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十大名菜做法和典故
盘点中国古代著名的十大食谱
![盘点中国古代著名的十大食谱](https://img.taocdn.com/s3/m/5af5b79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b.png)
盘点中国古代著名的十大食谱每天读国学 08-05 17:21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在各种典籍作品中有很多关于饮食的介绍,留下的专门食谱也很多。
1、南北朝《食珍录》这是我国古代饮食专书之一,写于南北朝时期。
南朝宋时,余姚人虞宗是一位美信家,他官职是黄门郎,到南朝齐时升为太子庶子,后来担任祠部尚书。
公元483至493年,武帝在位。
有一次皇帝向他问起烹饪的秘诀,谈得投机,皇帝不觉醉了,非常难受,虞宗就献上“醒酒鲭”,算是帮了皇帝的大忙。
虞宗的《食珍录》里,记载有六朝帝王名门家中最珍贵的烹饪各物。
例如,“炀帝御厨用九牙盘食”,“谢传有汤法”,“韩约能作樱桃,其色不变”,“金陵寒具嚼著惊动十里人”,等等。
这些都反映出我国古代饮食文化的高度成就。
2、北宋《清异录》北宋人陶谷撰著的《清异录》,是他杂采隋唐至五代曲故所写的一部随笔集。
书中包括天文、地理、草木等37个门类,共有648条有关内容。
其中和饮食有关的果、蔬、禽、兽、鱼、酒、茗、馔八个门类,共238条,占全书三分之一强。
文字具有消遣取乐的幽默风格,从多方面反映了丰富的饮食文化史。
书中记载隋代的《谢讽食经》、唐代韦巨源的《烧尾食单》,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隋唐两代宫廷与官府筵席唯一较为齐全的食单。
其他如:果、菜、禽、兽、鱼等烹饪原料,有的写其营养价值,有的谈到烹调技法,都是研究烹饪技术发展的可贵资料。
3、隋代《食经》谢讽著的《食经》成书于隋代,是饮食文化史上有名的著作之一。
此书记载南北朝、隋代食品各目约五十种。
其中有脍、羹、饼、糕、卷、炙、面、寒具,包括以动物原料为主制成的菜肴,如“飞孪脍”、“剔缕鸡”、“剪云斫鱼羹”等。
从有的各目前冠经人各来看,如“北齐武成王生羊脍”、“越国公碎金饭”、“虞公断醒”、“永加王烙羊”、“成美公藏”、“含春侯新治月华饭”等,都是王侯贵族的饮馔。
而有的各目讲究,如“千金碎香饼”、“乾炙满天星含浆饼”、“撮高巧装坛样饼”等,反映出当时饮馔已达到非常精美高贵的水平。
(完整版)各地名菜的典故
![(完整版)各地名菜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ec172b95964bcf84b9d57bed.png)
做个美食家,除明白味之外,还得讲究色香,更需异悟其“意境”。
中国为文化之邦,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每一名菜必有历史渊源,所谓‘一菜一典“,不论是来自民间百姓,还是来自乾隆皇帝。
作为食客的你不妨了解一二作为饭桌上的谈资。
龙井虾仁:一天,乾隆微服私访,在杭州茶农家喝到一杯龙井新茶,深感清香可口,趁人不备,暗抓了些茶叶离去。
后来在市内餐馆用膳,叫店伙计用此泡茶。
店伙计看到乾隆内着的龙袍外露一角,急忙告诉店主。
店主正值烹调虾仁,惊慌竟把店伙计手中的茶叶当作葱末撒到锅内。
想不到这道茶叶虾仁色泽雅丽,滋味独特,吃得乾隆点头称好。
此后,这道菜肴便成了杭州名菜而流传至令。
西湖醋鱼:相传古时有宁氏兄弟,满腹文章,隐居在西子湖畔以打鱼为生。
当地恶棍赵大官人见宁嫂姿色动人欲霸占,施计打死其夫。
宋弟为报兄仇向官府告状,结果落得一顿棒打。
宋嫂劝叔外逃,行前特意用糖、醋烧制了一条西湖里的鲲鱼为他钱行,勉励他“苦甜毋忘百姓辛酸之处”。
后来小叔得了功名,在一次宴会上介然吃到甜中带酸的特制鱼菜,终于找到了改名陷遁的嫂嫂。
于是,他就辞去了官职,重新过起捕鱼为生的渔家生活。
烹制“西湖醋鱼”一般选用西湖鲲鱼作原料,烹制前饿养两天,使其排净肠内杂物,除去泥土气。
烹制后鱼肉嫩美,带有蟹肉味。
宋嫂鱼羹:宋高宗禅位后,常来西湖玩赏。
一日,泊舟苏堤,偶起鲈鱼之思,即命制鱼羹品尝,果然味美,便赐银百文。
消息传开,缙绅豪贵纷纷下顾,宋嫂遂成巨富。
“宋嫂鱼羹”以鲜鲈鱼肉加火腿丝、笋丝、香菇丝、鲜嫩润滑,有“赛蟹羹”之说。
东坡肉:苏东坡喜食猪肉,元丰三年贬官黄州时,曾逗趣写下《猪肉诗》一首:“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元右四年,苏轼为杭州地方官时,筑堤建桥,疏通西湖。
百姓为了感谢这位太守,抬猪肉,挑火酒来慰劳。
苏轼叫家人把猪肉切成方块用他的烹调方法连酒一起烧制,分给民工。
中国古代有名的食谱
![中国古代有名的食谱](https://img.taocdn.com/s3/m/1c20bda9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3.png)
中国古代有名的食谱1、御用佛跳墙佛跳墙应该是最为知名的皇室御膳,但是清宫里边的佛跳墙与大家熟知的可能有所不同。
当年佛跳墙传入清宫后,由于南方菜的特点比较突出,并不能完全博得皇室的喜欢。
于是御膳房管事令满族厨师按照满族饮食习惯对其加以改进,在保留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增添了满皇族喜欢吃的鹿肉、飞禽等野味。
经过多次的调试改良,以十八种原料佐以皇宫秘制调和汤,最终佛跳墙成为了当时皇帝最喜爱的菜肴之一。
2、黄焖鱼翅该菜肴以番邦进贡的吕宋岛鱼翅为主料,佐以经12小时慢火炖制的鸡汤料理而成。
清朝晚期,同治皇帝在位时,翰林院官僚谭宗浚父子因十分讲究饮食而始创了著名的官菜—谭家菜,其中又以“黄焖鱼翅”这道菜品最为知名。
在当时,谁家的菜做得好吃,就会敬奉到皇宫御膳房以取悦龙颜,“黄焖鱼翅”就是这样被吸收为清宫宫廷菜的。
谭府当年以食盒的形式将菜送进御膳房,皇上品尝后大加赞扬,于是这道菜就被御膳厨师收录进了御膳菜单,流传至今。
3、雍亲王府烧鹿筋梅花鹿筋作为主料,佐以白菜、枸杞、山鸡以及老鸡浓汤,这道菜为养生佳品,祛风湿,还利肠胃。
相传雍正皇帝还是亲王之时,最喜欢吃的就是鹿筋,他认为男人尚武需要不断的壮筋骨、补体力。
于是亲兵们就把山鸡和鹿筋炖在一起,并配上白菜和山上野生枸杞,一起开怀畅饮。
雍正继承皇位后,御膳房厨师将此菜更加精细地处理后收入了菜单,由此成为宫廷一大名菜。
4、爆炒凤舌古代只有皇帝与皇后才拥有享用菜肴的资格。
正宗的爆炒凤舌食材用的是禾花雀舌,因为这种雀鸟数量十分稀少,有“天上人参”的称誉,正宗的只供给最尊贵的帝后。
此外的其他人吃到的凤舌是用别的鸟雀舌头制成。
现在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捉,禾花雀已经濒临灭绝,不可能捕捉雀鸟再把雀舌取了做菜,人们吃到的爆炒凤舌一般用的是鸽舌。
一道正宗的皇宫“爆炒凤舌”,恐怕得穿越到古代才能品尝到了。
5、荷包里脊大清宫中一道传统菜肴,它始于清末,为清宫御膳房所创。
在清代,王公大臣都随身佩戴金黄锦缎做成的小囊,名曰“荷包”,用来装钱状物或是作为装饰。
十道名菜十个故事
![十道名菜十个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307aac9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d1.png)
十道名菜十个故事中国菜道道都有自己的故事,很多经典名菜只有味道流传百世,但是他的来历和故事却被世人遗忘。
其实菜和故事是要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这些故事,菜也只是菜,而没有了他本来的意义。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些名菜的故事。
宫保鸡丁说到宫保鸡丁,就不得不说清咸丰进士丁宝祯。
这位丁宝祯就是古代的美食家,甚至在山东巡抚任内,竟然用济南的名厨充当家厨,达数十名之多,在其中这些名厨之中,有名头的包括周进臣、刘桂祥等人。
说来这个丁宝祯也是一个懂厨务创新的人呐,他要求此二位名厨不断创新美食,用山东爆炒方法制作炒鸡丁,这道菜深受丁的喜爱。
此后,在他调任四川总督后,丁府的鸡丁更是大受来访客人的好评。
后因丁宝祯抵御外敌有功,被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此后,丁府的鸡丁被宾客们誉为“宫保鸡丁”。
清末之时,这道菜就彻底火遍了国内。
回锅肉众所周知,回锅肉是四川民间的传统菜肴,也有叫作:熬锅肉、烩锅肉的。
相传这道菜本是四川人初一、十五改善生活的当家菜,当时做法很多,先白煮,再爆炒。
清末的时候有一位姓凌的翰林,因为仕途失意退隐家居,专业研究烹饪。
于是他将这道菜做了创新,他先将猪肉去腥味,以隔水容器密封的方法蒸熟后再煎炒成菜。
因为久蒸至熟,减少了可溶性蛋白质的损失,保持了肉质的浓郁鲜香,本味没有减少,色泽更是红亮。
由此,回锅肉就流传开来了。
松鼠鳜鱼松鼠鳜鱼又被叫作“松鼠桂鱼”,是江苏地区的传统名菜。
据说在春秋时期,吴公子光想要除掉吴王僚自立为王。
公子光知道吴王僚十分喜欢吃鱼,于是就设计了一个“鸿门宴”,刺激刺杀。
专诸先将鱼背上的肉剞出花纹,入油炸,鱼肉松胀竖立起来,再用作料一炙,浇上辅料,与外形就变得模糊不清了,端上桌根本看不出里面藏了匕首。
公子光刺杀得手,自立为王,就是吴王阖闾。
这道菜也由此得名。
此后,吴王阖闾只要高兴就叫厨师做这道菜。
有一次,刚端上桌,一个侍从就大叫:“大王,这道菜是否像松鼠?鱼肉像不像蓬松的松鼠毛。
”大家都觉得像,于是松鼠鳜鱼的这个菜名就被叫开了。
中国古代美食做法
![中国古代美食做法](https://img.taocdn.com/s3/m/b1afdc0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04.png)
中国古代美食做法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饮食文化的国家,许多美食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美食及其制作方法,供您参考。
一、饺子饺子是中国传统的面食,据传起源于东汉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制作饺子的方法很简单,主要是将馅料包入擀好的饺子皮中,然后用水煮或蒸熟。
常见的馅料有猪肉大葱、韭菜鸡蛋、豆腐青菜等。
在包饺子时,需要注意将馅料均匀地放在饺子皮中央,然后将饺子皮对折,用手指捏紧边缘,以防馅料漏出。
二、宫保鸡丁宫保鸡丁是一道经典的川菜,以鸡肉为主料,配以花生米、辣椒等调料烹制而成。
制作宫保鸡丁时,需要先将鸡肉切成小块,用料酒、生抽、淀粉腌制片刻。
然后将花生米炸至金黄色,备用。
接着,烧热油锅,放入花椒、干辣椒炒香,再加入鸡肉煸炒至变色。
最后加入花生米和调料汁,翻炒均匀即可。
三、麻婆豆腐麻婆豆腐是四川特色菜肴之一,具有麻辣鲜香的特点。
制作麻婆豆腐时,需要先将豆腐切成小块,焯水去除豆腥味。
然后烧热油锅,放入牛肉末炒至变色,加入豆瓣酱、姜蒜末、花椒等调料炒香。
接着加入豆腐块和适量清水,炖煮片刻。
最后加入葱花和花椒粉,翻炒均匀即可。
四、红烧肉红烧肉是一道经典的汉族菜肴,以猪肉为主料,经过煸炒、炖煮而成。
制作红烧肉时,需要先将猪肉切成方块,用油煸炒至变色。
然后加入姜片、葱段、料酒、生抽等调料炖煮片刻。
接着加入适量清水和冰糖,炖煮至汤汁浓稠即可。
在烹制红烧肉时,需要注意火候和时间,以保持猪肉的口感和色泽。
五、西湖醋鱼西湖醋鱼是浙江杭州的特色菜肴之一,以鲜嫩的鱼肉和浓郁的醋香味为特点。
制作西湖醋鱼时,需要先将鱼处理干净,切成片状。
然后将葱姜蒜末、醋、白糖、生抽等调料混合成汁,浇在鱼片上腌制片刻。
接着将鱼片放入开水中焯水煮熟,捞出沥干水分。
最后将葱丝、姜丝、辣椒丝等配菜摆在鱼片上,浇上热油和调料汁即可。
在烹制西湖醋鱼时,需要注意火候和时间,以保持鱼肉的鲜嫩口感和色泽。
以上仅是中国古代美食中的一部分代表作品,实际上中国美食的种类非常丰富多样。
经典菜名的来历和有趣的典故
![经典菜名的来历和有趣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2af8e02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2.png)
经典菜名的来历和有趣的典故很多吃相信大家都了解,但是关于那些吃的菜名有什么典故大家了解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菜名的来历和典故的内容,欢迎阅读菜名的来历和典故:菜名东坡肉宋朝苏东坡(1036-1101年),作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作词与辛弃疾并为双绝;书法与绘画也都独步一时。
就是在烹调艺术上,他也有一手。
当他触犯皇帝被贬到黄州时,常常亲自烧菜与友人品味,苏东坡的烹调,以红烧肉最为拿手。
他曾作诗介绍他的烹调经验是:"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不过,烧制出被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东坡肉",据传那还是他第二次回杭州作地方官时发生的一件趣事。
那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
他上任后,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并建桥以畅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现,又可蓄水灌田。
这条堆筑的长堤,改善了环境,既为群众带来水利之益,又增添了西湖景色。
后来形成了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的"苏堤春晓。
"当时,老百姓赞颂苏东坡为地方办了这件好事,听说他喜欢吃红烧肉,到了春节,都不约而同地给他送猪肉,来表示自己的心意。
苏东坡收到那么多的猪肉,觉得应该同数万疏浚西湖的民工共享才对,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块块,用他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册分送到每家每户。
他的家人在烧制时,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结果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赞苏东坡送来的肉烧法别致,可口好吃。
众口赞扬,趣闻传开,当时向苏东坡求师就教的人中,除了来学书法的、学写文章的外,也有人来学烧"东坡肉"。
楼外楼菜馆效法他的方法烹制这个菜,供应于世,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遂流传至今。
菜名的来历和典故:叫化鸡京菜中有一道名菜,其菜名很有趣,叫“叫化鸡”又叫“富贵鸡”,用截然不同的贫富两极词汇来命名这道菜是有来由的:“叫化鸡”原出于浙江杭州,是一些穷苦难民即“叫化子”或偷或讨来的鸡,经过烧热的土句熟而成,本是不登大雅之堂街头菜。
宫廷盛宴品味古代国宴菜谱
![宫廷盛宴品味古代国宴菜谱](https://img.taocdn.com/s3/m/99a982a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2.png)
宫廷盛宴品味古代国宴菜谱古代国宴是中国古代最盛大的宴会之一,也是皇帝与高级官员们展示财富和权势的场合。
在这些宴会中,一流的厨师会烹制出许多精美、丰盛并且色香味俱佳的菜肴,以满足帝王和贵族们对美食的追求。
在古代国宴中,常见的菜肴包括了海陆珍味,并融入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精髓。
以下将为您介绍一些典型的古代国宴菜谱。
一、凤翅鲍翅燕窝羹这道菜品是一道以燕窝、鲍翅和凤翅为主料的高级汤羹。
宴会上会选用最优质的燕窝,搭配鲍翅和凤翅,制作成口感滑爽、鲜美细腻的羹汤。
燕窝富含蛋白质和胶原蛋白,具有滋阴补肾、美容养颜的作用,是国宴中不可或缺的菜品之一。
二、佛跳墙佛跳墙是一道以海味和禽肉为主要材料的烹饪菜品。
它选用鱼翅、鸽蛋、鸽肉、蹄筋、鲍鱼、海参等多种珍贵食材,采用文火慢炖的方式烹制而成。
这道菜色香味俱佳,汤汁醇厚,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古代宴会上备受追捧的菜品。
三、御笔鲤鱼御笔鲤鱼是一道绝技型的菜品,它是将鱼片在千分之一厘米的书法刀法下,雕刻成字画的形状。
同时,刀法需要节奏感和力度掌握得恰到好处,才能切出纵横交错、姿态逼真的鱼片。
御笔鲤鱼既是一道吸引眼球的菜品,也是对宴会艺术的表演。
四、黄帝齐尧送黄帝齐尧送是一道名为“四大家”的菜品,以其制作过程的精细和独特的风味而闻名。
这道菜由散养的愚公鸡、金不换鳝鱼、文鱼和历代名菜香酥牛排组成。
这些食材都是风味独特、珍贵的,宴会上的贵宾们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领略到不同食材的丰富味道。
五、紫禁城龙凤双藕紫禁城龙凤双藕是一道色香味俱佳的藕菜佳肴,以藕为主料,选用两种不同颜色的藕制作而成。
其中,龙藕选用白色的藕根,切成薄片,能够制作成形如琴键的薄片;凤藕则是选用红色的藕根,切成薄片,用来制作成形如凤尾的薄片。
整道菜肴色彩斑斓、造型精致,为古代国宴增添了一份美丽和艺术感。
六、紫禁城雪花煨鹅紫禁城雪花煨鹅是以嫩鹅胸肉为主料,结合梨果、荔枝、桂圆等水果和各类中草药烹制而成的菜品。
这道菜具有皮薄肉嫩、饱满爽口的特点,以其独特的烹调方式和丰富的风味成为国宴中备受喜爱的一道菜。
十大顶级中国菜
![十大顶级中国菜](https://img.taocdn.com/s3/m/ad7261a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c6.png)
中国十大名菜十、蟹粉狮子头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盛誉不衰,据说早在在隋代就被列为扬州四大名菜之一。
到如今扬州狮子头在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既保持传统的烹调方法,又顺应季节,用料随季因物而异,富于变化,春天可加河蚌同烧,冬天可同母鸡同炖,秋末冬初的时令,则是蟹粉狮子头最受吃客的欢迎。
“蟹粉狮子头”,名气主要体现在蟹味中。
将蟹肉融入菜点,三国后期镇江地区饮食中就有涉及。
元代,镇江更有输送蟹王之所的美誉。
《至顺镇江志》里说:“蟹,俗称旁蟹,以其横行故也。
《本草》:“蟹至八月,即衔稻芒两茎长寸许,东乡至海,输送蟹王之所”。
镇江市原丹徒县大港、大路、姚桥三镇,至今仍称谓“镇江东乡”。
正因为镇江的蟹肉味美,镇江菜中的狮子头不取油炸、红烧,怕夺了蟹肉之鲜,而是蒸熟后加汤头,那叫醇香扑鼻、肉嫩爽口,叫人吃了食欲大开。
九、盐水鸭是南京著名的特产,属金陵菜,是金陵菜的代表之一,又叫桂花鸭,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盐水鸭是南京有名的特产,久富盛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南京盐水鸭一年四季皆可制作,腌制复卤期短,现做现卖,现买现吃,不宜久藏。
此鸭皮白肉嫩、肥而不腻、香鲜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点。
每年中秋前后的盐水鸭色味最佳,是因为鸭在桂花盛开季节制作的,故美名日:桂花鸭。
《白门食谱》记载:“金陵八月时期,盐水鸭最著名,人人以为肉内有桂花香也。
”桂花鸭“清而旨,久食不厌”,是下酒佳品。
逢年过节或平日家中来客,上街去买一碗盐水鸭,似乎已成了南京世俗的礼节。
八、宋嫂鱼羹,又称为赛蟹羹,杭州四大名菜之一,南宋时的一种名菜,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浙江省杭州地区汉族传统名菜,用鳜鱼或鲈鱼蒸熟取肉拨碎,添加配料烩制的羹菜,因其形味均似烩蟹羹菜,又称赛蟹羹,特点是色泽黄亮,鲜嫩滑润,味似蟹羹。
名菜由来:宋嫂则是历史上少有以一道菜流传千古的平民代表之一。
宋嫂鱼羹创制于南宋淳熙年间,其扬名事迹,还与当时的宋高宗有关。
故事发生在南宋时期。
各大名菜传说故事
![各大名菜传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cea7cd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7f.png)
中国菜源远流长,众多风味佳馔均为历代名厨所创,由於深受食者喜爱与推崇而流传至今。
人们根据历史的传说编写了很多这些菜名的起由与故事,因而流传了许多烩灸人口的中国菜典故。
神仙鸭子这是孔府的一个传统名菜,相传始于孔子七十四代孙孔繁坡时期,在孔繁坡任山西同州知府时,府内厨师以鸭子出骨,加调料入碗加盖,上笼蒸制而成,肉质酥烂,香气浓郁,滋味鲜美,孔繁坡品尝后,觉得此菜制法与众不同,上笼蒸制以点香三炷烧尽为度,滋味鲆美美胜于它菜,故取名为神仙鸭子。
佛跳墙福建名菜,现已成为闽菜中居首位的传统名菜,闽菜中的佛跳墙是由海参,鲍鱼,干贝,鱼翅,鸡,猪蹄筋,羊肘,鸽蛋等18种原料用酒坛煨制而成。
特点是味道鲜醇,质地软嫩,入口即化,食后余香显着。
清代,福州官钱局宴请布政使周莲,席间一道菜是用几种海产品及鸡,鸭,羊肘,蹄爪,鸽蛋等煨制而成,极为可口。
周莲命衙厨郑春发学习仿制,郑登门求教后,并改进工艺,多用海鲜,使此菜愈加鲜美。
后来郑春发辞去衙,开办聚春园菜馆,在一次文人聚会时送上此菜,初名福寿全,乍一启封,浓香夺坛而出,食者纷纷叫好,有人即兴赋诗云。
“坛启荤菜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遂由众人公议将此菜改名佛跳墙。
百余年来风靡省内外,享誉港澳。
麻婆豆腐四川传统名菜,始创于清同冶初年,当时成都北郊万福桥有一陈兴盛饭铺,主厨掌灶的是店主陈春富之妻陈刘氏。
她用鲜豆腐,牛肉末,辣椒、花椒、豆瓣酱等烧制而成。
她烹制的豆腐,麻、辣、烫、嫩,味美可口,十分受人欢迎,人们越吃越上瘾,名声渐传开,因她脸上有几颗麻子,故传称为麻婆豆腐。
从此名扬全国。
叫化鸡江苏常熟名菜,又称黄泥煨鸡。
相传明末清初时,常熟虞山麓有一叫化偶得一鸡,苦无炊具、调料,无奈,宰杀去脏后,带毛涂泥,放入柴火堆中煨烤,熟后敲去泥壳,鸡毛随壳而脱,香气四溢。
适逢隐居在虞山的大学士钱牧斋路过,试尝,觉其味独特,归家命其家人稍加调味如法炮制,更感鲜美。
此后,遂成为名菜,并一直流传至今。
著名菜背后的故事
![著名菜背后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f371d9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7.png)
著名菜背后的故事【著名菜背后的故事】中国丰富的烹饪文化使其拥有许多著名的菜肴,每一道菜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故事。
今天,我们将探索几道著名菜肴背后的故事。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宫保鸡丁。
这道菜起源于中国清朝时期,由一位名叫宫保的官员所创。
传说宫保官员非常喜爱美食,但他也非常忙碌。
为了满足宫保官员对美食的渴望,厨师们创造了这道快速而美味的菜肴。
宫保鸡丁由鸡肉丁、花生、辣椒等材料炒制而成,口感鲜嫩,味道微辣甜酸。
至今,宫保鸡丁成为了中国最受欢迎的菜肴之一。
接下来是鱼香肉丝。
这道菜的名字让人误以为其中含有鱼类成分,实际上并没有。
鱼香肉丝的名字来源于其独特的调料,其中包含蒜、姜、辣椒、豆瓣酱和醋等。
这种调料的组合营造出独特的鱼香味道。
据说,这道菜最初在四川地区流行,因为四川人喜欢将鱼烹饪成菜,并使用类似的调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调料与肉丝的搭配逐渐流行开来,最终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鱼香肉丝。
最后,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是中国最有名的菜肴之一,享誉世界。
它是中国烹饪文化的瑰宝,有着超过几百年的历史。
传统的北京烤鸭需要经过复杂的制作工序,包括选材、腌制、烤制等。
烤制时,鸭子皮变得金黄酥脆,肉质鲜嫩多汁。
烤鸭会被切成薄薄的片状,搭配葱、黄瓜和甜面酱一同卷入薄饼中食用。
这种将多种口味和材料结合在一起的独特吃法,使北京烤鸭成为了一道令人垂涎的美食。
每道著名菜肴背后都有着许多的故事和传统。
这些菜肴代表着中国独特的烹饪技艺和文化传承。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这些菜肴都已成为了代表中国美食的符号。
无论你是品味美食的爱好者,还是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人,这些菜肴背后的故事必定会令你感兴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国十大国宴名菜
![中国十大国宴名菜](https://img.taocdn.com/s3/m/6c4f6ac7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8.png)
中国十大国宴名菜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各地都形成了各自的经典美食与烹饪文化;而能够被选入国家宴会的,必然是其中最顶尖、最动人的美食,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中国国宴中的十大名菜!一、北京烤鸭提起北京烤鸭,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一度是中国美食在外国人眼里的代表;烤鸭是具有世界声誉的北京著名菜式,起源于中国南北朝时期,《食珍录》中已记有炙鸭,在当时是宫廷食品。
用料为优质肉食鸭北京鸭,果木炭火烤制,色泽红润,肉质肥而不腻,外脆里嫩。
北京烤鸭分为两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鸭店也即是这两派的代表。
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
新中国建立后,北京烤鸭的声誉与日俱增,更加闻名世界。
据说周总理生前十分欣赏和关注这一名菜,宴请外宾,品尝烤鸭。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今鸭店的烤制操作已愈加现代化,风味更加珍美。
二、松鼠鳜鱼松鼠鳜鱼,又名松鼠桂鱼,为苏帮菜中色香味兼具的代表之作,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至苏州松鹤楼菜馆用膳,厨师用鲤鱼出骨,在鱼肉上刻花纹,加调味稍腌后,拖上蛋黄糊,入热油锅嫩炸成熟后,浇上熬热的糖醋卤汁,形状似鼠,外脆里嫩,酸甜可口,乾隆皇帝吃后很满意,后名扬苏州。
松鼠鳜鱼作为一道功夫菜,想在家里烧需掌握四个注意点:这道菜需要开花刀、腌制、拍粉、油淋、浇汁一气呵成。
首先,要注意把斜刀改切成花刀,这对刀功有一定的要求;然后,不要切破鱼皮,方便油炸和做造型;第三,蘸料可按照个人喜好调制;最后一点,在家中做松鼠桂鱼这道菜的时候,可以不用费心做松鼠的造型。
“松鼠鳜鱼”工序细腻造型别致。
洗净去骨鱼肉向外,剞菱形刀纹,拖干淀粉下油锅鱼首微昂,鱼尾高翘,炸至金黄色捞出盛盘中,浇上卤汁,声吱若鼠,酷似一只俯首缓行松鼠。
三、龙井虾仁相传,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在杭州茶农家喝到一杯龙井新茶,深感清香可口,趁人不备,暗抓了些茶叶离去,后来在市内餐馆用膳,叫店伙计用此泡茶。
店伙计看到乾隆内着的龙袍外露一角,急忙告诉店主。
中国最有名的十大国宴名菜
![中国最有名的十大国宴名菜](https://img.taocdn.com/s3/m/957c4dbb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8.png)
中国最有名的十大国宴名菜第十:宫保鸡丁起源于清末名臣丁宝桢的宫保鸡丁,是一道国民级的大众川菜(也说是鲁菜),在2017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第一次访华时登上国宴,被网友戏称为“宇宙名菜”!这道菜将干辣椒和花生米炒入鸡丁里,形成甜、酸、辣味混合,再用糖、醋调配,辅以酱油之色、料酒之味。
入口先酸甜、再麻辣、后咸香,见油不见汁,极具地方风味,更是经典的下饭神器,是一道家喻户晓的国宴名菜。
第九:软兜长鱼又叫“软兜鳝鱼”,是淮扬菜中最负盛名的一道菜肴,堪称“开国第一菜”,也是江苏淮安的历史名菜。
长鱼,就是鳝鱼、黄鳝的意思。
据《山海经》记载:“湖灌之水,其中多鳝。
”江淮地区盛产鳝鱼,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淮安名厨田树民父子以鳝为原料,可制作108样佳肴,即著名的“全鳝席”。
而软兜鳝鱼则是鳝鱼席中的精品。
“兜”字是指以前余鳝时将鳝鱼装布兜,再经精加工。
第八:扬州狮子头江苏扬州的经典传统名菜,也是传承千年的淮扬名菜。
扬州狮子头口感松软,肥而不腻,营养丰富。
无论是红烧,还是清蒸,都是脍炙人口。
狮子头千百年来盛誉不衰,成功之举在于保持基本格调传统烹调方法,而在适应季节变化。
扬州狮子头据传始于隋朝,传说隋炀帝游幸扬州,厨师以扬州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为主题做成了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和葵花斩肉四道菜,原名葵花斩肉,唐代郇国公韦陟的家厨韦巨元做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葵花斩肉四道名菜,令座中宾客叹服,葵花斩肉被改名为狮子头。
第七:松鼠鳜鱼2016年G20杭州峰会大放异彩的国宴名菜,是苏帮菜的代表名菜。
又名松鼠桂鱼,为苏帮菜中色香味兼具的代表之作。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至苏州松鹤楼菜馆用膳,厨师用鲤鱼出骨,在鱼肉上刻花纹,加调味稍腌后,拖上蛋黄糊,入热油锅嫩炸成熟后,浇上熬热的糖醋卤汁,形状似鼠,外脆里嫩,酸甜可口,乾隆吃后非常满意,后名扬苏州。
第六:佛跳墙又名福寿全,是福建福州地区的一道特色名菜,相传起源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名副其实的中华传统美食中扛鼎之作。
菜名典故和传说
![菜名典故和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60b40f2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9.png)
菜名典故和传说典故大家应该都了解吧,那典故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菜名典故和传说的内容,欢迎阅读菜名典故和传说1在清光绪年间,济南九华林酒楼店主首创了香肥可口的“红烧大肠”,赢得了顾客的广泛欢迎,后又经过改进,逐渐闻名于世。
许多著名的文人雅客品尝后,感到此菜确实与众不同,别有风味,为取悦店家“喜九”之癖,并称赞厨师制作此菜宛如道家的“九炼金丹”一样精工细作,便将其更名为“九转大肠”。
关于“九转大肠”还有一说:相传从前有个穷秀才进京赶考。
临行前,其母用晾干的猪大肠,里面装上食品,供其一路食用。
秀才一路历尽艰辛,九死一生,高中状元后,依然保留着原来母亲做的那根干大肠。
为了感谢老人和朋友的恩情,他让厨师将这根干大肠精心加工,制成一道菜。
因为这道菜先苦后甜,包含多味,寓意历经磨难,苦尽甘来,不忘过去,故将此菜取名为“九转大肠”。
菜名典故和传说2又称德州五香脱骨扒鸡,是著名的德州三宝(扒鸡、西瓜、金丝枣)之一。
德州扒鸡是汉族传统名吃,鲁菜经典。
德州扒鸡制作技艺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1] 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德州扒鸡就被列为山东贡品送入宫中供帝后及皇族们享用。
五十年代,国家副主席宋庆龄从上海返京途中,曾多次在德州停车选购德州扒鸡送给毛泽东主席以示敬意。
德州扒鸡因而闻名全国,远销海外,被誉为“天下第一鸡”。
德州扒鸡名曰扒鸡,是指扒鸡的制作工艺,借鉴扒肘、扒牛肉的烹制工艺,以扒为主。
扒是我国烹调的主要技法之一,扒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一般要经过两种以上方式的加热处理。
首先将原料放开水中烧滚,除去血腥和污物,再挂上酱色入油锅中烹炸,炸后一种是用葱姜烹锅,加上调料和高汤,加入原料后旺火烧开,用中小火焖透,然后拢交芡翻勺倒入盘内。
扒鸡,是用经年循环老汤,配以砂仁、丁香、玉果、桂条、白芷、肉桂等二十多种中药材烹制,以文火焖煮。
菜名典故和传说3传说中的麻婆本姓陈,专门以做豆腐为生。
清朝同治年间,成都万福桥是商贾聚集之地,陈老太在此开了一家豆腐店,由于她点浆技巧过人,做出的豆腐又白又嫩,烧制的豆腐菜又特有风味,因此,生意越做越红火。
中国史上十大著名宴席
![中国史上十大著名宴席](https://img.taocdn.com/s3/m/53d15702fc4ffe473368abdd.png)
中国史上十大著名宴席:有的现在再也吃不到了!1、周八珍周代八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张完整的宴会菜单,记载于《周礼·天宫》“珍用八物”。
周八珍是8种菜肴的总称,分别是淳熬、淳母、炮豚、炮牂、肝膋(liao)、熬、渍、捣珍。
其中炮豚是将小猪先烤、后炸再隔水炖;炮牂是用同法但以羔羊代豚。
淳熬是蒸稻米饭再沃以肉酱,淳母同法但用黄米饭。
肝膋是将狗肝切丝裹油网炸之。
熬是以牛肉块熬煮而成。
渍是用小牛里脊肉薄切成片以酒、醯(xi)腌后生食。
捣珍是把牛、羊、犬、鹿、猪肉等以石臼捣去筋膜后,成团煮食。
周天子食用的八珍,选料精良,制作复杂,不仅具备烤的技艺,还采用了烘干、腌渍、烹煮及生食加工等多种手法。
尤其对调和五味的合理使用和多环节的加工,都体现了当时高度发达的烹饪水平,其做法也被延续至今。
2、鹿鸣宴乡饮酒礼是我国历史上流行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是一种礼仪性的饮宴活动。
而鹿鸣宴作为乡饮酒礼的一种形式,是古时地方官祝贺考中贡生或举人的“乡饮酒”宴会。
《鹿鸣》原出自《诗经·小雅》中的一首乐歌,一共有三章,三章头一句分别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鸣,食野之嵩”;“呦呦鹿鸣,食野之芩(qin)。
”其意为小鹿发现了美食不忘伙伴,就像蚂蚁一样,发出“呦呦”叫声招呼同伴儿一块进食。
古人认为此举为美德,于是上行下效,天子宴群臣,地方官宴请同僚及当地举人和地方豪绅,用此举来笼络士子人心,展示礼贤下士之古风。
饮宴之中必须先奏响《鹿鸣》之曲,随后朗读《鹿鸣》之歌以活跃气氛,比试才华。
唐代王勃参加的滕王阁酒宴就有此遗风。
古人认为乐歌“用之于宾宴则君臣和”,有了美食而不忘其同伙,表示这是君子之风。
据说春秋时孙穆子被聘到晋国为相,晋悼公办饮宴款待嘉宾,席间即颂《鹿鸣》三章。
不过此宴只是在富裕地区才流行,穷困之地却不时兴。
民国以后消失殆尽。
3、孔府宴孔府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官府宴,位居中国官府宴之首,它既体现了古中国宴席高度的政治性,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最高的烹饪水平。
菜的典故——精选推荐
![菜的典故——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09304e1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4e.png)
菜的典故⼀、西湖醋鱼:此菜相传出⾃“叔嫂传珍”的故事:今时西⼥湖畔住灭宋⽒弟兄,以逮鱼为⽣。
外埠好棍赵⼤平易近⼰睹宋嫂姿⾊悦⽿,杀害其弟,⼜欲加利⼤叔,宋嫂劝⼩叔外遁,⽤糖醋焚鱼为他饯⽌,要他“⽢甜⽏忘庶平易近酸楚之处”。
其时⼩叔掉了过名,除暴安良,⽆⼼偶然的⼀主宴会,⼜尝到那⼀酸甜味的鱼菜,末于觅到现名循遁的嫂⼦,他就辞平易近沉操渔野陈业。
祖先传其事,仿其法烹制醋鱼,“西湖醋鱼”就成为杭州的传统名菜。
西湖醋鱼选⽤鲜活草鱼,经饥养1~2地,仓促推其排绝⼟壤味,并采纳活宰隐烹,没有灭清淡菜品,光彩⽩亮,酸甜适宜,鱼⾁硬朗,鲜好涩嫩,负似蟹⾁,风韵独特。
烹制前,后将草鱼放在池塘中饥养两地,使其消弭⼟壤味,鱼⾁硬朗。
杀宰后,去掉鳞、鳃以及内净,洗洁,⾃始⾄终⽚成两⽚,再坡⼑剞上⼑纹,放⼊滚⽔中煮3分钟,⽤筷⼦扎鱼的颌上部,能沉沉扎时髦即捞出,鱼负绝对拆⼊盘内。
⽤煮鱼的汤⽔250克,插⼿酱油、醋、绍兴酒、⽩糖,烧开后,淋⼊⼲⼩粉,推搅成少量⽶熬成的稀饭汁,浇在鱼⾝上。
这个菜的特⾊是没必要油,只⽤⽩⽔加作料,鱼⾁以续⽣为度,讲究⾷其鲜嫩以及原味。
⼆、东坡⾁:此菜相传出⾃宋朝明⽩教家苏东坡的故事。
宋元佑年代⾥(约公元1090年),苏东坡出免杭州刺史,带动公共亲浚西湖,中途⽽废,为犒逸官⼯,叮嘱家⼈将庶平易近捐赠的猪⾁,依照他分化的经验:缓著⽕长著⽔,⽕候脚时他⾃美,烹制成好肴。
与酒⼀同分收给官⼯,家⼈误将酒⾁⼀同烧,结果⾁味特殊喷⿐醇适⼝,许多⼈传诵东坡的为⼈,⼜将此独特风韵的块⾁命以“东坡⾁”,“西坡⾁”阅历代厨⽣的时时分化开展,⽽被母推为杭州熬头实菜。
其操做体式格局是:选⽤带⽪猪五花,刮洗清洁,切成75克沉的反圆块,搁⼊暖锅内焯透捞出;与⼀⼩⽓锅,⽤⽵箅⼥垫顶,铺上葱、姜块,再放上猪⾁,到场红糖,绍兴酒酱油,减掀稀启,焚启先,⽤微⽕焖2⼤时,焖⾄酥烂,撇来沉油,⽪晨上拆⼊陶罐外,盖上掀,上屉蒸30合钟⾄酥透便否。
八大菜系代表名菜的文化典故
![八大菜系代表名菜的文化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b065252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f.png)
八大菜系代表名菜的文化典故中国的烹饪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菜系。
菜系分八大类,分别是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和闽菜。
每种菜系都有自己的特色,其中的代表菜也有自己的文化典故。
鲁菜的代表菜是葱油饼,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当时的汉朝官员司马懿请客时,他的厨师把手里的食材,炒葱、炒芝麻、炒豆腐等混合在一起,用热油烙成了一种饼状,以此来招待客人。
自此,葱油饼就成了汉朝宴席上的必备菜肴,也是鲁菜的代表菜之一。
川菜的代表菜是四川火锅,它的由来要追溯到明朝时期,当时的明朝官员喜欢吃辣,于是在四川一带的桂花山上,一位叫做李应的老头发明了这个新菜,他将当地的、蔬菜和调料放在一起,用沸腾的汤头烧煮,就发明了四川火锅,开创了川菜的先河,也成为了川菜的代表菜之一。
粤菜的代表菜是烧鹅,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唐太宗下旨要求宫廷厨师用鹅肉做菜肴来招待客人,为了表示尊敬,厨师将鹅肉放在一个陶罐中,把陶罐埋在火坑中,然后将火加大,用温柔的方式烤制,就形成了烧鹅这道菜,也成为了粤菜的代表菜之一。
苏菜的代表菜是汤包,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当时宋朝官员张士诚曾经到苏州旅行,在那里,他尝到了一种用面皮包裹肉馅的食物,他被这种食物的口感深深吸引,就把它带回了宋朝的宫廷,从此,汤包便成为苏州的代表菜之一。
浙菜的代表菜是酿豆腐,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元朝时期,当时,元朝官员们就喜欢吃酿豆腐,在元朝的宫廷里,厨师们用青豆和豆腐等食材,放入罐中,用高汤和腌料,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就慢慢变成了酿豆腐,从此,也成为了浙菜的代表菜之一。
湘菜的代表菜是湘西米粉,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当时,湘西地区有一个叫做汪文秀的厨师,他把米粉放在碗里,加入蔬菜和调料,利用湘西地区的独特酱汁,把这种米粉做得香醇可口,从此,也成为了湘菜的代表菜之一。
徽菜的代表菜是酸菜鱼,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当时,江苏徽州的一位厨师为了招待客人,把鱼放进一个铁锅里,用调料和酸菜腌制,用大火烧开,从而制成了徽州的著名菜肴——酸菜鱼,也成为了徽菜的代表菜之一。
中国十大名菜菜谱及做法
![中国十大名菜菜谱及做法](https://img.taocdn.com/s3/m/8278070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f.png)
中国十大名菜菜谱及做法中国十大名菜菜谱及做法如下:一、北京烤鸭这是一道北京的名菜,用料为优质北京鸭,用果碳烤制,色味俱全。
肉质肥而不腻,被誉为“天下美食”。
材料:瘦型鸭一只,麦芽糖、生抽、白醋、甜面酱、大葱。
做法:1、将气筒的管子深入鸭子的脖子里。
2、左手捏住脖子处,右手捏住开膛的破口处,另一人帮忙给气筒打气,令鸭皮和肉分离鼓起来,一定要浑身都充满气才好,肉和皮完全分离最后的成品鸭皮才会酥。
3、用钩子勾住鸭脖子然后放入开水锅里烫几十秒,提起来晾一下再放入锅中,反复三次即可,这样做可以令鸭皮紧绷。
4、取40克麦芽糖20克白醋和7克生抽用小煎锅加热一下,加热可以令麦芽糖融化更好的与其他调料融合。
5、将熬好的脆皮汁均匀的刷满鸭子全身,然后挂到室外晾一宿。
6、第二天拿进来再刷一遍脆皮汁,继续晾晒,一定要晾到外皮干干的效果才好。
7、烤之前剁去鸭头鸭腿骨。
8、将鸭子放入空气炸锅炸篮内胸部冲上摆放。
9、盖好盖子定好温度150度60分钟,按开始键,机器工作到30分钟时将鸭子翻个面继续烤。
10、鸭子正反面上色发红以后取出即可。
11、黄瓜切细条,大葱切细丝,甜面酱加点白糖、香油和清水蒸几分钟备用。
12、稍微晾晾用片鸭刀先将鸭胸部分的皮片下来切块,然后再片鸭肉,也就是脆皮一份、纯肉一份、有皮有肉一份,接下来就是配着甜面酱和葱丝用烤鸭饼卷起来开吃啦!二、四川麻婆豆腐川菜中的名品,主要食材是豆腐特点是:“麻、辣、烫、香、酥、嫩、鲜、活”八字。
材料:豆腐400克、肉丁100克、豆瓣酱、花椒粒、葱、姜、肉汤、酱油、糖、油、香油。
做法:1、豆瓣酱剁碎,葱、姜切末。
2、将豆腐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放入加了少许盐的沸水中汆一下,去除豆腥味,捞出用清水浸泡。
3、将10克花椒粒放入干锅中炒香(锅内不用放油),压成粉末备用。
4、炒锅烧热,放油,放入葱、姜、豆瓣酱炒出红油。
5、放入肉丁,翻炒,再加入肉汤(或水)100克。
6、倒入豆腐,调入酱油、糖烧3分钟。
古代美食菜谱大全及做法
![古代美食菜谱大全及做法](https://img.taocdn.com/s3/m/899be7b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6c.png)
古代美食菜谱大全及做法
古代美食菜谱因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古代美食菜谱及其简要做法:
龙井虾仁:
原料:鲜虾仁、龙井茶叶、葱姜蒜、盐、料酒、鸡精。
做法:将虾仁用盐和料酒腌制片刻,用开水焯水后捞出备用。
热锅加油,放入葱姜蒜爆炒,加入茶叶炒香,再加入虾仁翻炒至熟,最后加入盐和鸡精调味即可。
红烧肉:
原料:猪肉五花肉、葱姜蒜、料酒、酱油、冰糖、八角、香叶。
做法:将五花肉切块,用开水焯水后捞出备用。
热锅加油,放入葱姜蒜爆炒,加入料酒炒香,再加入猪肉块煎至两面金黄。
加入酱油、冰糖、八角、香叶和适量的水,炖煮至肉变软糯,汤汁浓稠即可。
麻婆豆腐:
原料:嫩豆腐、牛肉末、豆瓣酱、葱姜蒜、辣椒粉、花椒粉、盐、鸡精。
做法:将嫩豆腐切块,用开水焯水后捞出备用。
热锅加油,放入葱姜蒜爆炒,加入牛肉末煎炒至变色。
加入豆瓣酱、辣椒粉、花椒粉炒香,再加入适量的水煮开。
最后加入焯水后的豆腐块,煮至豆腐入味,加盐和鸡精调味即可。
糖醋排骨:
原料:猪排骨、醋、糖、番茄酱、葱姜蒜、盐、料酒。
做法:将猪排骨切段,用开水焯水后捞出备用。
热锅加油,放入葱姜蒜爆炒,加入猪排骨煎炒至两面金黄。
加入料酒炒匀,再加入适量的水煮开。
加入醋、糖、番茄酱和盐,炖煮至汤汁浓稠,排骨入味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上十大名菜做法和典故中国菜已经历了四五千年的发展历史。
它由历代宫廷菜、官府菜及各地方菜系所组成,主体是各地方风菜。
其高超的烹饪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堪称世界一流。
1、东坡肉东坡肉属浙菜菜系,以猪肉为主要食材。
菜品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
东坡肉是杭州名菜,其色、香、味俱佳,深受人们喜爱。
慢火,少水,多酒,是制作这道菜的诀窍。
一般是一块约二寸许的方正形猪肉,一半为肥肉,一半为瘦肉,入口香糯、肥而不腻,带有酒香,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十分美味。
菜品起源:相传为北宋诗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所创制。
东坡肉的最早发源地是湖北黄冈。
1080年苏东坡谪居黄冈,因当地猪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
“东坡肉”最早在徐州创制,《徐州古今名馔》记载,苏轼任徐州知州时,黄河决口,苏轼身先士卒,和全城百姓筑堤保城。
徐州人民杀猪宰羊,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便指点家人烧成红烧肉回赠给老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便称之为“回赠肉”。
苏轼贬谪黄州时,作有煮肉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人们开始竞相仿制,并戏称为“东坡肉”。
苏轼二任杭州知州时,因疏浚西湖有功。
大家抬酒担肉给他拜年,苏轼便命将猪肉和酒烧好后给民工吃,家人误听为黄酒和猪肉同烧,大家吃后反而觉得更加酥香味美。
“东坡肉”美名便慢慢传遍全国。
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时闻名全国。
2、水晶肴肉水晶肴蹄,又名水晶肴肉,是江苏镇江的一款名菜,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水晶肴蹄成菜后肉红皮白,光滑晶莹,卤冻透明,犹如水晶,故有“水晶”之美称。
食用时,具有瘦肉香酥、肥肉不腻、酥香嫩鲜等特点,佐以姜丝和镇江香醋,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有诗赞曰:“风光无限数今朝,更爱京口肉食烧,不腻微酥香味溢,嫣红嫩冻水晶肴。
”肴肉传说:肴肉传说在镇江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次张果老接到王母娘娘的请柬,请他去瑶池赴蟠桃宴。
半路上,张果老忽然嗅到一股奇异的香味,仔细一看,原来是水晶肴肉散出的香味,不由馋虫挠心,便变成一个老头买了一些,饱餐一顿,继续上路。
快到瑶池时,忽然对赴蟠桃宴没了兴趣,心想水晶肴肉如此好吃,何必再赴蟠桃宴,于是掉转毛驴,打道回府了。
3、腊味合蒸腊味合蒸是湖南传统名菜之一,是取腊肉、腊鸡、腊鱼于一钵,加入鸡汤和调料,下锅清蒸而成。
徐睿称,腊味是湖南特产,主要有猪、牛、鸡、鱼、鸭等品种,将三种腊味一同蒸熟即为“腊味合蒸”,吃时腊香浓重、咸甜适口、柔韧不腻,是用来送饭的首选。
“腊味合蒸”以各种腊熏制品同蒸,风味独特,是湘菜中传统风味名菜。
此菜腊香浓重,咸甜适口,色泽红亮,柔韧不腻,稍带厚汁,且味道互补,各尽其妙。
相关典故:腊味合蒸是湘菜中的一道名菜,它的成名相传还与一位乞丐有关。
从前,在湖南一小镇上有家饭馆,店主刘七为逃避财主逼债流落他乡,以乞讨为生。
一日来到省城,因时近年关,人家就把家里腌制的鱼肉鸡拿点给他。
刘七见天色已晚,早已饥肠辘辘,便把腊鱼、腊肉、腊鸡等略一洗净,加上些许调料装进蒸钵,蹲在一大户人家屋檐下,生起柴火蒸开了。
此时大户人家正在用餐,且席上嘉宾满座。
酒过三巡,菜已上足,忽又飘来阵阵勾鼻浓香。
主人忙问家童,还有何等佳肴,快快端来。
家童明知菜全上完,怎有遗漏?但还是跑进厨房,真的闻到一股浓香从窗外飘来。
他赶紧打开后门观看,只见一乞丐蹲在地上,刚掀开热气腾腾的蒸钵盖,准备受用。
家童二话不说,上前端起蒸钵就走。
刘七一急,紧追而来。
一客人见刚出炉的蒸钵,忙伸箸夹进嘴里,连说好吃。
却说此客人乃当地富翁,在长沙城里开一大酒楼。
于是当面问明刘七身份,带他回去在自家酒楼掌勺,挂出“腊味合蒸”菜牌,果然引得四方食客前来尝鲜。
从此“腊味合蒸”作为湘菜留传下来。
4、飞龙汤飞龙又名榛鸡,产于兴安岭。
飞龙汤是将榛鸡脱毛去掉内脏后,用高汤煮熟即可,汤中不需放任何调料以保持汤原汁原味。
飞龙汤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适合用作滋补汤品。
飞龙(榛鸡)是盛产于兴安岭山林中的一种较小的飞禽。
鄂伦春人用飞龙氽汤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将洗净剁成小块的飞龙肉放进已加盐的沸水中煮,约二分钟就须将汤从吊锅子里倒出来,再放上一点'俄欧特'-野葱末后即可食用。
另一种是先将盐末撒在飞龙肉上,待吊锅子水滚开时,一手拿着飞龙,另一只手不停地用勺子将吊锅子里的沸水掏出来浇在飞龙肉上,边浇边转,烫至六分熟时,再将整个飞龙连同野葱末一块放进锅里,在沸水中煮十来秒钟就可倒出食用。
无论是那一种氽法,事前都必须把吊锅子擦洗干净,使其不沾一点油性。
为了使飞龙汤保持原有的鲜味,不得加入任何调料或酱油。
菜品特点:“飞龙汤”是东北的“食中珍品”。
在东北民间,曾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说法。
所谓龙肉,指飞龙肉而言。
相传,飞龙是曾受过封的一种专给皇帝进贡的山珍,世上罕见,其肉细嫩,味鲜美,早在14世纪就闻名于世。
此菜汤清见底,汤中红、白、绿、黑四色相间,其味鲜咸异美。
此菜以飞龙(榛鸡)为主要原料,配以口蘑,汤呈乳白色,味极鲜美。
三味同食,极富营养,是滋补之美味汤菜。
5、无为熏鸭无为熏鸭是沿江菜最具代表性的菜品之一,也是享誉中外的徽菜传统名菜。
它又名无为板鸭,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据无为县志记载:“民俗婚筵多用鹅,后改为鸭”,至今当地还留传著这样的风俗。
无为熏鸭,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据传,清乾隆三十九年,安徽无为县厨师采用先熏后卤的独特方法烹制鸭子,成菜色泽金黄油亮,滋味鲜美可口,其制法与口味均独具一格,因而全县闻名,故称“无为熏鸭”。
后来传至各地,到清末已闻名全省,销往各地,成为安徽省人们最喜爱的特色菜肴之一。
菜品特点:用肥鸭熏制而成。
成菜色泽金黄,皮脂厚润,肉质鲜嫩,气味芳香,别有风味。
菜肴简介无为熏鸭名贯古今、盛誉不衰的原因为二:一是鸭好,无为县地处长江沿岸,乃半丘陵半圩之地势,鸭以在野外放养,多食小鱼、小虾等活食,收稻后,鸭于水稻田里觅食,故鸭成长快、体服壮、肉嫩、脂厚;二是制法精良,操作细,成品体形完美,色泽金黄油亮,皮酥肉嫩,味鲜醇,并有烟熏幽香。
若醮醋食用,风味尤佳。
无为熏鸭最初的由来还跟朱元璋有关系。
原来明太祖朱元璋小的时候家穷,给人家放牛。
但是东家不给他吃饱肚子,所以一群放牛童聚在一起,便干起捉野鸭子的活计来了。
他们不敢带回家去吃,就在野外割些茅草,架起火来熏烤。
有时烤不熟,便埋在火灰里,等第二天扒出来,鸭肉又香又烂,好吃极了。
后来,这一做法在民间流传开来,并由安徽省无为县卖牛肉的回民马常有发扬光大,还摸索出用锯末熏鸭的独特制作工艺,从此无为的马常有清真熏鸭生意做大了,而“无为熏鸭”成了风靡全国的地方风味食品。
6、麻婆豆腐麻婆豆腐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中的名品。
主要原料由豆腐构成,其特色在于“麻、辣、烫、香、酥、嫩、鲜、活”八字,称之为八字箴言。
麻婆豆腐,是清同治初年成都市北郊万福桥一家小饭店店主陈森富(一说名陈富春)之妻刘氏所创制。
刘氏面部有麻点,人称陈麻婆。
她创制的烧豆腐,则被称为“陈麻婆豆腐”,其饮食小店后来也以“陈麻婆豆腐店”为名。
1909年成都通俗报社出版的《成都通览》(清·傅崇矩著)已将此店及“陈麻婆之豆腐”,列入与包席馆正园、钟汤圆等店齐名的23家“成都之著名食品店”。
《锦城竹枝词》、《芙蓉话旧录》等书对陈麻婆创制麻婆豆腐的历史均有记述。
清末诗人冯家吉《锦城竹枝词》云:“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
麻婆豆腐由于名声卓著,已流传全国,乃至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陈麻婆豆腐(人们人习惯于称之为麻婆豆腐)始创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开创于成都外北万福桥边,原名;陈兴盛饭铺;。
店主陈春富早殁,小饭店便由老板娘经营,女老板面上微麻,人称'陈麻婆',当年的万福桥是一道横跨府河,不长却相当宽的木桥。
两旁是高栏杆,上面是抓鱼,绘有金碧彩画的桥亭,桥上常有贩夫走卒,推车抬轿下苦力之人在此歇脚、打尖。
光顾;陈兴盛饭铺;的主要是挑油的脚夫。
这些人经常是买点豆腐、牛肉,再从油篓子里舀些菜油要求老板娘代为加工。
日子一长,陈氏对烹制豆腐有了一套独特的烹饪技巧。
烹制豆腐色香味俱全。
不同凡响,深得人们喜爱,陈氏所烹豆腐由此扬名。
清朝也有相当的文字记述,可佐证其对民众的吸引力之大。
清末就有诗为证: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
文人骚客常会于此。
有好事者观其老板娘面上麻痕便戏之为陈麻婆豆腐。
此言不胫而走遂为美谈。
饭铺因此冠名为:陈麻婆豆腐。
据《成都通览》记载陈麻婆豆腐在清朝末年便被例为成都著名食品。
由于陈麻婆豆腐历代传人的不断努力,陈麻婆川菜馆虽距今一百四十余年盛名长盛不衰。
并扬名海内外,深得国内外美食者好评。
菜品特点:色泽淡黄,豆腐嫩白而有光泽。
有人用“麻、辣、烫、鲜、嫩、香、酥、活”等八个字来形容这道菜,颇为形象地概括了它的特点。
现在国内外的川菜馆都以经营此菜来招揽顾客。
据说近年来,日本有家食品公司还将麻婆豆腐制成罐头远销世界各地。
麻:指豆腐在起锅时,要洒上适量的花椒末。
花椒要用汉源进贡朝廷的贡椒,麻味纯正,沁人心脾。
如若别地花椒,麻味卡喉,令人气紧,谁还会有食欲,谁敢再夹豆腐?三十年代初,军阀割踞混战,汉源花椒告罄,店铺除向外县重价购买汉椒外,还在铺门贴出告示声明无上好花椒,麻婆豆腐宁停不卖。
这一坦白经营作法,在同业中传为美谈。
辣:是选用龙潭寺大红袍油椒制作豆瓣,剁细炼熟,加以少量熟油海椒烹脍豆腐,又辣又香。
烫:就是起锅立即上桌,闻不到制豆腐石膏味,冷浸豆腐的水锈味,各色佐料原有的难闻气味,只有勾起食欲的香味。
酥:指炼好的牛肉馅子,色泽金黄,红酥不板,一颗颗,一粒粒,入口就酥,沾牙就化。
嫩:指的是豆腐下锅,煎氽得法,色白如玉,有楞有角,一捻即碎,故住宅大多用小勺舀食。
鲜:指全菜原料,俱皆新鲜,鲜嫩翠绿,红白相宜,色味俱鲜,无可挑剔。
活:是陈麻婆豆腐店的一项绝技:豆腐上桌,寸把长的蒜苗,在碗内根根直立,翠绿湛兰,油泽甚艳,仿佛刚从畦地采摘切碎,活灵活现,但夹之入口,俱皆熟透,毫无生涩味道。
抗日战争中,大众饭店普及,不少饭铺都能做出麻婆豆腐;江南内迁成都不少餐馆,也都挂出麻婆豆腐菜名,论手艺、论火工可谓有麻婆豆腐功夫,论原料、论配料自然各有麻辣口味,唯独全市没有一家能把蒜苗显活这一关闯过。
南打金街、江南馆街的浙江、江苏馆子,为了做好麻婆豆腐,曾用重金聘请陈麻婆豆腐店当家厨师陈三师去,当了三天提调,传授蒜苗炒活的技巧,还登了报纸。
在饮食业中为川菜赢来了声誉。
7、东安子鸡东安子鸡,因用刚开鸣的小公鸡烹制而成,故名。
本菜特色是:用嫩母鸡和红辣椒煸、烧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