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一轮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一轮人教版必修一复习课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共34张PPT)
课程标准
•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 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 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 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 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 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考试大纲
• 侵华日军的罪行 与中国军民的抗 日斗争
具体考点
• 一、日本侵华的原因与侵华罪行 • 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 三、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 四、抗日战争的结果及影响
五年考情(21考)
2015 2016
安徽(16) 江苏(10) 天津(7) 国二(30) 国一(30) 重庆(7) 海南(20) 江苏(11) 国一(30) 国二(29) 国三(30)
选择 2017 北京(17) 江苏(10) 国一(30) 天津(8)
2018 北京(18) 国二(30)
选择 2019 北京(17) 天津(9) 江苏(9) 海南(10)
产 区 泛党域,广波
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④1936年组织东北抗日 联军
东 及北中军华民 组织抗日义勇军
大地。
国 阶民层党广爱 国 泛 有官广,兵泛拥
①十九路军凇沪抗战; ②长城抗战——安德馨、二十九军宋哲元部; 冯玉祥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
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
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
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下来会更艰苦;八年抗战之后,和平正经受挑战。结合时代背景和图
•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 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 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 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 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 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考试大纲
• 侵华日军的罪行 与中国军民的抗 日斗争
具体考点
• 一、日本侵华的原因与侵华罪行 • 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 三、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 四、抗日战争的结果及影响
五年考情(21考)
2015 2016
安徽(16) 江苏(10) 天津(7) 国二(30) 国一(30) 重庆(7) 海南(20) 江苏(11) 国一(30) 国二(29) 国三(30)
选择 2017 北京(17) 江苏(10) 国一(30) 天津(8)
2018 北京(18) 国二(30)
选择 2019 北京(17) 天津(9) 江苏(9) 海南(10)
产 区 泛党域,广波
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④1936年组织东北抗日 联军
东 及北中军华民 组织抗日义勇军
大地。
国 阶民层党广爱 国 泛 有官广,兵泛拥
①十九路军凇沪抗战; ②长城抗战——安德馨、二十九军宋哲元部; 冯玉祥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
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
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
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下来会更艰苦;八年抗战之后,和平正经受挑战。结合时代背景和图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一.一
丧葬制度
遵循严格的丧葬礼仪和 制度,体现尊卑有序的
等级观念。
03
专题一.一的重大事件和人物
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姓嬴,名政 ,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六国,结束了长达五百 多年的战国时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 的中央集权国家。
明成祖的永乐盛世
02
01
03
明成祖(公元1360年-1424年),姓朱,名棣,是明 朝的第四位皇帝。
明成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编纂《永乐大 典》、派遣郑和下西洋等,开创了永乐盛世。
明成祖还发动了对安南的战争,扩大了疆域,促进了 对外交流。
04
专题一.一的影响和意义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专题一.一揭示了中国历史的起源和发展脉络,帮助人们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传承和 创新。
专题一.一还有助于培养人们的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人 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05
专题一.一的争议和评价
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争议和评价
争议点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是否体现了民 主原则,是否存在权力制衡机制 。
评价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具有明显的君 主专制特点,但也有一些地方政 治制度如乡官制、监察制等具有 一定的民主色彩。
通过专题一.一的学习,人们可以 更好地理解世界历史上的交流和 互动,以及中国与其他文明的相
互影响和借鉴。
专题一.一还为世界历史的研究提 供了重要的视角和思路,有助于 推动世界历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专题一.一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 想和人文精神,对于现代社会 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通过专题一.一的学习,人们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更好地认识现代社会的历史 背景和发展趋势,以及人类文 明的发展规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一轮复习课件
(2) 秦朝中央的三公九卿制有何特点?
①皇帝任命、不得世袭,皇权至高无上; ②分权而设、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效率较高; ③丞相位高权重
④是一种新的官僚体制。
3、地方的郡县制 (1)演变::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开始出现了郡、县 等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朝建立后推广至全国。 (2)内容:郡直属于中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 职官;县隶属于郡,县级以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 行政机构 (3)特点: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郡县长官 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4)意义:是中央集权制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 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 维护国家的统一。
三、西周宗法制
1、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保证王权的稳定 3、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大宗)和庶子(小宗) 有双重关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4、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5、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是分封 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秦代: 郡县制 汉代: 州—郡—县 唐代: 道—州—县 宋代: 路—州—县 元代: 行中书省制度----古代地方政治制度重大变革
2、特点: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内容
①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全国设十行省 ②中书省直辖“腹里”:晋、冀、京、鲁 ③宣政院辖区: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④省下行政区划,依次为路、府、州、县 ①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民政呈报中书省,军政 呈报枢密院; 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③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 ④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①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 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 开端
①皇帝任命、不得世袭,皇权至高无上; ②分权而设、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效率较高; ③丞相位高权重
④是一种新的官僚体制。
3、地方的郡县制 (1)演变::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开始出现了郡、县 等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朝建立后推广至全国。 (2)内容:郡直属于中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 职官;县隶属于郡,县级以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 行政机构 (3)特点: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郡县长官 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4)意义:是中央集权制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 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 维护国家的统一。
三、西周宗法制
1、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保证王权的稳定 3、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大宗)和庶子(小宗) 有双重关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4、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5、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是分封 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秦代: 郡县制 汉代: 州—郡—县 唐代: 道—州—县 宋代: 路—州—县 元代: 行中书省制度----古代地方政治制度重大变革
2、特点: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内容
①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全国设十行省 ②中书省直辖“腹里”:晋、冀、京、鲁 ③宣政院辖区: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④省下行政区划,依次为路、府、州、县 ①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民政呈报中书省,军政 呈报枢密院; 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③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 ④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①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 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 开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总复习 (课堂PPT)
君主专制 皇权至上
核心
战国形成
秦朝确立
封建专 制主义 中央集
发展 西汉巩固 过程 隋唐完善
宋元发展
经济:自然经济
权制度
明清空前强化
思想:法家思想
趋
功能: 内--组织生产,镇 压人民,调整矛盾
两对矛盾
势
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外-抵御外患
21
2.影响: (1)奠定古代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基础。是对分封制的否定,是官僚 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历代沿用。 (2)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有重要作用。 (3)对古代农耕经济及文化发展及中华民族形成(民族融合)起重 要作用。 (4)专制色彩浓厚,阻碍近代民主及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小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特点 (1)皇权至高无上(无论中央还是地方):皇位终身制、世袭制; 皇帝的决策与执行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具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2)两对基本矛盾贯穿制度发展过程中: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中 央与地方。
(二)君主专制(中央官制)的演变及特点 1.演 变:
(1)西汉: ①汉初,仿秦代制度,实行三公九卿制; ②汉武帝时,形成内(中)外朝制
(2)魏晋时期:逐渐形成三省体制 (3)隋唐:三省六部制---①分工;②影响。 (4)宋朝: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参知政事 (副宰相)、枢密院(分宰相军权)、三司(分宰相财权)。 (5)元朝:一省两院制----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
6
二、东周时期(春秋战国)政治局势: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 (一)春秋时期 (二)战国时期 宗法分封制走向崩溃;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诸侯称王; 地主阶级(士)兴起; 各国改革变法(商鞅变法); 兼并战争,统一趋势增强; 中央集权制逐渐形成(县制的出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一轮复习 ppt课件
人类社会更替简况
阶级
原始社会
无
奴隶社会
奴隶主-奴隶平民 封建地主-人民(农民)
少数人 统治
资本主义社会 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社会
近现代史
多数人统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一 轮复习
必修一目录
中国
西方
古代 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近代 4、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
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该材料中的习俗 • A. 起源于明朝中期
D B. 仅流传于中国北方
• C. 受外来文化影响 D. 受宗法制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一 轮复习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试说明: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 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2、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 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 之,势之 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 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 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郡县制具有巩固国家 统一的进步性。
三公九卿制具有历 史的进步性。
3、三公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分工明确,行政效率高。
丞相位高权重。新的较完备的 官僚制度。
决策的失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一 轮复习
由来 春秋战国已有
郡 内容 在全国设36郡,郡(守)县(令)长官
县
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僚政治)。
制
作用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 了中央集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一 轮复习
阅读材料,联系课文,获取信息。
阶级
原始社会
无
奴隶社会
奴隶主-奴隶平民 封建地主-人民(农民)
少数人 统治
资本主义社会 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社会
近现代史
多数人统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一 轮复习
必修一目录
中国
西方
古代 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近代 4、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
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该材料中的习俗 • A. 起源于明朝中期
D B. 仅流传于中国北方
• C. 受外来文化影响 D. 受宗法制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一 轮复习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试说明: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 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2、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 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 之,势之 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 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 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郡县制具有巩固国家 统一的进步性。
三公九卿制具有历 史的进步性。
3、三公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分工明确,行政效率高。
丞相位高权重。新的较完备的 官僚制度。
决策的失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一 轮复习
由来 春秋战国已有
郡 内容 在全国设36郡,郡(守)县(令)长官
县
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僚政治)。
制
作用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 了中央集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一 轮复习
阅读材料,联系课文,获取信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总复习课件(共59张PPT)
考点三
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爱国军民英勇斗争的事迹
原因
经过
结果及意义
人 三元里人 民 民抗英 自 发 反割台斗 的争 斗
争 义和团 运动
爱 左宗棠收 国 复新疆 官 兵 反 抗 黄海战役
①列强的侵略, ②清府卑躬屈膝
《马关条约》签 订,割占台湾
民族危机空前 严重
①边疆出现新危 机②阿古柏侵略 新疆③俄国趁机 出兵
爱国力量
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史实
中国共产党
①九一八后立即发表抗日宣言; ② 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 ③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东北军民 组织抗日义勇军--→ 抗日联军(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⑴蔡廷锴蒋光鼐率十九路军淞沪抗战迫使日军三易主帅。 ⑵长城抗战——①安德馨营山海关殉国;②二十九军宋哲元部
总的趋势:削弱相权与将权,强化皇权
(二)地方行政制度沿袭与变化(了解)
秦
汉初
汉中后期
(郡、县) (郡、国并行) (州、郡、县)
隋
唐
北宋
(州、县) (道·州县) (路·州县)
(藩镇)
元
明
(省、路、府、州、县) (布政司、府、县)
清
(省、道、府、县)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秦
西汉
(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
运 动
性质: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意义: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基础
中 成立条件(阶级、思想、组织、外部) 国 共 产 成立标志:中共一大(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党 成 立 中共二大(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过程
高中历史必修一通用课件一轮复习
高中历史必修一通用课件一轮复习
目录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社会主义中国的现代政治建设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Chapter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2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Chapter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 优势
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当家作 主的权利。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 治国的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 自治制度。
不断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 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 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制定和实施《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保 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 和自由。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 制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 政治建设
新中和政治协 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
02
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工 作,提高执政能力。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1949年,美国、加拿大和西欧 10国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NATO),与苏联及其东欧 社会主义国家对峙。
1955年,苏联和东欧7国成立 华沙条约组织(WTO),与北 约抗衡。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961年,德国统一,西德经济 迅速发展,成为欧洲最强大的经
济大国。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 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目录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社会主义中国的现代政治建设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Chapter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2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Chapter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 优势
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当家作 主的权利。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 治国的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 自治制度。
不断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 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 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制定和实施《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保 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 和自由。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 制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 政治建设
新中和政治协 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
02
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工 作,提高执政能力。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1949年,美国、加拿大和西欧 10国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NATO),与苏联及其东欧 社会主义国家对峙。
1955年,苏联和东欧7国成立 华沙条约组织(WTO),与北 约抗衡。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961年,德国统一,西德经济 迅速发展,成为欧洲最强大的经
济大国。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 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节复习课件
知识点总结1:分封制
1、分封制的含义: “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把一定的_______和 ____分别授予______、______和________,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 室。 2、实质: 周朝实行的一种_________行政管理制度(世袭制) 3、主要诸侯国: 鲁(山东)、齐(山东)、燕(北京)、卫(河南)、宋(河南)、晋 (山西) 4、权利与义务 义务: ①政治:定期朝见 ②经济:提供力役、贡献财物 ③军事:提供军赋,随从作战 权利: ①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②独立管辖领地上的人民、征收租赋、设置军队,内政基本自主 5、影响 初期,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 维护统治; 后期,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周天子的权威削弱,分封制瓦解。
【探究】依据西周的政治制度,周王与诸侯之间 有哪些关系? 政治: 君臣关系(等级从属关系 血缘: 兄弟关系 宗法: 大小宗关系
思维提升: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 进行的)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基础)维护 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宗法制 保证了分封制的推行和顺利实施)。
3、封建社会:前475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战 国 封建社 封建社 前475年 前221年 会 会 形成 大一统 封建国 220年 家分裂 和民族 大融合 封建社 589年 会 的繁荣
民族融 统一多 合进一 1368年 1840年 民族国 907年 步加强 家进一 和封建 步巩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 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西周、秦朝、西汉、隋朝)
1、原始社会:禅让制
2、夏朝:王位世袭制
3、商朝:宗法制
4、西周:分封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 抗日战争 (共28张PPT)
25
⑶特点 ①广泛性: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以国共合 作为基础,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两个战场 客观上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 ②双重性: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 ③持久性: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最早、结 束最晚。 ④转折性:以弱胜强,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 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 点。
⑶意义:中共抗击了大部分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 流砥柱。
12
【典型例题】☆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
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
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
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
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14
三.相持阶段(1938 10~1945) 1.百团大战 2.中国远征军
3.中共七大
3.中共七大 1945年4月,延安 ⑴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战即将胜利。
⑵内容: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指 出怎样夺取抗战胜利和解决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 路的问题;刘少奇作《修改党章的报告》,确立了 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⑶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革命 在全国的胜利作了思想准备;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共 最重要的代表大会。
15
【典型例题】☆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 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 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 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 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26
2.比较两条抗战路线的不同。 ⑴态度:国民党幻想依靠英美的干涉来制止侵略,没 有抗战到底的决心;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和持久战。 ⑵路线:片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国民政府和军队, 以及外援;全面抗战路线,依靠人民群众。 ⑶战略:在正面战场进行阵地战、消极防御战;在敌 后战场进行运动战、游击战。 ⑷结果: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国民党 正面战场丧师失地。 →根本原因:阶级本质。中共代表人民的利益;国民 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⑶特点 ①广泛性: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以国共合 作为基础,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两个战场 客观上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 ②双重性: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 ③持久性: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最早、结 束最晚。 ④转折性:以弱胜强,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 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 点。
⑶意义:中共抗击了大部分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 流砥柱。
12
【典型例题】☆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
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
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
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
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14
三.相持阶段(1938 10~1945) 1.百团大战 2.中国远征军
3.中共七大
3.中共七大 1945年4月,延安 ⑴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战即将胜利。
⑵内容: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指 出怎样夺取抗战胜利和解决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 路的问题;刘少奇作《修改党章的报告》,确立了 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⑶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革命 在全国的胜利作了思想准备;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共 最重要的代表大会。
15
【典型例题】☆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 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 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 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 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26
2.比较两条抗战路线的不同。 ⑴态度:国民党幻想依靠英美的干涉来制止侵略,没 有抗战到底的决心;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和持久战。 ⑵路线:片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国民政府和军队, 以及外援;全面抗战路线,依靠人民群众。 ⑶战略:在正面战场进行阵地战、消极防御战;在敌 后战场进行运动战、游击战。 ⑷结果: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国民党 正面战场丧师失地。 →根本原因:阶级本质。中共代表人民的利益;国民 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一轮复习优质课件概要
必修一
• 盘古开天神话传, 三皇五帝数千年。 炎帝黄帝华夏祖, 尧舜禹王位让贤。 夏商西周奴隶制, 东周列国变封建。 秦汉统一开疆域, 三国纷争起战乱。 西晋东晋南北朝, 隋唐疆域又扩展。 五代十国闹割据, 宋辽夏金归大元。 明朝船队下西洋, 清朝锁国被破关。 民国内战加外战, 人民共和开新篇。
475B.C
• 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 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四、西周的礼乐制度 1、目的:为了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制 定了各种礼乐制度。 2、含义: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的政治、 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 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 3、作用: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 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概况 ▲中国古代史包含三个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 会;封建社会,其所产生的政治制度 就国体而言,有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建地主阶级专政 两种类型; 就政体而论,有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 要有哪些?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进
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
行省制度 宰相制度废
皇帝制度;
内阁的出现
早期政治 三公九卿制; 制度特点 郡县制; 汉初郡国并行 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形成; “中朝制度”
清朝军机处 置;
考点一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二、西周分封制
1、目的:巩固西周统治,扩大疆域 2、分封对象:同姓王族(主体)、异姓功臣、先代贵族 3、诸侯的权利:诸侯从周王那里得到土地和人民, 在封国内享有 世袭统治权。 4、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 军赋和力役 5、重要的诸侯国:晋、鲁、燕、宋、齐、等。 6、评价: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是后来随着实力的变 化,容易形成地方割据。 7、分封制的结果: 西周后期,破坏;春秋时期,瓦解; 战国—秦朝,废除,被郡县制取代)
• 盘古开天神话传, 三皇五帝数千年。 炎帝黄帝华夏祖, 尧舜禹王位让贤。 夏商西周奴隶制, 东周列国变封建。 秦汉统一开疆域, 三国纷争起战乱。 西晋东晋南北朝, 隋唐疆域又扩展。 五代十国闹割据, 宋辽夏金归大元。 明朝船队下西洋, 清朝锁国被破关。 民国内战加外战, 人民共和开新篇。
475B.C
• 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 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四、西周的礼乐制度 1、目的:为了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制 定了各种礼乐制度。 2、含义: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的政治、 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 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 3、作用: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 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概况 ▲中国古代史包含三个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 会;封建社会,其所产生的政治制度 就国体而言,有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建地主阶级专政 两种类型; 就政体而论,有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 要有哪些?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进
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
行省制度 宰相制度废
皇帝制度;
内阁的出现
早期政治 三公九卿制; 制度特点 郡县制; 汉初郡国并行 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形成; “中朝制度”
清朝军机处 置;
考点一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二、西周分封制
1、目的:巩固西周统治,扩大疆域 2、分封对象:同姓王族(主体)、异姓功臣、先代贵族 3、诸侯的权利:诸侯从周王那里得到土地和人民, 在封国内享有 世袭统治权。 4、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 军赋和力役 5、重要的诸侯国:晋、鲁、燕、宋、齐、等。 6、评价: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是后来随着实力的变 化,容易形成地方割据。 7、分封制的结果: 西周后期,破坏;春秋时期,瓦解; 战国—秦朝,废除,被郡县制取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件.(共49张PPT)
B、大宗
C、礼乐制度
D、嫡长子继承制
6、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 A、家族等级关系 B、政治隶属关系 C、血缘关系 D、既有家庭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
7、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只有周王室才可以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凡是嫡长子承位可奉祀始祖的称为大宗 C、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是绝对的 D、大宗和小宗只是家族的等级关系
分封制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周王朝社会等级图
天 子
贵 族
诸侯 诸侯 卿 大夫 士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材料三 (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 民。……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 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 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 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 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 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姓氏的由来 一、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传说上古代虞舜出生于姚墟,便 以姚为姓。(如:东郭、南郭、西门)。 二、以古国名为姓。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 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 曹、胡、许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三、以邑名为姓。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 姓或异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 的便继之为氏。如周昭王的庶子被封于翁地,因而姓翁;周 公旦的儿子被封到邢国为邢侯,他的后代便姓邢。 四、以官职为姓。古代有五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司士、 司寇,他们的后代便以这些官职为姓。 五、以祖辈的字为姓。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 性传世。 六、因避讳或某种原因改姓。比如汉明帝讳“庄”字,凡姓 庄的都改姓“严”。 七、以技艺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 ……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人民版)PPT课件
山东 也被称为齐鲁大地
你们知道这样的称呼从何而来吗?
河北
也202被0年9称月28日作燕赵大地
16
二、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 继承与创新
1.西周分封制
• 分封的背景与目的 • 分封的对象 • 分封的内容 • 受封诸侯的权力与义务 • 分封制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2020年9月28日
17
分封制实施的背景
• 先请看这样两则材料: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 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14
一、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2.夏商时期 • 夏朝(约前2070~约前1600) 政治特征:
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传贤→传子 公天下→家天下)
宗族关系成为基本政治关系 • 商朝(约前1600~约前1046) 政治特征:
宗法制形成;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020年9月28日
15
二、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 继承与创新
炎帝,号神农氏,又称 赤帝,华夏始祖之一,中国 远古时期部落首领。距今约 四千多年前生于姜水之岸 (今陕西宝鸡一带)。曾尝 百草,制耒耜,种五谷。他 与黄帝结盟并逐渐形成了华 夏族,这才有了今天的炎黄 子孙,故而炎帝与黄帝并称 为中华始祖。
4
涿鹿之战:距今约四千六百余年前,黄帝部族联
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
专题一·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
2020年9月28日
1
一、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1.传说时代
时间: 时代特征: 政治状况:
2020年9月28日
2
黄帝,号轩辕氏。上古传说时代一位著名 的部落联盟首领,是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 共20主20年9,月28五日 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3
你们知道这样的称呼从何而来吗?
河北
也202被0年9称月28日作燕赵大地
16
二、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 继承与创新
1.西周分封制
• 分封的背景与目的 • 分封的对象 • 分封的内容 • 受封诸侯的权力与义务 • 分封制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2020年9月28日
17
分封制实施的背景
• 先请看这样两则材料: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 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14
一、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2.夏商时期 • 夏朝(约前2070~约前1600) 政治特征:
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传贤→传子 公天下→家天下)
宗族关系成为基本政治关系 • 商朝(约前1600~约前1046) 政治特征:
宗法制形成;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020年9月28日
15
二、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 继承与创新
炎帝,号神农氏,又称 赤帝,华夏始祖之一,中国 远古时期部落首领。距今约 四千多年前生于姜水之岸 (今陕西宝鸡一带)。曾尝 百草,制耒耜,种五谷。他 与黄帝结盟并逐渐形成了华 夏族,这才有了今天的炎黄 子孙,故而炎帝与黄帝并称 为中华始祖。
4
涿鹿之战:距今约四千六百余年前,黄帝部族联
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
专题一·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
2020年9月28日
1
一、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1.传说时代
时间: 时代特征: 政治状况:
2020年9月28日
2
黄帝,号轩辕氏。上古传说时代一位著名 的部落联盟首领,是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 共20主20年9,月28五日 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3
高考人教版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件ppt(22张PPT)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先秦时期国家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的确立及评价 (1)确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
—《礼记·礼运》
(2)评价:
2.其它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封侯和伯 殷人尊神事鬼、崇尚巫术
3.特点: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诗经》
积 极
巩固国家统一
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对“大一统”意识形态的需要,强化了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扩大了统治基础。
推动世界文明
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用,还被西方国家所吸收,并改造成近现 代文官考试制度
重才轻品
过于侧重才学标准,忽视了对品德的考察,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 质低下
消 极
官本位思想 直接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
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 为守臣扞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 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 定鲁侯之嗣。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徒,而自列为诸 侯。
——柳宗元《封建论》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权利分配,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 (1)概念:(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基础:井田制 (3)内容:对象、权利与义务 (4)特点: (5)影响 (6)历史遗存: 封建皇族分封;某些姓氏的起源;地名简称等。
归纳提升:1.秦朝时期中央官制的特点(非中央集权) (1)制度完备。三公有明确的职责分工;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 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以皇权为中心。中央官员由皇帝任免,不世袭;三公相互 牵制。 (3)“家天下”,家与国同治,是封建统治的重要特点。
第1讲 先秦时期国家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的确立及评价 (1)确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
—《礼记·礼运》
(2)评价:
2.其它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封侯和伯 殷人尊神事鬼、崇尚巫术
3.特点: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诗经》
积 极
巩固国家统一
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对“大一统”意识形态的需要,强化了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扩大了统治基础。
推动世界文明
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用,还被西方国家所吸收,并改造成近现 代文官考试制度
重才轻品
过于侧重才学标准,忽视了对品德的考察,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 质低下
消 极
官本位思想 直接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
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 为守臣扞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 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 定鲁侯之嗣。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徒,而自列为诸 侯。
——柳宗元《封建论》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权利分配,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 (1)概念:(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基础:井田制 (3)内容:对象、权利与义务 (4)特点: (5)影响 (6)历史遗存: 封建皇族分封;某些姓氏的起源;地名简称等。
归纳提升:1.秦朝时期中央官制的特点(非中央集权) (1)制度完备。三公有明确的职责分工;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 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以皇权为中心。中央官员由皇帝任免,不世袭;三公相互 牵制。 (3)“家天下”,家与国同治,是封建统治的重要特点。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互为表里,实质具 有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 本的特点)
3、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4、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考点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秦的统一
1、条件: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增强; 灵活运用“远交近攻”的战略; 人民渴望统一,顺应中国历史统一的必然趋势; ④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大略 2、时间:BC221年,秦国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第 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秦的统一的历史意义 结束混战,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社会生产发展, 符合人民共同愿望 扩大了疆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 成。
君 主 专 制 的 日 益 加 强 、 中 央 集 权 加 强
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演变的基本趋势: 1、从古代中国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来看: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2、从古代中国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来看: 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地方权力日 益收归中央
考点三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补充: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演变
朝代 秦朝 两汉 魏晋 隋唐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前期 中央政治制度 三公九卿制 中朝、外朝制度 地方政治制度 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
趋势
三省六部制 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藩 镇割据局面 --重大创造 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 收回地方权力,派文臣为 密院、三司(二府三司) 知州(收权、钱、兵) 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 (一省二院) 废丞相、权分六部, 设内阁制度 增设军机处 行省制度--重大变革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封建社会)
(公元前475年——1840--1912年) (汉唐宋元)
夏、商、周(分封制、宗法制)
战国 秦
清朝
形成
发展
顶峰
你能大致说出古代中国有那些政治制度?
先秦 分封制 宗法制ຫໍສະໝຸດ 秦汉魏晋隋唐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宋元
明清
九品中正制 秦朝的统一;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秦代: 郡县制 汉代: 州—郡—县 唐代: 道—州—县 宋代: 路—州—县 元代: 行中书省制度----古代地方政治制度重大变革
2、特点: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内容
①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全国设十行省 ②中书省直辖“腹里”:晋、冀、京、鲁 ③宣政院辖区: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④省下行政区划,依次为路、府、州、县 ①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民政呈报中书省,军政 呈报枢密院; 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③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 ④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①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 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 开端
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 权;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
宋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
皇帝 财政 行政
削弱宰相权力 皇帝总揽大权
军事
度 盐 户 参 支 铁 部 政 知 (三司) 事
枢 中 密 书 院 门 下 (二府)
二、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1、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2) 秦朝中央的三公九卿制有何特点?
①皇帝任命、不得世袭,皇权至高无上; ②分权而设、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效率较高; ③丞相位高权重
④是一种新的官僚体制。
3、地方的郡县制 (1)演变::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开始出现了郡、县 等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朝建立后推广至全国。 (2)内容:郡直属于中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 职官;县隶属于郡,县级以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 行政机构 (3)特点: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郡县长官 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4)意义:是中央集权制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 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 维护国家的统一。
行省制度 宰相制度废
皇帝制度;
内阁的出现
早期政治 三公九卿制; 制度特点 郡县制; 汉初郡国并行 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形成; “中朝制度”
清朝军机处 置;
考点一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二、西周分封制
1、目的:巩固西周统治,扩大疆域 2、分封对象:同姓王族(主体)、异姓功臣、先代贵族 3、诸侯的权利:诸侯从周王那里得到土地和人民, 在封国内享有 世袭统治权。 4、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 军赋和力役 5、重要的诸侯国:晋、鲁、燕、宋、齐、等。 6、评价: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是后来随着实力的变 化,容易形成地方割据。 7、分封制的结果: 西周后期,破坏;春秋时期,瓦解; 战国—秦朝,废除,被郡县制取代)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概况 ▲中国古代史包含三个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 会;封建社会,其所产生的政治制度 就国体而言,有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建地主阶级专政 两种类型; 就政体而论,有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 要有哪些?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进
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
知识扩展:分封制和郡县制比较
分封制 盛行于奴隶社会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 关系为基础 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 并拥有封地 郡县制 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 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 分 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 ,官位概不世袭,只有俸禄,没有 封地(最大特点)
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 府之外,有很强的地方独 立性,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6、举例子说明,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仍然受到 宗法制的影响 ( 修家谱,提倡尊老爱幼、祭拜祖先、重男轻女、任人唯亲 等) 7、宗法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积极影响: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尊宗敬祖,有利 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和继承,有利于以德治国和祖国统 一,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消极影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强调家庭本位,人为划分 远近尊卑,重男轻女,导致个人的自主意识和 平等权利受约束,和现代平等法制建设有些违背 注意:出题形式主要有追根认祖、家谱、祭祖、祠堂、男女比 例、财产分割、先家人后外人等,凡是题中含有以上信息时候, 其正确 选项都与宗法制有关。
三、西周宗法制
1、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保证王权的稳定 3、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大宗)和庶子(小宗) 有双重关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4、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5、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是分封 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
(2)明清时期(封建社会末期)以消极作用为 主 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 经济的发展和资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 的长期落后。; 政治: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 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皇权过度 专制,易成暴政 思想: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 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
一、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①中朝:又称“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 内容 在宫廷内对重要政事先做出决策,即政务的决策机构 汉代: ②外朝: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是 中外 政务的执行机构 朝制 影响:中央的决策权由外朝向内廷转移,相权受到限制
君 中央设中书省(政令草拟)、门下省(政令审核)、尚书 内容 省(政务执行)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 权 唐代: 工六部,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三省 ①三省六部职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三者相互牵制和 和 六部 监督,提高了行政效率 制 影响 ②三省分工使相权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 相 皇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权 宋代:设中书门下,长官称同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
2、中央的三公九卿
皇帝
三公
监察百官 (位低权重)
御史 大夫 卫 尉
百官之首 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丞 相 廷 尉 典 客
太 尉主管军事, 但是虚有其位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九卿
太 仆
奉 常
郎 中 令
少 府
三公九卿制度:
(1)三公的职责是什么? 丞相: 百官之首,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 监察百官(位低权重);太尉:主管军事, 但是虚有其位
又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枢密院:分割宰相军权; 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
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决策机构 中朝
尚 书 令 侍 中 皇 帝 执行机构 外朝
常 侍
有事上报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九
太 尉
卿
隋唐三省六部制
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
皇帝
中书省 (草拟、颁发诏令) 吏 部 户 部 尚书省 (执行命令) 礼 部 兵 部 门下省 (审核政令) 刑 部 工 部
人民版必修一
475B.C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1840年
夏
西周
秦 汉 魏晋南 隋唐 宋 元 北朝
明
清
专
题
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总体了解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包含三个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年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1世纪 2、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1)夏朝:奴隶制建立 (2)商朝:奴隶制发展 (3)西周(前11世纪- 8世纪):强盛 (4)春秋:奴隶制衰亡 3、封建社会:前475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 (1)战国(前475—前221年):封建制度形成 (2)秦汉(前221--220):封建社会大一统 (3)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4)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 (5)宋、元:民族融合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6)明清(鸦片战争前)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社会 由盛而衰