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建史 第五讲 明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时期的城市建设
朝代更迭
由于元朝残暴的民族统治和严酷的阶级压迫,激起了广大人民 的坚决反抗,元末的红巾农民大起义给元朝以致命的打击。 公元1368年, 由农民起义领袖而蜕变为封建地主阶级代理人 的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同年派北伐军攻克大都,元朝覆灭 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南下夺取政权,迁都北平,并改称北 京。明朝统治长达277年。 公元1644年,明朝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所推翻,同年为对 付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明朝将领吴三桂勾结满族人入关,进入 北京,并以此为都城,建立清朝
二、城市规模的扩大
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工商业城市的人口构成有显著 的变化,工商业者比重增加很快;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
三、城市形态的变化
城市经济的繁荣使城市建筑更加密集;城市用地沿 对外交通干线向外扩张,在城门外形成新的城区,称 “关厢”。
四、“市集”快速发展
由于工商业的发展,一般城市中的“市集”非常发达,并且 在城市近旁和交通干线的交叉点上的较大居民点逐渐成为新的 “集镇”。
社会概况
1.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后期,延续了两千年
的封建社会制度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枯, 使 得明清王朝更为腐败和落后。 2. 明朝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工业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 江南地区,已开始出现较大规模的手工作坊,雇佣劳 动相当普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略露端倪。 3. 在思想意识上,一方面封建的宗法一体化的社会结 构僵化,另一方面宋代产生的理学思想得到大力提 倡和发展。理学作为封建礼教的卫道士,禁锢人们 的思想,扼杀创造精神。 4. 清朝残暴腐朽的专制统治,闭关自守的思想意识, 使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明代一般城市建设概况
明代太原城
1.城市沿革: 古代太原地区称“并州”,是古九州之一,“夫并州之地,东 带名关,北逼强胡,年谷独熟,人庶多资,斯四战之地,攻守之 场也” 太原城也称晋阳,南北朝时北汉刘昆建晋阳城,魏及北齐时 也有较大规模建设,随代隋炀帝封晋王,曾筑新城和仓城,唐 代为北都,五代的后晋、后唐、北汉时也为培都,北宋时城 毁 北宋太原城扩建,改称阳曲,宋仁宗时称太原府。明代在城 东、北、南三面扩充,并建南关。其时城周24里,建12座 城门。 2.城市布局: 城市呈方形,道路保持宋代方格网状,且多为丁字形交叉, 城内设有县衙、府衙、山西布政司、山西安察司等机构,而 晋阳王府有明确中轴线,与布政司共同构成城市中心 商业集中在城市南部,并随晋阳王府的建设而东移,晋王府 在清顺治年间被毁,之后城市略有变动,西南部商业和手工 业逐渐密集
明代商业中心城市扬州
扬州呈历史悠久,春秋时长江入海口宽50里,扬州与镇江隔江相望, 战国时吴王夫差筑邗沟城,楚怀王筑广陵城,秦汉时期有较大的发 展 隋唐时扬州地处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交通便利,是南北物 资的转运站,成为全国主要的商业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对外贸易的 中心城市 后周显德五年筑小城,宋宝佑三年筑宝佑城,又在城南筑大城, 两城之间筑夹城,公元905年宋金战争时城市遭到极大破坏,元代 重点修复了大城的一部分 明代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城市与运河之间形成商业中心,因 此在旧城之西筑新城,明末史可法据守扬州三个月,清兵破城后使 城市遭到极大破坏,清初后迅速恢复并继续发展,成为江南主要的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
7.城市道路以十字形干道为主,形成方格网道路系统,东 部新城区道路则呈不规则形,有斜街,小路多为自发形成
8.城北平山堂至西北一带为瘦西湖,是著名的风景游览区, 另外城市中有很多宗教建筑,高大建筑成为城市主要街 道的对景和城市的标志
明清时代特殊类型城市
(一) 票号中心城市-----平遥、太谷
(二) 防御城市----九边重镇 (三) 一般州府县城
明代都城的建设
明代南京城的建设
1.历史沿革:
隋唐时期南京城不断恢复,到五代南唐时又成为国都, 是为金陵城。北宋时在此设江宁府,南宋改称建康,为 行都,元朝时称集庆路,城市逐渐繁荣。朱元璋1356年 克集庆路,改称应天府,1366年改为南京,1368年在此 称帝,并大规模兴建明都。
2.南京城的建设与布局
城市布局与建设特点
1.城市呈方形,运河从城东、城南流过,这一带成为城市 商业区,集中着大量的码头、堆栈、旅馆、饭店等商业 设施 2.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布局自由灵活,具有消费城市的特 点 3.扬州手工业发达,各种手工业按行业集中,在城市中形 成了很多专业性的手工业街坊 4.扬州城中间有很多园林,扬州的园林艺术结合了南北园 林的优点,成为城市的一大特点 5.明清时代的扬州城富户云集,因此城市中建有很多为这 些有闲阶级服务的设施,并且城市中聚集了很多封建的 知识分子,使扬州成为一个文化中心城市 6.扬州城内居住区分布较乱,房屋密集,住宅多为庭堂式, 呈长条形
明中都临濠的建设
1.营建的背景
☆政治形势的新变化,要加强对北方的统治 ☆临濠前江后淮,有险可持,有水可漕 ☆临濠市朱元璋的祖籍所在,他要衣锦还乡,光宗耀祖 ☆洪武二年开始兴建,驱百万民工终年劳作,营建六年,最终 以劳费之由罢建 ☆营建北京城的大量石料由中都拆卸,之后成为禁锢皇室罪 犯的地方,明末被毁
商业和手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城市中的手工业作坊规模随之增加, 城市中和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商品流通进一步加强,直接促使了城 市的发展和变化。
清代由于政治统治的不稳定,很少进行城市建设,只是在园林建设 上,继承并发展了传统,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峰。
明清时代经济的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一、城市性质的变化
工商业城市的数量增加,并按地域出现了分工,城 市职能不断细化。城市中出现了许多公共建筑和商业设 施,如票号、典当、地方性及行业性会馆等。
城市建设
明初掀起了我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最后一个高潮。而都城建设仍是营 国制度的全面实践,是各朝代营建都城的集大成者,代表着我国古代 城市建设的主流。
为防御外族的侵略和农民起义,城市的城墙普遍加高加厚,兴起了 一次筑城的高潮。长城又得到了修复,并沿长城建设了“九边重镇”。 同时也建设了一些海防城市。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市分布也出现了江南一带、运河沿岸等 东南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分布密集,城市规模大,西北、西南等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低,城市数量少,城市规模小。
明北京的建设特点
☆明北京城的布局,恢复了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 前代 都城规划的传统,成为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的集大 成者 ☆城市布局艺术上,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中轴布局,形成 了宏伟壮丽的都城景象 ☆城市道路为主次分明的方格网体系,但由于宫城居中, 城市东西向道路交通受阻 ☆明代北京城商业市肆分布在城南正阳门外、城内鼓楼 及很多行业市场和商业街构成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商 业网 ☆居住坊里与道路相适应,继承元代的创新,散布于皇 城四周,共37坊,居住环境较好,外城为一般居民居住. ☆城市水系基本承袭元大都的体系,但漕运不入内城, 给水以井水为主,城市排水系统重新进行了整修
明代南京城包括外城、应天府城、皇城组成,皇城偏 在应天府城的东南隅,系填燕雀湖而成,避开了已建成 的区域。皇城中央为宫城,其布局即继承传统又有所发 展。应天府城即现在的南京城,城周66里,城墙从防御 要求出发修建,沿自然地形故呈不规则状,全城共设13 座城门,全城将南唐的金陵城、六朝的健康都城和东府 城全部包括在内,规模宏大。 外城主要是从防御要求出发,利用自然地形修筑,西 北至长江边,东包括钟山,南过聚宝山,在地势险要的 地段筑有16 座城门。外城与应天府城之间仍为耕地。 城内分皇城、居民市肆、驻军区三个部分,市肆区主 要集中在秦淮河两岸,形成商业中心,城西北地势较高, 设驻军军营。三区布局各成系统,三区中央交界处建钟 鼓楼。
清代北京城的变化
1.由于火灾和地震,清康熙年间对宫殿进行了重修 2. 清代由于城内驻扎八旗军和兴建王亲贵族府邸, 占据了大部分内城用地,使城内一般居民迁到外 城 3. 清雍正、乾隆以后,在城市西郊兴建了大片园林, 皇帝多居于园林之中,贵族府邸也在城西建设, 使城市政治中心西移 4. 大运河东去通州,使城市仓储、物资转运迁到城 东,城东经济得到发展,并出现了很多行业性和 地区性会馆 5. 清代崇信喇嘛教,使城内大量的宗教建筑出现
2.中都的选址
凤阳县城的西北部(包括凤阳县城),取钟离山之阳,依山筑城。
3.中都的布局
中都城的布局以宫城为中心,皇城、宫城居中略偏西 南,万岁山为全城的制高点。筑三重城墙,形制规整。共 设十座城门。 宫城内宫殿布局严谨,形制规整、完善,竭尽豪华, 空前绝后
明代北京城的建设
1 、城址范围:
城市以徐达改建后的元大都为基础,将北面较为荒凉的五里范 围划出城外,为了延长南面御道的长度以容纳官府机构,将南面 的城墙向南推移一里,东西城墙不变,南设三门,东、西、北各 设两门。
Fra Baidu bibliotek
2 、建设过程:
☆ ☆ ☆ ☆ ☆ 洪武元年, 攻克元大都,改称北平府,为巩固城坊,缩小城市规模 明成祖朱棣为进一步控制华北, 迁都北京,同时北平府改为顺天府 永乐四年营宫室修缮城垣,永乐18年告成,永乐19年正式迁都北京 永乐17年展拓南城二里,城周达45里,此即北京城之内城 明世宗嘉靖四年,为加强城坊,安置居民,加建外廓,周长28里,设七 座城门.北京 城轮廓形成“凸”字形制 ☆ 外廓承担城市的经济职能,成为城市的商业中心区,并在城南营建 了天坛和山川坛 ☆宫廷区的改建:宫城南移,皇城拓展东北南三面,在宫城之前建太庙 和社稷,承“左祖又社”之制,并与午门外之外朝共同构成宫前区, 开挖南海,扩大了原太液池水面
朝代更迭
由于元朝残暴的民族统治和严酷的阶级压迫,激起了广大人民 的坚决反抗,元末的红巾农民大起义给元朝以致命的打击。 公元1368年, 由农民起义领袖而蜕变为封建地主阶级代理人 的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同年派北伐军攻克大都,元朝覆灭 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南下夺取政权,迁都北平,并改称北 京。明朝统治长达277年。 公元1644年,明朝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所推翻,同年为对 付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明朝将领吴三桂勾结满族人入关,进入 北京,并以此为都城,建立清朝
二、城市规模的扩大
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工商业城市的人口构成有显著 的变化,工商业者比重增加很快;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
三、城市形态的变化
城市经济的繁荣使城市建筑更加密集;城市用地沿 对外交通干线向外扩张,在城门外形成新的城区,称 “关厢”。
四、“市集”快速发展
由于工商业的发展,一般城市中的“市集”非常发达,并且 在城市近旁和交通干线的交叉点上的较大居民点逐渐成为新的 “集镇”。
社会概况
1.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后期,延续了两千年
的封建社会制度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枯, 使 得明清王朝更为腐败和落后。 2. 明朝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工业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 江南地区,已开始出现较大规模的手工作坊,雇佣劳 动相当普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略露端倪。 3. 在思想意识上,一方面封建的宗法一体化的社会结 构僵化,另一方面宋代产生的理学思想得到大力提 倡和发展。理学作为封建礼教的卫道士,禁锢人们 的思想,扼杀创造精神。 4. 清朝残暴腐朽的专制统治,闭关自守的思想意识, 使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明代一般城市建设概况
明代太原城
1.城市沿革: 古代太原地区称“并州”,是古九州之一,“夫并州之地,东 带名关,北逼强胡,年谷独熟,人庶多资,斯四战之地,攻守之 场也” 太原城也称晋阳,南北朝时北汉刘昆建晋阳城,魏及北齐时 也有较大规模建设,随代隋炀帝封晋王,曾筑新城和仓城,唐 代为北都,五代的后晋、后唐、北汉时也为培都,北宋时城 毁 北宋太原城扩建,改称阳曲,宋仁宗时称太原府。明代在城 东、北、南三面扩充,并建南关。其时城周24里,建12座 城门。 2.城市布局: 城市呈方形,道路保持宋代方格网状,且多为丁字形交叉, 城内设有县衙、府衙、山西布政司、山西安察司等机构,而 晋阳王府有明确中轴线,与布政司共同构成城市中心 商业集中在城市南部,并随晋阳王府的建设而东移,晋王府 在清顺治年间被毁,之后城市略有变动,西南部商业和手工 业逐渐密集
明代商业中心城市扬州
扬州呈历史悠久,春秋时长江入海口宽50里,扬州与镇江隔江相望, 战国时吴王夫差筑邗沟城,楚怀王筑广陵城,秦汉时期有较大的发 展 隋唐时扬州地处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交通便利,是南北物 资的转运站,成为全国主要的商业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对外贸易的 中心城市 后周显德五年筑小城,宋宝佑三年筑宝佑城,又在城南筑大城, 两城之间筑夹城,公元905年宋金战争时城市遭到极大破坏,元代 重点修复了大城的一部分 明代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城市与运河之间形成商业中心,因 此在旧城之西筑新城,明末史可法据守扬州三个月,清兵破城后使 城市遭到极大破坏,清初后迅速恢复并继续发展,成为江南主要的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
7.城市道路以十字形干道为主,形成方格网道路系统,东 部新城区道路则呈不规则形,有斜街,小路多为自发形成
8.城北平山堂至西北一带为瘦西湖,是著名的风景游览区, 另外城市中有很多宗教建筑,高大建筑成为城市主要街 道的对景和城市的标志
明清时代特殊类型城市
(一) 票号中心城市-----平遥、太谷
(二) 防御城市----九边重镇 (三) 一般州府县城
明代都城的建设
明代南京城的建设
1.历史沿革:
隋唐时期南京城不断恢复,到五代南唐时又成为国都, 是为金陵城。北宋时在此设江宁府,南宋改称建康,为 行都,元朝时称集庆路,城市逐渐繁荣。朱元璋1356年 克集庆路,改称应天府,1366年改为南京,1368年在此 称帝,并大规模兴建明都。
2.南京城的建设与布局
城市布局与建设特点
1.城市呈方形,运河从城东、城南流过,这一带成为城市 商业区,集中着大量的码头、堆栈、旅馆、饭店等商业 设施 2.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布局自由灵活,具有消费城市的特 点 3.扬州手工业发达,各种手工业按行业集中,在城市中形 成了很多专业性的手工业街坊 4.扬州城中间有很多园林,扬州的园林艺术结合了南北园 林的优点,成为城市的一大特点 5.明清时代的扬州城富户云集,因此城市中建有很多为这 些有闲阶级服务的设施,并且城市中聚集了很多封建的 知识分子,使扬州成为一个文化中心城市 6.扬州城内居住区分布较乱,房屋密集,住宅多为庭堂式, 呈长条形
明中都临濠的建设
1.营建的背景
☆政治形势的新变化,要加强对北方的统治 ☆临濠前江后淮,有险可持,有水可漕 ☆临濠市朱元璋的祖籍所在,他要衣锦还乡,光宗耀祖 ☆洪武二年开始兴建,驱百万民工终年劳作,营建六年,最终 以劳费之由罢建 ☆营建北京城的大量石料由中都拆卸,之后成为禁锢皇室罪 犯的地方,明末被毁
商业和手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城市中的手工业作坊规模随之增加, 城市中和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商品流通进一步加强,直接促使了城 市的发展和变化。
清代由于政治统治的不稳定,很少进行城市建设,只是在园林建设 上,继承并发展了传统,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峰。
明清时代经济的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一、城市性质的变化
工商业城市的数量增加,并按地域出现了分工,城 市职能不断细化。城市中出现了许多公共建筑和商业设 施,如票号、典当、地方性及行业性会馆等。
城市建设
明初掀起了我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最后一个高潮。而都城建设仍是营 国制度的全面实践,是各朝代营建都城的集大成者,代表着我国古代 城市建设的主流。
为防御外族的侵略和农民起义,城市的城墙普遍加高加厚,兴起了 一次筑城的高潮。长城又得到了修复,并沿长城建设了“九边重镇”。 同时也建设了一些海防城市。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市分布也出现了江南一带、运河沿岸等 东南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分布密集,城市规模大,西北、西南等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低,城市数量少,城市规模小。
明北京的建设特点
☆明北京城的布局,恢复了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 前代 都城规划的传统,成为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的集大 成者 ☆城市布局艺术上,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中轴布局,形成 了宏伟壮丽的都城景象 ☆城市道路为主次分明的方格网体系,但由于宫城居中, 城市东西向道路交通受阻 ☆明代北京城商业市肆分布在城南正阳门外、城内鼓楼 及很多行业市场和商业街构成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商 业网 ☆居住坊里与道路相适应,继承元代的创新,散布于皇 城四周,共37坊,居住环境较好,外城为一般居民居住. ☆城市水系基本承袭元大都的体系,但漕运不入内城, 给水以井水为主,城市排水系统重新进行了整修
明代南京城包括外城、应天府城、皇城组成,皇城偏 在应天府城的东南隅,系填燕雀湖而成,避开了已建成 的区域。皇城中央为宫城,其布局即继承传统又有所发 展。应天府城即现在的南京城,城周66里,城墙从防御 要求出发修建,沿自然地形故呈不规则状,全城共设13 座城门,全城将南唐的金陵城、六朝的健康都城和东府 城全部包括在内,规模宏大。 外城主要是从防御要求出发,利用自然地形修筑,西 北至长江边,东包括钟山,南过聚宝山,在地势险要的 地段筑有16 座城门。外城与应天府城之间仍为耕地。 城内分皇城、居民市肆、驻军区三个部分,市肆区主 要集中在秦淮河两岸,形成商业中心,城西北地势较高, 设驻军军营。三区布局各成系统,三区中央交界处建钟 鼓楼。
清代北京城的变化
1.由于火灾和地震,清康熙年间对宫殿进行了重修 2. 清代由于城内驻扎八旗军和兴建王亲贵族府邸, 占据了大部分内城用地,使城内一般居民迁到外 城 3. 清雍正、乾隆以后,在城市西郊兴建了大片园林, 皇帝多居于园林之中,贵族府邸也在城西建设, 使城市政治中心西移 4. 大运河东去通州,使城市仓储、物资转运迁到城 东,城东经济得到发展,并出现了很多行业性和 地区性会馆 5. 清代崇信喇嘛教,使城内大量的宗教建筑出现
2.中都的选址
凤阳县城的西北部(包括凤阳县城),取钟离山之阳,依山筑城。
3.中都的布局
中都城的布局以宫城为中心,皇城、宫城居中略偏西 南,万岁山为全城的制高点。筑三重城墙,形制规整。共 设十座城门。 宫城内宫殿布局严谨,形制规整、完善,竭尽豪华, 空前绝后
明代北京城的建设
1 、城址范围:
城市以徐达改建后的元大都为基础,将北面较为荒凉的五里范 围划出城外,为了延长南面御道的长度以容纳官府机构,将南面 的城墙向南推移一里,东西城墙不变,南设三门,东、西、北各 设两门。
Fra Baidu bibliotek
2 、建设过程:
☆ ☆ ☆ ☆ ☆ 洪武元年, 攻克元大都,改称北平府,为巩固城坊,缩小城市规模 明成祖朱棣为进一步控制华北, 迁都北京,同时北平府改为顺天府 永乐四年营宫室修缮城垣,永乐18年告成,永乐19年正式迁都北京 永乐17年展拓南城二里,城周达45里,此即北京城之内城 明世宗嘉靖四年,为加强城坊,安置居民,加建外廓,周长28里,设七 座城门.北京 城轮廓形成“凸”字形制 ☆ 外廓承担城市的经济职能,成为城市的商业中心区,并在城南营建 了天坛和山川坛 ☆宫廷区的改建:宫城南移,皇城拓展东北南三面,在宫城之前建太庙 和社稷,承“左祖又社”之制,并与午门外之外朝共同构成宫前区, 开挖南海,扩大了原太液池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