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材料

合集下载

通用卡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通用卡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通用卡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1.概述:1.1测量依据:JJG30—2012《通用卡尺检定规程》。

1.2环境条件:温度22℃±5℃,湿度≤60%。

1.3测量标准:3级量块或5等量块。

1.4被测对象的测量范围、分度值(分辨力)、示值误差如下:1.5测量方法对于测量范围小于300mm的卡尺,测量点的分布不少于均匀分布的3点,对于测量范围大于500mm卡尺,测量点的分布不少于均匀分布的6点。

被测卡尺各点示值误差以该点读数值(示值)与量块尺寸(测量标准)之差确定。

1.6测量模型对分度值为0.02,测量范围为(0~200)mm游标卡尺191.8mm点示值误差校准的测量不确定进行评估。

2.数学模型通用卡尺示值误差e=L d - L s +L d·αd·△t d- L s·αs·△t s (1)式中:e—卡尺的示值误差;L d—卡尺的误差值;L s—量块的示值。

考虑到温度偏离20℃时,线膨胀系数及温度差的影响,上述公式可用以下形式表示e=L d - L s +L d·αd·△t d- L s·αs·△t s (2)式中:e—卡尺的示值误差;L d —卡尺的读数值(20℃条件下); L s —量块的示值(20℃条件下);αd 、αs —卡尺和量块的线膨胀系数;△t d 、△t s —卡尺和量块的偏离标准温度20℃的值。

3.方差和灵敏系数由于△t d 和△t s 基本是采用同一支卡尺测量而具有相关性,其数学处理过程比较复杂,为了简化数学处理过程,需要通过如下方法将相关转化为不相关。

令δα=αd -αs δt=△t d -△t s取L≈L d ≈L s α=αd =αs △t =△t d =△t s 得如下示值误差的计算公式:e =L d - L s +L·δα·△t - L·α·δt (3)由公式(3)可以看出,各变量之间彼此不相关,由公式)()(222i ic x u f u ⋅∂∂=χ得: u c2=u 2(e )=c 12·u 12+ c 22·u 22+ c 32·u 32 +c 42·u 42 (4) 式中:11=∂∂=d Le c 12-=∂∂=sL e c t L e c ∆⋅=∂∂=δα3 αδ⋅=∂∂=L tec 4 公式(4) 中u 1,u 2,u 3,u 4分别表示Ld , L s ,δα,δt 的标准不确定度。

游标卡尺不确定度报告

游标卡尺不确定度报告

游标卡尺(0-150mm)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1. 概述1.1目 的: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确保正确的量值传递;1.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检测中心0-150mm 游标卡尺检测结果扩展不确定度 的计算(常用测量范围为5-15mm );1.3 测量依据:GB/T8806-2008《塑料管道系统 塑料部件尺寸的测定》 ; 1.4 评定依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1.5 测量对象:分度值为0.02mm ,测量范围为(0-150mm )的游标卡尺; 1.6 环境条件:温度为23±2℃;1.7 测量方法:用0-150mm 的游标卡尺直接测量样品管壁厚。

2. 数学模型L X =L式中:L X --被检样品管壁厚的数值 mm L -游标卡尺显示数值 mm3. 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3.1 标准不确定度A 类评定选取两个不同壁厚的样品分别进行重复测量,结果如下3.1.1选取被检样品进行6次重复测量,并用贝塞尔公式计算试验标准偏差。

选取样品管公称最小壁厚为5.8mm 测量数据见下表:其算术平均值:⎺L = ∑=ni ai L n 11=5.97mm单次试验标准差:S=1)(2-∑-n L La ai ≈0.0167mm ≈0.017mm故算术平均值结果⎺L=5.97mm ,且S=0.02mm ,自由度V 1=n -1=5,U 1由观测列统计分析获得,故A 类评定记为U 1=S=0.017mm 。

3.1.2选取被检样品进行6次重复测量,并用贝塞尔公式计算试验标准偏差。

选取样品管公称最小壁厚为8.2mm 测量数据见下表:其算术平均值:⎺L = ∑=ni ai L n 11=8.43mm单次试验标准差:S=1)(2-∑-n L La ai ≈0.0210mm=0.021mm故算术平均值结果⎺L=8.43mm ,且S=0.05mm ,自由度V 1=n -1=5,U 1由观测列统计分析获得,故A 类评定记为U 1=S=0.021mm 。

拉伸试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拉伸试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拉伸试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1试验检测方法依据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进行试样的加工和试验.环境条件试验时室温为25℃,相对湿度为75%.检测设备及量具100kN电子拉力试验机,计量检定合格,示值误差为±1%;电子引伸计(精度级);0~150㎜游标卡尺,精度0.02mm;50mm间距的标距定位极限偏差为±1%。

被测对象圆形横截面比例试样,名义圆形横截面直径10 mm。

试验过程根据GB∕T228-2002,在室温条件下,用游标卡尺测量试样圆形横截面直径,计算原始横截面积,采用电子拉力试验机完成试验,计算相应的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上屈服强度R eH、下屈服强度R eL、抗拉强度R m、断后伸长率A及断面收缩率Z。

2数学模型拉伸试验过程中涉及到的考核指标,R eH,R eL,R m,A,Z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S0(1)R eH=F eH∕S0(2)R eL= F eL∕S0(3)R m=F m∕S0(4)A=(L U-L0)∕L0(5)Z=(S0-S)∕S0(6)式中———规定非比例延伸力;F eH———上屈服力;F eL———下屈服力;F m———最大力;L U———断后标距;L0———原始标距;S0———原始横截面积;S u———断面最小横截面积。

3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试验在基本恒温的条件下进行,温度变化范围很小,可以忽略温度对试验带来的影响。

对于强度指标,不确定度主要分量可分为三类:试验力值不确定度分量、试样原始横截面积测量不确定度分量和强度计算结果修约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对于断后伸长率A, 不确定度主要分量包含输入量L0和L U的不确定度分量.对于断面收缩率Z, 不确定度主要分量包含输入量S0和S u的不确定度分量.4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试验力值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4.1.1试验机误差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试验所用试验机经计量部门检定,示值误差为±1%,服从均匀分布,因此可用B类评定,置信因子100%。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报告1.识别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在医学实验室中构成测量不确定度的4个主要分量主要包括“检验过程不精密度”、“校准品赋值的不确定度”、“样品影响分量”和“其它检验影响分量”。

我们参考CNAS-GL05:2011《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和CNAS-TRL-001:2012《医学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达》的要求,制定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评估了本科室申报的定量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

由于在医学实验室中“样品影响分量”和“其它检验影响分量”的不确定度难以估计,故我们只评估了前两个分量的不确定度。

2.目标不确定度2.1 确定的检验程序在正式启用前,实验室应为每个测量程序确定目标不确定度,即规定每个测量程序的测量不确定度性能要求。

2.2 检验科每个测量程序的目标不确定度由各实验室确定。

2.3 各实验室在确定目标不确定度时可以基于生物变异、国内外专家组的建议、管理准则或当地医学界的判断。

根据应用要求,对不同水平的测量结果可以确定一个或多个目标不确定度。

2.4目标不确定度如下:2.4.1临床化学项目将TEa(国家标准(GB/T20470-2006)、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作为目标扩展不确定度。

2.4.2血液学项目,将TEa(行业标准WS/T406-2012)指标作为目标扩展不确定度。

3.确立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数学模型若输出量为Y(被测量值),输入量X的估计值为xi,则被测量与各输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f(x1,x2,x3,x4…);由于在医学实验室中“样品影响分量”和“其它检验影响分量”的不确定度难以估计,故只对前两个分量的不确定进行评估。

4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4.1 A类评估:检验过程不精密度评估样本使用高低2个水平的室内质控品作为实验用样本。

计算本室2水平质控品的日间精密度。

计算批间变异系数CV。

=批间u 批间CV4.2 B 类评估:校准品赋值的不确定度评估信息来源于厂商提供的校准品溯源性文件。

工业铂电阻温度计—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工业铂电阻温度计—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工业铂电阻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一、测量过程简述:1、测量依据:根据国家JJG229-2010《工业铂、铜热电阻检定规程》。

2、测量环境条件:温度19.8℃,湿度32.0%RH 。

3、测量标准: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

4、被测对象:工业铂热电阻。

5、评定方法:用二等铂电阻温度计队工业用的铂电阻进行检定,以水的沸点100℃为例利用比较法对该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二、评定的数学模型:()()()**∆•+=t t x t dt dR R dt dR R R /// 式中: Rt —t 温度时被测热电阻的实际电阻值;Rx —t 温度附近x ℃时被测热电阻测得的电阻值;()t dt dR /—t 温度时被测热电阻随温度的变化率;()*t dt dR /—t 温度时标准铂电阻温度计电阻随温度的变化率; ()****-=∆∆x t R R R R —; R t *—t 温度时标准温度计的电阻值;R x *—x ℃时标准铂电阻温度计的电阻值;三、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标准不确定度u (R x )记作u (x )由5个不确定度分量构成1、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1x u 的评定在0℃时,根据检定规程规定,Rtp 的检定周期不稳定性为1.9mk ,属正态分布,k =2,则:mk mk x u 95.029.1)(1==同理,100℃时,根据检定规程规定,Rtp 的检定周期不稳定性为1.9mk ,属正态分布,k =2,则:mk mk x u 95.029.1)(1== 2、恒温槽带来的不确定度()2x u0℃制冷恒温槽制冷恒温槽的扩展不确定度()06.02=x u ℃,k =2不确定度区间的半宽:30mk 0.03℃℃/206.0===a认为均匀分布,则3=k ()mk mk k a x u 32.173302===估计()()1.022=∆x u x u ,则自由度()502=x v 。

m钢卷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m钢卷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δ=19.32×10-4L(mm)
拉力误差Δp以相等的概率出现在半宽为0.5N的区间,认为其服从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取 。由于被校准钢卷尺和标准钢卷尺都需加一定的拉力,故拉力误差在5m测量过程中影响两次。
3.5两者线膨胀系数不同,当温度偏离标准温度20℃时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u(Δe5)的评定(采用B类方法进行评定)
平均值 =10000.3mm
单次实验标准差
所以u(Δe1)=s=0.0483mm
3.2校准钢卷尺时人眼分辨率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u(Δe2)的评定(采用B类方法进行评定)
由于每次测量人眼分辨率大致为0.1mm,包含因子k为 ,由于一次测量
带有两次人眼分辨率误差,故
u(Δe2)= =0.041mm
3.3标准钢卷尺示值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项u(Δe3)的评定(采用B类方法进行评定)。
钢卷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概述
1.1测量方法:JJG4-1999《钢卷尺检定规程》。
1.2环境条件:温度(20±5)℃,相对湿度≤75%。
1.3测量标准:标准钢卷尺。
Ⅰ级标准钢卷尺最大允许示值误差为±(0.03+0.03L)mm
1.4被测对象:钢卷尺。Ⅰ级钢卷尺最大允许示值误差为±(0.1+0.1L)mm;Ⅱ级钢卷尺最大允许示值误差为±(0.3+0.2L)mm;本文以10m钢卷尺为例,即而得出不同规格钢卷尺的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
由拉力引起的误差为:
δ=L×103×Δp/(9.8×E×F)(mm)
式中:L—钢卷尺的长度,以m为单位取值;
Δp—拉力偏差,由JJG741-1991《标准钢卷尺检定规程》知Δp≤0.5N;
E—弹性系数,E=20000kg/mm2

布氏硬度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布氏硬度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布氏硬度测量不确定度报告摘要:实验室对材料表面硬度进行测量,采用了布氏硬度测试方法。

本报告旨在通过分析不同测量参数的不确定度,评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提出应对措施。

引言:硬度是评估材料抗外部力潜在影响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硬度测量参数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度。

因此,通过评估硬度测量的不确定度,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可信度。

实验方法:实验中选择了常用的布氏硬度测试方法,使用硬度计在材料表面进行测量。

在每个测量中,对材料表面进行了五次测试,并记录了每次测试的读数。

结果和讨论:首先,我们计算了布氏硬度测试结果的均值(Mean)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均值是将所有测量结果求和后再除以测量次数,标准差是对所有测量结果与均值之差的平方进行求和后再除以测量次数再开平方。

以A材料为例,五次测量结果分别为50,55,53,52,54,则均值为(50+55+53+52+54)/5=52.8,标准差为√[((50-52.8)²+(55-52.8)²+(53-52.8)²+(52-52.8)²+(54-52.8)²)/5]≈1.9然后,我们计算了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Expanded Uncertainty)。

扩展不确定度使用95%的置信度,表示测量结果可能超出实际值的范围。

根据GUM(Guide to 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的指导,扩展不确定度可以通过标准差与置信概率乘积得到。

以A材料为例,标准差为1.9,则扩展不确定度为1.9×2=3.8最后,我们评估了不同参数对硬度测量的不确定度的影响。

实验中考虑了试件映画尺寸、硬度计读数误差、环境温度等因素。

通过对每个参数进行多次试验并计算测量结果的标准差,可以确定每个参数对硬度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

钢直尺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钢直尺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钢直尺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 概述 1.1 测量方法: 依据 JJG1—1999《钢直尺检定规程》。 1.2 环境条件:温度(20±2)℃,相对湿度≤85%RH 。 1.3 测量标准:三等金属线纹尺 1.4 测量对象:1000mm 钢直尺最大允许示值误差为±0.20mm。 1.5 测量过程 钢直尺测量时,将放置在检定台上的钢直尺和三等标准金属线纹尺调至平行,并使 两尺的首端(零位)对准,然后在三等标准金属线纹尺上直接读出被测尺的示值误差。 1.6 评定结果的使用 在符合上述条件下的测量结果,一般可参照使用本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2 数学模型 △L=△е 式中:△L—钢直尺的示值误差; △е—钢直尺在三等金属线纹尺上对应的偏差读数值。 3 输入量△е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u (e3 )
L a 3
0.006mm
第 1 页 共 3 页
单位 mm
测量点
200 0.001
400 0.002
600 0.003
800 0.005
1000 0.006
u (e3 )
3.4 三等金属线纹尺和钢直尺线膨胀系数存在不确定度, 当温度偏离标准温度 20℃引起 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 u (e4 ) 的评定(采用 B 类方法进行评定) 由于三 等金属线纹尺和钢直尺的线膨胀系数,钢直尺的线膨胀系数分别在 αs= (16.5±1)×10-6/℃和α=(11.5±1)×10-6/℃范围内分布,两者线膨胀系数中心值差为△α 应在(5±2)×10-6/℃范围内服从三角分布,该三角分布半宽 α为 2×10-6/℃,包含因子 κ 取 6 ,L 以 1000mm 代入,△t 以 2℃代入,得
不确定度来源 校准钢直尺时人眼分辨率 标准金属线纹尺示值误差 温度偏离标准温度 被校准钢直尺和标准金属线纹尺线 膨胀系数的不确定度 被校准钢直尺和标准金属线纹尺两 者温度差

不确定度报告

不确定度报告

不确定度的评定一、概述:1、测量依据评定方法依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规定测量依据JJG617-1996《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检定规程》的规定2、测量环境温度(20±5)℃,相对湿度(40-75)%RH3、测量标准使用GST3003直流标准信号源,量程(0-100)mv,△d=±(0.01%读数+0.003%量程),标准水银温度计(0-50)℃。

4、被测对象本次评定对象是分辨力0.1℃,准确度等级0.5级的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规格为K分度,测量范围(0-999.9)℃。

5、检定方法按照JJG617-1996《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检定规程》中“输入基准法”规定,检定点按200℃、400℃、600℃、800℃顺序检定,每个检定点两个循环测量中取误差最大值作为该仪表在该测量点的基本误差。

二、数学模型△t=td-ts-te△t:仪表示值误差℃td:仪表的显示温度值℃ts:标准器毫伏值对应的温度值℃te:冷端温度补偿对应的环境温度值℃三、各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1、输入量td的标准不确定度U(td)的评定输入量U(td)的不确定度来源主要由两部分:测量重复性U(td1)和仪表的分辨力U(td2) 1.1、测量重复性的标准不确定度U(td1)的评定采用输入基准法测量,并用A类评定法确定不确定度,在200℃、400℃、600℃、800℃各测量点上分别连续10次测量,得到各测量列及标准偏差如下表:采用B类评定法评定不确定度,由仪表分辨力b导致的示值误差区间半宽为a=b/2, 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 3 ,因此U(td2)=0.05/K=0.05/ 3 =0.029℃输入量的不确定度U(td)=u2(td1)+u2(td2)200℃:U(td)=(0.045)2+(0.029)2=0.054℃400℃:U(td)=(0.040)2+(0.029)2 =0.049℃600℃:U(td)=(0.033)2+(0.029)2=0.044℃800℃:U(td)=(0.047)2+(0.029)2=0.055℃2、输入量ts的标准不确定度U(ts)的评定输入量ts的标准不确定度主要来自直流标准信号源的误差,采用B类方法评定,其误差分布按均匀分布考虑K= 3 ,△d=±(0.01%读数+0.003%量程):200℃:△d=±(0.01%×8.138+0.003%×100)/0.040=0.095℃, U(ts)=0.095/ 3 =±0.055℃400℃:△d=±(0.01%×16.397+0.003%×100)/0.0425=0.109℃,U(ts)=0.109/ 3 =±0.063℃600℃:△d=±(0.01%×24.905+0.003%×100)/0.0425=0.129℃,U(ts)=0.129/ 3 =±0.075℃800℃:△d=±(0.01%×33.275+0.003%×100)/0.041=0.154℃,U(ts)=0.154/ 3 =±0.089℃3、输入量te的标准不确定度U(te)的评定输入量te的标准不确定度来自标准水银温度计的修正值.,采用B类方法评定,其误差分布按正态分布考虑K=2.58由所用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检定证书查得(20.2℃)修正值△t=-0.03℃,则U(te) =-0.03℃/2.58=0.012℃四、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的评定由于td和ts、te彼此相对独立,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可按下式计算:Uc=u2(td)+u2(ts)+ u2(te)200℃:Uc=(0.054)2+(0.055)2+(0.012)2 =0.078℃400℃:Uc=(0.049)2+(0.063)2+(0.012)2=0.081℃600℃:Uc=(0.044)2+(0.075)2+(0.012)2=0.088℃800℃:Uc=(0.055)2+(0.089)2+(0.012)2=0.105℃五、扩展不确定度U取包含因子k=2,则扩展不确定度U=k×Uc200℃:U=2×0.078=0.156℃400℃:U=2×0.081=0.162℃600℃:U=2×0.088=0.176℃800℃:U=2×0.105=0.210℃六、结论根据JJG617-1996《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检定规程》的规定,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的技术条件下,用GST3003直流标准信号源作为标准器,按输入基准法对配K型热电偶、测量范围(0-999.9)℃、分辨力0.1℃、准确度等级0.5级的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检定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200℃:U≈0.16℃400℃:U≈0.16℃600℃:U≈0.18℃800℃:U≈0.21℃置信概率为95%,包含因子k=2,扩展不确定度不大于最大允许误差的1/5。

pH(酸度)计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pH(酸度)计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pH(酸度)计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报告1.概述1、测量依据:JJG119-2018 实验室pH(酸度)计检定规程;2、环境条件:环境温度:20(±5)℃;相对湿度:≤65%;1.测量标准:0.0006级pH检定仪4、被测量对象:0.01级pH(酸度)计,型号:PHS-3C;编号:40589 ;生产厂家:上海仪电科学仪器有限公司1.数学模型式中:——电计/仪器示值误差;——仪器示值;—— pH物质标准值。

灵敏系数为:标准不确定度:三、酸度计电计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1、测量方法电计示值误差采用直接比较法进行测量,向被检pH计输入一个标准信号,在仪器上读取示值。

2、各参量的不确定度评定2.1输入量的不确定度来源:测量重复性、分辨率。

2.1.1测量重复性可以通过连续测量得到测量列,采用A类评定方法进行评定;在10pH点测量10次,结果如下:(pH)u( )=0.00 pH2.1.2仪器分辨率0.01pH,假设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

则u( )= =0.29×0.01=0.0029 pH2.1.3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可忽略,输入量的不确定度来源只来源于分辨率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u( ) =0.0029 pH2.2 输入量的不确定度来源:标准器的最大允许误差±0.0005pH可按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

u( )=0.0005/ =0.0003 pH标准不确定度pHu( )u( )u( )u( )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0.0029 pH4. 扩展不确定度U= k·=2×0.0029=0.0058pH k=2四、仪器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1.测量方法仪器示值误差采用直接比较法进行测量,向被检pH计输入一个标准信号,在仪器上读取示值。

2. 各参量的不确定度评定2.1输入量的不确定度来源:测量重复性、分辨率、电计误差、恒温槽温度波动。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和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和报告

CNAS—CL07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和报告通用要求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二〇〇六年六月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和报告通用要求1.前言1.1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英文缩写:CNAS)充分考虑目前国际上与合格评定相关的各方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关注,以及测量不确定度对测量、试验结果的可信性、可比性和可接受性的影响,特别是这种影响和关注可能会造成消费者、工业界、政府和市场对合格评定活动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CNAS在认可体系的运行中给予测量不确定度评估以足够的重视,以满足客户、消费者和其他各有关方的期望和需求。

1.2 CNAS在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和应用政策方面将始终遵循国际规范的相关要求,与国际相关组织的要求保持一致,并在国际规范和有关行业制定的相关导则框架内制订具体的测量不确定度要求。

2.适用范围1.3 本文件适用于CNAS对校准和检测实验室的认可活动。

同时也适用于其它涉及校准和检测活动的申请人和获准认可机构。

3.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

以下引用的文件,注明日期的,仅适用引用的版本;未注明日期的,适用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

2.1 Guide to 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 (GUM). BIPM, IEC, IFCC, ISO, IUPAC, IUPAP, OIML, lst edition, 1995. 《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2.2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Basic and General Terms in Metrology(VIM). BIPM, IEC, IFCC, ISO, IUPAC, IUPAP, OIML, 2nd edition, 1993. 《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2.3 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和定义》2.4 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2.5 ISO/IEC 17011:2004《合格评定—认可机构通用要求》2.6 CNAS—RL01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认可规则》2.7 CNAS—CL 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引用ISO/IEC指南2、ISO/IEC 17000和ISO/IEC 17011中的有关术语并采用下列定义:3.1 [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5、扩展不确定度 本测量共考虑两项不确定度分量,其中 l 为占优势的分量且为 矩形分布,故可以确定被测量u2 也接近于矩形分布 对于置信概率 p 0.95 ,矩形分布的 k 95 1.65 ,故
U 95 k 95 uc 1.65 0.584 mm 0.96 mm
6、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m,U 95 0.96mm 。它由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测量结果 l 10.00047 uc 0.584 mm 和包含因子 k 95 1.65 之乘积得到。被测量以矩形 分布估计。
3/16/2015
3/16/2015
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
序号 来源 读数重复性 刻度误差
1m m u 2(l ) u (ls ) 0.577m m 3
u1(l ) mm
分布类型 正态 矩形
符号
1 2
u1 s1
u2
0.088 0.577
3/16/2015
4、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由于两不确定度分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故
uc(l ) u12 u 2 2 0.0882 0.5772 mm 0.584mm
x
二:实例
1、测量问题 用殷钢带尺测量约有10m的长度 l,已知带尺的最大允 许误差为±1mm。用6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带尺的温度效应、弹性效应及其他不确定度来源均忽略 不计。 2、数学模型 带尺上得到的读数x即为测量结果,故得被测长度 l x。 但除了读数x可能引入测量不确定度外,带尺刻度误差 对测量结果也会有影响。若带尺刻度误差对测量结果的 影响为ls ,则数学模型可以表示为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一: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1、比较重要的测量,不确定度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数学模型和对应于各输入量的灵敏系数 ci ; (2)修正值和常数的来源及不确定度; (3)输入量 Xi 的实验观测数据及其估计值 i ,标准不确定 度 u ( xi ) 的评定方法及其量值和自由度,并将它们列表。 (4)对所有相关输入量给出协方差或相关系数及其获得方 法。 (5)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程序,该程序应易于重复,必要 时报告结果的计算应能独立重复。

布氏硬度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布氏硬度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表1
测量次数 第1点 1 2.150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直径 硬度值 HBW 2.153 2.152 2.152 2.152 2.152 2.151 2.152 2.152 2.151 2.152 196.216 2.153 2.153 2.156 2.156 2.153 2.156 2.157 2.157 2.156 2.156 2.155 195.641 2.154 2.158 2.159 2.160 2.159 2.158 2.158 2.158 2.156 2.158 2.158 195.068 2.153 2.152 2.152 2.151 2.153 2.151 2.155 2.154 2.154 2.151 2.152 196.024 2.147 2.152 2.153 2.159 2.154 2.151 2.151 2.157 2.154 2.155 2.153 196.024 第2点 第3点 第4点 第5点
HBW5/750 压痕测量直径 mm
压痕直径
根据硬度试验计算公式得出此标准布氏硬度块的平均布氏硬度值为 195.8。
表2
测量次数 第1点 1 3.932 2 3 4 5 6 3.931 3.937 3.935 3.934 3.935 3.929 3.924 3.922 3.923 3.929 3.928 2/6 3.931 3.929 3.935 3.927 3.928 3.928 3.929 3.933 3.934 3.932 3.933 3.937 3.933 3.935 3.936 3.934 3.933 3.936 第2点 第3点 第4点 第5点
因为试验力、压头直径、压痕直径等各输入量彼此独立,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可按公式 (4)计算:

测量过程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测量过程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外径千分尺测量阀杆Ø35外径不确定度评定报告1.概述1.1测量依据:按图PFF78-35-02阀杆尺寸进行测量。

1.2环境条件:常温,相对湿度<35%RH 。

1.3测量设备:(25-50)mm 外径千分尺,在其测量范围内最大示值误差为±0.004mm 。

1.4被测对象:外径为025.0087.035--mm 的阀杆。

材料为12Cr13,α1=10.3×10-6/℃。

1.5测量方法:用外径千分尺直接测量。

2. 测量模型:由于对象内径值可以直接在内径千分尺上直接测量 故:L=L S -L S (δα·Δt +αs ·δt)L---被测内孔的测定内径;L S ---内径千分尺对内孔内径的测量值。

δα—被测内孔线膨胀系数与内径千分尺线膨胀系数之差。

Δt — 被测内孔温度对参考温度20℃的偏差,取±10℃。

αs — 内径千分尺线膨胀系数,取11.5×10-6/℃。

δt — 被测内孔温度与内径千分尺温度之差,取±1℃。

3.灵敏系数该数学模型是透明箱模型,必须逐一计算灵敏系数:1 ≈ ∂ ∂)Δ1(=t s t αD S δαδLs f C --= ;t S s αδD s αf C -== ∂ ∂=-35×1㎜℃=-3.5×104µm ℃;δαD f C S t t -=Δ=Δ ∂ ∂=-35×1×10-6㎜/℃=-0.035µm/℃δαf C δα ∂ ∂/==-Ds Δt=-35×10㎜℃=-3.5×105µm ℃ t δf C t δ ∂ ∂/==-Ds αs=-35×11.5×10-6㎜/℃=-0.402µm /℃4.计算各分量标准不确定度4.1外径千分尺示值误差引入的分量u(L S )根据外径千分尺检定规程,在其测量范围内最大示值误差e=±0.004mm在半宽度为区间内,以均匀分布,则u(L S)= 4/1.732 =2.4μm;4.2被测主轴线膨胀系数不准确引入的分量u(αS)由于被测主轴线膨胀系数α1= 10.4×10-6/℃是给定的,是一个常数,故 u(αS)= 0 ,4.3测量环境偏离标准温度20℃引入的分量u(Δt)测量环境偏离标准温度20℃的偏差为±10℃,在半宽为10℃范围内,以等概率分布(均匀分布)。

测量审核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千分表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测量审核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千分表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千分表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一、概述:1.1 测量依据:JJG30—2008《指示表(百分表和千分表)检定规程》。

1.2 测量环境条件:环境温度20.1℃,相对湿度57% 1.3 测量标准:指示表检定仪 1.4 被测对象:(0-1)mm 千分表。

1.5 测量方法:采用直接比较测量法,依据规程,对千分表量具误差用指示表检定仪直接测量,示值误差是用相应准确度等级的指示类量具检定仪,按规定的测量间隔进行正反向检定,取正反行程中各受检点误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作为全量程的示值误差。

二、 测量模型:2.1 数学模型L ∆=d L ·(1+t ∆α)-S L ·(1+t ∆α)式中:L ∆——千分表示值误差;d L —— 千分表表的示值 ; s L ——指示表检定仪的示值;α——千分表和指示表检定仪的线胀系数t ∆——千分表和指示表检定仪偏离温度20℃时的数值之差。

2.2 灵敏系数1/1=∂∆∂=d L L c 1/2-=∂∂=s L e c=∂∆∂=α/3L c (d L -s L )t ∆ =∆∂∆∂=t /4L c (d L -s L )α 2.3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2.3.1 千分表检定仪示值误差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1u 2.3.2 被检千分表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2u2.3.3 千分表和千分表检定仪的线膨胀系数误差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3u 2.3.4 千分表和千分表检定仪的温度差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4u 三、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3.1千分表检定仪示值误差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u 1主要来源于千分表检定仪示值误差,根据检定规程要求,千分表检定仪示值误差不大于±1.0µm,以均匀分布估计,则1u 58.031/==µm3.2被检千分表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2u选取千分表示值1mm 为测量点,把千分表装夹在指示表检定仪上,转动千分表检定仪规定分度后,在千分表上读取该点示值作为一次测量过程,重复10此,得到测量结果为0.996mm 、0.997mm 、0.997mm 、0.998mm 、0.997mm 、0.996mm 、0.998mm 、0.997mm 、0.997mm 、0.996mm 、标准偏差: S =1-n -n1i i∑=)(χχ=0.74µm标准不确定度分量:2u =s =ns =0.23µm3.3千分表和千分表检定仪的线膨胀系数误差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3uδα界限为±2×10-6℃-1,按均匀分布,则 3u =(2×10-6)/ 3=1.15×10-6℃-13.4 千分表和千分表检定仪的温度差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4u 在置信概率±1℃内,以均匀分布估计,则:4u =1/3=0.58℃3.5 标准不确定的度分量一览表3.6 合成不确定度的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中各分量彼此独立不相关,则合成标准不确定度c u 为:c u =∑=n1i 24u=22220.00670.0120.230.58+++≈0.62µm 3.7 扩展不确定度评定取k =2,扩展不确定度为:U =2×c u ≈1.2µm经分析,检定示值误差的扩展不确定度预期指示表示值最大允许误差值比≤1/3,方法可行。

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a为工作曲线的截距
b为工作曲线的斜率
c为样品中元素的浓度
由最小二乘法回归线性函数,得:
C式:Ii=0.2915+4.3606Ci,r=0.717157;
Mn式:Ii=0.2304+2.8389Ci,r=0.735686.
被测量C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式中:
n=2×3=6, =0.0051
= =0.4605%,
电火花直读光谱仪测定低合金钢中碳和锰测量结果不确定评定报告
一、目的
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使得被测量的真值难以确定,只能得到一个被测量的近似量和一个用于表示近似度的误差范围,即测量不确定度。通过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以让客户了解测量结果是否符合特定需求,确定测量数据之可信及真实程度。
二、范围
适用于万基钢管(秦皇岛)有限公司金属材料实验室中电火花直读光谱仪测量C和Mn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
-0.0022
2.5×10-9,2.89×10-8,
4.84×10-8
Mn
1.84
5.4519,5.4586,
5.4514
-0.00207,0.00463,
-0.00257
4.3×10-6,2.15×10-5,
6.59×10-6
YSBS 20140a-5
C
0.908
4.2557,4.2544,
4.2426
0.2532
0.2535
0.2531
0.2528
0.2527
0.2529
0.000519
0.000212
= 0.00155
= 0.00084
2、控样修正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同样控样修正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包括其化学值不确定度(B类),修正时,重复激发引入的不确定(A类)。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一、引言二、测量方法和装置本次测量使用的方法是直线测量法,采用直尺和游标卡尺进行测量。

直线测量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测量方法,在工程和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人为误差测量1:30.2cm测量2:30.1cm测量3:30.3cm根据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得到被测量值为30.2cm。

通过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可评估人为误差的大小。

2.仪器误差仪器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本身的不准确性而引起的。

在使用直尺和游标卡尺进行测量时,需要考虑到仪器的刻度精度和读数精度。

本次测量中,直尺和游标卡尺的刻度间距分别为0.1cm和0.01cm。

根据仪器的刻度间距,可以评估测量结果在刻度内的不确定度。

例如,如果测量结果位于两个刻度之间,不确定度可以评估为刻度间距的一半。

3.环境影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的变化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本次测量中,环境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湿度变化较小,因此可以忽略环境影响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四、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五、灵敏度分析和建议灵敏度分析用于评估测量结果对误差的敏感程度,从而提供改进测量方法和装置的建议。

1.人为误差的影响2.仪器误差的影响根据前述的仪器误差评估,本次测量结果对仪器误差的敏感程度较高。

为了减小仪器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可以考虑使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如数字卡尺等,降低仪器误差。

六、结论本次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结果为0.1cm。

测量结果对人为误差的敏感程度较低,对仪器误差的敏感程度较高。

改进测量方法和装置可降低仪器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不确定度评定

不确定度评定

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对KJMZ-2011-0272报告各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估1.煤中分析水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依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GB/T212-2008《煤的工业分析方法》,用空气干燥法对煤的水分进行测量。

1.1检测环境条件室内温度(20±5)℃,相对湿度≤45%,无影响检测工作的振动冲击、气流冲击,无强电磁干扰。

水分测定数据如下:皿重:(g)16.2340,15.3826试样重:(g) 1.0000, 1.0000干燥后重:(g)17.2287,16.3371水分重:(g)0.0053,0.0055水分含量:M ad% 0.53, 0.55平均值:M ad% 0.541.2被测量说明1.2.1测量程序称量瓶质量----称取1g左右煤样,称准至0.0002g--105℃-110℃干燥箱干燥至恒重—称量---计算1.2.2计算公式Mad=m1/m×100%中式:m1--干燥后失去的质量gm—试样质量gM ad—空气干燥基水分%1.3不确定度源分析水分测定值不确定度主要来自a)A类不确定度(测量重复性)b)试样称量c)干燥后的质量称量d)质量恒定1.4不确定度组分评定1.4.1A类不确定u=S(X)=)1-()-(1=21 n n XXni=0.011.4.2B类不确定a)试样质量m试样称量误差0.0002g按均匀发布转化为标准不确定度:U(m)=0.0002/√3=0.0001154gb) 干燥后失去的质量m1干燥后称量误差0.0002g按均匀发布转化为标准不确定度:U(m1)=0.0002/3=0.0001154gc)质量恒定此煤样水分测定值0.54%,不需进行检查性干燥,可不考虑质量恒定的不确定度。

1.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相对不确定度=)(+)(22Aad u Aad u B A =0.029绝对不确定度:u (c )=0.54ⅹ0.029=0.016 1.扩展不确定度 扩展因子K=1.96水分测量值Mad 的扩展不确定度: U (Mad )=0.016ⅹ1.96=0.03 结果表述:此煤样水分测定结果为:(0.54±0.03)%2.煤中空干基灰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依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GB/T212-2008《煤的工业分析方法》,用缓慢法对煤的灰分进行测量。

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实验室计量器具不确定度的评定摘要不确定度论的基础思想是否定真值。

否定真值就是否定客观,这就否定了认识(测得值)的客观标准。

于是就否定了认识与客观存在的差别(误差),也就否定了准确度(误差范围)。

测量学就是研究如何得到真值的学问,否定真值的可认识性,也就否定了测量学自身。

计量学的物质基础是体现单位制的基准和代表基准工作的各等级标准。

各种标准的量值,就是各种层次的相对真值;否定真值,也就否定了计量。

关键词:不确定度误差砝码评定引言在测量过程中,各项误差合成后得到的总极限误差称为测量的不确定度,他是表示由于测量过程中各项误差影响而使测量结果不能肯定的误差范围。

测量误差=测量值-真值,测量值>真值,为正差;测量值<真值,为负差。

由于我们习惯了测量误差这个概念,现在提出测量不确定度,确实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测量不确定度目前在各种资料上给出的解释不尽相同,但本质都是相同的。

我们可以这样简单的理解:测量误差为一个确定值(尽管被测量真值是一个未知量),而不确定度是被测量真值所处一个范围的评定或由于测量误差致使测量结果不能肯定的程度。

(这是我个人理解所得,上课的时候也是这样教学生的)由ISO、IEC、BIPM、IFCC、IUPAC、IUPAP、OIML七个国际组织共同组成国际测量不确定度工作组,在1NC-1(1980)建议书的基础上,起草制定了《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GUM)。

1993年,GUM以7个国际组织的名义正式由ISO颁布实施,并在1995年作了修订。

为了贯彻GUM在我国的实施,由全国法制计量委员会委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起草制定了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

该规范原则上等同GUM的基本内容,作为我国统一准则对测量结果及其质量进行评定、表示和比较。

第一章测量不确定度的原理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中,对测量不确定度定义为: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评定目的
识别实验室定量项目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明确评定方法,给临床检测结果提供不确定度依据。

2、评定依据
CNAS-GL05《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
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
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3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流程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见图一。

图一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
4、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4.1建立数学模型
4.1.1 数学模型根据检验工作原理和程序建立,即确定被测量Y(输出量)与影
响量(输入量)X1,X2,…,X N间的函数关系f来确定,即:
Y=f(X1,X2,…,X N)
建立数学模型时应说明数学模型中各个量的含义和计量单位。

必须注意, 数学模型中不能进入带有正负号(±)的项。

另外,数学模型不是唯一的,若采用不同测量方法和不同测量程序,就可能有不同的数学模型。

4.1.2计算灵敏系数
偏导数Y/x i=c i称为灵敏系数。

有时灵敏系数c i可由实验测定,即通过变化第i个输入量x i,而保持其余输入量不变,从而测定Y的变化量。

4.2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测量过程中引起不确定度来源,可能来自于:
a、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
b、复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c、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d、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和控制不完善;
e、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偏移);
f、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如灵敏度、鉴别力阈、分辨力、死区及稳定性等)的
局限性;
g、赋予计量标准的值或标准物质的值不准确;
h、引入的数据和其它参量的不确定度;
i、与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有关的近似性和假定性;
j、在表面上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在重复观测中的变化。

4.3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4.3.1 A 类评定--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所作的评估
a对输入量X I 进行n次独立的等精度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为:x1,x2,…x n。

算术平均值x为
1 n
x n= ∑x i
n i=1
单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差s(x i)由贝塞尔公式计算:
1 n
S(x i)= ∑( x i —x )2
n-1 i=1
式中x i为当次测量的实验结果
观测列的实验标准差的平均值s(x)按下式计算:
s(x)=s(x i) / n
标准不确定度u(x)即为:
u (x )= s (x )
观测次数n 充分多,才能使A 类不确定度的评定可靠,一般认为n 应大于5。

4.3.2 标准不确定度的B 类评定-当输入量的估计量X i 不是由重复观测得到时,其标准偏差可用对X i 的有关信息或资料来评估。

B 类评估的信息来源可来自:校准证书、检定证书、生产厂的说明书、检测依据的标准、引用手册的参考数据、以前测量的数据、相关材料特性的知识等 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先确定输入量X的不确定度区间[-a,a],或误差的围,其中a为区间的半宽。

然后根据该输入量X在不确定度区间[-a,a]的概率分布情况确定包含因子k P ,则B类标准不确定度u (x )为: u (x )=a/k p 4.4合成不确定度U c (y)的计算
a 、全部输入量是彼此独立或不相关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由下式得出:
n
u c 2(y )= Σ u i 2(y )
i=1
在检验工作中只要无明显证据证明各不确定度分量之间有相关性外,均可以做不相关处理。

此即计算合成不确定度一般采用的方和根法,即将各个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平方后求其和再开根。

4.5扩展不确定度U 的计算 扩展不确定度U按下式计算:
)
()()()(322212x u x u x u x u c ++=
U=k.u c(x)
式中k为一个包含因子,k值一般取2。

4.6 测量不确定报告
4.6.1本实验室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在检测报告中提供测量不确定度的信息。

a) 当客户的合同中有要求时;
b) 当不确定度对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影响时;
c) 当不确定度对满足某规极限有影响时。

4.6.2本实验室重点评审检验程序的不确定度。

①A类不确定度的评定:室质控数据统计得到的总不精密度,以此为测量不确定度。

②B类不确定度的评定:仪器校准和分析系统配套校准品的不确定度。

③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若A和B类不确定度的分量是相互独立不相关时,应是分量之方和根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

若分量之间的完全正相关,此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等于两不确定度分量之和。

B类不确定度不适用时,直接以A类不确定度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④扩展不确定度: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y)确定后,乘以一个包含因子k,在大多数情况下取k=2。

u=2uc(95%的置信水平,k=2)大约是置信概率近似为95%的区间的半宽。

4.6.3各专业技术负责人根据检验方法评审或室质控数据统计得到的总不精密度,适用时,从厂家得到分析系统配套校准品的不确定度,完成测量不确定的评定,并填写检测项目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4.6.4若需要在报告结果值中使用不确定度时,可以初步报告如下:
测定值±扩展不确定度(测量单位)
经采用当月室质控不精密度评定A类不确定度,依据校准证书、试剂说明书或以前测量系统验证材料评定B类不确定度。

申报定量项目测量不确定度如下表:
移酶素
21 天门冬
氨酸氨
基转移
酶36
U/L
3.24
U/L
40

203
ug/L
37.76
ug/L
22 碱性磷
酸酶29
U/L
2.49
U/L
41 白细胞 4.26
10^9/L
0.32
10^9/L
23
淀粉酶69
U/L
6.21
U/L
43
红细胞
4.46
10^12
/L
0.16
10^12
/L
24 肌酸激
酶46
U/L
4.32
U/L
44
血红蛋白
116
g/L
3.9
g/L
25 乳酸脱
氢酶55
U/L
4.73
U/L
46
血小板
125.5
10^9/L
13.36
10^9/L
备注:
(1)项目序号同附表2,包含因子K取2.
(2)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符合性,因为评价使用的是质控品,而真正临床检测的是患者标本,二者有差别;另外评定只是在某一特定浓度质控品的测量不确定度,而不能代表整个检测围的测量不确定度。

编制人:
批准人:
艾迪康临床检验所
2010-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