历任户、兵、工部侍郎,浙、闽、赣诸省巡抚,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卒溢文达。
他历官所至,以提倡学术自任,主编《经籍纂沽》,校刻《十三经注疏》,汇刻《皇清经解》一百八十余种。
在书法方面,所作《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均是书学史上重要著述,为碑学的首倡者,他的书作亦颇受时人称道。
《清史稿》卷三百六十四有传。
褚遂良楷书书风流变浅析
褚遂良楷书书风流变浅析
褚遂良(1097年-1184年),字敬伯,号良山,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
其
楷书风格变化丰富,尤以前期书风激励凝练、清秀俊逸、有力度和后期书风柔和流畅、婉
转清丽而著称。
褚遂良的前期书风,主要受到王之涣、颜真卿和柳公权的影响。
在《清波谈艺录》中,他曾这样描述自己的书风:“唐书榜派,先本颜、颜真卿,继柳公权,独尊其妙;后汲取
二家之长,斟酌击缀,成吾所以称道者也。
” 可以看出,他把自己的书法风格定位在了
唐朝书法的流派中,对前辈名家的借鉴和继承也比较明显。
在书风上,褚遂良的前期作品整体感觉比较凝练有力,时而端严雄健,时而柔和俊逸。
早期的《禹贡》、《兰亭集序》、《中秋帖》等作品,笔画刚劲有力,气韵雄浑;书风上
青砺有力,骨法完整,气势雄壮,点画间营造出一种恢弘大气的美感。
在后期,褚遂良的书法风格逐渐柔和流畅起来,以圆润的笔触、流畅的线条为特色。
他创作了《祭侄文稿》、《韦庄词》、《念奴娇》等作品,这些作品在墨色的运用、笔触
的使用和线条的处理上,有较大的创新。
例如,他在墨色的处理上,以青绿墨取代传统的黑色墨,在书法作品中体现自己独特
的创新理念并以之为品牌。
在笔触上,他善于运用“起笔勾勒、拖纵延绵、回向收笔”等
技巧,使字形流畅而有力度。
在线条上,他运用曲直相生、阴阳互用,营造出一种自然流
畅的线条美感。
总的来说,褚遂良的楷书风格变化丰富,富有个性。
他早年承袭唐宋书法流派,后期
不断探索创新,将自己的书法风格逐渐推向成熟和完美,对于中国书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
的贡献。
分析褚遂良的字的特点及怎样写好雁塔圣教序
分析褚遂良的字的特点及怎样写好雁塔圣教序褚遂良,唐朝著名书法家。
他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家。
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
相传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叹息无人可以论书。
魏征称赞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
”魏征认为,他对王字理解的深刻,有辨认王字真伪的能力。
他的传世书迹有楷书《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
唐代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就这种文化的总体来说,是高于以前任何一个时代的。
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之下,涌现了一大批一流的政治家、文人、鉴赏家,他们礼貌周到,谈吐隽雅,有极好的艺术修养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艺术史研究的目的——像沃尔夫林《艺术史原理》中所说的——就在于把风格设想为一种表现,一种时代与一个民族的性情的表现,而且也是个人气质的表现。
褚遂良的书法,正好也体现了这几点。
也就是说,在他的书法艺术之中,既可以看到他所处的时代的风气,也是他那个阶层的贵族气息的展示,同时,也可以见出他自己的那种可以称为“唯美”的审美态度。
与他作为政治家一样,在他身上体现了艺术家的气质。
遗憾的是,褚遂良几乎没有关于书法方面的论著传下来,以致于我们不能一目了然地知道他的书学主张。
但褚遂良的父亲禇亮与欧阳询、虞世南为好友,这当然会影响到褚遂良的书法风格。
褚遂良与虞世南有过一次对话:“褚遂良亦以书自名,尝问虞世南曰:‘吾书何如智永?’答曰:‘吾闻彼一字直五万,君岂得此?’曰:‘孰与询?’曰:‘吾闻询不择纸笔,皆得如志,君岂得此?’遂良曰:‘然则何如?’世南曰:‘君若手和笔调,固可贵尚。
’遂良大喜。
”(《新唐书》卷一九八《欧阳询传》)这话可能一直在激励着褚遂良。
自有书法以来,人们便对它的美做出种种的探索:在汉、魏,人们对它的“势”赞美不已;在晋、南北朝,人们对“笔意”津津乐道;在隋唐,人们开始对书法的“结构”之美而感到赏心悦目。
但是,他们显然还没有触及到一个更关键的问题:书法创作之中的“心”、“手”、“笔”之间的关系问题。
【墨客书院】【文臣】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唐书法欣赏
褚遂良(596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唐朝政治家、书法家。
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褚遂良褚遂良铜像《孟法师碑》:《孟法师碑》全称《京师至德观主孟法师碑》,唐代正书碑刻,唐岑文本撰,褚遂良书,贞观十六年(642)刻,碑石佚次,仅有清代李宗瀚藏唐拓本传世。
《孟法师碑》:《孟法师碑》,唐岑文本撰,褚遂良书。
碑石佚次,拓本册共二十面,每面四行,满行九字,凡七百六十九字。
有明代王世贞、王世懋,清代王澍、王文治、李宗瀚等人跋记。
此碑书法质朴,与《雁塔圣教序》之空明飞动不类,运笔多隶法,与《伊阙佛龛碑》相近。
现有文明书局、有正书局影印李宗瀚本,临川李氏石印本。
《雁塔圣教序》:《雁塔圣教序》亦称《慈恩寺圣教序》,是书法史上著名碑刻作品,唐代的褚遂良的楷书代表作。
《雁塔圣教序》:《大唐三藏圣教序》(下简称《圣教序》)与《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下简称《圣教序记》)二石皆为楷书,万文韶刻。
两石位于陕西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大雁塔底层,分立塔门之东、西龛各一。
西龛内为唐太宗所撰之《圣教序》碑,文左行,书写行次从右向左,21行,行42字,共821字;东龛内为唐高宗撰文《圣教序记》碑,文右行,书写行次从左向右,20行,行40字,共642字。
两碑行文及形制对称。
李邕李邕:李邕(678~747),即李北海,也称李括州,唐代书法家。
字泰和,汉族,广陵江都(今扬州江都区)人,传世碑刻有《麓山寺碑》、《李思训碑》等。
《李思训碑》:《李思训碑》全称《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又称《云麾将军碑》。
此碑用笔瘦劲,方圆兼备,字体略呈斜势,而不失庄严,奇险中更见其稳健。
这种豪爽雄健之气是东晋二王以来的行书所没有表现出来的。
《麓山寺碑》:《麓山寺碑》又名《岳麓寺碑》,碑额有阳文篆书"麓山寺碑"四字,原石在长沙岳麓书院。
褚遂良书法赏析
褚遂良书法赏析
褚遂良生积极创新探索,创造出让后人敬仰,无不感叹的书体——褚体。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褚遂良书法赏析,希望你们喜欢。
褚遂良书法欣赏:
初唐四大书家之一:
从汉代到唐代的六百余年间,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伟大的书法家。
在晋代,被后人尊为书圣的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留下了他们情驰神纵、超逸优游的作品。
随后,宋、齐、粱、陈的书家,依然继续着他们的遗风。
而此时的北部中国,却在一种宗教意识的推动下,独创了一种与文人书法相对的——即与玄妙的、简约的、清淡的、平和的书风相对的那种雄浑、博大、壮硕、朴拙的书风。
南北朝分裂局面的结束,隋朝的建立特别是唐朝的建立,使书法艺术南北相峙的风格,亦合流在一起。
公元618年,强大的唐王朝建立。
随着政治、文化与经济的复兴,书法艺术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如果我们从书法史的角度瞻前顾后,那么,在汉魏,艺术风格过于质朴;在两晋,又太变幻莫测;宋人书法艺术风格又以老成为倾向:而元、明、清的书法,似乎每况愈下。
只有唐代,才在书法中表现出那典雅、华贵、丰满和情韵的成熟的美。
每当我们面对唐人书法作品时,不禁惊诧于唐人书法的完整性与典型性。
唐代书法家因此和晋朝书法家一起,被后人称为“晋唐传统”。
他们是: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智永、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人。
在这个传统之中,褚遂良占着异常重要的位置。
从某方面来说,他对后世的影响可能比任何一家的贡献都要大。
褚遂良楷书简论
褚遂良楷书简论唐初,社会安定,经济日益繁荣,书法亦蓬勃发展。
朝廷定书法为国子监六学之一,设书学博士,以书法取士。
唐太宗李世民喜好书法,倡导书学,并竭力推崇王羲之的书法,这对唐代书法的发展和繁荣起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唐代书家林立,众派纷呈,固然与经济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活跃有一定的联系。
盛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也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书法风格由初唐方整劲健趋向雄浑肥厚。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
贞观十年(636),由秘书郎迁起居郎。
精于书法,以善书由魏征推荐给太宗,受到赏识。
十五年,他劝谏太宗暂停封禅。
同年由起居郎迁谏议大夫。
高宗永徽元年(650),遂良以抑价强买中书译语人的土地被劾,出为同州刺史。
父亲褚亮,与欧阳询、虞世南同朝为官,所以得益于这一优越条件,褚遂良早年学书于虞世南,后又学书于欧阳询,这两位长者对他的书法影响和帮助是相当大的,而且年轻气盛的褚遂良在初唐时期就具备了欧虞二人所没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名望,这些优惠条件也使他的书法艺术如猛虎添翼。
最重要的是,褚遂良父亲褚亮给他提供的优越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条件,让他能够毫无顾虑的进行书法的学习与创作。
公元621 年,李世民成立了自己的文学馆,其中有十八名学士在做他的国事顾问。
褚遂良的父亲褚亮便是其中的一员,主管文学。
在这样的环境中,褚遂良的学识与日俱进。
尤其是书艺,在欧阳询与虞世南的指导下,更是出类拔萃,尽管他的年龄比他们要小一辈。
另外据《唐会要》卷六十四《史馆下》的记载,弘文馆的日常事务,就是由褚遂良来管理的,当时人们把他称作“馆主”。
像这种尊称,在以前是没有的;在他死后,为数也极少。
因此,褚遂良可以在优游不迫的生活之中,纸、墨、笔都极其精良,在面对一张纸时,可以仔细地考虑每一点一画如何处理。
因此,他的书法表现的是一种风度,一种最微妙、最飘忽的心情的变化。
褚遂良与虞世南有过一次对话:“褚遂良亦以书自名,尝问虞世南曰:’吾书何如智永?’答曰:’吾闻彼一字直五万,君岂得此?’曰:’孰与询?’曰:’吾闻询不择纸笔,皆得如志,君岂得此?’遂良曰:’然则何如?’世南曰:’君若手和笔调,固可贵尚。
褚遂良书法归属“南北书派”原委辨析-精选资料
褚遂良书法归属“南北书派”原委辨析历代以来,对于褚遂良评价甚高,他是晋法最好继承者,也是唐法的真正开拓者,一派南派气象。
降至清季,阮元发表了对于碑学具有开拓意义的《南北书派论》,在其中,褚遂良的身份问题发生了具有争议的变化。
一、南北书派之划分与遂良南北身份问题阮元在《南北书派论》中云:“书法迁变,流派混淆,非溯其源,曷返于古?……而正书、行草之分为南、北两派者,则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隋为北派也。
南派由锺繇、卫?及王羲之、献之、僧虔等,以至智永、虞世南;北派由钟繇、卫?、索靖及崔悦、卢谌、高遵、沈馥、姚元标、赵文深、丁道护等,以至欧阳询、褚遂良。
南派不显于隋,至贞观始大显。
然欧、褚诸贤,本出北派。
” 阮元撰文之主旨,在于理清书法之源流,便于学书者“溯其源”“返于古”,并认识碑与帖的形式和功用的不同,其真正目的在于把北派书法推到和南派书法相提并论的位置。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阮文达《南北书派》,专以帖法属南,以南派有婉丽高渐之笔,寡雄奇方朴之遗,其意以上?渡江而南,卢谌越河而北,自兹之后,画若鸿沟。
故考论欧、虞,辩原南北,其论至详……故书可分派,南北不能分派,阮文达之为是论,盖见南北犹少,未能竟其源流,故妄以碑帖为界,强分南北也。
” 康有为认为书法可以分派,而不能以碑帖为界,强分南北。
换句话说,康有为承认碑帖两大流派,而不承认地域书风的存在。
但在康有为笔下,碑学成为成为了一个足以和帖学相抗衡的体系。
阮元在《南北书派论》中说:“褚遂良虽起吴、越,其书法遒劲,乃本褚亮,与欧阳询同习隋派,实不出于二王。
褚书碑石,杂以隶笔,今有存者,可复按也。
褚临《兰亭》,改动王法,不可强同。
” 在阮元看来,唐以前北派书法占主导地位,褚遂良的主要作品基本是碑刻,阮元为了划分碑帖的区别,按照褚遂良早期的取法和风格,将其划分为北派,这一点值得商榷。
刘咸?在《弄翰余沈》中说:“南北经学,至隋唐而混同,书法亦然……褚虽尝受学于虞,而不拘守虞法,若《伊阙佛龛》《孟法师》,截取铺?宕,得魏人之神,与虞、欧迥殊。
褚遂良的书法特点是什么,是什么体
褚遂良的书法特点是什么,是什么体褚遂良的书法特点是什么褚遂良的书法是什么体时间:2018-08-14 09:58:48编辑:梓岚褚遂良是唐朝著名的大书法家。
隋朝末年,他曾和父亲一起追随称帝的薛举。
薛举兵败以后,他归降了唐朝,在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那里任职。
李世民登上皇位以后,褚遂良于贞观十年(636年)任起居郎,负责记录君王的一言一行。
褚遂良的书法曾经受到书法名家虞世南、欧阳询的指点,书艺大为精进,尤其擅长隶书。
唐太宗也很热爱书法,他的书法老师是虞世南。
虞世南去世时,他忧伤地对大臣魏徵说:“从今以后再也没有像虞世南那么高明的人可以和我谈论书法了。
”魏徵说:“褚遂良的字也写得非常好,他下笔遒劲有力,很有王羲之的风格。
”唐太宗一生酷爱王羲之的字,到了异常痴迷的地步。
他听到魏徵这么说,马上就召见褚遂良,让他担任侍书,陪自己写字。
唐太宗不惜重金征求王羲之的墨宝,天下人争先恐后地拿着古代书法作品献给皇上。
这些作品有真的,也有伪造的。
一般的人没有眼力能够辨别,只有褚遂良能一一说明来源,从来没有丝毫的差错。
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幅作品,十分神似王羲之的字。
他不能判断是否真的出自王羲之的手笔,便请褚遂良鉴定。
褚遂良仔细端详了一会儿,说:“皇上,这是一幅伪造的作品。
”唐太宗不大相信,问他是如何判断的。
褚遂良把这幅字拿起来,对着阳光。
他指着其中的两个字,请唐太宗仔细看两处笔画。
原来,这两个地方有两层墨迹,外层的比里层的淡一些,显然是重新描摹过的痕迹。
褚遂良说:“王羲之的书法一气呵成,出神入化,不会有这种描摹的痕迹。
所以,这幅字一定不是他的真迹。
”唐太宗听了,叹服他的细心和眼力。
褚遂良的书法作品数量众多,其中,楷书《雁塔圣教序》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晚年臻于极致的作品。
这部作品的内容分别由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撰写,褚遂良誊书。
作品的字体丰神劲骨,绰约多姿,刻入石碑之后,被后人誉为唐朝碑文之冠。
唐朝人因欣赏褚遂良的书法,用了很美好的语言来称赞他,说他的字像金子一样富有光泽,字和字之间的距离又像玉一样温润,整幅作品的结构非常典雅,美到极致。
简析褚体楷书风格流变
简析褚体楷书风格流变作者:***来源:《美与时代·下》2022年第07期摘要:褚遂良出身河南褚氏,博学多才、精通文史、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作品有《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等。
从书法的师承关系来看,褚遂良于隋朝开皇、大业年间怀惠家学,服膺虞监,后来祖述右军,因其生于北地而受时代书风之影响,武德、贞观年间曾得到史陵、欧阳询的指点,然终其一生仍以虞世南所授之王书一系为旨归。
从政治仕途来看,永徽四年(653),褚遂良升为尚书右仆射,执掌朝政大权,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顶峰,也是其楷书创作的高峰,研习多种字体,并汲取众家之长综合运用。
《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五十八岁时书,最能代表其楷书风格,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
褚遂良此时已步入老年,为新型的唐楷创造出了一整套规范。
可见,褚遂良的楷书风格从初学欧、虞逐渐趋于成熟,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关键词:褚遂良;楷书;风格流变褚遂良(596-659),字登善,初唐四大家之一,世称唐之“广大教化主”。
他出身名门,幼时在父亲褚亮的熏陶下,结识了许多书法名家,其中史陵、虞世南、欧阳询对褚遂良影响深远。
按其楷书书法作品成熟风格来看,可分为学书、成熟早期、成熟中期、成熟后期四个阶段。
在其学书阶段并没有作品流传于世,但在名师的带领下习书“北派”,为后期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在成熟早期,碑风大盛、初学“二王”,有《伊阙佛龛碑》和《孟法师碑》,字的结体掺杂了隶书笔意,颇有虞书风采。
尤其是《孟法师碑》。
褚遂良书写的《孟法师碑》表现了孟法师的高尚德行,同时也藉此碑的笔墨技法传达了他对欧、虞两位老师的感念之情。
在书法风格成熟早期,褚遂良的政治仕途也较为顺畅,在虞世南去世后,经魏徵引荐留在了唐太宗的身边,从而有机会饱览群书,尤其是“二王”的真迹,也在此机缘巧合之下,他的书法风格开始发生了变化。
在书法风格成熟中后期,褚遂良的政治仕途达到了顶峰,此间有作品《房玄龄碑》和《雁塔圣教序》流世,尤以《雁塔圣教序》最为盛名,是其书法风格成熟的标志性代表作。
浅析褚遂良的书法特色
浅析褚遂良的书法特色作者:姚冰纯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4期摘要:褚遂良唐代名臣,并和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其书法也以字体疏瘦干劲兼有王羲之之笔意见长。
本文通过对褚遂良的几幅代表作的分析,论述了褚遂良独有的书法特色。
关键字:褚遂良;书法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2-0088-01褚遂良,初唐名臣。
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晋末南迁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西)人。
父亲褚亮在当时是李世民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官至通直散骑常侍。
自武德初年褚遂良随父入唐之后,在其父政治关系的影响下,始终得到唐太宗之及父友魏征、虞世南、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的顾眷。
贞观初年褚遂良以贵胄子弟出仕秘书郎之后。
由于他不但学识上博涉文史,作为政治官员他正直不阿的性格也深受唐太宗的赏识。
于是褚遂良由六品秘书郎历起居郎、谏议大夫、太子宾客、黄门侍郎、检校大理卿。
数年之间,最后竟位至佐天子而执大政的中书令和辅佐太子即位的顾命大臣。
历史曾评价其:“魏征、王珪之后,骨鲠风采,落落负王佐器者,殆难其人,名臣事业,河南有焉……古之志士仁人,一言相期,死不知悔,况于君臣之间,受托孤之寄,而以厉害祸福,忘生平之言哉!”不过,人们所了解的褚遂良不仅仅因为政治上的功绩而名垂青史,他因自身的博学多识尤其是书法上的造诣也使其在艺术史上留有一席之地。
目前,可以研究的有关褚遂良的书法作品主要有《伊闕佛龛碑》、《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碑》、《房玄龄碑》等。
综观这几幅作品,可能因为创作年代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字体疏瘦干劲,笔法有王羲之之味。
关于这一点,跟当时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唐太宗个人喜好不无关系。
众所周知,太宗对王羲之的书法是极其推崇的,对于当时的褚遂良而言应算作是一种机缘。
史料记载,正由于褚遂良的书法深得王羲之笔法才由魏征引荐给太宗,从而开启了他仕途上的高峰。
褚遂良——精选推荐
褚遂良褚遂良唐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
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晋末南迁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西)人。
父褚亮,秦王李世民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
官至通直散骑常侍。
快速导航关系表城市百科中文名褚遂良国籍唐朝出生地钱塘(杭州),一说河南禹州逝世日期唐显庆四年公元658年(659年?)代表作品《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大字阴符经》别名字登善、褚河南民族汉出生日期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职业政治家、书法家目录1政治生平出身名门铠曹参军黄门侍郎辅佐大臣废后之争凄凉晚年2艺术生平3主要代表作4艺术特色5历史评价6后人评论蔡希综评扬无咎评张怀瓘评苏东坡评米芾评论刘熙评价7书法作品雁塔圣教倪宽赞阴符经早期作品其它作品8诗歌作品10人物对话11同名小说原文译文作者1政治生平编辑遂良博通文史,贞观十年(636),由秘书郎迁起居郎。
精于书法,以善书由魏征推荐给太宗,受到赏识。
十五年,他劝谏太宗暂停封禅。
同年由起居郎迁谏议大夫。
贞观中,太宗宠爱第四子魏王泰,遂良提出太子、诸王的待遇应有一定规格。
十七年太子承乾以谋害魏王泰罪被废,遂良与长孙无忌说服太宗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即唐高宗李治)。
次年遂良被任为黄门侍郎,参预朝政。
太宗策划东征高句丽时,他持不同意见,尤其反对太宗亲征。
二十二年为中书令,二十三年,太宗临终时他与无忌同被召为顾命大臣。
高宗永徽元年(650),遂良以抑价强买中书译语人的土地被劾,出为同州刺史。
三年,召还,任史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复为宰相。
四年,为尚书右仆射。
六年,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
他认为王皇后出自名家,并无过错,竭力反对废立,由此被贬为潭州都督,转桂州(今广西桂林)都督,又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
显庆三年(658)死于任所。
出身名门褚遂良出身于名门贵族,唐朝阳翟人。
他的父亲褚亮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当时正任散骑常侍一职,与虞世南、欧阳询等人为好朋友。
隋末战乱四起,强大的唐王李渊的军队战胜了一切对手,在618年建立了唐王朝。
字里金生行间玉润--谈褚遂良的几种碑帖
字里金生行间玉润--谈褚遂良的几种碑帖字里金生行间玉润--谈褚遂良的几种碑帖潘德熙唐代,是我国书法史上非常兴盛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内,名家辈出,名作如林。
其中如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
中、晚唐的颜真卿、柳公权,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
特别是他们的楷书碑版,一直成为后人临写的范本。
在初唐诸家中,褚遂良的字被当时人们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
法则温雅,美丽多方”,并被不少人模仿,学习。
例如与褚遂良同被后人列为“初唐四家”的薛稷,就是一位学褚字的高手;后来的颜真卿,也是从褚字入手学书的。
直到现代的著名书家如沈尹默、潘伯湾,都对褚字下过很大功夫,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褚遂良(596年—658年,一说659年)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先世为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因晋室南迁而至江南。
在唐朝,他起先做过秦王府铠曹参军,贞观十年自秘书即迁起居郎。
贞观十二年(638年),虞世南去世后,有一天唐太宗叹息说:“虞世南死了,今后没有人和我谈论书法了。
”魏征在一旁便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
”太宗听了非常高兴,当天就宣召褚遂良入宫侍书。
唐太宗对王羲之的书法极为喜爱,宫中收集了不少王羲之的墨迹,就命褚遂良一一加以鉴定,并编写了一部《王羲之书目》,这部书目的正书、行书部分后为张彦远编入《法书要录》之中,至今犹存。
草书部分,虽未见于《书目》,但从王羲之《十七帖》刻本后有“付直弘文馆臣解无畏勒充馆本,臣褚遂良校无失”字样看来,他所鉴定的并不限于正、行书,可能是张彦远所编入的书目并非全豹,偶失其草书部分而已。
流传下来署名为褚遂良的书法作品或碑帖,虽然有不少,但其中有大一部分是后人伪托的。
也有一些虽然是有根据的真品,但已经过辗转翻刻。
其中仅《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房梁公碑》、《雁塔圣教序》四种,是唐代所刻褚遂良真笔。
《伊阙佛龛碑》是存世褚书碑刻中写得最早的一种,又称《三龛记》,碑额有“伊阙佛龛之碑”六篆字,当亦为褚遂良所书。
褚遂良传世行书《枯树赋》,书势倚正纵横,错综变化,美不胜收
褚遂良传世行书《枯树赋》,书势倚正纵横,错综变化,美不
胜收
唐朝是楷书的成熟时期,该时代造就了一大批青史留名的书法大家,诸如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薛稷等等,同时在行书方面他们也有不俗的表现,比方说褚遂良,褚遂良行书作品并不多,唯一传世作品是《枯树帖》,并且还是刻本传世,这位精于楷书的书法大家,其行书更是精妙,对于爱好书法的朋友都知道,褚遂良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能够让他真正在历史上站住脚的还是他的书法成就。
《枯树帖》在笔画上保留了他楷书一贯的线条风格,纤细但力感十足,骨肉分离,线条富有弹性并且能承受千钧力,转拧提按变化相
当丰富,几乎是没有一笔画是直的,这一点好像其他书法家是做不到的,在这一点上褚遂良是有创新精神的,同时在笔画上擅长凸出长笔画,多用于取势,线条铁线绾成,充分反映了瘦硬通神的特点,较细的线条,又使得他的行书具有了“姿媚”的特征。
虽然是行书作品但是同样是采用逆入平出的用笔特点,收笔更是有特点,多采用了拖笔的形式代替所谓的藏锋,一字之内相同的笔画也绝不出现雷同,这也是褚遂良行书的又一大特色。
无论是他的行书还是楷书都是极具欣赏价值的。
《枯树帖》在结体上随字而安,这一点好其楷书有着共同点,让字势更加灵动,避免了呆滞,他的行书每一个字绝不做任何的修饰,
都是一种我手写我心的自然之态,不刻意而为,更不做作,他的行书在结字上给人一种宽博之感,并且还非常舒展。
章法布局上相对他的楷书而言,要稍微紧密了一些,但是行距上还是保持一贯的作风,以大为主,我们知道褚字的最大特点就是喜欢设险,无论是楷书还是行书均是如此,唐人对他的评价极高,在《唐人书评》中提到褚字有“字里生金,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的特点,其实褚字行书是一种力量美、也是一种韵味美,。
书法理论研究丨浅析唐太宗与褚遂良的书法
书法理论研究丨浅析唐太宗与褚遂良的书法作者:肖克、魏茂军(山东大学艺术学院)摘要温泉铭中的较有特色跳宕笔法并非源自羲之, 而是受褚遂良的影响间接来自隶书。
唐太宗贬羲抑献, 但其个人书法面目却落入王献之一路, 其中一方面与其傲岸不逊的人格有关,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其书中篆隶古法的缺失。
关键词温泉铭、跳宕笔法、礼器碑正文唐太宗作为一位帝王书家, 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其亲为《晋书·王羲之传》作论, 盛赞王羲之书“尽善尽美, 一人而已”, 推崇王羲之为书圣。
其本人从理论到实践, 身体力行, 不遗余力, 书学理论有《笔法论》、《指法论》、《笔意论》等专门论述书法的论文, 博求搜购王羲之书, 一时朝野上下学习王羲之书蔚成风气, 促成了书史上有名的“初唐书风”, 造就了后来被称为“初唐四家”的欧、虞、褚、薛。
其书学史陵、右军、虞世南等人。
李嗣真《书后品》序中称“太宗与汗王元昌、褚仆射遂良等, 皆受之于史陵”, 米芾《书史》云“太宗力学右军不能至, 复学虞行书”。
《温泉铭》为其流传下来的碑刻之一, 另有《晋祠铭》、《屏风帖》和《淳化阁帖》中十帖。
《屏风帖》书于贞观十四年 (640) 四月二十二日, 或疑为伪。
《温泉铭》, 行书。
唐太宗撰文并书, 书撰于贞观二十二年(648) 正月十七日。
原石早毁, 拓本现藏法国巴黎图书馆。
启功先生认为“此碑中点画, 细处入于毫芒, 肥处弥见浓郁, 展观之际, 但觉一方黑漆版上用白粉书写而水迹未干也”。
朱长文《续书断》以太宗与虞、欧、褚并登妙品, 评其书云:“翰墨所挥, 遒劲妍逸, 鸾凤飞翥, 虬龙腾跃, 妙之最者也”, 对其书法评价甚高。
此碑笔法跳跃跌宕, 粗细变化明显, 笔力遒劲, 结体气势开张, 前后风格稍有不同, 前半部分笔姿更见摇曳, 跌宕起伏, 不衫不履, 似欹反正。
后半部分笔势稍见平和然线条细劲, 笔法洗炼。
启功先生认为米芾“庄若对越, 俊如跳掷”之喻, 正可借喻。
历代书家论书褚遂良
历代书家论书褚遂良(褚遂良)善书,少则服膺虞监,长则祖述右军。
真书甚得其媚趣,若瑶台青者青璅,窅映春林,美人婵娟,不任乎罗绮。
增华绰约。
欧、虞谢之。
其行、草之间,即居二公之后。
一一一唐· 张怀瓘《书断》译文:褚遂良善书,年轻的时候服膺虞世南,年纪大些则效法王羲之。
真书甚得羲之媚趣,就像豪华楼上雕镂的门窗,远处映出春天的树林;美人在这种掩映下仪态可掬,姿容天然,用不着多余的华贵衣衫来为她增加装饰。
在华贵柔美方面,欧、虞不如他。
他的行、草书,位居二人之后。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宋拓本永徽四年(653)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褚氏临写右军书,亦为高足。
风艳雕刻,盛为当今所尚。
但恨乏自然,功勤精悉耳。
一一一唐· 李嗣真《书后品》译文:褚遂良临写王羲之的书法,也堪称高足。
风姿艳丽注重修饰,盛为当今所崇高。
遗憾的是乏于自然,功夫精熟罢了。
褚遂良《倪宽赞》(传)纸本楷书24.6×170.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褚河南书,清远萧散,微杂隶体。
一一一宋· 苏轼《题唐六家书后》译文:褚遂良的书法,清雅简远潇洒不拘束,微微掺杂些隶书。
褚遂良《大字阴符经》(传)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藏21×394cm褚河南书为唐之广大教化主,颜平原得其筋,徐季海之流得其肉。
一一一清· 刘熙载《艺概· 书概》译文:褚遂良的书法,为唐代广大教化主,颜真卿得其筋,徐浩之流得其肉。
喜欢书法或者书论的可以长按添加关注。
褚遂良书法艺术
褚遂良书法艺术褚遂良书法艺术近段作书,多依褚遂良笔法结体,唐人大家,心鹜手追!褚氏书法,于有唐一代影响较大,承前启后。
承前者,继承北齐、北周的余烈,启后者,开启大唐之门户。
清人刘熙载《艺概书概》所誉:“唐之广大教化主也”褚遂良书法风格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书法古雅峻严,楷书风格多具隶笔。
所书《伊阙佛龛碑》(公元641年,贞观十五年,褚氏四十五岁)和《孟法师碑》(公元642年,贞观十六年,褚氏四十六岁)就此时期的代表。
或奇伟、或古质,其似欧阳询而加北齐特征。
后期书法风格宽绰疏朗,瘦润华逸,刚柔相济。
楷书多见二王行法。
《房玄龄》(永徽初年)、《雁塔圣教序》(永徽四年公元653年,褚氏五十八岁)代表此时期风格。
后期书风,悟二王行法,以虚运实,化实入虚,形成即饶骨力,又丰神韵。
《书断》所评“若瑶台青璅,窅映春林。
美人婵娟,似不任乎罗绮,增华绰约,欧、虞谢之”。
褚遂良书法,古雅峻严处,与欧阳询同调,并出自章草法,当受欧阳询之影响。
欧阳询承继梁陈时风,得大令之展蹙,又参北齐刘珉之瘦挺,悟索靖之峻险综合六朝精华,融为杨隋书品。
褚遂良父褚亮与欧阳询并官太常,(褚亮在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任太常卿),共居太常寺院内,为褚遂良向欧阳询学习书法提供方便,是时,褚遂良十八岁,正是志学之年。
武后朝书家李嗣真《书后品》曾记褚遂良与唐太宗、汉王李元昌“皆受之于史陵”。
史陵之书,今已无处可见,但仿佛类似欧、虞之风格。
褚遂良书法的疏瘦j劲练处也许就出自史氏。
褚遂良书法,宽绰丰润处,当是虞世南书风的承绪。
《书断》称褚遂良:“少则服膺虞监,长则祖述右军”,虞监即褚遂良父友虞世南,隋时曾与褚亮并官东宫学士。
虞世南长褚遂良39岁,两人行宜始于唐武德四年(621)四月入唐留任秦王府参军之后。
其实,褚遂良“师虞”当在其任职秘书省之后。
贞观十年,褚遂良自秘书郎迁起居郎,由魏征引荐,魏征有“很得王逸少体”之誉。
褚遂良得即日召令侍书。
其实,褚遂良参悟二王书法,“祖述右军”,当在贞观十三年(639)以起居郎“监掌装背”即负责四库经籍装帧审查工作后。
褚遂良巅峰时期的作品,被誉为书法界“照妖镜”,影响后世1300年
褚遂良巅峰时期的作品,被誉为书法界“照妖镜”,影响后世1300年提到“初唐四大家”,虽然没有“楷书四大家”名气那么大,但“初唐四大家”却依然留下了斐然成绩,引导了整个大唐书法的走向。
今天我们就来谈论一下,“初唐四大家”中的褚遂良。
褚遂良,字登善,河南禹州人,他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小博涉文史,擅长书法,工隶楷。
也正是凭借着深厚的功力的书法,进入了朝堂。
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褚遂良因书法得到魏征的提拔,才有机会入朝伴君。
相传书法家虞世南死后,唐太宗感叹,再也没有人能够与自己讨论书法了。
魏征便对皇帝推荐了褚遂良。
魏征称赞道:“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
”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魏征认为褚遂良对王羲之的字有着深刻的了解,能够哦辨别王字的真假。
的确,自从褚遂良伴君以来,使得宫外没有人再敢将赝品送来邀功。
褚遂良代表作良多,比如《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等等,其中《大字阴符经》可以说是他巅峰时期的作品,其书字笔画瘦劲,但结体宽博,尚保留隶书的笔意。
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纵观该卷整体风格,可见其总体结构较方,方中又带扁,横式较多,宽绰大气,显得灵气十足,尽显隶书之意。
另外,此贴线条感强烈,撇捺开张,时而纤细,时而厚重,疏密有致,蹁跹有序,波折点画之间,变化无穷。
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此帖结字欹正相生,寓拙于巧,变化多端,不落蹊径,运笔牵丝暗连,速度极快,俯仰呼应,各有所据,气息盈满,妙笔生花。
书家以不可羁勒之笔,使转细微,擒纵自如,深具“二王”行意、北碑意趣和古隶之美。
李宗瀚:'遒丽处似虞,端劲处似欧,而运以分隶遗法。
风规振六代之馀,高古近二王以上,殆登善早年极用意书。
'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值得注意的是,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之所以被誉为书法界的“照妖镜”,是因为其笔法,轻提笔在文中比比皆是,是该帖的一大亮点,要知道轻提笔属于难以掌握的笔法,堪称是楷书中的“珠穆朗玛峰”。
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巘(yǎn)对此评价道:'褚书提笔'空',运笔'灵'。
翁方纲题跋中的褚遂良《兰亭序》相关版本研究
翁方纲题跋中的褚遂良《兰亭序》相关版本研究翁方纲先生在其所著《论笔画》一书中,对褚遂良的《兰亭序》进行了一番考证,指出了其中存在的许多版本问题。
本文将就翁方纲所提到的版本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褚遂良的《兰亭序》最早流传记载于南朝梁代王羲之的《兰亭序》手迹背面。
据传,此前褚遂良所写的《兰亭序》已经失传了。
有关于《兰亭序》的褚遂良版本,流传至今比较完整可信的主要有三种:一是南宋宗楚客藏本,一是清代顾祖禹辑校本,二是清代高拱石版本。
从三本版本中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字选择、词句排列、符号使用等方面。
首先,宗楚客藏本和顾祖禹辑校本在文字选择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例如,宗楚客藏本中“据《史》云,祖逖父子互相谬画,幕府之上,累以废去,自非人君之始也。
”的‘祖’字是‘足’字的错误写法,而顾祖禹辑校本中则是正确的‘祖’字。
此外,宗楚客藏本中“灵均、漆雕。
轴幅所载,无不精巧,是可谓闻一、知十于此矣。
”的‘十’字可能是误植,应为‘十’字旁的‘声’字,而顾祖禹所校的本子中则是正确的‘声’字。
其次,在词句排列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例如,“他年我若为青帝时,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一句中,宗楚客藏本和顾祖禹辑校本都将“报与桃花一处开”置于句尾,而高拱石版本则将其置于句首,这显然会影响到整个句子的语调和表达效果。
再例如,“谁能书阁下之素英,白首之叹者哉!”这一句中,宗楚客藏本中加了一个‘客’字,是显然错误的,而高拱石版本则是最准确的版本。
最后,在符号使用上也存在一些不同。
例如,“高会,并州,领军屯田,以足粮费。
”这里宗楚客藏本中使用了‘,’符号,而高拱石版本则是使用了‘、’符号。
同时,在‘领军’一词中,宗楚客藏本和顾祖禹所校的版本中没有加黑,而高拱石版本则是将其加黑了。
通过以上对三个版本的分析可以看出,各个版本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和瑕疵。
在这些差异之中,高拱石版本的文字选择、词句排列和符号使用都是最为准确和规范的版本,是我们更应该借鉴学习的对象。
褚遂良的楷书作品出现前后两种不同的风格
褚遂良的楷书作品出现前后两种不同的风格褚遂良(596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 [1] ,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唐朝政治家、书法家。
大图模式褚遂良的楷书代表作品主要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
[19-20] 褚遂良研习多种字体并综合运用,史称他的书法初学欧阳询、史陵,然后学习舅父虞世南,终法为“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且融会贯通汉隶,自创一体,所以被称为“初唐四大楷书家”之一,“欧、虞、褚、薛”,人称“褚体”.褚遂良的楷书作品出现前后两种不同的风格,前期的《伊阙佛龛碑》和《孟法师碑》书体大致相同,均用方笔,起笔露锋,钩等笔画的收笔直出未回锋,字画提按不明显,保持了欧、虞的书体特色。
在风格上,吸取了虞世南楷书的宽绰典雅的结体特点和欧阳询楷书锋利刚劲的运笔特点。
同时,将他们瘦长的字形进行了压缩。
褚遂良前期的作品不仅残留北碑的影响,而且在运笔和结体上,大量掺入了隶书的体势,但也并非照搬硬套,而是选择性的吸收创新、化为己用。
大图模式唐太宗死后,传位高宗李治,在李治册封武曌皇后之前,大臣们有很多是坚决反对的,其中就以河南公兼大书法家褚遂良、赵公长孙无忌、英公徐世勣等反应最为强烈。
他们想力谏高宗,长孙无忌想第一个进去劝谏,因为李治决心已下,这个时候谁去阻挡他,无异于去送死。
褚遂良拦住了他说道:“长孙太尉是国舅,如果事情不顺利,就会让皇上背上一个向舅舅发怒的名声,这不好!”李勣说:“请让我李勣先进去吧!”褚遂良说:“李司空是国家的重臣,一旦事情难办,就会让皇上背上一个治罪大臣的坏名声,这样就不好了。
我褚遂良出自布衣,没有立下一点功勋,只不过受太宗宠遇,这才有了今天,况且今天正是我报答太宗的恩情之时,如果我不去,何以面对先帝的在天之灵啊!”大图模式于是褚遂良就第一个冲了进去。
结果,褚遂良妙语连珠,竟然把高宗暂时说服了,册封皇后之事,就暂时束之高阁,武后入宫,也就后延了一段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褚遂良书法归属“南北书派”原委辨析
历代以来,对于褚遂良评价甚高,他是晋法最好继承者,也是唐法的真正开拓者,一派南派气象。
降至清季,阮元发表了对于碑学具有开拓意义的《南北书派论》,在其中,褚遂良的身份问题发生了具有争议的变化。
一、南北书派之划分与遂良南北身份问题
阮元在《南北书派论》中云:“书法迁变,流派混淆,非溯其源,曷返于古?……而正书、行草之分为南、北两派者,则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隋为北派也。
南派由锺繇、卫?及王羲之、献之、僧虔等,以至智永、虞世南;北派由钟繇、卫?、索靖及崔悦、卢谌、高遵、沈馥、姚元标、赵文深、丁道护等,以至欧阳询、褚遂良。
南派不显于隋,至贞观始大显。
然欧、褚诸贤,本出北派。
” 阮元撰文之主旨,在于理清书法之源流,便于学书者“溯其源”“返于古”,并认识碑与帖的形式和功用的不同,其真正目的在于把北派书法推到和南派书法相提并论的位置。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阮文达《南北书派》,专以帖法属南,以南派有婉丽高渐之笔,寡雄奇方朴之遗,其意以上?渡江而南,卢谌越河而北,自兹之后,画若鸿沟。
故考论欧、虞,辩原南北,其论至详……故书可分派,南北不能分派,阮文达之为是论,盖见南北犹少,未能竟其源流,故妄以碑帖为界,
强分南北也。
” 康有为认为书法可以分派,而不能以碑帖为界,强分南北。
换句话说,康有为承认碑帖两大流派,而不承认地域书风的存在。
但在康有为笔下,碑学成为成为了一个足以和帖学相抗衡的体系。
阮元在《南北书派论》中说:“褚遂良虽起吴、越,其书法遒劲,乃本褚亮,与欧阳询同习隋派,实不出于二王。
褚书碑石,
杂以隶笔,今有存者,可复按也。
褚临《兰亭》,改动王法,不可强同。
” 在阮元看来,唐以前北派书法占主导地位,褚遂良的主要作品基本是碑刻,阮元为了划分碑帖的区别,按照褚遂良早期的取法和风格,将其划分为北派,这一点值得商榷。
刘咸?在《弄翰余沈》中说:“南北经学,至隋唐而混同,书法亦然……褚虽尝受学于虞,而不拘守虞法,若《伊阙佛龛》《孟法师》,截取铺?宕,得魏人之神,与虞、欧迥殊。
此观其迹而可知,不需乎考证也。
故以虞欧与褚对立,一为旧派,一为混变之派。
” 对于褚遂良书法究竟归属南派或者北派,不妨从他的师承渊源和书风变化上作一番探讨。
二、褚遂良的学术之源及书风之变
对于遂良的师法,李嗣真在《书后品》中曾记载褚遂良与唐太宗、汉王李元昌“皆受之于史陵”。
史陵之书,虽无可见,然以唐、宋之人所评,当类似于欧、虞隋日之风格。
褚遂良书法疏瘦劲练处,或即出自史氏。
李嗣真所记褚遂良先师虞监,后学史陵,因为与唐太宗同学之,并嘱咐史氏“此法更不可教人”云,意以
为盖有所本,然其先后之说,或乃李氏囿于声明地位而有所倒置。
《书断》称:“少则服膺虞监,长则祖述右军。
” 隋时虞世南与褚亮并官东宫学士,此时褚遂良正值年幼,其书得益于虞世南,所谓的“服膺虞监”始于贞观初年进入弘文馆学习书法之时。
褚亮于大业七年任太常卿,当时褚遂良十六岁,正值志学之年。
当时的铭石之书,多袭齐、周遗绪,尤其是楷书,几乎全从北朝而出;而稿行之体,又意在轻捷,南朝士人无不善加保守,大业年间已趋于平和,敛入规矩,融入杨隋之品,其间尤以欧阳询最具代表性,褚遂
良早期的楷书多具隶笔,与欧阳询同调,并出自其章法,或当受欧阳询的影响。
我们可以看出褚遂良先学习史陵,其后深受欧阳询的影响,
到了三十多岁时才服膺虞监。
而其“祖述右军”,则在贞观十三年以起居郎“监掌装背”即负责四库经籍装祯审查之后。
1.早期《伊阙佛龛碑》和《孟法师碑》的书风。
《伊阙佛龛碑》,是现存褚遂良的最早的书法作品。
虽名为碑,实为摩崖刻作碑状。
此碑端整敬穆,清虚高洁,横平竖直,刚严实在,朴质宽博。
笔势往来,时而显露出隶书所特有的波磔之笔。
从技法和书风看,褚遂良充分吸取了汉、隋诸碑和欧阳询“铭石之书”的特点,内疏外密,字体稍扁,横向取势,重心较低;方刚挺劲,纵横质实,有近于欧体;同时又融入了自己从容浑朴的个性和刚严的气度,展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采。
《孟法师碑》,贞观十六年刻。
仅次于《伊阙佛龛碑》一年,
而气息境界大有不同,不仅深受欧、虞的影响,更具有六朝人的气息。
从技法和风格上看,此碑几乎将前碑中板滞之弊一洗而尽。
在书势上,虽仍与前碑颇为相近,但更为圆熟,不再重心偏低。
在用笔上,隶书的遗意更浓,又参以虞世南圆润虚和的风韵,在平和中似有一种翩跹之势,方圆出入,尽得自然。
此碑可谓集陈、隋碑志和欧、虞之大成。
褚遂良将欧的刚严、虞的圆润融于其中,并表现出独特的审美理想,真正拉开了唐代书法的先河。
我们从《伊阙佛龛碑》和《孟法师碑》的笔法特征不难看出,或奇伟,或古质,颇具隶意,其似出欧阳询而加北齐结法者可证。
此时的褚书,从风格上来说,应当是属于北派的。
2.褚遂良进入内廷效法二王到《雁塔圣教序》的书风。
褚遂良进入内廷以后,获观大量二王书迹,对自己的书风有较大的修正,真正开始了“祖述右军”。
在这一时期见到的书迹大多属于南派的书简之作,与他前期的“铭石之书”属于不同的书风和书写形式。
前者强调的是笔墨情趣和韵律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后者注重于充实端严和便于深刻,具有严肃的主题;其功用的不同,艺术的表现形式与作风也就自然各异。
加上史陵的“疏瘦”和唐太宗对王羲之的极力推崇,这对褚遂良晚年书风的形成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褚遂良最著名、最成熟的作品,当属《雁塔圣教序》。
宋人董?《广川书跋》中指出:“……疏瘦劲练,又似西汉,往往不减铜?等书,故非后世所能及也。
昔逸少所受书法,有谓多骨微
肉者筋书,多肉微骨者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河南(指褚遂良)岂所谓瘦硬通神者邪?”其用笔正是摒除了一切冗繁,而留下精华,在细劲中体现凛凛的风骨。
此碑妍媚超逸,甚得历代论书家所推重,王虚舟说此碑“笔力瘦劲,如百岁枯藤,空明飞动……如晴云挂空,仙人啸树,故自飘然不可攀仰。
”又说:“褚公书看似疏瘦,实则腴润,看似古淡,实则风华,盘郁顿挫,运笔都在空中,突然一落,偶然及纸,而字外之力,笔尖之意,不可穷其端倪。
”
总之,从笔法与体势上来说,褚遂良在同时代人之中,是最深刻地理解晋人韵致的书家,并将这种风韵表现在自己的书作之中。
他既是初唐楷书风格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晋人书风的继承者。
我们从褚遂良晚年的作品可以体会到:第一,将书简之作的作风融入“铭石之书”中,开辟了行法楷书的新天地。
第二,在创作上褚遂良采取以势生势,以势生法,以势立形,增强了点画之间的贯穿和联系并突出了点画之间的流动感和韵律感,强调笔笔能达其意而运之,贵能其中有物,其中有韵,达意生变,迹存其情。
第三,疏瘦,但疏的朗洁,瘦而不薄。
第四,用笔在史陵、欧阳询、虞世南的基础上加以精细,形成了宽绰疏逸、丰润劲练的格局。
三、褚遂良书风的深远影响及书风定位
褚遂良宽绰疏逸、丰润劲练的书风格局,正是初唐书势开始脱离隋代书品影响而启立门户的代表,也是唐楷书成熟的标志。
清代评论家刘熙载说:“褚遂良书为唐之广大教化主,颜平原(真卿)得其筋,徐继海(徐浩)之流得其肉”
清人杨宾说:“褚登善初师虞文懿,晚造右军,得其媚趣。
评者况之‘瑶台青琐,杳映春林,婵娟美女,不胜罗绮。
’此正专言其媚也。
余谓登善本领全在瘦劲,瘦劲之极,而媚生焉。
今但言其媚,则失之矣。
”在杨宾看来,河南在中晚年的书风是典型的南派书风,因为王右军和虞世南正是南派书风的创始和发展,而善学的褚遂良正是从二家汲取了精华,从而形成了“瑶台青琐,杳映春林,婵娟美女,不胜罗绮”的全新气象。
至于阮元生硬地将河南归类到北派书家,明显的是受书法功用化的支配。
文达为将北派书法推到与南派相提并论的地位,并为北派书法何以在唐宋以后衰微给予辩护,指出是“太宗独善王羲之书”、“王氏一家兼掩南北”、“赵宋《阁帖》盛行,不重中原碑版”之故,非北派自身书法不佳的道理。
为了使其论点成立,必须去罗列部分书家的学书道路来为其观点张目,所以,河南的早年学书门径就成为了阮元笔下的重要素材,也就造成了河南为北派书家的面貌。
在这一点上,仅以河南早年学隋人史陵做论据就轻下结论,明显是不够科学的。
而这一论点,也造成了在阮元之后,碑学殿军康有为对碑、帖所下的偏激的武断结论。
各种资料表明,褚遂良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伟大书家,其书风不能笼统的以南北盖论,而是混以南北,自成规矩,其流风遗泽泽被至今。
用儒家思想来解释,河南身上有一种深受儒家影响的
心正意诚、慎独不自欺的性格,具有“内健而外顺”的儒道生命形象。
这种性格或形象影响了他的书法创作,从而导致了书法这一具有纵贯意义的内容与他主观的做人风格紧密关联在一块,而这种关联最终化为一种道德式行为或责任之担当。
这正是褚遂良被誉为“唐代书法一代广大教化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